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地理坐标系=大地坐标系

深入理解=地理坐标系=大地坐标系
深入理解=地理坐标系=大地坐标系

深入理解=地理坐标系=大地坐标系

地理坐标:为球面坐标。参考平面地是椭球面。坐标单位:经纬度

大地坐标:为平面坐标。参考平面地是水平面坐标单位:米、千米等。

地理坐标转换到大地坐标的过程可理解为投影。(投影:将不规则的地球曲面转换为平面)

在ArcGIS中预定义了两套坐标系:地理坐标系(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投影坐标系(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

1、首先理解地理坐标系(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直译为

地理坐标系统,是以经纬度为地图的存储单位的。很明显,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

em是球面坐标系统。我们要将地球上的数字化信息存放到球面坐标系统上,如何进行操作

呢?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如何将数据信息以科学的方法存放到椭球上?这必然要求

我们找到这样的一个椭球体。这样的椭球体具有特点:可以量化计算的。具有长半轴,短

半轴,偏心率。以下几行便是Krasovsky_1940椭球及其相应参数。

Spheroid: Krasovsky_1940

Semimajor Axis: 6378245.000000000000000000

Semiminor Axis: 6356863.018773047300000000

Inverse Flattening(扁率): 298.300000000000010000

然而有了这个椭球体以后还不够,还需要一个大地基准面将这个椭球定位。在坐标系统描

述中,可以看到有这么一行:

Datum: D_Beijing_1954

表示,大地基准面是D_Beijing_1954。

--------------------------------------------------------------------------------

有了Spheroid和Datum两个基本条件,地理坐标系统便可以使用。

完整参数:

Alias:

Abbreviation:

Remarks:

Angular Unit: Degree (0.017453292519943299)

Prime Meridian(起始经度): Greenwich (0.000000000000000000)

Datum(大地基准面): D_Beijing_1954

Spheroid(参考椭球体): Krasovsky_1940

Semimajor Axis: 6378245.000000000000000000

Semiminor Axis: 6356863.018773047300000000

Inverse Flattening: 298.300000000000010000

2、接下来便是Projection coordinate system(投影坐标系统),首先看看投影坐

标系统中的一些参数。

Projection: Gauss_Kruger

Parameters:

False_Easting: 500000.000000

False_Northing: 0.000000

Central_Meridian: 117.000000

Scale_Factor: 1.000000

Latitude_Of_Origin: 0.000000

Linear Unit: Meter (1.000000)

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Name: GCS_Beijing_1954

Alias:

Abbreviation:

Remarks:

Angular Unit: Degree (0.017453292519943299)

Prime Meridian: Greenwich (0.000000000000000000)

Datum: D_Beijing_1954

Spheroid: Krasovsky_1940

Semimajor Axis: 6378245.000000000000000000

Semiminor Axis: 6356863.018773047300000000

Inverse Flattening: 298.300000000000010000

从参数中可以看出,每一个投影坐标系统都必定会有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投影坐标系统,实质上便是平面坐标系统,其地图单位通常为米。

那么为什么投影坐标系统中要存在坐标系统的参数呢?

这时候,又要说明一下投影的意义:将球面坐标转化为平面坐标的过程便称为投影。

好了,投影的条件就出来了:

a、球面坐标

b、转化过程(也就是算法)

也就是说,要得到投影坐标就必须得有一个“拿来”投影的球面坐标,然后才能使用算法

去投影!

即每一个投影坐标系统都必须要求有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参数。

关于北京54和西安80是我们使用最多的坐标系

先简单介绍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基本知识,了解就直接跳过,我国大中比例尺地图均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其通常是按6度和3度分带投影,1:2.5万-1:50万比例尺地形图采用经差6度分带,1:1万比例尺的地形图采用经差3度分带。具体分带法是:6度分带从本初子午线开始,按经差6度为一个投影带自西向东划分,全球共分60个投影带,带号分别为1-60;3度投影带是从东经1度30秒经线开始,按经差3度为一个投影带自西向东划分,全球共分120个投影带。为了便于地形图的测量作业,在高斯-克吕格投影带内布置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具体方法是,规定中央经线为X轴,赤道为Y轴,中央经线与赤道交点为坐标原点,x值在北半球为正,南半球为负,y值在中央经线以东为正,中央经线以西为负。由于我国疆域均在北半球,x值均为正值,为了避免y值出现负值,规定各投影带的坐标纵轴均西移500km,中央经线上原横坐标值由0变为500km。为了方便带间点位的区分,可以在每个点位横坐标y值的百千米位数前加上所在带号,如20带内A点的坐标可以表示为YA=20 745 921.8m。

在Coordinate Systems\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s\Gauss Kruger\Beijing 1954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四种不同的命名方式:

Beijing 1954 3 Degree GK CM 75E.prj

Beijing 1954 3 Degree GK Zone 25.prj

Beijing 1954 GK Zone 13.prj

Beijing 1954 GK Zone 13N.prj

对它们的说明分别如下:

三度分带法的北京54坐标系,中央经线在东75度的分带坐标,横坐标前不加带号

三度分带法的北京54坐标系,中央经线在东75度的分带坐标,横坐标前加带号六度分带法的北京54坐标系,分带号为13,横坐标前加带号

六度分带法的北京54坐标系,分带号为13,横坐标前不加带号

在Coordinate Systems\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s\Gauss Kruger\Xian 1980目录中,文件命名方式又有所变化:

Xian 1980 3 Degree GK CM 75E.prj

Xian 1980 3 Degree GK Zone 25.prj

Xian 1980 GK CM 75E.prj

Xian 1980 GK Zone 13.prj

西安80坐标文件的命名方式、含义和北京54前两个坐标相同,但没有出现“带号+N”这种形式,为什么没有采用统一的命名方式?让人看了有些费解。

=======================================

大地坐标(Geodetic Coordinate):大地测量中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的坐标。

地面点P的位置用大地经度L、大地纬度B和大地高H表示。当点在参考椭球面上时,仅用大地经度和大地纬度表示。大地经度是通过该点的大地子午面与起始大地子午面之间的夹角,大地纬度是通过该点的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大地高是地面点沿法线到参考椭球面的距离。

方里网:是由平行于投影坐标轴的两组平行线所构成的方格网。因为是每隔整公里绘出坐标纵线和坐标横线,所以称之为方里网,由于方里线同时又是平行于直角坐标轴的坐标网线,故又称直角坐标网。

在1:1万——1:20万比例尺的地形图上,经纬线只以图廓线的形式直接表现出来,并在图角处注出相应度数。为了在用图时加密成网,在内外图廓间还绘有加密经纬网的加密分划短线(图式中称“分度带”),必要时对应短线相连就可以构成加密的经纬线网。1:2 5万地形图上,除内图廓上绘有经纬网的加密分划外,图内还有加密用的十字线。

我国的1:50万——1:100万地形图,在图面上直接绘出经纬线网,内图廓上也有供加密经纬线网的加密分划短线。

直角坐标网的坐标系以中央经线投影后的直线为X轴,以赤道投影后的直线为Y 轴,它们的交点为坐标原点。这样,坐标系中就出现了四个象限。纵坐标从赤道算起向北为正、向南为负;横坐标从中央经线算起,向东为正、向西为负。虽然我们可以认为方里网是直角坐标,大地坐标就是球面坐标。但是我们在一副地形图上经常见到方里网和经纬度网,我们很习惯的称经纬度网为大地坐标,这个时候的大地坐标不是球面坐标,她与方里网的投影是一样的(一般为高斯投影),也是平面坐标

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不同坐标系统间,坐标转换的问题。目前国内常见的转换有以下几种:1,大地坐标(BLH)对平面直角坐标(XYZ);2,北京54全国80及WGS84坐标系的相互转换;3,任意两空间坐标系的转换。其中第2类可归入第三类中。所谓坐标转换的过程就是转换参数的求解过程。常用的方法有三参数法、四参数法和七参数法。以下对上述三种情况作详细描述如下:1,大地坐标(BLH)对平面直角坐标(XYZ)

常规的转换应先确定转换参数,即椭球参数、分带标准(3度,6度)和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椭球参数就是指平面直角坐标系采用什么样的椭球基准,对应有不同的长短轴及扁率。一般的工程中3度带应用较为广泛。对于中央子午线的确定有两种方法,一是取平面直角坐标系中Y坐标的前两位*3,即可得到对应的中央子午线的经度。如x=3250212m,y=395121123m,则中央子午线的经度

=39*3=117度。另一种方法是根据大地坐标经度,如果经度是在155.5~185.5

度之间,那么对应的中央子午线的经度=(155.5+185.5)/2=117度,其他情况可以据此3度类推。

另外一些工程采用自身特殊的分带标准,则对应的参数确定不在上述之列。

确定参数之后,可以用软件进行转换,以下提供坐标转换的程序下载。

2,北京54全国80及WGS84坐标系的相互转换

这三个坐标系统是当前国内较为常用的,它们均采用不同的椭球基准。

其中北京54坐标系,属三心坐标系,大地原点在苏联的普而科沃,长轴6378245m,短轴6356863,扁率1/298.3;西安80坐标系,属三心坐标系,大地原点在陕西省径阳县永乐镇,长轴6378140m,短轴6356755,扁率

1/298.25722101;WGS84坐标系,长轴6378137.000m,短轴6356752.314,扁率1/298.257223563。由于采用的椭球基准不一样,并且由于投影的局限性,使的全国各地并不存在一至的转换参数。对于这种转换由于量较大,有条件的话,一般都采用GPS联测已知点,应用GPS软件自动完成坐标的转换。当然若条件不许可,且有足够的重合点,也可以进行人工解算。详细方法见第三类。

3,任意两空间坐标系的转换

由于测量坐标系和施工坐标系采用不同的标准,要进行精确转换,必须知道至少3个重合点(即为在两坐标系中坐标均为已知的点。采用布尔莎模型进行求解。布尔莎公式:

对该公式进行变换等价得到:

解算这七个参数,至少要用到三个已知点(2个坐标系统的坐标都知道),采用间接平差模型进行解算:

其中:V 为残差矩阵;

X 为未知七参数;

A 为系数矩阵;

解之:L 为闭合差

解得七参数后,利用布尔莎公式就可以进行未知点的坐标转换了,每输入一组坐标值,就能求出它在新坐标系中的坐标。但是要想GPS观测成果用于工程或者测绘,还需要将地方直角坐标转换为大地坐标,最后还要转换为平面高斯坐标。上述方法类同于我们的间接平差,解算起来较复杂,以下提供坐标转换程序,只需输入三个已知点的坐标即可求解出坐标转换的七个参数。如果已知点的数量较多,可以进行参数间的平差运算,则精度更高。

当已知点的数量只有两个时,我们可以采用简单变换法,此法较为方便易行,适于手算,只是精度受到一定的限制。

详细解算方程如下:

式中调x,y和x\'、y\'分别为新旧(或;旧新)网重合点的坐标,a、b、、k为变换参数,显然要解算出a、b、、k,必须至少有两个重合点,列出四个方程。

即可进行通常的参数平差,解求a、x、b、c、d各参数值。将之代人(3)式,可得各拟合点的残差(改正数)代人(2)式,可得待换点的坐标。

求出解算参数之后,可在Excel中,进行其余坐标的转换。

上次笔者用此法进行过80和54坐标的转换,由于当时没有多余的点可供验证和平差,所以转换精度不得而知,但转换之后各点的相对位置不变。估计,实际的转换误差应该是10m量级的。

还有一些情况是先将大地坐标转换为直角坐标,然后进行相关转换。

土地资源地理教案

土地资源地理教案 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并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区别它们; 3、理解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相对性; 4、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主要利用类型; 5、通过分析世界土地资源分布图,使学生了解世界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知道世界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概况; 6、通过漫画、资料等使学生了解土地利用和破坏的现状,理解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使学生理解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土地资源”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三个问题: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土地资源的分类方法很多,教材选择了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多的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主要是通过读图让学生了解世界耕地、林地和草地的主要分布区,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既复习了前面相关的地形、气候和自然带的知识,为以后学习打基础,又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部分,教材首先说明了土地与人的密切关系,接着进一步通过一些数字说明由于人口增加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带来的问题,尤其是耕地减少、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地污染等问题,并进一步通过阅读资料“巴比伦的兴废”,提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问题,供同学们思考。 建议利用讨论法和讲授法,并通过一系列小步子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授课,既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又突出学生活动。 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的学习,可以采取下列步骤: 1、提问思考:土地有什么用途?(学生思考回答) 2、利用投影片显示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空间基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 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000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 长半轴 a=6378137m 扁率f=1/298.257222101 地心引力常数 GM=3.986004418×1014m3s-2 自转角速度ω=7.292l15×10-5rad s-1 采用地心坐标系,有利于采用现代空间技术 对坐标系进行维护和快速更新,测定高精度大地 控制点三维坐标,并提高测图工作效率。 优点: 与对地观测数据结合紧密,使用方便,提供 高精度、地心、动态、实用、统一的大地坐标系。 2000系:CGCS2000,6378137.0,1/298.257222101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国务院批准,2008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地心坐标系,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 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 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2000.0)的交点 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该历元的指向由国际时间局给定的 历元1984.0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的参数为: 长半轴a=6378137m,扁率f=1/298.257222101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点是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框架点,是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具体实现。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构成: ?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 ?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的基础上完成的天文大地网联合平差获得的在ITRF97框架下的近5万个一、二等天文大地网点 ?ITRF97框架下平差后获得的近10万个三、四等天文大地网点。 按精度不同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1)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中的连续运行基准站,其坐标精度为毫米

大地坐标系的建立

第1章绪论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在当今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所得到的数据第一要满足较大比例地形图在测图过程中的需要,第二还要满足一般工程在建筑和设计中的需要。在工程施工放样的过程中要求控制网中两点所求的实际的长度和由坐标返算所得的长度的数量值是要相等的,如果是在采用国家坐标系所得到的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原因是国家坐标系每个投影带都是按6°或者3°的间隔划分的,国家坐标系的参考椭球面是它的高程归化面,可是在实际的测量中,在平时的工程建筑所在的地区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恰好落在投影带上或者相近位置的,它的位置与参考椭球面也存在着一些距离,这些因素将会导致长度和实际测得的长度不一致。 在《工程测量规范》(GBSOO26-93)中规定: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满足测区内高程归化改正和高斯投影变形改正之代数和(也就是即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也就意味着高程规划改正和高斯投影变形改正之代数和的相对误差要小于或者等于1/40000。当我们的实际测量时,工程所在地区的国家坐标系如果不能符合这一条件时,我们就要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用来减少误差,从而将它们的误差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最后使得到的结果在实际的操作时不需作任何换算。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地心坐标系的采用已经成为世界测绘发展的大趋势。北美、欧洲、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建成了地心坐标系。美国早在1986年就做完了关于北美大地坐标系的NAD83的建立,对北美洲的三个国家等地区的20多万个点进行了测量,并且获得了其地心坐标。1984年建立了WGS-84;1996年作了进一步改进,标以WGS-84(G873),历元为1997.0;WGS-84(G873)与ITRF2000的符合程度在5cm。EUREF的维持基于欧洲60多个永久观测站的站坐标时间序列,而SIRGAS的维持基于分布南美大陆以及周边两个岛屿上的若干个IGS站的速度场以及板块运动模型(这主要针对没有重复观测的框架点而言),它的发展方向是基于南美大陆上的GPS永久观测站的速度场。

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及其转换

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及其转换 雷伟伟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 wwlei@https://www.360docs.net/doc/689782392.html,

基本坐标系 1、大地坐标系 坐标表示形式:(, ,)L B H 大地经度L :地面一点P 地的大地子午面N P S 与起始大地子午面所构成的二面角; 大地纬度B :P 地点对椭球面的法线P P K 地与赤道面所夹的锐角; 大地高H :P 地点沿法线到椭球面的距离。 赤道面 S W 2、空间直角坐标系 坐标表示形式:(,,)X Y Z 以椭球中心O 为坐标原点,起始子午面N G S 与赤道面的交线为X 轴,椭球的短轴为Z 轴(向北为正),在赤道面上与X 轴正交的方向为Y 轴,构成右手直角坐标系O X YZ 。

Y W 3、子午平面坐标系 坐标表示形式:(,,) L x y 设P点的大地经度为L,在过P点的子午面上,以椭圆的中心为原点,建立x、y平 面直角坐标系。则点P的位置用(,,) L x y表示。 x

坐标表示形式:(,,)L u H 设椭球面上的点P 的大地经度为L 。在此子午面,以椭球中心O 为圆心,以椭球长半径a 为半径,做一个辅助圆。过P 点做一纵轴的平行线,交横轴于1P 点,交辅助圆于2P 点,连结2P 、O 点,则21P O P 称为P 点的归化纬度,用u 来表示。P 点的位置用(,)L u 表示。 当P 点不在椭球面上时,则应将P 沿法线投影到椭球面上,得到点0P ,0PP 即为P 点的大地高,0P 点的归化纬度,就是P 点的归化纬度。P 点的位置用(,,)L u H 表示。 x y P u 点在椭球面上时的 P u 点不在椭球面上时的x

国家大地坐标系与现行坐标系关系

2018-04-16 国家局测绘学报 《测绘学报》 1.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对现有地图的影响 大地坐标系是测制地形图的基础,大地坐标系的改变必将引起地形图要素产生位置变化。一般来说,局部坐标系的原点偏离地心较大(最大的接近 200m),无论是1954年北京坐标系,还是1980西安坐标系的地形图,在采用地心坐标系后都需要进行适当改正。 计算结果表明,1954年北京坐标系改变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在56°N~16°N和72°E~135°E范围内若不考虑椭球的差异,1954年北京坐标系下的地图转换到2000系下图幅平移量为:X平移量为-29~-62m,Y方向的平移量为-56~+84m。1980西安坐标系下的X平移量为-9~+43m,Y方向的平移量为+76~+119m。因此,坐标系的更换在1:25万以大比例尺地形图中点(含图廓点)的地理位置的改变值已超过制图精度,必须重新给予标记。 对于1:25万以小地形图,由坐标系更换引起图廓点坐标的变化以及图廓线长度和方位的变动在制图精度内,可以忽略其影响,对于1:25万比例尺地形图,考虑到实际成图精度,实际转换时也无需考虑转换。 根据实际计算表明,由于坐标系的转换引起的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任意两点的长度(包括图廓线的长度)和方位变动在制图精度以内,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采用地心坐标系时,只移动图幅的图廓点,而图廓线与原来的图廓线平行即可,且坐标系变更不改变图幅内任意两地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2.WGS84坐标系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关系 在定义上,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WGS84是一致的,即关于坐标系原点、尺度、定向及定向演变的定义都是相同的。两个坐标系使用的参考椭球也非常相近,唯有扁率有微小差异。而在实际点位表示时,仅考虑椭球的差异,两者的结果是一致的,但因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坐标定义在2000年那一时刻,而大多数应用实际上是不同时间进行定位,因地球上的板体是在不断运动的,不同时刻位于地球不同板块上站点的实际位置是在变化的,已经偏离了2000年的位置。 因此不同时间定位的得到的WGS84坐标不是严格意义下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如基于当前框架当前历元(如2009年)坐标值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相比,最大差0.6m。但对于1:1万以小比例尺的应用,可简单近似地认为是同一坐标系。 3.GNSS后处理定位结果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关系 用高精度GNSS定位软件处理后得到的各站点坐标是与观测时刻卫星星历定义的基准是一样的,卫星在不同时间段采用的是不同的ITRF框架,但不同框架最大的差异在cm量级,差异主要体现在板块运动引起的点位变化,站点位于不同的板块上,随板块一起运动,若按我国平均点运动速率为2-3cm/年,以10年计,点位相距定义时点坐标已变化了20-30cm。 因此GNSS后处理得到的站点坐标需顾及点位移动速率才能得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坐标。

RTK测量中如何建立独立坐标系的

RTK测量中独立坐标系的建立 向垂规 (红河州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 摘要:介绍GPS-RTK测量中WGS-84大地坐标系与独立坐标系转换的方法及南方测绘工程之星数据处理中坐标转换的方法,同时结合工程实例予以验证。关键词:GPS-RTK测量;WGS-84大地坐标系;独立坐标系;坐标转换 1 引言 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多数情况下工程所处位置地形复杂,交通不便,通视条件较差,采用以经纬仪、全站仪测量为代表的常规测量常常效率低下。随着GPS-RTK测量系统的使用,由于它具有观测速度快,定位精度高,经济效益高等特点,现在我院多数水利工程测量都是采用RTK测量技术来完成。对于GPS-RTK系统来说,由于它采用的是WGS-84固心坐标系,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由于顾及长度变形、高程异常等影响而采用独立坐标系,这就需要将RTK 测量采集的数据在两坐标系中进行转换。 2 国家坐标系及独立坐标系的建立 2.1 国家坐标系的建立 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先后采用不同的参考椭球体和大地起算数据而形成多个国家坐标系,主要国家坐标系有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2000国家坐标系和WGS-84坐标系。前两个是参心坐标系,后两个是固心坐标系。由于他们采用不同的椭球体参数,所以地面上同一个点在不同的坐标系中有不同的坐标值。 国家坐标系的主要作用是在全国建立一个统一的平面和高程基准,为发展国民经济、空间技术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也为防灾、减灾、环境监测及当代地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2.2 独立坐标系的建立

在工程应用中,由于起算数据收集困难、测区远离中央子午线及满足特殊要求等诸多原因,如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常要测定或放样水工建筑物的精确位置,要计算料场的土石方贮量和水库的库容。规范要求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一定的值(如《工程测量规范》为2.5cm/km,《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规范设计阶段)》为5.0cm/km)。如果采用国家坐标系统在许多情况下(如高海拔地区、离中央子午线较远地方等)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这就要求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 在常规测量中,这种独立坐标系只是一种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而在采用GPS-RTK采集数据时,独立坐标系就是一种不同于国家坐标系的参心坐标系。 跟国家坐标系一样,建立独立坐标要确定的主要元素有:坐标系的起算数据、中央子午线、参考椭球体参数及投影面高程等。对于起算数据,可以采用国家坐标系的坐标和方位角或任意假设坐标和方位角。在RTK测量中,我们常采用基线的某一端点的单点定位解作为起点,然后以另一点定向,用测距仪测出基线边长,经改正后算出基线端点的坐标;中央子午线常采用测区中央的子午线;投影面常采用测区的平均高程面。参考椭球体一般是基于原来的参考椭球体做某种改动,使改变后的参考椭球面与投影面拟合最好,投影变形可以减到最小,也便于与国家坐标系统进行换算。 3 坐标系的转换 GPS-RTK接收机采集的坐标数据是基于WGS-84椭球下的大地坐标,而我们经常使用的独立坐标系是基于某种局部椭球体下的平面直角坐标,这两种坐标是不同坐标基准下的两种表现形式。利用WGS-84下的大地坐标来推求独立坐标系中的平面直角坐标,必然要求得两坐标系之间转换参数。求取转换参数的基本思路是利用两坐标系中必要个数的公共点,根据相应的椭球参数及中央子午线采用最小二乘法严密平差解算转换参数,具体操作是由转换模型把不同坐标基准下的坐标转换为同基准下的不同坐标形式,再进行同基准下不同坐标形式的转换,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土地资源 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土地资源 教学目标 1.我国土地资源的总特点. 2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3.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中的问题和以及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 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土地的用途很广:可以种植粮食、蔬菜瓜果,为人类提供食物;可以栽种树木,为人类提供木材;可以生长牧草,提供放牧牲畜的场所,提供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可以用来建房、筑路等等。 土地对人类极为重要,失去了土地,人类就没有了食物来源,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就会停止。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的土地资源.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 (预设:)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请看:1我国土地资源的总特点是什么? 2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的分布? 3.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中的问题和以及保护措施有哪些?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分钟) 自探提示:

1、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整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2、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展示本组找出的有价值的疑难问题。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与评价; 2.教师点拨或精讲。 ⑴明确土地资源基本特征人多地少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⑵.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中的问题土地相对减少。原因:人口增长使人均占有量减少,工矿、交通、城市的发展,使土地资源问题减少。土地资源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蔓延、草场超载,乱占耕地等现象 采取的措施 依照政策法律,进行土地资源的管理 “开源”、“节约”结合 加强土地资源建设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三、质疑再探:(3分钟)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大地测量习题

大地测量习题

————————————————————————————————作者:————————————————————————————————日期: ?

第一章绪论1.大地测量学的定义是什么? 答:大地测量学是关于测量和描绘地球形状及其重力场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的空间信息。 2.大地测量学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答:大地测量学是一切测绘科学技术的基础,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决定性的基础保证作用;在防灾,减灾,救灾及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中发挥着独具风貌的特殊作用; 是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当代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3.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和内容是什么? 答: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由三个基本分支构成: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及空间大地测量学。基本内容为: 1.确定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建立统一的大地测量坐标系,研究地壳形变(包括地壳垂直升降及水平位移),测定极移以及海洋水面地形及其变化等;2.研究月球及太阳系行星的形状及重力场;3.建立和维持具有高科技水平的国家和全球的天文大地水平控制网、工程控制网和精密水准网以及海洋大地控制网,以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4.研究为获得高精度测量成果的仪器和方法等; 5.研究地球表面向椭球面或平面的投影数学变换及有关的大地测量计算; 6.研究大规模、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空间网及其联合网的数据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测量数据库建立及应用等。4.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地球圆球阶段、地球椭球阶段、大地水准面阶段和现代大地测量新时期。5.地球椭球阶段取得的主要标志性成果有哪些?答:有:长度单位的建立;最小二乘法的提出;椭球大地测量学的形成,解决了椭球数学性质,椭球面上测量计算,以及将椭球面投影到平面的正形投影方法;弧度测量大规模展开;推算了不同的地球椭球参数。 6.物理大地测量标志性成就有哪些?答:有:克莱罗定理的提出;重力位函数的提出;地壳均衡学说的提出;重力测量有了进展,设计和生产了用于绝对重力测量的可倒摆以及用于相对重力测量的便携式摆仪。极大地推动了重力测量的发展。7.大地测量的展望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答:主要体现在:(1)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激光测卫(SLR)以及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 惯性测量统(INS)是主导本学科发展的主要的空间大地测量技术;(2)用卫星测量、激光测卫及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等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建立大规模、高精度、多用途的空间大地测量控制网,是确定地球基本参数及其重力场,建立大地基准参考框架,监测地壳形变,保证空间技术及战略武器发展的地面基准等科技任务的基本技术方案;( 3)精化地球重力场模型是大地测量学的重要发展目标。 第二章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 1. 何谓椭球局部定位和地心定位?答:椭球定位是指确定椭球中心的位置,可分为两类:局部定位和地心定位。局部定位要求在一定范围内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有最佳的符合,而对椭球的中心位置无特殊要求;地心定位要求在全球范围内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有最佳的符合,同时要求椭球中心与地球质心一致或最为接近。2.椭球定向的两个条件是什么?答:椭球定向是指确定椭球旋转轴的方向,不论是局部定位还是地心定位,都应满足两个平行条件:①椭球短轴平行于地球自转轴;②大地起始子午面平行于天文起始子午面。这两个平行条件是人为规定的,其目的在于简化大地坐标、大地方位角同天文坐标、天文方位角之间的换算。3.建立地球参心坐标系,需要进行哪几项工作?需满足哪些条件? 答:建立地球参心坐标系,需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选择或求定椭球的几

大地坐标系介绍

一.地球坐标系 地面和空间点位的确定总是要参照于某一给定的坐标系。坐标系是人为设计和确定的,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所采用的坐标系亦各不相同。大地测量中采用的坐标系主要有两大类型,即天球坐标系和地球坐标系。天球坐标系用于确定天体在天球上的位置。其天球空间直角坐标系原点位于地球质心O;Z轴指向天球北极; X轴指向春分点;Y轴垂直于XOZ平面,与X轴和Z轴构成右手直角坐标系。 地球坐标系就是固定在地球上并和地球一起自转和公转的坐标系。我们日常采用的坐标系统,虽则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均是与地球体相固联,从这个意义上说,都可以认为是属于地球坐标系。但通常地球坐标系专指全球或国家统一定义并确定的坐标系。从几何意义上说,定义坐标系的关键就在于坐标原点、坐标轴指向及边长尺度的选取。对于地球坐标系而言,显然须使它的一个坐标轴(Z轴)重合或平行于地球的自转轴。 因为采用常规的测角、量边、天文观测技术只能测定和解求点位的大地经纬度,而对于国家控制网的计算是以参考椭球面作为基准面的。所以根据所选取的坐标原点位置的不同,即参考椭球不同,地球坐标系可分为地心坐标系和参心坐标系,前者的坐标原点与地球质心相重合;后者的坐标原点则偏离于地心,而重合于某个国家、地区所采用的参考椭球的中心。现代大地测量常用坐标系主要有此划分与定义。 地球坐标系的建立与地球椭球的选取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对于一设定的参考椭球从理论上说,只要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与椭球中心相重合,Z轴与椭球短轴相重合,ZOX坐标面与起始大地于午面重合。空间点位的三维直角坐标与椭球面上的大地纬度b、大地经度L、大地高H(点位沿椭球面法线方向到椭球面的距离)存在着严格的对应关系,它们是两种等价的坐标表述方式。即地球坐标系由几何形式可分为空间直角坐标系和大地坐标系. 1) 空间直角坐标系 空间直角坐标系坐标原点0与参考椭球中心相重合,Z轴指向参考椭球北极,X轴指向首子午面与地球赤道的交点,Y轴垂直于XOZ平面并与X轴、Z轴构成右手坐标系,任意一点的位置可用(X、Y、Z)坐标系来表示。由空间直角坐标系坐标原点所处位置为参考椭球中心还是地球中心,空间直角坐标系又有参心空间直角坐标系和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之分。

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及其转换(精)

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及其转换 基本坐标系 1、大地坐标系 坐标表示形式:(, ,L B H 大地经度L :地面一点P 地的大地子午面N P S 与起始大地子午面所构成的二面角; 大地纬度B :P 地点对椭球面的法线P P K 地与赤道面所夹的锐角; 大地高 H :P 地点沿法线到椭球面的距离。 赤道面 S W 2、空间直角坐标系

坐标表示形式:(,,X Y Z 以椭球中心O 为坐标原点,起始子午面N G S 与赤道面的交线为X 轴,椭球的短轴为Z 轴(向北为正,在赤道面上与X 轴正交的方向为Y 轴,构成右手直角坐标系O X YZ 。 Y W 3、子午平面坐标系 坐标表示形式:(,, L x y 设P点的大地经度为L,在过P点的子午面上,以椭圆的中心为原点,建立x、y 平

面直角坐标系。则点P的位置用(,, L x y表示。 x 坐标表示形式:(,,L u H 设椭球面上的点P 的大地经度为L 。在此子午面,以椭球中心O 为圆心,以椭球长半径a 为半径,做一个辅助圆。过P 点做一纵轴的平行线,交横轴于1P 点,交辅助圆于2P 点,连结2P 、O 点,则21P O P 称为P 点的归化纬度,用u 来表示。P 点的位置用(,L u 表示。 当P 点不在椭球面上时,则应将P 沿法线投影到椭球面上,得到点0P ,0PP 即为P 点的大地高,0P 点的归化纬度,就是P 点的归化纬度。P 点的位置用(,,L u H 表示。

x y P u 点在椭球面上时的 P u 点不在椭球面上时的x

坐标表示形式:(,, L φρ 设P 点的大地经度为L ,连结O P ,则POx φ∠=,称为球心纬度,OP ρ=,称为P 点的向径。P 点的位置用(,,L φρ表示。 x 6、大地极坐标系 坐标表示形式:(,S A 以椭球面上某点0P 为极点,以0P 的子午线为极轴,从0P 出发,作一族A =常数的大地线和S =常数的大地圆。它们构成相互正交的坐标系曲线,即椭球面上的大地极坐标系,简称地极坐标系。在大地极坐标系中,点的位置用(,S A 来表示。 P A =常数 S =常数 坐标表示形式:1(,,P X Y Z -

1-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

附件: 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技术指南 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 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包括坐标系的原点、三个坐标轴的指向、尺度以及地球椭球的4个基本参数的定义。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该历元的指向由国际时间局给定的历元为1984.0的初始指向推算,定向的时间演化保证相对于地壳不产生残余的全球旋转,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2000.0)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采用广义相对论意义下的尺度。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的数值为: 长半轴a=6378137m 扁率f=1/298.257222101 地心引力常数GM=3.986004418×1014m3s-2 自转角速度ω=7.292l15×10-5rads-1 其它参数见下表: 页脚内容0

页脚内容1

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后仍采用无潮汐系统。 二、点位坐标转换方法 (一)模型选择 全国及省级范围的坐标转换选择二维七参数转换模型;省级以下的坐标转换可选择三维四参数模型或平面四参数模型。对于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联系可采用平面四参数模型或多项式回归模型。坐标转换模型详见本指南第六部分。 (二)重合点选取 坐标重合点可采用在两个坐标系下均有坐标成果的点。但最终重合点还需根据所确定的转换参数,计算重合点坐标残差,根据其残差值的大小来确定,若残差大于3倍中误差则剔除,重新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用于计算转换参数的重合点数量与转换区域的大小有关,但不得少于5个。 (三)模型参数计算 用所确定的重合点坐标,根据坐标转换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模型参数。 (四)精度评估与检核 用上述模型进行坐标转换时必须满足相应的精度指标,具体精度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见附件中相关内容。选择部分重合点作为外部检核点,不参与转换参数计算,用转换参数计算这些点的转换坐标 页脚内容2

地理坐标系VS大地坐标系

地理坐标系VS大地坐标系 地理坐标:为球面坐标。参考平面地是椭球面。坐标单位:经纬度大地坐标:为平面坐标。参考平面地是水平面坐标单位:米、千米等。 地理坐标转换到大地坐标的过程可理解为投影。(投影:将不规则的地球曲面转换为平面) 在ArcGIS中预定义了两套坐标系:地理坐标系(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投影坐标系(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 1、首先理解地理坐标系(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直译为 地理坐标系统,是以经纬度为地图的存储单位的。很明显,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 em是球面坐标系统。我们要将地球上的数字化信息存放到球面坐标系统上,如何进行操作 呢?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如何将数据信息以科学的方法存放到椭球上?这必然要求 我们找到这样的一个椭球体。这样的椭球体具有特点:可以量化计算的。具有长半轴,短 半轴,偏心率。以下几行便是Krasovsky_1940椭球及其相应参数。Spheroid: Krasovsky_1940

Semimajor Axis: 6378245.000000000000000000 Semiminor Axis: 6356863.018773047300000000 Inverse Flattening(扁率): 298.300000000000010000 然而有了这个椭球体以后还不够,还需要一个大地基准面将这个椭球定位。在坐标系统描 述中,可以看到有这么一行: Datum: D_Beijing_1954 表示,大地基准面是D_Beijing_1954。 -------------------------------------------------------------------------------- 有了Spheroid和Datum两个基本条件,地理坐标系统便可以使用。完整参数: Alias: Abbreviation: Remarks: Angular Unit: Degree (0.017453292519943299) Prime Meridian(起始经度): Greenwich (0.000000000000000000) Datum(大地基准面): D_Beijing_1954 Spheroid(参考椭球体): Krasovsky_1940 Semimajor Axis: 6378245.000000000000000000 Semiminor Axis: 6356863.018773047300000000 Inverse Flattening: 298.300000000000010000

坐标系向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完整版

坐标系向国家大地坐标 系的转换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北京54坐标系向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的转换 摘要:2000国家坐标系统提高了测量的绝对精度,并且可以快速获取精确的三维地心坐标,能够提供高精度、地心、实用、统一的大地坐标系,自此以后的测量成果要求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本文就北京54坐标系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原理和转换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 1引言大地坐标系是地球空间框架的重要基础,是表征地球空间实体位置的三维参考基准,科学地定义和采用国家大地坐标系将会对航空航天、对地观测、导航定位、地震监测、地球物理勘探、地学研究等许多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建立大地坐标框架,是测量科技的精华,与空间导航乃至与经济、社会和军事活动均有密切关系,它是适应一定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和发展水平的历史产物。过去受科技水平的限制,人们不得不使用经典大地测量技术建立局部大地坐标系,它的基本特点是非地心的、二维使用的。采用地心坐标系,即以地球质量中心为原点的坐标系统,是国际测量界的总趋势,世界上许多发达和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多年前就开始采用地心坐标系,如美国、加拿大、欧洲、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我国也于2008年7月开始启用新的国家大地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北京54系我国北京54坐标系是采用前苏联的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长轴6378245ra,短轴635686m,扁率1/298.3),并与前苏联1942年坐标系进行联测,通过计算建立了我国大地坐标系,定名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其坐标的原点不在北京,而是在前苏联的普尔科沃。

初二地理土地资源教案

初二地理土地资源教案 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3.教育学生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内容点析和教学建议 1.土地资源的利用 教材用一首诗来描述“什么是土地?”,启发学生解释这几句话的涵义。这样的安排比直白的说明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图3.6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并结合文字说明,体现由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

和途径不同。这种更注重感官体验的教学十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应启发学生注意观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貌差异及经济差异。 2.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突出“人与土”的矛盾 教材就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力求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等知识,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做出分析。 有利条件: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 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且破坏严重等。其中,教材着重对我国耕地不足的现状做了分析。 图3.7和3.8以数据和统计柱状图的形式说明了我国人均耕地少及土地构成不合理的问题。而“阅读材料”补充说明了“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的国情现状。应当通过指导学生读图,使其学会初步分析我国土地构成的状况及问题所在,尤其要引导学生关注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我国人口众多,耕地作为农业之本,承担着解决十余亿人

国家大地坐标系

空间基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 G C S2000) 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000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 长半轴a=6378137m 扁率f 地心引力常数×1014m3s-2 自转角速度ω=7.292l15×10-5rads-1 采用地心坐标系,有利于采用现代空间技术 对坐标系进行维护和快速更新,测定高精度大地 控制点三维坐标,并提高测图工作效率。 优点: 与对地观测数据结合紧密,使用方便,提供 高精度、地心、动态、实用、统一的大地坐标系。

心 长半轴6378245m6378140m6378137m 扁率1/298.31/298.2571/298. 2000系:CGCS2000,6378137.0,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国务院批准,2008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地心坐标系,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 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 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 2000.0)的交点 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该历元的指向由国际 时间局给定的历元1984.0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的参数为: 长半轴a=6378137m,扁率f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点是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框架点,是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具体实现。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构成: 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 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的基础上完成的天文大地网联合平差获得的在ITRF97框架下的近5万个一、二等天文大地网点

ITRF97框架下平差后获得的近10万个三、四等天文大地网点。 按精度不同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1)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中的连续运行基准站,其坐标精度为毫米级。 (2)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除了CORS站以外的所有站。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提供的地心坐标的精度平均优于±3 cm。 (3)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天文大地网成果,地心坐标的精度平均为±10cm。 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 共2542个点,包括: 国家测绘局GPSA、B级网, 总参测绘局GPS一、二级网 中国地震局、总参测绘局、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共建的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 还有其他地壳形变GPS监测网等 由国内2542个GPS点(其中CORS站25个)参加了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的数据处理 参考框架为ITRF97,参考历元为2000.0 处理后网点相对精度优于10-7 地心坐标的精度平均优于±3cm。 国家测绘局GPSA、B级网

大地测量学基础-第二版 武汉大学出版社 复习

2015级地信班方游游 第一章 大地测量学定义 在一定时间空间的参考系统中,测量和描绘地球以及其他行星体的一门学科。 大地测量学作用 1.在国民经济各项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先行性的重要保证作用。 2.在防灾减灾救灾以及环境监测、评价和保护中发挥着独具风貌的特殊作用 3.是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证 4.在当代地球科学研究中地位越来越重要 5.是测绘学科各分支学科的基础科学 现代大地测量学的特点 1.测量范围大 2.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表面深入到地球内部构造及动力过程 3.观测精度高 4.测量周期短 大地测量学基本内容 1.确定地球形状以及外部重力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建立统一的大地测量坐标系,研 究地球形变,测定极移以及海洋水面地形及其变化等 2.研究月球及太阳系行星的形状及重力场 3.建立和维持具有高科技水平的国家和全球的天文大地水平控制网和精密水准为以 及海洋大地控制网,以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4.研究为获得高精度测量成果的仪器和方法等 5.研究地球表面向托球迷或平面投影数学变换及有关的大地测量计算 6.研究大规模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空间网及其联合网的数据处理的理论和方法, 测量数据库建立及应用等 大地测量学发展简史 1.地球圆球阶段 2.地球椭球阶段 3.大地水准面阶段 4.现代大地测量新时期 大地测量的展望 1.GNSS,SLR,VLBI是主导本学科发展的主要的空间大地测量技术 2.空间大地网是实现本学科科学技术任务的主要技术方案 3.精化地球重力场模型是大地测量学的主要发展目标 4.新一代国家测绘基准建设工程已经启动 第二章

开普勒三大行星运动定律 1.行星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行星运动中,与太阳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行星绕轨道运动周期的平方与轨道长半轴立方之比为常数。 岁差 由于日月等天体影响,地球的旋转轴在空间围绕黄极发生缓慢旋转,是地轴方向相对于空间的长周期运动。 章动 地球旋转轴在岁差的基础上叠加18.6年的短周期圆周运动,振幅为9.21″。 极移 地轴相对于地球本体内部结构的相对位置变化。 国际协议原点CIO 国际上五个ILS站以1900~1905年的平均纬度所确定的平极作为基准点。 时间的计量包括哪两大元素 1.时间原点。 2.度量单位。 计量时间的方法满足的条件(3点) 1.运动是连续的; 2.运动的周期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3.运动是可观测的。 春分点 当太阳在黄道上从天球南半球向北半球运行时,黄道与天球赤道的交点。 什么是大地测量基准? 用以描述地球形状的参考椭球的参数、参考椭球在空间中的定位及定向、描述这些位置时所采用的单位长度的定义。包括:平面基准、高程基准、重力基准等。 什么是大地测量参考系统与参考框架,两者有何关系? 大地测量系统包括坐标系统、高程/深度基准和重力参考系统。 大地测量参考框架有坐标(参考)框架、高程(参考)框架和重力测量(参考)框架三种。是大地测量参考系统的具体实现。 什么是椭球定位与定向? 椭球定位指确定椭球中心的位置,分为局部定位和地心定位; 椭球定向指确定椭球旋转轴的方向。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相互转化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相互转化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转换 1. 高斯投影坐标正算公式(1) 高斯投影正算:已知椭球面上某点的大地坐标(L,B),求该点在高斯投影平面上的直角坐标(x,y),即(L,B)->(x,y)的坐标变换。(2) 投影变换必须满足的条件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 中央子午线投影后长度不变; 投影具有正形性质,即正形投影条件。(3) 投影过程在椭球面上有对称于中央子午线的两点P 1 和P 2 ,它们的大地坐标分别为(L,B)及(l,B),式中l 为椭球面上P 点的经度与中央子午线(L 0 )的经度差:l=L-L 0 ,P 点在中央子午线之东,l 为正,在西则为负,则投影后的平面坐标一定为P 1 ’(x,y)和P 2 ’(x,-y)。(4) 计算公式 4 ' ' 2 2 3 4 ' ' 2 ' ' 2 ' ' ) 9 5 ( cos sin 2 sin 2 l t B B N Bl N X x 5 ' ' 4 2 5 5 ' ' 3 ' ' 2 2 3 ' ' ' ' ' ' ) 18 5 ( cos 120 ) 1 ( 6 cos l t t B N l t B N Bl N y 当要求转换精度精确至0.001m时,用下式计算: 6 ' ' 4 2 5 6 ' ' 4 ' ' 4 2 2 3 4 ' ' 2 ' ' 2 ' ' ) 58 61 ( cos sin 720 ) 4 9 5 ( cos sin 24 sin 2 l t t B B N l t B B N Bl N X x 5 ' ' 2 2 2 4 2 5 5 ' ' 3 ' ' 2 2 3 3 ' ' ' ' ' ' ) 58 14 18 5 ( cos 720 ) 1

初一地理中国土地资源分类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中国土地资源分类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中国土地资源分类知识点总结 土地资源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在中国较普遍的是采用地形分类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1)按地形,土地资源可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这种分类展示了土地利用的自然基础。一般而言,山地宜发展林牧业,平原、盆地宜发展耕作业。 (2)按土地类型利用,土地资源可分为已利用土地耕地、林地、草地、工矿交通居民点用地等;宜开发利用土地枣宜垦荒地、宜林 荒地。宜牧荒地、沼泽滩涂水域等;暂时难利用土地枣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这种分类着眼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着重研究土地利 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已利用土地 资源的方式、生产潜力,调查分析宜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 分布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方向途径,查明目前暂不能利用土地资 源的数量、分布,探讨今后改造利用的可能性,对深入挖掘土地资 源的生产潜力,合理安排生产布局,提供基本的科学依据。 (4)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看,中国东南部与西北部差异显著,其界线大致北起大兴安岭,向西经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中部、 宁夏盐池同心地区,再延伸到景泰、永登、湟水谷地,转向青藏高 原东南缘。东南部是全国耕地、林地、淡水湖泊、外流水系等的`集中分布区,耕地约占全国的90%,土地垦殖指数较高,西北部以牧 业用地为主,80%的草地分布在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垦殖指数低。 水土资源组合的不平衡也很明显,长江、珠江、西南诸河流域以及浙、闽、台地区的水量占全国总水量的81%,而这些地区的耕地 仅占全国耕地的35.9%。黄河、淮河及其它北方诸河流域水量占全 国水量的14.4%,而这些半湿润、半干旱区需用灌溉的耕地却占全 国耕地的58.3%。

1大地测量学习笔记

注册测绘师--大地测量学习笔记 1.大地测量的任务和特点 1)大地测量的任务:建立国家或大范围的精密测量控制网。 例如:国家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平面大地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A、B、C、D、E卫星定位控制网 2)现代大地测量的特点:长距离、高精度、实时快速、四维(XYZT)、地心。2.大地测量的主要作用 (1)为大规模地形图测制及各种工程测量提供高精度的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2)为空间科学技术和军事用途提供精确的点位坐标、距离、方位及地球重力资料; (3)为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地壳形变及地震预报等科学问题提供资料; (4)是组织、管理、融合和分析地球海量时空信息的数理基础和时空参考平台。 3.大地测量系统与参考框架 四个系统,三个框架 1)大地测量系统 大地测量系统规定了大地测量的起算基准和尺度标准及其实现方式(包括理论、模型和方法)。 大地测量系统包括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深度基准和重力参考系统。 (2).大地测量参考框架 大地测量参考框架,就是按大地测量系统的规定的原则,采用大地测量技术,在全球或局域范围内所测定的、固定在地面上的点所构成的大地网(点)或其他实体(静止或运动的物体)。是对大地测量系统的具体实现。 与大地测量系统相对应,大地测量参考框架有坐标(参考)框架、高程(参考)框架和重力测量(参考)框架三种。 4.大地测量常数 大地测量常数是指与地球一起旋转且和地球表面最佳吻合的旋转椭球(即地球椭球)几何和物理参数。 分为基本常数和导出常数。 基本常数唯一定义了大地测量系统。导出常数是由基本常数导出,便于大地测量应用。 (1)大地测量基本常数 地球椭球的几何和物理属性可由四个基本常数完全确定,这四个基本常数就是大地测量基本常数。它们是 赤道半径a; 地心引力常数(包含大气质量)GM; 地球动力学形状因子J2; (地球重力场二阶带球谐系数) 地球自转角速度ω 基本常数就是这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