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曲线计算公6式

测井曲线计算公6式
测井曲线计算公6式

摘要

油层物理是研究储层岩石、岩石中的流体(油、气、水)以及流体在岩石中渗流机理的一门学科。它表述的是油层的物理性质,储层的岩石骨架和储存于岩石骨架孔隙中的流体。

钻探一口油井,取心测得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反映的是这口井及井筒周围的油层物性参数,即所谓的“一孔之见”,从平面上看,如果这口井位于湖相水道砂微相中间,它的孔隙度、渗透率偏高,用此计算的储量偏大,因为向水道砂微相两侧的孔、渗参数肯定要小;如位于水道间的薄砂层中,那计算的储量可能偏小,要想真正控制就得还油层以本来面目。早期资料较少是难以达到的,而随井网的不断完善,获取的动、静态信息的不断增加,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出现,就能还油层以真面目。

精细油藏描述是指油田投入开发后,随着开采程度的加深和动、静态资料增加,所进行的精细地质特征研究和剩余油分布描述,并不断完善储层预测的地质模型,称为精细油藏描述。可以细分为开发初期、开发中期和开发后期精细油藏描述。不同时期的精细油藏描述因资料占有程度不同而描述的精度不同。而目前在开发后期(指综合含水>85%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在75%以上)的精细油藏描述由于资料占有量相对较多,所以描述的精度要高,加上相关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才能达到精细描述的程度。油层物理学科在提高采收率的研究的过程中,对油层的非均质性、流体粘度及流度比和油藏润湿性等对采收率的影响进行了研

目录

一、引言 ---------------(1)

二、精细油藏描述实例 ----------------(2)

1.概况 ---------------(2)2.精细油藏描述对策及思路 ---------------(3)3.精细构造研究 ---------------(4)4.测井多井评价 ---------------(6)5.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规律 --------------(10)6.储层非均质性 --------------(14)7.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20)8.三维建模及油藏工程评价 --------------(23)

三、结论及认识 --------------(24)

四、结束语 --------------(25)

油层物理与精细油藏描述

――结合板桥油田板北板一油组实例分析

一、引言

油层物理表述的是油层的物理性质,储层的岩石骨架和储存于岩石骨架孔隙中的流体。首先研究的是储集油气的储层。

储油岩石的性质直接影响着油气储量和产量,油层物性资料对整个油藏的开发过程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对于认识储层、评价储层、保护和改造储层,对于油田地质勘探、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以及提高油气采收率都有重大意义。

储层流体是指储存于地下的石油、天然气和地层水。处于地下的流体的物理性质和其在地面的性质有着很大的差别。于是油层物理又发展到对流体的测试研究,多相流体的渗流机理和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

研究储油层的物理性质,进而研究储油层的空间展布,在沉积岩储层的研究上,认为储层的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的。随着钻井资料的增加,人们对地下油层的物性认识进一步提高,愈加接近于地下的真实状况;沉积相、沉积微相的研究结果证实,沉积微相控制着储层的分布,决定了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的变化趋势;油层取心资料的有限性,近年来在测井多井评价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得到补充。物探技术进步,储层约束反演技术为储层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油层非均质性的研究,对油层中存在的渗流屏障的研究及流体性质的研究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变得愈来愈重要,研究得愈来愈细致。经过较长时间油藏的开发,在采出程度较高的开发后期,有了较多的资料积累。为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人们对重建地质模型的愿望随之产生,这样就提出对油藏的精细描述的问题。

精细油藏描述是对油层物理学科的拓展和延伸,它应用了目前一些成熟的多学科的配套技术,但其核心仍然是油层物理基础研究内容,以提高采收率为目的,对油藏的精细认识。

二、精细油藏描述实例

1.概况

⑴板桥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北部,板桥油田板北板一油组精细油藏描述

是板桥油气田精细油藏描述的一个部份,我们仅以此来探讨精细油藏的描述方法。

本区有沙一、沙二、沙三段三套含油层系,含油气井段2436~4092m,划分为9个油组,板一油组仅是其中的一个。

板北板1油组探明地质储量426×104t,该套油组1982年投入开发,初期依靠油藏天然能量开采,从1985年各断块逐步转入注水开发,到目前经历了近20年的开发历程,到目前总采油井30口,开井25口,日产油105.1t/d,日产气36187m3/d,日产水601m3/d,综合含水85.1%,累积产油152.67×104t,采出程度35.8%,采油速度0.9%,可采储量采出程度 %。注水井27口,开井19口,日注水1018m3,累积注水580.91×104m3,月注采比1.27,累积注采比1.12。

⑵存在的主要难题

①板1油组已进入高含水期开发,呈现产量递减和含水上升双重加快的特点。

②油层水淹程度严重,地下油水关系复杂,造成开发过程中注采矛盾比较突出,加大了挖潜难度。

③随着开采过程的加深,剩余油高度分散,原有的地质模型已不能满足目前挖掘剩余资源潜力精度的需要。

2.精细油藏描述对策及思路

⑴研究对策

①精细构造研究

以钻井资料为主,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在精细地层对比的基础上,对储油小层(或砂体)进行微构造研究,建立开发单元的微构造控制。

②应用测井曲线、岩心、试油、生产动态资料进行沉积微相研究,研究储油砂体空间展布及储层物性的变化规律,在储层岩心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测井进行多井评价及“四性关系”研究,建立储层地质模型。

③通过对流体性质分析,开采变化特征研究,建立油藏流体模型。

④储层非均质性和流动单元及岩石物理相研究,注水后储层结构变化特征研究,储量复算。

⑤油藏工程研究,包括开发效果评价,数模及剩余油分布研究,油藏潜力综合评价。

⑵研究思路

①从单井岩性、储集性、含油性到井间砂体连通关系,从静态油层物理性质到动态开发注采关系、开采特点、动态连通关系等,研究的最小单元到单砂体,从沉积微相的角度分析各个油气层单元,综合研究成果提供一个系统的较全面的静态地质模型,并且在油藏工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数模建立动态地质模型。

②编制调整方案

3.精细构造研究

⑴地层划分与精细对比

本次研究在油组、小层、单砂体划分过程中通过岩心观察和岩电关系研究,应用1:200的0.45m、4m电阻率、声波时差、自然电位、自然伽玛5条曲线相互配合,对小层内

部沉积单元界限进行了划分,细分出小层内部的沉积单元(单砂体)。从中选取一些能代表某一小层内砂体发育情况且容易对比的电性特征、典型旋回特征的代表井作为小层对比标准井,建立标准对比剖面,由点到面立体交叉实行全区闭和对比,最终再结合动态资料对划分的单元进行验证和修改。

板1油组主力生产层1-4小层划分了10个单砂体。其中砂体比较发育、分布比较广泛的是11、12、41、42砂体,为主力砂体,单井砂层最厚达12.8m,最薄1.0m,平均4.7m。其次为21、22砂体(见表1)。

⑵构造精细解释

在建立完整的地震、钻井、录井、测井等资料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层位标定,结合钻井和地震资料,确定油组顶界的反射特征,开展精细构造解释。在解释过程中,充分利用工作站的便利条件,将地震剖面拉伸、放大、极性反转、变换剖面显示方式等手段进行对比解释,并运用瞬时相位剖面、块移动等功能解释小断层。

在编制构造图时,充分利用已知井的钻井资料,以井分层为依据,参考构造趋势成图。目前已绘制了板1油组4个小层顶界构造图。

经过精细构造解释,新构造图与过去相比,基本格架没有变化,只在局部构造圈闭有变化。见图1。精细构造解释得到了几个微构造高点。

图1 板北板一油组含油面积图

4.测井多井评价

n m

w RT Rw b a S Φ???=由于钻井取芯井是相对有限的,在用取芯井与测井曲线建立关系的基础上,充分运用

测井资料进行储层评价,取得较好的效果。

⑴ 测井资料环境的校正及数据标准化

板北地区钻井年代跨度大,测井系列多,既有70年代的国产多线型(声感系列),

也有80年代的SJD801系列、83系列,以及90年代3700数控系列。为了尽可能克服与消除仪器刻度不精确性造成的误差,在对整个区块储层测井综合评价之前,对测井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⑵ 测井多井评价

①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四性关系分析主要是对储层进行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关系研究,建立测井信

息向地质信息的转化关系。根据取心井资料,建立测井曲线和油层物性关系,重新编制各类关系图版,建立相关公式。

② 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

A .泥质含量:根据四性关系分析结果得出泥质含量计算公式:

Vsh=87.387789×△GR (r=0.9075) 在处理过程中采用将该模型与砂泥岩通用解

释模型相结合,取最小值作为泥质含量计算结果。砂泥岩通用解释模型为:

式中: Vsh -泥质含量,

GCUR -地层经验系数,选用3.7;

X -自然伽玛、自然电位、电阻率测井值;

Xmin -纯砂岩段的自然伽玛、自然电位、电阻率测井值;

Xmax -纯泥岩段的自然伽玛、自然电位、电阻率测井值。

B.有效孔隙度: 通过编制板北地区板1油组岩心孔隙度与声波孔隙度泥质校正后)

关系图(相关系数为0.97063),得出孔隙度解释模型如下:

式中:Φ―有效孔隙度; △t ma ―骨架声波时差值;

Φ2―声波孔隙度(泥质校正后);△t f ―流体声波时差值;

△t ―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值; △t sh ―泥岩声波时差值。

C.含水饱和度

由于该地区没有油基泥浆取心数据,所以含水饱和度模型采用阿尔奇公式:

式中:Rt ―地层97063.002618.32+Φ=Φma f ma sh ma f ma t

t t t Vsh t t t t ?-??-?-?-??-?=Φ21-2

1-2V GCUR X GCUR sh ??=min max min X -X X -X =?X

电阻率;

Rw ―地层水电阻率;

b ―岩性系数;

m ―孔隙结构指数;

n ―储层饱和度指数;

板北地区a=1.2654, b=1,m=1.6294,n=1.6774;地层水电阻率Rw 是综合水分析资料

和纯水层视地层水电阻率Rwa 选取的,其地层水矿化度分布在6000—12000ppm 之间,对应的地层水电阻率分布范围是0.16—0.3Ω.M 之间。

D.渗透率:根据四性关系分析结果,将渗透率取对数后与声波时差、自然伽玛相对

值做二元线性回归得出渗透率解释模型:

Ln(K)=0.0425×AC-20.122×△GR-3.933 (r=0.96116)

③ 建立油气水评价标准

综合历年该区油井试油生产资料,建立油气层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标准,是

油气层解释的和有效厚度划分的关键。

岩性、物性、含油性下限:将岩心分析资料按储层类别进行分析统计,得出油气层

的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性下限(见表2)。

板北断块油气层岩性、物性、含油性下限 表2 2.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 3.含水饱和度与含水率的关系 or w w S S S S a f (1(11---+=μ

μ

电性标准:依据声波时差与电阻率关系图版、中子伽玛相对值与声波时差关系图版、冲洗带电阻率与深探测电阻率关系图版、自然伽玛相对值与电阻率关系图版,自然电位相对值与电阻率关系图版得出该地区油、气层有效厚度电性标准(见表3):

⑶测井资料的数字化处理

应用FORWARD测井评价软件,合理选择处理参数,对该区块板1油组的储层进行重新数字化处理,计算出储层的各类参数,并对储层参数进行汇总,统计出各储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等参数值,并结合油气层解释标准及试油、试采情况,重新划分了储层油气水层。

图2是板834-3 井测井处理结果与岩心数据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岩心孔隙度、渗透率与测井处理结果比较吻合。

图2 板834-3井测井解释结果与岩心分析数据对比表通过测井综合评价,共有45口井96层解释结论有变化,结论上升为油气层92.1m/21

层,上升为油水同层80.6m/15层,同时解释结论下降的有271.6m/50层。经过动静态综合分析评价,可实施的共有6口井7层,其中油层4口井9.4m/5层,差油层1口井3.0m/1层,油水同层1口井6.8m/2层。

5.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规律

⑴单井相分析

岩心资料是进行沉积相研究的最直接,也是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沉积环境的判别依据主要来自岩心观察描述。通过对板821及板834-3井两口取心井的岩心观察描述,各种相标志研究(其中包括沉积结构构造、颜色、粒度、沉积层序等),建立了单井的沉积相模式。

在板北主体板1油组储集体成因主要属于重力流成因,重力流水道砂体的沉积剖面特征主要为一套灰黑色质纯湖盆泥岩中夹块状砂岩和具递变层理砂岩的沉积体系,剖面沉积序列板1为一向上变粗的反旋回沉积。根据岩性和沉积构造特征分析主要包括六种岩相类型:灰黑色纹层状泥岩相、水流波痕交错纹理粉砂岩相、具递变层理的粉细砂岩相、具碟状构造的块状砂岩相、块状砂岩相、块状混积岩相。

根据薄片资料分析,板北地区板1油组岩石碎屑矿物成分以长石和岩屑为主,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混合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胶结物类型主要是有各类粘土矿物组成的泥质为主,其次为方解石胶结(见表5)。粘土矿物类型主要是蒙脱石和高岭石,随深度增加,伊蒙混层矿物有明显增加趋势。

⑵沉积微相的划分

①岩石相类型及特征

岩石相是成因单元中最小的岩石单位,它是由一定岩石特征所限定的岩石单位,这些岩石特征包括颜色、成分、结构、构造、成层性等,它可以反映沉积时水流能量的大小及垂向变化,而且岩石相的成因意义对微相分析及储层宏观非均质分布有重要意义。通过

对本区7口取心井的岩心分析,分别对板1油组岩石相进行了划分。

②沉积微相的划分

以取心井建立的单井相模式为依据,利用典型的测井曲线形态特征、砂岩等厚图及钻井沉积剖面特征等多种反映沉积演化规律的地质信息,将重力流水道沉积体系划分为主水道、分支水道、水道侧翼、水道间、水道漫溢、湖盆泥等六种微相。

③平面微相分布特征研究

根据各种微相的测井响应关系,在全区内未取心井之间进行连井剖面相分析,确定各种微相的横向变化和组合关系,然后综合砂岩等厚图,认为板1油组的相带分布受古地形控制,而断层又往往影响着古地形,水道一般顺着断层的下降盘分布,水道的位置决定着其他微相的位置。

板一油组有四种不同的砂体类型。包括主水道砂体、分支水道砂体、水道侧翼砂体、水道漫溢砂体。分述如下:

主水道:为深水重力流水道的主体部分,总体上呈带状定向分布,岩性主要由相互叠置的块状中细砂岩、具平行层理或递变层理的粉细砂岩、波状交错层理粉砂岩组成,与下伏地层为侵蚀突变接触,在电测曲线上表现为箱型或钟形形态。

分支水道:为主水道的分支部分,基本特征同主水道微相,区别是岩性较主水道微相略细一些,砂体厚度也较薄,主要由递变层理砂岩相、块状层理砂岩相、波状交错层理

粉细砂岩相、水平层理粉砂岩相及块状泥岩相组成,与下伏地层为侵蚀突变接触,在电测曲线上反映为以正旋回为主的钟型形态。

水道侧翼:为洪水扩展的水道及水道两侧的天然堤坝,岩性以平行层理和板状交错层理细砂岩、粉细砂岩为主。电性特征是自然电位曲线幅度小,多带有反旋回特征,平面上呈条带状分布于水道砂两侧,一侧与水道微相砂体接触,一侧与水道间沉积物和湖盆泥接触,相变为致密砂岩和泥岩。

水道漫溢:分布于主水道或分支水道的两测,由水流溢出水道而形成,其岩性主要为粉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的互层沉积,电测曲线上呈齿形特征。

其物性统计见下表:

6.储层非均质性

研究方法是利用岩心分析资料研究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板桥地区取心井不多,本次研究选择了测井多井评价中所获得的各项参数,尤其是渗透率参数,并结合岩心分析统计参数综合评价各项非均质特征。

⑴宏观非均质性研究

①层内非均质特征

A.渗透率韵律

层内非均质性是指单砂层规模内部垂向上储层性质的变化。

a正韵律型:最高渗透率相对均质段位于单砂层底部,向上单一地逐渐变小。

b反韵律型:最高渗透率相对均质段位于单砂层顶部,向下单一地逐渐变小

c 均质型:渗透率相对均质、稳定,总体变化不大。

d复合型:出现几个渗透率相对高值段,进一步细分为正复合型、反复合型、正反复合型。正复合型其最高渗透率相对均质段位于单砂层底部,反复合型相对高渗段在顶,

正反复合型相对高渗段在中部。

B.夹层及分布

依据岩电特征,本区夹层主要有3种基本类型:泥质夹层、钙质夹层、物性夹层。

夹层分布直接受控于沉积微相,同一微相沉积体一般由多次沉积事件形成,受物源供给能量及沉积时期水道的频繁摆动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砂体在垂向上相互切割叠置,造成板北地区夹层普遍发育,增加了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

板北开发区板1油组夹层评价参数表7

板1油组各微相带夹层评价参数表表8

隔层是指地层中分割砂层、阻止或控制流体流动的岩层,即遮挡层或阻渗层。岩心资料表明,构成本区隔层的岩性主要是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没有含油产状,渗透率小于0.1×10-3μm2,厚度通常大于2m,电性具明显低阻特征。

板1油组层间非均质性较强,且各断块之间的非均质强度有一定差异。

③平面非均质特征

平面非均质性是指一个储层砂体的平面几何形态、大小尺寸、连续性及砂体不同位置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这些因素直接控制和影响注入剂的渗流方向和平面波及程度。

⑵微观非均质性研究

①储层孔隙模型

微观上储层表现为强烈非均质性。板桥地区孔隙类型以原始粒间孔为主,伸长状孔隙和溶蚀残余孔及特大孔隙常见,长石类矿物溶蚀严重形成粒内溶孔发育。

②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压汞曲线及图像分析可以给出定量的储层孔隙结构参数数值。(表11)是本区部分压汞孔隙结构参数汇总表。最大连通孔隙半径一般1-9μm,中值半径0.1-0.3μm,孔隙喉道均值10-13,平均连通喉道半径6-7μm。对应的压汞曲线特征如所示。

图3 板821井板1油组压汞曲线

⑶储层注水岩石结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①粘土矿物及矿物微粒

通过扫描电镜、X衍射定量分析等技术详细研究了本区砂岩中的粘土矿物类型和含量。板北地区粘土类型:蒙脱石、高岭石、绿泥石和少量伊蒙混层及伊利石。

高岭石以充填式和交代式为主,蒙脱石、伊利石和伊蒙混层以衬垫式、交代式和桥式为主,绿泥石一般为衬垫式和充填式为主。

0.01mm,对孔隙结构和流体渗流影响很大,尤其对储层渗透率影响很大。

②敏感性分析

通过新近分析的五敏实验数据分析得知,板北地区敏感性主要表现为水敏和盐敏强烈,无酸敏性的特点,速敏不明显。

③润湿性及相渗分析

新测定的岩石润湿性数据表明板北地区板875井的板1层总体表现为亲水性特点。

板北地区相对渗透率分析数据,见下表。

7.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⑴流动单元

“流动单元”是在侧向上和垂向上连续的,内部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影响流体流动的岩性和岩石物理性质的储层单元。如前所述,对板一储层成10个单砂体,对原储层砂体按储层物性流动单元进行了劈分,作为储层研究的基础。

⑵储层结构研究

①储层井间模拟对比

为了进行精细的储层结构分析,为了更直观的反映砂岩储层、夹层的纵向分布,透视砂体切割关系,我们在高分辨测井层序地层分析基础上,充分利用研究区储层沉积模式及大量的测井信息、生产动态信息,确定储层砂体间的接触关系。研究中,我们综合所有的静、动态资料,精细地研究井间砂体分布,尤其是井间砂体规模、连续性、连通性、各种界面特征及砂体内渗透率非均质分布特征等,建立精细的储层结构模型,部分采用了地震资料测井约束反演,保证井间模拟对比准确。

②储层结构单元平面展布规律研究

为了揭示储层结构单元在平面上的分布,我们利用切片法进行储层结构单元的平面分布规律的研究。为在储层井间模拟基础上,利用切片分析法所得到的不同时期砂体结构平面分布图,可以看出,自下而上,自4小层到1小层,储层发育经历了生长发育、消亡、再发育、再消亡的过程。平面上,砂体明显成条带状分布,且在工区明显存在东西两个条带—继承性水道。伴随沉积演化,水道则发生左右摆动。

图4 板北地区板I油组4小层储层结构平面分布图

板北地区板1油组2小层储层结构平面分布图

8.三维建模及油藏工程评价

⑴静态模型的建立

综合前面各项成果,建立静态地质模型,并根据动态开采特征进行动态调整完善。

⑵油藏工程评价

①评价内容

本区块油藏工程评价,包括储层流体物性研究、开发历程及生产特征分析、注水效果评价(注采系统完善程度、注水见效程度、注水利用率分析、耗水量分析、水驱采收率预测及综合效果评价)、剩余油分布及潜力分析、综合调整方案部署及开发指标预测和经济评价。

②剩余潜力

分析表明工区内宏观剩余油分布有以下三种形式:A有注无采的砂体,对于条带砂体和透镜状砂体,在只有注水井而没有采油井的情况下,油层注水后地层压力不断增加,直到水流不进,但油层未被动用而成为剩余油层;B有采无注的油层动用程度低,对于透镜状砂体,砂体只有采油井或者虽有注水井的油层未吸水,油层仅靠天然能量采出少部分油,当采油井开采一定时间后,地层压力降低,剩余油无法采出,而成为低压基本未动用的剩余油层;C注采系统不完善造成的剩余油区,对于片状,宽带状等平面分布范围较大的砂体,由于注采系统不完善可造成剩余油区分布,一是油层的部分区域,未受井网控制,而造成剩余油滞留区,另一是油层的部分注采井组,由于注水井内油层未吸水,导致无注采关系,从而形成剩余油滞留区。

三、结论与认识

1.通过地层精细对比,重新落实了板北地区板0、板1油组小层、单砂层的划分,确定了各井间之间小层、单砂层的精细对比关系。

2.受重力流水下水道分布特征的影响,平面上砂体形态主要为条带状、指状、和舌状,各单砂体分布形式不同。由于水下水道多期性、侧向加积作用,导致储层非均质性加

重,只有板14小层主水道厚度大,中间无明显夹层。

3.分油组、小层、单砂层确定了砂体展布、物性分布特征、含油范围、微构造特征,建立了板北板一开发区完整的地质模型。测井多井评价为储层模型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4.由于水道的频繁摆动,导致各单砂层内夹层比较发育,层内非均质程度较高,渗透率变异系数一般在0.8-1.3之间,突进系数一般在2.1-3.5之间;孔隙类型以原始粒间孔为主,孔隙一般为孤立状,吼道细小,反映微观非均质性也较强。

5.粘土矿物含量统计分析,板0、板1油组蒙脱石、伊蒙混层和绿泥石的含量较高,四敏实验证实该区具有较强的水敏和盐敏。

四、结束语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大港油田第八采油作业区地质队领导的大力协助,总地质师程远忠,高级工程师陈振银等人给予了有力的指点,提出了有益的修改和建议,在此一并感谢。

参考文献

1.王志章、石占中等,《现代油藏描述技术》,石油出版社,1998

2.王启民,《非均质多油层砂岩油田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石油出版社,1996

测井曲线代码大全

测井曲线代码 RD、RS—深、浅侧向电阻率 RDC、RSC—环境校正后的深、浅侧向电阻率VRD、VRS—垂直校正后的深、浅侧向电阻率DEN—密度 DENC—环境校正后的密度 VDEN—垂直校正后的密度 CNL—补偿中子 CNC—环境校正后的补偿中子 VCNL—垂直校正后的补偿中子 GR—自然伽马 GRC—环境校正后的自然伽马 VGR—垂直校正后的自然伽马 AC—声波 V AC—垂直校正后声波 PE—有效光电吸收截面指数 VPE—垂直校正后的有效光电吸收截面指数SP—自然电位 VSP—垂直校正后的自然电位 CAL—井径 VCAL—垂直校正后井径 KTh—无铀伽马 GRSL—能谱自然伽马 U—铀 Th—钍 K—钾 WCCL—磁性定位 TGCN—套管中子 TGGR—套管伽马 R25—2.5米底部梯度电阻率 VR25—环境校正后的2.5米底部梯度电阻率DEV—井斜角 AZIM—井斜方位角 TEM—井温 RM—井筒钻井液电阻率 POR2—次生孔隙度 POR—孔隙度 PORW—含水孔隙度 PORF—冲洗带含水孔隙度 PORT—总孔隙度 PERM—渗透率 SW-含水饱和度 SXO—冲洗带含水饱和度

SH—泥质含量 CAL0—井径差值 HF—累计烃米数 PF—累计孔隙米数 DGA—视颗粒密度 SAND,LIME,DOLM,OTHR—分别为砂岩,石灰岩,白云岩,硬石膏含量 VPO2—垂直校正次生孔隙度 VPOR—垂直校正孔隙度 VPOW—垂直校正含水孔隙度 VPOF—垂直校正冲洗带含水孔隙度 VPOT—垂直校正总孔隙度 VPEM—垂直校正渗透率 VSW-垂直校正含水饱和度 VSXO—垂直校正冲洗带含水饱和度 VSH—垂直校正泥质含量 VCAO—垂直校正井径差值 VDGA—垂直校正视颗粒密度 VSAN,VLIM,VDOL,VOTH—分别为垂直校正砂岩,石灰岩,白云岩,硬石膏含量岩石力学参数 PFD1—破裂压力梯度 POFG—上覆压力梯度 PORG—地层压力梯度 POIS—泊松比 TOUR—固有剪切强度 UR—单轴抗压强度 YMOD—杨氏模量 SMOD—切变模量 BMOD—体积弹性模量 CB—体积压缩系数 BULK—出砂指数 MAC MAC—偶极子阵列声波 XMAC-Ⅱ—交叉偶极子阵列声波 DTC1—纵波时差 DTS1—横波时差 DTST1—斯通利波时差 DTSDTC-纵横波速度比 TFWV10-单极子全波列波形 TXXWV10-XX偶极子波形 TXYWV10- XY偶极子波形 TYXWV10- YX偶极子波形 TYYWV10- YY偶极子波形 WDST-计算各向异性开窗时间 WEND-计算各向异性关窗时间

测井曲线代码一览表

测井曲线代码一览表 测井类资料2009-08—0716:01阅读437 评论0 字号: 大大中中小小 from石油科技论坛 常用测井曲线名称 测井符号英文名称中文名称 Rt true formation resistivity。地层真电阻率 Rxo flushed zone formation resistivity 冲洗带地层电阻率 Ild deep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深探测感应测井 Ilm medium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中探测感应测井 Ils shallowinvestigateinductionlog 浅探测感应测井 Rd deepinvestigate double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深双侧向电阻率测井 Rs shallow investigate double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浅双侧向电阻率测井 RMLL microlateral resistivitylog 微侧向电阻率测井CON induction log感应测井 AC acoustic声波时差 DEN density 密度 CN neutron 中子 GR natural gammaray自然伽马 SP spontaneous potential 自然电位 CAL borehole diameter 井径 K potassium 钾 TH thorium钍 U uranium铀 KTH gammaray without uranium无铀伽马 NGR neutrongamma ray 中子伽马 5700系列得测井项目及曲线名称 StarImager微电阻率扫描成像 CBIL 井周声波成像 MAC 多极阵列声波成像 MRIL核磁共振成像 TBRT 薄层电阻率 DAC 阵列声波 DVRT 数字垂直测井 HDIP 六臂倾角 MPHI 核磁共振有效孔隙度 MBVM 可动流体体积 MBVI 束缚流体体积 MPERM 核磁共振渗透率 Echoes 标准回波数据

测井解释原理

测井解释原理 一: 储集层定义:具有连通孔隙,既能储存油气,又能使油气在一定压差下流动的岩层。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孔隙性(孔隙、洞穴、裂缝) 具有储存油气的孔隙、孔洞和裂缝等空间场所。 (2)渗透性(孔隙连通成渗滤通道) 孔隙、孔洞和裂缝之间必须相互连通,在一定压差下能够形成油气流动的通道。储集层是形成油气层的基本条件,因而储集层是应用测井资料进行地层评价和油气分析的基本对象。储集层的分类 ?按岩性:–碎屑岩储集层、碳酸盐岩储集层、特殊岩性储集层。 ?按孔隙空间结构:–孔隙型储集层、裂缝型储集层和洞穴型储集层、裂缝-孔洞型储集层。碎屑岩储集层 ?1、定义:–由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砂砾岩组成的储集层。 ?2、组成:–矿物碎屑(石英、长石、云母) –岩石碎屑(由母岩类型决定) –胶结物(泥质、钙质、硅质) ?3、特点:–孔隙空间主要是粒间孔隙,孔隙分布均匀,岩性和物性在横向上比较稳定。?4、有关的几个概念 –砂岩:骨架由硅石组成的岩石都称为砂岩。骨架成份主要为SiO 2 –泥岩(Shale):由粘土(Clay)和粉砂组成的岩石。 –砂泥岩剖面:由砂岩和泥岩构成的剖面。 碳酸盐岩储集层 ?1、定义:–由碳酸盐岩石构成的储集层。 ?2、组成:–石灰岩(CaCO 3)、白云岩Ca Mg(CO 3)2)、泥灰岩 ?3、特点:–储集空间复杂 有原生孔隙:分布均匀(如晶间、粒间、鲕状孔隙等) 次生孔隙:形态不规则,分布不均匀(裂缝、溶洞等) –物性变化大:横向纵向都变化大 ?4 、分类 按孔隙结构: ?孔隙型:与碎屑岩储集层类似。 ?裂缝型:孔隙空间以裂缝为主。裂缝数量、形态及分布不均匀,孔隙度、渗透率变化大。?孔洞型:孔隙空间以溶蚀孔洞为主。孔隙度可能较大、但渗透率很小。 ?洞穴型:孔隙空间主要是由于溶蚀作用产生的洞穴。 ?裂缝-孔洞型:裂缝、孔洞同时存在。 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基本类型 砂泥岩储集层的孔隙空间是以沉积时就存在或产生的原生孔隙为主; 碳酸盐岩储集层则以沉积后在成岩后生及表生阶段的改造过程中形成的次生孔隙为主。 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空间的基本形态有三种:孔隙及吼道、裂缝和洞穴。 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类型有:孔隙型、裂缝型、裂缝- 孔隙型、及裂缝- 洞穴型

测井曲线典型形态

测井曲线的形态代表了地层特征,如自然电位曲线分为钟型,漏斗型,锯齿型,指型等,他们分别代表了各种信息。但是其中SP曲线幅度又分为高幅,中幅,低幅。请问一下这些幅度是怎样定义的。是用公式算的还是直接看曲线的。还有双测向曲线,声波时差,微电极曲线齿型是什么意思。 电位的形状确实可以指示出一定的沉积环境,,比如“漏斗”:有口向上的漏斗,有口向下的漏斗,这就能分出沉积顺序,逆序还是正序。 不同测井曲线的形态以及变化关系,都反映了不同的沉积环境,是沉积相的指相标志,也是层析地层划分识别的标志之一,你随便找一本层序地层学的书都有介绍幅度一般代表了当时的沉积能量; 一般都指的是电位或者伽马曲线. 至于曲线形态: 1)钟型;底部突变接触,代表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 2)漏斗型:顶部突变接触,代表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微相; 3)箱型:顶底界面均为突变接触,表示水动力条件稳定,代表潮汐砂体或者废弃水下分流河道; 4)齿形:反映沉积过程中能量快速变化,一般代表河道侧翼,席状砂,分流间湾微相. 1、曲线幅度 高幅度:反映海湖岸的滩、坝砂岩体,由于波浪的作用淘冼、冲刷干净泥质含量少,改造彻底、分选好,中━细砂岩渗透性好, 故高幅度。 中幅度:反映河道砂岩,水流冲刷强、物源丰富,分选差。 低幅度:反映河漫滩相,水流冲刷弱沉积物以细粒为主故以低幅度为主。 2、曲线形态 钟形:下粗上细,反映水流能量逐渐减弱,物源供应的不断减少。其代表相是蛇曲河点砂坝。曲线反映底为冲刷面,上面为河道 6, 砾石堆积,再上为河道砂,最上是河道侧向迁移后形成的堤岸砂,漫滩泥,沉积序列为河道的正粒序结构特征。 漏斗形:下细上粗反映向上水流能量加强,分选逐渐变好。代表相为海相滩坝砂岩体;另外

常用测井曲线代码

测井符号英文名称中文名称 Rt trueformation resistivity. 地层真电阻率 Rxo flushed zone formation resistivity 冲洗带地层电阻率 Ild deep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深探测感应测井 Ilm medium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中探测感应测井 Ils shallow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浅探测感应测井 Rd deep investigate double lateral resistivity log深双侧向电阻率测井Rs shallow investigate double lateral resistivity log浅双侧向电阻率测井 RMLL micro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微侧向电阻率测井 CON induction log 感应测井 AC acoustic 声波时差 DEN density 密度CN neutron 中子GR natural gamma ray 自然伽马SP spontaneous potential 自然电位CAL borehole diameter 井径K potassium 钾 TH thorium 钍U uranium 铀KTH gamma ray without uranium 无铀伽马NGR neutron gamma ray 中子伽马 5700系列的测井项目及曲线名称 Star Imager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 CBIL 井周声波成像 MAC 多极阵列声波成像 MRIL 核磁共振成像 TBRT 薄层电阻率 DAC 阵列声波 DVRT 数字垂直测井 HDIP 六臂倾角

测井曲线解释

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 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 一、自然电位测井: 测量在地层电化学作用下产生的电位。 自然电位极性的“正”、“负”以及幅度的大小与泥浆滤液电阻率Rmf和地层水电阻率Rw的关系一致。Rmf ≈Rw时,SP几乎是平直的;Rmf>Rw时SP为负异常;Rmf<Rw时,SP在渗透层表现为正异常。 自然电位测井 SP曲线的应用:①划分渗透性地层。②判断岩性,进行地层对比。③估计泥质含量。④确定地层水电阻率。 ⑤判断水淹层。⑥沉积相研究。 自然电位正异常 Rmf<Rw时,SP出现正异常。 淡水层Rw很大(浅部地层) 咸水泥浆(相对与地层水电阻率而言) 自然电位测井 自然电位曲线与自然伽马、微电极曲线具有较好的对应性。 自然电位曲线在水淹层出现基线偏移 二、普通视电阻率测井(R4、R2.5) 普通视电阻率测井是研究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的一种测井方法。测量时先给介质通入电流造成人工电场,这个场的分布特点决定于周围介质的电阻率,因此,只要测出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特点就可确定介质的电阻率。 视电阻率曲线的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②求岩层的真电阻率。③求岩层孔隙度。④深度校正。⑤地层对比。 电极系测井 2.5米底部梯度电阻率进套管时有一屏蔽尖,它对应套管鞋深度;若套管下的较深,在测井图上可能无屏蔽尖,这时可用曲线回零时的半幅点向上推一个电极距的长度即可。 底部梯度电极系分层: 顶:低点; 底:高值。 三、微电极测井(ML) 微电极测井是一种微电阻率测井方法。其纵向分辨能力强,可直观地判断渗透层。 主要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②确定岩层界面。③确定含油砂岩的有效厚度。④确定大井径井段。⑤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及泥饼厚度hmc。 微电极确定油层有效厚度 微电极测井 微电极曲线应能反映出岩性变化,在淡水泥浆、井径规则的条件下,对于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微电极曲线的幅度及幅度差,应逐渐减小。 四、双感应测井 感应测井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介质电导率的一种测井方法,感应测井得到一条介质电导率随井深变化的曲线就是感应测井曲线。 感应测井曲线的应用:①划分渗透层。②确定岩层真电阻率。③快速、直观地判断油、水层。 油层: RILD>RILM>RFOC

常用测井曲线符号及单位(最规范版)

常用测井曲线符号单位测井曲线名称符号(常用)单位符号名称 自然伽玛GRAPI 自然电位SP MV毫伏 井径CAL cm厘米 中子伽马NGR 冲洗带地层电阻率Rxo 深探测感应测井Ild 中探测感应测井Ilm 浅探测感应测井Ils 深双侧向电阻率测井Rd 浅双侧向电阻率测井Rs 微侧向电阻率测井RMLL 感应测井CON 声波时差AC 密度DENg/cm3 中子CNv/v 孔隙度POR 冲洗带含水孔隙度PORF 渗透率PERM毫达西 含水饱和度SW

冲洗带含水饱和度SXO 地层温度TEMP 有效孔隙度POR 泥浆滤液电阻率Rmf 地层水电阻率Rw 泥浆电阻率Rm 微梯度ML1或MIN 微电位ML2或MNO 补偿密度RHOB或DEN G/CM3 补偿中子CNL或NPHI 声波时差DT或AC US/M微秒/米 深侧向电阻率LLD或RT OMMxx米 浅双侧向电阻率LLS或RS OMM欧姆米 微球电阻率MSFL或SFLU、RFOC 中感应电阻率ILM或RILM 深感应电阻率ILD或RILD 感应电导率CILD MMO毫姆xx PERM绝对渗透率,PIH油气有效渗透率,PIW水的有效渗透率。测井符号英文名称中文名称 Rttrueformationresistivity.地层真电阻率 Rxoflushedzoneformationresistivity冲洗带地层电阻率

Ilddeepinvestigateinductionlog深探测感应测井 Ilmmediuminvestigateinductionlog中探测感应测井 Ilsshallowinvestigateinductionlog浅探测感应测井 Rddeepinvestigatedoublelateralresistivitylog深双侧向电阻率测井Rsshallowinvestigatedoublelateralresistivitylog浅双侧向电阻率测井RMLLmicrolateralresistivitylog微侧向电阻率测井 CONinductionlog感应测井 ACacoustic声波时差 DENdensity密度 CNneutron中子 GRnaturalgammaray自然伽马 SPspontaneouspotential自然电位 CALboreholediameter井径 Kpotassium钾 THthorium钍 Uuranium铀 KTHgammaraywithouturanium无铀伽马 NGRneutrongammaray中子伽马 5700系列的测井项目及曲线名称 StarImager微电阻率扫描成像 CBILxx声波成像

测井曲线代码一览表(二)

原始测井曲线代码 代码名称 A1R1 T1R1声波幅度 A1R2 T1R2声波幅度 A2R1 T2R1声波幅度 A2R2 T2R2声波幅度AAC 声波附加值AAVG 第一扇区平均值AC 声波时差 AF10 阵列感应电阻率AF20 阵列感应电阻率AF30 阵列感应电阻率AF60 阵列感应电阻率AF90 阵列感应电阻率AFRT 阵列感应电阻率AFRX 阵列感应电阻率AIMP 声阻抗 AIPD 密度孔隙度 AIPN 中子孔隙度AMAV 声幅 AMAX 最大声幅 AMIN 最小声幅 AMP1 第一扇区的声幅值AMP2 第二扇区的声幅值AMP3 第三扇区的声幅值AMP4 第四扇区的声幅值AMP5 第五扇区的声幅值AMP6 第六扇区的声幅值AMVG 平均声幅 AO10 阵列感应电阻率AO20 阵列感应电阻率AO30 阵列感应电阻率AO60 阵列感应电阻率AO90 阵列感应电阻率AOFF 截止值 AORT 阵列感应电阻率AORX 阵列感应电阻率APLC 补偿中子 AR10 方位电阻率 AR11 方位电阻率 AR12 方位电阻率 ARO1 方位电阻率 ARO2 方位电阻率 ARO3 方位电阻率

ARO4 方位电阻率 ARO5 方位电阻率 ARO6 方位电阻率 ARO7 方位电阻率 ARO8 方位电阻率 ARO9 方位电阻率 AT10 阵列感应电阻率AT20 阵列感应电阻率AT30 阵列感应电阻率AT60 阵列感应电阻率AT90 阵列感应电阻率ATAV 平均衰减率 ATC1 声波衰减率 ATC2 声波衰减率 ATC3 声波衰减率 ATC4 声波衰减率 ATC5 声波衰减率 ATC6 声波衰减率ATMN 最小衰减率ATRT 阵列感应电阻率ATR 深 ATRX 阵列感应电阻率AZ 1号极板方位 AZ1 1号极板方位 AZI 1号极板方位AZIM 井斜方位 BGF 远探头背景计数率BGN 近探头背景计数率BHTA 声波传播时间数据BHTT 声波幅度数据BLKC 块数 BS 钻头直径 BTNS 极板原始数据 C1 井径 C2 井径 C3 井径 CAL 井径 CAL1 井径 CAL2 井径 CALI 井径 CALS 井径 CASI 钙硅比 CBL 声波幅度 CCL 磁性定位

对综合测井曲线解释的几点体会

第19卷 第1期 铀 矿 地 质 Vol.19No.12003年 1月 Uranium G eology Jan. 2003 对综合测井曲线解释的几点体会 李保侠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203研究所,陕西 咸阳 712000)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地质找矿中从地质角度对综合测井曲线解释的重要性;指出了测井曲线的一般特点和特殊优点;尤其对致密钙质岩石在测井曲线上的表现形式及其厚度确定做了深入研究;分析了测井曲线解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曲线解释;地质综合;致密钙质岩石 [文章编号]100020658(2003)0120048205 [中图分类号]P63118+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1212210 [改回日期]2002205223 [作者简介]李保侠(1962-),男,高级工程师,1983年毕业于桂林冶金地质学院。 目前,在野外生产实践中,综合测井通常测量如下参数,即天然伽玛、伽玛能谱、三侧向电阻率、密度、井径、自然电位、声波时差。测井曲线解释是物探人员室内主要的工作,其基本任务是识别地层,区分岩性及标志层,划分透水层与隔水层,确定天然状态下各岩性的密度、井径和井斜,评价钻探质量,并最终绘制成岩性柱状图。如果工作地区地层、岩性物性差异不明显,则解释的难度会有所增加。在此基础上,地质人员将岩芯地质编录、测井曲线解释岩性柱状图和岩芯物探编录3种资料进行综合再绘制成钻孔综合柱状图。上述3种资料中,岩芯地质编录和物探编录在经过 检查、校对后,基本上不会产生大的误差,而测井曲线解释岩性柱状图的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钻孔综合柱状图的准确与否。大家知道,钻孔综合柱状图是连接剖面、进行地质分析的最基础资料,务必客观、正确。笔者以下将在新 疆吐哈盆地十红滩地区地质综合过程中总结出的几点体会提供讨论,不妥之处,请指正。 1 综合测井曲线解释的重要性 (1)通过测井曲线解释划分岩性及决定岩 性变化的具体位置,进而确定透水层、隔水层。这对地质剖面连接、层序地层研究、岩相古地理推断及水文地质工作和成矿预测有重大意义。 (2)放射性矿产不象其它矿产必须通过样 品化学分析数据圈定矿床,可根据综合测井曲线解释直接回答钻孔是有矿、异常、还是无矿,并确定矿体大小、厚度、始止位置、品位高低。 (3)对于松散层和疏松砂岩、砾岩岩性 段,由于钻探取芯率较低,综合测井曲线解释更有其重要的特殊意义。

测井曲线的识别及应用

第一讲测井曲线的识别及应用 钻井取芯、岩屑录井、地球物理测井是目前比较普及的三种认识了解地层的方法。钻井获取的岩芯资料直观、准确,但成本高、效率低。岩屑录井简便、及时,但干扰因素多,深度有误差,岩屑易失真。测井是一种间接的录井手段,它是应用地球物理方法,连续地测定岩石的物理参数,以不同的岩石存在着一定物性差别,在测井曲线上有不同的变化特征为基础,利用各种测井曲线显示的特征、变化规律来划分钻井地质剖面、认识研究储层的一种录井方法;具有经济实用、收获率高、易保存的优势,是目前我们认识地层的主要途径。 鄂尔多斯盆地常规测井系列分为综合测井和标准测井两种。 综合测井系列:重点反映目的层段钻井剖面的地层特征。测量井段由井底到直罗组底部,比例尺1:200。由感应、八侧向、四米电阻、微电极、声速、井径、自然电位、自然咖玛八种测井方法组成。探井、评价井为了提高储层物性解释精度,加测密度和补偿中子两条曲线。 标准测井系列:全面反映钻井剖面地层特征,测量井段由井底到井口(黄土层底部),比例尺1:500,多用于盆地宏观地质研究。过去标准测井系列较单一,仅有视电阻率、自然咖玛测井等两三条曲线。近几年完钻井的标准测井系列曲线较完善,只比综合测井系列少了微电极测井一项。 一、测井曲线的识别 微电极系测井、四米电阻测井、感应—八侧向测井、都是以测定岩石的电阻率为物理前提,但曲线的指向意义各异。微电极常用于判断砂岩渗透性和薄层划分。感应—八侧向测井用于判定砂岩的含油水层性能。四米电阻、声速、井径、自然电位、自然咖玛用于砂泥岩性划分。它们各有特定含义,又互相印证,互为补充,所以,我们使用时必须综合考虑。 1、微电极测井 大家知道,油井完钻后由井眼向外围依次是:泥饼、冲洗带、侵入带、地层。泥饼是泥浆中的水分进入地层后,吸附、残留在砂岩壁上的泥浆颗粒物。冲洗带是紧靠井壁附近,地层中的流体几乎被钻井液全部赶走了的部分;其深入地层的范围一般约7—8厘米。侵入带是钻井液与地层中流体的混合部分。

测井项目中英文对照

常用测井曲线代号 A1R1 T1R1声波幅度 A1R2 T1R2声波幅度 A2R1 T2R1声波幅度 A2R2 T2R2声波幅度AAC 声波附加值 AAVG 第一扇区平均值AC 声波时差 AF10 阵列感应电阻率AF20 阵列感应电阻率AF30 阵列感应电阻率AF60 阵列感应电阻率AF90 阵列感应电阻率AFRT 阵列感应电阻率AFRX 阵列感应电阻率AIMP 声阻抗 AIPD 密度孔隙度 AIPN 中子孔隙度AMAV 声幅 AMAX 最大声幅 AMIN 最小声幅 AMP1 第一扇区的声幅值AMP2 第二扇区的声幅值

AMP3 第三扇区的声幅值AMP4 第四扇区的声幅值AMP5 第五扇区的声幅值AMP6 第六扇区的声幅值AMVG 平均声幅 AO10 阵列感应电阻率AO20 阵列感应电阻率AO30 阵列感应电阻率AO60 阵列感应电阻率AO90 阵列感应电阻率AOFF 截止值 AORT 阵列感应电阻率AORX 阵列感应电阻率APLC 补偿中子 AR10 方位电阻率 AR11 方位电阻率 AR12 方位电阻率 ARO1 方位电阻率 ARO2 方位电阻率 ARO3 方位电阻率 ARO4 方位电阻率 ARO5 方位电阻率

ARO6 方位电阻率ARO7 方位电阻率ARO8 方位电阻率ARO9 方位电阻率 AT10 阵列感应电阻率AT20 阵列感应电阻率AT30 阵列感应电阻率AT60 阵列感应电阻率AT90 阵列感应电阻率ATAV 平均衰减率ATC1 声波衰减率ATC2 声波衰减率ATC3 声波衰减率ATC4 声波衰减率ATC5 声波衰减率ATC6 声波衰减率ATMN 最小衰减率ATRT 阵列感应电阻率ATRX 阵列感应电阻率AZ 1号极板方位 AZ1 1号极板方位AZI 1号极板方位

测井曲线解释

测井曲线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一.国产测井系列 1、标准测井曲线 2.5m底部梯度视电阻率曲线。地层对比,划分储集层,基本反映地层真电组率。恢复地层剖面。 自然电位(SP)曲线。地层对比,了解地层的物性,了解储集层的泥质含量。 2、组合测井曲线(横向测井) 含油气层(目的层)井段的详细测井项目。 双侧向测井(三侧向测井)曲线。深双侧向测井曲线,测量地层的真电组率(RT),试双侧向测井曲线,测量地层的侵入带电阻率(RS)。 0.5m电位曲线。测量地层的侵入带电阻率。0.45m底部梯率曲线,测量地层的侵入带电阻率,主要做为井壁取蕊的深度跟踪曲线。 补偿声波测井曲线。测量声波在地层中的传输速度。测时是声波时差曲线(AC) 井径曲线(CALP)。测量实际井眼的井径值。 微电极测井曲线。微梯度(RML),微电位(RMN),了解地层的渗透性。 感应测井曲线。由深双侧向曲线计算平滑画出。[L/RD]*1000=COND。地层对比用。 3、套管井测井曲线 自然伽玛测井曲线(GR)。划分储集层,了解泥质含量,划分岩性。 中子伽玛测井曲线(NGR)划分储集层,了解岩性粗细,确定气层。校正套管节箍的深度。套管节箍曲线。确定射孔的深度。固井质量检查(声波幅度测井曲线) 二、3700测井系列 1、组合测井 双侧向测井曲线。深双侧向测井曲线,反映地层的真电阻率(RD)。浅双侧向测井曲线,反映侵入带电阻率(RS)。微侧向测井曲线。反映冲洗带电阻率(RX0)。 补偿声波测井曲线(AC),测量地层的声波传播速度,单位长度地层价质声波传播所需的时间(MS/M)。反映地层的致密程度。 补偿密度测井曲线(DEN),测量地层的体积密度(g/cm3),反映地层的总孔隙度。 补偿中子测井曲线(CN)。测量地层的含氢量,反映地层的含氢指数(地层的孔隙度%) 自然伽玛测蟛曲线(GR),测量地层的天然放射性总量。划分岩性,反映泥质含量多少。 井径测井曲线,测量井眼直径,反映实际井径大砂眼(CM)。 2、特殊测井项目 地层倾角测井。测量九条曲线,反映地层真倾角。 自然伽玛能谱测井。共测五条曲线,反映地层的岩性和铀钍钾含量。 重复地层测试器(MFT)。一次下井可以测量多点的地层压力,并能取两个地层流体样。 三、国产测井曲线的主要图件几个基本概念: 深度比例:图的单位长度代表的同单位的实际长度,或深度轴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比例系数。如,1:500;1:200等。 横向比例:每厘米(或每格)代表的测井曲线值。如,5Ω,m/cm,5mv/cm等。 基线:测井值为0的线。 基线位置:0值线的位置。 左右刻度值:某种曲线图框左右边界的最低最高值。 第二比例:一般横向比例的第二比例,是第一比例的5倍。如:一比例为5ΩM/cm;二比例则为25m/cm。 1、标准测井曲线图 2、2.5米底部梯度曲线。以其极大值和极小值划分地层界面。它的极大值或最佳值基本反映地层的真电阻率(如图) 自然电位曲线。以半幅点划分地层界面。一般砂岩层为负异常。泥岩为相对零电位值。 标准测井曲线图,主要为2.5粘梯度和自然电位两条曲线。用于划分岩层恢复地质录井剖面,进行井间的地层对比,粗略的判断油气水层。 3、回放测井曲线图(组合测井曲线) 深浅双侧向测井曲线。深双侧向曲线的极度大值反映地层的真电阻率(RT),浅双侧向的极大值反映浸入带电阻率(RS)。以深浅双侧向曲线异常的根部(异常幅度的1/3处)划分地层界面。

九种常规曲线测井方法(苍松参考)

常规测井曲线方法及应用 项目符号单位 测量的物 理量 理论基础分辨率主要应用影响因素影响结果表现 井 径测井CAL In/ cm 测量井眼 直径的变 化 机械式直 接测量 井径的 大小 ①辅助区分岩性 ②井眼形状 ③计算固井水泥 用量 ④其他曲线的环 境校正参考 ⑤检查套管变形 和破裂情况 ①岩性 ②裂缝 ①泥岩段或裂缝发育段易 发生扩径。 自然 伽马测井GR API 或μ R/h ①地层中 天然GR 射线放射 性强度 ②计数率 (地面仪 器接收到 的每分钟 形成的电 脉冲数) ①岩石具 有自然放 射性 ②不同地 层具有不 同的自然 放射性 垂向: 12~16 In 径向: 4~6 in (1 in = 0.0254 m ) ①区分岩性 ②进行地层对比 ③估算泥质含量 ④判断放射性矿 物 ⑤划分储集层 ①υτ影响 (υ为测井 速度,τ为时 间常数) ②放射性涨 落的影响 ③层厚对曲 线幅度的影 响 ④井的参数 (井径、泥浆 比重,套管, 水泥环等) ①表现在GRmax下降,且 GRmax的位置不在地层中 心,而向上移动 ②GR曲线上具有许多“小 锯齿”独特形态 ③厚度小于3倍井径时,地 层变薄,泥岩的GR曲线值 会下降,砂岩层的GR的曲 线值则会上升 ④泥浆、套管、水泥环吸收 GR射线,使得GR值降低 自然 电位测井SP mv ①钻开岩 层时井壁 附近产生 的电化学 活动而形 成的自然 电场。 ②电极和 地面参考 电极间的 电位 ①井壁附 近两种不 同矿化度 的溶液 (泥浆和 地层水) 接触产生 电动势 垂向: 6~10 in ①划分渗透层 ②估计泥质含量 ③确定地层水电 阻率Rw ④判断水淹层 ⑤判断岩性 ⑥地层对比与沉 积相研究 ①地层水和 泥浆滤液中 含盐度比值 Cw/Cmf ②岩性 ③温度 ④地层水和 泥浆滤液含 盐性质 ⑤地层电阻 率 ⑥地层厚度 ⑦井径 ⑧泥浆侵入 ①Cw>Cmf 砂岩层SP负异 常;Cw

测井曲线代码一览表

测井曲线代码一览表 测井类资料2009-08-07 16:01 阅读437 评论0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 from 石油科技论坛 常用测井曲线名称 测井符号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 Rt true formation resistivity. 地层真电阻率 Rxo flushed zone formation resistivity 冲洗带地层电阻率 Ild deep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深探测感应测井 Ilm medium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中探测感应测井 Ils shallow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浅探测感应测井 Rd deep investigate double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深双侧向电阻率测井 Rs shallow investigate double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浅双侧向电阻率测井 RMLL micro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微侧向电阻率测井CON induction log 感应测井 AC acoustic 声波时差 DEN density 密度 CN neutron 中子 GR natural gamma ray 自然伽马 SP spontaneous potential 自然电位

CAL borehole diameter 井径 K potassium 钾 TH thorium 钍 U uranium 铀

KTH gamma ray without uranium 无铀伽马 NGR neutron gamma ray 中子伽马 5700系列的测井项目及曲线名称 Star Imager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 CBIL 井周声波成像 MAC 多极阵列声波成像 MRIL 核磁共振成像 TBRT 薄层电阻率 DAC 阵列声波 DVRT 数字垂直测井 HDIP 六臂倾角 MPHI 核磁共振有效孔隙度 MBVM 可动流体体积 MBVI 束缚流体体积 MPERM 核磁共振渗透率 Echoes 标准回波数据 T2 Dist T2分布数据 TPOR 总孔隙度 BHTA 声波幅度 BHTT 声波返回时间 Image DIP 图像的倾角 COMP AMP 纵波幅度 Shear AMP 横波幅度 COMP ATTN 纵波衰减 Shear ATTN 横波衰减 RADOUTR 井眼的椭圆度 Dev 井斜 原始测井曲线代码 AMP5 第五扇区的声幅值 AMP6 第六扇区的声幅值 AMVG 平均声幅 AO10 阵列感应电阻率

测井曲线解释

测井曲线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一. 国产测井系列 1、标准测井曲线 2、5m底部梯度视电阻率曲线。地层对比,划分储集层,基本反映地层真电组率。恢复地层剖面。 自然电位(SP)曲线。地层对比,了解地层的物性,了解储集层的泥质含量。 2、组合测井曲线(横向测井) 含油气层(目的层)井段的详细测井项目。 双侧向测井(三侧向测井)曲线。深双侧向测井曲线,测量地层的真电组率(RT),试双侧向测井曲线,测量地层的侵入带电阻率(RS)。 0、5m电位曲线。测量地层的侵入带电阻率。0、45m底部梯率曲线,测量地层的侵入带电阻率,主要做为井壁取蕊的深度跟踪曲线。 补偿声波测井曲线。测量声波在地层中的传输速度。测时就是声波时差曲线(AC) 井径曲线(CALP)。测量实际井眼的井径值。 微电极测井曲线。微梯度(RML),微电位(RMN),了解地层的渗透性。 感应测井曲线。由深双侧向曲线计算平滑画出。[L/RD]*1000=COND。地层对比用。 3、套管井测井曲线 自然伽玛测井曲线(GR)。划分储集层,了解泥质含量,划分岩性。 中子伽玛测井曲线(NGR)划分储集层,了解岩性粗细,确定气层。校正套管节箍的深度。套管节箍曲线。确定射孔的深度。固井质量检查(声波幅度测井曲线) 二、3700测井系列 1、组合测井 双侧向测井曲线。深双侧向测井曲线,反映地层的真电阻率(RD)。浅双侧向测井曲线,反映侵入带电阻率(RS)。微侧向测井曲线。反映冲洗带电阻率(RX0)。 补偿声波测井曲线(AC),测量地层的声波传播速度,单位长度地层价质声波传播所需的时间(MS/M)。反映地层的致密程度。 补偿密度测井曲线(DEN),测量地层的体积密度(g/cm3),反映地层的总孔隙度。 补偿中子测井曲线(CN)。测量地层的含氢量,反映地层的含氢指数(地层的孔隙度%) 自然伽玛测蟛曲线(GR),测量地层的天然放射性总量。划分岩性,反映泥质含量多少。 井径测井曲线,测量井眼直径,反映实际井径大砂眼(CM)。 2、特殊测井项目 地层倾角测井。测量九条曲线,反映地层真倾角。 自然伽玛能谱测井。共测五条曲线,反映地层的岩性与铀钍钾含量。 重复地层测试器(MFT)。一次下井可以测量多点的地层压力,并能取两个地层流体样。 三、国产测井曲线的主要图件几个基本概念: 深度比例:图的单位长度代表的同单位的实际长度,或深度轴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比例系数。如,1:500;1:200等。 横向比例:每厘米(或每格)代表的测井曲线值。如,5Ω,m/cm,5mv/cm等。 基线:测井值为0的线。 基线位置:0值线的位置。 左右刻度值:某种曲线图框左右边界的最低最高值。 第二比例:一般横向比例的第二比例,就是第一比例的5倍。如:一比例为5ΩM/cm;二比例则为25m/cm。 1、标准测井曲线图 2、2、5米底部梯度曲线。以其极大值与极小值划分地层界面。它的极大值或最佳值基本反映地层的真电阻率(如图) 自然电位曲线。以半幅点划分地层界面。一般砂岩层为负异常。泥岩为相对零电位值。 标准测井曲线图,主要为2、5粘梯度与自然电位两条曲线。用于划分岩层恢复地质录井剖面,进行井间的地层对比,粗略的判断油气水层。 3、回放测井曲线图(组合测井曲线) 深浅双侧向测井曲线。深双侧向曲线的极度大值反映地层的真电阻率(RT),浅双侧向的极大值反映浸入带电阻率(RS)。以深浅双侧向曲线异常的根部(异常幅度的1/3处)划分地层界面。

测井曲线代码一览表(中英文)

测井曲线代码一览表 常用测井曲线名称 测井符号英文名称中文名称 Rt true formation resistivity. 地层真电阻率Rxo flushed zone formation resistivity 冲洗带地层电阻率Ild deep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深探测感应测井Ilm medium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中探测感应测井Ils shallow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浅探测感应测井Rd deep investigate double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深双侧向电阻率测井Rs shallow investigate double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浅双侧向电阻率测井RMLL micro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微侧向电阻率测井CON induction log 感应测井 AC acoustic 声波时差DEN density 密度 CN neutron 中子 GR natural gamma ray 自然伽马 SP spontaneous potential 自然电位 CAL borehole diameter 井径 K potassium 钾 TH thorium 钍 U uranium 铀 KTH gamma ray without uranium 无铀伽马 NGR neutron gamma ray 中子伽马 5700系列的测井项目及曲线名称 Star Imager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 CBIL 井周声波成像 MAC 多极阵列声波成像 MRIL 核磁共振成像 TBRT 薄层电阻率 DAC 阵列声波 DVRT 数字垂直测井 HDIP 六臂倾角 MPHI 核磁共振有效孔隙度 MBVM 可动流体体积 MBVI 束缚流体体积 MPERM 核磁共振渗透率 Echoes 标准回波数据 T2 Dist T2分布数据 TPOR 总孔隙度 BHTA 声波幅度 BHTT 声波返回时间 Image DIP 图像的倾角 COMP AMP 纵波幅度 Shear AMP 横波幅度 COMP ATTN 纵波衰减 Shear ATTN 横波衰减 RADOUTR 井眼的椭圆度 Dev 井斜

常用测井曲线名称

常用测井曲线名称 测井符号英文名称中文名称 Rt true formation resistivity. 地层真电阻率 Rxo flushed zone formation resistivity 冲洗带地层电阻率 Ild deep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深探测感应测井 Ilm medium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中探测感应测井 Ils shallow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浅探测感应测井 Rd deep investigate double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深双侧向电阻率测井Rs shallow investigate double 浅双侧向电阻率测井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RMLL micro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微侧向电阻率测井 CON induction log 感应测井 AC acoustic 声波时差 DEN density 密度 CN neutron 中子 GR natural gamma ray 自然伽马 SP spontaneous potential 自然电位 CAL borehole diameter 井径 K potassium 钾 TH thorium 钍 U uranium 铀 KTH gamma ray without uranium 无铀伽马 NGR neutron gamma ray 中子伽马 常用测井曲线名称

A1R1 T1R1声波幅度 A1R2 T1R2声波幅度 A2R1 T2R1声波幅度 A2R2 T2R2声波幅度 AAC 声波附加值AAVG 第一扇区平均值 AC 声波时差 AF10 阵列感应电阻率AF20 阵列感应电阻率AF30 阵列感应电阻率AF60 阵列感应电阻率AF90 阵列感应电阻率AFRT 阵列感应电阻率AFRX 阵列感应电阻率 AIMP 声阻抗 AIPD 密度孔隙度 AIPN 中子孔隙度 AMAV 声幅 AMAX 最大声幅 AMIN 最小声幅AMP1 第一扇区的声幅值AMP2 第二扇区的声幅值AMP3 第三扇区的声幅值AMP4 第四扇区的声幅值AMP5 第五扇区的声幅值AMP6 第六扇区的声幅值AMVG 平均声幅 AO10 阵列感应电阻率AO20 阵列感应电阻率AO30 阵列感应电阻率AO60 阵列感应电阻率AO90 阵列感应电阻率 AOFF 截止值AORT 阵列感应电阻率AORX 阵列感应电阻率APLC 补偿中子 AR10 方位电阻率 AR11 方位电阻率 AR12 方位电阻率 ARO1 方位电阻率 ARO2 方位电阻率 ARO3 方位电阻率 ARO4 方位电阻率 ARO5 方位电阻率

测井曲线特征及综合应用

一、介绍测井曲线的用途

- 二、测井资料的综合运用一、划分岩层界面 二、确定地层的电阻率 三、确定地层的孔隙度

四、确定地层传声速度 五、确定地层的含泥量 六、确定地层的含H量 七、确定地层的密度 八、综合判断地层的岩性

九、综合判断油气水层 1、⑴渗透层。⑵油气层都是高阻层,其电阻率相当于标准水层2-3倍,油层3.2-4.8Ωm。⑶标准水层其电阻率接近于同井段的泥岩。在所研究井段没有砂岩,可近似地以泥岩电阻率来替代标准水层的电阻率。 2、⑴油层:高阻渗透层,电阻曲线幅度高,特别是在4m曲线必须有鼓包,4m幅度越高,油层越好,自然电位异常通常小于水层,声波为中值。 ⑵气层:高阻渗透层,电阻曲线幅度高,4m曲线有鼓包。声波时差大,甚至比泥岩还要大,而且有周波跳跃的现象,中子伽马通常幅度高。 ⑶水层:低阻渗透层(淡水层例外为高阻层),当地层矿化度比较高时,中子伽马幅度比较高,通常情况较低,自然电位通常比较大(与油层作比较)。 十、油气水界面的化分 1、油水界面的划分: ⑴电阻曲线上有明显幅度变化,含油部分幅度高,含水部分幅度低。 ⑵感应曲线上在油水界面上幅度变化特别明显。 ⑶自然电位曲线在油水界面上有一个不很明显的台阶,含油部分异常小,含水部分异常大。 ⑷密度曲线在油水界面上有微弱的台阶,含油部分密度小,含水部分密度较大。 ⑸声波在油水界面含油部分时差大,含水部分时差小,油层在4m曲线上一定有鼓包。 2、油气界面的划分: ⑴声波时差在油气界面有明显的幅度变化,气层时差大,油层时差小,气层周波跳跃,在油气界面有不太明显的幅度变化。 ⑵中子伽马在油气界面上有不太明显的变化,长源距气层的幅度高,油层的幅度小。 3、气水界面的划分: ⑴声波时差在气水界面上明显的幅变化,含水部分时差小,含气部分时差大,含气部分有周波跳跃。 ⑵密度曲线在气水界面上有明显的幅度变化,气层部分密度小,含水部分密度大。 ⑶中子伽马曲线在气水界面上有不明显的变化,短源距气层部分幅度高,水层部分幅度低,(但有例外,当水层矿化度比较高,曲线幅度变化不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