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

2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
2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

脑血管病的治疗与预防

第二部分

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病因、危险因素

一、基本病因

许多全身性血管病变、局部脑血管病变及血液系统病变均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其病因可以是单一的,也可由多种病因联合所致。常见的病因有:

1、血管壁病变,以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管损害最常见,其次为多种原因所致的动脉炎、血管损伤,及先天性血管病(如动脉瘤、血管畸形和先天性狭窄)等。

2、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如高血压、低血压或血压的急剧波动,以及心功能障碍、传导阻滞、风湿性或非风湿性瓣膜病、心肌病及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纤颤。

3、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粘血症,如高脂血症、脱水、高纤维蛋白血症等,以及凝血机制异常。

4、其他病因包括空气、脂肪、癌细胞和寄生虫等栓子,脑血管受压、外伤、痉挛等,药物过敏、中毒促使血液凝固及血管改变。

二、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种。

1、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①年龄和性别: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的危险性持续增加,55岁以后每10年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性别之间的明显差异,从总体看,卒中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1~1.5∶1。

②遗传:有家族史和遗传倾向

③种族:40-45黑种人脑卒中的死亡率是白种人的4-5倍,中国人和日本人的脑卒中发病率均较高。

2、可干预危险因素

①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和独立的中风危险因素。收缩压或舒张压增高都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而且,血压与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发病危险性均呈正相关,控制高血压可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②心脏病如心瓣膜疾病、非风湿性心房纤颤、冠心病、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均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是肯定的卒中危险因素,有效防治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③、糖尿病是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较一般人群成倍增加。糖尿病与血管病变、高脂血症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关。高血糖可进一步加重卒中后的脑损害。

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卒中病史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约20%脑梗死病人有TIA史,TIA患者脑卒中的年发病率为1%~15%;TIA发作越频繁,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越高。

⑤、高脂血症可增加血液粘滞度,加速脑动脉硬化的发生。高胆固醇血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加,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关。

⑥、吸烟和酗酒均为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吸烟可提高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加血液黏度及血管壁损伤,并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酗酒者脑卒中的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4~5倍,特别是可增加出血性中风的危害。

⑦、其他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体力活动减少、肥胖、饮食中摄入过多的食盐、肉类、动物油,还有颈动脉斑块、狭窄等。

神经病学题库第五讲脑血管疾病

神经病学题库(第五讲--脑血管疾病)

————————————————————————————————作者: ————————————————————————————————日期:

第五章脑血管疾病 一、选择题 【A型题】 1.女患,62岁,晨起出现讲话不清,右侧肢体无力,2日后病情渐加重。血压148/80mmHg,意识清,Broca失语,右侧偏瘫。可完全排除的诊断是: A.脑栓塞 B.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C.短暂脑缺血发作 D.脑出血 E.腔隙性梗死 2.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不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A.失写 B.眩晕 C.构音障碍 D.复视 E.交叉瘫 3.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常见的症状是: A.对侧上肢或下肢无力或轻偏瘫 B.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C.失语 D.同侧单眼失明 E.对侧偏瘫

4.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常见的症状是: A.眩晕 B.耳鸣和耳聋 C.跌倒发作 D.吞咽困难 E.复视 5.患者60岁,突然不能说话,右侧肢体无力,约5~6分钟恢复,反复发作,发作后检查无神经系统体征。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 A.局灶性癫痫发作 B.脑栓塞 C.癔病发作 D.颈内动脉系统TIA E.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6.下列哪支血管闭塞最易导致偏瘫: A.小脑后下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脊髓前动脉 D.小脑下前动脉 E.大脑前动脉 7.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最常发生于下列哪支动脉: A.大脑前动脉 B.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 C.基底动脉 D.大脑后动脉 E.椎基底动脉 8.患者58岁,突然右眼失明,左上肢无力,2日后视力略好转,但左侧肢瘫加重。查体:血压140/90mmHg,意识清,左侧中枢性面舌瘫、肢体瘫和偏身感觉障碍。 阻塞的血管是: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全文2019版163页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全文目录: 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 1 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 2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管理 3 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1 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2 脑卒中复发的二级预防措施 第三章卒中单元 第四章脑卒中的院前处理 第五章急诊诊断及处理 第六章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2 脑梗死

3 脑出血 4 蛛网膜下腔出血 5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第七章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 第一节出血性脑血管病 第二节缺血性脑血管病 第八章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第一节颅内动脉瘤 第二节脑动静脉畸形 第三节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第九章主要并发症的处理 1 颅内压增高 2 血压的调控 3 肺炎及肺水肿 4 血糖改变

5 吞咽困难 6 上消化道出血 7 尿失禁与尿路感染 8 脑卒中后抑郁与焦虑状态 9 心脏损害 10 急性肾功能衰竭 11 水电解质紊乱 12 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 13 脑卒中继发癫痫 14 压疮 15 体温异常 第十章脑血管病的护理 1 急诊常规护理 2 昏迷的护理 3 瘫痪的护理

4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5 压疮的护理 第十一章脑血管病的康复 第一节脑卒中康复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主要神经功能障碍的康复 附录Ⅰ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年) 附录Ⅱ常用脑卒中量表 附录Ⅲ相关疾病临床常用药物参考 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概述) 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系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只有一级预防才能降低疾病的人群发病率。所以对于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的脑血管病来说,重视并加强开展一级预防的意义远远大于二级预防。 第一节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加之迅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导致国民的疾病谱、死亡谱发生了很大

青年卒中的常见病因及危险因素

青年卒中的常见病因及危险因素 青年卒中是指年龄在35岁以下的青年人发生的脑卒中。 国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青年卒中占全脑卒中的9.77%,以缺血性卒中为主,其中男性居多。近来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尽早发现青年卒中的病因,对预防和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青年卒中发生的常见病因 及危险因素综述如下。 1 动脉粥样硬化 多数学者认为],青年脑卒中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文献报道],青年卒中患者,如果临床上找不到明显病因,但脑动脉造影示动脉近端有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斑块,可以认为是由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这与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血脂代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从事紧的工作以及进食高热量饮食有关。Kitter SJ等1对428例首发青年卒中患者病因研究发现大动 脉粥样硬化占3.8%,常为颈动脉或基底动脉狭窄,因而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颅动脉狭窄的最主要原因。 2 非动脉硬化性血管病变 2.1 夹层动脉瘤为头颈部血管血液穿透至血管膜下继 发血肿并沿血管长轴在血管壁间纵向扩展一段距离而形成。常 伴有血管壁问纵向扩展一段距离而形成的,常伴有血管膜的 撕裂。文献报道,本病在35岁以下卒中患者中占26%,引起颈 部血管夹层动脉瘤最常见的原因是外伤。此外结缔组织疾病

Elhers—danlons病Ⅳ型也易患夹层动脉瘤1。 2.2 Moyamoya病又称烟雾病、脑底异常血管网症。本病病 因不清,先天性和获得性证据都有发现,本病多发于亚洲,以日 本多见,常累及儿童,青壮年,以女性多见。本病临床表现变异较大,20岁以下患者多为缺血表现,以发作性肢体无力或偏瘫症 状多见,可左右交替,反复发作,也可由一侧发展为双侧瘫痪。20 岁以上患者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这是因为血管闭塞后,近端 压力增高,易使脆弱而壁薄的侧支循环血管网或穿通小血管破 裂所致。脑动脉造影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MRI和MRA的联合 应用可以更好地确定伴随的血管网以及深穿支供血围的小 梗塞灶。 2.3 Takayasus动脉炎又称原发性或非特异性主动脉炎、主 动脉弓综合征、无脉症。以人和青年女性常见,国人发病率 高。本病为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主动脉及其主干分支的慢性进 行性炎症疾病,受累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可造成心、肺、脑、脊髓、肾、消化系统以及周围组织和器官的损害。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 病可表现为TIA、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分水岭梗死、Moyamova__ 象。裕茂”通过对38例青年脑梗死患者临床分析发现,脑动 脉炎使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梗死,引起青年卒中,说明脑动脉 炎可能是青年卒中的诱因。 2.4 纤维肌肉发育异常本病的病理特征为血管的发育异 常,是一种先天性中胚层疾病,多见于女性患者血管平滑肌和纤

护理资格知识: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解析

1、脑血管疾病得危险因素除外: ( C ) A.高血压 B.心脏病 C.适量运动 D.糖尿病 2、下列哪项因素可以促进人体对钙得吸收: ( C ) A.膳食中植酸 B.膳食中未吸收得脂肪酸 C.肠腔pH值降低 D.肠腔pH值升高 3、泌尿系统外科疾病中排尿改变不包括: ( C ) A.尿频 B.尿痛 C.血尿 D.遗尿 4、给中暑病人体内降温时,用于灌肠得葡萄糖盐水得温度为: ( A ) A.4~10℃ B.10~15℃ C.0~4℃ D.15~20℃ 5、决定中心静脉压高低得因素就是 ( B ) A.血管容量与循环血量 B.心脏射血能力与静脉回心血量 C.动脉血压与静脉血压 D.心脏射血能力与外周阻力 E.外周静脉压与静脉血流阻力 6、肾病综合征病人24小时尿蛋白定量常为: ( B ) A.>2、5g/d B.>3、5g/d C.150mg/d D. 7、多价过敏就是指: ( D ) A.药疹治愈后,再用与致敏药物化学结构相似得药物,能再发药疹B.药疹治愈后,再用与致敏药物化学结构相似得药物,可诱发过敏C.在药疹高敏状态期,再用与致敏药物化学结构相似得药物,可发生过敏D.在药疹高敏状态期,甚至对一些结构不同得药物也诱发过敏 8、护理程序得步骤为: ( C ) A.评估、计划、实施 B.评估、计划、实施、评价 C.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 D.评估、整理、诊断、计划、实施、评价 9、肾病综合征病人24小时尿蛋白定量常为: ( B ) A.>2、5g/d B.>3、5g/d

C.150mg/d D. 10、关于消毒因子对人体得危害,错误得就是 ( A ) A.微波对人体无害 B.紫外线直接照射可伤害人体皮肤与角膜 C.液体消毒剂可以造成人体过敏 D.环氧乙烷泄漏不仅对人体直接有毒,还可以发生爆炸 E.吸入戊二醛气体对人体有害 11、禁用热疗法得情况有: ( B ) A.体温不升 B.结膜炎 C.末梢循环不良 D.肛门手术后 12、下列关于良性肿瘤得描述正确得就是: ( D ) A.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大 B.呈膨胀性生长,常无包膜 C.术后不复发 D.生长缓慢,不会转移 13、床上铺橡皮单,其上端距床头相当于 ( C ) A.一手掌宽 B.3横指 C.肘至指端 D.腕至指端 E.肘关节至腕关节 14、铁剂可用于治疗 ( C ) 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自身免疫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15、下列哪项违反手术进行中得无菌原则 ( D ) A.洗手护士腰以下、背部与肩部以上都应视为有菌区 B.下坠超过手术台边以下得器械不能用 C.器械不能从手术者背后传送 D.手套接触非无菌区后应用乙醇消毒 E.前臂或肘部碰触有菌地方应更换无菌手术衣或加套无菌袖套 16、关于开放性骨折患者得急救处理,下列哪项就是错误得 ( D ) A.用夹板固定患肢 B.包扎伤口 C.有较大血管出血者可用止血带,并注明时间 D.应用止血带者每30秒放松1次 E.观察血压、脉搏,迅速转送患者至医院 17、免疫活性细胞就是指 ( B ) A.T细胞、K细胞

2013年xx县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报告

xxx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成为阻碍我国居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掌握我县主要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流行情况,从而为制定慢性病预防控制相关政策、干预策略和防治措施提供客观依据,决定在我县开展人群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调查目的 了解我县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及高危因素流行情况,从而为慢性病防控提供相关依据。 二、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根据平遥县居民地理分布、经济状况的特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6个乡镇,分别是洪善、杜家庄、宁固、卜宜、东泉、古陶,以街道或居民区抽样并考虑年龄、性别分布的均衡性,调查18岁以上的成年人3070人(每点随机选择500人),按照全县人口年龄段比例,将所调查人群分为三个年龄段(18岁—34岁、35岁—64岁、65岁以上)。 三、调查方法 (一)、调查内容 1、问卷调查:首先对调查人群进行慢病防治知识调查。

2、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对调查人群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等免费检查(体格检查由乡镇卫生院实施),同时了解生活方式及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患病情况。 (二)、判定标准 1、现患疾病:由乡镇及以上医院确诊,未经医院确诊的不计入疾病史; 2、超重和肥胖:24kg/m2≤体质指数(BMI)<28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 3、吸烟:每天至少吸1支烟,并且连续或累计大于6 个月; 4、饮酒:每周至少饮酒一次; 5、缺乏运动: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或其他运动的累计时间不足2小时。 四、质量控制 1、问卷调查 县疾控中心经过多方收集资料,确定调查问卷的正确性及有效性,并经过预调查和专家咨询后多次修改,保证了较好的可信度。调查员由乡镇卫生院(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人员组成并接受统一培训,实行调查人员签名制,问卷当日回收,由审核员对当日调查的问卷进行审核,对缺项、漏项等不合格问卷及时补充或剔除。 2、体格检查

脑卒中的筛查和预防

第三节脑卒中的筛查和预防 一、脑卒中的定义 脑卒中是脑中风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二、临床表现及分类 以突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非常复杂,可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类。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其它心脏疾病、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不合理饮食和营养过剩、饮酒过量、缺乏体力活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绝经后激素治疗、口服避孕药、肥胖等;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低出生体重、种族、遗传因素(家族史等)。 四、脑卒中筛查 (一)筛查标准 脑卒中筛查的人群为既往有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者或者40岁以上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的高危人群。 脑卒中风险评估包括以下8项: 1. 高血压病史(≧140/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 2. 房颤和心瓣膜病; 3. 吸烟; 4. 血脂异常或未知; 5. 糖尿病; 6. 很少进行体育活动(体育锻炼的标准时每周≧3次、每次≧30min、

持续时间超过年。从事农业体力劳动可视为有体育活动); 7. 明显超重或肥胖(BMI≧26kg/m2); 8. 有卒中家族史。 注:每一项得1分。 (二)筛查与干预流程 脑卒中筛查与干预的流程是根据卒中的危险因素,按照规范的标准将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并针对可干预危险因素给予适宜性技术的治疗和严格的健康教育,预防卒中的发生或复发;对于非卒中高危人群,通过进行合理的健康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防止卒中危险因素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卒中发生率。附:脑卒中筛查与干预流程(三)筛查方法与步骤 1、医师接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 重点询问有无脑卒中或TIA的症状,既往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史、吸烟饮酒史、饮食生活习惯、家族性心脑血管病史等,测身高、体重、腹围、双上肢血压、听血管杂音及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等。 2、实验室检查 根据病史体征或既往有异常指标需进一步检查者,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液生化、凝血四项、血液免疫检查等。 3、脑、颈血管超声 脑、颈血管超声是卒中筛查、术中监测、术后随访的最基本、最便捷的无创性检查,包括颈动脉超声检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 4、CT脑血管造影(CTA)或MR脑血管造影(MRA) 高度怀疑为脑血管病或血管超声检查提示有脑、颈血管病变时,为辅助诊断及进一步评估病变程度,可行CTA或MRA检查。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管理措施

第一节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管理措施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TIA、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小板聚集性高、遗传因素、膳食营养缺乏、促凝危险因素、缺乏合理运动、食盐摄入量高、口服避孕药、季节与气候、药物滥用、其他疾病。 一. 高血压:1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正常血 压:〈120/80mmHg 。正常高值:120-139/80-89mmHg 。高血压:≥140/90mmHg.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100-109mm Hg ;3级高血压(重度)≥180/10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mmHg ,舒张压〈90mmHg 。2、措施:①每一位医护人员要随时随地地进行健康教育。②采取各种形式向门诊、住院病人及其家属到社区强化健康教育,筛查、建档、随诊高血压患者。③实行首诊测量血压制度。④向居民宣传成人每年测一次血压,高血压患者每2-3月测一次。⑤早期或轻症患者首选口服药物治疗。3、降压目标:一般成人<140/90mmHg ;伴有糖尿病<130/85mmHg,伴有肾脏疾病的<125/75mmHg 。注意:降压不要过急过快。4、防治高血压的非药物措施①减重:减少热量,增加及保持适当运动量。②限盐:每日平均食盐控制在6克以下。③减少脂肪摄入:新鲜蔬菜400-500g /d ,水果100g /d ,肉类50-100g ,鱼虾类50g /d ,蛋类3-4个/w ,奶类250g /d 。④保持乐观心态,提高应激能力。⑤不吸烟,男性每日饮酒量<20-30g ,女性<15-20g 。5、治疗原则:①尽可能长效制剂。②逐渐缓慢降压。③坚持规律,终身治疗。④药物治疗3个月未达标时,加用或改用另一类药物。 二. 心脏病:1 非瓣膜性房颤,监测INR 下服画法林2-4mg/d ,(INR :2。0-3。 0);年龄>75岁者,INR :1。6-2。5;或口服阿司匹林50-300mg /d 。②冠心病高危者服阿司匹林50-150mg /d 。注意阿司匹林副作用。 三. 吸烟:吸烟是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被动吸烟同样有害。吸烟是SAH肯定 危险因素。加强健康教育,劝吸烟者戒烟。 四. 血脂异常:1、与卒中的关系:①他汀类降脂药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 死亡率。②血胆固醇水平过低(<160mg /dl ),可增加出血性卒中的危险。 2、防治: ①TC>5。72 TG>1。70 HDL-C<0。90 LDL-C>3。64 ①②③④⑤成人定期查血脂。 ③有卒中或冠心病史,且TC>5。0mm Hg 者,用他汀类。 ④TG增高,选用贝丁酚类。 ⑤重视生活方式的治疗。 五. 糖尿病:1、患者发生卒中提早10—20年,发病率高2—4倍。 2、诊断标准:①症状+任意血糖≥11。1。 ②空腹≥7。01。 ③OGTT 实验,2小时血糖≥11。1。 3、措施:①定期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②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 个月血糖控制仍不佳者,需治疗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心脏病和肿瘤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最严重的三大疾病。在疾病谱中因脑血管而死亡者,在日本占第二位,在美国占第三位,而在我国数年来均占首位,由此可见,脑血管病对人类生命和健康威胁的严重油性,而且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的延长,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和程度的升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在家上升。 因此,在社会人群中普及脑血管的预防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要预防脑血管的发生,就必须了解,脑血管在什么情况下在什么基础上发生,我们称这种“情况”这种“基础”为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并治疗这些危险因素,就可达到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的目的。目前我们已经掌握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下列诸多方面: 1、年龄和性别:脑血管病基本上可以这样认为,它是种老年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而上升,55岁以上,年龄每增加10岁,发病率增长一倍,就性别而言,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50% 2、家族倾向:在我们临床实践中发现,有相当比例,一个家中有多人患病是否属于遗传,目前尚未得到证实,但发现家族倾向的问题,与该家族中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心脏病的发病率高呈正相关。 3、高血压病: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是一种独立的肯定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既可致使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又可致使缺血性(脑梗塞)脑血管病发生。 4、糖尿病:糖尿病因其糖代谢的紊乱,可使体内大中小血管硬化、狭窄、血糖度增高,从而致使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塞)发生。 5、心脏病:心脏病的范围很广,包括先天性、后天性心脏病;后天性心脏病包括:瓣膜病、冠心病、心肌病等。这些心脏病致使血流紊乱,形成发生脑血管病的栓子,经血流导入脑血管发生栓塞即脑梗塞(脑栓塞)。 6、高脂血症和肥胖:高脂血症与脑血管的因果关系看法不一,但高脂血征促使动脉硬化,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进而发生脑血管病;肥胖是脂肪在体内堆积过多而形成,我国民间早有“裤带愈长寿命愈短”的彦语。 7、吸烟和酗酒:吸烟有害这已是社会的共识,除对呼吸系统等其他系统损害外,在脑血管病发病中也占一定的地位,对饮酒对脑血管发病的作用,目前普遍的看法是酗酒肯定有害,而少量饮酒尚有一定益处,它具有扩张血管,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烟最好不吸,酒可少量饮用,每日不超过100克。 8、血液流变血异常:确认血液流变学异常为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是最近10余年的事,根据我们近十年来的监测,结果也是如此,在我们所接诊的病人中有比例不小的病人,并无其他危险因素而只有血流变异常。 9、暂短性脑缺血发作:暂短性脑缺血发作是一过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的临床表现,其表现可存在数秒、数分、数小时 ,最长不超过24小时可以完全恢复正常,这些表现可以是突然发生,一只眼或双眼一视物不清模糊、口角歪斜、语言不清、讲话不能或不流利、一侧肢体麻木、一侧肢体无力或瘫痪、一个肢体活动不能等,这些都可能是严重脑血管的先兆。

慢性病干预方案

和平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慢性病干预方案 为建立健全符合我辖区卫生发展水平的慢性病管理系统,对辖区居民的慢性病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暴露,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中关于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项目,对辖区居民的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二)到2013年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得以加强,以上两类人群登记管理率达到80%。 (三)2013年启动本项目,在2013年项目年度实施期内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登记管理率达到80%。其中2013年底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登记管理率达到80%。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范围 和平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管理范围 (二)项目内容

1、高血压患者管理 (1)高血压患者发现 发现途径:开展35岁及以上居民每年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量血压;健康体检及高危人群筛查中测量血压;通过宣传教育让患者主动与医疗卫生机构联系;人群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 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对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指导。 (2)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四次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血压测量等检查和评估,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3)高血压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随机血糖(指血)测量,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 2、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1)2型糖尿病患者发现 发现途径:健康体检及高危人群筛查检测血糖;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糖;通过宣传教育让患者主动与医疗卫生机构联系;人群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 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指导。 (2)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惊醒登记管理,每年要提

第四章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练习题含答案

第四章健康危险因素干预 练习(一) 单选题 1.()是我国最常见、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慢性病之一 A冠心病 B脑卒中 C肾衰竭 D高血压 2.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占总体高血压的()。 A.90%以上 B.90% C.90%以下 D.80%以上 3.继发性高血压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占总体高血压的()。 A.10% B.5% C.5%~10% D.3%~5% 4.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我国均建议每人每天的钠盐摄入量为(),在保证人体日常基本钠离子需要的基础上越低越好。 A.6g以下 B.6 C.5g以下 D 5g 5.下列()高血压的表述是错误的。 A.继发性高血压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占总体高血压的5%10% B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占总体高血压的90%。 C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慢性病之 D高血压是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肾衰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6.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占总体高血压的()。继发性高血压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占总体高血压的()。 A.90%以上、5%10% B.90%以下、5%10% C.90%5% D.90%、10% 7.女性患病率在更年期前()男性,更年期后()男性;不同职业患病率不同。 A低于、接近 B低于、高于 C高于、接近 D高于、低于 8.高血压的干预侧重于疾病管理的策略,下列()不是具体干预原则。 A.参与性 B连续性 C及时性 D准确性 9.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我国均建议高血压患者应尽量达到()的限制标准,在保证人体日常基本钠离子需要的基础上越低越好。 A.6g以下 B.6 C.5g以下 D 5g 多选题 1.目前糖尿病的常规筛检方法有() A.OGTT B.FPG C指尖血血糖 D. HbAlc E尿糖 2.导致吸烟从而成瘾的诱因是() A社会环境因素 B个人文化程度 C社会心理因素 D经济因素E传播媒介因素 3.高血压危险分层的目的是() A确定随访的频率 B确定干预方式 C.确定干预强度 D确定高血压患者的危险程度 E预算高血压患者的医疗费用 4.糖尿病的二级预防是针对( ) A.一般人群 B肥胖者 C吸烟者D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所 E糖尿病患者 5.下列哪些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A血压≥120-1398089mmHg B BMI>24 C.有高血压家族史 D长期过量饮酒 E长期高盐膳食者 6.高血压第三级预防的措施包括() A.随访 B健康教育 C规范化药物治疗 D筛检 E监测血压 7.肥胖病的主要筛检方法() A .BMI B.WC C测量体重 D测量腹壁厚度 E.目测 8.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有() A.35岁以上 B超重、肥胖C.HDL≤091mmo和(或)TG≥222 /L D.IG者、IGT者 E分娩巨大儿的妇女 9.糖尿病患者应掌握的自我管理的要点是() A培养和建立糖尿病可防可治的信念 B掌握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病因、发展、危险因素的知识

脑卒中俗称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四高”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世界性问题。据统计,我国脑卒中发病已经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其中1/3成为永久性残废,而另外的1/3导致了死亡。 那么,脑卒中可以有效预防吗?它的危害因素有哪些?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肥胖、房颤等,但导致脑卒中最重要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就我国而言,减少脑卒中发病率最清晰的路径就是控制高血压,这也是预防脑卒中最重要的可纠正危险因素。国内外许多高血压临床试验也证实,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病危险,而早期、持续、有效地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那么,诊断高血压的标准是什么呢?诊断高血压须经过多次测量,至少有连续两次收缩压平均值在140毫米汞柱以上,或舒扩张压达到或超过90毫米汞柱,即可诊断为高血压。目前我国人群中高血压患者近9000万,患病率为13.5%。近10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加了25%,其中以临界高血压人群增加最为明显。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已经证明可以减少脑卒中危险的抗高血压药,积极治疗高血压。治疗高血压的目标是将血压降至小于140/90毫米汞柱,如果能耐受,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一步降低血压水平。除控制血压水平外,还应积极控制脑卒中的其他危险因素,如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调节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水平,控制肥胖者的体重,对高危者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等。此外,患者还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减少盐的摄入量,适当增加水果、蔬菜、蛋白质等摄入,适当进行体力运动,减轻超重,保持乐观心情,调节紧张压力等,从而有效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大连建国医院专家温馨提示:脑卒中的病因多样复杂,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高血压病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脑血管先天性异常是蛛网膜下隙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原因;某些心脏病,如心内膜炎有可能产生附壁性血栓,心动过缓则可能引起脑供血不足;代谢病中的糖尿病与脑岌中的关系较密切。此外,脑卒中的诱发因素主要有:情绪急剧变化,如生气、激动等;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用力过猛;气候突变;大便干结;用脑过度;服药不当等 目前,脑血管病在我国已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近年呈上升并有发病年龄提前的趋势。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人群监测结果显示,无论城乡,我国脑血管病近年都已上升为全死因的第一、二位。2004~2005年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结果,脑血管病已上升至我国城乡居民死因第一位。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超过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150万人,得了脑卒中后存活下来的人数多达600~700万。脑血管病也是所有单病种中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在存活的患者中,大约有3/4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随着近年

中国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指南(2015版)

中国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指南(2015版) 高血压 研究证实,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与血压升高关系密切,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和脑卒中风险的关系是连续、分级、一致、独立、可预测的,而且在病因学上有显著性;血压越高,脑卒中风险越高。 【推荐意见】 (1)各级医院需建立成年人首诊测量血压制度,各地应积极建立示范社区,及时筛查新发高血压患者并给予治疗和随诊;30岁以上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1次,高血压患者应严格监测血压,规律药物控制治疗,及时调整用药剂量(I级推荐,A级证据)。积极推荐家庭自测血压以促进血压控制(I级推荐,A级证据)。 (2)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3个月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度以上高血压患者除应改进饮食习惯和不良生活方式外,应进行持续、合理的药物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3)降压目标: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mmHg;伴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依据其危险分层及耐受性还可进一步降低(I级推荐,A级证据)。老年人(>65岁)收缩压可根据具体情况降至<150mmHg(I级推荐,A级证据);但如能耐受,应进一步降低(I级推荐)。 (4)正常血压高值者(收缩压120~139mmHg或舒张压80~89mmHg)应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并每年筛査高血压(I级推荐,A级证据);如其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或慢性肾病者,应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5)若能有效降压,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均应推荐以降低脑卒中风险。具体药物选择应基于患者特点和药物耐受性进行个体化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吸烟 吸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项强有力的危险因素,可使其风险增加近1倍,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增加2~4倍。 【推荐意见】 (1)吸烟者应戒烟,动员全社会参与,在社区人群中采用综合性控烟措施对吸烟者进行干预,包括:心理辅导、尼古丁替代疗法、口服戒烟药物等(I级推荐,A级证据)。 (2)不吸烟者应避免被动吸烟(I级推荐,B级证据)。

(完整word版)慢性病干预流程1

慢性病干预基础知识慢性病的监测工具健康干预过程的监测与记录健康干预效果的分析与评价慢性病干预基础知识? ? ? ? ? ? 慢性病现状常见的慢性病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慢性病干预流程慢性病主要干预手段常见的慢性病的干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状1998年全世界约60%的死亡和43%的疾病负担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造成。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承受着NCD的最大影响,1998年77%的NCD死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由此而引起的全球疾病负担中,85%由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承受。第53届世界卫生大会布兰特伦总干事的报告。? ? ? 慢病不仅是发达国家,而且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WHO报告,发展中国家NCD死亡已是15岁以上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拉丁美洲是传染病的2倍,中国是4.5倍。慢病己成为威胁劳动力人口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在早卒人群中,除伤害外,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己上升为主死因。慢病造成的疾病负担从1990年的47.4%上升为68.7%。中国居民健康状况疾病谱改变? 五十年代,平均寿命仅38岁,造成死亡的疾病主要有: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六十年代,平均寿命57岁。文化大革命期间没有统计. 进入二十一世纪,平均寿命67.8岁,疾病谱发生了根本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老年慢性退行性疾成为死亡头号杀手。? ?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各种健康影响因素中个人生活方式?饮食、运动、吸烟等60% 慢病主要病因10% 8% 22 % 社会因素其他因素遗传气候占15 % 占7 % 医疗条件不良生活方式成为健康的第一杀手三级预防? 一个人从健康(无病)到发病,从发病到功能障碍,其发生发展都有一定规律。针对无病期、发展期及障碍期的疾病预防,医学上称为疾病的三级预防。? ? 一级预防——也称病因预防,主要针对无病期,目的是采取各种消除和控制危害健康的因素,增进健康的措施,防止健康人发病。开展以消除病因为主的预防措施,如免疫接种预防传染病;改善环境、消除污染,贯彻执行环境和劳动卫生标准和法规等措施,预防地方病和职业病。? 二级预防——也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以预防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复发和转为慢性疾病。? 对于致病因素不完全明确,或致病因素经过长期作用而发生的慢性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病等,特别应以第二级预防为重点。达到“三早”的根本办法,除了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向人民群众宣传医学卫生常识,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水平和发展微量、敏感实用的诊断方法和技术外,健康人群的主观健康检查意识急需加强,某些疾病普查、高危人群筛检、特定人群定期健康检查等是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 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主要是对已患病者进行及时治疗,防止恶化,预防并发病和伤残,促进康复和生活能力的锻炼的预防措施。常见的慢性病? ? ? ? ? 1·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 2·营养代谢性疾病:肥胖,糖尿病,痛风,缺铁性贫血,骨质疏松3·恶性肿瘤(癌); 4.精神、心理障碍; 过劳症; 强迫、焦虑;抑郁症;更年期综合症; 5 .口腔疾病:龋齿,牙周病等常见的慢性病危险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饮食与体力活动不足《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WHO2002 .5 ? 中国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及吸烟是造成多种慢性病的三大行为危险因素。《中国慢性病报告》卫生部2006.5 常见的慢性病危险因素? ? ? ? 膳食结构不合理及能量摄入过剩体力活动不足使用烟草滥用酒精——WHO 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慢性病干预

2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

脑血管病的治疗与预防 第二部分 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病因、危险因素 一、基本病因 许多全身性血管病变、局部脑血管病变及血液系统病变均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其病因可以是单一的,也可由多种病因联合所致。常见的病因有: 1、血管壁病变,以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管损害最常见,其次为多种原因所致的动脉炎、血管损伤,及先天性血管病(如动脉瘤、血管畸形和先天性狭窄)等。 2、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如高血压、低血压或血压的急剧波动,以及心功能障碍、传导阻滞、风湿性或非风湿性瓣膜病、心肌病及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纤颤。 3、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粘血症,如高脂血症、脱水、高纤维蛋白血症等,以及凝血机制异常。 4、其他病因包括空气、脂肪、癌细胞和寄生虫等栓子,脑血管受压、外伤、痉挛等,药物过敏、中毒促使血液凝固及血管改变。 二、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种。

1、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①年龄和性别: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的危险性持续增加,55岁以后每10年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性别之间的明显差异,从总体看,卒中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1~1.5∶1。 ②遗传:有家族史和遗传倾向 ③种族:40-45黑种人脑卒中的死亡率是白种人的4-5倍,中国人和日本人的脑卒中发病率均较高。 2、可干预危险因素 ①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和独立的中风危险因素。收缩压或舒张压增高都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而且,血压与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发病危险性均呈正相关,控制高血压可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②心脏病如心瓣膜疾病、非风湿性心房纤颤、冠心病、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均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是肯定的卒中危险因素,有效防治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③、糖尿病是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较一般人群成倍增加。糖尿病与血管病变、高脂血症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关。高血糖可进一步加重卒中后的脑损害。

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及干预

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 满足以下情况之一者,即可视为慢病高危人群: 1、血压水平为130-139/85-89mmHg; 2、现在吸烟者; 3、空腹血糖水平为6.1-7.0mmol/L;(6.1≤FBG<7.0 mmol/L) 4、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为5.2-6.2 mmol/L(5.2≤TC<6.2 mmol/L) 5、中心肥胖者: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应采 取哪些策略? 进行重点三级预防: 1、初级预防: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和合理膳食结构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鼓励公众多食蔬菜、水果、减少肉类、蛋类脂肪饮食的比例,不吸烟,不酗酒,多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可防止80%的冠心病和90%的乙型糖尿病的发生,可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 2、二级预防: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检,早期发现病人。如在40岁以上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定期测量血压,检测血脂,询问心绞痛病史等。 3、三级预防:对慢性病人进行及时有效治疗,同时给予心理和躯体的康复措施,减少并发症与致残,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如何识别慢性病高危人群 随着社会发展,与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相关的慢病病(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癌症等)发病率快速上升。 不同的个体患常见慢性病的风险存在较大的差异。那么如何识别慢性病高危人群呢?《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指出,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为具有下列特征之一者:1、血压水平收缩压在130-139 mmHg 之间,舒张压在85-89mmHg之间者;2、现在吸烟者;3、空腹血糖水平为6.1-7.0mmol/L之间者;4、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在5.2-6.2 mmol/L之间者;5、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以上的人群。 对照标准,如果您符合其中一条或者几条,那么您患慢性病的风险就很高,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发展成慢性病。但是不要过于担心,只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及早加以控制,也是可以避免得慢性病的。具体怎么做呢?首先要加强对自身的血压、血糖、血脂、体重及腰围的测量,除了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检查外,还应定期进行家庭内的自我测量,及时关注自身的变化情况。另外,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各项指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

慢性病高危人群发现干预方案

黄陵县慢性病高危人群发现与干预工作方案 按照黄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陵县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工作方案》的通知的文件要求,为做好慢性病高危人群管理及干预工作,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慢性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慢性病高危人群,掌握我市与慢性病相关的高危人群情况,并对其进行适宜技术指导,控制超重、肥胖、血压和血糖等水平。 (一)对慢性病相关的高危人群建立电子化管理信息档案,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二)开展以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危险因素为核心内容的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指导,提高居民慢病知识知晓率和自我保健意识,使其掌握健康生活方式技能,并能主动采取行动。 (三)设立“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向辖区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引导其实行自我管理,增进慢性病患者对自己健康状况的了解,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二、工作范围和内容 (一)工作范围 在全县医疗卫生单位中开展工作。 (二)工作内容 1.建立慢性病高危人群档案。依据已建立的居民健康档

案,各医疗卫生机构以35岁以上居民为重点,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并动态掌握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健康状况,为高危人群建立电子档案,并做好汇总登记(附件1)。 2.动态监测与定期随访。对具有一项慢性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特征者要就危险因素定期进行指标监测,正常高值血压者半年测血压一次,中心性肥胖者每季度测量体重及腰围一次,空腹血糖异常者及总胆固醇水平异常者每年监测血糖及总胆固醇水平一次,吸烟者每半年询问一次吸烟情况,并填写动态监测表(附件2)。对具有三项及以上慢性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特征者每半年随访一次,随访基本体格检查包括体重、血压(血糖)、腰围等,每次随访要提供膳食和身体活动等行为的指导,并填写随访表(附件3)。慢性病高危人群半年随访率不低于80%,对失访人群应当记录原因。 3.开展危险因素控制、干预及效果评价。按照慢病高危人群标准,以体重和血压为核心指标,参考腰围、血糖、血指、身体活动等综合指标,通过膳食指导、身体活动促进血压管理等适宜措施的实施,采用有关指标定期进行效果评价。 4.开展以控制慢病危险因素为核心内容的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宣传,以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为切入点,倡导和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理念,推广适宜技术,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5.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单位内部规划区域,如在健康教育宣传室或全科医生诊室,设立健康自助检测点,张贴统一标示,将《健康指标标准范围》(附件6)张贴在监测点醒目处,同时提供相关宣传资料,向社区居民宣传健

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包括

我们传统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大于50岁或者女性绝经后、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肥胖、早发心脑血管病家族史(也就是说你的直系亲属男性在小于55岁,女性在小于65岁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吸烟这7项。如果你目前没有冠心病,没有脑梗塞,但是你有这7个危险因素中3个以上,那么就就是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以后你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很高,指南推荐应该服用阿司匹林,剂量是75-100mg,在我国,主要是使用100mg每天。 高血压同时合并有慢性肾脏病的人群,这些人10年心血管风险明显升高,同样可以从阿司匹林的服用中获益。这里注意什么是慢性肾脏病:一个是说传统意义上的肾脏疾病,例如慢性肾炎,乙肝相关肾炎,糖尿病,肾动脉狭窄,高血压导致的肾脏疾病,只要有肾脏结构或者功能异常超过3个月就诊断为慢性肾脏疾病,它可以伴有或者不伴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第二个就包括那些没有以上相关疾病,也就是说没有高血压,没有糖尿病,没有慢性肾炎,没有糖尿病等等,只是由于年龄增加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这种情况,也是慢性肾病的范畴。这样的话,很多高龄病人由于肾功能减退,被归入到高危人群中。 美国糖尿病学会的推荐是:将糖尿病人群分为心血管高危、中危、低危三级。男性超过50岁,女性超过60岁且合并以下1项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血脂异常、高血压、蛋白尿、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那非常不幸,就是属于高危组,也就是说10年风险超过10%,那就应该开始服用阿司匹林。毫无疑问,这个范围是很大的,在我国,至少70%的糖尿病人是属于这一范畴,是属于高危人群,应该尽早开始阿司匹林一级预防。 单纯的血糖升高可能对小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贡献比较大,而控制好血糖能够明显减少小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并发症,一系列研究的确证实了这一点。 但是,中、大血管病变,也就是心脑血管病变,单纯血糖升高的贡献就比较小了,很多情况下可能和糖尿病导致的血脂异常,血小板功能异常,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有关,单纯控制血糖对于这些并发症的预防作用微乎其微,尤其在糖尿病已经有相当长病程的病人中。鉴于这样的考虑,目前认为糖尿病治疗不应该仅仅把焦点放在血糖上面,还有更重要的血脂,血小板上等等。例如许多的临床研究证实,对于糖尿病的病人,即使血脂化验正常,使用他汀类药物仍然能够降低心脑血管事件,所以各国的指南一致推荐,对于糖尿病病人,除非有禁忌症,应该常规使用他汀类药物。 高血压其实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最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一旦病人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不管是有临床表现的心肌梗塞,脑梗塞等,还是没有症状的颈动脉斑块,这些都属于ASCVD,那么这个病人都要按照类似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来处理,需要使用他汀来治疗。其中英国的NICE指南最为激进,认为他汀在二级预防上应该使用80mg阿托伐他汀的剂量。单纯的降压治疗主要在降低中风和心力衰竭上面起作用,当收缩压降低10~12 mmHg或舒张压降低5~6 mmHg时,心力衰竭和卒中风险降低明显,分别下降52%和38%;当然冠心病也有下降,但是冠心病事件风险仅仅降低16%,但与预期的25%~48%相去太远。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进一步认识,大家认识到:高血压其实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其中一个危险因素,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动脉粥样硬化,例如年龄,肥胖,吸烟,高血糖等。这些危险因素相互聚集,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呈现指数级递增,所以高血压病人不能仅仅局限于降压,就像大家目前认为的糖尿病病人不能单纯降糖一样,应该综合管理,这其中包括改变生活方式,控制血糖,控制血脂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