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来小升初的古文常考的十篇

历年来小升初的古文常考的十篇
历年来小升初的古文常考的十篇

历年来小升初的古文常考的10篇

1.酒以成礼

【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①寝:睡觉。②因:趁机。③时:当时。④何以:为什么

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

【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郁离子》

【注释】

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

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⑤使:让。引:拉。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⑦起:赶起。

⑧发:跑出来。⑨交:交错。⑩鹄(hú):天鹅。⑾旃(zh ān):赤鱼的曲柄旗。⑿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⒁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⒂置:放。

【参考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阅读理解】

1.解释:①于:向。②道:道理。③之:代“禽”。④射:射箭时。

2.翻译:

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3.次非杀蛟

【原文】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次非谓舟人曰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注释】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③反:同“返”,回,归。④中流:江中心。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⑥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义。⑦尝:曾经。

⑧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⑨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参考译文】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木

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阅读理解】1.解释:①于:在;②反:同“返”,回,归;③全:保全;④复:又。

2.翻译:

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

译文: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

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译文: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

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

答: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4.大脖子病人

【原文】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③,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人至,则

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④哉人之颈也,焦⑤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⑥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

【注释】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②其:那里的。③病瘿(yǐng):得大脖子病。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④异:奇怪。⑤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⑥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参考译文】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

【阅读理解】1.解释:①其:代词,那里的;②辄:就;

③异:奇怪;④然:这样。

2.翻译:

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译文:所以那里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得大脖病的。

②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译文: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

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答: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

5.高阳应造屋

【原文】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⑾败。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

【注释】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专指木工。

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④涂:泥。⑤挠(n áo):弯曲。⑥败:毁坏。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⑧益:更加,越发。⑨枯:干。⑩劲:坚固有力。⑾任:担

负。果——果然,果真。

【参考译文】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阅读理解】1.解释:①为:造;②以:用;③善:好;④益:更加。

2.翻译: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匠人没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

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

答:善于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

6.竭泽而渔

【原文】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

【注释】①竭:使…干涸。②渔:捕鱼。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⑤薮(sǒu):指野草。⑥田:通“畋”,打猎

【文言知识】释“竭”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捕鱼。又,“地震,山崩川竭”,意为因为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它还指“尽”,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

【参考译文】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阅读理解】

1.解释:①竭:使…干涸②渔:捕鱼;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

2.翻译: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3.成语“竭泽而渔”的比喻意义是:

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7.功名

【原文】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①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②其所以归。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

【注释】①归:归顺,归附。②务:致力。

【参考译文】水泉很深,鱼鳖就会游向那里,树木繁盛,飞鸟就会飞向那里,百草茂密,禽兽就会奔向那里,君主贤明,豪杰就会归依他。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勉强使人们归依,而是尽力创造使人们归依的条件。强制出来的笑不快乐,强制出来的哭不悲哀,强制命令这种作法只可以成就虚名,而不能成就大业。

【阅读理解】1.解释:①则:那么;②盛:茂盛;③所以:……的原因;④令:让,叫。

2.翻译:

人主贤则豪杰归之。

君主贤明,那么豪杰就归附他。

3.上文开头三句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须要有基本的生存环境条件

作保障,同时也说明了自然界各生物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8.目贵明

【原文】目贵①明②,耳贵聪③,心贵智④。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⑤并进⑥,则明不可塞⑦。

(选自《管子?九守》)

【注释】①贵:以……为贵。②明:聪明,这里指明查(则明不可塞。)③聪:听力好。④智:思维敏捷。⑤辐辏:车轮的辐条。⑥进:这里指向中间集中。⑦塞:受蒙蔽。

【文言知识】释“并”:上文“辐辏并进”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齐”、“一同”句意为车轮的轴条一起向车轮中心的圆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又,“万箭并发,城中如雨”,意为一万支箭一齐发射,城内如同下雨。又,“五人并行”,意为五个人一同行走。又,“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为品德与才能都好,国君就任用他。

【参考译文】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心思贵在思维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就能没什么看不见;用天下人的耳朵探听消息,就能没有什么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问题,就能没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情报来源丰富,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向中间集中,(君

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阅读理解】1.解释①贵:以……为贵;②聪:听力好;③智:思维敏捷;④塞:受蒙蔽。

2.翻译:

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译文: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问题,就能无所不知。

3.与引文内容相关的成语是:耳聪目明,其意思是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感觉灵敏。

9.自知之明

【原文】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穷④,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选自《荀子·荣辱》)

【注释】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②怨:埋怨。③知命:懂得命运。④穷:走投无路。⑤无志:没有见识。⑥失:过失,过错。⑦反:反而。⑧岂:难道。⑨迂:拘泥守旧,不合时宜。

【文言知识】释“君子”与“小人”“君子”与“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时期是指贵族统治者和被统治的劳动百姓。《国语》上说:“君子务治,小人务力。”意为君子致力于统治,小人致

力于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卑劣的人。古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为君子心胸宽阔,小人时常忧愁。《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为君子懂得仁义,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语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思想。

【参考译文】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求别人,难道不是不合时宜了吗?所以君子从来是淡定自若而不惊恐,小人则是常常惊咋而不镇定。

【阅读理解】1.解释①知:认识;②岂:难道;③道:遵循;④怪:异端。

2.翻译: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

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人应该有自知之明。

10.对牛弹琴

【原文】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

(载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

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xiè):小步走。

【参考译文】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阅读理解】1.解释:①为:给;②如故:像先前一样;③鸣:叫声;④奋:竖起。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知识归纳:小古文答题技巧-精品

小古文答题技巧 面对课外文言文考题,学生首先在心理上主产生惧怕。畏惧、慌张只会自乱阵脚,这样还没开始答题就已经开始失分了,因此考生掌握文言文的答题技巧有助于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方法/步骤 1. 第一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要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题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材料的内容,从而帮助题目答题。 2. 第二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考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考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3.第三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考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4.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是典型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题目。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已经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4、开放性理解题的解题方法。 (1)第一类的解题方法——说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观点或看法。解题时,首先应该读懂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究竟是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赏还是批评等问题。

完整小升初文言文强化练习题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练习题 一?乐羊子妻(节选)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①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 来之食②。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③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注释】①还:回到家里。②嗟来之食:指侮辱性的施舍。③捐:丢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得遗金一饼得:____________________ ( 2)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 乎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表现了羊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 4、这个故事告诉你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 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加点词语。 (1)天帝使我长百兽_________________ (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 ? ? 行________ (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_________________ (4)兽见之皆走___________________ ? ? 2、翻译句子。 ①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小升初语文复习古诗词

小升初语文复习:常考古诗词 一古诗过关: 1、,潭面无风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 2、,闻郎江上唱歌声。,道是无晴却有晴。 3、,乌衣巷口夕阳斜。,飞入寻常百姓家。 5、,一岁一枯荣。,春风吹又生。,晴翠接荒城。,萋萋满别情。 6、,风景旧曾谙。,春来江水绿如蓝。 ? 7、,千朵万朵压枝低。,自在娇莺恰恰啼。 8、,秋收万颗子。,农夫犹饿死。 10、,白云深处有人家。,霜叶红于二月花。 11、,路上行人欲断魂。,牧童遥指杏花村。 12、,水村山郭酒旗风。,多少楼台烟雨中。 13、,轻罗小扇扑流萤。,坐看牵牛织女星。 14、,寒食东风御柳斜。,轻烟散入五侯家。 15、,驱车登古原。,只是近黄昏。 19、,但爱鲈鱼美。,出没风波里。 20、,春风送暖入屠苏。,总把新桃换旧符。 21、,钟山只隔数重山。,明月何时照我还? 22、,凌寒独自开。,为有暗香来。 24、,白雨跳珠乱入船。,望湖楼下水如天。 25、,山色空蒙雨亦奇。,淡妆浓抹总相宜。 26、,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 29、,但悲不见九州同。,家祭无忘告乃翁。 30、,五千仞岳上摩天。,南望王师又一年! 31、,树阴照水爱晴柔。,早有蜻蜓立上头。 32、,风光不与四时同。,映日荷花别样红。 33、,村庄儿女各当家。,也傍桑阴学种瓜。 36、,中间多少行人泪。,可怜无数山。毕竟东流去。,山深闻鹧鸪。

38、,小扣柴扉久不开。,一枝红杏出墙来。 41、,朵朵花开淡墨痕。,只留清气满乾坤。 42、,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清白在人间。 44、,立根原在破岩中。,任尔东西南北风。 46、,万马齐喑究可哀。,不拘一格降人才。 二根据提示天古诗: 1、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 。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中的诗句: 。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 2、默写描绘春、夏、秋、冬四季的诗各一首。 描写春天的诗:诗名是《》,诗句是。 描写夏天的诗:诗名是《》,诗句是。 描写秋天的诗:诗名是《》,诗句是。 描写冬天的诗:诗名是《》,诗句是。 3、按要求默写古诗。 赞美黄河雄伟气势的诗 赞美庐山瀑布的诗 赞美柳树的诗 赞美小草的诗 赞美春雨的诗 4、《墨梅》、《竹石》、《石灰吟》三首古诗的共同特点是:看起来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 ,其中“梅”具有特点,“竹”具有特点。你还知道类似的诗吗?请写一首。 5、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另一首《悯农》吗? 。 6、李清照是我国宋代女词人,她写了一首赞颂项羽,抒发爱国情怀的诗《》。

小升初语文常考十篇短文文言文

—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未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寝:睡觉。②因:趁机。③时:当时。④何以:为什么 2.翻译: 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符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郁离子》 【注释】 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

小升初最全古诗词名句分类

小升初最全古诗词名句分类 哲理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生活情趣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3.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5.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7.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读书 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奉献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小升初语文必考古诗文

小升初语文必考古诗文整理 1、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的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描写春天的诗:诗名是(《春日》)、(《春晓》),诗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描写夏天的诗:诗名是(《小池》)、(《所见》),诗句是: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描写秋天的诗:诗名是(《山行》)、(《山居秋暝》)诗句是: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描写冬天的诗:诗名是(《江雪》)、(《咏梅》)诗句是: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6、赞美黄河雄伟气势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赞美庐山瀑布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赞美柳树的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赞美小草的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赞美春雨的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7、借物以赞美人的一种精神的诗句: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具有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特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具有坚韧不拔的特点。)

小升初小古文总复习题

阅读训练之文言专题(共6课时学生用)在小学阶段,我们其实已经开始接触和学习文言文了,进入初中以后,文言文占语文教材的三分之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近年来,名校的小升初考试都会命制文言文阅读的试题,而且难度越来越大。打好文言文学习基础,不仅有助于我们在小升初考试中拿下高分,更为初中轻松学习文言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技巧归纳】 学习文言文,主要从以下四点入手:①把握文言实词和重点虚词的意义;②理解、翻译文言语句;③整体感知文章的在联系、容、写作方法、技巧;④积累、背诵文中重点语句、段落,背诵文言诗词。 【实战训练】 一、朗读下列选文,读出停顿 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吾后行。 1、“汝”这个字,读音是,意思是。 2、“吾”这个字,读音是,意思是。 菊 梅、兰、竹、菊者,四君子也。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二、你能为下列文段画出标点吗? 1.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柳数株中夹桃飞 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2.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 起全身皆湿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问题 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①。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②矣。 注释 ①走:跑②及:等到。至:到 文言小练习 1. 古文中的“竞走”和现代竞走运动是不同的,“竞”的意思是,“走”在古文中的意思是,合起来就是。 2. 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只划一处。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3.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兔行速.,中道而眠。速: ⑵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及: 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五官争功 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①何功居上我?”

小升初常考文言文10篇

1. 酒以成礼 【原文】 钟赣(yu)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 ......... 时。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 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寝:睡觉。②因:趁机。③时:当时。④何以:为什么 2.翻译: 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赣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 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居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场于云梦',使钩虞

人'起肉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务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仙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气不知其所射。养叔"塞曰:“臣之射也,置购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郁离子》 【注释】 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⑤使:让。弓I:拉。⑥虞(y。)A: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⑦起: 赶起。 ⑧发:跑出来。⑨交:交错。⑩鹄(hU):天鹅。(11)旃(zhdn):赤鱼的曲柄旗。?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③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M)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置:放。 【参考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肉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向。②道:道理。③之:代“禽” °④射:射箭时。 2.翻译: 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3. 次非杀蛟 【原文】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 °还反涉江七至于中流气有两蛟夹绕其船气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气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 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最新)小升初必考古诗词,详解及练习题!

一《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敕勒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顾名思义就是歌颂北方敕勒族游牧生活的美好。 2、相关考题 (1)敕勒歌是一首____朝时的民歌。(北) (2)穹庐是指______(蒙古包) (3)“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____(现) 二《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年间设置的一种掌管音乐的机构(有点像现在的娱乐公司),负责搜集民歌,乐谱,训练音乐人才(歌手)。所以由乐府搜集而流传下来的诗歌就是乐府诗了。 2、相关考题 (1)《江南》题目中的“江”是指________________(长江) (2)汉乐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汉朝掌管音乐的机构) (3)诗歌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的快乐心情。(采莲人)(4)“鱼戏莲叶间”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三《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这首诗的作者是骆宾王很多孩子都知道,但是知道他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就很少了。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三人一起被合称为“初唐四杰” 2、理解这首诗应该注意的几点: 色彩:白毛、绿水、红掌 动作:向、歌、浮、拨。 四《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这首诗每句都在写风,主题也是咏风。说风能使晚秋的叶子落下,能催开二月的鲜花,能掀起千尺巨浪,能把翠竹吹得歪歪斜斜。实际上这首短小的诗告诉了我们一个写作的简单规律:所写内容一定是扣题详写的,从不同的几个方面。有时间的话可以让孩子尝试自己写写风。 2、相关考题 (1)“三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深秋) (2)“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能够) (3)填上一个表示数字的词语。 解落____秋叶,能开_____月花。过江_____尺浪,入竹_____竿斜。 五《山村》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是一首经典的少儿启蒙诗,但在给四年级孩子授课的过程当中仍然有学生不知道这首诗,尤其是对于作者的一些情况的不了解,下面整理一些供大家参考。

小升初必考古诗词及经典句子图文稿

小升初必考古诗词及经 典句子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

小升初必考古诗词及经典句子 古诗文名句集萃 ◎抒情 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5.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6.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8.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9.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10.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14.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说理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5.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7.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0.多行不义,必自毙。 1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2.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实践。 1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5.管中窥豹,只见一斑。16.祸兮福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8.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1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1.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2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24.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25.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6.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9.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30.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7.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38.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39.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40.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41.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4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4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5.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4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小升初小古文练习卷(L)

小升初小古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 ye”;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如“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 j 1” 2.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 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 专指“黄河” ;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二要 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如“中间力拉崩倒之 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 3.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 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如“温故而知新” ,“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故” 意思是特意。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 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 例(1)妇抚儿乳。乳,本义是“奶”,这里是名词作动词“喂奶” 。 例(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弛,形容词作动词,放下。 例(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在这里表示“运”的工具,译为“用土筐” 。 例(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乱,“使……混乱”;劳,“使……劳累”。 例(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以……为耻。 (二)文言虚词文言虚词主要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准确掌握常见虚词的一般 用法,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十分重要。而唯有熟读、精思才能摸到门道,掌握规律。因此,课文要认真学,有些典型句子要背诵,常见虚词的用法可以整理成表,这样才便于记忆。 (三)文言文翻译 1.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将古代汉语译成现代汉语,这是学习文言的综合性训练,多做这方面练习,对于深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文言文翻译也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有三点:首先要忠于原文。其次语句要通顺。表意要明确,语气不走样,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再其次是要文字优美,亦即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就是所谓的信、达、雅。同学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要能做到前两点就可以了。 要做到准确、通顺,就要多学多练,平时除学好文言课文,还要多看些课外的文言文章,多积累些文言实词、虚词,熟悉文言句式的特点,还要掌握必要的历史文化常识。另外,也要讲求翻译技巧。 2.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用补、删、留、变、换的方法。补,就是指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翻译时要补足。如“帝感其诚”在动词“感”后面省略了介词“于” ,相当于“被” ,译时补出,全句可译成“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删,是指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等,翻译时要删去。如“久之,目似瞑,意

小升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0001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典型例题】 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2)是日,饮酒乐,天雨() (3)公将焉之() (4)岂可不一会期哉() 2. 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且焉置土石 B.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 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 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答案: (1)①打猎②下雨③至V、往④约定的时间 (2)A (疑问代词哪里) (3)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 (4)守信 【模拟试题】 一.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 下列语句,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 妇亦/ 起大呼 B. 又夹百千/ 求救声 C. 虽人/ 有百手,手/ 有百指

D. 不能/ 名其一处也 2. 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A. 虽人有百手虽:虽然 B. 不能指其一端指:手指 C. 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 D. 几欲先走走:走开 3. 对划线语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正面描绘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B. 反映出口技表演者的内容非常恐怖,令人胆战心惊。 C.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写出了台上台下互相呼应的情景。 D.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听口技表演的人很多。 B. 表演者和观众面对面坐在一间屋里。 C. 表演者所用道具非常简单。 D. 表演者还没开始表演就抓住了听众。 二.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 下面各句加点词古今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A.居五日,扁鹊复见。 B.北山愚公……面山而居 C.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D.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 将“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译为现代汉语 3. 把本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4.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整个故事说明了的道理。三.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

小升初常考古诗大全

小升初常考古诗大全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很多都有绰好,如“水镜先生”是(司马徽)、“卧龙”是(诸葛孔明)、“凤雏”是(庞统)、“美髯公”是(关羽)、“小霸王”是( 孙策)、“常胜将军”是(赵云)。 2、被称为“神机军师”的人物是( 朱武),出自名着《水浒传》。 3、“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作者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此诗的名字是《葬花词》,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最高境界。 4、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5、描写春天的诗句:题号加粗的是常见的诗句 1、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迟迟:缓慢。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蘩:白蒿。祁祁:众多。《诗经小雅出车》 2、时在中春,阳和方起。阳和: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 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4、阳春白日风在香。晋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5、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盂珠》

6、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秀:秀丽。屯:驻,聚集。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8、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杂英;各种各样的花。芳甸:郊野。南朝梁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9、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洛城:洛阳城。风日:春光风物。道:说。唐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10、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杜审言 1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12、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13、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唐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14、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唐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15、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16、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唐李白《落日忆山中》 17、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18、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唐李白《古风》

小升初必考古诗论语文言文有些

小升初必考古诗论语文言文有些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浣溪沙》晏殊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陆游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崔颢 (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 (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相见欢”李煜 (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

(1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1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王安石 (1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 (13).造华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岳》杜甫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 (16).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李清照 (1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陶潜 还有分类的

作者诗题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字聿》 惜时类: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送别类: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项练习:小古文阅读(七)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项练习:小古 文阅读(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通国 ..(_______)..之善弈者也(_______)(2)以为有鸿鹄将至 (3)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4)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 2.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_______。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同一个老师学习,效果却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吴起守信 昔吴起⑧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③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⑥与之④食。起之不食以俟①者,恐②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⑦不可也。 注释:①俟(sì):等待②恐:恐怕,担心③暮:夜晚④之:代词,指老友⑤令:派;使;让⑥方:才⑦信:信用⑧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6.解释加点的字。 ①昔.吴起出(______)②期.返而食(______) ③其为信若.此(______)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______) 7.翻译句子。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一案)(一)曹彬仁爱 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 人。”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张光祖《言行龟鉴》) [注释]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 (2)吾为将()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 王“________________ ”的德行。 (二)狄仁杰 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 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 愧耶。”相待如初。(孔平仲《续世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蔺仁基()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 (三)猿母中箭 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 声,乃拔箭堕地而死。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墨客挥犀?三》) [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即下文的“射者

小升初必考古诗词及经典句子

小升初必考古诗词及经典句子 古诗文名句集萃 ◎抒情 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5.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6.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8.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9.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10.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4.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说理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5.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7.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0.多行不义,必自毙。 1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2.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实践。 1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5.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16.祸兮福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8.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1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1.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2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24.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25.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6.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9.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30.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7.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38.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39.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40.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41.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4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4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5.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4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51.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52.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5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5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56.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5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58.言必信,行必果。 5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6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行。 62.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6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6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小升初常考的古诗文名句语境运用填空

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谦虚求教,到处有老师” 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曾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则》中,感叹时间流逝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_ 6.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 ?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故人庄》中描写美丽田园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8.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是: 9.登高远眺,万物皆于脚下。这时的你心中便自然会涌起杜甫《望岳》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的豪迈气概。 10《. 望岳》中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在探究问题时,常会出现扑朔迷离的情况,如果继续前行,便会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正如《游山西村》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2.《西江月》中,作者通过侧面烘托表现农村丰收景象和人物喜悦心情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