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经济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重庆)会展经济发展问题

——文献综述

重庆工商大学贸易经济专业 05级贸经二班崔颖

指导教师:杨军

摘要:进入90年代以后,特别是“九五”以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即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在一些大中城市,各种类型的国际国内技术交流会、商品交易会、信息发布会、经济研讨会等会议逐年增加,多种集商品展示、交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功能为一体,并具备信息咨询、投资融资和商务服务等配套功能在内的综合性展览展销和经济博览等形式也纷纷出现,其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并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已经构成了初具规模的会展经济。会展经济对我国经济生活的多个方面开始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会展经济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和关注。面对这种情况,认真研究会展经济的内涵、功能和作用,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规范发展我国会展经济的政策建议,众多专家学者纷纷撰文研究。本文将对一些学者的有关研究观点进行综述分析。

关键词:会展会展经济功能现状启示

Abstract: Into the 90s, especially the "Ninth Five-Year Plan", China's economic life there is a new phenomenon, that is all over the country, especially in some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various type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exchange, commodities Fair, conference information, such as economic seminar session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multi-commodity display, trade and economic and technical cooperation functions, with information and advice, investment financing and business support services, features a comprehensive exhibition Expo exhibition and also in the form, and their number is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and showed strong momentum of development has constituted the shape of the exhibition economy. Exhibition on China's economy in many areas of economic life began to have a major impact. As a new economic phenomena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new growth point, the exhibition economy has aroused the attention and concern. Faced with this situation, serious study of the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economic connotation, function and role of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norms and Exhibition of China's economic policy proposals,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study author. This article will have a number of scholars point of view of the study were reviewed analysis

Key Words: exhibition exhibition economic Inspiration

会展业是一种新兴的服务行业,在国际上有1:9的说法,即如果会展项目的

收入为1元钱,则带动关联产业的收入就达到9元钱,其影响面广,关联度高,属于高附加值服务业。

目前,会展经济越来越受到各地的重视,展馆面积不断扩大,展览项目也不断增多,在北京、上海、广东地区已经形成中国的三大会展产业中心,而在中国的西部和中部地区,也兴起了西安、昆明、重庆、成都、长沙等重要会展城市,并逐步发展成为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随着会展业的发展,对我国会展经济领域的研究工作也得到逐步加强,主要的会展经济研究机构包括商务部所属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社科院所属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会展经济研究所、广州大学会展经济研究中心、上海交大会展经济研究中心等等。各个相关行业也不断涌现出对于会展、会展产业和会展经济领域的研究和论述。

一、会展业、会展经济的涵义、作用与功能

1、会展业的涵义

会展业是国际新兴业态,被喻为“城市的面包”、“市场的风向标”等等,在国际上发展速度很快。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这一概念传入国内,在国内引起各个城市的广泛关注,并迅速发展。

有关会展业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业内有关会展理论和实务方面的专家学者在这方面的意见并不统一,主要的观点包括: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的李云霞副教授在《会展业与会展旅游市场开发》【1】一文中认为:会展业作为当今世界范围内发展迅猛的新兴行业,是集商务活动、会议展示、观光旅游、对外宣传“四位一体”的新兴产业,有力地推动着各国旅游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经济发达、风光宜人、交通便利的城市都非常重视拓展其会展功能,从而带动区内相关行业的大力发展。

而对于这一概念,广东商学院旅游与环境学院的张伟强则在其《略论产业集群与会展经济的耦合与非耦合关系效应》【2】中有所提到,他认为会展业是指由会展经济运动而引起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同类企业的总和,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辽宁省知识产权局的胡嘉禄在其所著的《关于做强我省会展业的思考和建议》【3】对此概念解释到:所谓会展业,它是指在较短的时间4里,在相对集中的空间里,用较少的成本做成最大生意的交易行为。

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外汇管理处的陈小五认为:会展业是指提供会议和展览综合服务的产业,主要包括在一国境内举办的国际性会议和国际性展览会。在其《会展业发展及其外汇管理对策分析》【4】中有所说明。

济南大学旅游学院的梅青、张志全则在其《论山东省会展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5】中对此概念进行阐述,他认为会展业是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博览会、展览会而获取经济效益的一种行业,其产品在国际上统称为“MICE”,即:Meeting、Incentive、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小结:尽管会展作为一种市场行为早就存在,但是由于会展业作为一种行业,还是种新兴业态,因此不仅在国内,就是在国际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不论是狭义的定义还是广义的定义,各个专家学者对于会展业应隶属于高附加值服务业的认识是比较统一的。

2、会展经济的涵义

会展经济在我国通常被译为: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economy,但是在国际上,却没有这样一个专有词汇,在行业划分方面,通常也把会议和展览划分为不同的领域。在我国,随着各种会议和展览项目的不断增多,产生了会展经济这样一个专有词汇,并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多个方面的重要影响,然而对于会展经济的涵义。很多专家也有不同的理解:

湖北省工商局的李正人在其发表的文章《会展业应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6】中指出:会展经济是指在国际大都市或基础设施完善、成熟的旅游地,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展销,以达到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升地区形象的一种经济行为。

中国食品工业记者刘怡在《会展经济三人谈(之二):中国需要会展业会展业需要中国——中国贸促会轻工分会王本和副会长一席谈》【7】中提出:所谓会展经济,就是指举办各种会议、展览会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活动。

烟台大学经管学院孙志毅《烟台会展经济的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8】一文中提到说:会展,即会议和展览的简称。所谓会展经济,则是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经济活动的总称。

华东师范大学西欧所的甄明霞、欧阳斌在其联合著文中《会展经济——城市经济的助推器》【9】提到:会展经济是指通过举办大型会议和展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财富增长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称。

河南省洛阳市财政学校的刘宗太在《我国会展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中介绍到:所谓会展经济,是指举办会议、商品展示、展览等活动的一种经济

形式。

小结:会展经济作为现今社会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和接受,虽然各位专家对会展经济的概念有不同的说法,但是会展经济通过会

议、展览等活动给社会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不容小视的。

3、会展(经济)的作用

如果仅从经济核算的规模上看,即使将其连带效应算进去,中国的展览业也不过上千亿元人民币的产值,还不到全国GDP的1%。但是,正如吴仪副总理所说,展览业有着“它的独特作用”。

深圳南油集团的翟健栋曾经在其所发表的《构建深圳会展经济新框架》【11】一文中提到:会展业是一门综合性、带动性强的新兴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展活动能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人才流和资金流。据专业机构测算,会展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其主要作用表现在:(1)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促进经济贸易合作。(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4)增加大量就业机会。(5)传播交流知识信息。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的陈向军曾经在《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12】中讨论过会展经济的作用问题,他认为:(1)会展能够创造经济效益(2)会展促进了信息交流、技术移动及商品流通(3)会展能够展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4)会展为企业展示企业理念、宣传企业形象、扩大品牌影响提供了舞台(5)会展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6)会展能够增加社会就业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陈泽炎在《重视会展的独特作用》【13】中关于会展经济的作用提到:首先,中国展览业是一新兴的产业和行业,属于应当发展的第三产业(服务贸易)的范畴。虽然目前其产值和在GDP中的比重还不大,但由于展览业的平均利润率比较高,相关的经济带动作用比较大,仍是值得国家重视的一种经济活动。其次,展览会作为经贸交流的重要形式,对以其为载体的相关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此外,在当今的中国,展览活动往往又是当地所在城市的展示窗口,有的被称为城市的“名片”。

小结:会展经济似乎颇有一些“以小搏大”的特点和作用。会展经济的功能和作用是综合性、全方位的,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会展业都是一个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因此,规范化发展的会展经济确实可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4、会展(经济)的功能

会展经济的功能一般表现都是综合性的、全方位的。同时,由于会展业的产业关联度高,很多的经济利益并不立即直接显现出来,而是表现为间接经济效益。例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直接用以奥运会本身的投资只有几十亿元人民币,但是用以整个城市改造、展馆建设等方面的整体投资达到了2800亿元人民币。

陈向军在其另一篇文章《试论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14】中提到会展的功能问题,他认为会展业具有五大功能,即:(1)效益功能。(2)桥梁功能。(3)窗口功能。(4)展台功能。(5)连带功能。这主要表现在:①会展能够吸引大批中外参展、观展人员,从而刺激商品和劳务消费需求,推动商业、饮食服务业的发展。②会展业特有的展品、展地和展期三个要素,决定了参展商和贸易商的地域和时间的局限性,承展地必须为远道而来的客商提供优质服务,形成商品展览、研讨会议、新闻通讯、宾馆业等“一条龙”的服务组织,这样就带动了承展地咨询业、保洁业、广告业、印刷业、旅游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③会展能够推动举办地加强交通业、运输业、电信业、环保业等基础产业的发展,从而全面提升举办地的综合竞争实力

陈志平在书《会展经济学》【15】中提到过会展经济的功能,他认为会展经济有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两个方面,经济功能又包括几个部分:首先,可以促进商品流通。其次可以迅速传递信息,最后可以调整产业结构。而社会功能有两个方面,第一可以丰富人们文化生活,提高国民素质。第二,可以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拉动城市建设,出尽城市功能的充分发挥,提高城市知名度,提升都市旅游形象,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城市的发展与国际接轨。

小结:会展活动能增加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传统习俗的人们之间的互相交流与了解,消除沟通障碍,扩大共识,为产品的跨区域、跨文化、跨民族、跨环节的流通创造条件,有利于供给实现和供给创造。

二、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会展经济发展很快,并且潜力巨大。由于会展业能够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它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企业开展营销活动提供廉价的场所,也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所以要认真总结我国会展业的经验与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会展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哈尔滨商业大学的孙静、石长波、黄清在其联合行文的《旅行社开发会展

旅游市场初探》【16】一文中曾经提到过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展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行业经济规模逐步扩大,专业场馆建设日臻完善,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亮点,但我国却未能占到应有的市场份额,据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公布的资料,中国大陆在1998年接待国际会议排名中仅列第34位、亚太第12位,这与我国的改革开放步伐和旅游大国地位极不相称。因此,大力发展会展产业,提高我国会展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当前很多学者都认为,发展会展经济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即依靠专业的会展公司来运作。但据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虽然已经拥有了一定数量的展览公司,但这些公司规模很小,特别是私营会展公司,雇佣人数一般为2-8人,往往是一位员工身兼数职,根本无法胜任大型会展业务中的组织、接待工作。而且他们的经营水平也实在令人难以满意。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梁桂全游霭琼在其所著的《差异·互补·共赢——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基础与趋势》【17】一文总曾经也概括过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的现状,他们提到:我国会展业始于广交会,兴于80年代,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曾经一度形成“京、沪、深”三足鼎立局面。进入90年代,不少大中城市十分重视大型节会展的举办,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大连国际时装节、青岛国际啤酒节、潍坊国际风筝节、烟台“APEC”(亚太经合组织中小企业经济合作洽谈会)、厦门中国投资洽谈会、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北京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北京国际机床展览会、珠海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以及深圳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都已经办成定期化、规范化的大型国际性会展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国内会展业的主要特征:(1)已经有一批知名度很高的会展品牌。(2)展出面积大。(3)在会展设施方面,国内各地的展馆还随着会展活动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而发展。

天津财经学院贸易系的梁燕君在《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18】一文中关于我国会展行业的发展现状说到:

(1)会展经济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会展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样,从综合到专业,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截至2001年末,我国举办的会展总数为1764个.会展内容涉及到几乎所有生产性行业,也涉及到商业流通、运输、通讯、旅游等服务性行业。

(2)会展经济潜力巨大

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工商企业利用会展业特殊的功能宣

传自己,寻求合作,拓展市场。同时,随着我国整体生产力的提高,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到我国举办各种各样的会展,我国已成为亚洲乃至世界重要的会展中心。以国际会议为例,目前欧美国家占国际会议市场的份额已从80%下降到60%,很大一部分市场被亚洲国家抢占。另据专家估计,我国会展业的带动效应目前只有1:5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发展潜力巨大。

小结:我国会展业从小到大,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行业经济效益逐年攀升,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新亮点。但是仍然要认识不足,改正缺陷,以便更

好更快的发展。

2、我国主要会展城市及其布局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会展业在我国发展很快,但其布局不合理问题日益凸显。有些城市非常发达,而有些城市还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康宁在《南京与杭州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19】一文中提到:杭州在城市竞争力方面的一个主要优势是会展经济。最近几年杭州市不失时机地大搞会展经济,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十分引人注目。自2000年开始,杭州开始举办西湖博览会,成为国内城市中唯一一个举办综合博览会的城市,并发展到每年定期举办一次。2000年西湖博览会吸引了573万观众,并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家企业前来参展,总成交额69.61亿元,招商引资项目总报资137.3亿元和3.11亿美元。在沿海地区,除了上海以外,至少有五、六个城市想通过举办大型活动使自己成为国际性的会议中心城市,如大连、青岛、杭州、厦门等。西博会的成功举办,使杭州基本确立了自己的领先地位——仅次于上海,优于其它城市。

亚太会展研究中心主任陈金钹先生在《试论我国展览会的布局》【20】中讨论讨论中国展览会布局离不开幅员广阔的中国特色。就经济区域而言,全国已经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北京还负有中国文化、政治中心角色);以上海为核心的华东地区(上海也负有中国经济中心之责);以广州为核心的华南地区;以成都为核心的西南地区;以西安为核心的西北地区;以武汉为核心的华中地区(郑州、长沙应为次核心);东北地区经济核心城市不明朗,但从综合条件及认受性几乎认为大连市较具优势。因此,就展览业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而言,除已形成的核心北京、上海、广州之外,成都、武汉、大连(或沈阳)应该成为中国展览会的二级核心城市。如果这6个城市能够成为国际知名会展城市,那么对中

国会展业的发展来说是相当不错的前景的。

广州会展产业研究所刘松萍所长在《年终盘点:我国二级城市经济继续前行》【21】一文中指出我国各大城市正在着力打造国际“会展之都” 2005年,除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级会展城市外,全国各地的展览会也在如火如荼的举办。2006年,各会展城市又在憧憬着新的目标,力求打造“会展之都”。以沈阳为例,2006年,沈阳欲实现会展经济交易额突破900亿元。据了解,2006年沈阳还将加大全国性、国际性展会的招展力度,打造一批名牌展会。以服务企业、惠顾百姓、丰富市民生活为宗旨,积极组织大型经贸活动、培育会展经济。在2006年,沈阳将继续举办第五届“制博会”、“韩国周”等全国性知名展会,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同时沈阳将对建材展、药品展、美容美发展等热门展会资源进行整合,尤其是“世园会”的举办,将拉动沈阳会展经济交易额突破900亿元,比2004年增长8.4%。全年举办会展活动数量将超过150个,与2005年基本持平。

小结:随着中国展览业的发展及其对区域经济拉动效应的显现,每个地区都对会展经济格外重视,不止一个地市在打造国际“会展之都”。今后,科技含量、信息化程度必将成为各城市展览馆软件条件中的核心竞争力。

3、我国会展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今世界,我国的许多城市都在争办"会展"。因为,会展业是一项高效益的朝阳产业,不仅可以带来理想的经济效益,而且社会效益相当可观,能有力推动整个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约有200多个大中小城市都在拓展"会展经济",提出"以会兴市"的战略口号。但是,我国会展业刚起步,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纠正。

翟健栋在《构建深圳会展经济新框架》中也提到了我国会展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尚未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运行机制。(2)发展方向尚需进一步明确。(3)会展资源的管理体制尚待理顺。(4)会展总体服务水平仍需大力提高。(5)城市综合配套功能有待完善。这五个问题是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的事情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蔡开宏在《对发展武汉开发区物流产业的思考》【22】一文中也阐述了我国会展经济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展览业的发展的现状,他提到说:我国目前的以展馆为依托的展览业主要是由政府提供的。据统计,全国展馆的75%为国有,9%为三资企业,9%为私营企业,7%为股份制及其他类型企业所投资。展览业的准公共产品性质,使得政府有对展览业干预的种种

理由。展览业非市场化有着多种表现。(1)政府部门多头审批,展览资源难以实现优化配置(2)国有展览业在市场的垄断地位(3)展览法律、法规的严重滞后(4)行业管理的缺位(5)展览企业行为非市场化

陈向军在《试论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中认为我国会展业所存在的最重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展馆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和合理布局,展馆规模偏小,供需矛盾突出。(2)会展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规范化程度及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一方面办展审批渠道多,政出多门,导致重复办展、多家办展的现象较为普遍。另一方面,会展主办者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在收费标准上“内外有别”,对海外展商收费偏高,通常是国内参展商的数倍,没有给予同等国民待遇,不利于会展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有些会展主办者利用会展管理中的漏洞,进行骗展,既侵害了参展商的利益权限,又严重损害了办展地区的内外形象。(3)会展特色不明,竞争力不强。(4)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会展人才。会展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服务理念,宽阔的思路,敏锐的洞察力,超前的预见性以及熟练的外语,但我国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十分稀缺。目前会展业的从业人员来自各行各业,大都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缺乏系统的会展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能,从而严重制约着我国会展业务的开展及会展的组织水平与服务质量的提高。

小结: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我国会展经济发育时间较短,经验不足,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会展经济的发展还缺乏行业规制和一些法规、制度建设。所以如果要解决这些问题要从最根本的制度规则等方面入手。

三、国外会展经济发展现状及对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启示

1、国外会展经济发展现状

会展业作为当今世界范围内发展迅猛的新兴行业,是集商务活动、会议展示、观光旅游、对外宣传“四位一体”的新兴产业,有力地推动着各国旅游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经济发达、风光宜人、交通便利的城市都非常重视拓展其会展功能,从而带动区内相关行业的大力发展。

梁桂全在《差异·互补·共赢——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基础与趋势》中提到国外会展经济发展的现状的相关问题时说到:近年来举办国际会展活动最多的5个国家是:美国、英国、西班牙、法国和德国。据美国《贸易展览》周刊的统计数据,美国一年约举办200多个国际商业会展,每年会展收益超过1000亿美元;法国的会展每年交易额也达1500亿法郎以上;德国是个展览大国,世界上最重要的150个专业展览会中有120个在德国举行,每年的会展收入可达400亿马克,观众超过1000万人次。全世界每年举办参加国超过4个、参会外宾超过50人的

各种国际会议达40万个以上,会议总开销超过2800亿美元;一个中等规模的会展中心,每年可提供1万个就业岗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可达5亿美元以上。会展经济发展较早的欧洲,流行着一句话:“会展是城市的面包”。

当前国外会展经济的发展,呈现以下一些特点:(1)主办机构专业化。(2)会展公司集团化。(3)会展市场稳定化。(4)会展活动国际化。国际会展业近几年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会议经济比展览经济增长速度快,会议和展览之间的关系更加融合成为一个整体。○2会展经济的理念正在向全球迅速扩展,会展业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尤其是发展中国家。○3合资、独资建设现代会展场馆,是会展业发达国家进入发展中国家会展业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国际会展业最近几年的一个明显趋势。○4国际性的会展组织机构在国际会展业发展过程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只有努力融进国际大家庭,才能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

程红/路红艳在《中国流通经济》杂志发表题为《从国际会展业发展动态看我国会展业发展方向》【23】的文章,其中认为国际会展业发展可以概括为:由于各国经济实力、经济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不同,各国会展经济的发展也不平衡。欧洲作为世界会展业的发源地,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实力最强,规模最大。欧洲一些国家,如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都是世界级的会展业大国。全世界300个最知名的、展出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专业贸易展览会中,约2/3在欧洲举办。从世界上举办大型会议、展览最多的展馆分布情况看,世界上最大的展览场馆绝大多数都集中在欧洲。根据德国贸易展览协会(AUMA)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02年1月,欧洲超过10万平方米的展览场馆有24个,其中仅德国就有9个。

另外,国际会展业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的会展业已成为一个成熟的产业,无论是在组织、管理方面,还是在市场拓展、品牌扩张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发展形势来看,国际会展业呈现出如下特点和趋势:

(1)政府对会展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①政策投入和经济投入。②为企业提供出国参展经费支持。③协助、配合会展公司开展展会推广工作。

(2)依托城市产业培育会展品牌,一个地区会展业的品牌与其本身的产业发展特点密切相关。例如以时尚产品著称的法国巴黎,培育了许多时装展、化妆品展等国际著名展会面被誉为“展览之都”。

(3)通过投资、收购、兼并等手段扩张和重组展览资本,形成了展览公司

集团化趋势,由于展览规模直接与展览效果和效益挂钩,展会大型化已成为国际

展览业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不断通过收购的方式来扩大各自的展会规模,优化资本结构,提高市场占有率,形成了展览公司集团化的趋势。

(4)展会日趋专业化、国际化,消费类展会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1专业性的展览已成为国际会展业发展的主流○2展会的国际性不断增强○3消费类展会呈现旺盛发展势头。

(5)网上展览方兴未艾,电子商务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会展业带来了新的契机,使会展业向另一个空间——网络拓展。互联网具有无可比拟的渗透性和广泛性,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人们可以借助互联网展示产品、交流信息、洽谈贸易。作为一种与实物展览互补的展示形式,网上展览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方兴未艾。

小结:纵观世界会展经济在全球发展情况,不难看出,一国会展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是与该国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总体规模及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交通、通讯、服务业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在世界会展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且,由于会展经济本身反过来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发达国家的会展经济与其他经济部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互动中实现良性循环,共同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着积极而主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会展业的发展,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发展规划时,积极考虑本国会展业发展的需要,做出有利的安排。尤其是为促进本国对外贸易发展,政府常在中央财政中列出专门预算,为出国展

览事业提供经费支持。

2、国外会展经济的发展对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启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会展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可以提高中国会展业的整体水平。会展业在国外发展已有很长历史,其办展内容、功能和展会的组织等方面已相当完备,了解国外会展业发展情况,对于我国会展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及指导意义。

程红/路红艳在《从国际会展业发展动态看我国会展业发展方向》中认为说国外对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中国流通经济目前,我国会展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国际接轨,但由于我国会展业起步较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我国在根据自身特点发展会展业的同时,应借鉴国际会展业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顺应国际会展业发展趋势,推动会展业的健康快速发展。(1)明确政府定位,为会展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运行条件(2)整

合会展资源,加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1加强中国国内跨地区、跨省际的会

展市场联合,做大会展品牌。○2通过股份合作、兼并、收购等形式,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展览集团,带动和增强我国会展业整体竞争能力。○3加强展览项目联合,培育大规模的品牌展会。(3)大力开展网络展览,实现实物展览和网上展览的相互补充(4)进行展览营销创新,增强展会国际化程度(5)贸易展和消费展协同发展

梁燕君在《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为促进我国会展经济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2)建立健全有关会展业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3)会展市场要逐步实现由现行的审批制向登记制<备案制)过渡(4)大力发展名牌与特色会展,创办国家品牌和地方品牌(5)强化业务培训,提高会展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6)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对会展业给予大力扶持而陈向军却在《试论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中认为:作为对国外的会展经济发展的借鉴作用,中国应该在发展会展经济时做到:(1)转变观点,提高认识(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3)加强建设,优化环境(4)完善制度,加强管理(5)坚持“四化”,争创名牌(6)强化培训,提高素质(7)提供政策重点扶植

小结:展览业作为现代国际贸易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利用展览业的巨大推动作用和影响力,致力于本国的展览经济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上述的一些成功经验,对于像我国这样展览业刚刚起步的国家了说,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我国的展览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的势头比较迅速。在研究国外展览业发展新趋势和取得经验,对于今后我国的展览业发展

有着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李云霞.会展业与会展旅游市场开发.学术探索,2003,(05)

[2] 张伟强.略论产业集群与会展经济的耦合与非耦合关系效应.广东商学院学报,2005,(04)

[3] 胡嘉禄.关于做强我省会展业的思考和建议.辽宁经济,2002,(11)

[4] 陈小五.会展业发展及其对外汇管理对策分析.中国外汇,2000,(11)

[5] 梅青,张志全.论山东省会展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商场现代化,2005,(09)

[6] 李正人.会展业应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工商行政管理,2002,(12)

[7] 刘怡.会展经济三人谈(之二):中国需要会展业会展业需要中国---中国贸

促会轻工分会王本和副会长一席谈.中国食品工业,2002,(07)

[8] 孙志毅.烟台会展经济的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商业研究,2005,(09)

[9] 甄明霞,欧阳斌.会展经济—城市经济的助推器.经济前沿,2001,(22)

[10] 刘宗太.我国会展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纵横,2001,(02):16~19

[11] 翟健栋,伍斌.构建深圳会展经济新框架.特区理论与实践,2003,(01):23~26

[12] 陈向军.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江苏商论,2000,(07): 13~15

[13] 陈泽炎.重视会展的独特作用.青岛新闻网,2006年2月23日

[14] 陈向军. 试论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 决策借鉴,2000,(05): 33~36

[15] 陈志平刘松萍余国扬.会展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4月

[16] 孙静,黄清,石长波.旅行社开发会展旅游市场初探.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04) :103~105

[17] 梁桂全,游霭琼.差异·互补·共赢——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基础与趋势.广东社会科学,2005,(01): 27~34

[18] 梁燕君.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商业研究,2004,(09)

[19] 徐康宁.南京与杭州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02.增刊:5~9

[20] 陈金钹.试论我国展览会的布局.中国展览,2008,(03)

[21] 刘松萍.年终盘点:我国二级会展城市经济继续前行.中国贸易报,2006年01月05日

[22] 蔡开宏.对发展武汉开发区物流产业的思考.学习与实践,2000,(12):42~44

[23] 程红,路红艳.从国际会展业发展动态看我国会展业发展方向.中国流通经济,2003,(03)

经济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本

国家产业安全理论研究综述 曹秋菊苏艳 [内容提要]随着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的加快,国家产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对产业安全理论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述,以期对我国在开放条件下应对国家产业安全问题有所启示。 [关键词]产业安全理论贸易理论投资理论 一、国家产业安全的理论起源 目前普遍的看法是,产业安全起源于国家经济安全理论。国家经济安全作为系统、科学的研究仅仅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有关国家经济产业安全的理论也正在讨论、构建和形成之申。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曾对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经济特征进行过描述,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处于低生活水平、高失业和收入分配不均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穷国与富国的经济、政治力量的悬殊。力量的悬殊不仅表现在富国占有控制国际贸易格局的支配地位,还表现在富国拥有决定以什么条件向穷国转移技术、外援和私人资本的专断权力"发达国家还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不切合后者实际国情的价值观、体制以及行为准则等,说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受着国外势力的控制和支配。以巴西学者T.D.桑托斯为代表的依附理论者认为"所谓依附,我们指的是若干国家的经济受到它们所依从的另一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扩大的制约"。他们认为,经济上依附将会产生国内经济不稳、加强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受跨国公司的压榨等不良后果。 著名国际经济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曾说过,国际金融体系有内在的"疯狂、恐慌和崩溃"倾向。它容易不时发生债务危机、国际资本流动不稳、投机、为追求更高收益率或安全避风港而出现的资本抽逃。他认为,国际金融是同霸主国对国际经济和政治事务施加影响紧密相关的。霸主国既是国际金融体系的管理者,又是该体系中的主要收益者。总之,从发展经济学家以及国际经济学家和国际政治学家的著作中,我们都能发现蕴涵着国家产业安全的问题。① 二、国家产业安全的贸易理论基础 1.重商主义保护贸易论是产业安全经济思想的萌芽。国际贸易保护理论开始于15世纪的重商主义,它是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约翰,海尔斯和威廉,斯塔福,主要观点是:金银是财富的唯一代表,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和一切经济政策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为了国际经济贸易的顺差,国家必须干预经济。景玉琴(2005)研究认为,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2.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3.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题目:一般应采用《×××研究的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正文: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论文(设计)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2. 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一致,原则上不少于15篇,并且要有外文文献;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一般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3. 文献综述中所涉及的文献如果在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中已有详细、清楚的说明,只需说明文献的作者和名称,在参考文献中无法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引用文献要加以标注。4. 文献综述的字体、字号、序号等应与毕业论文(设计)完全一致,引用图表、公式等资料的方式也应与毕业论文(设计)保持一致。1. 文献综述应始于选题,要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撰写,原则上要在毕业论文(设计)正式开题之前完成。2. 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设计)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保存文档,学生应同时提供纸介和电子文档。摘要:民俗文化本身就带有稳定及和谐的特质,一直是维持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此,对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也成为我们急需努力探索的课题。现阶段,我们更应继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我国的民俗文化资源,使之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而针对当前我国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开发方式不合理以及民俗精神淡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各家观点对我国的民俗文化开发研究进行了大量详实的文献综述。关键词:民俗文化;现状;保护;继承;科学开发Overview on our state folk cultural developmentAbstract:Folk custom culture

上海晟景公司网上电脑销售系统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上海晟景公司网上电脑销售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产品销售方式已不能满足消费者高节奏的生活方式。人们渴望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最多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选择自己满意的产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网络销售为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刘志敏(2009)认为网络销售一般是指基于互联网的销售方式,即利用互联网销售企业产品[1]。企业网络销售以在线交易、客户服务为核心,用以提高商业交易的效率、范围,降低经营成本。针对目前的发展趋势,企业开发网络销售系统是必要的。 1 网络销售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1.1 网络销售是一种趋势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催热了国内在线交易市场,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网上购物市场。对消费者来说,金融危机之下对未来收入预期下降,网上购物的价格优势是吸引网民到网上购物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企业来说,金融危机让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希望借助网购市场拓展新渠道;对企业来说,出口受阻,他们开始把目光转向国内,也推动了国内网购市场的升温。同时网络购物市场也在成为当前新增就业机会的重要来源,王萍(2009)2008年有57万人通过在淘宝网上开店实现了就业,这相当于上海市2008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数的总和[2]。 1.2制约网络销售发展的因素 裴子钊(2008)认为制约我国网络销售发展的因素:网络覆盖率低,网络支付手段落后,缺乏良好的法律环境[3]。王伟,王丹(2008)认为物流设施不配套,顾客传统购物观念根深蒂固是我国发展网上销售存在的障碍[4]。

1.3 网络销售的发展对策 企业应在结合自身条基础上整合营销渠道资源,根据自己的经营需要选择合适的网上销售模式,李勉(2008)认为如果必要,也可以采用多种网上销售模式[5],同时确定各渠道成员在网络渠道中的角色定位并规范其网络行为。张玲(2010)认为要坚持创新,注意产业链的协同合作[6]。张月瑶(2009)认为要发挥原有优势,针对不同消费群体,转变不同的销售方式,加大政府的扶持[7]。 2 网络销售的运作流程和系统的结构选择 2.1 网络销售流程管理 网上销售系统整体设计上采用三层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入一个中间层,也叫组件层。三层体系的应用程序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到了中间层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COM/DCOM通讯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罗永昌(2009)认为设计规划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点: 用户注册:用户注册功能模块就是提供用户注册个人信息和企业收集个人信息的程序接口。用户只要在注册时填写了个人信息资料,在用户下订单的时候,系统能自动从数据库中提取出相应个人信息填入订单。所以设计时候考虑在主页上提供用户登陆模块和用户注册链接,老用户可以在此登陆,新用户可以在此进行注册。 产品发布:如何管理和陈列所有产品,使用户能方便快速的挑选出所要购买的产品,同时要将所有新上市的产品和正在促销、热销中的产品推荐给用户。因此,在系统中将所有的商品进行产品分类。 产品查询:考虑到用户较多关心的是产品名称和价格,本系统允许用户,选择产品所属类别、产品名称、及用户期望的价格水平,再根据这些条件从产品列表中选出符合条件的产品,若没有符合条件的产品则提示未找到。 电子购物车:其实就是一张在内存中的临时表。当用户首次购买时就在内存中创建此表,并向内添加记录。此后的处理就是对此表的处理更新和删除记录[8]。

我怎样写文献综述

我怎样写文献综述 说到文献综述,大家都知道这是研究生的必修功课之一。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扩大了知识面;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毕业论文选题及进行研究的第一步,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过程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文献综述写的好坏关系到论文的成败,因此,一篇好的文献综述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是如何写文献综述的呢? 首先,得从认知上去明白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又有哪些特点。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较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其实,我们还可以从文献学加工深度角度理解。如果将未发表的论文当成零次文献,那么正式发表的论文原文就是一次文献,目录、题录、书目等是二次文献,理所当然综述就是三次文献了。真正的文献综述可以理解为文献的文献,是对文献的再加工。综述的作者不一定要做第一手研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识判断并作出综合性地介绍。 文献综述具有多个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综”和“述”。“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当然除此之外还具有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

客户关系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客户关系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客户关系管理(CRM)是最近几年管理界热烈讨论的话题,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原来以产品为到现在为导向的企业经营模式已日益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客户关系管理就成为企业界关注的领域,本文拟从信息的角度对当前客户关系管理研究进行总结,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CRM)、信息技术(IT)、功能 近年来,“顾客满意”似乎已成为企业界人士最常挂在嘴边的用语,因为他们认识到顾客是最终评定产品及服务品质优劣,并能决定是否继续与该公司交易的人,也就是说顾客是公司利润的源泉。随着竞争日趋白热化,全球各公司获取顾客光顾的成本不断增高,加上顾客多样化选择的机会等因素,让人感觉生意越来越难做。面对越来越挑剔的顾客和激烈的同行竞争,吸引新顾客和保留现有顾客已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因此研究客户关系管理(CRM 或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对于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和保有率,实现缩短销售周期、降低销售成本、增加收入、扩展市场,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赢利能力和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旨在对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以便在此基础上做更深入的研究。 1 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 所谓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策略,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并对工作流程进行重组,以赋予企业更完善的客户交流能力、最大化客户的收益率①。 客户关系管理是一个IT业术语,它涵盖了方法学、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一种组织化的方式来帮助企业管理客户关系。 客户关系管理是一概念,它把管理理念和业务实践融合在一起,它继承了销售、定单管理、客户服务以及协调和统一在客户生命周期内与客户交互的所有信息。CRM帮助企业管理单个客户,通过快速响应和高效的服务建立同客户之间的牢固关系。 客户关系管理应用是一个前端应用工具,通过它能够很方便地捕捉、融合、分析和共享企业已有的和潜在客户的信息。此过程主要贯穿市场、销售和服务阶段,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客户,精确地定位客户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提出的需求。CRM软件的实施主要有两个目标:第一,使得企业能更有效地定位、联系和赢得新客户;第二,使得企业与现有客户之间的关系更牢固。 CRM不是一个产品或服务,而是一种商业策略,通过它来有效管理企业客户关系,它为企业的每一个客户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集成视图。 综合以上对客户关系管理的定义和有关文献可以看出:CRM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依据一定的商业规则形成的软件工具,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和留住客户,增强企业竞争力最终达到赢利的目标②。 2 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对客户关系管理理论、方法和实施做了多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功能和技术要求以及如何实现客户关系管理等。从信息的角度,客户关系管理的代表性的研究有:Hurwitz Group提出的CRM的六个主要的功能和技术要求;余军合,吴昭同(2000)提出的客户关系管理的三大基本功能;江波(2002)提出的客户关系管理的技术架构和典型功能以及技术实现;AMT网站客户关系管理研究小组提出的CRM系统具有的五大功能模块;以

工业经济效益文献综述

工业经济效益评价的国内外综述 经济效益,通常是指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取得的有效成果相应的劳动占用和消耗的比较,简言之,即从事经济活动的投入与产出的比值。其基本思想主要是投入产出法。 工业经济效益考核全面性,决定了其考核方法的综合性,主要是对经济效益的多项指标综合评价。基本方法---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主观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综合指数法、效益——费用法、功效系数法;客观评价法主要包括:多元统计分析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嫡值法、因子分析法。 国外研究综述 (1)工业空间集聚体理论 早期较有影响力的主要有Hoover的效益分级理论,Perroux的生长级理论以及Isard的工业群落研究。Hoover认为工业活动和城市的定位取决于三大要素:地方特有的自然资源基础;地方相对集聚分布的产业经济以及交通与通讯的成本。工业空间集聚体的集聚效益可分为规模经济内部效益(internalretumstoSeale)、定为经济 (loealisationeeonomies)、城市化经济(urbanisationeconomics)。规模经济内部效益是指单企业因为规模经营而产生的经济增长效益。定位经济是指一个或多个工业企业集中分布而产生的集约化互助发展关系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城市化经济从空间制度上更为扩大,是从城市产业经济区域划分聚类分析业经济发展角度,组织发展某一项获多项相对优势产业而形成的空间集聚效益。 (2) Patricial E.Beeson&Steven Husted(1989)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对美国各州1959-1972年的制造业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原因。 (3) Bell and Pavitt从熊彼特创新模式来考察现实经济中不同工业行业的创新类型,他以企业为基础,把产业分为供应商主导、规模密集、信息密集、科学为基础、专有供应商等5种创新模式,藉此通过技术变革的部门模式研究,来解释技术积累过程与产业发展的国家模式相联的两个重要特性之间的关系。 (4) Bauer(1990)使用美国航空业的数据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相对前沿的技术效率变化以及规模经济性改善等因素。

文献综述范文-仅供参考

中小企业品牌战略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竞争已经不再单纯是规模与价格的竞争。如今的市场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品牌在现代市场的营销和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品牌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甚至比有形资产的价值更高。本文对品牌、品牌战略的定义分类进行一些研究。 关键词:品牌、品牌战略 一、引言 1、品牌的起源、定义 品牌(BRAND),来源于英文的本意是“烙印”的意思,是自然经济时代放牧主给自己的牲口打上的财产归属标记,以区分与他人的财物。现代品牌是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商品贸易的增长,需要一种能普遍用来辨认商品的标记,即需要在商品的自然名称之外起个名字,品牌由此广泛流行。现代品牌与早期品牌标记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己不是一种单纯的品牌标记,而成为一种可以转让买卖的工业产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无形财产。品牌作为无形资产与其他财产一样受法律保护。 “整合营销传播”之父唐舒尔兹在其《唐舒尔兹论品牌》一书中表述道“品牌是为买卖双方所识别并能够为双方带来价值的东西。”在唐舒尔兹的营销世界里“品牌”不过是所有者赖以赚钱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是一种产品、一种服务、一件东西、一个观念、一个过程、一个国家、一个组织或者几乎任何东西。 美国著名品牌专家大卫阿诺德认为:“品牌就是一种类似成见的偏见。”“成功的品牌是长期、持续地建立产品定位及个性的成果, 消费者对它有较高的认同。一旦成为成功的品牌, 市场领导地位及高利润自然就会随之而来。”吉尼斯

公司前董事长安东尼特纳法认为:“从本质上讲,品牌是识别标志, 是区分你的产品和你的竞争对手产品的标牌。品牌也是一种简约的标识、用容易识别和记忆的方式描述产品的重要特征,如形象、用途和价格。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如下: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他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2、品牌的性质 从本质上来看,品牌是一种资本。它符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的界定,即是一种“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具有流动性和赢利性等特征。同时,品牌又是一种特殊的资本,有着与其他类型的资本相区别的独特性: (1)非实物性。品牌不具有独立实体,只是表示企业拥有的特殊权利和获取超额利润的非实体资本。 (2)高价值性。品牌凝结了大量的劳动,具有很强的收益效用,因而价值都比较高。 (3)增值性。品牌产品由于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垄断性,所以可以使自己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4)重复使用性。品牌作为一种资本,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本身不会发生有形磨损,相反使用次数越多,其价值也越大。基于品牌的上述本质和特征,可以从资本的角度将品牌定义为“企业使用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而以知识形态存在的重要经济资源,能为其产权所有者或合法使用者提供权益或优势,并能带来经营收益的非货币性资产,其价值是依据已经耗费的资金和未来创造的收益估算的”。 二、国内外品牌战略学派理论 (一)品牌整合战略学派

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1 毕业设计材料: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专业:软件开发与测试 学生姓名:李祥坤 班级:0813113 学号:30 指导教师:卢正洪 完成日期:2011-10-23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网络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公司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客户己经成为企业与公司争夺的焦点。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 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应运而生。本文简要介绍了CRM 系统的结构和分类,以及CRM 的发展,同时对CRM 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基本功能作出了描述,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客户关系管理应用系统设计的模式。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管理系统、CRM 系统、客户 一、CRM 概述 1、CRM 的体系结构

CRM 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管理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和客户之间建立一种数字、实时、互动的交流管理系统[1 ] 。从逻辑模型角度来讲,一个完整的CRM 系统分为三个层次:界面层、功能层和支持层。其中,界面层是用户与系统之间进行交互、获取或输入信息的接口。通过直观的、简便易用的前台界面,为各项用户操作提供方便。功能层是由各种功能模块构成包括销售自动化、营销自动化、客户支持与服务、呼叫中心、电子商务以及辅助决策等功能模块,执行CRM 的各项基本功能。支持层是保证整个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通常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通信协议等。 2、CRM 分类 通常,CRM 系统分为操作型、分析型和协作型三类。 (1)运营型CRM 。运营型CRM 为分析和客户的服务支持提供依据。运营型CRM 收集大量的客户信息、市场活动信息和客户服务的信息,使得销售、市场、服务一体化、规范化和流程化,主要包括销售、市场和服务三个过程的流程化、规范化、自动化和一体化。在销售方面, 包括销售信息管理、销售过程定制、销售过程监控等。在市场营销方面,提供从市场营销活动信息管理、计划预算、项目追踪等功能。 (2)分析型CRM 。分析型CRM 主要是将大容量的销售、服务、市场以及业务数据进行整合,使用决策支持技术,将完整的和可靠的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感兴趣的、可靠的信息,并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必要而有意义的预测,为整个企业提供战略和战术上的商业决策,为客户服务和新产品的研发提供准确依据,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3)协作型CRM 。协作型CRM 是为了实现全方位地为客户提供交互服务与

文献综述 唐宋词的抒情自我化

文献综述 论文题目:唐宋词的抒情自我化 摘要:文学创作的最深根源,自然应到社会生活中去发掘;但它的直接动机,则是由人的感情所感发、引起的。词自然也不例外,这种因情而生文的现象,表现在诗词创作中,就尤为明显,文人的抒情自我化便应运而生。 正文:萌芽于隋唐之际的词,在唐代民间的沃壤中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盛唐、中唐文人已染指填词,渐成风气;及至晚唐五代,词已经相当成熟,作为韵文中一种独立的新体,在诗坛上争得了一席之地。踏上两宋词坛,放眼望去,数不尽的名家辈出,说不尽的名篇如云;词风多样,出现了空前繁荣的鼎盛局面。 词比起诗来,似乎是一种抒情程度更纯粹、更狭深、更细腻的文体。它所抒写的感情,不妨称之为“情绪”、“心绪”、“心态”或“心曲”更来得适宜。词在抒情的方向性方面,有着某种微妙的变化,这就是:它正朝着其“深度”有了更进一步的开掘和伸进。在研究词之前,有必要对“词”这样一种颇有些“特异性”的诗体,作一番整体上的宏观考察。从全部唐宋词的历史事实出发,我们发现,“词”虽然从广义上看也属诗的一个支派、一个家族,它们之间存在着血缘之亲;但是二者之间,毕竟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就表现在:虽然同为抒情的“载体”,但是诗所负载和容纳的“感情分量”和“生活内容”,比较来说就显得厚重、宽广,而词则显得轻微、狭细——当然,仅仅这样说是不够全面的,还应当补充的是:词在抒情的方向性方面,却有着某种微妙的变化,这就是:它正朝着其“深度”有了更进一步的开掘和伸进。尽管后来的词中,也出现过“以诗为词”、诗词合流式的作品,但从他的全局、或至少是那些占着很大比重的“正宗”、“本色”型作品来看,该是如此的。 对于这一特点,王国维曾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人间词话》删稿)表现在抒情的类型方面,它就特长于书写那类深微细腻、“幽约怨悱”的感情,而不大像诗那样,能较为宽广地抒写情志和反映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词比起诗来,似乎是一种抒情程度更纯粹、更狭深、更细腻的文体。它所抒写的

产业集群文献综述

国内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一、国外产业集群研究 (一)传统产业集群理论 1、外部经济论 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以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90)为代表的外部经济理论。马歇尔把经济规模划分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两类,并发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密切关系。马歇尔认为产业集群是因为外部规模经济所致,生产和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或存在产业关联的上中下游企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会使用专门人才、专门机构、原材料产生很高的使用效率,而这种使用效率是处于分散状态下的企业所不能达到的。 2、工业区位论 韦伯(1909)是工业区位理论的创立者,他从工业区位理论的角度阐释了产业集群的现象。工业区位论是农业区位论在微观层次上的发展,是在给定“向心力”和“离心力”基础上的企业定位决策理论。韦伯认为,定位决策的决定因素是成本最小化。在决策过程中,韦伯利用了等运费线等工具,构造了集聚地区发展的模型,提出了技术设备的发展、劳动力组织的发展、市场化以及经常性开支成本的降低四个因素影响着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 3、增长极理论 佩鲁(1955)提出了增长极理论。佩鲁认为经济空间在成长过程中,总是围绕着极核进行,空间发展如同部门发展一样,增长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佩鲁认为,当政府将某种推动性产业植入一地区后,将产生围绕推动性产业的集聚,然后再通过乘数效应以及关联效应,就会导致地区经济的增长。因此,根据增长极理论,一个地区要想取得经济增长,关键是在本地区内建立起一系列的推动性产业,通过产业的集聚,推动经济增长,这种推动性产业的建立可以依靠国家政策或地区政策自上而下地完成的。 (二)现代产业集群理论 1、新产业区理论 新产业区的研究始于70年代初对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研究。意大利的社会学者马格那斯科(1977)首次对意大利东北部地区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后提出了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论《飘》中的现实主义 文献综述 引言 在20世纪的英美文学中,最具轰动效应的,莫过于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1900—1949)的长篇小说《飘》。该书自1936年问世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考验,依然盛销不衰。小说以美国南北内战为背景,以战争的发展为线索,主要描写了女主人公斯嘉丽与维希礼和巴特勒之间的纠葛和恩怨。小说整体上是以女主人公斯嘉丽的爱情史为中心,虚写战争,实写战争对人类心灵的影响。此外,小说里还表现了对十九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文化的差异和矛盾,既是对当时南北战争中美国人的生活的生动刻画,也表现了当时战争中美国人勇敢和执着的精神。它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尽管美国文坛一直有意贬低《飘》的文学价值,但它虽然未能进入文学经典的殿堂,却走进了千百万读者的心中。 一、国内对《飘》的相关评论 相对于西方而言,我国在《飘》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长期存在着接受与研究的严重脱节。即使是近年来这部小说获得越来越多的肯定评价,并正式进入文学史(以毛信德的《美国小说史纲》和王长荣的《现代美国小说》为代表),但对《飘》的研究也还是流于表面和简单。仅以中译本的序言水平就可见一斑:1990 年中国刮起了重译《飘》的旋风,一时出现沪本、京本、浙本三个版本的热闹场面,却没有一个本子的序言水平超过几十年前傅东华的译序。 《飘》作为一部富有争议的小说,吸引了许多文学工作者的目光。目前已有不少人从不同角度对《飘》进行了分析和欣赏。 张玉霞在《美国通俗小说经典〈飘〉研究综论》一文中认为,要对《飘》的持久魅力作出合理阐释,在整体的历史、文化的广阔视野关照下,必须回到细致的文本研究中去。张玉霞介绍了两个路径:1、把《飘》置于通俗文学发展进程中考察。从文类所属来看,它是历史小说与浪漫言情故事两个类型的交叉。偏重于形式要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在于——优秀通俗小说的特征是“模式与模式突破”,即在内容和形式层面都具有承继、超越的双重性。而通俗小说的创作及接受两方面都受之影响。可以运用小说叙事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并结合通俗小说类型研究来深入剖析《飘》的叙事结构特点。2、从创作流派及本土背景考察作为南方文学的《飘》,在解构与重建南方文化方面所具有的深刻内涵。 张淑英在《〈飘〉的流行与寂寞》一文中提到美国小说《飘》之所以能广泛流传的原因:一是艺术上的极高造诣,二是电影的推波助澜。然而,与小说的畅销和电影的火爆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文学史或文学手册中有关它的评论极少。很多人认为它是一部政治上反动的作品,这主要表现在小说对奴隶主和奴隶的阶级地位的描写,以及对南北战争有仇视情绪。 在王长荣的《现代美国小说史》中提到,《飘》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优秀作品。他认为在人物塑造上,《飘》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女主人公斯嘉丽实际上成了表现南方神话的理想人物。从客观上讲,米切尔美化了正在崩溃的南方庄园经济,表现出对农奴主的同情。另一方面,在处理时代背景和人物对话时,米切尔却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使人读起《飘》来感到真切动人。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综述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综述摘要:人生在世,健康乃是第一财富。对于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更是学业、事业、生活等健康发展的根本。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给予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于此,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具体表现,然后进一步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最后并对其提出相应的教育途径。 关键字:大学生意义心理健康解决途径 正文:一、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

超市信息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前言 本人毕业设计的论题为《超市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分析》,由于目前国内对信息管理系统在商业方面的应用这一方面研究远远落后于国外,并且据了解国内中小型企业也很少运用专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因此本文的叙述对超市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分析具有一定得指导意义。 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信息化管理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大胆的将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到企业的日常业务中。这些文献给与本文很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查阅进几年有关计算机软件的文献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时代的开始,现代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环境。经济全球化、管理数字化的加快发展给销售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对此,国内外对信息化管理在销售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信息化管理早期发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目前只有大型企业才能实施信息化管理。但近些年来这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 吴岩(2006)在《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中指出未来企业信息化的必然性,这是符合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现状。并且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 杨振宇(2010)在《浅析计算机软件的可靠性》中提出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软件可靠性成为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软件系统规模越做越大越复杂,其可靠性越来越难保证。应用本身对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在一些关键的应用领域,如航空、航天等,其可靠性要求尤为重要,在银行等服务性行业,其软件系统的可靠性也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声誉和生存发展竞争能力。 岳国军(2007)《企业管理软件的渐进式实施法》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管理软件技术上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不同层次上应用企业管理软件。但应用的成功率较低或效果不佳,是长期困扰人们的一个重要问题。原因并不在于软件的功能或性能上有什么缺陷,而是软件的使用上不够合理。样对于信息化基础较弱的企业来说难度较大,如果简单采取传统的实施方法,一般效果都不够理想,本人在实践中,结合具体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渐进式实施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系统实施中的部分问题。 夏离歌(2004)在《计算机系统分析员论文-企业人事信息系统的应用》提出人事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帮助该企业管理好企业内部的人员和人员的活动,人事信息管理指的是企业员工从招聘面试到离职退休的全过程,涉及的主要活动包括面试、报到、培训、升职、离职或其他的人事变动,也包括电子化考勤、工资性收入的计算与分发、使用其他公司资源的有关记录(如宿舍、保险、证件办理等等)。 同时,我国学者赵博和刘晓冰(2006)《CIMS环境下的企业经营过程重构研究》介绍了企业经营过程重构的基本内涵,探讨了将企业经营过程重构的技术引入到CIMS工程当中去的必要性,并且较为详细论述了几个关键的技术。最后提出了CIMS环境下企业经营过程重构的方法和步骤。 高莉芳(2007)《信息系统与企业竞争战略评析》说道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参考范文

文献综述的写法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有范例)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 ——文献综述写作技巧 何为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文献综述怎么写呢?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 ①文献综述的引言: 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②文献综述的正文: 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③文献综述的结论: 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④文献综述的附录: 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但

经济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范文之一 关于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建立 一、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相对比较完善,许多学者对于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内容扩展到了很多领域,Michael Hoel 和Tor Iversen(2002)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强制保险和非强制保险下人们的行为差异进行研究,得出了在某些领域实施强制责任保险的必要性。William R Johnson(1977)对强制保险下的逆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科学合理的强制保险制度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提高经济效率。Adam Whitmore(2000)建议将强制保险制度引入环境保护中,实行环境责任强制保险,以化解因为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气候改变的风险。 国外学者也从多个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进行了研究,Michael G. Faure LL.M(Netherlands)(2004)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进行了研究。他在研究中阐述了目前国际学术界对现行强制责任保险的两个方面的争论,一是强制责任保险政策的制定者制定相关法律和规定时是否经过了深思熟虑,二是一个完全竞争的保险市场能够根据相关的法律政策提供相应的保险产品。在他看来,这些争论表明了现在强制责任保险发展的一个趋势:即从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向强制第一责任保险转变。 Michael(2004)教授认为当市场失灵时,对市场给予一定的干涉是必要的,可以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在此基础上他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的功能、运行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另外还对强制责任保险运行中存在的道德风险、逆选择等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Paul Bou-Habi(University of Essex)(2006)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的作用作了阐述。他认为,适当的强制责任保险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他不赞同“家长式的强制保险”,而是提倡“非家长式”的强制保险(NPCI),只有这样才能让强制责任保险的实施走出困境。 Tony Sheldon(2003)认为,现行的强制责任保险保障范围太小,强制责任保险应该扩大保障范围,只有在某些关键领域和高风险领域实施相应的强制责任保险才能实现社会的安定团结。 从国外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现状来看,发达国家的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相对比较成熟,一般都有多个成功实施的强制责任保险险种,并且在强制责任保险的立法,实施和监管方面都积累了大量成熟的经验,形成了适合自己国情的运作模式,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