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知识讲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知识讲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知识讲解

《三峡》知识讲解

作者与背景

【高清课堂:“三峡”风光 ppt12 】郦道元( 466 或 472—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今属河 北省)人,我国古代卓越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一生对我国的自然、地理做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 究工作,并且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高清课堂:“三峡”风光 ppt10 、 11】《水经》是记述我国古代河流水道的地理书,记载河流水道

137 条,共一万余字。郦道元嫌其过于简略,便走遍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并收集大量的文物、文献资料,为《水经》作注。《水经注》尽可能详细地记述了河水所经地方的山陵 城邑、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神话传说以及民歌谚语等。文笔简洁,语言生动传神。尤其是描绘山川景 物,有声有色,使读者如临其境。所以,《水经注》不仅是一部研究古代地貌的重要科学专著,而且是 一部具有较高价值的文学著作。

知识积累

重点实词

1. 亭午:正午。

2. 夜分:半夜。

3. 曦.(x ī):日光,这里指太阳。

4. 襄.(xi ā ng ):上。

5. 七百里:约合现在的二百公里。

6. 两岸连山,略无阙 .(qu ē)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7. 沿:顺流而下。

8. 溯.(s ù):逆流而上。

9. 白帝:在现在重庆奉节东。

10. 江陵:即现在湖北江陵。

11.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2. 疾:快。

13. 素湍.( tu ān ):白色的急流。

14. 回清:回旋的清波。

15. 绝巘.( y ǎn ):极高的山峰。

16. 飞漱.( sh ù):急流冲荡。

17.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 ,山高,草盛。

18. 晴初:天刚晴。

19. 霜旦:下霜的早晨。

20. 属.( zh ǔ)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

21. 巴东: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22. 涧.(ji à n ) 23. 猿.(yu án )

2. 转:通“啭” ,婉转发声。 (空谷传响,哀转 .久绝) 古今异义

1. 良 古义:的确,实在。 (良.多趣味) 今义:善,好。

2. 或

重点虚词

1. 略无:毫无。

2. 以:及,及于。

通假字

1. 阙:通“缺” ,中断。 略.无.阙处) 不以.疾也) (两岸连山,略无阙 .处)

古义:有时。(或.王命急宣)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3. 虽

古义:即使。(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今义:虽然。

4. 至于

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至.于.夏水襄陵)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

1. 绝

动词,隔绝、断绝。(沿溯阻绝

.)

动词,消失。(哀转久绝

.)

副词,极、最。(绝

.巘多生怪柏)

2. 自

介词,从、由。(自

.三峡七百里中)

连词,

如果。(自.非亭午夜分)

词类活用

1. 形容词作动词长:拉长(声音)。(常有高猿长.啸)

2. 动词作名词奔:奔驰的快马。(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 名词作状语空谷:在空荡的山谷里。(空.谷.传响)

重点句式

省略句

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介词“于” ,意思是“从白帝城” )考题例析

1.(2015?内蒙古包头中考)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三峡》——郦道元——北魏

B.《夜雨寄北》——李商隐——唐代

C.《名人传》——罗曼·罗兰——法国D.《藤野先生》——鲁迅——小说

2.(2015?山东聊城中考)按要求填空。①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② ,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④ 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 《论诗》) ⑤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孟子·告子上》) ⑥在《水调歌头》中,苏轼吟咏出“ , ”表达了美好祝愿,成就了千古 传唱的名句。 [来源: 学.科. 网]

⑦ 《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和《与朱元璋书》中“ , ”有异 曲同工之妙。

⑧ 让我们随诗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跟杜甫登临泰山之巅, 抒发 “会当凌绝顶, 的豪迈;随孟浩然望洞庭湖,领略“ ,波撼岳阳城”的壮美;同王维使至塞上,感受“大 漠孤烟直, ”的雄浑??

⑨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请写出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句(连续的 两句): , 。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和运用,难度较小。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散文。解答此类题, 注意把握作者、国籍、朝代、作品体裁等。选 D 。

2.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 1-6 小题属于根据提示对出上句或下句即可。 7、8、9 小题属于理解性 默写,根据提

示,写出恰当的句子。①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②物是人非事事休③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 各领风骚数百年⑤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⑦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⑧一览众山小 气蒸云梦泽 长河落日圆 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课文讲解

理解主旨

《三峡》是一篇写景散文。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 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 哀转的猿鸣, 悲凉的渔歌, 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 歌颂了长江三峡四季风光之美, 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

理清结构

两岸连山 重岩叠嶂(正面描写:山多峡长)

隐天蔽日 不见曦月(侧面烘托:山高峡陡)

秋季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萧瑟之秋) 秋季 高猿长啸,渔者悲歌(猿啸渔歌)

写作特色

1.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现象。三峡的奇异景象,被 描绘得淋漓尽致。

2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写春冬之景,着“素” “绿”“清”“影”数字;写秋季景色,着“寒” “肃”“凄”“哀”数字,便将景 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3.语言的运用特点。 本文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 满生气。

把握重点

1. 【高清课堂:“三峡”风光 ppt21 】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物的? 文章总写了三峡的山势,突出三峡两岸山岭绵延峻峭;再写夏季江水迅猛,水流湍急,春冬山高水 清、草木茂盛的特点;最后写“林寒涧肃”的秋季景色,而此时的“高猿长啸”从侧面衬托了冷清萧瑟 的秋色。

2.【高清课堂:“三峡”风光 ppt15 、16】文章第2段写夏季景色突出了什么特点?试分析一下作 者是怎样描写出夏天水势的特征的。

突出了水势凶猛迅疾的特点。 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峡

夏水

江水(四季)

春冬 水势浩大) 流速湍急)

俯视倒影) 俯视柏瀑)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怪柏,悬泉飞瀑

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3.【高清课堂:“三峡”风光ppt17 、18】文章第3段描写了什么景物?有何特点?写春冬季节的景色;突出了山高水清,草木茂盛的特点。

4.文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试举例说明。比喻夸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对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5.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的景色?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以夏水为首来写。

在线阅读电子课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参考译文在三峡七百里江流的范围以内,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空缺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挡住了阳光,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行。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像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清凉和寂静,常有在高处的猿猴放声长鸣,声音接连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拓展阅读

郦道元生平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

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西讨关中,亦不至

州,道元行事三年。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崇劝学教。诏曰:“鲁

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之化。”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延昌中,为东荆

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蛮人指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

免官。

后为河南尹。明帝以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诸镇并改为州,其郡、县、戍名,令准古城邑。诏道元持节兼黄门侍郎,驰驿与大都督李崇筹宜置立,裁减去留。会诸镇叛,不果而还。

孝昌初,梁遣将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梁军至涡阳,败退。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司州牧、汝南王悦嬖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及选州官,多由于念。念常匿悦第,时还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悦启灵太后,请全念身,有敕赦之。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

时雍州刺史萧宝反状稍露,侍中、城阳王徽素忌道元,因讽朝廷,遣为关右大使。宝虑道元图己,遣其行台郎中郭子帙围道元于阴盘驿亭。亭在冈上,常食冈下之井。既被围,穿井十余丈不得水。水尽力屈,贼遂逾墙而入。道元与其弟道(阙)二子俱被害。道元目叱贼,厉声而死。宝犹遣敛其父子,殡于长安城东。事平,丧还,赠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安定县男。

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然兄弟不能笃睦,又多嫌忌,时论薄之。

关于三峡长江三峡:长江上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全长204 千米。峰峦叠嶂,气势雄伟,石壁耸立,气象万千,险峻绝丽,闻名于世。

沿岸名胜古迹甚多,有白帝城、神女峰、高唐观、昭君村、屈原故里、张飞庙、黄陵庙、三游洞等。其中瞿塘峡,又称夔峡,包括风箱峡和错开峡。西起白帝城,东至大溪,长8千米,为三峡中最短的峡。两岸悬崖壁立,江面最狭处只有百余米,江流湍急,山势险峻,号称“天堑”。巫峡因巫山而得名,又称大峡。西起大宁河口,东至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包括金盔银甲峡和铁棺峡,绵延40 千米。长江横切巫山主脉的石灰岩层,峡谷特别曲折幽深。高峰海拔一千米以上。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并列江边。以神女峰(望霞峰)最奇。西陵峡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20 千米。分为四段:官渡口至香溪间为香宽谷;香溪至庙河间为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和崆岭峡;庙河至南沱间为南宽谷;南沱至南津关间为灯影峡及黄猫峡。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这里处处是急流险滩。最著名的有泄滩、青滩和崆岭滩。过去被称作“鬼门关”。解放后,水中礁石被炸掉,航船通行无阻。

《三峡》赏析

郦道元的《三峡》以凝练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壮美景象。作为地理学家、散文家的郦道元,以他丰富的游历和精深的文化功底,仅用一百五十余字为读者描绘了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网罗古猿怪柏的三峡独有景致。可以说,三峡的美景是异彩纷呈的,它不仅让读者凭借文字去亲历三峡绵延高峻的山峰,感受三峡夏季的奔放、春冬季的清丽、秋季的凄婉,还让我们在欣赏三峡风光之余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也对祖国大好河山产生由衷的热爱。

《三峡》开篇即铺展一幅“自三峡七百里”的壮美画卷,极目望去,“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山势“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那一派山高岭连、山峰相重、群山复叠、山上垒山的景致,高峻得让人仰视而生“隐天蔽日”的感觉。“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等语句则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表现了山高、连绵,且两岸之间狭窄的多种特点。为其如此,才有郭沫若所言“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的雄奇秀逸。

三峡别具特色的山体特征,造就了三峡别样的水文景观,随着四季的更迭,三峡水势变幻多姿,正因为山势高峻,才使得夏季水势险恶,“沿溯阻绝” ;正因为“重岩叠嶂” ,才会出现春冬“绝巘(注:输入法中无此字的简体,故用繁体代替,下同。)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奇景;正因为“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且难见“曦月” ,才能使人在秋日倍感“林寒涧肃” 、十分凄清。《三峡》一文正是循着四季水势的变化,为我们展现了三峡奔放、清丽而又凄婉的多样色彩:在夏季,江水上涨,漫上山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表现了夏水的湍急和流速的快,这一特点李白也曾在他的诗篇《早发白帝城》中有所印证:“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那种奔放、豪迈的气势不能不让郦道元或是李白发自肺腑地赞叹一番,也不能不极尽夸张、渲染之能事,一“疾”一“还”就已言尽夏水的特点。在春冬季节,水退潭清,风景秀丽,“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不仅“素” “绿”色彩相映,显得景致的幽深宁静,“湍”“潭”也动静相生,加上“回清倒影” ,把个三峡彰显得秀丽俊逸、风光妩媚,更有那“怪柏”林立“绝巘”上,以旺盛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意志,给山水融进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顿觉生意盎然、“良多趣味” 。及至水枯气寒的秋季,“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一派清冷肃穆,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连那三峡上的灵猿也深感气愤凄凉,常常悲鸣,“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无怪乎,渔者要歌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此情此景也的的确确是“鸟鸣山更幽,猿啼林更寒” 。

《三峡》以凝练的语言、清丽的文风,极富表现力地描绘了三峡景致,使读者领略了那奇妙山水的无穷魅力,也深深感染了这种山势遮日蔽月的豪壮,水漫江陵的紧急,春光融融的欢乐,秋景萧瑟的凄戚,冬景严冷的悲凉。这一切源于三峡的壮美,也出于它异彩纷呈的特色。

模山范水抒情写意──谈《三峡》

徐应佩、吴功正

本文是《水经》中《江水》中的“(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的一条注。记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自三峡七百里中”,交代峡之长,接着指出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略无阙处”,毫无残缺的地方,进一步写“连”。下面接着写山的“高”。山峰相重,群山复叠,山上垒山,说明山高。山隐匿于天空,遮蔽住太阳,从另一个角度写山

的高。“重”和“叠”,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瞰而得;“隐”和“蔽”,以天和日来衬其高,乃仰视所见。下面两句,则以特

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以上特点。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才能见到太阳和月亮。如果不是“两岸”连山,哪怕只有一

岸连山,也不会形成这种状况;如果连山有缺,其他时间于缺处也能见到日月;如果连山不高,也不必待到这时才见日月;

如果三峡不窄,其他时候也可见到日月。正午见日,夜半见月,由特定条件充分显示了三峡特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夏季

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夏季水涨,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了。这里所写的是水势大水流速情况下

的通例。下举一特例,以进一步证明水速。只有王朝的紧急命令要向各地传达时,才会有航船。这一方面照应了平常情况下

是“沿溯阻绝”的,同时借此可写出船行之快。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补笔交代“其间千二百里”,则时速约为百里,加上更用

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给人的感受也就更为形象而深刻了。

本节承上段而来。上段写三峡山的特点,为本节写水设置了条件。山高,则水的落差大,山高自然流急。山连,则水

不得他泄,必然尽在漕中。峡窄,则断面小,单位面积里的水的流量也就大。水“涨” 的因素和峡的特点及条件,构成了水流

的湍急。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

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以“春冬之时”领起,很自然地转换了描写对象,时易则景异,镜头中摇出了另外一种景象。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这里先写俯视江中所见。“湍”是动态,“潭”为静境。以“素”饰“湍”,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深水为潭,以“绿”饰“潭”,益见深沉宁静。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下文即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以“绝”状山,以“怪”写柏,道出了当地的自然特征。山岩陡削,高耸入云,故为“绝”。山上的柏树,托足于岩石之间,正午之时方见日光,它要曲体向阳,加之峡窄风大,自然枝干扭曲,何况年代久远,当然要变成“怪”形。在这人迹罕至、鸟兽少见的境地,“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顿觉生意盎然。作者写此,还只是给“悬泉瀑布”勾勒出一个背景。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声色纷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脱的图画,这和“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又大为异趣。最后作者总括说:水清、木荣、山峻、草茂,实在富有趣味。以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作者将冬春二季放在一道写,要兼及两季的特点。冬季水竭,才会出现“素湍绿潭”,春天物鲜,始有草木“荣茂”。本节

所写与上节所述,意趣迥异。夏水急猛,春水潺;夏水多险,春水富趣。作者认为三峡风光“良多趣味”,和封建士大夫对三

峡“悉以临惧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径庭。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

声泪沾裳。'”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开笔多变。接着以实景补足前意,林涧之

间,清冷肃穆。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写猿又

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峡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

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久绝”,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

处”。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

秋天的萧瑟气氛。

本文虽属节选,但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尤其作者在描山摹水上更见功力。由于作者曾“践跻此境”,有

具体感受,所以能掌握三峡的特点和不同季节的风貌。首先,作者采取先大而小,先总后分的办法,按季节分层次,写得起

迄分明,各具特色。其次,善于选取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寥寥几笔,使境界全出,叫读者恍如身临其境。如以“朝发白帝,暮

到江陵”表现水流湍急,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形容江水澄澈,风光妩媚,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

旷,都言简意赅,情景交融。再次,各个部分,各有侧重,互相映衬,互相补充,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三峡特色,而下面的三

个部分,又都围绕着首段关于山峡总的特点来写。最后,作者运笔富于变化,有正面落笔,有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有工

笔细描,有明言直写,有隐喻暗示,有全景鸟瞰,有特写镜头,有仰观远景,有俯察近物,有绘形写貌,有摹声录音,有自

己立言,有由人代语,虽只几百字的短文,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清猿怪柏,真可谓片言敌万语,尺

素罗千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