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几个概念的拆字释

关于几个概念的拆字释
关于几个概念的拆字释

几个概念的拆字释义

卜安淳

一、道

从字形结构看,道是首+之(辵),首是人之头,可代指人,或指人群之首领;之(辵)指行路。(《说文》:“辵,乍行乍止也。从彳从止。”)因此,道应该是指的是人行之路,人行于路,或人之首领带领人们行于路。最后一义的“道”后来写成“導”(导),意为引导。道的本义是地上人行之路(《说文》:“道,所行道也。”),后引申为人的事业之路、人生之路之类,再抽象引申,则指天地运行之路,即天地之道,甚至被用于超于天地的自然规律,即自然之道。

《汉书·董仲舒传》中说:“道者,所由适于治之路也。”这是指道是治理天下(社会)的途径。《广韵》中解释“道”:“理也,众妙皆道也,合三才万物共由者也。”这是说道是宇宙万物的合适的道理。《周易·系辞》中说:“一隂一阳之谓道。”“立天之道,曰隂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由此,关于道的论说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抽象,所以《书·书大禹谟》中说“道心惟微”。

老子把“道”说得特别奇妙虚玄,上升到天地之母的地位,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根本原则。《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应该是指道的法则没有源头,自然生成。

二、理

理字是玉+里。里之本义是居。(《说文》:“里,居也。从田从土。”)居而弄玉,应该指雕琢玉器,所以《說文》解释说:“理,治玉也。”玉石多纹理,治玉讲究辨其形状纹理,因其势而赋形成器,所以,治玉之理引申为事物之理。《说文》徐注说:“物之脈理,惟玉最密,故从玉。”这是解释“理”字表述物理、道理之成因。又说:“治玉治民皆曰理。”这是介绍“理”字引申扩充后的字义。

从古至今,理是指事物发展的规律、条理还是抽象的观念、精神?学界始终争论不休。《管子·心术》说:“理也者,明分以谕义之意也”。孟子认为理就是人心所具有的道德。《庄子》有所谓“天理”、“万物之理”,应该是指自然之理和事物变化之理。其《善性篇》把理和道联系起来:“道,理也”。荀子则提出了“事理”、“物理”等概念,强调用天地之理治理天地万物。韩非子强调不同事物具有不同规律,“万物各异理”,方圆、短长、粗细、坚脆、大小、轻重、白黑之类就是物之理。《吕氏春秋》则认为“理也者,是非之宗也”,把理视作判断是非的根据。董仲舒讲理由天授,称为“天理”。王充则针锋相对,讲“物气之理”,认为天人感应论是“失道理之实”。魏晋时期的人有“辨名析理”癖好。王弼说:“事有归,理有会”,“不能辨名则不可与言理”。欧阳建认为,“名逐物而迁,言因理而变”。宋代人专门探讨理的问题,形成程朱理学,哲学研究一时蔚为大观。

讨论理,我们还应该涉及伦理。理作为事理,一方面是自然事物的事理,另一方面是社会事物的事理。这社会事物的事理之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伦理。且道德伦理往往连在一起,甚至伦理就成了道德,所以,道德之学成了伦理之学。但实际上,伦理和道德应该是有区别的。伦理应该是人伦之理,是关于人与人区别和联系的事理。

三、德

“德”字可去掉“彳”,写成“悳”。悳,直+心,直心也,心直也。心直即是德。彳是行的左半,行之右半为亍。《康熙字典》引《唐韻》、《集韻》?说:“小步也。左步爲彳,右步爲亍,合之則爲行字。”心直+彳,是指直心行路,引申为直心做人,直心做事,社会人生之中秉持直心。(呵呵,德字彳旁,

或许古来直心人即是左派乎?!)所以,德应该是指正直的人生态度、正直的人生行为、正直的人生事业、正直的人生观念。正如司马光所说:“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资治通鉴·周纪》) 如果我们要给道、理、德做出区分,那么,道是事物规律,理是事物原理,德是人生原则。

四、法

法字氵+去,氵是水,去是离去。离去的水就是流水。水永远流去永远存在,这就是“法”的本义:变动之中的恒久不变。“法”的异体字“灋”,是氵+廌+去。我曾专文考释古“法(灋)”字,其中考明,“廌”不是独角兽(所谓獬豸)而应该是麋鹿(头角似鹿而腹尾似驴马的所谓四不象)。麋鹿的习性是见人就逃离,无人又复回。所以,水边麋鹿亦可归于形体流变而本质不变(见后即不可见但永远会遇见)的一类。因此,我的结论是:法是人观察自然物象,取法自然物象,所思所悟而明见之恒常规则,是事物反复变化中不变之规则。此类规则于日常习见于流水之形和奔廌之象,故造字者取此日常习见之形象而构成法(灋)字。人见法字即如睹流水之形,见灋字则似同观流水之形和奔廌之象,而知法(灋)字所示者乃事物变化中之不变规则。

五、礼

礼之正字是示+豊。《说文》:“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豊则是“行禮之器也”,或者说“豊”是盛器(豆)中装有供品(曲)。所以,“礼”的本义是以供品敬神以求得神示。礼神求示有具体的仪式步骤,又因天地日月山川及先王祖宗的位序不同,礼神求示的仪式亦分不同的等级,所以,礼被引申指社会名分等级和人事程序的规范。

中国在秦朝以前基本上是个礼序社会,即上古中国的社会之中,人是按礼排序,按礼的规范生活和交往的。礼规定着全社会所有主体(个人、家庭、家族或者团体、机构甚至国家)的行为方式和行动标准,不同的社会主体充当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应当有不同的社会言行。礼作为社会规范体现于各个社会主体的具体言行,社会主体对礼的具体体现一般称为礼貌、礼节和礼仪。从国家典礼到家庭仪

礼,从家庭生活到社会交往,礼的内容有简单有繁复,但人人必须循礼而言行是一致的。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将古代称为礼的许多内容改称为法律,如,将国家政府机构的行为规范称为行政法律(行政法),将公民的行为规范和交往规范称为民事法律(民法),将家庭关系主体的行为规范称为婚姻法律、继承法律(婚姻法、继承法),等等。

六、刑

古代“刑”字的写法有两种。一是写成“刑”,一是写成“井刂”。据学者考证分析,刑(幵+刂)与刭相通,是指具体的斩首的刑罚。(《说文》“刑,刭也,从刀幵声。”段注:“刑者,刭颈也,横绝之也。”)井刂(井+刂)是指刑罚制度。(《说文》引《易》曰:“井者法也。”)《周易·蒙》中说:“利用井刂人,以正法也。”意思是说,刑罚是用来匡正法的。用《周礼·天官》中的话“不用灋者,国有常刑”来解释,就更能明白其含义。即如果臣子(官吏)不执行国法,就要受到国家的刑罚。所以说,刑罚(作为制度的刑罚和制度之下的具体刑罚)是用来匡正国法的。法学通说中引用《说文》的解释,认为“灋,刑也”,把法解释为刑,或把刑解释为法,是很不妥当的。

今天的中国,“刑”字已只有一种写法,但刑包括着两种含义,一是指刑罚制度,二是指具体的刑罚,两者皆由刑事法律所规定。

七、律

律字是彳+聿。彳是行之左半,即人行之左步。聿是书写工具,即笔(筆)。《说文》说:“聿,所以書也。”彳+聿,应该是指行步而画线,每行一步或行一定步数而画一线,而将道路划分成等分的路段。假如我们把行步理解为距离的推移,那么按一定距离划线,就形成分、寸、尺、丈、里等长度单位。我们还可以把“行”理解为时间的推移,将时间推移按一定距离分划,则构成秒、分、刻、时、日、月、季、年等不同的时间单位。按此原理,我们可以确定容量单位、重量单位等。所以《说文》说:“律,均布也。”《尔雅·释器》说:“律谓之分”。其注说:“律管,所以分气。”律管(箫管、笛管之类)之分气,实际

上也是在管上等分钻孔。律管分孔而定不同音频,称为音律,是中国人很古老的发明。《前汉·律历志》:“律有十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黄帝之所作也。黄帝使泠纶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闲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筩以听凤之鸣。其雄鸣爲六,雌鸣亦六,比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是为律本。”据说,中国古人正是从音律的标准推演出长度的标准、重量的标准、容量的标准,并推演出年月日时的标准。

声音的标准称为音律,诗歌的标准称为诗律,刑罚的标准称为刑律,礼法的标准称为法律。法律这个词今天的人们用得普遍,在古代中国是很少人用的。古代的中国人主要用刑律一词。刑律一词在执司刑律和谈论刑律的人中间往往又简称为律。

你好哦啊,

有机基础知识归纳

有机基础知识归纳总结 一、通式归纳: ①烷烃为_______,烯烃为_______,炔烃为_______,苯的同系物为_______,醇或醚为_______,为醛或酮为_______,一元饱和脂肪酸或其与一元饱和醇生成的酯为_______。 ②C:H=1:1的有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H=1:2的有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等 ④C:H=1:4的有机物有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题常见问题总结 1、分子式正误的判断:注意氢原子的个数 2、有关概念的判断:烃 苯的同系物 芳香烃 芳香族化合物 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或个数的判断: 4、几个数据:H2: Br2 NaOH 5、共平面问题: 6、燃烧问题:

(1)等质量的不同有机物燃烧耗氧量相等 (2)等物质的量的不同有机物燃烧耗氧量相等 (3)有机物混合物燃烧方程式 7、手性碳原子 8、核磁共振氢谱中峰的数目 9、密度与溶解性 反应条件有机反应 烷烃卤代反应、苯环侧链上的卤代 苯环上的卤代 碳碳双键、碳碳叁键、苯环、醛基的加成 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加成 或 卤代烃的水解、酯的水解、有机酸的中和反应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酯的水解、有机盐酸化、淀粉的水解 醇的消去成不饱和键、酯化反应、淀粉或纤维素的水解 含有醛基的氧化反应(醛类、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葡萄糖、麦芽糖) 碳碳双键、碳碳叁键、苯环侧链上第一个碳(有氢)的氧 化 羧酸、酚 羧酸 醇的催化氧化

醇(羟基所连的碳有两个氢)的氧化、乙烯的氧化 ①醇羟基:跟钠发生置换反应、可能脱水成烯、可能氧化成醛或酮、酯化反应 ②酚羟基:弱酸性、易被氧气氧化成粉红色物质、显色反应、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③醛基:可被还原或加成(与H2反应生成醇)、可被氧化(银镜反应、与新制Cu(OH)2悬浊液、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褪色) ④羧基:具有酸的通性、能发生酯化反应 ⑤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能发生加成和加聚反应 ⑥酯基:能发生水解反应 七、重要的有机反应规律: ①双键的加成和加聚:双键断裂,加上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或断开键相互连成链。 ②醇或卤代烃的消去反应:总是消去与羟基或卤原子所在碳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上,若没有相邻的碳原子(如CH3OH)或相邻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如(CH3)3CCH2OH】的醇不能发生反应。 ③醇的催化反应:和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若有二个或三个氢原子,被氧化成醛;若有一个氢原子被氧化成酮;若没有氢原子,一般不会被氧化。 ④酯化反应或生成多肽:酸脱羟基、醇或氨基脱氢;酯或蛋白质水解:羰基接羟基、-O或-NH接氢 ⑤有机物成环反应:a二元醇脱水,b羟基的分子内或分子间的酯化,c氨基的脱水。(d二元羟基酸脱水) 八、有机反应类型总结 反应类型特点常见形式实例

议论文写作方法篇:概念分析

议论文写作方法篇:概念分析

议论文写作方法篇:概念分析 接着便联系实际,将“挑刺”这个概念具体化,指出工厂里的检验员检验产品,我们对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良风气进行抵制、批评,都属于“挑刺”,齐威王听从邹忌的意见,便是请人家挑刺,果戈理写好一部作品,总要请他的朋友、诗人茹科夫勘探基给他“挑刺”。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适用范围,或者说,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性的事物。 根据实践的需要,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分析。而一个班级集体如果具有良好的集体主义气氛,对于学生形成、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和为祖国、为社会作贡献的理想、志向,是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以下各节先介绍分析。 没有“分析”这种方法,我们对事物只能形成一些粗浅的、混沌的认识。议论文写作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概念分析、特征分析、数量分析、因果分析、比较分析等等。这样,使读者对“挑刺”这个概念形成具体的印象,由此生发出种种议论,在具体事实的描述中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至于后一种错误观念,我们当然可以从其他方面驳斥,也可以通过明确“力量”的含义加以驳斥,所谓“力量”,是指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能力,尽管眼下卖茶叶蛋的能够比搞原子弹的赚得更多的钱(这是暂时的、局部的现象),但是并不能说明卖茶叶蛋的更具有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能力。由此可知,理想的形成应当具有现实基础,理想形成后对人

的行动将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比如:“什么是成才?成才就是成为对社会、对人民的有用之才。 比如一些文章赞扬“班门弄斧”、赞扬“昙花一现”,其实质都是如此。第六,有助于提高议论文的理论深度。如果学习一些心理学的常识,就会懂得优良的意志品质应当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那就是目的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和自觉性。 假设你的分析是针对一些学生上不够勤奋这一现实的。”他们的终生合作,不但为无产阶级带来了光明,而且使他们度过了平生一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比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同样的道理,概念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批驳某些错误观点,以“破”助“立”,从另一个方面论证论点。在概念分析中要注意四点。文章由此引出论点:这样的谦虚要不得。 举一两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如果他们将实践知识和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将会更有力量。”什么叫简练呢?简练就是话说得少,而意思包含很多(以上为解释)。 但是与此同时必须注意分析的目的性、针对性。概念分析中,明确概念的内涵,包括明确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所属的范围。[思考和练习]

天津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专题十八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挖命题 【考情探究】 考点内容解读 5年考情预测热 度 考题示例难度关联考点 有机化学基本概念1.掌握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2.知道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 特点,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 象及其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 3.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并能根据 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 机化合物。 2018天津理综,3、 8(1) 2014天津理综,4 中★★★ 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1.根据官能团、同系物、同分异构体 等概念,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结 构。 2.判断和正确书写有机化合物的同 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2018天津理 综,8(4) 2017天津理 综,8(2) 2016天津理 综,8(4) 2015天津理 综,8(4) 较难 有机合 成 ★☆☆ 分析解读高考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主要有有机物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判断、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等,其中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是本专题考查的重点。考查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真题典例】 破考点 【考点集训】 考点一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1.下列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正确的是( ) A.乙烯(CH2 CH2)、苯()、环己烷()都属于脂肪烃

B.苯()、环戊烷()、环己烷()同属于芳香烃 C.乙烯(CH2 CH2)、乙炔()同属于烯烃 D.同属于环烷烃 答案 D 2.下列物质的分类中,不符合“X包含Y、Y包含Z”关系的是( ) 选项X Y Z A 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的衍生物(苯酚) B 脂肪族化合物链状烃的衍生物CH3COOH(乙酸) C 环状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苯的同系物 D 不饱和烃芳香烃(苯甲醇) 答案 D 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 B.戊烷(C5H1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C.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D.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答案 A 考点二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 1.下列各组物质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 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 C.2-甲基丁烷和戊烷 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 答案 D 2.某只含有C、H、O、N的有机物的简易球棍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综合写作:议论文中关于概念的界定

综合写作:议论文中关于概念的界定 理论依据 同一律:任何一个概念或判断都有其确定的内容,因此,在思维和论述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或判断的确定和同一。 其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思维对象的同一: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思维的对象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的思维对象也要保持同一。 2.概念的同一: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使用的概念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使用的概念也要保持同一。 3.判断的同一:同一个主体(个人或集体)在同一时间(相应的客观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从同一方面对同一事物作出的判断必须保持同一。同一律要求思维的确定性,但是并不否认思维的发展变化。它完全是对思维过程说的,并不要求客观事物保持同一,绝对不变。 同一律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表现为:首先,不能前后不一致,随意改变,转移论题;其次,要对论题中的核心概念及时界定,并使核心概念的阐述在文中前后一致。 概念界定角度 1.逻辑学概念角度 发生定义:是揭示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事物产生或形成情况的实质定义。亦即要解释的概念其产生的过程。 功用定义::又叫做功能定义,它是揭示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功能或作用的实质定义。 关系定义:关系定义是揭示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实质定义。 ①叔叔是指跟父亲辈分相同而年纪较小的男子。 ②品牌承载的更多是一部分人对其产品以及服务的认可,是一种品牌商与顾客购买行为间相互磨合衍生出的产物。 2.定性定量的概念分析 定性:定性即分析概念的内涵,弄清词义,确定概念中最适合自己且最有价值的某一内在属性。 定量:所谓定量,就是分析外延,选择特定的对象写作,使文章有具体的适用范围。简单可以理解为:所要界定的概念包含哪些方面,亦可简称为罗列法。 概念界定方法 1.化虚为实

概念界定

概念界定,把道理讲得明明白白 分享到:0 会员:fqezzqs等级:隐士点击:3962014-10-29 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换做议论文来讲,名就是概念。概念界定不清晰,概念阐释不准确,是议论文说理模糊不清的重要原因。 在议论文展开说理时,要对材料所涉重要概念有一个初步的界定,揭示其内涵特征,限定其外延使其和材料所涉范围一致。在论证过程中要保持概念的稳定性,避免中途易辙,改换说法。 案例一:2009广东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题目,自定写法,不少于800字。 作品1:《爱,是一种常识》 爱,无处不在,它会繁衍,有时会在血红的心脏上,如病毒一般快速滋生。每一个人都认为爱是困难的,伟大的,甚至是难以攀登的。但我告诉你,爱只是一种常识。(为什么?) 爱是一种常识,那里需要爱,那里就有爱。…… 因为爱是一种常识,所在连平凡的乞丐也能知道为灾区人民献一点爱。…… 爱是一种常识,所以爱是人的本性。…… 爱只是一种常识,不要认为付出爱很难,也不要认为自己的爱何其伟大,因为人人都有这一本性的常识。 得分:15+15+3-1=32 作品2:《我所认为的常识》 常识是什么?常识是大家都知道切开苹果后久置而变黄,是大家都明白燕子低飞将要下雨,也是人所共知的尊老爱幼。而我对常识有不一样的看法。(很期待下文怎么写) 常识是不畏强权下力护祖国尊严的行为。…… 常识是面对死神时尽职尽责的行为。…… 常识是不因失败而气馁的行为。…… 常识在我们生活中,它与我们为伴,然而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我们不能光知道有这常识却从未实行过,而作为学生的我们,常识又可以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常识是努力学习可以争取优异成绩,是刻苦奋斗报效祖国,是笑迎高考,迈向成功! 得分:13+13+0=26 从概念界定的角度反思 对文章中要出现的核心概念一定要有概念界定的意识,很大程度上,偏题文章是缺乏概念界定意识造成的。 学术著作经常要花相当的篇幅阐释概念。词典义在考场上无法做到,学生也不够“专业”,但可根据概念的基本特点做一些基础的阐释,寻找到合理的论证起点。 把握“常识”一词的外延 凡是已经被大众普通了解的知识,已经被社会共识了的常理、常情、常规、常言,均可归入“常识”范围。如:晚霞西落,旭日东升——自然界的常理;尊老爱幼——伦理上的常理;上公交车,应该先下后上——社会生活中的常理; 把握“常识”一词的内涵

专题一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专题一: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考点1:有机物的命名: 【考点梳理】 1、烷烃的系统命名 烷烃的命名主要表现在“一长一多一近一简一小,即“一长”是主链要长,“一多”是支链数目要多,“一近”是编号起点离支链要近,“一简”编号起点离简单支链要近;“小”是支链位置号码之和要小。 2、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原则基本上和烷烃的类似,但不同之处是"一长"是含有双(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一近”是编号起点离双(三)键要近。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双(三)键的位置,用“二”、“三”等汉字数字表示双(三键)的个数。 3、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以苯为主体,苯环上的烃基为侧链进行命名,先读取代基,后读苯环。编号时以较复杂取代基的位置为起点,编号时使取代基编号之和最小。若苯环上仅有两个取代基时,常用“邻”、“间”、“对”表示取代基的相对位置。 【典例精析】 1、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A、2、3—二甲基丁烷 B、2,2—二甲基丁烷 C、3—甲基—2—乙基戊烷 D、2,2,3,3四甲基丁烷 答案:B 解析:A选项中数字之间应用“,”隔开,而不是“、”。C中有机物命名应为3,4-二甲基己烷。此类问题可先按名称写出相应的结构式,重新命名,再判断原命题正确与否。D选项数字与汉字之间应用“-”隔开。 备注:若在烷烃命名中,“1”号位出现甲基,“2”号位出现乙基则为错误,一般在命题时不出现丙基,这样可以加快解题速度。 2、4-甲基-2-乙基-1-戊烯经催化加成所得产物名称为() A、4-甲基-2-乙基戊烷 B、2,5-二甲基戊烷 C、2-乙基-4-甲基戊烷 D、2,4-二基甲己烷 答案:D 解析:加成之后主链发生变化,有原来的5个碳原子变成6个,且编号应从含支链较近的开始。 3、(2010·上海卷)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A、1,3,4-三甲苯 B、 2-甲基-2-氯乙烷 C、 2-甲基-1-丙醇 D、 2-甲基-3-丁炔 答案:B 解析:A选项取代基编号之和不是最小,应为1,2,4-三甲苯;C选项主链选择错误,应为2-丁醇;D选项编号错误,应选择使官能团的位次最小,命名为3-甲基-1-丁炔。

词义的辨析

词语的辨析和使用 (一)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认识,同义词和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词语的意义,试用对象和所指范围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语体色彩词义的轻重程度) (二)词语的感情色彩 (三)词语的语体色彩 (四)词义的轻重程度 (五)词语的恰当搭配和组合 (一)近义词和反义词 1.近义词的定义:近义词是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近义词的近义词是:同义词 常见近义词:“美好”和“美妙”、“懒惰”和“怠惰”.“枯萎”与“干枯”“宽敞”与“宽阔”。“ 朴素——简朴尊重——敬重著名——闻名特殊——特别 坚强——顽强担任——担当简单——简洁清楚——清晰 饮——喝与——和憨厚(忠厚、老实)神秘(神奇、奇怪) 保存(储存积存)赞美(赞扬歌颂)透明(透亮晶莹)宛如(犹如好像) 一般(一样普通)映衬(衬托)神往(向往)越发(更加)雄伟(雄壮) 纯净(纯洁)壮丽(壮美)明洁(明净)装点(装饰)嘱咐(叮嘱) 奉献(贡献)回归(回来) 2.反义词的定义:和词语意义相反的是“反义词”。 常见反义词举例:真-假动-静拥护-反对春-秋黑-白高山-平地朴素——奢华特殊——一般激动——平静蔑视——重视传统——现代亲近——疏远紧张——轻松坚强——软弱清楚——模糊炎热——寒冷欢喜——难过宽阔——狭窄避暑——取暖谦虚―骄傲快乐―伤心 宽阔―狭窄强健―软弱清澈―浑浊明白―糊涂茂密―稀疏伸出―缩回成功―失败寒冷―温暖愤怒―高兴灵活―笨拙朋友―敌人温柔―粗暴 理解(误解)强烈(微弱)整体(部分)茁壮(瘦弱)、奉献(索取)得意(失意)吸引(排斥)纯净(污浊)迷惑(清醒)可爱(可憎)生机勃勃(死气沉沉)聚精会神(心不在焉)兴高采烈(无精打采) 在括号里填上加粗词的反义词,将句子补充完整。 (1)懒惰的结果是痛苦,()的结果是()。 (2)宁为玉碎,不为瓦()

词义辨析

常用动词短语辨析 动词短语既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也是难点。其主要测试考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动词短语的能力。主要涉及动词短语辨析,同时结合时态、语态对考生进行综合考查。备选词组形近或义近,或二者兼备或属同一动词不同搭配。为此广大考生应加强对考纲内重要动词短语的复习,熟记词义,对词义相近的短语加强辨析,特别是同一动词所构成的动词短语。 一、bring[要点] bring in引进;挣得bring about引起,导致bring up养育,培养;提出 bring out推出(书、唱片等)bring down降低; bring back把…带回来;使忆起; bring on惹来(坏的结果) 二、break[要点] break down崩溃,瓦解;垮掉;抛锚;(化学)分解; break up打碎;(物理)分解;驱散人群 break through逾越,突破;冲破break away(from)挣脱,脱离break out爆发break in破门而入break off折断;中断break into闯入建筑物以便行窃; 三、Call[要点] Call for 需要,要求 call on sb拜访某人 call at sp拜访某地 call in 把某人请进来,邀请 call up call off取消 call out大声喊叫 三、come[要点] come about发生come out结果出来;出版;泄露; come on跟随;作为挑战语(来呀!);加油come across偶遇;被理解come true变为现实come up走上前;被提出;长出地面;走近;升起come up with提出,发现(解决办法、答案等)come along一起来come back 回来; come to总计;清醒过来 四、cut down 砍下(树木)削减 cut up切碎 cut off 隔绝 cut in插话 cut out 删除 五.carry[要点] carry off获胜;成功做成(困难之事)carry on继续,坚持carry out执行carry through帮助渡难关; 六get[要点] get about四处走动;传开get across传达,解释get along\on (with)进展,相处get away逃脱,设法离开get down 使沮丧get in 收割; get off下车 get together聚会get up 起床; get through 接通;通过;把事情做完,度过 get back取回;回到某地; get down to开始认真干get out被人知道,泄露; get over克服,恢复,复原。 七、give[要点] give up放弃give in 屈服; give out 用尽,耗尽;分发;发出give away露马脚;颁发;赠送,捐赠 give off发出 give back归还;使恢复。 八.、go[要点] go against违背;与……不符;对……不利go without勉强维持,凑合go in for 爱好,参加;从事go by过去; go on继续; go over 复习;仔细审查go ahead 进行,请便吧go through 被通过;从头到尾地阅读;经历(look through浏览)go away走开;外出度假;消失go for去取来或接来;争取得到;go out出去, 熄灭, 九、hold[要点] hold on 别挂断,等会儿;坚持hold on to,抓住不放,坚持hold out伸出(手)维持;hold off使(雨雪等)暂停;使远离hold up举起;使不能行驶 hold back隐瞒;阻碍(某人发展);控制(情感),扣留 十、keep[要点] keep away(from)使远离,避开;不踩、吃、谈等=keep off。keep back 忍住,扣除,保留;隐瞒不讲keep on继续keep out 挡在外边;(警示语)请勿靠近keep up保持好的势头,不低落;再接再厉keep up with跟上)。Keep …from阻止某事发生 十一、look[要点] look ahead向前看look about环顾look after照看;负责处理look back回忆,回顾look out 当心;向外看 look on旁观look up 向上看;查阅; look down upon看不起look forward to 盼望 look through翻阅 look into调查;向内看 look round边走边看,观光look over检阅;逐一检查。

议论文概念

议论文概念: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一般都由论点、论据、论证组成,称为议论文三要素。议论文是一种实用的文体,它的范围很广,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般性的政论文、评论、杂文、演讲稿、读后感、序跋等。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一、论点: 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灵魂,把握论点是阅读议论文的关键。怎样把握论点呢? 1.分清论题和论点。例如:九年级上册《谈读书》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前者是议论的问题,后者是议论的观点。所以,阅读议论文,要纵观全文,弄清作者是对什么问题发议论的,然后再看作者所谈问题的看法是什么。 2.注意论点的位置。有时文章标题就是论点。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论点有时在文章的开头,例如:九年级上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时在文章的结尾,就是所谓的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论述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大多有“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等表总结性的词语。有时在文章的中间。当然,也有少数议论文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须自己概括。 3.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4.可以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问题理所当然就是论点。5、给文章拟一个醒目恰当的标题。要扣住论点来拟题。 二、论据: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论据一般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例如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举王阳明格竹子的例子。《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举约翰古登贝尔克和罗兰布歇内尔的例子。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例如九年级上册《不求甚解》中引用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的语录。事实论据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A、事实论据:a. 具体的事例,b.概括的事实,c. 统计数字,d. 亲身经历、感受。B、道理论据: a.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b. 民间的谚语和俗语,C.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C、补写论据补充事实论据时,要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所选事实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补充道理论据时,要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名言警句、诗文名句或格言、俗语等。引用时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补写论据时,可仿写文章原有的论据。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所举事例是否合适,如换一个可不可以?例如上下文中有“古今中外”字样,下面举例往往是照应这四个字的,倘把外国的事例换成中国的,就不能照应了。 三、论证方法: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A、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典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分析举例论证的作用应首先明确作者列举了一个什么典型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然后再把我举例论证法的特殊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作者列举了王阳明“格”竹子的事例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B道理论证:是引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引用的内容具有权威性,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就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道理论证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 论证有力。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C.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地比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这种论证方法,可把道理讲得

2018年议论文主打方法之一:概念阐释法

【独家重磅】2018年议论文主打方法之一:概念阐释法 【独家重磅】2018年议论文主打方法之一:概念阐释法 2017-10-06 深圳 罗佰方罗振铭 【独家重磅】2018年议论文主打方法之一:概念阐释法 深圳罗佰方 几年前我提倡写议论文要用概念阐释法,结果收效甚微,我的学生可以作证,因为他们估计也没有太听懂。我还是鼓起勇气,再次谈谈概念阐释法在作文中的运用吧。 概念阐释法听起来就让人头晕,因为这些文字带给人的感觉并不轻松。 概念的概念是什么呢?概念是对反映对象(即:你想思考的那个东西)的本质属性的思维而形成的语言固体,说的简单一点,你想的那个东西有什么抽象特征使它形成它而不是别的。我们说到杯子,那么你就会想到:用来喝水的器皿,这是内涵(是啥);有一次性杯子、玻璃杯等,这是外延(有啥)。 因此,概念是一种语言固体,这是我创造的专有名词,当然时髦地来说,还得有英语名词成龙配套,即The Language of Sol,估计还没有人用。我必须要说,语言固体在我们大脑中积累的比较多,因此我们的大脑逐渐僵化,逐渐僵化。我们的大脑不再灵光,而是已经依赖经验了。经验,则是由语言固体来支撑着的。僵化的大脑存储了很多语言固体,还沾沾自喜:我已经学富五车了。其实不然,只有语言固体是不够的,因为时代在发展——但时代发展也产生了很多共同的语言固体,比如更年轻代创造的语言固体,比如草根、闪婚、酱紫、套路等等,我这里指的是时代发展的内在思维的变化。 幸好,概念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以前说杯具,就是指盛水的器具,现如今与悲剧谐音,指可悲的事情。多么愉快的事情!在知道概念是一种语言固体之后,我们可以开动自己的脑筋,大作文章了。既然是语言固体,就可以重建概念的意义,这切合了当下考察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考察方向。 简而言之,概念阐释就是,你有没有开动你的脑筋,对常见的语言固体(概念)进行认真思维并重新剖析呢? 这有点像咬文嚼字。当我们说到一个熟悉概念时,会不自然地忽略过去而想当然地认为就是那样。说道爹,哦,这是父亲的意思。不过爹也有对男性老人或长者的尊称的意思,比如开山老爹。以前说到干爹这个词,大家就想到义父,而现在则是会心的微笑,让人会心一笑的概念大约还有干女儿等等。 早在孟子时代,孟子就使用了概念阐释这一种议论方法。孟子看齐宣王大约确乎是可塑之才,有些悟性,整天给他灌输王道理论。齐宣王也没有让孟子失望,学会了辩论方法,请君入瓮: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孟子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齐宣王厉害了,专门拿特殊事件来怼孟子:汤造反哦,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真的有这些事件吗?

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入门(知识点总结)

有机化学基础入门 一、有机物概述 1.概念: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是指含碳的化合物,除CO、CO2、碳酸盐等之外。 2.特点:①一般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物; ②熔沸点较低,易气化; ③一般可燃; ④一般为非电解质,故其水溶液一般不导电; ⑤有机反应速率小,副反应多,故化学反应方程式一般用“→”。 3.成键方式:有机化合物中的原子的化学键数必须满足: 原子 C H O/S N/P 卤素原子 键数 4 1 2 3 1 形成物质时,可以是单键,双键,三键,也可以是链状或者环状,如: 4.表达方式:同一有机物有多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其中最常用的为结构简式。 表达方式特点实例注意事项 分子式/化学 式C x H y O z N w C3H8、C10H16O3N2等 ①由分子组成的物质才有分子 式,有机物一般都有。②其中O、 N的次序不限。 最简式/实验 式所有原子最简 整数比 C4H8的最简式为CH2; C6H12O6的最简式为 CH2O C3H8的最简式和分子式相同 结构式画出所有的键

结构简式能体现结构,但 省略了一些键 ①仅.能省略单键,双键、三键均 不可省略;②单键中仅横着的键 可省略,竖着的键不能省略;③ 碳氢键均可省略;④支链(即竖 直方向的键)写在上下左右均 可,且无区别 键线式用线表示键,省 略碳氢原子 ①仅.碳和氢可以省略;②每个转 角和端点均表示碳原子,但若 端点写出了其它原子,则表示碳 原子被取代 球棍模型球表示原子,键 表示化学键 ①必须符合每种原子的键数;② 球的大小必须与原子半径对应 一致 比例模型化学键被省略球的大小表示原子的相对大小 绝大多数情况下,有机化学方程式中除燃烧用分子式外,其它方程式有机物一律写结构简式。5.同分异构现象:即相同分子式,不同结构的现象。相互间互称为同分异构体。如: 6.取代基与官能团 (1)取代基:指有机物去氢后剩余的原子或原子团,它们均是一个有机片段,可以相互连接成有机物。如:

词义辨析(一)

A. some time, some times, sometime, sometimes 1. ____________ I go to school on foot. 2. We’ll meet again _____________ next week. 3. Lenin stayed in London for ______________. 4. David has been to the museum _____________. 5. We visited the small town _____________ last year and stayed there for ___________. B. little, a little, few, a few 1. Say, what’s the name of that ___________ red flower? 2. I didn’t have a good time at the party; for I knew __________ of them. 3. She was very hungry. She had eaten ____________ or not bread. 4. Won’t you come in and have _____________ coke? 5. During his stay in Paris, he made quite ___________ friends. 6. I’m glad that I can speak ____________ English. 7. I happened to know lots of ways and I told them _____________. 8. Is there any? Yes, there is ___________. 9. This maths problem is very difficult; only ___________ understand it. 10. I’m sorry I did ____________ for you. 11. In fact, she is ____________ taller than her elder sister. 12. I have very ____________ coins about me. 13. Alice has an apple in her hand and she wants ____________ more. 14. Mary has ___________ friends except you. 15. The assistant slept too _____________. He fell ill. C. talk, speak, tell, say 1. How many languages does the old man _____________? 2. Bob is a Nethead; he often ____________ about his net surfing for hours. 3. I’m sorry. I can’t _____________ where she lives, either. 4. Have you done it? _____________ me the truth. 5. What did you _____________ him to ___________at the party? 6. Please _____________ me the address of your school. 7. The radio _____________ that there might be a storm in two or three days. 8. Jane ______________ a little louder so that everybody in the meeting room could hear her. 9. He _____________ me not to use his Discman. 10. She didn’t know how to ________________ good morning in French. 11. What did Mrs. Winter ______________ about Hob’s school work? 12. The baby is too young to _____________. 13. ______________ it in French, will you? 14. It is ______________ that Miss Thompson married a man of forty last year. 15. We have been _______________ that Mr. Green will teach us for two years. D. look (at), see, watch, read 1. Just _____________ straight ahead and you’ll _____________ a huge bridge. 2. The detective ______________ a well-dressed lady often appear at noon in the supermarket. 3. He wanted very much to ______________ her his story. 4. The chemistry teacher was filling a cup with something like water and said to us, “ ____________ me!”

13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高 三 化 学 等 级 考 专 题 复 习 4.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 1.“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利用。废弃的塑料袋、废旧轮胎等可以做为同类物质加以回收利用。它们属于() A.无机物B.有机物C.糖类D.蛋白质

2.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烷烃和烯烃的混合物。在液化石油气用完后,有人将残留在钢瓶内的液体倒出来擦洗油污。关于这种做法理解正确的是() 几种烃的沸点 A B.不可行,由于气温高时会变为气体 C.可行与否需要看气温的高低 D.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可行 3.城市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其主要原因是() A.提高汽油的燃烧效率B.降低汽油成本 C.避免铅污染大气D.铅资源短缺 4.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可能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设法阻止石油喷射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5.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液体混合物是() A.溴和四氯化碳B.苯和溴苯 C.水和硝基苯D.苯和汽油 6.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 石油的产量 B. 硫酸的产量 C. 合成纤维的产量 D. 乙烯的产量 7.有A、B两种烃,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下列关于A和B的叙述正确的是()A.A和B一定是同分异构体B.A和B不可能是同系物 C.A和B最简式一定相同 D.A和B各1 mol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的质量一定相等 8.下列化学式中只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C3H7Cl B.CH2Cl2C.C2H6O D.C2H4O2 9.一种新型的灭火剂叫“1211”,其分子式是CF2ClBr。命名方法是按碳、氟、氯、溴的顺序分别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相应元素的原子数目(末尾的“0”可略去)。按此原则,对下列几种新 型灭火剂的命名不正确 ...的是() A.CF3Br ─ 1301 B.CF2Br2─ 122 C.C2F4Cl2─ 242D.C2ClBr2─ 2012 10.关于同分异构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议论文的定义

议论文的定义 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一、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起着统帅全文、纲举目张的作用。确立论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前提。(写议论文时,要注意把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交代清楚。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基本观点,它是全文的主旨和核心,在文章中起主导作用。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 1、寻找或提炼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三)、看结尾(四)、看中间(五)、自己归纳 2、提出论点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大致有以下四种: (一)、是从故事中引出论点。 (二)、是从日常生活中引出论点。 (三)、运用名言提出论点。 (四)、是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五)、是论点贯穿在全文中。 二、论据: 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真实可信) 1、论据的种类:①事实论据(是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②道理论据(某种正确的理论、名言警句、公理等。) (一)、事实论据: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事实论据中又包括正面和反面事实材料,另外,数据材料也是其中一种。 (二)、理论论据:就是选用通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经典理论家的名言,科学上的公理、定律以及尽人皆知的道理等等来作论据,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答题要点二个方面: ?(1)、明确论据类型; ?(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

辨析词语的几种基本方法

辨析词语的几种基本方法 词语辨析是近年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它涉及的范围很广、数量较大,首先需要辨别词语的确切含义,把握其使用对象与范围、情感色彩、固定搭配、语法功能等。下面就针对这些方面作以具体的阐释。 1.辨析词语的确切含义 有些词语表面看起来意思比较接近,但其所表达的内容常有细微的差别,因此一定要准确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比较其异同,这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例如:“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截至(截止)九月中旬,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 我们知道“至”与“止”是应用于不同的语境中的,“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停止,它与“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语境不符;“截至”是指截止到某个具体时候,与建设尚未最后完工的语境相符。 2.辨析词义的轻重 有些词语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程度上却有轻重、深浅的不同。例如“损坏”“毁坏”“破坏”都表示因某一动作行为而造成伤害,但“损坏”的语意要轻、程度要小,而“毁坏”“破坏”则层层升级,程度加重。“他损坏了公物”“他毁坏了公物”“他破坏了公物”在程度上有明显的区别。再如,“他门门功课在班里名列前茅,还发表了几首小诗,可见文学造诣很深”,这句中“造诣”一词使用不当,显然“造诣”在这里词义太重了。 3.辨析词语的适用对象和范围 词语的适应对象和范围往往有一定的限制,在运用中要特别注意。如“爱戴”用于对上,如“周总理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爱护”用于对下,如“老师爱护学生”。又如“边疆”和“边境”,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而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所指范围较小。 4.辨析词语的不同搭配 有些词语在使用时一般有比较固定的搭配,不能混用。如“交换”用于具体的、范围小的事物,如“交换礼物或意见”,“交流”用于抽象的、范围较大的事物,如“交流思想或经验”。再如“充足”“充分”“充沛”都有“足够”的意思,但一般来讲,“充足”多与自然界或物质方面的比较具体的东西搭配,如“阳光充足”“水源充足”,“充分”多与比较抽象的事物搭配,如“条件充分”“理由充分”,“充沛”多与表示精神方面的抽象概念搭配,如“精神充沛”“体力充沛”。

高考语文词语辨析题集锦(含详解)

实词(按词头字音序排列) 1.保障/保证 【例句】 ①资本主义的两党制不过是维护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方法,它绝不能保障 ..劳动人民的自由权利。 ②该校采取各种措施,保证 ..每一个教师有一定的时间进修业务,提高专业水平。 【辨析】“保障”强调保护(生命、财产、权力),使不受侵犯和破坏。“保证”指担保,确保既定的要求标准,不打折扣。 2.包含/饱含 【例句】 ①文章的这一段落包含 ..着好几层意思。 ②他的胸中饱含 ..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辨析】“包含”是事物本身所含有的意思。“饱含”是充满的意思。 3.必须/必需 【例句】 ①他们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四万多元资金,就添置了各种必需 ..的设备,建起了一座小化工厂。 ②我们必须 ..把经济建设的任务提到首要地位。 【辨析】“必须”副词,表示事实上情理上必要;一定要。在句子中作状语。“必需”动词,一定要有,不可少。在句子中可作谓语中心语、定语。 4.暴发/爆发 【例句】 ①1919年爆发 ..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 ②山洪暴发 ..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辨析】“暴发”是突然发作,如山洪暴发,可引申为发财得势之意,多含贬义;“暴发”不能带宾语。“爆发”本指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如火山爆发,可引申为力量、情绪忽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爆发”可以带宾语。5.摈弃/抛弃 【例句】 ①摒弃 ..旧观念,接受新思想。 ②为了金钱,他抛弃 ..了家庭,这种做法为人唾弃。 【辨析】“摈弃”有抛弃意,但多用于抽象。“抛弃”多用于具体。 7.不止/不只 【例句】 ①他恐怕不止 ..六十岁了。 ②水库不只 ..要修,而且一定要修好。 【辨析】“不止”是超出一定数量或范围,动词。“不只” 是不但的意思,属连词,用在递进关系得复句中。 8.不齿/不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