初三化学教案: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案集(1)

初三化学教案: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案集(1)
初三化学教案: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案集(1)

初三化学教案: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案集(1)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教学目标:

1、会列举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的例子。

2、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和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交流与讨论。

3、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实验的探究。

教学过程:

设置化学情景:展示化学在古代的成就,说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化学。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1、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每天我们都在与多种多样的物质打交道。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的角度讨论身边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物、燃料和衣物,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给人类更多的新物质:塑料、橡胶、各种各样的合成材料,这些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讨论:人们身边的物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某些绿色植物是如何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淀粉?淀粉、蛋白质、脂肪在人体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吃的食盐和食醋中含有什么成份?

3、观察与思考:碳酸氢铵的分解

阅读:学生分析推测。

实验:碳酸氢铵的分解,简单介绍仪器。

学生观察现象:白色碳酸氢铵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白汽冒出,闻到刺激性气味。体验实验结果并与刚才的分析作比较,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奇妙,化学的重要。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1、观察与思考:铁丝生锈

现象:铁丝生锈了,烧杯中红色的水倒吸入导管中。

初步分析实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明确,观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要学会观察。

2、体会化学工业的作用

观察与思考:火柴的燃烧

比较实验现象的差异:火柴燃烧后红色的液体颜色变淡而木柴燃烧后则没有明显变化,引导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视理解环境问题。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把学生引进材料和能源世界中,如:青霉素的发现,DNA

结构的发现,克隆多利绵羊,高能燃料可以推进火箭,半导体硅晶片可用以造计算机芯片,石英砂可造光导纤维,高强度陶瓷可制成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纳米材料等。交流化学科学的发展,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练习与实践:P9 1 2 3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知道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和制备的初步概念。

2、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初步了解仪器的使用。

3、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参与交流与讨论观点。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交流讨论。

重点与难点:

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概念的形成。

教与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讨论化学研究的对象。

提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为什么会生锈?焰火为什么如此艳丽?石灰岩洞是怎样形成的等。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活动探究:蜡烛的燃烧过程

介绍观察的内容: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如:物质的状态与颜色的变化、发光、发热、形成烟或雾和放出气体,变化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等。

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火焰边的蜡烛熔化、蜡烛燃烧放出热量、蜡烛燃烧变少了,吹熄蜡烛后有一缕白烟。

引导学生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变化:熔化-气化-燃烧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矿石粉碎酒精挥发海水晒盐食物腐败碘升华火药爆炸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的现象: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不能根据这些判断某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等,这些性质是物理性质。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活动探究:萄葡糖、砂糖、面粉的加热。

总结:不同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成分--元素。

不同的物质结构不同,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微粒构成。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学生讨论生产生活实际中产品的使用,了解物质的用途以及制备的重要作用,交流自己的看法。

化学史的教学:了解化学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发明、发现、成果。

交流与讨论:化学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学习化学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利用化学实验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科学研究,是学习化学的最重要方法。为了简便地描述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规律,还要使用化学符号。

一、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二、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研究;

三、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习题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单元自测 班级姓名一.选择题 1.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B.锅炉爆炸C.水的沸腾D.酒精挥发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铜抽成铜丝B.蜡烛燃烧 C.干电池释放电能D.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 3.下列说法有科学依据的是()A.纯天然物质酿制成的饮料中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B.水和油可以互变 C.没有水就没有生命D.气功可以使铝变成金 4.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铜是红色的金属B.镁条放入白醋中会产生气泡 C.水在0℃时结冰D.碳酸氢铵是白色粉末 5.下列措施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的是() A.食盐加碘B.禁止食用霉变的食品 C.禁止饮用工业酒精D.禁止鸣放鞭炮 6.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用铜丝制导线B.煤可作为燃料 C.用木材制成木船D.铝可制成铝箔 7.不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A.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 B.变化时发光发热 C.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杯壁上有水珠出现 D.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嘴吹灭酒精灯 B.加热试管时,试管口不对着自己或他人 C.给固体加热时,试管竖直放置在火焰上 D.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后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瓶 二.填空题 9.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和、和、和。 10.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通过进行科学探究,是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方法。 11.1965年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12.填写下列变化中的现象 ①在火焰上灼烧红亮的铜丝可观察到。 ②加热碳酸氢铵可观察到,这个实验证明碳酸氢铵具有性。 ③把铁丝浸入白醋里可观察到。 ④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生成。将镁条放入食醋中可观察到。 ⑤在镁条燃烧的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是:、。 13.写出下列物质常温下的颜色、状态并化学符号表示。(化学符号写在四线格中) 镁、,铜、,氧化铜、, 氧化镁、,水、,碳酸氢铵、, 碱式碳酸铜、,铁、。 14.写出下列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①铜丝在火焰上灼烧 ②镁条燃烧 ③加热碳酸氢铵 ④加热碱式碳酸铜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练习与实践 1.88g。 2.如①1952年冬天,伦敦的烟雾事件。②1955年日本的四日市的空气污染事件。③1952年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的污染事件。④我国近年来福建、浙江沿海的赤潮事件。 3. 如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出现,向人们提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消除大气污染物等课题。用化学的方法对大气进行检测和污染防治,回收处理生产的大量垃圾,变废为宝等都是化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第二节练习与实践 1.C 2.D 3.D 第三节练习与实践 l.(1)试剂瓶标签向手心,沿略倾斜的试管缓缓倒人,瓶口紧靠试管口。 (2)根据试管的大小折叠纸槽,将药品放在纸槽上,水平送入试管中,竖起试管,抽出纸槽。也可以用药匙代替纸槽。 (3)用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约l/3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先均匀预热,后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4)废液倒在废液缸中,废渣倒在指定的容器中,不能随意丢弃。 2. 见P73表 3.猜想: (1)铝能导电; (2)铝能与氧气反应; (3)铝能与食醋反应。 实验设计: (1)将打磨好的铝片连接一节干电池和电珠; (2)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片; (3)将一小片铝片放人食醋中。 实验现象: (1)电珠亮了;

(2)铝片表面光泽度下降,变白; (3)现象不明显,若加热,则有少量的气泡产生。 结论: (1)铝能导电: (2)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铝,但没有像镁带与氧气反应那样剧烈; (3)铝几乎不能与冷的食醋反应,加热则有少量气泡产生,不如镁带与食醋反应现象明显。 本章作业 1.C 2.A 3.A 4.不一定。(1)固态二氧化碳受热升华变成气态二氧化碳,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 (2)碳酸氢铵受热分解成氨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生成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 5.物理性质有:无色透明、具有特殊的气味,易挥发,易溶解碘等物质。化学性质是: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6.⑴变黑⑵上下浮动,像跳舞一样。 7.(略)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一节练习与实践 1.A 2.C 3.(略) 4.(1)红磷的用量不同,所观察到的现象不同。红磷不足:进入瓶中液体的体积不到1/5;原因是红磷没有将瓶中的氧气耗尽。 红磷过量:瓶中进入液体的体积大约为1/5;红磷将瓶中的氧气耗尽了。 (2)(略) 5.氮气,78%;氧气,2l%。3.36。 6.水蒸气;红磷燃烧消耗了瓶中的氧气,导致瓶中气压减小;高山上氧气含量较低,携带氧气瓶可补充供呼吸的氧气。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学案及习题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课时) 【学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实验探究】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过程见教材) 拓展知识:碳酸氢铵是农村常用的氮肥,俗称,化学式,色体, 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若用图中装置进行实验,其现象是:色固体逐 渐,产生有气味的气体,试管口有生成,同时产生能使澄清 石灰水变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 化学方程式 如何保存碳酸氢铵 如何使用碳酸氢铵 补充:二氧化碳(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一)人类在衣、食、住、行方面离不开化学; ! (二)氮气的性质及用途 1性质:常温下,氮气(化学式)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早期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因为它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氮气的用途 (1)氮气可以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是因为; (2)氮气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防止; (3)液氮用于; (4)氮气可用于制氮肥。 > 3铁的锈蚀实验 光亮的铁丝放在盛有食盐水的锥形瓶中,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下列现 象:⑴铁丝表面,(这是由于铁跟、同时接触 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的缘故)。⑵右侧导管中,(这是由于铁生锈时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使得瓶内气压(增大、减小),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导管中。) 实验说明了: 化学方程式

思考:生活中如何保存铁制品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古代:、、 / 近代: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课时)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技术成就与化学无关的是() \ A.瓷器的烧制B指南针的发明C火药的发明D青铜器的制造 2.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 A.N2 B. O2 C. CO2 D.空气 3.下列物质属于气体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A.水 B. CO2 C. NH3 D. NH4HCO3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开发新能源 B. 合成新医药 C. 设计电脑程序 D. 防止环境污染 5. 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 ④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 ]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②④D.①②③④6.下列不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A.制氮肥 B. 作粮食瓜果保护气 C.填充探空气球 D. 灯泡填充气7.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B.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 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年,媒体不断宣传预防肝炎病传染的方法,从防疫和环保考虑,你认为下列一次性餐具最有发展前景的是() A.瓷器餐具B.淀粉餐具C.塑料餐具D.银质餐具 … 9.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XX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错误的是()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二、主观题 年,科学家在内蒙古齐纳河岸旁的一座汉代古烽火台废墟下发现了一张写有文字的纸。这张纸可以上溯至公元110年,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纸。造纸是我国发明较早的化学工艺之一,请写出其他四项化学工艺、、、。11.常温下,氮气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早期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因为它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上]

九年级化学(上)复习提纲(沪教版)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1、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 2、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 作用等。 3、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 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 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 4、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 碱性等。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5、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N 2 78% , O 2 21% , CO 2 0.03% ,稀有气体0.94%,杂质0.03%.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如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水、粗 盐、石灰石、盐酸、黄铜、生铁和钢等各种合金。 7、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O 2 、N 2 、CO 2、H 2O 等。 8、大气污染可分为烟尘和有害气体两类,烟尘可来自工厂、建筑工地;有害气体主要包 括SO 2、NO 2、CO ,主要来自工业废气和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了防治大气污染,我们既要处 理工厂废气,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又要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9、O 2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O 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稍大,不易溶于水,降 温可变成淡蓝色液体和雪状固体。 发射火箭、氧炔焰等。 12、氧气的工业制法:空气→液化→蒸发→氮气、液态氧。(物理变化) 13、:(1)2KMnO 4K 2MnO 4+ MnO 2 + O 2↑ ; (2)2H 2O 2 O + O 2 ↑。(可用排水法收集O 2 ,因为O 2不易溶于水) 14、:(1)产生途径:人、动植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等含碳燃 料的燃烧,动植物遗体的分解;(2)消耗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海洋的吸收作用。 15、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一方面我们要减少含碳燃料的燃 烧,另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开发氢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16、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CO 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 水,降温可变成无色液体和无色固体(干冰)。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单元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世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B.地球上的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C.居里夫妇通过长期的化学实验制造出了具有放射性元素——镭和钋 D.干电池工作时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2.“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稻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 A.就地焚烧 B.发酵后作农家肥 C.加工成饲料 D.制造沼气 3.“白色污染”是主要指下列哪一类物质造成的污染 ( ) A.白水泥 B.石灰 C.塑料 D.粉笔灰 4.下列科学研究成果是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先研制成功的是() 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导电塑料 C.元素周期律 D.生物克隆技术 5.人类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下列垃圾处理的方法,你认为不可取的是()A.将垃圾分类回收后进行填埋处理 B.利用垃圾生产“沼气” C.用垃圾产生的热量发电 D.将垃圾发射到太空以减少对地球的污染 6.生活中处处都蕴藏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食物放在冰箱里就永不变质 B.香烟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影响健康 C.用天然气替代煤作为燃料可大大减少大气污染 D.喷洒灭蚊蝇药水时,一般要远离食品 7.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B.食物腐烂 C.矿石粉碎D.海水晒盐 8.下列变化过程中与另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 A.点燃蚊香驱赶蚊虫 B.冰块的熔化

C.水果的腐烂变质 D.铜质门把手上产生绿色斑点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镁粉可以于制造照明弹 B.木材可制成桌椅 C.混凝土可以建造房屋 D.钢铁可以用于制作工具、刀具等10.在化学实验中,对于用剩的化学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为节约倒回原试剂瓶 B.带回家做家庭小实验 C.倒入下水道以防止污染环境 D.倒在指定的容器中 11.有关酒精灯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时必须用火柴点燃 B.应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C.酒精灯中的酒精量超过容积的2/3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12.在化学实验中,必须遵守实验规则。下列做法违背实验规则的是()A.实验前检查仪器和用品是否齐全 B.实验过程中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实验C.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D.无毒的药品可以用嘴尝其味道 13.燃放鞭炮对环境会造成污染,下列哪项污染与其无关() A.噪音污染 B.空气污染 C.食品污染 D.水污染 14.下列有关使用胶头滴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胶头滴管主要用于取少量液体 B.使用时先挤压胶头,再伸入溶液中吸取C.洗涤胶头滴管时可取下胶头冲洗 D.使用过程中将胶头滴管平放在桌上15.下列物质对应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 A.氧化镁—MgO B.石灰水—Ca(OH)2 C.氧气—O D.氧化铜—CuO 二、选择题(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16.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食盐溶于水,火药爆炸 B.镁带燃烧,铁生锈 C.食物腐败,电灯发光 D.铜绿受热变黑,水结成冰 17.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最本质的区别是() A.发光发热 B.产生气体 C.有新物质生成 D.有颜色变化 18.镁带投入到食醋中,能证明其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①镁带逐渐减少,直至消失②镁带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 ③溶液的温度略有升高④食醋气味逐渐减轻,直至消失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检测试卷(附答案)

绝密★启用前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检测试卷(附答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管口不对着任何人 B.用嘴吹灭酒精灯 C.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竖直放在灯焰上 D.直接在量筒里配制溶液 2.(2012?罗山县校级模拟)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白玉做床,金做马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铜丝作导线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天然气作燃料 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到许多变化,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表面有水珠生成 B.在口中咀嚼米饭或馒头时感到有甜味 C.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D.使用煤气作燃料烧饭做菜 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向点燃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B、滴瓶上的滴管用过之后也要清洗 C、未用完的药品要放回原试剂瓶中 D、称量时先加大的砝码,再加小的砝码 7.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 A.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B.研究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8.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 A B C D 9.下列关于“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叙述正确的是() A.能观察到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熄灭时产生白烟是化学变化 C.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二氧化碳体 10.下列常见的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粉笔折断 B.轮胎爆炸 C.食物腐烂 D.灯泡发光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取药品没有说明用量时,液体取1~2mL ②取用食盐,可用手直接拿取 ③做过加热实验的玻璃仪器应趁热用冷水冲洗,以免冷了洗不干净 ④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 ...的是

(沪教版)初中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初中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NH4HCO 3NH3↑+H2O+CO2↑ 现象:白色粉末逐渐减少,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2.二氧化硫的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能使KMnO4溶液褪色 3.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如:属化学变化:铁生锈、木炭燃烧、饭变馊 属物理变化:冰融化、碘升华、食盐溶解 4.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 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属物理性质:溶解性、颜色、状态 属化学性质:氧化性、可燃性、酸性 5.化学史 法国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 1965年我国首次合成了结晶牛胰素 俄国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 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和钋 诺贝尔研究了炸药 6.铜绿受热 Cu2(OH)2CO 32CuO+H2O+CO2↑ 现象:变黑,管口有水珠,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气体 7.铜绿与盐酸反应 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现象:固体减少,溶液变蓝,有气泡。 8.镁的燃烧 点燃 2Mg+O22MgO 现象: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 9.能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燃烧匙、蒸发皿、石棉网 10.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 烧杯、烧瓶、锥形瓶 11.天平的使用

调零前游码归零 物左砝右 砝码用镊子 精确度0.1g 12.试剂存放 液体放在细口瓶、固体放在广口瓶 13.试管加热液体时 试管夹在离管口1/3处 液体用量不超过1/3 试管倾斜45° 14.固体药品加热试管口向下略倾斜 15.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16.闻气体要招气入鼻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1.空气的组成成份(体积分数) N2 78% O2 21% CO2 0.03% 稀有气体 0.94% 杂质气体 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水面不到1/5的原因 漏气、红磷量不足、没冷却 3.混合物与纯净物区别 是否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如属混合物:空气、稀有气体、食盐水 属纯净物:水、二氧化碳、高锰酸钾 4.瑞典的舍勒和英国的普利斯特里制得氧气 5.氮气的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 化学性质不活泼 6.氮气的用途 制氮肥、保护气、医疗手术、灯泡填充气 7.稀有气体:又称惰性气体,而且性质不活泼 包括:氦、氖、氩、氪、氙、氡 用途:制放电管、填充气球、保护气、景观灯 8.空气质量日报: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 9.汽车尾气:CO、NO 10.二氧化硫能引起酸雨,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 11.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燃气 12.二氧化碳能引起温室效应 二氧化氮能引起光化学烟雾

沪教版化学教案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教学目标: 1、会列举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的例子。 2、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和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交流与讨论。 3、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实验的探究。 教学过程: 设置化学情景:展示化学在古代的成就,说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化学。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1、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每天我们都在与多种多样的物质打交道。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的角度讨论身边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物、燃料和衣物,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给人类更多的新物质:塑料、橡胶、各种各样的合成材料,这些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讨论:人们身边的物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某些绿色植物是如何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淀粉?淀粉、蛋白质、脂肪在人体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吃的食盐和食醋中含有什么成份? 3、观察与思考:碳酸氢铵的分解 阅读:学生分析推测。 实验:碳酸氢铵的分解,简单介绍仪器。 学生观察现象:白色碳酸氢铵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白汽冒出,闻到刺激性气味。体验实验结果并与刚才的分析作比较,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奇妙,化学的重要。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1、观察与思考:铁丝生锈 现象:铁丝生锈了,烧杯中红色的水倒吸入导管中。 初步分析实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明确,观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要学会观察。 2、体会化学工业的作用 观察与思考:火柴的燃烧 比较实验现象的差异:火柴燃烧后红色的液体颜色变淡而木柴燃烧后则没有明显变化,引导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视理解环境问题。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把学生引进材料和能源世界中,如:青霉素的发现,DNA结构的发现,克隆多利绵羊,高能燃料可以推进火箭,半导体硅晶片可用以造计算机芯片,石英砂可造光导纤维,高强度陶瓷可制成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纳米材料等。交流化学科学的发展,列举生活中的例子。练习与实践:P9 1 2 3

2021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练习1(物质的变化) 沪教版

质的变化)沪教版 一、物质的变化 1、化学变化:;如: 2、物理变化:。如: 例题:判定下列变化属于何种变化 1.水蒸发成水蒸气() 2.汽油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瓷碗破碎() 4.蜡烛融化成“烛油”() 5.火药燃烧爆炸() 练习一: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冶炼钢铁 B、蜡烛燃烧 C、冰雪融化 D、粮食酿酒 2、判定出下列变化的类型 ⑴水受热沸腾⑵酒精燃烧 ⑶食物腐败⑷动植物呼吸 ⑸汽油挥发⑹铁制成铁锅 ⑺瓷碗破碎⑻光合作用 ⑼金刚石打磨加工成钻石⑽酒酿成醋 3、下列诗句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4、下列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的是() A、熔化 B、锈蚀 C、爆炸 D、升华 5、下列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有花生榨油 B、有木材制成桌椅 C、用麻织布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 归纳总结: 判定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看变化过程中是否。 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会伴随有气体、沉淀、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且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会伴随有电能、光能、热能等能量的吸收和释放、反之不一定成立 判定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有发光现象的变化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 2.有气体生成的变化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 练习二: 1.成语被誉为中华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死灰复燃B.磨杵成针C.滴水成冰D.积土成山 2.证明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开灯时灯泡先通电后发光B.做家具时木材先锯断后加工 C.水结冰,有液态变为固态D.蜡烛点燃时先熔化后燃烧 3.下列各种物质中,颜色、状态都相同的是() A.空气和天然气B.铁和铜C.水和植物油D.酒精和食盐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和转化成和葡萄糖,该变化属于变化 5.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消耗同时产生和,属于变化 6.在常温条件下,蔗糖是一种色的固体,它(填“易”或“难”)溶于水。蔗糖受热生成黑色固体,发生了,因为该过程中有生成。 【感谢您的阅览,下载后可自由复制或修改编辑,敬请您的关注】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 点归纳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1、碳酸氢铵(化学式NH 4HCO 3 )受热易分解,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NH 4HCO 3 NH 3 ↑+ CO 2 ↑ + H 2 O 2、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途:作保护气、制氮肥、液氮用作冷冻麻醉剂等 3、(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 ①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挥发; 蒸馏;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等 ②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 吸作用;金属生锈(氧化);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 的腐熟;腐蚀;中毒等 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某一已知的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了,而不能作为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 ④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 变化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分 ①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 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延展性、挥 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 ②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 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 性、酸性、碱性等。 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Ⅰ、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若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 时,必须集气瓶先装少量的碱液,用来吸收生成的CO 2、SO 2 )②冷却后,打开 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 Ⅱ、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药品用量不足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Ⅲ、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还可得出有关氮气的性质:①无色 ②氮气难溶于水③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是一种还是多种 6、铜绿:碱式碳酸铜〔Cu 2(OH) 2 CO 3 〕绿色粉末 (1)加热易分解Cu 2(OH) 2 CO 3 CuO + H 2 O + CO 2 ↑ 现象: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试管口出现小水珠,③生成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2)碱式碳酸铜能与稀盐酸反应:①溶液由无色变成绿色,②产生气泡 7、CO 2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章》同步练习 沪教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世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B.地球上的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C.居里夫妇通过长期的化学实验制造出了具有放射性元素——镭和钋 D.干电池工作时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2.“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稻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 A.就地焚烧 B.发酵后作农家肥 C.加工成饲料 D.制造沼气 3.“白色污染”是主要指下列哪一类物质造成的污染 ( ) A.白水泥 B.石灰 C.塑料 D.粉笔灰 4.下列科学研究成果是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先研制成功的是() 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导电塑料 C.元素周期律 D.生物克隆技术 5.人类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下列垃圾处理的方法,你认为不可取的是()A.将垃圾分类回收后进行填埋处理 B.利用垃圾生产“沼气” C.用垃圾产生的热量发电 D.将垃圾发射到太空以减少对地球的污染 6.生活中处处都蕴藏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食物放在冰箱里就永不变质 B.香烟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影响健康 C.用天然气替代煤作为燃料可大大减少大气污染 D.喷洒灭蚊蝇药水时,一般要远离食品 7.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B.食物腐烂 C.矿石粉碎D.海水晒盐 8.下列变化过程中与另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 A.点燃蚊香驱赶蚊虫 B.冰块的熔化 C.水果的腐烂变质 D.铜质门把手上产生绿色斑点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镁粉可以于制造照明弹 B.木材可制成桌椅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单元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世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得就是( ) A.化学实验就是进行化学研究得重要手段之一。 B.地球上得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就是有限得、不可再生得 C.居里夫妇通过长期得化学实验制造出了具有放射性元素——镭与钋 D.干电池工作时就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2.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得稻杆得处 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得就是 ( ) A.就地焚烧 B.发酵后作农家肥 C.加工成饲料 D.制造沼气 3.“白色污染”就是主要指下列哪一类物质造成得污染 ( ) A.白水泥 B. 石灰 C.塑料 D.粉笔灰 4.下列科学研究成果就是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先研制成功得就是( ) 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导电塑料 C.元素周期律 D.生物克隆技术 5.人类生活中会产生大量得生活垃圾,下列垃圾处理得方法,您认为不可取得就是( ) A.将垃圾分类回收后进行填埋处理 B.利用垃圾生产“沼气” C.用垃圾产生得热量发电 D.将垃圾发射到太空以减少对地球得污染 6.生活中处处都蕴藏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得就是( ) A.食物放在冰箱里就永不变质 B.香烟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影响健康 C.用天然气替代煤作为燃料可大大减少大气污染 D.喷洒灭蚊蝇药水时,一般要远离食品 7.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得就是( ) A.湿衣服晾干 B.食物腐烂 C.矿石粉碎 D.海水晒盐 8.下列变化过程中与另外三个有本质区别得就是( ) A.点燃蚊香驱赶蚊虫 B.冰块得熔化 C.水果得腐烂变质 D.铜质门把手上产生绿色斑点

沪教版(试用本)初三化学上册第一章-化学的魅力-知识总结

第一章化学的魅力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学科 一、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1、表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 变化时是否有新的物质的生成 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 伴随现象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改变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发热, 颜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实例矿石粉碎、水蒸发、碘升华等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等说明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发生,但有 发光、放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注意】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没有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实例 (1)把盐酸滴在大理石上 现象:大理石表面产生很多气泡。 反应方程式:CaCO3+2HCl →CaCl2+ C02↑+ H2O 结论:大理石跟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向石灰水中吹气 现象:试管中的溶液变浑浊。 反应方程式:Ca(OH)2+C02→CaCO3↓+ H2O 结论:二氧化碳跟石灰水作用生成难溶的碳酸钙。 (3)镁带燃烧 现象:镁带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物质。 反应方程式:2Mg +02→点燃2MgO 结论: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 3、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吸纳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沸 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溶解性等。 化学性质: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型、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镁带在空气中燃烧,铁在潮 湿空气中生锈等。 二、走近化学实验室

1、常见仪器 石棉网 坩埚钳锥形瓶长颈漏斗蒸发皿 药匙 试管漏斗 滴管干燥管 集气瓶 酒精灯 水槽 烧杯量筒干燥管 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颗粒状固体)、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加热仪器:酒精灯 反应仪器:①可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②可间接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垫石棉网) ③不可以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广口瓶、细口瓶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液体体积) 分离仪器:漏斗,分液漏斗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添加液体)、石棉网(传热,使热量分布均匀)、玻璃棒(搅拌、引流、蘸取)、试管刷(清洗试管)、水槽 2、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3、固体药品的取用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归纳 (新版)沪教版

开启化学之门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腐蚀性等。 5.吸烟有害健康:吸烟的主要有毒物质焦油(含有多种致癌物质,苯并芘等)、烟碱(尼古丁Nicotine,成瘾性)、一氧化碳(心血管衰竭) 6.化肥的合理施用及存放 实验:碳酸氢铵的受热分解(应该放在避光阴暗处,密封保存) 现象:固体变少,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在试管口有液体 NH4HCO3△ NH3↑ + H2O + CO2 ↑ 7.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应用) (1)合理利用的保护水资源的问题(污水净化,海水淡化) (2)钢铁的合理使用(增强性能,延长寿命) 实验:在盐水中的铁生锈实验;现象:铁丝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红色水柱上升 (3)白色污染问题(可降解塑料) (4)全球变暖问题(温室效应,植树造林,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5)臭氧层空洞(氟里昂) (6)酸雨(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排放,使用清洁能源) 实验:含硫火柴的燃烧 现象:有刺激性气味,并且一段时间后,红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用木条做对比试验,高锰酸钾溶液没有变化 “铜绿”[Cu2(OH)2CO3]是一种绿色粉末状的固体, 它能与盐酸作用,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u2(OH)2CO3+ 4HCl == 2CuCl2+ CO2↑+ 3H2O]。“铜绿”受热后能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u2(OH)2CO3==2CuO + CO2↑+ H2O]。 1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1、碳酸氢铵(化学式NH4HCO3)受热易分解,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NH4HCO3NH3↑+ CO2↑+ H2O 2、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途:作保护气、制氮肥、液氮用作冷冻麻醉剂等 3、(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 ①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挥发;蒸馏;灯泡 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等 ②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金 属生锈(氧化);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腐蚀;中毒等 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某一已知的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了,而不能作为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 ④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分 ①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 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延展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 吸附性等。 ②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 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性、碱性等。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Ⅰ、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若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时,必须集气瓶先装少量的碱液,用来吸收生成的CO2、SO2)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 Ⅱ、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药品用量不足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Ⅲ、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还可得出有关氮气的性质:①无色②氮气难溶于水③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是一种还是多种 6、铜绿: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绿色粉末 (1)加热易分解Cu2(OH)2CO3CuO + H2O + CO2↑ 现象: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试管口出现小水珠,③生成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2)碱式碳酸铜能与稀盐酸反应:①溶液由无色变成绿色,②产生气泡 7、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初三化学沪教版第一章知识点

加热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知识要点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1.使用铁锅炒菜的优点:铁锅中含有铁元素,预防缺铁性贫血; 2.吸烟有害健康的原因:烟气中的一氧化碳会降低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 3.<碳酸氢铵加热>实验 (1)碳酸氢钠俗称:碳铵; (2)原理(即:文字表达式<含物质化学式>): 碳酸氢铵=====氨气+二氧化碳+水 (NH4HCO3)(NH3)(CO2)(H2O) (3)反应装置I: 反应装置II: (4)反应现象:①白色固体逐渐消失,直至没有; ②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③产生小液滴; ④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5)如何使用和保存碳酸化肥 ①使用方法:阴雨天使用,使用后用土覆盖; ②保存方法:密封保存于阴凉之处。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1.氮气(N2)的性质和用途 (1)氮气的性质:常温下很稳定、不活泼; 高温下能和一些物质反应。 (2)氮气的用途:①液氮用于医疗手术(原因:液氮汽化时吸热); ②用作灯泡的填充气; ③用于制氮肥; ④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 2.<铁丝网生锈>实验 (1)实验装置: (2)原理:铁丝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共同作用,生成铁锈。 (3)反应现象:①铁丝网生锈; ②红墨水倒吸;(原因:铁丝和锥形瓶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反应 使瓶中气体含量减少,压强减小,故红墨水 倒吸) (4)红墨水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浓食盐水作用:加快铁丝生锈。 (5)如何保护铁制品:①在铁制品表面涂油、涂油漆等; ②在铁制品表面镀一层其他金属; ③制成不锈钢。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1.商代-------------青铜器 2.元代------------瓷器 3.石英砂---------制造光导纤维 4.半导体硅晶片--------制造计算机芯片 5.高强度陶瓷------制成航天飞机的放热瓦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1、碳酸氢铵(化学式NH4HCO3)受热易分解,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 ①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如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挥发;蒸馏;灯泡发光;活 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等 ②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如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金 属生锈(氧化);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腐蚀;中毒等 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某一已知的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了,而不能作为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 ④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分 ①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 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延展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 吸附性等。 ②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 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性、碱性等。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Ⅰ、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若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时,必须集气瓶先装少量的碱液,用来吸收生成的CO2、SO2)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 Ⅱ、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药品用量不足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Ⅲ、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还可得出有关氮气的性质:①无色②氮气难溶于水③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是一种还是多种 6、铜绿: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绿色粉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式碳酸铜能与稀盐酸反应: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7、CO2能使__________________变浑浊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同步练习(含答案)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世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B.地球上的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C.居里夫妇通过长期的化学实验制造出了具有放射性元素——镭和钋 D.干电池工作时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2.“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稻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 A.就地焚烧 B.发酵后作农家肥 C.加工成饲料 D.制造沼气 3.“白色污染”是主要指下列哪一类物质造成的污染 ( ) A.白水泥 B.石灰 C.塑料 D.粉笔灰 4.下列科学研究成果是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先研制成功的是() 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导电塑料 C.元素周期律 D.生物克隆技术 5.人类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下列垃圾处理的方法,你认为不可取的是()A.将垃圾分类回收后进行填埋处理 B.利用垃圾生产“沼气” C.用垃圾产生的热量发电 D.将垃圾发射到太空以减少对地球的污染 6.生活中处处都蕴藏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食物放在冰箱里就永不变质 B.香烟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影响健康 C.用天然气替代煤作为燃料可大大减少大气污染 D.喷洒灭蚊蝇药水时,一般要远离食品 7.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B.食物腐烂 C.矿石粉碎D.海水晒盐 8.下列变化过程中与另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 A.点燃蚊香驱赶蚊虫 B.冰块的熔化 C.水果的腐烂变质 D.铜质门把手上产生绿色斑点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