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诗词五首(导学案:教师用)

29、诗词五首(导学案:教师用)
29、诗词五首(导学案:教师用)

29、《诗词五首》导学案

主备人:高春峰审核:九年级语文组教师

导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反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2.了解五首诗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学习诗词中一些不同的表现手法,领会诗词所具有的深厚的艺术表现力。

3.了解与这些诗词有关的文学常识。

重点、难点

1.整体把握和感知诗词的方法

2.语感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学习

导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一.了解作者:

杜甫,字子美,是唐代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求官,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职。随即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四处漂泊,最终贫病而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歌成就极高,被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传世。

二、写作背景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候写下的诗。

三、朗读全词(先听录音,再自由诵读,注意节奏),然后解释粗体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 ( jì )北,初闻∕涕(tì)泪∕满衣裳。(收复)(在这里指眼泪)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还,再。)(随便 ) (快要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我要)(开怀痛饮)(春天)

即从∕巴峡∕穿巫(wū)峡,便下∕襄 (xiānɡ)阳∕向洛(luò)阳。(即刻)

四、用现代汉语解说诗句意思

首联:我在剑门关南忽然听说收复蓟北大地,刚听说就止不住喜悦而泣泪满衣裳。

颔联:回头看妻子儿女哪里还有什么忧愁?胡乱地卷起自己的书稿,高兴得要发狂。

颈联:在白天高声地歌唱,痛快的饮酒,在明媚的春光陪伴下返回故乡。

尾联:立即动身,穿过那巴峡和巫峡,一路顺风,从襄阳直到洛阳。

五、概括各联内容

首联:写听到消息惊喜的情形.

颔联:写全家人高兴的情景颈联:写他将尽情地来欢庆这次胜利,并及早地回到家乡洛阳去尾联:用四个地名组成工巧的对句,规划出回乡时的具体路线,表现出诗人急于回乡过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

六、本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形象地书写了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之情.

学习《滁州西涧》

一、了解作者

韦应物,唐朝诗人。出生官宦家庭,享受着世袭特权,早年是唐玄宗的皇家卫队中的一员,过着骄奢腐化的生活。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深受震撼,发奋读书,27岁中进士,走上了仕途。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的刺史,故称韦江州或韦苏州。

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潇洒自然,淳厚朴实,在唐代诗人中,卓然自成名家,有作品集《韦苏州集》。白居易说他的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苏东坡有一首诗甚至说:“乐天(白居易)长短三千首,却逊韦郎五字诗。”因此,韦应物在文学史上具有相当的地位。

二、朗读诗歌(先听录音,再自由诵读)

三、解词:

1、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3、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四、用现代汉语解说诗句意思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五、探究讨论

1、从字数格律看,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

2、首联主要写的是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时惊喜的情形。

3、颔联颈联写了全家人:欣喜若狂、准备还乡的情形。

4、尾联写出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5、中心思想: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以情写景,借景抒情,表露出作者当时的心境:要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寻找一点自由和安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反馈:默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滁州西涧》

二、学习新课

学习《约客》

(一)、了解作者

赵师秀,南宋诗人。与徐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永嘉四灵”是南宋后期诗坛的一个文学流派,因为他们的籍贯都是浙江永嘉(今温州),且四人的字号都有一个“灵”字(赵师秀号灵秀,翁卷字灵舒,徐玑字灵渊,徐照字灵晖),四人的诗歌风格、生平际遇都有相似之处,因而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名为“永嘉四灵”。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中较出色的作家。有《清苑斋集》传世。

(二)、朗读诗歌(先听老师朗诵,再自由诵读)

(三)、结合下列注释理解诗歌,然后用现代汉语解说诗句意思

①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②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绵的时候,所以称“黄梅时节”为江南雨季。

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雨水多,到处都有。

④处处蛙:到处是蛙跳蛙鸣。

⑤有约:即邀约友人。

⑥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

译文:黄梅时节,家家户户都被裹在蒙蒙雨雾中,长满青草的池塘一带,到处是一片蛙声。夜已过半,(诗人)约好的客人还不见到来,只得对着棋盘独自推敲,不知不觉间灯花都落了。

四、探究讨论

1、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什么季节(时令)、什么时间的什么景物?烘托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春季:梅雨时间:夜单调、寂寞的氛围,

2、诗的后两句中哪一句点题?哪个细节描写最为传神?这一细节透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前一句点题。细节:闲敲棋。心情: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着急、生气、失落和无奈。

学习《如梦令》

(一)、了解作者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后由于金兵入据中原,李清照与丈夫为逃避战乱来到江南,不久丈夫病逝,她展转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孤苦生活中度过了晚年。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婉约派大家。她的词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多写悠闲风雅的生活和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写得清丽婉转。后期词多叹悲惨身世和抒发伤感悼亡之情,写得深沉哀婉。作品有《漱玉词》传世,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属前期词。

(二)、朗读诗歌(先听老师朗诵,再自由诵读)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三)、解词:

①如梦令:词牌名。②雨疏风骤:雨点稀疏,风声急骤。

③浓睡:沉睡。④残酒:残余得酒意。

⑤卷帘人:这里指侍女。⑥绿肥红瘦:绿叶多而红花少。

三、用现代汉语解说诗句意思

昨夜雨小风急,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试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应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

四、探究讨论

1、“如梦令”是词牌名。

2、“绿肥红瘦”中“绿”、“红”各指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绿”指叶;“红”指花。用了借代、拟人的手法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心态?

(无忧无虑,闲适。)(

4、这首词中心思想?

写一位贵族少女怜花惜春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关怀,曲折的反映出一种悠闲、淡雅的生活情趣。

第三课时

一、复习反馈:默写《约客》《如梦令》

二、学习新课。

学习《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一)了解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同为豪放派词人,世称“苏辛”,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是南宋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由于恢复失地、抗金救国的伟大理想不能实现,他就用词这一文学武器来进行斗争,来抒写他积郁于心的复杂情感。他的重要词篇,表现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坚强决心,批判了南宋王朝偏安江左、妥协投降的错误政策,抒发了自己虚度岁月、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

(二)了解写作背景: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由于南宋小朝廷腐败无能,金兵趁机大举南侵,如入无人之境。金兵兵分两路,一路下建康,陷临安,猛追高宗,直捣福建。另一路从湖北进军江西,紧追隆佑太后(高宗的伯母),隆佑太后由南昌仓猝南逃,先乘船至造口,再由陆路逃到赣州。当时金兵追至造口,隆佑太后侥幸逃脱,但赣西一带的百姓却遭到金兵的屠杀劫掠,损失极其惨重。

本篇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作者在赣州任江西提点刑狱(主管司法与监察并兼管农桑)时所写。作者路过造口,见景生情,想起四十多年前金兵入侵的事,由郁孤台下的江水联想到当年逃难人民的血泪,想到沦陷的中原,禁不住产生了江山易主却无法收复的悲痛。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三)朗读全词(先听录音,再自由诵读,注意节奏),然后解释粗体字

书江西造口壁(书写)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这里指逃避战乱的难民)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这里借指宋的故都汴京)(可惜)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zhègū)。

(四)词作赏析、探究讨论

1、郁孤台和造口并不在一个地方,作者为什么在造口,却突然写到郁孤台呢?

(极表怀念旧京师及中原之意。旧京师即北宋京都汴梁。)

2、“中间多少行人泪!”本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既是感慨,又是控诉)

3,“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如何理解“无数山”的含义?

(峰峦重重的自然障碍。暗示主和派在收复河山问题上形成的社会障碍。)

4、如何理解”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句的意思?

(从字面上来理解,满含人民血泪的江水滚滚东流而去,是重重的青山所无法阻挡的;从更深层次来理解,这两句诗含蓄地传达了词人抵抗外敌,光复山河的坚定意志。)

5、“山深闻鹧鸪”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天色渐渐暗了,黄昏悄然来临,深山中又传来鹧鸪鸣叫,声声悲鸣,吟唱出词人惊悸不安、忧心忡忡的复杂心情。词人以此鸟鸣声作结,反映了愿望与现实的矛盾,暗喻了恢复大业难以实现、国事多艰的情况。这两句集中抒发了词人爱国伤时之情。)

6、用现代汉语解说诗句意思

(郁孤台的下面有条清江水,江中注入多少远行人的眼泪?放眼朝西北望去就是长安,多么可爱的无数群山。青山遮拦不住,到底江水还是向东奔流而去!江上傍晚的景色愁杀了予,深山里听到欢叫的是鹧鸪。)

7、概括上、下片的内容和全词的思想感情

上片:控诉金兵的入侵,对北方领土和抗敌军民表示了深切的怀念。

下片:点出军民抗敌收复失地之心,是不可阻挡的,坚定了自己的报国志向。

思想感情:是词人抚今追昔、即景明志之作,这首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坚定报国的志向。

三、随堂练习。

(一)、回答问题:

1.“即从巴峡穿巫峡,使下襄阳向洛阳”描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这一联包含了四个地名,即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有漫长的距离,而作者却用“即从”、“穿”、“便下”、“向”贯穿起来,体现了诗人忽闻胜利后的惊喜之情。

2.反复诵读《滁州西涧》,仔细体味该诗独有的意境,并体会其高妙之处。

本诗作者通过平常、平静之事,不动声色地写出了自己对恬淡幽静意境的追求和向往。

3.反复诵读《约客》,体会该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反映了诗人“约客”不至时的无奈和凄苦。

(三)、名句鉴赏

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这两句诗描写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人们,听到政府军队打仗胜利,收复失地时的欢欣喜悦,意象极为明快、可爱。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从“春潮”、“野渡”句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作者好像在急剧变化的潮水中寻求一种自由和安静。作者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的心迹融于写景之申,给人一种妙不可言之感。

3.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一个“敲”字,把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急、气、失落、无奈等)刻画得极为生动,使本句成为揭示内心世界的佳句。

4.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描写春日深闺的情趣,但从文字里也能感受到作者的寂寞,情思幽渺,感怀无限之情。

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这两句词,现今引用来比喻任何恶势力都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说明了正义之心是不可挡的。

(三)、反复诵读课文,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说说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不同的心情,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说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的是杜甫在四川听到平叛官军打了大胜仗收复了蓟北的喜悦心情,这从“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句可看出,高兴得纵情饮酒放声歌唱,想象着在春天和家人一起回故乡。而《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则是辛弃疾在江西造口抚今追昔,想象着金人当年的残酷,表达了自己忠于南来坚决抗金的决心,这从“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句可以看出。

2.想象《滁州西涧》描绘的画面,并说说所配插图和你的想象是否一致。

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写的是安徽滁州西涧很平常的景色:隐蔽沉静的野草生长在涧水边,岸上茂密的树林里有黄鹤啼鸣。傍晚带雨的春潮流水更急,无人问津的野渡小舟自然摆横。这给我们创设了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诗的寄寓是作者对那些无声息者抱有一丝同情,这从“独怜”句可以看出;作者还似乎要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去寻求一点自由和安静,这从“春潮”、“野渡”句可以看出。看似平常、平静的写景,却不动声色地蕴藉着自己的心迹。

3.《约客》和《如梦令》反映了诗人怎样不同的心境?

《约客》反映了诗人“约客”不至时的无奈和凄苦;《如梦令》反映了诗人在少女时代对美好事物的关切,以及对闺中生活的怀念。

教后反思:

【语文版】七上第17课古诗五首优秀学案共2课时,含答案

17. 古诗五首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背诵诗篇。 2.概述诗歌表达的感情。 3.激发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 学法指导 反复诵读,结合注释,理解内容,合作探究,概述诗情。 自主学习 1.文体链接 古代诗歌分两类,一是古体诗,一是近体诗。古体诗产生较早,唐以前无此诗名,唐代出现律诗,始称律诗为近体诗,非律诗为古体诗。近体诗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产生较晚,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每句七个字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hàn)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如王维的《杂诗》);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2.写作背景 《杂诗》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在他乡异地忽然遇到来自故土的旧友,自然唤起强烈的思乡之情。 《夜雨寄北》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所以这首诗是李商隐留滞巴蜀时寄怀他的妻子王氏之作。也有人说是写给友人的。

《淮上与友人别》该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当时,诗人是在长安供职,他要送自己的好朋友杜少府(官名)去蜀州上任。蜀州,在现今四川省,州府在崇庆县。“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 3.注音。 绮.窗()著.花未()潇.湘()城阙.() 宦.游()歧.路()侧畔.()长.精神() 4.文学常识填空。 (1)《杂诗》作者是代诗人。字。 (2)《夜雨寄北》作者是代诗人。字义山,号, 与“”合称为“小李杜”。“寄北”意思是。 (3)《淮上与友人别》作者是,代诗人。字。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是,代著名诗人。字子安。诗题中“之”的意思是。唐朝时“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乐天”就是。“酬”的意思是。 5.解释下列字词。 来日 ..:翻.似.: ..:却.话:无为 6.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D.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7.默写。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导学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3课 《短诗五首》导学案 1.能够把握诗歌节奏,感受诗歌韵律美。 2.结合诗歌背景,能够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 3.把握诗歌的意象,能够体会每一首诗歌的情思、哲理。 1.把握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 2.能够体会每一首诗歌的主旨,思想感情。 能够理解诗歌凝练而含蓄的语言,蕴含丰富的情感。 朗读法、讨论法、对比法、“质疑—议疑—明疑” 1.简单作者了解: (1)【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出版第一本诗集中《雨巷》传诵一时,因此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2)【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五四”运动时期,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代表作《月夜》《落叶》《三弦》等。 (3)【卞之琳】(1910-2000),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被公认为是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4)【芦荻】1912年生,现代诗人。原名陈培迪,生于广东南海。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后任暨南大学教授。著有诗集《桑野》《驰驱集》《芦荻诗选》等。 (5)【聂鲁达】智利著名诗人。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漫.漫()装饰.()舵.手() 3.根据课文填空。 (1)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2)所有的叶是这一片,,繁多的是谎言。 (3)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4)我有年轻舵手的心,。 (5)所有树木无非一棵,。

6、《我的老师》魏巍导学案彭雪艳讲课专用

6.《我的老师》学案 学习目标: 1、能用记叙文的六要素概括出文中七件事例及其选材角度。 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3、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难点:理解、揣摩语句,体会思想感情。 ◆预习案 1、查找作者魏巍的资料 魏巍(1920-2008),现代作家,原名,曾用笔名,河南郑州人。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免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了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 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长篇小说等。 2、给加点字注音或写汉字并解释词语。 黑痣.()卜.问()时辰.() 褪.色()纠.纷()焚.香() kē()头yú()钱 模( ) ( ) ( ) ( ) 心清如水: 依恋: 纠纷: 热恋: 狡猾 ◆ ◆ ◆ ◆

【整体感悟】 1.自读课文,本文共写了几个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最好是字数相等。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 3、这几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乱?如可以,请试一试。如不可以,能否谈谈理由。 4、你觉得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探究质疑】 1、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是什么? 2、文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一句中“狡猾”一词在这里是什么含义?它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你能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吗? 3、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依恋!(本文全篇用第三人称代蔡老师,这里改用第二人称“你”,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主题探究】 句式:本文通过记叙……,表现了……抒发了…… 【当堂展示】 写一段话,送给你最喜爱的老师。(100字以上,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 ◆

30诗词五首导学案

30.诗词五首导学案 导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反复吟诵,能背诵默写五首诗歌。 2、能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4、品味诗歌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吟诵古代诗词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重点难点突破 1、通过大声齐读、个别配乐读、边分析边读、诗词接诵、填空等方式,正确背诵默写诗歌。 2、通过问题探究、诗词填空等形式,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导学准备 制作PPT,设计学案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晚年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通俗晓畅,相传老妪都能听懂。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时写的。县尉官职不高,需要到民间查访。在查访中,作者亲眼看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悲惨生活,大有感触,从而写出了这首反映当时农村实际的好诗篇。一、导入 古代诗词有许多相同题材,在本册六单元我们学了一篇反映人民疾苦生活的叙事长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生说),作者发出了忧国忧民的概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生说)。表达了诗人杜甫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首叙事诗《观刈麦》,看看白居易又是如何描写人民辛劳和痛苦的? 二、出示目标 1、能准确、流畅、清晰地朗读并背诵《观刈麦》。 2、能说出一些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把握诗词大意。 3、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定向自学《观刈麦》 在理解下列加横线词语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背灼炎天光右手秉遗穗曾不事农桑岁晏有余粮 四、合作探究《观刈麦》 1、将这首叙事诗分成四个部分,分别说说每部分的内容。 2、诗中哪些诗句写出了割麦者与拾麦者的辛勤劳碌与痛苦生活?造成如此情景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面对此情此景是怎样想的?体现了什么情感? 五、拓展延伸 1、此诗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环境下那种不同寻常的矛盾心理,你还知道哪首诗里有类似的描写吗? 2、对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六、巩固练习 1、抢答:(见课件) 2、背诵《观刈麦》。 七、小结 第二课时 【知识链接】杜牧,唐朝诗人。他生活在日趋衰落的晚唐时期,他的最大政治抱负是恢复唐王朝天宝以前的兴盛景象。他反对最高统治者穷奢极欲、不恤国事,更痛恨藩镇割据和回纥、吐蕃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认为唐王朝必须除去这两大祸患,加强统一,收复失地,国家才能安定,人民痛苦才能减轻。但他始终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所以一直慨叹忧郁。杜牧在诗歌方面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东庐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五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

诗五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学习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韵味。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韵味。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金樽.()珍馐.()投箸.()挂罥.()突兀.() 塘坳.()庇.护()阑.干()风掣.()狐裘.() 2.根据注释,解释加点词语。 (1)结庐.在人境:(2)问君何能尔.: (3)玉盘珍羞直.万钱:(4)风掣.红旗冻不翻: (5)都护铁衣冷难着.:____________ (6)瀚海阑干 ....百丈冰:________ __ (7)高者挂罥 ..风定云墨色: ..长林梢:(8)俄顷 (9)安得 ..广厦千万间: 3.了解作家作品。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东晋著名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有“诗仙”之称。他的诗收在《李太白全集》里。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义市人,祖籍襄阳,唐朝大诗人。他的诗歌记载了社会万象、人民的生活、艰难的旅程,展现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人们称为“诗史”,人们称杜甫为“”。 岑参(715~770),唐朝诗人,荆州江陵(现在湖北江陵)人。曾任嘉州(现在四川乐山)刺史,人称“岑嘉州”。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清朝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代表作《病梅馆记》,诗歌代表作《己亥杂诗》,著作《定庵文集》等。4.了解背景知识。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不是一时所作。大约是义熙十三年,陶渊明五十三岁时写的。这二十首诗都是借酒为题,直抒胸臆,写出了从出仕到归隐后的生活感受,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诗两首导学案修订版

诗两首导学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诗两首》导学案 雨巷 【学习目标】 1.能说出重点文学常识; 2.找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体会意境,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3.分析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重点把握象征、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 4.反复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课前自学】 预习指要 1.初读课文,利用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 2.再读课文,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反复诵读,力争背诵; 3.阅读下面的文学常识并记住重点; 4.知道象征、重叠和反复手法的概念; 5.完成下面的检测题,有余力的同学可思考探究题。 知识链接 文学常识: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望舒是他给自己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而潇洒。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相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表现手法简介: 1.象征:拿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的一种写作技法。 2.重叠:相同的字、词、句,在诗中重叠地出现,叫作重叠。 3.反复:用相同的字、词、句、段,重复的出现在诗中,叫作反复。 预习检测 1.看拼音写汉字 huáng wǎn chóu liáo 彷( ) 凄( ) ( )怅寂( ) huáng wǎn tì liáo 惊( ) ( )惜 ( )傥 ( )廓 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彳亍 ..:( ) 颓圮.:( ) 【课堂诵读】听录音——自由朗读——范读(个人或小组)——点评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体现感情基调。 【课堂探究】

我的老师导学案

3 我的老师导学案 教师寄语:老师作为一名引路人,让学生激起心灵的浪花。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3、体会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课前预习 1.基础积累 (1)本文作者:,当代作家,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长篇小说 《》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2)给加点字注音 魏巍.()榆.()钱黑痣.()察觉.()睡觉.()占卜.()模.()仿模.()样军阀.()褪.()色焚.()香劝慰.()磕.()头瞌.()睡时辰.()2.整体感知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蔡老师是男的还是女的?为什么称“先生”? (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这七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七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乱?为什么?3.合作探究 (1)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3)蔡芸芝老师给“我”写信时,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我”认为蔡芸芝老师是一个慈爱、公平、伟大的人,师生互相的评价说明了什么? 4. 品味语言 (1)、“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 (2)“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如果删去“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行,为什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词五首》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诗词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观刈麦》。 2.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 3.理解本首诗的大意,体会作者同情人民疾苦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同情人民疾苦的感情。 【预习互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刈.()荷.()箪.()饷.田()吏禄.()岁晏.() 2.积累下列实词并解释。 饷田:丁壮:秉: 曾:岁晏: 3.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本文作者,(朝代)作家,字号。我们读过他的诗有《》《》《》等。 【设问导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用自己的话概述本诗的内容。 3.哪些描写景物的句子表现出劳动环境的艰苦?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农家的关心和同情? 4.诗中“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其”指代的是“贫妇人”还是正在劳动的农民?“听其相 顾言,闻者为悲伤”中的“其”指代的是什么? 5.探讨本首诗的主题。

【自学检测】 1.用诗句填空。 1)《观刈麦》中描写农家辛苦劳碌的生活图画是: 2)《观刈麦》中表现农民反常矛盾心理的语句是: 3)《观刈麦》中交待农民如此辛苦的原因的语句是: 4)《观刈麦》中表现作者对农民同情的语句是: 【巩固练习】 背诵并默写全诗。 【拓展延伸】 材料1:2004年3月23日,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直补。 材料2:2006年1月1日,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7.3亿农民彻底告别皇粮。 1.若时光车轮把白居易带到现代,当他看到以上信息,你觉得他会怎么想,你又想对他说什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赤壁》、《过零丁洋》。 2.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体会所描绘的意境。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学习重难点】 1. 体会诗歌体会所描绘的意境。 【预习互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折戟.()寥.落() 2.积累下列实词并解释。 1)起一经: 2)零丁: 3)照汗青:

30.诗五首导学案新

邢台市第十中学导学案 年级:初二年级科目:语文使用人: 周 学习目标: 1.阅读背诵,体悟诗的情感和意境。 2.研读品味,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3.反复阅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熟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5分钟) 默写课后古诗词《登飞来峰》 1.每组7、8号学生上板,其他在练习本上默写。 2.板上学生互查,其他对子互查,老师抽查。 二、探究导航(1分钟) 齐读学习目标。 三、自主互动(30分钟) 组织方式:各组组长课前抽签决定讲解题目,带领组员进行小展示,讨论交流确定讲解要点,然后指派1—3名组员展示讲解,力求脱稿展示,其他组员准备补充或解决质疑问题。每组讲完,由下一组组长点评评价项目得分,老师板写分数。 (一)研读第一首诗词《饮酒》理解 1.背诵古诗,理解填空: (1) 《饮酒》中表达诗人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和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句子: ,。 (2) 《饮酒》中描绘傍晚时节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 (3) 《饮酒》中蕴含禅机,表达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之意的句子: ,。 2.赏析《饮酒》: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写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达诗人超然物

外的思想情趣。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的美丽景色。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看似作者忘记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田园生活的真正意义,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含有生活的真义,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这两句蕴含禅机,表达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 3. 思想情感: 通过描写自己弃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抒发了诗人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和厌恶。 (二)研读第五首古诗《己亥杂诗》 1. 背诵古诗,理解填空 (1) 《己亥杂诗》中表现诗人誓死不忘报国的豪情的句子: ,。 (2) 《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融入议论,表明诗人心志的句子: ,。 (3) 《己亥杂诗》中写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 ,。 2.赏析名句,理解词义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这两句抒情叙事,在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以落花为喻,融入议论,表明诗人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誓死不忘报国的豪情壮志(或:表现诗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3.内容和情感: 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达了诗人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誓死不忘报国的豪情壮志。 四、聚焦点拨(5分钟) 1.根据讲解情况,在学生展示中间或完毕后,老师及时进行点拨。 2.预设点拨问题: (1)《饮酒》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他共写《饮酒》诗20首,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这里选的是其中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3短诗五首》 导学案

3 短诗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诗歌,描绘诗歌画面。 1.《风雨吟》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请结合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卷”“奔”“海”“舟”“舵手”等,想象出画面并做描绘。 二、结合背景,分析语言。 2.朗读诗歌《萧红墓畔口占》,赏析词语。 (1)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2)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3)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4)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3.朗读诗歌《风雨吟》,赏析词语。 (1)开头两句“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中的“卷”“奔”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诗歌之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大地”又有什么深层内涵? (3)面对这样的“大地”,“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三、朗读诗歌,品味画面美。 4.《断章》这首诗虽只有三十几个字,但是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请你找出来。 5.诗歌中的八个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四、再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旨。 6.《断章》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得出了什么道理? 7.结合你对《断章》诗歌的理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内涵。 8.《统一》一诗,结合题目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 9.《统一》作者为什么认为“多”就是“一”呢?为什么说“繁多是个谎言”?请你结合作者的回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朗读诗歌,描绘诗歌画面。 1.答案: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二、结合背景,分析语言。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课 我的老师 导学案(人教版)

《我的老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3、体会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重点难点 1、真挚的师生感情。 2、体会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记事写人有主有从、详略得当。 学法指导: 带着问题读书,读出问题的答案。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有人说:“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老师是人梯,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同学们,从幼儿园到现在,有很多老师教过你们,这些老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他们给了你们哪些支持、鼓励和帮助呢?哪位老师使你终生难忘呢? 你们也许也写过“我的老师”这类作文,写得好不好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魏巍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察警芝的一篇文章,比较一下,有没有课文写得那么生动,有真情实感。 知识建构,分享积累: 1、介绍作者、解题。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2、写作背景 上世纪50年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教育是人才的摇篮。因此振兴教育被提上议事日程。1956年9月底,应《教师报》之约,魏巍写了这篇《我的老师》。 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分别给多音字、形近字注音组词。 多音字:觉形近字:磕、瞌、嗑 2、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3、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4、这七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七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乱?为什么? 合作讨论,交流展示: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

24.《诗词五首》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积累古诗词,培养鉴赏能力。 2.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3.赏析诗歌,理解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知识方圆 1.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田园诗人。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由于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其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存世,其代表作品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等。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世人称他为“诗鬼”。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贫寒家境的困扰,使得这颗唐代诗坛上闪着奇光异彩的新星,于公元816年过早地陨落了,年仅27岁。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李清照(1084~约1155),济南(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因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朝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其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2.写作背景 《饮酒》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春望》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三、基础知识 1.字音 结庐(lú)东篱(lí)悠然(yōu)烽火(fēnɡ) 搔(sāo) 簪(zān) 提携(xié) 燕脂(yān)折戟(jǐ) 殷勤(yīn) 嗟(jiē)谩(màn) 2.通假字学诗谩.有惊人句( 同“漫”,空,徒然。) 3.古今异义 (1)国.破山河在(古义:国都;今义:国家。) (2)浑.欲不胜簪(古义:简直;今义:浑浊。) (3)自将.磨洗认前朝(古义:拿、取;今义:将要。) 四、课内探究 (一)诵读诗词,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的意思。 (二)赏析诗歌 1.《饮酒》前四句写身居闹市却宁静自得,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 ①“心远”。包含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宁静处世。②诗人身居闹市,但无世俗纷扰,因为远离官场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 导学案 3.词语释义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齐鲁: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青:指山色。 未了:不尽。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割:分。 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决眦入归鸟: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会当:终当,终要。 凌:登上。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有《杜工部集》传世。

【文题解说】 “望”是远远地看,“岳”是指高大的山,本文指泰山。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献身精神。 望岳

第六课我的老师导学案

黄柏中心学校导学案 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执笔:涂单妹审核:叶刚 内容:第六课我的老师课型:新授课时间:2013年9月23日 【学习目标】 ⒈体会本文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 ⒉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⒊揣摩文章的语句。 【学法指导】 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感悟那深挚的师生之情。 ⒉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⒊在讨论分析中合作学习,促使思维的碰撞、磨合、吸纳。 【学习任务一】 一、自己搜集有关魏巍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褪()色卜()问焚()香黑痣() ⒉辨析下列各组字的形、音、义。 即()孤()卷()蜜()恋() 既()弧()券()密()念()

三、预习课文,看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各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写在下面。 四、细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蔡老师的语句,看看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学习任务二】 一、自主学习反馈,交流预习成果。 ⒈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阅读课文,同时思考:本文记叙的几件小事中,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详写: 略写: 作用: ⒉讨论:这几件事是如何贯穿起来的? 二、部分探索:品一品。

1、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⒉“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⒊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从课文找出,分析一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巩固练习】 ⒈给加点字注音或写汉字 旋即()()教诲()()炽()热半晌()痣()卜()问时辰()褪()色 kē()头 tuì()色 yú()钱焚()香 ⒉填空 (1)本文作者,是当代著名的。他的主要作品有 《》、《》。 (2)本文是篇回忆性。作者在文中回忆的老师名叫。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4诗词5首 精品导学案1 新人教版2

24 诗词五首 【学习目标】 掌握五首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情感。 【重点难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 2.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学习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几类体裁的诗歌中的五首。 一、预习自测 1.借助注释,给加点的字注音。 庐.( ) 搔.( ) 簪.( ) 戟.( ) 殷.勤( ) 长嗟.( ) 2.文学常识。 (1)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2)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多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极强的表达能力。 (3)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诗鬼”之称。他的诗常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以死报国的决心和建功立业的壮志。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导学案 1.易错字 璱人(sè)定庵(ān) 2.词语释义 己亥:己亥年,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 吟鞭:诗人的马鞭。 天涯:指离别京都的距离,亦可翻译成天边,形容很远的地方。 落红:落花。 化作春泥:变成春天的泥土。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道光九年(1829)进士。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在诗、文、词方面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文题解说】

《己亥杂诗》:“己亥”是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中己亥年,即清道光十九年(1839)。这年四月,诗人因不满朝政,辞官回杭州故乡,九月又北上接家眷,历时八九个月。在此期间,写成了诗歌315首,结成集子,总称《己亥杂诗》。 【创作背景】 《己亥杂诗》:《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即道光十九年(1839)。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315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己亥杂诗》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心情,表现了诗 人不畏惧挫折,不甘心沉沦,始终都要为国家效力的奉献精神。 己亥杂诗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 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的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我的老师》导学案2

2 我的老师 魏巍 学习目标 1、领会记叙的要素。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 3、词义的辨析与词语所蕴含的情意的品味。 4、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学习难点词义的辨析与词语所蕴含的情意的品味。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 学习过程 导读 一读课文 【要求】自由读,正字音。(批注在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 (一)查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 黑痣.()磕.头()褪.色()焚.烧()榆.钱() (二)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词语含义。 劝慰平生依恋纠纷心清如水 二读课文 【要求】试着朗读,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①尽可能理解字句的意思,把握课文的内容。 ②把不懂的句子划出来。 三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感情基调。 四读课文 【要求】读资料,掌握文学常识,了解主旨、结构等。 (一)了解作者。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 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 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 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 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 的人》及长篇小说《东方》等。 (二)背景介绍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 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后收入散文集《春天漫笔》。课 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 蔡芸芝先生。

(三)常识积累 了解记叙六要素: 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情,必须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要素的交待有两种方式: 1、由作者一一列出,是直接交待。 2、间接交待记叙的要素,即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方式交待记叙的要素。 弄清记叙的要素,有助于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写人叙事的文章,就要注意记叙要素,从而理清文章脉络、理解主题。 五读课文 【要求】有感情朗读,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任务验收】 1、组长检查字词、读书效果。 2、教师巡视检查。 导学 一、整体感知 (一)快速阅读全文,并思考: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2、文中用了哪些事来表现蔡芸芝先生?各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写在书上,并找出每件 3、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请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作简要说明。 4、我对蔡老师的感情是怎样的?批注在课下注释空白处。 (二)小组讨论文章的主题,批在课文标题下: 本文通过回忆,表现了我。 【任务验收】 小组长检查默读课文批注情况。 二、特色品读 (一)深入研读 1、作者写蔡芸芝老师,选了七件小事,是不是太多了?请谈一下你的看法。 2、七件小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二)默读课文,赏析品味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赤壁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赤壁 主备人辅备人授课人使用时间 分课时 2 总课时姓名小组组号 课题:赤壁课型:阅读欣赏课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正确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3、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折戟、销、将、不与”等词语的意思,并理解诗意。 4、探究主旨,体会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学习过程: 【目标一】:掌握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杜牧,字,号,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京兆万年人,是著名诗人。著有。诗歌体裁以著称于世,诗歌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牧和合称“小李杜”。他的七绝有以下特点:画面鲜明,辞采清丽,思情悠远,风格俊爽。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唐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以济世之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有《樊川文集》。 【目标二】:正确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1、给加点的字注音,每个词语读两遍。 折戟 ..()销.()二乔.() 2、本诗是七言绝句,请用“/”在课本上画出节奏, 韵脚是:、、。押韵。 3、有节奏的朗诵这首诗(在下面原句划出节奏),并试着背诵。 【目标三】:1.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折戟、销、将、不与”等词语的意思,并会译这首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戟:。销:。将:。前朝:三国时期。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意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东风:春风,指火烧赤壁的事。不与:。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春深:春色浓,这里指美女成群。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意思 【目标三】:2.理解诗歌内容,探究主旨。 (一)独立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 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从内容看这是一首;所咏的历史事件是()。 2.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3.诗中抒发历史感慨,以两位美女的命运变化来反映历史的句子是: ()。。 4.诗歌的前两句和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 (二)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以下问题: 1. 《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 2.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3. 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答:

【语文版】版第17课古诗五首精品教学案附板书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7.古诗五首 第一课时《杂诗》《夜雨寄北》《淮上与友人别》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杂诗》《夜雨寄北》《淮上与友人别》这三首绝句,大体把握诗意。(重点)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学会欣赏诗歌。(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时期。诗歌成就也是首屈一指。唐代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眼光,都传达了诗人浓浓的真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的空间,走进诗人的世界,体会他们丰富的感情生活。 二、自主预习 1.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①王维(约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他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外号“诗佛”。 ②李商隐(约813-858),唐代著名的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③郑谷(约848-约909),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光启三年进士。曾任右拾遗,都官郎中等职,世称郑都官,又因《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为写景咏物之作,风格清新通俗。 (2)文体常识。 “绝句”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就成绝句。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绮.窗(qǐ)着.花(zhuó) 愁杀.(shā) 潇湘 ..(xiāo xiāng) 3.朗读《杂诗》《夜雨寄北》《淮上与友人别》这三首古诗,并给诗句划分节奏。 (提示:五言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二二一”,七言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二二三”)示例一: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示例二: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示例三: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4.用自己的话说说每首诗的意思。 三、合作探究 (一)学习《杂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