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学原理第一章知识点

天气学原理第一章知识点
天气学原理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节 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

一、基本作用力:大气与地球或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真实力,它们的存在与参考系无关。 气压梯度力P G ?-=ρ1作用于单位质量气块上的净压力。 地心引力*02*0*

)/1(g a z g g ≈+=地球对单位质量空气的引力。 切应力/雷诺应力z

u zx ??≡μτ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粘滞力(μ动力粘滞系数)。 摩擦力???? ????+??+??=k z j z v i z u F 222222ων单位质量气块所受到的净粘滞力。ρμν=称为运动学粘滞系数。

二、视示力/外观力:

惯性离心力R C 2Ω=(h 24/2π=Ω):大小与向心力相等而方向相反。 地转偏向力V A ?Ω-=2

地转偏向力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垂直,在纬圈平面内;

地转偏向力与V 相垂直,对运动气块不做功,它只能改变气块的运动方向,而不能改变其速度大小;

对于水平运动而言,A 在北半球使运动向右偏,南半球使运动向左偏; 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与相对速度大小成正比,当0=V 时地转偏向力消失。

三、重力R g g 2*Ω+=:单位质量大气所受的地心引力和惯性离心力的合力。 ※※※此处有重点图示,请大家加强理解

图 重力与惯性引力区别

①地心引力指向地心

②静止的气块,惯性离心力在纬圈平面内,并朝向外

③重力是地心引力与惯性离心力的合力

④除开极地和赤道外,重力并不指向地心,但重力都垂直于水平面 ⑤重力在赤道上最小,随纬度而增大

第二节 控制大气运动的基本定律

一、全导数

dt dT 与局地导数t

T ??: z T T V dt dT z T y T x T u dt dT t T h ??-??-=??-??-??-=??ωωυ 局地温度变化等于气块运动中温度的个别变化(加热或冷却)加上温度的平流变化(气块在温度水平分布不均匀的区域内保持原有的温度作水平运动而对局地温度变化所提供的贡献)和对流变化(垂直运动引起的局地温度变化)。

二、旋转坐标系中的大气运动方程(称为单位质量空气的相对运动方程)

由动量守恒定律导出 ——

F g V P dt dV ++?Ω-?-=21ρ 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重力、摩擦力 三、连续方程

由质量守恒定律导出 —— 0)(=??+??V t

ρρ 固定在空间的单位体积内 流体的净流出量,等于该单位体积内流体质量的减小。)(V ρ??称为质量散度,即单位体积内流体的净流出量。

对于大范围的大气运动 0=??+??+??=??z

y v x u V ω (不可压缩流体的速度散度为零)。

???

? ????+??y v x u 项在气象上称为水平散度,它表示流体在单位时间内水平面积的 相对膨胀率。连续方程把水平风场与垂直运动联系了起来,通过它可以用水平风速分布来推断垂直运动。

四、热力学能量方程——空气块的热力学能量(内能加动能)的变化率等于加热率加上外力对空气块的作功率。

?=+Q dt d P dt dT c v α 其中v c 是定容比热,α是比容,??

? ??dt d P α表示了压力对单 位质量空气的作功率,它代表了热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转换,反映了大气动力过程与热力过程的相互联系。

第三节 大尺度运动系统的控制方程

实际大气中所出现的各种不同规模和维持时间的运动和运动系统,不仅型式有显着差异,而且其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也有很大差别。原因在于各个物理因子对不同类型运动的作用具有不同的相对重要性。

一、尺度分析与大气运动系统的分类

尺度分析是针对某种类型的运动,估计基本方程各项量级的一种简便方法。通过尺度分析保留大项,略去小项可以使方程得到简化。

步骤:首先确定方程中各种量的特征值(即尺度)①各场变量的数量级;②各场变量的变化幅度;③出现这些变化的特征长度、厚度和时间尺度;然后用这些典型值比较方程中各项的大小。

基本方程中一些主要量项的特征主要依赖于运动的水平尺度,因而可以按照水平尺度对大气运动系统进行分类。行星尺度、大尺度(天气尺度)、中尺度、对流或小尺度。

二、天气尺度系统的运动方程

中纬度天气尺度系统的特征尺度:

地转风形成示意图

m H m L s m s m V 4621010/10/10????????????????-ω

零级简化就是只保留方程中数量级最大的各项。一级简化除保留方程中数量级最大的各项外,还保留小一个时级的各项。

垂直运动方程的零级、一级以至再精确一些的简化方程均为:

g z p -??-=ρ10 即 g z

p ρ-=?? (这就是气象学中的静力平衡方程)

第四节 “P ”坐标系中的基本方程组

以气压P 为垂直坐标的()t p y x ,,,坐标系称为“p ”坐标系。等压面图是气压为一定值的平面天气图。度量等压面距海平面的高度采用位势高度。

重力位势:单位质量的物体从海平面上升到高度z 克服重力所作的功。 ?≡z

gdz 0φ等位势面处处与重力的方向相垂直,是水平面。 定义:1位势米=kg

以位势米表示的位势高度为:?==z

gdz H 08.9/8.9/φ “P ”坐标系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可用等压面上的位势梯度(等压面的坡度)来表示H G p ??-=8.9;“Z”坐标系中,在等高面上计算水平气压梯度力时, 只知道气压梯度还不够,还必须知道该处的空气密度P G h ?-=ρ

1; “P ”坐标系中的连续方程比“Z”坐标系中的简单得多。

“P ”坐标系中的基本方程组:

x

f dt du ??-=-φυ ?sin 2Ω=f 其中 运动方程 y

fu dt d ??-=-φυ ρ

φ1-=??p 连续方程 0=??+??+??p y x u ωυ 状态方程 RT p ρ= R 为摩尔气体常数

热力学能量方程 ()p d P c Q V t T =Γ-Γ-??=??ω dp

dT ≡Γ 第五节 天气尺度的运动系统,通常是指在天气图上所分析出的气压场和风场中,具有结构特征和移动、发展规律的天气系统。

一、地转风(重点指数:三星)

在大气中水平方向的气压梯度力和地转

平流变化 对流变化

个别变化(非绝热加热)

φρp h g f

P f V ?-=?-= 地转平衡和地转风的意义:

1. 严格地说,地转平衡只有在中纬度自由大气的大尺度系统中,当气流呈水平直线运动且无摩擦时才能成立。在赤道上水平地转偏向力等于零,不可能建立地转平衡的关系,也不存在地转风;在低纬度地区地转风与实际风差别较大,地转风原理不能应用。

2. 风压定律:地转风速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正比,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南半球则相反。

3. 地转风速大小与纬度成反比。

二、梯度风

自由大气中空气作曲线运动且没有或不考虑摩擦力时,水平气压梯度力G 、地转偏向力A 和惯性离心力C 三力平衡时的空气水平运动,称为梯度风。在北半球示意图如下:

在有梯度风时,等压线与流线重合,0/=??s p ,故切向方程为:0/=dt dV 即无切向加速度。 法向方程为:T

f f R V fV n p 210--??-=ρ……………………………………① 在大尺度运动系统中,等压线的曲率较小,T R 较大,故惯性离心力较小,而地转偏向力较大,因此高压中心就是反气旋性环流中心,低压中心就是气旋性环流中心。

梯度风速率:n

p R f R f R V T T

T f ??-+-=ρ4222 在气旋性环流中0>T R ·0/

在反气旋性环流中0

)2

f R V T f -=最大。

在一定的纬度上,气压梯度和梯度风的大小受反气旋的曲率所限制。曲率越大(T R 越小),则气压梯度越小,梯度风风速也越小。所以越接近反气旋中心,气压梯度和梯度风风速越小。

地转风与梯度风的比较 地转风速率:n p f V g ??-=ρ1 代入①得:T

f f

g fR V V V +=1 在气旋性环流中0>T R ,地转风比梯度风大,而在反气旋性环流中0

三、流线和轨迹

流线是指某一固定时刻,处处与风向相切的一条空间曲线。轨迹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空气质块运动的路经。移动系统的轨迹曲率半径:

??? ?

?-=V C R R T S θcos 1 S R -流线曲率半径; C -系统移动速度;

T R -轨迹曲率半径; θ-流线与系统移动方向的夹角。

低压移动过程中2/V C =和V C 2=时空气水平运动轨迹示意图

※※※此处有重点图示,加强理解

低压在移动过程中的运动轨迹,说明地转风的近似比梯度风近似要好

①基本知识:流线是指某一固定时刻,处处与风向相切的一条空间曲线;轨迹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空气质块运动的路径;流线能表现在某一时刻的天气图上,轨迹却不能。 ②T S 11()(K K )T S

V V t R R β?=-=-? T R 为轨迹曲率半径,S R 为流线曲率半径,β为水平风的方向角,V 为气块运动速度。

只有在局地风向不随时间改变的条件下才有T S K K =。但实际大气中天气系统总是处于运动之中,故经常是T S K K ≠

③假如系统在移动过程中不变形,一般的风向改变仅仅是由于系统移动所造成的:得

cos (1)

S T C R R V

θ=- θ是流线(等压线)与系统移动方

向的夹角,C 是系统移动速度

A 、当系统不动时(0C =)则S T R R =,流线与轨迹重合;

B 、当系统移动时,S T R R ≠(D →

C 为系统移动,圆为0时刻的流线,0-1-2-3箭头为此处气块的轨迹,θ为流线上某点的相切方向与

D →C 之间的夹角) Ⅰ、2V C =时,cos (1)2

S T R R θ=-。 低压的北半部,S T R R >;南半部,S T R R <;最东点和最西点S T R R =;

Ⅱ、2C V =时,(12cos )S T R R θ=-。当2cos 1θ>时,流线曲率和轨迹曲率相反,呈反气旋弯曲。

结论:系统移动时,S R 代替T R 误差较大,系统移速越快,误差越大;直接计算T R 不方便,需知道系统的移速,且系统发生变形时,更不易计算。

所以在实际计算中用地转风近似比梯度风近似好。

四、地转风随高度的变化——热成风

热成风速率:T k p p f R V T ??=1

0ln 热成风的大小与平均温度梯度(或厚度梯度)成正比,与纬度成反比,同时与10/ln p p 有关。

厚度图不仅表示了两等压面之间的平均温度,同时也大致表示了这两层之间的热成风。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高空风随高度的变化来确定冷/暖平流的层次和估计冷/暖平流的大小。并可根据上下层热成风的分布来确定相对不稳定区的方位和进行大气稳定度变化趋势的判断。

※※※※此处有重点理解图示

根据热成风原理,中纬度高层主要是西风气流。地面闭合高/低压至高空转变为波状槽/脊。在地面高/低压中心及其南北轴线上,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因而无冷/暖平流;在地面低压后部/高压前部有冷平流;在地面低压前部/高压后部有暖平流。结果平直等温线不能维持,在地面高低压之间出现冷舌,在低压前部/高压后部出现暖舌。在这种温度场的配置下,地转风随高度的变化也发生改变,结果是高空槽位于地面低压之后/高压之前,而高压脊则位于地面低压之前/高压之后。

正压大气:当大气中密度的分布仅仅随气压而变时)(P ρρ≡,这种状态的大气称为正压大气。在正压大气中等压面也就是等密度面。对于理想大气RT p ρ=,当大气是正压时,等压面也就是等温度面,因而也就没有热成风。

斜压大气:当大气密度分布不仅随气压而且还随温度而变时),(T P ρρ=,这种状态的大气称为斜压大气。在斜压大气中等压面与等密度面(或等温面)是相交的,在等压面上有温度梯度因而就有了热成风。大气的斜压性对于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有重大意义。

正压大气与斜压大气只是指某一瞬间而言的。一般说来,大气的状态都是斜压的,虽然在局地或短时期可以出现正压状态,但在受扰动后便不能维持其正压性。如果有条件使大气的状态始终维持正压性,这种状态称为自动正压状态。

※※※※※五、地转偏差———本章最重要内容

实际风与地转风的矢量差g V V D -=,由水平加速度造成,即由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不平衡引起,它是天气系统发展的重要原因。其产生的原因有:风场的非定常性所决定的等变压风;风速沿流线方向分布的不均匀性;流线的弯曲;垂直运动及风矢在垂直方向的切变。

在大气中,地转偏差相对于地转风来说并不大,但它对于大气运动和天气变化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地转偏差使实际风穿越等压线,使有的地区质量堆积,有的地区质量减少,从而引起气压场的改变。同时,当风穿越等压线时气压梯度力对空气作功,对于水平动能的制造和转换有重要作用。地转偏差是造成垂直运动的重要原因。

1 摩擦层中的地转偏差

摩擦层中的大气运动主要是摩擦力、

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三力平衡下的运

动。

摩擦力使实际风的方向偏离等压线指

向低压而速率减小,摩擦力越大实际风的

速率减小得越多,实际风与地转风的交角

也越大。在中纬度地区陆地上实际风与地转风的交角约为35~45°,实际风速约为地转风风速的35~45% 地转偏差指向摩擦力方向的右侧且与其垂直F k f V V D g ?-=-=1。 北半球摩擦力的作用使低压中的空气水平辐合,并引起上升运动;高压中的空气水平辐散,并引起下沉运动。

2 自由大气中地转偏差

在自由大气中摩擦力很小可以略去。

当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不平衡时产生

加速度。D 与加速度的方向垂直,并指向

加速度的左方。

???? ????+??+???-=?-=-=p V s V V t

V k f dt dV k f V V D g ω11 ① 变压风1D 与气压的局地变化所造成的风的局地变化相联系。变压风与变压梯度的大小成正比,其方向与等变压线垂直并指向低值区。

由于在有限范围内可视f 为常数,地转风的散度为零,所以实际风的散度取决于地转偏差的散度。因此在地面天气图上负变压中心区,变压风辐合会引起上升运动,在正变压中心区,变压风辐散会引起下沉运动。估计变压风可大到5m/s ,变压风辐合所引起的降水可达4mm/h 。

② 平流加速度所对应的地转偏差

法向/横向地转偏差n D 2表示沿流线方向的平流

加速度所对应的法向/横向地转偏差。等高线辐合时

平流速度增加,同时由于气压梯度力大于地转偏向加,

实际风偏向低气压一侧,因此出现了地转偏差并指向加速度的左方低压一侧,当

等高线辐散时地转偏差指向高压一侧。

切向/纵向地转偏差s D 2表示

曲线运动中由于气压梯度力与地

转偏向力不平衡所产生的法向/

向心加速度所对应的切向/纵向

地转偏差,也就是梯度风与地转风

之差。其方向与向心加速度垂直且

指向左侧。当等高线呈气旋式弯曲

时指向-S 0方向,当等高线呈反气

旋式弯曲时指向S 0方向,在槽前脊

后有纵向地转偏差的辐散,脊前槽

后有纵向地转偏差的辐合。

③ 对流加速度表示的地转偏差3D :在系统中的垂直运动较强,风速垂直切变较大时(如台风)必须考虑。3D 主要决定于垂直运动和温度场的配置,当有上升运动时指向温度梯度的方向,当有下沉运动时指向温度升度的方向。 在中纬度对流层中,地转西风随高度增大,但系统的移速在高层与低层却相差不大。因为纵向和横向辐合/散的数值与风速成正比,所以相对来说,在高层以纵向和横向辐合/散为主,在低层以变压风辐合/散为主。

南信大天气学原理重点复习

天原复习题 1、站在转动的地球上观测单位质量空气所受到力有哪些各作用力定义、表达式及意义如何 答:气压梯度力、地心引力、惯性离心力、重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分析 (1)、气压梯度力:当气压分布不均匀时,单位质量气块上受到的净压力称为气压梯度力。表达式: 拉普拉斯算子: -▽p为气压梯度,由气压分布不均匀造成。G的大小与ρ成反比,与▽p的大小成正比 G的方向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心引力:地球对单位质量的空气块所施加的万有引力。表达式: 其中:K:万有引力常量,M:地球质量, a:空气块到地心的距离 大小:不变,常数方向:指向地心。 (3). 摩擦力:单位质量空气所受到的净粘滞力。 表达式: 其中:为粘滞系数大气为低粘性流体,一般只在行星边界层(摩擦层)考虑摩擦作用,自由大气中则忽略摩擦作用。 (4)、视示力:由旋转坐标系的加速作用而假想的力(惯性离心力、地转偏向力) 1. 惯性离心力:观测者站在旋转地球外观测单位质量空气块所受到一个向心力的作用,但站在转动地球上()观测它的运动,发现它是静止的(),这必然引入一个与向心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力,此力称为惯性离心力。 表达式: 大小:与纬圈半径成正比,即:与纬度成反比;方向:在纬圈平面内,垂直地轴指向外2.地转偏向力(科氏力) 观测者站在旋转地球上观测单位质量空气块运动(),发现在北半球有一个向右偏的力,在南半球向左偏的力。称此力为地转偏向力,又名科氏力。 表达式: V A ? Ω - =2 地转偏向力的大小:(1)与相对速度|V|大小成正比(因角速度为常数);当|V|=0时,A=0,只有在做相对运动时,A才存在。(2)与速度夹角也成正比。 水平地转偏向力:大气中垂直运动一般也较小,气块主要受x方向和y方向地转偏向力,即:水平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地转偏向力方向:与垂直地轴和速度方向垂直,只能改变气块的运动方向,不能改变其大小。在不考虑w和Az的情况下,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指向运动方向右侧,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指向运动方向左侧。 3.重力:地心引力与惯性离心力的合力。表达式: 大小:随纬度增大而增大,因为惯性离心力大小与纬度成反比,重力大小与惯性力离心力成反比。 2

天气学原理知识点汇总分解

集训天气学原理知识点汇总(2014.09.12) 1、大气运动受(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基本物理定律支配。 2、影响大气运动的真实力有(气压梯度力)、(地心引力)、(摩擦力);影响大气运动的视示力有(惯性离心力)、(地转偏向力)。 3、(1)气压梯度力:作用于单位质量气块上的净压力,叫气压梯度力,由表达式可知,气压梯度力方向指向—▽P 的方向,即(由高压指向低压);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与(空气密度)成反比。 (2)摩擦力:单位质量气块所受到的净粘滞力 (3)惯性离心力:R C 2Ω= (4)地转偏向力: V 2 ?Ω-=A ,地转偏向力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①.地转偏向力A 与Ω 相垂直,而Ω 与赤道平面垂直,所以A 在(纬圈)平面内; ②.地转偏向力A 与V 相垂直,因而地转偏向力对运动气块(不做功),它只能改变气块的(运动方向),而不 能改变其(速度大小)。 ③.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A 在V 的(右侧),南半球,地转偏向力A 在V 的(左侧)。 ④.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与相对速度的大小成比例。当V=0时,地转偏向力消失。 (5)重力是(地心引力)和(惯性离心力)的合力,但是地球是椭圆的,任何地方重力都(垂直于水平面)。重力在赤道(最小),极地(最大)。 4、温度平流变化:气块在温度水平分布不均匀的区域内保持原有的温度作水平运动而对局地温度变化所提供的贡献。 温度对流变化:空气垂直运动所引起的局地温度变化。 局地温度变化=个别变化+平流变化+对流变化 5、连续方程的表达式: 0)(=??+??V t ρρ 表示大气(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称为(连续方程)。其中)(V ρ??称为质量散度(单位体积内流体的净流出量,净流出时散度为正,净流入时为负)。 6、(尺度分析)是针对某种类型的运动估计基本方程各项量级的一种简便方法。通过尺度分析,保留大项,略去小项,可以使方程得到简化。(零级简化方程),就是只保留方程中数量级最大的各项,略去其他各项。一级简化方程,是除保留方程中数量级最大的各项外,还保留比最大项小一个量级的各项。 7、重力位势:单位质量的物体从海平面上升到高度Z 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位势的单位是(焦耳/千克)。 8、地转风:对中纬度天气尺度运动而言,在水平方向上(地转偏向力)和(气压梯度力)平衡的风称为地转风,ρp G ?-=

天气学原理复习思考题

《天气学原理》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1. 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有哪些?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2. 个别变化、局地变化、平流变化的含义?表达式?联系? 3. 沿气流方向温度的代数值减小是冷平流还是暖平流? 4. 控制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有哪些?各方程的形式如何? 5. 速度散度的表达式和意义?辐合、辐散的含义? 6. 大气运动系统的分类与特征尺度? 7. 大尺度系统运动的基本特征? 8. 地转平衡、静力平衡的概念和方程式? 9. “P”坐标系与“Z”坐标系有什么不同?“P”坐标系有哪些优越性? 10. 什么是位势米?等位势面与等高面哪一个是水平面? 11. 与w有什么不同? 12. 地转风的定义?各坐标系中的表达式和意义? 13. 在北半球大尺度系统运动中,为什么低压中心周围的风做逆时 针旋转?高压中心周围的风做顺时针旋转? 14. 在北半球大尺度系统运动中,为什么高压中心附近等压线稀 疏,风力微弱? 15. 热成风的定义?表达式和意义? 16. 为什么暖平流区风随高度顺转? 17. 为什么中纬度对流层高层盛行西风气流? 18. 中纬度系统温压场结构的主要特点? 19. 为什么在正压大气中等压面就是等密度面也是等温面? 20. 什么是斜压大气?为什么在斜压大气中会产生热成风? 21. 地转偏差的定义和存在的意义?地转偏差产生的根本原因? 22. 为什么摩擦层中风斜穿等压线指向低压一侧? 23. 自由大气中的地转偏差,在低层和高层各以什么为主? 24. 变压风的方向如何? 25. 说明高空槽前脊后这块区域高低层散合情况? 第二章气团与锋

1. 气团的定义,气团的变性,气团形成的两个条件。 2. 冷气团与暖气团的区别 3. 我国境内冬夏两季气团活动特点 4. 锋的概念. 锋的空间结构特征。 5.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锢囚锋的定义. 6. 锋附近温度场的特征. 7. 在剖面图上,锋区内等位温线为什么相对密集并与锋面近于平 行? 8. 解释说明锋附近气压场的特征. 9. 解释说明锋附近变压场的特征. 10. 气压倾向方程的物理意义. 11. 锋附近风场的特征. 12. 影响锋面天气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3. 什么是第一型冷锋和第二型冷锋?它们的天气有什么不同? 14. 准静止锋天气有什么特点? 15. 如何应用高空等压面图定锋? 16. 如何应用单站高空风图定锋? 17. 如何利用地面图定锋? 18. 锋生和锋消的含义和特征? 19. 什么是锋生函数(强度)?影响锋生锋消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0. 解释说明在稳定大气中冷锋上山、下山是加强还是减弱? 21. 我国主要的锋生区在何处? 22. 我国有利锋生的天气形势有哪些? 第三章气旋和反气旋 1. 气旋和反气旋的定义和分类 2. 涡度定义和物理意义 3. 地转风涡度与地转涡度有什么不同? 4. 绝对涡度的表达式。绝对涡度守恒的条件是什么? 5. 自然坐标系中涡度的表达式及意义 6. 简化涡度方程式及各项的物理意义 7. 试用涡度平流输送项定性判断短波槽脊和长波槽脊的移动情况 8. 位势倾向方程各项的物理意义 9. 用方程判断斜压模式中上升、下沉运动分布情况

天气学原理复习要点

《天气学原理》复习要点 (朱乾根,第四版) 1、寒潮天气过程: 预报着眼点 冷空气路径: 关键区:西伯利亚中部 重要天气系统:极涡、极地高压、寒潮地面高压、寒潮冷锋 中短期天气过程的三种类型:小槽发展型、低槽东移型、横槽型 关键系统:乌拉尔山地区高压脊发展是寒潮中短期关键系统,五天以上是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高压脊 2、降水天气过程: 一般降水形成条件:水汽、垂直运动、云滴增长 暴雨形成条件:充分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较长的持续时间 暴雨预报着眼点: 我国大雨带的活动情况:江南春雨期、华南前汛期、江淮梅雨、华北和东北雨季、华南后汛期、淮河秋雨期 江淮梅雨的环流特征:高层、中层、低层、底层 江淮切变线的形成和转换 西南涡的形成、移动、发展和天气 高空冷涡的形成 低空急流的定义、形成和维持机制、与暴雨的关系 与中尺度雨团相配合的几种中尺度系统(P385-387) 对称不稳定的定义及静力稳定度判据(P392) 暴雨中尺度系统的触发条件(P395-396) 不同高度急流对暴雨生成的作用(P398-399) 3、雷暴的三个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特征(P401) 强雷暴与一般雷暴的主要区别(P403) 超级单体风暴的结构特征 飑的定义(P406) 冰雹云的主要特征(P408-409) 龙卷定义(P410) 中尺度的尺度范围(P411) 飑线和锋面的区别(P414) 中小系统和大系统的比较(P417)——天气现象剧烈程度 层结曲线;状态曲线;抬升凝结高度;自由对流高度(P423) 气块静力稳定度判据(P422) 对流性天气形成的基本条件(P425) 对流天气的触发机制(P428-430) 强雷暴发生发展的有利条件(P431-432) 雷暴云的平移和传播(P434) 雷暴天气预报的着眼点(P436) 几类强对流天气预报的着眼点;

天气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气团与锋 1. 气团气团性质的改变是如何发生的? 气团是空气在气团源地经过对流、湍流、辐射、蒸发等物质和热量交换作用后,取得与下垫面相同的物理属性而形成的,当它离开源地移至与源地性质不同的下垫面时,二者之间又会产生水汽与热量交换,气团的物理属性发生变化,即发生气团变性。老气团的变性亦是新气团形成的过程。 2. 锋附近要素场的分布特征 T(温度)场:水平温度梯度大(等温线密集);垂直温度梯度小(因下面是冷气团,上为暖气团,会出现温度垂直减率很小的情况甚至出现逆温);等位温线密集(锋区内,特别大,强稳定层)。 P(气压)场:等压线通过锋面时呈气旋式弯折,且折角指向高压;锋线一般位于地面气压槽内;锋区内等压线( 等高线) 的气旋式曲率大。 变压场:暖锋前负变压明显;冷锋后正变压明显。(地面变压与温度平流的关系:冷平流使地面气压增加,暖平流使地面气压减小) 风场:(前提:不考虑摩擦,认为满足地转关系)锋线附近的风 场具有气旋式切变,这种现象在有摩擦的地方更为明显。 3. 锋的强度的变化 (1)补充一些: 如何确定锋的强度(简单的说:锋的强度可用锋面两侧的温度差与水平距离(多用纬距)的比值来表示) 850hPa 锋区内温度梯度判断,等温线越密集,锋区越强;剖面 图上锋区内等位温线越密集、等假相当位温线折角越明显对流运动越强烈,锋区越强;各高度层对比,锋面坡度越小,锋面两侧温度差则 越大,锋区越强。 (2)锋强度的变化 锋强度的增强、减弱可以用锋生锋消的条件来判断。

锋生函数可以表示为:F T n v n n (r r) d w n 1 c p n ( dQ dt ) F = 水平运动(f1 )+ 垂直运动(f2 )+ 非绝热加热项(f3 )F>0:锋生;F<0: 锋消。 影响锋生锋消的因素(影响锋强度变化的因子) i .水平运动f1 若水平气流沿着温度升度方向是辐合的,当f1>0 ,有锋生作用。 若水平气流沿着温度升度方向是辐散的,当f1<0 ,有锋消作用。 有锋生作用并不一定有锋生成,还要求在相当广阔区域内,温度梯度或速度梯度都不能呈线 性分面。 ii .垂直运动的影响f2 若大气层结稳定( d ),w 表示xyz 坐标下的垂直速度,当暖气团 w n 中下沉w 0 ,冷气团中上升w 0 ,即时,F2〉0,有锋生作用,反之有锋消作用;若大气层结不稳定( d ) ,当暖气团中上升w 0 , w n 冷气团中下沉w 0 ,即 时,F2〈0,有锋生作用,反之有锋消 作用。 iii .非绝热加热f3 冷空气冷却,暖空气加热最为有利于锋生。非绝热过程的凝结潜 热释放多在锋区暖空气一侧,因而有助于锋的生成及加强。 4. 地面图上锋移动速度的判断 p 1 p 2 C t p 1 t p 2 i .根据锋面移动速度公式x x ,地面图上锋的移动速度与附近变压梯度成正比,与附近气压槽深度成反比; ii .地面锋的移动与锋线两侧风场的分布情况有关,即决定于锋两侧垂直于锋线的风速分量,锋沿着垂直于锋的气流方向移动,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前提下,风速越大移动越快;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1-5)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

第一章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地球大气的各种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都与大气运动有关。大气运动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很宽的尺度谱,天气学研究的是那些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大气运动。大气运动受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基本物理定律所支配。为了应用这些物理定律讨论在气象上有意义的相对于自转地球的大气运动,本章首先讨论影响大气运动的基本作用力,和在旋转坐标系中所呈现的视示力,然后导出控制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大尺度运动系统的风压场和气压场的关系,并引出天气图分析中应遵循的一向基本指导原则。 第一节旋转坐标系中运动方程及作用力分析 一、旋转坐标系中运动方程 1. (绝对速度)与(相对速度)

假设 t时刻一空气质点位于P点,经t 时间,质块移到Pa点,地球上的固定点P移到了Pe位置位0 移为R,质块相对固定地点的位移为R, 图1.1 旋转坐标系 显然 当0位移很小时 单位时间的位移为 由此得 此关系式表明:绝对速度等于相对速度与牵连速度之和 2.与的关系 地球自转角速度为 则 于是 由此可得微分算子

将微分算子用于则有 再将代入上式右端得 (*)式中为地转偏向力加速度,即柯氏加速度 为向心力加速度 3.牛顿第二定律 单位质量的空气块所受到的力 在绝对坐标系中单位质量空气块受到的力有 + :地心引力 F:摩擦力 将此式代入(*)式: 二、作用力分析 1.气压梯度力

①定义:单位质量空气块所受的净空气的压力 ②表达式G=-(1.1) ③推导: 图1.1.2 作用于气块上的气压梯度力的X分量x方向:B面P A面:-(P+ 净压力:- 同理y方向: z方向: 净空气总压力

《天气学原理》复习重点(上)

天气学原理 Char1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1、真实力:气压梯度力、地心引力、摩擦力 (1)气压梯度力:作用于单位质量气块上的净压力,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匀而产生(2)地心引力:地球对单位质量空气的万有引力 (3)摩擦力:单位质量空气受到的净粘滞力 2、视示力:惯性离心力、地转偏向力 惯性离心力:地球受到了向心力的作用却不作加速运动,违背牛顿第二定律,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引入惯性离心力,其大小与向心力相等而方向相反。 C=Ω2R 地转偏向力:由于坐标系的旋转导致物体没有受力却出现加速度,违背牛顿第二定律,从而引入,以使牛顿运动定律在旋转参考系中成立。 地转偏向力的特点:A= -2Ω×V (1)地转偏向力A与Ω相垂直,在纬圈平面内 (2)地转偏向力A与风速V垂直,只改变气块运动方向,不改变其速度大小 (3)在北半球A在水平速度的右侧,在南半球A在水平速度的左侧 (4)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与相对速度成正比,V=0时,A=0;只有在做相对运动时A才存在重力:地心引力与惯性离心力的合力。重力垂直于水平面,赤道最小,极地最大。 3、地转偏向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有何相同与不同? 水平地转偏向力:大气中垂直运动一般比较小,气块的运动主要受x方向和y方向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w很小,因而近似有Ax=2Ωv和Ay= -2Ωu。对水平运动而言,北半球Ax、Ay使运动向左偏,南半球右偏。 地转偏向力:包括垂直运动。 4、控制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能量守恒、质量守恒、动量守恒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运动方程 质量守恒定律——连续方程 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能量方程 气体实验定律——气体状态方程 5、温度平流变化 -V·▽hT是气块在温度水平分布不均匀的区域内保持原有的温度作水平运动而对局地温度变化所提供的贡献,称为温度平流变化。-▽T温度梯度由高温指向低温。 当-V·▽hT<0时,有冷平流,夹角为钝角,风从冷区吹向暖区,使局地温度降低。 当-V·▽hT>0时,有暖平流,夹角为锐角,风从暖区吹向冷区,使局地温度升高。 对流变化:空气垂直运动引起的局地温度变化 6、质量散度和速度散度 质量散度:▽·(ρV)单位体积流体的净流出量。净流出时散度为正,净流入时散度为负。 速度散度:▽·V流体在单位时间内的相对膨胀率。▽·V>0时,体积增大辐散。 不可压缩流体:速度散度为零

上海天气学原理和方法试题(有答案)

简答题(上海): 1、大气运动系统的分类与特征尺度?(p25) 2、我国境内冬夏两季气团活动特点。(p62) 3、影响锋生锋消的因素主要有哪些?(p105-106) 4、我国有利锋生的天气形势有哪些?(p104) 5、东亚气旋再生的形式有哪几种?(p130) 6、简叙北半球对流层中部(500hpa )夏季与冬季平均环流特点? 7、简叙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8、简叙经典统计预报法、PP 法、MOS 法及异同点? 9、简述“p ”坐标中的垂直涡度方程中等号右端三大项的物理意义。 )()()() (y v x u y v x u f p v x p u y dt f d ??+??-??+??-????-????=+ξωωξ 10、简叙横槽转竖前常有的特征? 11、阐述飑线和锋面的区别。(P415) 12、SR 风暴的特征是什么?(P406) 13、低空西风急流对暴雨的作用如何?(P400) 14、台风移动路径客观预报动力学方法的两类基本模式是什么?(P533) 填空题: 1、高空锋区是(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显著的质量交换区。 2、气旋的活动和能量过程主要集中在(行星边界层)和(对流层)上部。 3、大气运动受(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基本物理定律所支 配。(p1) 4、气压梯度力与(气压梯度)成正比,与(空气密度)成反比。(p2) 5、地转偏向力处在(纬圈)平面内,它只能改变气快的(运动方向)。对于水平 运动而言,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运动向(右)偏,并且地转偏向力的大小 与(相对速度)的大小成比例。(p9) 5、大气运动系统按水平尺度可分为(行星)尺度、(天气或大)尺度、(中)尺

天气学原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天气学原理 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Synoptic Meteorology 总学时:60学时(其中:上课60学时,另考试2学时) 课程简介:天气学原理课程是大气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先行课必修后,系统讲授大气运动、天气系统、大气环流、天

气形势及天气要素预报基本的天气学和有关的大气动力学理论如大气运动基本方程组、尺度分析和方程组简化、风压场关系、涡度方程。位势倾向方程和ω方程等。初步掌握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动力气象学”,“中国天气”,“中长期天气预报”,“中尺度天气学”,“热带天气学”,“高原天气”,“诊断分析”以及“气象统计预报”“数值天气预报”等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教材:《天气学原理与方法》.第三版 .气象出版社.朱乾根等编著 参考书: (1)J.R.Holton, An Introduction, to Dynamic, Meteorology, Second edition, Academic press, Inc.1979. (2)动力气象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伍荣生等。 授课对象:大气科学专业2001级(2003.9~12月使用) 拟用教学手段:主要采用传统板书形式 第一章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16学时) 重点: 描述大气运动的基本定律;“P”坐标系的特点及该坐标系的方程组;地转风、梯度风概念及关系式及其在天气分析中的应用。难点: 1.建立大气运动基本方程组 2.实际工作中高空分析等压面图而不分析等高面图 3.地转风、梯度风、热成风、地转偏差在天气分析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 1.1 旋转坐标系中运动方程及作用力分析(2学时) 牛顿第二定律,气压梯度力、地心引力、惯性离心力、重力、 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分析 1.2 基本方程组(3学时) 三个运动方程,状态方程,质量守恒 连续方程,热力学能量 守恒方程6个基本方程的推导 1.3 大尺度系统运动的控制方程(2学时) 大气运动特征尺度及分类,运动方程、连续方程和热力学能量 方程的简化 1.4 “P”坐标系(2学时) “P”坐标系的定义及其优越性,“P”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连 续方程及热力学能量方程

天气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气团与锋 1.气团气团性质的改变是如何发生的? 气团是空气在气团源地经过对流、湍流、辐射、蒸发等物质和热量交换作用后,取得与下垫面相同的物理属性而形成的,当它离开源地移至与源地性质不同的下垫面时,二者之间又会产生水汽与热量交换,气团的物理属性发生变化,即发生气团变性。老气团的变性亦是新气团形成的过程。 2.锋附近要素场的分布特征 T(温度)场:水平温度梯度大(等温线密集);垂直温度梯度小(因下面是冷气团,上为暖气团,会出现温度垂直减率很小的情况甚至出现逆温);等位温线密集(锋区,特别大,强稳定层)。 P(气压)场:等压线通过锋面时呈气旋式弯折,且折角指向高压;锋线一般位于地面气压槽;锋区等压线(等高线)的气旋式曲率大。 变压场:暖锋前负变压明显;冷锋后正变压明显。(地面变压与温度平流的关系:冷平流使地面气压增加,暖平流使地面气压减小) 风场:(前提:不考虑摩擦,认为满足地转关系)锋线附近的风场具有气旋式切变,这种现象在有摩擦的地方更为明显。 3.锋的强度的变化 (1)补充一些: 如何确定锋的强度(简单的说:锋的强度可用锋面两侧的温度差与水平距离(多用纬距)的比值来表示) 850hPa锋区温度梯度判断,等温线越密集,锋区越强;剖面图上锋区等位温线越密集、等假相当位温线折角越明显对流运动越强烈,锋区越强;各高度层对比,锋面坡度越小,锋面两侧温度差则越大,锋区越强。 (2)锋强度的变化 锋强度的增强、减弱可以用锋生锋消的条件来判断。

锋生函数可以表示为:)dt dQ (n n w r)(r n v T F p c 1 d n n ??+??--??-= F = 水平运动 (f1)+ 垂直运动(f2) + 非绝热加热项(f3) F>0:锋生; F<0:锋消。 影响锋生锋消的因素(影响锋强度变化的因子) i .水平运动 f1 若水平气流沿着温度升度方向是辐合的, 当f1>0,有锋生作用。 若水平气流沿着温度升度方向是辐散的,当f1<0,有锋消作用。 有锋生作用并不一定有锋生成,还要求在相当广阔区域,温度梯度或速度梯度都不能呈线 性分面。 ii .垂直运动的影响f2 若大气层结稳定(d γγ<),w 表示xyz 坐标下的垂直速度,当暖气团中 下沉0w ,即0),当暖气团中上升0>w , 冷气团中下沉0??n w 时,F2〈0,有锋生作用,反之有锋消 作用。 iii .非绝热加热f3 冷空气冷却,暖空气加热最为有利于锋生。非绝热过程的凝结潜热释放多在锋区暖空气一侧,因而有助于锋的生成及加强。 4. 地面图上锋移动速度的判断 i .根据锋面移动速度公式 x p x p t p t p C ??-????-??-=2121,地面图上锋的移动速度与附近变压梯度成正比,与附近气压槽深度成反比; ii .地面锋的移动与锋线两侧风场的分布情况有关,即决定于锋两侧垂直于锋线的风速分量,锋沿着垂直于锋的气流方向移动,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前提下,风速越大移动越快; iii .地面锋的移动还受高空引导气流控制。700hPa 和500hPa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第6章--赵勇--整理模板

第六章寒潮天气过程 第一节 1、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过程。寒潮天气的主要特点是剧烈降温和大风,有时还伴有雨、雪、雨凇或霜冻。 2、中央气象台的寒潮标准规定,以过程降温与温度负距平相结合来划定冷空气活动强度。过程降温是指冷空气影响过程的始末,日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及最低值之差。而温度负距平是指冷空气影响过程中最低日平均气温与该日所在旬的多年旬平均气温之差。 3、过程降温(℃)温度负距平绝对值(℃)冷空气强度等级 ≥10 ≥5 寒潮 8—9 4 强冷空气 5—7 ≦3 一般冷空气 4、寒潮出现的时间,最早开始于9月下旬,结束最晚是第2年5月。春季的3月和秋天10—11月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最频繁的季节,也是寒潮和强冷空气对生产活动可能造成危害最重的时期。 5、影响我国的冷空气的源地:第一个是在新地岛以西的洋面上,冷空气经巴伦支海、苏联欧洲地区进入我国。它出现的次数最多,达到寒潮强度也最多。第二个是在新地岛以东的洋面上,冷空气大多数经喀拉海、太梅尔半岛、苏联地区进入我国。它的出现次数虽少,但是气温低,可达到寒潮强度。第三个是在冰岛以南的洋而上,冷空气经苏联欧洲南部或地中海、黑海、里海进入我国。它出现的次数较多,但是温度不很低,一般达不到寒潮强度。

6、西伯利亚中部(70。—90。E,43。—65。N)地区称为寒潮关键区。冷空气从关键区入侵我国有四条路径:①西北路(中路)②西路③东路④东路加西路。 第二节 1、极涡的移动路径主要有三种类型:①经向性运动②纬向性移动③转游性运动。 2、根据极涡中心的分布特点,按100百帕的环流分为四种类型:①绕极型,②偏心型,③偶极型,④多极型。这四种极涡型在冬半年各月分布的频率并不相同,绕极型在10月份占绝对优势,频率占50%,11—12月偶极型频率占40—50%,到1—2月偶极型频率接近60%,其平均持续也最久可达11.8天。 3、中央气象局科学研究所普查了1962—1971年的历史天气图,发现所有中等以上强度的大范围持续低温都是出现在北半球对流层中、上部。 4、极地高压的定义为:①500百帕图上有完整的反气旋环流,能 分析出不少于一根闭合等高线;②有相当范围的单独的暖中心与位势高度场配合;②暖性高压主体在70。N以北;④高压维持在3天以上。 5、极地高压是一个深厚的暖性高压,由于极高形成,使极圈的温度场变成南冷北暖。 6、寒潮地面高压大多数属于热力不对称的系统,高压的前部有强冷乎流;后部则为暖平流,中心区温度平流趋近于零,它是热力和动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天气学原理试题一与答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气学原理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20分) 1.1.质量通量散度。 2.2.冷式锢囚锋。 3.3.气旋族。 4.4.大气活动中心。 5.5.热成风涡度平流。 二、填空:(36分) 1. 连续方程根据------------------原理求得,P 坐标中的连续方程 ------------------------。 2. 固定点温度变化由---------------------------------------------------------------------- -------------------------决定。 3. 推导马格拉斯锋面坡度公式假设锋为---------------------------面,其动力学 边界条件为---------------------------------------------------。 4. 一型冷锋与二型冷锋区别是------------------------------------------------------------ --------------------------------------------------------------------------------------------------------------------------------------------------------------------------------------------------------------------------------------------------------------------------------------------------------------------------------------------------------------。 5. 在中、高纬大尺度系统运动中,通常固定点涡度增加(减小)和该固定 点等压面位势高度降低(升高)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赖以存在的根据是------------------------------------------------------------------。 6. 用ω方程诊断上升及下沉运动是由-------------------------------------------------- --------------------------------------------------------------项决定。 7. 控制大气环流的基本因子有------------------------------------------------------------ -----------------------------------------------------------------------。 8.任一层风速可用T v A v +=表示,它能成立的条件是 --------------------------------------------------------------------若为地面风速,则A 取---------------------(填:1,0,0-=<>) 9.我国北方气旋活动,一般与-----------急流相对应,南方气旋活动一般与 -----------急流相对应。 三、综合题。(44分) 1.1.从力的平衡观点说明为什么在北半球大尺度系统运动中,高压内空气作顺时针旋转?(8分) 2.2.解释在稳定大气中,冷锋上山(爬坡),此锋是加强还是减弱?(8分) 3.3.请写出位势倾向方程: ()g g f v f t p f ζφσ+??-=?????? ????+?2222??? ????-???? ??????-??+dt dQ p R p c f p v p f p g σφσ22 右端各项的名称,并用此方程定性解释图中槽的变化(图中波长L<3000KM,,实线为hPa 500图上等高线,虚线为等温线,闭合D G ,为地面高低压中心)(14分)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第8章--于怀征--整理

第八章 一:填空 1、雷暴一般伴有阵雨,有时则伴有大风、(冰雹)、(龙卷)等天气现象,通常把只伴有阵雨的雷暴称为(一般雷暴),而把伴有雷暴、大风、(冰雹)、(龙卷)等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之一的雷暴叫做(强雷暴)。 2、产生雷暴的积雨云叫(雷暴云),一个雷暴云叫做一个雷暴单体,多个雷暴单体成群成带地聚集在一起叫(雷暴群或雷暴带)。每个雷暴单体的生命史大致可分为(发展)、(成熟)(消亡)三个阶段。 3、雷电是由积雨云中冰晶(温差起电)以及其他作用所造成的。一般云顶高度到达(-20℃等温线高度以上)是才产生雷电。 4、雷暴云中放电强度和频繁程度与雷暴云的(高度)和(强度)有关。 5、在雷暴云下形成一个近乎饱和的冷空气堆,因其密度较大而气压较高,这个高压叫(雷暴高压),当雷暴云向前移动经过测站时,使该站产生气温(下降)、气压(涌升)、相对湿度(上升)、露点或绝对湿度(下降)等气象要素的显著变化。 6、以严重降雹的雷暴叫(雹暴),以强烈阵风为主的叫(飑暴),强雷暴和一般雷暴的区别是(系统中的垂直气流的强度)、(垂直气流的有组织程度)和(不对称性)。 7、超级单体是具有单一的特大垂直环流的巨大强风暴云,它的结构具有以下特征:(风暴云顶)、(气流)、(无(弱)回波区)、(风暴的移动方向)、(环境风)。 8、强雷暴按其结构特征划分不同的类型,常分为(超级单体风暴)、(多单体风暴)、(飑线)。 9、风暴的运动方向一般偏向于对流云中层的风的(右侧),所以这类风暴也叫(右移强风暴)。 10、由许多雷暴单体侧向排列而形成的强对流云带叫做(飑线)。 11、当强雷暴云来临的瞬间,风向(突变),风力(猛增),由静风突然加强到大风以上的强风。与此同时,气压(涌升)、形成明显的(雷暴鼻),气温(急降),相对湿度也(大幅度上升)。 12、雷暴云底伸展出来并到达地面的(漏斗状)云叫做龙卷。龙卷伸展到地面时会引起强烈的旋风,这种旋风叫(龙卷风)。 13、天气系统按其空间、时间尺度可以划分为(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三类天气系统。 14、中尺度可分为三个等级:(200-2000公里的为中-α)、(20-200公里的为中-β)、(2-20公里的为中-γ),我们通常说的“中系统”是中-β,中-α则是中间尺度或次天气尺度系统。 15、和飚现象相联系的一类中系统叫(飚中系统),它包括(雷暴高压)、飚线、(飚线前低压)、(尾流低压)等中系统。 16、雷暴高压是一个中尺度的(冷性)高压,高压内有强烈辐散,其前部压、温、湿水平梯度很大,等值线密集,这个地带叫(飚线或飚锋)。它具有阵风前沿线(阵风锋)、(风向切变线)、(气压涌升线)、气象要素不连续线或不稳定线等特征。 17、飚中系统的生命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始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

天气学原理复习重点

天气学原理 Char1 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1、真实力:气压梯度力、地心引力、摩擦力 (1)气压梯度力:作用于单位质量气块上的净压力,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匀而产生 (2)地心引力:地球对单位质量空气的万有引力 (3)摩擦力:单位质量空气受到的净粘滞力 2、视示力:惯性离心力、地转偏向力 惯性离心力:地球受到了向心力的作用却不作加速运动,违背牛顿第二定律,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引入惯性离心力,其大小与向心力相等而方向相反。C=Ω2R 地转偏向力:由于坐标系的旋转导致物体没有受力却出现加速度,违背牛顿第二定律,从而引入,以使牛顿运动定律在旋转参考系中成立。 地转偏向力的特点:A= -2Ω×V (1)地转偏向力A与Ω相垂直,在纬圈平面内 (2)地转偏向力A与风速V垂直,只改变气块运动方向,不改变其速度大小 (3)在北半球A在水平速度的右侧,在南半球A在水平速度的左侧 (4)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与相对速度成正比,V=0时,A=0;只有在做相对运动时A才存在重力:地心引力与惯性离心力的合力。重力垂直于水平面,赤道最小,极地最大。 3、地转偏向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有何相同与不同? 水平地转偏向力:大气中垂直运动一般比较小,气块的运动主要受x方向和y方向的影响。通常情况下w很小,因而近似有Ax=2Ωv和Ay= -2Ωu。对水平运动而言,北半球Ax、Ay 使运动向左偏,南半球右偏。 地转偏向力:包括垂直运动。 4、控制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能量守恒、质量守恒、动量守恒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运动方程 质量守恒定律——连续方程 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能量方程 气体实验定律——气体状态方程 5、温度平流变化 -V·▽h T是气块在温度水平分布不均匀的区域内保持原有的温度作水平运动而对局地温度变化所提供的贡献,称为温度平流变化。-▽T温度梯度由高温指向低温。 当-V·▽h T<0时,有冷平流,夹角为钝角,风从冷区吹向暖区,使局地温度降低。 当-V·▽h T>0时,有暖平流,夹角为锐角,风从暖区吹向冷区,使局地温度升高。 对流变化:空气垂直运动引起的局地温度变化 6、质量散度和速度散度 质量散度:▽·(ρV)单位体积流体的净流出量。净流出时散度为正,净流入时散度为负。速度散度:▽· V流体在单位时间内的相对膨胀率。▽· V>0时,体积增大辐散。 不可压缩流体:速度散度为零 水平散度:流体在单位时间内水平面积的相对膨胀率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第7章--刘强--整理

第七章 第一节降水的形成与诊断 一、降水形成过程 (一)一般降水的形成过程(有三个条件) 1、水汽条件:水汽由源地水平输送到降水地区 2、垂直运动条件:水汽在降水地区辐合上升,在上升中绝热膨胀冷却凝结成云 3、云滴增长条件:云滴增长变为雨滴而下降 前两个条件决定于天气学条件,是降水的宏观过程,第三个条件主要决定于云物理条件,是降水的微观过程。云滴增长的条件主要决定于云层厚度,而云层厚度,由决定于水汽和垂直运动的条件,所以在降水预报中,通常只要分析水汽条件和垂直运动条件即可。一般任务云滴增长的过程有两种:一种是“冰晶效应”可促使云滴迅速增长而产生降水,在中高纬度,这种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另一种是云滴的碰撞合并作用,尤其是云层发展较厚时,这种过程更明显。 (二)暴雨的形成条件 凡是日降水量达到和超过50.0毫米的降水称为暴雨。 有三个普遍的主要条件,分别是充分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较长的持续时间,另外还有一个地形条件,就是有利的地形条件。 1、充分的水汽供应 暴雨是在大气饱和比湿达到相当大的数值以上才形成的,700hpa

上比湿≥8克/千克(对北京来说,比湿≥5克/千克),是出现大、暴雨的必要条件;有了相当高的饱和比湿条件,还必须有充分的水汽供应,因为只靠某一地区大气柱中所含的水汽凝结下降量很小,因此必须研究水汽供应的环流形势。 2、强烈的上升运动 强烈的上升运动只有在不稳定能量释放时,才能形成,因此暴雨预报必须分析不稳定能量的储存和释放问题,研究形成暴雨的中、小尺度系统。 二、水汽方程和降水率 (一)水汽方程 水汽方程是表示水汽输送和变化的基本方程。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单位面积的水汽量,称为水汽通量。水汽方程表达式: 此式说明,一个运动的单位质量湿空气块,其比湿的变化等于凝结率及湍流扩散率之和。 单位时间内,某一体积所含水汽的变化量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决定:水平方向上水汽的净流入量,垂直方向上水汽的净流入量,凝结量,湍流扩散。 (二)降水率 单位时间内降落在地面单位面积上的总降水量,称为降水率或降水强度。表达式:

天气学原理复习重点(下)

Char3 气旋与反气旋 1、气旋(反气旋)是占有三度空间的,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低(高)于四周的流场中的涡旋。气旋在北半球逆(顺)时针旋转,在南半球相反。 温带的气旋和反气旋冬季强于夏季,海上的气旋强于陆上的,陆上的反气旋强于海上的。 气旋按地理分为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按热力结构分为锋面气旋和无锋气旋 反气旋地理分为极地、温带和副热带反气旋;按热力结构分为冷性和暖性反气旋 2、涡度方程 涡度:表示流体质块的旋转程度和旋转方向 ? ξ /? t >0表示气旋性涡度增加,反气旋性涡度减小 ? ξ /? t <0表示反气旋性涡度增加,气旋性涡度减小 涡度倾侧项:由于垂直速度在水平方向分布不均匀,引起涡度的变化 水平无辐散大气中绝对涡度守恒。 位势涡度守恒解释气柱上山下山强度变化:气柱上山,H 减小,辐散,f 不变,则气旋性涡度减小,反气旋性涡度增大;气柱变短,为了保持位势涡度守恒,正涡度减小,有正变高,所以槽和低压减弱,脊和高压增强; 青藏高原(第五章):上(下)山,气柱缩短(伸长),为了保证整层大气的不可压缩性,必伴有水平辐散(合),同时在水平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反气旋(气旋)涡度生成,则气旋性涡度减小,反气旋性涡度增大;考虑准地转运动有等压面高度升高(降低),低值系统(高空槽、低中心)减弱(加强),高值系统(高空脊、高中心)加强(减弱)。 3、位势倾向方程 (1)地转风绝对涡度平流可分为地转涡度的地转风平流和相对涡度的地转风平流 解释槽脊移动: 波长<3000km 的短波,以相对涡度平流为主 槽前脊后:正相对涡度平流,有负变高;槽后脊前:负相对涡度平流,有正变高 槽线、脊线:相对涡度平流为0,等压面高度没有变化,槽脊不会发展,而是向前移动。 物理解释: 槽前脊后借助西南风将正相对涡度大的向小的方向输送,使得其固定点正相对涡度增加,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伴随水平辐散,气柱质量减少,地面减压,有负变压中心,地面辐合,这样高空辐散,地面辐合,有上升运动,上升绝热冷却,气柱收缩,高层等压面高度降低,有负变高;相反,槽后脊前引起高层等压面高度增加,槽线处变高为零,所以,槽无加深减弱,向东,即向前移动。 波长>3000km 的长波,以地转涡度平流为主 槽前脊后:有偏南风时,v>0,有负的地转涡度平流,负变高 有正变高 (2)厚度平流随高度变化项:自由大气中,温度平流总是随高度减弱的,高空脊上,风随高度顺转,有暖平流时Vg ·▽T<0,气柱厚度增大,等压面升高,槽减弱;高空槽上,风随高度逆转,有冷平流>0,等压面降低,槽加深。 (3)非绝热加热随高度变化项:当非绝热加热随高度增加时,>0,等压面降低

天气学原理(第1章)-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练习 一、不定项选择(每题2分) 1.在通常的天气学尺度的条件下,温度的局地变化取决于( )引起的温度变化。 A.温度平流; B. 潜热释放; C.垂直运动; D. 非绝热因子 2.关于空中等压面上的变压风,以下观点正确的有:() A 变压风方向与等变高的梯度方向一致; B 变压风垂直于等变高线由高值区吹向低值区; C 变压风的大小与变高水平梯度值成正比; D 变压风的大小与变高水平梯度值成反比 3.下列关于地转风和热成风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地转风的方向与等压线平行; B 地转风风速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与空气密度及科氏参数成反比; C 热成风与气层的平均等温线平行; D 给定气层的热成风的大小与平均温度梯度成正比,与纬度成反比 4.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转风速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正比,与纬度成反比; B. 地转风与等压线平行,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 C. 赤道上水平地转偏向力等于0; D. 赤道上不存在地转风。 5.如果风速相同,在低纬的等高线应比高纬的等高线分析得()些。 A.稀疏; B.密集; C.均匀; D.零乱 6.下面关于温度平流的分析正确的是()。 A.沿气流方向温度的代数值减小为冷平流; B.暖平流可使所经地区温度升高; C.当风速与温度梯度方向一致或相反时,温度平流最强; D.当气压梯度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一致或相反时,温度平流最强 7.位涡守恒的条件是() A、正压大气; B、斜压大气; C、无水平辐合辐散; D、大气不可压缩 二、简答 1.等压面分析比等高面分析有哪些优越性?(4分) 2.什么是斜压大气?为什么在斜压大气中会产生热成风?(3分) 3.论述风廓线雷达资料(不同高度层水平风的时间序列)在天气预报中的可能应用.(6分) 4.简述大尺度运动系统的特点?(5分) 5.如何根据大气上下层热成风的分布来判断大气相对不稳定的区域?(4分) 6.在水平运动中,地转偏差可分解为三项来进行判断,请说明哪三项?(6分)

天气学原理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节 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 一、基本作用力:大气与地球或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真实力,它们的存在与参考系无关。 气压梯度力P G ?-=ρ1作用于单位质量气块上的净压力。 地心引力*02*0* )/1(g a z g g ≈+=地球对单位质量空气的引力。 切应力/雷诺应力z u zx ??≡μτ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粘滞力(μ动力粘滞系数)。 摩擦力???? ????+??+??=k z j z v i z u F 222222ων单位质量气块所受到的净粘滞力。ρμν=称为运动学粘滞系数。 二、视示力/外观力: 惯性离心力R C 2Ω=(h 24/2π=Ω):大小与向心力相等而方向相反。 地转偏向力V A ?Ω-=2 地转偏向力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垂直,在纬圈平面内; 地转偏向力与V 相垂直,对运动气块不做功,它只能改变气块的运动方向,而不能改变其速度大小; 对于水平运动而言,A 在北半球使运动向右偏,南半球使运动向左偏; 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与相对速度大小成正比,当0=V 时地转偏向力消失。 三、重力R g g 2*Ω+=:单位质量大气所受的地心引力和惯性离心力的合力。 ※※※此处有重点图示,请大家加强理解 图 重力与惯性引力区别 ①地心引力指向地心 ②静止的气块,惯性离心力在纬圈平面内,并朝向外 ③重力是地心引力与惯性离心力的合力 ④除开极地和赤道外,重力并不指向地心,但重力都垂直于水平面 ⑤重力在赤道上最小,随纬度而增大 第二节 控制大气运动的基本定律 一、全导数 dt dT 与局地导数t T ??: z T T V dt dT z T y T x T u dt dT t T h ??-??-=??-??-??-=??ωωυ 局地温度变化等于气块运动中温度的个别变化(加热或冷却)加上温度的平流变化(气块在温度水平分布不均匀的区域内保持原有的温度作水平运动而对局地温度变化所提供的贡献)和对流变化(垂直运动引起的局地温度变化)。 二、旋转坐标系中的大气运动方程(称为单位质量空气的相对运动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