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思考题解

第11章思考题解
第11章思考题解

《大学物理学》(下册)思考题解

第11章

11-1 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否会因为其他一些电荷被移近而改变

答:不会。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只与它们自己的电荷呈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与其它物质无关。

11-2 有四个点电荷,电量均为q +,分别放在正方形的四个顶点。问在正方形的中心应该放一个怎样的点电荷'q ,才能使每个电荷处于平衡

解:设边长为1,取一个顶点为坐标原点。

如果其他三个顶点的电荷在原点产生的电场,与'q 在原点产生的电场的矢量和为零,则由对称性

知,每个电荷都可处于平衡。如图。123q q q q ===,'q 待定。

10

()4q E i πε=

-, 20

()4q E i j πε=

--, 30

()4q E j πε=

-, 0'

11

'()422q E i j πε=

-- 平衡时要求 123'0E E E E +++=,其X 分量和Y 分量都要求1'02

q q q ---=,

于是得:'4q q =-。

11-3 关于电场强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

(1)电场中某一点电场强度的定义为0

F

E q =,若该点未放试验电荷0q ,则该点是否有场强,为什么

(2)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很大,该点的场强是否也一定很大 (3)有一带正电荷的金属球,其附近某点的场强为1E ,今在该点放一个

?

O

X

3

E 1

E 'E

带正电的点电荷1q ,测得1q 所受的力为1F ,若考虑到电量1q 不是足够小,则1

1

F q 是大于,等于还是小该点的场强1E

答:(1)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场强度是电场的固有性质,与该点是否存在其它物质没有关系。试验电荷0q 仅仅是为了测试该点的电场而放置的,如果试验电荷0q 足够小,它不会影响该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既与该点的电场性质有关,也与该电荷的大小有关。如果该点电场数值很小,但放置的电荷数值很大,该电荷在该点受到的电场力也会很大。

(3)正电荷1q 的存在会导致金属球上原有的正电荷重新分布,它们会尽可能的远离1q 。原先场强为1E 的那个点的新场强1'E 将会小于1E 。而1

11

'F E q =

。 11-4 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2

04r q E e r

πε=

当所考察的场点与点电荷的距离0r →时,场强E →∞,这是没有物理意义的,对这似是而非的问题应该如何解释

答:“距离0r →时,场强E →∞”,这是宏观规律的数学解释。而在物理世界里,当场点与点电荷的距离很小以至于进入了微观世界,即接近原子尺度时,宏观电磁规律不再适用,而要用量子电动力学的规律,测不准原理开始发挥作用。

11-5 真空中有A 、B 两块平板,两块平板间的距离为(很小),平板面积为S ,其所带电量为q +和q -,对于该两块平板间的相互作用力F ,下面两种结

果是否正确为什么

(1)2

2

04q F d

πε=

(2)2

00q F qE q S

σεε===

答:两个都不对。(1)中把两块平板当作两个点电荷来处理;(2)中的0

E σε=是两块平板共同产生的场强。

正确答案应该是20022q F qE q S

σεε===

。 11-6 若通过一闭合曲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为零,则在此闭合曲面上的场强是否一定处处为零若通过一闭合曲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不为零,则在此闭合曲面上的场强是否一定处处不为零

答:都不一定。“一闭合曲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为零”,是指各面元上的电场强度通量的代数和为零,曲面某些局部区域的电场强度通量可正,也可负,也可以为零。

11-7 关于高斯定理有下面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1)如果高斯面上的E 处处为零,则该高斯面内必无电荷; (2)高斯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仅由面内所包围的电荷提供;

&

(3)如果高斯面内有净余电荷,则穿过高斯面的电场强度通量必不为零。

(4)高斯定理仅适用于具有高度对称性的电场。 答:正确的是(3)。

11-8 如题图所示,闭合曲面S 有一点电荷q ,P 为S

?

'

q A

上一点,在S面外A点有一点电荷'q,若将'q移至B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穿过S面的电场强度通量改变,P点的电场强度不变;

(2)穿过S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不变,P点的电场强度改变;

(3)穿过S面的电场强度通量和P点的电场强度都不变;

(4)穿过S面的电场强度通量和P点的电场强度都改变。

答:正确的是(2)。

11-9 下列几个带电体能否用高斯定理来计算电场强度为什么作为近似计算应如何考虑呢

$

(1)电偶极子;

(2)长为l的均匀带电直线;

(3)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圆盘。

答:这几个带电体都不能用高斯定理计算电场强度。电场强度E是未知量,若它在面积分区域高斯面上无均匀性,将无法提取出积分号外。

求解电偶极子可以用两个点电荷的场叠加。

长为l的均匀带电直线,如果很长,忽略边沿效应,当作无限长处理。靠近l中段,可以用高斯定理求得近似解。

如果均匀带电圆盘的半径很大,忽略边沿效应,当作无限大平板处理。在靠近盘中心,可用高斯定理求得近似解。

11-10 一点电荷放在球形高斯面的球心处,试讨论下列情形下电场强度通量的变化情况。

(1)若此球形高斯面被一与它相切的正立方体表面所替代;

(2)点电荷离开球心,但仍在球面内;

#

(3)有另一个电荷放在球面外;

(4)有另一个电荷放在球面内。

答:电场强度通量(1)不变化;(2)不变化;(3)不变化;(4)变化。 11-11 有一带电球体,已知其电荷是球对称分布的,在下列两种情况中,此球表面上的E 是否大于球内各点的E 。

(1)电荷体密度是均匀的; (2)电荷体密度与球半径r 成反比。

解:(1)在球内半径r 处做一高斯球面,由高斯定理 230443r E r ρππε=

,求得该处的电场强度 0

3E r ρ

ε= ()r R ≤; 在球面上 0

3R E R ρ

ε=

。 可见R E E >。 (2)设k r

ρ= 在球内半径r 处做一高斯球面,由高斯定理

`

2320044433k r E r r ρπππεε=

= 求得 0

43r k

E e πε= ()r R ≤;

球内是一个匀强电场,直至球面。R E E =。

11-12 比较下列几种情况下电场中两点电势的高低: (1)正电荷由A 移到B 时,外力克服电场力做正功; (2)正电荷由A 移到B 时,电场力做正功; (3)负电荷由A 移到B 时,外力克服电场力做正功; (4)负电荷由A 移到B 时,电场力做正功; (5)电荷顺着电场线方向由A 移到B ; (6)电荷逆着电场线方向由A 移到B 。

答:(1)B 高;(2)A 高;(3)A 高;(4)B 高;(5)A 高;(6)B 高。

11-13 有人说:“电场线描述空间各点电场的方向,并不表示质量为m ,电量为q 的质点在电场中受力运动的轨迹。只有当质点初速度为零时,其运动轨迹才和电场线重合。”这种说法对吗请分析。

解:电量为q 的质点在电场中受力为qE ,它的动力学方程为qE ma =

即 22(',',')d r qE x y z m dt

=

分量式 22(',',')x m d x E x y z q dt =,22(',',')y m d y E x y z q dt =, 22

(',',')z m d z

E x y z q dt

=, 这里只有(,,)x y z 与时间有关,而(',',')x y z 与时间无关。因为电场强度不随时间发生变化,电场线是固定的。

要从上面三个式子中消去时间参数t 才能得到质点轨道方程。这里(',',')x y z 与(,,)x y z 无关。问题就是要求证消去时间参数t 以后,质点关于(,,)x y z 的轨道是否与电场关于(',',')x y z 的轨迹是否一致。

这是一个加速度(22d r qE

dt m =)与时间无关但是与位置有关的运动。

求解22d r qE

dt m

=,

积分 2200

t t

t t qE d r

dt m dt ===?

?,0qE t v v m =-; ;

再积分0000000

()()t

t

t

t t t qE dr

tdt v v dt dt v t r r v t m dt ====-=-=-+??? 得:

2

00()2qE t r r v t m

=-+,设初速度00v =,初始位置也取为原点00r =,

则质点运动方程为 2

2qE r t m

=

,写成分量式: 22x qE x t m =,22y qE y t m =,22z qE

z t m

= 轨道方程为

222x y z m m m x y z qE qE qE ==,或:x y z

x y z E E E ==。这是一个直线方程。它与从原点出发的那根电场线的轨迹不一定一致。可见,只有当电场线为直线时(例如,匀强电场、点电荷产生的电场)才有可能与该质点轨道一致。一般情况下电场线是曲线。

11-14 已知无限长带电直线的电场强度为2

02r E e r λ

πε=

。我们能否选择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0V ∞=),并利用A A

V E dl V ∞

∞=+?来计算“无限长”带电直线附

近点A 的电势

答:任何情况下,只有电势的差值才有物理意义。谈到某点的电势值,前提是定义了零电势参考点。只有当电荷分布在有限区间时,定义无限远处为零电势点才具有意义。对于无限长带电直线,只能定义某定点为零电势参考点。

11-15 回答下列问题:

(1)电势高的地方电场强度是否大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是否高 (2)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是否为零电势为零的地方,电场强度是否为零 :

(3)电场强度大小相等的地方,电势是否相等等势面上的电场强度是否相等

(4)电势为零的物体是否不带电带正电的物体的电势是否为正的

答:(1)某点的电场强度与该点及其邻域的电势随坐标的变化率成正比,而与该点的电势值没有关系。

(2)某点电场强度为零,该点及其邻域的电势是一个常数,不一定为零。电势为零的地方,电场强度可能为任何值。

(3)电场强度大小相等的地方,电势的变化趋势相等,电势值不一定相等。等势面上处处电场强度相等。

(4)零电势点仅仅是坐标参考点,可以任意指定,因此电势的正负值也是相对的。电势是否为零与物体是否带电毫无关系,带正电的物体的电势值也可能为任何值。

11-16 一个人站在绝缘地板上,用手紧握静电起电机的金属电极,同时使电极带电产生5

10V的电势,试问此人是否安全这时,如果另一人去接触已带电的电极,是否按全为什么

答:站在绝缘地板上的人如果独自接触电极是安全的,此时他的电势值与电极相同,他和电极之间没有电流,电场不做功。

#

11-17 电场中两点电势的高低是否与试验电荷有关电势差的数值是否与试验电荷的电量有关

答:所谓试验电荷,就是用于测试场中某点电场值的外加电荷。试验电荷必须足够小。理想情况下,电场中两点电势的高低与试验电荷无关,它取决于电场本身性质,以及零电势参考点的选择。两点电势差的数值取决于电场的分布,与试验电荷的电量无关。但实际操作中,如果试验电荷不是足够小,当然要影响到被测电场的数值和方向,甚至使原有电荷重新分布。

11-18 将初速度为零的电子放在电场中时,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这电子将向电场中高电势处还是向低电势处移动为什么

答:电场线总是从高电势指向低电势,这个性质与外来试验电荷无关。若试验电荷是初速度为零的正电荷,在电场力的做用下,它将沿着电场线指向运动;初速度为零的负电荷,将逆着电场线指向运动。所以,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逆着电场线指向运动,从电场中低电势点向高电势点运动。

11-19 (1)已知电场中某点附近的电势分布,能否计算出该点的电势 (2)已知电场中某点附近的电势分布,能否计算出该点的场强 答:(1)研究该电势分布的变化趋势,利用插值法拟合该点的电势。 (2)某点电场强度等于该点电势梯度的负值。 11-20 试利用场强和电势梯度的关系式 l dV

E dl

=-

:

来分析下列问题:

(1)在电势不变的空间内,电场强度受否为零 (2)在电势为零处,场强是否一定为零 (3)场强为零处,电势是否一定为零

答:(1)在电势不变的空间内,电场强度为一常数。 (2)在电势为零处,场强不一定为零,可能为任何值。 (3)场强为零处,电势不一定为零,可能为任何值。 11-21 在静电学中,有下面几种常见的场强公式 F

E q

=

;2

014q E r πε=;A B V V E l -=

(1)各式中q 的意义是否相同 (2)各场强公式适用的范围怎样 答:(1)前两式中的q 的意义不相同。F

E q

=式中的q 是置放在电场E 中的外来试验电荷;2

01

4q

E r πε=式中的q 是产生电场E 的源电荷。但是,两式中的q 都适用于点电荷。

(2)F

E q

=

用来定义、测量、计算场。把某个外来试验点电荷q 置入场中,如果它受到的库仑力是F ,则该点电场的场强为E 。

2

01

4q

E r πε=

是点电荷q 在距它r 处产生的场。 A B

V V E l

-=

是已知两点电势A V 和B V 求该区域的匀强电场。

《管理学》第六版 周三多 第十二章思考题

第十二章组织力量的整合 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有何区别?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活动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可能产生何种影响?如何有效地利用非正式组织? 答:A 正式组织的活动以成本和效率为主要标准,要求组织成员为了提高活动效率和降低成本而确保形式上的合作,并通过对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予以正式的物质与精神的奖励或惩罚来引导他们的行为。因此,维系正式组织的,主要是理性原则。非正式组织主要以感情和融洽的关系为标准,它要求其成员遵守共同的、不成文的行为规则。 B 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一)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1: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2:人们在非正式组织中的频繁接触会使相互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融洽,从而易于产生和加强合作的精神。3:非正式组织虽然主要是发展一种工作之余的、非工作性的关系,但是他们对其成员在正式组织中的工作情况也往往是非常受重视的。4:非正式组织也是某种社会环境中存在的。 (二)非正式组织可能造成的危害1: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与正式组织冲突,则可能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2: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一致性的压力,往往会束缚成员的个人发展。3: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发展组织的惰性。 C 积极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1、利用非正式组织,首先要认识到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允许,乃至鼓励非正式组织存在,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提供条件 2、通过建立和宣传正确的组织文化来影响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引导非正式组织提供积极的贡献。

二、组织中为什么会存在参谋关系?直线关系与参谋关系的角色是什么?如何恰当处理直线与参谋间的矛盾,从而有效地发挥参谋人员的作用? 答:A 现代企业在运营中,企业活动的过程越来越复杂。组织和协调这个活动过程的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次的主管人员越来越感到专业知识的缺乏。由于企业很难找到精通各种业务的全才,直线主管也很难使自己拥有组织本部门活动所需的各种知识,人们常借助设置一些助手,利用不同助手的专业知识来补偿直线主管的知识不足,来协助他们的工作。所以组织中会存在参谋关系。 B 直线关系是一种指挥和命令的关系,授予直线人员的是决策和行动的权力,而参谋关系是一种服务和协助的关系,授予参谋人员的是思考、筹划和建议的权力。 C (一)明确职权关系:对直线经理来说只有了解参谋工作,才有可能自觉地发挥参谋的作用。利用参谋的知识,认真对待参谋的建议,充分吸收其中合理的内容,并勇于对这种吸收以及据此采取的行动的结果负责。对于参谋人员来说,只有明确了自己工作的特点,认识到参谋存在的价值在于协助和改善直线的工作,而不是去削弱他们的职权,才有可能在工作中不越权争权,而是努力的提供好的建议,推荐自己的主张,宣传自己的观点。 (二)授予必要的职能权力,参谋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参谋专家向他们的直线上司提出意见和建议,由上司把建议或者意见作为指示传达下级直线机构。 2、直线上司授权参谋直接向自己的下级传达建议和意见,取消自己的中介作用,以减少自己不必要的时间和经理消耗,并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 3、参谋不仅向直线下属传达信息,提出建议,而且告诉后者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应采取何种活动 4、上级直线主管把某些方面的决策权和命令权直接授予参谋部门 (三)向参谋人员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他们能及时了解直线部门的活动进展情况,从而提出有用的建议。

第十三章思考题

第十三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B )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和平与革命 D .发展与革命 2.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是( B ) A.和平服从发展 B.相辅相成的 C.发展服从和平 D.二者是矛盾的 3.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是(B ) A.民族独立化 B.经济全球化 C.世界多极化 D.和平与发展 4.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B ) 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5.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是( A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 C.不称霸 D .维护世界和平 6.国际旧秩序的实质是( D ) A.军备竞赛 B.划分势力范围 C.操纵和利用联合国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7.我国处理同其他国家之间关系的最高准则是( D ) A.社会制度的性质 B.国家利益 C.意识形态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在当今世界,威胁世界和平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A )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 C.各国在文化上的差异 D.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9.“东南西北”问题的核心是( C ) A.东西问题 B.南南问题 C.南北问题 D.西西问题 10.在世界格局多极化与单边主义的斗争中,( A )仍然是关键因素。 A.军事力量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文化因素 11.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 C )的跨国流动。 A.技术 B.贸易 C.资本 D.商品 12.( C ),毛泽东提出了“一条线”的外交政策。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3.最初提出要奉行“真正不结盟”外交政策的是( B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4.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放在首位的应该是( D ) A.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 B.实行真正的不结盟 C.对国际问题应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 D.国家主权和安全 15.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A )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独立自主、不结盟 C.坚持和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思考题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 1.填空: (1)正方体棱长之和为36 厘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表面积是 ( )平方厘米。 (2)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为36 厘米,已知它的长为4 厘米,宽为3 厘米, 高为 ( ) 厘米。 (3)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48平方厘米,已知这个长方体底面长6 厘米,宽 5 厘米,这个长方体的高是( ) 厘米。 (4)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320平方厘米,上、下两个面是周长32厘米的正方 形,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5)一个长方体的侧面积为72平方分米,高是4分米,底面长是宽的2倍。这个 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6)一段方钢长 2 米, 横截面是周长为 12 厘米的正方形,这块方钢的体积 是( )立方厘米。 (7)一只木箱高5 分米,底面周长3 米,下底面积是54 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积 是 ( )平方分米。 (8)一个正方体的棱长缩小到原来的 2 1 ,体积缩小到原来的( ),表面积缩小到原来的( )。 (9)两个长方体的高相等,且甲长方体的体积是乙长方体体积的4倍,如果两 个长方体的底面都是正方形,那么,当甲长方体底面边长是4厘米时, 乙 长方体底面边长是( ) 厘米。 (10)一张边长20厘米的正方形商标纸正好贴满底面为正方形的食品盒的侧面, 这个食品盒的容积是( )毫升。 (11)棱长为a 的正方体,表面积是( ),把它切成两个长方体后, 表面积的和是( )。

(12) 3个棱长为a 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 )。 (13) 有两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棱长的总和是48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14) 把一个正方体分成相等的64个小正方体,表面积增加了( )倍。 (15) 要拼成棱长8 厘米的正方体,需要( )个棱长2 厘米的正方体。 (16) 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54平方分米,如果棱长增加2 分米,体积增加 ( )立方分米,表面积增加( )平方分米。 (17) 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增加2厘米,就变成了一个正方体。表面积就增加48 平方厘米,原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18)一根长2.5 米的长方体木料,把它锯成2 段,表面积增加1.26平方分米, 这根木料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19)把一个长方体的小木块截成两段后,就变成两个完全相等的正方体,于 是这两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比原来长方体的棱长之和增加40 厘米,原来 长方体的长是( )厘米。 (20) b 2 是b 的( )倍。b 3 是b 的( )倍。 (21)用3个长3 厘米,宽2 厘米,高1 厘米的同样的长方体,拼成一个表面积 最小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22)用3个长4 厘米,宽3 厘米,高2 厘米的同样的长方体,拼成一个表面积 最大的长方体,这个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23)有36 块棱长都为1 厘米的正方体,当放成长( ) 厘米,宽a (24)把6个棱长2 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它的表面积最大是 ( )平方厘米。

材力题解第10章

10-1. 某型柴油机的挺杆长为l =257mm ,圆形横截面的直径d=8mm 。钢材的 E=210GPa ,σp =240MPa 。挺杆承受的最大压力P=1.76kN 。规定n st =2~5。试校核挺杆的稳定性。 解:(1)求挺杆的柔度 挺杆的横截面为圆形,两端可简化为铰支座,μ=1,i=d/4 计算柔度 1 1 9.925.1284λλσπλμμλ ∴===== P E d l i l 挺杆是细长压杆,用欧拉公式计算临界压力 (2)校核挺杆的稳定性 () KN l EI P d I cr 31.6 642 24===μππ 工作安全系数 58.3max == P P n cr 所以挺杆满足稳定性要求。 10-5. 三根圆截面压杆,直径均为d=160mm 材料为Q235钢,E=200GPa , σp =200MPa ,σs =240MPa 。三杆均为两端铰支,长度分别为l 1、l 2和l 3,且l 1=2l 2=4l 3=5m 。试求各杆的临界压力P cr 。 解:(1)求柔度极限值 查表得Q235钢:a = 304MPa, b = 1.12MPa 573.9921=-= ==b a E S P σλσπλ (2)求各杆的临界压力Pcr 1杆: () KN l EI P d I d l i l cr l 2540 641254 /12 2 1411 11==∴==?== μππλμλ 2杆:

KN A P MPa b a i l cr cr cr l l 4705 2345 .6221 222 2===-=∴==σλσλλλμλ 3杆: KN A P i l S cr l 482525.3132 3 3==∴==σλμλ 10-7. 无缝钢管厂的穿孔顶杆如图所示。杆长l =4.5m ,横截面直径d=150mm ,材 料为低合金钢,E=210GPa ,σp =200MPa 。两端可简化为铰支座,规定n st =3.3。试求顶杆的许可压力。 解:(1 () KN l EI P d I d l i l E cr P 5.254341204/18.1012 241 1=== =?====μππλμλσπ λ (2)求顶杆的许可压力 kN n P P st cr 8.770][== 10-9. 在图示铰接杆系中,AB 和BC 皆为细长压杆,且截面相同,材料一样。若 杆系因在ABC 平面内丧失稳定而同时失效,并规定0<θ<π/2,试确定P 为最大值时的角。 P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答案,第十二章#试题

第十二章 理想气体混合物及湿空气 1.处于平衡状态的理想气体混合气体中,各种组成气体可以各自互不影响地充满整个体积,他们的行为可以与它们各自单独存在时一样,为什么? 答: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取决于各组成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及成分,若各组成气体全部处在理想气体状态,则其混合物也处在理想气体状态,具有理想气体的一切特性。 2.理想气体混合物中各组成气体究竟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答:若各组成气体全部处在理想气体状态,遵循状态方程pV nRT =。 3.道尔顿分压定律和亚美格分体积定律是否适用于实际气体混合物? 答:否。只有当各组成气体的分子不具有体积,分子间不存在作用力时,处于混合状态的各组成气体对容器壁面的撞击效果如同单独存在于容器时的一样,这时道尔顿分压力定律和亚美格分体积定律才成立,所以道尔顿分压定律和亚美格分体积定律只适用于理想气体混合物。 4.混合气体中如果已知两种组分A 和B 的摩尔分数x A >x B ,能否断定质量分数也是ωA >ωB ? 答:否。i i i eq x M M ω=?,质量分数还与各组分的摩尔质量有关。 5.可以近似认为空气是1 mol 氧气和3.76 mol 氮气混合构成(即x O2=0.21、 x N2=0.79),所以0.1 MPa 、20°C 的4.76 mol 空气的熵应是0.1 MPa 、20°C 的1 mol 氧气的熵和0.1 MPa 、20°C 的3.76 mol 氮气熵的和,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计算各组分熵值时,应该使用分压力,即(,)i i s f T p =。 6.为什么混合气体的比热容以及热力学能、焓和熵可由各组成气体的性质及其在混合气体中的混合比例来决定?混合气体的温度和压力能不能由同样方法确定? 答:根据比热容的定义,混合气体的比热容是1kg 混合气体温度升高1°C 所需热量。理想气体混合物的分子满足理想气体的两点假设,各组成气体分子的运动不因存在其他气体而受影响。混合气体的热力学能、焓和熵都是广延参数,具有可加性。所以混合气体的比热容以及热力学能、焓和熵可由各组成气体的性质及其在混合气体中的混合比例来决定。 混合气体的温度和压力是强度参数,不能由同样方法确定。 7.为何阴雨天晒衣服不易干,而晴天则容易干? 答:阴雨天空气的湿度大,吸取水蒸气的能力差,所以晒衣服不易干。晴天则恰恰相反,所以容易干。

第十三章 政治文化 思考题参考答案编辑定稿

第十三章政治文化 思考题参考答案 1. 什么是政治文化? 它有哪些特性? 政治文化指的是社会文化的政治方面,它是特定政治共同体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长期积淀而成的一整套政治取向模式。具体而言,构成这套模式的包括政治认知取向、政治态度取向、政治情感取向、政治信仰取向和政治价值取向等,这些取向在人们长期的政治交往过程中组合为特定的政治传统和政治价值观念,塑造着人们的政治行为,影响着政治体系的合法性。 政治文化的特性有:(1)显著的民族性。民族共同体在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形成了特定的文化模式,导致了不同民族政治文化的差异性。(2)突出的继承性。政治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是政治共同体成员政治生活的世代积累过程。一些相对稳定的心理取向世代相传,绵延不断。(3)特有的复杂性。这首先表现在其开放性,即变迁和适应带来的多样性;同时还表现在其结构的复杂性和历史发展的综合性。(4)明显的相对独立性。一方面,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政治文化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逻辑;另一方面,政治文化的相对独立性还通过其稳定性的特征表现出来。 2. 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1)政治认知,即人们对社会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主要是对于政治共同体、政治人物、政治事件及其规律的感知,包括政治知觉、政治印象和政治判断等,是政治心理体系的基础。 (2)政治情感,即人们对于政治体系、政治人物和共同体政治事务的内心体验和判断。如果说认知偏重个别感知和认识,那么情感则偏重于整体性感受和理解。 (3)政治态度,即政治心理过程的综合体,是人们对政治现象一贯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是政治行为的前提和基础。 (4)政治评价,即人们对政治事务及其重要性的认识、权衡和评判过程。其关键的内容是政治价值,它决定着人们对国家的认同和对政治体系的合法性判断。 (5)政治象征,即具有政治意义的象征性表达或表现形式,包括象征符号、象征物、象征仪式等等。它可以代表政治权威或秩序,表示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也可以昭示人们的心理

最新六年级数学数学思考题

六年级第二学期应用题思考题 班别: 姓名: 学号: 1 1、甲、乙两堆煤,原来甲堆中煤的吨数相当于乙的 32,现从乙堆中取出它的81多2吨放到甲堆,2 则两堆数量相等,原来两堆煤各多少吨?(6分) 3 4 2、甲、乙两个粮仓,原来乙仓中存粮是甲仓的75,现在从乙仓中运出51到甲仓,则甲仓中存粮5 比乙仓多42吨。原来甲、乙两仓各存粮多少吨?(7分) 6 7 8 3、甲、乙、丙三个生产小组原来的人数比是1:2:4,若分别从甲、乙两小组各调16人到丙小9 组,则这时丙小组人数恰好等于甲、乙两小组人数之和的2倍,三个小组原来各有多少人?(7分) 10 11 12 4、甲乙两桶油,若从乙桶倒出48千克到甲桶,则乙桶油是甲桶的 41,若从甲桶倒出15千克油到13 乙桶,则两桶油和重量相等。甲桶原来有油多少千克?(6分) 14 15 16 5、快车和慢车的速度比是5:4,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快车向南而行,慢车向北而行,快车 17 行了2小时,慢车行了3小时,这时两车相距330千米,求快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7分) 18 19 6、小光和小红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出发,途中第一次相遇时,小光走了全程的8 5,相遇后,20

两人继续向前行,小光到达乙地,小红到达甲地后两人立即又转头往回走,当小红离开甲地200米处 21 与小光第二次相遇,求甲乙两地距离多少米?(7分) 22 23 24 7、加工车间把一个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原料,车成一个体积最大的圆柱体零件。车去部分的体 25 积是多少?(6分) 26 27 8、某单位原来有职工64人,其中女职工占总人数的83。后来新招入几个女职工,使男职工与女28 职工的人数比是4:3。这个单位现在有职工多少人?(6分) 29 30 31 9、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20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的时间比甲少25%,丙每天完成全工程的101,32 三人合做3天后,剩下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8分) 33 34 35 10、甲乙两车同时从A 地开往B 地。甲车到达B 地后立即返回,在离B 地45千米处与乙车相遇。36 已知甲乙两车速度的比是3:2,相遇时甲车行了多少千米? 37 (10分) 38 39 11、某水果店有苹果和桃子一批。如果苹果增加3箱,则桃子的箱数是苹果的 43,如果苹果减少40 4箱,则桃子的箱数是苹果的5 4。求这批苹果和桃子各是几箱?(10分) 41

《材料力学》第9章 压杆稳定 习题解

第九章 压杆稳定 习题解 [习题9-1] 在§9-2中已对两端球形铰支的等截面细长压杆,按图a 所示坐标系及挠度曲线形状,导出了临界应力公式2 2l EI P cr π= 。试分析当分别取图b,c,d 所示坐标系及挠曲线形 状时,压杆在cr F 作用下的挠曲线微分方程是否与图a 情况下的相同,由此所得cr F 公式又是否相同。 解: 挠曲线微分方程与坐标系的y 轴正向规定有关,与挠曲线的位置无关。 因为(b )图与(a )图具有相同的坐标系,所以它们的挠曲线微分方程相同,都是 )("x M EIw -=。(c )、(d)的坐标系相同,它们具有相同的挠曲线微分方程:)("x M EIw =,显然,这微分方程与(a )的微分方程不同。 临界力只与压杆的抗弯刚度、长度与两端的支承情况有关,与坐标系的选取、挠曲线的位置等因素无关。因此,以上四种情形的临界力具有相同的公式,即:2 2l EI P cr π=。

[习题9-2] 图示各杆材料和截面均相同,试问杆能承受的压力哪根最大,哪根最小(图f 所示杆在中间支承处不能转动)? 解:压杆能承受的临界压力为:2 2).(l EI P cr μπ=。由这公式可知,对于材料和截面相同的压杆, 它们能承受的压力与 原压相的相当长度l μ的平方成反比,其中,μ为与约束情况有关的长 度系数。 (a )m l 551=?=μ (b )m l 9.477.0=?=μ (c )m l 5.495.0=?=μ (d )m l 422=?=μ (e )m l 881=?=μ (f )m l 5.357.0=?=μ(下段);m l 5.255.0=?=μ(上段) 故图e 所示杆cr F 最小,图f 所示杆cr F 最大。 [习题9-3] 图a,b 所示的两细长杆均与基础刚性连接,但第一根杆(图a )的基础放在弹性地基上,第二根杆(图b )的基础放在刚性地基上。试问两杆的临界力是否均为2 min 2) .2(l EI P cr π= ?为什么?并由此判断压杆长因数μ是否可能大于2。

第十三章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课后习题答案word版本

第十三章 1 什么是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 框架结构既要承受竖向重力荷载,又要承受水平风荷载,在地震区还要承受地震作用。竖向荷载的方向是单一的,但水平荷载的方向却是随机的。为了提高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特别是要提高框架结构的抗扭刚度,以满足《规范》所规定的位移角限值、位移比限值和周期比限值。框架结构师由梁板柱组成的空间结构,如果结构一个方向的抗侧力较弱时,会率先开裂和破坏,将导致结构丧失空间协调工作的能力,从而导致结构的严重破坏,甚至倒塌。 2柱网布置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柱网布置应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2),柱网布置应满足建筑平面布置的要求 (3),柱网布置要使结构受力合理 (4),柱网布置应方便施工 3承重框架有哪些布置方案? (1),横向框架承重方案 (2),纵向框架承重方案 (3),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 4如何确定框架结构的计算单元?其计算简图是什么?基本假定有哪些? 为方便常忽略结构纵向和横向之间的空间联系,忽略各构件的抗扭作用,将横向框架和纵向框架分别按平面框架进行分析计算。通常,横向框架的间距,荷载和间距都相同,因此取出有代表性的一品中间横向框架作为计算单元。 计算简图见书182页。 基本假定:1,没有水平位移。2,某楼层的竖向荷载只对本层框架梁及与其相连的楼层产生内力。 5.竖向荷载如何简化到框架梁上面的?什么是等效荷载?如何等效? 竖向荷载可以通过分层法简化到框架梁上 假定(1)没有水平位移 (2)某楼层的竖向荷载只对本层框架梁及与其相连的楼层柱产生内力。 分层法是利用叠加原理多层框架在多层荷载同时作用下的内力,可以看成是各层竖向荷载单独作用的内力的叠加。 等效荷载:等效荷载是指为了简化问题,用新的荷载代替原来复杂的荷载,但要保证两种荷载给构件带来的效应是相同的。 6.风荷载是如何简化到框架梁上的? 风荷载对框架梁的作用一般都可以简化为作用于框架节点上的水平力采用反弯点法或者D值法将风荷载简化到框架梁上,二者的简化条件不同,D值法是反弯点法的改进,先求出个柱的杆端弯矩,然后根据节点平衡条件求得梁端弯矩,进而求出梁端剪力。 7.构件截面的弯曲刚度如何确定? 构件截面的弯曲刚度可以通过材料力学的方法来计算构件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的挠度和变形。 8.作用在框架结构上的荷载有哪些? 作用于框架结构上的荷载有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两种,竖向荷载包括结构自重及楼面活荷载,一般为分布荷载,有时也有集中荷载。水平荷载包括风荷载和水平地震荷载,一般均简化成作用于框架节点的水平作用集中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思考题解

一、百分数的应用 1.填空: ①一个数增加它的25%后,应减少所得数的( 20 )%才能重新得到原数。 ② 一个数减少它的37.5%后,应增加所得数的( 60 )%才能重新得到原数。 ③ 甲数比乙数少 11 1,乙数比甲数多( 10 )%。 ④ 甲数是乙数的131,乙数比甲数少( 25 )%。 ⑤ 5.7∶6=( 19 )∶20=(2.85)÷3=) 20()19(=( 0.95 )=( 95 )% ⑥ 有一杯糖水,糖和水的比是2∶9。再放入4克糖,所得糖水重92克,这时 糖水中水和糖的比是( 18∶5 )。 提示:原来糖水重 92-4=88(克),糖重 88× 2 92+=16(克), 水重 88-16=72(克) 再放入4克糖后水和糖的比是 72∶(16+4)=18∶5。 ⑦一个圆的周长增加20%,则它的面积就增加( 44 )%。 ⑧用两个相等的半圆拼成一个圆,那么圆周长比两个半圆周长之和少 (38.9)%。 提示:两半圆周长之和比圆周长多两条直径, 2d ÷(πd +2d)=2÷5.14≈38.9%。 ⑨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的周长相等,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圆面积的 ( 78.5 )%。 提示:设半径为1,则正方形和圆的周长都是 1×2×3.14=6.28 正方形面积是圆面积的 20015714.357.157.114.311)428.6(2=?=??÷=78.5%。 ⑩在正方形内作一个最大的扇形,扇形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 78.5 )%。 提示:设扇形半径为1 ,(1×1×3.14÷4)÷(1×1)=0.785÷1=78.5%。

2.判断: (×)① 最小的百分数是1%。 (×)② 4 3米也就是75%米。 (√)③ 甲数比乙数少20%,则乙数比甲数多25%。 (×)④ 把10克盐溶解在500克水中,那么盐是盐水的2%。 (×)⑤ 10吨煤用去10%后又增加10%,这时的煤与原有煤相等。 (×)⑥ 某车间今天上班的有100人,请假2人,出勤率是98%。 3.选择: ①甲数(不为0)乘以21的积等于乙数除以2 1的商,甲数与乙数相比( C )。 A 甲 = 乙 B 甲< 乙 C 甲 >乙 D 无法比较 ②一批货物,第一次降价20%,第二次又降价20%,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比 原价降低了( A )。 A 36% B 38% C 40% D 64% ③一个三角形,如果底边增加10%,高缩短10%时,新三角形的面积与原三 角形的面积比较,( B )。 A 增加了1% B 减少了1% C 增加了0.5% D 减少了0.5% E 面积相等 F 无法比较 ④选择“< ”、“ >”、“ =”号,分别填入各题的括号里。 9 2( = )0.2. ( > )314% 0.82( < )1.6 ⑤比X 多2 1的数与比X 少20%的数的差是53,求X 的正确方程是( B )。 A X ×(1+2 1)-X ×(1-20%)=53 B X +21-X ×(1-20%)=53 C X +2 1-(X -20%)=53

大学物理学 第十二章思考题习题.

思考题 12.1在电子仪器中,为了减弱与电源相连的两条导线的磁场,通常总是把它们扭在一起。为什么? 12.2 两根通有同样电流的I的长直导线十字交叉放在一起,交叉点相互绝缘(图12.31)。试判断何处的合磁场为零。 12.3一根导线中间分成相同的两支,形成一菱形(图12.32)。通入电流后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上的合磁场如何? 12.4 解释等离子体电流的箍缩效应,即等离子柱中通以电流时(图12.33),它会受到自身电流的磁场的作用而向轴心收缩的现象。 12.5 研究受控热核反应的托卡马克装置中,等离子体除了受到螺绕环电流的磁约束外也受到自身的感应电流(由中心感应线圈中的变化电流引起,等离子体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常超过 6 10A)的磁场的约束(图12.34)。试说明这两种磁场的合磁场的磁感应线绕着等离子体环 轴线的螺旋线(这样的磁场更有利于约束等离子体)。

12.6 考虑一个闭合的面,它包围磁铁棒的一个磁极。通过该闭合面的磁通量是多少? 12.7 磁场是不是保守场? 12.8 在无电流的空间区域内,如果磁力线是平行直线,那么磁场一定是均匀场。试证明之。 12.9 试证明:在两磁极间的磁场不可能像图12.35那样突然降到零。 12.10 如图12.36所示,一长直密绕螺线管,通有电流I 。对于闭合回路L ,求? =?L dr B ? 12.11像图12.37那样的截面是任意形状的密绕长直螺线管,管内磁场是否是均匀磁场?其磁感应强度是否仍可按nI B 0μ=计算?

12.12图12.39中的充电器充电(电流Ic 方向如图所示)和放电(电流Ic 的方向与图示方向相反)时,板间位移电流的方向各如何?1r 处的磁场方向又各如何? 习题 12.1求图12.38各图中P 点的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和方向。 12.2高压输电线在地面上空25m 处,通过电流为A 3 108.1?。 (1)求在地面上由这电流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多大? (2)在上述地区,地磁场为T 4-106.0?,问输电线产生的磁场与地磁场相比如何? 12.3在汽船上,指南针装在相距载流导线0.8m 处,该导线中电流为20A 。 (1)该电流在指南针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多大(导线作为长直导线处理)? (2)地磁场的水平分量(向北)为T 4 -1080?。 。由于导线中电流的磁场作用,指南针的指向要偏离正北方向。如果电流的磁场方向是水平的而且与地磁场垂直,指南针将偏离正北方向多少度?求在最坏情况下,上述汽船中的指南针偏离正北方向多少度。 12.4 两根导线沿半径方向被引到铁环上A,C 两点。电流方向如图12.39所示。求环中心O 处的磁感应强度是多少?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思考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思考题 1.填空: ①一个数增加它的25%后,应减少所得数的( )%才能重新得到原数。 ②一个数减少它的37.5%后,应增加所得数的( )%才能重新得到原数。 ③甲数比乙数少 11 1 ,乙数比甲数多( )%。 ④甲数是乙数的13 1 ,乙数比甲数少( )%。 ⑤5.7∶6=( )∶20=( )÷3= ()() =( )=( )% ⑥有一杯糖水,糖和水的比是2∶9。再放入4克糖,所得糖水重92克,这时糖水中水和糖的 比是( )。 ⑦一个圆的周长增加20%,则它的面积就增加( )%。 ⑧用两个相等的半圆拼成一个圆,那么圆周长比两个半圆周长之和约少 ( )%。 (⑧⑨⑩π取3.14) ⑨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的周长相等,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圆面积的( )%。 ⑩在正方形内作一个最大的扇形,扇形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 )%。 2.判断: ( )①最小的百分数是1%。 ( )② 4 3 米就是75%米。 ( )③甲数比乙数少20%,则乙数比甲数多25%。 ( )④把10克盐溶解在500克水中,那么盐是盐水的2%。 ( )⑤10吨煤用去10%后又增加10%,这时的煤与原有煤相等。 ( )⑥某车间今天上班的有100人,请假2人,出勤率是98%。 3.选择: ①甲数(不为0)乘 21的积等于乙数除以2 1 的商,甲数与乙数相比(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比较 ②一批货物,第一次降价20%,第二次又降价20%,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比原价降低了( )。

A.36% B.38% C.40% D.64% ③一个三角形,如果底边增加10%,高缩短10%时,新三角形的面积与原三角形的面积比较,( )。 A.增加了1% B.减少了1% C.增加了0.5% D.减少了0.5% E.面积相等 F.无法比较 ④选择“<”、“>”、“=”号,分别填入各题的括号里。 92 ( )0.2. ( )314% 0.82 ( )1.6 ⑤比X 多 2 1的数与比X 少20%的数的差是53 ,求X 的正确方程是 A.X ×(1+ 21)-X ×(1-20%)=53 B.X +2 1-X ×(1-20%)=53 C.X +2 1-(X -20%)=53 求百分之几 4.机械厂原计划8月份生产1200个零件,结果提前6天完成任务。照这样计算,8月份能超额百分之几? 5.某校去年有女生200人,男生比女生多80人。今年女生比去年增加20%,那么男生减少百分之几时,女生比男生可多30人? ※6.一个班中78%的学生喜欢游泳,80%的学生喜欢玩游戏机,84%的学生喜欢下棋,88%的学生 喜欢看小说,问该班学生中同时有这四种爱好的学生所占最小百分比是多少? 7.某厂经过技术考核后,对全体工人的技术水平考核情况如下:80%的工人会做A 种工作,87%的工人会做B 种工作,92%的工人会做C 种工作,75%的工人会做D 种工作,那么至少有百分之几的人A 、B 、C 、D 四种工作都会做?

第12章思考题解

《大学物理学》(下册)思考题解 第12章 12-1 下列各叙述是否正确?在什么情况下正确?在什么情况下不正确?请举例说明之。 (1)接地的导体都不带电; (2)一导体的电势为零,则该导体不带电; (3)任何导体只要它所带的电量不变,则其电势也是不变的。 答:导体接地时,其电势必为零,所以(1)、(2)属于同一种情况,都不正确。导体的电势为零,不一定不带电荷。例如当接地的导体附近有其他电荷存在时,导体表面靠近外电荷附近将会出现感应电荷。(3)的说法也不正确。导体的电势是由空间分布的所有电荷共同决定的,包括自身携带的电荷,但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电荷。例如,一导体总带电量为零,周围有没有其他带电体存在将决定它的电势。 12-2 有人说,因为达到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不带电,所以利用高斯定理可以证明导体内部场强必为零,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答:正确。 12-3 为什么高压电器设备上金属部件的表面要尽可能不带棱角? 答:静电平衡时,导体表面外附近的电场与导体表面的曲率有很大关系,表面曲率大的地方,外表面附近的电场更强。金属部件的棱角就属于曲率大的表面。这种局部的强电场会击穿附近的介质。例如空气介质,会产生放电现象。 12-4 在一个孤立导体球壳的中心放一个点电荷,球壳内外表面上的电荷分布是否均匀?如果点电荷偏离球心,情况又如何?

答:在孤立导体球壳中心放一点电荷,球壳内外表面上的电荷分布是均匀的。如果点电荷偏离球心,,球壳内表面上的电荷分布就不均匀了,但外表面的电荷分布仍然是均匀的,因为导体内部的电场线不可能穿过导体影响到外面。 12-5 一个孤立导体球带电量Q,其表面附近的场强沿什么方向?当我们将另一带电体移近这个导体球时,球表面附近的场强将沿什么方向?其上电荷分布是否均匀?其表面是否等电势?导体内任一点的电场强度有无变化?导体球的电势有无变化? 答:带电导体球表面附近的场强总是沿着球的半径方向,无论球附近有没有其他带电体。另外,导体总是等势体,表面总是等势面,内部电场永远为零。如果是孤立导体,表面电荷均匀分布。但是,如果附近有其它带电体,导体表面的电荷就不再均匀分布了。 12-6 一带电导体放在封闭的金属壳内部。(1)若将另一带电导体从外面移近金属壳,壳内的电场是否改变?(2)若将金属壳内部的带电导体在壳内移动或与壳接触时,壳外部的电场是否也改变?(3)如果壳内有两个等值异号的带电体,则壳外的电场如何? 答:假设这个金属壳没有接地。则金属壳内表面将感应出与内部带电体等量异号的电荷,外表面出现等量等号的电荷。于是 (1)壳内的电场不会改变; (2)仅将金属壳内部的带电导体在壳内移动,壳外电场不会改变。若将金属壳内部的带电导体与壳接触,壳内表面的电荷与带电体的电荷中和,壳外表面的电荷仍然存在,且分布不变,所以壳外部的电场也不会改变; (3)如果壳内有两个等值异号的带电体,则金属壳外表面没有感应电荷,

六年级数学思考题附答案

六年级数学思考题附答案 数学思考题 1、小英、小慧、小庆三名同学中,有一名同学悄悄的做了一件好事,事后,老师问她们三人是谁做的好事,小英说:“是小庆干的。”小庆说:“不是我干的。”小慧说:“不是我干的。” 后来发现他们三人中有两人说的是假话,有一人说的是真话,那么这件好事究竟是谁干的, 解:若是小英干的,则小庆和小慧说真话,与题目中的条件矛盾;若是小庆干的,则小英和小慧说真话,也与题意不相符;因此好事是小慧干的。 2、甲、乙、丙是来自中国、法国和英国的小朋友。甲不会英文,乙不懂法语,却与英国小朋友热烈交谈。问:甲、乙、丙分别是哪个国家的小朋友, 解:甲是法国人,乙是中国人,丙是英国人。 3、甲、乙、丙三人分别在武汉、长沙、上海工作,他们三人一个是司机,一个是教师,一个是警察。已知: (1)甲不在武汉工作; (2)乙不在长沙工作; (3)在武汉工作的不会开车; (4)在长沙工作的是教师; (5)乙不是警察。 那么,甲、乙、丙分别在什么城市从事什么工作, 解:甲在长沙工作,职业是教师;乙在上海工作,职业是司机;丙在武汉工作,职业是警察。 4、育才实验小学举办科技知识竞赛,同学们对一贯刻苦学习、爱好读书的四名学生的成绩作了如下估计:(1)丙得第一,乙得第二; (2)丙得第二,丁得第三; (3)甲得第二,丁得第四。

比赛结果一公布,果然是这四名学生获得前四名。但以上三种估计,每一种只对了一半,错了一半。请问他们各得第几名, 解:用列表与假设相结合的方法推出:甲得第二,乙得第四,丙得第一,丁得第三。 5、小明、小强、小虎三个男同学都各有一个妹妹,六个人在一起打乒乓球,举行混合双打比赛,事先规定:兄妹二人不许搭伴。 第一局:小明和小丽对小虎和小红; 第二局:小虎和小玲对小明和小强的妹妹; 请你判断,小丽、小红和小玲各是谁的妹妹, 解:小虎的妹妹是小丽,小明的妹妹是小玲,小强的妹妹是小红。 6、4个人站成一排合影留念,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4×3×2×1=24(种) 7、由数字0,1,2,3组成三位数,问: (1)可组成多少个不相等的三位数, (2)可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解: (1)3×4×4=48(个) (2)3×3×2=18(个) 8、中日乒乓球友谊赛上,双方各派出队员3名,要求每个队员都要和对方的队员赛一场,采取“五局三胜制”,整个友谊赛至少要打多少局比赛, 解: 3×(3×3)=27(局) 答:整个友谊赛至少要打27局比赛。 9、在2、3、5、7、9这五个数字中,选出四个数字,组成被3除余2的四位数,这样的四位数有多少个, 解:从五个数字中选出四个数字,即五个数字中要去掉一个数字,由于原来五个数字相加的和除以3余2,所以去掉的数字只能是3或9。

大学物理13.第十三章思考题

1、如图13-9所示,薄膜介质的折射率为n 1,薄膜上下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并且n 2比n 1和 n 3都大。单色平行光由介质1垂直照射在薄膜上,经 薄膜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已知薄膜的 厚度为e , 1为入射光在折射率为 n 1的介质中的波 长,则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等于多少? 【答案:2 21 12λn e n S - =?】 详解:由于入射光在上表面从光疏介质投射到光密介质上存在半波损失,因此反射光一的光程为 2 1λ = S 由于入射光在下表面从光密介质投射到光疏介质上没有半波损失,因此反射光二的光程为 e n S 222= 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为 2 2212λ - =-=?e n S S S 其中λ为光在真空的波长,它与介质1中的波长的关系为λ=n 1λ1,因此 2 21 12λn e n S - =? 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分别被折射率为n 1和n 2、厚度均为e 的透明薄膜遮盖。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在屏中央处,两束相干光的相位差等于多少? 【答案:λ ?e n n )(π212-= ?】 详解:设从双缝发出的两束光到屏中央处的距离为r ,依题意它们到达屏中央处的光程分别为 n 1 n 2 n 3 图13-9 入射光 射光一 射光二 e

)(11e r e n S -+= )(22e r e n S -+= 它们的光程差为 12S S S -=?e n n )(12-= 因此,在屏中央处两束相干光的相位差为 λ ?S ?= ?π2λ e n n )(π212-= 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哪些办法? 【答案:增大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D 、增大入射光波长λ、减小双缝间距d 、减小折射率n 】 详解:双缝干涉条纹间距为 dn D x λ = ? 因此,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增大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D 、改用波长λ较长的光进行实验、将两缝的间距d 变小、将实验装置放在折射率n 较小的透明流体中。 4、如图13-10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幕E 上的P 点处是明条纹。如果将缝S 1 盖住,并在S 1 S 2连线的垂直平分面处放置一个高折射率玻璃反射面M ,则此时P 点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 【答案:是暗条纹】 详解:设S 1、S 2到P 点的距离分别为r 1和r 2。由于 P 点处原来是明条纹,因此 λk r r =-21 如果在S 1 S 2连线的垂直平分面处放置一个高折射率 玻璃反射面M ,由于从S 2发出的光经M 反射时存在半波损失,因此到达P 点的反射光与直射光的光程差为 212 r r S -+ =?λ 2 λ λ+ =k 2 ) 12(λ +=k 图13-10 P S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思考题

1.一瓶盐水,盐和水的质量比是1:24,如果再放入75克水,那么盐和水的质量比是1:27,原来瓶内的盐水有多少克? 2.学了2、3、5的倍数的特征后,王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做了个游戏。他让学号是2的倍 数的同学举左手,让学生是5的倍数的同学举右手,让学生是3的倍数的同学站立起来,结果有12名(包括学号排在最后的那名学生)同学什么动作也没有做。全班人数有多少人? 3.有20千克的盐水,盐和水的比是3:20,加上多少千克水后,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4.合唱队原来女生人数占 31,后来又有3名女生加入,这样女生就占合唱队的9 4。现在合唱队多少人? 5.奶奶今年65岁,妈妈的年龄是奶奶的 53,小红的年龄是妈妈的3 1。小红今年多少岁? 6.馨馨家园去年有96户家庭中拥有电脑,今年比去年增加了41。今年有多少户家庭拥有电脑? 7.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61,第二天看了全书的5 1正好是60页。第一天看了多少页? 8. 六(2)班有72名学生,男女生人数的比为5:4,六(2)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9.操场上有408名学生,老师的人数是学生人数的 8 1。操场上师生一共有多少人? 10. 一份稿件31小时打完,1小时打完这样的稿件3份。如果31小时打完这份稿件的2 1,1小时打完这样的稿件( )份。 11.一件工作,甲先单独完成32用了5 1小时,如果全完成,要用( )小时。 12.甲数是乙数的5 4,甲数是乙数的( )%;乙数是甲数的( )%。 13.学校买来300盆花美化环境,其中150盆布置校园花坛,其余的按3:2分给五、六 年级。五、六年级各分到多少盆? 14.用来消毒的碘酒是把碘和酒精按1:50的比混合配制的,现在有35克碘,能配制这 种碘酒多少克? 15.减数相当于被减数的 7 4,差和减数的比是( ) 16.A 是B 的2倍,B 是C 的32,A :B :C=( ) 17.一件工作,甲单独做要15小时完成,乙单独做要12小时完成。两人合作3小时后,由甲继续做几小时才能完成这件工作的5 4? 18.打一份稿件,甲单独打18小时完成,乙单独打30小时完成,甲先打3小时后,剩 下的任务由两人合打,还需要多少时间完成?

材料力学第十一章习题选及其解答

11-2. 桥式起重机上悬挂一重量G=50kN 的重物,以匀速度v=1m/s 向前移动(在 图中移动的方向垂直于纸面)。若起重机突然停止移动,重物将象单摆一样向前摆动。若梁为No14工字钢,吊索截面面积A=5×10-4m 2,试问当惯性力为最大值时,梁及吊索内的最大应力增加多少? 解:(1)起重机突然停止时,吊索以初速v 作圆周运动,此时吊索轴力增量是 kN R v g G ma N n D 28.12 =?==Δ (2)吊索的应力增量是 MPa A N σD d 56.2== ΔΔ (3)梁内最大弯矩的增量是 l N M D ΔΔ4 1 = (4)查表得梁的抗弯截面系数 3610102m W -?= (5)梁内最大正应力的增量是 MPa W M σd 68.15'==ΔΔ 11-4. 轴上装一钢质圆盘,盘上有一圆孔。若轴与盘ω=40 1/s 的匀角速度转动, 试求轴内因这一圆孔引起的最大正应力。

解:(1)假设挖空圆盘和圆孔部分的质量分别是M 和m ,它们的质心距轴线的 距离分别为R 的r ,则有 mr MR = (2)挖空圆盘的惯性力是 kN ωr g V γωmr ωMR Ma F n n 64.10222=?= === 上式中钢的密度取 3/8.76m kN γ= (3)轴内的最大正应力增量是 MPa W l F W M σn d 5.1241max max ===Δ 11-5. 在直径为100mm 的轴上装有转动惯量I=0.5kN ?m ?s2的飞轮,轴的转速为 300r/min 。制动器开始作用后,在20转内将飞轮刹住,试求轴内最大剪应力。设在制动器作用前,轴已与驱动装置脱开,且轴承的磨擦力矩可以不计。 解:(1)飞轮作匀减速转动 2 2 20/25.120 /42.3130 s rad φ ωωεωs rad π n ωt t -=-=∴=== (2)惯性力距是 kNm εI m d 96.1=-= (3)轴在飞轮和制动器之间发生扭转变形 MPa d πT W T τm T t d 10163 max === ∴= 11-6. 钢轴AB 的直径为80mm ,轴上有一直径为80mm 钢质圆杆CD ,CD 垂直 于AB 。若AB 以匀角速度ω=40rad/s 转动。材料的许用应力[σ]=70MPa ,密度为7.8g/cm3。试校核AB 轴及CD 杆的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