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比较沪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比较沪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比较沪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认识(二) 学习过程: 课前交流 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我们94班的孩子们一起学习,你们知道周老师最喜欢什么样的孩子吗?其实周老师最喜欢敢提问题的孩子。 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设疑导入新课 老师还特意为大家准备了很多奖品,准备奖给敢提问题的孩子,有信心得到吗? (课件出示2只小猴)今天这2个猴宝宝也表现得很好,看,猴妈妈为他们准备了什么奖品?(课件出示1个桃) 你能猜透猴妈妈的心思吗?猴妈妈要把桃子分给两只小猴。只有一个桃可怎么分呀?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哦,我们原来学的整数不够用了,然后分数就来了。 提问:分母2表示什么?分子1表示什么?有几个?我们看猴妈妈的心思是不是和 我们一样?课件展示:把这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能从这2份中取1份,这一份可以用1/2来表示,那另一份也可以用1/2来表示。得到猴妈妈的奖励,这两只小猴会越来越棒,就像我们班的小朋友一样。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时,可以用表示。 谈话:这个分数你们认识吗? 是啊,分数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那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真是个会提问题的孩子,你们心目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呢?)

就让我们带着疑问和期待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对这个朋友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二、操作交流,探索新知 1、认识整体的。 (1)果不其然,这两只小猴得到猴妈妈的奖励后,表现的更好。这时,猴妈妈又端来一盘桃,再来猜一猜猴妈妈的心思:猴妈妈会怎么分? (出示课件:一盘桃用布遮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如果把一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能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师引导:把一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怎么分?怎么取? 学生回答后板书: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盘桃的。 (2)猜这盘桃的个数。(猜好了先轻轻告诉你的同桌再全班汇报) 先请一个学生猜这盘桃的个数,再请一个学生上台来分桃, 其他同学思考:每只小猴能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把相应的桃子图贴在黑板上,画线分。如果学生猜到其他的双数就用磁铁代替桃在黑板上分)(不但摆的好,说的也很好) 如果这盘桃有2个,每只小猴能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如果这盘桃有4个,每只小猴能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如果这盘桃有6个,每只小猴能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如果这盘桃有8个,每只小猴能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如果这盘桃有5个呢?在这过程中,师始终强调:2份中取1份。

五年级数学下分数大小比较专项练习(周练习八)

五年级数学(下)分数大小比较专项练习(周练习八) 姓名 仔细观察例题,完成练习: 1、 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值就大。 例:110 < 510 38 < 68 54( )57 1541( )1524 3714( )3724 10521( )10537 2913( )2923 3117( )3115 2、 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值反而小。 例:110 < 17 38 < 36 754( )654 1724( )1524 3537( )2737 10521( )9521 2913( )2413 3117( )3917 3、 异分母分数,可以通分成同分母分数,然后比较大小。(写出过程) 例:710 和 46 因为710 = 2130 46 = 2030 2130 > 2030 所以710 > 46 54( )2517 4534( )1513 94( )62 10521( )357 32( )138 75( )97 54( )157 154( )123 74( )32 4221( )75 5833( )2923 3117( )9355 4、 通过对角相乘的方法比较大小。(写出过程) 例:710 和 46 因为7×6=42 4×10=40 42>40 所以 710 > 46 54( )97 154( )62 139( )53 1113( )79 2113( )95 3117( )7 3 811( )57 158( )137 374( )395 3 101( )257 2913( )117 3117( )74

5、 拓展与提高。(写出过程) 例:3940 和 5960 因为3940 =1 - 140 5960 =1 - 160 140 > 160 所以3940 < 5960 115114( )114113 135131( )115111 13747( )15161 999 99( )1001101 2913( )2711 6、 有关分子分母加或减一个数,分数值不变的问题。(写出过程) 例:46 的分子加上8,要使分数值不变,分母应该加上( )?因为4+8=12 可以看成是分子4乘以3所得,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要使分数值不变,分母也应该乘以3,则6×3=18,分母原来为6,要变成18,则应加上(18-6)=12 (1)713 的分子加上21,要使分数值不变,分母应该加上( ) (2)1827 的分母减去18,要使分数值不变,分子应该减去( ) (3)2156 的分母加上24,要使分数值不变,分子应该加上( ) 7、 根据上面所学知识,将下列分数按从大到小排列 117116 114113 211 210 119118 117 2618 159 13 7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把一个月饼分成两 块,每块是这个月饼的 一半,也就是二分之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板书: 之一。伸出你的手指和老师一起写,先写横线,表示平均分,再写 设计意图:直观的课件演示,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二分之一,初步理解分数二分之一的意义,并要求会读会写会用“平均分”描述其意义,为下面的进一步探究作铺垫。 那么把它平均分给四个同学, 分之几呢?下面用小组里的圆形平均分给本组四个同学,并将名字写在自己的一份上。

1 4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发的正方形纸片试着表示出这个正 小结:像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六分之一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折法,自主学习,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突出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 ……,这样的数就叫做分数。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反而越 多;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 越少。 的要大,吃到1/4的反而小呢? 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 这时候,沙和尚过来他也要吃,他说要吃这个月饼的1/8

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 > 1 — 4 1 — 8 1-21 —— 2 4 —— 18 ——11—4 1_8规律: 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小。 31511164 1. 3 11118 10 7 说说你对分数有了哪些了解?想想分数中的两个数字分别表示的是什么?你分清楚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对本课作出总结,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应用这些方法去探究问题,自己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善于探究的精神。认识几分之一二分之一 四分之一

四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 2. 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 力和表达能力。 3.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 整体的几分之一。 4.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 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二)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观念. (三)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观念.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几分之一的认识。 第二课时:几分之几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冲突 1.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 结合学生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平均分”。 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3.如何用数学来表示“一半”。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揭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数学教学 应以使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为基本追求,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数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课始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不仅将分数产生在平均分的前提 自然展现,且使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孕育而生。] 二. 着力建构二分之一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1)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 结合学生交流,师揭示:“一半”可以用1/2表示。 (2)这一份是蛋糕的1/2,那一份呢?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设计意图:平均分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教师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是以 平均分为基础的。] 2.学写分数 1.指导书写:教师指导学生写,学生书空。 2.看图写数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学生不但学会了写分数,还进一步巩固了对几分之一意义的理解。] 3.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折长方形纸的1/2 a.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给其1/2涂上颜色。 b.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c.深究: 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 [设计意图:1/2是分数认识的重点,由实物到图形并让学生动手操作,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强化就平均分的理解。通过动手折1/2,说出自己的折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观的 体验理解了1/2的意义。] 3.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1)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2)小结: 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1/2. [设计意图:此题围绕本课重点,有效巩固了所学认识,进一步巩固对1/2意义的理解。] (三)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 1.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2.提问: 想一想,把一个蛋糕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一 3.交流 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4.做练习:93页,有关涂色部分是几分之一的练习 [设计意图:在充分认识1/2的基础上,扩展对几分之一这类分数的认识和理解。] (四)分数比较大小 1.提问:由同学折出的圆,一个1/2,一个1/4,提问是这个圆的1/2大还是1/4大? 2.学生交流:1/2大 3.讨论:再举例1/3 ;1/8讨论那个大? 学生得出规律,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4.做练习:比较大小的练习 教师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数,叫做分数 2.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3.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分数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92页。 [设计思想]: 本课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本课重点就是让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与“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讨论交流等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对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就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本课开始就创设了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分食物”,“分食物”就是学生生活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出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再现生活中“分食物”的场景,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平均分”,接着出现“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这个月饼的多少呢?”这样一个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下面教学几分之一的意义作了铺垫,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就是被动接受,而就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节课,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与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感悟分数的含义。如:在认识了四分之一后,让学生用一张正方形折出它四分之一;在自己阅读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后,让学生选择任意的一个图形折出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在练习的过程当中,教师注重让学生体验到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体验“人体中的分数”、“黑板报中的分数”、“图案中的分数”, 让学生学到了生活中的分数,使学生感受到分数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观察、比较、判断等能力。 3.促进学生提高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纸、圆形纸、三角形纸、长方形纸、勾线笔等。 [教学流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说教材 本册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扩展,是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还是在计数单位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又接触得较少,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本单元只是对分数进行“初步认识”,对分数概念的教学仅定位于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本课时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分数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对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小数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能力目标:能读、写分数;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

数的大小。 3、情感目标: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认识几分之一和感知分数的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的关键是提供学生尽可能多的材料,通过学生折、涂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根据皮亚杰的建构理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实践能力。为落实新课改精神,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质疑引导”“分层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2、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一位优秀的教师应重视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观察思考――交流理解――操作实践”。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兴趣和疑问通过独立思考、课堂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

五年级分数大小比较数学教案

五年级分数大小比较数学教案 Fifth grade score size comparison mathematics teaching plan

五年级分数大小比较数学教案 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激发学生的创新乐趣,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敢于求异的创新精神。 3.使学生感受比较与分类、猜想与验证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并逐步学会用此种方法处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比较分子相同的不同分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游戏导入 ⑴大家喜欢玩游戏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相反“游戏:听老师的口令,同学们做相反的动作。 ⑵学生或站或坐时,提问: ①谁能将坐着的同学人数用一个分数表示:(如:19/50师板书) ②看到19/50,你能回想起哪些已学到的分数知识? ③根据坐着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19/50,你还能知道什么分数?(站着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31/50,师板书31/50) ④若想比较站着的同学和坐着的同学的人数多少,你有什么办法? (可数出人数,也可根据他们分别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来判断。) ⑶看来分数也有大小,这节课我们就来比较一些分数的大小。 2、揭示课题--分数大小的比较

新人教版数学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定稿版

新人教版数学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3节) 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苹果 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二分之一。 1)、课件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二分之一 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二分之一,并写上分数。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二分之一?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2、认识1/4 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3)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数学苏教版3年级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学会读写、比较几分之一。 2、认识分子不是1但比分母小的分数,并学会比较大小。 3、学会简单的分数加减。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认识分子比1大、但是比分母小的分数,学会简单的分数加减。教具与学具 教具: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 学具:正方形、长方形纸片,直尺,彩笔,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师:星期天小红和小明一起去公园野餐,他们有两个人,那么所有的食物要怎么分呢?蛋糕只有一份,蛋糕要怎么分呢? 生:这个好像不能用整数表示。 师:是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师:大家请看图示。(出示课件)图上有2瓶矿泉水,4个苹果和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份? 生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个。 生2:把2瓶矿泉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1瓶。 生3: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半个。 师:半个也就是二分之一个。1/2是分数。1是分子,横线是分数线,2是分母。 安排学生动手活动,拿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把它的二分之一涂上颜色。 2、教学例3。 师:拿一张正方形纸出来,折成同样大的4份,再把一份或几份涂上颜色。 生1:我涂了1份,是这张纸的四分之一。 生2:我涂了3份,是3个四分之一,怎么表示? 师:3份就是四分之三,意思是指3个四分之一,四分之三也是分数。 3、教学例5。 师:学习了分数之后,我们再来进一步的认识分数。

大家看,老师给小红和小明准备了一整块巧克力,小明要吃这块巧克力的八分之五,小红吃八分之二。大家想一想,这块巧克力还有剩余吗?他们两个人吃了多少? 生:应该把两个人吃的巧克力的份数加起来就是吃的份量。 师:是的,回答的很正确,接下来可以拿一张长方形纸片出来折叠,观察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P88)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P88)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P89)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P91) 5、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P91) 6、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P94)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题

分数 一、填空题 1、一张纸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 )( ) ,6份是( )个( )( ) , 就是它的( )分之( ),写作( )。 2 、58 这个分数中,( )是分子,( )是分母,读作 ( )。 3、一本书有21页,平均每天看这本书的3页,占全书的 ( ) 4、妈妈买了12个苹果,给哥哥7个,给妹妹5个。哥哥得这些苹果的 ( )( ) 妹妹得这些苹果的 ( )( ) 。 5、59是5个( )( ) 37 里面有( )个( ) 1-( )10 = 610 8个 19是( )( ) 1里面有( )个 15 25 +( )<1 二、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阴影部分。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65读作五分之六。 ( ) 2、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

3、3个1/8和8个1/3相等。 ( ) 4 、 5、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 6. 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 ) 四.在○里填上“>”、“<”或“=”号 1、52 ○ 53 2、105 ○ 108 3、74 ○ 7 3 4、65 ○ 85 5、103 ○ 53 6、33 ○ 2 2 7、1 ○ 99 8、84 ○ 42 9、21 ○ 5 4 五.计算 (1)73+7 2=( ) ( )个71加( )个71是( )个7 1,就是 。 (2)85-8 2=( ) ( )个81减( )个81,剩( )个81,就是 。 (3)1-3 2=( ) ( )个( )减( )个31,剩( )个31,就是 。 126+ 512 = 1- 39 = 23 + 13 = 1- 38 - 28 = 1324 -1124 = 47 + 37 = 1- 12 = 19 + 29 + 39 = 68 -48 = 79 - 29 = 56 - 16 = 13 + 13 + 13 = ()()()()()()

苏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doc

苏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一)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本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的简单加减计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识几分之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图,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的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探究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关键: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并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 第三部分、设计意图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展开教学。 本课中我把主题图中提供的丰富的素材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矛盾产生的创生点、学习兴趣的激发点、巩固练习的资源点贯穿教学的始终。如在导入新课观察主题图分西瓜的情境中,创设分数产生的需求;在例1中用主题图中分月饼的情境认识1/2、1/4;在例2中用折纸的活动情境,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在练习中用分数描述主题图,应用分数。 (2)以数的认识的扩展为主线,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素材,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实现整数到分数的逐步扩展: 首先,通过分月饼,初步认识1/2这个分数,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整数到扩展到1/2。在认识1/2的基础上,继续分月饼,逐渐类推出1/4,发现分数除了有1/2还有1/4。并通过想象月饼被平均分成5份、6份......,每一份能用几分之一表示,推测出有无数个几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数模型。然后,学生在折1/4中进一步理解1/4后,让他们折喜欢的分数,在"做分数"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更多新的几分之一,以验证有无数个几分之一。 最后在练习中,我还有意识的安排了一个拓展,产生分数几分之几,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分数作了铺垫。 这些有效地数学活动,既让学生经历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又使学生感

三年级分数大小比较练习题

三年级分数大小比较练习题 一、在 21 41 3131 4153 7352 72 65 85 6573 7487 9753 94 76 51 6151 5354 7473 5371 73 5153 7676 9474 7292 7275 7572 101 101 113133113 1310117219 139 133 3311 8844 125 11797981011 1211 13101311 141315135343 3252 5474 41 43 5253 5453 11565 9676 87107 119115 98 97

135137 11921101 1133 8833 33 1 155 **** **** 9474 1321312133 137 1310 133103 141444 5153 5352 7173 8191 93 83 6575 7273 216213 8387139 9597 117 1110 7353 9787 109119 1211109121129 77 33 9232 10131 9272 7151 9793 9197 111 119 5373 135133 7595 11811376 2233 1717 77 129119 1381310 31787 174173 17373 7673 87

9 14111413 12112111 3433343 21211212 9397 9575 65 2132 7385 6374 331 5465 8754 43 54 3185 5442 7432 94 7743 54 二.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53 72 92 73 31 32 61 41 52 92 54 72 75 93 83 91 7132 61 31 76 65 54 43 65 76 87 98 91 71 54 51 53 54 83 63 32 61 41 31 73 93 83 76 83 91 75 93 92 53 72 73 54 52 92 72 31 71 32 61 54 43 76 65

五年级分数比较大小练习题

分数的大小比较 一、填空 1、比较分数的大小 ○○ ○○ ○○ ○○ 2、看图写分数,比大小 ○ ○○ 二、判断 1、比较分数的大小要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 2、> ,>。() 3、 <(,均是不为0的整数) ,则 <。() 4、因为6>5,所以 <。() 5、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1。() 6、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 7、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并比较大小。 <() 三、选择 1、分母是5的真分数有()个 A.3 B.4 C.5 D.6 2 、要使是真分数,是假分数,a应该取() A.10 B.11 C.12 D.13 3、如果(m、n均不为0)是真分数,那么() A.n>m B.m>n C.m≤n D.无法确定 四、口算题 15×15=25×35=35×35=25×12=25×24= 25×36= 4.4×200= 5.5×200= 5.4×100=200×0.2= 五、操作题

1 、在直线上用点表示下面的分数。 六、问题解决 1、亚洲的陆地面积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 , 非洲的陆地面积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 ,哪个洲的陆地面积大? 2、在50米跑比赛中,小明用了分,小刚用了分,谁跑得快些?为什么? 3、小琴和小倩同在一条路上赛跑,小琴用了1 小时的,小倩用了1 小时的, 谁走的快? 4、李老师骑车去买书,去时用了小时,返回用了小时,去时快还是返回时快? (提示:巧利用中间分数来比较) 5、加工同样多的零件,李师傅3 小时完成总量的,张师傅3小时完成总量的 , 哪位师傅完成得快? 6、有三根绳子,第一根长 米,第二根长米,第三根长米,哪一根绳子长些, 哪一根绳子短些? 7、小红、小琴、小倩、小兰四个同学分别看相同的一本故事书,一周后,她们 分别看了这本书的 ,,,.请把她们看书的多少按照从大到小排列起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为: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材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的基础。 教学目标: 每一节成功的数学课,都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分数所表达的意义,分数的实质是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分母、分子的含义是分数教学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 二、说学情: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对于平均分并不陌生,在二年级学习除法时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在生活中有时候也对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你一份、我一份、他一份平均分一个物体;也有的同学在不同的渠道(包括看数学书)听说过甚至知道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一些分数,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宝贵的基础资源。但他们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

四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题

一、填空: 1、3 5里面有()个1 5 ;6 8 是6个();4个1 7 是()。 2、1元的1 10是()角,2米的1 2 是()分米;1吨的1 2 是 ()千克。 3、计算74- 88 时,这样想:7个()减去4(),剩下()个(),即()。 4、把一个西瓜()分成四份,每份是()。 5、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打开后每份是这张纸的()。 二、直接写得数。 35 += 8824 += 77 41 += 55 43 1-+= 66 11 += 33 4 1-= 9 121 ++= 55532 -= 44 25 += 66 三、判断。 1、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等于1。() 2、把一个蛋糕分成8份,取其中的两份就是2 8 。() 3、1 4 和 1 5 相比较,因为45?,所以 11 45 ?。() 四、比较大小: 2 6_____ 2 7 3 10 _____ 3 8 4 5 ______ 1 5 4 6 _____ 4 9 1 _____ 4 4 1 3_____ 1 2 3 3 _____ 5 5 1_____ 2 3 6 8 _____ 7 7 1- 2 6 _____ 4 7 五、列式计算。 1、3 8 比一个数少 4 8 ,这个数是多少 2、比 2 6 多 4 6 的数是多少 六、解决问题。 1、合唱队有1 3 是男生,女生占了全体的几分之几

2、一条丝带,莉莉剪下它的3 7 ,红红和华华各剪下了它的 2 7 ,这条丝带剪完了么 3、一个蛋糕,妈妈吃了它的2 6 ,剩下的要全部分给哥哥和弟弟,哥哥吃了几分之几后,弟 弟可以吃到1 6 4、有1吨钢铁,上午运走了3 8 吨,下午又运来了 2 8 吨,现在有几分之几吨 5、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吃掉其中的5块后还剩多少个西瓜

小学四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八册《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初步感知分数是如何产生的,并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2、学生能直观地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二、教学新课 1、自学交流: ( 1)师:同学们,关于分数,你想要了解它的哪些知识呢? 生:…… 师:先自学一下课本 95页的内容,看看课本上能不能回答我们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呢?它又能告诉我们哪些知识?

( 3)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你们获得了关于分数的哪些知识呢?同座位相互交流一下好吗? 师:谁能给大伙儿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认识1/2 ( 1)出示课件一块月饼 教师演示课件平均分。 师:每一块月饼该怎么表示呢? 师: 1/2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呢?(师生共同用手势演示1/2的意思)同座互相说一遍。 ( 2)教师出示另一块月饼(圆形纸片)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块月饼,现在我把它分成两份(不平均分),左手的这一份是这块月饼的 1/2,右手的这一份也是这块月饼的1/2。老师说得对吗?为什么? 师:这句话中,你认为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些什么呢? 师简要介绍“每一份”“它”的意思。

师: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 3)判断图中涂色部分能否用1/2表示? 师:拿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折出你喜欢的图形的 1/2。 教师选三个有代表性的学生上台展示(说说表示的意思) 3、认识1/3 ( 1)出示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师:看了这幅图,你能想到些什么?(2)谁能用一句话说说1/3表示的意思? ( 2)课件出示长方形纸,问:怎样找出这张纸的1/3? 师:你能用桌上的纸还能创造出其他的一些分数吗?动手折一折,并用彩笔画出来。 展示交流的作品吗? 4、认识1/ 5、1/10 ( 1)学生将书中例3、4的填空独立完成 汇报并板演 1/5、1/10,教师演示课件1/10

三年级-比较简单的分数大小

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95--97页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 探究和掌握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方法,熟练地进行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总结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索精神,训练思维的灵活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和分子是1的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分子是1的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纸片等。 学生准备:直尺、水彩笔、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知识再现: 1.回顾分数的意义。 同学们,在数学世界里,我们结识了很多好朋友。我们刚刚认识了分数,也帮助了小朋友们平均分了大饼和蛋糕(课件出示图片)你们看到了哪些分数,谁能说说各分数表示的意义? 学生说分数时要求说出各分数表示的意义,明确把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强调平均分),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几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几,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 现在啊有两个小朋友小东和小利,他们正在吃橙子,(课件出示信息窗2) 看了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小东:3 8 小利: 5 8

理解3 8 、 5 8 表示的意义。 启发学生比较:小东和小利谁吃的多? 3.寻找发现、5 8 的异同点。 仔细观察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1)3 8 、 5 8 合起来是 8 8 。 (2)我发现分子都比分母小。 (3)分母一样,都是8。 …… 4.提出疑问,导入新课。 你们感觉这两个分数谁大谁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分数大小比较方面的问题。(板书课题: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探究3 8 、 5 8 的大小比较方法。 1.初步感知。 师:你们能说出3 8 、 5 8 的大小关系吗? 预设:5 8 ﹥ 3 8 。 2.质疑探索。 师质疑: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师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进行说明。【温馨提示1】: ⑴想一想,如何利用手中两个等长的条形纸片表示出3 8 、 5 8 呢?两个圆形 纸片呢?两条等长的线段图呢?两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纸片呢?

四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 基础学习自测目标: 1、通过涂一涂、画一画,观察“分数墙”等多种方法,掌握比较同分母分数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的方法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完整准确地表述解题思路。 如: (1)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再比较大小。 (2)涂一涂、填一填、比一比。 83 和 85 因为83由( )个81组成, 85由( )个8 1 组成, 所以8 3 85 72 和 5 2 因为72由( )个7 1组成 5 2由( )个51 组成, 7 1 51 所以72 5 2

(3)填一填,说一说 如:83+8 4=( ) 83是由( )个8 1组成 4是由( )个1组成 所以83+84 =8 43+=() 158-15 2=( ) 158是由( )个15 1组成 152是由( )个151组成 所以15-15=15=( ) 2、认识“分数墙”,并能利用“分数墙”比较分数的大小,找出相等分

数,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 如:找出与下列分数相等的分数。 (1) 21=()4=()3= ( ) ()=()() (2) ()()=86=()9=()20 (3) 43=()8=()9=()( )=()() 利用分数墙列出算式并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典型题例分析:

1、 阴影部分占整体的( ) 2、把下列分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57 1 127 267 1817 2 2617 3、 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75 + 151 + 72 + 1514 2018 — 157 + 202 — 157 4、 利用“分数墙”,填一填 31> )() ( > )() ( > 41

五年级数学上册 分数大小比较教案 冀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大小比较教案冀教版 【教材理解】 在人教版教材中讲完最小公倍数后,把通分作为一个单独课题教学,用求最小公倍数找公分母的方法进行通分。而现在的冀教版教材把通分内容放入分数大小比较中教学,不单独用一课时讲解,且放在最小公倍数之后来讲。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发现来开展教学活动。在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获得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总结数学学习的规律(渗透转化的思想,把未知的知识转化成已学的知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学情简介】 五年级学生会比较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学生对分母相同的和分子相同的两种分数大小的比较已很熟练。四年级已经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已经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因而要揭示本课的主题,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能运用通分的知识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在比较大小的同时体会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观察、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过程中,感受通分的必要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方法】 (1)运用转化原理,组织好铺垫训练,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迁移。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铺路搭桥,激活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去获取新知;(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课堂评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3)练习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意练习的形式、梯度和侧重点,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