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姓名:唐佩

学号:0910030231

日期:2011-10—22

前言

庐山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我国的国家级地质公园.它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其险内秀,风景优美,是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山体平面形态呈肾形,由西南向东北方倾斜延伸,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主峰为大汉阳峰,海拔1473.8m,高出四周平原约1440m,属于中山类型。内部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峡谷、断层等多种地貌,且其位于亚热带地区,山地气候显著,因而土壤和植被的垂直分带具有明显的特点,并且有很多名家大作曾留驻于此,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因而是一个很值得学生探索发现自然的地方。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1.通过本次实习,掌握地质罗盘的实际操作和应用的方法

2。加强教学与实际的结合,使学生认识普通的地貌,岩石类型以及地质的演变过程

3。熟悉庐山上面生长的植物,认识一些珍贵树种,以及植物的地域分布规律,及所生成的土壤及土壤的变化

4.了解庐山地区的宗教文化以及人文环境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

2011年10月14日——2011年10月17日

庐山国家地质公园

三.实习安排及路线

四.实习详细内容

1。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北部,115°52′E—116°08′E,19°26′N—29°41′N,面积约302平方公里,与长江和鄱阳湖相望,主要山峰有99座,最高峰为大汉阳峰,海拔高度为1473.8m。庐山的地貌特征发育较为明显,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评判庐山为第四纪冰川的遗迹,并于1947年发表《冰期之庐山》,总体的讲述庐山的形成,使庐山的地质历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第四纪的典型地区.以伸展运动为主体,伴随庐山出现的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1],组成庐山地学景观的一大特征。庐山沟梁相间,且沟谷相对开阔,山脊陡峭

如刃,其可以为冰川地貌的研究提供真实的证据。山谷有大量碎石沉积,且石块大小有明显不同,也可以说明此地区有流水的搬运作用。庐山山体四周多陡崖、瀑布,从总体上来看,庐山属断块山构造、冰蚀地貌和流水地貌综合的结果。庐山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气候宜人,由于地形原因,虽然位于我国的长江热炉一带,但庐山却是热浪中的一处清凉之地,因而很适宜作为避暑之所,我们所见有解放军疗养院,南京军区疗养院,美庐,毛泽东旧居,朱德旧居都建立在此处,山水相依,文人佚事多于此,因而使庐山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2。庐山地貌

庐山地貌总体可以分为构造地貌、冰川地貌、流水地貌。a.构造地貌

庐山为地垒式断块山,据庐山博物馆

介绍,庐山地区在几百万年前为浅海环

境,或经火山爆发隆起,在漫长的地质

年代中,大规模的陆壳重熔型花岗岩侵入,

庐山地区在这种水平与垂直力的作用

下,庐山呈现不断上升的状态,从而形

成今日之庐山.

与其他名山大川相比较,庐山不算很高,但是由于它位于长江和鄱阳湖旁边,由于周边地势平坦,因而将其衬托的海拔较高,站在庐山上给人一种登高望远的感觉。

庐山多背斜、向斜、断层和单面山

含鄱口为庐山看日出最妙之处,山高谷阔,站在此处可以远眺鄱阳湖,日出于湖,并且可以远眺庐山主峰—五老峰,五老峰原是连在一起的五座山,远看像五位老人静坐沉思,因而得名。而经人指点,仔细一看又像领袖仰面的神态,甚是逼真。而五老峰在地貌形态上属于单面山:它是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平均高1358米.庐山山系褶皱发育也很完整,我们站在含鄱口可以清晰地看到岩层的基本走向。

在走锦绣谷沿路的地方,也可以随处可见大的断层,以及断块山,整个山系像是被神斧整齐的劈开一样,还有去三叠泉的沿路可以看到很开阔的山谷,山谷的对面是大片的断块山系。

图中是实际拍摄到的铁壁峰顺层剪切

带,根据介绍我们可以知道,这种现象是铁

壁峰岩层在下滑过程中,形成密集的剪切破

裂面,岩层因受到剪切旋转而形成杆状构

造。使人惊叹天工造物的神奇。

在锦绣谷需途径一个“仙人洞”,毛泽东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就是描述的这处景点。仙人洞相传是吕洞宾得道成仙的地方,洞宽约4米、深12米。洞内岩层层面平缓,据导游介绍,“仙人洞”形状像右手手掌倒扣下来,五个手指都很明显.它的形成原因可能是:庐山大多为长石、石英类岩石,石英质地坚硬,不易风化,因而被保留下来,形成这样的景观.而长石类容易受风化或是

流水侵蚀,所以就不复存在了,这可从洞穴上面的泉水下渗可以推测到。

这是第四纪冰川遗迹—“冰桌”。碑石记录,“冰桌”为震旦纪长

石石英砂岩构成的长条状桌形独立

巨石,石身滑润,上下巨石沉积放埋

极不协调,为冰川漂砾,老师介绍说,

这个“飞来石”,据说其形成有不同

的说法:①冰川学说,认为此石为冰川漂砾,因为西谷是U型谷,而这么大的石块也只有冰川才能搬动,而周边地势平坦,不可能有这样的产物,所以才有此推测,冰川的外力作用使得上面的巨石旋转,形成桌面。②外力作用,因为沿西谷两岸都是高山,地势较高,受外力作用,石块从高山跌落,刚好掉到此处,而上部的石块也是跌落而形成的“冰桌”。③流水作用,这是一条河谷,而巨石巨石明显的层理构造,经过了多少万年的沉积,使得岩石在重压之下逐渐形成,而上部巨石也因为外部原因而旋转.其中的间隙,是后来形成的砾石填充物,而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呢,还需我们继续探索。

b。冰川地貌

庐山是第四纪冰川遗迹,因而其大多地貌,被一些专家学者定义为冰川作用的结果.

犁头尖都第四纪的典型地貌,在冰

川刃脊处有大量的巨石,其与周边的岩

层走向都不相同,且其岩石外部都是有棱有角,因为在高山山脊处易形成冰川,冰川受重力作用,向下滑落,形成中部错乱的岩石排列。

这是芦林冰碛泥砾剖面,是40—20万年前冰川消融的堆碛物,冰川漂砾与碎石混杂一起,其中埋藏的冰川条痕石、熨斗石,均是研究冰川成因的有力证据。主要物质为长

石石英砂岩,石英坚硬,因而被保留下

来,而长石经过外力风化,流水侵蚀,

逐渐变质,成为碎沫。而两边未被流水

侵蚀的地方,其内部的岩石应该是一些

大的岩性相同的碎石.老师说,若是刨开外部土壤,便可以清晰地看到土壤里面含有大量的由冰川下滑所携带的碎石。

在青莲涧U型谷与九叠谷交汇处有

一个高达120米的阶地,因为九叠谷也曾

是一个冰川U型谷,这个阶地有三期冰川

阶地叠加而成,后经过流水侵蚀加大了阶

地高度,所以形成庐山最壮观的三叠泉。

而在流水的向源侵蚀下,瀑布的高度会越来越高.而水量也分为丰水期和枯水期,因此形成的瀑布也会有不同的壮观的景象。这一现象在庐山国家地质公园属于普遍现象,例如石门涧,锦绣谷,天桥都是由于冰川侵蚀而形成的,河谷地区堆积大量的石块,长年累月,石块虽已被郁郁葱葱的树丛所代替,但是冰川遗迹仍可以清晰地在我们眼前呈现。

c。流水地貌

庐山位于亚热带地区,因而雨量充沛,降水以及河流对于地区的侵蚀不容忽视,终年因流水的侵蚀、溶蚀,对于早期形成的构造地貌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乌龙潭是一个小型瀑布,河流上游

近距离内较为开阔平坦,而不远处就有

高山耸立,河内的岩石大多平滑,可以推

测其已有很长时间,流水在这里经过,

而黄龙潭的形成也是如此,沿黄龙潭的阶石路直走,沿途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河流流经的痕迹,河内流水的痕迹很明显,是丰水期的流水痕迹,可以知道乌龙潭和黄龙潭水流大多最后都汇集于此条河中。

在石门涧,已建起一座悬索大桥,站在上面可以看到深达数十米的深谷,而上游的流水也日日不断,夜夜不停。河流的向源侵蚀,使得宽谷和窄谷之间会出现裂点,小的河流也有此现象,它是受岩性和构造的影响,与地壳上升无关.

2.植被、土壤

庐山的亚热带气候,以及山地的垂直递变性使得庐山的植被和土壤都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我们在植物园看到很多树种,有的见过,而有的也是第一次见到,庐山大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因而植物也与平原不同,其中大多数为松柏科和杜鹃花科植物为主。在黄龙寺前有

三棵宝树,一棵1600年的银杏和两棵600年的柳杉,我酷爱银杏,因为它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且叶子小而精致,甚是可爱。柳杉虽只有600年,却长得比银杏树干还要粗,可见柳杉是一种比较容易成活,而且成长速度极快。在我们自山下上山的途中就可以观察到植被的变化,海拔较低处以毛竹为主,且有向上蔓延之势,而且在我们住的附近也可以看到毛竹。而愈往上杉柏树木较多,其树干笔直挺立,大片的生长,而其生长的地面上几乎没有任何其他植物生长,由此可以看出,这类树种是一种强势树种,阳光透过丛林,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而沿路的土壤由于植被覆盖,我们并没有看到很多,但是由于土壤和植被具有指示作用,并且与当

地气候,成土条件等密切相关,所以

在一些土壤裸露的地方,我们可以

看见土壤的明显分层,并且土壤的

颜色也有明显的变化。说明一个地区的土质会随时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在山中行走时,我们也发现了,沿路杉柏的树根盘根错节的显露出地表,而在路的边沿,土壤却看起来比较松散,这说明,庐山地区的降水较多,而高大的乔木,灌木不适合作为保持水土的植被,因此工作人员应该寻找一些矮小的丛木来进行水土保持.

五。文化圣地

庐山的外险内秀,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从神话故事到名家大作无不体现这这座名山的秀丽与内涵。

“匡庐奇秀甲天下”是多少游览过得人的真实体会,吕洞宾选择在此修行,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烂漫,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哲理,而毛泽东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更是引来的多少人的顶礼膜拜。

庐山是古代战事决战的地方,天桥据说是明太祖朱元璋与陈友谅短兵相交之地,而小天池也是朱元璋驻扎此地饮马的地方。一个名山必定有传说流传,这样才会衬托出山的灵气。

庐山也是近代中国最厉害的两个政治家决战的地方,蒋介石和毛泽东,他们都是我国的有功之臣,只是时代造就了不同的思想和胆识,最终毛泽东战胜了蒋介石,赢得了这座名山,也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敬仰。

庐山保留了很多抗战时期的建筑,例如“美庐”,“庐山会议会址",“抗战英雄纪念碑”,他们是见证人,见证着那个时代的烽烟战火,虽历经磨难,但屹立不倒。

而庐山也被成为“宗教圣地”,在我们行走的过程中,很容易就能看到一些宗教建筑。“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由此就明白了,庐山在宗教名山的地位。在这座云雾缭绕的灵山中,有基督教、佛教、道教、天主教、释教,有洞、有神、有仙,也有神话、有故事、有传说、有诗、、、

每天晨钟暮鼓,诵经礼佛,祈祷拜谒也不失为一种恬静的生活。

而在庐山最著名的寺院是西林寺、东林寺、大林寺,而一山的文化又怎少得了书院呢,庐山的白鹿洞书院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

在庐山的五老峰上有一个待晴亭,在它旁边有一个碑文记下了它的建造原因,是说美国的一位学者和朋友曾一起游览庐山,而中途遇到下雨,这边没有躲雨的地方,致使他的朋友感染风寒而死,为了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所以他就出资建了这个“待晴亭”,以纪念他的朋友。看到这个我觉得,这个世界有什么景色能比得上朋友之间的感情,这个亭子不仅是一个躲雨的亭子,更是对朋友的思念之亭,之前我觉得庐山风景秀美,看了这个故事我觉得庐山更美了。景美,情更美.

因此庐山的文化内涵没有那一座山能与之媲美,美在心中,而不彰显。

六.实习总结

庐山是世界文化名山,国家地质公园,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而庐山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成为我们认识庐山最好的名片。庐山在地质时期的演变比我国大多数山脉更加漫长,更加复杂,而植被和土壤则更加清楚的记录着近时期内的环境变化,对于庐山更进一步的认识,还需我们继续追寻。

收获:通过本次庐山实习,我对庐山的地质地貌,气象水文,植被土壤有了新的更全面的认识,之前在课本上所讲述的东西,很难让人有个清晰的概念,而在实际中所认识到和感觉的景象却给人另一番感悟。登山之高,才能眺目之所及。而且对于野外实习本身,我们亲身体会,走丛林,爬台阶,这更是一次体能的锻炼。只是在我们实习

期间,由于居住条件和路程原因,只是我们觉得身心都比较疲惫,并且由于之前的准备不是很充分,因而行程比较匆忙,所以在老师讲授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我们也不是弄得明白,但是总归,野外实习是一次了解自然最难得的机会,因此我们会将这次野外实习作为一次美丽的回忆,并写下此拙文来记录下来。

有关庐山药学实习报告5篇

有关庐山药学实习报告5篇 庐山药学实习报告1 来到了这里,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曾经学习过的东西,发现有很多知识是课本不能给予的。对于我这个只有两年学习药品经历的学生来说,我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和畏惧。第一次穿上白衣看着镜中的我,心底的那份坚定与自信犹然而生! 从第一天到中成药房转科,到现在在中草药房帮忙,我的心里还对很多事物充满着新鲜感和好奇心。记得第一次对着满室的中药让我想起了古代的药房,抽拉式的药箱,称药的戥子,熟悉的药材名,甚至不时的捣药声,一切都向我展示着草药的神秘,我喜欢这个地方。从当初老师抓一副药而我称出一味药的无奈到单独完成一张处方的从容,我得到了太多东西。记得第一次体会到取错药的尴尬,将后下的砂仁一股脑的分到群药里,然后被查药的老师纠正,又重新分发。 中草药房的工作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交到患者手中的每付药是整个中药房所有人共同劳动的结果。实习快一年了,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团队协作的优势,学会与人配合,学会条理分明不慌不忙工作的态度,牢记并严格执行流程的各个环节。也是在这,我受到了教育,开始关注细节,想干好并达到熟练必须发现细节,刻意练习,需要认真用心去学。学会观察,细心从容,这就是我学到的。通过这么多天的忙碌,才知道药学工作的不易。我觉得药学工作不仅需要熟练的技巧,而且同样需要优秀的职业素质: 1.思想素质:要教育和培养每一个药学人员热爱药学工作,献身药学事业,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要有崇高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医德修养:真诚坦率,精神饱满,谦虚谨慎,认真负责;要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 2.专业素质:药学人员要对病人极端负责,态度诚恳,和蔼热情,关心体贴病人,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细致的身心护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坚

庐山实习报告_实习报告_

庐山实习报告 :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 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 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 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实习生:地理系2000级本科函授班张雅芸 [一]、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 庐山植物 实习时间: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 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

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青杆:松科,原产河北、山西、陕西。用途:材用及观赏。⑧、厚皮香:茶科。⑨、日本木槭:原产日本,用于观赏。⑩、么锦杜鹃:杜鹃科,原产云南、贵州、江西。用途:观赏、花作为药用。 二、庐山群落类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一)、针叶林: 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有两个点,一个是日照松林——黄山松群落。另一个是8月3日上午在回龙路1000米处的扁柏林——线状植被。 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黄山松,又名中国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

庐山实习报告

地理学综合实习报告

目录 一、庐山实习简介 (3) 1.1.实习概况 (3) 1.2.庐山自然地理与人文概况 (4) 1.3.庐山地质地貌概况 (4) 地质概况 (4) 地貌概况 (5) 二、地质基础与构造地貌 (6) 2.1褶皱构造地貌 (6) 2.2单斜构造地貌 (8) 2.3断层构造地貌 (10) 三、流水地貌 (12) 3.1谷地地貌 (13) 3.2河流袭夺 (14) 3.3裂点 (15) 四、冰川地貌 (16) 4.1庐山冰川的学术争议 (16) 4.2“疑似冰川物质”介绍 (16) 4.3我看庐山冰川 (18) 五、植被 (18) 5.1庐山植被概况 (18) 5.2实习所见植被 (19) 六、土壤 (20) 6.1庐山土壤概况 (20) 6.2实习所见土壤 (21) 七、资源与环境 (22) 7.1资源与环境 (22) 7.2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23) 八、总结与收获 (24) 附录 (25)

一、庐山实习简介 1.1. 实习概况 实习目的 1.将课本理论与实际地理实体和对象对照,用理论解释实际,通过实践及调查以理解和丰富理论 2.通过实地考察,与地形图等工具的利用,为学习地理学其他知识打下扎实基础 3. 锻炼学生野外实习的能力与 素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地理工作打下基础 实习时间:2013年9月2日—2013年9月13日 地点:庐山北部地区 实习内容: 此次我们在庐山实习的主要内容为庐山的地质基础与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冰川地貌、植被类型及分布、土壤及其分布规律、庐山资源与环境等。 实习路线

1.2. 庐山自然地理与人文概况 庐山地区北至长江,南至星子县,东到鄱阳湖东岸湖口县,西至瑞昌县。气候上属于亚热带东南季风区,其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约10℃,空气中水汽充足,云雾天气多,降水丰沛,通常夏短冬长,春长于秋,且山地气候明显;在地势上属我国第一级阶梯;地貌上属上江中下游平原区,地势平缓,水网密布,植物葱郁,土壤肥沃,为富饶的鱼米之乡。 庐山是断块作用形成的地垒式褶皱山体。山峰险峻、怪石集聚,峰岭景观构成极富观赏性的旅游资源。庐山的人文胜迹,遍布山上山下,并呈现出山上近代为主、山麓古代为主的特色。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珍贵的诗篇,给庐山增添了神韵。同时,庐山上1000多栋西方典型建筑风格的别墅以及近代和现代中西合璧的别墅,使庐山成为了别墅的宝库。 1.3. 庐山地质地貌概况 地质概况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共24页word资料

庐 山 地 理 野 外 实 习 报 告 地理学院 0907070098 2011年8月27日 1、前言 1.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意义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现象形成的过程和分布规律的科学。自然地理现象及其成因复杂多变,课堂上讲授的地理知识是前人研究和实践总结得到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原理,高度概括归纳的结果。实际自然地理现象往往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非常错综复杂。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把抽象的自然地理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相结合,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因此,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1.2实习目的

1、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了解和掌握有关仪器和工具(罗盘、海拔仪、GPS、放大镜、小刀、瓷板、锤子、土壤环刀、铲、钻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自然地理野外调查工具; 2、培养学生阅读地质图,通过分析了解庐山区域地质概况; 3、培养学生学会野外仔细观察主要岩石、矿物、构造的主要特征,重要自然地理、地质现象,并准确、完整记录所观测到的现象、特征和数据,标本与样品的采集方法,学会初步分析有关现象、特征形成的原因; 4、培养学生独立从事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初步掌握确定地壳运动的一般方法; 5、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庐山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等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6、使学生学习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调查全过程的程序与方法,包括资料的搜集、野外观测记录、标本与样品的采集、资料的综合分析整理等。 7、了解庐山植被类型和代表性植物的种属,观察植物生态与环境的关系; 8、使学生学习掌握植物群落调查的样方法; 9、学会对土壤剖面进行观测及对土壤组成、结构等特征和PH值进行简易测定; 10、掌握土壤路线调查、土壤标本的采集、土壤分布草图、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正文:实习报告院系:专业:学号:姓名: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使每个同学对庐山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地理因子及综合体系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掌握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对地球人类的重要性,庐山实习报告。2、要求识别庐山地区的地貌类型、形态、分布及其发生发展演化规律,初步掌握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学会作地质地貌剖面。3、了解庐山地区的鲜明山地气候特色和小气候特点,土壤、植被的纬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认识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和发生过程,初步掌握土壤野外调查方法,识别地带性代表植物、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了解各类植物群落结构、生态特征及植物群落的演替,学会采集主要自然地理因素的相关标本。4、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及地图信息的野外表达,认知自然、人文地理、资源环境等信息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反演。5、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开阔眼界,了解祖国丰富的物产资源,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专业的热情。二实习时间:2011 年 5 月 22 日~ 2011年5月28日三实习地点:江西庐山四实习内容 1、了解庐山底层与地质构造基本轮廓,观察褶皱、断层、掀斜等地质构造和河流地貌(峡谷的形成、河流袭夺、裂点等)、坡地重力地貌(崩塌、滑坡、夷平面等)、冰川地貌(冰斗、角峰、刃脊、冰川漂砾、U型谷)等地貌类型,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和岩层倾向、走向和倾角的测量。 2、观察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土壤、山地棕壤的土壤剖面,掌握野外挖掘土壤剖面的方法。 3、观察柏松、常绿阔叶混交林黄山松林和落叶阔叶群落,学习植物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山地土壤、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并分析其特征。 4、了解山区河流水文特征。 5、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及地图信息的野外表达。(一)庐山地质地貌实习部分主要实习地点:地质博物馆、月照松林 1、地貌概况:庐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实习地点:庐山 实习指导老师: 组员: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庐山野外实习了解地质仪器如罗盘的使用,还有气象仪器干湿温度计,风速仪和气压计的使用。 2、培养学生阅读地质图,通过分析了解庐山区域地质概况。 3、培养学生学会野外仔细观察主要岩石、矿物、构造的主要特征,重要自然地理、地质现象,并准确、完整记录所观测到的现象、特征和数据,标本与样品的采集方法,学会初步分析有关现象、特征形成的原因 4、培养学生独立从事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初步掌握确定地壳运动的一般方法; 5、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庐山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等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6、使学生学习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调查全过程的程序与方法,包括资料的搜集、野外观测记录、标本与样品的采集、资料的综合分析整理等。 7、了解庐山植被类型和代表性植物的种属,观察植物生态与环境的关系; 8、使学生学习掌握植物群落调查的样方法; 9、学会对土壤剖面进行观测及对土壤组成、结构等特征和PH值进行简易测定; 10、掌握土壤路线调查、土壤标本的采集、土壤分布草图、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11、了解庐山地貌的形成机理; 12、了解海拔变化对气象指标的影响; 13、初步了解庐山地区人文地理特征。 二、实习地区概况 1、庐山地理位置概况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的九江市境内,地理位置为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东南方向是鄱阳湖,北部是九江县,东接星子县。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是世界级名山,于1986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庐山成与武功山,衡山称为江南三大名山,有“衡首庐尾武功中”之称。庐山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公里,宽约15公里。东西两侧为大断裂,山体多峭壁悬崖。 2、庐山地质地貌 构成庐山地域的地层复杂,太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都有分布,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类型齐全。庐山地区在前震旦纪处于浅海环境,堆积了本区最古老的地层,为泥质碎屑岩。在此期间,有多次火山喷发,喷出大量酸性熔岩物质。吕梁运动,使该地层发生褶皱、断裂,整个古生代堆积了浅海相和滨海相沉积。。第三纪主要为一个剥蚀时期。第四系分布广泛,均为陆相沉积。庐山的岩石主要有两类:沉积岩和变质岩。沉积岩,主要类型有长石、石英砂岩、含砾长石、长石石英砂岩等。砾石居多有层理构造,主要受风力和流水作用影响形成。变质岩,庐山地区变质岩是以经过区域变质形成的大理岩、石英岩、板岩和

庐山实习报告3篇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精选3篇(一) 庐山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述 我在庐山旅游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主要负责参与旅游景区的日常管理和服务 工作。实习期间,我全面了解了旅游景区的运营模式,学习了景区管理和服务的相关 知识和技能。 二、实习内容 1. 景区管理:我参与协助景区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接待游客、引导游客、维护景区 秩序等。我学会了如何与游客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如何解答他们的问题和需求。 2. 服务工作:我在旅游景区的各个岗位轮岗,包括餐饮服务、导游服务、景区巡查等。在餐饮服务方面,我学习了如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解决顾客的问题和投诉。在导游 服务方面,我学习了如何向游客介绍景区的历史和文化,并为他们提供全面的服务和 指导。 三、收获与体会 通过实习,我不仅了解了旅游景区的运作和管理,还学习了与人沟通和提供服务的技巧。我学会了如何处理复杂的情况和矛盾,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认识到 旅游景区对员工的要求很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心。 四、改进建议 在实习期间,我发现景区的管理和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员工的服务态度 不够热情,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其次,景区的设施维护和管理需要加强, 以确保游客的安全和舒适。最后,景区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不够到位,需要增加宣传力度,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总结 通过庐山实习,我对旅游景区的运营和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服务能力和沟通能力。我将以此次实习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庐山实习报告精选3篇(二) 庐山实训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在这次实训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各种能力。 首先,这次实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团队合作的机会。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了各种任务和项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需要相互配合和协作。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和合作,解决问题和冲突,以达到共同的目标。 其次,我通过实践来应用和巩固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训中,我们不仅需要理解理论知识,还需要将其应用到实际场景中。我学会了如何收集数据和信息,分析问题和制定解决方案,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与客户和用户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 此外,这次实训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来发展和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在团队中,我担任了一定的领导角色,需要组织和协调团队成员的工作,同时也需要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通过这次实训,我变得更加自信和果断,学会了如何领导和管理团队。 总的来说,庐山实训是一次非常有意义和宝贵的经历。通过这次实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领导能力。这些经验对于我的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都非常重要。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学习和成长,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庐山实习报告精选3篇(三) 庐山实习总结 在庐山实习期间,我有幸能够参与到公司的各项工作中,并且得到了来自导师和同事们的指导和支持。这段时间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关于庐山实习报告 转眼间充满意义的实习生活就已结束了,相信你会领悟到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写一份实习报告做好总结了。那么你知道实习报告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庐山实习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庐山实习报告1 1、实习时间: 20xx年8月1日至20xx年8月8日 2、实习内容: 庐山地貌状况;庐山构造地貌类型;庐山谷地地貌类型;庐山河流袭夺情况。 3、实习路线: 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地貌实习。 8月5日上午:牯岭西谷锦绣谷仙人洞黄龙潭;地貌实习。 8月6日:大月山五老峰;地貌实习。8月7日:三叠泉;地貌实习。 一、地貌概况: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造地貌类型: 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五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四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一)、褶皱构造地貌分述如下: 1、8月6日:大月山五老峰,进行地貌实习。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 2、青莲寺七里冲向斜谷:位于大月山与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 3、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 4、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进行地貌实习。大校场(谷地名称)及西谷次成谷: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位于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 5、女儿城(山名)及牯岭次成山: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故称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 6、东谷:(又称中谷)莲谷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北侧。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向东北倾斜。 7、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北翼断陷后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二)、断层构造主要地貌如下: 1、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其北翼断落而成,该断层崖在石门涧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 2、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垄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递降,断层崖亦分2~3级,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三、谷地地貌类型: (一)、成因: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地质构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15日。 实习地点,庐山风景区。 一、实习背景。 庐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获得了在庐山风景区的实习机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旅游管理和服务业的运作,同时也为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 在庐山风景区的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景区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具体包括接待游客、解答游客的咨询、协助景区工作人员进行巡视和维护工作等。在接待游客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背景的游客进行有效沟通,并且能够及时、准确地解答他们的问题。在协助巡视和维护工作中,我了解到了景区管理的复杂性和细节性,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管理和服务技能,还深刻体会到了旅游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在与景区工作人员的交流中,我也了解到了他们的辛勤付出和对工作的热爱,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未来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决心。同时,我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同行者,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发。 四、实习感想。 庐山风景区的实习经历让我收获颇丰,我感到非常幸运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这次实习让我收获颇丰,我将会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未来的工作中,为旅游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感谢庐山风景区给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也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让我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实习经历。

庐山实习报告——植物地理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植物地理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2年8月1日至2022年8月7日。 实习地点,庐山。 一、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庐山地区的植物地理特点,掌握植物地理学的调查方法和技能,培养对植物地理学的兴趣和认识。 二、实习内容。 1. 调查庐山地区的植被类型和分布情况,包括森林、草甸、沼泽等不同类型的植被。 2. 采集标本,对采集到的植物标本进行鉴定和分类。 3. 调查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了解不同植物群落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4. 研究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态特点,探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三、实习过程。 在实习期间,我们深入庐山腹地进行了植物地理的实地调查。我们首先对庐山地区的植被类型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发现庐山地区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包括针叶林、阔叶林、草甸和沼泽等。随后,我们对不同类型的植被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记录,了解了它们的分布情况和特点。 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珍稀植物,并对其进行了认真的鉴定和分类。通过这些工作,我们对庐山地区的植物种类和分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们也对不同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们对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态特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探讨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这些工作,我们对植物地理学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四、实习收获。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不仅了解了庐山地区的植物地理特点,还 掌握了植物地理学的调查方法和技能。同时,我们也培养了对植物 地理学的兴趣和认识,提高了自己的实地调查和研究能力。 五、实习感想。 庐山是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山,它的植被类型丰富多样,植 物地理特点十分显著。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大自然 的神奇和美丽,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植物地理学的魅力。我们将继 续努力,不断学习和探索,为保护和研究植物地理做出自己的贡献。 六、实习总结。 本次实习使我们对植物地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我 们的实地调查和研究能力。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和探索,为 保护和研究植物地理做出自己的贡献。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姓名:*** 学号:01 日期:2011-10-22

前言 庐山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我国的国家级地质公园;它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其险内秀,风景优美,是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山体平面形态呈肾形,由西南向东北方倾斜延伸,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主峰为大汉阳峰,海拔,高出四周平原约1440m,属于中山类型;内部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峡谷、断层等多种地貌,且其位于亚热带地区,山地气候显著,因而土壤和植被的垂直分带具有明显的特点,并且有很多名家大作曾留驻于此,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因而是一个很值得学生探索发现自然的地方.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1.通过本次实习,掌握地质罗盘的实际操作和应用的方法 2.加强教学与实际的结合,使学生认识普通的地貌,岩石类型以及地质的演变过程 3.熟悉庐山上面生长的植物,认识一些珍贵树种,以及植物的地域分布规律,及所生成的土壤及土壤的变化 4.了解庐山地区的宗教文化以及人文环境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 2011年10月14日——2011年10月17日

庐山国家地质公园 三.实习安排及路线 四.实习详细内容 1.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北部,115°52′E—116°08′E,19°26′N—29°41′N,面积约302平方公里,与长江和鄱阳湖相望,主要山峰有99座,最高峰为大汉阳峰,海拔高度为;庐山的地貌特征发育较为明显,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评判庐山为第四纪冰川的遗迹,并于1947年发表冰期之庐山,总体的讲述庐山的形成,使庐山的地质历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第四纪的典型地区;以伸展运动为主体,伴随庐山出现的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1,组成庐山地学景观的一大特征;庐山沟梁相间,且沟谷相对开阔,山脊陡峭如刃,其可以为冰川地貌的研究提供真

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范文2篇

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范文 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范文精选2篇(一) 【摘要】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是对庐山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进行综合 调查和研究的实习报告。本文结合实际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和资料,对庐山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以保护庐山的 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引言】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素有“天下第 一奇山”之称。庐山拥有丰富的地理特征和生态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科研和旅游 价值。为了更好地了解庐山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我们对庐山进行了一次综合的地 理调查实习。 【调查目的】通过对庐山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庐山的 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基本情况,为保护庐山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调查内容】我们的地理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形和地貌特征:庐山位于庐山山脉的中部,地势较为陡峭,主峰海拔度为1474米,山峰众多,形态各异,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火山地貌。 2.气候和水文:庐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降水充沛。庐山拥 有丰富的水资源,有众多的江河湖泊和大小山泉。 3.植被和动物资源:庐山的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森林、草甸、湿地等。庐山的动 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有多种珍稀濒危动物栖息于此,如金丝猴、北美黑熊等。 4.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庐山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名山,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庐 山旅游业发达,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调查结果】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1.庐山的地形和地貌特征丰富多样,具有较高的科考研究和旅游价值。 2.庐山的气候和水文条件良好,为庐山的生态系统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3.庐山的植被类型丰富,但也存在一些植被退化和破坏的问题,需要加强保护和恢复。 4.庐山的动物资源丰富,但也有部分物种濒临灭绝,需要加强保护工作。 5.庐山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对当地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环境 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规划。 【建议和措施】为了保护庐山的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和措施: 1.加强庐山的生态保护,限制开发建设,保护和修复植被,加强动物保护。 2.加强庐山旅游管理,推行可持续旅游发展,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景点,提高服务质量。 3.加大对庐山的科学研究力度,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促进庐山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庐山的环境监测和治理,控制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结论】庐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具有丰富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通过我们 的地理调查实习,我们对庐山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目录 一、实习时间..................................................... * 二、实习地点..................................................... * 三、实习目的..................................................... * 四、实习情况简介................................................. * 五、实习内容..................................................... * 六、实习小结或体会............................................... * 七、部门主管..................................................... * 八、参考文献..................................................... * 九、指导教师评阅................................................. *

德立以及他组织创办的机构在庐山建造了大量的“洋式建筑”,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建筑财富。我们前往牯岭镇的别墅区进行了参观,参观了教堂,赛珍珠别墅,李德立纪念馆以及咖啡厅等等。 就任何一个具体建筑物的建造而言,它都是一项人为的建筑产品,对这一产品的实用目的,建造技术以及它的艺术表现,空间组成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建筑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结合环境,这个建筑才是有灵魂气息的建筑。庐山的建筑以及南昌市区的建筑都与环境结合在一起,整体看起来非常和谐。庐山是一个山水风景区,建筑如果太突兀会毁坏风景区本身的美。所以庐山的建筑似乎是隐居在环境中的。别墅体量做的都不大,周围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留了大量的空间给自然,使得建筑掩映在绿树之中,很好的与自然相结合。 这次建筑认识实习,我学到了很多。我不仅接受了自然的洗礼,也对建筑与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多了更多感性认识。在历史建筑环境中建造新建筑,需要着重研究如何使其与历史建筑相处融洽的问题。用协调来处理两者的形态关系是最基本的手法。在一些历史文化氛围浓郁的环境中,新建筑的外观形态模仿老建筑是与其和谐共处的常用方法。而更有效的是采用把老建筑形态上的一些特征有机的组织到新建筑的形态中,创造与周围建筑有共同点的新建筑。 在实习中最后一站就是699艺术中心,该艺术中心的特点那就是把废旧工厂改造,是具有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拥有着与南昌普遍建筑不同的特色风格,园内的石凳都是一个手掌的样式,创意新颖,石墩是各种动物形象,有龙,马,狮子等,垃圾桶也是三棱锥的形状。仔细看并不是所有的建筑都特别美,但是美的是他们把建筑和自然的关系处理的十分完美。我特别喜欢那里的风格,喜欢那种慢生活的感觉。园内各个建筑也都与自己的功能相结合,比如一家文艺餐厅,他的外墙是用圆木垒砌而成,二楼还有屋顶花园,室内以各色的千纸鹤和墙面各式挂画和各类书籍为主要装饰,使整个餐厅流露出一股文艺风,使人不禁想要进去喝一杯午后奶茶。就像宣传单上写的,在这里工作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能够把建筑做的给生活带来快乐,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20XX 年8 月 1 日至20XX 年8 月8 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 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实习生:地理系20XX级本科函授班张雅芸[ 一] 、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 度52 分-- 116 度零分,北纬29 度26 分-- 29 度41 分,面积302 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 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 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XX毫米,年平均雾日191 天,年平均相对湿度XX%,每年7 月-- 9 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 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 、分述: 庐山植物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XX 年8 月1 日至20XX 年8 月8 日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路线:8 月2 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8 月3 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

1XXX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8 月8 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XX.X%.高等植物近3000 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8 月2 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其中,庐山牯岭街10 种植物的科名、属名: 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 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 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 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 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 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③、金缕梅: 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青杆:松科,原产河北、山西、陕西.用途:材用及观赏.⑧、厚皮香: 茶科.⑨、日本木槭:原产日本,用于观赏.⑩、么锦杜鹃:杜鹃科,原产云南、贵州、江西.

庐山实习报告三篇

庐山实习报告三篇 庐山实习报告篇1 1、实习时间:8月1日至8月8日 2、实习内容:庐山土壤地带性分布;庐山非地带性土壤;庐山土壤的分布规律。 3、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 一、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 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二、主要土壤类型 (一)垂直地带性土壤 1、红壤: 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当中有红壤化的性质。

2、黄壤: 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 3、山地黄棕壤: 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现以三宝树简易公路500米,海拔980米和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这两处的土壤剖面为例。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3 日期:8月3日(阴、雨、晴)调查人:张雅芸 土坑编号:00-3土坑类型:对照剖面 土坑地点: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山地黄棕壤地下水位:低 母质:冲积物+砂岩指示动植物:毛竹子、灌丛、草木 排灌情况:良好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o枯枝落叶层Ah有机质层发生层剖面深度(厘米)采样深度(厘米)颜色质地结构干湿度松紧度孔隙植物根系新生体侵入体PH值AoAhB1B2B3Bc0-77-4141-7070-9191-140>1405YR4/25YR5/47。5YR5/67。 5YR6/85。5YR5/8暗灰棕紫棕淡棕暗黄橙淡棕红中粘中重粘中粘轻粘中重粘团粒块状块状块状棱柱状润润潮润潮润潮潮松紧紧紧很紧很多多少无无多多少无无无无5。15。45。15。15。4;

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

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 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实习生:地理系级本科函授班张雅芸 一、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度分——度零分,北纬度分——度分,面积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出名于世。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毫米,年平均雾日天,年平均相对湿度,每年月——月平均温度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 庐山植物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构造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道路:月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月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米处。下午:黄龙

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月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高等植物近种,在钟灵娟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⒈月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其中,庐山牯岭街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 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 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处: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处:欣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处:材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处:欣赏。 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处:欣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处:欣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处:材用及欣赏。⑦、青杆:松科,原产河北、山西、陕西。用处:材用及欣赏。⑧、厚皮香:茶科。⑨、日本木槭:原产日本,用于欣赏。⑩、么锦杜鹃:杜鹃科,原产云南、贵州、江西。用处:欣赏、花作为药用。 二、庐山群落类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程度地带是常绿阔叶林,

庐山实习报告,武大资环(共30页)

庐山实习报告,武大资环 地理学综合实习报告目录一、庐山实习简介 1、实习概况 2、实习路线 3、庐山自然地理与人文概况 4、庐山地质概况二、地质基础与构造地貌三、流水地貌四、冰川地貌五、庐山的植被六、庐山的土壤七、庐山的气候八、资源与环境及利用九、实习总结与收获一、实习概况 1. 实习概况实习目的: 此次庐山野外调查实习主要有三个目的:首先,理论联系实际。在我们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贯彻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解释实际,增强感性知识。其次,使得我们在实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升; 再者,野外实习是学生接触大自然和接触社会难得的好机会,也是对学生意志力的磨练,为今后成为一名地质工作者所需的素质打下基础。 实习时间 20xx年9月3日—20xx年9月15日实习地点世界地质公园——庐山实习内容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历史过程,留下了许多自然地理遗迹。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由于庐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土壤植被垂直地带分布较为典型,地貌复杂,具有多处断层,褶皱构造。这些独特的自然地理遗迹使庐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自然地理实习地点。因此实习内

容即: 庐山的地质基础; 庐山的构造地貌,谷地地貌,冰川地貌等; 庐山的气候; 庐山的河流袭夺等的水文特征; 庐山的土壤及分布规律; 庐山的植被 2. 实习路线时间路线 9月4号西谷—牯牛岭—气象台—月照松林 9月5号西谷—汉口峡—女儿城—大校场—大月山—七里冲—三叠泉—五老峰 9月6号西谷—窑洼—诺那塔寺—大马颈—草地坡—莲花谷 9月7号西谷—锦绣谷—龙首崖—石门涧—花径 9月8号西谷—东谷—茭芦桥—三宝树—乌龙潭/黄龙潭 9月10日西谷—东谷—含鄱口—植物园—芦林湖—博物馆3.庐山自然地理与人文概况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 南至星子县; 西临瑞昌县。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地势上属我国第一级阶梯,地貌上属长江中下游平原区,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夏季平均温度16.9摄氏度,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