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光是怎样传播的说课稿

关于光是怎样传播的说课稿
关于光是怎样传播的说课稿

关于光是怎样传播的说课稿导语:“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以下是关于光是怎样传播的说课稿,以供参考。

一、说教材

在本课内容之前学生探究了光和影的关系, 建立了一些感性的认识. 在这一基础上再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我认为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巩固光和影子的科学关系, 又为续学光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会怎样的研究打下基础, 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探究精神得到全面的发展. 这一课的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第二部分是“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五年级学生的已经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同时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但是在思维上,逻辑性、严谨性不强,考虑问题不验操作,对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锻炼. 根据“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的课程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光是直线传播的。

2 、过程与方法: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设计验证光是直

线传播的实验;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

能力;知道推测要有依据;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实验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难点:寻找假设的依据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教具准备:手电筒、3 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空心管和直管。

教师演示的图片和ppt 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法确定如下:

从教的方面来说,本课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探究”的教学方法,还同时综合运用讨论法、实验法、探究—研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从学的方面来说,本课主要采用观察法、探究实验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法等多种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我的教学设计是以“探究、开放、自主、合作”为基本指导思想的。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的说明。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活动一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光照的现象(出示图片及

课件)

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灯光照亮了前面的路;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这些光是怎样到达被光照的物体上的?组

织学生进行讨论、猜测,激发学生利用实验获得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

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引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可以很快使学生积极思维,进入科学探究的活动中来。

(二)组织探究,得出结论。

活动二

学生仔细阅读书上第28-29 页,明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最好请个别学生描述一遍实验的操作)。学生分组开始做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该实验器材简单,操作也容易,让学生小组自行合作,按照实验方法和步骤,自行操作,实事求是的记录实验结果,在图中的卡纸上直接用箭头标出光前进的路线。通过实验得出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手电筒的光就能到达最后的屏上,形成小斑点。否则就不会有此

在小组长的安排下,有的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有的负责记录,有不同的看法互相交流,然后小组长把全组的意见、汇报,得出了“光是直线传播”这一结论。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的体现新课程自主探究的精神。

三)扩展探究,培养热情

接着激发学生用其他的方法也来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可以是直管和弯管的对比观察,直管眼睛就能看到另一头的光,弯管就不能,进一步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同时提醒学生不要用眼睛只对很亮的光源。还要给学生留个

思考的空间,说说还有哪些方法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再利用光是直线传播的理论解释影子总是在光的背面的道理。

为了更有效知识延伸,还可以用课件图片出示,光的传播速度以太阳为例,进一步扩展了学生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所形成的概念得以巩固。

(四)复习巩固,当堂训练

出示课件(检测题)

(五)板书设计

为了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我用简洁明了的词语进行板书,概况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让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的推测:直线传播

我的依据:

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与说课稿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浏阳市蕉溪中学彭波 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并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②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③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与方法: ①大胆地让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网页和开放的因特网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②通过开放性的实验探究,认识光在空气、水和玻璃等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沿直线传播),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体验学光学的乐趣,并在实验过程中学习合作与交流。 ②引导学生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丽,又有规律可循,而且利用这些规律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有价值)。

③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设计与组织关于“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模式 网络探究教学模式。 ●实验器材 激光笔一个、烧杯两个、淡黑色的水、自来水、玻璃板一块、蚊香、火柴。 ●主要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同桌的四位同学为一个小组,大家在这节课里面是一个小集体,希望大家有集体荣誉感,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鼓励。 2、四位学生自己商量好,给每位同学分配一个合适的角色: 组长(平常物理学得好的同学一位):负责组织全组同学认真进行探究学习; 副组长(平常表现好的同学一位):负责本组探究学习的纪律,不得使本组同学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情,讨论需轻声; 电脑高手(平常电脑操作熟练的同学两位):负责将本组探究的结论或讨论的结果输入电脑以及将本组同学的疑问在“讨论区”与其

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光现象》精品学案 §2—1光的传播4A

第二章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传播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光源。 2、通过实验、观察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宇宙间最快的,并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初步学会怎样从具体事例(生活或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速。 难点:用恰当的语言分析具体事例。 三、学习过程。 (一)光源:阅读课本34页第一、二自然段,观察课本图2、1--1,2、1--2,小组内讨论下列问题:1、什么是光源?2、天然光源有:。在你所列举的光源中,其中属生物光源。3、人造光源有。 (二)光的传播。 1、通过演示实验1、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通过演示实验2、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由(1)(2)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传播的。 3、请小组讨论列举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事例。 如:电影机镜头射向银幕的光。 4、你能举例说明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吗? 如:射击要领,要“三点一线”。 讨论:如何将三枚大头针插在同一条直线上?(准备班上展示) 5、阅读35页图2、1----3下方,回答:(1)什么是光线?(2)如何表示光线?(3)用光线表示出小孔成像,并讨论回答像的倒正情况。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同,像的大小如何变化(对照图说明) (三)光速: 阅读36页,并在小组内展示如下内容。 1、宇宙间最快的速度是,其数值是。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 3、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均为真空中的 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 阅读教材图2、1---6,想象光速有多快? (四)阅读课本37页《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回答以下问题。 1、“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 2、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是多少千米?(1光年约为1013千米) 3、仙女座大星云是北半球惟一可用肉眼看到的银河外星系,与我们的距离是225万光年。我们今天看到的仙女座的光,是它们什么时候发出的? 4、为什么在形容一个数字很大、很大的时候,常说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光的直线传播 物理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创新 本节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的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通过研读教材以及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内容的要求,我们不难发现,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个结论的得出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以及难点,如何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我们要要做的第一个件事。就是分析教材教材首先通过图片展示情景,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然后,通过演示(动手)实验: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玻璃中沿直线传播,之后直接给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结论,我们深入分析可以发现:通过实验现象,学生可以轻松得出结论:光在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然而我们课本的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很多同行都有创新,比如:制造烟雾演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形象直观 采用果冻替代玻璃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贴近生活 利用光的折射现象演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等,然而这里只解决了光在不同种介质中的传播,仍然未解决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问题,这引发我们思考:如何构建同种不均匀介质,向学生展示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现象?进而让学生能够水到渠成的得到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在一次听课过程中受到启发,配置不同浓度的糖水构建同种不均匀介质进行演示实验,然而这种实验,,存在这样一些缺点,糖水分层明显,学生会误解为两种介质,熬制糖水对学生来说操作困难,学生操作性不高,学生没有经历完整的实验过程,缺乏成功体验,针对以上分析,我对此实验进行了以下创新,实验器材如下: 实验步骤,第一步,水槽中配置稀糖水,滴几滴牛奶,观察光路——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第二步,配制浓糖水,在水槽远离光源一侧,用长颈漏斗向水槽底部注入浓糖水,观察现象——光路变弯曲了,第三步: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观察现象——光路又变直了。学生很容易根据以上光路的变化,水到渠成

《光的传播》说课稿

《光的传播》说课稿 大家好! 我叫韦惠彬,来温江区永盛镇学校。我说课的题目是:《光的传播》,选自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下面我就按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设计理念、选用的教具和学具、教学过程六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老师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多彩的光》中第一节《光的传播》, 主要内容为光源、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光速以及光能传播能量和信息这四个知识点。如果把初中学生将要接触的光学知识看成一座大厦的话,光的直线传播就是这些知识的基础, 后面学生学习光的反射规律反射规律、折射规律都要用到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同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又能解释影子、日月食等生活和自然界的重要现象,这些现象学生都比较感兴趣,通过对许多光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在此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极大的兴趣,将对以后光学的学习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更重要是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2、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涉及的知识点,结合教学大纲和新课程的相关要求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技能: 根据本课涉及的知识点,我将知识与技能目标定为: 知道什么是光源;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日食、小孔成像等现象;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能传播能量和信息。(2)、过程与方法 由于学生接触物理课程的时间并不长,对课程要求的探究能力十分欠缺,所以我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定为: 通过设计实验方法、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设计实验方法的能力、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对客观事物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不过在观察过程中也会出现疏忽遗漏的情况,所以我将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定为: 通过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概括归纳和推理,培养学生的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与新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现状,我将本课的重点难点定为(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探究实验,并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二、学情分析

光的传播学案教案

光的传播学案教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第一节光的传播 泗水子路中学朱凤芝 学习目标 1.知道光源和光速,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经历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过程,学会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3.能用光直线传播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课前准备 1.家庭实验 ⑴观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发光? ⑵深夜用手电筒照射远处的物体,光束是怎样传播的?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光源 阅读课本P50—P51上半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是光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中的光源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亮是光源吗? 二、光的传播路径 活动1:利用激光灯、玻璃水槽、水、牛奶、墨水、 说明 为了使光路清晰,可以让学生采用

蚊香、粉笔沫、火柴等器材。观察光在空气 和水中传播的路径。 思考:为了让光路清晰你准备选择哪些器 材。 (1)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阅读课本P52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形象的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物理学中引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中有很多事例应用了光直线传播,例如: A 影子的形成 B 射击时用的“三点一线” C排队时只要排头挡住后面的人,队伍就整齐了。 小组内交流并解释以上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举例,还有哪些现象用到了光的直线传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光的传播速度 阅读课本P53并完成下列问题:多种方法显示光路,找出最佳方案。 多举一些生活实例,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填一填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师沿____________________ _传播的

小学科学《光的传播》说课稿范文

小学科学《光的传播》说课稿范文各位领导评委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光的传播》。 教材分析: 《光的传播》是粤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光》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是学习光学的基础课。通过实验,探究光的传播特点,是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提出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和教材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学情,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光是直线传播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及日食月食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知道推测要有依据;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教学重点:认识光是直线传播的。 教学难点: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对本课的教学作出了以下教学设想 教学设想: 因为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所以在教学光的传播的特点时,由学生自己去探究,亲自动手实验进行验证,从而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学习,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为实现这一设想我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猜想 2、探究 3、运用 4、小结 教学过程 (一)第一环节:猜想 我首先以镭射笔的红色光线照射屏幕,然后问学生你认为光是沿着怎样的路线跑到屏幕上的?这种实物作为导入,让学生对光学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的同时也作出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测想。然后进入重点环节:验证我将分两步进行 1、提取生活经验进行初步验证 2、通过实验再次验证 (1)提取生活经验进行初步验证 学生作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猜测后我再追问,生活当中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这时可利用课件配以图片如:舞台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是怎样传播的》说课稿 教科版

光是怎样传播的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第 3 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理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在本课内容之前学生探究了光和影的关系,建立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在这一基础上再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我认为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巩固光和影子的科学关系,又为后续学光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会怎样的研究打下基础,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探究精神得到全面的发展。 这一课的内容分二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第二部分是“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五年级学生的已经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同时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但是在思维上,逻辑性、严谨性不强,考虑问题不周全,实验操作,对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锻炼。本节课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实证光是直线传播的探究活动,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发现、探究、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发展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力及多方面的素养。 根据“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的课程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将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光是直线传播的。 2、过程与方法: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知道推测要有依据;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实验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 难点:寻找假设的依据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教具准备: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空心管和直管。 教师演示的图片和课件。

光的传播 导学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 第五章 光现象 导学案 姓名:_________ 成绩等次:____ 二、光的反射 [导学目标] 1.认识光的反射现象;2.了解光的反射规律;3.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4.了解光的反射种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5.会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做光的反射光路;6.利用光的反射规律解释反射现象。 [课堂导学] 一、光的反射定律 自学课本101—102页内容,完成 1.右图是光的反射现象,请在图上标出相应的字母或名称: (1)入射点O :入射光与反射面的交点 (2)法线ON :过入射点________________的直线叫法线,用虚线表示 (3)入射光线:AO (4)反射光线:OB (5)入射角:______光线与______的夹角,用i 表示 (6)反射角:______光线与______的夹角,用r 表示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做三次实验,将数据填入右表中: 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反射角______入射角; (2)将纸板沿绕ON 向前折或向后折,还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现象是_________,则可以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______________; 3.综合可归纳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光在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______________,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__________,反射角______入射角。 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自学课本102—103页内容,完成 1.一束平行光射向光滑的平面,若反射光也是平行的, 这种反射叫____________。如右图____. 2.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上,若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 各个方向,这种现象叫_________。如右图____ 3.我们能看到身边的物体,是由于有光从这些物体射入了我们的眼睛.由于_________,才使得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这些不发光的物体. [课堂导练] 1.如图所示,一束与镜面成30°角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请画出反射光 线。(注意:法线要画成虚线,标明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 2.有一束光垂直照射到一平面镜上,则此时的入射角是_____,反射角是 _____,入射光线如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 3.完成右图中反射光的光路图. 4.以35°入射角射到平面镜上同一点的光线共有_______条,若入射角改变15°,则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将改变________。 5.太阳光线跟水平方向成45°角,试问: (1)你如何利用平面镜使太阳光线照亮竖直井内的水面(要求作图说明). (2)计算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多少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雨后初晴的夜晚,地上有积水,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积水,这是因为 ( ) A.地上暗处是光发生镜面反射 B.地上发亮处是光发生镜面反射 甲 乙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_光的传播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2.1光的传播 学习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哪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学习重点难点: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自主学习: 光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把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特别提醒:月. 亮不是光源 .....,月亮是因为反射太阳光而亮的,它自身并不发光。)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有很多能发光的物体,它们都是光源。像课本34页图2.1-1的太阳、萤火虫、水母等它们都属于自然光源(也叫做天然光源)。为了使用方便,人们研究并制造了人造光源,它的发展有一段很长的历史,原始人用篝火照明,后来又出现了火把、油灯、蜡烛、霓虹灯、白炽灯等,现在又有了更方便的各种电灯,人造光源还在发展和改进。 1.光是如何传播的: 活动1: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吗?举例说明 [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1)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 (2)光在这些物质中是沿什么路径传播的? (3)光总是沿着这样的路径传播吗?有没有条件限制呢?或者说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 活动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光的直线传播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2.光速: 光的传播速度到底有多大呢?很早以前就有人感兴趣,让我们先来看一个自然现象:打雷时闪电和雷声实际是同时发生的,我们先听到雷声还是先 看到闪电?这说明了什么?

由于光的传播速度很大,所以测定光的转播速度是非常困难的。第一个测量光速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但遗憾的是他失败了。后来经过几代科学家 的不懈努力,测出的结果一次比一次精确,现在公认光在真空 ..中的传播速度是3×10 8 m/s,常用字母c表示。(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也就是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活动3:阅读课本37页“科学世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光年”什么意思?是什么的单 位? 1光年=3×108m/s×(365×24×3600)s=9.4608×1015m=9.4608×1012km 合作探究: 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解释相关现象) 影子:在光的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不能进入的区域就产生了影子。 日食和月食: 小孔成像: 例1:如图,某人在路灯下,请画出它的在地面上形成影子的光路,并标出影子的位置 变型1:人走路经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其影长的变化情况是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长 D、逐渐变短 变型2:在图中作出室内人在A点处观察到的窗户外的景物的范围 填一填: 3、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C= 。(水中是真空的3/4,玻璃中是真空的2/3) 光年是单位(也就是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光的直线传播(市公开课)教学案

气体 <讲述> 现在我们知道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下面来看一下,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现象之一。 <演示> 光照在不透明的排球上,影子出现在白板上。问学生:这个黑暗区域是什么?(学生:影子) <板书> 影子 <讲述> 请你们用画图的方法准确地画出排球影子的范围。(一个学生上台,其他同学在学案上画,台上同学如画不出箭头,则提示,光的传播是有方向,如何在图上体现出来) <讲述> 大家看,我们借助数学上带有箭头的直线,更加形象直观地表示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就是光线,通过建立“光线”这种模型,来表示出我们看不见的光的传播路径,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建立模型法,这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经常用到。 <板书> 光线 <讲述> 现在,谁能告诉我,什么是影子?(当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物体的后方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出现的黑暗区域。)影子的形成说明了什么?(光沿直线传播)。请完成学案的第4、5小题。 <讲述> 光线照不到的地方会形成影子,光线照得到的地方会形成光斑 <板书> 光斑 <讲述>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既有影子又有光斑的现象,先请观察下,灯丝的形状是怎样的?(圆弧形,缺口朝下)纸板中间有方形的洞,光线照射在上面,白板方形的光斑,周围是纸板的影子。请大家仔细观察,在我的操作下能出现什么神奇的现象? <讲述> 我们看到白板上出现了一个缺口朝上的圆弧形,这是什么呢?(是倒过来的灯丝的样子)是影子还是光斑?(学生说) <讲述> 让我们一起研究下(出动画)(让学生指出动画中,哪里会出现影子,哪里会出现光斑,随着方形洞口的变小,光斑的大小也在变小,最后,当变成小孔时,由于灯丝上面的光线穿过小孔向下照射,下面的光线穿过小孔向上照射,所以在白板上出现了一个倒过来的灯丝的样子。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小孔成像。 <板书> 像 <讲述> 我们发现白板上出现的灯丝的形状缺口方向是相反的,说明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器材,自己看一看,小孔成的像是不是倒立的。

小学科学《光是怎样传播的》说课稿

《光是怎么传播的》说课稿 底本小学赖金凤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地位、作用 《光是怎么传播的》选自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的第三节内容,本节课在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探究了光和影的关系,建立了一些感性的认识,获得一些光和影的信息,在这一基础上再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我认为这就为光是直线传播提供了依据,又为后续学光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会怎样的研究打下基础。这一课的内容分二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光是怎样传播到物体上的”;第二部分是“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要求“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的课程理念所以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懂得光是直线传播的科学概念。(2)过程与方法,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领悟古代文学中的美;知道推测要有依据,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实验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难点:寻找

假设的依据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已经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同时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但是在思维上,逻辑性不强,所以在实验操作前让学生寻找推测的依据,这样实验操作材更有意义。同时他们考虑问题不周全,实验操作时常常手忙脚乱,因此,我设计了《学习活动单》,专门细化本节课的实验设计及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探究活动,旨在引导发现、推测、验证、解释问题。 三、说教法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所以我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法确定如下:从教的方面来说,本课经历“提问—引导—发现—探究—提升”的教学过程。用问题环环相扣,以成语典故为载体,通过实验突破重点,引导学生画图进行知识建构,借助李白的诗句首尾呼应强化这堂课的学习目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每位学生都能像科学家那样研究科学,从而让学生学到探究科学规律的本领。为了能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本课中我综合运用了(问题讨论法、实验探究法、体验法、类比法、多媒体辅助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四、说学法 从学的方面来说,本课主要采用(观察法、画图法、探究实验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等)多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实验探究,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指导学生用观察,总结

光的传播知识点总结

光的传播知识点总结 一、光源 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和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2、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4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3c; 3、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距离)单位;1光年≈9.4608×1015m≈9.4608×1012k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

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X°,反射光旋转2X°)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0°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确定入(反)射点;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做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6、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光的传播导学案

光的传播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哪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学习重点难点: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二.自主学习: 光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把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特别提醒:月亮不是光源,月亮是因为反射太阳光而亮的,它自身并不发光。)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有很多能发光的物体,它们都是光源。像课本34页图2.1-1的太阳、萤火虫、水母等它们都属于自然光源(也叫做天然光源)。为了使用方便,人们研究并制造了人造光源,它的发展有一段很长的历史,原始人用篝火照明,后来又出现了火把、油灯、蜡烛、霓虹灯、白炽灯等,现在又有了更方便的各种电灯,人造光源还在发展和改进。 1.光是如何传播的: 活动1: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吗?举例说明: [探究]光的传播 (1)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 播? (2)光在这些物质中是沿什么路径传播 的? 活动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直线传播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 用? 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吗? 2.光速: 光的传播速度到底有多大呢?很早以前就有人感兴趣,让我们先来看一个自然现象:打雷时闪电和雷声实际是同时发生的,我们先听到雷声还是先看到闪电?这说明了什么? 由于光的传播速度很大,所以测定光的转播速度是非常困难的。第一个测量光速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但遗憾的是他失败了。后来经过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测出的结果一次比一次精确,现在公认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常用字母c表示。(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也就是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活动3:阅读课本37页“科学世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光年”什么意思? ,是什么的单位?(1光年=3×108m/s×(365×24×3600)s=9.4608×1015m= 9.4608×1012km)填一填:1、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光源。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灯笼鱼等。人造光源:火把、电灯、蜡烛等。 2、光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小孔成像等) 3、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 。(水中是真空的3/4,玻璃中是真空的2/3),光年是单位(也就是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合作探究: 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解释相关现象) 影子:在光的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不能进入的区域就产生了影子。 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 三.我疑惑我求解 通过预习你有什么疑惑的地方,请写在下面: 四.我探究我敢试 1.用步枪瞄准练习时,当眼睛看到步枪标尺缺口与枪前的准星和瞄准点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了,这是利用了_________道理,能证明这一道理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2.我们在上体育课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__来解释。 3.我们常见到的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A.萤火虫 B.月亮 C.平面镜 D.太阳 4.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任何情况中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5.晴天在有茂密树荫的地面上,常常会看到许多圆形的小亮斑,这些小亮斑是() A.太阳的影子 B树叶的影子 C.树叶间小孔的像 D.太阳的像 6.发生日食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球的影子落到地球上 B.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并且月球在中间C.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并且地球在中间D.月球不发光,它背着太阳的一面向着地球,所以地球上的人看不见它 五.我归纳我明了:

光的直线传播导学案.doc

芦台二中八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 课题:§4.1光的直线传播课型:新授课 主备:审核:时间: 班级姓名学号__________ 【使用说明】利用25分钟时间预习课本第69—72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标记出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及组间进行相互讨论研究或请教老师,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 学习目标: ①认识光源及光源的分类。 ②知道光的传播规律并利用其解释影子、小孔成像等光学现象。 ③会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 ④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学习重难点: 重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难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用其解释影子、小孔成像等光学现象。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导学过程 课前预习案(限时10分钟) 【课前预习、教材导读】你准备好了吗?阅读教材p69—p72的内容,并完成下列填空。如果你觉得还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和疑问,请记录下来,预备课上组内交流(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完成以下内容,小组长课前检查) 1.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月亮、钻石、电灯、电视屏幕、萤火虫,上述物体中是光源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在空气中能传播吗?________ 光在水中能传播吗?__________ 光在玻璃中能传播吗?________

3.光在____________介质中_____________传播。 4.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_______________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吗?________(想想你现在眼前看到一条条线了吗?) 5._______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用字母____表示,通常情况下,真空中的光速可以近似取为__________m/s=___________km/s。 预习等级评价___________组长签字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汇总) 二、新课引入,激发情趣 媒体展示: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各色灯光和精彩的烟火表演。 三、探究新知: 板块一:光源 1. 设疑:如果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们能看见物体吗?为什么?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疑:站在明亮的屋子里,将眼睛蒙上,你能看见物体吗?为什么?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得出结论:人看到物体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类。 练一练:请将课前预习案中第1题的光源进行分类。 板块二:光的传播 1.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学生实验: [实验1]用激光笔照射白墙,看到墙上有一红斑,但光在空气中的路径不可见,用喷雾器在笔和墙之间喷水雾,观察激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实验2]让光垂直于水面射入水中(在水中滴入少许牛奶),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学案

光的直线传播 学习目标: 1、能识别哪些是光源,能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能设计小实验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并总结出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3、知道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c=3×108m/s,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情况。 学案导学 【课前导学】 1.光源:自身能够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在沿直线传播。 3.光线是用来表示光的传播情况的,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4.真空中的光速。 【课堂导学】 一、光源 1.列举一些你知道的自然光源:。 2.列举一些你知道的人造光源:。 二、光的传播速度 3.光的传播速度叫,用字母表示。在我们的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 4.谈谈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有哪些区别? 三、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实验器材:一只激光笔,一个烧杯,一只蚊香,一个打火机,一个果冻,一张卡纸,一瓶自来水和一盒牛奶。 思考与讨论: 5.小组合作实验:选择合适的器材探究光在均匀的气体中、均匀的液体和均匀的固体中的传播路径。 你看到的现象:光在均匀的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是。 光在均匀的淡牛奶水中的传播路径是。 光在均匀的果冻中的传播路径是。6.能不能用身边的器材做出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呢?观擦教师演示实验 你看到的现象:光在均匀的两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是。 光在同种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路径是。

结论: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是。 四、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交流讨论: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能说出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形成了哪些现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 2、做一做想一想:小组自制小孔成像仪,并观察看到的现象,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呢?联系生活,夏天浓密的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什么? 【课后练习】 1.太阳、月亮、烛焰、电视机荧光屏中属光源的是() A.太阳、月亮 B.太阳、烛焰 C.月亮、荧光屏 D.四个都是 2.光线从空气进入某种液体,它的传播速度() A.增大 B.减小 C.保持不变 D.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 3.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需要时间 B.光只是在真空中才能沿直线传播 C.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路线是直的 D.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在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道理来解释的是() A.水中倒影 B.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C.影子的形成 D. 小孔成像 5.有个过路人,经过一盏路灯时,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是()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长 D.逐渐变短 6.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个很小的正方形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的光点形状是() A.圆形的 B.正方形的C不规则的 D.条形的 7.下面你看到的是日食及月食形成原因的图示,它们的形成原是。【答案】1. B 2. B 3. A 4. A 5. B 6. A 7. 光的直线传播

人教版初中物理《光的直线传播》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神奇的魔盒”现象引入新课。邀请学生进行表演。 教师:白雪公主故事中,王后有一面神奇的镜子,“魔镜魔镜告诉我,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现在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神奇的魔盒,我们可以通过它,看到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哪位同学上来体验一下?学生看了以后讲述看到了什么(什么都看不到,漆黑一片)从而揭开谜底:没有光。从盒子里拿出照片,告诉学生自己的女儿在自己的眼里是最美的,教育学生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同时讲述看不到黑盒子里照片的原因。 2.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液体中的传播【学生实验】 学生将一束激光在水槽中的水中通过,观察水中光线的传播情况。 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水中的光线看不清楚怎么办?(滴几滴牛奶) 光在水中传播的现象描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2)光在气体(空气)中的传播【学生实验】 学生将一束激光在水槽中水上方的空气中通过,观察空气中光线的传播

情况。 解决实验中的问题:空气中的光线看不清怎么办?(喷一些烟雾) 光在气体(空气)中传播的现象描述:光在气体(空气)中沿直线传播。(3)光在透明固体(果冻)中的传播【演示实验】 教师将一束激光在果冻中通过,观察光在果冻中的传播情况。 光在透明固体(果冻)中的传播现象描述:光在透明固体(果冻)中沿直线传播。 引导学生得出总结:光沿直线传播。 引导学生分析: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有没有不沿直线传播的情况? 思考——讨论——列举——求证 设计实验证明: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有时会不沿直线传播!演示实验: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发生折射 修正后得到结论: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再次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光在同种介质中就一定沿直线传播吗?有没有不沿直线传播的情况? 思考——讨论——列举——求证

光的直线传播说课稿

第四章第一节《光的传播》说课稿 马小强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初二物理中有关光学知识的第一课,主要内容为光源、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及光速这三个知识点。如果把初中学生将要接触的光学知识看成一座大厦的话,光的直线传播就是这些知识的基础,是否掌握这一知识点,不仅影响学生对这一章的学习,而且会影响整个物理课程中光学部分的学习。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涉及的知识点,结合教学大纲和新课程的相关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技能: 根据本课涉及的知识点,我将知识与技能目标定为: ①掌握光源的概念,能区分光源与非光源。 ②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③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 =3X10 8 m/s 。 (2)过程与方法: 由于学生接触物理课程的时间并不长,对课程要求的探究能力十分欠缺,所以我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定为: ①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②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对客观事物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不过在观察过程中也会出现疏忽遗漏的情况,所以我将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定为: ①通过观察和探究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探究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 3、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与新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现状,我将本课的重点难点定为 (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难点:如何设计探究实验,并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出光的传播特点。 二、演示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准备 激光灯、玻璃杯、烟、水、黑墨水、果冻 三、教法与学法 根据上述学情特点,我选择了如下教学法。 观察法、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 四、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课件向学生展示自然界中光的神奇,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阳光使得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使得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提出问题,本章我们将学习光的初步知识。 新课教学: 一、光源 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归纳什么是光源,再通过举例说明什么是光源,并能够让学生对光源进行分类,而且能够举例说明。 二、光的传播规律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光的直线传播知识是学生学习光学的基础,又是学习光的反射、折射的必备知识,为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作图做必要的准备。对学生来说,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一规律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光线”这一概念所采用的“模型法”为学生今后在学习物理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同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影子、日食和月食等生活和自然界中的重要现象,让学生知道物理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通过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学好物理非常有用。本节内容以光的直线传播为重点,主要的科学探究活动也围绕光的直线传播展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光有非常丰富的感性认识,但还缺乏理性的认识;对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认识也不全面。当然这并不妨碍学生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去解释日常现象和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并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②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③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开放性的实验探究,认识光在空气、水和玻璃等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②观察演示实验“光在不均匀糖水中的路径”,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体验学光学的乐趣,并在实验过程中学习合作与交流。②通过对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学,进行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精神;③引导学生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丽,又有规律可循,而且利用这些规律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 四、重点、难点 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设计与组织关于“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是本书的难点。 五、实验器材: 教师:手电筒(配铁架台和试管夹)、激光笔、喷壶、打火机、香、空透明塑料盒、烧杯、水、装水的塑料盒、装不均匀液体的塑料盒、筷子一根、大型光源一个 学生分组:激光笔、透明塑料盒、打火机、蚊香一段(带两个夹子)、烧杯、有机玻璃、带孔的遮光板和半透明板、三瓶小饮料、一瓶加了牛奶的水。 六、本课整体设计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