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学反思编者从秋天的古诗、秋天的趣事、秋天的雨景、秋天的声音等方面描写了秋天的美好,读来就像一幅幅画卷徐徐展开。字字句句就像珍珠一样晶亮优美,值得品味想象。《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第二学段阅读的核心目标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因此,根据这一单元的语言特点,这一目标就是本单元的核心能力目标。通过不同课文,不同秋天美景的描写,学习阅读的能力(如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同时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进而学习语言,迁移运用,最后落实语文园地三的“写一写自己眼中的秋天”,可以写秋天经历的一件事,可以写自己眼中秋天的美景等。

单元主题以及核心能力目标明确了,我开始阅读秋天的雨,并在几天后要和学生一起学习。学生也在单元阅读学习单的指导下,开始提前自主学习单元内容,并进行了初步的交流。

再看《秋天的雨》这篇文章写作特色很明显,每一段都采用了总分结构,从四个方面描写了秋雨的美好。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秋雨、秋天的热爱。如何让学生借助这一课习得语言、习得语文阅读的能力,习得轻松快乐自主学习的方法,成为我精心备课的目标。

课堂上我努力想体现的三个特色:

1.目标导向,学、教、评一体。就是提前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然后在目标的指导下,学生提前自主学习,教师课堂上有针对性指导,课终学生自主评价学习情况。

2.一课一得。得什么,得能力,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秋天的雨》一课最大亮点,就是语言用词生动,富有画面感。于是我重点抓住“五彩缤纷”一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表示颜色的词语、拟人、比喻等词句,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不仅仅是颜色多,还有颜色美,让秋天充满活力。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雨、对秋天美景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会有感情朗读。然后运用这种方法去理解其他自然段中的词语。最后,观察自己喜欢的一幅画(学生自己拍摄的秋景)写一段话。

3.自主合作学习。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不论是从课前的单元学习展示,还是课上的朗读、阅读理解词意等,包括日常的晨读、作业、学习等我都在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合作学习的平台,让每个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体验成功、成长的快乐。

课后反思存在的不足:

1.教路明显,学路不清。整堂课,缺少对学情的把握,教师缺少蹲下身来,把自己对教材的解读,从学生的视角,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去教学。只是,整堂课,我和学生的心灵以及作者的情感没有产生共鸣,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目标达成度低。

2.教师犯了两个知识性错误,课件中出现错误,甚至板书错了一个词语,这看出了我的“不在场”。

3.课堂缺少书写的环节。课标中指出,语文课堂要至少保证十分钟的书写。反思这节课,教学设计和学情把握等方面原因造成时间上安排不当,挤占了书写的环节。

4.目标导学、导教、导评,还应在环环相扣,落到实处。课堂求真、求简,这是今后需要不断研究的。

课后反思之后我和学生又重新学了《秋天的雨》,学生目标达成度高,学习兴趣浓厚。改进办法如下:

1.精简合并目标。由原来的5个目标,精简合并为三个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秋天的雨》。读准并写好多音字“扇”

(2)联系上下文理解难点词语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段,做到规范、干净。

2.在难点处蹲下身来。把自己对教材的解读融汇成学生眼里的风景,激活思维,提高认知能力。比如理解第二自然段“五彩缤纷”,教师调整角色,在学生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教师转变角色,成为学生的朗读队友进行范读、评价,进而引导学生明确要想读的有感情,诀窍在于边读边想,想什么?学生朗读的欲望被激发,于是我引导学生通过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体会比喻拟人等想五彩缤纷的词意,想五彩缤纷背后的画面,想五彩缤纷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雨、对秋天美景的热爱,然后顺势读出自己的体会。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也边读边想,联系有感情的朗读,学生谈得有滋有味,读得入情入境。一堂课,简单而有收获。学生既习得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又学会了边读边想词语的意思、想词语背后的画面,想词语背后表达的作者的情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的能力,一举两得。“教而无痕”,我想这就是我在这堂课中“蹲下身来”的最大收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