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医改下对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几点思考

浅谈新医改下对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几点思考

浅谈新医改下对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9-05-27T17:16:16.883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10期作者:李晴夏[导读] 在近年来国务院对新医改方针政策大力贯彻、坚定不移推动的背景下,公立医院的上上下下管理人员在平衡社会效益和保障经济效益两个方面进退触篱、上下两难。

李晴夏

六安市中医院安徽六安 237006

摘要:随着国家和社会整体的快速发展,在医疗行业,公立医院早已经不是大家映像中带福利性质的健康卫生保障单位,而是一个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管理却经营相对独立自主的知识密集、多种学科前沿技术跟多元化系统高度综合融汇的高风险、高竞争的经济实体,而性质如此巨大转变的背后正是我国经济体制由公有制体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刻的折射。

关键词:新医改;公立医院;经济管理

在近年来国务院对新医改方针政策大力贯彻、坚定不移推动的背景下,公立医院的上上下下管理人员在平衡社会效益和保障经济效益两个方面进退触篱、上下两难。一方面正如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所言:“公立医院是体现公益性、解决基本医疗、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困难的主体,要加强其公益性,让其成为群众医治大病、重病和难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平台。”而另一方面,公立医院的自负盈亏性质决定了其必须在保障社会效益的同时要保障经济效益以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行发展。这两方面彼此带有矛盾的底线不约而同汇集到一处,即要求医院着手提升经济管理水平,统筹资源优化配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又快又好”的完成新医改任务。

一、当下医院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对经济管理工作不够忽视

当前我国大部分医院的领导管理阶层对医院发展的概念仍然停留在提升门诊人次住院人数和扩大医院规模上,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科学的经济管理对于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医院没有刻意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经济管理工作都是由财务部门一手兼办,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鱼掌兼得的硬性要求下,培养经济管理人才势在必行。

2.外部多方面因素

自从新医改工作实施以来,公立医院改革在社会各界的重重关注下持续推进,目前公立医院改革已经到了综合改革期,内外部政策环境持续发展变化,如政府对医院发展严禁内部举债扩张、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人事薪酬制度变革、推进分级诊疗、医保支付方式转变,外部的财税体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以及公立医院承担大量援疆、援藏等政治任务却鲜有经费支持,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私混合经营的大环境背景下,正在逐步解除限制放开管制的社会资本涌入医疗行业,加上国家政策对医疗行业准入条件的放宽松绑,私立医院近年来蓬勃兴起,大大增加了公立医院的竞争压力。这些外部因素均对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行发展产生影响,对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带来更高的要求和考验。

二、提升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措施

1.推动建立起经济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前提条件是建立健全并规范经济管理的相应规章制度,基于公立医院的往期数据和本地区其他医院的相应经济信息得出一段时期的大数据搭建出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并据此来制定医院接下来的发展规划,同时深入临床一线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别、分层次地具体做好每个科室的资源配置计划,从设备、人才、资金等等资源上做到精细化管控,使医院的内部职能科室今后在标准化的经济管理流程下开展业务。

2.建立完善公立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公立医院的宏观调控能力,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增强财务风险防范,优化医院内部所有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杜绝资源浪费和低效率做无用功现象,根据公立医院经济活动的正常流程前后对接、互相配合。预算工作一定要做到精确,对医院的所有业务都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安排以及事后考核评估。

3.加强成本管理,严格控制支出

医院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是转变一直以来重视收入却忽略成本核算的畸形模式,必须大力加强对成本的明细核算和准确控制,建立健全完善的医院内部成本核算体系,综合应用定性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等先进核算方法对成本进行评估、分析、核算和控制,挖掘出医院关于隐形成本的内生动力,对成本管理实现精细化和全面化的目标。

4.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全方面综合能力

鉴于以往公立医院“重业务,轻管理”的认识误区导致对经济管理工作的忽视,故现在提高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水平的迫切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如增强员工的法制观念保证医院的各项经济活动合法合规,组织员工学习财务管理增强对医院经济活动的财务预算管理控制能力,医院十分有必要安排业务培训经济管理人员学习经济法、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相关课程,通过集中业务技能培训,再结合实际情况,培养员工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及时发现单位经济各项活动中的隐藏的潜在风险。

三、结语

随着我国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推进,基于公立医院改革的宏观政策背景和首当其冲的公益性质,公立医院采取适合自身的经济管理方式越发的凸显出重要性,在当前的社会主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公立医院如医教研等业务发展、提高职工待遇、减少成本支出等诸多方面都需要具体的经济管理来支持管控,如何做到对医院本体的微观经济运筹帷幄做到资源最大效率利用和运行成本最优化,如何做到既保障了社会效益同时最大化取得医院自身的经济效益,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国家新医改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下,在具体工作调研中不断总结相关经验和教训,从实际情况出发,树立经济管理的首位意识,建立同医院自身实际情况相贴切的经济管理制度和标准化流程,统筹协调实现公立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程组平衡的最优解。

参考文献:

[1]刘东明,汪文新,卢祖洵等.新形势下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7,29(12):19-20.

[2]史芳.医院经济管理的探讨与对策研究[J].中国医报,2016,08(9):128-129.

[3]金俊花.新形势下加强医院经济管理浅析[J].西部中药,2016,29(9):59-61.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分析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分析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摘要: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的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国家颁布了新的医院管理改革条例,新的管理条例给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完善了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机制,才能有效地提高公立医院的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对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有利于降低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的运营成本,能够有效促进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新医改财务管理公立医院 现在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也越来越完善,并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就医的服务质量,因此对我国医疗事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分析 (1)财务部门缺乏较强的风险意识 随着我国新医改政策的不断实施,我国医疗保障机制也在不断完善,但是现在的医疗市场存在着财务风险和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导致了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难度越来越高。根据我国公立

医院财务管理的情况发现医院财务管理部门严重缺乏风险意识,并且对医院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没有重视,从而导致在资源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缺陷问题,同时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防范机制不健全,导致了公立医院出现很严重的财务危机,给公立医院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公立医院的长远发展。 (2)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整体有待提升 从新医改背景公立医院的运行情况来,医院部分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不强,少数管理人员并不是科班出身,这些情况导致了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同时公立医院没有按时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提升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说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在各种复杂性和多样性情况的影响下,其财务管理根本没有充分发挥出作用,从而没有办法适应和满足新医改背景下的相关要求和管理机制。 (3)没有科学定位财务管理目标 我国公立医院目前的财务主要是包括两部分,公益收支和经营收支,于是这就给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如果说在公立医院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医院管理人员没有合理调节好公益收支和经营收支关系的话,就会导致管理人员只注重医院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公益性的情况,使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不够科学,从而不能满足新医改中的预付和报销等多种形式的财务结算工作需要。 (4)预算编制还不够完善 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新医改背景下一部分公立医院存在着预算

中国的新医改方案基本背景

中国的新医改方案基本背景 2009年1月,中国国务院通过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医改方案。这样,始于2006年的新医改政策过程终于完成,其间经过了广泛的跨部门磋商和公众讨论。 2007年,针对城市居民实施了综合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2006年至2008年间继续扩大。 长达的三年医改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将面向城市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扩大,覆盖至退休人员、国有企业、大学生和农民工。 2.农民工可以在其医疗保险登记地以外的地方报销医疗费用。 3.医生晋升职称前须到农村义务服务一年。农村医疗服务一直是中国医疗卫生政策的一大挑战。 4.对到农村诊所服务满三年的医学院校毕业生提供学费补贴。 5.减少并最终消除医院对药品销售收入的依赖。 6.将部分公立医院将转为民营医院。 2011年前要完成的主要措施包括: A.到2011年,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提高到90%,并从2010年开始,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每人每年提供120元的财政补贴。 B.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由政府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这些药物的生产和流通由政府监管,并纳入医疗保障体系。 C.改善地方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包括: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偏远乡村的诊所、小城市的社区卫生中心。 D.努力平衡城市和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E.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主要是使公立医院远离市场体制。 新医改还承诺:未来3年内,在农村地区建立2000所县级医院和5000所乡镇卫生所。 前景和挑战 在相当大程度上,医改计划反映了一种与日俱增的共识,即医疗是一种公共服务,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在过去的十年里,医疗费用、药费和诊疗费用的高企,是私有化和将市场规则强加给医院和医生的直接结果。新医改方案是认识到过分市场化已经导致

医改整改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医改整改报告 篇一:中医院医改整改报告 20XX年医改考核整改报告 20XX年医改年终考核工作由市卫生计生委领导带队,聘请第三方专业财务人员、医改、医政、基层、规划、人事药政、妇幼处工作人员和社区、新农合等业务专家参与,通过汇报座谈、核实资料、查看现场、电话调查等方式进行,发现我院主要存在单病种收费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针对20XX年医改年终考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我院立 即召开院领导班子、业务骨干参加的整改会议,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确保单病种收费工作在我院能够运行良好。 一、问题原因及持续改进措施 1、初期对单病种收费不了解,参加人员对单病种收费 相关知识培训不到位,致使开展混乱,没有有效建立起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而起到规范医疗行为,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还需对单病种收费实施小组所属人员进行反复培训,

使大家明白:要干的是怎么回事?自己该干的是什么?怎么才能做到资源整合?怎么才能把现有的收费制度有机融合并不断深化。 2、依据询证医学的原则,所有单病种收费实施细则在制定之初肯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正是因为发现了这些不足并找到原因,按科学的方法做出了最优化的调整,才能使我们的单病种收费开展工作不断进步,渐入佳境。所以我们有必要定期回顾、分析,找出需改进的地方并实施之,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持续改进。 3、受以往传统收费影响,患者及家属对单病种收费接受度差,担心得不到较好治疗,需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及沟通协调,使之明白单病种收费对患者的好处,这样才能进一步扩大进入路径的病源数。 二、改进措施 1、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了三级医疗质控体系负责开展单病种收费管理工作,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督导。成立单病种收费实施小组,由医务科长司彩琴任组长,全体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组长主要负责单病种收费的实施,单病种收费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和分析,个案管理员负责与实施小组、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指导单病种收费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情况,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新医改背景下某公立医院运行情况分析

新医改背景下某公立医院运行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医药价格改革背景下某公立医院运行情况,探讨医院发展存在的问题,提供发展建议。方法采用Excel 2010和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某公立医院改革前后运营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新医改后,该医院门诊人均费用降低,但整体运行效率欠佳,收入结构不合理,药品、卫生材料成本占比大,政府投入较少。结论落实财政投入,加强成本控制,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院薪酬体制改革,提高医院整体运营效率。 标签:医改;公立医院;运营效率;成本 Analysis of the Operation of a Public Hospita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cal Reform RAO Liu-zhen1,2,CHEN Ya-guang3 1.Nanhua University,Hengyang,Hunan Province,421000 China; 2.Chenzhou Hospital,Nanhua University,Chenzhou,Hunan Province,423000 China; 3.Chen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Chenzhou,Hunan Province,42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peration of a public hospita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edical price reform,to explor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hospital development,and to provide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Methods Excel 2010 and SPSS 19.0 software were used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operational data of a public hospital before and after the reform. Results After the new medical reform,the per capita cost of the hospital was reduced,but the overall operating efficiency was not good,the income structure was unreasonable,the cost of medicines and sanitary materials was large,and the government invested less. Conclusion Implement financial input,strengthen cost control,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medical service system,promote the reform of hospital salary system,and improve the overall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hospitals. [Key words] Medical reform;Public hospital;Operational efficiency;Cost 医药价格改革对中国城市公立医院产生严重冲击,医院合理收入减少,政府建议提升医疗服务价格又使医院迎来新机遇,弥补亏损收入。如何应对改革对医院造成的影响、抓住发展时机,值得管理者深思。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新医改形势下地市级公立医院发展战略思考

918  2011年10月第19卷第10期中医药管理杂志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agement  新医改形势下地市级公立医院 发展战略思考 龚希若 余龙昆 罗云秋 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 (江西吉安 343000) 摘要:新医改给地市级公立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文章从战略高度探讨实施全区域医疗、特色医疗、人才强院、内涵发展、人本服务等差异化战略,以促进医院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新医改;地市级;公立医院;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03(2011)10-0918-02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推行和实施,公立医院改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医药分开等改革措施,给地市级公立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医院管理者,必须从战略高度认真研究国家医改新政,积极完善与医改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实施全区域医疗、特色医疗、人才强院、内涵发展、人本服务等差异化战略。不断推动医院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低廉的医疗服务。 1 创新机制———实施全域医疗战略 建立县、乡、社区卫生机构协作机制 当前,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倾斜,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不断完善,大批小病、慢性疾病等医保患者被大量分流到县、乡、社区卫生机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中型医院的病源。地市级公立医院在体现公益性的同时,应注重前瞻思考,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主体作用,积极完善与国家医改相适应的制度机制,主动实施全区域医疗战略,建立县、乡、社区卫生机构挂帮带协作网络。 医院在加强自身优势学科技术服务建设的同时,应主动前移服务窗口,扩大品牌宣传,密切协作关系,把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服务项目延伸到县、乡、社区。通过开展技术支援、双向转诊、资源共享、人才互动等多方面合作,挖掘和整合所在区域医疗资源,与区域内各级基层卫生机构共同打造“资源共享、一体发展”的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形成“小病在基层、社区医院,大病进地市公立医院,康复回基层、社区医院”的合作模式,开展运行管理、资源利用、医疗服务、服务流程、人才培训、信息交流、后勤 支持等一体化协作,最终实现政府、社会、各级卫生机构的共赢。 2 创新技术———实施特色医疗战略 主动拓宽巩固医疗市场 新医改实施后,国家将逐步取消医院的药品进销差价收入,取消药品加成收入。地市级公立医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依靠新技术、新设备的效用带动新业务的开展,建立起“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特色医疗,以吸收更多的重症、疑难病患者前来就诊,主动抢占、拓宽、巩固医疗市场,从而增加医院的医疗业务收入[1]。 实施特色医疗战略,一是要跳出临床医院常规发展之路,以培养高层次实用创新型医学人才为突破口,积极与高等医药院校合作办学,选择开展境内外技术交流合作,大力提升医院科教研医疗水平,抢占医疗市场的制高点。二是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兴的医疗保健业务项目,拓宽医疗市场的覆盖面。三是及时引进当地短缺的医疗设备和项目,强化现有优势医疗技术,以“院有专科、科有专病、人有专长”为目标,巩固医疗市场的占有量。 3 创新学科———实施人才强院战略 不断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 人才和学科是决定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是现代医院建设发展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随着我国新医改的深化,医院要实现科学发展,不仅要依托医疗技术的创新,更要实施人才战略,加强学科建设,向科技要效益。只有培育出强大的科研实力,才能变“跟跑”为“领跑”[2]。 作者简介:龚希若(1955-),男,大专,副主任医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研究方向:医院管理。通信作者:余龙昆,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党委办公室政工师。Email:longkun9324@163.com

公立医院医改工作总结

公立医院医改工作总结 篇一:县医院公立医院医改工作总结 XX县人民医院 20XX年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总结 20XX年医院在县卫计局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狠抓优质窗口服务活动、便民惠民措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药品零差价销售、加强学科建设等公立医院改革相关工作,有效缓解了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20XX年推进医改工作主要做法及措施如下: 一、落实便民惠民措施,优化就医环境。 在住院部投入10余万元为部分病房、职工办公室等加装了空调,改善了诊疗环境;改建了住院部和门诊厕所配套设施,增设了不锈钢防滑扶手和衣钩;每个病区及门诊大厅安装了电能热水炉,保证了患者24小时有开水供应及使用。 二、取消药品加成,让利于民。 20XX年,县人民医院被省卫生厅确定为首批取消以药补医试点医院、第二批综合改革试点医院。20XX年10月1日零时起,正式实施了取消以药补医实施方案,所有药品均按进价销售,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于20XX年2月16日起按照市发改局下发了关于取消“以药补医”价格补偿标准的通知要求,对住院诊 查费、护理费、床位费进行了调价,分别是在其现有标准基础上调增

8元/床日、7元/护理床日、5元/床日,调增的费用纳入医保、新农合统筹范围,未增加患者负担。 20XX年10月1日按照我市《关于印发四川省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经费补偿办法的通知》(X发改价格〔20XX〕116号)要求实行了新的收费调整(之前的调价恢复到20XX年收费标准),调整项目及标准为: 1、门、急诊诊查费分别为8元、10元/次(上调6元); 2、住院诊查费为14元/次(上调9元); 3、Ⅰ、Ⅱ、Ⅲ级护理费22元、18元、14元/日(上调9元); 4、专家门诊诊查费副主任医师诊查费9元/次、主任医师诊查费11元/次、门(急)诊留观诊查费13元/次(都上调6元)。 调增的费用纳入医保、新农合统筹范围,未增加患者负担。20XX年1月-12月累计取消加成的药品(品规)数826种,占医院药品(品规)总数比例100%,通过取消药品加成让利群众约536.52万元。20XX年1月-11月累计取消加成的药品(品规)数874种,占医院药品(品规)总数比例100%,通过取消药品加成让利群众约495.51万元,(从20XX年起至今累计让利1728万元) 20XX年取消加成后的财政落实补助金额为85.40万元,占年度取消药品加成额的17.23%。 三、加大人才引进和设备投入力度,细化科室,不断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 根据业务发展需要,20XX年引进医疗技术人员31人,其中护理人

新形势下医院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

新形势下医院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 市中医医院李新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不断深入推进,医院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医院体制机制的变革、群众就医需求的快速增加和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等新形势对医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新的形势,如何主动作为、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实现医院持续、健康发展是医院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下面从三个方面浅谈一下新形势下医院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概括起来就是“理好路、定好位、管好院、做好事、服好务”。 一、医改政策给医院带来的新变化 医改的实施进程、我市医改基本情况、四年医改主要变化、十二五期间的医改 医改的实施进程 2009年4月,中央作出了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2009年4月国务院专门出台了近期三年重点实施方案,提出了五项重点改革的任务(四基本、一试点)。 2012年4月,国务院在总结三年医改的基础上,又发布了“十二五”时期医改规划和实施方案,对2012年到2015年的医改工作作出了统一的部署,将主攻的方向进一步聚焦到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等三个重点。同时,推进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

章丘市作为医改的前沿征地,按要求分步落实了各级医改政策。回顾四年多的时间,中国的医改坚持了“三个基本”:坚持把基本医疗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基本路径。这“三个基本”是推动改革的指导思想,很多改革的举措都源自这“三个基本”。 四年医改主要变化(经济):一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体制机制建设);二是政府投入增加。 1、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同时带来的医药卫生行业的体制机制变化(倒逼机制—配套改革)。 医院:提高服务能力;保障医疗质量;加强成本控制管理;绩效分配制度改革; 医生: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制度保障)。 药品集中招标、集中采购:药品价格合理降低,生产、流通企业重新布局--市场调节。 2、政府投入增加(保需方、促供方):医保水平的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施,设施不断完善;对医院投入加大,补偿机制建立(药品差价、医院建设、经费保障等)。 把增加的投入和建新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投入来促进改革,用新的投入换来新的机制,“政府花钱买机制,花钱建机制”。 十二五期间医改:医保、医药、医疗,完善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三重点、一配套),“三轮驱动”。 医改大的方向、目标、和任务都已明确。 二、新形势下医院面临的挑战和功能定位

新医改背景下

新医改背景下“看病难、看病贵”探讨 郭金有 【摘要】放眼看中国,分析“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和成因,重点探讨“因病返贫、因病致困”的局面是否在新医改政策的实施下改善,提出现代医改政策与民生改善工程能否真正切切落到实处,推广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零差率”、“中医中药适宜技术”等举措是否能从微观上得到理想的治理。首先必须确保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凸显政府职能,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规范医疗机构经济活动,让群众享有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医疗服务,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一中心任务后,提出了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社会性的主要矛盾在新的政策实施后能否进一步遏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变服务方式,组织医务人员在乡村开展巡回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种探索。 【论文关键词】看病难看病责医疗体制改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大学生下基层药品零差率中医适宜技术 展望当代中国,随着国家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越来越凸显。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因人口众多,贫富领域不均等客观原因,当代中国“缺医少药”的现象还待进一步完善,“因病返贫、因病致困”的格局随着现代医改政策的实施也逐步得到了改善,“医”、“药”、“专业技术”等等科学领域的发展也逐步走向了标准化、国际化,古往今来,人类的健康问题始终摆在首位。 1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原因分析: 1.1首先“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正如字面上所表达的那样应该分为“看病难”与“看病贵”两个问题来看待:要分析这两个问题必须搞清主体与对象,即谁在喊看病贵和难、难和贵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看病难”在城市中主要体现在优质医疗资源缺少,医术水平高且可以信任的医生难找。但是反过来讲,不管什么病谁都想看高级医生、住高级医院那是不可能的,也是无法满足的。在农村主要表现在一般医疗资源缺乏,医务人员人数偏少、总体医疗技术水平偏低,所以对病人应进行合理分流,根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小病到基层,大病才上大医院。大力提高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诊疗水平,对于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慢性病等病人的信任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只讲看病难,而是要作具体分析。“看病贵”指医疗费用个人负担超过了患者的实际经济承受能力,其中社会保障与医疗保险覆盖的广度和强度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我国在于医疗保险方面的覆盖面很窄,据统计约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绝大多数患者靠自费看病,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的三重负担。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一卫生系统:改善绩效》得出的结论是,在被评估的191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公平性位居188位,倒数第四。 1.2“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在新旧体制更换等原因长期积累造成的,为此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18次连续药品降价,涉及品种规格多达万余种,2007年对医药卫生系统的商业贿赂问题也重拳出击。尽管如此,问题的解决不能期待一蹴而就,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必须要有长期努力的思想,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先是从病人的方面来剖析:中国病人中没有医疗保险的人当中绝大多数是农民,约占37%正是因为这样,我觉得他们缺乏有关医疗保险的法律和法规,没有对医疗保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预见,所以一去到医院,就总

浅谈新医改的看法(终稿)

浅谈新医改的看法 ——————关于当今社会的医患关系 摘要:医患关系是患者及家属与医生、护士及医院各级人员之间的特殊关系,也是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患双方对彼此之间相互认同的一个衡量标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既关系到广大患者的健康权益,也关系到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和自身发展,是医患双方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因此,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必须着力解决好医患关系问题。 关键词:医生患者现状医患关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正文 医患关系现状:在过去的六十多年里,我们中国的医疗卫生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这集中体现在国际公认的综合反映健康水平的三个重要指标上:一是人均期望寿命,由1978年的68.2岁增加到2005年的73岁;二是婴儿死亡率,由1981年的34.7‰下降到2007年的15.3‰,下降了56%;三是孕产妇死亡率,由1990年的88.9/10万下降到2007年的36.6/10万,下降了60%。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改善卫生服务和提高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医患关系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全国有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其家属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情况;76.67%的医院发生过患者及其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且不缴纳住院费用;61.48%的医院发生过病人去世后,病人家属在医院摆设花圈、烧纸、设置灵堂等。医患关系紧张,最直接的后果的确需要患者付出更大的代价。但实际情况还不止于此。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医患关系紧张成因复杂,涉及各个方面,既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有思想观念转变方面的问题,还有管理监督不力等原因。这也是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和处于战略机遇期、矛盾突显期社会矛盾在医疗服务领域的客观反映。总结下来有以下三大点: 1.医疗资源不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患者有意见。 2.医疗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群众不满意。 3.更复杂的社会因素。 具体说来,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缺乏理解,不能换位思考,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部分医务人员不能设身处地的替患者着想,而是较多地考虑医疗机构和自身的利益。而患者对医务人员也缺乏理解,不了解医学的复杂性。这不仅仅是一个沟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感情问题。 从医务人员一方来讲,我们创办医疗机构的目的是什么?医务人员的职责是什么?我们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如果手术前,医生与患者沟通时只是说:“这个手术有危险,出了问题你自己要承担风险,要不就别动手术。”这样的沟通肯定起不到良好的效果。这样的医患关系能和谐吗? 医患之间的沟通应该是心灵的沟通和感情的沟通。患者容易产生不满意的地方,一是服务质量,二是医疗费用。如果患者花费许多钱,获得的是低质量的医疗服务,不仅病没治好,反而加重病情,这是患者最不满意的。 因此,我们首先要正视并克服自身的不足,不能抱怨患者不理解,怨天尤人解决不了问题。要善于分析自身的问题,我们的服务环境怎么样,服务理念怎么样,服务态度如何,服务效果好不好。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来说,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转变服务理念,提高医疗质量,千方百计减轻群众负担,多与病人进行一些感情沟通,多给病人一些人文关爱,多替患者着想,并尽其所能减轻患者痛苦。这样,就能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这样才能缓解医患矛盾。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是主导。尊重病人、理解患者,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医学发展史证明,只有医务工作者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才能使患者积极支持、配合诊疗工作,才能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 如何改善医患关系:

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总会计师角色定位刍议

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总会计师角色定位刍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对医院设置总会计师提出了更明确的要 求。本文从分析新医改形势下医院设置总会计师的必要性和发展现状作为切入点,探讨了公立医院总会计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标签:新医改;公立医院;总会计师;角色定位 [Abstract] With the medical health system reform advances further,to set up chief accountant in hospital is put forwardmore specifically. The paper analyzed the necessity and the status quo of chief accountants under the new medical reform,and discussed the role orientation ofchief accountantsin public hospitals. [Key words] The New Medical Reform;Public hospital;Chief accountant;Role orientation 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发布,新医改正式拉开帷幕。《意见》提出,公立医院要“深化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2年1月1日起实施的《医院财务制度》规定,“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修订了1998年颁布的《医院财务制度》中“符合条件的医院应建立总会计师制度”的说法。 2014年10月下旬,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卫生计生经济管理队伍建设方案(2014年—2020年)》,提出要建立总会计师培养制度,实现三级甲等医院都配备总会计师。 2015年5月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落实三级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 1新医改形势下医院设立总会计师的必要性 1.1设置总会计师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逐渐由办医院转为管医院,按照公立医院管办分开的改革方向和思路,对公立医院国有资产和财务的监督管理职能将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中分离出来。在这样的趋势下,国家今后将更加重视和加强对医院国有资产和财务的管理,医院的财务部门将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这个重任。设置总会计师,全面加强医院经济核算,保证医院在各项法规和政策框架内健康运行显得越来越重要。

新医改深化给公立医院带来的困境和应对措施

新医改深化给公立医院带来的困境和应对措施新医改从全方位、多部门、跨层次的角度持续深化,从医疗、医药、医保 等方面联动稳步推进,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意义重大。在改革中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因为诸多内外机制的问题,部分公立医院陷入了经济困境。该文主要对新医改深化带给公立医院的困境进行探讨,并提出应对措施。 标签:新医改;公立医院;困境;措施 [Abstract] The new reform should continuously be deepened from all aspects,many departments and many levels,and be steadily promoted from medical and medical insurance,which is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relieving the problems of “being difficult and expensive to see a doctor” and ensuring the physical health of people,even though the obvious effect is obtained in reform,some public hospitals fall into the economy dilemma due to the problem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mechanisms,and the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dilemma brought from the public hospitals by deepening the new medical reform and puts forwards th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New medical reform;Public hospital;Dilemma;Measures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公益性方面正在不断完善,患者看病就医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人民群众健康得到了进一步保障。然而,医疗改革一方面将公立医院推向市场,另一方面减少医院医药收入,还运用医保支付制度控制其所收费用,医院面临着病人流失、业务收入下降、成本上升等困境,对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使公立医院适应医改新形势、采取新举措、建立新机制,加强医院管理,是医院必须面对的问题。 1 医改深化过程中带给医院的困境 困境一: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之一是通过取消药品加成来建立科学的补偿机制,恢复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但由于目前医疗服务的定价还无法真正体现医务工作者的劳动量和劳动价值。各种药品、医疗用品的成本却要受市场经济增长影响,使医疗服务的收入普遍不抵医疗支出,因此药品加成的取消将大幅减少医院收入,而政府所能增加的补助有限,同时公立医院因自身发展需求,为改善医疗环境吸引更多患者,引进各种技术,购置先进设备,导致医疗运行成本逐年增加[1]。 困境二:在全民医保制度下,医保是公立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而通过医保支付来实行供方费用的控制是国际趋势。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就是通过完善医保付费总额控制,加快支付方式的改革。各地正在积极开展医保支付新制度的试点,如山西目前实行的就是年度总额控制,在总额范围内按医保规定比例支付,超出

新医改背景下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现状与完善

第33卷第9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 ol.33 No.9 2012年9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ep.2012 新医改背景下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现状与完善 马纯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3) 摘 要: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是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最基本的单位,根据对湖南乡村两级卫生医疗卫生机构的调研,目前主要存在乡镇卫生院公益性质不明确、财政保障机制不健全、服务条件不完善、卫技人才不完备等四方面的问题,在新一轮医改启动的背景下,亟需从强化责任、明确性质、定向投入、健全服务、充实人才等五方面着力加以完善和解决。 关键词:新医改;乡村医疗卫生;现状;完善 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09-0108-02 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在农村最基层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保障广大农民的健康、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9年4月7日国家公布新医改方案,规定三年内将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快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支持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全国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并完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为在新医改中有效建设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我们对湖南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现状进行了调研。 一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湖南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总体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得到普及,全省农村已实现了全面覆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不断健全,条件逐步改善,保证了全省每个乡镇有一所卫生院,建有5926个村卫生室。但问题也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 (一)公益性质不明确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的枢纽,是农民就近就医的主要场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明确规定“调整后的乡镇卫生院由政府举办”。但由于前些年乡镇卫生院时而上划县管,时而下放乡管,政策的不稳定性导致了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不顺,削弱了乡镇卫生院在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中的枢纽作用,乡镇卫生院职能不准、定位不清,转向了办院谋生,忽略了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职能,使农村卫生事业一度发展缓慢。到目前为止,全省绝大部分县(市)没有为乡镇卫生院确定编制性质,乡镇卫生院无固定可靠的经费投入保障,均为自收自支单位,主要依靠在医疗服务中创收解决工资待遇及运转收稿日期:2012―06―06 作者简介:马纯红(1977―),女,湖南怀化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经费,其公益性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导致农民对服务差、收费多不满意,乡镇卫生院对条件差、病人少不满意。 (二)财政保障机制不健全 调研中发现,各地受财力限制或基层政府重视程度不同,投入比例与额度差别大。截至去年底,全省乡镇卫生院用于项目建设资金达10.54亿元,国家和省财政投入4.14亿元,其他需县级财政配套和乡镇卫生院自筹。县级财政财力弱且随意性强,“财政状况好一点,县里主要领导高兴一点,卫生局长肯跑一点,卫生投入就多一点”,调研中不乏这样的反映。同时,乡镇卫生院负债较重。据统计,全省已完成建设任务的1880所乡镇卫生院中,建设负债达3.38亿元,平均每所负债18万元。沉重的债务进一步削弱了乡镇卫生院的公益性质。由于缺乏财政保障,一些乡镇卫生院已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有的乡镇卫生院职工轮流上班或不上班,抽出时间搞副业,有的乡镇卫生院则被迫停业,只是每月新农合患者去医院报销药费时才开门营业几日。 (三)服务条件不完善 乡镇卫生院原有基础差,项目资金量少,远不能满足农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目前全省有近三分之一的乡镇卫生院功能不全,相当部分乡镇卫生院的经营场所仍是60年代的建筑,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危房面积多,而且缺乏基本的检查设备与医疗设施,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只拥有100mAX光机、B超机、显微镜各一台,外加"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老三件,这些设备功能低,只能用于简单的检查,心电图、肝功能等项目因为没有配套设备而无法开展。如岳阳某区能勉强开展三大常规检验的乡镇卫生院只有4所,全区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仅6892平米,实际床位仅110个。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面普及,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设备、技术等软硬件建设滞后进一步呈现,双方的供需差距也进一步拉大。村卫生室建设难度更大,全省有43000个村卫生室需要建设,现在建设的还不到七分之一。尚未建设的村卫生室条件简陋,根本无法达到标准村卫生室要求。 108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改革的研究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研究 【摘要】我国自2009年4月6日实施“新医改”以来,我国的卫生事业正处于深度转型时期,广大医疗机构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公立医院的改革被视为医改工作中最大的难题,公立医院所在的社会政策环境主要包括“供给”、“支付”和“监管”三部分,根据从补偿机制、监管机制和运行管理机制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其存在问题及发展。 【关键词】新医改公立医院改革补偿机制监管机制发展Reform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cal reform context of public hospitals Abstract:China since April 6, 2009,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health care reform has been the cause of China's health is in the depth of the transition period, the majority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are facing enormous challenges. The reform of public hospitals is the biggest problem considered to be the work of the medical reform, social policy environment where public hospitals mainly includes three parts of the "supply", "pay" and "regulatory" from the compensation mechanism,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and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aspects to analyze their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 : new health care reform, public hospital reform,

中国特色原因+医改学习资料

中国特色原因+医改

主题:“看病难”、“看病贵” 主要表现:①医生偷菜导致医疗事故; ②新农合; ③陕西神木现象(煤,全民全部医保); ④右腿骨折左腿动手术; ⑤医药代表; ⑥药价偏高(收药); ⑦号贩子; ⑧每天2吨血(五百万); ⑨误诊; ⑩美国奥巴马医改(对策,外国的情况一般是对策); 原因:①最主要:医药不分家(以药以医); ②城乡分配不均;城乡二元体制 ③监管力度不够到位; ④行政干预,行政化管理; ⑤社会保障缺失; ⑥缺乏第三方协调组织(NGO非官方组织); ⑦对医药价格控制不利; ⑧资源过分向大医院集中,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淡化, ⑨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短缺,服务能力低下、不适应群众卫生服务需求对策: 1医疗体制改革必须政府支持、法律保证、人民拥护2成立医疗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群策

群力,协调进行3医疗体制改革首先要制定医院收支两条线的细则 4资源共享 5统一采购,按需领取 6加强宣传,推行技术人才流动 7社区医疗是方便患者看病的重中之重 8药品采购要品种归类、优胜劣汰、分批拍卖 9限价与定价医疗要逐渐推广 10.医保跨区转移接续 医保关系可跨省转移之外,随参保人身份的变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种不同类型的医疗保险关系,也可互相转移。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可在就业地参加当地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回农村后可带回,转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且不会中断。 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ystem, NHS),政府举办和管理医疗机 构,居民免费获得医疗服务;医疗服务体系是典型的从上到下的垂直体系;服务体系是双向转诊体系;医疗经费80%以上来自政府的税收,其余来自私人医疗保险。 主要政府部委: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等。 主要学术或研究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应中国政府之邀参与制定医改方案的三家海外独立机构为: 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WHO),麦肯锡公司。

11新医改形势下地市级公立医院发展战略思考

新医改形势下地市级公立医院发展战略思考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推行和实施,公立医院改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医药分开等改革措施,给地市级公立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医院管理者,必须从战略高度认真研究国家医改新政,积极完善与医改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实施全区域医疗、特色医疗、人才强院、内涵发展、人本服务等差异化战略。不断推动医院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低廉的医疗服务。 1、创新机制——实施全域医疗战略建立县、乡、社区卫生机构协作机制当前,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倾斜,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不断完善,大批小病、慢性疾病等医保患者被大量分流到县、乡、社区卫生机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中型医院的病源。地市级公立医院在体现公益性的同时,应注重前瞻思考,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主体作用,积极完善与国家医改相适应的制度机制,主动实施全区域医疗战略,建立县、乡、社区卫生机构挂帮带协作网络。医院在加强自身优势学科技术服务建设的同时,应主动前移服务窗口,扩大品牌宣传,密切协作关系,把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服务项目延伸到县、乡、社区。通过开展技术支援、双向转诊、资源共享、人才互动等多方面合作,挖掘和整合所在区域医疗资源,与区域内各级基层卫生机构共同打造“资源共享、一体发展”的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形成“小病在基层、社区医院,大病进地市公立医院,康复回基层、社区医院”的合作模式,开展运行管理、资源利用、医疗服务、服务流程、人才培训、信息交流、后勤支持等一体化协作,最终实现政府、社会、各级卫生机构的共赢。 2、创新技术——实施特色医疗战略主动拓宽巩固医疗市场 新医改实施后,国家将逐步取消医院的药品进销差价收入,取消药品加成收入。地市级公立医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依靠新技术、新设备的效用带动新业务的开展,建立起“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特色医疗,以吸收更多的重症、疑难病患者前来就诊,主动抢占、拓宽、巩固医疗市场,从而增加医院的医疗业务收入。实施特色医疗战略,一是要跳出临床医院常规发展之路,以培养高层次实用创新型医学人才为突破口,积极与高等医药院校合作办学,选择开展境内外技术交流合作,大力提升医院科教研医疗水平,抢占医疗市场的制高点。二是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兴的医疗保健业务项目,拓宽医疗市场的覆盖面。三是及时引进当地短缺的医疗设备和项目,强化现有优势医疗技术,以“院有专科、科有专病、人有专长”为目标,巩固医疗市场的占有量。 3、创新学科——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不断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 人才和学科是决定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是现代医院建设发展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随着我国新医改的深化,医院要实现科学发展,不仅要依托医疗技术的创新,更要实施人才战略,加强学科建设,向科技要效益。只有培育出强大的科研实力,才能变“跟跑”为“领跑”。地市级公立医院要结合实际,将“强化特色、突出重点、务求实用”的科研理念贯穿于“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战略管理全过程,深化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合作,积极争取国家优惠政策,确立区域卫生规划中骨干地位,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