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实用教案

蜀道难实用教案
蜀道难实用教案

《蜀道难》实用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领会诗句含义,背诵并默写 2.想象并体会本诗夸张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录音带,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2.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在本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 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2. 想象并体会本诗夸张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诵读合作探究讲授

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唐诗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瑰宝。唐代的诗歌,一般都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评为“初唐四杰”,诗风健康,活泼。

盛唐的代表人物就是我们这一单元涉及到的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除此以外,盛唐还出了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作。

中唐的代表人物是白居易,他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

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二、简介作者

李白与杜甫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同时,他们也构成了唐诗的分野,李白于太平盛世唱响了富于浪漫色彩的诗歌情调,形成了豪放飘逸的风格;杜甫则于乱世中倾注了更多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将自己的诗歌风格定义为“沉郁顿挫”。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伟大诗人。少年时就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才。“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从二十五岁起就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有体验。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排挤,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李白性格豪迈,渴望建功立业。他粪土王侯,傲视权贵,同情人民,关心政局。有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情绪。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诗风雄奇、飘逸、直率、自然,对当时和后代都有巨大的影响。有《李太白全集》。

三.写作背景:

对《蜀道难》的写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王官)、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丁,此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并无寓意。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王番)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七五三年),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王官)、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显然错误。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虽然盘剥欺压百姓,却不敢反叛朝廷,相反一味巴结朝中权贵,以求到长安去做京官。相对而言,还是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客观,接近于作品实际。

现在一般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天宝一载至天宝三载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唐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开元十九年(731)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四.整体感知

《蜀道难》乐府古题,这首诗描写蜀道的雄奇险峻,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诗中想象奇特、丰富,气魄的宏伟、豪迈,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学习这首诗,要仔细品味诗人奔放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新奇大胆的夸张和生动活泼的语言,用心感受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五、朗读课文、正音。

1、听录音

2、请学生注音

3、学生齐读《蜀道难》

六,作业布置: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熟读课文

第2课时

一、课前回顾,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并找出主旋律的诗句。

1、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提问:

问题(1)你认为该诗歌的主旋律是那句诗句?全文共出现几次,请找出来。

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共出现3次。分别在:

A、诗文第一节开头: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第二节中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C、第三节末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一咏三叹)

设置问题(2)引发学生思考:从诗文的题目和主旋律我们就可以知道,诗文主要是围绕“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来写,来突出“蜀道之难”,他反复咏叹蜀道难,蜀道到底难在哪儿?分别从哪些角度,那些方面突出了蜀道之难?我们走进诗文,逐部分赏析。

二、诗文赏析

(一)赏析第一自然段:要求学生齐读第1段,疏通文意,思考问题:

(1)梳理文意(叫学生翻译),理解第1段内容,掌握重点文言字词:

重点字词:危于何茫然尔来当回绝扪膺坐之

提问(1)这一段可分为几层?

明确:可以分为2层;

第一层:写蜀道的来历。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这几句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其中有高山阻隔,秦蜀之间重山叠岭。“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写法;“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两句叙述蜀道来由。引用了五丁开山的典故。

提问(2):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渲染了开路的艰难,表现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点染了文章神奇的色彩,吸引了读者。

第二层:写蜀道的高峻。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蜀山太高,连太阳的车子遇到它也只好回去,水波也被冲拧倒流。善飞的黄鹤和善攀的猿猱都不能越过。山路曲折盘旋,蜀道极高处,登者可以在山上摸到星辰,写出了蜀道的高峻。

提问(3)第一段是从什么.角度写蜀道之难的?并找出相应诗句作简要分析。

明确:第1段“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中的“难”主要是从开路之艰难,山势之高峻的角度写蜀道之难的。

A蚕丛及鱼凫,开国可茫然……..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小结:用蜀国的开国年代的久远,五丁开山之神话故事来突出开路的艰难表现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和悲壮的业绩。

B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用了“六龙回日”的神话故事,作者还用了上下对举的方式说明蜀道难行,写出了山势之高,绵延接天,万仞之深,激流回旋,把蜀道的危和高写得令人心惊肉跳。

小结:主要用了神话,突出了蜀道的高峻,连太阳神见了它都要绕道行驶,意象可谓阔大雄奇。

C“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句写出了蜀道山势迂回,地势极为复杂,是一种会让人迷惑的山路,突出了蜀道之迂回之曲折之难行的特点。

D“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通过黄鹤飞不过去,猿猱攀不过去来侧面的烘托出蜀道之高,实际上是一种以虚衬实的写法。

E“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通过摹写神情、动作描写: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来突出蜀道之高之险之难行。

由此可知,第一小节里有大胆的夸张,有丰富的想象,还引用了神话传说,虚实结合,意象十分的雄奇、壮阔,感情奔放,读来确实有摄人魂魄的效果充分的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

(2)要求学生再次齐读第1段,感悟诗文。

(二)赏析第2自然段:要求学生齐读第2段,疏通文意,思考问题:

(1)梳理文意(叫学生翻译),理解第2段内容,掌握重点文言字词:

重点字词:西雄雌凋去砯转胡

提问(1)第2段是从什么角度写蜀道之难的?并找出相应诗句作简要分析。

明确:第2段从蜀道的险峻,途中的恐怖、悲凉、凄清的气氛方面来写蜀道之难的。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小结] 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之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故沈德潜云“起雷霆于指顾之间”,绝非虚言!

(2)要求学生齐读第2段。

(三)作业布置

(1)预习:思考问题,第三段是从什么角度写蜀道之难的?

(2)背诵课文。

第3课时

一、课前回顾,检查背诵。

二、诗文赏析

(一)赏析第3自然段:要求学生齐读第3段,疏通文意,思考问题:

(1)梳理文意(叫学生翻译),理解第3段内容,掌握重点文言字词:

重点字词:峥嵘崔嵬当或匪

提问(1)第3段是从什么角度写蜀道之难的?并找出相应诗句作简要分析。

明确:第2段从蜀道的易守难攻,地势的险要,蜀地凶险方面来写蜀道之难的。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表现了蜀道易守难攻,地势的险要。

“所守或匪亲,……杀人如麻”:描写了蜀地凶险,表现了对政治的关心,对国事的忧虑关切。(2)齐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提问(2)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文中共出现了3次,试分析其作用。

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有一咏三叹之效,是诗人咏叹的主题,是诗文的主旨,是诗文的主旋律,贯穿全诗,也是诗意和抒情变化的标志。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强调主旋律,起到过渡的作用,把诗歌感情推向高峰。

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起到一咏之效,三叹者,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

三、寓意探讨和艺术手法借鉴。

提问(3)关于《蜀道难》,有人认为表现的是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也有人认为此诗表面上写的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表现其怀才不遇的愤懑。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思路点拨:这首诗的寓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斥严武说。称剑南节度使严武欲害房琯、杜甫,这首诗为担心房、杜安危而作。

(二)刺章仇兼琼说。称此诗为讽刺章仇兼琼而作,警诫朝廷防范他有反叛之心。章仇兼琼曾任剑南节度使,是个善于媚上取宠的小人。诗的意图很可能是严防野心家发难。

(三)讽喻说。认为文中的“君”是指唐玄宗,唐玄宗在安史之乱时逃难到蜀地,李白写此诗是劝谏唐玄宗不要久留蜀地,而应心怀国家安危,回到长安。

(四)咏蜀说。此说出自明胡震亨《李诗通》,认为此诗自为“咏蜀耳,言其险,更著其戒”。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亦持此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名篇,别无寓意。”

(五)仕途说。认为此诗表面写蜀道的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的漫游中屡遭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提问(4)思考总结诗文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

(1)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豪放飘逸。

(2)发展了乐府古题,字数参差错落,句子长短不一。

(3)反复咏叹,一唱三吧。

小结:李白在诗文中运用神话传说,虚写映衬,摹写神情和动作描写,借景抒情,夸张等艺术手法,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作者表面写蜀道之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遭挫折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四、作业布置

1、完成金版新学案题目

2、背诵课文

知识补充

关于李白的素材

1、好任侠,喜纵横

李白少时,好任侠,且喜纵横常去家乡绵州附近的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眠山,潜心学习,多年不进城市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

2、仗剑远游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他寻找机会,以求仕进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李白又漫游梁宋、东去吴越、去幽燕(今北京一带)、走江南在此次漫游期间,李白因夫人许氏病亡,又娶宗氏家庭多变,国家多事,李白一面求仙学道,一面企图为国建功,对于国家安危,颇多关切,虽然仍事漫游,已与过去有所不同。

3、翰林供奉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玄宗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草拟文告,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嫉恨之心与此同时,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宦官和外戚的受宠,使李白“大济苍生”的热情骤然冷了下来,自己虽在长安,却也没有施展自己管、晏之术的机会朝政的腐败,同僚的诋毁,使李白不胜感慨,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谁料就在此时,倒被赐金放还李白身穿锦袍,骑着五花马,一会儿高声歌唱,一会儿纵情大笑,出了长安城门。

4、高力士脱靴

唐玄宗李隆基与宠妃杨玉环在沉香亭赏花,召翰林李白吟诗助兴李白酒醉,命宦官高力士为其磨墨拂纸,即席写就《清平调》三首应景之作,在李白是毫不费事,正象在一旁侍候的高力士说的:“放屁还没有这样快!”李隆基看了诗很高兴,赐饮李白借酒,叫高力士为他脱靴,加以奚落。

素材运用之文章片段

1、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2、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不能。

3、当李白不被重用时,他却仍能快乐地梦游天姥,却仍能举杯畅饮他对明天有着乐观的微笑当苏轼屡遭贬谪,他却仍有“泛舟游赤壁”的雅兴,有“浪淘尽千古英雄”的豪迈他对明天有着希望的微笑当屈原纵身投江时,我想他也一定带着微笑,因为他坚信他的“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浑浊唯我独清”一定会给后人带来思索和警惕。

4、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李白的一生因为没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铭留青史,因为舍弃了“钟鼓馔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如果他像当时的士大夫之徒一样追求金钱和名利,而违背自己的灵魂,那么祖国的山河里便不再有他的飘逸长衣,历史里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为世人吟咏历史的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他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写进了历史。

5、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6、李白策一匹骏马,在昏黄的古道上奔驰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绊住他奔跑的脚步,无情的现实冷却了他一腔热血是啊,想当年力士为我脱靴,贵妃为他磨墨,那该是他仕途上奔跑得最顺畅的时期啊。可是,无意间他看到了力士谄媚的丑态和贵妃不可告人的笑,他觉得他应该永远让他奔跑的双脚停滞不前,离开这黑暗的金马门他清醒地知道,他宁愿散尽千金,只求一醉,也不愿摧眉折腰,做大唐的“御用文人”!于是他带上一把佩剑,把一杯酒去寻访他暂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远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门昔日他骑卸赐骠马奉诏奔驰,今日他骑白鹿奔向他梦寐以求的远方浊酒深酌,重返喜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齐叙难酬鸿志奔跑让他屡跌屡撞,奔跑又让他获得心灵的超越——思想,永远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7、“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为其碾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这是多么“异端”之举,多么荒谬之行然而太白见不容于世之滋垢时,便愤然离去了没有易安居士那“这次第,一个愁字了得?”的忧伤,也没有柳三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哀一句“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植一杯水”的笑叹而已。

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气风发的李白,对前途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他想通过官场仕途一展才华,报效国家,挥洒人生然而,多年的官场生活,多年的仗剑游历,让李白反思起来有过得意,也有过失意,他终于看清了从仕之路的艰辛与黑暗,高力士为其穿靴实则铐住了他的双脚,朝廷赏赐实际上是主子施舍的乞食于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郁,以山泉清洗世间的污秽,每一次醉后醒来,他又重新开始放眼世界自然,跋涉大江南北他始终有一种信念,始终有一种火热的诗情冲动,始终有超俗的“出入”的洒脱!因此,他虽不被朝廷重用,但却不被世事摒弃,也不被百姓遗忘于是他不断地重拾希望,不断地将自己“大隐于市”,也许他的人生哲学便是“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吧!李白啊!不愧为“诗仙”,却是个依市而居的仙人。

9、高远恢宏的理想李白生活在盛唐时代,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申管仲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这是他执着的人生信念为此,他“仗剑怯园,辞言远游”,广为交游,诗名远播。以期能入朝为官,实现济世的政治抱负,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为早日平息战乱,复兴大业,在隐逸多年后,又欣然接受玄宗之子,永王李璘的恭请,满怀热忱毅然从戎即使在“赐金放还”之后,年近六十之时,他仍壮心不已,准备踏上征途,参加李光弼的平叛大军途中因病折回,不久病死当途。

10、傲岸独立的个性无论是得意之时,还是失意之日,始终保持傲岸不羁的个性应诏入京之时,他一路狂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赐金放还”之后,他愤然呐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他不失耿介光明之志“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中生”面对炙手可势的权贵,他始终保持着人格的尊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西卒不复”。

11、豪迈超脱的人生李白一生充满自信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对未来充满信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去帆济沧海”,这种乐观的情怀,让诗仙在坎坷的人生路上始终豪迈他从来不怀疑自己的旷世才华,入永王幕府之后,他曾以谢安自比“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沙”这与隐居隆中却高吟《梁父咏》的诸葛孔明何其相似他始终以豪迈而超脱的情怀去拥抱阴。(余中田勇军)

蜀道难_行知中学公开课一等奖_配套教案

蜀道难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意境、声韵等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3.情感培养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二、教学难点: 1、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 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4、多媒体影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地是怎么形成的?(盘古开天辟地)可是在我们西南部有一个传说,天是男神造的,地是女神造的,因为女神太勤快,把地造得太大,没法和天合起来,于是她便把地折叠起来,形成了高山、低谷,这样天地就吻合了也许是西南部的崇山峻岭给了人们灵感,让他们创造了这个神话,也许是西南的山山水水给了我们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以灵感,让他创作了诗歌《蜀道难》(PPT展示)

说起《蜀道难》唐代的诗评家殷番评价这首诗是“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究竟这首诗奇在何处,今天,我们就通过诵读和鉴赏共同感受诗歌的奇特之处 二、诵读感知风格之奇(PPT展示) 1[活动] 下面先请大家听一遍老师诵读,听的时候注意感受诗歌风格 2[活动] 生诵读 3[提问] 通过通过诵读和听读感受这首诗歌又怎样的风格? [明确] 雄浑、豪放 4 [活动]诵读诗歌主旋律再次感悟雄浑豪放的风格(PPT展示) 5 [提问] 主旋律是那几句话?在诗中出现了几次? [明确] 噫吁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 6 [活动]指导诵读,感受诗风 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这首诗言蜀道之险,有“风人之义”,咏叹的意味尤浓,诵读时必须把握这个基调,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下面试分层加以解说: ①“噫吁……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能使红润的脸色枯萎,应读出害怕的感情,声音也应该越来越低沉 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小结] 通过对主旋律的诵读,诗歌一唱三叹的风格就体现出来了

精品教案:《蜀道难》公开课优秀教案

蜀道难 李白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意境、声韵等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3.情感培养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二、教学难点: 1、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 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4、多媒体影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地是怎么形成的?(盘古开天辟地)可是在我们西南部有一个传说,天是男神造的,地是女神造的,因为女神太勤快,把地造得太大,没法和天合起来,于是她便把地折叠起来,形成了高山、低谷,这样天地就吻合了也许是西南部的

崇山峻岭给了人们灵感,让他们创造了这个神话,也许是西南的山山水水给了我们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以灵感,让他创作了诗歌《蜀道难》(PPT展示) 说起《蜀道难》唐代的诗评家殷番评价这首诗是“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究竟这首诗奇在何处,今天,我们就通过诵读和鉴赏共同感受诗歌的奇特之处 二、诵读感知风格之奇(PPT展示) 1[活动] 下面先请大家听一遍老师诵读,听的时候注意感受诗歌风格 2[活动] 生诵读 3[提问] 通过通过诵读和听读感受这首诗歌又怎样的风格? [明确] 雄浑、豪放 4 [活动]诵读诗歌主旋律再次感悟雄浑豪放的风格(PPT展示) 5 [提问] 主旋律是那几句话?在诗中出现了几次? [明确] 噫吁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 6 [活动]指导诵读,感受诗风 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这首诗言蜀道之险,有“风人之义”,咏叹的意味尤浓,诵读时必须把握这个基调,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下面试分层加以解说: ①“噫吁……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能使红润的脸色枯萎,应读出害怕的感情,声音也应该越来越低沉 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道难》教案完美版

董一菲:《蜀道难》教学简案,语文教学通讯A刊》设计新颖流畅,值得学习。 【目标确立】 1.基础知识目标:深入了解李白其人,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章法、意境、声韵等。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3.情感培养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教学流程安排】 一、教学导入 以贺知章对李白《蜀道难》的评价——“子,谪仙人也!”引出教学文本。 二、教学过程 1.初读文本,品味诗意。 播放《蜀道难》朗诵录音,思考:①李白对“蜀道难”一咏三叹之“三叹”的内容。②读《蜀道难》,画出由秦入蜀的路线图。③找出你认为最具震撼力的诗句,诵读并简析。 思考①答案提示:设计这道题的目的是引领学生“提要钩玄,剥皮抽筋”,不被大浪漫、大想象的诗句扰乱思维,找出整首诗的思想走向和情感走向:一叹蜀道之高险,二叹蜀道之惊险,三叹蜀道之凶险;一叹惊讶突兀,二叹畏惧、发愁,三叹无奈作罢。通过解读“三叹”,天才诗人李白笔下的诗歌主题展露冰山一角。 思考②答案提示:长安→太白山→峨眉山→青泥岭→剑阁→成都 思考③答案提示:初读文本,学生只能是惊鸿一瞥,只能是惊艳,只要把这种直觉说出来就可以,见仁见智都可以。 2.二读文本,品味语言。 第一,对文本进行评注式精读和诵读式精读。找出语言要素,如炼字、修辞等,共享学习成果。 第二,用四字短语概括《蜀道难》的艺术风格。 答案提示:鱼龙百变,云从风幻,自在天然,豪放飘逸,古朴凄凉,离奇迷幻,博大浩渺…… 第三,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本诗大量使用散文化诗句,参差错落、长短不齐的语言风格。李白一生酷爱古风,这里有他不羁的灵魂。 3.三读文本,品味手法。 (1)鉴赏神话情节。 用多媒体展示: 神话是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 师:神话其实是我们这个民族最深沉最瑰丽的童年大梦,《蜀道难》的灵魂飘渺、靓丽,来自永远的神话,请同学们找出并鉴赏。 答案提示:杜宇化鹃:在古蜀国,在巍巍而危危的蜀道,杜宇化成的子规声,凄美迷转;蜀道的艰险,色彩的绚烂,跃然纸上。 六龙回日:太阳神的六龙车给蜀道增添了几多瑰丽与神奇,蓝蓝的天,金色的太阳,使蜀道有了大的背景,而象征光明、自由、希望的太阳神骄傲的六龙车更成了蜀道最靓丽的风景。 五丁开山:“地崩山摧壮士死”,五壮士开山而死的神话使蜀道在瑰丽的神奇的色彩中又多了一分凝重、庄严、悲壮、浑厚。 …… (2)夸张与想象。

《蜀道难》优质课教案及经典教学设计(最新)

语文《蜀道难》教案一 一、说教材 《蜀道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几篇文章都是唐朝诗歌。《蜀道难》写出了蜀地山川的高峻奇险的特点,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担忧,从艺术特点上看,诗歌想象奇特,笔法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学习本诗对学生认识唐诗,鉴赏诗歌,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都有重大作用。 二、说学情 学生对古典诗歌并不陌生,但他们的认识和理解只停留在表层,还没用真正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因此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品味、感悟,帮助他们进入诗歌的情景,增强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说目标 根据教材、学情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家及背景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读诗中意象,品味意境,感受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的意境美、声韵美,激发他们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解读诗中意象,品味意境,感受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难点:评析诗歌的雄奇瑰丽、富于浪漫色彩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写作诗歌时的情感。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1、诵读法;2、问题引导法;3、交流讨论法;4、点拨法。 学法:1、自主学习法——搜集资料、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勾画圈点法——勾出文中的重点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3、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共同研读。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在大唐多若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来学习《蜀道难》,再次感受李白诗歌的风格。(板书)。 (二)作者简介[学生演说] (三)诵读感知 1、第一遍,个别学生堂上朗读,读后师生议论不足之处。 2、第二遍,听录音或老师范读,学生圈点矫正。 3、第三遍,全体学生齐读。 4、第四遍,学生结合注释默读,疏通诗意,圈出难点,合作交流。 (四)问题探究: 1、《蜀道难》中贯穿全诗的是哪一句?它在全诗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全诗的主旨句。贯穿全诗始终,有一唱三叹之效! 2、蜀道“难”在哪里? 三难:第一段从历史角度说开辟之难 第二段从山势高危的角度说攀越之难 第三段从现实角度说安居之难 3、诗人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明确: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的不可逾越之险阻。

蜀道难公开课优秀教案

蜀道难公开课优秀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蜀道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 2.明确诗歌的基本内容及行文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给诗歌划分节奏,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情感. 2.重点赏析诗歌的主要诗句的深刻含义,把握诗歌的主旨.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品味诗歌的特色,感知作品的感情基调,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高中阶段学生对诗歌的正式接触是必修三的第二单元,学生对古典诗歌有一定的了解,但仅停留在机械的记忆层面。学生对诗歌的文体特征、时代特点、及创作背景都比较陌生。另外学生对诗歌的赏析知之甚少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难点: 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法、多媒体影音(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的盛唐时期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他是谁(明确:李白)李白在文学上取得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就!“诗圣”杜甫对他极为倾服,称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的代表作品《蜀道难》。 二、诵读感知风格之奇 1、朗读诗歌的技巧 (1)节奏 划分节奏,一般有两种依据:音节划分或语意。在朗读时停顿的一般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音节或语意。 例: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语速: 在表达忧郁、悲伤、痛苦的情绪时,语速应该比较缓慢;而快速的动作、紧张的场面、或表达兴奋、激动的情绪时语速应快。 例: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难创新教学设计

蜀道难 【教学目标】 1. 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 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 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仔细品味李白作品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新奇的夸张和生动的语言。 【教学设想】 李白的诗歌以他想象的丰富奇特,风格的雄健奔放,色调的瑰玮绚丽,语言的清新自然著称于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皮日休)是对李白诗歌最准确的概括。学习《蜀道难》这首诗要引导学生认真疏导文句、熟读成诵,把握文章结构、章法,了解其主旨、寓意,从而深刻体会李白诗歌的特点,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以加深学生对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的认识。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在我国的盛唐时期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他是谁?(明确:李白)李白在文学上取得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就!“诗圣”杜甫对他极为倾服,称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的代表作品《蜀道难》。二、解题。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 唐朝,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诗中强调“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孟《本事诗·高逸》载“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往访,见《蜀道难》:'称欢者数四,号为谪仙。'”《唐摭言》第七卷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另外,此诗曾收入殷璠所选《河岳英灵集》,其书据近人岑仲勉考证,编于天

蜀道难优秀教案及反思

蜀道难优秀教案及反思 《蜀道难》这首诗描写蜀道的雄奇险峻,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下面是为你带来《蜀道难》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蜀道难》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和本诗的创作背景。 过程和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本诗的行文脉络,体会作者情感;通过分析本诗的艺术手法来感受其中的浪漫主义风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情感,感受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 难点:解析状“难”之法,体会李白雄放诗风。 【教学层次设计】:一个课时。导入→诵读→感叹→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5分钟) PPT显示蜀道地形。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现在我们可以坐着火车在蜿蜒的秦岭隧道穿行,那么一千多年以前要入蜀该怎么办呢?李白

警告我们“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紧接着播放朗读音频) 二,多种形式诵读(15分钟) 1.课前预习,自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首先将难字、易读错字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读准字音。 注意读音: 噫吁嚱(yi xu xī) 鱼凫(fú) 秦塞(sài) 萦绕(yíng) 石栈(zhàn) 猿猱(náo) 扪参(shēn) 抚膺(yīng) 巉岩(chán) 飞湍(tuān) 咨嗟(zījiē) 喧豗(huī) 砯崖(pīng) 崔嵬(wéi) 吮血(shǔn) 其次让学生根据书下注解大体读懂诗意,将不能理解的语句挑出来,小组同学间探讨研究,也可以向教师质疑。 (因为诗歌本来就讲究涵咏玩味,有如千年佳酿,令人沉醉,所以不宜逐句翻译,破坏诗意美,完全可以留给学生自己揣摩和体会。) 2 课堂模仿,再读感悟。 配蜀道画面和朗诵音频,要求学生体会音频中的感情、语气、语调节奏,感情基 调等,学生诵读表演,教师点评并加以指导。 3三读品味,其义自见。 让学生小组间分段朗诵,体会它的效果,明确李白对蜀道的印象:难!面对蜀道之难,李白如何感叹?引导学生找出诗中表达强烈感叹的

(完整版)人教版必修三蜀道难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4.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布置预习: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粗通本诗,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初步感悟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 2、教学方法:诵读,感悟,讨论。 3、教学手段:班班通PPT 教学步骤: 一、诊断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释题:“蜀道难”,古乐府旧题。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初年,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2、范读全诗(师范读,或指名范读) 要求:读出感情,读出思想,读出气势。 3、自读并讨论全诗基本内容 提问:全诗三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讨论,交流) 明确: 第一节,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 (板书)第二节,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 第三节,摩剑阁之险要,想杀人之惨景——叹战祸之烈,有申戒之意。 三、研读全诗,重点感悟 1、奠定全诗抒情基调的诗句是什么?它反复出现了三次有什么作用? 2、写剑阁的一段包含哪些内容?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3、作者写《蜀道难》,有无深刻的寓意?(讨论,交流、明确) 4、诵读全诗,感悟其思想内容。 四、布置作业:完成自主探究一、二题;抄写课文。 五、教学反思:诗歌朗读占用时间较多。但本课一定要通过朗诵体悟诗歌的雄阔壮丽的意境,非读不足以现其美悟其义。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本课时是以诵读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整体感知,以便下节课从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蜀道难》优秀教案

《蜀道难》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这首诗参差错落的语言特点,在吟咏中体会蜀道的雄奇壮丽、高峻 险要,感受诗的声韵美。 2.品味蜀道之“难”的典型意象,体会诗人豪放飘逸的诗风,感受诗的意境美。 3.鉴赏诗人状“难”之法,体悟诗人赞叹、惊惧、忧虑之情,感受诗的情感美。 教学重点:立足于“读”,品味诗的意象、语言、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调动想象力及感悟力,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蜀道: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竞赛背诵李白诗句 2、“诗仙”由来 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此后,李白就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3、李白简介 二、倾听蜀道:初读感知,疏通文意 (一)初读 《蜀道难》气象雄奇奔放,感情激越跌宕,兴寄遥深,“非高声朗诵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曾国藩语),让我们在诵读中感知诗情,参悟画意。 1、读准字音。 噫吁嚱(yī xū xī)鱼凫(yú fú)秦塞(sài) 石栈(zhàn)猿猱(náo)扪(mén)参(shēn)历井 抚膺(yīng)巉(chán)岩飞湍(tuān)喧豗(huī) 砯(pīng)崖万壑(hè)峥嵘(zhēngróng)崔嵬(cuīwéi)吮(shǔn)血咨嗟(zījiē) 2、指名朗读。其他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是否准确。 3、示范朗读。(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特别注意读准节奏、语气,可 轻声跟读。

读前指导示例: (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噫吁嚱”是复合叹词, 须一气读出,中间不得停顿。“危乎高哉”亦当一气读,“乎”有延长音。“之”“于” 皆当轻读。)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表示极短的停顿。“有”有余音。“之”轻读。) (3)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后声断气不断。“∥”表较长停顿。) (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轻读。) 4、齐读课文。 (二)释义 第一段: 1.噫吁戏,危乎高哉(高)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 3.西当太白有鸟道(挡) 4.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沟通相连)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 6.猿猱欲度愁攀援 (越过) 7.青泥何盘盘 (多么) 第二段: 1.但见悲鸟号古木 (只) 2.雄飞雌从绕林间 (跟随) 3.使人听此凋朱颜 (使动用法,使……凋谢) 4.连峰去天不盈尺 (离) (满) 5.枯松倒挂倚绝壁 (靠) 6.飞湍瀑流争喧豗 (急流) 7.砯崖转石万壑雷 (拟声词) 第三段: 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人) (挡,把守) 2.所守或匪亲 (同“非”) 3.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互文见义)

《蜀道难》公开课教案

《蜀道难》公开课教案 高一语文备课组王伟琼 【教学内容分析】 《蜀道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必修3的课文。这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唐代诗歌。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蜀道难》具有一种示范的作用。这种示范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展现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的作品风貌,从而感受时代与文学的联系;另一方面的作用,在于通过引导学生诵读、鉴赏《蜀道难》,进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学会阅读其他唐诗作品。 在诗作本身之外,作者李白也是很值得研究的对象。这个中国诗歌史上的巅峰诗人以他的卓然文采和人格魅力点燃了盛唐诗歌的熊熊火焰。因此,把李白的诗歌放在这一单元的第一篇就起到了管中窥豹的作用。通过了解李白的诗了解李白,又进一步了解唐诗的风采。在之前上过的唐诗引导课的基础上,我希图通过诵读与鉴赏两个层面结合李白这位诗人来阅读他的诗。使学生能被古典诗歌的巨大魅力所吸引。 【学情分析】 《蜀道难》是一个乐府旧题。在行文上有别于学生经常诵读的格律诗,它不像格律诗一样以对偶句为主,它常常是散句居多,这就增加了诵读时情感把握的难度。高中的学生在思想上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但在表达上却正相反由开放转向了封闭。而诗歌阅读鉴赏恰恰需要的就是学生敢于开口去诵读,在这一点上,诗歌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现了矛盾。 在诗歌教学上,学生已经接触过现代诗歌,对诗歌的意象有一定的了解。而要了解唐诗乃至整个古典诗歌的魅力,仅仅了解意象是不足的。因此,在《蜀道难》的教学上,意象是一个跳板,它连接着学生的已知与未知。学生可能会被古奥艰深的用词抑制了兴趣,但诗歌丰富的想象世界与情感世界依然是引导学生主动诵读主动探究的一盏明灯。 【设计思想】 针对学生对诵读古诗的畏缩情绪,我决定以两条主线贯穿全课。一条主线在于从把握情感、掌握停顿、理解内涵三个有着层层递进关系的角度指导学生如何诵读和感受一首诗歌。另一条主线在于梳理分析《蜀道难》的句法特点、主旨情感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探究李白对乐府旧题诗的创新和超越,进而探讨李白豪迈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而这两条线的交汇之处就是诗人“李白”。第一条线属于“表”,第二条线属于“里”,正是如此,让学生表里结合的去理解,去感受大诗人李白之“大”。在授课过程中,采取多样的诵读方式来把握诗歌,让学生从多方面接受朗诵这一艺术表现手法,进而能够主动的去诵读。这样既起到引导学生敢于诵读的作用,又能够有一定深度的理解诗歌。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深入了解李白其人,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章法、意境、声韵等。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3.情感培养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人教版必修三蜀道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4.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布置预习: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粗通本诗,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初步感悟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 2、教学方法:诵读,感悟,讨论。 3、教学手段:班班通PPT 教学步骤: 一、诊断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释题:“蜀道难”,古乐府旧题。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初年,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2、范读全诗(师范读,或指名范读) 要求:读出感情,读出思想,读出气势。 3、自读并讨论全诗基本内容 提问:全诗三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讨论,交流) 明确: 第一节,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 (板书)第二节,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 第三节,摩剑阁之险要,想杀人之惨景——叹战祸之烈,有申戒之意。 三、研读全诗,重点感悟 1、奠定全诗抒情基调的诗句是什么?它反复出现了三次有什么作用? 2、写剑阁的一段包含哪些内容?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3、作者写《蜀道难》,有无深刻的寓意?(讨论,交流、明确) 4、诵读全诗,感悟其思想内容。 四、布置作业:完成自主探究一、二题;抄写课文。 五、教学反思:诗歌朗读占用时间较多。但本课一定要通过朗诵体悟诗歌的雄阔壮丽的意境,非读不足以现其美悟其义。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本课时是以诵读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整体感知,以便下节课从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范本 引导语:《》是的代表作,全文运用极度夸张以及飞扬的文采描写了蜀道的风景,这篇里面的意境意境艺术风格都堪称完美,那么,对于初学者来说,要读懂文章的意思和特殊语句的含义未免有些难度。作为老师,要怎么教授这节课,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中的意思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蜀道难》范本,欢迎大家参考改正。 蜀道难教学设计一 (一)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创作特色。 2.要参照注释,大体读懂诗意。 3.把握诗歌情感基调,走进诗歌神奇的艺术世界。 4.运用诵读技巧,朗诵诗歌。 二、教学重难点 1.诗歌中新奇的意象及意境。 2.多种艺术手法的分析,比如夸张、想象、比喻等。 3.诗歌主旨的分析。 教学过程 导入: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 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 1、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

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②课题简析。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2、教师范读这首诗,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把握诗中比较生僻的读音和本诗的句读 噫吁嚱(yixūxi) 鱼凫(fú) 秦塞(sai) 萦绕(yíng) 石栈(zhàn) 猿猱(náo) 参(shēn) 峥嵘(zhēngróng) 抚膺(yīng) 巉岩(chán) 飞湍(tuan) 咨嗟(zījiē) 喧豗(huī) 砯崖(png) 崔嵬(wéi) 吮血(shǔn) 2、在教师范读学生听读的基础,有学生齐声朗读本诗,教师检查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读音和句读,在学生有失误的地方予以纠正。在学生朗读的基础,教师对本诗中比较重要的字词予以解释,疏通文意。 3、①在教师串讲重要字词,学生已经能够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结构。 开篇:主旨句一见 一叹高蜀道来历 难行蜀道高峻 二叹险景物凄清——以“何时还”起 可畏山水险恶主旨句二见 三叹战祸之烈剑阁险要 申戒杀人惨景——以“早还家”结 结尾:主旨句三见

《蜀道难》·教案·第一课时

《蜀道难》(PPT1) 教学目标: 1.了解李白其人,整体感知这首诗的寓意。 2.反复诵读,把握是个的语言特点,体会蜀道的熊奇壮丽、高俊险要、感受诗的声韵美。 3.品味蜀道之难的典型意象,体会诗人豪放飘逸的诗风,感受诗的意境美。 4.鉴赏诗人状“难”之法,体悟诗人赞叹、惊惧、忧虑之情,感受诗的情感美。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教学难点: 1.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 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有谁知道这个称谓是怎么得来的呢?(学生答:略)教师讲述:贺知章对李白《蜀道难》的评价——“子,谪仙人也!”(投影展示PPT2(课后练习题中):“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ha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zh?仙人”,解金龟换酒,与倾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大意: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此后,李白就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这首诗为什么能给李白带来“诗仙”的美誉?又究竟“奇”在何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好好领略这首诗的“奇”。 二、解题:《蜀道难》属魏晋早有的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PPT3-8)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三、知人论世(PPT9):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

《蜀道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全新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蜀道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陕西省佛坪县中学王宝杰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唐代诗歌发展历史,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过程与方法: 4、把握诗歌结构上回旋往复的特色和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4。 教学方法:诵读法、启发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在我国的盛唐时期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他是谁?(明确:李白)李白在文学上取得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就!“诗圣”杜甫对他极为倾服,称他的诗--(看学生反应)“笔落惊风雨,诗成

泣鬼神”。我们以前学过他的哪些作品?(学生回答后)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的代表作品《蜀道难》。(课件显示课题) 二、解题及写作背景。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唐朝,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诗中强调“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孟《本事诗高逸》载“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往访,见《蜀道难》:‘称欢者数四,号为谪仙。’”《唐摭言》第七卷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另外,此诗曾收入殷璠所选《河岳英灵集》,其书据近人岑仲勉考证,编于天宝四年或十二年。由此故知,《蜀道难》是安史之乱前的作品,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 三、回顾李白生平和作品特点。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

高一语文《蜀道难》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教案 教学目的: 1.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4.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体读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导入 余光中先生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有这么几句,请大家一起朗读一下。 多媒体课件展示:(余光中《寻李白》片段)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提问] 写的是哪位诗人? [明确] 李白。这首诗就叫《寻李白》。 [提问] 我们学过很多李白的诗歌,你对李白诗歌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几位同学来谈。 [参考] ①李白属于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中夸张成分非常多。给人感觉非常豪放,他说的东西看了以后让人过目不忘。 ②李白的诗中洋溢着飘逸豪放的感情,他的诗向来直抒胸臆,狂放不羁,非常奔放,倾斜着浪漫主义的激情。李白的有些诗歌在我们读来虽然不能理解它的真正含义,但李白诗歌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自己的浪漫主义激情。我们欣赏李白诗歌也要带着这种感情去欣赏。 ③李白主要是豪放,利用大量奇特的想象写他的诗,我们读起来会很生动、具体,印象特别深刻。[小结] 豪放、夸张、丰富的想象,这些都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最具体的表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蜀道难》。再次感受一下李白浪漫主义诗歌风格的艺术魅力。 二、整体感知 多媒体课件展示:《蜀道难》封面。 1.[活动] 下面先请大家听一遍课文录音,听的时候注意字词的读音。另外,把你预习过程当中遇到的不能理解的字词划下来。 [提问] 朗读非常的精彩,听完以后,你们有什么感觉,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感到非常的恐惧、害怕,甚至毛骨悚然。 [活动] 我们先看字词,你们在预习的过程当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提问。 [参考] “扪身历井仰胁息”。解释为“屏住呼吸”,为什么解释为“屏住呼吸”? [明确]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向友人说明蜀道是很艰险的、路途是险峻的。人们在这种状况下会产生恐惧的心理,所以作者说要屏住呼吸。屏住呼吸和路途的险峻有关系,是害怕。 “乒崖转石万壑雷”的“乒”字:发出很响的声音。 2.下面我问大家几个字词。 多媒体课件展示:

《蜀道难》公开课优秀教案

《蜀道难》说课稿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意境、声韵等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3.情感培养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二、教学难点: 1、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 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4、多媒体影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地是怎么形成的?(盘古开天辟地)可是在我们西南部有一个传说,天是男神造的,地是女神造的,因为女神太勤快,把地造得太大,没法和天合起来,于是她便把地折叠起来,形成了高山、低谷,这样天地就吻合了也许是西南部的崇山峻岭给了人们灵感,让他们创造了这个神话,也许是西南的山山水水给了我们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以灵感,让他创作了诗歌《蜀道难》(PPT展示)

说起《蜀道难》唐代的诗评家殷番评价这首诗是“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究竟这首诗奇在何处,今天,我们就通过诵读和鉴赏共同感受诗歌的奇特之处 二、诵读感知风格之奇(PPT展示) 1[活动] 下面先请大家听一遍老师诵读,听的时候注意感受诗歌风格 2[活动] 生诵读 3[提问] 通过通过诵读和听读感受这首诗歌又怎样的风格? [明确] 雄浑、豪放 4 [活动]诵读诗歌主旋律再次感悟雄浑豪放的风格(PPT展示) 5 [提问] 主旋律是那几句话?在诗中出现了几次? [明确] 噫吁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 6 [活动]指导诵读,感受诗风 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这首诗言蜀道之险,有“风人之义”,咏叹的意味尤浓,诵读时必须把握这个基调,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下面试分层加以解说: ①“噫吁……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能使红润的脸色枯萎,应读出害怕的感情,声音也应该越来越低沉 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小结] 通过对主旋律的诵读,诗歌一唱三叹的风格就体现出来了

人教版语文高二-人教必修三《蜀道难》教学设计23

人教必修三《蜀道难》教学设计 广东汕头潮南区陈店中学林宏智 授课主题:第15课〈〈蜀道难〉〉李白 授课时间:2006年2月28日第3周星期二 授课地点:汕头市潮南区陈店中学高一(1)班 主讲老师:林宏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李白的生平、代表作以及其风格的特点;理解诗的内容,把握 诗歌的意象及其作者的思想情感;学习诗歌的表达技巧,提高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先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疏通字词的意义,熟读、诵读、品味语 言、鉴赏分析诗歌,探究诗的意境、表达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复吟诵,结合诗歌内容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理解诗意, 体会诗人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 反复诵读揣摩品味探究合作理解鉴赏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探究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 揣摩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鉴赏和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4分钟) 让学生集体背诵以前学过李白写的几首诗。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培养学生对唐诗的浓厚兴趣。 二、介绍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4分钟) 1、作者生平: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的美称。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 2、写作风格: 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3、写作背景:

优秀公开课教案:《蜀道难》公开课教案设计

优秀教案:《蜀道难》教案设计 优秀教案:《蜀道难》教案设计教书人生 《蜀道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难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在我国文学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大家知道是哪位诗人吗?是的,他就是李白。我们学习过不少李白的诗歌,例如大家都熟悉的《床前明月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曾经有人认为,李白所做的诗歌都是在喝醉酒的情况下创作的,是酒引出了他的诗意。真的如人们所说的那样吗?还是另有玄机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蜀道难》,对他进行一番彻底地了解。 解题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唐朝,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诗中强调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孟《本事诗·高逸》载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往访,见《蜀道难》:‘称欢者数四,号为谪仙。’《唐摭言》第七卷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另外,此诗曾收入殷璠所选《河岳英灵集》,其书据近人岑仲勉考证,编于天宝四年或十二年。由此故知,《蜀道难》是安史之乱前的作品,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 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四、听名家范读,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全诗 五、课文讲解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诗人大体是按照由古至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2.朗读第一段,精讲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