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复习学案

有理数复习学案
有理数复习学案

有理数复习学案

一、知识要点

本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有理数的概念与有理数的运算两部分。有理数的概念可以利用数轴来认识、理解,同时,利用数轴又可以把这些概念串在一起。有理数的运算是全章的重点。在具体运算时,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运算法则,二是运算律,三是运算顺序,四是近似计算。

基础知识:

1、正数(position number):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2、负数(negation number):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有理数(rational number):正整数、负整数、0、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

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5、数轴(number axis):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数轴满足以下要求:

(1)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2)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

(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6、相反数(opposite number):绝对值相等,只有负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7、绝对值(absolute value)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记做|a|。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得:|a-b|表示数轴上a点到b点的距离。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8、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交换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表达式:a+b=b+a。

加法结合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表达式:(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表达式:a-b=a+(-b)

10、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法交换律: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表达式: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表达式:(ab)

c=a(bc)

乘法分配律: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表达式:a(b+c)=ab+ac

11、倒数

1除以一个数(零除外)的商,叫做这个数的倒数。如果两个数互为倒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等于1。

12、有理数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负,异号得正,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

的数,都得0.

13、有理数的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a n中,a

叫做底数(base 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nt)。

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1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的顺序进行;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15、科学技术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

(即0

16、近似数(approximate number):

17、有理数可以写成m/n(m、n是整数,n≠0)的形式。另一方面,形如m/n(m、n是整数,n≠0)

的数都是有理数。所以有理数可以用m/n(m、n是整数,n≠0)表示。

拓展知识:

1、数集: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

一、(1)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

二、(2)所有的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

2、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知道:|a|≥0,即对任何有理数a,它的绝对值是非负数。

4、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

(1)根据有理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位置直接比较;

(2)根据规定进行比较:两个正数;正数与零;负数与零;正数与负数;两个负数,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做差法:a-b>0 ?a>b; (4)做商法:a/b>1,b>0 ?a>b.

二、 基础训练

选择题

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a 2·a 3=a 6

B. =2

C. |(3-π)|=-π-3

D. 32

=-9 2、下列各判断句中错误的是( )

A.数轴上原点的位置可以任意选定

B.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等于

173个单位的点有两个

C.与原点距离等于-2的点应当用原点左边第2个单位的点来表示

D.数轴上无论怎样靠近的两个表示有理数的点之间,一定还存在着表示有理数的点。

3、a 、b 是有理数,若a >b 且||||a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一定是正数

B.a 一定是负数

C.b 一定是正数

D.b 一定是负数

4、两数相加,如果比每个加数都小,那么这两个数是( )

A.同为正数

B.同为负数

C.一个正数,一个负数

D.0和一个负数

5、两个非零有理数的和为零,则它们的商是( ) A.0 B.-1 C.+1 D.不能确定

6、一个数和它的倒数相等,则这个数是( ) A.1 B.-1 C. ±1 D. ±1和0

7、如果|a|=-a ,下列成立的是( )

A.a>0

B.a<0

C.a>0或a=0

D.a<0或a=0

8、(-2)11+(-2)10的值是( ) A.-2 B.(-2)21 C.0 D.-210

9、已知4个矿泉水空瓶可以换矿泉水一瓶,现有16个矿泉水空瓶,若不交钱,最多可以喝矿泉水 ( ) A. 3瓶 B. 4瓶 C. 5瓶 D. 6瓶

10、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⑴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⑵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有理数 ⑶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不可能是负数 ⑷每个有理数都有相反数

11、如果一个数的相反数比它本身大,那么这个数为( )

A 、正数

B 、负数

C 、整数

D 、不等于零的有理数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B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正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C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D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积为负数时,负因数有奇数个;

填空题

1、在有理数-7,3

4-,-(-1.43),1

23--,0,10

5-,-1.7321中,是整数的有_____________

是负分数的有_______________。

2、一般地,设a 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____边,与原点的距离是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____边,与原点的距离是____个单位长度。

3、如果一个数是6位整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它时,10的指数是_____;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n 位整数,其中10的指数是___________.

4、实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化简|a -b|+|b -c|-|c -a|.

5、绝对值大于1而小于4的整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和为___________.

6、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则(a+b )3-3(cd )4=________.

7、1-2+3-4+5-6+……+2001-2002的值是____________.

8、若(a-1)2

+|b+2|=0,那么a+b=_____________________.

9、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有理数是___________,立方等于它本身的有理数是_____________.

10、用四舍五入法把 3.1415926精确到千分位是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302400,应记

为 ,近似数3.0× 精确到 位。 11、正数–a 的绝对值为__________;负数–b 的绝对值为________

12、甲乙两数的和为-23.4,乙数为-8.1,甲比乙大

13、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 的数总比 的大。(用“左边”“右边”填空)

14、数轴上原点右边4.8厘米处的点表示的有理数是32,那么,数轴左边18厘米处的点表示的有

理数是____________。

三、强化训练

1、计算:1+2+3+…+2002+2003=__________.

2、已知:,...15441544,833833,322322222?=+?=+?=+若b a b a ?=+21010(a,b 均为整数)则a+b=

3、观察下列等式,你会发现什么规律:22131=+?,23142=+?,2

4153=+?,。。。请将你发现的规律用只含一个字母n (n 为正整数)的等式表示出来

4、已知0||||=+b b a a ,则=??b a b a ||___________

5、已知a 是整数,5232++a a 是一个偶数,则a 是 (奇,偶)

6、已知1+2+3+…+31+32+33==17×33,求1-3+2-6+3-9+4-12+…+31-93+32-96+33-99的值。

7、在数1,2,3,…,50前添“+”或“-”,并求它们的和,所得结果的最小非负数是多少?

请列出算式解答。

8、如果有理数a,b 满足∣ab-2∣+(1-b)2

=0, 试求+…+的值。

9、如果规定符号“*”的意义是a*b=ab/(a+b ),求2*(-3)*4的值。

10、已知|x+1|=4,(y+2)2=4,求x+y 的值。

2016年新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实数》全章导学案(最新整理)

7.1算术平方根 【学习目标】 1.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会求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知识准备】 1. 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4,它的边长是 。 2. 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9,它的边长是 。 3. 一个正数的平方是16,这个数是 。【自学提示】 自学课本第40页的内容,完成下列知识:1. 算术平方根: 记作: 读作: 2. 特别地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 ,即 。3. ()2= (a ) a 0≥想一想,为什么上面的式子中a 0?≥【问题积累】你遇到的疑惑: 【共同释疑】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1) 49 (2)100 (3) (4)0.6416 9 对应练习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36 (2)0 (3)1 (4) (5) (6)(-0.3)2 9125 16例2铺一间面积为60m 2的教室的地面,需用大小完全相同的240块正方形地板砖。每块地 板砖的边长是多少? 对应练习 一个正方形运动场地的面积是625m 2,它的边长是多少?【当堂测试】 1.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 2.判断 (1)5是25的算术平方根;( )(2)9是3的算术平方根;( )(3)6是的算术平方根;( ) 36

(4)-1是1的算术平方根。( )3.计算 (1) (2) (3) 14449 25 10000(4) (5)()2 (6) ( )2 0049.04100 814.计算﹙ 选做题﹚(1) - (2) ×01.025.09425 9(3)×﹙﹣﹚ (4)× 1610012136.0324 225 7.2 勾股定理 【学习目标】 1、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掌握勾股定理,会用勾股定理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问题. 3、尝试用多种方法验证勾股定理,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知识准备】 直角三角形、正方形及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 , . =△S =□S =梯形S 【自学提示】 一、自学教材第43页-44页例1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1、图7-3①中四边形Ⅰ的形状是 ,它的面积是 .1S 2、图7-3①中四边形Ⅱ的形状是 ,它的面积是 . 2S

2.1有理数导学案

2.1有理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会自己用语言叙述正数、负数、有理数的概念,会将有理数准确的分类。 【学习重点】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难点】 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会按要求实行数的分类。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1、小学我们学过的数有:自然数,如:_______________;整数,如________________;分数,如: __________________;小数,如: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3—p25,注意:⑴不懂的地方要用红笔标记符号;⑵完成你力所能及的课后作业和习题。 2、(1)“加分与扣分”“上涨量与下跌量”等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其中一个量规定用正数表示,而把与这个量,用负数表示。 3、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1)像5,1.2,1 2 ,……这样的数叫做,它们都比____大; (2)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如-10,-3等,它们都比____小; (3)0 既不是,也不是。0是______和_______的分界点。 (4)和统称为有理数。 【合作探究】 探究一: 根据课本第23页计算某班二个代表队举行知识竞赛得分情况,创设一个便于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的求知情境,然后实行小组合作讨论.得出新知后,利用新的知识完成表格。现在我们用带有“+”号和“-”号的数表示各队的得分情况,试完成下表 答对题的得分答错题的得分未回答题的得分 第一队 第二队 探究二: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①如果收入30元记作+30元,那么支出20元记作,100元表示。 ②气温上升6℃记作+6℃,那么气温下降5℃记作℃。 ③若把比海平面高规定为正,则+25m表示,0m表示。 ④如果用+0.07克表示一个篮球质量超出标准质量0.07克,那么一个篮球质量低于标准质量0.05克记作______。 ⑤某食品包装袋上标有“净含量385克±5克”,这包食品的合格净含量范围是______克到390克。 ⑥如果用+5圈表示顺时针转动了5圈,那么—7圈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反过来,如果+5圈表示逆时针转动了5圈,那么顺时针转动3圈记作____________。 探究三:有理数的分类 ⑴按符号分类: 有理数 ? ? ? ? ? ? ? ? ? ? ? ? ? ? ? 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 _______ 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 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如 负整数 如 零 如 如 正整数 正有理数 ⑵按定义分类: 有理数 ? ? ? ? ? ? ? ? ? ? ? ? ? ? ? ? ? ___ __________ : ___ __________ : ___ __________ : ___ __________ : 如 负分数 如 正分数 分数 如 负整数 零 如 正整数 整数 【成果展示】 【达标测评】 1、完成教材P25随堂练习 2、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对应的集合内:3 -; 5 1 +;1.0;9;0; . 1.23; 3 1 4 -;% 10;∏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 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 正整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 3、某公司今年第一季度收入与支出情况如表所示(单位:万元) 请问:(1)该公司今年第一季度总收入与总支出各多少万元? (2)如果收入用正数表示,则总收入与总支出应如何表 示? (3)该公司第一季度利润为多少万元? 【学后反思】(想要你的水平发展更好更快,请别忘了此环节!要知道,成功的人往往善于总结反思。) 1、你在预习的过程中你做到独立自主了吗?自评:_________组长评:_______(A、完全做到,B、不完全做到,C、完全没做到) 2、课堂里面的讨论互动你都参与进去了吗?自评:_________组长评:_______(A、完全参与,B、假参与,C、不知道如何参与) 3、本节课结束了,还存有哪些疑惑呢?请写在下面,别忘了找同学和老师即时解决哦! 月份一月二月三月 收入32 48 50 支出12 13 1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全章教学设计

第一章有理数 镇中教案 1.1.1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 1、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会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理解数0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一)讲述: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章有理数.1.1.1正数和负数(教师板书) 二、出示目标 (一)过渡语: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呢?请看投影 (二)屏幕显示 学习目标 1、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会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理解数0的意义 三、自学指导 (一)过渡语:怎样才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呢?请同学们按照指导认真自学。(二)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3练习前面) ①理解正数的概念,会仿照正数的概念,解释负数的含义; ②理解正数、负数和0表示的实际含义,注意黄色书签的内容; ③回答P3“思考”中的问题。如有疑部问,可以小声请教同桌或举手问老师。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做出检测题。 四、先学 (一)学生看书,教师巡视,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二)检测

1、过渡语:同学们,看完的请举手。懂了的请举手。好下面就比一比,看谁能正确做出检测题。 2、检测题P3:1、2、 3、4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改集错误解进行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更正: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这四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解的请举手(指名更正) (二)讨论: 评第1题:(教师要强调解题格式) ①正数找的对吗?为什么对? 师引导生回答:比0大的数是正数(师板书)(如对,教师打√) ②你还举一些正数的例子吗? ③负数找的对吗?为什么? 师引导生回答:在正数前加“一”的数是负数 ④你能仿照正数的定义来说说负数的吗?师引导生回答:比0小的数是负数。 (师板书) (如对,教师打√) 评2、3、4题 答案正确吗?为什么? 师引导生回答: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负数的分界线。(师板书)强调“0”的意义不仅是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温度读报00C(表示标准),山脚的高度0米等(表示起点)。 (三)归纳: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数、负数,你能说一说今天的收获吗?(指名说)六、当堂训练 (一)讲述:同学们,能运用新知识做对作业吗?好,要注意解题格式,书写工整。 (二)出示作业题: 必做题P5 第1题2题 选做题P5第3题、第6题

勾股定理全章分类练习题及答案

勾股定理 测试1 勾股定理(一) 学习要求 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方法,能够熟练地运用勾股定理由已知直角三角形中的两条边长求出第三条边长.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______=c2;这一定理在我国被称为______. 2.△ABC中,∠C=90°,a、b、c分别是∠A、∠B、∠C的对边. (1)若a=5,b=12,则c=______; (2)若c=41,a=40,则b=______; (3)若∠A=30°,a=1,则c=______,b=______; (4)若∠A=45°,a=1,则b=______,c=______. 3.如图是由边长为1m的正方形地砖铺设的地面示意图,小明沿图中所示的折线从A→B→C所走的路程为______.

4.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10,则腰长为______,斜边上的高为______.5.在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为11cm,另两边是两个连续自然数,则此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 二、选择题 6.Rt△ABC中,斜边BC=2,则AB2+AC2+BC2的值为( ). (A)8 (B)4 (C)6 (D)无法计算7.如图,△ABC中,AB=AC=10,BD是AC边上的高线,DC=2,则BD等于( ). (A)4 (B)6 (C)8 (D)10 2 8.如图,Rt△ABC中,∠C=90°,若AB=15cm,则正方形ADEC和正方形BCFG的面积和为( ). (A)150cm2 (B)200cm2 (C)225cm2(D)无法计算 三、解答题

9.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 为a、b、c. (1)若a∶b=3∶4,c=75cm,求a、b; (2)若a∶c=15∶17,b=24,求△ABC的面积; (3)若c-a=4,b=16,求a、c; (4)若∠A=30°,c=24,求c边上的高h c; (5)若a、b、c为连续整数,求a+b+c. 综合、运用、诊断 一、选择题 10.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4,x,则x的值可能有( ).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学案

乘方(第一课时)导学案 知识目标: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及其有关概念. 2.理解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 3.能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思维目标:体会分类讨论及化归的数学思想 重点: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及其有关概念 掌握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体会分类讨论及化归的数学思想。 学习过程: 一、 看一看 看教材 自学要求 1.勾画关键字词句 2.做教材 P42 例1 3.发现问题并批注于旁 4.针对批注同桌小议 二、试一试 (一)填空: 1.()()()333-?-?-记住 ,读作 ; 2.表示4 32?? ? ?? 个32相乘,叫做32的 次方,也叫做32的 次幂。 其中3 2 叫做 ,4叫做 ; 3. 14的底数是_ _,指数是__ ,表示_ _; 8的底数是_ _ ,指数是__ _; n 的底数是 ,指数是 。 (二)计算:

() () ()52 3 1010.421.31.0.21.1-??? ??--- ()()()() 5 3. 853.72-.62-.510.421.31.0.21.122 3 3 53 3 10 ?? ? ??-??? ??--- 三、 议一议(预设议点) 议点一: (-2)3与-23的意义相同吗?它们的结果相同吗?(-2)4与-24呢? 议点二: 议点三:根据乘方的意义,乘方运算的实质就是将乘方运算转化为什么运算进行的一种运算? 议点四:小芳认为“分数的乘方等于分子、分母分别乘方.即: n n n b a b a =?? ? ??”。她的认识对吗? ()同吗?的含义与结果也分别相与5353.222 ?? ?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学案:第一章有理数复习

第一章有理数复习 【复习内容】 1.理解并掌握正负数概念,数轴的概念,相反数概念,绝对值概念,科学记数法近 似数及有效数字概念。 2.会运用概念完成基础练习 【复习过程】 例1有理数的分类: ______ ______统称整数,试举例说明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统称分数,试举例说明___ ______。 _______ _____统称有理数。 [基础练习] 1.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额大括号内: 1,-0.1,-789,25,0,-20,-3.14,-590,6/7 ·正整数集{…};·正有理数集{…};·负有理数集{…}·负整数集{…};·自然数集{…};·正分数集{…}2.某种食用油的价格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涨落,规定上涨记为正,则-5.8元的意义 是;如果这种油的原价是76元,那么现在的卖价是。 例2【数轴】规定了、、的直线,叫数轴。 [基础练习] 1.如图所示的图形为四位同学画的数轴,其中正确的是() 2.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用“>”号连接起来。 4,-|-2|,-4.5,1,0 3.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A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整数B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分数 C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有理数D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4.①比-3大的负整数是_______; ③有理数中,最大的负整数是,最小的正整数是。最大的非正数是。 ④与原点的距离为三个单位的点有_ _个,他们分别表示的有理数是和_ _。 5.在数轴上点A表示-4,如果把原点O向负方向移动1个单位,那么在新数轴上点A表 示的数是( ) A.-5, B.-4 C.-3 D.-2 例3【相反数】的概念 像2和-2、-5和5、2.5和-2.5这样,只有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一般地:若a为任一有理数,则a的相反数为-a 相反数的相关性质: 1、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除0外)分别在原点O的两边,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勾股定理全章复习学案

勾股定理全章复习 主备人: 审核人:初二数学组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复习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能利用它们求三角形的边长或证明三角形是直角 三角形. 学习重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 学习难点:利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要点1: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1.勾股定理: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 ,b ,c ,ο 90=∠C ,则 。 公式变形①:若知道a ,b ,则=c ; 公式变形②:若知道a ,c ,则=b ; 公式变形③:若知道b ,c ,则=a ; 例1:求图中的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度: =b ,=c . (1)在Rt ABC ?中,若ο 90=∠C ,4=a ,=b 3,则=c . (2)在Rt ABC ?中,若o B 90=∠,9=a ,41=b ,则=c . (3)在Rt AB C ?中,若ο 90=∠A ,7=a ,5=b ,则=c . 二、知识要点2:利用勾股定理在数轴找无理数。 例2:在数轴上画出表示5的点. 在数轴上作出表示10的点. 三、知识要点3:判别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例3:分别以下列四组数为一个三角形的边长:(1)3、4、5(2)5、12、13(3)8、15、17(4)4、5、6,试找出哪些能够成直角三角形。 1、在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12,15,17 B .9,16,25 C .5a ,12a ,13a (a>0) D .2,3,4 2、判断由下列各组线段a ,b ,c 的长,能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说明理由. (1)5.6=a ,5.7=b ,4=c ; (2)11=a ,60=b ,61=c ; 9 15 b 24 c

七年级数学(下)实数全章导学案

6.1平方根导学案(第1课时) 设计 杨振军 审核 时间 课时 班级 姓名 小组 批改 一、教学目标1.经历算术平方根概念的形成过程,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会求某些正数(完全平方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会用符号表示.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难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三、自主探究 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扎西很高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分米? (一)说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分米?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答:因为52 =25,所以这个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5分米。 (二) (自主完成下表) 正方形的面积 9 16 36 1 425 边长 这个实例中的问题、填表中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它们都是已知正方形面积求边长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有了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正数3的平方等于9,我们把正数3叫做9的 . 正数4的平方等于16,我们把正数4叫做16的算术平方根,16叫4的 . 说说6和36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说说1和1这两个数呢?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5和25这两个数.(同桌互相说) 说了这么多,同学们大概已经知道了算术平方根的意思.那么什么是算术平方根呢?还是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 (三)什么是算术平方根呢?如果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正数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 请大家把算术平方根概念默读两遍.(生默读) 如果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正数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为了书写方便,我们把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板书: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 (指准上图)看到没有?这根钓鱼杆似的符号叫做根号,a 叫做被开方数,a 表示a 的算术平方根. 四、精讲精练 根号 被开方数 a

有理数学案

有理数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负数产生是生活、生产的需要; 2、掌握正、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3、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 二、新课学习 知识点一:负数的引入: 1、冬季里某天的温度为-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2、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1.8%,油菜籽产量比上年增长-2.7%,这里的增长-2.7%代表什么意思? 在小学阶段,我们已经认识了负数,你知道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7, —9.24, 9 10 -, —301, 427, 31.25, 0. 正数有: 负数有: 问题:怎样区分正数与负数? 应用练习: 1、在-3,-121,0,-7 3 ,2002各数中,是正数的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2、下列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是( ) A 、-1 B 、+3 C 、0.12 D 、0 3、下列各数-5,31,71_,0,-212,3 1 4,-m(m 是有理数)中,一定是负数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下列对“0”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B 、0是最小的整数 C 、0是有理数 D 、0是非负数 5、在5 2 1,76,106,14.3,732.1,34,5.2,0,1----+-中,正数有 , 负数有 。 知识点二、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在知识竞赛中,如果用+10表示加10分,那么扣20分怎样表示? 2、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作+0.02克,那么—0.03克表示什么? 总结: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 的意义 对应练习: 1.汽车向东行驶5千米记作5千米,那么汽车向西行驶5千米记作( ) A.5千米 B.-5千米 C.10千米 D.0千米 2.某天的最高气温为2℃,最低气温为-8℃,那么这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 ) A.-10℃ B.-6℃ C. 6℃ D.10℃ 3.若上升10m 记作10m ,那么-3m 表示 4.比海平面低20m 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拔 5.如果水位升高5m 时水位变化记作+5m ,那么水位下降3m 时水位变化记作 m ,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记作 m 。 6.某种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由此可知在 ℃至 ℃范围内保存才合适。 7.某人转动转盘,如果用+5表示沿用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可以表示为 。 8.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 02克记作+0.02,那么-0.03克表示 。 知识点三、有理数的分类 1、按要求填空 —6,12,—1,0,90,—23, 正整数有 负整数有 结论: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整数和零就是小学学过的自然数。 2、按要求填空 -0.92, 53,0,4 1 3,0.1008,-4.95 正分数有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复习导学案(1)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复习导学案(1) 【复习目标】:复习整理有理数有关概念及在问题中应用等有关知识; 【课前预习】 1、 规定了 、 和 的直线叫数轴. 2、 在数轴上,原点表示的数是 ,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 ,原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数是 . 3、 是最小的正整数; 是最大的负整数; 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 4、下列四个数的绝对值比2大的是( ) A.-3 B.0 C.1 D.2 5、 数轴上表示-2的点离原点的距离是__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2?的点离原点的距离是_____个单位长度;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个单位长度的点有_______个,它们表示的数分别是________. 6、 的绝对值是4,绝对值等于3的数是 ,绝对值等于0的数是 . 7、 3的相反数是 -1的相反数是 0的相反数是 .-313 的倒数是 【课堂重点】 1、观察与思考:这章我们学习的有理数,教材从引 入负数开始,首先介绍有理数的基本概念,然后讲解了有 理数的运算.本堂课我们将对前一部分作一具体复习. 根据知识结构复习相关的知识要点,思考下列问题,与 同伴交流你的结果: (1)举例说明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 (2)什么叫做有理数?π是有理数吗?有理数怎样进行分类? (3)什么样的直线叫数轴?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有什么关系? (4)怎样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数a 的相反数是什么?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呢?数a 的倒数是什么? (5)什么叫做绝对值?如何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6)两个相反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有什么关系?这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吗? (7)在数轴上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如何用绝对值的知识来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尝试练习:给出下列各数:.4 15,4,0,5.1,75.3,6,21 1--- (1)在这些数中,整数有__________个,负分数有__________个,互为相反数的是_________ ,绝对值最小的数是__________.

第18章勾股定理全章学案

勾股定理(第一课时) 执笔:陈家菊 一.温故知新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 ;(3)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 。 2.分别求出下式中的x 的值:①x 2=5 ②(x -2)2=5 ③2(2x -1)2=9 二.学习新知 1.完成P 65的探究,猜想得出的结论: 。 2.分别用下面的图形证明上述结论(方法:面积法) b a b c a a c b a c b a a b c b c a b c c b a D C B A 4.在上面第4个图中画出剪裁线,拼成能证明勾股定理的图形,你能拼出几种? 5.完成P 68--2,并对答案,由小组长给予评价。 三.释疑提高 求正方形B 的边长 625 400 求正方形A 的面积 14425 A B 3.在Rt △ABC 中,有两边长为5,12,求第三边长及斜边上的高线的长度。 4、在Rt △ABC 中,∠C =90°(1)已知a :b =1:2,c =5,求a .(2)已知b =6, ∠A =30°, 求a ,c . 四.小结归纳: 五.巩固检测: 1.课本P 70,4、5、8 2.作业精编 P 32 、33 3.课堂作业P 27、28 勾股定理(第二课时) 执笔:陈家菊 一.温故知新 1.勾股定理的内容: 2、几组常用的勾股数为: 3、实数包括 和 ,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 的关系。 二.学习新知 1.完成P 66的探究1,门框的对角线AC 是斜着能通过的最大长度,只要AC (大于或小于)木板的长或宽中较短的一边,木板 (能或不能)从门框内通过。 2.完成P 67的探究2,在Rt △ABO 中,已知 ,可求 ,在Rt △ODC 中,已知 ,可求 。 3.完成P 68的练习1,组长检查并做出评价。 4. 完成P 68的探究3,在数轴上找无理数的位置,先要确定这个无理数是直角边分别为哪两个正整数的直角三角形的 ,再用尺规在数轴上找到它的位置。 5. 完成P 69的练习1。 三.释疑提高 1.有一根70cm 长的木棒,要放在长、宽、高分别是50cm ,40cm ,30cm 的木箱中,能否放进去? 2.将一个长24cm 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5cm ,高为12cm 的圆柱形水杯中,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是hcm ,求h 的范围。 3.小明拿着一根长竹竿进一个宽为3米的城门,他先横着拿不进去,又竖着来拿,结果竹竿比城门高1米,当他把竹竿斜着时,竹竿的两端刚好顶着城门的对角,问竹竿长多少米? 4.一圆柱底面周长为6cm ,高4cm ,一只蚂蚁沿外壁爬行,要从A 点爬到B 点,求爬行的最短距离。

新人教版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学案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预习检测 1.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①方程的两边都是;②方程中只含有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都能化成,这种形式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是二次项,是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 问题思考 1.下面的这些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吗?为什么? ⑴0422=-+x x ; ⑵942=x ; ⑶3x =0; ⑷7532 =-x y ; ⑸ 13 2 =+x x ; ⑹22)1()2(-=+x x ; ⑺x x 32-=. 2.关于x 的方程0232=+-x mx 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吗?为什么? 3.若关于x 的方程 012)2(=-++x x m m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 =. 当堂检测 1.已知关于x 的方程:①0322 =-x ;②111 2 =-x ;③013 1212=+-x x ; ④022=++c y ay ;⑤5)3)(1(2+=+-x x x ;⑥02 =-x x ; 2 x -=

其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只填序号). 2.方程 0112 =++mx x m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值是( ) A.任何实数 B.0≠m C .1≠m D.1-≠m 3.若x x m -m +-2 2 2)(-3=0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值是______. 4.将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为___________,它的二次项系数为 _____,一次项系数为_____,常数项为______. 5.(湛江)湛江市2009年平均房价为每平方米4000元.连续两年增长后,2011年平均房价达到每平方米5500元,设这两年平均房价年平均增长率为x ,根据题意,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5500(1+x )2=4000 B .5500(1-x )2 =4000 C .4000(1-x )2=5500 D .4000(1+x )2 =5500 ★6.把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n )x 2 -n (3-x )+1=0化为一般形式为_______________,二次项系数为______,一次项系数为______,常数项为______. ★7.已知关于x 的方程 013)1()12 2=-+++-m x m x m (,求当m 为时,它是一元二次方程.当m 为时,它是一元一次方程. ★8.一元二次方程0)1()1(2 =+-+-c x b x a 化为一般形式后为01322=-x x -,则 c b a +的值为. ★★9.已知a 是方程0120142=+-x x 的一个根,求1 2014 201322++-a a a 的值.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1配方法(第一课时) 预习检测 1.解方程:092 =-x 解:移项得,92 =x , 因此,=x .(这里实际上就是求9的平方根.) 2 (21)(3)(21)6x x x -+--=

有理数除法(学案)

有理数除法 (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 理解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 会求有理数的倒数。 二、知识链接: 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1、(— 5)× 2 = (— 32)×4 9 = (— 2.4)× 8 3 = 2、(— 3)×(— 4)= (—21)×(—5 2 )= (— 2.1)×(— 7 3 )= 3、(— 2)×0= (—2 1 )×0= (—0.1)×0= 友情提示 进行运算之前,不妨先想一想,此题应该用哪条运算法则? 三、探究新知: A 、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你会计算下列各式吗? 1、(—10)÷(— 5)= (—23)÷(— 3 2 )= (—0. 9)÷(—2.4)= 2、 12÷(—4)= 51÷(—5 2 )= 0. 9÷(— 7 3 )= 3、 0÷(—2)= 0÷(—2 1 )= 0÷(—0.1)= 探索提炼 观察上面的式子(1)你发现了什么? 观察上面的式子(2)你发现了什么? 观察上面的式子(3)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归纳 有理数除法法则: B 、利用以有知识填空: (1)2的倒数是 5 2 的倒数是 0.6的倒数是 猜想: (2)-2的倒数是 -5 2的倒数是 - 0.6的倒数是 友情提示 求负数的倒数的方法与求正数的倒数的方法一样。 C 、比较下列各组算式的计算结果 (1)1÷( -52)= 1×(-2 5 )= (2)0.8÷(- 3)= 0.8×( -3 1)= 探索提炼 观察上面的式子你发现了什么? 友情提示 做有理数除法运算时,可以利用此法将除法转化成乘法运算 四、巩固新知: P52 习题 1 (要求说出每题运用的方法) 五、运用新知: P51 练习 1、(3)(4) P52 习题 2 (注意:多个数运算要遵循自左向右计算的原则,有括号的先 算括号里面的) 六、当堂测试: (1)(— 32)×4 9 ÷(-52) (2)51÷[(—5 2 )÷(— 32)] 七、回顾反思: (1)有理数除法法则: (2)倒数 (3)将除法转化成乘法的方法

最新部编版人教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有理数)全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品优秀打印版教案

最新精品 最新部编版人教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 优 秀 教 学 设 计 (全章完整版含教学反思)

前言: 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实用性强。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2课时) 第1课时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了解正数和负数的产生;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正负数表示的量的意义;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重点 正、负数的意义. 难点 1.负数的意义.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一、新课导入 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投影展示教材第2页图片,让学生体验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离不开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感想. 二、推进新课 活动2:体验负数的引入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温度计: 安排三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研究手中的温度计上刻度的确切含义,一名同学手持温度计,一名同学说出其中三个刻度,一名同学在黑板上速记. 教师根据活动情况,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也可参与活动,逐步引入负数.强调: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活动3:分组活动,感受正负数的意义 各组派一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按老师的指令表演,看哪一组获胜. 1.老师说出指令:向前2步,向后3步,向前-2步,向后-3步,学生按老师的指令表演. 2.各小组互相监督,派一名同学汇报完成的情况. 活动4:深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投影展示问题,讲解课本例题. 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千克,小华体重减少1千克,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 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 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学生讨论后解决. 活动5:练习与小结 练习:教材第3页练习. 小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活动6:作业 习题1.1第4,5,6,8题 本课是有理数的第一课时,引入负数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扩充,学生头脑中关于数的结构要做重大调整(其实是一次知识的顺应过程),而负数相对于以前的数,对学生来说显得更抽象,因此,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为了接受这个新的数,就必须对原有的数的结构进行整理。负数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原有的数不够用了(不能正确简洁地表示数量),书本的例子或图片中出现的负数就是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这一点. 第2课时正数、负数以及0的意义

勾股定理全章练习题含答案

勾股定理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______=c2;这一定理在我国被称为______. 2.△ABC中,∠C=90°,a、b、c分别是∠A、∠B、∠C的对边. (1)若a=5,b=12,则c=______; (2)若c=41,a=40,则b=______; (3)若∠A=30°,a=1,则c=______,b=______; (4)若∠A=45°,a=1,则b=______,c=______. 3.如图是由边长为1m的正方形地砖铺设的地面示意图,小明沿图中所示的折线从A→B→C所走的路程为______. 4.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10,则腰长为______,斜边上的高为______. 5.在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为11cm,另两边是两个连续自然数,则此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 二、选择题 6.Rt△ABC中,斜边BC=2,则AB2+AC2+BC2的值为( ). (A)8 (B)4 (C)6 (D)无法计算 7.如图,△ABC中,AB=AC=10,BD是AC边上的高线,DC=2,则BD等于( ). 2 (A)4 (B)6 (C)8 (D)10 8.如图,Rt△ABC中,∠C=90°,若AB=15cm,则正方形ADEC和正方形BCFG的面积和为( ). (A)150cm2 (B)200cm2

(C)225cm2(D)无法计算 三、解答题 9.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1)若a∶b=3∶4,c=75cm,求a、b; (2)若a∶c=15∶17,b=24,求△ABC的面积; (3)若c-a=4,b=16,求a、c; (4)若∠A=30°,c=24,求c边上的高h c; (5)若a、b、c为连续整数,求a+b+c. 综合、运用、诊断 一、选择题 10.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4,x,则x的值可能有( ). (A)1个(B)2个 (C)3个(D)4个 二、填空题 11.如图,直线l经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B,点A、C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是1、2,则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 12.在直线上依次摆着7个正方形(如图),已知倾斜放置的3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2,3,水平放置的4个正方形的面积是S1,S2,S3,S4,则S1+S2+S3+S4=______. 三、解答题 13.如图,Rt△ABC中,∠C=90°,∠A=30°,BD是∠ABC的平分线,AD=20,求BC 的长.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第六章实数导学案

平方根导学案(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经历算术平方根概念的形成过程,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会求某些正数(完全平方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会用符号表示. 二、重点和难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三、自主探究 (自主完成下表) 算术平方根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书写方便,我们把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____.a 叫做______a 的算术平方根. 四、1、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要注意解题格式,解题格式要与课本上的相同) (1)49 64 ; (2)0.0001. 2、填空:(1)因为_____2 =64,所以64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___; (2)因为_____2=0.25,所以0.25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___; (3)因为_____2 = 1649,所以1649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___. 3、求下列各式的值: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112 =121,122 =144,132 =169,142 =196,152 =225,162 =256,172 =289,182 = 324,192 =361,填空并记住下列各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辨析题:卓玛认为,因为(-4)2 =16,所以16的算术平方根是-4.你认为卓玛的看法对吗?为什么?

初一数学-导学案有理数

初一数学 1.2.1 有理数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能将给出的有理数进行分类。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能理解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但都要求做到不重不漏。2.能按不同的标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使整数、分数在引入负数后能够达到完善,从而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分类。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分类及其分类标准。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分小组派代表回答,注意数学语言规范。 1、你所知道的数可以分成哪些种类?你是按照什么划分的? 讲授新课:问题1:整数包括什么数?负数包括什么数? 问题2:什么叫做整数?什么叫做分数?什么叫做有理数? 问题3:有理数如何分类? 1、按形式(整或分)来分类可分为 ????? ????????????????---???????????---???),,负分数(如:),,,正分数(如:分数),,,负整数(如:),,,正整数(如:整数有理数766.32143.532213210 321 2、按符号(“正”或“负”)来分类可分为: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0 尝试反馈, 巩固练习:练习:课本P10练习 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最大的体会和收获是什么? 课后作业:课本P17习题1.2 的第1 题。

课后反思:—————————————————————————————————————————————————————————————————————————————————————————————————————————————————————————————————————

第一章有理数补课学案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教学内容】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4.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知识要点】 1.负数产生的原因: ⑴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相反意义的量,如卖出与买入.盈利与亏损.上升与下降.增加与减少.前进与后退等,无法用自然数表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引进了负数; ⑵数学本身的需要,如对较小的数减去较大的数的问题的解决,需要引进负数. 2.像3,2,1.8%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3.像-3,-2,-2.7%这样在前面加上的数叫做负数. 4.数0既不是,也不是 . 5.0和正数称为,0和负数称为 . 【考点分析】 数是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其他学科的工具,在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中经常出现.全国大多数省市中考试题对数的概念单独命题,试题难度为低.中档次,题量约占总量的1%,题型以填空题.选择题居多.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例2: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下列具有相反意义的量.(1)温度上升3℃和下降5℃; (2)盈利5万元和亏损8千元; (3)向东10米和向西6米; (4)运进50箱和运出100箱. 例3:给出一对数+2和-3,请赋予它们实际的意义.例 其中气温最低的城市是() A.北京 B.武汉 C.广州 D.哈尔滨 例5:某化肥厂生产的颗粒磷肥外包装袋上标有净重:50〒0.5kg,请你说说这是什么意思? 例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数.分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B.有理数包括正数和负数 C.正整数都是整数.整数都是正整数 D.0是整数,也是自然数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全章教学设计

6.1.1平方根(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会用符号表示;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总结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通过计算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真正掌握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算术平方根,认识数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为学生以后学习无理数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教学难点:算术平方根的求法。 一、情境引入: 问题: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欧很高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25dm 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得意的作品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二、探索归纳: 1.探索: 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即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边长的平方等于面积,求出正方形画布的边长为dm 5。 接下来教师可以再深入地引导此问题: 如果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9、16、36、 25 4 ,那么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多少呢?学生会求出边长分别是1、3、4、6、5 2 ,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性地提问:上面的问题它们有共同点吗?它们的本质是什 么呢?这个问题学生可能总结不出来,教师需加以引导。上面的问题,实际上是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 2.归纳: ⑴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正数x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⑵算术平方根的表示方法:a 的算术平方根记为a ,读作“根号a ”或“二次很号a ”,a 叫做被开方数。 三、应用: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⑴100 ⑵ 6449 ⑶9 7 1 ⑷0001.0 ⑸0 注:①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解题,明确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②求带分数的算术平方根,需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根据定义去求解;③0的算术平方根是0。由此例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你能求出-1,-36,-100的算术平方根吗?任意一个负数有算术平方根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