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

杨老师执教的《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从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日常生活场景和一些简单的物体,以及在三年级学习的观察物体的初步方法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本课主要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会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

为了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杨老师巧妙的设计,精心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将课堂升华、拓展,推向高潮。下面,谈谈听后的感受: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潜在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受数学的存有,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在课的开始,杨老师出示了一首古诗《题西林壁》,学生从古诗中发现数学知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就不一样。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观察物体。这样的设计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欲望,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适时引导,让学生在动中学。

自学-交流-应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杨老师的课堂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新授课伊始杨老师明确的提出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指向性的自学,有效地提升了自学效果。叶圣陶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让

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学习新知,新课程也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在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杨老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课桌上的长方体,并通过动态方式表现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从而跟学生一起总结出结论。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索水平。此“动”让学生的空间想像水平和抽象思维水平得到了多层次的发展和提升。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精设练习,精炼总结。

杨老师设计的练习既巩固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教师设计了抢答题,为了让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教师设计了你有什么想法的问题。完美的为这堂课画上了句号。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做到完美的。虽然学生以前学过从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日常生活场景和一些简单的物体,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在观察时存有困难,有好几个学生说能看到长方体的四个面,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水准上得到发展。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在新授部分适量增强观察方面的训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