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货币银行学》

大作业题目(内容):

一、通货膨胀(10分)

答:通货膨胀是在一定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现象。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超过经济所需要的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根据物价上涨速度快慢划分:爬行式通货膨胀.步行式通货膨胀.跑步式通货膨胀.奔腾式通货膨胀。根据表现形式划分:公开型的通货膨胀.隐蔽型的通货膨胀。根据形成原因划分: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

二、金融混业经营(10分)

答:所谓混业经营是指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企业以科学的组织方式在货币和资本市场进行多业务、多品种、多方式的交叉经营和服务的总称。金融混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的业务互相渗透、交叉,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金融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最终目标之一。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浪潮的不断高涨,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主导趋向。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欧洲和日本,都实行混业经营的国际大环境下,中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应该成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最终选择和历史的必然选择。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模式:1.全能银行模式。2.银行母公司模式。3.金融控股模式。从国内外的情况看,混业经营有诸多公认的好处,比如:为资金更合理的使用、更快的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助于金融各个领域之间发挥协同作用,减少或避免拮抗作用;有助于对风险的系统监管等。只有混业经营才有助于对风险的系统监管。

三、商业银行(10分)

答:是银行的一种类型,职责是通过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1] 主要的业务范围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以及办理票据贴现等。 [2] 一般的商业银行没有货币的发行权,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主要集中在经营存款和贷款业务。: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首先,商业银行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其次,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第三,商业银行不同于非存款类金融机构。

四、货币乘数(10分)

答:所谓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的创造存款货币功能产生派生存款的作用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说的派生存款。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指货币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不同口径的货币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五、论述题(60分)

金融风险如何防控

十九大报告以及2017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放在了三大攻坚战之首,强调防控金融风险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点。专家表示,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金融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斌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金融监管环境来看,近期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金融监管趋严,银行业如何能够在新的监管要求下,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值得探讨。

温斌认为。“在强监管背景下,部分商业银行既有的经营模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加快战略转型和业务结构调整,从而适应新时代和新环境的要求。”“金融工作要紧扣时代特点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践行区域协调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他对此给出的思路是,银行业首先要大力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提供针对性金融服务,助力“去产能”;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服务房地产“去库存”;发展直接融资“去杠杆”;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提高银行运营效率,积极降费让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发展普惠金融“补短板”。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对此认为,防控金融风险,要围绕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文章。董希淼提及,一方面,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是防控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实体经济是金融业发展的根本,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第一要务,2018年金融业还要采取更多措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服务力度。

另一方面,实现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是防控金融风险的重要内容。金融资源过于集中在房地产行业将产生较大风险,在做好房地产调控的同时,要注意防控房价下跌和债务违约的恶性循环。还要做好对房地产的合理支持,住房信贷方面要创新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居民合理的购房和租房需求。

思考分析以下三个现实问题(字数不超过3000)。

1.为什么在“在强监管背景下,部分商业银行既有的经营模式难以

为继?

答:1、当今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全球依然面临通胀、热钱、资产泡沫等问题,这给宏观经济环境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过去鼓励加大房地产投资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目前就面临着新的变化。原来银行扩规模抢速度傍大户的经营模式难以为继,必须加快转型、持续创新、提升管理。商业银行因此制定了“发展零售、发展非利差收入、发展中小企业的方针。”

一是过度依赖同业渠道扩张表内资产规模。借助同业存单和同业理财,资金链条不断加长,而由于投资能力缺乏,部分机构对资金的主动管理程度较低,往往是从市场筹钱(存单、回购),转手又投向市场(同业理财、委外)。

二是表外理财扩张迅速,投资风险偏好较高。近两年理财业务快速发展,总规模接近30万亿元。由于表外资产投资约束少、风险控制相对宽松,加上客户端收益率存在刚性难以下行,银行理财资产端投资风险偏好明显较高,理财资产投向上信用债、同业理财、非标资产等项目占比较大。

三是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偏弱。具备盯市特征(Mark to Market)的资产业务扩张后,银行机构面临的利率风险大幅提高,在资产负债普遍期限错配后,任何一家机构的违约将可能通过市场利率变化快速引发市场内其余机构的流动性风险,使得银行出现被动的抛售,在账面损失转化为现实损失的同时,产生整体风险的螺旋形放大。

面临上述现状,监管当局要降低系统性风险水平,唯一的选择是全面监管、整体防范。可供选择的措施包括通过加大力度规范同业业务、债券投资业务等识别度较高的业务模式,弱化机构之间的资金联系,防止单个机构流动性风险蔓延成为整个系统的偿付风险;同时在全市场流动性的收紧速度上保持循序渐进,提供“量够价高”、相对稳定的资金环境。对不易识别的期限错配等问题,通过制度性手段落实穿透原则,降低机构风险敞口,对信贷等领域风险同样提出规范要求,增强机构审慎经营意识;利用表内外总量控制的手段,降低银行扩表速度,保持资本充足性,提升机构安全垫厚度。

就商业银行而言,央行、银监会出台的强监管措施对业务开展有直接的影响,此外,由于近两年银行表内外资金委外行为增长,证监会对券商、基金等非银机构的监管措施也会对银行业务开展产生间接性的影响:

首先,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变化主要影响银行资金业务、委外业务,并通过大银行同业业务向小银行负债业务传导。在公开市场上通过调节逆回购投放量、期限,并加大相对长期的货币政策工具(以MLF为主)的使用力度,商业银行可得资金的量价受到显著影响,尤其是中小型银行的资金业务以大银行同业融出为传导渠道,回购资金成本及回购增量难度有所提升,非银机构回购成本同样增加,对银行委外收益实现形成负反馈。央行推行MPA考核短期对银行资产业务影响较大。MPA将合意贷款管理扩大到广义信贷

管理后,银行投资业务、同业业务以及表外理财业务均开始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MPA当前指标中暂未将同业存单纳入,对商业银行负债影响有限。

其次,银监会此次出台的多份文件范围较为宽泛,涉及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内控机制以及管理层业务等。仅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看,几乎所有的表内资产类业务和同业负债业务,以及表外理财业务均在监管规范的范围内;信贷类业务影响相对较小,主要是从传统的风险和投向等维度进行规范,与以往监管要求并无太大差异,但力度可能超过往期;投资业务和同业业务由于以往监管要求并不严格,又是此次监管关注的重点,预计业务影响较大。

最后,证监会对委外定制型基金的规范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表内外资金进行委外的难度,而提高交易所信用债质押门槛则限制了委外机构杠杆操作水平,但总体而言,商业银行的委外资金体量可能不如市场预期,单独考虑证监会相关措施的影响程度有限。今年以来证监会陆续出台收紧交易所公司债发行、着手整改券商集合理财中的非标类投资以及通道业务整改等措施,预计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可能产生间接的影响。

监管趋严虽会带来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的放缓,但不必然导致整体业务规模的收缩。如果资产端长期限资产抛售的流动性折价大于负债成本变动加银行对监管成本的估计,则银行大概率会选择高价维持负债规模,在资产自然到期后再执行缩表,不同银行错开缩表时机也能降低整体去杠杆对市场的冲击。另外,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可能在规模稳定的前提下,以结构调整的方式完成监管合规要求,例如以自营投资低风险债券代替委外、以配置持有代替杠杆化交易等。

2.如何实现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

(1).防范泡沫风险严控资金违规入房市

2018年1月30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表示,房地产金融化是最重要的宏观风险点之一。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中低收入阶层通过投机性买房导致“加杠杆”较快,大量非住房贷款“暗度陈仓”流入房地产市场,其中消费贷款变相房贷的问题最为突出。同时总体看,涉房贷款占到银行业贷款总额的40%以上,如此之高的集中度将给金融体系带来隐患。当下,银行系统着力防范房地产泡沫风险,具体措施分两个方面:一是抑制居民杠杆率,重点是控制居民杠杆率的过快增长,打击挪用消费贷款、违规透支信用卡等行为,严控个人贷款违规流入楼市。二是继续遏制房地产泡沫化,严肃查处各类违规房地产融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满足购房者合理的购房需求,实行差别化房贷政策。具体看,针对楼市需求方,也就是购房者,控制其贷款成本及贷款的总体额度;对刚需、合理的改善性需求应予以适度支持;对投机性购房需求坚决抑制。住房信贷方面,在额度、利率上采取差别化政策。针对楼市供给方,也就是在房地产业开发端,金融业将坚决贯彻执行房地产调控的相关政策,严控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不得向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贷款。

(2).支持租赁市场发挥金融工具匹配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在这一基调下,中国房地产市场转型启

动。昔日“拿地卖房”模式举步维艰,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选择向“出售与持有运营并举”转型。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从增量向存量转变的显著变化。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认为,房地产的长效机制是一个一揽子计划,包含土地、金融、税收等一系列工具。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将对金融行业产生很大影响。通过在交易、税费、信贷等环节作适当的限制,来管控房地产市场中的过度投机行为。同时房地产行业的传统商业模式面临洗牌。房地产商有很大动力来探索新的融资方式。从金融角度看,银行业也在思考新的商业模式。2017年以来,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正加速抢滩住房租赁市场。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正规军”已经展开了对住房租赁市场的尝试。中联基金总经理何亮宇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需要发挥金融工具的匹配性。实现金融与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的新要求,核心就是从金融单边支持房地产市场的扩张增长转向支持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建设。而在这个过程中,房地产健康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金融工具来匹配和支撑,并通过资本市场形成闭环,用市场机制来倒逼,用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以及持续的监督和管理,来促使房地产业走向良性发展。

(3).创新金融产品租赁住房REITs走进风口

2017年年末,上海证券交易所传来好消息,重庆龙湖企业拓展有限公司申报的住房租赁专项公司债券经上交所预审核通过,获证监会核准。这意味着全国首单公募住房租赁专项公司债券正式“落地”。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住房租赁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是近期交易所债券市场发展的工作重点之一。何亮宇向记者解释,由于租赁房建设,尚不符合现行有效的开发贷政策,因此,住房租赁专项公司债,就是在租赁住房建设中替代开发贷的金融创新产品。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住房租赁企业发行债券、不动产证券化产品”。住房租赁专项公司债券的“落地”,可为资本市场服务住房租赁行业发展积累有益经验,对加快推进住房租赁市场建设起到积极的示范效应。与此同时,保利地产租赁住房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旭辉地产租赁住房REITs获批发行,标志着住房租赁市场与金融市场衔接,租赁住房REITs走进风口。租赁住房REITs是不动产资产证券化产品。通俗地讲,就是以商业物业、住宅等不动产财产或不动产收益权作为基础资产,以未来产生的运营现金流为投资人主要收益来源的金融产品。我国城市化经过10余年的高速发展,在住宅开发的同时,沉淀了大量优质的持有型物业,包括办公楼、零售物业、公寓、仓库、养老地产等,这些都是可以证券化的优良基础资产。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光华思力”REITs课题组测算,中国公募REITs市场规模将达到4万亿元至12万亿元。何亮宇告诉记者,不动产资产证券化,是将这些持有型物业运营成熟后,进行证券化盘活,让各类资金来持有当投资人,把过去的贷款

变成今天的投资。这有三大好处:首先,不动产证券化符合现代金融的方向,发挥资本市场优势,从简单贷款向投资转变,从相对封闭向公开透明转变,从个性非标向标准化转变,倒逼银行不要做简单的存款放贷业务,而要进行投资考量。对于金融业来说,是打破刚兑的一个重要方向。其次,对于开发商而言,长时间占用资金会降低资金效率。其资金一个重要盘活退出渠道就是资产证券化。租赁住房证券化有利于租赁住房企业加快资金回笼,解决租赁住房投资回收周期过长的忧虑。而只要退出渠道有了解决出口,前端的投入资金就能更好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从“重拿地”投资的开发销售模式,向“重管理运营”的持有经营模式转型发展。最后,对于政府来说,有利于加大租赁住房房源的供给,助力租赁住房市场快速发展。持有型物业从拿地到投入运营相对稳定后证券化退出,周期大概在3年左右。把不动产资产证券化盘活是完成持有型物业与金融实现良性循环的闭环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把前期投入尽快盘活形成新的投资能力。资产证券化为房地产企业提供创新融资渠道和投资退出路径,同时,以租金作为收益来源的REITs安全性高,也能给社会资金提供比较好的投资渠道。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峥认为,REITs是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建设REITs市场,将为PPP及基础设施投资提供可行的金融战略,为雄安新区的发展提供金融新思路,能够推动不动产行业产业升级和盈利模式的转变。

实现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是防控金融风险的重要内容。金融和房地产良性循环要求金融既要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但也不能助长投机和泡沫。

防范房地产金融领域风险的核心是理清其对市场的影响,并采取对应的措施。他建议,实行首付和利率反向调整政策,这样就可以把整个房地产金融政策对市场的影响降到最小。

目前金融业涉及房地产的业务总体平稳,但金融资源过于集中在房地产行业将产生较大风险。在做好房地产调控的同时要注意防控房价下跌和债务违约的恶性循环。同时,要做好对房地产的合理支持,住房信贷方面要创新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居民合理的购房和租房资金需求。

3.银行如何发展普惠金融“补短板?

改革开放40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总量的提升,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进程也在加速推进,但结构性不足与区域性失衡问题逐渐显现,尤其是城乡差距被进一步拉大。从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再到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读(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切都说明,经济已从强调“量”和“速度”的阶段,进入到了注重“质”和“效率”的通道之中。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就是要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各个维度上“补短板”,这其中包括人、产业、区域三个方面的问题。认清短板是什么,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2015年年底出台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的目标。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普惠金融重点要放在乡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支持金融机构扩展普惠金融业务。这一切都表明,金融业支持经济发展的角度正在发生变化,特别是从国家层面对于普惠金融的发展不断地提出并强化目标与要求,普惠金融正在成为补短板的“利器”。

从人的角度来看,普惠金融是推动精准脱贫的中坚力量。贫困人群本身就是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过去几年来,金融支持精准脱贫的各种创新举措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农村金融供给正向着多元化、多层次的架构迈进,特别是传统金融供给主体与新型互联网技术主体优势互补性的融合发展正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数字技术推动下的普惠金融成本将大大降低,效率将进一步提升。

从产业的角度来看,普惠金融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大有可为。金融业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在过去几年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新旧产业的迭代会产生诸多产业链条之上的小微企业,而这些新兴的小微企业是整个产业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解决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正是普惠金融的使命之一,也是补齐产业短板的重要推动力。

从区域的角度来看,普惠金融是乡村振兴的有力赋能者之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一个中长期过程,需要积蓄足够的内在能量,能量的基础包括人、环境、产业、文化等诸多因素。普惠金融针对最底层的对象建立可持续的服务体系和能力,正是一种良性金融生态的重要依托。通过普惠金融的力量,越来越多的弱势群体被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础将越来越坚实,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将指日可待。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动力,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而普惠金融是以有效满足小微企业的创新创业融资需求,推动“三农”健康发展,助力全面脱贫致富,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金融手段。同时,普惠金融对地区及产业协调发展,绿色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可见,面对上述种种挑战,各方必须迎难而上。这既是补普惠金融发展的短板,也是在补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创新是金融服务永葆活力的不竭源泉,面对普惠金融商业运作,银行要解放思想,同时要坚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改造传统金融服务模式。”

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货币银行学期末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如果香烟作为交易的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手段,那么香烟的功能就类似于()。 A.银行存款 B.准备金 C.货币 D.可贷资金 2、随着债券利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货币需求量。() A.上升,增加,增加 B.上升,下降,减少 C.下跌,增加,减少 D.下跌,下降,增加 3、中央银行通常被称为“最后贷款人”,这是因为()。 A.其贷款利率最低 B.在银行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可以向客户发放贷款 C.可以向陷入困境的银行发放贷款 D.监管银行贷款 4、若今后五年中,每年中的1年期利率预期分别是5%、6%、7%、8%,9%,5年期债券的流动性升水为1%,按照期限选择和流动性升水理论,则五年期利率应为()。 A.8% B.7% C.7.25% D.8.25% 5、张辉购买了某公司股票的欧式看涨期权,协议价格为每股20元,合约期限为3个月,期权价格为每股1.5元。若该公司股票市场价格

在到期日为每股21元,则张辉将()。 A.不行使期权,没有亏损 B.行使期权,获得盈利 C.行使期权,亏损小于期权费 D.不行使期权,亏损等于期权费 6、下列关于票据说法正确的是()。 A.汇票又称为期票,是一种无条件偿还的保证 B.本票是一种无条件的支付承诺书 C.商业汇票和银行汇票都是由收款人签发的票据 D.商业承兑汇票与银行承兑汇票只能由债务人付款 7、假设某人一月支出为900元,债券每次交易手续费为0.16元,债券利率为8%。则最佳现金持有额应为()。 A.30元 B.60元 C.160元 D.100元 8、假设某国某年的M2为20000亿元,名义GDP为35000亿元,则根据费雪方程式计算其货币流通速度为()。 A.1.5 B.2 C.1.75 D.0.57 9、利率对货币供求有调节作用,当利率下降时()。 A.货币供应增加,货币需求减少 B. 货币供应增加,货币需求增加 C.货币供应减少,货币需求增加 D. 货币供应减少,货币需求减少 10、不会引起通货膨胀的是()。 A.银行信用膨胀 B.财政赤字

货币银行学学习知识点与试题汇总

货币银行学学习知识点与试题汇总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五、名词解释 1.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形式的现代形态。 2.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信用货币与电脑、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最新货币形态,它通过电子计算机运用电子信号对信用货币实施贮存、转账、购买和支付,明显比纸币、支票更快速、方便、安全、节约。 3.世界货币: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境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的职能。 4.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与组织形式。 5.本位币(主币):本位币又称主币,是一个国家法定的作为价格标准的主要货币,是用于计价、结算的基本的货币单位,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6.辅币:辅币是本位币基本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主要用于零星支付与找零。 六、问答题 1.货币的本质。 答: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首先,货币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即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其次,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第二,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再次,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最后,货币作为财富的象征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和支配性。 2.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答: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与组织形式。 (一)货币材料和货币单位的规定(二)本位币与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规定(三)银行券与纸币发行流通的规定(四)黄金准备制度 3.货币制度的类型。 答:币材是货币制度的基础,根据币材不同,主要经历了金属货币本位制和信用货币本位制两个阶段。在金属货币本位制中又可以划分为三类典型的货币制度,即: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和金本位制。 银本位制银两本位制 银币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

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题型及答案

名词解释: 1.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其含义是: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主要是针对辅币而言的。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货币制度: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其构成是货币制度和货币制度类型。 2.直接融资:是指资金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间接融资:是指资金双方通过金融机构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3.收益资本化: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B=P*R(B:收益P:本金R:利率) 4.消费信用:指由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购买消费品的信用。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方式:赊销和预付。 国家信用:以国家或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主要工具是国家债券。 5. 远期合约:合约双方约定未来某个时间以约定的价格和方式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 期货合约: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期权合约:是指期权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期间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也可以根据需要放弃行使这一权利。 6.基础货币:也叫高能货币、强力货币。它通常指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与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通货两者之和。 B=R+C B表示基础货币,C表示流通中的通货,R=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 货币乘数:是指中央银行投放或收回一单位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机制,使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即m=△Ms/△B, m表示货币乘数, △Ms表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值,△B表示基础货币的变化值。 7. 法定准备金率: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的存款必须按一定比例上缴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称为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该比例称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业务也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政府短期债券)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 再贴现: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8.原始存款:一般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现金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

按知识点整理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四版)复习讲义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复习讲义(第四版): 1、货币的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2、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取决于3个因素:待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 3、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16世纪开始盛行)--->金银复本位(16-18世纪;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纸币或银行券) 4、M0=流通中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存、储蓄、其他) 5、信用的基本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消费信用、国家信用、租赁信用、国际信用 6、商业信用: 定义: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延期付款形式或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特点:①提供的资本是商品资本;②工商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③信用资本和产业资本变动是一致的。 局限性:①信用规模受工商企业所拥有的资本量确定;②商业信用更具有严格的方向性; ③对象上的局限性。 7、银行信用: 定义:银行以货币形式提供给工商企业的信用。 特点:①贷出的资本以货币形式提供,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独立出来的货币资本;②属于间接信用;③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不一致。 局限性:无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了信用的范围、数量但银行信用不能完全替代商业信用,工商企业能在商业信用范围内解决的问题就不必求

助于银行信用。 8、国家信用: 定义: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一种信用活动。 特点:①以国家政府为主体;②安全性最高;③资金主要用于财政方面,用途专一。 9、消费信用: 定义:由商业企业、商业银行以及其他信用机构以商品形态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特点:①需要消费者个人具有偿还能力;②非生产性;③利息高,违约惩罚也高。 10、信用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支票、银行票据、股票、债券。 11、商业票据分为商业本票和商业汇票。特点:①抽象性;②不可争辩;③流通性。 12、银行票据:银行本票(同城);银行汇票(异地)。 13、信用工具的总特点:①偿还性;②可转让性;③本金的安全性;④收益性。 14、利率的分类: ①年、月、日;②固定、浮动;③实际、名义;④市场、官定、公定;⑤长期、短期; ⑥一般、优惠。 15、利率的作用: 宏观:积累资金;调整信用规模;抑制通货膨胀;平衡国际收支; 微观:激励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影响家庭和个人金融资产投资;作为资金计算基础的功能。 16、平衡国际收支详解:国际收支严重逆差时,将本国利率调整高于其他国家,阻止资金外流,吸引外国短期资金;当国内经济衰退和国际收支逆差并存,降低长期利率,鼓励投资,提高短期利率,阻止资金外流,吸引外资流入。以此达到内外部平衡。 17、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储蓄取决于人们对消费的时间偏好,投资取决于资本的边

货币银行学学习心得

货银作业 学财经,学经济,总归是要从追根溯源的。经济、贸易等早已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离不开金钱交易,而作为金钱交易的载体和媒介,货币这个复杂的东西更成为当今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项物品。 在高中政治书的经济生活部分,货币就出现在了那本书的开端。作为了解经济生活的入门,货币的本质及基本职能等概念至今都能清晰地浮现。而《货币》这部纪录片的第一集,展示的所有,说是《有价星球》,其实就是将货币对人类社会的渗透作用渲染得生动直观了些。 以我对货币现有的了解,也就像曾经书里给的概念一般,货币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就如同纪录片里呈现出来的一般,货币也是促进文化交流沟通的一种工具,是可以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媒介。而如果一定要给货币的职能赋予个说法,那么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就是货币的基本职能。纪录片里面一直在重复一个观点,“货币是一把尺子”,它能丈量社会生产的价值,往更小的方面看,就一个商品来说,该商品能直观地反映到人脑的价值也是通过商品的价格标签来达成的,即“观念上的货币”。而当人们对这件商品感兴趣想去拥有它,人们就需要付出一定的货币去购买商品,往更大的方面看,社会不同领域的生产产物也需要通过货币来实现流通,即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除了最基本的这俩职能,货币还可以在赋税、地租、借贷以及工资和各种劳动报酬等支付中发挥“支付手段”职能;还能作为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而存在,即发挥其“贮藏手段”职能;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国家经济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货币服务于国际交往,即“世界货币”职能。 事物都有正反两面。货币也是如此。正如纪录片里提到的,“货币使一个行业变成一个产业”,“货币使人类的发明不再是闭门造车,而变成了实在的财富——专利”,而行业的产业化本身和专利制度的发展也是从某些方面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作为促进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地区文化交流的媒介,货币在促进人类发展史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存在,并会作为影响人类进程的一股力量继续下去。但同时,“过度的货币化”也是一个大问题。货币的作用在被某些国家滥用,只考虑自身处境和解决短期问题,饮鸩止渴,从而造成了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等接二连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习题答案

第七章中央银行 第一部分填空题 1 、我国的“最终贷款人”是中国人民银行。 2 、我国目前中央银行制度类型为单一制,1983年前为准中央银行制 3 、中央银行的职能可以概括为 _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管 理金融的银行。 4 、流通中的现金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属于负债方项目。 5 、外汇黄金占款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属于资产方项目。 6 、中央银行证券买卖业务的主要对象是政府公债和国库券。 7 、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再贷款和再贴现直接对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 8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包括再贴现、贷款业务、证券业务、保管黄金和外 汇储备等。 9 、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的在央行存款分类可分为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10、从期限上看,各国中央银行的放款主要以短期为主,很少有长期贷款。以保 持中央银行资产的高度流动性。 第二部分单项选择题 1 、 1998 年 7 月正式成立的欧洲中央银行属于___C__: A 、单一中央银行 B 、联邦中央银行 C 、跨国中央银行 D 、准中央银行 2 、下列不体现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的职能是____C_____: A 、集中存款准备金 B 、最终的贷款人 C 、购买国家公债 D 、组织全国的清算 3 、通常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及其有关金融机构必须向中央银行存入一部分存 款准备金,目的在于__A_______: A 、保证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 B 、保证存款机构的盈利性 C 、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D 、有利于中央银行获取收入,以维持央行运作 4 、下列不属于中央银行负债的有____A_____: A 、外汇、黄金储备 B、流通中通货 C、商业银行在央行存款D 、财政部存款

货币银行学历年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历年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A、安全性 B、盈利性 C、流动性 D、风险性 18、货币在支付工资和纳税方面发挥着() A、价值尺度职能 B、流通手段职能 C、贮藏手段职能 D、支付手段职能 19.凯恩斯认为与利率变动存在着负相关关系的货币需求是() A 交易性货币需求 B 预防性货币需求 C 营业性货币需求 D 投机性货币需求 20、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是() A、单一式的中央银行制度 B、二元式的中央银行制度 C、跨国式的中央银行制度 D、准中央银行制度 二、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有限法偿 2、派生存款 3、金融工具 4、需求拉上说 5、货币乘数 三、计算题(两小题,第一小题8分,第二小题12分,共20分) 1、以为客户2000年1月1日在银行存一笔定期一年的储蓄存款,金额为 10000元,年利率为6%。问:(1)该客户2001年1月1日支取,可得本利和为多少?(2)该客户2003年1月1日支取,可得本利和为多少?(银行实行自动转存制度) 2、假设1999年10月5日德国马克对美元汇率为100德国马克=58.88美元。甲认为德国马克对美元的汇率将上升,因此以每马克0.04美元的期权费向乙购买一份1999年12月到期,协议价格为100德国马克=59.00美元的德国马克看涨期权,每份德国马克期权的规模为125000马克。试分析不同价格情况下甲乙双方的盈亏分布情况。 四、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划分为哪三层? 2、简述商业信用的特点与局限性。 3、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4、简述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 5、简述我国金融机构体系。 五、论述题(任选一题,共15分) 1、论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2、试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第7章 货币理论(上)《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最新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货币理论(上) 本章思考题 1.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基础货币变化的根本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1)政府的财政收支。为改变政府的收支状况,有一系列的方法,其中有一部分为直接影响到基础货币的发放量,增发通货,扩大基础货币构成中的通货总量;向中央银行透支弥补财政赤字也同样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总投放量。 (2)黄金存量变化和国际收支状况。黄金是中央银行的资产项目,当中央银行向财政部购买黄金时,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即放出了部分的本币通货,增加了基础货币量;同样,当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购入外汇时,也使中央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中央银行买进外币,放出本币,基础货币投放量增加。 (3)技术和制度性因素。典型的例子是在途票据,结算中的票据事实上是中央银行为结算而向存款机构提供的短期信贷。若存款机构贷记该票据,而中央银行没有及时借记出票机构的准备金账户,总准备金则暂时增加。 (4)中央银行的行为。中央银行能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来达到影响基础货币投放量的目的。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放出本币,中央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同时等量增加,基础货币量也由于中央银行放出本币而增加。这种操作的前提是要存在一个活跃的政府债券二级市场。 2.下列因素如何影响银行准备金的变化? (1)公众持有现金增加; (2)财政部在中央银行存款增加; (3)财政部购买黄金; (4)财政部发行通货; (5)财政部持有现金增加; (6)外国政府在中央银行存款增加; (7)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 (8)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 (9)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 答:(1)公众持有现金增加会使银行准备金减少。 (2)财政部在中央银行存款增加会使银行准备金减少。 (3)财政部购买黄金会使银行准备金增加。 (4)财政部发行通货会使银行准备金增加。 (5)财政部持有现金增加会使银行准备金减少。 (6)外国政府在中央银行存款增加会使银行准备金减少。 (7)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会使银行准备金增加。 (8)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会使银行准备金增加。 (9)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会使银行准备金增加。 3.什么叫冲销?中央银行进行冲销的目的和前提条件是什么? 答:当中央银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被迫在外汇市场买人外汇时,会扩大基础货币供应量,通过在公开市场卖出等额证券,基础货币恢复到原来水平,这种操作方法称为冲销。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冲销来调整基础货币量,抵消其他因素造成的基础货币量的波动。 中央银行进行冲销的前提条件是要存在一个活跃的政府债券二级市场。 4.根据定义,推导出货币乘数

货币银行学学习资料

更多资料请访问.(.....)

《货币银行学》学习提要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明确货币的定义及其在当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掌握货币制度的基本构成和不同类型货币制度的形成过程,理解当代货币制度的形成背景及其主要特征,认识我国货币制度的建立、发展过程和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和基本特点,为深入学习货币供给与需求打下坚实基础。学习要点: 一、货币定义:货币的种类,包括实物货币,纸币,信用货币。重点理解货币历史演进的客观规律性,认识纸币与银行券的区别与联系;认识货币的法律定义、本质定义和职能定义:西方经济学界对货币职能的理解及对货币定义的解释。 二、货币的职能与作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货币职能的表述,西方经济学说对货币职能的表述,货币职能表述的比较;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货币作为经济变量和政策变量的作用。 三、货币制度的形成及基本构成要素:铸币的定义,前资本主义社会铸币流通的特点;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重点);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复本位制的基本内容,“格雷欣法则”;金币本位制的内容、特点及其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四、当代的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内容、实质、作用及其最终崩溃的原因;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我国的人民币制度。

复习思考题 1、试述货币的定义。 2、比较货币职能的不同表述。 3、试论货币在当代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 4、试述货币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 5、试用“格雷欣法则”说明复本制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 6、试论纸币与银行券的区别及融合的原因。 7、试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原因及其基本特征。 8、试述当代货币制度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信用与金融市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信用关系的形成及其本质,认识各种金融工具及其交易方法,掌握金融市场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证券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明确金融市场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学习要点: 一、信用的本质与形式:信用定义,信用关系和信用的本质,信用存在的客观经济基础,直接信用与间接信用。信用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 二、信用工具:信用工具的性质;特征: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率;短期金融工具,长期金融工具。 三、金融市场的形成:金融市场的定义,对场所这一概念的理解,交易对象和供求关系;开放和完善金融市场的前提和基础;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交易对象和金融市场的类型,金融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票据行为

货币银行学基本分析的理论基础

货币银行学基本分析的理论基础(2007-09-22 17:41:19) 基本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当前研究汇率变化的经典理论 1.国际借贷说包含什么内容? 2.何为购买力平价学说? 3.利率平价说解释了什么? 4.如何正确看待三种学说? 二、不同货币体系下的汇率决定 (一)金本位制 1.什么是金本位制? 2.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如何决定?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 1.什么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如何决定? (三)牙买加协定体系 1.什么是牙买加协定体系? 2.牙买加协定体系下的汇率如何决定? 3.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什么样的? 4.浮动汇率制有什么优缺点? 三、分析汇率的方法 1.分析汇率的方法有几种? 2.基本分析的思路是什么? 四、国际收支与汇率变化 1.什么是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 2.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对本国货币的币值有何影响? 3.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政府如何调节? 4.利率与汇率有何关系? 5.使汇率贬值就能解决国际收支逆差吗? 6.什么是J型曲线效应? 一、当前研究汇率变化的经典理论 当今世界上研究汇率变化的经典理论主要有三个:英国学者葛逊(George Goschen)的国际借贷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ustav Cassel)的购买力平价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 Keynes)的利率平价说。 其中以利率平价说和购买力平价说对市场的影响最大。值得广大从事个人实盘外汇买卖客户注意的是,以上的学说都有许多前提和假设,理论色彩较重。

1.国际借贷说包含什么内容? 国际借贷说是由英国学者葛逊(George Goschen)于1861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汇率是由外汇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而外汇的供给和需求是由国际借贷造成的,所以国际借贷关系是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该理论中的国际借贷不仅包括贸易往来,还包括资本的输入和输出。葛逊的理论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从国际收支的角度解释外汇供求的变化,分析汇率波动的原因,因此他的理论又称为国际收支说或外汇供求说。 从现在外汇市场的实际变动情况也可以看出,国际收支仍然是影响汇率变化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2.何为购买力平价学说? 购买力平价学说(PPP理论)是西方的一种汇价学说。两国货币的比价取决于两国货币国内购买力的对比关系。如果,1只汉堡在德国价值卖1欧元,同样的汉堡在美国卖1.10美元。我们说汇率为1欧元对1.10美元。根据是否考虑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因素可以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尽管购买力平价学说并不完美,但是中央银行在计算通货之间的基本比率时仍起着重要作用。因为通过根据购买力计算出的基础汇率与市场价之间的比较,可以判断现行市场汇率于基础汇率的偏离程度,购买力平价是预测长期汇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3.利率平价说解释了什么? 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23年提出的利率平价学说,解释了利率水平和汇率之间的关系。该学说的主要观点是:由于各国利率水平的差异直接影响短期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从而引起汇率的变化。哪种货币利率高,为了获得较高收益,投资者就愿意购买哪种货币,资金就会从利率较低的国家转向利率较高的国家,从而将促使利率较高国家货币汇率的上升。 利率平价学说突破了传统的国际收支和物价水平的范畴,从资本流动的角度研究汇率的变化,奠定了现代汇率理论的基础。目前市场行情的变化,澳元、加元的大幅上涨可以充分看出利率变化、资本流动对汇率的重大影响。 4.如何正确看待三种学说? 三种学说各有所长,它们相互补充,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影响外汇市场变化的主要因素。 现代的金融市场是一个高速发展变化的市场,不断出现新的特征。虽说早期的三种经典学说已经很难完全适用于目前的市场发展现状,但它们所包含的理论精华内容仍是投资者在市场分析中不断获得提高的重要基础。 此外,经济学界还有其它一些汇率学说,从不同的视角对汇率的变化进

货币银行学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解析

《货币银行学》历年试卷及参考答案 第一套2008、12 A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利率决定理论中,哪一理论强调投资与储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 A、马克思的利率论 B、流动偏好论 C、可贷资金论 D、实际利率论 2、银行作为一种企业,与工商企业有共同点,表现为() A、活动领域相同 B、经营的对象相同 C、经营活动的目的相同 D、资金来源相同 3、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呈一致性关系的是()。 A、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B、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C、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 D、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 4、信用是()。 A、买卖关系 B、赠予行为 C、救济行为 D、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 5、下列变量中,()是个典型的外生变量。 A、价格 B、利率 C、税率 D、汇率 6、《巴塞尔协议》中为了清除银行间不合理竞争,促进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 A、5% B、8% C、4% D、10% 7、英格兰银行的建立标志着现代银行业的兴起,它成立于()。 A、1765 B、1921 C、1694 D、1473 8、“劣币驱逐良币”这一规律出现的货币制度是( ) A 、平行本位制B、双本位制C 、跛行本位制D、银本位制 9、1984年以前,我国的中央银行制度是() A、单一式的中央银行制度 B、复合式的中央银行制度 C、跨国式的中央银行制度 D、准中央银行制度 10、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有价证券时() A、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上升 B、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下降 C、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上升 D、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下降 11、以下属于短期信用工具的是() A、政府公债 B、国库券 C、企业中长期债券 D、股票 12、一般来说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是() A、再贷款业务 B、贷款业务 C、存款业务 D、货币发行 13、下列哪个属于间接融资() A、商业信用 B、发行股票 C、发行债券 D、银行贷款 14、集中存款准备金,体现了中央银行什么职能()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导言(略)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填空 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的特殊商品;从价值规律(价值规律包括商品价值由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是其价格的基础;商品价格是其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1 供求决定价格.2 价格由市场来决定)的角度看,货币是核算(一般等价物)的工具。答案:一般等价物 2、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都看到了货币的起源与()的联系。 答案:交换发展

3、银行券是随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 答案:资本主义银行 4、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铸币的过程。答案:不足值 5、用纸印制的货币产生于货币的()职能。答案:流通手段 6、价格是()的货币表现。答案:价值 7、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 答案:电子货币 8、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的是()职能。 答案:流通手段 9、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的作用。 答案:自发调节货币数量 10、一国流通中标准的基本通货是()。答案:本位币 11、没有商品(劳务)在同时、同地与之作相向(就是不做同向运动)运动是货币发挥 ()职 能的特征。 答案:支付手段 12、至今为止历史上最理想的货币制度通常被认为是()。 答案:金铸币本位制

13、我国的人民币是从()开始发行的。答案:1948年12月1日 14、人民币采取的是()银行券的形式。答案:不兑现 15、欧元的出现对()提出了挑战。答案:国家货币主权 二、单项选择题: 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 A、金银的稀缺性 B、交换产生与发展 C、国家的强制力 D、先哲的智慧答案:B 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 A、简单价值形式 B、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答案:D 3、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 A、铜 B、银 C、铁 D、贝答案:A 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 A、金本位制 B、银位本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答案:C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制度建立于() A、1948年 B、1949年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胡庆康主编)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三版)(2006年)胡庆康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 博晓古今,可立一家之说; 学贯中西,或成经国之才。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产生: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特殊商品。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货币流通必要量=(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相互抵销的支付总)/ 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币、金块、金汇兑)、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货币层次的划分: 狭义的货币供应量M1=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 广义的货币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增加了贮藏手段 扩大的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定期存款 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 第二章信用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为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商品或货币的单方面的价值转让。 信用的基本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租赁信用(经营性、融资性、服务租赁)、国际信用等 信用工具:商业票据、支票、银行票据、股票、债券、 利息的本质: 1、西方古典经济学家的利息理论 威廉·配第(1633-1687)与约翰·洛克(1632-1704)“利息报酬说” 达德利·诺思(1644-1691)“资本租金说” 约瑟夫·马西(?-1784)“利息源于利润说” 亚当·斯密(1723-1790)“利息剩余价值说” 2、近现代西方学者的利息理论 纳骚·西尼尔“节欲论” 约翰·克拉克“边际生产力说” 欧文·费雪“人性不耐说”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流动性偏好说” 3、马克思利息理论“剥削论” 利率的结构: 1、利率的期限结构分析的三个主要理论:(收益率曲线) 预期理论Expectation Theory也叫无偏预期理论Unbiased-expectation Theory,它认为任何证券的利率都同短期证券的预期利率有关。无法解释收益率曲线一般都是向上倾斜的。 市场分割理论Segmented Market Theory,将不同期限的证券完全分割开,认为它们是完全独立的市场。无法解释不同期限的利率有着相同的波动这一现象。 流动性偏好理论Liquidity Perference Theory,是对预期理论进行修正而提出的。认为短期债

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

四、 09秋期末综合练习题(高度重视) 一、09单选 1. 美元与黄金内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是(B )的特点。 A. 国际金本位制 B. 布雷顿森林体系 C. 牙买加体系 D. 国际金块本位制 2. 信用的基本特征是(D )。 A. 平等的价值交换 B. 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C. 无偿的赠于或援助 D. 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3. 经济泡沫最初的表现是( C )。 A. 利率的大幅波动 B. 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安 C. 资产或商品的价格暴涨 D. 资本外逃 4. 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 A)。 A. 基准利率 B. 差别利率 C. 实际利率 D. 公定利率 5. 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最早产生的功能是( B)。 A. 融通资金 B. 支付结算服务 C. 降低交易成本 D. 风险转移与管理 6. 一张差半年到期的面额为2000元的票据,到银行得到1900元的贴现金额,则年贴现率为(B )。 A. 5% B. 10% C. 2.56% D. 5.12% 7. 长期金融市场又称(C )。 A. 初级市场 B. 次级市场

C. 资本市场 D. 货币市场 8. 下列属于所有权凭证的金融工具是(B ) A. 商业票据 B. 股票 C. 政府债券 D.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9. 票据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行为称为( D )。 A. 贴现 B. 再贴现 C. 转贴现 D. 承兑 10. "证券市场是经济晴雨表"是因为( B) A. 证券市场走势滞后于经济周期 B. 证券市场走势比经济周期提前 C. 证券市场走势经济周期时间完全吻合 D. 证券价格指数能事后反映 11. 下列属于非系统性风险的是( A )。 A. 信用风险 B. 市场风险 C. 购买力风险 D. 政策风险 12. 目前各国的国际储备构成中主体是( B )。 A. 黄金储备 B. 外汇储备 C. 特别提款权 D. 在IMF中的储备头寸 13. 国际外汇市场最核心的主体是(B )。 A. 外汇经纪商 B. 外汇银行 C. 外汇交易商 D. 中央银行 14. 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和首要标志是( A )。 A. 贸易一体化 B. 生产一体化 C. 金融全球化

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真题

《货币银行学》试卷(A) 一、名词解释(10%) 1. 货币内生性 2. 中介目标 3.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4. 投机货币需求 5. 银行的银行 二、填空(20%) 1. 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与超额存款准备金呈___________ 关系。 2. 凯恩斯提出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3 .货币乘数等于_________ 除以基础货币。 4 .由于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影响____________ ,所以作用猛烈,不易作为央行日常操作的工具。 5 .紧缩性收入政策主要针对的是________ 型通货膨胀。 6. 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7. 惠伦的“立方根公式”发展了凯恩斯的 ___________ 货币需求理论。 8. 按贷款五级分类,包括: _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_ 和 _______ 。 9. 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了西方许多发达国家产生了通货膨胀,单从这个角度考虑,可以看出此次通货膨胀是典型的___________ 型通胀。 10. 凯恩斯认为交易性需求是收入的 ____________ 。 三、选择(15%)(选出正确答案)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费雪的货币数量论中,货币流通速度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货币银行学_习题集(含答案)

《货币银行学》课程习题集 一、单选题 1.某公司以延期付款方式销售给某商场一批商品,则该商场到期偿还欠款时,货币执行( A )职能。 A. 支付手段 B. 流通手段 C. 购买手段 D. 贮藏手段 2.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C)。 A. 金本位制 B. 银本位制 C. 金银复本位制 D. 金汇兑本位制 3.我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A )。A. 铜B. 银C. 铁D. 贝 4.我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C )。A. 1分 B. 1角C. 1元 D. 10元 5.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B )。 A. 特殊等价物 B. 一般等价物 C. 普通商品 D. 特殊商品 6.下列货币制度中,金银两种货币均各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任意流通的货币制度是(A )。A. 平行本位制 B. 双本位制C. 跛行本位制 D. 金汇兑本位制 7.本票与汇票的区别之一是(A )。 A. 是否需要承兑 B. 是否有追索权 C. 是否需要汇兑 D. 是否有保证 8.工商企业之间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是(A )。 A. 商业信用 B. 银行信用 C. 消费信用 D. 国家信用 9.个人获得住房贷款属于(A)。A. 商业信用B. 消费信用C. 国家信用 D. 补偿贸易 10.国家货币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是(D )。 A. 实际利率 B. 市场利率 C. 公定利率 D. 官定利率 11.西方国家所说的基准利率,一般是指中央银行的( D )。 A. 贷款利率 B. 存款利率 C. 市场利率 D. 再贴现利率 12.下列不属于直接金融工具的是( A )。 A.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B. 公司债券 C. 股票 D. 政府债券 13.在代销方式中,证券销售的风险由(B )承担。 A. 经销商 B. 发行人 C. 监管者 D. 购买者 14.短期资金市场又称为(B )。A. 初级市场B. 货币市场C. 资本市场 D. 次级市场 15.目前我国有(B)家证券交易所。A. 1 B. 2 C. 3 D. 4 16.下列属于优先股股东权利范围的是( C )。 A. 选举权 B. 被选举权 C. 收益权 D. 投票权 17.( C )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业产生的象征。 A. 德意志银行 B. 法兰西银行 C. 英格兰银行 D. 日本银行 18.在《巴塞尔协议》中将资本划分为两类,其中股本和公开储备属于( B )。 A. 附属资本 B. 核心资本 C. 普通准备金 D. 补充资本 19.《巴塞尔协议》规定,资本充足率应达到( C )。A. 10% B. 15%C. 8%D. 20% 20.就组织形式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实行(B )。 A. 单元银行制度 B. 总分行制度 C. 代理行制度 D. 银行控股公司制度 21.认为银行只宜发放短期贷款的资产管理理论是(C )。

货币银行学 题库

1)Of the following measures of interest rates, which is considered by economists to be the most accurate? (a)The yield to maturity (b)The coupon rate (c)The current yield (d)The yield on a discount basis Answer:A Question Status: Previous Edition 2)To claim that a lottery winner who is to receive $1 million per year for twenty years has won $20 million ignores the concept of (a)amortizing a loan. (b)par value. (c)deflation. (d)discounting the future. (e)face value. Answer:D Question Status: New 3)If a security pays $110 next year and $121 the year after that, what is its yield to maturity if it sells for $200? (a)9 percent (b)10 percent (c)11 percent (d)12 percent Answer:B 4)Which of the following are true of simple loans? (a)A simple loan requires the borrower to repay the principal and interest at the maturity date. (b)Commercial loans to businesses are often of this type. (c)The borrower repays the loan by making the same payment every month. (d)Both (a) and (b) of the above. (e)Both (b) and (c) of the above. Answer:D Question Status: Previous Edition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第五版)]黄达-重点复习资料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名词解释 √1、信用货币: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主要以银行券、汇票、支票、存款货币等形式存在。 √2、信用:建立在信任基础上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3、本票:是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承诺在约定的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债权人的支付承诺书。 4、汇票:是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命令其在约定的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的支付命令书。 5、金融:广义:货币的事务、货币的管理、与金钱有关的财源等。 狭义:与资本市场有关的运作机制。 中间说法:货币的流通、信用的授予、投资的运作、银行的服务等 6、利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7、基期:是一个基础期、起始期的概念。(?) 8、现值:未来某一时点上一定的货币金额,把它看作是那时的本利和。(?) 9、即期利率:即期利率是指对不同期限的债权债务所标明的利率(复利) 10、远期利率:远期利率则是指隐含在给定的即期利率之中,从未来的某一时点到另一时点的利率。 √11、汇率: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叫汇率。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1或100等)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标价方法。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1或100等)本国货币为标准,折成若干外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12、金融的特征: 1.流动性。金融资产的货币性质是指它们可以用来作为货币,或很容易转换成货币。 2.风险性。是指购买金融资产的本金有否遭受损失的风险。本金受损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两种。 3.收益性。由收益率表示。收益率有三种计算方法: 名义收益率——票面收益与票面额P的比率; 现时收益率——年收益额C与其当期市场价格Pt的比率;C/Pt 平均收益率——将现时收益与资本损益共同考虑的收益率。(C﹢Pt﹣Pt-1)/Pt 13、远期:是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主要有:货币远期和利率远期两类。 √14、期货:是交易双方按约定价格在未来某一期间完成特定资产交易行为的一种方式,与远期合约相同。 区别在于:远期合约的交易双方可以按各自的愿望对合约条件进行磋商。而期货合约的交易多在有组织的交易所内进行;合约的内容,如相关资产的种类、数量、价格、交易时间和地点等,都有标准化的特点。 √15、期权:是指合约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时期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也可以放弃行使此权利。(看涨期权的买方有权在某一确定的时间或确定的时间之内,以确定的价格购买相关资产;看跌期权的买方则有权在某一确定时间或确定的时间之内,以确定的价格出售相关资产。欧式期权是指买入期权的一方必须在期权到期日当天或在到期日之前的某一规定的时间才能行使的期权。美式期权是指可以在成交后有效期内任何一天被执行的期权。) √16、互换: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合约有效期内,以事先确定的名义本金额为依据,按约定的支付率(利率、股票指数收益率等)相互交换支付的约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