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总第_______页

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

似数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__日(星期__四__)

第 16 课时(共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的方法。2.理解一个近似数所表示的区间,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通过比较,培养学生的逆推的能力,理解因果关系。

3.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近似数所表示的区间。

教学难点理解近似数

主要教法练习指导法教具实物投影学法指导联系实际

板书设计

近似数

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得到7,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舍入

- - - -

最大

——

最小

——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含时间分配一、复习导

二、新授课

1.把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

它的近似值各是多少?

≈≈

2.比较近似数与的相同点和

不同点。

(取值范围不同)精确度不同

1. 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

得到7,

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老师讲解:

舍入

- - - -

最大7. 499 最小

2.下面各数分别是由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得

到的近似值,请分别写出三位小数的最大

值和最小值。

()< 8 <()

()<<()

()<<()

()<<()

独立完成

指两名学生板演。

结合上面的过程交流。

审清题意

试一试

同桌交流

读懂题目要求。

划重点

独立完成

小组内交流

三、练习,巩固新知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教师讲解

()< 8 <()

()<<()

()<<()

()<<()

3.你能从中总结出好的方法么。

1.实践:

29页8题

男生测得桌子面的宽约是厘米,女生测得

桌子面的宽约是42.厘米。

这两个同学通过测量得到的近似数意义

相同么?

教师:这两个同学通过测量的精确度不

同,“厘米”表示测量的结果在厘米

——厘米;“42厘米”表示测量的

结果在厘米——厘米。显然前者测

量的误差小。()

2.思考题

用0 2 4 6 .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改正

交流

交流反馈

校正

归纳总结

交流

审题

写在练习本上

交流

实物投影展示、评议

交流

四舍五入法

生独立思考----指名说

交流

部编人教版四下数学第9课时《小数的近似数》教案

第九课时小数的近似数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教材呈现了豆豆测量身高这一现实情境,说明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引出学习内容。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进学生学习经验的迁移,通过讨论交流指导学生提炼方法,加深对小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核心能力 借助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提炼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培养迁移类推的学习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三)学习目标 1.借助具体情境,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出求近似数的方法,会根据需要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理解小数近似数的精确性。进一步感受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感。 (四)学习重点 根据需要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五)学习难点 明确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的原因。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妈妈到超市买东西,交费时屏幕上显示的是25.38元,按照“四舍五入”的要求,它需要交费多少钱?(收费时只保留一位小数)思考: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是什么? (二)课堂设计 1. 复习导入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课件出示)986534 58741 31200 50047 398010 14870

(2)下面的□里可以填哪些数字? 32□645≈32万47□905≈47万 (学生填完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3)交流预习作业。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需要求小数的近似数。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复习求整数的近似数引入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由旧知迁移到新知,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为新知的探究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问题: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豆豆的身高是0.984 m) (2)探究求近似数的方法。 ①豆豆的身高是0.984 m。说明已经精确到了毫米,平常不需要说得这么精确,那我们一般怎么描述豆豆的身高呢?(出示课堂活动卡,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两种情况:①豆豆的身高约是0.98 m;②豆豆的身高约是1 m) ②你是怎样得出豆豆身高的近似数的? 生1:我用“四舍五入”法把0.984保留两位小数。因为在生活中,表示身高的米数通常是两位小数,也就是精确到厘米。把0.984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千分位上的数,千分位上的数不满5,舍去,求得近似数是0.98。 生2:我用“四舍五入”法把0.984保留整数。保留整数就要看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是9,满5,向前一位进1,求得近似数是1。 教师小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与求整数的近似数相同,也是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位数。教师板书: 0.984≈0.98 ↑小于5,舍去 ③如果要保留一位小数,应该怎么做呢? 组织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0.984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是8,满5,向十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近似数(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七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近似数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8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课本第91例10和“做一做”及92页练习十八第4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法:谈话、启发法。 学法:小组合作研讨法。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91、92页例10和“做一做”及练习十八第4题。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接着数数。 1998、()、()、() 9997、()、()、() 497、()()、()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 996 1008 () > () > () 205 306 402 ()< ()< ()(三)1、引入课题: 游戏引入(猜数)教师或学生悄悄指定一个4位数,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

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近似数。(板书课题:近似数)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一)、教学例10 1、出示主题图的图画和文字,让学生读一读图画下面的文字。 (1)引导学生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近似数“将近10000人”的含义。请猜猜参 赛运动员人数的准确数是多少? 猜中之后提问:你如何想到这个数的? (2) 9985和10000都表示参赛运动员人数吗?有什么不同? 说说图中两人关于参赛运动员人数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说一说“将近10000人”是什么意思? “有9985人”是什么意思? (3)交流汇报。 指出:9985这种说法特别准确,所以它是一个准确数,把像9985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叫作“准确数”。 9985接近10000,比较容易记住,所以10000是一个近似数,10000这个和9985接近的数就叫作“近似数”。 (4)比较9985和10000这两个数,体会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5)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近似数了吗?谁来说一说。 小结:近似数是指大约是多少的数,也是与实际比较接近的数。 近似数更容易记住,所以,近似数一般选情况下择最接近的整百、整千、整万数,方便记忆。 (二)、生活中的数学:在生活中,有时不需要用准确数,用近似数就可以了,你还能举出近似数的例子吗? 举例: 1、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 304和300各表示什么数?(304是准确数,300是近似数。) 2、购物总价钱2998元,可说大约3000元。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 小数的近似数(2课时)

5小数的近似数 第1课时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教材第52页例1) 教学目标 1.理解求近似数时,精确度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正确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 3.经历求小数的近似数的过程,体验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的方法。 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前面我们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如:在商店买菜时,电子秤上显示总价是7.53元,而营业员只收7元5角。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精确,只要知道它的近似数即可,那么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 (板书: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二、学习新课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出示教材第52页例1豆豆测量身高的情境图。 (1)提问:读情境图,你能找出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吗? 学生读图,汇报。 ①已知信息:豆豆身高0.984 m,亮亮说:“豆豆高约0.98 m。”红红说:“豆豆高约1 m。” ②所求问题:他们是如何得出豆豆身高的近似数的? (2)追问:对于上面的已知信息,你是怎样理解的?

全班交流,汇报结果。 ①“豆豆身高0.984 m”,这里的0.984是测量时精确到毫米得到的。 ②“豆豆高约0.98 m”,这里的0.98是精确到厘米得到的。 ③“豆豆高约1 m”,这里的1是精确到米得到的。 (3)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上面不同的结果呢? 明确:0.98和1都是0.984按不同要求取的近似数。 (4)回顾:取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用到的方法是什么? 明确:取一个整数的近似数时,一般用“四舍五入”法。 提示:“四舍五入”法同样适用于小数取近似数。 (5)议一议: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0.984是如何得到0.98的?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代表发言。 “豆豆高约0.98 m”,这里的0.98 m是把豆豆身高0.984 m保留两位小数得到的结果。 追问:它是如何取的两位小数? 明确:按要求把一个小数保留两位小数时,一般要看千分位,如果千分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5,就要向百分位进1,如果千分位上的数小于5,就舍去。 板书:0.984≈0.98(保留两位小数),因为千分位上的4小于5,所以舍去。 (6)思考:“豆豆高约1 m”,这里的1 m是把0.984 m保留整数得到的结果。一个小数怎样才能保留整数呢? 明确:一个小数,如果保留整数,就要看这个小数的十分位,然后按照“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板书:0.984≈1 (7)提问:如果0.984保留一位小数,结果又是什么呢? 明确:把0.984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上是8,大于5,要向十分位进1,十分位上是9,9+1=10,接着向个位进1,个位上0+1=1,所以0.984保留一位小数是1.0。 板书:0.984≈1.0(保留一位小数),百分位上8大于5,向前一位进1。 思考:后面的“0”可以省略不写吗? 明确:不能,因为要是省略就变成精确到整数部分的个位了。 注意: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52页“做一做”。 (1)0.2612.01 1.10 (2)3.70.69.1 2.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十三”第1~2题。 第1题:1010.09.9610.90.915151.551.462 2.0 2.00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 近似数》研讨课教案_17

第7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8课时近似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页例10,以及练习十八第4、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豆子,透明碗,教学课件或挂图。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猜数:教师或学生悄悄指定一个4位数,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0 (1)出示主题图91页例10。你发现了什么? 仔细观察并交流发现的信息。 图中两人关于参赛运动员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生:(9985这种说法比较准确,9985接近10000,将近10000是一个近似数。)师:在生活中,有时候不需要用准确数,用近似数就可以了,这样可以方便记忆。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国家大约13亿人口我的手机2000元左右等)我们看看谁能说出下面习题的答案? (1)完成91页做一做。集体评价。 (2)一个数的近似数不唯一 句子:“新长镇有9992人” 9992的近似数有什么?生回答。 同学们说的数哪个最接近9992?

在不要求准确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个数来表示新长镇的人数?为什么? 小结:一般情况下选择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方便记忆。 2.生活中的数学 近似数的使用 举例: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 购物总价钱2998元,可说大约3000元。 3.练习:完成教材第91页“做一做”。 三、课堂作业 练习十八第4~6题。 四、课堂小结 师;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怎样写万以内数的近似数,通常我们师找接近准确数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以后我们在生活中碰到不需要用准确数的时候,就可以用近似数来进行描述。 五、课后任务 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7~12题。

2020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要点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数据整理与收集 1.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2.会数“正”,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在绘制表格或者图形的时候,要注意每个小格代表的数量是多少。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总数÷份数=每份数 (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商=被除数。 4.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 5、解决问题 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剪纸游戏) 成轴对称图形的字母: A B C D E H I K M O T U V W X Y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平移只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 3、旋转: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例如:旋转木马、转动的风扇、转动的车轮等。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本单元与第二单元考察内容大同小异。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近似数》同步教案

《近似数》同步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流程 一、准备练习 1、接着数数。 1998、()、()、()9997、()、()、()497、()()、()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 996 1008 205 306 402 ()> ()> ()()< ()<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作好铺垫。 二、感知近似数 1、提供材料 师:小朋友,刚才你们介绍了我们学校的一些情况,老师课前也了解了一些情况,知道我们学校大约有24个班级,学生大约1300多名,教职工大约60名。 师:你能猜猜我们学校的这些信息的准确数据是多少吗? 生猜。 师:我去了解了一下,知道我们学校有24个班级,学生1324名,教职工56名。 2、观察数据、比较 师:比较这两组数据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组数是准确数,第一组数是大概的数。 3、揭示概念 师:象第1组这种大概的数,在数学上我们叫它为近似数(板书:近似数) 4、初步比较:这两组数据有什么关系? 小结:近似数都比较接近准确数。 5、辨别准确数和近似数 ⑴飞云江大桥全长1700多米。 ⑵2004年浙江省交通事故6344起。 ⑶湖州有911个村民委员会。 ⑷织里镇小轿车有8000辆左右。 ⑸中心公园有花木大约有3550棵。 ⑹实验小学有学生2165名。 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三、体验近似数 1、体验近似数的特点。 ⑴观察这些近似数,有什么特点? ①独立思考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案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怎样准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生活中有许多小数的信息,你收集到了吗?(此处安排收集资料。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近似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体会近似数的应用价值) 生:汇报,教师按准确数和近似数把学生提供的信息中的小数分成两种写在黑板上。 师:谁注意到了老师为什么把同学提供的这些小数分成两种写在黑板上呢?(生通过观察回答) 师: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必说出小数的准确数,只要说出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同学们看一看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中有这样的情况吗?(生汇报和小数近似数有关的信息。) 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你有什么感受呢?小数的近似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这么广泛,怎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师板书课题。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卡片出示) 986534 58741 31200 50047 398010 14870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 32□645≈32万 47□05≈47万 学生填完后,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如:如豆豆的身高0.984米,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精确,那么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 ) 二、新授 师:豆豆的身高0.984米,我们一般怎么表述豆豆的身高? 你是怎样得出豆豆身高的进似数的? 师:你们能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求出这个小数在不同情况下的近似数吗? 生:自己练习在练习本上做一做,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看一看有没有争议的地方。并引导学生按顺序进行汇报。 生:(1)学生汇报保留两位小数求近似数的思维过程,并再找一名同学进行汇报,加深对方法的理解。 (2)保留一位小数,有争议吗?找同学汇报自己的想法。学生讨论近似数是1.0还是

2020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0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目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

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 =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二年级下册数学《近似数》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近似数》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重点与难点 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猜数游戏:教师或学生指定一个4位数(不让其他学生知道),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0的图画和文字,让学生读一读图画中的文字。 (1)9985和10000都表示参赛运动员的人数吗?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说一说“将近10000人”是什么意思,“有9985人”是什么意思。

9985这种说法特别精确,所以它是一个准确数。 9985接近10000,10000比较容易记住,10000是一个近似数。 (板书课题:近似数) (2)让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中的304和300各是什么数。 (304是准确数,300是近似数。) 这里的`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容易记住?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 (3)提问:现在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近似数了吗?谁来说说。 小结:近似数是指大约是多少的数,也就是与实际比较接近的数。 2.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碰到过哪些近似数?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近似数,体会近似数,体会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91页“做一做”。 2.教材第92~94页练习十八第4~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最新小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正确地用“四舍五人法”求近似数. 3.使学生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取近似值对结果的精确程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挂图 4. 标签 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生成情境 1.我们已经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求出下列各数省略万后面尾数后是多少? 12 953 560 890 20 114 536 2.省略千后面的尾数又是多少? 3.求整数的近似数,用的是什么方法? 4.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和整数的方法类似. 二、自主探究

1.揭示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小数的时候,有时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 需要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3.课件出示例1. 豆豆身高0.984米,平常没有必要说的那么准确,只要说出它的近似数就够了,怎样求小数的近似数呢? 0.984米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保留整数分别是多少呢? (1)学生独立练习. (2)小组内交流. (3)策划表现方案. (4)全班交流. [学法尝试:根据整数“四舍五入”的方法,小数要保留两位小数,就 看第三位小数,0.984的第三位是4,小于5,舍去,因此0.984米≈0.98 米.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第二位小数,第二位是8,不管第三位及后面的数,8大于5,向前一位进1,而前一位是9进1变成了10,因此0.984米≈1.0米.要保留到整数,就看第一位小数,也就是十分位上的数,而不管百分位、 千分位上的数,因为9>5,向前一位进1,0.984≈1米.] 4.全班讨论:0.984保留一位小数0.984≈1.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 各小组分别发表意见,老师给予点评. [学法尝试:0.984≈1.0=1,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因此保留为1.0时,就是1,大小是不变的.] 5.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2.953 18.346 9.538 4 19.823

四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教学设计

————————————————————————————————作者:————————————————————————————————日期:

四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教学设计 学校: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课题近似数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近似数的含义,积极探索、建构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会求一个大数目的近似数。 能力目标:感受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 情感目标:在收集数据信息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体会近似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 点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大数目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探索、建构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对策 突破重点、难点设想 让学生结合日程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会近似数的含义。引导学生阅读数据,理解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的基本思路,从而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媒体小黑板、课件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预设学生活动预设 一、创境激疑 1、情境再现: “同一首歌走进常熟”片断。 2、屏幕出示: 老师和同学中有6人现场观看了演出。 华光小学约有2200名学生。 全国小学生人数约一亿三千万。 北京市人口约1400万,全国人口总数约是13亿。 提问:自由读一读,画线的这些数有什么不同? 3、讨论明确:与实际完全符合的数,是精确数。(板书:精确数) 与实际是比较接近的数,是近似数。(板书:近似数) 4.说说下面的数是近似数还是精确数。 小明的身高约是140厘米。 胡夫金字塔高约147米。 南京长江大桥长约6800米。 这些数为什么要用近似数表示?(不能能用近似数表示或没有必要用精确数来表示) 5、在我们身边你能举几个用近似数表示的事例吗?仔细观察比较讨论后交流汇报独立思考 指名答 二、互动解疑 1、既然生活中用到近似数这么多,那我们就应该重视近似数的学习, 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2、出示数据:某市在校学生今年植树148264棵。 你能说出148264的近似数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叙述求近似数的方法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 小数的近似数(2)【教案】

第2课时小数的近似数(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3例2、例3,完成P53“做一做”,P54~55“练习十三”第3、4、7、 8、9、10*题。 ?教学目标 1.经历独立探究的过程,掌握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 作单位的数,以及根据要求保留指定的小数位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感受改写数和求近似数的实际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根据要求 保留指定的小数位数。 ?教学难点 体会改写数与求近似数的区别。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导入新课 1.复习整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课件出示习题) 指名学生回答。 2.师生共同回顾整数的改写、求整数的近似数以及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3.师: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探究有关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的近 似数(2)]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数的改写、求整数的近似数以及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激活对“四舍五入”法的认识,从而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发现方法 1.探究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1)课件出示教科书P53例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本环节重在引 导学生经历独立探 究的过程,掌握把一 个不是整万或整亿 的数改写成用“万” 或“亿”作单位的 数,以及根据要求保 留指定的小数位 数。

【学情预设】地球和月球的距离是384400km,地球和月球的距离是多少万千米? (2)四人一小组讨论:如何将384400km改写成用“万千米”作单位的数? (3)汇报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 【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具备把一个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基础, 就是把末尾的4个0改写成“万”字。在这里可以顺利迁移到非整万数的改写。 预设2:把3844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就是看384400里面有几个10000, 即把384400缩小到它的万分之一,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很好,从算理入手,说得 非常清楚。教师继续追问:“万”字能不能不写?为什么?) 预设3:因为我们改写后这两个数的大小是相等的,所以“万”字一定要写,如 果去掉,那么所表示的数值就不一样了。(有道理,检查一下你们的答案,看看你写 了没有,不能漏写哦!) (4)方法小结。 师小结:把一个较大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在万 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最后去掉小数末尾的“0”。 【设计意图】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把一个非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 位的数,既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又明白了改写的算理。在此基础上再概括出改写的方 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2.探究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师:既然把一个较大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 点,再在数的后面写上“万”字。那么要把一个较大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吗? (1)课件出示教科书P53例3。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778330000km,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 米?结果要求保留一位小数。 (2)师: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怎么做,再怎么做呢? ①同桌交流。 ②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此问题需要先把原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再保留一位小数求出近似数。如果学生没有想到,教师要及时引导。 (3)学生独立尝试改写,做完后可以组内交流。 (4)集体汇报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 【学情预设】预设1:把77833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在亿位的 右边点上小数点,即把小数点向左移动8位,再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最后去掉 小数末尾的“0”。所以778330000km=7.7833亿千米。 预设2:7.7833亿千米的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8,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教学例3时将 改写成用“亿”作 单位的数和保留一 位小数之后的数进 行对比,让学生更 好地理解求一个数 的近似数和将一个 数改写成指定单位 的数的区别。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近似数》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近似数》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⑾12页 教学目的: ⑴经历生活数据搜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须要性。 ⑵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敏运用不同准确值的近似数。 教具准备: 相关数据资料,学生课前收集的数据。 教学重点: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小组交流搜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交流搜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准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 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剖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结合是试一试第2习题的讨论,领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 三、稳固与应用 做试一试第1习题:报告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 试一试第2习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准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习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准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习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 讨论: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剖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⑴教材第12页底1习题。 ⑵教材第12页第2习题。 ⑶教材第12页第3习题。 五、思维训练 括号里能填几? 49()835≈50万49()835≈49万 篇二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搜集数据、汇总总结归纳知识和解决实际问习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11——12页《近似数》

教材剖析: 近似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本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读写和大数的比较和改写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什么是近似数以及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本节知识学习实验中学生最容易出问习题的环节是近似数的求法(位数确实定,是舍还是入),特别是需要进位时,前面是“9“的连续进位,应器重数位确实定和数字的入舍的教学。 教学目的: ⑴结合详细情境使学生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⑵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习题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 教学重点: ⑴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⑵正确进行近似数的改写。 教学关键: 找准数位,看清入舍,注意约等号。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的数据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认识近似数 (1)明确精确数和近似数。 师:同学们说一说你家里有几口人?我们这个班一共有多少同学?你们小组又有几个同学呢?这些数都是精确数吗? 师:那么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哪位同学知道我国现在的人口有多少呢?我国的疆土面积是多少呢?(生答) 师: 13亿是一个精确数吗?960万平方千米呢? 这样的数又是什么数呢? 点拨:像你家里有多少人,班里有多少同学等这样的数就是精确数。 像我国人口大约有13亿,我国疆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这样的数就是近似数,一般来说近似数前面都要带上“大约”两个字。 (2)精确数与近似数的判别。 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搜集的数据依照精确数和近似数进行分类,并讨论这些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②小组报告,交流。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发问: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近似数,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哪些方法得到一个数的近似数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发言) 同学们提到用四舍五入法可以得到一个数的近似数,那么我们怎样理解四舍五入呢?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你愿意尝试一下吗?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页看“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XXXX市在校学生今年共植树148264棵。 (1)四舍五入到十位:约148260棵; (2)四舍五入到百位:约148300棵; 观察第一组数据小组讨论:①原数的个位是几?四舍五入后是几?它的十位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近似数课时2》教案第二课时

小数的近似数课时2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53页例2、3. 教学目标 学会把较大的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重点: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难点: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容易丢掉计数单位或单位名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例2: 出示数据和问题:地球与月球的距离是多少万千米? (1)提问:把384400 km改写成用“万千米”作单位的数,应该用多少来除? (2)应该把384400缩小多少倍? (3)小数点应该向哪个方向移动几位? 说明:为了简便只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0 板书:384400千米=38.44万千米 (4)启发提问:既然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再写上单位“万”,那么要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应该怎么办? 2、学习例3 出示数据和问题: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保留一位小数)?(1)独立完成,并说出改写方法。 778330000 km=7.7833亿千米 (2)如果要求保留一位小数怎么办? 说出保留一位小数的方法 7.7833亿千米≈7.8亿千米

3、区别对比。 例2、例3的学习中,有的数需要把它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的则还需要保留位数求近似数,它们有什么区别?应该注意什么? 4、小结:(1)求近似数需要省略某位后面的尾数。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看十分位是几,然后按照“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求出的是近似数,应用“≈”表示,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丢掉。最后要注意别忘记写单位“万”或“亿”,遇有单位名称的要写上单位名称。 (2)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求的是准确数,就在“万”或“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遇有单位名称的要写上单位名称,应用“=”表示,并写上单位“万”或“亿”。 三、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技能?

二年级苏教版近似数教案

二年级苏教版近似数教案 二年级苏教版近似数教案 教学目的: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猜数:教师或学生悄悄指定一个4位数,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8 (1)出示主题图和近似数“约是1500人”。 请猜猜育英小学的准确数是多少。 猜中之后提问:你如何想到这个数的? (2)比较1500和1506两数 指出:1506是一个准确数,1500是它的近似数,在不需要准确数据的情况下,选择一个近似数可方便记忆。 (3)一个数的近似数不唯一 出示主题图2“新长镇有9992人”

9992的近似数有什么? 同学们说的数哪个最接近9992? 在不要求准确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个数来表示新长镇的人数? 为什么? 小结:一般情况下选择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方便记忆。 2、生活中的数学 近似数的使用 举例: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 购物总价钱2998元,可说大约3000元。 学生举例 3、练习:P79 4、 5、6 三、课堂作业P808、9 四、课后任务P807 二年级苏教版近似数教学反思 对于近似数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也已经接触到,不过没有出现这样的概念。而本课的学习相对系统一些,同时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材的编排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难以展现出 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我想方设法为抽象的教材内容选择、补 充生活背景,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易于感受。通过提供富有 生活气息的四个城市小学生人数的统计表,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67人大约 是几十人,四个城市小学生人数大约是多少万人,并谈谈理由。从 学生用“接近”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 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四年级上册数学近似数完整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近似数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近似数 【基础知识】 一、填空 1、某市在校学生人数有83982人,四舍五入到十位约有()人;四舍五入到百位约有()人;四舍五入到千位约有()人;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有()人 2、148264≈()万≈()亿 3、36□943≈37万,□里最大能填数字(),最小能填数字() 二、下面的哪些数是近似数 1、每天大约有250000人出生() 2、南京长江大桥约6800米() 3、某市第一实验小学共有学生3428人() 4、北京故宫占地面积约72000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 1、用四舍五入法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7392000≈105967≈ 288000≈67210≈ 2、用四舍五入法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 ≈≈ 【能力提升】 一、判断 1、623800元≈62万元() 2、把9980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约是10万() 3、2005年,我国建立自然保护区2349处,这是一个近似数() 4、正常人的心脏一年大约要跳4189万次,这是一个准确数() 二、选择 1、把123670四舍五入到万位,要把()上的数四舍五入 A、百位 B、千万 C、万位 2、下面()四舍五入后不是20万 A、203240 B、197000 C、206124 ) A、49亿 B、4亿 C、5亿 4、下面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等于28万的是() A、276402 B、285300 C、2756400 5、在下面的□里可以填() 31□200≈32万6□5800000≈6亿

四年级下册数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二)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二)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把较大的不是整万、整亿的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并能利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迁移规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改写大数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迁移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二、教学重点把较大的不是整万、整亿的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三、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不是整万、整亿的’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与省略万、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区别。四、教学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复习 450000=()万 80000=()万 1200000000=()亿 9000000000=()亿 2.情境引入:出示: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二)教案(1)图中告诉了我们木星的直径和太阳与木星之间的距离。谁来读一读这两个数。(2)看来,由于数太大,读起来有些困难,如果将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是不是就很方便读出来呢?因此,为了我们读数的方便,经常要将一些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二)新课 1.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1)怎样将142800千米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自己先试一试。(2)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看142800中有多少个10000,即142800÷10000=14.28 ,142800千米=14.28万千米(3)巩固 250700=()万 8900=()万 1204000=()万学生汇报得数后教师板书 250700=25.07万 8900=0.89万 1207000=120.7万(4)通过解决这几道题,你有没有发现更加简单的方法呢?(如果学生答不出来,教师可提示学生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的两个数的小数点的位置变化,你发现了什么?)(5)总结方法:怎样将一个不是整万的大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先分级,再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最后将小数末尾的0去掉,添上万字。 2.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1)自己试着将778330000千米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2)学生汇报方法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二)教案哪个方法简单?(3)怎样将一个不是整亿的大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两个人先说一说。(4)总结方法:先分级,再在亿位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