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地理复习提纲(详细笔记)

六下地理复习提纲(详细笔记)
六下地理复习提纲(详细笔记)

复习提示:本提纲主要针对笔记记得不好的同学,复习时一定不能脱离课本只背题纲,要结合课本重点地图来看提纲六年级地理下册重点知识梳理

亚洲-------重点地图:P7图6.8、6.9,P10图6.13

一、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10°S—80°N之间,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

印度洋

二、自然环境

(一)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二)河流:流向特点:自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流

注入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

注入太平洋:黄河、长江(自西向东)湄公河

注入印度洋:印度河、恒河

(三)气候:

特点: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

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原因:①亚洲面积大,跨纬度广,东西距离长。

②亚洲地形复杂,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海拔高低相差悬殊。

2、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原因:亚洲面积大,向西伸入亚欧大陆内部。

3、季风气候显著原因:亚洲背靠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

最大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海陆因素)影响气候三大因素:纬度、海陆、地形

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亚洲

季风气候的影响有利: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

不利:降水不稳定,易发生旱涝灾害

旱涝灾害都是由于夏季风不稳定造成的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原因: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水汽含量多。

(四)其他

1、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依据:亚洲面积大,跨纬度广,东西距离长。

2、P8亚洲地理集锦

北美洲-------重点地图:P9图6.11、6.12,P12图6.15

一、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10°N—85°N之间,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海陆位置:位于北美大陆,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

二、自然环境

(一)地形特点:北美洲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二)河流:密西西比河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大西洋)

干流自北向南流原因:中部平原地势北高南低

支流自东西向中部汇入干流原因:北美洲地势东西高,中部低(三)气候:

特点:北美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狭长

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狭长原因:高大的落基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

暖湿气流。

日本-------重点地图:P16图7.2,P20图7.14

一、国土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周围上千小岛组成

二、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25°N—45°N之间,位于北温带

海陆位置:①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

②岛国,东临太平洋,西北临日本海。

隔海相望的国家: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自北向南)

三、自然环境

(一)地形特点: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地形分布特点:山地丘陵多分布在中部;平原分布在沿海地区(二)河流:数量多、流程短、水流快。

(三)气候: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洋性特征显著(是季风气候)原因:岛国,四面环海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冬季日本海沿岸多雪(原因:日本海沿岸

位于西北季风的山地迎风坡);夏季太平洋沿岸多雨(太平洋

沿岸位于东南季风的山地迎风坡)

(四)资源丰富:渔业资源、森林资源、水能资源

贫乏:矿产资源

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

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

四、人文环境

(一)工业

1、工业特点: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产品主要靠出口。

2、日本发展工业条件

(1)有利:①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②科技发达

③劳动力资源丰富。

(2)不利:日本国土狭小,矿产资源贫乏

3、工业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1)原料、燃料靠进口,产品主要靠出口

(2)沿岸城市密集,人口众多,消费量大

(3)沿岸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

4、日本工业过度依赖进口有什么缺陷?解决措施是什么

缺陷:过度依赖进口,使生产严重受国际市场控制,经济基础十

分脆弱

采取的措施:海外投资、海外建厂

5、日本20世纪80年代国内出现的问题

(1)劳动力短缺且价格高(2)环境污染

(3)土地紧张(4)国内市场需求量减少

6、海外投资建厂有什么好处?

(1)节省运费,降低成本(2)利用海外丰富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

(3)减轻本国环境污染(4)减少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波动对经济的影响

(二)农业

1、主要农作物:水稻。

2、日本为什么农场规模小、农业机械侧重于发展小型农机具?

日本是多山国家,平原少,地块小

3、农业特点:小型机械化,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渔业发达

(三)文化

1、文化特点:东西方兼容

为什么日本的文化是东西方兼容?有什么好处?

原因:日本人有积极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开放意识;出口加工贸易

经济使日本与世界各国保持着广泛的联系

好处:吸取世界各民族的先进文化和科技,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传统服装:和服

3、民族:大和

4、语言:日语

东南亚- - P24图7.20,P26图7.24(国家),P28图7.28

一、范围:主要包括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二、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主要位于10°S--23.5°N之间,以热带为主

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

邻国:中国、印度、孟加拉国

地理位置重要性:两洲两洋的“十字路口”

十字路口咽喉: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重要性: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运输捷径。东亚国家驶往南亚、

西亚、非洲和欧洲的船只大多从这里经过。

三、自然环境

(一)中南半岛地形特点: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北高南低

马来群岛地形特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二)河流中南半岛:自北向南流

马来群岛:多、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中南半岛山河分布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中南半岛河流上游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下游流速慢,水资源丰富,利于水运,下游也是重要的农业区

(三)气候:1、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中南半岛、菲律宾群岛北部、马来半岛北部

特点:终年高温,降水季节差异很大,分干季和雨季热带雨林气候分布: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南部、马来半岛南部

2、西南季风东南季风更不稳定南亚地区的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差异比中南半

岛的更大

3、热带雨林气候一天的天气变化(对流雨):上午晴空万里,下午两三点钟

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晚上雨过天晴,星斗满天。

四、人文环境

(一)中南半岛大城市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好处:(1)水源充足(2)交通(水运)便利(最重要条件)

(3)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弊端:(1)河水容易泛滥,形成水灾(2)河水易受污染

(二)东南亚多火山地震原因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

活跃,所以多火地震

(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四)主要农作物与经济作物

1、主要农作物:粮食作物:水稻

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

2、著名产区:1)、稻米: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2)、泰国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

3)、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椰子出口国和蕉麻生产国

4)、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5)、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

3、东南亚盛产稻米的有利条件:(1)气候湿热,水热充足(2)劳动力充足(五)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六)1、东南亚与我国相邻的国家:缅甸、老挝、越南

2、东南亚的内陆国:老挝

3、东南亚跨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国家:马来西亚

(七)资源:锡矿、石油、水能、森林、渔业资源。

(八)旅游资源

1、迷人的热带自然风光

2、众多的古迹

3、多彩的民俗风情

4、优美的海岛和城市风光

印度-----重点地图:P33图7.34,P36图7.42、7.43,P38图7.45

一、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10°N—30°N之间,跨热带、亚热带

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南部,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

南临印度洋

邻国:北临:中国、尼泊尔、不丹

东北:孟加拉国、缅甸

西北:巴基斯坦

东南:斯里兰卡

西南:马尔代夫

二、自然环境

(一)地形特点:1、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2、(地形分布特点:)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地、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

是德干高原

(二)河流恒河自西向东注入孟加拉湾(注:印度河流经巴基斯坦)(三)1、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终年高温,降水季节差异很大,分旱季和雨季

旱季:每年10月至次年五月盛行东北风

雨季:6月到9月盛行西南风

2、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原因:

(1)印度的降水主要来自西南季风。

(2)西南季风不稳定,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晚,或风力强,就容易形成涝

灾,反之容易形成旱灾。

3、印度应对水旱灾害的措施主要是-----修建水利工程

德干高原适合发展农业原因:高原高度不大且起伏缓和,土壤肥沃(四)资源

矿产资源:煤、铁、锰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

三、人文环境

(一)农业

1、分析印度农业发展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1)有利:①耕地面积广②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热资源丰富

③劳动力资源丰富

(2)不利:降水季节差异大,水旱灾害频繁2、主要农作物----- 看课本36-37页图7.42和7.43

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经济作物:棉花、黄麻

小麦和棉花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区域,大多为高原

水稻和黄麻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区域,大多为平原

(二)工业及城市----看课本38页图7.45

工业分布原则:工业分布要接近原料和燃料产地

(三)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软件外包产业发展最快、最早)

1、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1)本国人力资源丰富 (2)劳动力成本较低

(3)英语普及 (4)信息技术发展较早

2、服务外包产业的优点

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

(四)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1)劳动力丰富而且廉价;2)消费市场广阔

劣势:人口众多粮食生产压力大、影响经济发展、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五)其他地理信息

人口世界第二;耕地面积世界第二;软件业世界第二,国土面积亚

洲第二

语言:英语是官方语言 宗教:印度教是主要宗教

泰姬陵是印度著名建筑

俄罗斯-----重点地图:P39图7.48,P41图7.50,P43图7.51

一、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50°N-70°N 之间,地跨北温带和北寒带

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北部,东临太平洋,西临波罗的海,北临北冰

邻国: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

二、自然环境

(二)河流 自北向南注入里海:伏尔加河 世界最长内流河 欧洲最长河

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冰期较长

(三)气候------看课本40页图7.49

1、气候特点:俄罗斯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长而寒冷,夏

季短而温暖(纬度高)

2、欧洲部分气候的海洋性显著,亚洲部分气候的大陆性显著,欧洲比亚洲气候更温暖湿润一些,因此俄罗斯大部分人口、城市以及经济重心都分布在欧洲。(说明俄罗斯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

(四)资源---看课本图7.50 储量丰富,种类齐全库尔斯克:铁矿

1、矿产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煤、铁等第二巴库:油田

2、森林资源丰富秋明油田:油田

3、水能资源丰富库兹巴斯:煤矿

三、人文环境

(一)农业

分布:农作物主要分布在国土南部(特别是东欧平原南部)

原因:南部纬度低,气候温暖

俄罗斯农业最主要的制约因素:热量不足

(二)工业

1、工业特点:重工业发达,特别是核工业和航天工业,但轻工业相对薄弱

2、重工业发达原因:矿产资源特别丰富

轻工业相对薄弱原因:气候的影响,俄罗斯农业不发达

3、四大工业区

1)圣彼得堡工业区:石油化工、造船、电子、造纸、航空航天(轻工

业最发达)

2)莫斯科工业区:钢铁、汽车、飞机、火箭、电子(工业最发达)

3)乌拉尔工业区:石油、钢铁、机械、有色金属冶炼

4)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能源工业)

4、俄罗斯工业布局原则:接近原料和燃料产地

(三)交通

客运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货运以铁路和管道运输为主,管道运输

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

1、铁路:

(1)俄罗斯分布特点:

欧洲部分铁路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成放射状分布

亚洲部分铁路比较稀疏,主要分布在国土南部

(2)欧洲部分铁路密集的原因:

1、东欧平原地形平坦

2、气候温暖湿润

3、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运输量大

(3)俄罗斯亚洲部分南部是山区,为什么铁路还分布在亚洲南部?

原因:(1)国土南部纬度低,气候温暖,

(2)南部人口比较密集

(3)南部矿产资源丰富,工农业较为发达

2、水运

1) 河运---伏尔加河

伏尔加河航运发达的原因:1)水流平稳、水量丰富

2)沿岸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运输量大

伏尔加河航运条

件分析思路

气候

地势平坦水流平稳

温暖

湿润丰富

圣彼得堡

波罗的海沿岸(造船业发达)

(2)海运:三大海港 摩尔曼斯克 北冰洋沿岸

(海参崴) 太平洋沿岸(日本海)

摩尔曼斯克终年不冻原因: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五)城市

莫斯科: 俄罗斯第一大城市,首都

圣彼得堡: 俄罗斯第二大城市,重要港口

人口过亿,多民族国家,信仰基督教

中东地区——重点地图: P49图8.3,P50图8.4(石油分

布及国家),P51图8.6(石油外运航线)

一、范围:中东=西亚—阿富汗+埃及(非洲)

二、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20°N —40°N 之间,跨热带、北温带

海陆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图)

地理位置重要性:中东地处三洲五海之地,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是东西

方的交通要道,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三、自然环境

(一)地形特点:地形以高原为主

(二)河流 非洲 尼罗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中东地区河流水量都不丰富,主要是受气候影响----水资源匮乏

(三)气候 :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总体特征:干旱少雨

(四)世界石油宝库---储量、产量、出口量均世界第一

1、石油分布区: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2、 主要产油国: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

3、石油主要输出地:东亚、欧洲西部、北美洲

航线一(距离短):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

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 ----欧洲西部、北美洲

航线二(运量大):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绕过非洲好望角)

----大西洋 ----欧洲西部、北美洲

航线三: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

南海--太平洋 ----东亚

4、马六甲海峡东亚称为海上生命线

霍尔木兹海峡被称为国际石油海峡

四、人文环境

1、中东地区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

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波斯湾 亚洲

2、中东地区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

其他宗教;

3、阿拉伯人的服饰为什么宽大、多白色?

宽大:当地气候炎热,服饰宽大利于散热;

白色:当地阳光照射强烈,白色有利于反射阳光,减少热量吸收。

4、沙特阿拉伯的麦加,被伊斯兰教尊为圣城。

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

5、中东战争的原因:(1)领土(战略位置)(2)石油(3)水源(4)宗教欧洲西部----重点地图:P57图8.1

6、P60图8.21、P61图8.22

一、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①大部分位于40°N—66.5°N之间

②主要在北温带,北欧有北极圈穿过

海陆位置:①亚欧大陆西部

②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二、自然环境

(一)地形: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二)河流

莱茵河:自南向北注入北海世界黄金水道,适合发展航运

航运发达原因:①水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小,水流平稳

②沿岸经济发达,运输量达

多瑙河:自西向东注入黑海世界流经国家最多河流(三)气候1、气候特点:1)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2)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降水较少,降

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2、读P60气候图,欧洲西部气温、降水分布规律:自西向东气温年较差逐渐增

大,降水逐渐减少(说明自西向东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海洋性越来越弱)原因:从西向东距海越来越远

3、欧洲西部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分布纬度最高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其原因有哪些?

(1)大部分位于西风带(或北纬40°-60°的)的大陆西岸,风从海洋吹向内陆(纬度、海陆因素)

(2)地势南北高中部低,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气流可深入内陆(地形因素)(3)西部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使分布纬度提高(洋流因素)4、欧洲西部地势南北高、中部低的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有利于大西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使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大(或使中部地区其后更加湿润)

5、欧洲西部大陆轮廓破碎,多半岛、海湾,对气候有什么影响:受海洋影响大,气候比较湿润

四、人文环境

(一)工业发达的加工制造业

(二)农业

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内居民喜好吃乳产品和牛羊肉的习惯,原因?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内,全年温和多雨,光照不足,不利于谷类作物的成熟,

(所以种植业不发达)但十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而且地形以平原为主草场广大,所以畜牧业发达。丰富的畜牧产品使居民养成了爱吃乳产品和牛羊肉的习惯。(三个问题,注意区分)

(三)旅游业

1、旅游资源列举:挪威峡湾风光、英国白金汉宫、荷兰风车意大利水城威尼斯、英国大本钟、塔桥、法国埃菲尔铁塔西班牙斗牛、地中海沿岸阳光沙滩、北欧的极昼、极夜、极光现象。

2、盛夏的7月,地中海沿岸的沙滩上众多的游客中,西欧人特别多。为什么西欧人青睐到地中海享受日光浴?

原因:西欧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

撒哈拉以南非洲----重点地图:P65图8.26

一、地理位置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

纬度位置:①大部分位于30°S—23.5°N之间

②地处低纬度,大部分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①非洲大陆南部

②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

二、自然环境

(一)地形特点: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海拔最高(二)河流

1、河流概况:

刚果河:自东向西注入大西洋-------世界水能最丰富的河流

尼罗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世界最长的河流

赞比西河流经南非高原

2、非洲四条大河中,刚果河是水量最丰富,流量最稳定的河流,其原因是什么?

①流域内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②降水季节变化小

3、刚果河是世界水能最丰富的河流原因?

流域内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水量丰富,流经盆地边缘,落差大。

(三)气候

1、以热带气候为主,有“热带大陆”之称

2、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轴心南北对称分布

3、热带草原气候特点: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差异大,分干季和湿季(动物干季迁徙)

五、人文环境

1、经济特点:以出口初级农矿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

2、这种经济特点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经济基础不稳定,在国际贸易中获利少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为什么经济发展十分落后?(或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特点形成原因)---历史上曾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

4解决措施:努力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农业、发展旅游游业,吸引外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合理即可)

5、非洲面临的主要问题:人口、粮食与环境,其中人口问题是最主要问题

6、其它相关信息:

世界上金刚石产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国家:刚果民主共和国

世界上黄金产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国家:南非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咖啡、椰枣、油棕、香蕉的原产地

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世界人口增长最快大洲

澳大利亚----重点地图:P72图8.38、P73图8.39

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居民以白种人为主,通行英语,主要信仰基督教。首都:堪培拉最大城市:悉尼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1、为什么只有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呢?

①澳大利亚很早与其他大陆分离,长期孤立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中,自然环境单一,生物进化缓慢。②没有大型食肉动物的威胁。

二、范围、地理位置

范围::主要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

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南半球

纬度位置:①主要位于10°S—40°S

②跨热带和南温带,南回归线穿过中部

海陆位置:①大部分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独占一块大陆

②东临太平洋,西面和南面临印度洋

三、自然环境

(一)地形特点:1、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2、(地形分布特点:)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大分水岭山脉

(四)河流数量少,水量小,多时令河

最大最长河流:墨累河

(五)气候澳大利亚的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面积广大,因而气候总体特征是炎热干燥,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呈半环状。

四、人文环境

(一)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2、分析:农牧业带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1)、粗放牧羊带:(毛用羊为主)

①降水少,地形平坦,草场广阔。②地下水丰富且含盐。

2)、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肉用羊和毛用羊并重)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或墨累河提供灌溉水源)。

3)、牛、羊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肉用羊为主)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降水多,气候温暖湿润。

3、澳大利亚农业生产特点:农场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4、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重要的羊毛、羊肉、牛肉、小麦生产国和出口国。

(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铁矿十分丰富

2、澳大利亚是我国进口铁矿石最多国家

3、澳大利亚铁矿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煤矿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铝土主要

分布在北部沿海;这种矿产分布特点(沿海分布)对于矿产出口的好处是:便于装船外运

4、澳大利亚三大支柱产业比重排名:服务业、工矿业、农牧业

5、澳大利亚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和西南部沿海)地区

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在东南沿海原因(对比巴西):气候温暖湿润;沿海地区,

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开发历史悠久

美国----重点地图:P83图9.6、P85图9.10、P86图9.11

首都:华盛顿最大城市:纽约宗教:基督教语言:英语

美国的原住居民是印第安人;在美国的总人口中,人数最多的是欧洲移入的白色人种。在发达国家中美国是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主要原因是移民,各国移民经过长期融合形成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因此美国全称美利坚合众国。

领土组成:本土、夏威夷州、阿拉斯加州

一、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西半球和北半球

纬度位置:本土大部分位于30°N—50°N之间,位于北温带

(整个国家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

海陆位置:美国本土位于北美大陆中部,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

临墨西哥湾。(阿拉斯加州北临北冰洋)

邻国:美国北邻加拿大,南邻墨西哥,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俄罗斯相望二、自然环境

(一)地形特点:1、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2、(地形分布特点:)西部是高大的落基山脉,中部是中央平原,东部

是阿巴拉契亚山脉,呈三大纵列带分布(二)河湖

1、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北美洲第一

干流流向: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原因:中部平原地势北高南低

支流流向:自东西向中部汇入干流原因:北美洲(或美国)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密西西比河水量大原因:①流域内降水多②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

密西西比河航运发达原因:①水量丰富,水流平稳②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

③有运河与五大湖相通④流域内经济发达,运输量大

2、五大湖世界最大淡水湖群

苏必利尔湖:世界面积最大淡水湖(最深、储量最多是贝加尔湖)

密歇根胡:完全位于美国境内

圣劳伦斯河:自西南向东北注入大西洋(与五大湖相连)

河湖作用:灌溉、航运

(三)气候1、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为主

2、美国降水分布规律: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

这种降水规律形成原因:落基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使得降水

主要来自大西洋

3、西北部沿岸降水多原因:位于西风带的山地迎风坡

五、自然资源:1、森林、草场、矿产资源丰富

煤:阿巴拉契亚山铁:五大湖西部沿岸

石油:中部平原南部和墨西哥湾沿岸

2、美国矿产资源丰富,但为什么每年还需大量进口矿产呢?

原因:美国经济发达,资源消费量大

六、人文环境

(一)农业农业强国

1、美国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①地形以平原为主,耕地面积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②降水较丰富;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夏季光热充足

③灌溉水源充足

2、美国各农业带发展的自然条件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降水少

乳畜带:①纬度高,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②城市人口密集,消费量大

玉米带:①中部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②春夏气温高

亚热带作物带:①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②气候温暖湿润

3、农业生产地区专业化的好处:①能够充分发挥自然条件的优势②利于实行大

规模机械化生产③利于实现现代化管理

坏处: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4、美国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地区生产专业化(区域化)、生产规模大,(大型)

机械化、农业科技发达;商品率高

(二)工业工业强国

业向外迁移

3、美国是世界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增

长主要得益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位于旧金山东南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4、纽约:最大城市,人口最多,商贸中心汽车城:底特律

钢铁工业中心:芝加哥西雅图:微软工司石化、宇航中心:休斯顿

洛杉矶:好莱坞,客机制造

(三)人口---美国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北部

巴西----重点地图:P91图9.20、P92图9.24城市和首都

宗教:基督教首都:巴西利亚语言:葡萄牙语

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一、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0°—30°S之间,主要位于热带地区

海陆位置:位于南美大陆东部,东临大西洋

二、自然环境

(一)地形特点: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

亚马孙平原:世界面积最大平原(亚洲最大:西西伯利亚平原)

巴西高原:世界面积最大高原(海拔最高是青藏高原)

(二)河流

亚马孙河: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

亚马孙河是世界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二长河,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原因:①流域内是为的热带雨林气候,降

水丰富②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大(三)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热带雨林气候区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

(四)自然资源:

1、矿产:铁、锰铁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2、森林覆盖率达60%

3、水能资源丰富:世界规模第二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

4、热带雨林作用:①调节全球气候②净化空气③涵养水源,保持水

土、防止水土流失

亚马孙热带雨林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巨大的环境效益。

5、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中,破坏了热带雨林出现的问题: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影响全球气候

采取的措施:设立保护区、控制滥砍滥伐等

三、人文环境:足球(起源于英国)、狂欢节(基督教)、桑巴舞

(一)人种和人口

1、巴西最显著的人口特征是混血种人数量多,但巴西人口中比例最大、

数量最多的人种是白种人,占一半多;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

2、巴西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对比澳大利亚)

原因:①地势高,气候温和,适宜人类居住②沿海地区对外交通便利

③农矿资源丰富,经济发达

(二)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1、经济发展:二战前:单一商品经济

二战后: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2、工业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飞机

主要工业中心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读图区分位置)

3、农业

1)、主要农作物及农产品:咖啡、甘蔗、柑橘产量居世界首位,咖啡豆、蔗糖、

橘汁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2)、巴西农作物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的东南部

巴西高原东南部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①耕地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②热量充

足,降水丰富③开发历史悠久

极地地区-----重点地图:P100图10.1、P101图10.2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差异

中图版-2017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笔记归纳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 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①古代 (凭直觉):盖天说→新盖天说→浑天说; ②近代 ( 观察 ):亚里士多德推断地球是球形的 →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③现在(测量计算):航天事业发展,卫星拍摄的照片直接证明地球是球体。 3、由“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 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6) 1、地球仪的概念: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地球仪。 2、地轴——假想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 (N ),反之为南极(S )。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P8) 1、纬线与纬度 (1)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 A .形状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 .长度 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C .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有无数条) (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 表示;赤道以南为 南纬,习惯上用S 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 和90°N 。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 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 经线和经度 (1) 经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 (2)经线的特点: A .形状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 地理 七年级(上) 第1节 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自造自身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因此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涂片、装片。 4、临时装片制作过程:“擦”、“滴”、“取”、“展”、“盖”、“染”、“吸” 5、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植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的结构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有线粒体。 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将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动、植物生活所需。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可以作为水污染的指示植物。 2.苔藓植物有茎、叶,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没有输导组织);假根固定植物(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植株高大。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古代的蕨类植物成为煤炭。 种子植物 4、菜豆种子结构: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两片子叶) 5玉米种子(果实):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一片子叶)、胚乳 6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例子:银杏、兰等) 7、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根据子叶、叶脉、有无胚乳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竹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8万里,讲的就是地球的赤道周长) ▲读懂七年级上册P3图1.2,用图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用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登高可以望远 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 3、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轮船,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然后看到整个船身。 4、月食现象 2、经线(度)、纬线(度)特点及经纬网 ▲列表比较经纬线的特点:

▲列表比较经度与纬度的区别: ▲判定的技巧: A、东西半球判定:从200W向东到1600E是东半球,从200W向西到1600E是西半球 B、南北半球判定:北纬北半球,南纬南半球 C、低、中、高纬度的判定: 纬度小于300为低纬度 纬度大于600为高纬度 纬度值为300-600为中纬度 D、纬度判定五带:(P12图1.20) 纬度小于23.50为热带

纬度大于66.50为寒带,北纬北寒带,南纬南寒带 纬度值为23.50—66.50为温带,北纬北温带,南纬南温带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 ▲地球公转、自转的比较: ▲地球自转方向: 面对北极(或在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面对南极(或在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地轴与公转轨道保持66.50的夹角) ▲二分二至日比较:(P11图1.19)

▲五带的比较:(P70图4-22) 第三节地图 (一)、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 比例尺的大小看其值如1: 100大于1: 1000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数字式:1: 100000 线段式:0 1千米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范围的关系:对于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濮阳市第一中学生物教研组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AP人文地理自学笔记 Part1

AP人文地理自学笔记 Chapter One 引入 一、地理学的演变 地理定义: description of the Earth’s surface and the people and process that shape its landscapes. History depends on geography. 希腊【Anaximander制作了第一张地图;Eratosthenes第一个发明了geography这个词,并且精确地测量出地球的周长measure Earth circumference】 罗马【Ptolemy, Geo从science演变成了一种art】 中世纪【暨Medieval Period,Dark Age,Europe relegated geography 此时Islamic world extend to Asia】 中国【Phei Hsiu这人莫非是慧修法师?Mid-1400 郑和下西洋据说郑和比哥伦布早到达美洲西海岸72年】 文艺复兴【14世纪马可波罗著作激起了欧洲航海家的兴趣这时候Cartographer,也就是mapmakers 出现了Gerardus Mercator绘制了世界地图】 现代【1830 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在伦敦成立1888 National Geographical Society 在美国成立;20世纪早期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学说建立(Carl Ritter,Ellen Churchill Semple, Ellsworth Huntington.)Cultures are a direct result of where they exist.Warm climate——more relaxed,因此成长在较温和的欧洲的人要比温暖地区的人优秀——1930s理论被推翻被possiblist approach代替,暨人类可以决定他们的命运可以改变环境去满足需求】将来{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测量你的绝对位置,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介绍包括人口公路建设以便推论出新的数据, Aerial photography} 二、地图注:projection=投影 Scale 暨比例尺【三种形式语言描述图形描述数字描述暨ration或fractional】 扭曲distortion【equal-area projection大小不变形状变——Goodes-Homsoline projection;conformal map——形状不变大小变——conic projection。Mercator Map 表示距离但是极大的夸大了极地地区的面积Greenland=Africa】 种类和级别 Cylindrical Map圆柱体的【表示方向不表示距离】eg.Mercator Map Planar Map 平面地图【所有azimuthal map暨平面角地图表示方向从一点(通常是极点的)来看地球从北到南极从南到北极】 Conic Map【表示距离不表示方向】 Oval Map【Molleweide projection】Cylindrical和Conic的结合 Thematic Map专题地图【除了表示面积地图还可表示地理现象】 Eg.Area class map, area symbol maps, cartograms, chropleth maps, digital maps,dot maps,flow-line maps,isoline maps, point symbol maps,proportional symbol maps, Flow-line Map【表示移动eg.移民】 Choropleth Map等值区域图分布图【表示人口数据eg.婴儿死亡率不同颜色图案表示不同区域】 Cartograms 比较统计地图【通过形状来比较数字世界人口: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

初中地理教学笔记

初中地理教学笔记 在初中地理教学的道路上已经走了两年,对初中地理的教学也有了一些感悟。 新课改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起辅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还需提高地理课堂的趣味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地理。 我一直认为地理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在学生眼里,地理也非常有意思,很有趣味性,也很想学好地理。可是,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差距的,地理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学习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尤其是在刚开始接触地理的时候,对地球自转、公转产生现象的学习,这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知道从不同地方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什么样的。这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很难理解的。所以老师要给他们建构一个地理的空间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初中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比较强,但是由于所学知识有限,还不能将理论知识联系到生活实践中。这就要求老师要有将理论知识转化到实际生活的能力。并且要学会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趣味性的内容导入新课,及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也可以给学生讲一些趣味性的地理小故事,例如在讲授地球形状时,可以具体讲一下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生的兴趣,才是学好地理的保证。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图。这不仅要求老师

要有丰富的地图知识,还要有绘制地图的能力。并且能够将图上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更要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教会学生自己转化图文信息。还要要求学生学会将平面图与实图结合。如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要会将山地地形以等高线形式绘制出来,同时,在遇到等高线地形图时,要知道它具体在山的哪一部分。 现在的地理教学,都加入了多媒体这个教学工具。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因为它可以清晰的提供图片信息。多了一样教学工具,老师也就得学会一样新的教学技能,就是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以便在课堂中与学生资源共享。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视频、图片,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例如在学习地球公转时,可以播放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视频,可以简洁明了的进行教学。 以上是我对初中地理教学的一些感悟,以后在地理教学的道路上,我会一直努力探索,和学生一起进步。

【精选】初一上册生物笔记整理

初一上册生物笔记整理 第一单元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 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范 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5.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 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6.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 类是生物因素 7.(探究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8.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 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9.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七 星瓢虫捕食蚜虫)此外,还有竞争关系(杂草,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合作关系(蚂蚁、蜜蜂等昆虫往往生活在一起)等等 10.在自然环境中,各自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 改变着环境 11.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12.生物部分①植物②动物③真菌 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1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 14.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15.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链接,形成了食物网 1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7.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8.生物圈中的七大生态系统:①森林生态系统②草原生态系统③海洋生态系统④淡水 生态系统⑤湿地生态系统⑥农田生态系统⑦城市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使用显微镜的步骤:一、取镜和安放二、对光三、观察 2.①放大倍数=目镜×物镜②看到的物象是倒像③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 少,反之越多④换用倍数越高的镜片,视野越暗⑤使用较大光圈和凹面反光镜,能使视野更明亮⑥如果视野中物象偏向某一方向,需把玻片移向同一方向,才能使物象移到视野中央⑦观察到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3.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而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考试复习提纲!。期末临近,很多同学复习都找不到头绪,今天方法君为大家整理了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大全,希望对大家的期末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 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特点经线纬线 形状特征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 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哲学与人文地理学阅读笔记

《哲学与人文地理学》 ——当代人文地理学的多元性 汇报提纲: 1、书目简介 2、影响当代人文地理学的哲学思潮 3、冲突与融合:人文地理学的多元性 4、反思与探索 一、书目简介 作者约翰斯顿(R.J.Johnston)是英国布里斯托尔(Bristol)大学地理科学院教授,曾任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主席,是国际著名的人文地理学者,他极其丰富的著作在国际地理学界有很大影响。 《哲学与人文地理学》介绍了当代西方哲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文地理学的影响,以及人文地理学为当代西方哲学提供的解释。作者把人文地理学看作是社会科学,主要研究社会生活中与空间和地方有关的方面。 本书是作者的另一部著作《地理学与地理学家——1945年以来的英美人文地理学》的姊妹篇,共同探讨了人文地理学中关于哲学和方法论之争,本书更侧重介绍各种哲学的性质、考察人文地理学的多元性。 二、影响人文地理学的哲学思潮 哲学一词出自希腊文,意为“热爱智慧”。作为一门学科或者一系列学科的者须,涉及研究学科界线内工作用以进行的方法途径,这样一种哲学的核心基础就是其认识论或者说是其关于知识的理论,提供诸如“我们能知道什么?”和“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这类问题的答案。 对人文地理学而言,这样的哲学有四类:经验主义思潮、实证主义思潮、人本主义思潮和结构主义思潮。因为实证主义是建立在经验主义之上的,所以作者

把影响当代英美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哲学患潮归纳为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三种,逐一介绍了它们各自所包含的多种哲学和方法论观点,讨论了它们的基本原理及其与人文地理学的关联。 认为不具有实在的本体论 (一)实证主义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是最后广泛采纳实证主义思潮的社会科学之一。20世纪50年代晚期,美国很多学术机构广泛地介绍了实证主义,实证主义开始迅速传播,到60年代末期,实证主义已支配着整个北美和大多数英语国家的人文地理学。 实证主义者相信科学方法的统一性。因此,既然所有学科都使用同样的方法论,那么学科之间的区别就不在于如何进行其特定研究,而在于它们研究什么。因此实证主义地理学的发展有赖于特定兴趣中心的发展。这个兴趣中心使人文地理学在各门社会科学中具独特性。所选择的兴趣中心建立在早期传统的基础上,即“地方和空间”。正如哈维指出的, 地理学的全部实践和哲学,都依赖于用以研究各种客体和事件空间分布的概念框架的发展。 典型代表理论:德国经济地理学家沃尔特〃克里斯泰勒(Walter Christaller)的中心地理论、德国经济学家冯〃杜能(J.H.vonThunen)的土地利用理论、德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空间相互作用论(重力模型)。

初一地理上册笔记.

七年级地理(上)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1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地图。 1、什么是地图: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一定比例缩小,用符号画在平面上,并注上必要的文字的图画。 2、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地图的种类:按性质划分: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4、地图的方向:西南、东南、西北、东北、北、南、西、东。 (1)方向有八个 (2)没指向标,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3)有指向标,先找到北方,在进行判断。 5、比例尺 (1)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3)比例尺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4)判断比例尺: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月粗略。(简单的记为:大小详,小大略。) 6、图例和注记。 (1)什么是图例:地图中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 (2)什么是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如: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的名称,以及标明山高、海深的数字等,叫做注记。 (3)常见的图例:①洲界②中国首都③外国首都④主要城市⑤铁路⑥公路⑦长城⑧运河⑨山峰⑩沙漠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1 认识地球 一、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1)“盖天说”――天圆地方。 (2)“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如壳之裹黄”张衡。 (3)大地球形说――麦哲伦环球旅行(航线)。 2、地球形状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地球三大基本数据。 (1)平均半径:6371千米 (2)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4)极半径:6357千米 (5)赤道半径:6378千米 二、地球仪。 1、地球仪:缩小的地球模型就是地球仪。 2、地轴:用手指拨动地球仪,使它绕着一根固定的轴转动。这根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叫地轴。 3、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北极表示地球最北端,南极表示地球最南端。 4、赤道:在地球仪表面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圆圈叫赤道,赤道将地球分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表示为0°。 5、经线和纬线:在地球仪表面,赤道和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为了区别各条纬线,分别为他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纬度。 6、高、中、低纬地区:(1)低纬度:0°~30°;(2)中纬度:30°~60°;(3)高纬度:60°~90°。 7、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为了区别各条经线,也分别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经度。 8、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也叫0°经线是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也是经度的起点线。 9、东西半球的界线:20°W,160°E。 10、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1)形状不同:除极点外所有纬线圈都是圆;经线都是半圆 (2)长度不同:纬线圈从赤道南北两极逐渐缩小;经度的长度不同。 (3)方向不同: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三、经纬网。 1、什么是经纬网:有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过构成的网络叫经纬网。 2、经纬网的作用: (1)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2)确定物体运动的方向。 3、经纬网的识别: (1)东西半球的识别: ①东半球范围:20°W~0°,0°~160°E,经度从西到东逐渐增大。 ②西半球范围:160°E~180°W,180°E~20°W,经度从西到东逐渐缩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8个): (1)生物生活需要 营养 。植物通过 光合 作用得到,动物与人则通过取食来得到。 (2)生物能进行 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 氧气 ,呼出 二氧化碳 。 (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废物 。如:人排汗、排尿等;植物的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 作出一定的反应 。如:含羞草叶片受刺激会合拢;草履虫趋利避害。 (5)生物能够 生长和繁殖 。 (6)除了 病毒 以外,生物都是由 细胞 构成的; (7)具有 遗传 和 变异 的现象。如:长的像父母为 遗传 ;长的与父母不同为 变异 。 (8)生物能 适应 一定的环境,也能 影响 环境。 二、生物归类方法: 1、按形态结构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2、按生活环境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 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如:鸡、鸭、鹅)、家畜(马、牛、羊、猪等)、宠物等。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 1 、概念: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的总称。 生物圈 2、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 3、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 1、大气圈的空气主要由: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等组成。其中主要是能飞的昆虫和鸟及细菌等生物 2、水圈包括 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中 150米以内 的范围。 3、岩石圈的表面大多有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 立足点 ”。人类可利用器具到达任何圈层。 二、影响生物 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活的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合作等 1、科学探究的6步: ①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⑥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中只有 1 个不同的变量,其他的变量如温度、时间、土壤的多少等都应 相同 。如在探究光线对鼠妇的 影响时,变量是 光线 。而在探究水对鼠妇的影响时,除 干燥和潮湿 环境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 相同 。 3、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在课下设计的探究环境中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的探究实验,纸盒被分为4个相同大小的区域① ②③④。先在左边①③区内放入干土,再在右边②④区放入等量的湿土;在①②区放一黑纸板遮光,在③④区放一无色玻璃板。把20只鼠妇放在盒子的中心,观察各区鼠妇的数量。 ⑴图中共有4组对照实验,各区的环境特点为: ①阴暗干燥 ②阴暗潮湿 ⑵ ①③或②④对照得出的结论为: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 ①②或③④对照得出的结论为: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 ⑶你认为 ② 区的鼠妇最多?4组对照实验说明: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⑷实验结束后应该怎样处理用过的动物? 放回大自然 为什么? 要关爱生物。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第六章亚洲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八章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复习笔记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复习笔记 论绪第1章 复习笔记 1.1 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 1.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 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三部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 (1)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布规律。(2)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3)经济地理学是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来阐述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理学者对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不尽相同,但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具体包括三大主题: (1)人地关系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2)区域研究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从地域的观点出发,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3)空间分析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3.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1)社会性 ①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 社会科学以人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 ②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反映在其历史性上 各地区的人文现象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并不断运动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要有动态的观点,把现代人文地理现象作为历史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研究不同发展实际和不同发展阶段人文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预测其发展方向,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2)区域性 任何地理现象都有一定的分布区域,都具有特定的空间和地域,研究地理区域就要剖析不同区域内部的结构,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发展变化的制约关系。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差异,根本点之一在于人文地理学包含了区域研究的特性。 (3)综合性

初一上册地理笔记

这是我们老师给我们整理的,我觉得很好希望能帮到你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 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自转/公转 绕什么转:地轴/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周期: 约24小时/一年 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致同学们 1、生物学(定义):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学研究对象: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 2、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副处水面换气)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出汗,植物的落叶等)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种子萌发、破壳而出幼鳄等生物都能由小长大,到一定阶段开始繁殖下一代)⑥生物都有遗传很变异的特性(如“种豆得豆”是遗传、“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变异现象)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1、生物圈(定义):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生活环境:生物的生存空间和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分类: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性质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问题的一般过程: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讨论和交流。 4、光对鼠妇生活影响设计对照试验几点注意事项: ①实验结束后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②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③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少偶然因素。 5、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 捕食关系(兔以某些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 竞争关系(水稻和田中杂草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 合作关系(蚂蚁、蜜蜂等群体生活的昆虫)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一、二章主要知识点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形状的认识 (1)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从人造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其他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海边看归船,先看船帆,再看船身;月食;登高望远等。 4、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圈(两极除外)。 ③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并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变短。 5、纬度 (1)度数范围: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2)南北纬的划分: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3)纬度分布规律: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 (4)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6、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②每条经线都是一个半圆形。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3)两条正对的经线可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一条东经,一条西经,度数和为180°) 7、经度 (1)度数范围: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2)东西经的划分: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3)经度分布规律:东经越往东,度数越大;西经越往西,度数越大。 (4)东西半球的划分:由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8、经纬网定位 (1)原理: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就能确定唯一的一个点,而反之,地球上每一个点的位置,都可以用唯一的经度和纬度来表示。 (2)作用: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用途。 9、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围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2)围绕的中心:地轴(3)周期:24小时(一天)。(4)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5)地理现象:①昼夜更替②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1)定义:地球绕着太阳不停的旋转。(2)围绕的中心:太阳 (3)周期:一年(4)方向:自西向东 (5)地理现象:①季节的变化②五带的划分③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②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严寒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11、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类型:线段式比例尺、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 (3)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①一般定向: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定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其箭头代表正北方向,判断方向时可采用指向标平移法。 ③经纬网定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无论经线、纬线怎样弯曲,在同一经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在同一纬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东或正西方向。 (4)比例尺的大小 ①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②比例尺较大,表示的地区范围较小,反映的内容比较详细。 比例尺较小,表示的地区范围较大,反映的内容比较简略。 (5)选择适用的地图(课本19页) 12、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高教版人文地理学考研笔记_复习全攻略

《人文地理学》赵荣、王恩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人地关系论; 第三章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 第四章人口空间过程; 第五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第六章旅游的区域特征; 第七章政治的空间结构与空间过程; 第八章文化生态与文化景观; 第九章民族的区域特征与民俗; 第十章教与宗教景观; 第十一章为过程与行为空间。 人文地理学专业词汇 1、地理学geographe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 2、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研究对象是人文环境、人文现象和文化景观。其内核是注重区域和空间,注重人地关系 3、人地关系内涵:人指社会属性的人,具体说是指在一定区域空间和一定生产方式下从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具有群体行为的人;地指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具体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联系的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自然、人文、经济复合体系。 4、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5、近代人文地理学:(德国)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代表。(法国)白兰士、白吕纳:人地相关论。(英国)麦金德:大陆腹地说。罗士培:适应论。(美国)森普尔:环境决定论。苏尔:文化景观学派。(俄国)巴朗斯基、萨乌什金:区域学派,费根、康斯坦丁:经济学派。 6、现代人文地理学:美国谢佛使作数学统计培养计量地学者,苏联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相分离的二元论观点。总体特征:(1)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建立:人地关系协调论和可持续发展观;(2)新的研究方法:计量方法、数学模型、心理学的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法;(3)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在人地关系研究方面,既注重生态观点,同时社会化和人文化的倾向得到强化,面向解决实际问题。 7、中国:近代张相文、竺可桢,、胡焕庸、张其昀。现代李旭旦、吴传钧、鲍觉民。 8、方法论:(1)经验主义:观察是其重点,强调综合和归纳的作用;(2)实证主义:对任何事物合乎科学的理解必须有意义并且同实际相符,演绎由一般到特殊;(3)人本主义:以人为主体,重视人类行为的丰富意义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非经济成分;(4)结构主义:可观察的事物,只有当把它用一个潜在结构或秩序联系在一起时,才有意义。(5)多学习、善思考、深入实际,新自作调查研究。 9、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一种社会现象以物质为基础。具有历史连续性、阶级性和民族特征。10、文化结构:(1)物质文化: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物质性、基础性、时代性;(2)制度文化: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强制性、权威性、缓慢变迁性、相对独立性。(3)精神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是人类文化心态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书面文化、行为文化、艺术文化、心理文化。 11、文化对环境的适应性:(1)生物适应性:人类在其发展中,为适应环境而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在体质方面发生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具有遗传特性。(2)文化适应性:利用工具、制造工具、技术发展、群体组织与分工以有效获取食物和改善其生活条件,以适应环境。(3)关系:A、相同之处:二者在其发展过程中,既随着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