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量公差与检测实验指导书.docx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实验指导书.docx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实验指导书.docx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实验指导书

程飞月

武汉理工大学教材中心

2006年 6月

1.了解立式光学计的测量原理;

2.熟悉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外径的方法。

立式光学计是一种精度较高而结构简单的常用光学量仪,用量块作为长度测

量基准,按比较测量法来测量各种工件的外尺寸。

图 1-1 为立式光学计外形图,它由底座1、立柱 5、支臂 3、直角光管 6 和工作台 11 等几部分组成,光学计是利用光学

杠杆发大原理进行测量的仪器,其光学系统如图1-2(b)所示。照明光线经反射镜 1 照射到刻度尺 8 上,再经直角棱镜2、物镜 3,照射到反射镜 4 上。由于刻度尺 8 位于物镜 3 的焦平面上,故从刻度尺 3 上发出的光线经物镜 3 后成为平行光束。

若反射镜 4 与物镜 3 之间相互平行,则反射光线折回到焦平面,

刻度尺像 7 与刻度尺 8 对称。若被测尺寸变动使测杆 5 推动反射镜 4 绕支点转动某一角度 , (图 1-2a),则反射光线相对于

入射光线偏转2, 角度,从而使刻度尺像7 产生位移t (图1-2c),它代表被测尺寸的变动量。物镜至刻度尺8 间的距离为物镜焦距f ,设b 为测杆中心至反射镜支点间的距离, s 为测杆 5 移动的距离,则仪器的放大比 K 为:

tftg2,K,, Sbtg,

tg2,,2,,tg,,,当, 很小时,,因此:

2fK, b

光学计目镜放大倍数为12,f,200mm,b,5mm,故仪器的总放大倍数n 为:

2f2 , 200n,12k,12,12 ,,960 b5

由此说明,当测杆移动0.001mm时,在目镜中可见到0.96mm的位移量。

1.测头的选择:测头有球形、平面形和刀口形三种,根据被测零件表面的几

何形状来

选择,使测头与被测表面尽量满足点接触。所以,测量平面或圆柱面工件时,

选用球形测头。

测量球面工件时,选用平面形测头。测量小于10mm的圆柱形工件时,选用刀口形测头。

2.按被测零件的基本尺寸组合量块。

3.调整仪器零位

10参看图 1- 1,选好量块组后,将下测量面置于工作台11 的中央,并使测头

对准上测量面中央。

粗调节:松开支臂紧固螺钉4,转动调节螺母2,使支臂缓慢下降,直到测头

与量块上

测量面轻微接触,并能在视线中看到刻度尺像时,将螺钉 4 锁紧。

细调节:松开紧固螺钉 8,转动调节凸轮 7,直至在目镜中观察到刻度尺像与指

示线接

近为止(图 1-3a)。然后拧紧螺钉8。

微调节:转动刻度尺微调螺钉 6(图 1-2b),使刻度尺的零线影像与指示线重

合(图 1-3b),然后压下测头提升杠杆 9 数次,使零位稳定。

将测头抬起,取下量块。

4.将工件洗净放在工作台上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填入实验报告。

5.处理数据,判断是否合格。

1.比较量法的特点是什么?以什么作为比较标准?

2.用立式光学计能否进行绝对测量?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有光切法,光波干涉法及触针法(又称针描法)等,工

厂常用的

还有粗糙度样板直接和被测工件对照的比较法,以及利用塑性和可铸性材料将

被测工件加工

表面的加工痕迹复印下来,然后再测量复印的印模的印模法。

1.建立对表面粗糙度的感性认识;

2.了解用双管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原理及方法。

用双管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的 Rz 值。

双管显微镜又撑光切显微镜,它是利用被测表面能反射光的特性,根据“光切

法原理”

制成的光学仪器,其测量范围取决于选用的物镜的放大倍数,一般用于测量

0.8-80 微米的表面粗糙度Rz 值。

仪器外型如图 3-1 所示,它由底座 6,支柱 5,横臂 2,测微目镜 13,可换物镜 8 及工作台 7 等部分组成。

仪器备有四种不同倍数(7X,14X,30X,60X )物镜组,被测表面粗糙度大小(估测)来

选择相应倍数的物镜组(见表3-1 )。

表 3-1 双管显微镜测量参数

物镜放大倍总放大倍数目镜视场直物镜与工件测量范围Rz 换算系数数 N 径( mm)距离( mm)(μ m)E( 微米 / 格 )

7X 60X 2.5 9.5 30~30 1.25 14X 120X 1.3 2.5 6.3~20 0.63 30X 260X 0.6

0.2 1.6~6.3 0.294 60X 510X 0.3 0.04 0.8~1.6 0.147

测量原理如图 3-2 所示,被测表面为P1-P2 阶梯表面,当一平行光束从45 度方向投射到阶梯表面时,即被折成S1 和 S2 两段,从垂直于光束的方向上就可以在显微镜内看到 S1 和 S2 两段光带的放大像S1'S2' ,同时距离 h 也被放大为 h1' 。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被测

表面的不平度高度h。

这种方法类似在零件表面斜切一刀,然后观察其剖面的轮廓形状,因此称为光

切法。

图3-3为双管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图,由光源 1 发出的光,经聚光镜2,狭缝

3,物镜 4 以45 度方向投射到北测表面上,调整仪器使反射光束经物镜 5 成像在目镜分划板 6 上,光束被测上表面的S1点反射,在下表面S2 点反射,它们各成像

于分划板 6 的 S1' 和 S2' ,距离 h1 被放大为 h1' ,通过目镜可观察到凹凸不平的光

带(图3-4 (b)) , 光带边缘即工件表面上被照亮了的h1 的放大轮廓像h1',测量h1'即可求出被测表面的不平高度h2。

h=h1cos45=(h1/N)cos45

式中N——物镜的放大倍数

影象高度 h1' 是利用目镜测微器来测量的,测微目镜头结构见图3-4 (a)由于测微器中的十字刻线与测微器读数方向成45,所以当用十字线只能感的任一直线

与影像蜂,谷相切

来测量波高度时,波高h1=h1cos45

”为刻度线移过的实际距离,即测微器量词读数差(见图3-14 (b)),所以被测表面 1h

的不平高度为:

h=h1cos45cos45/N=1/2N?h1

式中, E 为刻度套筒的分度值,或称为换算系数,它与投射角,目镜测微器的

结构和物

镜放大倍数有关,可在表3-1 中查取。

由上述可知,零件表面不平度的高度h 等于测微器两词读数差,即套筒转过的楼数。

1.按被测表面轮廓特点,确定取样长度 t ,几种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的最小测量

长度见

表 3-2。

表 3-2

表面轮廓的特点取样长度 l ( mm)评定长度 Ln(mm)

2.5比较规则和均匀(如车、铣、(1~3)l刨)

0.8 (2~6)l不很规则和均匀(如精车、

磨)

0.25 (6~17)l很不规则和均匀(如精磨、

研)

2.估计被测表面的粗糙度,按表 3-1 选择适当的物镜,装在仪器上。

3.将零件擦净后放在仪器工作台上,通过变压器接通电源。

4.粗调节:用手拖住横臂 2,松开锁紧钉 1。旋升转动螺母 4,使镜头对准被测表面上方,上下移动横臂 2,直到在目镜中看到绿色光带和光面轮廓不平度的影象

(图 3-4b ),然后旋紧螺钉1,调节中要避免物镜与被测表面发生碰撞。

5. 细调节:在目镜中观察,并转动微调手轮3,使视场中央出现最狭窄且一边最清晰的

光带。

6.转动测微目镜头,使十字线的水平线和光带轮廓中线平行,并以此水平线做

为测量的

基准线,旋转测微目镜头的刻度套筒 12(图 3-4a ),使目镜中十字线的水平线(基准线)分

别与轮廓的峰顶和谷底相切(图 3-4b )中的实线和虚线位置,丛刻度筒 12 中读出峰和谷的数值 h1,h2,,hm ,在取样长度 l 内,测出 5 个峰和 5 个谷的数值,然

后按下式算出 10 点

的平均高度值 Rz。

Rz=E?(h1+h3+,,+hn) - (h2+h4+,,hm) /5

式中 h1,h3,,hn为峰顶读数,h2,h4,,hm为谷底读数,h单位为格数。

7.纵向移动工作台,按上述步骤在平定长度内,测出几个取样长度的Rz 的

值,取其平均值作为被测表面的微观不平度十点的高度Rz 值。

8.添好实验报告,判断零件的适用性。

1.什么是 Rz 参数和 Ra参数?用双管显微镜也能测量 Ra参数吗?

2.为什么只测量光带一个边缘的诸峰谷点?

用节距法测量车床导轨在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

1.加深对直线度公差与误差的定义及特征的理解。

2.学习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

3.了解光学合像水平仪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车床导轨,光学合像水平仪

1,仪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光学合像水平仪广泛应用于精密机械工业中。可测量工件表面的直线度,平面度和设备

安装的正确性,也可测量工件的微小倾角。

如图 3—1 所示,仪器的测量范围为0—5mm/m。分度值为 0.01mm/m

光学合像水平仪是一种精密测角仪器,用自然水平面作为测量基准。其结构见

图 3-1 ,它的水准器 5 是一个密封的玻璃管,管内注入精馏乙醚,并留有一定量的空气,以形成气泡。

管的内壁在长度方向具有一定的曲率半径。气泡在管中停住时,气泡的位置必然垂直于重力

方向。就是说,当水平仪倾斜时,气泡本身并不倾斜,而始终保持水平位置。利用这个原理,

将水平仪放在桥板上使用,便能测出实际被测直线上相距一个桥板跨距的两点间的高度差。

3-2

1.观察窗

2. 刻度盘

3. 旋钮

4. 刻度尺

5. 水准器

6. 气泡

7. 棱镜

测量时,光学合像水平仪水准器 5 中的气泡 6

两端经棱镜 7 反射的两半象从观察窗观察。当桥板

两端相对于自然水平面无高度差时,水准器 5 处于

水平位置,则气泡 6 在水准器 5 的中央,位于棱镜

7两边的对称位置,因此从观察窗看到两半象合象

(如图 3-4a 所示)。如果桥板两端相对于自然水平面

有高度差,则水平仪倾斜一个角度,因此气泡 6 不在水准器 5 的中央,从观察窗看到两半象是错开的

(如图 3-4b 所示)

为了测出被测两点的高度差数值,调节旋钮3,使得长的半边象逐渐缩短;短的半边象

逐渐增长,直到两半边象合象(如图3-4a 所

示)。也就是使气泡返回到棱镜7 两边的对称位置。

此时,转动旋钮 3 带动刻度盘 2 转过的格数,就

是合象水平仪在一米长度倾斜的高度差。

2,读数方法

合像水平仪的气泡调到合象后,即可进行读数。水平仪读数有两部分组成:一

是刻度盘

2;二是侧面的刻度尺4。刻度盘 2 转动一圈 ( 转动 100 格 ) ,侧面的刻度尺 4 移动一格。如果以刻度盘 2 上格数作为读数单位,那么水平仪读数的百位数取刻度尺

4 标线所指刻度的整数部分;十位数和个位数直接从刻度盘 2 读出。例如:刻度尺4 标线所指刻度位于 2 和 3 之间;刻度盘 2 所指刻度是 91 格,则水平仪的读数为291格。

3,测量步骤

1)将长度为 1400mm的导轨和跨距为 140mm的桥板用汽油擦洗干净,等

距离取十个测量点(导轨两端各去掉70mm,将导轨分成九段)

2)将分度值为 0.01mm/m的光学合象水平仪放在桥板上,先后置于被测

导轨的两端,调整下面的三个螺钉,使导轨大致处于水平状态。

3)沿被测导轨把桥板移动到导轨的一端(如图3-5 所示的 0— 1 位置),开始测量。分别测出这十点中的所有后一点相对于其前一点的高度。

注意每次移动桥板时,应使桥板的支承在前后位置上首尾相连,而且

水平仪不得相对于桥板产生移动。

4)把测量数据依次填入实验报告中,并用作图法按最小条件求出车床床

鞍用导轨在垂直平面内的直线读误差。

4,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可采用计算法或作图法。以下介绍作图法。作图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合适的 x 轴, y 轴放大比例。 x 坐标代表测量点序或测量位置;

纵坐标 y 代表相对于测量基准的量值,即高度差的累积值。

2)根据各测量点的累积值描点。用折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得出误差曲线。

3)用最小包容区域判别法来评定直线度误差。即用两条平行直线包容误

差折线,其中一条直线必须与误差折线两个最高(或最低)点相切,在

这两切点之间,应有个最低(或最高)点与另一条平行直线相切,这两

条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才是最小包容区域。从平行于纵坐标的方

向画出这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此距离就是被测导轨的直线度误差f

(格)

水平仪实际分度值。合象水平仪的分度值为0.01mm/m,相当于在 1m长度上的高度差为 0.01mm。当两测量点间距离(桥板跨距)为140mm时,那末水平仪实际分度值为

0.01/1000 ×140mm/格。

4)将误差值 f (格)折算成线性值 f ( mm),并判断该导轨是否合格。

用分度值为 0.01mm/m的合象水平仪测量长度为 1400mm的导轨的直线度误差。所

采用的桥板跨距为200mm,将导轨分成 7 段进行测量 , 测得值列入下表 .

测点序号及测量间隔桥板位置 0~1 1~2 2~3 3~4 4~5 5~6 6~7

水平仪读数 ( 格) a291.0 289.5 292.9 294.3 292.3 291.4 289.5 i

相对值 ( 格) ,,,aa0 -1.5 1.9 3.3 1.3 0.4 -1.5 ii1

j 累积值 ( 格) h,,0 -1.5 0.4 3.7 5.0 5.4 3.9 ,jii,1

按上表所列各测点的累积值,在坐标纸上画出误差折线( 见图3--6)。作通过两个高极点(0,0)和( 5,5)的直线,再作这两个高极点之间的一个低极点(2,-1.5 )且平行于高极点连线的直线,得到最小包容区域。从图3-6 上量出或计算出该区域的宽度

为 3.5 格。因此,按最小条件评定的直线度误差 0.01

2003.50.007fmm, ,, ,mz1000

1.评定直线度误差有几种方法?哪种方法误差值最小?

2.直线度误差按什么方向计取?为什么?

1.了解平面度误差的测量原理及千分表的使用方法。

2.掌握平面度误差的评定方法及数据处理。

用千分表测量平面度误差。

平面度公差用以限制平面的形状误差。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的两平行平面

之间的区

域。并规定,理想形状的位置应符合最小条件,常见的平面度测量方法有用指

示表测量、用

光学平晶测量平面度、用水平仪测量平面度及用自准仪和反射镜测量平面度误差,

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测得的平面度测值,应进行数据处理,然后按一定的评定准

则处理结

果。平面度误差的评定方法有:

1.最小包容区域法,由两平行平面包容实际被测要素时,实现至少四点或三

点接触。

且具有下列形式之一者,即为最小包容区域,其平面度误差值最小。最小包容

区域的判别方

法有下列三种形式。

( 1)两平行平面包容被测表面时,被测表面上有 3 个最低点(或 3 个最高点)及1 个最高点(或1 个最低点)分别与两包容平面接触,并且最高点(或最低点)能投影到3 个最低点(或3 个最高点)之间,则这两个平行平面符合最小包容区原则。见图 1(a) 所示。

(2)被测表面上有 2 个最高点和 2 个最低点分别与两个平行的包容面相接触,并且 2 个最高点投影于 2 个低点连线之两侧。则两个平行平面符合于平面度最小包容区原则。见图

1(b) 所示。

(3)被测表面的同一截面内有 2 个最高点及 1 个低点(或相反)分别和两个平行的包容

面相接触。则该两平行平面符合于平面度最小包容区原则,如图1(c) 所示。

三角形法是以通过被测表面上相距最远且不在一条直线上的

准平面,

3 个点建立一个基

各测点对此平面的偏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绝对值之和为平面度误差。实测

时,可以在被测

表面上找到 3 个等高点,并且调到零。在被测表面上按布点测量,与三角形基

准平面相距最

远的最高和最低点间的距离为平面度误差值。

图 1 平面度误差的最小区域判别法

2.对角线法是通过被测表面的一条对角线作另一条对角线的平行平面,该平

面即为基

准平面。偏离此平面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绝对值之和为平面度误差。

检测工具:平板、带千分表的测量架等。

检测时,将被测零件放在平板上,带千分表的测量架放在平板上,并使千分表

测量头垂

直地指向被测零件表面,压表并调整表盘,使指针指在零位。然后,按(图

2)所示,将被测平板沿纵横方向均布画好网格,四周离边缘10mm,其画线的交点为测量的 9 个点。同时记录各点的读数值。全部被测点的测量值取得后,按对角线

法求出平面度误差值。

图 2

1.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的方法有多种,有计算法、作图法等。下面介绍用对角线法求取平面度误差值的方法。

a aa312

b bb312

c cc312

图 3 ( 1)令图 3 中的 a —c 为旋转轴,旋转量为。则有P11

a,2Paa,P 321

bb,2Pb,P 321

C,2Pcc,P 312

图 4 ( 2)令图 4 中的 a , 2PaQ—为旋转轴,旋转量为。则有31

a,2Paa,P 321

bb,2Pb,P +Q +Q 321

C,2Pcc,P2Q2Q2Q+ + + 312

图 5 ( 3)按对角线上两个值相等列出下列方程,求旋转量P 和 Q ca2Q=++ 2P31

a,2Pc2Q=+ 31

把求出的 Q和代入图 5 中。按最大最小读数值之差来确定被测表面的平面度误差 P

值。

1.了解圆度、圆跳动、全跳动等行位的意义,测量原理与测量方法。

2.学习正确使用千分表、偏摆仪和齿轮跳动检查仪等测量器具。

1.圆度误差测量

按最小条件的测量方法应使用圆度仪,但该仪器十分昂贵,故只在精密零件测量使用。

根据 GB1958-80规定,还可用其他一些近似的测量方法,如二点测量法。可用千分尺测量

零件同一横截面内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的一半,作为单个截面的圆度误差,然后,按上

叙方法测量三个截面,取其中最大的误差植作为该零件的圆度误差。

2.径向圆跳动的测量

将工件按图 2-2 所示安装好,将千分表的测头垂直压

在被测表面,并具有1-2 圈压缩量,然后缓慢而均匀地转动工件,当工件转动一周时,则千分表的最大读数与最

小读数之差即为该截面的径向圆跳动量。取各横截面(本

实验做 ?、?、?三个截面)的最大跳动量作为被测表面

的径向圆跳动误差值。

3.端面圆跳动的测量

将工件按图 2-3 安装好,工件在轴向不准移动。将百分表的测头垂直压在被

测表面上,并具有一二圈压缩量,然后用

手缓慢均匀转动工件一周,此时将百分表的最大最小读数差记

录下来,再用同法测两处圆周的跳动值,其中最大者即为端面

圆跳动误差值。

4.径向全跳动的测量

工件安装如图 2-2 所示。径向全跳动的测量和径向圆跳动的测量类似,但

是,在测量过程中,要使被测工件连续回转并使千分表沿测量轴线连续移动,千分

表的最大读数差即为

径向全跳动误差值。

(1)理解有关位置公差的定义

(2)掌握应用普通测量器具对箱体位置误差的测量方法

箱体上一般选用平面或轴心作为基准。测量时常用平板或检验心轴来模拟基

准,用

精度合适的测量器具来测量被测实际要素上各点对平板的平面或检验心轴的轴

线之间的

距离,按照各项位置误差定义来评定位置误差。如图9 所示的箱体上标有七项位置公差,将取一零件作被测件。选取几个项目进行测量。

图9箱体

主要有平板、标准心轴、直角尺、塞尺、方箱 ( 或方铁 ) 、杠杆百分表、表架、平行垫铁、同轴度量规和位置度量规等。

(1)测量孔轴线对基面 B 的平行度误差

1)如图 10 所示,将箱体 3 放置在平板 1 上,使箱体底面与平板面稳定接触。

2) 将标准心轴 2 插入被测孔,并以此模拟被测轴线。3) 在标准心轴的最高素

线距离为 L 的 a、b 两点上进行测量。设两点上测得的读数分别为M2a 和M,则被测轴线对底平面的平行度误差 f 为: b

f =L/L|M -M | 12ab

式中 L――规定的测量长度,此例中为100mm。

(2)测量端面圆跳动误差

图准心轴10 平行度误差的测量1) 如图 3- 79 所示,将箱体 5 置于平板 1 上。用标4 插入基准孔中,在其顶尖孔中放一钢球3,并用方箱(或方铁) 2 使心轴

的轴向位置固定不动。

图 11 端面圆跳动误差的测量

2)将杠杆百分表6 安装在标准心轴的左端面上,调整百分表的位置,使测量头尽可能与被测断面的最大半径处接触(一般距边缘 1~2mm),并将表针预压半圈。

3)将心轴回转一周,取百分表上的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之差作为被测端面的圆

跳动误差 f 。若 f?0.05mm,则该项指标合格。

(3)测量径向全跳动误差

图 12 径向全跳动误差的测量

1)如图 3- 80 所示,将标准心轴 2 插入基准孔φ30H6中。在心轴的左端面装

上杠杆百分表 4,

使其测量头与被测孔的孔壁接触,并将表针预压半圈左右。

2)将标准心轴一边回转,一边沿轴向移动,使测量头在孔壁上所走过的轨迹为

一条螺旋线。

取整个测量过程中百分表上的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之差作为被测孔的径向全跳

动误差 f,

若 f?0.08mm,则此项指示合格。

(4)测量垂直度误差

1)如图 13(a) 所示,将表座 3 置于垫铁 2 上。用直角尺 ( 本图例用素线与端面垂直的垂直度

验棒 ) 调整百分表 4,使测量头、表座圆弧侧面在验棒的同一素线上接触,再将表针预压

半圈左右。转动表盘,使零刻度线与表针对齐,此时读数为零。

图 13 垂直度误差的测量

2)如图 13(b) 所示,将调整好的表座圆孤侧面和百分表测量头同时靠向箱体的

被测面。在表

座圆弧侧面与箱体被测面保持接触的条件下移动表座,取各次读数中绝对值最

大者作为

垂直误差 f 。测量需在箱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进行,若f?0.10mm ,则此项指标合格。

(5)测量对称度误差

1) 如图 14 所示,将箱体 4 的左侧面置于平板上,再将杠杆百分表 3 的换向手柄朝上拨,调

整百分表的位置,使表会预压半圈。

图 14 对称度误差的测量

链表实验报告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一:链表的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 1.掌握链表的建立方法 2.掌握链表中节点的查找与删除 3.掌握输出链表节点的方法 4.掌握链表节点排序的一种方法 5.掌握C语言创建菜单的方法 6.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 二·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当前所有电脑硬件环境均支持 2.软件环境:Visual C++6.0 三.函数功能 1. CreateList // 声明创建链表函数 2.TraverseList // 声明遍历链表函数 3. InsertList // 声明链表插入函数 4.DeleteTheList // 声明删除整个链表函数 5. FindList // 声明链表查询函数 四.程序流程图 五.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int Status; typedef struct node//定义存储节点 { int data;//数据域 struct node *next;//结构体指针 } *linklist,node;//结构体变量,结构体名称 linklist creat (int n)//创建单链表 { linklist head,r,p;//定义头指针r,p,指针 int x,i; head=(node *)malloc(sizeof(node));//生成头结点

r=head;//r指向头结点 printf("输入数字:\n"); for(i=n;i>0;i--)//for 循环用于生成第一个节点并读入数据{ scanf("%d",&x); p=(node *)malloc(sizeof(node)); p->data=x;//读入第一个节点的数据 r->next=p;//把第一个节点连在头结点的后面 r=p;//循环以便于生成第二个节点 } r->next=0;//生成链表后的断开符 return head;//返回头指针 } void output (linklist head)//输出链表 { linklist p; p=head->next; do { printf("%3d",p->data); p=p->next; } while(p); printf("\n") } Status insert ( linklist &l,int i, Elemtype e)//插入操作 { int j=0; linklist p=l,s; while(jnext; ++j; } if(!p || j>i-1) return -1; else { s=(node *)malloc(sizeof(node)); s->data=e; s->next=p->next; p->next=s; return 1; } } Status delect ( linklist &l,int i, Elemtype &e)//删除操作 { int j=0; linklist p=l,q; while(jnext) { p=p->next; ++j; } if(!p->next || j>i-1) return -1;

机器人实验指导书

实验1机器人机械系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机器人机械系统的组成; 2、了解机器人机械系统各部分的原理和作用; 3、掌握机器人单轴运动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1、RBT-5T/S02S教学机器人一台 2、RBT-5T/S02S教学机器人控制系统软件一套 3、装有运动控制卡的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原理 RBT-5T/S02S五自由度教学机器人机械系统主要由以下几大部分组成:原动部件、传动部件、执行部件。基本机械结构连接方式为原动部件——传动部件——执行部件。机器人的传动简图如图2——1所示。 图2-1机器人的传动简图 Ⅰ关节传动链主要由伺服电机、同步带、减速器构成,Ⅱ关节传动链有伺服电机、减速器构成,Ⅲ关节传动链主要由步进电机、同步带、减速器构成,Ⅳ关节传动链主要由步进电机、公布戴、减速器构成,Ⅴ关节传动链主要由步进电机、同步带、锥齿轮、减速器构成在机器人末端还有一个气动的夹持器。 本机器人中,远东部件包括步进电机河伺服电机两大类,关节Ⅰ、Ⅱ采用交流伺服电机驱动方式:关节Ⅲ、Ⅳ、Ⅴ采用步进电机驱动方式。本机器人中采用了带传动、谐波减速传动、锥齿轮传动三种传动方式。执行部件采用了气动手爪机构,以完成抓取作业。 下面对在RBT-5T/S02S五自由度教学机器人中采用的各种传动部件的工作原理及特点作一简单介绍。1、同步齿形带传动 同步齿形带是以钢丝为强力层,外面覆聚氨酯或橡胶,带的工作面制成齿形(图2-2)。带轮轮面也制成相应的齿形,靠带齿与轮齿啮合实现传动。由于带与轮无相对滑动,能保持两轮的圆周速度同步,故称为同

步齿形带传动。 同步齿形带传动如下特点: 1.平均传动比准确; 2.带的初拉力较小,轴和轴承上所受的载荷较小; 3.由于带薄而轻,强力层强度高,故带速可达40m/s,传动比可达10,结构紧凑,传递功率可达200kW,因而应用日益广泛; 4.效率较高,约为0.98。 5.带及带轮价格较高,对制造安装要求高。 同步齿形带常用于要求传动比准确的中小功率传动中,其传动能力取决于带的强度。带的模数 m 及宽度b 越大,则能传递的圆周力也越大。 图2-2同步齿形带传动结构 2.谐波传动 谐波齿轮减速器是利用行星齿轮传动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减速器。谐波齿轮传动(简称谐波传动),它是依靠柔性零件产生弹性机械波来传递动力和运动的一种行星齿轮传动。 (一)传动原理 图2-3谐波传动原理 图2-3示出一种最简单的谐波传动工作原理图。 它主要由三个基本构件组成: (1)带有内齿圈的刚性齿轮(刚轮)2,它相当于行星系中的中心轮; (2)带有外齿圈的柔性齿轮(柔轮)1,它相当于行星齿轮; (3)波发生器H,它相当于行星架。 作为减速器使用,通常采用波发生器主动、刚轮固定、柔轮输出形式。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3乐高实验指导书.docx

机电一体化创新综合实验

第一部分课程总览 第二部分综合实验 Labi光电传感器自动跟踪小车 Lab2光电传感器测距功能测试 Lab3光电传感器位移传感应用 Lab4超声波传感器测试 Lab5超声波传感器位移传感应用 第三部分创新实验 双轮自平衡机器人; 碰触传感机器人设计(Microsoft Robotics Studio平台);寻线机 器人的仿真和建模及实例(基于Lejos-Osek设计一个机器人的实例); 自己提出一个合理的项目 第一部分 课程总览 一、目的与意义 提倡“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以及综合设计能力是当前高等工科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高等工科院校的实验课程正经历着从“单一型” “验证型”向“设计型”“开放型”的变革过程。我院测试及控制类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测试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等课程涵盖了机械设备及加工过程测试控制相关的电子电路、传感器、信号处理、接口、控制原理、测控计算机软件等理论及技术,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

但目前各课程的实验教学存在着孤立、分散、缺乏系统性的问题。为促进机械工程学科学生对于计算机测控技术的工程创新设计能力、促进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本机电一体化创新综合实验以丹麦乐高(LEGO )公司教育部开发的积木式教学组件一智力风暴(MINDSTORMS)为基础进行。 采川LEGO MINDSTORMS为基础建立开放型创新实验室,并根据我院测试及控制类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测试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等课程设计多层次的综合创新实验设计项目,具有技术综合性和趣味性以及挑战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项目的过程中激发和强化他们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综合能力和进取精神;可使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对材料、机械、电子、计算机硬件、软件均有直观的认知并掌握机械工程测试与控制的综合分析设计能力。 二、实验基础 2.1 LEGO MINDSTORMS 控制器硬件 要求认识和理解RCX、NXT的基本结构,输入输出设备及接口,DCP传感器及接口,并熟练进行连接与操作。 2.2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选择适合的软件 Microsoft Robotics Studio 基础 VPL编程 Microsoft Robotics Studio 软件 Robolab 软件 NXT软件 Mat lab等等 2.3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编程以自学为主

单链表实验报告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顺序表的创建、取值、查找、插入、删除等算法,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仪器或设备 (1)硬件设备:CPU为Pentium 4 以上的计算机,内存2G以上 (2)配置软件:Microsoft Windows 7 与VC++6.0 三、总体设计(设计原理、设计方案及流程等) 设计原理: 单链表属于线性表,线性表的存储结构的特点是:用一组任意存储单元存储线性表的数据元素,这组存储单元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因此,对于某个元素来说,不仅需要存储其本身的信息,还需要存储一个指示其直接后继的信息。 设计方案: 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方法,设计各个程序段,最终通过主函数实现各个程序段的功能。设计时,需要考虑用户输入非法数值,所以要在程序中写入说可以处理非法数值的代码。 设计流程: 1. 引入所需的头文件; 2. 定义状态值; 3. 写入顺序表的各种操作的代码; 写入主函数,分别调用各个函数。在调用函数时,采用if结构进行判断输 入值是否非法,从而执行相应的程序 四、实验步骤(包括主要步骤、代码分析等) #include // EOF(=A Z 或F6),NULL #in clude // srand( ) ,rand( ),exit (n) #in clude // malloc( ),alloc( ),realloc() 等 #in clude // INT_MAX 等 #in clude #in clude #in clude // floor(),ceil( ),abs() #in clude // cout,ci n #in clude // clock( ),CLK_TCK,clock_t #defi ne TRUE 1 #defi ne FALSE 0 #defi ne OK 1 #defi ne ERROR 0 #defi ne INFEASIBLE -1

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试题

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实验指导书 广东海洋大学 公差实验室 2013年2月

实验一用内径百分表或卧式测长仪测量内径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测量内径常用的计量器具和方法。 2.加深对内尺寸测量特点的了解。 二、实验内容 1.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内径。 2.用卧式测长仪测量内径。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 内径可用内径千分尺直接测量。但对深孔或公差等级较高的孔,则常用内径百分表或卧式测长仪做比较测量。 1.内径百分表 国产的内径百分表,常由活动测头工作行程不同的七种规格组成一套,用以 测量10~450mm的内径,特别适用于测量深孔,其 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 内径百分表是用它的可换测头3(测量中固定 不动)和活动测头2跟被测孔壁接触进行测量的。 仪器盒内有几个长短不同的可换测头,使用时可按 被测尺寸的大小来选择。测量时,活动测头2受到 一定的压力,向内推动镶在等臂直角杠杆1上的钢 球4,使杠杆1绕支轴6回转,并通过长接杆5推 动百分表的测杆而进行读数。 2.卧式测长仪 卧式测长仪是以精密刻度尺为基准,利用平面 螺旋线式读数装置的精密长度计量器具。该仪器有 多种专用附件,可用于测量外尺寸、内尺寸和内、 外螺纹中径。根据测量需要,既用于绝对测量,又图 1 可用于相对(比较)测量,故常称为万能测长仪。 卧式测长仪的外观如图2所示。 在测量过程中,镶有一条精密毫米刻 度尺(图3a中的6)的测量轴3随着 被测尺寸的大小在测量轴承座内作 相应的滑动。当测头接触被测部分 后,测量轴就停止滑动。图3a是测 微目镜1的光学系统。在目镜1中可 以观察到毫米数值,但还需细分读 数,以满足精密测量的要求。测微目 镜中有一个固定分划板4,它的上面 刻有10个相等的刻度间距,毫米刻图 2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学 号: 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单片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docx

《单片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流水灯实验(左移右移方式) 一. 实验项目卡编号:59010115-01 二. 实验目的 通过此实验,让大家初步掌握左移位、右移位指令的使用。 三. 实验设备 1.S51E单片机学习开发板一块 2.PC微机一台 四. 实验步骤 1.打开编译软件伟煌MCS51开发系统。 2.编写源程序并进行调试。要求:小灯先向左依次移动8次,再向右依次移动7次,随后循环 前血的工作。 3.将S51E开发板连接到PC机上。 对应的89S51与LED引脚的连线为 4.打开开发板电源,用软件将调试好的程序下载至单片机屮,观察实验现象。 五. 实验参考稈序 ORG 0000H START: MOV A, #OFFH CLR C MOV R2, #08H LOOP: RLC A MOV Pl, A LCAI1 DELAY DJNZ R2, LOOP MOV R2, #07H L00P1: RRC A MOV Pl, A LCALL DELAY DJNZ R2, L00P1 JMP START DELAY: MOV R4, #200 DI: MOV R5, #248

DJNZ R5, $ DJNZ R4, DI RET END

实验二流水灯实验(利用查表方式) 一. 实验项目卡编号:59010115-02 二. 实验目的 通过此实验,让同学们掌握杏表指令的使用。 三. 实验设备 1.S51E单片机学习开发板一块 2.PC微机一台 四. 实验步骤 1?打开编译软件伟煌MCS51开发系统。 2.编写源程序并进行调试。要求:学习利用杏表方式,使小灯做舞台灯效果的变化,左移3 次,右移3次,闪烁3次,廷时时问为200毫秒。 3.将S51E开发板连接到PC机上。 对丿卫的89S51与LED引脚的连线为 4.打开开发板电源,用软件将调试好的程序下载至单片机屮,观察实验现象。 五. 实验参考程序 ORG 0000H MOV Pl, #00H MOV A, #00H START:MOV DPTR, STABLE LOOP: CLR A MOVC A, @A+DPTR CJNE A, #01H, L00P1 JMP START L00P1:MOV Pl, A MOV R3,#20 LCALL DELAY JMP LOOP DELAY:MOV R4,#20 DI: MOV R5,#248 DJNZ R5, $ DJNZ R4,D1 DJNZ R3, DELAY RET TABLE:DB OFEH, OFDH, OFBH, 0F7H DB OEFII, ODFII, OBFII, 07FII DB OFEH, OFDH, OFBH, 0F7H

单链表的插入和删除实验报告

. 实验一、单链表的插入和删除 一、目的 了解和掌握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掌握单链表的基本算法及相关的时间性能分析。 二、要求: 建立一个数据域定义为字符串的单链表,在链表中不允许有重复的字符串;根据输入的字符串,先找到相应的结点,后删除之。 三、程序源代码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include"stdlib.h" #include"ctype.h" typedef struct node //定义结点 { char data[10]; //结点的数据域为字符串 struct node *next; //结点的指针域 }ListNode; typedef ListNode * LinkList; // 自定义LinkList单链表类型 LinkList CreatListR1(); //函数,用尾插入法建立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ListNode *LocateNode(); //函数,按值查找结点 void DeleteList(); //函数,删除指定值的结点void printlist(); //函数,打印链表中的所有值 void DeleteAll(); //函数,删除所有结点,释放内存 //==========主函数============== void main() { char ch[10],num[10]; LinkList head; head=CreatListR1(); //用尾插入法建立单链表,返回头指针printlist(head); //遍历链表输出其值 printf(" Delete node (y/n):");//输入“y”或“n”去选择是否删除结点scanf("%s",num); if(strcmp(num,"y")==0 || strcmp(num,"Y")==0){ printf("Please input Delete_data:"); scanf("%s",ch); //输入要删除的字符串 DeleteList(head,ch); printlist(head); } DeleteAll(head); //删除所有结点,释放内存 } //==========用尾插入法建立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传感器原理实验指导书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闻福三郭芸君编著 电子技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 实验目的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 实验仪器 1、传感器特性综合实验仪 THQC-1型 1台 2、万用表 MY60 1个 三、 实验原理 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形变时,其电阻值会发生变化,这就是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 金属的电阻表达式为: S l R ρ = (1) 当金属电阻丝受到轴向拉力F 作用时,将伸长l ?,横截面积相应减小S ?,电阻率因晶格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ρ?,故引起电阻值变化R ?。 用应变片测量受力时,将应变片粘贴于被测对象表面上。在外力作用下,被测对象表面产生微小机械变形时,应变片敏感栅也随同变形,其电阻值发生相应变化。通过转换电路转换为相应的电压或电流的变化,可以得到被测对象的应变值ε,而根据应力应变关系 εσE = (2) 式中:ζ——测试的应力; E ——材料弹性模量。 可以测得应力值ζ。通过弹性敏感元件,将位移、力、力矩、加速度、压力等物理量转换为应变,因此可以用应变片测量上述各量,从而做成各种应变式传感器。电阻应变片可分为金属丝式应变片,金属箔式应变片,金属薄膜应变片。 四、 实验内容与步骤 1、应变式传感器已装到应变传感器模块上。用万用表测量传感器中各应变片R1、R 2、R 3、R4,R1=R2=R3=R4=350Ω。 2、将主控箱与模板电源±15V 相对应连接,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按图1-1顺时针调节Rw2使之中间位置,再进行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箱面板上数显电压表输入端Vi 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Rw3,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 档)。关闭主控箱电源。(注意:当Rw2的位置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3、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片R1(即模板左上方的R1)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与R5、R6、R7接成直流电桥,(如四根粗实线),把电桥调零电位器Rw1,电源±5V ,此时应将±5V 地与±15V 地短接(因为不共地)如图1-1所示。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调节Rw1,使数显表显示为零。 4、按表1-1中给出的砝码重量值,读取数显表数值填入表1-1中。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实用参考]银行业务模拟操作实验指导书.docx

《银行业务模拟操作》 实验指导书 授课班级 教师: 第一部分实验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金融学专业必修的实践环节。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金融学 先修课:金融学、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会计学或金融会计等 学时数:30课时 学分数:1学分 二、实验目的 1、将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地实践、体验和学习银行业务的 相关内容; 2、理解银行与个人、银行与企业以及银行之间的关系; 3、在高度仿真的模拟环境中,获得实践的经验,基本掌握不同柜面业务的处理 方法。 三、实验内容 在银行模拟系统软件中,学生扮演在银行中工作的柜员,进行存款、贷款、出纳、结算、账户管理等业务处理的模拟练习。 四、成绩评定

每个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上述各大类业务的模拟练习,系统根据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正确率进行自动评分。 学生最终的成绩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模拟操作分数:60% 考勤:20% 实验报告:20% 五、实验室要求 1、在实验室机器上不得从事与本课程无关的活动。 2、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实验室清洁。 第二部分主页操作介绍 一、登录系统 登录http://172.25.69.211/simbankv4/l00.aspG进入SimBank银行模拟教学平台登录界面。分别输入帐号(即自己的学号)及密码(初始没有密码),点击“登录”按钮,进入模拟教学系统首页,如图1。在此可以看到指导教师发布的通知、实验内容的链接列表、成绩图表和相关知识链接。 在画面右上角处: 点击“个人信息”:学生可查看个人信息、修改姓名及密码。 点击“在线帮助”:可查询各项功能的具体操作。 点击“退出系统”:可重新进入登录画面。 图1 二、营业大厅

CAD上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 (试行) 一、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有实验教学手册,按手册要求填写,若无则采用统一实验报告封面。 2、报告一律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4、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始记录,须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或登记。 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1、采用统一的封面。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手写或打印,手写一律用钢笔书写,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心得等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题目、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具体实施情况(附上图表、原始数据等)、实习个人总结等内容。 3、课程设计报告或说明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方案设计与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与元器件、设计实现与调试、收获体会、参考资料等方面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教务处 2009-8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绘图(CAD) 实验项目AutoCAD二维绘图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16年11月日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材料硬度测定(综合性) 一、实验内容 1.金属布氏硬度实验。 2.金属洛氏硬度实验。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该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金属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计的使用方法,巩固硬度试验方法的理论知识,掌握各种硬度计的结构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具有踏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具有严谨、一丝不苟的作风。 三、实验条件及要求 (一)实验条件 1.布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和显维硬度计,读数放大镜,标准硬度块。 2.推荐试样用材:灰铸铁、经调质处理的45钢、淬火低温回火的T10钢。 (二)要求 制备试样过程中不得使试样因冷、热加工影响试验面原来的硬度。试验面应为光滑的平面,不应有氧化皮及污物,测布氏硬度、洛氏硬度时试验面的粗糙度Ra≤0.8μm。 试验时,应保证试验力垂直作用于试验面上,保证试验面不产生变形、挠曲和振动。试验应在10~35℃温度范围内进行。 不同硬度试验对试样及试验操作尚有具体要求。 四、实验相关知识点 1.硬度试验原理。 2.对试样的要求。 3.硬度试验方法的选择。 4.各种硬度计的结构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5.试验数据的获得。 6.不同硬度试验方法的关系。 五、实验实施步骤 (一)金属布氏硬度试验 金属布氏硬度值是单位压痕表面积所承受的外力。

1.试验规范的选择 布氏硬度试验时应根据测试材料的硬度和试样厚度选择试验规范,即压头材料与直径、F/D2值、试验力F及试验力保持时间t。 (1)压头材料与直径的选择压头为硬质合金球。 球体直径D的选择按GB/T231.1-2009《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有五种,即10mm、5mm、2.5mm、2mm和1mm。压头直径可根据试样厚度选择,见压头直径、压痕平均直径与试样最小厚度关系表。选择压头直径时,在试样厚度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选用10mm球体作压头,以便得到较大的压痕,使所测的硬度值具有代表性和重复性,从而更充分地反映出金属的平均硬度。 (2)F/D2、试验力F及试验力的选择 F/D2比值有七种:30、15、10、5、2.5、1.25和1,其值主要根据试验材料的种类及其硬度范围来选择。 球体直径D和F/D2比值确定后,试验力F也就确定了。 试验须保证压痕直径d在(0.24~0.6)D范围内,试样厚度为压痕深度的10倍以上。 (3)试验力保持时间t的选择试验力保持时间t主要根据试样材料的硬度来选择。黑色金属:t=10~15s;有色金属:t=(30±2)s;<35HBW的材料:t=(60±2)s。 2.布氏硬度试验过程 (1)试验前,应使用与试样硬度相近的二等标准布氏硬度块对硬度计进行校对,即在硬度块上不同部位测试五个点的硬度,取其平均值,其值不超过标准硬度块硬度值的±3%方可进行试验,否则应对硬度计进行调整、修理。 (2)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将试样安放在试验机工作台上,转动手轮使工作台慢慢上升,使试样与压头紧密接触,直至手轮与螺母产生相对滑动。同时应保证试验过程中试验力作用方向与试验面垂直,试样不发生倾斜、移动、振动。 启动按钮开关,在施力指示灯亮的同时迅速拧紧压紧螺钉,使圆盘随曲柄一起回转,直至自动反向转动为止,施力指示灯熄灭。从施力指示灯亮到熄灭的时间为试验力保持时间,转动手轮取下试样。 (3)用读数显微镜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测量出试样表面的压痕直径d1 。

单链表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单链表 专业班级:11软会四班 指导教师:吉宝玉 日期:2012 目录 一、实验目的 (2) 1、 (2) 2、 (2) 二、实验内容 (3)

三、实验基本要求(软、硬件) (3) 四、算法设计思想 (3) 1、 (3) 2、 (3) 3、 (3) 4、 (3) 5、 (3) 6、 (3) 7、 (3) 8、 (3) 五、算法流程图 (4) 六、算法源代码 (4) 七、运行结果 (9) 1、 (9) 2、 (10) 3、 (11) 4、 (11) 5、 (11) 6、 (12) 7、 (12) 8、 (13) 9、 (13) 八、收获及体会 (14)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并掌握单链表的结构特点和相关概念; 2、学会单链表的基本操作:建立、插入、删除、查找、 输入、撤销、逆置、求前驱和后继等并实现其算法。

二、实验内容 利用头插建立一个带头结点的单链表,并用算法实现该单链表的插入、删除查找、输出、求前驱和后继、再把此单链表逆置,然后在屏幕上显示每次操作的结果当所有操作完成后能撤销该单链表。 三、实验基本要求(软、硬件) 用VC++6.0软件平台,操作系统:Windows XP 硬件:内存要求:内存大小在256MB,其他配置一般就行。 四、算法设计思想 1、定义一个创建链表的函数,通过该函数可以创建一个链表,并为下面的函数应用做 好准备。 2、定义输出链表的算法,通过对第一步已经定义好的创建链表函数的调用,在这一步 通过调用输出链表的函数算法来实现对链表的输出操作。 3、定义一个遍历查找的算法,通过此算法可以查找到链表中的每一个节点是否存在。 4、定义查找链表的每一个前驱和后继,通过定义这个算法,可以很容易的实现对链表 的前驱和后继的查找工作。 5、定义插入节点的算法,通过定义这个算法,并结合这查找前驱和后继的算法便可以 在连链表的任意位置进行插入一个新节点。 6、定义删除节点的操作,这个算法用于对链表中某个多余节点的删除工作。 7、定义一个逆置单链表的操作,通过定义这个算法,可以逆置输出单链表。 8、定义一个撤销链表的算法,这个算法用于删除单链表中的所有节点,使链表为空。

机械优化设计实验指导书(114830)讲解学习

机械优化设计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用外推法求解一维优化问题的搜索区间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外推法(进退法)的基本理论和算法步骤的理解。 2、培养学生独立编制、调试机械优化算法程序的能力。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优化设计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设备及软件配置 硬件:计算机(1台/人) 软件:VC6.0(Turbo C) 三、算法程序框图及算法步骤 图1-1 外推法(进退法)程序框图

算法程序框图:如图1-1所示。 算法步骤:(1)选定初始点a1=0, 初始步长h=h0,计算 y1=f(a1), a2=a1+h,y2=f(a2)。 (2)比较y1和y2: (a)如y1≤y2, 向右前进;,转(3); (b)如y2>y1, 向左后退;h=-h,将a1与a2,y1与y2的 值互换。转(3)向后探测; (3)产生新的探测点a3=a2+h,y3=f(a3); (4) 比较函数值 y2和y3: (a)如y2>y3, 加大步长 h=2h ,a1=a2, a2=a3,转(3)继续 探测。 (b)如y2≤y3,则初始区间得到:a=min[a1,a3], b=max[a3,a1],函数最小值所在的区间为[a, b] 。 四、实验内容与结果分析 1、根据算法程序框图和算法步骤编写计算机程序; 2、求解函数f(x)=3x2-8x+9的搜索区间,初始点a1=0,初始步长h0=0.1; 3、如果初始点a1=1.8,初始步长h0=0.1,结果又如何? 4、试分析初始点和初始步长的选择对搜索计算的影响。

实验二用黄金分割法求解一维搜索问题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黄金分割法的基本理论和算法步骤的理解。 2、培养学生独立编制、调试机械优化算法程序的能力。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优化设计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设备及软件配置 硬件:计算机(1台/人) 软件:VC6.0(Turbo C) 三、算法程序框图及算法步骤 图1-2 黄金分割法程序框图 算法程序框图:如图1-2所示。 算法步骤: 1)给出初始搜索区间[a,b]及收敛精度ε,将λ赋以0.618。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上机)指导书及实验报告格式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袁守利编 汽车工程学院 2005年9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1)学生在学习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伯努利方程实验、动量方程实 验,实现对基本理论的验证。 2)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水柱(水银柱)、U型压差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等流体力学常用的测压、测流量装置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有基本认识。 2.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3.先修课程 《流体力学》相关章节。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5. 实验改革与特色 根据实验内容和现有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1.观察流体流经实验管段时的能量转化关系,了解特定截面上的总水头、测压管水头、压强水头、速度水头和位置水头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掌握各种水头的测试方法和压强的测试方法。 3.掌握流量、流速的测量方法,了解毕托管测速的原理。 二、实验条件 伯努利方程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 图一伯努利方程实验台 1.水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电源 4.溢流管 5.整流栅 6.溢流板 7.定压水箱 8.实验 细管9. 实验粗管10.测压管11.调节阀12.接水箱13.量杯14回水管15.实验桌 2.工作原理 定压水箱7靠溢流来维持其恒定的水位,在水箱下部装接水平放置的实验细管8,水经实验细管以恒定流流出,并通过调节阀11调节其出水流量。通过布置在实验管四个截面上的四组测压孔及测压管,可以测量到相应截面上的各种水头的大小,从而可以分析管路中恒定流动的各种能量形式、大小及相互转化关系。各个测量截面上的一组测压管都相当于一组毕托管,所以也可以用来测管中某点的流速。 电测流量装置由回水箱、计量水箱和电测流量装置(由浮子、光栅计量尺和光电子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 答案汇总

数据结构(C语言版)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实验1 实验题目:单链表的插入和删除 实验目的: 了解和掌握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掌握单链表的基本算法及相关的时间性能分析。 实验要求: 建立一个数据域定义为字符串的单链表,在链表中不允许有重复的字符串;根据输入的字符串,先找到相应的结点,后删除之。 实验主要步骤: 1、分析、理解给出的示例程序。 2、调试程序,并设计输入数据(如:bat,cat,eat,fat,hat,jat,lat,mat,#),测试程序 的如下功能:不允许重复字符串的插入;根据输入的字符串,找到相应的结点并删除。 3、修改程序: (1)增加插入结点的功能。 (2)将建立链表的方法改为头插入法。 程序代码: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include"stdlib.h" #include"ctype.h" typedef struct node //定义结点 { char data[10]; //结点的数据域为字符串 struct node *next; //结点的指针域 }ListNode; typedef ListNode * LinkList; // 自定义LinkList单链表类型 LinkList CreatListR1(); //函数,用尾插入法建立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LinkList CreatList(void); //函数,用头插入法建立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ListNode *LocateNode(); //函数,按值查找结点 void DeleteList(); //函数,删除指定值的结点 void printlist(); //函数,打印链表中的所有值 void DeleteAll(); //函数,删除所有结点,释放内存

电磁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题目利用Matlab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姓名xxxx 学号xxxxxxxxxx 班级电气xxxx班 任课老师xxxx 实验日期2010-10

电磁场理论 实验一 ——利用Matlab 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个点电荷及一对点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2.学会使用Matlab 进行数值计算,并绘出相应的图形; 二.实验原理: 根据库伦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这两个电荷的电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电荷的连线上,两电荷同号为斥力,异号为吸力,它们之间的力F 满足: R R Q Q k F ? 212 = (式1) 由电场强度E 的定义可知: R R kQ E ? 2 = (式2) 对于点电荷,根据场论基础中的定义,有势场E 的势函数为 R kQ U = (式3) 而 U E -?= (式4) 在Matlab 中,由以上公式算出各点的电势U ,电场强度E 后,可以用Matlab 自带的库函数绘出相应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三.实验内容: 1. 单个点电荷 点电荷的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 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大小是E=kq /r^2 ,其中k 为静电力恒量, q 为电量, r 为点电荷到场点P(x,y)的距离。电场呈球对称分布, 取电量q> 0, 电力线是以电荷为起点的射线簇。以无穷远处为零势点, 点电荷的电势为U=kq /r,当U 取

常数时, 此式就是等势面方程.等势面是以电荷为中心以r 为半径的球面。 平面电力线的画法 在平面上, 电力线是等角分布的射线簇, 用MATLAB 画射线簇很简单。取射线的半径为( 都取国际制单位) r0=, 不同的角度用向量表示( 单位为弧度) th=linspace(0,2*pi,13)。射线簇的终点的直角坐标为: [x,y]=pol2cart(th,r0)。插入x 的起始坐标x=[x; *x].同样插入y 的起始坐标, y=[y; *y], x 和y 都是二维数组, 每一列是一条射线的起始和终止坐标。用二维画线命令plot(x,y)就画出所有电力线。 平面等势线的画法 在过电荷的截面上, 等势线就是以电荷为中心的圆簇, 用MATLAB 画等势 线更加简单。静电力常量为k=9e9, 电量可取为q=1e- 9; 最大的等势线的半径应该比射线的半径小一点 r0=。其电势为u0=k8q /r0。如果从外到里取7 条等势线, 最里面的等势线的电势是最外面的3 倍, 那么各条线的电势用向量表示为: u=linspace(1,3,7)*u0。从- r0 到r0 取偶数个点, 例如100 个点, 使最中心点的坐标绕过0, 各点的坐标可用向量表示: x=linspace(- r0,r0,100), 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形成网格坐标: [X,Y]=meshgrid(x)。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r=sqrt(X.^2+Y.^2), 在乘方时, 乘方号前面要加点, 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乘方计算。各点的电势为U=k8q. /r, 在进行除法运算时, 除号前面也要加点, 同样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除法运算。用等高线命令即可画出等势线 contour(X,Y,U,u), 在画等势线后一般会把电力线擦除, 在画等势线之前插入如下命令hold on 就行了。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如图1, 其中插入了标题等等。越靠近点电荷的中心, 电势越高, 电场强度越大, 电力线和等势线也越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