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磷素污染现状

土壤磷素污染现状
土壤磷素污染现状

土壤磷素污染现状

摘要:对当前农田及菜地土壤过量施用磷肥导致磷素高度积累的现状进行阐述,说明在磷素高度富集下带来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合理施用磷肥,解决蔬菜地磷富集导致的地下水污染已成为环境保护上亟待解决和制约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

关键词:土壤磷污染环境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1]。近年来,随着人口急剧增长,人类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土地质量下降,生产能力退化。而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与农药以及如生长激素等化学物质,土壤中某些成分含量过高,致使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发生变化,土壤功能受到损害,微生物活动受到影响,土地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产量及品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也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磷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3大元素之一。土壤磷素的积累能够提高土壤磷的供应能力,为作物高产优质提供物质基础。土壤磷含量受母质、成土过程和耕作施肥的影响,变化很大[2]。2007年世界磷矿资源经济储量为180亿t,远景储量约500亿t。地球中的磷的总含量估计为1019t,平均磷含量为0.12%。人们为了农业经济利益,大量地向农田中施入化肥和有机肥,导致农田中磷大量积累。1950年至1995年间,全球约有6108t化肥投入,约有4108t的磷净残留于农田土壤环境中[3]。我国土壤磷含量在0.017-0.1l5%之间,总的变化是从南到北,自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从第二次土壤普查到现在经过10多年的累积,我国土壤速效磷含量大大提高。

1.土壤积累态磷素的研究

所谓积累态P就是指肥料P未被植物利用而积累于土壤中的那一部分P素,积累的磷不仅造成±壤质量恶化,还可通过径流、渗漏等多种途径进入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和地下水,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且由于其溶解性差,无法满足一般作物的生长需要,造成土壤磷素的“遗传性”缺乏,成为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4]。

随着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近年来设施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截止2005年底,全国蔬菜种植面积为1 970.8万hm2。总产量约6.2亿t,产值约5 600亿元,其中设施蔬菜栽培面积达253.7万hm2,占世界设施蔬菜总面积的80%以上。辽宁省设施蔬菜栽培面积达21.7万hm2,到2010年预计发展到30万hm2。设施菜地土壤是一种处在半封闭条件下、受人为影响强烈的特殊土壤,为追求高产高效,大量投入的肥料导致设施菜地土壤中氮磷的大量累积。

1.1菜园土壤磷素的积累状况

蔬菜地产量高,效益好,经济效益将驱使菜农大量投肥。据统计,我国化肥施用量从1990年的2590.3万t(纯量,下同)增加到2003年的441 1.8万t[5],其中磷肥施用量由1990年的462.4万t增加到2003年的714.4万t,复合肥施用量由

1990年的341.6万t增加至2003年的1109.9万t。中国平均化肥施用水平(折纯量)达375kg/hm2,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是美国的4倍,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设置的225kg/hm2的安全上限,一些蔬菜基地化肥施用量高达1000kg/hm2。据李家康、金继运在“提高我国化肥利用率的研究报告专题论著”中介绍:对吉林、山东、陕西、四川、湖北、广西、江苏7省区,36个县、451个自然村有代表性的农户1958户,调查1994、1995和1996年种植不同作物的单位面积施肥量得出,蔬菜的平均施肥量为673.778kg/hm2,在各种不同作物的单位面积施肥量中列居第一。

肥料的大量施用导致蔬菜地土壤磷素富集严重。据周艺敏对天津市郊菜园的土壤磷素研究结果表明菜园土壤养分富集明显,菜地土壤速效磷平均值为83.9mg /kg,而大田土壤耕层速效磷含量仅为12.17mg/kg,菜园土壤耕层速效磷含量比大田土壤高近6倍,菜园土壤全磷含量比粮田增高了48%;肖千明采集辽宁省4个蔬菜产区不同种植年限的土壤样本80个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保护地耕(O-20cm)土壤养分与相邻粮田相比,其中速效磷的增幅最大,增加幅度为0,3,73,6倍,速效磷最高可达245mg/kg,全磷最高可达2.60g/kg;王朝辉等对一般农田和不同类型菜地土壤O-200 cm土壤剖面的速效磷含量和分布进行比较表明[15],菜地土壤中速效磷大量累积,从200cm土层速效磷的累积总量来看,大棚和露天菜地分别达到978.1和503.3kg/hm2,比农田高出6.2和2.7倍。刘建玲[4]等对北京郊区种植3-13年的蔬菜保护地不同种植条件下土壤磷素状况进行分析表明,蔬菜保护地耕层(O-20cm)土壤全磷为816.2-2921.4mg/kg,平均为1711.4mg/kg,Olsen-P的含量为23.0-372.1mg/kg,平均为170.9mg/kg;张政勤通过调查广州市郊菜园土壤的养分状况,发现尽管不同地区速效磷含量差异很大,但速效磷含量水平都很高,平均值为247mg/kg,其中个别土样速效磷含量高达603mg/kg。由于蔬菜生产中肥料施用量大,灌水数量和频率高,致使蔬菜地的磷素在亚表层累积也非常严重。王朝辉[15]等研究表明,菜地土壤中累积的速效磷不仅分布在表层,在深层土壤也大量存在:从速效磷在土壤剖面的分布来看,大棚和露天两种类型菜地速效磷累积的最高值出现在0-20cm的表层土壤,而农田土壤并无高峰出现;在O-40cm的土层中,大棚菜地土壤的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露天菜地:O-140 cm 的土层中,两种类型菜地的速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农田土壤。肖千明研究表明,蔬菜保护地亚表层(20-40m)与相邻农田比,速效磷、全磷明显积累,最高达到78.6mg/kg和0.789mg/kg,增幅分别为456-7860%和5.7-160%。

2土壤磷素积累的环境效应

磷积累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对水体环境产生危害[6]。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水体富营养化常常导致某些特征性藻类(主要为蓝绿藻类)的异常繁殖,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消耗,pH变化,水生动物死亡和水质急剧下降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产生与农田土壤中氯、磷等养

分的流失关系密切。

我国水体环境日益恶化,几乎所有的大湖都存在富营养化问题,其原因主要是N、P过量输入。随着我国土壤磷素的不断积累,来自农田磷素对水体环境的潜在威胁也随之日益增大。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我国农田磷进入水体的量为19.5 kg/hm2。因此,目前农业“面源”污染逐步或者已经成为造成地下和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来源。我国已有报告表明:在一些湖泊中来自农田的磷素份额约占14%~68%。目前我国过量施肥的现象很普遍,磷素过量的问题较为突出。大量研究表明,农田磷富集对水环境的恶化有着十分显著的贡献,富营养化的发生与农田土壤的磷素流失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1997年巢湖西半湖水体总磷为0.310mg/L,超过III类水标准5.2倍,劣于V类水标准。造成巢湖严重污染的原因,除了沿湖城市排放的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与农业非点源污染量越来越大有很大关系。巢湖沿湖四周均是农田,是安徽省的重要产粮区。近年来,农民施用化肥量平均1200kg/hm2,比10年前增加8倍,因肥料结构和施肥方法不当造成化肥大量流失,成为巢湖水质总磷超标的重要原凶。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目前97%面积的水体己呈中.富营养化状态。富营养化使太湖近几年大面积爆发蓝藻,数次大规模地影响到自来水厂取水[7]。苏南太湖流域是我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是高投入、高产出区,全区面积仅占全国的0.4%,而化肥消费量占全国的1.3%。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基本实现了对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等点源污染的有效治理,面源的营养物质已成为水环境的最大污染源,而来自农田的氮、磷在面源污染中占有最大份额,水体中的总磷与流域内农田的比例呈正相关关系[8]。丹麦内陆湖泊的总磷含量在80年代有所降低,但这并没有使水质明显改善,因为其它来源的磷(主要是农田排磷)仍足以使许多湖泊中磷浓度超过O.1mg/L这一危险浓度。其中农田面源磷占河流中磷来源的一半以上,农田为主的流域内面源磷年发生量(0.29kg/hm2)相当于自然流域(O.07kg/hm2)的4倍。据估计,在欧洲一些国家的地表水体中,农田排磷所占的污染负荷比约为24.71%。美国环保署在提交给国会的报告中指出,大量的农田养分流失是造成内陆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1990年的调查显示,57%的湖泊受到农田养分流失的严重影响。磷素的迁移转化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流域非点源,尤其是营养盐,不仅造成资源的流失,而且对水体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已引起各层管理人士和土地使用者的关注。流域非点源的有效控制,涉及人力、技术、经济、政策等方面,从近期看,应尽快平衡农业流域内营养盐的输入输出,减少土壤磷的累积,通过迁移廊道对磷素进行截留,并降低流失磷的生物有效性。但从长远来看,还应加强非点源在流域尺度的迁移转化过程研究,真正理解其在时空上的分布,以及各个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制定最佳管理措施、建立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提供理论依据。

磷肥的大量施用不仅会增加表层土壤中磷素的含量,也会造成底层土壤磷素

积累[9]。底层土壤磷含量和地下水环境密切相关,底层土壤磷素含量的积累是造成地下水磷污染的直接原因,地表水中磷浓度主要与表层土壤磷饱和度有关,而地下水中磷浓度主要受深层土壤磷饱和度的影响[10]。近年来关于磷素在土壤剖面下层中的高量积累现象有很多的报道[11,12]。高量施用磷肥40年,表层Bray-P高达350mg·kg-1,而不施肥的处理则只有13mg.kg-1,施磷处理45-60cm的土层Bray-P显著高于不施磷处理,施磷处理各层土壤H2P04"的浓度明显增加,表明了表层土壤磷有向下淋失的现象[13]。连续多年的磷肥投入,土壤磷素淋溶深度可以达50cm至1.0m以上[14]。周建斌等报道,不管是单施磷肥或磷肥与有机肥配施都会不同程度地提高30-100cm土层中有效磷含量,且有机肥中磷在剖面中的运动性大大高于化学肥料。蔬菜生产中肥料施用量大,灌水数量和频率高,致使蔬菜地的磷素在亚表层累积非常严重。甑兰等在研究发现,长期大量施用磷肥造成菜园土壤60-80cm土层中,磷素有明显的积累现象,磷素的淋洗渗漏作用相当明显。

3土壤磷素积累研究展望

目前,磷素流失导致的水体污染、湖泊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相当严重[16]。如何控制磷素流失,减轻水体污染已成为研究热点。蔬菜地产量高,效益好,经济效益驱使菜农大量施肥,但由于磷素容易被土壤固定,长期、大量施用磷肥必然造成土壤中的磷素大量富集。我国集约化种植的蔬菜地多位于沿江河高地下水位、水网密布的城郊,因此土壤磷素大量富集会影响地下水和饮用水的质量安全。蔬菜地磷富集导致的地下水污染已成为环境保护上亟待解决和制约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对指导蔬菜生产、合理使用磷肥、防止磷素流失对水体的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春华,邓先珍,汪茜.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综述[J].湖北林业科技,2005,(5):44—47.

[2]张学军,孙权,陈晓群,等.不同类型菜田和农田土壤磷素状况研究[J].土壤,2005,37(6):649—654.

[3]周艺敏,小仓宽典.半干早地区菜园土壤特征及持续利用[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7,4(3):315-322.

[4]刘建玲,张福锁,杨奋翮.北方耕地和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状况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0,6(2):179-1 86.

[5]高超,张桃林.农业非点源磷污染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及对策[J].湖泊科学,1 999,l 1(4):369—375.

[6]Cho Jae—Young.N and P losses form a paddy field plot in central Korea[J].Soil Sci Plant Nut,2002,48(3);301-306.

[7]李俊良,催德杰,孟祥霞.山东寿光保护地蔬菜肥料现状及问题的研究[J].土

壤通报,2002,33(2):126—128.

[8]姜宗庆,封超年,黄联联,等.施磷量对小麦物质生产及吸磷特性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6,12(5):628-634.

[9]浙江农业大学主编.植物营养与肥料[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8,80-100.

[10] 黄德明,徐秋明,李亚星,等,土壤氮、磷营养过剩对微量元素锌、锰、铁、铜有效性及植株中含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13(5):966.970.

[11]l潘根兴,焦少俊,李恋卿,等.施磷水平下不同施肥对太湖地区黄泥土磷迁移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3,24(3):91-95.

[12]张桃林.农业非点源磷污染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及对策[J].湖泊科学,1999,ll(4):369-375.

[13]金相灿.中国湖泊富营养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14]张维理,武淑霞,冀宏杰,等.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I.21世纪初期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估计[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7):1008-1017.

[15]王朝辉,宗志强,李生秀.菜地和一般农田土壤主要养分累积的差异[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9):109l—1094.

[16]李定强,王继增,万洪富,等.广东省东江流域典型小流域非点源污染物流失规律研究[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抿1998,4(3):12一18.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DOC)

一、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壤环境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中央把防治土壤污染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新时期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并明确要求“把防治土壤污染提上重要议程”。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要求“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2003年12月3日,曾培炎副总理曾批示要求“环保总局会同国土资源部就我国部分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状况恶化,查清异常原因,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意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治理土壤污染”。《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并要求“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抓紧拟订有关土壤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 近年来,环保、国土、农业等部门和有关科研单位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一些地区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损害群众利益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状况不清、原因不明和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十分突出。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摸清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掌握土壤污染情况,是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环保系统监测、科研队伍为主体力量,同时联合中科院、高等院校和其他科研院所等土壤学界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参与调查工作。环保总局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全国生态现状调查、全国典型地区土壤环境质量探查、菜篮子种植基地、污灌区和有机食品基地环境质量监测调查等大型调查项目。2005年,环保总局在沈阳、南京、广州等三市组织进行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试点工作,为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环保系统拥有覆盖全国的环境监测网络,目前全国共有2289个环境监测站、46984名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拥有相当数量的大型仪器设备,加上一大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究力量,完全能够满足调查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项目总体目标

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商丘市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商丘市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 知 【法规类别】污染防治 【发文字号】商政[2017]30号 【发布部门】商丘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7.06.28 【实施日期】2017.06.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商丘市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商政〔2017〕3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商丘市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6月28日 商丘市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良好的土壤环境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作为全国重

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商丘市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但由于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土壤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为切实保护土壤环境质量,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清洁土壤行动计划的通知》(豫政〔2017〕13号)精神,结合商丘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保护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设施农业和规模化养殖场(小区)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强化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建立政府主导、企业施治、市场驱动、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长效机制,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为建设城乡美、生态好、百姓富的魅力商丘提供必要保障和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总体得到管控,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基本建立。到2030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建立健全。 主要指标:到2020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0%;到2030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1 国污状况调查全土壤染公报 (2014年4月17日) 环境保护部 国土资源部 根据国务院决定,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国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未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陆地国土,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实际调查面积约630万平方公里。调查采用统一的方法、标准,基本掌握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一、总体情况 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 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

2 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 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二、污染物超标情况 (一)无机污染物 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 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 表1 无机污染物超标情况 不同程度污染点位比例(%) 污染物类型 点位超标率(%) 轻微 轻度 中度 重度 镉 7.0 5.2 0.8 0.5 0.5 汞 1.6 1.2 0.2 0.1 0.1 砷 2.7 2.0 0.4 0.2 0.1 铜 2.1 1.6 0.3 0.15 0.05 铅 1.5 1.1 0.2 0.1 0.1 铬 1.1 0.9 0.15 0.04 0.01 锌 0.9 0.75 0.08 0.05 0.02 镍 4.8 3.9 0.5 0.3 0.1 (二)有机污染物 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原因

中国土壤污染现状 摘要:土壤是生物和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环境。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土壤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较大,土壤环境污染物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发生的地域和规模在逐渐扩大,危害也进一步深入。本文从土壤的污染种类出发,通过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和病原微生物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 关键词:土壤污染类型;有机;重金属;病原微生物;污染特点 1.1 土壤污染的类型 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繁多,按污染物的性质一般可分为 4 类,即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和病原微生物。 1.1.1 有机污染 土壤的有机污染作为影响土壤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已成为国际上关注的热点.有毒、有害的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不断积累.到一定时问或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即所谓的“化学定时炸弹”【1】。目前我国土壤的有机污染十分严重.且对农产品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开始显现。如我国从1959年起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用五氯酚钠防治血吸虫病.其中的杂质二噁英已造成区域性二噁英类污染.洞庭湖、潘阳湖底泥中的二噁英含量很高。有机氯农药已禁用了近20年,土壤中的残留量已大大降低,但检出率仍很高。广州蔬菜土壤中六六六的检出率为99%,滴滴涕检出率为100%。太湖流域农田土壤中六六六、滴滴涕检出率仍达100%,一些地区最高残留量仍在1mg/kg以上。 1.1.2 重金属污染 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程度在加剧,面积在逐年扩大。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140万hm2的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4%。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t,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多达1200万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从目前开展重金属污染调查情况来看,我国

土壤中的磷素

土壤中的磷素 土壤是作物磷素营养的主要来源,土壤中的磷素包括有机和无机两种形态,主要是磷酸钙(镁)盐、磷酸铁、铝盐。大部分有机磷多作物是有效的,但大部分无机磷酸盐在水中的溶解都很低,作物非常难以吸收。进入土壤的各种磷酸盐,都非常迅速地与土壤中的钙、铁、铝等离子作用,形成难溶性的磷酸盐沉淀,或吸附在土壤胶体上,并逐渐转化为难溶性磷酸盐。土壤pH 值和氧化还原状况是影响磷酸盐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1土壤中磷的含量、形态及其有效性 1.1 土壤磷素含量 土壤中的磷来自于成土矿物、有机物质和所施用的肥料。我国大多数土壤的全磷含量为0.04% ~0.25%,一般说来有机质含量高、熟化程度高、质地粘重的土壤,全磷含量都比较高。土壤磷素含量不仅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而且也呈现出有规律性的局部变化。从南往北、由东向西,我国土壤中的全磷含量逐渐增加;离城镇村庄越远,土壤含磷量越低 1.2 土壤磷素的形态及其有效性 土壤中的磷可分为有机态磷和无机态磷,有机态磷主要是植酸盐、磷脂和核酸,耕地土壤一般占全磷的20%左右,对作物几乎都是有效的。无机态磷占土壤全磷的80% 以上,主要有钙(镁)磷酸盐(Ca - P) 、铁铝磷酸盐(Fe - P 、Al - P )、闭蓄态磷(O - P )。 1)钙(镁)磷酸盐:磷酸根与钙、镁结合形成不同溶解度的磷酸钙、镁盐类,主要是磷酸钙盐,是我国北方石灰性土壤中磷酸盐的主要形态。磷酸钙盐有多种,常见的磷酸钙盐的溶解度和对作物的有效性大小顺序为:氟磷灰石< 羟基磷灰石< 磷酸八钙< 磷酸二钙< 磷酸一钙。 2)铁、铝磷酸盐:磷酸根与Fe3+ 、Fe2+ 、Al3+ 结合形成各种形态的磷酸铁、铝类化合物,是酸性土壤磷酸盐的主要形态,常见的有粉红磷酸铁(Fe(OH)2·H2PO4 )和磷铝石(Al(OH)2·H2PO4 ),其溶解度极小,对作物的有效性很低。在水田主要是蓝铁矿(Fe3(PO4)2·3H2O ),有效性有所提高。 3)闭蓄态磷:在酸性土壤,大部分磷酸盐常常被铁的氧化物或水化氧化物的胶膜所包被着,而在石灰性土壤,磷酸盐的表面也常常形成钙质胶膜,有效性

土壤污染案例(二)

土壤污染案例(二) 第一次农业普查污染严重工业固体废物每年倾倒丢弃 量4914.87万吨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8.52亿吨,综合利用量18.04亿吨(其中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2124.44万吨),处置量4.41亿吨(其中处置往年贮存量1964.05万吨),本年贮存量15.99亿吨(其中符合环保要求贮存量12.11亿吨),倾倒丢弃量4914.87万吨。 农业畜禽养殖业污染较严重 畜禽养殖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1268.26万吨,总氮102.48万吨,总磷16.04万吨,铜2397.23吨,锌4756.94吨。畜禽养殖业粪便产生量2.43亿吨,尿液产生量1.63亿吨。重点流域畜禽养殖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705.98万吨,总氮45.75万吨,总磷9.16万吨,铜980.03吨,锌2323.95吨。 采砂业失控威胁生态政府为"违法"买单6月10日,拒马河河道内,一辆铲车正往货车上装砂石。河道内到处都是深深的大坑。本报记者杨杰摄■ 核心提示河北涿州,采挖河砂已严重威胁拒马河的生态。当地政府正为几年

前的“违法”行政买单。2001年起,涿州欲打造京津砂石供应基地,大力招商,诸多采砂企业涌入,“先上车后买票”,在政府默许下无证开采。采砂业带给砂石老板的是暴利,但给拒马河和当地百姓带来的却是满目疮痍。政府年收9万地税,而单为砂车碾坏的公路维修就要4000万。于是,涿州痛下决心整治采砂业,宣布昔日“手续”一概作废。不过其“ 一刀切”的行政行为,没有根治滥采,却引起砂石厂主反弹———上访和私采。如今,当地政府正背负着被行政诉讼和采砂企业盗采的双重压力。东北商人徐颖达在河北涿州开了一家砂石厂。去年7月23日,徐颖达的宏远石料厂收到了限期拆除采砂设备的通知。涿州市水利局认为该厂不符合继续采砂的条件。一年过去了,徐颖达坚持认为政府在违法行政。“没有提前行政告知、没有听证会、没有补偿款……”今年6月19日,徐颖达说,这一年他都在讨说法。在讨说法的,不是徐颖达一个砂石老板,而是几十个。这让涿州市政府压力很大。不过,涿州市水利局长白景华说,政府这次下了决心。取缔砂石厂,治理拒马河,已是涿州市首当其冲的政治任务。据介绍,流经河北、北京的拒马河,是涿州的主要行洪河道,如今已濒临砂石资源枯竭的境地,而河道更是千疮百孔。采砂导致河床下降、河势不稳,丧失基

浅谈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

浅谈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 土壤是一个开放的缓冲动力学系统,承载着环境中50%~90%的污染负荷[1-2]。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冶炼、加工企业等规模的扩大以及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饲料等用量的增加和不合理的使用,致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逐年累积,明显高于其背景值,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质量恶化,对农业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重金属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难降解,可以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和生物放大作用进入到农牧产品中[3],从而影响产出物的生长、产量和品质,潜在威胁人体健康[4]。本文对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概述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简单介绍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参考。 1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随着矿山开采、冶炼、电镀以及制革行业的蓬勃发展,一些企业盲目追逐经济利益,轻视环境保护,再加上农药、化肥、地膜、饲料添加剂等的大量使用,我国土壤中Pb、Cd、Zn等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污染面积逐年扩大,危害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健康。据报道,2008年以来,全国已发生100余起重大污染事故,其中Pb、Cd、As等重金属污染事故达30多起。据2014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总状况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据农业部对我国24个省市、320个重点污染区约548 万hm2土壤调查结果显示,污染超标的大田农作物种植面积为60万hm2,其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农产品产量与面积约占污染物超标农产品总量与总面积的80%以上,尤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论述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安全工程 班级:0234142 学号:023414228 姓名:王震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根据国务院决定,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国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未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陆地国土,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实际调查面积约630万平方公里。调查采用统一的方法、标准,基本掌握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一、总体情况 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 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重金属有机物 地域分布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二、污染物超标情况 (一)无机污染物 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 表1 无机污染物超标情况 不同程度污染点位比例(%)污染物类型点位超标率(%) 轻微轻度中度重度镉7.0 5.2 0.8 0.5 0.5 汞 1.6 1.2 0.2 0.1 0.1

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依据《XX 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XX政发〔XX〕52号)以及《关于印发XX 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发〔XX〕26号)文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总体要求:以改善全市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 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为建设生态XX,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环境保障。 工作目标:到XX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XX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 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2050年,土壤 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标:到XX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土壤环境质量点位达标率不低于82%;

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点位达标率不低于81%。 到XX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土壤环境质量点位达标率不低于88%,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点位达标率不低于90%。 一、开展土壤污染监测和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一)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XX年底前,配合省X建成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国控网络,实现我市点位全覆盖。(市环保局牵头,发改局、工发局、国土局、农林局、水利局、工业园区管委会等参与,各镇办落实。以下均需各镇办落实,不再另外说明) (二)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在现有土壤调查和例行监测的基础上,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省、X、兴协同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XX年全面启动全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XX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XX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台账。(市环保局牵头,财政局、农林局、国土局、卫计局等参与) (三)提高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能力。利用环保、国土、住建、农林、工发等部门相关数据,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力争XX年底前协同省市建成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市环保局牵头,发改

土壤磷素污染现状

土壤磷素污染现状 摘要:对当前农田及菜地土壤过量施用磷肥导致磷素高度积累的现状进行阐述,说明在磷素高度富集下带来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合理施用磷肥,解决蔬菜地磷富集导致的地下水污染已成为环境保护上亟待解决和制约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 关键词:土壤磷污染环境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1]。近年来,随着人口急剧增长,人类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土地质量下降,生产能力退化。而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与农药以及如生长激素等化学物质,土壤中某些成分含量过高,致使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发生变化,土壤功能受到损害,微生物活动受到影响,土地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产量及品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也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磷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3大元素之一。土壤磷素的积累能够提高土壤磷的供应能力,为作物高产优质提供物质基础。土壤磷含量受母质、成土过程和耕作施肥的影响,变化很大[2]。2007年世界磷矿资源经济储量为180亿t,远景储量约500亿t。地球中的磷的总含量估计为1019t,平均磷含量为0.12%。人们为了农业经济利益,大量地向农田中施入化肥和有机肥,导致农田中磷大量积累。1950年至1995年间,全球约有6108t化肥投入,约有4108t的磷净残留于农田土壤环境中[3]。我国土壤磷含量在0.017-0.1l5%之间,总的变化是从南到北,自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从第二次土壤普查到现在经过10多年的累积,我国土壤速效磷含量大大提高。 1.土壤积累态磷素的研究 所谓积累态P就是指肥料P未被植物利用而积累于土壤中的那一部分P素,积累的磷不仅造成±壤质量恶化,还可通过径流、渗漏等多种途径进入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和地下水,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且由于其溶解性差,无法满足一般作物的生长需要,造成土壤磷素的“遗传性”缺乏,成为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4]。 随着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近年来设施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截止2005年底,全国蔬菜种植面积为1 970.8万hm2。总产量约6.2亿t,产值约5 600亿元,其中设施蔬菜栽培面积达253.7万hm2,占世界设施蔬菜总面积的80%以上。辽宁省设施蔬菜栽培面积达21.7万hm2,到2010年预计发展到30万hm2。设施菜地土壤是一种处在半封闭条件下、受人为影响强烈的特殊土壤,为追求高产高效,大量投入的肥料导致设施菜地土壤中氮磷的大量累积。 1.1菜园土壤磷素的积累状况 蔬菜地产量高,效益好,经济效益将驱使菜农大量投肥。据统计,我国化肥施用量从1990年的2590.3万t(纯量,下同)增加到2003年的441 1.8万t[5],其中磷肥施用量由1990年的462.4万t增加到2003年的714.4万t,复合肥施用量由

天津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天津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切实加强我市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促进民生改善、推进美丽天津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落实美丽天津建设工作部署,立足我市市情,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为开创美丽天津建设新局面提供土壤环境保障。 (二)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市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到2030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三)主要指标。到2020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左右,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0%。(以国家与我市签订目标责任书为准) 到2030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7%左右,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5%。 (四)工作重点。 1.重点污染物:镉、汞、砷、铅、铬等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石油烃等有机污染物。 2.重点行业: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开采、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 3.重点区域及地块:产粮(油)大区、蔬菜产业重点区、污灌区、重点行业污染源集中区,再开发利用的城镇建设用地及污染地块。 (五)分区管控。各区在充分落实各项土壤污染防治任务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特点,重点落实以下方面:中心城区重点落实工业遗留地块安全利用,2020年区域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滨海新区重点加强工业污染地块风险管

土地污染现状

土地污染现状

新视野:基于kchk生态新材料的土壤修复 插棒技术 插棒工装及技术解决了污染物脱离土壤。 kchk材料改土 kchk增加土壤缓冲能力,进一步吸附有害元素和钝化重金属,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强土壤保水、保肥功能。 微生物技术 微生物在大比表面积、高吸附能力kchk材料上实现迅速繁殖和扩散,使kchk材料具有健康化生物功能。 肥化熟化技术 以kchk材料制作的有机肥,使土壤保墒、透气性和营养元素提高,大幅提升土壤肥力,实现土壤肥化和熟化。

PAL材料介绍 PAL材料是一种采用含有众多生命元素的纳米级多孔道镁质非金属矿为原料,具有给养、保肥节肥、保墒节水、增产增收、提高农产品品质、保护生态环境等功能的土壤增肥保肥保水剂。该项目的实施将减少化肥的用量,减轻化肥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同时采用当前无法利用的矿物资源中的生命元素用于生物工程,一方面,为植物提供了营养,另一方面通过生命活动将生命元素转换到植物的机体中为人类造福。本产品与化肥混用。具有多功能多元的特点,符合肥料要向多元化发展和增钾补微的决策。依据不同农作物对氮磷钾的要求,配置多功能多元素专用肥料,能产生更好的效益。此外,用本产品生产的农产品,除提高粗蛋白外,尚含众多生命必需的化学元素,其中特别是碘和硒,对防治克山病有积极的作用。经过了多年在玉米、小麦、西瓜、西红柿、茄子和林业种植等的大田效果实验证明,既能大量减少化肥用量,又能增产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PAL材料研发工艺和特质 PAL材料(Attapulgite)是坡缕石经过提纯、活化、改性获得的新型材料,是一种含有众多微量元素的珍稀纳米级多孔道非金属矿物质。属于特殊棒状孔径结构,吸附性能好,粘结力强、离子交换量大、比表面积突出,是非金属矿产同类中粘性最强、性能最稳定的多用途矿产资源。 PAL材料主体功能 这种特殊的纳米多孔晶体结构进入土壤后,可以有效地改良土壤的物理性质,特别是增加土壤对水分和空气的通透性能,有利于保水透气,对沙质土壤可增加其保水性,对粘重板结土壤可增加其透水性;PAL材料还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和内部比表面积,可以控制和固定土壤中的养分(如固氮),防止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和贫瘠化。 PAL材料还具有很强的离子交换作用,可以提高土壤盐基交换能力,并且可以和多种重金属离子进行置换,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和盐碱化土壤的修复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硫酸盐还原菌修复铬_污染土壤研究_吴淑杭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2):467-471 JournalofAgro-EnvironmentScience 摘要:从含铬污水、活性污泥和铬污染土壤中分离出6株硫酸盐还原菌(sulphate-reducingbacteria,简称SRB),并对它们进行了 还原Cr(Ⅵ)能力的验证试验,研究了利用其中2株菌(Wn-1和Ws-2)修复Cr(Ⅵ)污染土壤的效果。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6株SRB都具有还原Cr(Ⅵ)能力,综合分析3个不同初始Cr(Ⅵ)浓度的Cr(Ⅵ)转化率,Wn-1和Ws-2的还原Cr(Ⅵ)能力较强,其次为Ws-1和Wn-2,而Tj和Tg较弱,即从电镀厂污水处理厂污水和活性污泥中分离的菌株Cr(Ⅵ)还原能力较强,而从电镀厂附近土壤和基地铬污染土壤中分离的菌株Cr(Ⅵ)还原能力较差;初始Cr(Ⅵ)浓度过高会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还原能力;菌株Wn-1和Ws-2都能很好地修复Cr(Ⅵ)污染土壤,但它们的混合菌液修复效果更佳,10d后Cr(Ⅵ)的转化率达75.3%;菌株Wn-1和Ws-2经初步鉴定为脱硫弧菌。 关键词:铬(Ⅵ)污染;生物修复;硫酸盐还原菌;土壤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43(2007)02-0467-05 收稿日期:2006-10-17 基金项目:上海市农委攻关项目(沪农科攻字(2003)第10-5号)作者简介:吴淑杭(1970—),男,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有机 废弃物资源化、污染控制微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研究。 E-mail:wushuhang88@163.com 由于在工业中大量使用铬及其化合物,使得受铬污染的土壤越来越多。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不少细菌产生的特殊酶能还原重金属,从而降低重金属的毒 性。比如Cr(Ⅵ)是可以采用Cr(Ⅵ)还原菌修复技术来处理的污染物。如DesjardinV.等对法国Rhone-Alpes地区的被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对铬化学状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将可以降低Cr(Ⅵ)的链霉菌ther- mocarboxydus菌株从被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来进行 研究,发现该菌株可以将Cr(Ⅵ)固定,其固定形式与外生的接种体假单细胞荧光LB300相类似,都是将 硫酸盐还原菌修复铬(Ⅵ)污染土壤研究 吴淑杭1,2,周德平1,吕卫光1,姜震方1,徐亚同2 (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201106;2.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200063) RemediationofHexavalentChromium-contaminatedSoilbySulphate-ReducingBacteria WUShu-hang1,2,ZHOUDe-ping1,LUWei-guang1,JIANGZhen-fang1,XUYa-tong2 (1.EnviromentalScienceResearchInstitute,Shanghai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Shanghai201106,China;2.DepartmentofEnvi-ronmentScience,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063,China) Abstract:ExperimentswereconductedtodeoxidizeCr(Ⅵ)usingSRB(sulphate-reducingbacteria)separatedfromchromium-pollutedwastewater,soilandactivatedsludge.Therepairingeffecttocontaminated-soilwasstudiedusingtwostrains(Wn-1andWs-2)amongthesixstrains.Theresultswereasfollows:thesixbacteriastrainswereallcapableofsulphate-reducing.WhentheinitialconcentrationofCr(Ⅵ) was50mg?L-1,fourstrains(Wn-1,Ws-2,Ws-1andWn-2)exhibitedthestrongestdeoxidizationability.Thetransformationratereached100%after3days;whileat100mg?L-1ofCr(Ⅵ),Wn-1exhibitedthestrongestdeoxidizationability,withthetransformationrate57.3%3dayslater.Whentheconcentrationreached200mg ?L-1thetransformationrateofWn-1wasupto23.1%,betterthanthoseofWs-2andWs-1,being15.6%and13.6%respectively.Wn-1andWs-2separatedfromwastewaterandactivatedsludgeofelectroplatefactory'swastewa-terplantspossessedthebestdeoxidizationability,superiortoWs-1andWn-2,whiletheweakestwereTjandTgseparatedfromthesoilofelectroplatefactory.ExorbitantprimaryconcentrationofCr(Ⅵ)couldrestrainthedeoxidizationabilityofSRB.Therepairingeffecttocontam-inatedsoilcanbeimprovedupto75.3%after10daystreatmentwiththemixedWn-1andWs-2,comparedwiththattreatedwithWn-1andWs-2respectively.Wn-1andWs-2werepreliminarilyidentifiedasDesulphovibriosp.. Keywords:hexavalentchromium-contamination;bio-remediation;sulphate-reducingbacteria;soil

研究我国土壤污染情况的报告

研究我国土壤污染情况的报告 摘要:我国土壤污染总体形势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针对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危害、原因,提出了解决我国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以为改良我国土壤污染现状给予理论支持。 关键词:土壤污染危害现状治理措施 1.土壤污染的概念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 m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凡是妨碍土壤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都叫做土壤污染物。 2.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危害 2.1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土地污染的总体形势严峻,部分地区土地污染严重,在重污染企业或工业密集区、工矿开采区及周边地区、城市和城郊地区出现了土地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土地污染类型多样,呈现出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土地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土地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土地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全社会防治意识不强。由土地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2.2我国土壤污染的危害 在我国,土地污染直接间接地导致了一系列的后果。土地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初步统计,我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 000万公顷,有机污染物污染农田达3 600万公顷,主要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率高达16%~20%;污水灌溉污染耕地216.7万公顷,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13.3万公顷。每年因土地污染减产粮食超过1 000万吨,造成各种经济损失约200亿元。土地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土地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体健康,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土地污染导致生物产品品质不断下降。因农田施用化肥,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地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镉、砷、铬、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或接近临界值。每年转化成为污染物而进入环境的氮素达1 000万吨,农产品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严重。农膜污染土地面积超过780万公顷,残存的农膜对土地毛细管水起阻流作用,恶化土地物理性状,影响土地通气透水,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品质。土地污染导致其他环境问题。土地污染导致其他环境问题。土地受到污染后,含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污染土容易在风力和水力作用下分别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次生生态环境问题。 3.造成我国土壤污染的原因 3.1来自工矿业废水的灌溉

家乡的土壤污染

家乡的土壤污染 一、自然环境 芜湖市处于安徽省东南部,总面积6026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365.4万人,是长江下游中等城市,也是安徽省的重要经济中心。位于东经118°22',北纬31°20',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 ℃,年降水量120mm,地带性植被—土壤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棕壤,主要分布于低山区〔储山、弋矶山、四褐山、神山等),而河漫滩地分布着农作物—水稻士。境内地势低洼,河湖众多,平均海拔7-8米,稻田和菜地镶嵌其间,旱地面积较小。土壤普遍呈酸性反应,有机质丰富,但磷钾肥不足,土壤理化性质有恶化的趋势。 市郊区自然气候条件优越,但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很差,这主要由于过多的城市工业影响和乡镇企业“三废”的污染以及严重的农业污染,如农灌水污染综合指数和土壤污染综合指数分别为1.330和6.42,均明显高出芜湖市其他地区。为了研究土壤污染对土壤动物的影响,我们分别在重金属污染严重的芜钢废水灌溉区和基本无重金属污染的南阳农田(农药污染)中取样。 芜钢废水灌溉农田〔污灌区),位于芜湖市马塘区,一年两熟(水稻一油菜),灌溉用水多年来一直来自芜湖钢铁厂(1958年建厂)排污渠,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南阳农田位于芜湖市鸿江区,是芜湖市重要的集约化农耕区和蔬菜基地,农药使用频繁,也有较轻的重金属污染。【1】 二、土壤污染 1、土地利用时间变化 将土地利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芜湖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图。芜湖市土地利用类型主要由耕地、水域、建设用地组成,占总面积的90%以上。近20年间发生巨大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和建设用地,呈现“一减一增”的趋势.耕地1988年占总面积的49%,到2000年减少到41 % , 2007年只占29%。建设用地由1988年的27%到2000年的36% , 2007年达到总面积的48%.其他三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很小,见表1。【2】

铬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第40卷第2期2008年2月无机盐工业 铬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宋玄,李裕,张茹 (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摘要:Cr(VI)是世界公认的有毒致癌物,对人类健康有严重危害。随着铬化工行业的发展,铬污染问题,尤其是土壤的铬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文描述了铬在土壤中的形态变化及土壤对铬的吸附特性,介绍了隔离包埋法、固化稳定法、化学还原法、土壤淋洗法、电化学修复法、微生物修复法和植物修复法等多种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并展望了当前土壤铬污染治理的发展趋势,为科学合理地处理土壤修复问题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铬;土壤;修复;污染治理 0引言 自1958年以来,我国铬盐生产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铬及其相关化合物己成为无机盐行业中的一类重要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印染、机械、陶瓷、医药和建材等多种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铬工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尤其是土壤的铬污染。土壤中的铬来源主要有土壤本身所含的铬,铬原料及铬产品运输过程的跑、冒、滴、漏,铬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通过大气沉降、淋雨和堆放进入土壤,灌溉用水中的铬等。Cr(VI)是世界公认的有毒致癌物,Cr(VI)以CrO42-形式透过细胞膜刺激皮肤,使皮

肤过敏,并对食道、呼吸道造成损害,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富集,引发一系列病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土壤铬污染修复问题备受关注。 1铬在土壤中的形态 铬与土壤间的各种物理化学吸附、沉淀络合作用导致铬在土壤中的形态变化。铬在土壤中的形态主要以Cr(Ⅲ)和Cr(VI)为主,Cr(Ⅲ)和Cr(VI)之间可相互转化。碱性条件下,Cr(Ⅲ)遇到强氧化物质可氧化为Cr(VI);酸性条件下,Cr(VI)遇到还原性物质还原为Cr(Ⅲ)。 土壤中铬的形态与土壤pH值有关。土壤中Cr(VI)形态有Cr2O72-、H2CrO4、HCrO4-;和CrO42-。中性和碱性条件下,Cr(VI)主要以CrO42-形式存在,少部分以难溶铬酸盐(CaCrO4、BaCrO4和PbCrO4等)的形式存在;酸性条件下,Cr(VI)主要以HCrO4-形式存在。 2土壤对铬的吸附特性 土壤对离子有吸附交换作用,表现为土壤对铬有一定程度的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具体情况与土壤的类型、土壤性质(pH、Eh、孔隙率、含水率等)以及土壤所含矿物的类型有关。 Cr(Ⅲ)在进入土壤后,9%以上可被吸附固定,少量Cr(Ⅲ)呈游离态,毒性较小。Cr( VI)则不易被土壤吸附,大部分以游离态存在,仅有8.5%~36.2%可被吸附固定。粘土对Cr(Ⅲ)的吸附能力是Cr(VI)的几十到上百倍,土壤中粘土含量越多,土壤对铬的阻滞能力越强,吸附量也越大。碱性土壤的铬吸附能力一般大于酸性土壤。铬吸附能力顺序为高岭土>伊利石>蛇石和蒙脱石。所以,红壤(组成以高岭土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报告分析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报告分析 今天,是第45个世界地球日,一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却让我们对赖以生存的地球担忧起来:我国耕地土壤点位污染物超标率为19.4%,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和多环芳烃成为罪魁祸首。作为百姓“米袋子”、“菜篮子”的耕地土壤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污染,甚至威胁到我们每天食用的蔬菜、水果、粮食这些“舌尖上的安全”。或许这些污染并不像烟囱中冒的黑烟、河流里淌的污水那么直观,但它们的确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的土壤现状 上周,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 11.2%、2.3%、1.5%和1.1%。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10.4%。从污染类型看,以无机型为主,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从污染物超标情况看,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1.6%、2.7%、2.1%、1.5%、1.1%、0.9%、4.8%;六六六(六氯环己烷)、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 据了解,这是首次进行的全国性土壤污染普查,环保部自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开展了历时8年的调查。 以下几组数据特别值得关注:在调查的690家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6.3%,主要涉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皮革制品、造纸、石油煤炭、化工医药、化纤橡塑、矿物制品、金属制品、电力等行业。调查的工业废弃地中超标点位占34.9%,工业园区中超标点位占29.4%。 在调查的188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场地中,超标点位占21.3%,以无机污染为主,垃圾焚烧和填埋场有机污染严重。 调查的采油区中超标点位占23.6%,矿区中超标点位占33.4%,55个污水灌溉区中有39个存在土壤污染,267条干线公路两侧的1578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0.3%。 此外,重金属镉污染加重,全国土地镉含量增幅最多超过50%。据调查结果显示,镉、汞、砷、铜、铅、铬、锌、镍这8种重金属为主的无机物的超标点位,占了全部超标点位的82.8%,其中又以镉污染占大头,达到7%。镉的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