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

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
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

背景

公共卫生是通过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预防和控制疾病与伤残,改善与健康相关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培养公众健康素养,创建人人享有健康的社会。它是我国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疾病、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改善健康公平的重要措施。它面对的是群体面临的健康问题和健康危险因素(如AIDS、大骨节病、结核与乙肝等传染病的流行问题,吸烟、过咸等饮食习惯问题,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等),而不只是单纯个体疾病的治疗,其目标是促进全社会的健康。我国正处在第一次卫生革命和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交替阶段,在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等疾病得到基本控制的同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精神心理性疾病、意外伤害等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这些问题不单纯地由疾病的生物因素引起,还与社会经济条件、环境、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相应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也就逐渐形成了,人们不只是单纯考虑影响疾病的生物因素,还强调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作用,这其中就包含了人文精神。

但是,我国目前从事公共卫生及其相关专业的医务人员,仍然深受多年来形成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重视解决健康问题的生物学方法,而忽略了从社会人本有的心理和社会角色出发解决问题,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素质和精神,这些都大大限制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适应医学与社会发展需要,转变医学教育观念,树立医学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同等重要的态度,两种精

神共同发展,同时培养。科学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求真、创新、怀疑与批判、协作精神,使医学生尊重临床客观事实、尊重医学研究规律和实证研究,排除各种主观因素的干扰作用,全身心地投人到医学临床与研究中,促进医学的发展;人文关怀精神,则要求培养医学生以追求真、善、美为人生旨趣,关爱病人,关爱病人的生命与身心健康,表现为对患者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以实现普遍的人类的自我关怀为终极目标。医学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两者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统一于救死扶伤、治病救人这个共性之中。但是目前,我国比较重视对医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教育和科研指导,熟悉和掌握各种先进医疗设备的使用,强调医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而忽视了对其进行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为了削减人文培养方面的薄弱,我们进行了此次教学研究。本项目旨在通过对公卫及其相关专业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素质的培养教育,评估人文教育的效果,探索科学、有效的人文教育培养模式,为进一步开展人文教育培养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本次教学研究对于探索和实践科学合理的人文素质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高校进行课程改革,将人文精神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研中,不仅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还培养了人文关怀素养,从而更好的为医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解决了目前存在的人文素质薄弱的问题,才能逐步实现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医学人文关怀精神是整个医学学科的灵魂所在,是医学学科的核心,为医学发展和研究提供精神动力,保证其正确的发展方

向和目标。医学科学精神是人文关怀精神的具体化、外化,为医学发展提供物质手段和技术支持。两者密切结合,不可分割。

国内外现状:

自20世纪60年代起,新的医学人文教育即在西方兴起,80年代,已在西方医学教育中相当普及。其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建立新的医学观念,全面认识医学与社会;培养道德情感,规范道德行为;靠人文的知识和方法强化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养协作精神和社区管理能力等,因而其人文教育课程的开设始终是紧紧围绕医学领域、医学服务的,建立了一个环绕医学并与之相关的医学人文学科群,包括哲学、历史、宗教、法律、伦理、文学、艺术和行为科学,以医学与人文科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为核心课程,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医学法学、社会医学、医学心理学、人文社会科学及行为科学等。由于医学人文教育的目标明确,所以所开设的医学人文课程群呈现以下特点:①医学与人文科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成为核心课程;课程设置表现为突出的综合化及横向“关联性”,即人文课程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互相渗透;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实效性,避免人文科学与医学实践的脱节;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及多样性。正是由于其医学人文教育目的明确、特点突出,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引起了全球其他国家的关注和学习。2我国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特点

我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主要受西方人文教育的影响并结合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特殊情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多年来我国一直盛行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社会人文素质普遍较差, 甚至影响到

专业课的学习。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有必要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积极倡导人文素质教育,随之人文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目前,我国各高等医学院校基本上是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社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其通常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教学方法大部分仍为传统的理论课,学习时间通常为周末或工作日的晚上。课程设置基本属于各自为政,各院校之间在课程的科目、学时多少、与自然科学学时的比例、教材、考核方式等方面均无统一标准,教学效果也有较大差别。从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情况和效果来看,与西方发达国家及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初衷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尚未建立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一些高职院校通过开设选修课、讲座等方式来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但这都是基于院校自身实际情况,随意性较强,对于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究竟需要开设哪些课程,到底要给学生传授哪些内容和技能,尚缺乏科学的论证和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部分医学院校的人文课程开设既没有医学自身的人文特征,也未用医学模式转换的需求来进行论证和设置,思想教育与医学实践教育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

2.学科建设滞后,人文师资力量薄弱和教学安排不足医学类院校缺乏一定的人文教育平台,在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与教材、实践教学体系与专业能力测评体系等学科建设方面都受到现有资源的限制。从事人文教学的教师,要么是单纯文科专业毕业,缺乏对医学的实际体验

和研究,对医学的很多认知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要么毕业于医学院校,自身缺乏系统的人文社科知识,不具备深厚的人文内涵。此外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使学生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课时安排不均衡、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大部分医学院校除了基础课、专业课,仅有一些思想政治类课程,以政治思想教育替代人文教育,忽略对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加之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相对比较多,教学安排比较紧张,更加剧了对人文教育的漠视。同时,医学类院校对人文学科的经费投入比例和学科平台建设的重视程度都与医学类课程差距甚远,使医学人文教学与研究很难出成果。

3. 医学院校的人文课程教材建设也较滞后,教材是教学活动中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和载体,但很多医学院校的人文课程都没有规范的教材,这势必阻碍人文教育的发展;在实践教学环节,因缺乏对医学人文课程教学评价的特点和方法的深入研究,以及缺乏如何进一步将学科课程评价整合为学生人文素质评价的研究,所以没有形成相应的人文实践教学体系,这种教育方式必然会直接影响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和发展。

4.缺乏科学评价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标准。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医学生的评价,基本上还是以学习成绩为主,虽然附加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掌握情况等来评价学生素质,但没有将学生人文知识水平、人文素养等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如何评价学生人文素质尚没有科学的标准,更没有系统的评价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医学人文素质教

育的质量。

5.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足

医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所以学校文化建设对于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由于医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故学校需要承担重大责任,不良的校园文化极容易造成医学生精神上和心理上的问题。院校学风不浓,师生关系不和谐,开展活动意义不大等校园文化欠缺问题都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名人名言之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及提升路径

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及提升路径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已发展成为一门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的双效叠加,医患关系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考验着公共治理者,同时考验着医务工作者。教育部一直致力于开展“中国医学生人文素质行动”,其宗旨就是弘扬和彰显医学的人文精神,培养和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向大众宣传医学,让大众理解医学。在新一轮的医疗改革中,作为一名守护人类健康、承担救死扶伤职责的准医生,更应将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放在重要位置。 一、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科学 目前,医学院校的“时效性教学”使医学生脱离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轨道,片面强调所谓的“专业型人才”,使得全面发展变成了智育的片面发展,导致医学院校中相当部分学生常常感到迷茫,没有追求的目标,缺乏前进的动力。2004 年中国教育部公布的中国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比例,中国为7.54%,而美国为20%,德国为26%。2012 年《柳叶刀》发布的中国临床医学教育课程,医学人文占1%,历史人文占 4%,加起来只有5%,由此看出,当前医学教育体系中人文教育十分薄弱。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评鉴委员会(acgme)提出,医生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医学知识、病人照护、人际交流和沟通技巧、职业精神、基于实践的学习与提高、以执业系统为基础的实践共6项,其中3项均与医学人文有关。 (二)人文知识匮乏,知识结构失衡 医学教育任务繁重,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职业性,使得医学生在学校期间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向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上,鲜有时间、有兴趣涉及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医学院校大多单科办学,文体活动普遍不如综合性院校、理工科院校活跃,医学院校的人文氛围相对不浓,医学生的视野较为狭窄,文、史、哲等相关知识相对缺乏,对古今中外治学行医的至理名言、高尚的医德也知之甚少。 (三)道德观念淡化,价值观功利化 医学专业课程繁重,学业周期长,学习压力大,长时间处在这种环境中,如果缺少人文科学的引导和缓冲,学生容易产生失落、迷茫情绪。有的学生奉行享乐主义;个别学生沉迷网络难以自拔。

人文关怀提高精神科基础护理能力

人文关怀提高精神科基础护理能力 发表时间:2012-08-23T16:36:24.403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12第205期供稿作者:田静[导读] 人文关怀让病人感受到护士的关心和照顾,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对护理工作更放心,减少了医疗的纠纷。 田静 (广西河池市第四人民医院广西河池547000)【关键词】人文关怀;提高;精神科基础护理能力【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186-01 护理工作是医疗质量的重要部分,基础护理能力是护理人员胜任岗位的关键能力。队伍素质,人文关怀等环节为护理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改革护理基本行为,善于用科学护理理念与沟通,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把护理真正落实在病人身上,使病人受益,是提高基础护理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措施。 我院是精神病专科医院。精神科的基础护理,是一项繁琐而又细致的工作,由于复杂的致病因素和疾病本身的特异性,引起病人大脑功能活动障碍和生化代谢以及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尤其是精神病人还可因症状的影响失去料理生活的能力,甚至发生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意外事件,因此,做好基础护理工作,保证病人的健康和安全,这不仅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保证病人获得成功的治疗的必要前提。本人认为在精神科基础护理中护士更应提高人文素养,树立关怀照顾理念,重视细微基础护理,使关怀照护贯穿其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科护理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开展以病人为中心,改变护理行为方式,扩大护理服务范围,满足身心需求,有效的人文关怀能增强病人应对压力的能力,促进病人身心的康复,在基础护理中感受的关怀越深,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在基础护理中,要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保证护理质量,护理工作者必须注重对病人的人文关怀。 1注意技巧和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有些精神病人受症状支配,常处于淡漠,活动减少或者是高度兴奋躁动,意识不清等,以至生活没有规律,不能自理,不知清洁,机体抵抗力降低,对健康造成危害,因此护理人员培养病人讲究卫生爱清洁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健康也有利于精神病的治疗,但培养精神病人的习惯是一种艰苦工作,护理上要付出很大的耐心,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反复培养和训练,除正面教育外还需要多方面的鼓励,诱导和启发。尤其是临床试验证明,善于运用传播技巧与沟通交流,将人文关怀点滴融入到工作中。护士在做各项操作时,充分利用自己的精神科专业知识,了解目前状况后给予相关指导,如:对被动服药的病人,要帮助其恢复自知力,使其配合治疗,对厌烦服药的病人应耐心给其讲解服药的重要性,对疾病恢复丧失信心的要鼓励病人,战胜疾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这样能较好地解决住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情绪和心理需求。 2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 工休座谈会是医、护、患三者相互沟通的纽带。医护人员要真诚对待,及时征求病人的意见,了解服务情况,不断改进服务质量,以如何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为工作目标。给病人许诺应兑现,做不到的事应给予解释,以得到病人的谅解,给其一个明确的答复,取得病人的信赖、理解和支持。 3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通过口头教育、书面指导,建立健康宣传橱窗,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多角度,多层次的普及健康知识,这样使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及自我调理措施。在出院以前,护理人员应向病人和家属介绍有关精神病的护理知识和出院的注意事项,做好出院指导,向他们介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坚持服药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手段。并强调药物专人保管,按医嘱服药,督促病人长期复诊,注意劳逸结合。更体现出“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方便复诊,随时电话咨询,及时诊治,让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在其出院后仍继续关注其健康,使其感受到医院的优质服务,增强了院外的自护能力和保健意识,达到了健康教育的目的。 4小结 人文关怀让病人感受到护士的关心和照顾,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对护理工作更放心,减少了医疗的纠纷。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精神科医护人员,必须掌握丰富知识,学习关怀知识与沟通技巧,提高人性关怀知识水平,以人文关怀理念指导实践,并贯穿到日常护理点滴工作中去,用关怀技巧进行情感激励,解决病人的痛苦,满足病人的需求,用心做好精神病人的基础护理,才能帮助病人消除一切不良因素,克服心理障碍,以巩固治疗效果逐渐达到康复。另外精神病人康复出院后,得到社会家庭的关心、支持帮助,病人的心理保持平衡状态,从而降低复发率。同时,要求医护人员团结协作,掌握有关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及相关的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更好的进行健康教育。所以说基础护理能力是护理人员胜任岗位的关键能力。

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科技信息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12年第35期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教育传授给学生的已不仅仅是专业的 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人文素质的培养与职业素质的提高。作为即 将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医学生而言,提高人文素养无疑更有着深刻 的意义。1人文素养的含义杨叔子院士曾说:“人文教育熏陶高洁的人性,练就非凡的灵性;科学教育练就严密的灵性。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才能培养出人的高素质,造就出完整人格的人才”[1]。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包括知识、理性、情感、意志、思维等多个方面沉积而形成的品质,最终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德性、气质、修养以及价值取向,其核心内容是个体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终极关怀。人文素养的具体内涵包括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心理学、人文学、社会学、管理学和哲学等方面的知识素 养;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事业的献身精神; 创新和创业能力,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潜能;良好的沟通和人际交往 能力,能与人和谐相处[2]。人文属属性是医学的本质属性之一,医学的 人文属性与自然科学属性共同存在于医学活动之中。医学从诞生的那 一刻起,就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气息。中国古人强调“天人合一”,“大医 精诚”的道德观,纵观古今凡成大医者,无不具有“妙手回春”的高超技 艺与“济世救人”的博大胸怀。在西方,以希波克拉底为代表的古代医 学家同样认识到了医学的人文属性,并把医生的人文修养作为重要素 质之一。古罗马医学家盖仑更是认为“最好的医生应当是将哲学和多 方面的知识应用于医学的人”。2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文化素质教育观念已深入人心。很多工 科专业、理科专业都已经开设了人文教育的课程,渗透了人文教育的 内容。然而,医学教育在人文教育方面显得有些滞后,不适应高等教育 改革的大趋势。由于医学科学博大精深,这就使得医科学生必须把大 量的精力放在科学技术的学习上,而偏废人文精神的培育,这一点,在 高职高专类医学院校尤其突出。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中,绝大多数的 课程都是专业课程,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较少,这导致了我国医学 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欠缺。 根据对西北某综合大学临床专业二年级162名学生人文素养认 识的调查显示,认为人文素养对以后的发展有益,但不知道怎么提高 的同学占到调查总数的60.8%;3.3%的同学认为人文素养毫不重要, 调查对象对医学人文素质和医学人文服务知晓度很低,真正了解医学 人文素质和医学人文服务者仅占到3.3%和1.3%[3]。 结合调查,分析认为,目前医学生人文素养有以下几个特征:(1) 知识结构失调,人文素养匮乏。按照目前医学传统教育模式,大部分医 学院校学生在学习期间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 践上,很少涉及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的基本知识,有些医学生科研论 文写作水平较低,病例书写能力差,对古今中外治学行医的至理名言、 高尚的医德知之甚少。在李宇阳的调查中,学生认为自己知识结构中 最缺的:经济类占44.5%,法律、管理类占43.2%,艺术、美学类占 42.2%[4]。(2)道德观念淡化、功利主义至上。尽管在高等院校,已高等 重视思想道德政治教育,医学生品德有所提升,但在社会不良风气以 及现代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仍然在相当一部分医学生存在着金钱至上观念、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现象。某高等医学院校对学生的一份调查显示:赞成“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者达20.1%,赞成“有钱能使鬼推磨”者为18.4%,认为“重义轻利”不合潮流者达31.9%,反对“以德为优而不为贫所忧”者达54.5%,还有33%的学生认为应“考虑个人利益,追 求实惠”,仅有21.1%的学生赞成“无私奉献”的精神[5]。以上调查就从 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医学生中存在着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 的现象。(3)社会适应能力差。学习人文科学是医学生间接了解社会、 改造自我的重要途径。由于医学生缺乏必要人文教育,使一些医学生 在走入社会或工作岗位时,缺乏人文知识的储备和心理准备,不能正 确认识和对待面临的各种问题,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与协作、效 率与公平、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关系问题不知所措,社会适应能力较差, 社会角色转换时间长。有关研究显示,医学生中自学能力差者占30%, 文字表达能力差者占80%,信息处理能力差者占60%[6]。3医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主要表现 3.1人文社科类知识薄弱由于医学教育课程负担过重,造成医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人文类学科如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学校,存在重医学轻人文的倾向,对东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表现出人文功底过弱,甚至写简单文章时文辞不通、滥用错别字等现象。3.2缺乏社会责任感作为一个即将从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崇高职业的医学生,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感和责任感,但现在一些医学生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从功利主义出发,以自我为中心,不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前提,对社会缺乏关爱,对病人缺乏同情心,甚至对健康和生命极端不负责任。3.3心理素质欠佳随着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医学生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愈来愈大,导致他们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不少问题,许多人心理素质下降。医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交往障碍、敌对、冷漠、自卑、偏执等。一旦发生心理问题,医学生面对学习和就业压力表现出较差的抗压性,产生心理障碍或疾患,甚至导致行凶或自杀的严重行为。4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2001年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写道:“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医德和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医疗的服务性质决定了医务科研人员接触的是具有不同社会背景、不同心理特征的人群,涉及的是关乎患者健康、幸福和经济利益的实质性问题,因此要求医学人才具有广泛的人文文化素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探索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迫在眉睫。 4.1增加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比例。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在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思维能力方面功不可没。人文社科知识不仅可以扩充医学生的知识范围,改变知识结构单一的现象,而且可以改善他们的品行,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比如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人际沟通、职业礼仪、美术鉴赏、音乐鉴赏、艺术欣赏、人文修养等,并列(下转第718页) 浅议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李佳莉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云南楚雄675005) 【摘要】通过描述现代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指出当前我国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不足。本文从人文素养的含义、现状和表现等三个方面的分析,提出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人文素养;现状;途径 Discussion on the T ultivation of H umanistic Q uality of M edical S tudents L I Jia-li (Chuxiong Medical College,Chuxiong Yunnan,675005) 【Abstract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contemporary medical students'humanities quality present situation,pointed out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medical students'humanities quality deficiency.This article from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the meaning,present situation and performance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analysis,put forward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Key words 】Humanistic;Literacy;Approach ○高校讲坛○702

论新形势下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

论新形势下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 随着医学的进步,医疗方式的“非人性化”及媒体的过分渲染,使医患关系之间的温情趋于淡化。医生对患者,重医疗程序服务,注重患者躯体上的疾病治疗,忽视患者心理感受,患者进医院,像进入一座迷宫;患者住院,一个号码成了他的象征,这些都是缺少人性温暖和缺乏医患双方沟通的表现。同时,患者在不了解疾病治疗风险的前提下,对医护人员期望值过高。一旦医疗效果不尽人意,患者及其家属往往迁怒于医护人员,甚至对医护人员造成精神上或者身体上的伤害,导致医护人员既肩负着繁重的工作负担又承受沉重的心理压力。双方种种不满的心理感受、压抑等不良情绪一旦爆发出来,将成为医患矛盾的导火线。 相关调查指出患者对医院满意度造成影响的因子包括:高超的医术(30.1%)、人文关怀(26.8%)、较低的医疗费用(18.4%)、便利的后勤保障、伙食(14.7%)、优越的住院条件(8.8%)、其它(1.2%)。这些统计数据表明,患者对医疗技术和人文关怀同等关注。因此,在医疗服务中,提倡人文关怀,是医院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人文关怀不仅提倡医护人员用爱心和高超的医疗技术治疗患者,帮助患者摆脱病魔的折磨,摒弃生物医疗模式中忽视患者心理需求的弊端;同时,笔者认为,人文关怀更是双向的,同时医院管理层和患者及其家属应体谅医护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和繁重性,从人性角度去思考,关心医护人员内心深处的需要。此时便需要医疗机构制定完善的制度作为支撑,

既尊重患者的生命权和满足患者被尊重的心理需要,又维护医护人员的权利,从而冰释医患关系,创建和谐的就医环境。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笔者根据自己在实习中的观察和思考,肯定了本课题对我国现代医疗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确定了毕业论文的题目之后,笔者翻阅文献和检索期刊,收集各方的信息和资料,结合时事和自己对人文关怀的看法、理解以及不断的思考,完成这次论文。 一、人文关怀是医疗服务中的题中之义 (一)医疗人文关怀的内涵 人文关怀又称为人性关怀、关怀照护、爱护。医学的人文关怀要求医务人员在医护过程中,以人道的精神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利、人格尊严给予真诚的关注和关心,即既要求医护人员向患者提供医学科学服务,又要给患者提供医学人文服务。 医疗服务的过程其实就是医学科学服务和医学人文服务相结合的过程。医学科学服务是患者疾患痊愈的物质保证,它利用医学技术解除患者躯体上、生理上的痛苦。而医学人文服务则是为患者身心康复提供精神支持,它强调尊重患者情感世界、尊重患者意愿、依循整体观念、遵照仁术的信条;强调临床客体的感受性、追问医学的价值性、追求医学的人性化,重视情感因素的倾入。医学人文服务以求善、求美和关注情感体验为特点,生命的价值被置于一个重要的地位。(二)医疗人文关怀的历史发展 在我国悠悠历史的长河中,中医学――我们祖国的国粹,早在古

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及影响因素

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及影响因素 发表时间:2017-03-24T14:49:08.51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下第24期作者:肖丽红季少萍 [导读] 探讨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江苏省江阴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江阴214400)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问卷对68名护士精神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职称、护龄、婚烟状况、生育情况是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精神科护士的关怀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对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培训,从而提高护士人文关怀能力。 精神科封闭式病房是无陪护病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一切护理工作,从流程到操作均由护士围绕患者展开。根据其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人性化护理服务是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日常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能力是护士在关爱患者的过程中所应具备的能力[1]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于2016年3月,选取本院精神科68名在职的注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条件:在现科室工作1年以上,愿意配合接受调查者。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问卷: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职务、职称、护龄、婚烟状况等。2.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问卷,为自设问卷、由研究者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采用专题座谈和专家咨询等方法设计而成[2].关怀能力量表得分越高表明关怀能力越高,个体所表现出的人文关怀能力越强。 1.2.2调查方法采用统一指导法。由研究人员当场发放并回收试卷。以无记名方式独立完成问卷的各项填写。共发放问卷68份,有效回收问卷66份,有效回收率为97%。 2.结果精神科护士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 2.1职称研究结果表明,职称越高的护士,关怀能力越强,职称高的护士大多在临床工作中承担重要角色,主动关爱意识强,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较丰富,更容易和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之自主学习能力及求知欲较强,从而促进其关怀能力的提升。提醒护理管理者注重加强年轻护士关怀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2.2护龄本研究结果表明,护龄越长的护士,关怀能力越弱。这与国内外报道有所不同,即人的关怀能力随着年龄和工作经验的增长而增加。分析原因可能与以下方面有关:1.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高风险、高付出、低回报及社会的偏见,使得长期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护士很难感受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及被认同感。2.护理工作年限长的护士在工作经历的突发事件较年轻护士多、风险意识强;但由于病人及家属的自我维权意识增强和近年来医疗纠纷的不断增多,使得这部分护士处于高心理压力状态。有研究报道,过大的工作压力会引起身心疾病,例如:身心衰竭综合症、工作疲惫感、焦虑等。 3.他们大多从事临床基础护理工作,学历低,晋升和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职业期望值较低。当不确定因素发生,又不被病人及家属理解时,将影响到护士工作的热情及对病人的关怀。 4.精神疾病的特点及高复发率,使他们更过的目睹了经自己护理的病人反复入院的现象,导致精神科护士工作成就感低,甚至出现情感上的耗竭,进而影响其关怀能力。因此,精神科护士同样需要社会及护理管理者的关注和理解,更需要不断加强认知、行为、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使长期压抑的情感得到及时有效释放,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稳定的情绪状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切实可行的关怀行为,有效缓解病人的心理障碍,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3讨论 3.1精神科病房护士关怀能力有待提高 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是改变护理质量的核心。如何提高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3.2精神科病房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发现,婚烟状况、生育情况是影响护士人文关怀的因素。 3.3共情倾向 本研究结果显示,工作中护士运用共情技巧,充分感知精神障碍病人的情感状况,正确表达对病人的理解,可促进护士关怀能力的提升。精神科护士能够分清自我与他人的界限,准确把握现实情境并跳出共情体验,在工作中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实施有效的关爱护理行为来提升关怀能力。 4小结 本研究探讨了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精神科护士关怀能力水平偏低。因此,要加强精神科护士共情技巧的培训,进而改善对病人的关爱照护行为,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胡素筱任爱红、刘娟、开展护士人文关怀护理培训干预的效果观摩 吉林医药2010,31(30):5405-5406 [2]沈宁、顾询,我国本科护理教育培养目标的调查{1}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2):683—686.

浅论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2019年教育文档

浅论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医学模式、疾病谱的转变以及医患关系的日渐紧张,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业务素养要求,医学不仅要探寻人机体病变的生物学原因,而且要对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包括经济、社会、心理、环境、生活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医学生人文素养普遍不高,因此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迫在眉睫。 一、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医学生人文素养主要指医学人文知识积累和医学人文精神修养。具体指人应具备的医学人文知识,及通过医学人文知识积累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内化为人的身心所特有的思想、修养、品格和气质。 到目前为止,各个医学院校及相关学者对于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分析得出,现阶段医学生人文素养具有以下共同特性: 1.人文知识匮乏。知识结构失衡。医学生在学习期间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上,很少涉及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的基本知识,有些医学生科研论文写作水平较低,病例书写能力差,对古今中外治学行医的至理名言、高尚的医德年级医学生1-5名599黄学勇对河南医科大学例如,知之甚少。.

的人文知识测试,成绩在70分以下的占63%以上,显示医学生的人文知识普遍较为缺乏,医学生知识结构失衡。在李宇阳的调查中,学生认为自己知识结构中最缺的:经济类占44.5%,法律、管理类占43.2%,艺术、美学类占42.2%。 2.道德观念淡化、价值观功利化及现实化。近年来,由于我国的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医学生的道德品质有所提升,但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及市场经济的冲击,医学生中道德观念淡化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的。某高等医学院校对学生的一份调查显示:赞成“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者达20.1%,赞成“有钱能使鬼推磨”者为18.4%,认为“重义轻利”不合潮流者达31.9%,反对“以德为优而不为贫所忧”者达54.5%,还有33%的学生认为应“考虑个人利益,追求实惠”,仅有21.1%的学生赞成“无私奉献”的精神。以上调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医学生中存在着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的现象。 3.综合能力水平欠佳。主要表现在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学习人文科学是医学生间接了解社会、改造自我的重要途径。由于淡化了人文知识的学习和教育,使一些医学生缺乏走向社会或工作岗位的人文知识的储备和心理准备,不能独立正确认识和对待面临的各种问题,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与协作、效率与公平、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关系问题不知所措,表现为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社会角色转换时间长。有关.研究显示,医学生中自学能力差者占30%,文字表达能力差者

医学人文关怀演讲稿

我心中的人文关怀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来自XX的XX,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分享我心中的人文关怀。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医院,大家会用哪个词呢?(互动)我想大多数人都会用“冰冷的”。这是为什么?我认真地思考了一下,抛开其他因素不谈,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医院人文关怀的缺失。 什么是人文关怀呢?我们的“度娘”是这样给它定义的“人文关怀其核心在于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我不知道大家对这个定义的看法是什么,在我看来,它过于理论化,让人难以理解。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对医院人文关怀都有自己的理解。 我对医院人文关怀的理解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第一句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二句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什么用这两句呢?这是源自我在医院的那一次亲身经历。 前不久,我带着我的一个亲戚去医院做急诊Ct检查。我们到达医院Ct室的时间是中午两点二十八分,这个时间我记得非常清楚,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尴尬的时间,这是我们医生的午休时间。我怀着非常忐忑的心情敲开了值班医生的门,然后用很抱歉的语气跟这个医生说,“医生,您好,不好意思,打扰了,这儿有个病人腹痛要做急诊检查”,当时我的态度可谓是毕恭毕敬,但是这个医生给我们的反应却让

我非常失望。这个医生很随意的瞟了我们一眼,非常不耐烦地接过检查单,径直进了检查室,关了门,没有跟我们进行一句言语沟通,以至于我们都不知道把病人往哪儿搬。身为医护人员,作为患者家属切身体验到医生的“冷暴力”,是非常难受的!当时我在想,如果此刻患病就医的是医生自己的家属呢,是否仍然如此冷若冰霜。作为社会的个体,抛开工作身份,每个人都有亲人。我们医院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去除伤痛,救死扶伤。病人生病本身就是脆弱的,她们都希望在医院得到一丝温暖,一份关怀。如果当时这个医生给我们一个微笑、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只是一个关切的眼神,我们内心都会觉得温暖无比。 大家都知道我们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隔三岔五就会出现医护人员被打受伤、甚至被泼硫酸的新闻。作为一个医护人员,我了解我们的委屈、辛苦和不被人理解,但同时我也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现象的发生。是病人越来越难缠?还是社会舆论、媒体过分偏袒患者?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文关怀的缺失。 现在我们很多医护人员习惯在工作中带上冰冷的面具,我们似乎总是在关注怎么样去把病人的病治好,怎么样去护理病人使她们不发生并发症,我们几乎不关注病人的心理、不倾听病人的心声,不关注病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请关注我,而不是我的病”这就是我们病人内心深处的声音。 人文关怀并不复杂,离我们也并不遥远,它可以蕴含在我们平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当中。病人焦急挂号时,它在我们耐心解答的话语里;病人输液时,它在我们温婉轻柔的动作里;病人出院时,它在我们祝愿

医学人文关怀演讲稿

我心中的人文关怀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就是来自XX的XX,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分享我心中的人文关怀。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医院,大家会用哪个词呢?(互动)我想大多数人都会用“冰冷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认真地思考了一下,抛开其她因素不谈,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就是医院人文关怀的缺失。 什么就是人文关怀呢?我们的“度娘”就是这样给它定义的“人文关怀其核心在于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我不知道大家对这个定义的瞧法就是什么,在我瞧来,它过于理论化,让人难以理解。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对医院人文关怀都有自己的理解。 我对医院人文关怀的理解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第一句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二句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什么用这两句呢?这就是源自我在医院的那一次亲身经历。 前不久,我带着我的一个亲戚去医院做急诊Ct检查。我们到达医院Ct室的时间就是中午两点二十八分,这个时间我记得非常清楚,因为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尴尬的时间,这就是我们医生的午休时间。我怀着非常忐忑的心情敲开了值班医生的门,然后用很抱歉的语气跟这个医生说,“医生,您好,不好意思,打扰了,这儿有个病人腹痛要做急诊检查”,当时我的态度可谓就是毕恭毕敬,但就是这个医生给我们的反

应却让我非常失望。这个医生很随意的瞟了我们一眼,非常不耐烦地接过检查单,径直进了检查室,关了门,没有跟我们进行一句言语沟通,以至于我们都不知道把病人往哪儿搬。身为医护人员,作为患者家属切身体验到医生的“冷暴力”,就是非常难受的!当时我在想,如果此刻患病就医的就是医生自己的家属呢,就是否仍然如此冷若冰霜。作为社会的个体,抛开工作身份,每个人都有亲人。我们医院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去除伤痛,救死扶伤。病人生病本身就就是脆弱的,她们都希望在医院得到一丝温暖,一份关怀。如果当时这个医生给我们一个微笑、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只就是一个关切的眼神,我们内心都会觉得温暖无比。 大家都知道我们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隔三岔五就会出现医护人员被打受伤、甚至被泼硫酸的新闻。作为一个医护人员,我了解我们的委屈、辛苦与不被人理解,但同时我也在想到底就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现象的发生。就是病人越来越难缠?还就是社会舆论、媒体过分偏袒患者?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就是人文关怀的缺失。 现在我们很多医护人员习惯在工作中带上冰冷的面具,我们似乎总就是在关注怎么样去把病人的病治好,怎么样去护理病人使她们不发生并发症,我们几乎不关注病人的心理、不倾听病人的心声,不关注病人真正需要的就是什么。“请关注我,而不就是我的病”这就就是我们病人内心深处的声音。 人文关怀并不复杂,离我们也并不遥远,它可以蕴含在我们平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当中。病人焦急挂号时,它在我们耐心解答的话语

护理中体现人文关怀

护理中体现人文关怀 摘要:本文简述了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以及人文护理的重要意义和工作重点。培植人文精神,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是改善护患关系乃至医患关系的重要突破口。在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的过程中,注重体现现代医学模式下的人文精神,将人性化服务落实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其贯穿临床护理的全过程。人文精神是整体护理的理论和导向,整体护理则是人文精神的实践和应用。 关键词:护理人文关怀

目录 1 护理中体现人为关怀个人理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人文护理在医疗工作中的运用 (3) 2.1 人文护理的专业体系 (4) 2.2 人文护理的理念体系 (6) 3人文护理的实施 (7) 3.1构建和谐的人文氛围 (7) 3.1.1营造舒心的医疗环境 (7) 3.1.2创建方便温馨的工作流程 (8) 3.1.3构建医患、护患以及病人家属间良好的人际氛围 (8) 3.2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服务 (8) 3.2.1推行心理护理 (9) 3.2.2加强健康教育 (9) 3.3强化人文知识学习、倡导科学护理观 (10) 4 小结 (10) 参考文献 (11)

1 护理中体现人为关怀个人理解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医院该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积极应对“入世”后医疗市场形成大市场、大竞争的格局,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呢?针对以上的要求,作为护理人员在各个方面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为病人提供更为专业,更为科学的服务,使病人的满意率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是临床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而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病人的诊疗要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为了满足病人需要,提高病人的满意率,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人文关怀始终贯穿其中。转变观念,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沟通,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把病人当亲人。患者入院时有人热情相迎,出院有人笑脸相送;处处尊敬患者,服务细致周到。让病人看明白病,费用明白是关键,是让病人享有知情选择权的重要体现。常用药品及价目公开、住院费用“一日清”和电脑触摸查询系统的开通,使患者不再是”雾里看花”,消除了交糊涂费、花冤枉钱的疑虑,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进一步明确责任护士的职责,加强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努力预防护理差错的发生。转变服务理念和护理工作模式。责任护士在病人入院时,热情接待,介绍入院须知,做好导诊导检服务,合理安排护理时段。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实行事先告知制度。检查前后,手术前后,护理工作做到有解释、有指导、有效果。病人出院时,送上一份“健康联系卡”。做好出院前的再次沟通,把病人送到病区电梯门口。实行这一工作模式后,住院病人在整个住院过程中都感受到浓郁的亲情,住院病人的满意度不断上升。实施人情化管理,使病人有“病房是一个舒适的家”的感觉。在抓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把情与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同情心爱心的驱使下,恰到好处地进行管理,让病人在住院期间感

医学生人文素养.doc

医学生人文素养 1英语教学中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模式 1.1整合教材中丰富的人文素养知识 英语教材中的课文大都甄选自国外优秀的报刊、杂志及文学作品,不仅语言优美,值得学习,且每一篇都有浓郁的人文色彩,饱含丰富的人文知识,但这些知识不能自动转化成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需要教师对教材中的人文知识和背景进行整合与分析,找到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提升的切入点,通过分析课文中所体现的积极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拓宽渠道。以目前各高校普遍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为例,课文内容大多涉及社会焦点问题、成功之道以及教育、文化、工作、情感等内容,这些课文中承载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教师有效利用这些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将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大有裨益。例如,对一些社会焦点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收集资料,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对这些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成功之道题材的文章对学生来说更是受益匪浅,他们可以学习这些优秀品质并努力内化成自己应有的能力。总之,英语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更要充分整合和利用教材中的人文因素,让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1.2营造充满人文精神的学习环境与氛围 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不能靠说教来实现,而是要在浓厚的人文环境中使学生受到感染与熏陶,并将这种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护和关心,有了这种美好的体验和

愉快的感受,学生才能消除各种心理障碍,获得自我进步和发展的强大内驱力。同时教师要变自己的“教”为“导”,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学会分工协作,在小组之间学会竞争与反思,并提高交流与表达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勇于品评权威,要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另外教师还要与学生建立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要以平等、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要用自己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带动学生。 1.3切实提高英语教师的人文素养 在语言教学中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英语教学中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性。因此,英语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己在语言方面的造诣,在指导学生驾驭这门语言时做到游刃有余。另一方面,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及社会焦点问题,英语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将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合理整合,在予人文于语言学习的教学活动中做到得心应手。另外,英语教师还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以及接人待物的态度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如果教师能把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渗透变成自己的身体力行,学生就会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在实际行动中践行,从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成为尊重生命、关心病患、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医务工作者。 2结论 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不仅是大学英语深化改革的需要,更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医学院校要充分利用英语教学这一有利平台,将医学生的人文素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一、增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 1、医学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 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基本要求,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 培养是医学院校面临的一项重大的任务。增强和改进医学生人文素质 教育,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我国医学卫生事业合格 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 进步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 2、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人类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我国正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这就要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必须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 把他们培养成为尊重人类、尊重生命、有爱心和高尚职业道德的人类 健康的守护者。 3、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遵循医学自身发展规律、 顺应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20世纪以来,特别是 五、六十年代以后,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社会因素、心 理因素、环境因素及行为因素诱发的心脑血管病、精神疾病、肿瘤等 非传染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人类对健康的定义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就对医药卫生人才整体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医学教育应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增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也 是医学人文性复归的客观要求。 4、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提升未来医务人员道德水平的客观 要求

高等医学教育以培养德术兼备的医学人才为己任,在医疗实践中,医 德与医疗技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高新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整 个医疗卫生的防治诊疗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对所有医疗卫生人员 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纵观古今中外,医德所要求的具体内 容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也是一致的,这种现实的要求就迫使 医学教育从开始就要增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打好职业道德的基础。 二、增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探讨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主渠道作用 1、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学科构建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主要有文、史、哲、音、美、心理学等。此类课程约占人文素质教育 课程的二分之一,主要让医学生建立对人、社会、自然和自身的准确 认识和准确态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由 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交叉产生的边缘学科课程,主要有医学哲学、医 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史、卫生法学、医患沟通 学等。此类课程主要让医学生能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探讨 与医学相关的若干问题,引导他们尊重生命及其发展规律,准确认识 生命与健康的价值,同时尊重人和人的权利,准确认识和处理医患关系。由多学科融合后形成的综合课程,主要有社区卫生保健、医院管理、人口学、运筹学等。此类课程主要是融人文素质培养于医学实践 之中,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以上三类课程相互联系,根据学生所在年级的不同,分阶段渐进,贯 穿医学生入学到毕业全过程。低年级学生以第一类课程为主要内容, 辅之早期接触病人,培养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和责任感; 二、三年级学生以第二类课程为主,在此阶段学生参加社区医疗实践 与健康调查,使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高年级学生以第三类课程为主,结合临床实习、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在临床实践中理论联系实践, 努力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和整体素质。

精神科护理管理中人文关怀的思考

精神科护理管理中人文关怀的思考 摘要:被送往精神科进行治疗的病人均患有各种精神障碍,这类病症会导致患 者出现一些心理活动异常,使患者产生自残、自伤、伤人等倾向,所以该类病症 是极为复杂又携带一定危险的。在对精神科病人进行护理时,应着重理解和尊重 病人,而环境设计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人文关怀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辅助 作用,人文关怀的应用可以使护理过程更为方便、舒适,也有效保障了医护人员 和病人双方的安全[1]。 关键词:人文关怀;精神科 随着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上涨,我国人民生活的质量也有 了飞一般的改善,但是白璧微瑕,发展带来了亟待解决的崭新的问题——精神疾病,虽然当今的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得很先进了,但却并不能完全解决这类疾病。 我们认为,在该类疾病患者的每一个治疗过程中都应该加入适当的人文关怀环节,融入人文关怀理念,结合先进的医疗技术、全世界范围内的治疗经验以及患者具 体病情来发挥人文关怀理念的力量,使患者得到最优化的治疗和护理。 一、人文关怀理念 提到人文关怀,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将人文关怀放入医疗护理领域中,可 以尽可能将精神科医疗从业者的综合素质提高[2]。精神病人中的大多数都是由于 心理原因而患病,所以护理时要从病人本身出发,为病人提供更细致、更耐心的 护理,本着医者患者一家亲的原则,给病人关怀并带给他们温暖,此法不仅可以 帮助病人改善病情,恢复健康,还有助于医疗护理的发展。 二、人文关怀在环境设计中的考虑 1、环境设计的安全方面 人文关怀可以考虑在环境设计中,但是我国发展人文关怀的时间不长,尤其 是和某些国家对比,还存在着一定距离,例如,在日本,医疗服务环境设计就更 为科学合理,有学习和参考价值[3]。他们在设计医疗服务环境时,不仅能将护士 站作为工作的优化重点,而且他们的医疗诊室中会安装有报警功能的设施,在优化、升级这些设施的过程中,既可以使医生护士与患者接触时的安全得到保障, 也可以让医生和护士及时发现患者的突发病情,以便及时排除危险。此外,过去 一般都只设置一个专用的护士通道,这样的设计导致了医护人员无法及时对病况 突发的病人进行救助,而在他们设计的医疗环境中,在基础的护士通道上又另设 了两个通道,其中一个被设为紧急通道,这样一来,医护人员不仅可以在紧急情 况下及时救助病人,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总的来说,如果医院对环境设计的 安全方面有周全的考虑,使医疗服务环境得到有利的改进和整治,就可以最大程 度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2、环境与设备的舒适度 目前,某些国家的医院都很重视病房环境与所用设施的舒适度,在这些医院 的眼里,有效地利用病房环境,努力提高设备舒适度,就可以有效地改善精神病 人的状态,使其更容易恢复健康。例如,以前病房中的用餐区摆放的都是比较陈 旧和笨重的桌椅,这些桌椅使环境变得更为沉重,为了让护理服务的水平升高, 很多国家都淘汰了这一类桌椅,改换成了与便捷式酒店类似的轻巧且颜色明快的 桌椅,提高了患者治疗时的舒适感[4]。而一些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因为需要家 属陪同,所以医院还将其改进成了多人可用的桌椅,不仅方便了家属,还节约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