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导游词

宋朝导游词
宋朝导游词

宋朝导游词

篇一:宋代——导游:东京一日游

【活动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取《清明上河图》中的四幅图片(见下图)中的某一生活场景,撰写导游词,要体现出宋代的衣、食、住、行、娱乐、农业、手工业、对外关系及商业的繁荣表现。

【考试说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活动,确定好每个人的任务,先组内排练,再班级展示。

考试会涉及到每个人的任务、导游词、对担任导游的感悟以及体验后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分析。(如:宋代为什么马少?为什么北方人吃羊肉?为什么百姓穿小袖狭身的短衣?…)

【考试方式】试卷考察

【考试题的设计】

×××来到东京,请你为他当导游,讲解一下东京汴河的生活特色。

1、请从四副图片(见下图)中选择一幅,为图片中呈现的场景写出一段导游词。

2、通过为游客进行讲解,写出你的感受,有什么认识?

3、为什么宋代人的交通工具中马匹少?为什么北方的宋朝人喜欢吃羊肉?从这两个问题中可以概括出宋代与周边少数民族是怎样的关系?(马匹少反映的是战争,北方的宋朝人吃羊肉反映的是宋代与少数民族的边境贸易多,也就是和)

篇二:宋陵导游词

导游词

各位来宾:你们好!欢迎大家光临北宋皇陵——永昭陵参观游览!

北宋历经九个皇帝,除了宋徽宗作为亡国之君,被金兵掳走之外,其它八个皇帝均葬在巩县,加上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的陵墓和宋徽宗的衣冠冢,统称“八帝十陵”。另外,除了赵弘殷和杜太后合葬外,还附葬皇后陵21座,亲王、公主、皇子、皇孙、诸王夫人墓144座,高怀德、蔡齐、包拯、杨六郎、赵普、寇准等名将勋臣墓9座,帝系宗亲陵墓总计上千座,在巩义市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陵墓群。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963年便开始营建宋陵,分回郭镇、西村、芝田、孝义四个陵区,占地面积156平方公里,前后经营160多年,北宋皇陵于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今天所参观的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的寝陵,宋仁宗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民俗演义《狸猫换太子》中的皇太子,后来当上皇帝,驾崩之后就葬在永昭陵。仁宗赵祯,初名受益,真宗第六子。生于1010年,1022年即位,1063年驾崩于开封,在位时间42年,在两宋诸帝中,是执政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当时国家治理的非常安定,文臣武吏荟萃,科学文化发达,处于北宋鼎盛时期。宋仁宗可以称得上是北宋历史上的明君圣主之一,在朝内外均有非常大的影响。据说当年仁宗去世的消息传开之后,全城军民乃至妇人孺子朝夕面向汴京方向号哭,焚纸烧香的烟雾遮蔽了天空,看不见一丝太阳光,这

虽然听起来有点夸张,不过充分说明了宋仁宗深得民心。欧阳修曾有诗为证:“尝时凤辇行游处,今日龙輴恸哭随。”体现了皇帝灵车在送葬过程中举国百姓悲痛欲绝的感人场面。

永昭陵的建筑布局和其它皇帝寝陵基本相同,都是按照迷信的赵家山水风脉,座北面南,南高北低。

鹊台两座。是上宫的第一道门,东、西间距42米。两台平面均呈正方形,四壁陡直,台上有华丽的楼阁。鹊台的鹊,也有喜鹊登枝的含义。

乳台两座。南距鹊台约134米,是上宫的第二道门。两台东、西距43米。平面呈长方形。整体为三出阙状,象征皇家等级。

神道是进入宫城的道路。神道两侧的对称排列的石刻像,皇帝陵共设置石像60件,这些石刻象征着帝王死事如生事,死后仍要驾驭万物,治理朝政主宰整个世界。

望柱也叫“华表”或“擎天柱”,是一对意求吉祥如意的顶天立地的八棱柱形石雕。望柱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原始社会人们树立木柱只是为了识别道路,但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把它置于帝王皇宫或陵墓前,作为皇家建筑的特殊标志。

象与驯象人象的体态看起来宏大稳健,而且易于驯化,是当时进贡的珍品,当时贡象的国家主要是越南、柬埔寨。同时进贡来的还有驯象人。把大象与驯象人放在皇帝陵前,可能是出于以求江山稳固和万象更新之意。

瑞禽俗称“马头凤”。此石通身雕成层叠多变的山峰云气,正中雕一只

怪鸟,此鸟为马头、龙身、鹰爪、凤尾,背有翼,后衬山峰,威猛有力。石碑上刻有小

洞,小洞里有小兽,探头望着空中的怪鸟。这种瑞禽设在陵前寓意祥瑞,故称“瑞禽”。瑞禽为宋陵所特有,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甪端又叫“独角兽”,是一种形似猪样,角长在鼻端的一种怪兽。放在皇帝陵前象征宋王室是明君圣主的意思。

马与控马官置于皇帝陵前,唐代沿袭下来的制度,纯粹是为了仪容而已。石虎、石羊虎是尊严与高贵的标志。羊的性格柔顺,形态淑美。老虎和绵羊放在一块,象征当时君主与臣民和平共处太平盛世。

客使也叫“进宝官”,双手捧珠宝、犀牛角、珊瑚之类的宝物,作进贡状。象征宋王朝对外友好,显示了宋王朝的强大国威。

文臣、武将分别站立于神道两侧。文臣手执笏板,武将按剑而立,这些雕像高大威武,形象端正,表现出“文韬武略”的气概。

门狮设置于帝陵及后陵宫城四神门及下宫门前,表现出宋皇权的威严和宋皇陵的神圣不可侵犯。

镇陵将军眉端紧锁,两眼向下,表现出不胜悲哀之状。把他置于神门外,是守护皇陵的象征。

阙亭帝陵后陵宫城南神门外均有两个。东阙亭缺东北角,西阙亭缺西北角。西阙亭为每逢大典,当朝执政皇帝及王公大臣们祭祀皇陵,整理服饰或短时间休息的地方,东阙亭则用于放置供奉用的大量祭品。上马石呈长方形,面向宫门一侧作三级台阶,各面均有浮雕花纹,寓意皇帝出宫上马时使用。

宫人亦称太监,表示出小心翼翼地供奉皇帝的奴才相,意为传递旨意使用。

宫城面积约100多亩,四周筑有城墙,东、南、西、北有四神门,门外各有石狮一对。四角筑有角阙。南神门里约10米处有献殿,殿内陈设有所谓阴曹地府的避邪物,是皇帝、王室、陵使摆设祭祀的地方。陵台宫城正中间是陵台,呈三层覆斗状。陵台下是地宫,是停放皇帝灵柩的地下宫殿,又称皇堂。一般距地面二十多米深,用青砖或青石砌筑。地宫顶部绘有天象图。

下宫宫前有石狮一对,宫内有正殿。皇帝棺材运到陵园后,暂时停放在正殿,等待举行葬礼仪式后再入地宫。正殿后边是影殿,有皇帝画像。影殿有斋殿,内有佛像,是“超度”皇帝灵魂的地方。

各位来宾,永昭陵的解说到此结束,在此我们诚恳的希望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重视和支持永昭陵的工作,并且欢迎各位有机会能够经常到巩义观光旅游,指导工作!顺祝大家旅途愉快,一路顺风!篇三:景区导游词

天平山导游词

各位旅客,你们好?我叫,热烈欢迎大家到天平山旅游观光!很高兴能为大家作导游解说,希望大家旅行愉快,玩得高兴。

天平山位于河南林州市区西8公里,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林虑山八大胜景之一。天平山景区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林虑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起名叫天平山呢?传说有四个来源:一是说它山势峻极,上平于天;二是五代著名高僧从漪所说的“八凹九凸”,说高低很不平

就是平,高可接天,低连深谷,就是天平,这自然有点饱含哲理了:三是说当年高欢据此兴兵称霸,取得胜利,定国号天平,他所在的山就叫成了天平山:第四个是现代著名红学家张之先生发现站在林州市北仰望这里的地形正好像个天平。天平山自然风光非常秀丽,历史上称为莲花佛国、桃源仙境,它六峰拱翠,像六个莲瓣拔地接天,二龙戏珠,昆阆溪和石窦泉两条溪水环绕着海拔一千二百多米的天平寺,奇特雄拔。现代学者、地理学家陈传康把他定名为北雄风光最胜处,说它像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太行山上,炫放着艳丽的光芒。北宋名相韩琦说它是“天下绝胜之境”,金国诗人、书画家王庭筠说它为“林虑之脊”,元朝道者司马德义说它是“天下危险之极处”,明朝兵科给时中张应登说这里“倘一夫之挡关,真万夫之莫敌”,清代学者潘耒说这里“玮怪神奇,神馋鬼划,不似人间风露矣”,当代学者陈传康说它“地貌雄奇,最具阳刚之美”。可以说,即是这一系列溢美之词也不能尽写天平之奇,也难全述天平之美。还是让我们在游览中领略它“山水真面目”的雄姿吧。

我们面前望到的景区大门叫雹珠关,这雹珠关是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时,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想吞并潞洲节度使薛嵩,薛嵩有个叫红线的丫环从天平雹珠路一夜之间往返于山西的长治与河北的大名之间,从田承嗣的床头将其珍藏的金盒盗走,令田承嗣不敢妄动,当时此地守军于夜间见一黑点如一条线穿过,后来田承嗣就修了这一雹珠关。为什么叫雹珠呢?古人说原来天平山与山西无路可通,后来是鲁班的神力修通了这条路,使彰德府与潞安府呈直线距离,物资周转比别处快,

能抢个好价钱,从这条路走赚钱(珠宝)如天上掉冰雹一样容易,所以起名叫叫雹珠路。

好了,到这里大家可以登上雄伟古关,欣赏古人煞费心机的防御设施,领略“一夫挡关、万夫莫开”的虎威,也可以登上城头以巍峨如画的天平雄峰作背景摄影留念,永远保存对初次游览天平山的良好记忆。同时对景区大门“境、景、意”的格局进行简略的欣赏。

各位旅客,走在河谷的小径上,我们可真是返朴归真了,沿着古人攀越天平的小路,行走在林荫夹道、小桥流水中间,去品尝古人的风味。这里的巨石是过去被人们留恋称奇的倚空石遗址。这遗下的残石上还保留有明代人的刻石。清康熙二十五年的林县知县徐岱曾在这里刻碑题感,碑文是:“怪石岿然亘古存,欲寻太始问元真。一丝不挂云常满,四大无依体独尊。飞鸟啁(zhou)啾(jiu)鸣绝顶,怒涛澎湃漱孤根。平生颇抱元章癖,袍笏宁辞礼数频。”前面两水交接处直立的园石叫定水珠,也叫避水珠,传说它有调控水量的作用。天平山中共有三颗避水珠,这是第一颗。前面绿树交荫下的小潭是北宋徽宗时期当过宰相的张商英命名的钓池。

各位旅客,大家从这里向西北看,这山的立地柱天,这山的层峦叠嶂,这谷的清流素湍、浓荫碧翠,令人发出过多少惊叹,令人产生多少遐想,“林虑山的直立峭壁高耸挺拔,形成一座高达千米以上的巨型石屏障,其雄浑之势全国罕见,非泰岱可比,近观更觉大气浩荡,撼人心弦。天平山有美国大峡谷的气势,可作为海内外华人体会北雄风光的好去处,‘北雄风光最胜处。’”(陈传康语)。这里保存的明朝诗碑

是曾任云南巡抚吴定在游天平山时所题,诗的内容描述的是天平山上的景象,但他把碑立到这里,也说明他对这谷口的喜爱。现代作家、《红楼梦新补》的作者张之先生在其著作里所描述的山野之景多以林虑山为背景,是他在十年动乱时期避开喧嚣的红尘,躲在这山树荫下苦心经营的补天之笔,他把这地方称做他的《慰

芹西庐》,是凝结了他的浓厚的情感的。

据史料记载,张商英在这里命名的景点有:钓台、步虚坛、朝元台、长者崖、醉仙崖、献花崖、水轩,加上原来就有的断金桥、照碧池、层云壁、吕公庙、将军山构成了山口风景区的大格局。由于以前的破坏极其严重,景区计划逐步恢复一些有价值的景点,但这里比较大的自然景观还是保存了原貌的,如层云壁、照碧池、将军山等。照碧池是林州古代官员们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修禊(洗浴饮酒)的场所,众所周知的大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写的修禊之事。更引人瞩目的当是这里的将军山,这座将军山须要到这个角度看才能看出眉目,你看下面是将军骑马身穿着甲胄面部呈紫红色,威风凛凛,他身后好像跟着千军万马大家看看他的照像,多么神气啊!这座山300多米吧,比乐山大佛还高。不仅如此,这个将军的年纪令人咋舌,已经两千五百五十多岁了。他就是我国历史上,周朝春秋时期晋国东阳地区的统帅赵胜。他是赵姓的第十六世先祖吧,和战国时期的平原君赵胜不是一个人。他是个很能干的人,他经营的中牟(不是黄河南的汉朝以后的中牟)富饶强盛,物阜民安,当地民众把这座山峰用他的名子作纪念,说明他很受民众欢迎。他死后百余年赵献侯以中牟作国都37年。

以真人名子作纪念的山峰在全国来说赵胜可能是第一个。

旅客朋友们!前面的山谷叫做桃源谷,也叫磊瀑沟。这是一道约三公里长的风景线,这道山谷两边悬崖峭壁、林木苍翠,奇花异草、溪流如玉,绿潭如绒,十步一瀑,五步一潭,能不时给你一个惊喜,令你目不遐接。

这里河床南边有一个被凿过的石头,这就是传说的第二颗避水珠。这颗避水珠原来也是园的,后来,外国人来这里盗宝,在一天夜里,他们乘当地人没防范,偷偷地用铁钻凿开珠石,盗走了宝珠。你看,这里有着明显的凿过的痕迹。

这道谷之所以叫桃源谷,顾名思义,里面的桃树一定很多。事实也正是如此,吴定的诗句有“天路有人皆种树,春山无处不开花。”冯栋的诗句有“远近红桃蒸晓霞,”马卿的诗中有“道成骑鹤青云去,留得桃花与世看。”这三人都是明朝时的官宦,他们在这谷中休闲取乐、吟诗作文,建有吟诗台,设有诗廊碑林。

吟咏天平山的诗,据传最早的是东汉末年的曹丕,每逢曹操领兵出征,他作为太子留守邺京,经常到西山游优,拜访当时天平山有个著名的道士叫肖綦的,肖綦可能给他一些炼就的药丸给他服用,其中可能有用大麻一类制成的可产生迷幻的药丸,这见于曹丕的《游仙诗》:“西山何其高,高高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又不食。与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药四五日,胸臆生羽翼。轻举生风云,倏忽行万亿。流览观四海,茫茫非所识。”

此后,北宋的名相韩琦和工部侍郎强至等也有描述天平山的诗,如韩琦的诗是:“天平高绝是家山,两治安阳欲到难。此日名郎真好事,直携佳客远同观。峰擎寺脚重霄近,雹起潭心六月寒。遥想醉吟昆阆里,乱飞珠玉出毫端。”

北宋哲宗年间,时任河北提刑使的张商英酷爱天平山,他不仅对修造景点有所建树,不仅自己写诗,还组织同僚好友乃至下属吟咏天平山。他的游天平山诗是:“洞天金阙天平作,层缠石崖寒玉削。突兀云生缥缈间,蓬松树大侵寥廓。苍鹿挨摧北斗魁,玄猿弄损南辰角。碑文压破石鳌头,琅玕烂折玉兔脚。背岩松柏碧森森,向日杂花红灼灼。遮碍林虑半壁天,琢成云汉千里壑。官宰炉烧延寿香,避秦采得长生药。风物依稀紫府宫,岚光缭绕朱陵阁。巅峰浑似撞天枪,怪石落如奔涧镢。路转樵人目不迷,桃源仙子心不错。千形万状天平山,剖判元黄天地凿。”此时的天平山庙宇宏伟、景观秀丽、高僧迭见、游客题诗勒碑者更是层出不穷。明朝嘉靖年间,林州出了一个当过右副都御史的官员叫马卿,他少年得志、办事干练、官场得意、交友忠信,它每逢转晋官职或丁忧守孝,总要为乡里兴办一些公益事业,而更多的是与同乡耆旧、同年友朋、本邑新秀交流文萃、吟诗作赋、研讨时闻,这里的吟诗台就是他们常到之地。马卿和他的好友安阳崔铣(明礼部尚书)、谢榛(明大诗人)、冯栋(明平度知州)、李画(明吏部佥事)等。他门的诗,大多是歌颂天平山和桃源谷的,歌吟桃源谷的以马卿的

诗为代表,他的诗是:“曾游武陵溪,更入天台路。山水自人间,仙

宋朝皇帝赵端-宋朝皇帝列表

宋朝皇帝赵端|宋朝皇帝列表 宋朝皇帝赵端 《追鱼传奇》中一直没有提皇帝的名字,并且查遍宋朝皇帝列表及宗室列表没有赵端的名字,给考察皇帝名字和赵端原型带来难处。 还好,追鱼传奇中有一位我们非常熟悉的人物包拯。包拯一直在宋仁宗时期当高官。所以基本上可以确定,追鱼传奇中的皇帝就是宋仁宗赵祯。 那么赵端的原型也好找了,宋仁宗的太子叫赵曙,也就是后来的宋英宗。所以赵端就是赵曙。 根据以下南北宋皇帝列表,宋朝并没有一个名字叫赵端的皇帝。

北宋皇帝 1、太祖赵匡胤:建隆960年-963年十一月; 乾德963年十一月-968年十一月; 开宝968年十一月-976年十二月。 2、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976年十二月-984年十一月; 雍熙984年十一月-987年; 端拱988年-989年; 淳化990年-994年; 至道995年-997年。 3、真宗赵恒:咸平998年--1033年; 景德1004年-1007年; 大中祥符1008年-1016年; 天禧1017年-1021年; 乾兴1022年。 4、仁宗赵祯:天圣1023年-1032年十一月; 明道1032年十一月-1033年; 景佑1034年-1038年十一月; 宝元1038年十一月-1040年二月; 康定1040年二月-1041年十一月; 庆历1041年十一月-1048年; 皇佑1049年-1054年三月; 至和1054年三月-1056年九月; 嘉佑1056年九月-1063年。

5、英宗赵曙:治平1064年-1067年。 6、神宗赵顼:熙宁1068年-1077年; 元丰1078年-1085年。 7、哲宗赵煦:元佑1086年-1094年四月; 绍圣1094年四月-1098年五月; 元符1098年六月-1100年。 8、徽宗赵佶:建中靖国1101年;崇宁1102年-1106年; 大观1107年-1110年; 政和1111年-1118年十月; 重和1118年十一月-1119年二月; 宣和1119年-1125年。 9、钦宗赵桓:靖康1126年-1127年。 南宋皇帝

试论宋代司法制度的发展_傅日晶

2006年第3期N o.3,2006 学 术 探 索 A cademic E xploration 2006年6月 J un.,2006  收稿日期:2006-04-10  作者简介:傅日晶,男,浙江义乌人,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学生。 ① 徐道邻:《中国法制史论集》,志文出版社,1976,第89页。  ② 《宋史?刑法志》 (卷152),中华书局,1977。 ③ 《宋史?刑法志》 (卷152),中华书局,1977。 ④ 《宋史?刑法志》 (卷152),中华书局,1977。 ⑤ 《宋史?刑法志》 (卷152),中华书局,1977。 ⑥ 《朱子语类》 (卷128)。 ⑦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试论宋代司法制度的发展 傅日晶 (浙江工商大学 法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宋代在司法机构、审判制度、监察等方面表现出很有个性的“自立一王之法”。中央司法机构建立了审刑院,地方有了专门的司法职务和司法人员;审判上建立独具特色的鞫(审)谳(判)分司制度与翻异别勘制度,打开了越诉之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察机制。关键词:宋代;司法制度;特点 中图分类号:K 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 (2006)03-0105-04 宋朝在中国封建发展史上,是一个私有制高 度发展,商品经济空前发达,科学文化繁荣昌盛的历史时期,也是一个内外矛盾突出,社会关系激剧变化的朝代。宋朝既是我国封建统治十分重视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也是我国古代法制成就的高峰。徐道邻先生说:“中国的传 统法律,到了宋朝,才发达到最高峰。”① 本人认为宋代司法制度的发展表现在司法机构、审判制度、监察制度等方面,因此本文在这些方面论述宋代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构 宋代司法机构有中央司法机构和地方司法 机构之分。中央司法机构包括刑部、大理寺、审刑院。 宋代大理寺为中央最高审判机构,主要负责评断全国各州县报请复审的刑事案件。审刑院是神宗前为加强皇帝对司法的控制而增设的中央审判机关,后并入刑部。刑部的职能主要是复核大理寺所评断的全国死刑已决案件及官员叙复、昭雪等事。刑部正副长官分别为尚书和侍郎。 审刑院是皇帝为了厉行封建中央集权制而设置的。这是不同于以往的,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司法机构。宋太宗于淳化二年(公元992 年)以“慎刑”为目的设置审刑院于禁中。北宋王 朝是在唐末五代长期分裂割据,社会动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史称:五代乱世,本无刑章,“藩镇跋扈,专杀为威,朝廷姑息,率置不问,刑部按 复之职废矣。”② 北宋王朝建立后,“时天下甫定,刑典废弛,吏不明习律令,牧守又多武人,率意用 法。”③ 在这种情况下,宋太祖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大力整饬司法审判秩序,建隆三年以后凡大辟一律要报请刑部复查。宋太宗即位后,要求诸州长吏“每五日一虑囚”,又制“听狱之限”,限 期审结案件,以防拖延④ 。雍熙元年,令诸州十日一具囚帐及所犯罪名。系禁日数以闻,俾刑部专 意纠举;⑤ 淳化二年,置诸路提点刑狱司,进一步限制地方司法权力,于是,“赏罚刑政一切收 了”。⑥ 司法权迅速向中央政府集中,因此,太宗设审刑院对大理、刑部断复的案件详加评议,是强化中央司法机关组织建设,防范因大理寺、刑部“用法之失”导致冤假错案的一项措施。而设审刑院的直接动机则是“法官议居道安狱,依违卤 莽,皆坐迁谪,因置审刑院。”⑦ 将其视为“患中书权太重”而采取的分割。 审刑院在其长官知院事下又设评议官6人。其职责主要是复核大理寺所裁断的案件,实际上是代表皇帝控制司法。当时凡属上奏的案件,皆须送审刑院备案,再交大理寺断复,然后再返回 5 01

北宋皇帝列表 宋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宋朝皇帝列表及年号

北宋皇帝列表宋朝皇帝列表及简介宋朝皇帝列表及年号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宋朝,一个繁华盛世的王朝,同时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王朝。一提起宋朝,就会想到宋朝的词,其实,除了词,宋朝还有很多优秀的统治者,正是在他们的治理下,才有一个供词人创作的环境。的XX整理了一下宋朝的历代皇帝列表,欢迎阅读。 宋朝皇帝列表 一、宋太祖赵匡胤(北宋) 宋朝皇帝列表及简介宋朝皇帝列表及年号 宋太祖(927—976)即赵匡胤。宋朝创建者(960—976)。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原为后周殿前都点检。建隆元年(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

后周政权,称帝于开封,建宋朝,史称北宋。自建隆三年(963年)起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攻灭荆南等南方割据政权,且在北方要地驻兵防守。又以杯酒释兵权等策,削夺禁军宿将及藩镇兵权。改革官制,以文臣出任州县长官。中央增设副相(参知政事),又使枢密使、三司使分掌兵财,以分相权。在位时加强中央集权,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但其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方针,对宋代的“积贫积弱”有较大影响。北宋皇帝列表 以宋太祖为首的宋初领导集团集体发奋图强,励精图治,使宋初的社会经济迅速呈现蒸蒸日上的喜人局面。宋太祖减轻徭役,赋税专收,以法治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澄清吏治,劝奖农桑,移风易俗等一系列英明决策,不仅尽快医治了200年的战争创伤,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荣的局面,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976年11月14日,赵匡胤逝世,享

年四十九岁,在位十六年。北宋皇帝列表 二、宋太宗赵炅 宋朝皇帝列表及简介宋朝皇帝列表及年号 宋太宗赵炅(939—997)。太祖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炅。他曾参加陈桥驿兵变,拥立其兄为帝。继承太祖各个击破割据政权的方针,迫吴越王献土归降,又亲征灭北汉,试图收复幽云十六州。但在两次对辽征战失败后,采取消极防守的方针。对内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科举取士制度,建崇文院编《太平御览》等。他注重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统治晚期剥削加重,激起王小波、李顺起义。他背弃了“金匮之盟”,费其弟光美为庶人后杀掉,又费其长子楚王元左为百姓。 宋太宗晚年政治大计循规蹈矩,使宋朝渐渐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给宋代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执政措施,还得从他的继位说起。按照

宋朝皇帝列表及年号

宋朝皇帝列表及年号 宋朝历代皇帝年号一览表 两宋王朝:(公元960~1279年) 北宋:(公元960~1127年) 宋太祖赵匡胤: 公元960年:庚申,建隆元年,辽穆宗耶律璟应历十年,后周恭帝柴宗训显德七年 公元963年:癸亥,建隆四年,乾德元年,北宋灭荆南 公元965年:乙丑,乾德三年,北宋灭后蜀 公元968年:戊辰,乾德六年,开宝元年 公元969年:己巳,开宝二年,辽穆宗耶律璟应历十九年,辽景宗耶律贤保宁元年

公元971年:辛未,开宝四年,北宋灭南汉 公元975年:乙亥,开宝八年,北宋灭南唐 公元976年:丙子,开宝九年,宋太宗赵炅改为太平兴国元年 宋太宗赵炅(赵匡义): 公元976年:丙子,太平兴国元年,开宝九年 公元978年:戊寅,太平兴国三年,北宋灭吴越 公元979年:己卯,太平兴国四年,北宋灭北汉,五代十国片面完毕。 公元983年:癸未,太平兴国八年,辽景宗耶律贤乾亨五年,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元年 公元984年:甲申,太平兴国九年,雍熙元年 公元988年:戊子,端拱元年

公元990年:庚寅,淳化元年 公元995年:乙未,至道元年 宋真宗赵恒: 公元998年:戊戌,咸平元年 公元1004年:甲辰,景德元年 公元1008年:戊申,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17年:丁巳,天禧元年 公元1022年:壬戌,乾兴元年 宋仁宗赵祯: 公元1023年:癸亥,天圣元年

公元1031年:辛未,天圣九年,辽圣宗耶律隆绪太平十一年,辽兴宗耶律宗真景福元年 公元1032年:壬申,天圣十年,明道元年 公元1038年:戊寅,景祐五年,宝元元年 公元1040年:庚辰,宝元三年,康定元年 公元1041年:辛巳,康定二年,庆历元年 公元1049年:己丑,皇祐元年 公元1054年:甲午,皇祐六年,至和元年 公元1055年:乙未,至和二年,辽兴宗耶律宗真重熙二十四年,辽道宗耶律洪基清宁元年 公元1056年:丙申,至和三年,嘉祐元年

试论宋代绘画

试论宋代绘画 ——概括及印象最深的画家 北宋统一消除了封建割据造成的分裂和隔阂,在一段时期内社会保持着相对安定局面,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和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未有的繁荣。南宋虽然偏安江南,由于物产丰盛的江、浙、湖、广地区都在其境内,大量南迁的北方人和南方人一起共同开发江南,经济、文化都得到继续发展并超过北方。北宋的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南宋的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等城市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阶层,城市文化生活空前活跃,绘画的需求量明显增长,绘画的服务对象也有所扩大,为绘画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 宋代绘画进入手工业商业行列,与更多的群众建立较为密切的联系。一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将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汴京及临安都有纸画行业。汴京大相国寺每月开放5次庙会,百货云集,其中就有售卖书籍和图画的摊店;南宋临安夜市也有细画扇面、梅竹扇面出售;汴京、临安等地的酒楼也以悬挂字画美化店堂,作为吸引顾客的手段。市民遇有喜庆宴会,所需要的屏风、画帐、书画陈设等都可以租赁。适应年节的需要,岁末时又有门神、钟馗等节令画售卖,为市甚盛。北宋时,汴京善画“照盆孩儿”的画家刘宗道,每创新稿必画出几百幅在市场一次售出,以防别人仿制;专画楼阁建筑的赵楼台;画婴儿的杜孩儿,也在汴京享有盛名。吴兴籍军人燕文贵常到汴京州桥一带卖画。山西绛州杨威,善画村田乐,每有汴京贩画商人买画,他即嘱其如到画院门前去卖,可得高价。社会对绘画的需求和民间职业画家创作的活跃,是推动宋代绘画发展的重要因素。宋代由于手工业的发达,促成了雕版印刷的发展与普及,出现了汴京、临安、平阳、成都、建阳等雕版中心,不少书籍及佛经都附有版画插图,现存宋金雕印的弥勒像、陀罗尼经咒、《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赵城藏》等,可见其绘刻之精美程度。 在五代南唐、西蜀建立画院的基础上,宋代继续设立翰林图画院,以培养宫廷需要的绘画人才。北宋徽宗时还曾一度设立画学。宋代多数帝王如仁宗、神宗、徽宗、高宗、光宗、宁宗等人都对绘画有不同程度的兴趣,出于装点宫廷、图绘寺观等需要,都很重视画院建设。特别是徽宗赵佶,本人在绘画上具有较高修养和技巧,注意网罗画家,扩充和完善宫廷画院,并不断搜访名画充实内府收藏,导致了宫廷绘画的兴盛。画院画家与社会保持一定联系,但又受皇帝的制约,宫廷绘画带有明显的贵族美术的特色,既精密不苟,又在某些作品中有萎靡柔媚的趣味。画院集中了社会上的优秀画家,体现了时较高的水平,创作出如郭熙的《早春图》、《关山春雪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西湖争标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李唐的《采薇图》、《万壑松风图》,马远的《踏歌图》、《水图》等一大批成功的作品。 “画中最妙言山水”,由于社会的重视,山水画逐渐跃居绘画的主要地位。许多山水画家深入自然山川,朝夕观察和反复体会,因而精确地画出不同地域、季节、气候的特征,追求优美动人的意境。从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及松石,到用笔简括、章法高度剪裁的边角之景,显示了不同时期的卓越创造。山水景物不仅是仙山楼阁、贵族园囿游赏、士大夫幽楼隐居的景色,更多的是南北方山川郊野的自然景色,其间穿插有盘车、水磨、渡船、航运、捕鱼、采樵、骡纲行旅、寺观梵刹、墟市酒肆等平凡生活情节,

宋代社会的造船业大观

宋代社会的造船业大观 宋代科学技术不仅达到中国历史以来的顶峰,也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如活字印刷术方便了思想的传播、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使用于军事等。造船业的空前发展也是其突出体现。 宋代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和海上贸易空前繁荣,极大地推动了造船业发展,船舶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这一经济格局的变革也导致国家漕运、商业流通、海上贸易和百姓生计对船舶的依赖空前增强。以北宋漕运和南宋江海防为例。北宋政治、军事重心与经济重心分离,使漕运成为事关国家机器运行的重大事务,漕船制造因此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在多路设置造船场,每年漕船制造额多则三千余艘,少则两千余艘。漕船的保有量至少在一万五千艘以上。南宋江海防成为国防要务。南宋逐步建立起了川陕、荆襄、江淮和海防组成的国防体系。在江海防中,南宋以江防为根本,淮防为藩篱,海防为辅助,形成了与金朝在江淮正面争锋的格局。南宋有效利用舟楫之利,在几次关键水战中打败了金朝,保障了国家安全。由于江海防的重要性,南宋战船制造和保有量比北宋漕船更大。南宋与元朝在长江中下游展开的鄂州水战、丁家洲水战和焦山水战三次大水战中,每次双方共投入的战船都达两万艘或更多,而这仅是长江中下游的战船规模。宋代河湖沿海民众的生计与船舶联系十分紧密。内

河、湖泊都有经营渔业或交通运输的以船为家者,沿海地区如广南蜑民、福建白水郎等也是以船为家者,而从事渔业和贸易的河湖近海居民为数更多,远距离贸易和旅行中船舶已成为主要工具。仅内河船运即产生了数十万以船为业的艄公、水手、纤夫等群体。 如上所述,宋代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是造船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同时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力量和商业力量也对推动造船业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中国古代专制政体、科举制度、儒道哲学和思维方式等常被视为束缚科技发展的因素。但如同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所言“中央集权的封建官僚式社会秩序在早期阶段是有利于应用科学发展的”,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精神气质以许多方式帮助了应用科学,如激励发明就是中央集权官僚机构的做法。宋代造船不论是船舶数量的剧增,还是核心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国家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了适应大规模的漕船和战船制造需要,宋代使用了船模放样技术,即将规定的船舶制成船样,发放各船场依样放大制造。这只有在官府统一管理的高度组织化的船场系统中才能有效推行。 船闸和船坞的制造也是如此。公元984年,乔维岳主持制造了中国第一座运河水闸。之后,宋朝在淮南运河和浙西运河逐步推行改堰为闸,大大提高了运河的通航能力。船闸的修造和运行成本很高,而且需要严格的维护人员和启闭制

【教学设计】《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社会生活》(人教)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社会生活》 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大都市、市民日常生活就、传统节日、宋词和元曲。 展现了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前后联系,繁荣的原因离不开前面所学习的政治经济内容,繁荣的影响至今仍可以找到。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 2、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2、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2、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教学重点】 宋代市民娱乐生活、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 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清明上河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导入新课】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望海潮》 译文: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此汗八里大城(即元大都)之周围,约有城市二百,位置远近不等。每城皆有商人来此买卖质物,盖此城为商业繁盛之城也。” ——《马可·波罗行纪》 这两个大城市怎样兴起的,当时是怎样的繁荣景象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来了解。【讲授新课】 一、繁荣的都市生活 1、大都市

宋朝历代皇帝年号一览表

宋朝历代皇帝年号一览表 两宋王朝:(公元960~1279年) 北宋:(公元960~1127年) 宋太祖: 公元960年:庚申,建隆元年,辽穆宗耶律璟应历十年,后周恭帝柴宗训显德七年公元963年:癸亥,建隆四年,乾德元年,北宋灭荆南 公元965年:乙丑,乾德三年,北宋灭后蜀 公元968年:戊辰,乾德六年,开宝元年 公元969年:己巳,开宝二年,辽穆宗耶律璟应历十九年,辽景宗耶律贤保宁元年公元971年:辛未,开宝四年,北宋灭南汉 公元975年:乙亥,开宝八年,北宋灭南唐

公元976年:丙子,开宝九年,宋太宗赵炅改为太平兴国元年 宋太宗(赵匡义): 公元976年:丙子,太平兴国元年,开宝九年 公元978年:戊寅,太平兴国三年,北宋灭吴越 公元979年:己卯,太平兴国四年,北宋灭北汉,五代十国片面完毕。 公元983年:癸未,太平兴国八年,辽景宗耶律贤乾亨五年,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元年公元984年:甲申,太平兴国九年,雍熙元年 公元988年:戊子,端拱元年 公元990年:庚寅,淳化元年 公元995年:乙未,至道元年

宋真宗: 公元998年:戊戌,咸平元年 公元1004年:甲辰,景德元年 公元1008年:戊申,大中祥符元年 公元1017年:丁巳,天禧元年 公元1022年:壬戌,乾兴元年 宋仁宗: 公元1023年:癸亥,天圣元年 公元1031年:辛未,天圣九年,辽圣宗耶律隆绪太平十一年,辽兴宗耶律宗真景福元年公元1032年:壬申,天圣十年,明道元年 公元1038年:戊寅,景佑五年,宝元元年

公元1040年:庚辰,宝元三年,康定元年 公元1041年:辛巳,康定二年,庆历元年 公元1049年:己丑,皇佑元年 公元1054年:甲午,皇佑六年,至和元年 公元1055年:乙未,至和二年,辽兴宗耶律宗真重熙二十四年,辽道宗耶律洪基清宁元年公元1056年:丙申,至和三年,嘉佑元年 宋英宗: 公元1064年:甲辰,治平元年 宋神宗: 公元1068年:戊申,熙宁元年

第七讲 宋代社会阶层的新变化

第七讲宋代社会阶层的新变化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导入,使学生思考宋代社会阶层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2、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确宋代社会阶层变化的主要特点 3、通过分析,使学生分析宋代社会阶层变化的多方面原因 二、知识要点 1、宋代官僚地主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2、租佃制及其影响 3、市民阶层力量壮大的原因及影响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官僚地主何以取代门阀地主 2、经济调整下的社会变化——从部曲佃客制到租佃制的转换 3、市民的 四、教学内容 特点概述:流动较前代明显加大,主要表现在横向(即地区与行业间)与纵向(即统治与被统治集团)的流动机会加大与速度加快。 1、官僚地主基本取代门阀地主 “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就是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白衣及第,得通婚于世官,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也。” ——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门阀制度就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姓氏家族所垄断,门阀重门第、品第,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特长。随着科举制的发展,唐末五代的割据寒门的勃发,以及宋重文的统治思想,“新型士人”群体逐渐形成,门阀制度也不复存在。 宋代的官僚地主阶层(官户)及其来源 宋朝的官户就是指品官之家﹐即一品至九品的官员之家。官僚的子孙以恩荫入仕﹐即使就是低级小官﹐也算官户﹔而通过出钱或纳粟买官入仕者﹐则自正七品以上﹐才算官户。官户作为宋朝地主阶级当权派的上层,就是地主阶级在诊治上的代表。官户约占宋朝总户数的千分之一二。 当时要成为政府官员有五种主要的途径:1、科举考试。这就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宋代科举名义上向各阶级阶层开放,登科后便授官,且人数大大超过唐代,故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2、恩荫入官。皇族、后族以及各级官员,在皇帝诞辰、大礼、身故时,都可按等级不同,荫补子弟为官。3、吏人出职。4、进纳补官。百姓纳粟交钱即可买官。5、军功授官。其中,恩荫入官人数最多,当中高级官僚绝大多数为科举出身。 “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通志》卷二五《氏族略第一》宋代官户的新特点: a、非身份性的官僚地主就是主体:宋代官僚地主就是唐五代以来庶族尤其就是“衣冠户” 的发展,但由于已不存在士族门阀,所以不称庶族,而称为官僚地主阶层。

试论宋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试论宋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摘要: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较前代均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在宋代的法律制度中均有了新的反映,使得宋代的法律制度较前代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立法浩繁,以敕代律;皇帝直接加强了对法律的干预;民事立法增多,初步改变了中华法重刑法轻民法的特点;重视证据,对口供的采信度加强了制约。本文就其特点作一简要的概述。 关键词:立法;干预; 证据 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全面辉煌,表现在法律制度上的立法、诉讼和审判均较前代呈现出新的特点,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并对后世的法律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完善和丰富了中华法系。 一、立法浩繁,以敕代律成为宋朝立法的显著特点 宋初,在立法中居正统地位的当属《宋刑统》,它是宋初宋太祖鉴于五代法纪紊乱而命窦仪等人仿《唐律》而制定的。但在司法实践中,《宋刑统》越来越不能满足统治者的需要,也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所有问题,故在宋太祖时,就不断颁布敕令以满足新的需要。以后历朝历代均有大量的敕、令、格、式颁布。所谓敕、令、格、式,据《宋史·刑法志》解释,“禁于已然之谓敕,禁于未然之谓令,设于此以待彼之谓格,使彼效之之谓式”。据《宋史·艺文志》所载的刑书共221 部,7955 卷,而以敕、令、格、式颁布而集成的刑书就占了146 部。 大量的敕、令、格、式的出现,使宋朝的立法出现了空前的浩繁现象。“宋法制因唐敕、令、格、式而随时损益因有编敕,一司一路一州一县又别有敕”①。而编敕的大量出现,严重冲击了《宋刑统》的正统地位,宋朝廷对此大光其火,一再三令五申,“律所不载然后用敕”,以维护《宋刑统》的正统地位,但官吏仍能利用《宋刑统》与敕的出入舞弊“轻重出入,惟吏所欲”、“欲入罪,即引重条;欲出罪,即引轻条” ②以至官民皆“重敕轻律”。宋仁宗天圣年间,开始设置详定编敕所,简称敕局,掌将历年所颁敕、令统一整理,删编成册,使之成为正式法令。以后各朝必定编纂前朝的敕、令、格、式,使之成为正式法制文书。到宋神宗元丰二年,便正式规定以敕代律。 ①[元]脱脱等:《宋史·刑法一》卷199,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3315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一》,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54页。

最新第七讲 宋代社会阶层的新变化

第七讲宋代社会阶层的新变化 1 一、教学目的 2 3 1、通过导入,使学生思考宋代社会阶层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2、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确宋代社会阶层变化的主要特点 4 5 3、通过分析,使学生分析宋代社会阶层变化的多方面原因 6 二、知识要点 7 8 1、宋代官僚地主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2、租佃制及其影响 9 10 3、市民阶层力量壮大的原因及影响 11 三、教学重点、难点 12 13 1、官僚地主何以取代门阀地主 2、经济调整下的社会变化——从部曲佃客制到租佃制的转换 14 15 3、市民的 16 四、教学内容 17 18 特点概述:流动较前代明显加大,主要表现在横向(即地区和行业间)和19 纵向(即统治与被统治集团)的流动机会加大和速度加快。

1、官僚地主基本取代门阀地主 20 21 “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 22 白衣及第,得通婚于世官,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也。” ——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 23 24 25 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 影响造成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姓氏家族所垄断,门阀重门第、品第,个26 27 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特长。随着科举制的 28 发展,唐末五代的割据寒门的勃发,以及宋重文的统治思想,“新型士人”群体 逐渐形成,门阀制度也不复存在。 29 30 31 宋代的官僚地主阶层(官户)及其来源 32 宋朝的官户是指品官之家﹐即一品至九品的官员之家。官僚的子孙以恩荫 33 入仕﹐即使是低级小官﹐也算官户﹔而通过出钱或纳粟买官入仕者﹐则自正七 34 品以上﹐才算官户。官户作为宋朝地主阶级当权派的上层,是地主阶级在诊治 上的代表。官户约占宋朝总户数的千分之一二。 35 36 当时要成为政府官员有五种主要的途径:1、科举考试。这是选拔官员的主 37 要途径。宋代科举名义上向各阶级阶层开放,登科后便授官,且人数大大超过 唐代,故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2、恩荫入官。皇族、后族以及各级 38 39 官员,在皇帝诞辰、大礼、身故时,都可按等级不同,荫补子弟为官。3、吏人 40 出职。4、进纳补官。百姓纳粟交钱即可买官。5、军功授官。其中,恩荫入官 人数最多,当中高级官僚绝大多数为科举出身。 41 42 “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最新精选冀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宋朝的社会生活练习题四十一

最新精选冀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宋朝的社会生活练习题四十一第1题【单选题】 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干户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早符。”诗中描述的节日是( ) A、春节 B、元宵节 C、中秋节 D、冬至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宋朝时,市民聘选的交通工具不包括( ) A、船 B、牛、骡、驴、马拉的畜力车 C、人力鬼魂的独轮车 D、轿子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假如穿越时光隧道,你回到了南宋都城临安,可以看到( ) ①城里有精美的瓷器出售②由于实行“夜禁”,大街上空无一人③有人在用纸币购物④有人喝米酒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图是在宋代城市盛行的瓦子。瓦子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 A、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B、农民生活的需要 C、宋代文化的繁荣 D、士大夫的大力提倡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士可杀不可辱”。宋代时期的“士”指的是( ) A、读书人 B、农民 C、手工业者 D、商人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北宋东京娱乐场所里专供舞台演出的地方叫( ) A、瓦子 B、勾栏 C、瓦舍 D、团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都城临安,你的经历中可能有( ) ①吃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②在“勾栏”中听说书艺人讲岳飞抗金的故事 ③骑骡子出门旅行,携带纸币,住邸店 ④经常吃鱼 A、①②

B、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 ) A、秦都咸阳 B、唐都长安 C、陪都长安 D、宋都东京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费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舍”。由此推断,这一朝代应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答案】:

宋代皇帝世系表

北宋皇帝(赵) 庙号谥号本名曾用名即位名在世时间年号在位时间帝陵 宋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 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赵匡胤——927年-976年建隆乾德开宝960年-976年永昌陵 宋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赵匡义赵光义赵炅949年-997年太平兴国雍熙端拱、 淳化至道 976年-997年永熙陵 宋真宗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 武定圣章元孝皇帝 赵德昌 赵元休 赵元侃 赵恒968年-1022年 咸平景德大中祥符 天禧乾兴 997年-1022年永定陵 宋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 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赵受益—赵祯1010年-1063年 天圣明道景祐宝元 康定庆历皇祐至和 嘉祐 1022年-1063年永昭陵 宋英宗体干应历隆功盛德宪文 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赵宗实—赵曙1032年-1067年治平1063年-1067年永厚陵 宋神宗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 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赵仲针—赵顼1048年-1085年熙宁元丰1067年-1085年永裕陵 宋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 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赵佣—赵煦1076年-1100年元祐绍圣元符1085年-1100年永泰陵 宋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 仁德慈宪显孝皇帝 赵佶——1082年-1135年 建中靖国崇宁大观 政和重和宣和 1100年-1125年永佑陵 宋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赵亶赵烜赵桓1100年-1156年靖康1125年-1127年永献陵 南宋 庙号谥号本名曾用名即位名在世时间年号统治时间 宋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 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赵构——1107年-1187年建炎绍兴1127年-1162年永思陵 —正安皇帝 元懿太子 赵旉——1127年-1130年明受1130年 宋孝宗寿皇绍统同道冠德昭功 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赵伯琮 赵瑗 赵玮 赵眘1127年-1194年隆兴乾道淳熙1162年-1189年永阜陵 宋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 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赵惇——1147年-1200年绍熙1189年-1194年永崇陵 宋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 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赵扩——1168年-1224年庆元嘉泰开禧嘉定1194年-1224年永茂陵 宋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 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赵与莒赵贵诚赵昀1205年-1264年 宝庆绍定端平嘉熙 淳祐宝祐开庆景定 1224年-1264年永穆陵 宋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赵孟启赵孜赵禥1240年-1274年咸淳1264年-1274年永绍陵宋恭宗孝恭懿圣皇帝赵显——1271年-1323年德祐1274年-1276年 宋端宗裕文昭武愍孝皇帝赵是——1268年-1278年景炎1276年-1278年永福陵—卫王赵昺——1271年-1279年祥兴1278年-1279年

试论宋代司法制度的发展

试论宋代司法制度的发展 摘要:宋代在司法机构、审判制度、监察等方面表现出很有个性的“自立一王之法”。中央司法机构建立了审刑院,地方有了专门的司法职务和司法人员;审判上建立独具特色的鞫(审)谳(判)分司制度与翻异别勘制度,打开了越诉之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察机制。 关键词:宋代;司法制度;特点 宋朝在中国封建发展史上,是一个私有制高度发展,商品经济空前发达,科学文化繁荣昌盛的历史时期,也是一个内外矛盾突出,社会关系激剧变化的朝代。宋朝既是我国封建统治十分重视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也是我国古代法制成就的高峰。徐道邻先生说:“中国的传统法律,到了宋朝,才发达到最高峰。”本人认为宋代司法制度的发展表现在司法机构、审判制度、监察制度等方面,因此本文在这些方面论述宋代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构 宋代司法机构有中央司法机构和地方司法机构之分。中央司法机构包括刑部、大理寺、审刑院。 宋代大理寺为中央最高审判机构,主要负责评断全国务州县报请复审的刑事案件。审刑院是神宗前为加强皇帝对司法的控制而增设的中央审判机关,后并人刑部。刑部的职能主要是复核大理寺所评断的全国死刑已决案件及官员叙复、昭雪等事。刑部正副长官分别为尚书和侍郎。 审刑院是皇帝为了厉行封建中央集权制而设置的。这是不同于以往的,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司法机构。宋太宗于淳化二年(公元992年)以“慎刑”为目的设置审刑院于禁中。北宋王朝是在唐末五代长期分裂割据,社会动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史称:五代乱世,本无刑章,“藩镇跋扈,专杀为威,朝廷姑息,率置不问,刑部按复之职废矣。”北宋王朝建立后,“时天下甫定,刑典废弛,吏不明习律令,牧守又多武人,率意用法。”在这种情况下,宋太祖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大力整饬司法审判秩序,建隆三年以后凡大辟一律要报请刑部复查。宋太宗即位后,要求诸州长吏“每五日一虑囚”,又制“听狱之限”,限期审结案件,以防拖延。雍熙元年,令诸州十日一具囚帐及所犯罪名。系禁日数以闻,俾刑部专意纠举尸淳化二年,置诸路提点刑狱司,进一步限制地方司法权力,于是,“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司法权迅速向中央政府集中,因此,太宗设审刑院对大理、刑部断复的案件详加评议,是强化中央司法机关组织建设,防范因大理寺、刑部“用法之失”导致冤假错案的一项措施。而设审刑院的直接动机则是“法官议居道安狱,依违卤莽,皆坐迁谪,因置审刑院。”将其视为“患中书权太重”而采取的分割。 审刑院在其长官知院事下又设评议官6人。其职责主要是复核大理寺所裁断

宋代社会结构

宋代社会结构 宋代社会结构 一、笔者对“社会结构” 一词的理解 依笔者个人的理解,“社会结构"一词只怕难以有确切的科学定义。自从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各民族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人们总是在不断地寻求社会总人口的各种分类。例如可以按性别分男女,按年龄分老幼。北朝时,出现了按男子年龄分丁、中、老、小四等的划分,此后的一些朝代又作了变更。但此类划分显然与今人的社会结构的概念有别。《汉书》卷2 4《食货志》提出“四民"的概念,说: “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四民的概念在中国古代长期流行,大体上可说是职业的划分。其中的士,后世或称“士大夫”。士大夫一词出现较早,但各个时代的词义又有差别,留待后面详述。在传世的《唐律疏议》中,则对唐朝的社会总人口规定了身份差别,其中主要有两类,一是“良贱"之别,良是指良人,即平民,贱则有部曲和奴婢两等。二是“官”和“庶人”之别,[㈠]但官员拥有的各种特权,在《唐律疏议》中也并未作全面而完整的规定。[㈡]近代西方思潮冲击中国,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将社会总人口划分为阶级。众所周知,阶级论不是马克思主义的首创。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又有其鲜明的特色,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说:

“这种新的历史观,对于社会主义的观点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证明了:过去的全部历史都是在阶级对抗和阶级斗争中发展的;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是一直存在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表述的阶级,既有政治上的统治和被统治,又有经济上的剥削和被剥削,他们虽然广泛地使用阶级一词,却又从未对阶级一词下过定义。应当承认,将社会总人口划分为阶级,是人类对自身社会认识的一次飞跃。阶级区分不能说是将纷繁复杂的社会结构包举无遗,却是抓住了人类文明社会结构的根本和核心问题。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阶级以及阶级压迫和剥削是生产不发达的产物,只要生产发展没有达到相当的水平,阶级是不可能用各种人为的、行政的手段加以消灭的,而只能改换阶级压迫和剥削的方式。 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一文中则是从经济范畴对阶级下了定义:“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 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 系大部分是在法律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 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 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经济结 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列宁对阶级所下的定义应当说是一种粗线条的、大致的,而又是纯经济的,主要着眼于对生产资料是否占有或占有的多少和主次,以及由此产生的在劳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取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七下第11课宋朝的社会生活

第11课宋朝的社会生活 我的目标: 通过对教材提供的丰富图片、资料的阅读,了解并体会宋朝人的生活状况;宋代城市商业面貌和市井生活状况,宋代的风俗习惯等;并结合今天的生活环境进行比较,从而较全面的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面貌。 抽丝剥壳 衣食住行 1、在今年春节的黄金周,杭州宋代景区的游客整整齐齐的穿着服饰游玩。下列情景中出现的现象不符合宋朝史实的是() A、妇女外出一般都佩戴红色的盖头 B、政府官员其骡马,家眷乘坐轿子 C、一群人在茶馆中饮茶聊天 D、人们在娱乐场所听书、看杂技 2、假如你是一位北宋的商人,你家来了一位南方的贵客,你应该用什么来招待他,才能符合这位客人的口味() A、面条 B、米饭 C、馒头 D、带馅的包子 3、中国是世界上饮茶而闻名世界的国家之一,早在宋代就有记载说“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这句话告诉我们() A、宋代饮茶风盛行 B、宋代茶馆很多,布置幽雅 C、宋代手工业发达 D、宋代人们需要米盐 4、牛不仅在农业生产中而且在交通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除此外,宋代人使用主要的交通工具还有() ①驴②马③骡④轿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5、下列关于宋朝食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东京夜市有许多小吃 B、南宋肉食以羊食为主 C、北宋肉食以羊肉为主 D、夏季集市有冷饮卖 6、下图是宋代墓室的壁画《宴饮图》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⑴壁画主要反映宋代社会风貌的那些方面? ⑵壁画中的主要人物处于那些阶层?试陈述自己的理由? 四时节庆 7、“爆竹声声辞旧岁,笑声朗朗迎新春”春节是是我 国最为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一年的开始,你知道春节在宋代被称为() A、元旦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8、“家家腊月二十五,浙米如珠和豆煮“这句诗反映 的习俗() A、吃年糕 B、喝腊八粥 C、吃粽子 D、吃重阳糕 城市娱乐 9、《水浒传》中有这样的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 逵和“浪子”燕青逛汴京的大街,这条街上有说书的、唱曲的、表演杂技的等请问你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 A、早市 B、瓦厂 C、瓦舍 D、集贸市场 10、宋初东京的一位居民热情招待来这里赶考的朋 友,他请朋友游玩时不可能做到的是() A、带朋友到瓦子听戏看杂技 B、到城里品尝冷饮 C、在酒店用交子买单 D、乘牛车郊游 11、邓小平一次在参观文物展时指着一幅名画“我们 的祖先早就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应是()A《送子天王图》 B、《洛神赋图》 C、《清明上河图》 D、《步辇图》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12----13) 12、此图反映的是那座城市商业繁荣的景象() A、唐都长安 B 、宋都汴京 C、南宋的都城临安 D、元大都 13、它反映宋代城市() A、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B、千姿百态的风俗人情

宋朝皇帝列表及皇后 宋朝皇后相关简介

宋朝皇帝列表及皇后宋朝皇后相关简介 宋宣祖武昭皇帝赵弘殷(追尊) 1.昭宪皇后——杜夫人(?—961年6月),正室、皇太后、初谥明宪皇后,生赵光继、陈国长公主、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 宋太祖大孝皇帝赵匡胤(960年—976年在位) 1.孝惠皇后——贺夫人(929年—958年),贺氏,开封人,宋太祖的第一位妻子。 944年(后晋开运初年),赵弘殷(宋太祖父)为太祖迎聘贺氏;956年(后周显德三年),太祖任官定国军节度使,贺氏封为会稽郡夫人,贺氏生魏国大长公主、鲁国大长公主、魏王赵德昭;958年(后周显德五年),贺氏逝世,年三十。 太祖登基后,在962年(建隆三年)四月,追封贺氏为皇后。964年(乾德二年)三月,上谥孝惠皇后。四月,葬安陵西北,神主享于别庙。宋神宗时,与宋太祖孝章皇后、淑德皇后,宋真宗章怀皇后并祔太庙。 2.孝明皇后——王皇后(942年—963年)(960年—963年12月为皇后),继室、皇后。 孝明皇后王氏,邠州新平人。958年(后周显德五年),宋太祖在第一任妻子贺氏逝世后,迎娶王氏为继室,宋太祖当时为殿前检点校,王氏为人“恭勤不懈,仁慈御下”。后来,后周世宗赐王氏冠帔,封为琅邪郡夫人。 太祖即位,960年(建隆元年)八月,册王氏为皇后。她常服宽衣,佐御膳,善弹筝鼓琴,早上起床,便会诵读佛书。王皇后事奉杜太后至孝。生子女三人,皆夭。乾德元年十二月崩,年二十二。 二年四月,葬安陵之北。神主享于别庙。太平兴国二年,祔享太庙。 3.孝章皇后——宋皇后(952年—995年)(968年2月—995年4月28日为皇后)。 宋太祖孝章皇后宋氏,河南洛阳人,左卫上将军、忠武军节度使宋偓(926-989年)之长女,生母为后汉永宁公主(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女)。宋偓是后唐庄宗外孙,其生母为后唐义宁公主。

宋朝皇帝列表与简介

宋朝皇帝列表与简介 宋朝——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归德军驻扎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次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即位,因其发迹在宋州,故国号曰“宋”,定都汴梁(今开封),靖康年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遂亡。徽宗第九子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 宋太祖(927—976)即赵匡胤。宋朝创建者(960—976)。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原为后周殿前都点检。建隆元年(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后周政权,称帝于开封,建宋朝,史称北宋。自建隆三年(963年)起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攻灭荆南等南方割据政权,且在北方要地驻兵防守。又以杯酒释兵权等策,削夺禁军宿将及藩镇兵权。改革官制,以文臣出任州县长官。中央增设副相(参知政事),又使枢密使、三司使分掌兵财,以分相权。在位时加强中央集权,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但其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方针,对宋代的“积贫积弱”有较大影响。 宋太宗(939—997)北宋皇帝(976—997)。名赵炅。太祖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炅。他曾参加陈桥驿兵变,

拥立其兄为帝。继承太祖各个击破割据政权的方针,迫吴越王献土归降,又亲征灭北汉,试图收复幽云十六州。但在两次对辽征战失败后,采取消极防守的方针。对内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科举取士制度,建崇文院编《太平御览》等。他注重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统治晚期剥削加重,激起王小波、李顺起义。他背弃了“金匮之盟”,费其弟光美为庶人后杀掉,又费其长子楚王元左为百姓。997年,病逝于汴京万授殿,终年五十九岁。 宋真宗(968—1022)北宋皇帝(997—1022)。名赵恒,原名赵德昌,太宗第三子。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寿王。后立为太子。统治前期的咸平、景德年间因勤于政事, 经济发展,号称治世。但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进犯澶州,真宗亲征,澶渊之役订城下之盟,开创纳岁币求和苟安的先例,以物质换取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后期任用王钦若大兴祥瑞,东封泰山,西祀汾阳,又广建佛寺道观,劳民伤财,导致社会矛盾激化.1022年病逝于忭京宫中延庆殿,终年五十五岁,在位二十五年,葬于永定陵。 宋仁宗(1010—1063)北宋皇帝(1022—1063)。名赵祯, 原名受益。真宗子。其即位时只有十三岁,由章献太后垂帘听政,十余年后亲政,他的统治开始较为节俭。但对西夏战争屡败,被迫以“岁赐” 银、绢、茶妥协,对辽也以增纳岁币求和。土地兼并及冗宫、冗兵、冗费现象日益严重,虽起用范仲淹等进行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