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高中生物学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武汉市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等文件的精神,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湖北省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鄂政发〔2019〕14号)的要求,结合武汉市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学实际,对武汉市普通高中2018级、2019

级生物学课程实施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充分发挥高中生物学课程的育人价值,继承与借鉴高中生物学课程实施的成功经验,构建积极稳妥、切实可行、富有建设性的《湖北省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实施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本指导意见”),指导全省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开设,落实生物学课程的培养目标。

本指导意见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育人模式到育人本位、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转型,有利于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高中生物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在实施课程教学时,要落实以下几个基本理念。

一是核心素养为宗旨。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分别指向了知、意、行、情方面的学习结果,它们是学生后天学习的成果,主要依托在校期间的生物学课程的学习来形成和发展。

二是内容聚焦大概念。生物学的课程内容采用了大概念、重要概念和次位概念的陈述方式,形成了大概念、重要概念和次位概念的三级概念体系。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都是围绕生物学大概念组织教学内容的,实现课程内容“少而精”,强调对重要概念的深入理解,为学生主动学习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利于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也将对课堂教学变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是教学过程重实践。教学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与实践,在主动参与的学习经历中,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进而能用科学的观点、知识、思路和方法,探讨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四是学业评价促发展。注重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重视评价的诊断作用、激励作用和促进作用。要注重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测量和评价,实现对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的有效反馈与指导,引导教育从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进而走向素养教育的转变。

二、教学进度

2018级、2019级学生使用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旧课标)必修1、必修2、必修3、选修1、选修3。

1. 2018级学生课程安排

根据武汉市2018级学生实际,高中生物学教学安排如表1所示。

试。具体考试安排如表2。

2. 2019级学生课程安排

根据武汉市2019级学生实际,高中生物学教学安排如表3所示。

自2020年起,湖北省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时间在每年六月的最后一个周五、周六、周日,具体考试安排如表4.

三、教学要求

(一)教学设计

1.基于整体的教学设计,关注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在模块教学前,应完成对该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整体教学设计既要考虑学习领域和学科的整体目标,又要围绕本模块的主题,对核心素养的发展有一个整体规划;在模块整体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再以模块章节为单位,分析模块的知识结构,分析单元教学内容以及生物

学大概念、重要概念在单元中的分布和逻辑结构,进行单元教学设计;不同教学内容落实核心素养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最后应以每节或专题为单位,进行专题或学时的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地设计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和实践,以落实具体的核心素养发展计划。

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示意图

2.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

在生物学课程中,大概念包括了对原理、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是生物学科知识的主干部分。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每个单元的教学活动时,应该围绕大概念和重要概念展开,依据重要概念精选恰当的教学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其

教学策略既可以是讲解、演示、讨论,也可以是基于学生动手活动或对资料的分析及探究,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建立、理解和应用。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学重要概念进而建立生命观念,教师一方面需要向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来为学生的概念形成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记住一些零散的生物学事实的层面上,而是要通过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学概念,并以此来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为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注意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前概念,特别是那些与科学概念相抵触的错误概念。课堂教学活动要帮助学生消除错误概念,建立科学概念。

3.基于新情境下探究的教学设计,是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

新情境下的探究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概念。以探究为特点的教学设计不仅会直接影响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落实,还会间接影响“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的达成。不仅如此,高中生物学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这种有目的、有步骤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不仅包括对生物及其相关事物进行观察、描述、提出问题、查找信息、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思维判断、做出解释,还能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等。在这些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多提供探究相关内容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的标本、模型、生活环境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或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设计探究问题。

(二)教学设计示例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中,与本节内容对应的条目是“说明有些生物体只有一个细胞,而有的由很多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形态和功能多样,但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描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最大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且要求开展“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结合电镜照片分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为此,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细胞,认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2.制作临时装片,规范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归纳细胞结构的共同点,描述细胞间的差异,并尝试分析原因;

3.辨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归纳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包括“观察细胞”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部分内容,可分2个课时进行。

第1课时设计“温故知新——制作观察——结果记录——讨论总结——评价拓展”5个实验步骤,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从感性观察上升到理性分析,认识到细胞既统一又多种多样。本节课选择在显微镜数码互动实验室进行,可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实时互动,通过图片、操作示范、自制视频等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和临时装片的制作,为后续观察实验打下基础。

第2课时设计课前组织学生以不同的原核生物为调查对象进行资料收集,形成调查报告,并在课堂上展示调查成果,既帮助学生认识原核生物的多样性和日常生活的密切相关,又锻炼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再通过比较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模式图,归纳概括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促进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概念的深入理解。

教学实施的程序

第1课时实施程序:

第2课时实施程序:

评析

本案例的教学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紧紧围绕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生长点,展开形式多样而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逐级建构“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概念。突出体现以下特点:

1.展示了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深度融合”

实验教学的场所选择了显微镜数码互动实验室,能极大改善学生独立观察时缺乏资源共享、师生交流困难、无法实时监控等缺陷,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课前组织小组长拍摄制作临时装片的微视频,直观呈现了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小组实验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2.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深厚氛围”和“收放自如”

本节内容在教学中始终体现了深厚的科学探究氛围,特别是第2课时的教学,没有用通常“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而是延续了第1课时的实验探究余味,组织学生运用互联网收集、

整理关于原核生物的资料,并尝试用多样化的手段展示调查结果。这种开放的教学不仅点燃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热情,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收集资料、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在课堂上,教师除了“放”,让学生去展示、去交流、去归纳,更做到了“收”,学生展示活动结

束后,及时进行评价、补充和总结,让课堂教学落地,落到实处。

3.落实了社会责任的“无声渗透”

生物学科是与现实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教师在知识夯实的前提下找准实际问题,并找到情感的切入点,找到“社会责任”的培养点很重要。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点较多,如水华的危害与解决、发菜的保护等,这些问题的渗透使课堂本身充满了正能量,使学生了解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对生物和环境心怀敬畏之心,积极主动宣传保护环境的知识。这对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的培养大有裨益。

(二)教学组织实施

1.学生选课

生物学属于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之一,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志向、特长,以及高校各专业招生的基本要求,自主选择修习选择性必修模块。

在保证开设好所有必修课程的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选修课程(含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2.教学组织形式

建议采取行政班和教学班并行的方式组织教学。

必修课程建议按行政班组织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开展分层教学;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建议根据学生选课的实际组成教学班,进行分类教学。

以教学班组织教学时,由于存在走班现象,会加大教学管理难度,建议组建学科学习小组,以便于作业的布置与收发、学科辅导等工作的开展。

(三)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以教育目标的实现为目的,以教学目标和有关教学理论为依据,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评判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和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劣,而是期望通过教学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使教师获得教学反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再提高、再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成长。

1.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

课堂教学评价往往涉及教与学两个方面,并涉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两个维度,其涉及的相关理论比较丰富,主要有目标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替代性评价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

目标理论认为,教育目标是教育教学评价的基础,教育目标大体上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它的提出解决了教育和教学评价中测什么的问题。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个体具有不同的智力及组合,对学生的评价应由关注“学生的智商有多高”转为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是什么”,评价的目标是学生的智力特点及其发展状况。替代性评价观则侧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有效教学理论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此提出了课堂教学评价中需要关注的教师行为,如组织、提问、探究和奖励等。

2.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生物学课堂教学评价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上的判断,并为评价者的自我完善提供依据。基于此,生物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如下原则:

(1)导向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是课堂教学的规范和质量的尺度,是学生教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方向。评价标准应针对倾向性问题,选定必要的指标要素,引导学生教师向正确方面转化。

(2)科学性原则

评价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评价目标的实现和评价功能的发挥。为此,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和权重分配,必须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数据处理的方法必须科学合理,使评价结果可信、可靠。

(3)可操作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是评价人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在有限的时间内,依据指标要素同步做出的价值判断。指标体系的确定,必须使评价可行,评分易操作。因此,指标体系中的要素多少,评分办法粗细,必须从实际出发,便于评价人记忆、掌握与使用。

(4)发展性原则

生物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突出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发展的价值,充分发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育人价值的功能。要通过评价激发教师自我改变、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

有效的教学评价标准一般包括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定标准。所谓评价指标体系,是指有效教学评价的内容规定;而评定标准是对指标体系的程度规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评价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对评价内容的界定,也是开展评价的依据。

生物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旨在提供生物学课堂教学评价要领,促进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制定本标准的理念是:细化评价指标,追求可测性;突出课堂要素,强化有效性;发挥激励功能,体现引领性;落实课程改革,注重发展性。

根据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顺应时代对课堂教学评价的要求,标准从教学目标、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活动和教学效果四个项目进行评价。每个评价项目包含多个评价要点,每个评价要点又被细分为多个具体的评价指标,以方便测评。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实现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首要目的,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之一。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是以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本标准对教学目标的评价具体化分为1个评价要点,3个具体的评价指标。

教学目标的预设是需要有一定依据的。首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目标的预设要符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关注和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另外,仅仅从课程标准出发制定教学目标是远远不够的,不同的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学目标的预设应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符合学生的发展实际。

(2)教师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是教学活动及教学实践的根本,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学行为成为体现教学理念、落实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质性教学活动。本标准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具体化为教学内容、教学调控、教学方法、教学技能4个评价要点,7个具体的评价指标。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对教学内容的取舍,要重视大概念和重要概念的教学,关注学生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知识的获得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教学调控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课堂的教学氛围、学生学习结果与教师的组织密切相关。教师应精心地设计教

学情境,优化课堂结构,给予学生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鼓励性的学法指导,能激活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师应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等,选择有利于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媒体或技术的选择上,要做到使用得当,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要做到合理。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其中涵盖了教师的一些基本素养,如语言科学规范、板书工整、教态有感染力等,以及具有良好的课堂驾驶能力。

(3)学生学习活动

以人为本的观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习得知识掌握技能的关键。本标准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具体化为参与状态、交往状态和思维状态3个评价要点,6个具体的评价指标。

参与状态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参与状态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面和持久性,以参与学习活动的人数和时间来评判,优良的课堂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浓厚,全部、全程参与教学活动;二是关注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优良的课堂中学生会关注问题情境,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交往状态是指在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和交往。通过师生、生生形式多样的互动,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学生在活动的倾听和协作能不断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提高。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状态,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呈现的理性意识活动的状况。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学生的迁移能力,即对知识的应用情况,学生较好地感知、理解学习内容,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学生自我展示的情况,能在活动中敢于质疑、提出不同的观点,并能寻求证据为自己辩护,具有批判性思维。

(4)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师将教学内容以合适的形式传递出去,并获得学生的适当反应;二是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获得充分的学习体验,并将其内化于心。本标准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具体化为目标达成和反馈评价2个评价要点,4个具体的评价指标。

目标达成表现为教学环节合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不同学生均得到有效的发展,其发展不仅表现在知识掌握方面、思维方面,还表现在情感方面、观念方面等方面的发展。

在教学时,课堂反馈评价要及时、有效,评价的方式和手段可以多样,坚持以正面评价为主,构建良好的课堂生态。在评价时,要关注思维方面、观念方面、情感方面的评价,让评价体现其育人功能。

4.课堂教学评价的量化处理

(1)每项评价要点均赋予一定的权重,权重值代表该项评价要点的最高分。根据课堂教学状况,评价人依据评价指标达成程度对评价要点进行评分。

(2)对每项评价要点得分进行求和即为评价总分,依据总分确定其评定等级。其等级评定的规则为:总分100~85分为优秀,84~70分为良好,69~6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3)本评价标准有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项目”、“评价要点”、“评价指标”),是高效课堂评价的依据,在实施时根据需要,可微观或宏观选用其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5.新课程背景下生物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四)学业评价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统一按照省文件要求进行。其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的题目难易要求,参照“试题训练要求”。

四、试题训练要求

合格性考试

合格性考试试题内容选取于现行人教版教材(旧课标)必修1、必修2,试题设计为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学业质量要求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第一、二级水平。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例1】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A.水 B.淀粉 C.核酸 D.蛋白质

【答案】A

【说明】本题考核的内容是“水大约占细胞重量的2/3,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赋予了细胞许多特性,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考核对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认知能力。

【例2】要检测苹果组织中是否含有还原糖,可用于检测的试剂及反应呈现的颜色分别是A.碘液、蓝色 B.斐林试剂、砖红色

C.双缩脲试剂、紫色 D.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答案】B

【说明】本题考核的内容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属于实验内容,主要考核对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实验的原理的认知能力。

【例3】细胞内组成DNA的五碳糖是

A.核糖 B.葡萄糖 C.麦芽糖 D.脱氧核糖

【答案】D

【说明】本题考核的内容是“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是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主要考核对DNA的分子组成的认知能力。

【例4】糖原、淀粉、纤维素都是生物大分子,它们水解得到的单体都是

A.果糖 B.半乳糖 C.葡萄糖 D.脱氧核糖

【答案】C

【说明】本题考核的内容是“糖类有多种类型,它们既是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主要考核对多糖的分子组成的认知能力。

【例5】下列细胞器的结构中,具有双层膜包被的是

A.线粒体 B.内质网 C.核糖体 D.高尔基体

【答案】A

【说明】本题考核的内容是“细胞内具有多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担负着物质运输、合成与分解、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主要考核对细胞器的膜结构的认知能力。

【例6】正常生理条件下,红细胞内K+浓度远高于细胞外,表明K+转运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A.被动运输 B.主动运输 C.协助扩散 D.自由扩散

【答案】B

【说明】本题考核的内容是“有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需要额外提供能量;有些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主要考核对主动运输特点的认知能力。【例7】ATP是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其结构式可以简写成

A.A~P—P~P B.A~P~P~P

C.A—P~P~P D.A~P~P—P

【答案】C

【说明】本题考核的内容是“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主要考核对ATP

的分子结构的认知能力。

【例8】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酶具有较高催化效率的原因是

A.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B.显著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提高了常态下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D.为反应物提供能量而转化为活跃状态

【答案】B

【说明】本题考核的内容是“绝大多数酶是一类能催化生化反应的蛋白质,酶活性受到环境因素(如pH和温度等)的影响,主要考核对酶的作用的认知能力。

【例9】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答案】D

【说明】本题考核的内容是“细胞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分裂,其中有丝分裂保证了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主要考核对有丝分裂过程的认知能力。

【例10】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行结束生命的过程被称为

A.细胞癌变 B.细胞衰老

C.细胞凋亡 D.细胞坏死

【答案】C

【说明】本题考核的内容是“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衰老和死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主要考核对细胞凋亡概念的认知能力。

【例11】下列属于DNA分子结构特点的是

A.双链直线结构 B.单链直线结构

C.双链螺旋结构 D.单链螺旋结构

【答案】C

【说明】本题考核的内容是“DNA分子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通常由两条碱基互补配对的反向平行长链形成双螺旋结构,碱基的排列顺序编码了遗传信息”,主要考核对DNA分子结构的认知能力。

【例12】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B.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D.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

【答案】C

【说明】本题考核的内容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其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主要考核对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意义的认知能力。

【例13】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基因重组是产生新基因的主要来源

C.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发生重组

【答案】C

【说明】本题考核的内容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所发生的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会导致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组,从而使子代出现变异”,主要考核对基因重组概念和意义的认知能力。

【例14】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某同学准备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球上标记A、a。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此实验模拟的是

A.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D.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C

【说明】本题考核的内容是“模拟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主要考核对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目的的认知能力。

【例15】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褐色为显性,蓝色为隐性。已知一个蓝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男孩的可能性是

A.1/2 B.1/4 C.1/6 D.1/8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