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遗传多样性

牛的遗传多样性
牛的遗传多样性

第11章牛的遗传多样性

11.1 概述

牛属(Bos)共有7个现生牛种(taurina),即普通牛(Bos taurus)、瘤牛(Bos indicus)、爪哇牛(Bos bangteng或Bos javanicus)、〔牛曷〕牛(Bos gaurus)、牦牛(Bos grunniens)、野牛(Bos bison)和大额牛(Bos frontalis)。在这些牛的野生祖先中,Bos bison和Bos frontalis 是野生类型,欧洲野牛(Bos bonasus)已灭绝,除美洲野牛仅有野生种之外,其他牛都有自己的已被驯化的后代。

我国牛属品种间和品种内的遗传多样性,特别是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多样性研究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以往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体型、外貌、生理指标、地理分布和生态条件等特点,以及历史文物资料等方面。在现有的工作中,也只是对黄牛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作了较多的工作。

在我国,黄牛是指除牦牛和水牛以外的所有家牛,属于偶蹄目(Artiodactia)牛科(Bovidae)牛属(Bos)中的牛种(taurina)(邱怀等 1986)。黄牛的起源、演化和分类一直受到畜牧学家的关注。许多学者认为黄牛的起源是多元的,可以归纳为3个系统:普通牛系即无峰牛(Bos taurus),印度牛系即有峰牛(Bos indicus),中间牛系或巴厘牛系(Bos javanicus或Bos bangteng)是封闭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和巴厘岛上的Bangteng牛小型化的有峰牛(Kikkawa 1995)。Bos taurus和Bos indicus的祖先原牛(Bos primigenius)是相似的。

中国黄牛一直被中外学者认为是瘤牛(有肩峰)与普通牛(无肩峰)的混血种。陈宏、邱怀等(1993)对我国一些黄牛Y染色体多态性的研究发现,南方黄牛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受瘤牛的影响大,北方黄牛受普通牛的影响大,中原黄牛介于两者之间。陈幼春等(1990)根据6种血液蛋白多态性座位、体态特征和毛色等的研究认为,我国黄牛不但具有普通牛和瘤牛的混合血统,同时还含有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牛的血统,该血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岭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另外,南方肩峰牛有可能源于与印度瘤牛不同的其他肩峰牛的祖先,而不单单是瘤牛。王毓英等(1991)在南阳牛中发现了Tf A1基因,说明我国黄牛中可能还含有非洲瘤牛的血统。

看来我国黄牛起源复杂,其遗传基础非常丰富。同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差异很大,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地方黄牛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中国地方黄牛是我国固有的,干百年来形成了能够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土著牛品种。我国现有地方黄牛品种28个,另外,还存在其他一些地方类群(或品种)(常洪 1988,1991;邱怀等 1986)。

在《中国黄牛品种志》中(邱怀等1986),中国的黄牛按照地理分布被分为北方黄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章作者:聂龙,陈永久,兰宏,张亚平,文际坤,俞英,杨关福,张细权

112 中国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中原黄牛和南方黄牛三大类型。云南黄牛属于南方黄牛类型。一般认为云南黄牛和中原黄牛一样,起源于亚洲原牛(Bos taurus homadicus),在未驯化之前的进化过程中可能已有分化,同时又与瘤牛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可能两者都参与了云南黄牛的形成。此外,云南还分布有起源尚未确定的大额牛(也叫独龙牛)。

云南黄牛从肩峰、垂皮来看,由南向北逐渐变小。滇南黄牛肩峰高,垂皮长,与瘤牛相似。滇东北黄牛与滇西北黄牛形态上则与普通黄牛较为接近,但肩峰仅是一个由结缔组织、皮下组织和脂肪等组成的组织实体,有峰牛和无峰牛在骨胳结构上并没有差异。肩峰的高低只能作为牛种鉴别的一个辅助参考指标,从形态上严格区分瘤牛和普通黄牛是很困难的(黄启昆等 1987)。

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存较好的地区,牛的数量丰富、品种众多,开展云南牛遗传多样性调查对牛资源的合理改良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重点总结我们实验室近年来研究我国一些地方黄牛品种在染色体多态、血液蛋白质多态和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等方面的遗传多样性进展。

11.2 牛的染色体多态

家畜的染色体研究始于本世纪20年代,1927年,Kralinger就已确定牛(Bos taurus)的染色体数目为2n=60。很多学者对我国部分地方黄牛品种进行过一般核型、G带和Ag-NORs 等方面的研究(单祥年 1980a,b;曾养志 1984;于汝梁等 1991;陈宏等 1993)。我国黄牛公牛核型为2n=60,XY;母牛为2n=60,XX。58条常染色体均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X染色体为大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研究发现,我国黄牛Y染色体形态具有明显的多态性,Y染色体着丝粒位置分别是中部(或亚中部)和近端。瘤牛(Bos indicus)为近端着丝粒Y染色体,普通牛(Bos taurus)为中部或亚中着丝粒Y染色体(Potter等 1979)。中国黄牛Y染色体呈现多态,说明中国黄牛含有瘤牛、普通牛的血缘。看来,Y染色体形态体现了牛种的特征,是黄牛品种的父系起源及类型研究的重要依据之一。

兰宏等(1993)对来自云南省昆明市牛羊肉类联合加工厂的15头黄牛、来自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地区的1头大额牛和来自昆明市西山区国营三家村农场的2头昆明黑白花奶牛进行了染色体核型研究。结果表明,Y染色体具有端着丝点和亚中着丝点两种类型。所有研究的黄牛的Y染色体都是端着丝点,未发现具有亚中着丝点Y染色体的黄牛。这一结果与冯蜀举等(1991 个人交流)的研究一致。但冯蜀举等根据Y染色体的研究认为,云南黄牛全部是瘤牛。这一结论显然值得商榷。蛋白质多态性的研究结果已证明云南黄牛同时具有瘤牛和普通黄牛的血统(陈幼春等 1990),只是以前形态分类和蛋白质研究都认为在云南黄牛中普通牛的血统是主要的,而mtDNA分析结果则提示在云南黄牛中瘤牛的血统可能是主要的(兰宏等 1993)。所有研究的黄牛都具有端着丝点Y染色体,而大额牛和昆明黑白花奶牛Y染色体则是亚中着丝点(表11-1)。

最近,文际坤、俞英等采用常规外周血淋巴组织培养、染色体核型、C带、G带和Ag-NORs 对云南省文山黄牛、迪庆黄牛、德宏黄牛和德宏瘤牛的染色体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个云南地方牛种的常染色体及X染色体均无明显差异,但Y染色体的形态和C带具有多态性,

第11章牛的遗传多样性113

每细胞Ag-NORs数也有一定变化。文山黄牛和德宏黄牛可能主要是瘤牛起源,迪庆黄牛可能主要是普通牛(Bos taurus)起源。

C带可以鉴别染色体上的结构异染色质,一般认为C带的分布和大小反映了结构异染色质的分布和含量,结构异染色质是一种能够促进核型进化的遗传物质。云南四地方牛种的58条常染色体着丝粒区均为C带阳性、臂均浅染,X染色体着丝粒区均为C带阴性。Y染色体多态性上文山黄牛有别于其他3种牛,其Y染色体着丝粒区C带阴性,而出现臂端插入异染色质。迪庆黄牛、德宏黄牛和德宏瘤牛整条Y染色体呈现弱阳性C带。因此,Y染色体的C 带多态现象反映了文山黄牛在遗传进化中与其他3种牛存在一定的差异,其臂端特有的异染色质是否在该牛种的进化过程中起特殊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银染技术是特异显示核仁组织者区的有效方法之一,核仁组织者区代表的是有活性的rRNA基因位点。我国黄牛Ag-NoRs数目除了在不同个体和不同品种间有一定的差别外,Ag-NORs分布的染色体也有变化。云南4种牛的每细胞Ag-NORs数的变化反映了它们在这一遗传特点上的差异。

11.3 同工酶和蛋白质多态性

由于现代遗传学和生物化学技术的发展,已有可能根据动物的某些基因频率去探索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自60年代开始,蛋白质电泳技术成为检测遗传变异的主要方法。目前,蛋白电泳技术作为遗传多样性及品种鉴定的研究手段之一,已经在家养动物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14 中国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并取得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果。

黄牛(Bos taurus)的血液蛋白多态性研究工作在当今较为引人瞩目。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陈幼春等 1990)以6种血液蛋白位点26个等位基因频率以及Y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并结合表型特征、体型、毛色、体尺测量结果及中外历史记载和文物考证等,对中国20个主要黄牛品种进行了生化遗传学分析,为中国黄牛的起源和各品种的相互关系提供了重要资料。

但总的来说,近年来国内学者利用血液蛋白多态性对中国黄牛进行的研究一般仅选用少数几个多态座位。Gorman和Renzi(1979)认为,对于杂合度和遗传距离的计算,所检测的座位数目远比样本数目重要,座位数目越多(>30),其可靠程度越高。

11.3.1 独龙牛的蛋白质多态性

独龙牛(Bos frontalis),又名“大额牛”,产于云南省西北部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流域,是一种为数很少的半野生半家养的珍贵畜类(黄启昆等 1987)。由于独龙牛四肢下部全为白色,故当地俗称“白袜子”。据权威老人介绍,独龙牛饲养的历史有近200年,独龙江地区生产方式非常落后,牲畜的交配完全靠自然本交,但据当地的科技工作者多年来的调查,发现独龙牛和黄牛的交配是很难受孕的,故一般将独龙牛作为一个独立的种。过去国外的许多动物学家曾误认为独龙牛是印度野牛的家养型。独龙牛在国外仅分布于印度阿萨姆邦、东孟加拉和与中国云南省贡山县毗邻的缅甸北部钦邦等(曾养志等 1979)。到1993年底,贡山县独龙牛总存栏数达到396头,其中选出190头较优秀的集中繁殖,重点保护,其余分散饲养;福贡县独龙牛存栏头数达到54头,加上出售、屠宰及意外死亡头数,实际群体达到106头。独龙牛饲养量缅甸多于我国。

独龙牛常野牧于陡峭的山坡丛林之中,体质大,肉质细嫩,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具有很好的抵抗能力,性情比野牛温驯,是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动物遗传资源。有关独龙牛的研究资料甚少,尤其在分子水平研究方面。在遗传多样性遭受毁灭性威胁的今天,从保护动物资源的角度上看,对独龙牛这一具有体壮、力大、耐寒、耐粗饲等特点的牛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的调查和评估的任务尤为迫切。

聂龙等(1995)运用水平淀粉凝胶蛋白质电泳技术,从酶基因的角度对独龙牛遗传多样性及其种群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对分别来自云南省贡山县和福贡县的30头独龙牛群体进行了43个遗传座位的分析(表11-2)。通常用以衡量群体蛋白多态性的指标包括:多态座位百分比(P值)、平均杂合度(H值)和平均等位基因数(A值)(计算方法见Pasteur等1990)。根据表现型推断基因型,并由此计算相应的基因频率和平均杂合度,结果见表11-3。LDH、MDH等40个座位都是单态,只在Tf、EST、Amy-Ⅰ等3个座位中发现多态。且Tf 座位中,基因频率基本上相似,只有2个和4个个体分别发现D和E等位基因,其余24个个体带型皆一致。贡山和福贡独龙牛群体近年来虽然互无基因交流,但其同来自缅甸独龙牛群体,结合表11-3的数据,我们认为它们之间现在基本上无遗传隔离。

对蛋白多态性的研究表明,哺乳动物种内有一定水平的变异,其多态座位百分比和平均杂合度的平均值分别为P=0.222,H=0.050(Nevo等 1984),而一般大型走动的哺乳动物的H值则又相应略低。较低的H值反映出贡山和福贡独龙牛群体遗传结构单一,可能是其分别由小种群引种而来,受到所谓瓶颈效应(Bottleneck effect)的作用,并伴随有创立者事件(Founding event)的发生,使新的种群很难通过狭窄的通道——瓶颈而与原来的种群进行交

第11章牛的遗传多样性115

流,因此具有较少的等位性或杂合性。独龙牛仅产于独龙江一带,其分布区域较为局限,遗传结构单调,H值较低(H=0.0262),我们据此推测独龙江的独龙牛群体可能在历史上曾遭遇过严重的瓶颈效应。

116 中国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第11章牛的遗传多样性117

Amy-Ⅰ中,B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A等位基因频率,原因是小种群的等位基因易受到遗传漂变的影响,A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已受到随机漂变的作用。贡山群体Tf座位中无D和E 等位基因,一方面可能是受到遗传漂变的作用,D和E等位基因已丢失,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该种群的抽样数较少,没有反映真实的情况。Gorman和Renzi等(1979)认为,对于杂合度和遗传距离的计算,所检测的座位数目远比样本个体数目重要,座位数目越多(>30),其可靠性程度越高。但Archie等(1989)不赞同其增加座位数目可以弥补个体数不足即小样本(<5)的说法。根据本文的数据,我们认为,对于亲缘关系较近的分类群,不但座位数要求>30,个体数目同样也是重要的,作为有效群体,个体数应该至少大于20。因此,要调查整个独龙牛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设计30个个体是合适的。

独龙江一带雨水充沛、牧草优良,是独龙牛适宜的自然环境。独龙牛群体纯度保持好,繁殖力高,抗病力强,适应在高山阴坡下放养,能在一般牛到不了的溪谷,陡峭的山坡草丛和林间地带出没,并能泅渡湍急的江水,其生存能力较强大。大怒江两岸的自然环境与独龙江一带相似,因此福贡县自1984到1989年先后共引入9头独龙牛进行纯种繁育,至1993年底,群体数达到100余头。这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说明选择优秀的独龙牛在适合的自然环境下进行繁殖是一种良好的保护策略。但是,贡山县和福贡县独龙牛由于近交等因素造成的遗传多样性贫乏,也将会导致该种群子代的遗传质量下降,使这一优良的种质资源受到严重的威胁。

遗传多样性是生命进化和适应的基础,种内遗传多样性越丰富,物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也越大,而遗传的均一性威胁种群或物种的生存已是明显的事实。例如遗传多样性的消失导致大熊猫在适应环境、繁殖和对疾病的抵抗力等方面的能力低下,以至陷于濒危的境地(宿兵等 1994)。因此,对于贡山县和福贡县的独龙牛群体,从遗传管理(Genetic management)和保护遗传学(Conservation genetics)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有必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①充分扩大有效种群大小。②避免过多的近亲繁殖,并且定期与其他独龙牛群体(如缅甸)交换,引进新的个体,保证群体间基因流(gene flow)的畅通,从而尽可能久地保存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11.3.2 海南黄牛和徐闻黄牛的蛋白质多态性

海南黄牛和徐闻黄牛分布于海南岛和雷州半岛,由于其产地独特的生态地理环境和个体独特的体型、外貌,因此被认为是两个有代表性的中国黄牛南方品种,是研究中国黄牛起源、演化和分类不可缺少的素材。陈幼春等(1990)因海南黄牛的Tf的F基因在世界牛种中频率出现最高(高达0.848),而认为海南可能是世界牛属发源地之一。

由于海南隔离条件较好,海南黄牛和徐闻黄牛一直被认为是两个品种。由于雷州半岛原与海南岛相连,于第四纪发生断层形成琼州海峡后两地分开,因此有些学者认为,两地黄牛往来频繁,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征和品种特性,可合称为雷琼黄牛。在杨关福和李加琪等人(1990)的研究中,发现从海南黄牛和徐闻黄牛的毛色特征和6个血液蛋白基因频率分布有共同特征,这一结果为上述观点提供了佐证。

1995年,杨关福等运用淀粉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15头徐闻黄牛、17头海南黄牛和24头荷斯坦牛血液蛋白的遗传多样性。在所分析的36种血液蛋白(酶)共计40个遗传座位中,徐闻黄牛和海南黄牛相同,有13个多态座位,荷斯坦牛有11个多态座位,其余为单态座位。徐闻黄牛和海南黄牛的多态座位百分比均为P=0.325,徐闻黄牛的平均杂合度H=0.141,海南黄牛的平均杂合度H=0.132;荷斯坦牛的多态座位百分比P=0.275,平均杂合度H=0.099。

118 中国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研究结果表明,徐闻黄牛、海南黄牛和荷斯坦牛的遗传多样性相当丰富,可能是由于该家养动物群体数量大、遗传交流多和近交程度低。另外,在牛中随着选育程度的提高,多态座位百分比和平均杂合度都会有所降低。研究结果再次为把徐闻黄牛和海南黄牛合称为雷琼黄牛提供了佐证。

11.3.3 云南文山黄牛和迪庆黄牛的蛋白质多态性

俞英、文际坤等采用水平淀粉胶蛋白电泳技术分析云南文山黄牛和迪庆黄牛的33种血液蛋白及同工酶,共计37个遗传座位,其中两种牛的ALB、CAR、HB-β、NP、TF这5个座位和迪庆黄牛的6PGD座位具有多态性。文山黄牛的多态座位百分比P=0.1389,平均杂合度H=0.0610;迪庆黄牛P=0.1667,H=0.0711。通过Nei氏遗传距离计算,利用“CONTML”、“UPGMA”和“NEIGHBOR”法聚类得出:文山黄牛可能主要是瘤牛(Bos indicus)起源,与巴厘牛(Bos bangteng)可能也有一定的血缘关系;迪庆黄牛可能主要是普通黄牛(Bos taurus)起源。

11.4 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进化速度快(约为单拷贝核DNA的5~10倍)、易于提取、较小的基因组、结构简单而稳定、在世代传递遗传过程中不会发生重组、无组织特异性、普遍地存在于真核生物以及严格的单性母系遗传方式等决定了线粒体DNA(mtDNA)是进化和群体遗传研究的有效标记物(张亚平等 1992;Nei 1987)。mtDNA多态分析,一般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测序(sequencing)两条途径。RFLP又有限制性片段途径和限制性位点途径之分。限制性片段途径快速、经济,适用于近缘种及种内群体间的比较。目前家畜的mtDNA RFLP主要用于分析品种的起源、遗传分化以及亲缘关系等方面。

尽管蛋白质多态性研究为牛生态种(ecospecies)划分及亲缘关系鉴定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资料,但它只是根据群体内基因频率的不同来进行分析。由于蛋白质在遗传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重组和杂合,因此只能用于作群体水平的研究,对于特定个体的鉴别则比较困难。

近年来,人们不断探索新的能用作牛生态种鉴定的指标,其中Y染色体形态的多态性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普通黄牛的Y染色体为亚中着丝点,瘤牛的Y染色体为亚端着丝点。因而通过检查Y染色体的形态,就可以确定某一特定个体的Y染色体是起源于普通黄牛还是来自瘤牛。但是由于Y染色体遵循父系遗传方式,因而这个指标只能用于调查牛生态种的父系起源。

在家畜遗传学中研究采用mtDNA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有两个优点:①mtDNA基因组织结构简单而稳定,在遗传过程中不发生重组,因而家畜mtDNA一般能保持其野生祖先的mtDNA类型,这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家养动物的mtDNA来考查它的起源。②mtDNA在遗传过程中遵守严格的母系遗传方式,子代的mtDNA来自父本的可能性小于0.004%。同一母系祖先的子代其mtDNA都是一样的,因而一个个体的mtDNA类型就代表一个母系连锁群,这就减少了供试动物的数量。由此,mtDNA分析不像蛋白质基因频率分析那样需要调查大量的个体。

在牛的mtDNA遗传学方面,Watanabe等(1985)分析了日本黑奶牛( Japanese black

第11章牛的遗传多样性119

cow)、日本短角奶牛(Japanese shorthorn cow)和Holstein奶牛的mtDNA RFLP,建立了17个酶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后,发现其多态性非常贫乏,所有牛的限制性类型几乎一致。随后,Watanabe等人(1989)继续研究了9头菲律宾本地黄牛的mtDNA多态性,发现菲律宾本地黄牛中有两种类型的mtDNA分子。这两种分子在Bam HⅠ、Bg1Ⅱ、EcoR Ⅴ、Pst Ⅰ、SeaⅠ、Hind Ⅲ这6个限制性酶座位中存在差异,两者的遗传距离为0.095±0.040。5头黄牛的酶切类型全为B型,这5头牛被定名为菲律宾Ⅰ型;另外4头牛的限制性类型全为A型,被定名为菲律宾Ⅱ型。没有发现中间类型或重组类型。他们认为菲律宾黄牛群体中两种mtDNA分子的存在可能表明了菲律宾黄牛是亚洲黄牛和欧洲黄牛两种母系起源的混合血统。最近,Bhat等(1990)分析了Hariana牛(Bos indicus)和Holstein牛(Bos taurus)的mtDNA,发现Holstein牛的mtDNA类型与菲律宾Ⅰ型的相同(A型),而Hariana牛则与菲律宾Ⅱ型相同(B型)。

上述研究为鉴定牛种的母系来源提供了较为可靠的遗传学标记,即通过考察牛mtDNA在上述的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下所产生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就可以判断该牛的母系起源是普通牛(Bos taurus)还是瘤牛(Bos indicus)。

11.4.1 云南黄牛和大额牛的线粒体DNA限制性类型

兰宏等(1993)运用mtDNA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RFLP)技术对15头云南黄牛、1头大额牛和2头昆明黑白花奶牛进行了研究。所用的4种酶处理后均产生两种限制性类型:Bam HⅠ-A型具有9.8kb、3.2kb、1.9kb和1.4kb4条带,Bam HⅠ-B型具有11.2kb、3.2kb和1.9kb3条带;PstⅠ-A型只有一条16.3kb片段,PstⅠ-B型有9.4kb和7.0kb两条带;Bg1Ⅱ-A 型有一条16.3kb片段,Bg1Ⅱ-B型有9.7kb和6.6kb两条带;有的牛mtDNA有一个EcoR Ⅴ切点,有的牛没有切点,而所有的牛均有一个共同的SalⅠ切点,因此若用两种酶同时处理,则有一个EcoR Ⅴ切点的mtDNA将显示出两条带(分子量为11.1kb和5.2kb,定为EcoR Ⅴ-A型),没有EcoR Ⅴ切点的mtDNA只有一条16.3kb片段(EcoR Ⅴ-B型)。mtDNA限制性类型汇聚于表11-4。

120 中国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11.4.1.1 昆明黑白花奶牛的限制性类型

我们在两头昆明黑白花奶牛中检测到了两种类型的mtDNA分子。第一头奶牛与瘤牛相同,第二头奶牛与普通黄牛相同。除了上述4种内切酶外,我们还以其他限制性酶(如EcoR Ⅰ,Hind Ⅲ,KpnⅠ,PvuⅡ,Sa1Ⅰ,Hind Ⅲ等)作消化处理,其中第一头牛的Hind Ⅲ限制性类型与Bhat(1990)报道的瘤牛的限制性类型相同,其余的酶与Watanabe等(1985)和Bhat等(1990)报道的酶切类型一致。这些酶的限制性座位在瘤牛和普通黄牛中没有差异。

根据史料记载,昆明黑白花奶牛的父本一般是荷兰公牛(Holstein)或外地已繁殖成功的黑白花奶牛的公牛,母本绝大多数是云南邓川黄牛,在品系形成历史过程没有混入其他母系品种,因此,我们认为这两头奶牛mtDNA的多态性最有可能反映了邓川黄牛在遗传上也具有瘤牛和普通黄牛两种母系起源。这一结果还有待于对邓川黄牛本身mtDNA的调查的证实。11.4.1.2 云南黄牛的mtDNA类型

我们的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云南黄牛与菲律宾黄牛一样,具有两种mtDNA分子。在我们研究的15头黄牛中,有5头显示普通黄牛的mtDNA类型,10头显示瘤牛的类型,从而mtDNA 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云南黄牛中瘤牛的血统可能是主要的。值得指出的是,mtDNA显示的类型与肩峰高低没有对应关系(见表11-4),即没有肩峰的牛可能出现瘤牛的mtDNA,而肩峰牛中也有可能出现普通黄牛的类型。看来,以肩峰作为牛生态种鉴定的指标是不很合适的。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们研究的15头黄牛来自屠宰场,具体来自云南何处不得而知。因此,进一步研究云南省不同地区黄牛的mtDNA多态性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11.4.1.3 大额牛的mtDNA类型

由于材料来源的限制,我们只分析了一头大额牛的mtDNA,其限制性类型与瘤牛完全相同。由于这头牛的mtDNA类型至少可以代表大额牛的一个母系群体,因此可以推测大额牛在母系起源上与瘤牛有密切的联系。

关于大额牛的起源,文献资料十分贫乏。大额牛的染色体数目为2n=58(单祥年等1980b),介于普通黄牛(2n=60)、瘤牛(2n=60)(单祥年等 1980)和野牛(Bos gaurus)(2n=60)(陈宜峰等 1978)之间。黄牛的常染色体全为端着丝点,而大额牛和野牛的核型中分别有一对和两对近中着丝点常染色体,其核型正好依次相差一个罗伯逊易位(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有人认为大额牛是被驯化了的野牛,也有人认为它是独立进化而来的种类,还有人认为它是野牛和瘤牛的杂种。我们的研究结果为第三种推测提供了新的证据,因为大额牛的mtDNA与瘤牛的相同,雄性野牛的Y染色体是亚中着丝点,与大额牛的相同(单祥年等 1980),很可能大额牛是雄性野牛和雌性瘤牛杂交的后裔。当然要证实上述的推测,还有两个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①调查其他大额牛个体的mtDNA,看是否只存在一种类型。②研究野牛的mtDNA,看是否与瘤牛或普通黄牛的相同。

11.4.1.4 mtDNA限制性类型对研究牛生态种的意义

从表11-4可以看出,瘤牛的mtDNA在Bam HⅠ、PstⅠ、Bg1Ⅱ、EcoR Ⅴ4种酶中的限制性类型为A-A-A-A型,普通黄牛为B-B-B-B型,没有发现任何重组类型或中间类型,进一步证明了mtDNA分子在遗传过程中是不会发生重组的。也就是说,只检查一个酶的限制性

第11章牛的遗传多样性 121

类型,就可以推知其余3个酶的限制性类型,即可判定mtDNA的分子类型。这就为建立一个新的牛生态型鉴定系统奠定了基础。

通常用作RFLP分析的mtDNA需要从肝或肾等内脏组织中提取,这就需要宰杀动物才能进行实验。对于大型动物的大规模调查显然是不合适的,对于一些珍贵的物种(例如前面提到的野牛和大额牛),这是很困难或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只作一个内切酶分析就可以解决问题,则可以从血液中提取到所需的mtDNA。20ml全血中提取到的mtDNA就足够一次酶解反应(EB染色),这就为快速简便地开展大规模的牛生态种调查提供了可能。

11.4.2 云南文山黄牛和迪庆黄牛的线粒体DNA多态性

文际坤、俞英等(1995)用8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云南文山黄牛(5头)和迪庆黄牛(6头)共11个个体的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结果表明两种牛的AvaⅠ、BamHⅠ、Bg1Ⅱ、EcoR Ⅴ、HpaⅠ、PstⅠ、SalⅠ这7种酶的酶切类型有多态性,其中AvaⅠ-B(8.0,4.4,3.8)、SalⅠ-A(15.0,1.3)的多态性为首次报道,并且在迪庆黄牛中发现了前人未报道过的BamHⅠ-C(9.1,6.0,1.2)型和HpaⅠ-C(13.0,3.3)型(表11-4)。BamHⅠ和Hpa Ⅰ的C型仅出现在迪庆牛的一个个体中,SalⅠ-A仅出现在迪庆牛的两个个体中,AvaⅠ-B分别出现在文山牛和迪庆牛的1个和4个个体中。归结出3种基因单倍型分别是:代表瘤牛型的A-A-A-A-A-A-A,代表普通黄牛型的B-B-B-B-B-B-B,和前人尚未报道过的第三型A-C-B-B-C-A-A(表11-5)。

值得注意的是,第3种特殊单倍型既不是瘤牛型,也不是普通黄牛型。这种类型的形成有3种可能,一是突变体,二是含有部分牦牛血缘,3是一种独立起源的新类型。由于A、B、C3型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个体中,因而不大可能由突变导致。另据我们观察,该个体的体型外貌特征与牦牛相差很大,而与黄牛无异,因此起源于当地牦牛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更可能是一种前人未发现过的黄牛线粒体DNA新类型。

11.4.3 海南黄牛和徐闻黄牛的线粒体DNA多态性

聂龙、陈永久等采用 ApaⅠ、AvaⅠ、BamHⅠ、BglⅠ、BglⅡ,DraⅠ、EcoRⅠ、EcoR Ⅴ、Hind Ⅲ、HpaⅠ、PstⅠ、SalⅠ、ScaⅠ和XhoⅠ这14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来自海南岛的海南黄牛和雷州半岛的徐闻黄牛的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mtDNA RFLP),

122 中国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结果只有一种限制性内切酶。(SalⅠ)在海南黄牛品系的两个个体内检测到变异,并且其中的C型(15.0,1.3)以前尚未作过报道。共检出海南黄牛限制性片段40个,徐闻黄牛限制性片断38个(各片段大小见表11-6),经计算,有差别的两种mtDNA基因型之间的遗传距离仅为0.001 08,整个群体遗传多态程度的π值(与蛋白质研究中的座位平均杂合度值H含义相同)为0.024%(计算方法见Nei 1979),这在所有已经用RFLP方法研究的家养动物品种间几乎为最小。该群体线粒体DNA水平遗传结构的单一,表明了它们非常近的亲缘关系。

宿兵等(1995)曾对来自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和麻栗坡县的21匹普通马和14匹矮型马作过分析,在所检测的44个遗传座位中,有10个座位发现多态性,其多态座位百分比和平均杂合度值分别为P=0.227、H=0.089和P=0.205、H=0.083,为已报道多态程度较高的家养动物。王文等(1994)则研究了云南普通家马和矮型马的mtDNA多态性,发现其mtDNA多态性程度也很高,π值为0.72%。蛋白电泳和线粒体DNA RFLP的分析给出一致的结果,即云南家马和矮型马在极为有限的地理范围内表现出非常高的核内和核外基因组遗传多样性,说明其父系和母系均可能为多起源。杨关福等(1995)运用蛋白电泳技术对15头徐闻黄牛和17头海南黄牛40个遗传座位进行了分析,结果多态座位高达13个,多态座位百分比P=0.325,平均杂合度值分别为H=0.141和H=0.132,从而在蛋白质水平上显示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海南黄牛和徐闻黄牛mtDNA极低的变异度表明其核外基因组多态低,但核内基因组多态高,说明其母系起源可能单一,而父系则较复杂。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一方面,可能是我们用于分析的个体数较少,另一方面,可能是品种形成时,公牛和母牛的参与情况有差异。总之,对这个现象的深入研究将对黄牛的起源问题提供更为有价值的信息。

Watanabe等(1985,1989)和Bhat等(1990)对牛mtDNA的限制性酶研究表明,普通牛的mtDNA表现为限制性B型,瘤牛则为A型(Bhat 1990)。我们用14种酶对2个品种6个个体mtDNA所作的分析表明,6头黄牛的限制性图谱几乎完全一致。报道过出现多态的7种酶(包括本文的报道)在徐闻黄牛的3个个体和海南黄牛的1个个体中与菲律宾Ⅱ型完全相同,均表现为A型,即是mtDNA基因单倍型为:A-A-A-A-A-A-A,海南黄牛的另2个个体的基因单倍型为:A-A-A-A-A-A-C,而不含有任何一个B型,即普通黄牛的血统,从而说明这些品种的瘤牛起源,同时也说明了海南黄牛和徐闻黄牛的单一母系起源。在黄牛的mt

第11章牛的遗传多样性 123

DNA RFLP研究方面,在国内外关于亚洲黄牛及欧洲牛品种的报道中,A型和B型都有作为支配地位的比例出现,从而可以认为黄牛具有瘤牛起源和普通牛起源两种类型(兰宏等1993;Watanabe et al 1985,1989;Bhat et al 1990),而我们所分析的两个品种的黄牛只有瘤牛的血统。由此,我们支持海南可能是世界的一个牛属的发源地之一的说法。我们的研究结果还从线粒体DNA水平上支持将海南黄牛和徐闻黄牛合并为雷琼黄牛的结论。

值得指出的是,文际坤等(1995)对文山牛和迪庆牛的研究中,AvaⅠ-B(8.0,4.4,3.8)、SalⅠ-A(15.0,1.3)、BamHⅠ-C(9.1,6.0,1.2)、HpaⅠ-C(13.0,3.3)的多态为首次发现。本研究中,在唯一检测到多态性的限制性内切酶SalⅠ中,其C型(15.0,1.3)只在海南黄牛内的两个个体中出现,并且与文山牛和迪庆牛的SalⅠ-A相同。线粒体DNARFLP分析可以为鉴定牛种的母系起源提供有效、可靠的遗传学标记。陈幼春等(1990)在云南黄牛的血液蛋白多态、Y染色体特征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认为云南黄牛与东南亚牛亲缘关系密切,是瘤牛、普通牛和巴厘牛的混血。线粒体DNA RFLP分析可以为鉴定牛种的母系起源提供有效、可靠的遗传学标记。这些新发现的非瘤牛和普通牛的类型是否有可能代表巴厘牛等类型,显然很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研究。但普通黄牛(Bos taurus)和瘤牛(Bos indicus)对中国黄牛的影响仍然是主流。

1994年Loftus等对黄牛的瘤牛-普通牛起源说提出了一些异议,他们分析了6头欧洲黄牛(taurine)、3头印度瘤牛和4头非洲牛(3头瘤牛和1头普通黄牛)的mtDNA序列,结果表明,13头牛并不按照普通黄牛-瘤牛的形式聚类,而是按照地理位置聚类为两大系,即欧洲牛和非洲牛聚为一大系,印度牛聚为另一大系,将印度牛(Bos indicus)作为亚洲牛的代表。Loftus等的研究结果还以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证据表明了亚洲瘤牛独立的驯化历史,并从可被检测到的mtDNA序列数据揭示了在黄牛家养种中存在相当低水平的遗传多样性。我们的研究结果与此是一致的。

11.5 遗传多样性及其保护

中国黄牛历史悠久,品种众多,数量巨大,分布面广,产地生态环境不同,各地选育方向不一,遗传资源相当丰富。因此,中国黄牛是世界家牛属遗传资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对于了解家畜的起源和品种分化以及指导家畜的遗传育种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物种的适应性和进化的基础是种内的遗传变异。同样,在家畜的早期驯化和现代的遗传育种工作中,种内的遗传变异即遗传多样性也具有重要意义。遗传多样性愈丰富,对环境变化适应性就愈大,杂交育种的潜力也就愈大。

我国地方黄牛品种经过千百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能够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状态的地方品种,成为宝贵的牛品种资源基因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这些地方品种作为当地劳动人民的生产资料,是珍贵的地方财富,即使有些种生产性能低,但其本身具有的优良特征是良种所不及的,是改良品种和培育新品种所必要的。地方品种也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原材料,所以从长远角度来讲,应该很好地保存我国的地方黄牛品种资源。

保存地方品种是更好地利用地方品种的前提,利用地方品种要在保存地方黄牛品种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盲目地进行杂交改良,将会造成地方黄牛品种资源的丢失。

生物遗传多样性综述

生物遗传多样性 陈XX 2009XXXXXXX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09级X班 摘要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这些遗传信息储存在生物个体的基因之中。因此,遗传多样性也就是生物的遗传基。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同一生物物种内不同种群之间或同一种群内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的总和。主要包括染色体水平的多样性和DNA水平(基因)的变异性。其包括表型的多样性,染色体的多样性,蛋白质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还受环境有关。生物遗传的多样性其对生物的稳定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研究遗传多样性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环境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生物多样性可分为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多样性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遗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源泉,变异的类型有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量变异。 1.生物多样性概念的提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社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关注生物资源的保护问题,并且在拯救珍稀濒危物种、防止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等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1948年,由联合国和法国政府创建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1961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建立。1971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著名的"人与生物圈计划"。1980年由IUCN等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编制完成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正式颁布,该大纲提出了要把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与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观点,对促进世界各国加强生物资源的保护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在开展自然保护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自然界中各个物种之间、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自然保护仅仅着眼于对物种本身进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往往也是难于取得理想的效果的。要拯救珍稀濒危物种,不仅要对所涉及的物种的野生种群进行重点保护,而且还要保护好它们的栖息地。或者说,需要对物种所在的整个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的保护。在这样的背景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便应运而生了。 2.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组成 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1)物种多样性 (species diversity) 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生物组成结构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可以反映群落组织化水平,而且可以通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间接反映群落功能的特征。 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始于本世纪初叶,当时的工作主要集中于群落中物种面积关系的探讨和物种多度关系的研究。1943年,Williams在研究鳞翅目昆虫物种多样性时,首次提出了"多样性指数"的概念,之后大量有关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概念、原理、及测度方法的论文和专著被发表,形成了大量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一度给群落多样性的测度造成了一定混乱。自70年代以后,Whittaker(1972)、

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年

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年) 肉牛业是畜牧业的重要产业。良种是肉牛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物质基础。为完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加快牛群遗传改良进程,提高肉牛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制定本计划(本计划适用于普通牛、水牛、牦牛等主要以牛肉生产为主品种的遗传改良工作)。 一、我国肉牛遗传改良现状 我国肉牛遗传改良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目前全国已初步建立了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对牛肉生产和肉牛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培育了一批肉牛新品种。几十年来,利用引进的西门塔尔、夏洛来、安格斯、利木赞等品种,与地方牛品种杂交选育,培育了一批新品种,包括中国西门塔尔牛、新疆褐牛、三河牛等兼用品种和夏南牛、延黄牛、辽育白牛等3个专门化肉牛品种。这些品种在生长速度、饲料转化效率、胴体重等方面比地方牛种都有显著提高,为今后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保护了主要牛种遗传资源。我国是世界上地方牛种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有54个地方黄牛品种、26个

水牛品种和12个牦牛品种。长期以来,国家在保护地方品种资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农业部先后两次公布了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包括秦川牛、晋南牛、南阳牛、鲁西牛、延边牛等21个地方牛品种,确立了14个国家级保种场和2个国家级保护区。这些种质资源为开展肉牛遗传改良奠定了良好的群体基础。 (三)提高了肉牛良种生产和推广能力。从上世纪6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建立了肉牛种公牛站30多个、肉牛原良种场136 个,目前全国采精种公牛存栏1300余头、种肉牛场存栏种牛1.4万多头,2010年销售冻精1500多万剂。经过多年的肉牛改良实践,大范围推广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培养了改良技术队伍,推动了基层肉牛改良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初步构建了以原良种场、种公牛站、技术推广站、人工授精站为主体的繁育体系,为开展我国肉牛遗传改良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提升了肉牛生产水平。随着肉牛遗传改良速度的加快以及饲养管理水平的不断改善,我国肉牛生产水平逐年提高。2010年,全国肉牛存栏9400万头、出栏4700万头、牛肉产量653万吨,分别比1980年增长0.3倍、13倍和23倍。肉牛出栏率从1980年的5%,提高到2010年的51%;出栏体

林木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及保护措施概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816209668.html, 林木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及保护措施概述 作者:刘迪商涛李鑫刘洋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3年第02期 [摘要]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从个体形态学水平、细胞学水平、生理生化水平发展到了分子水平,研究层次也随之深入。本文总结了不同水平的林木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探讨了保护林木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林木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保护措施 一、林木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是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基因的变化,也称为基因多样性[1]。对于林木遗传多样性的研究,首先注意到的是林木遗传变异的研究。其研究包括地理种源、林分、个体、个体内变异四个方面。这些变异体现在表型、细胞、生化、DNA 分子等不同水平上[2],一个种群遗传多样性越高或越丰富,适应环境的能力就越强。多样性的测定对 研究物种起源、基因资源分布和进化潜力等具有重要意义[3,4]。 表型标记是最初的遗传标记,用表型标记检测遗传多样性是最直接、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植物群体在长期适应环境过程中,个体和群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形态变异。同一树种分布在不同环境中,受环境和基因交流的限制,表型性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5]。遗传性状稳定、多 态性好的表型至今在分类学和遗传学中广泛应用。其中叶形态是一个重要的表型特征[6]。表 型标记虽然具有直观易辨、造价低廉等优点,但在揭示品种间的差异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是基因的携带者,与形态学变异不同,染色体变异(畸变)必然导致遗传变异的发生,是林木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7],染色体的变异主要表现为染色体形 态与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两种类型,染色体研究技术的发展,如细胞原位杂交技术的应用,在染色体水平上将揭示出更加丰富的遗传多样性[8]。由于某些林木物种对染色体数 目和结构变异反应敏感,有些则适应变异的能力较差。到目前为止,可利用的细胞学标记仍屈指可数[9]。 生化标记主要包括同工酶和贮藏蛋白,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的蛋白质电泳技术[10],使根据具有的相同生物功能但蛋白质组成不同的酶来反映个体或群体之间差异的同工酶标记发展起来了[11]。同工酶遗传变异多存在于林木群体内或种源内,群体多样性程度也与地理距离存在一定的关系。然而,由于同工酶电泳技术只能检测编码酶蛋白的基因位点,对非结构基因则无能为力,限制了这种技术的广泛应用[8]。 近年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迅猛地发展,一些相对简便且花费不高的分子生物 学方法为更好地组织群体内部有用的遗传变异提供信息。以DNA多态性为基础的遗传标记,

养牛学名词大全

一、名词解释 1、体高:又称鬐甲,是自鬐甲最高点到地面的垂直高度。 2、荐高:为荐骨最高点至地面的垂直高度。 3、尻长:为腰角前缘至坐骨结节后缘间的距离。 4、尻宽指数:坐骨结节的宽度对两腰角间的宽度的比例 5、排乳反射:当牛犊允吸或挤奶刺激时,乳头皮肤的神经冲动上行至下丘脑,导致催产素分泌并经垂体后叶释放至血液中,使腺泡和较小的乳导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收缩,乳房内压升高而迫使乳汁通过乳导管流入乳池。 6、305天产奶量:是自产犊后泌乳第一天起到305天的总产奶量 7、305d标准乳量:是根据实际产乳量经系数校正以后的乳量 8、乳脂量:是指乳中所含脂肪的重量,它等于乳脂率与产奶量的乘积。 9、前乳房指数:指一次挤奶中前乳区的挤奶量占总挤奶量的百分比。 10、犊牛:指出生至6月龄的的小牛。 11、育成牛:从犊牛断奶后至第一次产犊以前的母牛或作为种公牛以前的公牛 12、奶牛能量负平衡:采食高峰一个月导致奶牛能量入不敷出的现象 13、干奶期:母奶牛在产前2个月停止挤奶,目的是将主要营养供给胎儿,恢复由于长期产奶所损伤的乳腺组织,这段时间叫干奶期。 14、高产奶牛:产奶量高,乳成分好、乳脂率高、乳蛋白含量高,繁殖功能正常,无代谢疾病的奶牛 15、泌乳初期:泌乳初期是指母牛分娩后15天以内的时间,通常也称围产后期 16、泌乳盛期:指产后15-60天,高产牛可延续到产后第3个月,泌乳量达到最高点的时期 17、奶牛的围产期:指奶牛分娩前后的一个月时间,包括妊娠后期和泌乳初期 18、奶牛的能量单位:奶牛能量单位(NND)以生产1千克含脂率4%的标准乳需要3138千焦耳的NEL为1个奶牛能量单位。 19、短期优饲法:从母牛产后15~20天开始,在吃足着、粗、副料的前提下,在按奶给料满足维持和泌乳的实际营养需要的基础上,每天再多给1.0~1.5千克的混合精料,作为提高产乳量的预付饲料;在整个盛期,精饲料的给量随着产乳量的增加而增加,直到增加精饲料乳量不再增加为止 20、引导饲养法:是指从母牛干乳期的最后两个星期开始,直到产犊后,泌乳达到最高峰时,喂给高水平的能量,以达到减少酮血症的发病率,有助于维持体重和提高产乳量的目的。 21、畸形乳房:是指在外形上及内部结构发育不正常的乳房 22、前强率:指前肢负重去除后肢负重后与体重的百分比。 23、弯曲指数: 24、305天产奶总量:奶牛自产犊第一天开始到第305天为止的总乳量,当实际挤奶天数不足305天的,以实际奶量为305天的乳量,而超过305天的,则从305天以后的奶量不计在内。 25、305天校正乳量:305天实际乳量经过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标准乳量。 26、乳脂量和乳蛋白量:在母牛的第1、3、5胎次并在各胎次的第2、5、8泌乳月各测一次奶的含脂率和含蛋白率,再算出总乳脂和乳蛋白产量,这两个是衡量奶牛产乳的重要指标。 27、产奶指数(MPI):指成年母牛(5岁以上)一年(一个泌乳期)平均产奶量(kg)与其平均活重之比。 28、屠宰率:胴体重占宰前活重的百分率。其中,胴体重是指放血后除去头、尾、皮、蹄(肢下部分)和内脏所余体躯部分的重量,并注明肾脏及其周围脂肪重。在国内,胴体重包括肾脏及肾周脂肪重。

遗传多样性与起源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级硕博连读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黄牛、水牛和牦牛Y染色体分子遗传多样性与起源研究Y-chromosome Molecular Genetic Diversity and Origins in Cattle, Buffalo and Yak 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学科、专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研究方向:动物遗传学 研究生:XX 指导教师:雷初朝教授

黄牛、水牛和牦牛Y染色体分子遗传多样性与起源研究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黄牛、水牛和牦牛是我国3个重要的牛种,具有对周围环境的高度适应性、耐粗放管理、抗病力强、繁殖力高、肉质好等特点。这些地方牛种本身就是一座天然的基因库,正是进行杂种优势利用和进一步培育高产品种的良好原始材料。在当今世界畜禽品种资源日趋匮乏,品种逐步单一化的情况下,对我国这些牛种遗传资源的保护将对今后的育种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1]。 中国黄牛的起源进化与遗传多样性一直是国内外动物遗传学家感兴趣的课题之一。一般认为,中国黄牛是多元起源的,并主要受普通牛和瘤牛的影响,但究竟起源于哪几个牛种,观点不一[2, 3]。在黄牛遗传多样性方面,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众多研究者分析了中国地方黄牛的核型,发现不同黄牛品种的Y 染色体形态具有明显的多态性,普通牛为中着丝粒或亚中着丝粒,瘤牛为近端着丝粒[4-6]。常振华等发现中国黄牛Y染色体主要属于Y2(普通牛)和Y3(瘤牛)单倍群[7],但事实上黄牛的每种Y染色体单倍群下都可细分为多种单倍型,而中国黄牛由哪些Y染色体单倍型组成,有无优势单倍型以及单倍型的品种分布有无地理特点,与国外黄牛品种有何不同,这些问题都亟待阐明,以期为黄牛品种资源保护和杂交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中国也拥有丰富的水牛资源。水牛的驯化时间,地点尚无定论,国内一些学者在形态学和考古学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给中国水牛的驯化历史提供了一些参考[8, 9],但仅靠形态学和考古学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分子遗传学的更多证据。目前国内外对水牛的起源研究主要是在线粒体DNA的母系起源方面,认为水牛有两个母系起源(A支系和B支系)[10-12],近年来,也有中国学者对水牛的常染色体微卫星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其结果都表明中国水牛的遗传多样度丰富,倾向于支持中国水牛的本土起源假说[13, 14]。对Y染色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将提供更多的分子遗传学信息,会有助于评估水牛的遗传资源状况,也有助于阐明中国水牛的驯化历史。 牦牛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青藏高原,俗称“万能种”,通常皆为兼用,如乳、肉、毛、皮、役力,是经济价值极高的珍贵畜种[1]。家牦牛是在青藏高原驯化的,藏族自古以来生息于西藏,是驯化牦牛之主,因此牦牛的驯化始终与藏族文化的发展休戚相关,是当地人民不可分离的生产和生活资料[15]。从牦牛生活的特定气候地带的适应性和生态地理、生理特征的表现看,牦牛是地球之巅特有的高寒环境中生存的一个宝贵的特化种,牦牛的驯化与繁衍有着与其他牛种极其不同的种类特点,牦牛对高寒山区的气候和贫瘠的草地所具有的特殊的适应性也是世界

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1概述

第2章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 2. 1 概述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也是我国的国宝。自1869年法国神甫David在四川宝兴发现并定名大熊猫以来,大熊猫的研究一直受到我国学者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近十年来,一些国内和国际兽类学会议将大熊猫列为专题进行讨论,而且还举行了以大熊猫为主题的国际学术会议。有关大熊猫各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大熊猫的进化地位是著名的难题。总结起来有三种观点:①大熊猫属熊科。②属浣熊科。 ③应自立为一科,即大熊猫科。我们倾向于第3种观点(Zhang,Ryder 1993)。 大熊猫的祖先最早可追溯到中新世地层中发现的禄丰始熊猫(Ailuractos lufengensis),其牙齿较小型大熊猫小(邱占祥 1989)。裴文中(1965)认为大熊猫在早更新世为小型大熊猫(A.microta);中更新世体型变大,为化石大熊猫(A.fovealis);现生大熊猫则体型稍减。王将克(1974)确定大熊猫的祖先始于晚第三纪,更新世初期成为小型大熊猫;更新世中晚期小部分个体体型增大,由于适应新的环境,发展形成大体型的巴氏亚种(A.m.baconi);后来体型又稍减,成为现代种。看来,随着环境的变迁,大熊猫体型经历了由小变大、又变小的过程。 大熊猫的头和身体长120~150cm,尾长约13cm,体重75~160kg。其被毛较粗,毛里充塞的松泡髓质层较厚,有良好的保温性。和典型的食肉类动物不同,大熊猫朝采食竹子的特化方向发展。其牙不像食肉的猛兽尖利,也缺乏食肉齿。但其臼齿磨面不平整,呈现明显的高峰低谷,说明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其祖先食肉的咀嚼能力。 大熊猫一般栖息于海拔1400~3 600m的各种植被类型的竹林里,地形多属各分支沟源头坳沟,尤以流水切割线的夷平面、平缓上升的山脊和平台(胡锦矗 1990)较多。大熊猫的食物主要是高山和亚高山的各种竹类,其食物的99%由竹笋、竹叶和竹秆组成;除主食竹子外,偶尔也食其他一些植物;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还可食一些动物。由于竹子各部分所含的干物质和灰分在一年中略有变化,故大熊猫在选择竹子的食用部位上也有季节性变化。大熊猫一年四季都生活在竹林中,活动时移动的距离较短,平均每天的直线距离不到555m,其巢域仅为3 . 9~6 . 4km2(胡锦矗 1990)。大熊猫为独栖型,但在发情和哺乳期也发生社会联系。 大熊猫在更新世时曾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16个省市,南至缅甸和越南北部。全新世时,在我国广西、河南等地区发现其化石。在历史上的文字记录中,河南、湖北、湖南、贵州和云南等地也有其残存的分布点。由于受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环境的变迁和栖息地的急剧减小等因素的影响,现代大熊猫仅分布于四川盆地西北缘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山岳地带。整个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章作者:张亚平,宿兵

什么是遗传多样性

什么是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指存在于生物个体内、单个物种内以及物种之间的基因多样性。一个物种的遗传组成决定着它的特点,这包括它对特定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它被人类的可利用性等特点。任何一个特定的个体和物种都保持着大量的遗传类型,就此意义而言,它们可以被看作单独的基因库。基因多样性,包括分子、细胞和个体三个水平上的遗传变异度,因而成为生命进化和物种分化的基础。一个物种的遗传变异愈丰富,它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便愈强;而一个物种的适应能力愈强,则它的进化潜力也愈大。 物种多样性是指动植物及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种资源为人类提供了必要的生活物质,特别是在医学方面,许多野外生物种属的医药价值对人类健康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许多目前人类未知的物种其医药价值也将不断被发现。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类型的多种多样。地球上的生态类型极其繁多,但是所有生态系统都保持着各自的生态过程,这包括生命所必需的化学元素的循环和生态系统组成部分之间能量流动的维持。不论是对一个小的生态系统而言或是从全球范围来看,这些生态过程对于所有生物的生存、进化和持续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维持生态系统多样性对于维持物种和基因多样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简言之: 物种多样性,是从宏观方面来说的,指的是生物表现的性状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从微观方面来说的,指的是生物遗传物质DNA序列的多样性,也称为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决定了物种多样性。 例子:老虎、狮子、大象,属于不同的物种,反映了物种的多样性(性状有巨大差异)。决定这一切的,是它们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的多样性,即DNA序列的多样性,它们的遗传物质是各自不同的。

春节联欢晚会主持稿

春节联欢晚会主持稿 春节晚会是人们在春节时最期待观看或是参与的节目了,一家子人喜气融融,好不欢快的样子,也只有在春节的时候才能够看到。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联欢晚会主持稿,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春节联欢晚会主持稿一:主持人甲:尊敬的各位领导! 主持人乙:亲爱的各位来宾! 合:大家晚上好! 主持人甲: 又是一季雪飘过 主持人乙: 又是一年人增寿 主持人丙: 辞旧岁欢欣鼓舞庆胜利 主持人丁: 迎新春豪情满怀谱新篇 主持人甲:当辞旧的钟声在大地回荡,当喜庆的焰花在星空绽放,一个崭新的春天,已经向我们走来。 主持人乙:她乘着飞天的彩翼飘然而至,她寻着夸父追日的脚步款款而来。 主持人丙:此时此刻,霞光与彩翼共舞,鼓点与足音共鸣。浦东大地啊,今夜是如此美丽,浦东儿女的心哟,早已驻满春天的芳华。 主持人丁: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节,我们首先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道一声合:新年好! 主持人甲: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 主持人乙:开开心心 主持人丙:和和美美 主持人丁:红红火火 合: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主持人甲:红红火火过大年,欢欢喜喜迎新春。过去的一年,是奋斗的一年,是硕果累累的一年,****有限公司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 主持人乙:告别2020,我们迎来了新一年的新一轮太阳,从那喷薄而出的火焰

里,人们看到了更加耀眼的希望,看到了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放飞一个古老民族伟大复兴的千年梦想! 主持人丙:走进2020,我们将更加坚定信念,昂首阔步,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主持人丁:年年新春年年高唱新春曲,岁岁祝福岁岁欢跳祝福舞。 主持人甲:由****有限公司主办的2020年”;迎新年”;春节联欢晚会今晚在这隆重举行。 主持人乙:希望我们的春节联欢晚会能给大家带来节日的快乐和幸福! 主持人甲:我是今晚的主持人李伟。今天这台晚会,就由我们四人联手,共同来为大家主持。 主持人丙:光临今天晚会的领导和嘉宾有:区委书记、区委副书记、区人大主任等领导 主持人丁:让我们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主持人甲;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区委书记致贺词。 (致贺词) 主持人乙:下面我宣布:****有限公司”;迎新年”;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在正式开始。请欣赏舞蹈《春节序曲》。 结束语: 主持人甲:****有限公司2020年”;猪年欢乐年”;春节联欢晚会到了与大家说再见的时候了。 主持人乙:难忘今宵,难忘这不眠之夜,那是心中涌动的亲情与感动。 主持人丙:难忘今宵,难忘这万家团圆的时刻,那是心中永存的真诚与祝福。 主持人丁:难忘今宵,难忘这欢乐的情景。 主持人甲:难忘今宵,难忘这幸福的时光。 主持人乙:让我们踏着新一年欢庆的鼓点,为****有限公司这个正在崛起的浦东,放声歌唱,****有限公司的明天一定会灿烂辉煌! 主持人丙:让我们共同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主持人丁:祝愿我们****有限公司繁荣昌盛,再攀高峰!

遗传多样性的原因

产生遗传后代多样性的因素 2013012590高上涵经35 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这些遗传信息储存在生物个体的基因之中,是指种内或种间表现在分子、细胞、个体3个水平的遗传变异度,在分子水平上,遗传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基因的多样性;在细胞水平上,主要体现在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多样性;在个体水平上,主要体现在个体表现型的多样性。狭义上则主要是指种内不同群体或个体间的遗传多态性程度。遗传后代多样性是多层次多水平的。 产生遗传后代多样性的因素很多,从宏观角度来看,生物进化影响着遗传多样性;从微观角度来看,遗传物质的多样性、变异性和繁殖的复杂性也是产生遗传后代多样性的因素。 (一)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在生物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具有适合生存环境的性状的个体更容易存货,决定这些性状的基因也更容易留存下来,由于外界环境的多变,一个物种所包含的基因越丰富,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环境的多变是产生遗传多样性的原因。 (二)从遗传后代多样性的物质基础来看,基因、蛋白质、染色体具有多样性。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由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组成,每一种排列顺序都代表着一种遗传信息,因此DNA可以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具有多样性,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遗传物质。基因表达的产物一般是蛋白质,而蛋白质由氨基酸构成,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肽链的折叠方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都导致了蛋白质的多样性。遗传物质的多样性、表达产物的多样性是遗传后代多样性的物质基础。 (三)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来看,基因具有选择性表达的性质,相同基因的表达并不完全相同,同一个体不同细胞内的基因表达情况不同,不同个体的基因表达情况差异更大,即使是同卵双胞胎,基因的表达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基因表达的多样性是产生遗传后代多样性的因素。基因存在不完全显性:一个杂合体的表型介于两个产生它的纯合体的表型的过渡状态,还存在共显性:一个性状的体现由不止一个显性等位基因的表达,一个性状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此外染色体数目的差异也会导致性状的不同(如唐氏综合征),基因和性状的关系的复杂性也是遗传多样性的因素。 (五)从遗传物质的突变来看,遗传物质在某种因素的刺激下能够发生变化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遗传物质的突变主要有两种类型,即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变化以及基因位点内部核苷酸的变化,此外,基因重组也可以导致生物产生遗传变异。遗传物质的突变的概率较高,也是遗传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六)从繁殖方式来看,多数生物是有性繁殖,个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配子结合产生合子,个体从父母双方各继承一半的遗传信息。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等导致了配子的多样性。另外,配子是随机结合的,又增加了合子的多样性。 遗传物质的多样性、多变性,基因和性状关系的复杂性、环境的多变性等都是遗传后代多样性的因素。

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串词

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串词 “欢乐祥和昂扬展望” 甲:盘古春暖山河秀 乙:泌水马驰日月辉 丙:春日春风春潮涌 丁:新天新地新气象 a: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b: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c :电视机前的父老乡亲们! d:大家 合:马年好! a:在这里,我们向全县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拜年 b :向在春节期间奋战在工作第一线的干部职工,医生护士,工人、农民、向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拜年 c:向驻泌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消防官兵拜年 d:向关心支持xx建设的朋友们和全县的父老乡亲

合:拜年! 甲乙: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龙骧虎步! 丙丁: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龙翥凤翔! 甲:回眸XX xx 每一个日子 都值得以微笑相向 乙:回眸XX 每一个季节 都值得以微笑收藏。 丙:回眸XX,春潮涌动的盘古大地演绎着一个又一个传 奇。 丁:回眸XX,xx 儿女合着中原经济区的铿锵节拍,共同奏 响了团结奋进的华章。 甲:省委书记卢展工盛赞夏南牛,八月的xx 如沐春风乙:为期三个月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犹如绵绵春雨,润物无声 丙:顺利通过“河南省文明县城”、“河南省最佳宜居城 市”验收,城市创建,春意盎然 丁:北京中恒花落XX,上海福喜情牵“夏南牛”经济发展,

春色满园。 甲、人民的幸福指数普遍提高,真可谓“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不,有两对约会的恋人要在月光下的西瓜地里上演他们“瓜好月圆”的甜蜜生活! 下面请欣赏小品(瓜好月圆)。表演: 乙、“把一切献给党”,这是一句多么响亮的口号! 丙、“把一切献给党”,这是一句多么真切的表达! 盯“把一切献给党”,是我们XX 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心系百姓,盖起来的一座座保障性住房! 甲:是的,一期10 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已交付使用, 二期6 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和634 套公共租赁住房正在紧张施工乙:投资5000 多万元的县人民医院外科综合楼等一批重点工程已投入使用,全县21 所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差价销售全部为零。 丙:全县万人领取5602 万元的养老金,实现城乡居民 养老保险全覆盖 丁:投资200 万元的城区公交正式开通; 日供水4 万吨、全封闭的铜山湖供水工程全面启动…… 甲: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河南省优秀青年歌手 朱庆红,下面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朱庆红给我们带来(把

中国主要东方蜜蜂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主要东方蜜蜂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任勤1,曹联飞2,赵红霞3,,王瑞生1,程尚1,罗文华1,曹兰1,姬聪慧*1 (1.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 402460;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杭州 310021;3. 广东 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260) 摘要:对中国具代表性的东方蜜蜂遗传资源中7个种群的线粒体DNA tRNA leu~ CO Ⅱ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并进行遗传多样性比较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共发现43个单倍型,其中10个单倍型在GenBank数据库对比确认属于新发现单倍型;7个群体中,阿坝中蜂、滇南中蜂和海南中蜂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长白山中蜂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其他群体遗传多样性居中;不同种群间遗传距离变化较大,其中海南中蜂与滇南中蜂、阿坝中蜂间的遗传距离最大,长白山中蜂与云贵中蜂、北方中蜂、华南中蜂间的遗传距离最小;聚类分析显示7个种群可聚为4个类群。 关键词:东方蜜蜂;遗传多样性;线粒体DNA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Apis cerana populations in China REN Qin1, CAO Lianfei2,ZHAO Hongxia3,WANG Ruisheng1,CHENG Shang1,LUO Wenhua1,CAO Lan1, JI Conghui*1 (1.Chong Qing Academy of Animal Science,Chongqing 402460,China;2.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Zhejiang 310021,China; 3.Guangdong Institute of Applied Biological Resources, Guangdong 510260, China) Abstract:The mitochondrial DNA tRNA leu~CO II genes in 7 populations of Apis cerana Fabricius in China were amplified and sequenced, and their genetic diversity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total of 43 haplotypes were identified, of which 10 haplotypes were identified new haplotypes in the GenBank database, Among 7 populations, Aba bee, Hainan bee and Yunnan bee have higher level of genetic diversity, Changbai Mountain bee has lower level of genetic diversity, other populationswere intermediate; The genetic distances between different populations varied greatly, of which Hainan bee andhave maximum genetic distance with Yunnan bee and Aba bee, The genetic distances between Changbai mountain bee and Yunnan bee, Middle China bee, Northern bee and Southern bee were small.;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7 populations could be clustered into 4 taxa. Key words:Apis cerana Fabricius; genetic diversity; mitochondrial DNA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基金项目(CARS-45SYZ15);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基金项目(16421). 作者简介:任勤(1979-), 男, 宁夏固原人,助理研究员, 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蜜蜂方面的研究。 通信作者:姬聪慧(1980-),女,河南平顶山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

夏南牛饲养技术

夏南牛饲养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的黄牛多以役用为主,并在农村社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长期役用的需要,使牛体形多成前驱发达,后驱尖斜的“倒三角形”,生长周期长,产肉率低,肉用性能较差。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快速提高,加之市场对肉牛的需求增强,黄牛役用性能的需求逐渐下降,反而对肉用性能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介绍,我国一个黄牛品种:夏南牛。 夏南牛是以法国夏洛莱牛为父本,以我国地方良种南阳牛为母本,经过杂交育种,培育而成的肉用牛新品种。 目前,比较纯正的夏南牛含夏洛莱牛%的血统,含南阳牛%的血统,具有夏洛莱牛生长发育快、肉食性能好的特点,同时又保留了南阳牛耐粗饲,适应性强,遗传性能稳定的优良特性。在培育夏南牛时经过了3个育种阶段, 1、第一阶段,以夏南牛是夏洛莱牛为父本,以我国南阳牛为母本杂交,产生含50%夏洛莱牛血统的肉牛品种。 2、第二阶段,以含50%夏洛莱牛血统的肉牛为父本,以南阳牛为母本回交,就会产生含25%夏洛莱牛血统的肉牛品种。 3、第三阶段,以含25%夏洛莱牛血统的肉牛品种为父本,以含50%夏洛莱牛血统的肉牛品种为母本,杂交就会产生含%夏洛莱牛血统的理想型肉牛品种,也就是夏南牛的前身。 在产生理想型肉牛品质之后,就要将这一品种保留,也就需要将含%夏洛莱牛血统的理想型肉牛品种,让其自群繁育,固定下来这一品种。2007年1月8日在原产地河南省泌阳县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2007年5月15日在北京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审定。夏南牛就正式产生了。

2007年6月19日,农业部发布了第878号公告,夏南牛成为我国一个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新品种。我们对夏南牛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有什么样的生物学特征。 一、?生物学特性 1、?外貌特征 夏南牛被毛是黄色的,以浅黄、米黄色居多,也有少量被毛是草白色。公牛头方正,额头平直,公牛角呈锥状,水平向两侧延伸;母牛头部清秀,额头平直,比公牛的额头长,母牛角细圆,致密光滑,稍向前倾。夏南牛的耳朵中等大小,鼻镜为肉色。颈粗壮,肩峰不明显;成年牛结构匀称,体躯呈长方形,四肢粗壮,蹄质比较坚实,尾巴细长,胸深肋圆,背腰平直,尻部宽长,肉用特征明显;认识了夏南牛的外貌特征,我们再来看看夏南牛的生产性能。 2、?生产性能 我们先来看看夏南牛的肉用性能。 3、肉用性能 夏南牛产肉性能良好,容易育肥,肉质细嫩。夏南牛自10月龄育肥6个月,日增重为千克,胴体重千克,夏南牛的屠宰率达到%,净肉率%,优质肉切块率%,高档牛肉率%。由此可见,夏南牛出肉率高,肉用性能好,适合生产优质牛肉和高档牛肉,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4、繁育性能 在繁殖性能上,夏南牛母牛初情期为8-9月龄,性成熟期平均为13月龄,正常初配年龄在20-24月龄。母牛常年发情,发情周期平均为20天,发情持续期为12-36小时。一般情况下,使用年限为9—11年。

遗传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遗传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遗传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一)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在生物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具有适合生存环境的性状的个体更容易存货,决定这些性状的基因也更容易留存下来,由于外界环境的多变,一个物种所包含的基因越丰富,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环境的多变是产生遗传多样性的原因。 (二)从遗传后代多样性的物质基础来看,基因、蛋白质、染色体具有多样性。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由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组成,每一种排列顺序都代表着一种遗传信息,因此dna可以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具有多样性,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遗传物质。基因表达的产物一般是蛋白质,而蛋白质由氨基酸构成,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肽链的折叠方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都导致了蛋白质的多样性。遗传物质的多样性、表达产物的多样性是遗传后代多样性的物质基础。 (三)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来看,基因具有选择性表达的性质,相同基因的表达并不完全相同,同一个体不同细胞内的基因表达情况不同,不同个体的基因表达情况差异更大,即使是同卵双胞胎,基因的表达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基因表达的多样性是产生遗传后代多样性的因素。基因存在不完全显性:一个杂合体的表型介于两个产生它的纯合体的表型的过渡状态,还存在共显性:一

个性状的体现由不止一个显性等位基因的表达,一个性状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此外染色体数目的差异也会导致性状的不同(如唐氏综合征),基因和性状的关系的复杂性也是遗传多样性的因素。 (四)从遗传物质的突变来看,遗传物质在某种因素的刺激下能够发生变化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遗传物质的突变主要有两种类型,即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变化以及基因位点内部核苷酸的变化,此外,基因重组也可以导致生物产生遗传变异。遗传物质的突变的概率较高,也是遗传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五)从繁殖方式来看,多数生物是有性繁殖,个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配子结合产生合子,个体从父母双方各继承一半的遗传信息。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等导致了配子的多样性。另外,配子是随机结合的,又增加了合子的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意义 对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首先,物种或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大小是长期进化的产物,是其生存适应和发展进化的前提。一个居群或物种遗传多样性越高或遗传变异越丰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就越强越;容易扩展其分布范围和开拓新的环境。即使对无性繁殖占优势的种也不例外。理论推导和大量实验证据表明,生物居群中遗传变异的大小与其进化速率成正比。因此对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可以揭示物种或居群的进化历史(起源的时间、地点、方式),也能为进一步分析其进化潜力和未来的命运提供重要的资料,尤其有助于物种稀有或濒危原因及过程的探讨。

第一书记访谈提纲(1)

访谈提纲 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 1、请介绍一下你帮扶村的基本情况。包括贫困现状、致贫原因、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情况。 [注: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回答] 主要回答:村一共有自然村村小组(可以加入村情),全村现有农户户人,贫困户户人,低保户户人,五保户户人,贫困户户人,主要致贫原因(致贫占比高的致贫原因两三种)、产业发展(通过xx企业或xx合作社带动多少户贫困户致富,xx户通过金融贷款带动多少户贫困户等)、基础设施建(扶贫车间情况、文化广场建设情、村部建设情况、党群创业服务社情况、金融服务部情况、道路情况、自来水设施、宽带设施、通电情况等) 2、你的帮扶村2017年实施过哪些扶贫政策和项目?这些政策和项目是如何落实的? [注: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回答] 教育方面:两免一补,雨露计划,金秋助学。 医疗方面:新农合,新农保,大病救助,慢性病,住院报销。住房方面:危房致造,易地搬迁。 饮水方面:通自来水情况,安全用水情况。 项目方面:xx企业或xx合作社发展XX(夏南牛、食用菌、羊、蔬菜等),扶贫车间做XX行业) 其他:低保补助、五保补助、残疾人补助,通电视,光纤,卫生室,村室,金融扶贫。 如何落实:根据贫困户家庭情况和本人意愿选择帮扶项目,实施项目在村中进行公示,并xx落实。 3、在驻村帮扶过程中,你们做了哪些工作?

答:[注:以下仅供参考,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回答。] 驻村第一书记 在乡镇(街道)和村级脱贫责任组领导下开展工作,采集所驻村村户档卡信息。 按照要求,深入开展调查走访,并记好民情日记,对所在村贫困户底数清、致贫原因清、帮扶措施清。 对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医疗救助、就学保障、易地搬迁、生活保障、危房改造、就业保障等政策宣传力度,提升群众的知晓度、认同度和满意率。 组织参与精准识别工作,按照“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工作法,确保贫困对象识别精准、档卡资料填写规范。 帮助所在村“两委”班子制定和实施脱贫计划,做好项目资金整合,选准发展路子,不断增强“造血”功能。 对拟退出贫困人口,充分听取结对帮扶责任人意见,算清收支账,并对收入增长趋势等进行分析研判,准确掌握脱贫成效,防止“被脱贫”问题发生,确保脱贫实效和精准度。 依托本地特色产业,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调动各种扶贫资源和帮扶政策,确保帮扶对象在规定时间内稳定脱贫。 围绕“道路、安全饮水、电力、村室、综合文化中心、标准卫生医疗室、宽带网络、美丽乡村”等十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结合当地实际,积极争取扶贫项目,切实改变贫困村面貌。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物色培养村后备干部,严肃党组织生活,全面提升村级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 推动完善村级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促进村级事务公开、公平、公正,不断提升干部依法办事能力,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驻村干部 驻村帮扶工作队在乡镇(街道)和村级脱贫责任组领导

ntsys-pc遗传多样性分析软件使用说明

NTSYS-PC使用说明 1 数据的录入方法: 1.1 利用Ntedit直接录入数据 0、1二元数据中的数据缺失记为2。其中列标可以写为样品编号,在No.rows 栏中写入0、1数据总数,No.cols 栏中写入样品总数。文件另存为*.nts格式。 1.2 从excel表中直接读入数据 Excel表中输入数据格式如下图。A1必须为1,B1为0、1数据总数,C1为样品总数。 打开Ntedit程序,选择从Excel表输入,结果见上图。文件另存为*.Nts格式 1.3 Ntsys-pc可以直接运行*.phy格式的文件(由phylip和phytool产生) 1.4 DNA序列数据Ntsys-PC也可以分析,但好像用的人较少。建议大家使用phylip或者其他的软件。DNA序列数据在Excel 中输入格式如下:

1.5 其他数据的Excel输入如下: 2 聚类分析 Ntsys-pc2.02界面如下: 以下以图中数据为例介绍聚类过程: 2.1 首先用similarity程序组中的SimQual计算形似系数矩阵。Coefficient通常选用SM 或DICE,结果输出到另一文件

2.2 以上步的结果作为input file利用Clustering程序组中的SHAN或者Njoin进行计算,聚类分法选用UPGMA,ties选用FIND,Maximum no. tied trees至少大于样品数。 Njoin程序组界面如下,rooting method可以选用Outgroup,但需输入外元。 2.3 将SHAN或NJoin方法得到的tree file文件输入到Graphics程序组中的tree plot程序中计算

遗传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学习单一 学习任务一、生物多样性 1、生物的多样性是指来源于各种各样生态系统的形形色色的活的生物体,包含、、三个层次。 2、遗传多样性是指内___ _______的多样性。检测遗传多样性的方法有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种。 3、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物种的________。包括某一特定区域内物种__________和物种__________。物种多样性是衡量一定区域中生物______________的指标。 物种多样性常用测量方法是对某分布区域种群密度调查。其中动物种群估算的方法常用__________法,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的计算方法是。 4、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其中生境是指。 5、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体现在以下、、、等方面。 A、食用性 B、药用性 C、工业生产原料 D、观赏性 E、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F、净化环境、维持生态稳定 G、改良种、养殖品种的品质 H、控制病虫害 I、科学研究中的模式生物 J、仿生学的模仿对象 检测3、下列关于遗传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种间基因和基因型的多样性 B、生物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C、整个生物群落中的基因和基因型的多样性 D、物种内基因和基因型的多样性 检测4、下列生物之间的差异不属于遗传多样性的是() A、五彩斑斓的金鱼 B、红花、黄花、紫花的郁金香 C、早稻、晚稻和中稻 D、无籽番茄、正常的番茄 检测5.遗传多样性在生物中普遍存在,下列关于遗传多样性的意义,正确的是 ( ) ①遗传多样性能有效地增大种群基因库;②遗传多样性有利于物种适应环境而长期生存;③产生新物种;④为物种提供进化的材料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检测6.我国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共有3万多种,居世界第三位。我国还是世界上裸子植物物种最多的国家。我国脊椎动物种类约占世界脊椎动物总数的14%,我国还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这段话与下列哪项相符( ) A.特有种和古老物种多 B.物种多样性 C.遗传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检测7.地球上的物种很多,而且同一物种的生物虽然很相像,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下列各组生物不属于同一物种的是 ( ) A.华南虎和东北虎 B.早稻和糯稻 C.长江蟹和辽河蟹D.驴和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