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计算的名词解释

工艺计算的名词解释

工艺计算是指应用数学和物理学的原理及方法,对工业生产中涉及到的各种工艺过程进行分析、计算和优化的一种技术。工艺计算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各种工艺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艺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1. 工艺计算的基本概念

工艺计算是建立在数学和物理学的基础上的,它包括了一系列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旨在解决工艺过程中的问题。工艺计算主要涉及到的领域包括流体力学、传热学、质量平衡、能量平衡等。通过对这些领域的分析和计算,可以得到工艺过程中各个参数的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了解和控制工艺过程。

2. 工艺计算的应用领域

工艺计算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其中包括化工、石油化工、冶金、制药等。在化工领域,工艺计算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反应条件,设计合理的反应器,并优化反应的产物分布。在石油化工领域,工艺计算可以用来分析原油的组成,研究炼油工艺,并进行产品的优化设计。在冶金领域,工艺计算可以应用于矿石的选矿、冶炼过程的优化等方面。在制药领域,工艺计算可以用来研究药物的合成过程,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

3. 工艺计算的方法和工具

工艺计算使用了多种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了物质平衡计算、能量平衡计算、动量平衡计算等。在工艺计算中,常用的工具包括数值计算软件、流体力学模拟软件、化学工程软件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工程师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分析,提高工艺设计的效率和精度。

4. 工艺计算的重要性和挑战

工艺计算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通过对各种工艺参数的计算和

分析,可以获取关键的工艺信息,帮助决策者做出合理的决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然而,工艺计算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工艺过程往往是复杂且非线性的,需要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其次,工艺计算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物料流动速度等,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进行计算。此外,工艺计算还需要充分的实验数据支持,以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

工艺计算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对

工艺过程的分析和计算,可以帮助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艺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工艺计算的方法和工具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工程师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便利。然而,工艺计算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不断地研究和创新,以适应工业生产的需求。

名词解释简答工艺

名词解释,简答 2、片状珠光体与球状珠光体 3、渗碳与氮化 答:钢的渗碳是指将钢件置于渗碳介质中加热并保温,使碳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其目的是提高钢件表层的含碳量;在一定温度下,使活性氮原子渗入工件表面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称为渗氮。渗氮的目的是提高零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耐蚀性及疲劳强度。 5、过冷奥氏体与残余奥氏体 答:冷却到A1线以下而又尚未转变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马氏体转变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冷却到MS线以下转变停止时仍未能转变的奥氏体称为残余奥氏体。 15、什么是表面淬火?表面淬火的方法有哪几种?表面淬火适应于什么钢? 答:钢放在一定的化学介质中,使其表面与介质相互作用,吸收其中某些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并通过加热,使该原子自表面向内部扩散的过程称钢的化学热处理 23、淬透性与淬硬性: 答:淬透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钢在淬火冷却时获得马氏体组织深度的能力;而淬硬性是指钢在理想的淬火条件下,获得马氏体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 24、钢的表面热处理 答:钢的表面热处理是只对钢的表面进行热处理以改变钢的表面性能,而芯部仍保持原来钢的性能 26、奥氏体的稳定化 奥氏体的稳定化是指奥氏体的内部结构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发生某种变化而使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呈迟滞现象 28、简述钢的表面淬火的目的及应用。 钢的表面淬火的目的是改变钢的表面的性能,提高表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而钢的芯部仍然保持良好的韧性,从而提高钢件的综合性能。应用:齿轮,凸轴,曲轴及各类轴类零件在扭转弯曲灯交变载荷下工作,并承受摩擦和冲击,其表面要比芯部承受更高的应力,因此,要求零件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要求芯部具有一定的强度,足够的韧性和塑性。采用表面淬火工艺可以达到这种表硬心韧的性能要求 31、过共析钢一般在什么温度下淬火?为什么? 答:过共析钢的淬火温度一般在Ac1+30-50℃,因为此时加热状态为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和未溶解的碳化物,淬火后得到隐晶马氏体和均匀分布的球状碳化物,这种组织不仅有高的强度和印度,高的耐磨性,而且也有较好的韧性,如果淬火温度过高,碳化物溶解,奥氏体晶粒长大,淬火后得到片状马氏体,其显微裂纹增加,脆性增大,淬火开裂倾向也增大,由于碳化物的溶解,奥氏体中含碳量增加,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增加,钢的硬

工艺计算的名词解释

工艺计算的名词解释 工艺计算是指应用数学和物理学的原理及方法,对工业生产中涉及到的各种工艺过程进行分析、计算和优化的一种技术。工艺计算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各种工艺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艺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1. 工艺计算的基本概念 工艺计算是建立在数学和物理学的基础上的,它包括了一系列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旨在解决工艺过程中的问题。工艺计算主要涉及到的领域包括流体力学、传热学、质量平衡、能量平衡等。通过对这些领域的分析和计算,可以得到工艺过程中各个参数的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了解和控制工艺过程。 2. 工艺计算的应用领域 工艺计算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其中包括化工、石油化工、冶金、制药等。在化工领域,工艺计算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反应条件,设计合理的反应器,并优化反应的产物分布。在石油化工领域,工艺计算可以用来分析原油的组成,研究炼油工艺,并进行产品的优化设计。在冶金领域,工艺计算可以应用于矿石的选矿、冶炼过程的优化等方面。在制药领域,工艺计算可以用来研究药物的合成过程,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 3. 工艺计算的方法和工具 工艺计算使用了多种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了物质平衡计算、能量平衡计算、动量平衡计算等。在工艺计算中,常用的工具包括数值计算软件、流体力学模拟软件、化学工程软件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工程师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分析,提高工艺设计的效率和精度。 4. 工艺计算的重要性和挑战

工艺计算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通过对各种工艺参数的计算和 分析,可以获取关键的工艺信息,帮助决策者做出合理的决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然而,工艺计算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工艺过程往往是复杂且非线性的,需要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其次,工艺计算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物料流动速度等,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进行计算。此外,工艺计算还需要充分的实验数据支持,以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 工艺计算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对 工艺过程的分析和计算,可以帮助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艺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工艺计算的方法和工具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工程师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便利。然而,工艺计算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不断地研究和创新,以适应工业生产的需求。

(培训资料)工艺名词解释

无锡上机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硅片不良名称解释 工艺培训资料 董海杰 2017/2/28 (内部文件:禁止外泄!)

一、硅片加工成片十大过程 1.开方 2.去头尾 3.磨面 4.倒角 5.粘棒 6.切片 7.脱胶 8.插片 9.清洗10.捡片

切片加工中硅片质量缺陷名词解释及允许量值 一、什么叫外观 外观就是要看上去美观无缺陷,具体要求是:表面光滑干净,无明显黑斑、污渍;洁净无残留硅胶、无污染、色斑颜色均匀一致;不允许有明显刀痕、裂纹、裂痕,无凹坑空洞,无边缘毛糙,无V型崩边,无异常晶粒,无亮线等。 二、什么叫崩边(俗称硅落) 在一张硅片四周边缘上出现崩缺、缺失的现象叫作崩边。可以按A、B、C 等级分类,区别严重程度。 允许范围:弧形缺口深度≤0.3mm,长度≤0.5mm,个数≤2个,不允许有“V”型贯穿性崩边缺口和不允许缺角。 贯穿崩边 边缘崩边 崩边深度 长度 倒角 角崩 胶层

三、什么叫TTV(俗称厚度不规则) 在一张硅片上尺寸厚度变化超过公差要求的叫TTV,检测有9点法和3线法。 允许范围:厚度尺寸195±20um(有的要求195±30um) TTV分类:1、进刀TTV图例(0~30mm) 2、片面中间TTV图例(30~120mm) 3、出刀TTV图例(120~156mm) 1、进刀TTV原因:a进刀线速度太大比例线速太快,线网打滑; b喷嘴位置太远和高低差比较大,喷嘴水帘甩不均匀; c进刀线弓太大,进刀量太大,切割力产生; d粘棒后晶棒出现高低差太大。 解决分析:a调整进刀比例; b调整喷嘴左右、前后的距离,使水帘刚好落到晶棒边缘; c加大进刀新线量; d按照下列表格执行。 2、片面TTV原因:a金刚线切割力不足; b张力问题; c导轮槽磨损过多。 解决分析:a加大金刚线使用量,合理分配工艺步骤里的进回线量; b检查校正张力是否正常; c更换导轮。 3、出刀TTV原因:a喷嘴位置及流量; b金刚线切割力不足; 解决分析:a调整喷嘴位置及流量按进刀水帘位置决定,流量 6500~7500,避免工艺流量; b增加出刀工艺金刚线使用量。 活动端硅块中间硅块固定端硅块入刀TTV/入刀厚薄 出刀TTV 进刀TTV 片面TTV TTV/入刀厚薄

工艺计算常用公式与数据

工艺计算常用公式与数据 工艺计算是工程领域中应用数学和物理原理进行工艺过程参数计算和 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不同的工艺过程和要求,工艺计算涉及的公式 和数据也各不相同。下面将介绍一些在工艺计算中常用的公式和数据。 1.温度计算:在热传导、传热、冷却等工艺过程中,需要计算温度分布。常用的温度计算公式包括: -热传导方程:ΔQ=k*A*(ΔT/Δx),其中,ΔQ为热传导量,k为热 导率,A为传热面积,ΔT为温度差,Δx为传热距离。 -冷却速率公式:Q=h*A*(T-T0),其中,Q为冷却速率,h为冷却系数,A为冷却面积,T为物体温度,T0为环境温度。 -物体冷却时间公式:t=(m*Cp*ΔT)/Q,其中,t为冷却时间,m为物 体质量,Cp为物体比热容,ΔT为温度差,Q为冷却速率。 2.流体流动计算:在管道、泵站、阀门等流体流动系统中,需要计算 流体流量、压力损失等参数。常用的流体流动计算公式包括: -流量公式:Q=A*v,其中,Q为流量,A为流体横截面积,v为流速。 -法薛定律:ΔP=ρ*g*h,其中,ΔP为压力损失,ρ为流体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h为流体高度差。 -管道摩阻公式:ΔP=f*(L/D)*(ρ*v^2/2),其中,ΔP为压力损失,f为摩阻系数,L为管道长度,D为管道直径,v为流速。 3.化学反应计算:在化工工艺中,需要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反应平衡 常数等参数。常用的化学反应计算公式包括:

-反应速率公式:r=k*[A]^n*[B]^m,其中,r为反应速率,k为速率 常数,[A]、[B]为反应物浓度,n、m为反应级数。 -反应平衡常数公式:K=[C]^c/[A]^a*[D]^d/[B]^b,其中,K为平衡 常数,[A]、[B]、[C]、[D]为反应物浓度,a、b、c、d为反应物摩尔比。 4.电路计算:在电子电路设计中,需要计算电流、电压、功率等参数。常用的电路计算公式包括: -电流公式:I=V/R,其中,I为电流,V为电压,R为电阻。 -电阻公式:R=ρ*(L/A),其中,R为电阻,ρ为电阻率,L为电阻 长度,A为电阻横截面积。 -功率公式:P=V*I,其中,P为功率,V为电压,I为电流。 除了上述公式,工艺计算还需要一些经验数据和材料参数。常用的经 验数据和材料参数包括: -物体密度: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比。 -比热容:单位质量物体温度变化单位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导热率:在稳态条件下,单位面积上热流的数量。 -摩阻系数: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受到的阻力。 -速率常数: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 -平衡常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浓度的比值。

简述工艺计算包括的内容。

简述工艺计算包括的内容。 工艺计算是指在工业生产中,根据产品的要求和工序的特点,通过对各种工艺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和工艺操作。 工艺计算包括物料计算。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确定原料的用量和配比,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效益。物料计算通常包括原料的种类、用量、配比等参数的计算和确定。 工艺计算还包括能量计算。能量计算是指对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能量进行计算和分析,以确定能源的消耗和利用效率。能量计算通常包括能源的种类、用量、消耗等参数的计算和确定。 工艺计算还包括工艺流程计算。工艺流程计算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工序进行计算和分析,以确定工艺流程的参数和操作。工艺流程计算通常包括工序的次序、时间、温度、压力等参数的计算和确定。 工艺计算还包括设备计算。设备计算是指对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设备进行计算和分析,以确定设备的规格和工作条件。设备计算通常包括设备的种类、规格、数量、工作条件等参数的计算和确定。 工艺计算还包括工艺参数计算。工艺参数计算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工艺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以确定工艺参数的取值范围和优化

方案。工艺参数计算通常包括工艺参数的种类、取值范围、优化方案等参数的计算和确定。 工艺计算还包括生产成本计算。生产成本计算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费用进行计算和分析,以确定生产成本的构成和控制方案。生产成本计算通常包括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设备成本、人工成本等费用的计算和确定。 工艺计算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物料、能量、工艺流程、设备、工艺参数和生产成本等方面的计算和分析,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和工艺操作,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工艺能力系数名词解释

工艺能力系数名词解释 引言 在制造过程中,工艺能力系数是一项重要的指标,用于评估工艺流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通过计算工艺能力系数,我们可以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变异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 工艺能力系数的定义 工艺能力系数是一种测量工艺过程是否满足设计规定的指标的方法。它是由上限规格限制(USL)和下限规格限制(LSL)以及过程的标准偏差来计算的。 工艺能力系数的计算公式 工艺能力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 Cp = (USL - LSL) / (6 * σ) 其中,Cp代表工艺能力系数,USL代表上限规格限制,LSL代表下限规格限制,σ 代表过程的标准偏差。 工艺能力系数的含义 工艺能力系数是一个无量纲指标,其数值越大,表示工艺过程的能力越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越好。通常情况下,如果工艺能力系数大于1,说明工艺流程能够 满足产品的设计要求;如果工艺能力系数小于1,说明工艺流程存在较大的变异, 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工艺能力系数的应用 工艺能力系数可以用于评估和监控工艺流程的质量和稳定性。通过定期计算工艺能力系数,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工艺流程中的问题,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 工艺能力系数还可以用于制定和优化工艺规范。通过对不同工艺参数的调整和优化,可以提高工艺能力系数,从而优化产品的制造流程。

工艺能力系数的限制 虽然工艺能力系数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工艺能力系数只能评估工艺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而不能评估产品的质量。其次,工艺能力系数假设过程数据呈正态分布,如果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可能会导致工艺能力系数的计算结果不准确。 此外,工艺能力系数还不能考虑工艺过程中的其他因素,如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因此,在使用工艺能力系数评估工艺流程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总结 工艺能力系数是评估工艺过程稳定性和一致性的重要指标。通过计算工艺能力系数,我们可以了解工艺流程的变异程度,并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然而,工艺能力系数也存在一定的限制,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Montgomery, D. C., & Woodall, W. H. (2007). Introduction to 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6th ed.). Wiley. 2.Czitrom, V., & Spagon, P. D. (1998). Statistical Case Studies for Industrial Process Improvement. SIAM.

工艺流程的计算

工艺流程的计算 工艺流程是指将原材料转化为成品的一系列流程和操作步骤。在制定工艺流程时,我们需要考虑原材料的特性,生产设备的性能以及产品质量要求等因素。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原材料的特性,例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成分含量。这些信息对于制定适当的工艺流程至关重要。在这个步骤中,我们需要收集并分析原材料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相关测试和实验。 第二步是设备选择。根据原材料的特性和产品质量要求,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生产设备。设备的性能和规格应能够满足工艺流程的要求,并提供必要的功能和控制。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工艺流程的步骤和操作。这包括原材料的预处理、加工和整合等过程。根据设备的能力和要求,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操作步骤,例如加热、搅拌、冷却或过滤等。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工艺中的控制参数,例如温度、压力、pH值等。 在制定工艺流程时,需要进行一些关键参数的计算。例如,我们需要计算加热和冷却的时间和温度,以确保产品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处理。同时,我们还需要计算物料的投入量、混合比例以及各种原材料的加入顺序和时间。这些计算是为了确保工艺流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在工艺流程的制定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环境和安全方面的因素。例如,我们需要确保废弃物的处理符合环保标准,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保护员工的安全。 最后,一旦工艺流程确定,我们需要进行实验验证和调整。通过实际操作和测试,我们可以评估工艺流程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这是一个迭代的过程,直到获得符合产品质量要求和生产成本要求的最佳工艺流程。 总之,工艺流程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设计和计算,我们可以确保原材料的有效利用,并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我们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保持工艺流程的优化性和持续改进性。

工艺过程名词解释

工艺过程名词解释 工艺是指从事生产、加工,或者服务的相关工作,是经过系统性设计、组织和实施的程序,用以生产和改进产品、服务或者过程的一种技术。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工艺过程名词做一个简单的解释。 一、分配:分配是指将生产物品或服务的指定量依据一定计划或规划,按要求送到指定位置,以达到相应目的。它可根据有关方案确定具体的生产任务,从而完成后续工作。 二、调整:调整是指在工艺过程中,按照预定的生产规划,对生产设备、工序和材料等相关参数,进行增加、减少或替换,以满足生产任务的需要。它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改善质量,降低成本而进行的活动。 三、检查:检查是指在制造过程中,检查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确保其达到客户需求和可接受的标准,以最大限度的改善质量。检查并没有修改工艺过程,它只是确认其是否合格,要正确的完成检查,应该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四、审核:审核是指负责检查工艺过程,检查生产系统中的产品、过程、工艺等,以确保其满足要求,并据此对做出纠正或改进措施,改善工艺过程。 五、反馈:反馈是指从生产者收集客户的信息或意见,并将这些信息或意见用于参考,以便对工艺过程进行改善或完善。反馈可以帮助改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六、标准化:标准化是指在工厂环境中实施统一的工艺程序和流

程,以确保其质量可控,维护现有的组织文化,改善工作效率,降低失误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 七、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指在工艺过程中,将各种预防和质量控制措施纳入其中,以确保产品的质量满足客户的需要。质量保证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改善,提高工艺过程的稳定性,减少质量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就是对一些常见工艺过程名词作的简单解释。从中可以看出,工艺过程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其控制生产的质量和效果,保证最终的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借助合理的工艺过程,生产企业可以实现更好的成本控制,增加产量和市场占有率,让团队及时发现问题,做出必要的改进,有效地提升生产效率和效益。

工艺系统名词解释

工艺系统名词解释 工艺系统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被用于组织和管理物料、能源、设备和信息等要素的一套方法和技术体系。它是工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效率和成本。 工艺系统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计划、物料管理、工艺流程、设备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每个环节都有其专门的术语和名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艺系统名词的解释: 1.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是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资源情况确定的 一套生产活动的安排,包括产品的种类、数量、交货期等。生产计划的目的是实现生产的合理安排和资源的优化利用。 2.物料管理:物料管理是指对企业所需物料的采购、库存管理 和使用等活动。其中常用的名词有物料需求计划(MRP)和物料 清单(BOM)。前者是根据生产计划和库存状况确定物料的采购需求量,后者是记录产品所需物料的明细表。 3.工艺流程:工艺流程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操作和工序 的流程。它通常由工艺图、工艺路线、工艺卡等文档组成,用于指导生产操作和控制过程。在工艺流程中常用到的名词有工序、工位、工艺参数等。 4.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指对生产线上的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和管理的活动。常用的术语包括设备台账、设备维修记录、设备故障报告等。设备管理的目的是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5.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指对产品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的活动。常用的名词有质量检验、质量报告、质量问题反馈等。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客户要求。 以上只是工艺系统中的一部分名词解释,还有很多名词和概念涉及到了供应链管理、统计分析、信息技术等方面。在实际应用中,工艺系统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定制和优化,以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关于工艺的名词解释

关于工艺的名词解释 工艺的意思 工艺(Craft)是劳动者利用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增值加工或处理,最终使之成为制成品的方法与过程。工艺的范围广泛,品种繁多,通常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将它分为日用工艺和陈设工艺两大类,另一种是从制作特点和艺术形态的角度,将工艺分为传统工艺、现代工艺、装潢美术、民间工艺四大类。制定工艺的原则是:技术上的先进和经济上的合理。就某一产品而言,工艺并不是唯一的,而且没有好坏之分,这种不确定性和不唯一性,和现代工业的其他元素有较大的不同,反而类似艺术,所以有人将工艺解释为“做工的艺术”。 实用艺术的一种,又归于广义的造型艺术。工艺是工艺美术的简称。通常指的是在外部形式上经过艺术的处理、带有明显审美因素的日常生活用品、装饰品这一类实用艺术。它以“工艺”和“美术”的存在为前提。工艺是指将材料或半成品经过艺术加工制作为成品的工作、方法、技艺等;美术指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使人通过视觉来观赏的艺术;工艺美术则是指用美术造型设计与色彩装饰的方法和技巧来制作各种物品的艺术。工艺起源于人类开始制作工具的时代,是人类起源的直接佐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工艺学会揭示出人对

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工艺大多为劳动人民直接创造,是人民群众艺术创作的基本形式之一。作为艺术的一种,它是从手工业生产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部门后才形成的,高尔基在《论文学》中说过:“艺术的创始人是陶工、铁匠、金匠、男女织工、油漆匠、男女裁缝,一般地说,是手工艺匠,这些人的精巧作品使我们赏心悦目,它们摆满了博物馆。”可见,工艺是对手工产品进行造型和装饰的美化技艺活动,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与物质生产直接联系着的工艺文化。 工艺造句欣赏 1、他独出心裁地制作了这件手工艺品。 2、这些精美的工艺品都是爸爸从国外带回来的。 3、展览室里,陈列着同学们制作的各种手工艺品。 3、造句网是一部在线造句词典,其宗旨是更快地造出更优质的句子. 4、厨窗里的手工艺品十分精美,令参观者赞叹不已。 5、展会上的手工艺品件件雕刻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 6、我国的手工艺品精美绝伦,在国际上久负盛名。 7、梅花的花瓣精巧细致,似巧夺天工的工艺品一般。 8、这项工艺经过革新以后,使产量大大提高。 9、产品集中国陶瓷工艺之精华,博采众长,独领风骚。

机械制造工艺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对机械产品中的零件采用各种加工方法,直接用于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以及力学物理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全部劳动过程。 2生产纲领:计划期内,包括备品率和废品率在内的产量称为生产纲领。 3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 4加工余量:毛坯尺寸与零件设计尺寸之差称为加工总余量。 5六点定位原理:用来限制工件自由度的固定点称为定位支承点.用适当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法则称为六点定位原理(六点定则) 6.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欠定位、过定位 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被完全限制的定位。 不完全定位:允许少于六点(1—5点)的定位。 欠定位:工件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的定位。 过定位:工件一个自由度被两个或以上支承点重复限制的定位。 7.加工精度、加工误差: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加工误差: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9误差复映:当车削具有圆度误差的毛坯时,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变化而使工件产生相应的圆度误差,这种现象叫做误差复映。

10.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轮廓是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轮廓,其波长与波高比值一般小于50。 11.冷作硬化: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间产生滑移,晶粒被拉长,这些都会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增加,统称为冷作硬化(或称为强化)。 12.工艺系统:在机械加工时,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称之为工艺系统。 13.工艺系统刚度:工艺系统抵抗变形的能力。 14.工序能力:工序处于稳定状态时,加工误差正常波动的幅度。 15.工序能力系数:表示工序能力等级,代表了工序能满足加工精度要求的程度。 16.自激振动:机械加工过程中,在没有周期性外力(相对于切削过程而言)作用下,由系统内部激发反馈产生的周期性振动,称为自激振动,简称颤振。 17.强迫振动:由于外界(相对于切削过程而言)周期性干扰力的作用而引起的振动。 18.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19.安装:在一个工序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为一个安装。

工艺名词解释(1)

工艺名词解释(1) 工艺名词解释 1、水化:一种物质从无水状态变成含水状态的过程称为水化。 2、石灰饱和系数:指熟料中全部氧化硅生成硅酸钙所需的氧化钙含量与全部氧化硅生成硅酸三钙所需氧化钙最大含量的比值。以KH表示。也表示熟料中氧化硅被氧化钙饱和形成硅酸三钙的程度。 3、固相反应:各物料间凡是以固相形式进行的反应称为固相反应。 4、粘散料:物料不易烧结,在烧成带料子发粘,冷却时料发散,产生很多砂子状的细粉,这种熟料称为粘散料,又称为飞砂料。 5、烧成过程:水泥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原料脱水、分解、各氧化物固相反应,通过液相C2S和CaO反应生成C3S,温度降低,液相凝固形成熟料,此过程为烧成过程。 6、阿利特:是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的主要矿物,是硅酸三钙中含有少量的其它氧化物的固溶体。 7、f-CaO: 在熟料中没有被吸收的以游离状态存在的氧化钙称为游离氧化钙,记作f-CaO。 8、完全燃烧:燃料燃烧时其中的可燃物质完全氧化生成CO2、水蒸气、SO2等称为完全燃烧。 9、白火焰:回转窑内燃料从着火燃烧至燃烧基本结束的一段流股为燃料与空气中氧气激烈化合的阶段,此时产生强列的光和热辐射,形成一定长度白色发亮的高温火焰称为白火焰。 10、熟料的单位热耗:指生产每千克熟料消耗的热量。 11、烧流:当烧成温度高时,液相粘度很小,像水一样流动,这种现象在操作上称为烧流。 12、荷重软化点:指耐火材料在高温下对压力的抵抗性能。 13、硅酸率:表示水泥熟料中氧化硅含量与氧化铝、氧化铁之和的质量比, 也表示熟料中硅酸盐矿物与熔剂矿物的比例。通常用字母n或SM 表示,其计算式如下:

SiO2 SM(n)= Al2O3+Fe2O3 14、生料制备过程:石灰质原料、粘土质原料与少量校正原料经破碎后,按一比例配合,磨细,并调配为成分合适、质量均匀的生料,此过程称为生料制备过程。 15、回转窑的筒体:是回转窑的躯干,用钢板事先做成一段段的圆筒,然后把各段铆接或焊接而成。筒体外面套有几道轮带,座落在相对应的托轮上,为使物料能由窑尾逐渐向窑前运动,因此筒体一般有3%-5%的斜度,向前倾斜,为了保护筒体,内砌有100-230mm厚的耐火材料。 16、支承装置:是回转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受着窑的全部质量,对窑体还起定位作用,使其能安全平稳进行运转,支承装置由轮带、托轮、轴承和挡轮组成。 17、窑外分解窑:亦称为预分解窑,是一种能显著提高水泥回转窑产量的煅烧工艺设备,其主要特点是把大量吸热的碳酸钙分解反应从窑内传热速率较低的区域移到悬浮器与窑之间的特殊煅烧炉(分解炉)中进行。18、普通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硅酸盐水泥。 19、最低共熔温度:物料在加热过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开始出现液相的温度称为最低共熔温度。 20、实用易烧性:所谓“实用易烧性”是指在1350℃恒温下,在回转窑内煅烧生料达到CaO≤2%所需的时间。 21、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 22、配料:根据水泥品种与具体的生产条件,确定所用原料的配合比,称为配料。 23、水硬率:是指熟料中氧化钙与酸性氧化物之和的质量百分数的比值,以HM或m表示。 24、干法生产:将原料先烘干后粉磨或同时烘干与粉磨成生料粉,

第二章工艺计算

第二章工艺计算 2.1概述 整个工艺计算过程包括以下几点: 1.确定气液半衡关系。 2.确定吸收剂用量及操作线方程。 3.填料的选择。 4.确定塔径及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5.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6.管路及辅助设备的计算。 2.2气液平衡关系 由于原料气组成中,丙酮占1.5%,含量较低,属于溶解度较小的难溶气体或低浓(x<0.1 )气体混合物溶于溶剂中,用地下水吸收时不会产生热效应,对气液平衡关系和吸收速度没有明显彫响,屈于等温吸收。因此吸收操作中的气液半衡关系可用亨利定律描述。BP: Pe=EX (2-1) 式中:p e一一溶质的气相平衡分压,KPa; x —一溶质在平衡液相中的縻尔分率,无因次; E——亨利系数,KPa. 亨利定律表明,稀溶液上方的溶质分圧与该溶质在平衡液相中的摩尔分率成正比,其比例系数称为亨利系数,亨利系数越大表示溶质在溶剂中的洛解度越小。 如果溶液的浓度不用摩尔分率而改用体积靡尔浓度c來表示,则亨利定律也可写成: (2-2)

H 一一溶解度系数,H越大则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越大。 亨利定律还可表示: y e = mx (2-3) y e一一溶质在气相中的摩尔分率,m称为相平衡常数,m越大溶质越难溶。 亨利系数E和相平衡常数m间的关系为: E m= - (2-4) P p为操作系统的总压强。 当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比较低时(xvO.05),亨利系数E和溶解度系数H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H = -^- (2-5) EM. 式中:M. -------- 溶质的分子最,Kg/Kmol: 溶液的密度,Kg/m3 2.3平衡关系的确定 操作条件下,进入吸收塔气体的摩尔流量: 44.64KiiioVh == 心Vn 22.4 m 操作条件下,进入吸收塔惰性气体的靡尔流量: 也=% x (1-何=44.64x(1-0.015) = 47.93X1110^11 操作条件下,进入吸收塔丙酮气体的摩尔流最: % = V,, x(p= 44.64x0.015= 0.67Kin0^11 因为气体中丙酗的体积分率为1.5%,所以^ = 0.015 进塔气体中丙酮的组成为(下标:1 一塔底;2—塔顶): __ y, 0.019 Y = —^— = --------------- = 0.0194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