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环渤海的港口群运营现状

京津冀环渤海的港口群运营现状
京津冀环渤海的港口群运营现状

京津冀环渤海的港口群发展现状

一、港口间经营货种趋同。京津冀地区分布着天津港、唐山港、秦皇岛港、黄骅港,各港口的自然条件、泊位建设、交通优势等基本情况各不相同。

对于同一港口群内的各个港口而言,腹地的重叠使得某一时间段内生成货源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使得津冀港口在货源方面展开激烈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煤炭、集装箱、矿石、原油及散杂货五大类运输产品上不同程度的货种趋同。

在集装箱业务上,天津港是名副其实的行业巨头,其他三大港口虽在从事集装箱业务但竞争实力较弱。

而煤炭方面的竞争则相当激烈,唐山、秦皇岛港与黄骅港的互相较劲。

二、港口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严重。津冀各港口分属天津、河北两大行政区域,由两大港务集团统筹引领,各自为政现象较为明显,缺乏对现有货种、设施资源的统筹配置。各大港口为扩大利润,利用政策红利不断拓展港口功能向综合性大港发展,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过度投建,造成泊位的闲置浪费与经济损失,已经严重影响京津冀地区港口群的整体发展。

三、港口间激烈的价格竞争。从外界经济环境上看,经济新常态使得产业结构转型成为必要,而京津冀地区各港口转型升级速度慢,煤炭,矿石等仍为港口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使得港口群内部形成了竞争大于合作的局面。经济腹

地货源的竞争、服务的重叠、盈利的需要促使各港口展开激烈的价格竞争,较低的价格使得利润进一步缩减,利润缩减加大对货源的进一步需求,货源的需求造成各大港口打起价格战,从而形成一个循环往复逐渐缩减的经济圈,不仅使得港口转型升级速度缓慢,经济利润低,更使得港口对外竞争实力的下降。

四、港口专业化人才配备不合理。天津身为直辖市、首批开放城市,政府对其港口物流业发展支持力度大,优惠政策多。其临港产业多竞争实力强,随着滨海新区的投入使用,其港口发展所需人才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均达饱和状态。相比于天津,河北各港口城市无论是发展规模、高校质量、薪资待遇还是临港产业整体竞争实力均存在一定差异,对所需专业化技术人员缺乏吸引力。各港口人才未能达到按需配置,严重影响京津冀地区港口群联动发展进程,不利于良性发展。

五、港口工作人员存在隧道视野。京津冀地区港口群的形成对于旗下港口来说是一场巨大的变革,一方面期待港口群的联动发展促进港口转型升级优化已有产业结构,另一方面又唯恐带来权利的更迭、失业的痛苦。对于上级管理人员来说,港口群的联动发展深化分工必然产生业务变革可能威胁到已有的权利关系;对于基础工作人员来说,港口群进行联动发展所带来的业务精简是难以想象的,港口群一旦形成就有可能出现失业和经济上的断源恐惧。可以说各港口内工作人员的隧道视野是阻碍港口群形成并进行联动发展的强大阻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