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普知识整理

海洋科普知识整理
海洋科普知识整理

一、海洋科普展区

1.海洋国土版块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其中内水和边水水域约470万平方公里,东部和南部海岸线1.8万千米,海域分布大小岛屿7600多个,台湾岛为最大岛屿,面积为35798平方公里,我国与14国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

2.海洋地貌

海水覆盖下的固体地球表面形态的总称。海底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延的海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纵贯大洋中部的大洋中脊,绵延8万千米,宽数百至数千千米,总面积堪与全球陆地相比。大洋最深点11,033米,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超过了陆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8,844.43米)。

(1)海底河流

海底河流,是指在重力的作用下,经常或间歇地沿着海底沟槽呈线性流动的水流。

英国利兹大学研究团队于2010年7月底使用遥控潜艇对土耳其附近海床进行扫描,发现了黑海的海底河流。这条海底河流的流速为每小时6.4公里,河水流量每秒钟高达2.2万立方米。按照流量计算,这条海底河流是泰晤士河的350倍,比欧洲最大河流莱茵河大10倍。这是截至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条活跃的海底河流。其河水来自地中海,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最后进入黑海。

海底河流也像陆地河流一样,能够冲出深海平原。只是深海平原就像海洋世界中的沙漠一样荒芜,这些地下河渠能够将生命所需的营养成分带到这些沙漠中来。因此,这些海下河流非常重要,就像是为深海生命提供营养的动脉要道。

英国科学家2010年7月底在黑海下发现一条巨大海底河流,深达38米,宽达800多米。按照水流量标准计算,这条海底河流堪称世界上第六大河。像陆地河流一样,海底河流也有纵横交错的河渠、支流、冲积平原、急流甚至瀑布。

(2)海底山脉

大洋底部存在世界上最长的山系。这个事实直到十九世纪后期才被人类发现。1866年,在铺设横越大西洋的海底电缆时,发现大西洋底的中部水浅而两侧水深。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为了偿还债务,梦想从海水中采金。于是建造了一艘"流星"号考察船远赴大西洋考察作业。结果黄金没有找到,却收集了一大批珍贵的海洋资料。他们用超声波装置对大西洋底探测的结果显示,大西洋底有一条从北到南的海底山脉。山脉的高点露出海面形成了亚速尔群岛、阿松森群岛。1956年,美国学者尤因和希曾首先提出,全球大洋洋底纵贯着一条连续不断的全长达6.4万公里的中央山系,又叫做大洋中脊。中央山系比大洋盆地高约1到2千米。中央山系的宽度约为1000到2000千米,最宽处可达5000公里。大洋山系的总面积约占海洋总面积的30%。其中,大西洋山系北起北冰洋,向南呈S形延伸,在南面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与印度洋山系的西南支相连。印度洋山系的东南支向东延伸与东太平洋山系相连。东太平洋山系北端进入加利福尼亚湾。印度洋山系北支伸入亚丁湾、红海与东非内陆裂谷相连。大西洋山系向北延伸到北冰洋,最后潜入西伯利亚。洋底山系全长可以绕地球一圈半。

经过细致测量,人们发现大洋中脊上有一条1到2千米宽的裂谷。为了揭开海底的地质演变奥秘,人们曾经多次下潜到大洋中脊的裂谷中进行实地勘测。在1972年到1974年

期间,法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在地质学家勒皮雄的领导下,使用深潜器观测到了大洋中脊的裂谷。

(3)珊瑚礁海岸

珊瑚礁海岸是造礁珊瑚、有孔虫、石灰藻等生物残骸构成的海岸。珊瑚礁海岸,依其特征可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

岸礁通常紧贴岩岸发育,宽几百米至上千米,好像一条花边镶在海岸上。它一般紧靠陆地发育分布,构成一个位于海面下的平台,对岩岸起了保护作用。波浪斗不过造礁珊瑚的增长,对有岸礁保护的岩岸当然就更无能为力了。红海、桑给巴尔岛和我国的台湾、海南岛就有岸礁分布。

堡礁分布在离岸一定距离的海域中,由堤状珊瑚礁构成,沿海岸线总方向延伸,它像一条长堤一样,环绕在海岸的外围,而与海岸间隔着一个宽阔的浅海区或者隔着一个泻湖,泻湖深度在20~100米以上。世界上最著名的堡礁是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我国的南海诸岛和澎湖列岛也有堡礁分布。

环礁是出露于海面上、高度不大的珊瑚礁岛,外形成花环状,中央是个礁湖,湖水浅而平静,平均深度约为45米,而环礁的外缘却是波涛汹涌的大海。环礁在三大洋的热带海域均有分布,我国南海诸岛中,不少岛屿即是由环礁组成的。

珊瑚礁海岸的分布很广,最多的地方是太平洋中部和西部、澳大利亚的东岸和北岸,巴西的东岸以及红海沿岸,我国的南海诸岛,这种海岸的分布也不少。

(4)海底火山

火山喷发的现象,是地壳下面的岩浆冲出地壳时造成的。由于地球内部温度很高,压力极大,所以岩石在800℃以上的高温下会变成通红的炽热液体,随着温度的提高,岩浆产生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可以施放出有毒气体,好像水中的气泡一样上升到岩浆表面破裂。这就是人们看到的岩浆沸腾的样子。火山喷发的时候,岩浆从地下喷发出来,汇成一条沸腾的河流奔涌向前。直到岩浆逐渐冷却,形成玄武岩或者橄榄石。

海底火山起初只是沿洋底裂谷溢出的熔岩流,以后逐渐向上增高。大部分海底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到达海面之前就被海水冷却,不再活动了。所以,人们从来没有真正看到过海底火山爆发的景象。至多,只是看到海底的熔岩泉不断冒出新的岩浆形成新的火成岩。美国一个潜水探险队的两个成员,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探索夏威夷群岛火山。在水面下100英尺的深度,他们拍摄到了不断从海底火山口流出的熔岩河流,沿着火山的山坡向更深的海底奔腾而下,而周围的海水温度被加热到100℃以上。如果没有先进的潜水设备,他们根本就不可能靠近海底的岩浆。

海底火山在喷发中不断向上生长,会露出海面形成火山岛。1796年,太平洋北部阿留申群岛中间的海底,火山不断喷发,熔岩越积越多,几年后,一个面积30平方公里的火山岛就出现在海面上。在距离澳大利亚东岸约1600公里的太平洋上,有一个小岛,叫做法尔康岛。1915年这个小岛突然消失,但是,11年后它又重新冒出海面。原来这就是海底火山喷发和波浪作用造成的。

(5)海底热泉

1979年的一天,在加利福尼亚湾的外太平洋海底,美国科学家比肖夫博士等人乘坐"阿尔文"号潜水器向深海下潜,当他们下潜到2500米接近海底时,看到一幅十分奇异的景象:蒸汽腾腾,烟雾缭绕,烟囱林立,好象重工业基地一样。经过仔细观察,他们发现在"烟囱林"中有大量各种生物生存,他们基本上围绕着烟囱生存。烟囱里冒出的烟的颜色大不相同。有的烟呈黑色,有的烟是白色的,还有清淡如暮霭的轻烟……

实际上,海底热泉的活动并不一定形成烟囱。早在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在红海发现了许多奇异的现象,比如水温和盐度偏高,接着就出现了高温卤水。1967年,在一处

海渊中发现了在热泉周围形成的海底多金属软泥。从此,揭开了人类研究现代热液矿产资源的新篇章。1988年,我国科学家与德国科学家联合考察了马里亚纳海沟。他们通过海底电视看到,在水下3700米左右的海底岩石上有枯树桩一样的东西,它高2米,直径50到70厘米不等,周边还有块状、碎片状和花朵状的东西,在这些喷溢海底热泉的出口处,沉淀堆积了许多化学物质,他们采集了1000公斤的岩石样品,主要是黄褐色,间杂黑色、灰白色、蓝绿色。经过化学分析和鉴定,人们确认这就是海底热泉活动的残留物,叫做烟囱。它们大多是硫化矿物。除了大量铜、锌、锰、钴、镍外,还有金、银、铂等贵重金属。更加令人吃惊的是,在那些活动热泉附近,甚至聚集了大量的人类不曾认识的新生物物种。这些,都需要今后人类的艰苦努力去探索。

3.海洋水文

海水温度、盐度、海流、潮汐、海浪、透明度、水色、海发光、海冰以及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等。

(1)潮汐

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古代称白天的河海涌水为“潮”,晚上的称为“汐”,合称为“潮汐”。

(2)洋流

洋流又称海流,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运动外,海水沿一定途径的大规模流动。引起海流运动的因素可以是风,也可以是热盐效应造成的海水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前者表现为作用于海面的风应力,后者表现为海水中的水平压强梯度力。加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便造成海水既有水平流动,又有垂直流动。其中盛行风是风海流的主要动力。

(3)海浪

海浪是发生在海洋中的一种波动现象。我们这里指的海浪是由风产生的波动,其周期为0.5至25秒,波长为几十厘米到几百米,一般波高为几厘米到20米,在罕见的情况下波高可达30米以上。

海浪可分为风浪、涌浪和近岸浪3种。

“无风不起浪”和“无风三尺浪”的说法都没有错,事实海上有风没风都会出现波浪。通常所磨拳擦掌海浪,是指海洋中由风产生的波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波。无风的海面也会出现涌浪和近岸波,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无风三尺浪”的证据,但实际上它们是由别处的风引起的海浪传播来的。广义上的海浪,还包括天体引力、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塌陷滑坡、大气压力变化和海水密度分布不均等外力和内力作用下,形成的海啸、风暴潮和海洋内波等。它们都会引起海水的巨大波动,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海上无风也起浪。

(4)海雾

海雾是海面低层大气中一种水蒸汽凝结的天气现象,因它能反射各种波长的光,故常呈乳白色。雾的形成要经过水汽的凝结和凝结成的水滴(或冰晶)在低空积聚这样两个不同物理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还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凝结时必须有一个凝聚核,如盐粒或尘埃等,否则水汽凝结是非常困难的;另一个是水滴(或冰晶)必须悬浮在近海面层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

4.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有灾害性海浪、海冰、赤潮、海啸和风暴潮;与海洋与大气相关的灾害性现象还有“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台风等。(1)风暴潮

成因:风暴潮是由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又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或“风潮”。风暴潮会使受到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正常潮位。如果风暴潮恰好与影响海区天文潮位高潮相重叠,就会使水位暴涨,海水涌进内陆,造成巨大破坏。

危害:会引起沿海水位暴涨,海水倒灌,狂涛恶浪,泛滥成灾。

最大风暴潮:1992年8月28日至9月1日,受第16号强热带风暴和天文大潮的共同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发生了1949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广、损失非常严重的一次风暴潮灾害。潮灾先后波及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天津、河北和辽宁等省、市。风暴潮、巨浪、大风、大雨的综合影响,使南自福建东山岛,北到辽宁省沿海的近万公里的海岸线,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袭击。受灾人口达2000多万,死亡194人,毁坏海堤1170公里,受灾农田193.3万公顷,成灾33.3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0多亿元。

(2)台风

成因:一是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热带洋面上的底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决定于海面水温,台风只能形成于海温高于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内的海水水温都要高于26℃-27℃;二是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才能维持足够的上升气流,低层扰动才能不断加强;三是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四是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地转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发生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

危害: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引起。

①、强风

台风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库,其风速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据测,当风力达到12级时,垂直于风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风压可达230公斤。

②、暴雨

台风是非常强的降雨系统。一次台风登陆,降雨中心一天之中可降下100-300毫米的大暴雨,甚至可达500-800毫米。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是最具危险性的灾害。台风暴雨强度大,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

③、风暴潮

所谓风暴潮,就是当台风移向陆地时,由于台风的强风和低气压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强力堆积,潮位猛涨,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压去。强台风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6米。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产生高频率的潮位,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风暴潮还会造成海岸侵蚀,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渍化等灾害。

最大台风:台风泰培(英语:Typhoon Tip,国际编号:7920,联合台风警报中心:23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Warling)是全球有确切纪录以来曾经影响范围最大,强度最强,其半径就容得下整个美国本土,中心海面气压最低的热带气旋,生成於北太平洋西部。

(3)赤潮

成因: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发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关于赤潮成因尚没有定论,科学家们认为,赤潮是近岸海水受到有机物污染所致。在正常的情况下,海洋中的营养盐含量较低,这就限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有些鞭毛虫类(或者甲藻类)还是一些鱼虾的食物)。但是,当含有大量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主要是食品、造纸和印染工业)和农业废水流入海洋后,再加上海区的其他理化因素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时,赤潮生物

便会急剧繁殖起来,便形成赤潮。

危害:①赤潮生物释放毒素赤潮生物释放的毒素可引起海洋鱼、虾、贝等生物死亡,或使毒素富集在海产品中最终对摄食它们的其他动物包括人类产生毒害作用。如果消费者误食一只鲜干贝就可能马上中毒,轻者四肢麻木、呕吐和昏迷,重者会休克死亡。②有些赤潮生物能分泌粘物赤潮生物分泌的粘物妨碍海洋生物的进食和呼吸,重者会窒息死亡。③赤潮生物大量消耗氧气赤潮生物暴发时,造成水体溶解氧减少,使海洋生物因缺氧而大量死亡。

④大面积的赤潮挡住阳光赤潮生物暴发时,影响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海洋中的植物生存、鱼类及其他动物的食物,使它们缺食而死。

(4)拉尼娜现象:

成因: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

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影响:①拉尼娜现象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异常。

影响包括使美国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变得异常干燥,并使澳洲、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有异常多的降雨量,以及使非洲西岸及东南岸、日本和朝鲜半岛异常寒冷。在西北太平洋区,热带气旋影响的区域会比正常偏南和偏西。

②拉尼娜现象一旦出现时,在北大西洋的飓风也会异常活络。

(5)厄尔尼诺现象:

成因:①全球气温的上升;(2)春季西风带的加强;(3)沃克环流回归点的东移;(4)安第斯山对回归的沃克环流的阻挡。

影响:首先是台风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个数及在中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正常年份少。

其次是中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中国的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中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中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干旱、高温。1997年强厄尔尼诺发生后,中国北方的干旱和高温十分明显。

第三是中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在中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近百年来发生在中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年的次年。中国在1998年遭遇的特大洪水,厄尔尼诺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最后,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中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6)海啸:

成因: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危害:海啸发生时,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它以每小时600-1000公里的高速,在毫无阻拦的洋面上驰聘1万-2万公里的路程,掀起10-40米高的拍岸巨浪,吞没所波及的一切,有时最先到达的海岸的海啸可能是波谷,水位下落,暴露出浅滩海底;几分钟后波峰到来,一退一进,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剧烈震动之后不久,巨浪呼啸,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

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

危害最大的两次海啸:1960年5月,智利中南部的海底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导致数万人死亡和失踪,沿岸的码头全部瘫痪,200万人无家可归,这是世界上影响范围最大、也是最严重的一次海啸灾难。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此次海啸仅次于1960年智利9.5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成为史上第二强震及海啸。到2005年1月10日为止的统计数据显示,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已经造成15.6万人死亡,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

(7)海地地震

成因:地震是地下岩石突然断裂而发生急剧运动,从而产生地震波向周围传播,并在相当范围内引起大地震动的现象。地震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极不均匀,大部分地震是构造地震,且主要发生在海洋地区。岩石圈板块沿边界的相对运动和相互作用是导致海底地震的主要原因。

危害:①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②海底地震发生的同时,难免会从地心冒出很多有害气体,会对海洋生物有严重的危害。③海底铺设了很多光缆,当地震发生的同时,会破坏海底光缆。

海洋科普知识征文

海洋知识科普征文 海洋(SEA)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m。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地球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医药资源 科学家们研究后发现,海洋将成为21世纪的药库。 海参是一种含有高蛋白的名贵海味。然而,你可能没有想到,有几种海参会从肛门释放出一种毒素,这种毒素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 一些制药业的研究人员正在进行从海藻和微小海洋生物提取有 毒化合物的实验,以作为医治某些疾病的有效手段。初步实验表明,从某种海绵状生物中提取的有毒物质,有抑制癌细胞发展的作用。从灌肠鱼体内提取的某种物质有助于治疗糖尿病,美国一位海洋问题专家形象地说:“海洋生物犹如一个可提供有关健康问题解决办法的咨询中心。” 矿产资源

海洋是矿物资源的聚宝盆。经过20世纪70年代“国际10年海洋勘探阶段”,人类进一步加深了对海洋矿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储量的认识。 油气田-人类经济、生活的现代化,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多。在当代,石油在能源中发挥第一位的作用。但是,由于比较容易开采的陆地上的一些大油田,有的业已告罄,有的濒于枯竭。为此,近20~30年来,世界上不少国家正在花大力气来发展海洋石油工业。探测结果表明,世界石油资源储量为10000亿吨,可开采量约3000亿吨,其中海底储量为1300亿吨。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人类和所有地球生命的摇篮,也是为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提供庇护的蓝色伊甸园。然而今天,我们所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已经承受了过度的重负。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海洋环境,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责任!作为热爱大海的青少年,我们更有义务担当起保护海洋的重任,成为大海的“保护者”,只有这样,大海才会更美,为了这份美丽,让我们永远地承担起保护她的责任。 海洋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保护海洋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人类只有一片蔚蓝色的海洋,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携手努力把保护大海付诸行动,让全社会都动员起来,共同关心、支持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一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海洋环境的事情,共同保护好、建设好美化我们的家园。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使海洋永久美丽、家园永久安宁。

环境海洋学(动力部分)

《环境海洋学》动力部分 第二章、海洋环境地学 名词解释: 海湾:洋或海延伸进大陆且深度逐渐减小的水域。 海峡: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稳定型大陆边缘:近代构造稳定,没有活火山,极少地震。 活动型大陆边缘:全球最强烈的构造活动带,地震剧烈,火山频发,海沟深邃。 大陆架:大陆周围被海水淹没的浅水地带,亦是大陆向海底的自然延伸。 大陆坡:分开大陆和大洋的全球性巨大斜坡。 大陆隆:自大陆坡缓缓倾向洋底的扇形地。 简答题: 大洋的特点 1.远离大陆 2.面积广阔 3.深度大,一般深于2000m 4.有各自独立的潮汐系统和强大的洋流系统 5.水温,盐度等受大陆影响小,年变化小。 海的特点及分类 1.位于洋的边缘,水深小,一般浅于2000m 2.水色低,透明度小 3.温,盐受大陆影响大,年变化明显 4.无独立潮汐系统,但潮差大 5.无独立洋流系统,可有自己的海流和洋流。 海湾的特点 1.水深变浅,宽度变窄,潮能集中,易现大潮差 2.水交换自由 3.一般以入口处海角之间的连线或入口处的等深线作为与洋或海的分界。 海峡的特点 1.水流急,潮流速度大 2.流况复杂,上下层流向不同,水平方向流向不同。 第三章、海水物理性质和大洋层化结构 名词解释: 绝对盐度:海水中溶质的质量与海水质量之比值。 密度超量:γ=ρ-1000kg?m-3 比容偏差:δ=α(S,t,p)-α(35,0,p) 水团:源地和形成机制相近,具有相对均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及大体一致的变化趋势,而与周围海水存在明显差异的宏大水体。 水型:温盐度均匀的水体,实质上是“性质完全相同的水体元的集合”。 水系:符合一个给定条件的水团的集合。 海水热学性质和力学性质中涉及的名词、 世界大洋热量与水量平衡中涉及的名词(第3节)、 简答题: 海冰的特点(两种不同结冰情况) 世界大洋温度分布特点 世界大洋盐度分布特点

海洋科普知识整理2020.10

海洋科普知识整理 qishiwohuiku上传于2014-07-29| 一、海洋科普展区 1.海洋国土版块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其中内水和边水水域约470万平方公里,东部和南部海岸线1.8万千米,海域分布大小岛屿7600多个,台湾岛为最大岛屿,面积为35798平方公里,我国与14国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 2.海洋地貌 海水覆盖下的固体地球表面形态的总称。海底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延的海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纵贯大洋中部的大洋中脊,绵延8万千米,宽数百至数千千米,总面积堪与全球陆地相比。大洋最深点11,033米,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超过了陆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8,844.43米)。 (1)海底河流 海底河流,是指在重力的作用下,经常或间歇地沿着海底沟槽呈线性流动的水流。 英国利兹大学研究团队于2010年7月底使用遥控潜艇对土耳其附近海床进行扫描,发现了黑海的海底河流。这条海底河流的流速为

每小时6.4公里,河水流量每秒钟高达2.2万立方米。按照流量计算,这条海底河流是泰晤士河的350倍,比欧洲最大河流莱茵河大10倍。这是截至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条活跃的海底河流。其河水来自地中海,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最后进入黑海。 海底河流也像陆地河流一样,能够冲出深海平原。只是深海平原就像海洋世界中的沙漠一样荒芜,这些地下河渠能够将生命所需的营养成分带到这些沙漠中来。因此,这些海下河流非常重要,就像是为深海生命提供营养的动脉要道。 英国科学家2010年7月底在黑海下发现一条巨大海底河流,深达38米,宽达800多米。按照水流量标准计算,这条海底河流堪称世界上第六大河。像陆地河流一样,海底河流也有纵横交错的河渠、支流、冲积平原、急流甚至瀑布。 (2)海底山脉 大洋底部存在世界上最长的山系。这个事实直到十九世纪后期才被人类发现。1866年,在铺设横越大西洋的海底电缆时,发现大西洋底的中部水浅而两侧水深。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为了偿还债务,梦想从海水中采金。于是建造了一艘"流星"号考察船远赴大西洋考察作业。结果黄金没有找到,却收集了一大批珍贵的海洋资料。他们用超声波装置对大西洋底探测的结果显示,大西洋底有一条从北到南的海底山脉。山脉的高

海洋科普知识整理

一、海洋科普展区 1.海洋国土版块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其中内水和边水水域约470万平方公里,东部和南部海岸线1.8万千米,海域分布大小岛屿7600多个,台湾岛为最大岛屿,面积为35798平方公里,我国与14国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 2.海洋地貌 海水覆盖下的固体地球表面形态的总称。海底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延的海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纵贯大洋中部的大洋中脊,绵延8万千米,宽数百至数千千米,总面积堪与全球陆地相比。大洋最深点11,033米,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超过了陆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8,844.43米)。 (1)海底河流 海底河流,是指在重力的作用下,经常或间歇地沿着海底沟槽呈线性流动的水流。 英国利兹大学研究团队于2010年7月底使用遥控潜艇对土耳其附近海床进行扫描,发现了黑海的海底河流。这条海底河流的流速为每小时6.4公里,河水流量每秒钟高达2.2万立方米。按照流量计算,这条海底河流是泰晤士河的350倍,比欧洲最大河流莱茵河大10倍。这是截至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条活跃的海底河流。其河水来自地中海,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最后进入黑海。 海底河流也像陆地河流一样,能够冲出深海平原。只是深海平原就像海洋世界中的沙漠一样荒芜,这些地下河渠能够将生命所需的营养成分带到这些沙漠中来。因此,这些海下河流非常重要,就像是为深海生命提供营养的动脉要道。 英国科学家2010年7月底在黑海下发现一条巨大海底河流,深达38米,宽达800多米。按照水流量标准计算,这条海底河流堪称世界上第六大河。像陆地河流一样,海底河流也有纵横交错的河渠、支流、冲积平原、急流甚至瀑布。 (2)海底山脉 大洋底部存在世界上最长的山系。这个事实直到十九世纪后期才被人类发现。1866年,在铺设横越大西洋的海底电缆时,发现大西洋底的中部水浅而两侧水深。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为了偿还债务,梦想从海水中采金。于是建造了一艘"流星"号考察船远赴大西洋考察作业。结果黄金没有找到,却收集了一大批珍贵的海洋资料。他们用超声波装置对大西洋底探测的结果显示,大西洋底有一条从北到南的海底山脉。山脉的高点露出海面形成了亚速尔群岛、阿松森群岛。1956年,美国学者尤因和希曾首先提出,全球大洋洋底纵贯着一条连续不断的全长达6.4万公里的中央山系,又叫做大洋中脊。中央山系比大洋盆地高约1到2千米。中央山系的宽度约为1000到2000千米,最宽处可达5000公里。大洋山系的总面积约占海洋总面积的30%。其中,大西洋山系北起北冰洋,向南呈S形延伸,在南面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与印度洋山系的西南支相连。印度洋山系的东南支向东延伸与东太平洋山系相连。东太平洋山系北端进入加利福尼亚湾。印度洋山系北支伸入亚丁湾、红海与东非内陆裂谷相连。大西洋山系向北延伸到北冰洋,最后潜入西伯利亚。洋底山系全长可以绕地球一圈半。 经过细致测量,人们发现大洋中脊上有一条1到2千米宽的裂谷。为了揭开海底的地质演变奥秘,人们曾经多次下潜到大洋中脊的裂谷中进行实地勘测。在1972年到1974年

世界海洋生物学研究历史

世界海洋生物学研究历史 海洋生物学是海洋学的分支学科,同时也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它主要关注海洋生物本身,在细胞、机体和种群水平上,研究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以及行为上对环境的适应性等(杨万喜 2012)。自古以来,人类就因为捕鱼、航海等活动与海洋发生着关系,逐步了解一些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的关系。但是,海洋生物学作为一门系统学科的历史较短(沈国英施并章 2002)。 早在古希腊时期(公元前四世纪),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在《动物志》中记述了170多种海洋生物,按现代分类包括有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蠕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原索动物、鱼类、爬行类、海鸟、海兽等十多个主要动物类群,其中海洋鱼类即有110多种(价值中国网站 2006 )。而在中国,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刊行的中国《黄帝内经》中,就也已经有了用墨鱼治病的记载。更不要说公元前一世纪前成书的《尔雅》,不仅记载有海洋动物,甚至还有海洋藻类。还有公元初古罗马普利尼乌斯的《自然历史志》,记录了170多种海洋生物。中国明朝屠本睃的《闽中海错疏》,记载有200多种海产生物(价值中国网站 2006 )。不仅如此,《闽中海错疏》即是我国也是世界比较早的一部水产经济动物志,又是动物学从以实用为主向系统动物学方向发展的重要著作之一。而且《闽中海错疏》比较全面地记载了福建的水产动物,包含不少动物形态、生态和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湖南省科普网 2010)。我们可以发现,在古代,人类就已经体现出了对海洋生物学的巨大好奇以及浓厚兴趣。尽管那时还没有海洋生物学的这个学科观念,但这并没有阻止人类对海洋生物的探索。这便是海洋生物学的萌芽阶段。 随着自然科学和航运事业的发展,海洋生物学进入到了科学的研究时期。海洋生物学逐渐由萌芽阶段向初始阶段迈进。一些科学家开始进行零星的调查。例如,1674年,荷兰列文虎克最先发现海洋原生动物;1777年,丹麦米勒开始应用显微镜观察北海的浮游生物;英国的Forbs用底托网采集并观察底栖生物,提出海洋生物垂直分布的分带现象——潮间带(littoral zone)、昆布带(laminarian zone)、珊瑚藻带(coralline algae zone)以及深海珊瑚带(deep sea coral zone)并且按深度将爱琴海分成九个带和发表《英国海产生物分布图》(沈国英郭丰黄凌风施并章 2010)。以后科学家们也相继进行了多次大范围的海洋生物调查。19世纪前期,爱伦贝格在海洋中发现硅鞭藻类;英国达尔文对他在1831~1836年“贝格尔”号航海中采集的蔓足类和珊瑚类,进行了出色研究;德国米勒于1845年使用浮游生物网,采集和研究海洋浮游生物。1908~1913年,丹麦彼得松的工作奠定了海洋底栖生物定量研究的基础;1946年,美国佐贝尔的《海洋微生物学》奠定了海洋微生物,主要是海洋细菌的研究基础(价值中国网站 2006 )。 此外,海洋生物学的一些概念、术语也陆续被提出来。例如,1887年Hensen首先使用“浮游生物”(plankton)一词,1891年德国的Haeckel首先提出“底栖生物”(benthos)和“游泳生物”(nekton)两个名词,这是迄今为止仍继续沿用的海洋生物三大生态类群(沈国英施并章 2002)。此时,海洋生物学已经初步形成了一门系统的学科。 19世纪下半叶开始,出于自身的好奇心理,各国竞相派出海洋考察船,海洋生物的研究工作日益兴盛。各国的海洋生物学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其中,最有名的海洋考察是英国“挑战者”号调查船历时三年多(1872~1876)的环球调查,学者们采集了大量深层和中层生物,出版了50卷巨著,所记载的生物的新种达4400多个,使当时已知的海洋生物种数翻了几番(沈国英施并章 2002)。各国在此期间也设立了许多考察站,相继建立了许多海洋生物研究机构(最古老的海洋生物研究机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洋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872年,1874年正式开放。1888年,英国海洋生物学会成立了普利茅斯海洋研究所。美国于1888年在伍兹霍尔建立海洋生物研究所等等(价值中国网站 2006 ))这对海洋生物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20世纪初至50年代可以认为是海洋生物学研究的发展阶段。这个时期海洋生物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大量的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定量研究。例如,对于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数量分布的研究等等。而且,在游泳生物上,人类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例如研究人员开始对一些鱼类的分布、洄游和数量变化等开展调查(沈国英郭丰黄凌风施并章 2010)。这对捕鱼业以及鱼类研究专家积累了很多珍贵的材料资源。

关于海洋生物的科普知识

关于海洋生物的科普知识 十大最危险的海洋生物 箱形水母 生活在海洋的箱水母种类繁多,虽然没有正式记录,但大量轶事证据显示,每年有数十人甚至100多人命丧箱水母之手。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供的数据,单是在菲律宾,每年就有20至40人死于箱水母的毒刺。科学基金会表示:“在很多国家,箱水母酿成的悲剧并不需要签发死亡证明,因此,全世界的箱水母致人死亡事件发生数量可能在很大程度人被低估。” NO.2 虎鲨 虎鲨是鲨鱼家族中仅次于噬人鲨的凶猛残忍的食肉动物。一岁的虎鲨就已有38厘米长了。成年虎鲨可以长到9米左右,当饥饿的虎鲨胃口很大,只要发现移动的物体,它就会紧追不舍,伺机发动攻击。虎鲨的食性很复杂。 软骨鱼纲板鳃亚纲的1目。本目仅有虎鲨科1科,虎鲨属1

属,约8种。体粗大而短,头高近方形。眶上突起显著,吻短钝,眼小,椭圆形,上侧位,无瞬膜。鼻孔具鼻口沟。口平横,上、下唇褶发达。上、下颌牙同型,每颌前、后牙异型,前部牙细尖,3~5齿头;后部牙平扁,臼齿状。喷水孔小,位于眼后下方。鳃孔5个,最后3~4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背鳍2个,各具一硬棘;具臀鳍;尾鳍宽短,帚形,下叶前部三角形突出,尾基无凹洼;胸鳍宽大。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各热带与温带海区。中国现有2种,宽纹虎鲨和狭纹虎鲨。 虎鲨类早在古生代石炭纪就有化石记录,中生代最为繁盛,到新生代渐衰落。是一类中小型鲨鱼,长可达1.5米,体笨重。栖息底层,食贝类及甲壳类动物。用背鳍棘御敌害。体黄色并具黑色横纹,是避免敌害的警戒色。虎鲨每次产卵2枚,卵具螺旋瓣的圆锥形角质囊,卵囊末端曳有长丝,借以固着于附着物上。 NO.3 石鱼 石鱼,又名绣花针。为庐山特产“三石”之一。因为它生长在石涧和因瀑布造成的涧穴中,利用它特有的功能——吸盘,栖附在水中的岩石上,或涧崖的石缝间,故名“石鱼”。又因体形小如针,故又名“绣花针”。石鱼的高度恰好是现在水文观测的零刻度,极高的科学价值。除此之外,在辽宁省朝阳市的凌源市、北票市,锦州市义县等地也有一种名为石鱼的化石,该石为白鲟、狼鳍鱼等鱼类化石,《石雅》载之为“石鱼”。

海洋科普知识PPT讲稿

水母 银水母 银水母术名帽状银蕊水母,名字优雅,晶莹剔透,却是一种身含剧烈神经毒素的可怕生物,变异后的银水母的毒液比眼镜王蛇还要毒三百多倍,从牙齿与触须的细剌注入毒素,要杀死一个成年人只消几秒时间。 帆水母 因浮囊体上方竖立一三角形帆板而得名,其特征是长有充气帆状浮囊,下方有具刺细胞的触手、生殖体和营养体(摄食和消化器官)。 霞水母 有的伞状体上闪耀着彩霞的光芒,叫做霞水母 最大的霞水母是分布在大西洋里的北极霞水母,它的伞盖直径可达2.5米,伞盖下缘有8组触手,每组150根左右。每根触手伸长达40多米,而且能在一秒钟内收缩到只有原来长度的十分之一。触手上有刺细胞,能翻出刺丝放射毒素。当所有的触手伸展开时,就像布下了一个致命的天罗地网,网罩面积可达500平方米。任何凶猛的动物一旦投入罗网,必将束手就擒。 霞水母的罗网纵然厉害,但对小小的牧鱼却奈何不得。牧鱼体长不超过7厘米,能在霞水母的触手下穿梭自如,把它当成了极好的避难所。牧鱼常常把一些不大的食肉鱼类引诱到主人布下的天罗地网中,自己则巧妙地避过毒丝,钻入巨伞下,逃脱攻击。与此同时,霞水母乘机收网捕鱼,美餐一顿,而牧鱼也因诱敌有功而得到主人的赏赐,吃一些琐碎食物。 霞水母和牧鱼共同生活,互惠互利,水母保护了牧鱼的生命安全,而牧鱼则帮它诱敌,并为它清除身上的微生物。 海月水母 海月水母属于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缸,旗口水母目。它通体为透明,体内98%是水分,身体主要由伞体和口腕组成。伞体的中间有四个马蹄形的胃囊,伞体内布满网状的辐管,伞体边缘长有一圈细长的小触手。伞体下方生有四个飘带状的口腕,在水中飘扬如旗子一般。 海月水母运动时,伞体边缘收缩,将伞内的水喷向后方,借助水的反作用力向前运动。形成了一张一弛的独特运动方式,犹如在水中翩翩起舞,非常漂亮。箱型水母 箱形水母是一种淡蓝色的透明海洋生物,形状像个箱子,有四个明显的侧面,外表十分好看。 澳大利亚箱形水母是一种淡蓝色的透明水母,形状像个箱子,有4个明显的侧面,每个面都有20厘米长。箱式水母有60条3米长的触须,每条触须上布满了储存毒液的刺细胞。 澳大利亚箱形水母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水母,世界上最毒的海洋生物之一,十大

第二章 海洋环境污染及其危害演示教学

第二章海洋环境污染及其危害

第二章海洋环境污染及其危害 第一节概述 一、海洋环境污染 1.“海洋环境污染”的定义 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和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其中包括河口湾,以致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捕鱼和海洋其他正常用途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损害海洋使用质量及减损环境优美等有害影响。 2.特点:污染源多而复杂、污染持续性强、危害性大、污染扩散范围大。 3.危害:①损害海洋水质、污染海洋底质;②损害海洋生物;③影响海洋渔业生产的发展;④浮游生物死亡,海洋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减低,加速温室效应。 二、海洋污染物 1.环境优先污染物:难降解,有生物积累性、致畸形、有毒性特点。我国水环境优先污染物共有14类共 68 种优先污染物。包括:卤代烃类、苯系物、氯代苯类、酚类、硝基苯类、苯胺类、多环芳烃、酞酸酯类、农药、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等。 2.海洋污染源的分类 (1)按排放污染物种类,分为有机质和营养盐污染、石油污染、重金属污染、有机化合物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热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 (2)按污染的主要对象,分为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源; (3)按排放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 (4)按污染物的发生地点,分为陆源型、海上型和大气型。

第二节有机物质和营养盐对海洋的污染及其危害 一、海洋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的来源和富营养化 1.来源:主要有生活污水(如,食品残渣、排泄物、洗涤剂)、农田化肥、农村家畜饲养、工业污水(如,食品、酿造工业、造纸工业、化肥工业等)以及海水养殖。 2.海洋环境中有机物质和营养盐污染会引起水域的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的机理是:水体中含有的过量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逐渐氧化分解,成为水中微生物和藻类的营养,使得藻类迅速生长。越来越多的藻类繁殖、死亡、腐败,引起水中氧气大量减少,使水质恶化,导致鱼虾等水生生物死亡。 水域的富营养化发生在湖泊中称为“水华”,发生在海域称为“赤潮”。 3.海洋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人口迅速增加,城市不断扩大、生活污水越来越多,处理水平低;过度的海水养殖、农业面源增加。 4.海洋水质中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的环境评价因子: ①生化需氧量 BOD5 ;②化学耗氧量 COD ;③氮、磷。 二、海洋有机物和营养盐污染的危害 1.促使某些生物(如赤潮生物、水葫芦等)急剧繁殖,大量耗氧; 2.降低了海水透明度、破坏海洋正常的生态结构; 3.促使各种细菌、病毒大量繁殖,毒害海洋生物和人类; 4.有机物分解,大量消耗溶解氧;海水缺氧,产生有毒气体,水质变差。 第三节石油对海洋的污染及其危害

环境海洋学论文

海洋环境评估报告与防治建议 ----长兴岛至交流岛跨海大桥运营期 项目建设背景介绍: 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区域位置优越,既是面向环渤海经济圈优良的出海口,又是通往东北腹地便捷的大通道,对连接辽宁经济中部城市群和东北经济区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为了更好的利用长兴岛的地理资源优势,吸引国内外各类生产要素进入东北市场,促进长兴岛海域经济发展,在长兴岛与交流岛之间建成跨海大桥项目,从发展交通运输入手,进行长兴岛的附近海域经济建设。 项目建成海洋环境评价必要性与目的: 必要性:就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而言,海洋工程造成的实际海洋环境影响往往会突破工程动工前实施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预测值(主要为其带来的海洋环境负面影响),造成了海洋工程正式运营期间所产生的海洋环境影响缺乏评估与监管,因此,必须引入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 目的:通过调查在施工前与运营期的海域环境质量,对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一方面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减少在施工期的环境污染,同时进一步加强海洋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将结果公布出来,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为其他的海洋工程提供借鉴。 项目海洋调查: 海洋环境是指地球上连成一片的海和洋的总水域,包括海水、溶解和悬浮于水中的物质、海底沉积物,以及生活于海洋中的生物。因此海洋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百度百科) 一、综述: 运营期直接环境影响。一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运营时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弃物如处理不当会对海洋的环境质量产生影响,从而威胁生物的栖息环境。建成后必然引起海岸带水文及海水生态变化,从而对海洋环境产生永久性影响。二是环境污染。大桥建成后,每天混和车流量可达2~3万辆,车辆行驶产生的含有CO、烟尘等污染物的废气将产生严重的空气污染; 运营期次生环境影响。在工程实施后,地方围绕通道进行的城镇规划和各项经济开发活动,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城镇规划向车站发展的同时,导致了新的环境影响。特别在环境敏感地带,其所受影响就更为突出,如工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就业机会增加导致大量人口迁入,这些变化都会加剧区域噪声、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等环境污染问题。次生环境影响还包括由于经济开发活动及城镇建设带来的城镇化问题,导致土地利用强度加大或改变了区域土地利用性质,使区域环境功能发生改变;另外,车站及其附近区域被开发利用为城市用地,将引起土地硬化,导致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主要的影响具体化: 1、海洋水文沉积环境影响评价: 对潮位的影响:跨海大桥对外海潮位影响甚微,工程海区附近高潮潮位降低,低潮潮位升高,潮差减小,潮位变幅由湾口向湾内渐增,在桥区附近潮位变幅最大。 对潮量的影响:涨落潮量均呈减小趋势,减小幅度介于0.21%~1.04%。涨、落潮量的减少,致使高潮位降低低潮位抬升。落潮潮量变幅大于涨潮潮量变幅位于桥位下游与外海相

科普知识讲座--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

科普知识讲座--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 一、活动主题海洋生物科普知识讲座 二、活动背景及目的日本东京海啸引发核泄漏正向中国袭来,中国沿海出现了抢盐、抢口罩的大规模恐慌。作为人类的我们如此珍爱自己的生命和生存环境,那么同样受到核泄漏影响的海洋朋友应该如何面对了?关于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这一问题,我们决定开展这期科普知识讲座,旨在向同学们讲解这一问题。 三、三、主办单位 四、四、活动时间 五、五、活动地点 六、六、目标人群 七、七、前期准备1. 制作宣传海报,最迟4月13日作出,4月14日打印出来,4月15日张贴于学校。2. 传单就不必了,浪费人力物力同时效果不好。(因为感兴趣的人群不是很多) 3. 在人人网,校园bbs,和通知辅导员,班长向同学发布消息。于4月15日前落实。 4. 于4月12日前预约相关老师、教授。并于4月16日提醒。 5. 于4月13日前预约好教室。并确认放映装置能用。准备笔记本电脑放映。 6. 准备相关视频文件,于4月15日前落实。 7. 向相关部门借音响、话筒等装置。 八、八、活动流程表1. 在活动开始前半小时联系授课教师,由同学到门口迎接引路。2. 在活动开始前一小时进入教室,并布置会场。(准备科协会旗、标明活动、讲桌等) 3. 在明显处放置宣传展板,指明活动地点。4. 晚19点活动正式开始5. 活动形式:教师讲解放映视频文件学生提问。6. 活动内容:(1)海洋生物依靠什么生存。(2)海洋生物最适宜的生存环境。(3)核泄漏对海洋生物的影响。(4)人类应该如何帮助和改善海洋环境。7. 活动结束后,由一名同学送走授课教师,同时安排同学引导观众离场。

九、九、物资准备1. 提前准备音响装置、调试电脑视频文件、话筒发声。2. 为授课教师准备礼品、准备水。

海洋科普进校园活动方案

蓝丝带海洋科普进校园活动方案 (修改稿) 第一章活动概述 1.1 背景 21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国际间的竞争从原来的陆地竞争转入海洋领域。为此,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加强海洋科普教育工作,增强海洋国土意识、海洋保护意识,培养一代爱海洋、学海洋、用海洋的优秀青少年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然而, 6月10日,国家海洋局公布,我国国民海洋意识调查结果显示,民众的海洋知识水平仍有待提高,知道我国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海洋国土”的只有10.7%。此前还有调查说,绝大多数中小学生都把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当成是国土面积;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的版图只有9 60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域国土,许多大学生根本不清楚领海等海洋国土的基本概念;在新兵中调查结果也大致如此;许多国民对我国海洋的了解只停留在旅游的海滩和餐桌上的海鲜上……。 为何会这样?主要是多年教育的失误。比如,中小学地理教育一再被轻视和缩减,而其中有关海洋的课程又一减再减;中学分科,大学细分专业,使学生对我国地理缺乏基本的了解;加之海洋教育手段的单调,把原本应该丰富多彩的课程弄得枯燥无味了。人文教育在此方面也常帮倒忙,甚至严重误导,如语文课文中就把祖国描述为“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其后也没有任何附加解释,类似的说法在正规人文的教材如诗歌和小说中并不鲜见。这

些都使我国孩子在接受海洋国土观教育上先天不足。而包括海洋在内的地理教育一直是许多国家的重头和基层课程,如美国就把地理、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并列为美国基础教育的5门核心课程。 “海洋国土意识”需要系统、有效和从小教育。海洋知识的普及、海洋文化的传播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寓教于乐了授课方式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增强青少年的海洋国土意识,海洋保护意识。在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的大力支持下,为使海洋科普知识更好地走进校园,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计划面向三亚市大、中、小学,开展海洋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 1.2 目的 1.2.1 提高青少年的海洋保护意识 通过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三亚市教育局和蓝丝带协会以及热心海洋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引起青少年对海洋保护的关注和参与,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海洋保护意识。 1.2.2 提高公众对海洋对海洋环保的关注和参与 通过对青少年海洋知识的普及以及海洋文化的传播,增强青少年的海洋国土意识、海洋保护意识,从而由青少年带动身边的亲人朋友一起参与到海洋保护的活动中来。 1.2.3 探索海洋科普宣教模式 通过活动的实施探索一套可持续可复制的海洋科普宣传教育模式。 1.3 时间 活动前期准备阶段 2013年01月01日—2013年02月29日

海洋科普知识

1.海洋地质的作用 海洋地质作用 geological processes of ocean 海水运动、海水中溶解物质的化学反应和海洋生物对海岸、海底岩石和地形的破坏和建造作用的总称。海洋地质作用包括海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海水的运动方式主要是波浪、潮汐、洋流和浊流。这 4种海水运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的机械动力。由于海水深度和海底地形的影响,它们在海洋中构成了不同的水动力带。 2.什么是红树林海岸 我国的红树林海岸广泛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台湾和福建省海岸。红树林海岸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三条:一是红树林根系发达,有固滩护岸的作用,防止海浪对岸滩的侵蚀与破坏;二是红树林的根、叶产生的有机质和引来的鸟类所产的粪便是浅海鱼虾等海洋生物的充足饵料,改善了海洋生态,函养了水产资源;三是红树林繁殖茂密,郁郁葱葱,美化了环境,调节局部小气候。所以,人类要爱护红树林。 3.海水鱼为什么不咸

海水很咸并带有苦味,所以不能食用。但生活在海洋里的鱼类却不咸,这是因为海洋中的硬骨鱼类具有很强的排盐能力,它们生有专门排盐的器官,位于鳃片中,由“泌氯细胞”组成。这些“泌氯细胞”像一个淡化车间,能使海水淡化,而且效率非常高。此外,为了弥补体内水分的流失,海洋硬骨鱼类还采取多喝水、少泌尿的措施来维持体内的低渗压。 4.海底山脉 大洋底部存在世界上最长的山系。这个事实直到十九世纪后期才被人类发现。经过细致测量,人们发现大洋中脊上有一条1到2千米宽的裂谷。为了揭开海底的地质演变奥秘,人们曾经多次下潜到大洋中脊的裂谷中进行实地勘测。在1972年到1974年期间,法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在地质学家勒皮雄的领导下,使用深潜器观测到了大洋中脊的裂谷。使用深潜器观测到了大洋中脊的裂谷。 5.淤泥质海岸

海洋科学基础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海洋科学基础》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一、考试说明 1.参考教材 (1)冯士筰、李凤岐、李少菁主编海洋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3版(2)侍茂崇、高郭平、鲍献文编著海洋调查方法,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2、考试内容比例 (1)题型比例 问答题:100% (2)内容比例 海洋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常识50%,观测研究方法50%。 二、考试内容: (一)绪论 1.海洋的特性 2.海洋学研究内容 3.海洋学研究意义 4.海洋学研究方法 (二) 地球概观 1.地球概观 2. 构造学说 3. 海水来源 4. 海洋的划分 5. 海底地形 6. 各大洋及中国海形态 (三) 海水的物理性质 1. 海水的组成 2.海水的物理性质 3. 海水温度、盐度、密度概念 (四) 海洋中的热收支和水平衡 1. 海洋中的热收支 2. 海洋中的水平衡 (五) 大洋及中国海的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及变化 1. 大洋温度的分布及变化 2. 大洋盐度的分布及变化 3. 中国海温盐分布及变化 4. 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观测 (六) 大气环流

1.大气垂直结构与气象要素 2. 大气环流 3. 主要天气系统 4. 中国海的气候特征 (七) 海洋环流与水团 1. 海流成因 2. 地转流 3. 风海流 4. 惯性流 5. 大洋环流及水团结构 6. 中国海环流 7. 海流的观测 (八)海洋中的波动 1. 波浪要素、波浪类型 2. 小振幅重力波 3. 风浪和涌浪 4. 海洋内波 5.海浪的观测 (九)潮汐及风暴潮 1. 潮汐基本要素、分类 2. 潮汐理论 3. 中国海潮汐 4. 风暴潮定义、分类 5. 潮汐的观测、预报方法及应用 (十)海水的混合和海洋细结构 1. 海水混合的概念、形式 2. 混合效应及影响因素 3. 水团之间混合 (十一)海洋——大气相互作用 1. 海洋在气候系统中的地位 2. 海洋——大气相互作用 3. 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

2015环境海洋学化学部分复习思考题答案不完整版汇总

2015环境海洋学化学部分复习思考题答案不完整版汇总2014年环境海洋学化学部分复习题 名词解释 常量元素;营养元素;主要成分恒比定律;元素的保守性;海水的碱度;碳酸碱度;硼酸碱度;海洋低氧现象;悬浮颗粒物;硝酸盐的还原作用;反硝化作用;海洋生物固氮作用;Redfield比值;营养盐限制;氮限制海区;磷限制海区;海水的络合容量;分子标志物;河口区的絮凝作用;海洋生物泵;海洋酸化;沉积物间隙水;沉积物上覆水;海洋富营养化;潜在性富营养化现象 问答题 1. 海水化学组成有什么特点,海水的组成为什么有恒定性, 第一问: 海水中的物质主要包括常量元素、营养元素、微量元素、溶解气体和有机物质。 1、海水中常量元素占总量的99%以上。 、海水是电中性的。 2 3、海水中主要元素组成之比值大体上恒定不变。 4、海水的pH是8.1左右,为弱碱性。 第二问: 2. 海水的pH一般是多少,海洋中pH变化与海洋生物的生命活动有什么关系, 第一问: 一般为8.1左右,弱碱性。 第二问: 3. 影响气体在海水中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 1、气体本身的性质 2、压力

3、温度 4、盐度 4. 什么是化学耗氧量,海水的化学耗氧量应采用什么方法测定, 第一问: 化学耗氧量:水体中易被强氧化剂氧化的还原物质所消耗氧化剂折算成氧的量。第二问: 海水化学耗氧量的测试方法需选用高锰酸钾法。 5. 简述海水中氮、磷、硅等营养盐的存在形态和分布特征, 海水中N的存在形态和分布特征: 硝酸盐:河口近岸高,外海底;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高;深层比表层高;太平洋、印度洋的硝酸盐含量比大西洋高。 -3,铵盐:海水中铵根离子含量很少超过4μmol/dm,但在封闭海区的深层缺氧水中,铵根离子含量很高;空间分布近岸水高远岸水低,一般远离大陆海区的含量很低且均匀;垂直分布在近岸为表层低、底层高,在远岸则表层较高,随深度增加而减少。 亚硝酸盐:水平分布因海区不同而异;垂直分布,由有氧环境向缺氧环境转变的过渡带以及浅水区域海底附近存在一定的亚硝酸盐,一般还去深层很少有亚硝酸盐。 海水中P的存在形态和分布特征: 磷酸盐:一般在河口和封闭海区,沿岸水和上升流区含量较高,外海低;高纬度地区低纬度高;太平洋、印度洋的磷酸盐含量比大西洋高;河口及沿岸浅海区磷酸盐垂直方向分布比较均匀,而在深海和大洋中,表层含量较低,有明显分层。 海水中Si的存在形态和分布特征:

小学生科普知识大全

小学生科普知识大全,真心涨知识了! 1、人的一生大约要喝多少吨水?(80吨)。 2、一个水龙头滴水,15分钟就滴水200毫升,每天有近20升水,一年就会浪费多少吨水?(7吨) 3、举例说出发电的几种方法?(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 4、环境保护法的原则是什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环境权利原则;协调发展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5、白头叶猴属于我国哪一级保护动物?(一级) 6、请说出造成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原因。(是“天灾”和“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天灾直接原因是气候异常,雨量过大;人祸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严重。第二,江河湖泊的不断减少,进一步降低了蓄洪泄洪能力。第三,必要的防洪措施跟不上,城市防洪标准偏低) 7、1980至1995年间,全世界森林面积减少了多少?(1.8亿公顷) 8、水资源短缺成为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300多个城市缺水,每年我国因缺水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多少?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多少?(100多亿元,400多亿元) 9、淡水资源占地球水资源的百分比是多少?(3%) 10、目前我国受污染的河流的比例达到多少?(90%) 11、随着人口的增加,水资源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当今世界人均供水量已经比25年前减少了1/3,请问,如今世界的缺水现象已经影响到多少个国家?(80个国家) 12、汞、镉、铬、铅、砷是一类污染物,对人体危害很大,被称为“五毒”。这些污染物随废水进入水体后,被浮游生物吸收,小鱼吃浮游生物,大鱼又吃小鱼,人又吃污染后的鱼类,污染物会逐渐的聚集到人体内,我们称这样的关系为什么?(食物链污染) 13、据科学家们观测,全球气候在逐渐变暖,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生产活动所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14、如果缺少什么?地球上所有生物将会全部灭绝,人类也不例外?(空气和水) 15、一氧化碳气体对人体有什么危害?(人体是靠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携带氧气到各

幼儿园小、中、大班儿童海洋馆海洋生物科普教学活动方案

幼儿园小班科普教学活动 我和海星交朋友 活动目标: 一、激发孩子探索求知的欲望,丰富孩子的海洋知识。 二、认识海星的外形特征,了解海星的进食方式 三、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海星图片以及模型,星星图片、头饰(水果、星星、螃蟹、贝壳)、游戏音乐、礼物盒 活动过程: 一、以《摸箱》游戏引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认识海星的外型特征。 “小朋友,今天老师很高兴能来跟你们一起做游戏,所以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准备了礼物哦,猜一猜,我这礼物盒里装的是什么呢?(请幼儿猜一猜)谁来摸一摸?(请幼儿上来摸一摸礼物盒里的东西并拿出来)有好吃的水果,还有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宝宝,你们认识它吗?看看它像什么?所以我们就叫它海星宝宝。我们每个人都有只脚,可是小朋友数数看,我们的海星宝宝有几只脚啊?而且它每只脚上都还长有眼睛呢!那小朋友能找出它的嘴巴在哪里吗?” 二、出示海星图片和星星图片,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巩固对海星外型特征的认识。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长得像星星的东西,那它是不是海星宝宝呢?(对比它鱼海星的区别)为什么说他不是海星呢?(巩固孩子对海星的认识) 三、游戏《找朋友》 游戏玩法:给幼儿带上不同的头饰,并随着音乐做游泳的动作,当音乐停止时,找到跟自己同类的鱼做朋友。 四、教师通过教具的演示让幼儿了解海星的进食过程 “刚才我们跟着海星宝宝玩了找朋友的游戏,海星宝宝说现在它的肚子有点饿了,小朋友有没有给它准备有好吃的东西啊?海星宝宝看到了,这里有一只又肥又大的螃蟹,它最喜欢吃螃蟹了,它慢慢的游呀游,然后把它的胃吐出来,把大螃蟹包住。嗖的一下就把螃蟹吃了。哇,这里还有一个贝壳,海星宝宝可喜欢吃贝壳了,它又慢慢的游呀游,然后把它的胃吐出来,把贝壳包住。嗖的一下就把贝壳也吃了,这里还有一个大苹果,

高中生物科普知识竞赛题,知识竞赛

高中生物科普知识竞赛题,知识竞赛 1、下列有关DNA亲子鉴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准确率高 B 无年龄限制 C 必须要有双亲的直接参与 D 无空间限制 2、最新研究表明,人类肥胖的根本原因是() A 吃得太多 B 没有运动 C 得了肥胖病 D 人体DNA中有肥胖基因3、美国科幻片《机器警察》中主人公莫菲,原是血肉之躯,在一次追捕行动中牺牲后,科学家把他制成半人半钢的机器警察。从此,莫菲以一当百,无所不能。最近,法国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吉拉?德迪纳警告国际奥委会,未来的奥运会有可能被“莫菲”占领;这些“莫菲”不是除暴安良的机器警察,而是经基因工程改造过的运动员。人们将这种根据需要对某些基因进行改造的做法,称为“基因兴奋剂”。下列有关“基因兴奋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能用来治疗人类的遗传病 B 能对人的成熟的红细胞进行基因改造 C 能使人跑得更快 D 能使人的力量更大 4、最早提出基因一词的人是() A. 威廉?路德维希?约翰逊 B 孟德尔 C 克里克D沃森 5、下列有关化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化石的研究,可揭示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界的概貌 B 琥珀不是化石 C化石的形成和保存不需要任何条件 D 不可能形成木化石 6、下列有关电子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常用的有透射电镜和扫描电子镜 B.观察到的结构称之为显微结构 C,只需用普通装片即可D成像时使用自然光即可 7、下列有关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是SARS病毒 B 这是一种DNA病毒 C 这种病毒有独立新陈代谢能力 D SARS病毒能感染人的任何一种器官 8、下列有关俗话“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一种科学的说法 B.眼皮跳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一个报警器 C. 精神紧张不会导致眼皮跳动 D.有关调节眼睛的神经病变不会导致眼皮跳动 9、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时间是 A 1935年 B 1943年C1953年 D 1965年 10、生物科学发展到今天,生物技术研究的对象也已经从微生物扩展到动、植物,从陆地生物扩展到海洋和空间生物,继20 世纪80 年代出现的第二代蛋白质工程之后,又出现了第三代生物技术(): A 海洋生物技术 B 空间生物技术 C 陆地生物技术 D 克隆技术 11、转基因作物所转的基因大多使该植物具有抗病性、抗虫性、能抗除草剂或具有人们所需的特性,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有些还不能定论。我国从()开始,生产销售的食用大豆油、花生油,必须标明原料大豆、花生是否是转基因产品: A 1998 年5 月1 日 B 2000 年5 月1 日 C 2003 年5 月1 日 D 2004 年5 月 1 日 12、生物体是纷繁复杂形态多样的,但最基本的骨架却是由()构成的: A 核酸B脂肪 C 蛋白质 D 糖 13、不论是儿童、成年或老年缺钙都会影响健康,患各种疾病,钙的吸收与()维生素有关: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D 14、脚气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但脚气病与维生素B 族的缺乏有关,缺少维生素B族中的

2020精选关于海洋动物科普知识

【箱形水母】 生活在海洋的箱水母种类繁多,虽然没有正式记录,但大量轶事证据显示,每年有数十人甚至100多人命丧箱水母之手。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供的数据,单是在菲律宾,每年就有20至40人死于箱水母的毒刺。科学基金会表示:“在很多国家,箱水母酿成的悲剧并不需要签发死亡证明,因此,全世界的箱水母致人死亡事件发生数量可能在很大程度人被低估。” 【虎鲨】 虎鲨是鲨鱼家族中仅次于噬人鲨的凶猛残忍的食肉动物。一岁的虎鲨就已有38厘米长了。成年虎鲨可以长到9米左右,当饥饿的虎鲨胃口很大,只要发现移动的物体,它就会紧追不舍,伺机发动攻击。虎鲨的食性很复杂。 软骨鱼纲板鳃亚纲的1目。本目仅有虎鲨科1科,虎鲨属1属,约8种。体粗大而短,头高近方形。眶上突起显著,吻短钝,眼小,椭圆形,上侧位,无瞬膜。鼻孔具鼻口沟。口平横,上、下唇褶发达。上、下颌牙同型,每颌前、后牙异型,前部牙细尖,3~5齿头;后部牙平扁,臼齿状。喷水孔小,位于眼后下方。鳃孔5个,最后3~4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背鳍2个,各具一硬棘;具臀鳍;尾鳍宽短,帚形,下叶前部三角形突出,尾基无凹洼;胸鳍宽大。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各热带与温带海区。中国现有2种,宽纹虎鲨和狭纹虎鲨。 虎鲨类早在古生代石炭纪就有化石记录,中生代最为繁盛,到新生代渐衰落。是一类中小型鲨鱼,长可达1.5米,体笨重。栖息底层,食贝类及甲壳类动物。用背鳍棘御敌害。体黄色并具黑色横纹,是避免敌害的警戒色。虎鲨每次产卵2枚,卵具螺旋瓣的圆锥形角质囊,卵囊末端曳有长丝,借以固着于附着物上。 【石鱼】 石鱼,又名绣花针。为庐山特产“三石”之一。因为它生长在石涧和因瀑布造成的涧穴中,利用它特有的功能——吸盘,栖附在水中的岩石上,或涧崖的石缝间,故名“石鱼”。又因体形小如针,故又名“绣花针”。石鱼的高度恰好是现在水文观测的零刻度,极高的科学价值。除此之外,在辽宁省朝阳市的凌源市、北票市,锦州市义县等地也有一种名为石鱼的化石,该石为白鲟、狼鳍鱼等鱼类化石,《石雅》载之为“石鱼”。 【河豚】 河豚鱼又名气泡鱼,俗称:河鱼豚、挺巴鱼、气鼓子。学名:FugnrubripesT&S(红鳍东方鲀)FugupssedommusChu(假晴东方鲀)FuguobscurusAbe(暗纹东方鲀),属硬骨鱼纲,鲀形目,鲀亚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