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教育心理学》02111 历年试题与答案 (8)

自考《教育心理学》02111 历年试题与答案 (8)
自考《教育心理学》02111 历年试题与答案 (8)

2007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有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学生的学习活动)。

A.学生的学习活动

B.教师的教学活动

C.课堂管理活动

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师生共同制定)。

A.学校统一制定

B.教师制定

C.学生自己制定

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潘菽)。

A.陆志韦

B.廖世承

C.陈德荣

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顺向负迁移)。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6.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倡导的教学模式是(掌握学习)。

A.讲解式学习

B.掌握学习

C.发现式学习

D.合作式学习

7.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测验属于(形成性测验)。

A.准备性测验

B.摸底测验

C.形成性测验

D.总结性测验

8.用于特定任务的时间量与从事该活动的动机强度之间,几乎是(线性关系)。

A.倒U曲线关系

B.正U曲线关系

C.线性关系

D.非线性关系

9.皮亚杰认为,“客体永存”最初出现在(感觉运动阶段)。

A.感觉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0.某校在自然教学情况进行的为期二年的“多元智能”教学法验证研究,属于(随机化现场实验研究)。

A.实验室实验研究

B.描述性研究

C.随机化现场实验研究

D.单一个案实验研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能降低反应概率的范型有(惩罚、无强化)。

A.惩罚

B.消极强化

C.积极强化

D.无强化!

12.以下研究中,采用了实验研究法的有(注意状态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良好行为自考自考”研究、经典条件作用研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研究)。

A.注意状态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

B.“良好行为自考自考”研究

C.经典条件作用研究

D.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研究

13.根据我国学者的共识,下列属于品德心理结构成分的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

A.道德认识

B.道德形象

C.道德情感

D.道德规范

14.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包括新知识的(获得、转化、评价)。

A.获得

B.转化

C.同化

D.评价

15.属于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是(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A.代表学习

B.观察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6.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只要代表人物有(魏特墨、考夫卡、苛勒)。

A.魏特墨

B.考夫卡

C.苛勒

D.桑代克

17.在新知识学习中,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是原有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

A.可利用性

B.可辨别性

C.稳定性

D.层次性

18.属于元认知训练策略的是(PQ4R技术、交互教学法)。

A.生成学习

B.PQ4R技术

C.交互教学法

D.过渡学习

19.一般来说课堂上矫正问题行为的强化物主要类型有(教师的注意、同伴的注意、厌烦疲劳的消除)。

A.教师的注意

B.同伴的注意

C.厌烦、疲劳的消除

D.学习需要的满足

20.属于缺失需要的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认知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21.相关性研究的主要局限性是不能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2.皮亚杰称儿童思维的可逆性心理操作为(运算)。

23.托尔曼认为学习过程是通过认知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

24.心智活动的原型是指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

25.依据猫的“迷笼实验”结果,桑代克创立了学习的(联结)理论。

26班杜拉指出学习可以通过对榜样的(观察)产生。

27.根据教育的“可接受性原则”,个体原有的(准备)状态是新的教学的出发点。

28.斯金纳和一些行为主义者认为动机不过是(强化)经历的产物。

29.关系转换说认为对关系的(顿悟)是迁移的决定因素。

30.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位于需要层梯之巅。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教学目标:指的是预期出现的教学成果,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32.诱因:是指引诱个体的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33.道德意志:是人们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

34.程序性知识:又叫操作性知识,是关于做什么和怎么样做的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即可以操作和实践的知识。

35.学习(狭义):指的即是学生的学习,这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学习的含义。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操作技能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

答:(1)动作灵敏,具有高度的正确性和稳定性;(2)动作高度协调、连贯,无多余动作;(3)动作的视觉监控作用大为降低,动觉监控作用增强;(4)注意范围进一步扩大,注意分配的可能性增加,紧张感消失,疲劳感进一步降低。

37.简要说明什么情况下适合用“代币制经济”进行行为矫正。

答:(1)当学生对功课完全不感兴趣,而又对其他各种管理方式没有反应时,可尝试用代币制经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当学生很长时间一直没能取得学业进步时,可以用代币制经济鼓励学生进步;(3)当课堂上问题行为较多、秩序非常混乱时,可利用代币制经济加强课堂行为管理。总之,代币制经济对某些特殊学生团体,如心理迟滞学生、成绩落后学生、经常遭受失败的学生更具有效性。

38.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是谁提出的,简述其基本特点。

答:是由桑代克和伍德沃斯提出的。他们通过面积估计实验否定了形式训练说,同时提出了共同要素说来解释学习迁移现象。按照共同要素说的观点,迁移的关键在于共同要素的存在,而非官能的改善。只有当测验情境与先前的学习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或要素时,迁移才会发生。桑代克还进一步用刺激和反应的联结解释学习迁移。他指出,在共同要素中,有四种联结对教育实践十分重要,即目的、方法、一般原理和经验上的基本事实四个方面的联结。

39.简述分散复习的定义及应用时应该注意的方面。

答:分散复习是指将复习总时间分为非连续的几段较短时间,这样,每次复习时间较短,复习遍数较少,两次复习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在采用分散复习策略时,要特别注意安排好两次复习之间的时间间隔。一般说来,复习间隔宜开始较短以后逐渐延长。另外,每次复习时间和复习遍数的安排,也应以每次复习时间先长后短、复习遍数先多后少为宜。

40.简述教学微观设计的主要内容

答:微观设计是指对具体教学活动过程的规划,这种规划是针对一个课题或单元来进行的。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确定教学目标;(2)进行任务分析:即分析从学生的原有水平到教学目标所规定的新水平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及其内在的逻辑联系;(3)制定教学程序计划:包括安排教学活动的过程、内容,确定教学的组织形式,选择各种教学模式、方法与技术;(4)进行教学活动,即执行教学程序计划;(5)确定教学成效的考核内容及方式;(6)对教学成效作出确切的评价,以便决定下一步的教学工作。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什么是道德情感,如何培养?

答: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如自尊感、责任感。道德情感的培养应注意:(1)提高必要的道德知识,丰富学生的道德认识。这是道德情感产生的依据;(2)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交往,使学生在领会道德知识的同时,产生相应的积极或消极的情绪体验,并反复强化学生的情绪体验,以利于学生通过概括形成稳定的道德情感;(3)对学生的各种情感适时地进行调解。鼓励学生的积极情感,指出消极情感及其不良影响,并利用积极情感克服不健康的情感。

42.阐述罗杰斯的学习与教学观点,如何评价?

答:罗杰斯的学习与教学观点主要包括:(1)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他认为,学习不是机械地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人的心理过程是学习的主要因素,个人对知觉对象的解释决定着他学到的内容和做出的反应;(2)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自我实现:他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自发进行的、有目的、有选择的过程。教育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学习上给学生以自己选择方式的机会;(3)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只有当学生发现所学的材料和内容与学习目的之间的联系时,学习效果才最好。教师在课程内容的安排和设置上,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尊重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4)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学习。对于罗杰斯的学习与教学观点,其中过分强调人的学习潜能,忽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的观点是错误和片面的。但是,其余观点,如重视学生的自由选择、注重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和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等等,都具有某些可取之处,值得在教育中适当加以借鉴。正确对待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既要批判其消极、片面的一面,同时又要吸收其积极、合理的一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