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摄影测量实习报告

数字摄影测量实习报告
数字摄影测量实习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数字摄影测量实习报告

篇一:《摄影测量学》实习报告

《摄影测量学》实习报告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京工业大学测绘学院

摄影测量实习(上机)注意事项

1、实习(上机)前必须阅读有关教材及本实验指导书,初步了解实验内容要求与步骤。

2、摄影机和数字相机等为精密、易损仪器,应小心使用,相机镜头必须用专用镜头纸擦拭。

3、严格遵守上机守则,严禁大声喧哗或玩游戏。

4、认真填写上机实验记录,不可潦草,填写内容包括上机实习时间、地点、实习主要内容、步骤及完成成果说明等。

5、独立完成上机实习内容,实事求是,严禁抄袭他人

作业。若有弄虚作假现象,该课程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6、实习结束时,应向指导教师提交实验报告和有关成果,符合要求并经允许,方可关机和离开机房。

7、按时上机,不准迟到、早退、旷课,有事须预先履行请假手续,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

VirtuoZo立体建模实习

一、实验目的

了解VirtuoZo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数字的硬件组成,了解VirtuoZo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主要功能;掌握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建立立体模型的作业步骤。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一)新建测区或打开已存在的测区

先将实验所需的文件,包括一个像对影像、控制点坐标文件和相机文件,复制到一个新建目录中。

运行VirtuoZo软件,单击文件→打开测区菜单项,系统弹出对话框,让用户输入(或选择已建立)测区文件名。如新建测区,则出现设置测区对话框。输入主目录、加密点(控制点)文件、相机文件和摄影比例尺分母(10000),点击保存。

(二)数据格式转换

先将TIFF格式图像转变成VZ格式图像,将像素大小改为0.1mm,点击增加,将所要转换的影像加入输入途径中,

点击处理。再点击退出。

(三)建立模型或打开已存在的模型

文件→打开模型(新建模型)→键入模型名即可,打开设置模型参数窗口,输入VZ格式的左影像和右影像文件名(本实验左影像为k1006-3.vz、右影像k1005-3.vz),保存。

(四)模型定向

1.内定向

处理→模型定向→内定向→点击接受→调整框标位置,点击保存退出(左右像片均要进行)

2.相对定向

处理→模型定向→相对定向→图上右击鼠标出现小白

图→点击自动相对定向→自动定义最大作业区→绿色范围

为作业区,在左、右图上分别用鼠标点击一个控制点,然后再分别点击→调整左、右控制点位置(右下角),输入控制点名,确定。(将所有控制点人工匹配好)

3.绝对定向

处理→模型定向→绝对定向→调整匹配误差大的控制

点(多次右击绝对定向-普通方式,直至调整误差较小)4.保存,退出

(五)生成核线影像(非水平)

(1)在图上右击→生成核线影像→非水平核线

(2)处理→核线重采样

(六)影像匹配

影像匹配后,点击匹配结果的编辑,出现编辑画面。(编辑作用主要防止等高线画上屋顶,将房屋区域置平)在图上右击鼠标出现红色区域图,用绿线将房屋圈出,再右击鼠标出现红框图,点击结束定义作业区,然后点击置平。

(七)多次操作后,然后退出。

(八)产品→生成Dem和正射影像。

(九)显示→立体影像→透视显示,观察所建模型。

三、应交成果

实习报告

四、实习报告

时间:地点:

篇二:数字摄影测量实验报告

《数字摄影测量学》之4D产品生产”综

合实习实验报告

一、实验任务及目的

在所有专业课程结束之后,为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毕业前的以实际生产为标准的4D产品生产实习,进一步深入掌握摄影测量学的基础理论以及全数字摄影测图过程。包括掌握VirtuoZo的主要模块的功能、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栅格地图(DRg)、数字线画地图(DLg)

的制作工艺与流程。并在4D产品基础上,制作出该区域虚拟现实成果。此实习主要针对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中摄影测量与遥感方向的本科生。

二、试验流程

三、内容和形式

?了解掌握VirtuoZo的主要功能模块,利用自动空中三角测量软件完

成一个区域的加密任务

?利用空中三角测量的成果,生成Dem

?进行数字微分纠正,生成Dom,并且进行影像镶嵌

?采用已有航空影像的调绘资料,结合等高线图完成一幅全要素矢量

DLg制作

?对已有的纸质地形图扫描数字化,完成DRg制作?将4D 成果,导入三维软件,制作虚拟现实场景;

四、实验准备

?23×23一对数字航空影像以及相应的影像参数。例如:主距、框标距、

摄影比例尺、成图比例尺、控制点、数字高程模型的间隔参数以及正射影像的比例尺等。

?每个学生提供一台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VirtuoZo及立体观测设备

?VirtuoZo提供的实验数据\hamer\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启动软件

运行桌面快捷图标或bin目录下的VirtuoZonT.exe程序,进入VirtuoZonT系统主界面,如图所示,上方是主菜单条,中央为用户区。

?打开测区(新建测区)点击【文件】-【打开测区】,设置测区存放路径(放在主目录中)

?设置测区参数

在弹出窗口中,按照下图设置参数,其中,等高线间距设置为

10

?引入影像

点击【文件】-【引入】-【影像文件】,在弹出窗口中点击【增加】,添加立体像对,勾选【彩色转成黑白】,点击【处理】,生成*.vz文件类型

?打开模型

点击【文件】-【打开模型】,在弹出窗口中设置模型存放位置

?设置模型参数

在弹出窗口中,如图所示设置模型参数,需要注意的是,左图像为156,右图像为155

摄影测量学实习报告

( 实习报告)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23077 摄影测量学实习报告Practice report of Photogrammetry

摄影测量学实习报告 【摄影测量学实习报告】 在本学期的第13周,我们开始了摄影测量学的实习。通过实习我认识到摄影测量学是通过获取立体影像来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性质和相互关系的一门信息科学与技术。摄影测量教学实习是“摄影测量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习将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深入掌握摄影测量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加强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实际使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了解数字摄影测量的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测图过程及方法;编制数字影像分割程序,使学生掌握数字摄影测量基本方法与实现,为今后从事有关应用遥感立体影像和数字摄影测量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本周实习的是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操作,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是基于数字影像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提取所摄对象用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与物理信息,从而获得各种形式的数字产品和目视化产品。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是摄影测量自动化的必然产物。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为用

户提供了从自动空中三角测量到测绘地形图的全套整体作业流程解决方案,大大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测绘模式。VirtuoZo 大部分的操作不需要人工干预,可以批处理地自动进行,用户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作业方式,提高了行业的生产效率。它不仅是制作各种比例尺的4D 测绘产品的强有力的工具,也为虚拟现实和GIS 提供了基础数据,是3S 集成、三维景观和城市建模等最强有力的操作平台。本次实习是采用VirtuoZo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教学版) 。 实习目的:了解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掌握操作过程。 实习主要内容: 1.数据准备,包括摄影比例尺、相机内方位元素、航高、航带数、像片排列、控制点分布等; 2. 建立测区、设置测区参数; 3. 建立模型、设置模型参数; 4. 模型定向,包括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方法与步骤。其基本步骤是:建立测区、引入影象、建立模型、检查(修改)影象参数、建立相机参数文件、建立加密点文件、设置成果输出参数、模型影象内定向、模型的相对定向、模型的绝对定向、核线影象生成、匹配预处理、影象匹配、匹配结果的编辑、DEM 生成、DOM 及等高线影象生成、叠加影象生成、矢量测图、图廓整饰等。 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掌握摄影测量的内涵、摄影测量的基础知识、解析摄影测量原理与方法、双像解析摄影测量,了解并能够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在完成以上的内容后,我们紧接着要做的是编写K 平均区域分割程序,其基本原理是将图像初步分成K 个区域,计算每个区域的灰度平均值,将图像中每一像素分别与K 个区域灰度平均值进行比较,差值最小

摄影测量学期中考试试卷

摄影测量学期中考试试 卷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云南师范大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摄影测量学试卷 学院_______ 专业______ 年级______ 学号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试方式: (闭卷)考试时量: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摄影测量三个发展阶段是,,, 2、摄影测量常用坐标系有,,, ,。 3、恢复立体像对左右像片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依据是方程。 4、两个空间直角坐标系间的坐标变换至少需要和控制点。 5、摄影测量加密按数学模型可分为:,,三种方法。 6、特征匹配的三个步骤:,,。 7、DEM的表示方式:,,。

二、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已知某航测项目参数设计为:航摄区域km km 54?,航摄仪:Leica RC30,胶片规格:cm cm 2323?,mm f 4.152=,摄影比例尺为:5000:1,航向重叠度P %=61%,旁向重叠度为:q %=32%,求行高H 是多少,摄影基线长是多少? 2、 3、如右图,已知规则矩形格网四个顶点坐标: A (627.00,570.00,126.00)、 B (627.00,580.00,125.00) C (637.00,570.00,130.00)、 D (637.00,580.00,128.00) 求点P (637.80,576.40)的高程值。 Y

三、简答题(10分+15分+15分+20分,共60分) 1、什么是影像的内外方位元素,主要参数分别有哪些? 2、单幅影像空间后方交会与立体像对前方交会定义是什么,为什么单张像片不能求解物体空间位置而立体像对可解三维坐标? 3、推导摄影中心点、像点与其对应物点三点位于一条直线上的共线条件方程,并简述其在摄影测量中的主要用途。

课程设计任务书

青岛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院系: 自动化工程学院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电子(三班) 学生姓名: 刘琳燕 指导教师: 王汉萍庄晓东 下发日期: 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方向:图像边缘检测 题目:图像边缘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实现 专业课程设计日期:2011.12.9 ~ 2011.12.23 一、题目来源: 教师自选题目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 总结边缘检测的方法,并利用所查到的边缘检测算子对一幅图像进行边缘检测,显示检测结果;对添加噪声的图像进行边缘检测,比较各边缘检测算子对噪声的敏感性;讨论如何能够消除噪声对边缘检测的影响;较深入研究其它的一种边缘检测算法。 设计中要有自己的设计思想和体会。 三、各阶段时间安排,应完成的工作量: 专业课程设计的时间共2周。 1. 12月9日,布置任务; 2. 12月12日----14日,查阅资料; 3. 12月15日----20日,研究边缘检测算法,编写并调制程序; 4. 12月21日----23日,撰写课程设计论文。

四、参考文献: 1. MATLAB R2007 图像处理技术与应用,王爱玲,叶明生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2. MATLAB 7.0 图形图像处理,王家文,李仰军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 3. MATLAB 图像处理技术与应用,董长虹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 4. 图像处理和分析基础,章毓晋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5. 数字图像处理,冈萨雷斯编著,阮秋奇阮宇智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 指导教师评语: 认真正确完善完善工作态度:较认真理论分析:较为合理方法设计:合理 不认真一般一般 较差较差 思路清晰出勤 论文撰写:思路较清晰其它:工作主动 一般拒绝抄袭 思路混乱 总评成绩: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摄影测量学实习报告-实习报告.doc

摄影测量学实习报告-实习报告第一篇:摄影测量学实习报告 摄影测量学实习报告 为期两周的摄影测量学实习今天正式结束了,虽然两周时间并不长,但是对于我来说,学到的东西远不能用时间来衡量。在这两周里,我们完成了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实习、数字影像分割程序编制、立体影像匹配程序编制等内容,这些东西让我们的两周很充实,很有意义。 其实刚开始时一直怀疑摄影测量学实习有什么意义,到了今天,我才发现这是有意义的。因为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可以将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深入掌握摄影测量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加强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技能训练,并且培养了我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使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我们可以了解数字摄影测量的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测图过程及方法;通过开发数字影像分割程序和立体影像匹配程序,使自己掌握数字摄影测量基本方法与实现技术,为今后从事有关应用遥感技术应用和数字摄影测量打下坚实基础。所以,就算现在觉得没什么用,但是也为将来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正因为如此,在这两周中我们都很认真的在学习并且完成实习任务。其实说是两周,但时间真的更短,毕竟赶上了元旦假期,

联欢晚会等一系列活动。所以如何在短暂的时间里,更出色的完成任务,是我们必须考虑的。记得实习动员的时候,老师花了很长时间又给我们讲了一次这次实习对我们的重要性,这很触动我们,毕竟老师的苦口婆心我们都看在眼里。不光如此,老师又耐心的把实习要求,实习任务,实习步骤讲解了一遍,让我们大致明白了这次实习从何入手,这 让本来很迷茫的我们瞬间找到了方向,也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提供了便利。动员结束的日子,我们便进入机房,正式开始了实习。 首先我们结束了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这款软件是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很陌生,不知道怎么用,也不知道能用来做什么。还好,我们有老师的细致讲解,并且借助帮助向导可以解决我们很多问题。所以在这个实习中,我们没有遇到太多困难。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在做我们小组的绝对定向时,总是提示同名点数不够,就因为此,很难往下一步进行。后来在我们小组的讨论中,和老师的辅导后,我才得以解决这个困难。 第二周的时候,我们主要是利用matlab进行程序的编写。因为之前的别的实习也要用到matlab,所以对他已经不是很陌生了。但是当把matlab和摄影测量的思路相结合的时候,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毕竟摄影测量的原理也不是很容易理解的,加之需要利用计算机语言来实现程序就难上加难了。本来我想过放

摄影测量学考试知识点汇总

摄影测量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摄影测量学: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像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 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对象的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 2、光圈号数 :相对孔径的倒数 3、景深 :远景与近景之间的纵深距离称为景深 4、超焦点距离:当物镜向无限远物体对光时,不仅远处的物体构象清晰,而且在离开物镜 不小于某一距离H 的所有物体,其构象都很清晰,这个距离H 就称为超焦点距离或称为无限远起点 5、视场: 将物镜对光于无穷远,在焦面上会看到一个照度不均匀的明亮圆。这个直径为 ab 的明亮圆的范围称为视场 6、视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视场直径所张的角2α。 7、像场 :在视场面积内能获得清晰影像的区域 8、像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像场直径所张的角2β。 像主点:摄影机轴在框标平面上的垂足。 11、航向重叠 :沿飞行方向上相邻像片所摄地面的重叠区。 12、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摄区之间的重叠 主光轴 :通过诸透镜光轴的轴 主点: 主平面与光轴的交点 13、摄影基线 :相邻像片摄影站(投影中心)之间的空间连线。 15、内方位元素 确定物镜后节点和像片面相对位置的数据。 16、外方位元素 确定摄影摄影机或像片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焦点 平行光轴的投射光线经物镜后产生折射,该折射线与光轴的交点。 17、像片倾角 航摄仪光轴与通过物镜中心的铅垂线所夹的角称为像片的倾斜角 19、像片旋角 相邻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像片的旋 偏角 20、倾斜误差 因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节点 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角u 和u ′相等时,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点。 21、投影差 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22、摄影比例尺 航摄相片上某一线段构成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水平距离之比。 23、像片控制点 为联系地面与相片而测定地面坐标的像点。 相对孔径 物镜焦距与有效孔径之比 25、左右视差 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x 坐标之差 26、上下视差 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Y 坐标之差 27、核点 基线延长线与左、右像片的交点k 1、k 2称为核点 28、核线 核面与像片的交线称为核线 29、核面 通过摄影基线S 1S 2与任一地面点A 所作的平面W A 30、投影基线 两摄站的连线 31、像片基线 指相邻两张像片主点的连线 32、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即在一条航带几十条像对覆盖的区域或由几条航带几百哥像对构成 的区域内,仅仅由外业实测几个少量的控制点,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平差 解算出摄影测量作业过程中所需的全部控制点及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33、空间后方交会 就是利用地面控制点的已知坐标值反求像片外方位元素 ()()()()(){} 2332233213322232332 1[]Z X Y X Y Y Y X X X Z Y X X Y Z X Y Y X Z X Y X Y =-+-+-+-+--

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遥感实习与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实习目的 通过对ERDAS软件的学习和实习操作,了解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流程以及软件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加深多所学课程原理的理解,为从事相关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奠定基础。 二、实习内容 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概述及ERDAS软件基本操作 遥感图像的输入/输出、波段组合及图像显示 遥感图像预处理 遥感图像镶嵌 遥感图像分类 多源遥感图像融合 实习一遥感图像的输入/输出、波段组合及图像显示 一、实习目的 学习如何将不同格式的遥感图像转换为ERDAS img格式,以及将ERDAS img格式转换为多种指定的图像格式; 学习如何将多波段遥感图像进行波段组合; 在ERDAS系统中显示单波段和多波段遥感图像的方法。 二、实验数据 多波段彩色遥感图像,wuce.tiff 单波段彩色遥感图像,wuce-R.tiff,wuce-G.tiff,wuce-B.tiff 三、实习要求 1. 图像的输入/输出 ERDAS的数据输入/输出模块可以进行数据格式的输入/输出转换。目前,IMAGINE 8.4可以输入的数据格式达70多种,可以输出的格式达30多种,几乎包括常用的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格式,具体的数据格式见IMAGINE输入/输出对话框中的列表。以wuce.tif数据为例,操作过程如下: 在ERDAS图标面板采单条单击Import/Export命令, 打开Import/Export对话框; 选择数据输入,即选中Import复选框; 选择数据类型。设置图像格式类型为tiff; 选择图像存储介质类型。设置为File; 选择输入图像文件名,并给出输出图像文件名; 单击OK按扭,执行图像格式转换。 输出图像的格式转换方法类似。 2. 波段组合 在将单波段的图像文件转换为ERDAS系统的内部格式后,由于对遥感图像的处理大多数是针对多波段图像进行的,因此,必须将若干单波段遥感图像文件组合生成一个多波段遥感图像文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在ERDAS图标面板采单条单击Main | Interpreter | Utilities | Layer Stack命令,打开Layer Selection and Stacking对话框;

摄影测量学实习报告

摄影测量学实习报告 第一篇:摄影测量学实习报告 摄影测量学实习报告 为期两周的摄影测量学实习今天正式结束了,虽然两周时间并不长,但是对于我来说,学到的东西远不能用时间来衡量。在这两周里,我们完成了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实习、数字影像分割程序编制、立体影像匹配程序编制等内容,这些东西让我们的两周很充实,很有意义。 其实刚开始时一直怀疑摄影测量学实习有什么意义,到了今天,我才发现这是有意义的。因为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可以将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深入掌握摄影测量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加强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技能训练,并且培养了我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使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我们可以了解数字摄影测量的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测图过程及方法;通过开发数字影像分割程序和立体影像匹配程序,使自己掌握数字摄影测量基本方法与实现技术,为今后从事有关应用遥感技术应用和数字摄影测量打下坚实基础。所以,就算现在觉得没什么用,但是也为将来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正因为如此,在这两周中我们都很认真的在学习并且完成实习任务。其实说是两周,但时间真的更短,毕竟赶上了元旦假期,联欢晚会等一系列活动。所以如何在短暂的时间里,更出色的完成任务,是我们必须考虑的。记得实习动员的时候,老师花了很长时间又给我们讲了一次这次实习对我们的重要性,这很触动我们,毕竟老师的苦口婆心我们都看在眼里。不光如此,老师又耐心的把实习要求,实习任务,实习步骤讲解了一遍,让我们大致明白了这次实习从何入手,这让本来很迷茫的我们瞬间找到了方向,也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提供了便利。动员结束的日子,我们便进入机房,正式开始了实习。 首先我们结束了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这款软件是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很陌生,不知道怎么用,也不知道能用来做什么。还好,我们有老师的细致讲解,并且借助帮助向导可以解决我们很多问题。所以在这个实习中,我们没有遇到太多困难。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在做我们小组的绝对定向时,总是提示同名点数不够,就因为此,很难往下一步进行。后来在我们小组的讨论中,和老师的辅导后,我才得以解决这个困难。 第二周的时候,我们主要是利用matlab进行程序的编写。因为之前的别的实习也要用到matlab,所以对他已经不是很陌生了。但是当把matlab和摄影测量的思路相结合的时候,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毕竟摄影测量的原理也不是很容易理解的,加之需要利用计算机语言来实现程序就难上加难了。本来我想过放弃,因为编程实在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但在同组成员的鼓励下,以及老师的耐心讲解下,我还是坚持了下来,跟着我们小组一起商讨一起编写,虽然途中遇到了很多错误提示,

航空摄影测量实习报告

航空摄影测量实习报告 航空摄影测量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摄影测量与遥感实习是摄影测量学和遥感技术相应用的综合实习课。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实习掌握摄影测量的原理、影像处理方法、成图方法,掌握遥感的信息获取、图像处理、分类判读及制图的方法和作业程序。从而更系统地掌握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通过实习使我们更熟练地掌握摄影测量及遥感的原理,信息获取的途径,数字处理系统和应用处理方法。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我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工作认真、实事求是、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为以后从事生产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素质基础。 二、实习内容 1) 遥感影像图制作; 2) 相片控制测量; 3) 航空摄影测量相对立体观察与两侧; 4) 航片调绘、遥感图像属性调查; 5) 相片及卫片的判读及调绘 6) 调绘片的内页整饰 7) 撰写实习报告,提交成果。 三、实习设备与资料 1) 摄影测量与遥感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2) 通过电脑查找有关这门学科的实践应用及其它相关知识等。 3) 电脑上相关的摄影测量的图片信息资料及判读方法。 4) 现有的实习报告模板及大学城空间里的相关教学资料。 四、实习时间与地点 时间:XX年6月19日——XX年6月26日。 地点:学校图书馆、教室、寝室及搜集摄影测量与遥感这门学科的资料等相关地方。 五、实习过程 5.1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的发展情景 摄影测量与遥感是从摄影影像和其他非接触传感器系统获取所研究物体,主要是地球及其环境的可靠信息,并对其进行记录、量测、分析与应用表达的科学和技术。随着 摄影测量发展到数字摄影测量阶段及多传感器、多分辨率、多光谱、多时段遥感影像与空间科学、电子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其他边缘学科的交叉渗透、相互融合,摄影测量与遥感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型的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由于它的科学性、技术性、应用性、服务性以及所涉及的广泛科学技术领域,其应用已深入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 5.2单张像片测量原理 单张像片测图的基本原理是中心投影的透视变换,而摄影过程的几何反转则是立体测图的基本原理。广义来说,前一情况的基本原理也是摄影过程的几何反转。20世纪30年代以后,摄影过程的几何反转都是应用各种结构复杂的光学机械的精密仪器来实现的。50年代,开始应用数学解析的方式来实现。图1就是用

摄影测量学-经典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像片比例尺:像片上的线段l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L之比。 2、绝对航高:摄影物镜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航高,指摄影物镜在摄影瞬间的真实海拔高度。 3、相对航高:摄影物镜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度 4、像点位移:一个地面点在地面水平的水平像片上的构象与地面有起伏时或倾斜像片上构象的点位不同,这种点位的差异称为像点位移 5、摄影基线:航线方向相邻两个摄影站点的空间距离 6、航向重叠:同一航带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航向重叠 7、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像片之间也需要有一定的影像重叠,这种影像重叠称为旁向重叠 8、像片倾角:摄影瞬间摄影机物镜主光轴偏离铅垂线的夹角 9、像片的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瞬间摄影物镜(摄影中心)与像片在地面设定的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与姿态的参数,即确定这三者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 10、像片的内方位元素:确定摄像机的镜头中心相对于影像位置关系的参数 11、像片的外方位元素:确定影像或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12、相对定向元素:确定像对中两像片之间相对位置所需的元素 13、绝对定向元素:确定单张像片或立体模型在地面坐标系中方位和大小所需的元素 14、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利用影像覆盖范围内一定数量的控制点空间坐标与影像坐标,根据共线条件方程,反求该影响的外方位元素,这种方法称为单幅影像的空间后方交会 15、空间前方交会:由立体相对左右两影像的内、外方位元素和同名像点的影像坐标量测值来确定该点的物方空间坐标(某一暂定三维坐标系统里的坐标或地面量测坐标系坐标),称为立体像对的空间前方交会 16、双像解析摄影测量:按照立体像对与被摄物体的几何关系,以数学计算方式,通过计算机解求被摄物体的三维空间坐标的方法,称为双像解析摄影测量。 17、空中三角测量:利用航摄像片与所摄目标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根据少量像片控制点,计算待求点的平面位置、高程和像片外方位元素的测量方法18、POS:机载定位定向系统POS是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测量装置IMU的直接测定影像外方位元素的现代航空摄影导航系统,可用于在无地面控制或仅有少量地面控制点情况下的航空遥感对地定位和影像获取。 19、影像的灰度:规则格网排列的离散阵列 20、数字影像的重采样:当欲知不位于矩阵(采样)点上的原始函数个(x,y)的数值时就需要进行内插,此时称为重采样 21、影像匹配:影像匹配即通过一定的匹配算法在两幅或多幅影像之间识别同名点的过程。 22、核线相关:利用立体像对左、右核线上的灰度序列进行的影像相关 23、像片纠正:通过投影转换,将倾斜像片变换成规定比例尺水平像片的作业

航空摄影测量课程设计

《航空摄影测量学》 课程设计 学校:华东交通大学 班级:12级测绘(2)班2015年6月9日

目录 目录 (2) 第一章:课设准备工作 (3) 1.课设目的 (3) 2.课设的要求 (3) 3.课设中的精度要求 (3) 4.课设内容和原理 (4) 第二章:MapMatrix课设操作步骤 (7) 1.新建工程以及添加测区参数和影像 (7) 2.内定向 (13) 3.相对定向 (15) 3.绝对定向 (20) 4.核线、匹配采样 (22) 5.生成DEM (25) 6.创建DOM (29) 第三章:VirtuoZo课设操作步骤 (32) 1.启动VirtuoZo (32) 2.建立测区 (32) 3.创建相机参数及外控点文件 (33) 4.引入影像 (35) 5.创建模型 (37) 6.模型定向 (40) 7.量测控制点 (44) 8.绝对定向计算 (45) 9.定义核线范围 (47) 10.生成核线影像 (48) 11.DEM生产 (49) 12.DOM生产 (57) 13.DLG生产 (65) 第四章:课设感想 (69)

第一章:课设准备工作 1.课设目的 (1)巩固这两个学期对《摄影测量学》和《数字摄影测量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摄影测量中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测标测图、生成、编辑DEM(数字高程模型)等方法的综合运用。 (2)通过该实习,使学生掌握摄影测量最基本原理及用摄影测量手段进行测量的方法和步骤,熟悉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应用软件,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网络版上练习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高程点和地物的测绘。 (3)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在摄影测量工作中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设的要求 (1)正确引入数字影像、相机参数及控制点文件。 (2)进行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并满足《规范》的要求。 (3)按地形图测绘的要求测得一像对的地物与高程点。 (4)进行影像匹配,生成编辑数字高程模型。 (5)生成正射影像。 3.课设中的精度要求 (1)内定向精度:中误差 0.005mm (2)相对定向精度:每点残差 0.020mm ; 中误差 0.010mm (3)绝对定向精度:所有点平面及高程中误差小于 0.3m (4)匹配窗口及间隔为 9 (5)DEM格网间隔为10m (6)正射影像分辨率 0.5mm (7)等高线间隔 5m (8)模型拼接精度:中误差小于2.0m,大于三倍中误差的点不超过百分之一(9)成图比例尺 1:5000 摄影测量过程应反复训练,达到软件使用熟练,操作合理,各种数据文件的查看和修改快捷等。

摄影测量学实习报告

《摄影测量学》 实习报告 学期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空间信息与测绘工程系

目录 一、实习目的 (3) 二、实习要求 (3) 三、实习的方法与详细步骤 (3) 1、选定测区范围 2、参数设置 3、模型定向 4、影像匹配 5、产品生成 6、模型拼接 7、数字化测图 四、实验成果 (7) 五、实习心得 (9)

一、实习目的 本次试验通过模拟真实的测区,让我们了解数字影像立体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全过程,并能熟练地应用定向模块进行作业,满足定向的基本精度要求;掌握核线影像重采样,生成核线影像对;运用匹配模块,完成影像匹配;掌握匹配后的基本编辑,掌握DEM格网间隔的正确设置,生成单模型的DEM;进行数字化测图载入数字模型,对地物进行测量和编辑。从而加深对VirtuoZo软件的操作熟练度,加深对本课程的了解。 二、实习要求 1、使用飞机模型对沙盘的地形地貌进行两个航带的摄影。 2、使用VirtuoZo软件对原始影像进行处理,得到各类产品图,以及IGS测图结果。 三、实习的方法与步骤 1、选定测区范围 在实验室利用模型飞机在空中的摄影,对沙盘进行两个航带的摄影观测。2、参数设置 打开VirtuoZo软件,建立新的测区和模型后,依次对相机参数和控制点参数进行输入。

3、模型定向 包括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解算其定向参数: (1)内定向:框标自动识别与定位。利用框标检校坐标与定位坐标计算扫描坐标系与像片坐标系间的变换参数。 (2)相对定向:利用二维相关,自动在相邻影像上识别同名点(几十至上百个点),计算相对定向参数。 (3)绝对定向:人工在左影像上定位最少三个控制点,最小二乘匹配同名点,计算绝对定向参数。 ·生成核线影像即是形成按核线方向排列的立体影像:同名核线影像灰度重排,形成核线影像。

2013年摄影测量学复习题

2013年理工大学 摄影测量学考试资料整理 原题(80分) 一、名词解释 像片比例尺:把摄影像片当作水平像片,地面取平均高程,这时像片上的线段l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离L的比值. 绝对航高: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行高,是指摄影物镜在摄影瞬间的真实海拔. 相对航高:摄影机物镜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度. 像点位移:由于在实际航空摄影时,在中心投影的情况下,当航摄的飞机姿态出现较大倾斜或地面有起伏时,会导致地面点在航摄像片上的构象相对于理想情况下的构象所产生的位置差异. 摄影基线:航线方向相邻两个摄影站点间的空间距离. 航向重叠:同一航线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 旁向重叠:两相邻行带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 像片倾角:摄影机的主光轴偏离铅垂线的夹角. 像片的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瞬间摄影物镜与像片在地面设定的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与姿态的参数. 像片的方位元素:表示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互位置的参数. 像片的外方位元素:标示摄影中心和像片在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参数. 相对定向元素:确定一个立体像对两像片的相对位置的元素. 绝对定向元素:描述立体相对在摄影瞬间的绝对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利用至少三个已知地面控制点的坐标,与其影响上对应三个像点的影像坐标,根据共线方程,反求该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空间前方交会:由立体像对中两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和像点坐标来确定相应地面点的地面坐标. 双像解析摄影测量:按照立体像对与被摄物体的几何关系,以数学计算的方式,通过计算机解求被摄物体的三维空间坐标. 空中三角测量:利用计算的方法,根据航摄像片上所测的像点坐标以及少量的地面控制点求出地面加密点的物方空间坐标. POS:基于GPS和惯性测量装置IMU的直接测定影像外方位元素的现代航空摄影导航系统,可以获取移动物体的空间位置和三轴姿态信息. 影像的灰度:光学密度,D=lgO. 数字影像的重采样:当欲知不位于矩阵点上的原始函数g(x,y)的数值时就需进行插,此时称为重采样. 影像匹配:利用互相关函数,评价两块影响的相似性以确定同名点. 核线相关:沿核线寻找同名像点. 像片纠正:对原始的航摄像片或数字影像进行处理,获取相当于水平像片的影响或数字正射影像. 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OrthophotoMap)DOM 是以航摄像片或遥感影像(单色/彩色)为基础,经扫描处理并经逐像元进行辐射改正、微分纠正和镶 嵌,按地形图围裁剪成的影像数据,并将地形要素的信息以符号、线画、注记、公里格网、图廓(/外) 整饰等形式填加到该影像平面上,形成以栅格数据形式存储的影像数据库. 立体像对:摄影测量中,用摄影机在两摄站点对同一景物摄得的有一定重叠度的两像片. 立体正射影像对:为了从立体观测中获得只管立体感,为正射影像制作出一副立体匹配片,正射影像和相应的立体

《测量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2015

测量数据处理程序设计指导书 设计名称:测量数据处理程序设计 计划周数:2周 适用对象:测绘工程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测量学,测量平差基础,大地控制测量,测量程序设计 一、设计目的 测量数据处理程序设计是学生在系统学习完大地控制测量学、测量平差基础、测量程序设计等相关课程之后,为了系统理解控制网平差的整体过程及综合运用科学工具而安排的。通过课程设计主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掌握控制网平差课程设计具体内容、方法和步骤;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巩固已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编写代码,上机调试和编写说明书等基本技能;锻炼学生阅读各类编程参考书籍及加以编程运用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及日程 在VB、 VC软件或matlab科学计算软件的平台上,选择的具体课程设计题目,进行程序设计与实现,共计10个工作日,工作程序如下: 三、设计的组织: 1.设计领导 (1)指导教师:由教研室指派教师、实验员兼任。

职责:全面组织设计大纲的实施,完成分管工作及相关技术指导。 (2)设计队长:学生班长兼任。 职责:协助教师做好本班学生的人员组织工作。 (3)设计组长:每组一人。 职责:组织执行下达的设计任务,安排组内各成员的工作分工。 2.设计分组 学生实习作业组由3~4人组成(含组长一人)。 四、设计内容 在VB、VC或MATLAB 软件平台上,按选择的设计题目进行相关程序开发 1、闭合导线简易平差、附合导线简易平差支导线计算 2、闭合水准网计算、附合水准网简易平差 3、地形图编号(新、旧两种方法) 4、误差椭圆的参数的计算与绘制误差椭圆 5、水准网严密平差 6、高斯正反算计算 7、高斯投影换带计算 8、七参数大地坐标转换(WGS84-bj54坐标转换、WGS84-CGCS2000坐标转换) 9、四参数坐标转换(西安80-bj54坐标转换、CGCS2000-bj54坐标转换、CGCS2000-西安80坐 标转换(平面) 10、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的计算 11、工程投影变形超限的处理 12、遥感图像数据处理 13、曲线(曲面)拟合 14、摄影测量空间后方交会 15、****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五、上交成果 1) 小组利用vb、vc或matlab编写的软件包一个及测试数据一份 2)小组关于所开发程序设计说明书一份 3) 个人课程设计的心得一份 4)小组答辩PPT一份

摄影测量集中实习报告

摄影测量集中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 实习时间: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摄影测量实习报告 本次摄影测量实习,主要包括建筑立面控制测量、地面立体摄影、航片调绘最后运用eLen摄影测量教学软件完成近景测绘工作,绘制建筑立面图。 一、建筑立面控制测量 先在所要测的建筑物立面(图书馆西面)布设好大致分布均匀的18个摄影测量相片控制点,各小组在离建筑物一定距离的地方平行选取两个测站点A、B(如图所示),再将经纬仪或全站仪分别架设在A、B点上,观测各控制点P的水平角、和竖直角或各两个测回,半测回允许误差12″,一测回允许误差18″。并假设A、B点坐标值,建立物方坐标系A-X’Y’Z’,再将坐标系旋转至A-XYZ,得出各控制点的坐标值。 建筑立面控制测量成果数据: 表1.成果数据 点号X Y Z 点号X Y Z 1 41.1657 47.5040 34.709 2 10 16.7648 47.3974 34.8034 2 41.1485 47.5228 26.890 3 11 16.7747 50.4426 25.7450 3 41.1279 47.5195 19.3499 12 16.7363 50.4401 18.5628 4 41.184 5 47.5240 3.5144 13 16.5750 50.4425 11.1014 5 29.8690 47.4147 36.8489 14 16.7701 50.4447 3.5308 6 29.884 7 50.469 8 27.0695 15 5.5096 47.4547 23.0409 7 29.9410 50.4606 19.5236 16 5.5429 47.4430 16.4382 8 29.9605 50.4718 11.7366 17 5.6172 47.4420 9.8354 9 29.9496 50.4820 3.7292 18 5.5608 47.4526 3.0282 二、地面立体摄影 使用数码相机对建筑立面进行拍摄,获得适宜立面观测并保证测量精度的立体像对。先选定摄站S1、S2,使摄影基线平行于所摄建筑立面,摄影基线长度与摄影纵距之比在1/6~1/10之间,再按近似正直摄影方式拍摄获取立体像对。 因为在摄影之前,摄影纵距参数没有掌握好,所以拍出的相片相对来说变形有点大。 下面是我们组的立体像对:

摄影测量学考试题

2、4D产品:DEM:数字高程模型DLG:数字线划地图(矢量图)DRG:数字栅格地图(栅格图)DOM:数字正射影像图 3、摄影测量分类:①按距离远近分:航天、航空、地面、近景、显微;②按用途:地形、 非地形;③按处理手段:模拟,解析,数字 4、摄影测量特点:①无需接触物体本身获得被摄物体信息②由二维影像重建三维目标③面采集数据方式④同时提取物体的几何与物理特性 5、航向重叠度:同一航线上,相邻两像片应有一定范围的影像重叠 6、摄影基线:航向相邻两个摄影站间的距离 7、摄影比例尺:摄影像片水平,地面取平均高程,像片上的线段I与地面上相应的水平距L 之比&航片与地形图的区别:①比例尺:地图有统一比例尺,航片无统一比例尺;②表示方式:地图为线划图,航片为影像图;③表示内容:都地图需要综合取舍;④几何差异:航摄像片可组成像对立体观察 9、航摄像片中的重要点线面:点:S (摄影中心)o (像主点)O (地主点)n (像底点)N (地底点)c (等角点)C (地面等角点)i (主合点)j (主遁点);线:TT (迹线)SoO (主 光线)SnN (主垂线)W (摄影方向线)vv (主纵线)ScC(等角线)hihi (主合线)hoho (主横线)hchc (等比线);面:E (地面)P (像片面)W (主垂面)Es (真水平面) 10、摄影测量5个常用坐标系:①像平面直角坐标系②像空间直角坐标系③地面测量坐标系④像空间辅助坐标系⑤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 11、像片内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物镜后节点与像片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参数(内方位元素 (X。,y。,f )可恢复摄影光束) 12、像片外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瞬间像片在地面直角坐标系中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13、外方位线元素:描述摄影中心在地面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 14、外方位角元素:描述像片在摄影瞬间的空间姿态 15、像片夕卜方位角元素 以Y轴为主轴 ~w~k转角系统。(航向倾角)k (像片旋角)w (旁向倾角)以X轴为主轴w' ~ '~ k'转角系统。w(旁向倾角)k'(像片旋角)'(航向倾角)以Z轴为主轴A??k v转角系统。(像片倾角)k v (像片旋角)A (方位角) J J

摄影测量课程设计

《摄影测量技术》课程设计 一、课程简介 《摄影测量技术》课程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担负着扩展其就业领域的重要的作用,是测绘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支撑课,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考取摄影测量中级工、高级工证书的必备课程。本课程主要为摄影测量岗位服务,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利用航拍像片在内业完成大、中比例尺数字地形图、专题图的制作,将传统测量大量外业工作转为内业进行,不直接接触被测对象,而是利用被测对象的影像资料,利用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完成数字地形图、专题图的内业制作。摄影测量技术从广义上说属于数字化测图技术范畴,由于它具有不直接接触被测物体对象、高效率、低成本等特点,现已逐渐取代传统全站仪数字化测图技术,成为数字化测图技术领域的主要作业方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工作流程,以及测量内业数据准备,数据立体采集,外业像片控制测量,像片调绘,空山加密等关键技术。为今后从事摄影测量工作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具体要求是:理解摄影测量原理和基本知识,会对像片进行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会使用立体像对建立立体模型;会应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进行数据采集;会使用主流地图编辑软件编辑所采集的数据;理解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原理,掌握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工作流程;能进行像片控制测量,像片外业调绘。总体而言是培养学生在摄影测量工作领域内业、外业一体化的工作能力。 二、课程性质和作用 《摄影测量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宽口径培养人才的需要,在工程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中开设,列为专业必修课,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摄影测量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着重让学生掌握摄影测量的工作流程、知识模块和关键技术,了解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遥感、GPS空间定位技术在测量工作领域的应用,以及最新技术发展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应用。学生修完本课程,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摄影侧脸工作领域的有关实际问题。 三、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摄影测量学考试题

1、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x 轴沿着航线方向,z 轴沿铅垂线方向,y 轴符合右手定则。 2、4D 产品:DEM :数字高程模型 DLG :数字线划地图(矢量图) DRG :数字栅格地图(栅格图)DOM :数字正射影像图 3、摄影测量分类:①按距离远近分:航天、航空、地面、近景、显微;②按用途:地形、非地形;③按处理手段:模拟,解析,数字 4、摄影测量特点:①无需接触物体本身获得被摄物体信息②由二维影像重建三维目标③面采集数据方式④同时提取物体的几何与物理特性 5、航向重叠度:同一航线上,相邻两像片应有一定范围的影像重叠 6、摄影基线:航向相邻两个摄影站间的距离 7、摄影比例尺:摄影像片水平,地面取平均高程,像片上的线段l 与地面上相应的水平距L 之比 8、航片与地形图的区别:①比例尺:地图有统一比例尺,航片无统一比例尺;②表示方式:地图为线划图,航片为影像图;③表示内容:都地图需要综合取舍;④几何差异:航摄像片可组成像对立体观察 9、航摄像片中的重要点线面:点:S (摄影中心)o (像主点)O (地主点)n (像底点)N (地底点)c (等角点)C (地面等角点)i (主合点)j (主遁点);线:TT (迹线)SoO (主光线)SnN (主垂线)VV (摄影方向线)vv (主纵线)ScC (等角线)hihi (主合线)hoho (主横线)hchc (等比线);面:E (地面)P (像片面)W (主垂面)Es (真水平面) 10、摄影测量5个常用坐标系:①像平面直角坐标系②像空间直角坐标系③地面测量坐标系④像空间辅助坐标系⑤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 11、像片内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物镜后节点与像片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参数(内方位元素(f y x 00,,)可恢复摄影光束) 12、像片外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瞬间像片在地面直角坐标系中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13、外方位线元素:描述摄影中心在地面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 14、外方位角元素:描述像片在摄影瞬间的空间姿态 15、像片外方位角元素:?? ???(方位角)(像片旋角)(像片倾角)转角系统。轴为主轴以航向倾角)(像片旋角)(旁向倾角)转角系统。轴为主轴以(旁向倾角)(像片旋角)航向倾角)转角系统。轴为主轴以A Z X Y v v k k ~~A (''k 'w 'k ~'~w'w k (k ~w ~αα????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标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摄影测量与遥感 适用专业:工程测量、矿山测量 总学时数:96(理论课学时数:68 ;实践课学时数:28) 一、课程的性质 《摄影测量》是一门高职工程测量、矿山测量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定位 该课程以摄影测量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像片影响信息获取到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作业过程为主线,对单张像片解析、立体像对解析、像对立体观察、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等项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随着遥感器技术、空间技术、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感技术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它与测绘技术尤其是摄影测量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如遥感图像的几何关系,遥感图像的处理,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的原理和方法,为制作影像地图和各种专题图以及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动态的空间数据。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像片解析的基础知识和用摄影测量方法进行点位测定的作业过程,并了解基于航空遥感影像的摄影测量定位定向的最新发展。本课程是在学习《地形测量》、《高等数学》等课程后开设的,为学生的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以及毕业后能运用所学知识在一线进行摄影测量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选取原则:必须抓住课程开发的关键,能够辨别哪些课程对学生更为有用,同时去除哪些无益或少益的内容。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确定毕业生面临的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分解完成所具备的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要求设计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保证了课程内容选取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内容选取的原则是: (1)以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安排课程内容,体现真实的流程。 (2)以摄影测量典型工程项目为载体设计课程内容。内容来源于真实的项目。 (3)以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考核评价体系。融入企业文化、提倡职业精神。(4)课程内容适度拓展,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着想。(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入摄影测量地形规范、技术标准和工程案例。 (二).课程内容 该课程由四个教学模块、十一个教学项目和19个学习型任务组成。 四、课程基本目标 根据《摄影测量》课程所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为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