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上学期高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用时:150分钟满分:150 分)

一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吾尝跂而望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学》)

(2)譬如为山,_____________,止,吾止也。(《论语·子罕》)

(3)李白《蜀道难》中,面对蜀道的艰险,表达对友人入蜀的关切和询问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2分)艺术审美贵在“默契”二字——艺术家的表达和欣赏者的感受在玄妙的审美时空中相遇,心灵因契合而生出愉悦之感。最著名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二人心灵相遇于“高山流水”之间,成为“知音”。知音可贵到什么程度呢?子期离世,伯牙摔琴绝弦,只因默契不存而知音不再。。,。,,。

①探讨这个话题源于对当代中国舞蹈某种创作倾向的观察

②然而审美默契的建立并不仅仅依赖于个人

③不少舞蹈创作习惯于外露性的情感表达

④这个故事无比生动地描述了艺术审美中因为默契而产生的共鸣

⑤似乎和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审美表达方式有所背离

⑥它离不开群体性文化的共识与滋养

A.④①⑤②⑥③

B.①③⑤④②⑥

C.④②⑥①③⑤

D.

①⑤③⑥④②

(2)在撰写关于《乡土中国·礼治秩序》的读书报告时,需要一些论据来解释“礼治”这一概念,以下选项最适合的一项是()。(3分)

A.宋太祖赵匡胤采纳赵普的建议,在宴会上威逼利诱石守信等大将,迫使其交出兵权。

B.没做过大夫的曾子在弥留之际发现自己躺在大夫专用的席子上,就命儿子把席子换掉。

C.蔺相如为国家利益,处处忍让廉颇,廉颇得知真相后,背上荆条,主动向蔺相如请罪。

D.曹操虽然兵权在握,但不愿背上篡汉的罪名,只享有权臣膜拜之礼,最终放弃了称帝。

二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4分)

材料一

①1990年12月,费孝通在日本东京的东亚社会研究国际讨论会上发表了题为“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的演讲。他提出在各种文化中塑造出来的具有不同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人们,带着从思想上到行为上各种不同的方式进入了共同生活,怎么样才能和平共处,成为必须重视的大问题。1992年,费孝通在香港中文大学首届“潘光旦纪念讲座”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城乡发展的道路——我一生的研究课题”的演讲,再次指出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建立新的秩序。这个秩序不仅仅需要一个能够保障人类继续生存下去的公正的生态格局(即生态秩序),而且需要一个所有人都能够“遂生乐业、发扬人生价值的心态秩序”。一年后,费孝通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座谈会的演讲中又重申:“如果人们能有一个共同的心态,这种心态能够容纳各种不同的看法,就会形成我所说的多元一体,一个认同的秩序。”他反复强调心态秩序背后隐含的是,如何能够在保持价值多元的情况下,建构一个秩序井然、运作顺畅的社会结构。

②把上述三段论述放在一起做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所说的“心态秩序”绝不是说我们要有共同的心理构成,我们对所有事情的看法都要一样。相反,费孝通强调的是我们必须学会容纳各种不同的看法和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共识才是心态秩序建立的关键。而如果我们有了对这点的认同,能够容纳不同的价值观,就有了新的秩序。相反,如果没有观念上的多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秩序尽管很容易建立,这在社会学上也被称为“机械团结”。但是,机械团结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复存在,真实存在的是不同的问题和观念之间的张力,所以才有费孝通提出来的新的挑战,也就是建立心态秩序新的挑战。其中,对于多样化的承认和多元化的尊重,在费孝通当年的三段论述中,正是建立心态秩序的基础。

③如果上述理解有道理的话,新的问题就来了。多元的价值观和多元的行为方式,必然会产生张力。不同的人奉行的理念不一样,而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互动的情景和需要。费孝通的三个演讲其实都在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全人类如何能够和平共处、各美其美,进而探讨在这个背景下,怎样才能使大家认识到这种多元本身就是我们最有价值的部分?进一步,在此基础上又怎样发展出更多的具有操作性的、更细微层面的概念工具和研究方法,以及在具体社会实践和政策制定中怎样取得更具操作性的进展?

(节选自阎云翔《多元化:心态秩序与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①今天无论我们哪一种“秩序”,“秩序”本身作为一种规范化的社会追求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给“心态秩序”的维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所谓“不确定性”,是指事物的特定属性和存在状态,既包括事物发展本身的不稳定性、变动性,也包括认知主体囿于自身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对事物发展状态的不确定认知。

②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兴起,“不确定性”作为一种结构性力量已登上舞台,成为现代社会的本质性特征。西方风险社会学领域已普遍认为传统的“风险”概念似乎不足以反映和应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变动性和复杂性。“不确定性”是风险的本质和首要特征,而“风险”则是不确定性的一种具体表征。“风险”也可看作不确定性所暗含的负向发展可能性的具象化,体现着对不确定性指向化、客观化的概率判断和“确定性”表达,是一种可量度的“不确定性”。就此而言,“不确定性”比“风险”更能准确描述和概括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并逐步推动风险社会学研究向不确定性社会学研究转变。

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143个主要国家数据的检测情况发布的2020年“世界不确定性指数”的研究报告,有三个结论性的认识:(1)不确定性指数不仅与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中的风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最近十年所观察到的不确定性水平超过了过去60年的总和。(2)自2012年以来,全球发展的不确定性水平开始快速攀升。(3)未来十年内,全球的不确定性水平将继续以更加强劲的势头攀升。

④我们生活在这个不确定性的社会中,或许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它的“不确定性”。由此可见,在不确定性中,“发展”实际上并不是沿着某个确定的轨道在生长,也不是与某个预设的目标有意勾连,而是蕴含着无穷力量、活力和潜能的行动。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动中取动”,在不确定性中认识和把握不确定性,学会用不确定性的发展思维去理解和适应复杂多变的世界,进而学会在发展的不确定性中寻找甚至创造“心态秩序”的确定性。如果我们的思维还停留在“确定性”发展的刻板模式中,那么发展也就停滞了,由此形成的“心态秩序”最后也会因为跟不上新的形势而陷入一种更大的失衡甚至崩溃之中。

(节选自文军《发展的不确定性与心态秩序的维系》)

3.根据材料一,以下概念工具不适合用来分析“社会结构”的一项()。(2分)

A.差序格局

B.上层建筑

C.血缘地缘

D.圈层文化

4.能依据文意作出推断的一项()。(2分)

A.依据材料一,对各种价值观念的容纳,是心态秩序建立的关键。

B.依据材料一,“心态秩序”的着眼点是社会心态,与个体关联不大。

C.依据材料二,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新的理论体系去预测把握“不确定性”。

D.依据材料二,“心态秩序”终会因为现代社会的“不确定性”而陷入失衡。

5.依据材料一,作者想引用名言解释费孝通提出的“各美其美”,以下最适合的一项()。

(2分)

A.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B.宽容是文明的唯一考核

C.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的无论哪种可能的信念

D.每个人的基本道德观念生而不同,不可等量齐观

6.材料一与材料二第②段都借助概念的辨析推出观点,而写法有所不同,请对此加以分析。

(4分)

7.“躺平”“内卷”是目前颇能反映社会心态的高频词,结合两则材料的相关内容,请就此现象阐述建立“心态秩序”的必要性。(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

材料一:小说

夜渔

莫言

①经过长时缠磨,九叔终于答应夜里带我去拿蟹子。吃过晚饭后,九叔带我出了村。

②那晚上月亮很大,不是八月十四就是八月十六。时令自然是中秋了,晚风很凉爽。月光皎洁,照在高粱地间的水上,一片片烂银般放光。吵了一夏天的蛙类正忙着入蛰,所以很安静。

③等了很久,蟹子们还没出现,我有些焦急了。九叔也低声嘟哝着,起身到栅栏边上去查看。回来后他说:怪事怪事真怪事,今夜里应该是过蟹子的大潮呀,又说西风响蟹脚痒,蟹子不来出了鬼了。

④九叔从河边的一棵灌木上,摘下一片亮晶晶的树叶,用双唇夹着,吹出一些唧唧啾啾的怪声。我感到身上很冷,便说:九叔,你别吹了,俺娘说黑夜吹哨招鬼。九叔吹着树叶,回头看我一眼。他的目光绿幽幽的,好生怪异。我心里一阵急跳,突然感到九叔十分陌生。我紧缩在蓑衣里,冷得浑身打战。

⑤天上不知道何时出现了一朵黄色的、孤零零的云,月亮恰好钻了进去。我感到这现象古怪极了,这么大的天,月亮有的是宽广的道路好走,为什么偏要钻到那云团中去呢?

⑥清冷的光辉被阻挡了。河沟、原野都朦胧起来,那盏马灯的光芒强烈了许多。这时,我突然嗅到一股淡淡的幽香。幽香来自河沟,沿着香味望过去,我看到水面上挺出一枝洁白的荷花。它在马灯的光芒之内,那么水灵,那么圣洁,我们家门前池塘里盛开过许许多多荷花,没有一枝能比得上眼前这一枝。

⑦荷花的出现使我忘记了恐惧,使我沉浸在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洁白清凉的情绪中。我不知不觉地站起来,脱掉蓑衣,向荷花走去。我的腿浸在温暖的水中,缓缓流淌的水轻轻抚摸着我,我感到很舒服。离荷花本来只有几步路,但走起来却显得特别漫长。我与荷花之间的距离仿佛永远不变,好像我前进一步,它便后退一步。我的心处于一种幸福的麻醉状态,我并不希望采摘这朵荷花,我希望永远保持着这种荷花走我也走的状态,在这种缓慢的、有美丽的目标的追随中,温暖河水的抚摸,给了我终身难忘的幸福体验。

⑧后来,月亮的光辉突然洒满河道,一瞬间,我看到它颤抖两下,放射出几道比闪电还要亮的灼目白光,然后,那些宛若玉贝雕琢成的花瓣纷纷落下。花瓣打在水面上,碎成细小的圆片,旋转着消逝在光闪闪的河水中,那枝高挑着花瓣的花茎,在花瓣凋落之后,也随即萎靡倾倒,在水面上委蛇几下,化成了水的波纹……

⑨我不知不觉中眼睛里流淌出滚滚的热泪,心里充满甜蜜的忧伤。我心中并无悲痛,仅仅是忧伤。眼前发生的一切,宛若一个美丽的梦境。但我正站在河水中,水淹至我的心脏,我的心脏的每一下跳动都使河水轻轻翻腾,水面上泛起涟漪。荷花虽然消逝了,但清淡的幽香犹存,它在水面上漂漾着,与清冽的月光、凄婉的虫鸣融为一体……

(节选自《莫言的奇奇怪怪的故事集》)材料二:散文

池塘

莫言

①前面有一个池塘,所谓池塘,实际上就是原野上的洼地,至于如何成了洼地,洼地里的泥土去了什么地方,没人知道,大概也没有人想知道。草甸子里有无数的池塘,有大的,

有小的。夏天时,池塘里积蓄着发黄的水。这些池塘无论大小,都以极圆的形状存在着,令人猜想不透,猜想不透的结果就是浮想联翩。

②前年夏天,我带一位朋友来看这些池塘。刚下了一场大雨,草叶子上的雨水把我们的裤子都打湿了。池水有些混浊,水底下一串串的气泡冒到水面上破裂,水中洋溢着一股腥甜的气味。有的池塘里生长着厚厚的浮萍,看不到水面。有的池塘里生长着睡莲,油亮的叶片紧贴着水面,中间高挑起一枝两枝的花苞或是花朵,带着十分人工的痕迹,但我知道它们绝对是自生自灭的,是野的不是家的。朦胧的月夜里,站在这样的池塘边,望着那些闪烁着奇光异彩的玉雕般的花朵,象征和暗示就油然而生了。四周寂静,月光如水,虫声唧唧,格外深刻。使人想起日本的俳句:“蝉声渗到岩石中。”声音是一种力呢还是一种物质?它既然能“渗透”到磁盘上,也必定能"渗透"到岩石里。原野里的声音渗透到我的脑海里,时时地想起来,响起来。

③我站在池塘边倾听着唧唧虫鸣,美人的头发闪烁着迷人的光泽,美人的身上散发着蜂蜜的气味。突然,一阵湿漉漉的蛙鸣从不远处的一个池塘传来,月亮的光彩纷纷扬扬,青蛙的气味凉森森地粘在我们的皮肤上。仿佛高密东北乡的全体青蛙都集中在这个约有半亩大的池塘里了,看不到一点点水面,只能看到层层叠叠地在月亮中蠕动鸣叫的青蛙和青蛙们腮边那些白色的气囊。月亮和青蛙们混在一起,声音原本就是一体——自然是人的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节选自莫言《会唱歌的墙》)材料三:散文

大地

毕飞宇

①作为乡下人,我喜欢乡下人莫言。他的鼻子是一个天才。我喜欢莫言所有的关于气味的描述,每一次看到莫言的气味描写,我就知道了,我的鼻子是空的,有两个洞,从我的书房一直闻到莫言的书房,从我的故乡一直闻到莫言的故乡。

②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说过:“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给我们。”这句话说得好。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大地,它的诗意和感染力是作家提供出来的。无论是作为一个读者还是作为一个作者,我都要感谢福楼拜的谦卑和骄傲。

③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

(节选自毕飞宇《大地》)

8.材料二第③段,词语搭配巧妙,对此加以赏析。(3分)

9.景物描写在不同的文体中常具有不同的作用,以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月光”为例,结合

文本进行分析。(4分)

10.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作者运用了小说和散文怎样的文体特点来书写“故乡”的。

(4分)

11.每位作家都背靠属于自己的“大地”,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也总能找到一些“意象”,既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又具有象征意义,有时甚至还能体现作者的精神气质。请从鲁迅、沈从文、贾平凹的作品中选取一个“意象”,加以分析。(5分)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观雨

(宋)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本诗作于建炎四年(1130)夏,这一年春天,金兵进逼长沙,守帅向子諲组织了有效的防御,形势略有好转;而作者从汴京陷落后,一路流离,此刻正在湖南邵阳。

12.按体裁分类选诗,可以与本诗编辑在一起的一项()。(1分)

A.《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B.杨万里《插秧歌》

C.杜甫《登高》

D.柳永《望海潮》

13.以下对本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2分)

A.雄沉慷慨

B.含蓄内敛

C.高雅明丽

D.沉郁哀婉

14.结合全诗,具体分析诗题中“观雨”所寄寓的情志。(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20分)

巡抚福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黄公墓志铭①

(清)方苞

①余闻公名在丁亥、戊子间。时江、浙大饥,天子并命发粟以赈。而吾乡有司失方略,骼骴布路,奸人朋聚,正昼剽掠。于时则闻浙之祲尤大,而民不阻饥,惟黄公之功。其后讯之浙士大夫,多曰:“公功岂独在饥者?备荒政,遏乱萌者,则黄公。是吾民所尸祝

..也。”

②杭、湖二州连饥,民心摇摇。公至,则悬禁不得昂米价,为书告籴邻省,散库金于典肆,约逾岁归其本,劝富民分灾而禁贫民之群聚要索者。会温、台二郡大穰.,浙人皆曰:“吾父母妻子得保聚矣。”公始至湖,时常平仓粟皆虚,巡抚将具劾群吏。公曰:“吏尽黜,何与.饥者?”卒赖以济。

③浙民既苏.,公移镇八闽。时海贼郑尽心聚党出没,上命会剿,制府、提督各以事诿。公刻日独进,而悬赏格得其魁者千金。抵厦门,厉气巡军。忽辕门鼓三骇,郑尽心已为其党所密首捕得之矣。方公之未至闽也,郑尽心既啸聚海隅,而山贼陈五显亦相应和。尽心既获,五显亦就抚。而公官罢闻命即送符篆俾他人上之而不有其功。

④先是,杭、湖二郡米价犹踊。督粮道请折价分授有疵运弁②,沿途采籴赈济。而运弁干没,粮额缺,遂挂吏议。公既罢归,上惜其才,复命督理子牙河,给原阶,而公竟卒。

⑤公始入台③,有所陈,会上以他事震怒,而公直前,必申所请。居台中五年,所条奏皆关大体。公自内擢,所居皆清要,卒秉节钺两镇大藩,可谓遇且显矣。其卒也,年六十有五。而浙、闽之民及海内士大夫知公者,莫不相聚太息,恨公之无年,而惜其才有未尽试焉。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方苞集》,有删改)[注]①黄公:名秉中,字惟一。②运弁:低职的押运武官。③台,指内阁。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何与.饥者()(2)浙民既苏.()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是吾民所尸祝

..也()

A.祭祀人

B.主持人

C.保护

D.崇拜

(2)会温、台二郡大穰.()

A.丰收

B.歉收

C.种植

D.饥荒

17.第③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而公官罢闻命即送符篆俾他人上之而不有其功。

18.把第⑤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公自内擢,所居皆清要,卒秉节钺两镇大藩,可谓遇且显矣。

19.第④段“上惜其才”让黄秉中官复原职,请围绕他在杭、湖的赈灾方略,分析皇帝“惜

才”的原因。(3分)

20.本文围绕黄公“民不能忘,帝眷有终”来选材和叙事的,对此加以分析。(5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2分)

资仁堂记

(明)邵宝

①吾邑砖桥钱君孟润之为堂也,君子过之而见其扁①者,问之曰:“君之堂何以名‘资仁’哉?”君起而对曰:“吾闻之:仁者,人也。人而不仁,不可以为人。吾斯惧焉。虽不敏,不敢不勉。名吾堂所以志也。”

②曰:“‘为仁由己’,孔子之训也,君而不闻乎?顾舍诸而言资也?无亦重自任而轻人之求欤?”曰:“何敢然哉?资之于仁,大矣。□如不敏者,非资焉,言则曷听,行则曷观?《礼》曰:‘率法而强之,资仁者也。’敢不务乎?”

③曰:“然则资恶乎在?”曰:“昔者孔子之告子贡,盖尝曰:‘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凡堂焉而吾坐者,皆若人也,此吾所为资焉者也。不然,吾省焉。虽然,吾所居里,去郡邑,远大夫,士非特至焉者,吾见亦罕矣,资将焉取哉?”

④曰:“野固有人焉。冀缺耨而敬,胥臣称其有德②。谓‘仁之则于是乎在’。今之野,焉知无缺乎?苟有之,其稽古传恭将无说乎?所谓资焉者,孰大于是?”君闻斯言也,以为得“资”,再拜而受之。

⑤他日,以告予。予谓之曰:“允哉,君子之论!可以铭君之心矣。”遂为之记。

⑥君名润,孟润其字。系出五季十国所谓吴越王镠,苏眉山称其有德于民甚厚者也。君九世祖进。宋祥符间,始繇③嘉禾徙居无锡。胜国④时,其孙宽甫益大其业,至以私廪代公赈,乡人德之。国朝洪武中,君大父公达徙今砖桥。父惟常,世修乡惠。正统中,用义受玺书,旌于门。君生承,厥世面天资近道,持身及家,克勤无怠。今且老矣,犹不忘自箴如是。君之伯兄孟清,于予为尊姑之夫。予之知君盖四十年于兹矣。因并及之。

(选自《容春堂续集》,有删节)[注]①扁,同“匾”。②冀缺耨而敬,胥臣称其有德:胥臣出使,经过冀国,看到冀缺在锄田除草,他妻子给他送饭,很恭敬,于是称赞这种相敬如宾的夫妻关系。③繇,同“由”。

④胜国,指宋朝灭亡。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一项()。(1分)

A.况

B.而

C.抑

D.亦

22.下列对第①②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A.钱孟润给自己的堂取名为“资仁”是为了勉励自己要具有仁德。

B.那位君子认为钱君应该自己努力行仁,而不应该轻视别人的请求。

C.钱孟润认为从仁中求取很重要,因为对普通人来说,他们需要言行的楷模。

D.《礼记》里面说“遵循法度而努力行仁,这是从仁中汲取道理来加以实行。”这是钱孟润所努力追求的。

23.钱孟润和“君子”曾经对“资仁”的来源有不同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对这两种看法

的高下进行评析。(4分)

24.联系主旨,探究第⑥段有无保留的必要,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4分)

三写作70分

25.有人说,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这一源泉的,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也有人

认为不尽然。

对此,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高三答案示例及评分说明

一 10分

1.(5分)答案:(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2)未成一篑(3)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评分说明:(1)第1册第六单元第10课(2)第3册第二单元第4课(3)第5册第一单元第3课

2.(1)(2分)答案:C

评分说明:

原文:艺术审美贵在“默契”二字——艺术家的表达和欣赏者的感受在玄妙的审美时空中相遇,心灵因契合而生出愉悦之感。最著名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二人心灵相遇于“高山流水”之间,成为“知音”。知音可贵到什么程度呢?子期离世,伯牙摔琴绝弦,只因默契不存而知音不再。这个故事无比生动地描述了艺术审美中因为默契而产生的共鸣。然而审美默契的建立并不仅仅依赖于个人,它离不开群体性文化的共识与滋养。探讨这个话题源于对当代中国舞蹈某种创作倾向的观察,不少舞蹈创作习惯于外露性的情感表达,似乎和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审美表达方式有所背离。

2.(2)(3分)答案:B(3分) C(1分)

评分说明:A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中提到“威逼利诱”,主要是通过人治与利益交换来达到目的,不属于礼治,故A错误;廉颇负荆请罪,更多是因为得知真相后自感惭愧,长期教化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部分错;曹操更多是迫于舆论压力才不愿意称帝,并不是主动服膺于君臣之礼,故D错误;曾子属于主动服膺于传统的等级秩序,故B正确。

二 70分

(一)(14分)

3.(2分)答案:B

评分说明:“社会结构”揭示社会有机结合,指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一般可以从阶级结构,人与社会的关系(差序格局、圈层等),社会关系的不同组合(地缘、血缘等),B选项则是从整体宏观的角度,偏向哲学的高度。

4.(2分)答案:A

评分说明:依据材料一第①段,有个体才有所有人的“遂生乐业、发扬人生价值的心态秩序”,所以B错误;依据材料二第④段中用不确定发展的思维去理解和适应,重点在“发展”的思维而非建立理论体系,所以C错误;依据材料二,错在“终会”,太绝对,且依据材料一“心态秩序”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大家在多元价值背景下,包容认同,所以D 错误。

5.(2分)答案:C

评分说明:“各美其美”的内涵是尊重多元价值观

6.(4分)答案示例:材料一通过概念使用的真实情境来阐明建立“心态秩序”的基础;首先针对读者可能出现误读的反驳,接着假设如果“心态秩序”的基础不存在,可能出现机械团结的结果,以现代社会的真实情况否定这一假设的可能性,进而推出承认价值多元是基础。材料二通过引入相似概念“风险”与“不确定性”进行比较,阐明两者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推出“不确定性”更适合用来形容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

评分说明:(1)不同方法各1分(真实情境、引入相似概念)(2)观点各1分

7.(4分)答案示例:“躺平”是指人们采用消极颓废的方式抵抗一切外来压力;“内卷”则是指因需通过内部竞争来获取有限资源而产生的焦虑情绪。这两种心态的产生与信息时代现代社会的巨大变革相关,是人们意识到“确定性消失”后做出的选择。这两个词折射出社会心态的失衡,也反映出人们对于“秩序”的渴望。这两种心态的内核都指向价值取向的单一,因此建立以多元价值为基础的“各美其美”的“心态秩序”就显得很必要。如果社会上能达成对多元活法的认同,那么就可减少不必要的内耗式的“竞争”。

评分说明:(1)躺平、内卷概念阐释(2分)(2)反映时代特征——不确定性(1分)(3)“心态秩序”必要性(2分)

(二)(16分)

8.(3分)答案示例:作者的语言给人生机勃勃、形象立体的画面感;以“美人”来写荷花的“风韵”,用“湿漉漉”形容蛙声,“凉森森”修饰“气味”,用新奇、陌生的词语搭配冲击读者阅读的视听感受;用“粘”字又进一步强化青蛙皮肤给人的触感;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他笔下的世界不但具有画面感,更是一个流动的充满生命力的丰富的世界。

评分说明:(1)新奇、陌生搭配、个性化、画面感、视听等感受。(任选其一,1分)(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至少2处,2分)。

9.(4分)答案示例:材料一为小说,“月光”在叙事上起到推动情节的作用,“月光”或是光亮万丈、或是朦胧幽暗、或是怪异灼目,亦真亦幻,神秘变幻,反映的是少年人诗意化奇异的心灵世界。材料二是散文,“月光”单一看并没有多出奇,但与玉雕般的花朵,唧唧的虫鸣与青蛙的气味组合在一起,就是烙印在作者心上的故乡的感觉,“月光”下故乡的色彩与声音,是作者的精神家园,借“月光”抒情,表达对故乡的依恋,也抒发他对故乡新的发现和哲思。

评分说明:材料一:叙事上推动情节;渲染气氛;展示人物心灵世界(1点1分);材料二:月光与其他景物组合,展现整体的故乡;抒情与哲思。(1点1分)

10.(4分)答案示例一:小说特征“虚构”,材料一作家借助少年“我”在月夜与一枝奇异荷花的相遇,进入似梦如幻的“奇幻”境界;作者以少年的心理体验来构建现实世界,小说中的“故乡”带有传奇性和神秘感。散文特征是“真实”,个性化的抒情言志,材料二中的“故乡”风景,些许混浊的池水,沾带着泥土,朦胧月色下的荷花,既素朴又散发光彩;作者通过重新审视风景思考来自故乡的“声音”与自己生命和创作的关联,又进一步指出人与万物相通都来自于自然,文章富有哲思。

答案示例二:小说在叙事结构上注重精巧设计,材料一选择少年“我”作为叙事视角,叙事围绕“我”的心理体验:从九叔答应的兴奋,到久等螃蟹不来时焦急,随着九叔怪异表现“我”感到恐惧,进入幻境后的放松愉悦,以“我”的情感变化为主线。散文在谋篇布局上则相对随意,自由度较高,材料二围绕“池塘”写景抒情说理,语言平易自然,缓缓道来,虽不跌宕,但诚挚深邃。

评分说明:小说特征+分析(2分);散文特征+分析(2分)

11.(5分)答案示例一:鲁迅小说中“鲁镇”(未庄),通常被看作是鲁迅故乡的绍兴;《祝福》中“鲁镇”是“病态”中国的象征,面对时代变革,鲁镇中从乡绅“鲁四老爷”到下层百姓柳妈、祥林嫂及乡民们都自觉顽固地维护着落后陈腐“传统”,在这个守旧循环的小镇中使得鲁镇人麻木、无聊、庸俗;“鲁镇”不仅是鲁迅批判传统封建的叙事空间,也是鲁迅归返不得的“家园”,小说中的“我”是“故乡”的“异类”。鲁迅对于“鲁镇”就如同他面对中国人的“劣根性”,愤怒中带着悲哀。

答案示例二:“秦腔”是一种反映秦地人民爱憎、欢乐和痛苦的民间艺术形式;“秦腔”高亢嘹亮,撕心裂肺大吼大叫的形式是秦人敦厚、强健风骨的体现;贾平凹的根在秦地,他的成长过程是沉浸在“秦腔”传递的文化氛围中;他的作品中有他对八百里秦川浑朴静穆风景和人们生存状态的关照;贾平凹平静崇高的叙述语言里自然流露出作者宏大的襟怀与气魄。

评分说明:(1)准确选择意象(现实+象征)(1分)(2)意象特征(1分)+象征含义分析(2分)(3)作家精神气质(1分)

(三)(8分)

12.(1分)答案:C

13.(2分)答案:A

14.(5分)答案示例:诗人一路颠沛,流寓邵阳,老态龙钟,不懂农桑,只能正襟危坐,表达观看骤雨风云的惊诧之情;千山万壑之间风雨际会,既描写环境,又暗喻时局动荡,生发忧虑之思;但暴雨下的景物并没有全然屈服,时局也不是黑暗一片,寄寓不屈的情志;尾联,作者不嫌雨大屋漏,希望龙送风雨,清洗兵甲,暗寓诗人对扭转时局,重振山河的渴望之情;诗歌题为“观雨”,却包含着诗人对时局的极大的关心之情。

评分说明:1点1分

(四)(20分)

15(2分)答案:(1)(1)帮助(2)恢复

16(1)(1分)答案:(1) D (2)(1分)答案:(2)A

17.(3分)答案示例:而公官罢/闻命即送符篆/俾他人上之/而不有其功。

18.(5分)答案示例:黄公从朝廷内被提拔,所担任的岗位都是高贵显要的,他最终掌握权力两次掌管重要行省,可以称得上得志(被赏识)而且显贵了。

评分说明:“内擢”“清要”“卒”“节钺”“遇”“显”

19.(3分)答案示例:第②段,黄秉中抑制米价、发放库金、劝富分灾、禁民聚索,制定恰当的救灾政策,稳定民心(2分);在紧急情况下任用污点官员,完成救灾任务。(2分)20.(5分)答案示例:文本紧紧围绕“民不能忘”和“帝眷有终”选材。(1分)前者写他浙江赈灾时,士大夫赞赏他能“备荒政,遏乱萌”;百姓感谢他让其“父母妻子得以保聚”。(1分)后者写他福建平乱时,“刻日独进”,抓获郑尽心,又不居招抚“陈五显”之功;写他当初在内阁时,“条奏皆关大体”。(1分)突破了以人物生平为序的窠臼,突出重点。(1分)叙事上寄寓褒贬倾向,(1分)以“卒赖以济”“不有其功”“相聚太息”等表明对黄公治政的赞赏。(1分)

评分说明:本题结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二、2“巧于构思,精于裁剪”而命题。意在考查学生学生分析作者的选材及叙事特点的能力。

参考译文:

我听说黄公的名字在丁亥、戊子年间。当时江苏、浙江闹大饥荒。天子花大力气分发粮食来赈灾。但我们乡里的官员策略不当,以至于尸骸满地。奸人聚众,光天化日之下抢劫掠夺。当时听说浙江的邪气极大,但老百姓能够不挨饿,都是靠了黄公的功劳。之后,我向浙江的士大夫询问,他们都说:“黄公的功劳难道仅仅在救活哪些饥饿的人吗?应对饥荒、遏止叛乱的也是黄公。他们是我们百姓所崇拜的人啊。”

杭州、湖州接连遭受饥荒,民心不稳。黄公到了,就公布法令,不许抬高米价,并且写信向邻省买米,把府库里的钱发给当铺(支持借贷),约定一年后归还本金,鼓励富民分担救灾费用,禁止贫民聚众乞讨。恰逢温州、台州二郡大丰收,浙江人都说:“我们的父母妻儿能够团聚了。”黄公刚到湖州的时候,常平仓里的粮食都空了,巡抚将要惩办官吏,黄公说:“官吏都被罢免了,谁来帮助饥民呢?”最终(百姓)依靠(他们),渡过难关。

浙江的百姓已经恢复了。黄公管理福建。当时海贼郑尽心聚集党徒出没,皇帝命令聚集军队剿灭郑尽心,但制府、提督各自因事推诿,黄公当天就独自进兵,而且悬赏千金,赏赐能杀死匪首的人。到了厦门之后,黄公鼓舞斗志视察军队。忽听辕门外三通鼓后,郑尽心已经被他的同党秘密抓住。同党在自首时将其一并带来。——黄公还没有到福建的饿时候,郑尽心在海边纠集党羽兴风作浪,而山贼陈五显也呼应他。郑尽心被抓获后,陈五显也就被招安了。而黄公接到了免职令后,就上交了印信,让其他人上交陈五显,而自己不占这份功劳。

在此之前,湖州和杭州二郡的米价还在上涨。督粮官请求把米折价卖给有污点的押运官,让他们沿途买米救济百姓。但押运官侵吞公粮,粮额不足,于是黄公就被交给了司法部门评判其失职之过。黄公被罢免后回到老家,皇帝爱惜他的才华,再次让他监督治理子牙河,并且官复原职,但黄公却去世了。

黄公一开始进入内阁,就向皇帝上书治理之道,恰好皇帝有别的事大怒,但黄公径直向前,一定要说出他的要求。他在内阁做了五年官,所上奏的事情都是关乎国家大事。黄公从朝廷内被提拔,所担任的岗位都是高贵显要的,他最终掌握权力两次掌管重要行省,可以称得上得志(被赏识)而且显贵了。他逝世的时候,享年六十五岁。而浙江福建的百姓以及知道黄公的海内士大夫,没有人不相聚叹息,遗憾黄公寿命不长,而叹息他的才华没有完全展现。

(五)(12分)

21.(1分)答案 A

22.(3分)答案 B

评分说明:原文对应:“无亦重自任而轻人之求欤”。这句应解释为“难道不应该重视自己努力而看轻从他人处获取吗?”

23.(4分)答案示例:钱孟润认为坐在他堂屋里的都是贤大夫与仁人,因此可以从他们身

上汲取仁道。而“君子”则认为今天的田野里,像冀缺这样有仁德的普通人到处都是,应该从他们身上汲取仁德。(1分)钱孟润的观点固然正确,但由于他住所偏僻,所谓贤人并不容易相遇与交往,所以这种“资仁”的途径很难取得进展。(1分)而“君子”则是站在普通人的立场,发现普通人身上的道德闪光点,这有利于我们从发现身边人的闪光点,并学习之。(1分)

24.(4分)答案示例一(可删):文章通过钱孟润和君子对“资仁堂”内涵的讨论,得出了人应该追求仁德,应该从贤人,乃至当今的普通人身上汲取仁德的观点,阐释了“资仁”的内涵和价值。(2分)第⑥段主要写钱孟润家世渊源及前辈懿德,直到他儿子钱承一直修身齐家。作者写此段仅为表现他和钱家的交情,而钱氏家族的延续与“资仁”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所以,从主旨上说,本段和全文没有必然联系,可以删去。(2分)

答案示例二(不可删):文章通过钱孟润和君子对“资仁堂”内涵的讨论,得出了人应该追求仁德,应该从贤人,乃至当今的普通人身上汲取仁德的观点,阐释了“资仁”的内涵和价值。(2分)第⑥段主要述及钱孟润家世渊源及前辈懿德,直到他儿子钱承一直修身齐家。而钱氏家族的延续暗合了“资仁”的精神,也符合“记”这一文体,所以本段不能删去。(1分)

评分说明:答案示例一4分、答案示例二最多3分。

参考译文:

我们县里砖桥钱孟润先生造了一间堂,君子路过而看到它的匾,问他说:“你的堂为什么叫‘资仁’呢?”钱君起身回答道:“我听说:仁是人的本质。人如果不仁的话,就不能够做人。我对此感到害怕。虽然自己不够聪敏,但不敢不自我勉励。用这个来命名我的堂,就是为了记住这个想法。”

那位君子说:“‘为仁由己’,这是孔子的训诫。您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却为什么舍弃自己努力求取,却还想要从仁中获取一些东西呢?难道不应该重视自己努力而看轻从他人处获取吗?”钱君说:“我怎么敢这样?从‘仁’中获取道理而加以施行,是很重要的。更何况像我这样不聪敏的人,如果不是从‘仁’中获取道理,那么我将从哪里听闻嘉言来说话,从哪里去观察懿行来行事呢?《礼记》说‘循法而努力行仁,这是拿取仁道理来加以实行。’。我敢不致力于此吗?”

君子问:“既然如此,那么从哪里来拿取仁道呢”钱君说:“过去,孔子告诉子贡说:‘侍奉贤大夫,和仁士交友。’凡是在堂里,坐在我的身边的人,都是这样的一些人。这些人都是我拿取仁道的地方。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就要自我反省了。虽然这么说,但我所住的地方,远离城市,远离士大夫,如果不是特地前来的士人,我也就很少见到他们,那么我将从哪里获取仁道呢?”

君子说:“田野里面本来就有这样的人。冀缺在田里除草。他和妻子相敬如宾。胥臣称这种行为是有德的。说“仁道就存在于其中”。现在田野里,怎么知道没有冀缺这样的人呢?如果有,那么考察古事流传美德的说法还会没有证据吗?所谓拿取仁德,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呢?”钱君听了这话,认为懂得了“资”的内涵,拜两拜而接受了这个说法。

又一天,钱君把这个道理告诉我。我对他说:“这真是公允的君子之论啊!可以将它铭记在心。”于是我就写了这篇记。

钱君名润,孟润是他的字,是五代十国所谓吴越王钱镠的后人。苏轼称他对百姓甚有恩德。钱君的九世祖叫钱进,宋代祥符年间从嘉禾县移居到无锡府。宋朝亡国后,他的孙子钱宽甫扩大了他的家业,以至于用私人粮仓替代了公家救济,老百姓都非常感激他。本朝洪武年,钱君的祖父钱公达搬到了今天的砖桥。他的父亲叫钱惟常,一生都给乡里带来好处。正统年间,因为道义而接受了朝廷的褒奖,奖状挂在门上。钱君生了儿子叫钱承,他的容颜天资都近乎大道。他的自我修养以及持家都能够勤劳而不懈怠。现在已经老了。还不忘像这样自我告诫。钱君的大哥孟清,是我姑姑的丈夫。我了解他到现在大概已经四十年了。于是就一并提及。

2023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上学期高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用时:150分钟满分:150 分) 一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吾尝跂而望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学》) (2)譬如为山,_____________,止,吾止也。(《论语·子罕》) (3)李白《蜀道难》中,面对蜀道的艰险,表达对友人入蜀的关切和询问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2分)艺术审美贵在“默契”二字——艺术家的表达和欣赏者的感受在玄妙的审美时空中相遇,心灵因契合而生出愉悦之感。最著名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二人心灵相遇于“高山流水”之间,成为“知音”。知音可贵到什么程度呢?子期离世,伯牙摔琴绝弦,只因默契不存而知音不再。。,。,,。 ①探讨这个话题源于对当代中国舞蹈某种创作倾向的观察 ②然而审美默契的建立并不仅仅依赖于个人 ③不少舞蹈创作习惯于外露性的情感表达 ④这个故事无比生动地描述了艺术审美中因为默契而产生的共鸣 ⑤似乎和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审美表达方式有所背离 ⑥它离不开群体性文化的共识与滋养 A.④①⑤②⑥③ B.①③⑤④②⑥ C.④②⑥①③⑤ D. ①⑤③⑥④② (2)在撰写关于《乡土中国·礼治秩序》的读书报告时,需要一些论据来解释“礼治”这一概念,以下选项最适合的一项是()。(3分) A.宋太祖赵匡胤采纳赵普的建议,在宴会上威逼利诱石守信等大将,迫使其交出兵权。 B.没做过大夫的曾子在弥留之际发现自己躺在大夫专用的席子上,就命儿子把席子换掉。 C.蔺相如为国家利益,处处忍让廉颇,廉颇得知真相后,背上荆条,主动向蔺相如请罪。 D.曹操虽然兵权在握,但不愿背上篡汉的罪名,只享有权臣膜拜之礼,最终放弃了称帝。 二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4分) 材料一 ①1990年12月,费孝通在日本东京的东亚社会研究国际讨论会上发表了题为“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的演讲。他提出在各种文化中塑造出来的具有不同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人们,带着从思想上到行为上各种不同的方式进入了共同生活,怎么样才能和平共处,成为必须重视的大问题。1992年,费孝通在香港中文大学首届“潘光旦纪念讲座”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城乡发展的道路——我一生的研究课题”的演讲,再次指出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建立新的秩序。这个秩序不仅仅需要一个能够保障人类继续生存下去的公正的生态格局(即生态秩序),而且需要一个所有人都能够“遂生乐业、发扬人生价值的心态秩序”。一年后,费孝通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座谈会的演讲中又重申:“如果人们能有一个共同的心态,这种心态能够容纳各种不同的看法,就会形成我所说的多元一体,一个认同的秩序。”他反复强调心态秩序背后隐含的是,如何能够在保持价值多元的情况下,建构一个秩序井然、运作顺畅的社会结构。

【区级联考】上海市杨浦区2023年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023 年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积存运用 1.依据提示填空。 (1),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2)蒹葭萋萋,。〔《诗经··蒹葭》〕 (3)北宋诗人黄庭坚长于用典故,在《登快阁》中使用伯牙、子期、阮籍典故的诗句是,。【答案】(1). 香雾云鬟湿(2). 白露未晞(3). 秦风(4). 朱弦已为佳人绝(5). 青眼聊因美酒横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察名句名篇默写力量和识记文学常识的力量,承受的是上下句填空式默写和情景式默写相结合的题型,解答时既要留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留意题干中给出的上句或下句,仔细回忆自己背诵的相关内容,准确书写出答案。此题还要留意以下字的正确写法:雾、鬟、晞、弦、聊、横。 【点睛】此题考察“名篇名句”的默写力量。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察的内容根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察的倾始终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所考的名句,有肯定的迷惑性,因此提倡考生备考中首先要在理解的根底上记忆,然后要立足于“写”,避开会背不会写的状况。 2.按要求选择。 (1)小强在学习上得过且过,你认为哪句话送给他最适宜? 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士不行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填入以下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类对记忆的关注和重视由来已久。早在公元前5 世纪,古希腊诗人埃斯库罗斯就曾强调记忆乃才智之母,柏拉图甚至认为“世界上的一切学问都只不过是记忆而已”。然而,从来都没有自然而然的记忆,总是一种 有意识的实践,但是却存在自然而然的遗忘,我们努力记忆就是为了“抵抗”遗忘,所以,。遗忘本质上就是记忆,只不过是不在场的记忆,即没有进入我们当前生活,处于埋伏的状态,所以遗忘并不是

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上海专用)作文(原卷版)

上海市各区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 作文 2023届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三、写作 26. 写作。 我们知道理解一个人很难,误解却相当普遍,但是我们仍然希望被人理解。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23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三、写作 70分 25. 阅读以下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生活中,当人们执着于自己的某种想法时,常常会自动忽略不符合自己想法的信息。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23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5. 写作: 有人说,不能提供经验的经历是没有意义的,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2023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内心深处总会追求一种叫秩序的东西。然而,这种秩序又往往掺杂着某种混乱。当你有足够的能力与运气,将这种混乱与秩序平衡控制好,你就成功了。 请写一篇文章,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2023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5. 有人说,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这一源泉的,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也有人认为不尽然。 对此,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23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5. 写作。 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意思是“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后世也有不同看法。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23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5. 作文: 人与时代相处的方式多样,有人选择与时代合唱,有人选择独自吟唱,有人觉得不尽如此。对此,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联系生活与课内所学,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 2023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5.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23年浦东新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一、积累应用 1.按要求填空。(5分) (1)忽魂悸以魄动,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____________________,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贾谊《______________》) (3)《离骚》表达吾心所向,至死不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分) (1)《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香菱苦吟诗,大家的反应各不相同,下列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明儿我补一个柬来,请你入社。” ②“何苦自寻烦恼。” ③“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④“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A.①宝玉②黛玉③宝钗④探春 B.①探春②宝钗③黛玉④宝玉 C.①黛玉②探春③宝玉④宝钗 D.①宝钗②宝玉③探春④黛玉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有些人提到了达尔文关于生存斗争的理论以及与之相关的选择理论,以证明复兴竞争精神的正当性。但这是荒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因为人类在生存竞争中的力量,就在于他是一个过社会生活的动物。 ②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成功者从他的伙伴那里获得的东西,都远远超过他对他们所做的贡献。 ③因此,人们应该小心,不要向青年人灌输生活的目标就是获得习惯意义上的成功。 ④正如蚁冢中单个蚂蚁之间的战争对于生存没有什么根本意义一样,人类社会中个体成员之间的斗争也是如此。 A.①④③② B. ①③④② C. ②④③① D. ②③④① 二、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虚拟型熟人社会:一个新乡村社会形态 ①在市场经济高度渗透的背景下,数字技术的嵌入给基于血缘和地缘形成的乡村熟人社会的运行逻辑带来了新变化。有学者指出,互联网平台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城乡之间的有效拼接。鉴于此,我们把数字时代乡村社会的基本形态界定为虚拟型熟人社会,即数字技术嵌入乡村社会,留守村民与打工村民之间基于互联网平台实现数字关联、数字约束、数字互助及数字共享的社会形态,它总体上维持传统乡村熟人社会的价值内核,最终呈现熟人社会运行逻辑的虚拟化展现形式。 ②虚拟型熟人社会的形成,一方面与村民的生计变迁与情感需求具有强相关性,另一方面与数字技术在乡村社会的应用密切相关。 ③当从前人们常挂在口边的“过日子”的逻辑遭遇货币支付的压力时,村民不得不尝试着走向城市,这本是无奈之举。同时,现实的情感需求也为互联网技术嵌入乡村社会奠定了基础。一方面,留守村民大都由老人、小孩、妇女等构成,属于熟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另一方面,打工村民基本属于漂泊于城市的边缘人,与城市社会保持着融入与隔离并存的尴尬。他们都需要内心深处的情感慰藉,这为虚拟型熟人社会的形成提供了社会性条件。此外,数

2023年上海市16区高三上学期语文高考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鉴赏 含答案

2023高三一模专题:古诗鉴赏 (23 一模•静安区)利剑 (唐)韩愈 利剑光耿耿①,佩之使我无邪心。 故人念我寡徒侣,持用赠我比知音。 我心如冰剑如雪,不能刺谗夫,使我心腐②剑锋折。 决云③中断开青天,噫!剑与我俱变化归黄泉。 [注]①耿耿:形容利剑寒光闪烁。②心腐:痛心。③决云:冲破云层。 偶书(唐)刘叉①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注]①刘叉,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以“任气”著称。追暮韩愈。 12.对上面两首诗的体裁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利剑》是古体诗,《偶书》是近体诗。 B.《利剑》是乐府,《偶书》是七言绝句。 C.《利剑》是今体诗,《偶书》是古体诗。 D.《利剑》是古诗,《偶书》是七言律诗。 13.对上面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利剑》中锋利的宝剑就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誓要铲除人间不平。 B.韩愈说要与宝剑共同归于黄泉,意思是要隐藏地下等待时机复仇。 C.《偶书》先写人间多琐事,后写激荡心怀的不平之事,形成对照。 D.《偶书》平实明白,却写尽了强烈压抑的怒火和除恶惩奸的渴望。 14.两首诗都表现“不平之气”,有何不同?请作分析。(4分)A (2 分) 12. B (2 分)韩诗以利剑比作知音,宝剑不能击杀坏人让诗人无比痛心;(1分)定要冲霄截断浮云,消解不平之气,那时, 诗人甘愿功成身退。(1分)刘诗写遇到不平之事心中愤怒却又无奈,把万古长存的正义之刀都磨坏了; (1分) 以此表现胸中的义愤,不平之气呼之欲出。(1分) (23 一模•黄浦区) 观雨 [注]本诗作于建炎四年(1130)夏,这一年春天,金兵进逼长沙,守帅向子^组织了有效的防御,形势略有好 转: 而作者从汴京陷落后,一路流离,此刻正在湖南邵阳。 12.按体裁分类选诗,可以与本诗编辑在一起的一项()。(1分) 14.结合全诗,具体分析诗题中“观雨”所寄寓的情志。(5分) 12. (1分)答案:C (2分)答案:A 无常之思更显深沉、悠远。(5分) (宋) 山客龙钟不解 耕, 前江后岭通 云气, 海压竹枝 低复举, 不嫌屋 陈与义 开轩危坐看阴晴。 万壑千林送雨声。 风吹山角晦还明。 正要群龙洗甲兵。 A.《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C.杜甫《登高》 13.以下对本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 A.雄沉慷慨 B.含蓄内敛 A.《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C.杜甫《登高》 13.以下对本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 A.雄沉慷慨B.含蓄内敛 B.杨万里《插秧歌》 D.柳永《望海潮》 )o (2 分) C.高雅明丽D.沉郁哀婉

上海市黄浦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教学质量调研(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上海市黄浦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教学质量调研(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3年12月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贾谊《过秦论》) (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毛泽东《·长沙》) (3)君子能够兼得先天之质朴本性与后天之修饰华美,正如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道: , 。 2.按要求做答。(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我从何知道我存在呢?笛卡尔给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通过我 思!, 。, ,, 。笛卡尔想要克服这种逻辑,在他看来,我思不需要任何前提,因为它是自明的。

①后来的研究表明,这一证明有一些薄弱之处 ②“我思”才可以推导出“我存在” ③这一答案超过了以前的所有答案 ④因为这一形式并非如笛卡尔所认为的那样 6& ⑤完全没有预设 ⑥逻辑学家认为,只有当人们接受了“思考者存在”这一大前提 A.①⑤④⑥②③ B.⑥③⑤②①④ C.②③⑥④①⑤ D. ③①⑥⑤④② (2)下列用课文中的相关内容来阐释《乡土中国》的概念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记念刘和珍君》段祺瑞执政府命令向请愿群众开枪,是横暴权力压 制反抗的典型例子。 B.《为了忘却的记念》青年作家进行革命活动,是在实施体现社会合理 分工的同意权力。 C.《小二黑结婚》二诸葛绝不允许小二黑婚姻自主,他依仗的是社会继 替中的长老权力 D.《包身工》中受东洋厂剥削廉价的包身工,是掌握有横暴权力的支配 者压榨的被支配者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①在现实工作中,谈判专家很难被划归为一种职业,也很少有人意识到自己具备了这个身份。很多人的正式身份可能是企业家、首席执行官、人力资源总监、销售总监、采购经理、项目经理、管理咨询顾问、投诉处理专员、经纪人等,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其实都是谈判专家。他们为了解决问题,每天都在谈判,处理五花八门的冲突。 ②请注意,这里没有提到辩护律师和辩论赛冠军,因为这两类人的工作或行为习惯其实和我们所说的谈判并不完全一样。简单来说,他们的核心

2024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上学期高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杨浦区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模拟质量调研 语文学科试卷 2023年12月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一日克己复礼,。(《论语·颜渊》) (2)。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 (3)李密在《陈情表》中运用含有比喻的句子“ ,”,表达了他要对祖母尽孝,终其天年的愿望。 2. 按要求选择。(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 分)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乘坐飞机、高铁需要刷脸,观看演出、赛事需要刷脸,办理各种业务需要刷脸。。,,,。随着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们应当警惕技术“失范”。 ① 这是人脸识别技术的底层逻辑 ① 对自然人进行身份识别 ① 以人工智能化数据比对 ① 可以说我刷脸,故我在 ① 将人脸图像信息数字化 A.①①①①① B.①①①①① C.①①①①① D.①①①①① (2)以下是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活动通知,为吸引社区居民参加,需要修改,请在横线上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写出提出该条建议的原因。(3 分) 活动通知 居民朋友们: 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举办“糖尿病知识讲座”活动,欢迎大家参加! 活动时间:2023年12月30日上午9:00-11:00 活动地点:区卫生服务中心1号楼报告厅 活动人员:本社区居民 活动要求:准时入场,不要喧哗,手机静音,提问有序。 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3年11月30日修改建议: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5分) (一) ①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是否应被认定为作品,是应当深入研究的问题。从目前有关人工智能的各种报道和描述来看,至少在现阶段,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与为形成作品所需的智力创作存在本质区别。以修图软件为例,它可利用“深度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将照片或图片处理成印象派等各种绘画风格。如仅从结果来看,多数人都会以为是画家绘制而成。然而,该项人工智能对照片或图片的处理,与绘画者根据照片或图片创作同样风格画作的行为相去甚远。 ①绘画者即使熟知印象派的画风,也了解将普通照片或图片绘制成印象派画作应当遵循的一般方法,绘制过程还是为绘画者留下了发挥空间。绘画者可以凭借自己对印象派的理解,在线条的位置、粗细和弯曲度方面作出选择,在造型、明暗、色彩等因素上进行处理,以表达其独特的思想感情。由此产生的绘画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多名绘画者在具有相同专业水准的情况下,以同一照片或图片为基础,绘制成的印象派画作也会存在差异。即使对同一名绘画者而言,如果事隔几年后要求其再次将同一照片或图片绘制成印象派画作,也很难绘制出与前一次画作几乎完全相同的画作。 (节选自王迁《论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在著作权法中的定性》2017年发表) (二) ①作为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典型代表的通用型对话系统ChatGPT“表现出强大的任意任务的对话理解、复杂逻辑推理、多风格长文本生成以及程序代码自动生成等能力,初步实现通用认知智能”。对用户所提问题或要求,会以互联网中几乎所有公开的内容为数据基础进行回应,而且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进一步指示生成灵活多样的新内容,个性化大大增加。这就导致其生成内容在形式上更加接近人类的创作成果。 ①近年不少论著否定“著作权法只保护人的作品”的观念,认为新的主体哲学理论断然舍弃了以自然人作者为中心的创作观,究竟是谁在创作,作者为何创作都显得不再重要,应当“无问其是否体现了人类的智慧本性”;独创性的判断也应当遵循客观标准,只要特定内容本身具有最低限度的创造性,能够满足公众的需求,即能为公众提供与人类作品相同的利益,就应当作为作品受到著作权的保护,而不能采用该特定内容“背后是否是人”的主观标准。换言之,著作权保护的应是创造力本身,而不仅仅是人类的创造力。我将这一类观点统称为“独创性客观说”。 ①我认为“独创性客观说”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以著名的猕猴自拍照案为例,一只猕猴抢走了摄影师的照相机并模仿摄影师的动作举着相机按快门,其拍出的照片中有一张自拍照。机缘巧合,该照片的拍摄时机与焦距都恰到好处,照片中的猕猴呲牙咧嘴,仿佛是在摆造型。该摄影师在网站上公布了该照片,并将其收入书中出版,称自己和出版社为人。美国一家动物保护组织为此起诉摄影师、网站和出版社,要求法院认定猕猴对该自拍照享有,而展示该自拍照并将其收入书中出版的行为侵害了猕猴的,应返还所得利润。试问在此案中,法院在已经查明该自拍照为猕猴拍摄的情况下,是否应当“断然舍弃以自然人作者为中心的创作观”,不问该自拍照的“背后是否是人”,而是对独创性的判断遵循客观标准,强调“著作权保护的应是创造力本身,而不仅仅是人类的创造力”呢? ①猕猴的自拍照当然不能作为摄影作品受到保护。但其原因并非该照片缺乏纯粹形式意义上的“独创性”,也不是其不属于猕猴独立劳动的产物,而是将其认定为作品并提供著作权保护会从根本上违反著作权法的立法目的。即使抛开哲学意义上对人类创作的终极思考,也

2023年上海市16区高三上学期语文高考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之 作文

2023高三一模专题:作文 (23一模·静安区) 有人认为,世界需要交流沟通,就需要采取合适的劝说方式和技巧来改变他人的想法;有人认为,人总是坚信自己的想法,试图改变他人的想法是徒劳的。 对“要不要改变他人的想法”这个问题,你有哪些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表达你的观点。 (23一模·黄浦区) 有人说,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这一源泉的,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也有人认为不尽然。 对此,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3一模·嘉定区) 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意思是“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后世也有不同看法。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3一模·杨浦区) 当下,一边是网络新词频频诞生,而另一边是人们时常缺少合适的话语来表达,某网站“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经常出现的提问是“怎么形容这种青春和夕阳结合的感觉”“怎么形容学校里大片的马鞭草开了”“如何表达大学毕业了对学生时代的不舍”“如何形容刚看完一本书或一部电影之后心里的惆怅感”…… 对于这个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3一模·金山区) 人与时代相处的方式多样,有人选择与时代合唱,有人选择独自吟唱,有人觉得不尽如 此。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联系生活与课内所学,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3一模·浦东区) 有人说,从以为“不必如此”到发现“原来如此”仅差了一个“为何如此”。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23一模·奉贤区) 有人说,不能提供经验的经历是没有意义的。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对此,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23一模·松江区)

2023届上海高三一模语文作文题目汇编(16区全)

2023届上海高三一模语文作文题目汇编(16区全) 【长宁区】 在当今社会,“少数服从多数”是广受认同的原则,但见识超群的人总是少数。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杨浦区】 当下,一边是网络新词频频诞生,而另一边是人们时常缺少合适的话语来表达,某网站“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经常出现的提问是“怎么形容这种青春和夕阳结合的感觉”“怎么形容学校里大片的马鞭草开了”“如何表达大学毕业了对学生时代的不舍”“如何形容刚看完一本书或一部电影之后心里的惆怅感”……对于这个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松江区】 有人说:我们坚持一件事,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正确的。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青浦区】 人们倾向于鼓励一个人要在一个领域不断深耕,以此获得突破性的进展。而经济学中的“边际递减效应”告诉我们,越往后,进步越不容易。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普陀区】 生活中,人们总是乐于从各种角度分析问题,但有人说,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嘉定区】 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意思是“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后世也有不同看法。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崇明区】 生活中,当人们执着于自己的某种想法时,常常会自动忽略不符合自己想法的信息。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虹口区】 人们内心深处总会追求一种叫秩序的东西。然而,这种秩序又往往掺杂着某种混乱。当你有足够的能力与运气,将这种混乱与秩序平衡控制好,你就成功了。请写一篇文章,就谈谈你的认识。 【徐汇区】 生活中,不少人更看重那些支持自己看法的证据,用它们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

上海市黄浦区2022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答案)

黄浦区2021~2022年第一学期期末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参考答案 1.(5分)(1)一尊还酹江月赤壁怀古 (2)可以横绝峨眉巅 (3)乌鸟私情 (4)修禊事也 2.(1)(2分)C (2)(3分)D 3.(2分)D 4.(3分)A 5.(5分)作者先假设记忆功能只是“解决实际问题”,指出其合理性。然后再假设“控制意识”本身也很重要,又点出教育改革家的弊端。(2分)接着,作者又以“多位最具创意的科学家”的例子来证明“创造力与记诵式学习不兼容”的错误,由此阐明“稳定的内涵能使心灵更丰富”。(2分)从语言上来看,“只有”“或许”和“绝不”等修饰语,显示出作者严谨的态度、鲜明的立场。(1分) 6.(4分)选择句子参考:①记住过去不仅是创造与保存自我认知的唯一工具,也能成为乐趣的源泉。②只要你决定自己想记住某个资讯,它就会接受你的控制,记忆学习的过程就成为一项愉快的工作,不再是外来的要求。③由外界控制的知识也不能带来乐趣。④尽管别人都需要外来刺激——电视、阅读、谈话或药物——才能保持心灵不陷于混沌,但记忆中储存足够资讯的人却是独立自足的。 推荐理由示例:如我之所以选择“由外界控制的知识也不能带来乐趣”,是因为当下的人们,尤其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是受迫于外来的知识,而没有从内心深处找到知识的乐趣,所以很多人觉得不幸福;引用这句话,将会有能力地证明幸福不能仅仅从外部来寻觅,而要向成长过程中自我内心深处去探求。 7.(3分)答案示例:作者用洁净淡雅又具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出江南春日的独特风景。这两段句式上以整句为主,夹杂散句,读来流畅自然,朗朗上口;“草长莺飞”的化用以及“恍如一幅杏花烟雨江南的水墨画”的比喻,凸显了江南的灵秀;选取了富有江南地域特征的意象“斜风细雨”“远山”“烟岚”“箬笠蓑衣”,将读者带入到杏花烟雨朦胧清丽的场景中,作者极力铺叙平和优美的景致,强调这是一个“寻常”日子,与后文张和儿子因鲥鱼而丧命形

上海市黄浦区2022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答案)

上海市黄浦区2022年高三(一模)语文试 卷(答案) 黄浦区2021~2022年第一学期期末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参考答案 1.(5分)(1)一尊还酹江月赤壁怀古 (2)可以横绝峨眉巅 (3)乌鸟私情 (4)修禊事也 2.(1)(2分)C (2)(3分)D 3.(2分)D 4.(3分)A 5.(5分)作者先假设记忆功能只是“解决实际问题”,指出其合理性。然后再假设“控制意识”本身也很重要,又点出教育改革家的弊端。(2分)接着,作者又以“多位最具创意的科学家”的例子来证明“创造力与记诵式研究不兼容”的错误,由此阐明“稳定的内涵能使心灵更丰富”。(2分)从语言上来

看,“只有”“或许”和“绝不”等修饰语,显示出作者严谨的态度、鲜明的立场。(1分) 6.(4分)选择句子参考:①记住过去不仅是创造与保存自我认知的唯一工具,也能成为乐趣的源泉。②只要你决定自己想记住某个资讯,它就会接受你的控制,记忆研究的过程就成为一项愉快的工作,不再是外来的要求。③由外界控制的知识也不能带来乐趣。④尽管别人都需要外来刺激——电视、阅读、谈话或药物——才能保持心灵不陷于混沌,但记忆中储存足够资讯的人却是独立自足的。 推荐理由示例:如我之所以选择“由外界控制的知识也不能带来乐趣”,是因为当下的人们,尤其是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常常是受迫于外来的知识,而没有从内心深处找到知识的乐趣,所以很多人觉得不幸福;引用这句话,将会有能力地证明幸福不能仅仅从外部来寻觅,而要向成长过程中自我内心深处去探求。 7.(3分)答案示例:作者用洁净淡雅又具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出江南春日的独特风景。这两段句式上以整句为主,夹杂散句,读来流畅自然,朗朗上口;“草长莺飞”的化用以及“恍如一幅杏花烟雨江南的水墨画”的比喻,凸显了江南的灵秀;选取了富有江南地域特征的意象“斜风细雨”“远山”“烟岚”“箬

上海市部分区2023年高三上学期高考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默写专题

默写专题 上海市长宁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1.按要求填空。(5分) (1)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过秦论》)(3)杜甫《蜀相》中的“,”一联,叹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 上海市杨浦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1. 按题目要求填空。(5分) (1),则足以拒秦。(杜牧《》) (2)知足者富,。(《<老子>四章》) (3)《蜀道难》中用高飞之鸟与善攀之猿的艰难表现山势高危的句子 是: , 。 上海市松江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1.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 (3)在《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 上海市青浦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一模语文试卷 1.按要求填空。(5分) (1),治之于未乱。(《<老子>四章》)(1分) (2)何方圜之能周兮,?(屈原《》)(2分) (3)李白《蜀道难》中“,”运用神话传说,并以夸张的手法表现蜀道山势高峻、谷深水急的特点。(2分)

上海市普陀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1. 按题目要求填空。(5分) (1)谢公宿处今尚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分) (2),先治其国。(《·大学》)。(2分) (3)《短歌行》中,诗人想象贤才屈驾前来归附自己的诗句是“,”。(2分) 上海市嘉定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1.按要求填空。(5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_______》) (3)2022 年10月12日,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意大利女宇航员萨曼萨·克里斯托福雷蒂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组太空摄影作品,并配上了王羲之所著《兰亭集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展现太空视角下所见的浩瀚之景。 默写专题 上海市长宁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1.按要求填空。(5分) (1)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过秦论》)(3)杜甫《蜀相》中的“,”一联,叹诸葛亮病死军

2023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校对版含答案) word 版

2023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校对版含答案) word 版 一、积累与应用 (10 分) 1.填空题(5 分) (1)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2)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3) 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5 分) (1) 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适宜的一项为哪一项( C )(2分)。 A.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 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 )(3 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

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 (70 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3-7 题(16 分) 常识与理论 (1)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 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2)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拟。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

2024年上海市部分区高三上学期高考一模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 上海市宝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从镇江州与游故别① (南朝梁)何逊 历稔②共追随,一旦辞群匹③。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注释】①从镇江州:建安王萧伟出镇江州,何逊随从出行。②稔(rěn):年。③群匹:众友。 12.下列对这首诗歌写作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夸饰 B.比喻 C.对比 D. 虚实 13.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写诗人与友朋多年情谊到如今分别,点明题旨。 B.三四句化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言相聚难再。 C.七句写酒宴结束,辞别在即,“悲”字点出全诗的情感。 D.八句以相约长谈之期,表达对远行人的依恋不舍之情。 14.沈德潜称赞何逊的诗“情词宛转,浅语具深”,请以此赏析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4分)上海市浦东新区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2-14 题。(8 分) 【甲】登黄鹤楼 (清)刘大魁 飘零踪迹来西楚,黄鹄山头俯大荒。 地涌楼台侵斗极①,天输江汉下荆扬②。 野花烂漫空千树,归雁萧条忽几行。 老去弟兄皆异域,独将衰鬓对残阳。 【乙】 盖天所以挫抑之,使其胸中浩然之气蕴而不出,郁而不舒,因之羁愁感愤,适遇夫风霜雨露山水花鸟,而莫不抉其幽深,形于咏叹,尽发之为文章,以传于后世,增益其所不能,固在于此。

——刘大魁《张纳堂诗序》[注]①斗极:北斗星和北极星。②荆扬:荆州和扬州,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12.甲诗的题材可归为()。(1 分) A.送别类B.咏怀类C.田园类D.怀古类 13.以下评价适用于甲诗的一项是()。(2 分) A.雄浑沉郁B.淡远清新C.豪迈悲壮D.含蓄蕴藉 14.请结合诗人乙文中的观点,分析其在甲诗中是怎样表达内心复杂情感的。(5 分) 上海市奉贤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2-14题。(8分) 六州歌头①(南宋)张孝祥 长淮②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羶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③纵横。看名王④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⑤,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注释】①本词写于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当时南宋北伐军在符离溃败,朝廷中主和派重又得势。②长淮:淮河。绍兴十一年(1141年),南宋向金屈膝求和,约定以淮河为界。 ③区脱:借指金兵哨所;④名王:指金兵的将帅;⑤怀远:用礼乐来使边远的少数民族归顺。 12. 从字数上看,本词143字,属于。(1分) 13. 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2分) A.“洙泗上”三句用虚写指礼乐之邦沦陷。 B.“翠葆霓旌”一词用比喻形容皇帝仪仗。 C.本词多用三言单句构成紧张激越的语势。 D.本词多用领字来组织内容使行文层次强。 14. 结合全词,分析词人寄寓的丰富情感。(5分) 上海市嘉定区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8分) 挽王中丞①二首 〔明〕李攀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