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课程 -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医学基础课程 -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医学基础课程 -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英文名称:Humananatomy 实验学时:48 适应对象:医学、药学专业本科生指导教材:《人体解剖学》(第八版)王云祥主编2005年参考书:《人体解剖学实习指导》(第四版)张书琴主编主要仪器设备:多媒体投影、多功能实验台执笔人:高振平编写单位:解剖学教研室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人体解剖学》课程,在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口腔、儿科学、放射、护理学以及其它一些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十分重要

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实验课是完成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

解剖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和掌握正常人体各个系统

内不同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通过提供大量的尸体实物

标本让学生观看,培养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实验中力求以学生主动观看尸体标本为主,教师

指导为辅的方针,并且通过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为学生学习其

它基础医学课和临床医学课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 1. 本课程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在实验前预

习理论课程和实习指导;实验过程是在教师示教基础上,学生通过对尸体实物标本的观察来验证理论知识。 2. 作为形态学最根本的基础课程,实验项目共12个,按正常人体的不同功能系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来安排。 3. 实验目标及特色学

生通过对大量尸体实物标本的观察,使学生理解、掌握、熟悉

正常人体各器官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通过实验培养学生

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上肢带骨(锁骨、肩胛骨)自由上肢骨(肱骨、桡骨、尺骨、手骨)的结构,通过实验了解各个骨骼的具体的形态特征和功能特点掌握躯干骨的构成,了解掌握各部椎骨的形态结构特征。2.颅骨:要求能在整颅上辨认脑颅骨有8块骨骼,成对的4块,(顶骨、颞骨)不成对有4块(额骨、枕骨、蝶骨、筛骨)。面颅15块骨骼,成对的有12块(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下鼻甲、腭骨)不成对的有犁骨、下颌骨及舌骨。并且要求了解各骨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功能。

3.骨连接了解骨连接的方式,纤维连接、软骨连结、滑膜关节

通过示教和观测标本重点掌握滑膜关节的构成以及辅助结构的形态结构,掌握椎骨间1

的连接、上肢骨、下肢骨及软骨之间的连接特点 4.熟悉肌的形态、分类构造掌握:①背肌浅群(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深群(竖脊肌、胸腰筋膜)的结构和功能②胸肌:胸上肢肌(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胸固有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③隔肌:分部、位置、通过的结构④掌握腹肌、头肌、颈肌、上下肢肌的形态结构功能。 5.了解消化系统构成掌握口腔、口腔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肝及肝外胆道、胰腺、腹膜的结构特点,了解腹部分区及标志线 6.了解呼吸系统构成: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构成掌握鼻、咽、喉、气

管、支气管、肺的形态结构了解胸膜及胸膜腔,纵隔的构成掌握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的内部结构和功能掌握男、女内外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了解乳房、会阴、盆膈、肛区、尿生殖区构成。熟悉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肾上腺、脑垂体、松果体的结构特点、功能7.了解心的位置:心的外形,结合心腔开放标本掌握左右心房。左右心室的入口与出口。辨膜、乳头肌,房间隔、室间隔的形态位置和组成。掌握出入心脏大血管,头颈部动脉、上肢动脉、腹腔动脉,熟悉盆部及会阴动脉、下肢动脉的名称,营养的范围。8.了解静脉辨、形态功能掌握全身大静脉主干、上下肢浅静脉、头颈部静脉、上肢静脉、下肢静脉。下腔静脉及其属支、肝门静脉的构成、功能特点了解头颈、四肢、胸腹腔各主要淋巴结群掌握、胸导管、右淋巴导管及主要淋巴干了解脾、胸腺的形态结构功能。9.对照模型观察掌握眼球结构、眼附器、视器血管和神经了解外耳、中耳、内耳的构成功能对照实物掌握脊髓、脑干、小脑外形观察内部结构、并了解其功能10.掌握间脑构成、端脑构成及内部结构掌握感觉传导路、本体感觉传导路痛、温觉和粗略触觉传导路,视觉传导路的传导途径和特点掌握、运动传导路锥体系的构成了解锥体外系的结构11.了解脑和脊髓的被膜掌握脑和脊髓的血液供应、掌握脑脊液循环途径。对照标本掌握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神经分布支配范围12.掌握12对脑神经的形成和分布及功能了解内脏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及二者的区

别,熟悉内脏神经2

四、学时分配学时主要仪器实验地点备注序号实验项目内容提要分配 4 1 多媒体、多功能基础医学院解剖必修上下肢骨、躯观察自由上肢骨、上肢带骨、椎骨、实验台学实验室干骨肋骨 2 4 颅骨观察脑颅、面颅多媒体、多功能基础医学院解剖必修实验台学实验室 3 4 骨连接多媒体、多功能基础医学院解剖必修观察纤维连接、软骨连结、滑膜关节实验台学实验室4 4 多媒体、多功能基础医学院解剖必修肌学总论、骨观察头颈肌、胸肌、背肌、腹肌、隔实验台学实验室骼肌肌、上、下肢肌 5 4 多媒体、多功能基础医学院解剖必修消化系统、腹观察消化管、消化腺、腹膜实验台学实验室膜 4 6 多媒体、多功能基础医学院解剖必修呼吸、泌尿、观察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实验台学实验室生殖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男、女内外生殖器 4 7 多媒体、多功能基础医学院解剖必修心脏、动脉观察心的外形、内部结构、出入心脏实验台学实验室大血管、头部、上、下肢动脉 4 8 多媒体、多功能基础医学院解剖必修静脉、淋巴系观察腔静脉系、门静脉、胸导管、淋实验台学实验室统巴干、导管、淋巴结 4 9 多媒体、多功能基础医学院解剖必修感官、脊髓、观察眼、耳、脊髓、脑干外形、内部实验台学实验室脑干、小脑结构,小脑分叶,了解功能 10 4 大脑、传导路大脑外形、内部结构、功能、传导路多媒体、多功能基础医学院解剖必修实验台学实验室 4

11 多媒体、多功能基础医学院解剖必修脑血管,脑脊观察脑供血动脉、静脉回流、脑脊液实验台学实验室液、脊神经循环、脊神经分布,了解功能 4 12 多媒体、多功能基础医学院解剖必修脑神经、内脏观察十二对脑神经、内脏神经特点,实验台学实验室神经了解功能五、考核方式由实验课教师记录平时表现,如缺课三次以上,取消考试成绩。3

《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271034 课程名称:局部解剖学英文名称:Topographical Anatomy 实验学时:80 适应对象:医学、药学本科生指导教材:《局部解剖学》(第六版)洛树东主编 2005年参考书:《局部解剖学》王怀经主编 2001年主要仪器设备:多媒体投影、多功能实验台执笔人:高振平编写单位:解剖学教研室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局部解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学科,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局部解剖学为医学生学习其它临床诊断课程;手术学课程提供实践服务,是局部解剖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局部解剖学实验作为实现这一任务的根本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有着极强的实践意义。本课程实验,力求通过以学生实际操作解剖尸体为手段,以人体局部层次、形态结构,器官毗邻的描述为主线,以解剖方法,临床要点为辅助,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增强技能和方法的训练,为学生获得其他相关医学知识和接受其它临床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局部解剖学实验课程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在实验前应温习理论内容和实验操作的1. 基本步骤,然后通过在尸体上实际解剖来验证理论知识。实

验项目的选择是按着让学生掌握、了解、熟悉正常人体不同局部的层次

结构,2. 器官毗邻和功能来安排,共开设25个实验。局部解剖学实验的

特色是,通过提供整具尸体,给同学提供更多的解剖操作机会,3. 进而

使学生增强操作技能;达到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本课程实验也为学生学习临床诊断学、手术学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脊柱区体表标志掌握脊柱区解剖方法,软组

织层次,脊柱区三角的内容构成,熟悉脊柱以及临床要点 2.通过对尸体

头面部观察,了解头部体表标志,通过解剖掌握头部解剖学方法,掌握

颅顶软组织层次、深、浅部结构,以及各部临床要点 3.了解面侧深部、体志标志解剖方法4

掌握咀嚼肌及其间隙、颞下颌关节,下颌动脉,翼静脉丛及上颌静脉、下颌神经、上颌神经的走行分布,了解临床要点 4.熟悉颅腔、颈前区的体表标志,了解该区的解剖方法掌握骨性颅底的结构与毗邻,脑膜静脉窦与交通,脑神经、颈前区皮肤,筋膜层次,舌骨上区,舌骨下区的结构 5.掌握胸锁乳头肌区的结构熟悉颈部的淋巴结及胸锁乳突肌区的临床要点6.了解呼吸系统构成: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构成掌握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的形态结构了解胸膜及胸膜腔,纵隔的构成掌握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的内部结构和功能掌握男、女内外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了解乳房、会阴、盆膈、肛区、尿生殖区构成。熟悉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肾上腺、脑垂体、松果体的结构特点、功能7.了解心的位置:心的外形,结合心腔开

放标本掌握左右心房。左右心室的入口与出口。辨膜、乳头肌,房间隔、室间隔的形态位置和组成。掌握出入心脏大血管,头颈部动脉、上肢动脉、腹腔动脉,熟悉盆部及会阴动脉、下肢动脉的名称,营养的范围。8.熟悉臂前区和肘的体志标志、了解解剖方法掌握臂前区和肘的浅层结构、深层结构以及临床要点9.观察腕前区,手掌和手指侧面的体表标志,了解解剖学方法,掌握浅层结构,腕前区深层结构,手掌深层结构,手指掌侧面深层结构,了解临床要点10.熟悉肩胛区,三角肌区,臂和前臂后区的体表标志了解解剖方法,掌握该区浅层结构、深层结构和临床要点11.了解手背和手指背面的解剖方法掌握浅层结构、深层结构和临床要点12.观察了解胸壁和胸膜、肺的体表投影解剖方法熟悉胸壁、胸膜腔及胸膜的构成掌握肺的位置形态结构以及肺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分布掌握胸壁和肺的临床要点13.熟悉纵隔的表面解剖和方法掌握纵隔的境界和位置、纵隔的分区重点掌握上下纵隔内器官的位置毗邻及临床要点 14.了解腹前外侧壁、腹股沟区的体表标志熟悉该区域的解剖方法重点了解腹前外侧壁的层次结构腹股沟及阴囊的层次结构,腹股沟管、精索、睾丸和精索的被膜掌握腹前外侧壁、腹股沟区和阴囊的临床要点15.了解腹膜与腹膜腔,结肠上区的主要内容和解剖方法掌握腹膜与腹膜腔与腹腔各脏器之间的位置毗邻关系,了解腹膜形成的各种结构以及腹膜腔分区掌握消化器官,胃、十二指肠、肝、肝外胆道、胰、脾的位置、结构、毗邻及

临床要点16.了解结肠下区的解剖方法,主要内容掌握空肠和回肠、盲肠与阑尾、结肠、肝门静脉的位置毗邻掌握结肠下区的临床要点17.通过解剖尸体了解腹膜后间隙的主要内容掌握

肾、输尿管腹部、肾上腺、腹膜后间隙的血管和神经5

掌握腹膜后间隙的临床要点18.盆部了解骨盆、盆壁和盆膈的体表标志和解剖方法了解骨盆、盆膈、盆部肌肉、盆筋膜及筋膜间隙的结构特点掌握骨盆腔内各脏器和血管淋巴管的分布特点,临床要点19.掌握股前区体表标志、解剖学方法重点掌握股前区浅层、深层结构和临床要点20.了解股内侧区体表标志解剖方法掌握股内侧区的浅层和深层结构了解临床要点21.掌握臀部的体表标志、解剖方法掌握臀部的层次结构和临床要点 22.了解股后区和腘窝的体表标志1掌握解剖方法,掌握股后区及腘窝、股部中横断面的主要内容。了解该区临床要点323.了解小腿部体表标志,解剖方法1横切面的结构以及临床要点掌握小腿后区、小腿前区、小腿中324.了解足背的体表标志,解剖方法掌握小腿外侧区、足背的主要结构临床要点25.了解足底

的解剖方法掌握足底浅层结构、深层结构以及临床要点四、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内容提要学时主要仪器实验地点备注

4 1 多媒体、多功解剖学实必修脊柱区解剖观察脊柱区层次、内容、毗邻、临能手术台验室床要点 2 4 颅顶及面浅区解剖观察颅顶面浅区层次、临床要点多媒体、多功解剖学实必修能手术台验室 3 4 面侧深区解剖观察面侧深区结构多媒体、多功解剖学实必修能手术台验室 4 4

多媒体、多功解剖学实必修颅腔、颈前区解剖观察颅腔内容、结构、毗邻,舌骨能手术台验室上、下区结构 4 5 多媒体、多功解剖学实必修胸锁乳突肌区解剖观察胸锁乳突肌区的结构、临床要能手术台验室点

4 6 多媒体、多功解剖学实必修颈外侧区解剖观察枕三角、锁骨上大窝的结构、能手术台验室临床要点 7 4 腋区解剖观察腋腔的构成、内容、临床要点多媒体、多功解剖学实必修能手术台验室 4 8 多媒体、多功解剖学实必修臂前区、肘窝解剖观察臂前区和肘窝的浅、深层结构、能手术台验室临床要点 4 9 多媒体、多功解剖学实必修腕前区、手掌解剖观察手掌浅、深层结构,腕前区结能手术台验室构、临床要点 10 4 肩胛区、三角肌解剖观察肩胛区、三角肌区浅、深层结多媒体、多功解剖学实必修6

区构、临床要点能手术台验室 11 2 手背、手指背面解剖观察手背、手指背面结构、临床多媒体、多功解剖学实必修能手术台验室 2 12 多媒体、多功解剖学实必修胸壁、胸膜、肺解剖观察胸壁、胸膜腔、胸膜、肺的结能手术台验室构,临床要点 4 13 多媒体、多功解剖学实必修纵隔解剖观察纵隔的境界、位置纵隔分区,能手术台验室上、下纵隔内器官毗邻 4 14 多媒体、多功解剖学实必修腹前外侧壁、腹解剖观察腹前外侧壁的层次结构腹股沟能手术台验室股沟及阴囊的层次结构,腹股沟管、精索,临床要点 4 15 多媒体、多功解剖学实必修腹膜、结肠上区解剖观察腹膜、腹膜腔与腹腔各脏器之能手术台验室间的位置、毗邻,临床要点 4 16 多媒体、多功解剖学实必修结肠下区解剖观察空肠和回肠、盲肠与阑尾、结能手术台验室肠、肝门静脉的位置毗邻、

属支、临床要点 2 17 多媒体、多功解剖学实必修腹膜后间隙解剖观察肾、输尿管腹部、肾上腺、腹能手术台验室膜后间隙结构 2 18 多媒体、多功解剖学实必修盆部解剖观察盆腔内各脏器和血管淋巴管的能手术台验室分布 2 19 多媒体、多功解剖学实必修股前区解剖观察股前区浅、深层结构、临床要能手术台验室点 4 20 多媒体、多功解剖学实必修股内侧区解剖观察股内侧区的浅层和深层结构、能手术台验室临床要点 21 2 臀部解剖观察臀部的层次结构、临床要点多媒体、多功解剖学实必修能手术台验室 22 2 股后区多媒体、多功解剖学实必修解剖观察股后区和腘窝结构、临床要点能手术台验室 2 23 多媒体、多功解剖学实必修小腿部解剖观察小腿后区、小腿前区结构,临能手术台验室床要点 2 24 多媒体、多功解剖学实必修足背解剖观察小腿外侧区、足背结构,临床能手术台验室要点 25 2 足底多媒体、多功解剖学实必修解剖观察足底浅、深层结构、临床要点能手术台验室五、考核方式在实物标本上辨认不同部位的解剖结构及其毗邻关系。7

基础医学知识之人体解剖学——血管

基础医学知识之人体解剖学——血管 >>颈总动脉及其分支 >>上肢的主要动脉 >>腹部的主要动脉 >>下肢的主要动脉 >>上肢的主要浅静脉 >>下肢的主要浅静脉 >>肝门静脉属支 一、肺循环 (一)肺循环的动脉 ◆右心室—肺动脉干(短而粗) ◆左肺动脉(2支) ◆右肺动脉(3支) 动脉韧带:肺A干分叉处稍左侧与主A弓下缘之间有一结缔组织索称动脉韧带。是胎儿期动脉导管闭索后的遗迹。 (二)肺循环的静脉(A血) 左肺上下静脉

右肺上下静脉 二、体循环的血管 (一)主动脉 ◆升主动脉:主动脉窦发出左右冠状动脉。 ◆主动脉弓: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降主动脉:胸主动脉,腹主动脉,髂总A动脉。 (二)头颈部的动脉(颈总动脉,左右各一) 1.起点:右侧—头臂干:左侧—主动脉弓 2.走行:胸锁关节后方入颈,颈动脉鞘 颈A分叉处: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颈动脉小球(化学感受器)

4.颈内动脉:直升到颅底穿颈V管入颅腔无分支,供应脑和眼。 5.锁骨下动脉 >>起点:左侧——主动脉弓;右侧——头臂干 >>走行:胸锁关节后方至颈根,穿斜角肌间隙续腋A >>分支:椎动脉:向上穿6个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供应脑和脊髓 胸廓内动脉:胸骨外侧缘1.5cm处下降——腹壁上动脉 甲状颈干:甲状腺下动脉:肩胛上动脉 【例题】下列哪一条动脉不是颈外动脉的分支 A.甲状腺下动脉 B.甲状腺上动脉 C.面动脉 D.舌动脉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甲状腺下动脉为锁骨下动脉上的甲状颈干发出,不属于颈外动脉的分支。 (三)上肢的动脉 1.腋动脉:起点锁骨下动脉。分支4个 2.肱动脉:起点腋动脉。分支尺动脉、桡动脉(搏动点处为测血压处) 3.尺动脉和桡动脉:桡动脉在桡骨茎突前内侧与桡侧腕屈肌腱外侧表浅可触及搏动为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doc

附件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名称》实验课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依据培养方案的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见编写说明) 适用专业:****** 学时学分:**学时**学分 ****** 所需先修 课: 编写单位:****** 编写人:****** 审定人:****** 编写时间:20**年**月 一、实验课程简介 简述课程内容、本门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作用。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明确本门实验课总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总体上了解或掌握什么方法或技能,达到什么目标;对学生有什么具体要求(比如:理解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掌握正确操作规程;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性能参数、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等)。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提出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包括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 四、考核形式及要求 明确说明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考试的形式是开卷还是闭卷,成绩的合成及评分标准,平时、期中、期末或实验操作等各教学环节的考核各占总分数的百分比等。考核应以考核实验技能为主。

六、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和参考书按作者、教材名称、版次、出版社所在地、出版社、出版时间顺序填写,小四号宋体,[体例]如下: 使用教材:童庆炳.文学理论课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参考书[体例]如下: 参考书: [1]霍元极.高等代数(第一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王垒,等译.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3] 七、其他说明 针对本实验课程的特点,提出应当采取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组织方法和实验考核等方面的建议等(也可省去该项)。 编写说明: 1.本大纲原则上全系统一按本参考模式编写。 2.每个项目里的填写说明作为参考,在大的框架统一(尤其是项目名称和顺序要统一)和版面格式统一的前提下,各系可根据学科的具体情况对填写内容适当修改。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 (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专业)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实验 Experimet of Electrotechnics and Electronics 2、课程编号:132000771 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4、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 5、课程总学时: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80学时,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122学时 6、实验学时: 32学时, 7、实验学分:1学分 8、先修或同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电工电子学 9、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专业 10、大纲执笔:应用电子教研室王艳红职称:副教授 11、大纲审批: 12、制定时间:2006年3月19日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 《电工与电子学》是非电类专业一门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其实验是课程的重要部分,是非电类专业的必修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理工科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电路与电子学方面的基本理论,而且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及一定的科研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电路与电子学的基本知识,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其中以培养学生实践基础和实践理论为主,为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注意培养

学生实事、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和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非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根据非电类专业的特点及要求。它把测量方法、仪器仪表的原理及使用融在相应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课程的实践与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电机、继电接触控制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电路的能力。 2、掌握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掌握测试方法和测试技能。 3、能独立撰写实验报告书,准确地分析实验结果,正确地绘制实验曲线和实验电路。 4、课前做好预习,明确实验容和实验目的。 四、实验项目表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试验共安排47学时,其中23学时为必选实验,24学时为可选实验,按教学计划要求不同专业学生分别完成实验学时数为32学时和12学时(少学时专业的实验在必做中选定实验).。

人体解剖学试题和答案

二、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人体或任一局部在标准姿势条件下作相互垂直的三个切面,它们是 ,,。 2、按照解剖学姿势,近颅的为,远颅是的为。 3、腹部由两条纵线及两条横线分为9区,它们分别是,, ,,,,,,。 (二)单项选择题 1、胸骨线是 A、胸骨正中所作的垂直线。 B、胸骨正中线与锁骨中线之间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C、沿胸骨外侧缘所作的垂直线。 D、胸骨外侧缘与锁骨中线之间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2、对于胃的粘膜层,最能表达其与其它层次的关系术语是:() A、上、下 B、前、后 C、侧与外侧 D、和外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解剖学姿势不因人的姿势改变而改变。 B、无论是倒立还是睡势,足底是下,而头顶是上。 C、水平面就是横切面,在描述器官的切面时,也是如此。 D、侧与外侧是描述器官或结构与人体正中面相对距离关系的名词。 (三)、多项选择题 1、中空性器官 A、多呈管状或囊状。 B、管壁通常分为4层或3层。 C、管腔口径可在神经或体液调节下发生变化。 D、粘膜常有腺体。 (四)名词解释 1、矢状面 2、冠状面 3、解剖姿势 (五)问答题 1、请描述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机体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 2、上、下 3、右季肋区、腹上区、左季肋区、右外侧区、脐区、左外侧区、右髂区、腹下区、左髂区 (二)单选题 1、C 2、D 3、C (三) 多项选择题

1、ABCD (四)名词解释 1、按前后方向,将人体分成左右两部的纵切面。 2、按左右方向,将人体分成前后两部的纵切面。 3、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 (五)问答题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许多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组织。人体有四种组织,它们是肌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几种不同组织形成某个器官,完成一定功能。由几个器官参与构成一个系统,完成比较复杂的特定功能,如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管、胃等构成,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多个系统构成一个复杂的有机体,而人体是更为复杂的富有情感的有机体。 第二章骨学 二、练习题 (一) 填空题 1、骨按部位可分为、和三部分;按外形分为、、 和四类。 2、颅盖的密质骨形成较厚的_________和________其间的松质称_________。 3、长骨呈状,两端较,一般都有光滑的,体又称,部容纳 ,中部有1~2个通向髓腔的小孔叫。 4、骨的基本构造包括、和。 5、骨在的可改变其形态结构的特性叫。 6、颈椎的一般形态特点是、、。但第、、 颈椎形态较特殊。 7、胸椎的侧面和横突末端有与肋相连的、棘突,伸向。 8、腰椎的椎体,棘突为,呈位,伸向后方。 9、胸骨角在______骨,横突孔在______骨,大转子在_______骨上。 10、上肢带骨包括和;下肢带骨包括。 11、肩胛骨前面凹陷叫,后面的高嵴叫,其上、下分别有、;外侧角的浅窝叫,其上方的突起叫。侧角平,下角平。 12、髂骨分和两部。髂骨翼上缘叫,最高点平对,前后端的突起分别叫和;侧面前部称,其下界的骨嵴叫。 13、下颌骨体的结构有、、;下颌支的结构有、、、 。 14、颅中窝的孔裂包括、、、。 15、颅后窝的孔是、;沟是、;门是向通;坡是 ,向上与相续。 16、颅的侧面的门:;弓:;窝:、;点:。 17、颅的前面有两深窝叫,孔叫。 18、骨性鼻腔前口是,后口称;正中有一矢状位的,它由和的垂直板构成。外侧壁有上、中、下三个和三条。 19、鼻旁窦位于,含,与相通,它们包括、、

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填写说明【模板】

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填写说明 (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素质选修课适用) A.总说明: 一、适用课程范围:该版教学大纲的填写范围仅为“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和“素质选修课”。课程类别可于《武汉工程大学本科培养方案》中查询。 二、文本格式:请勿改变大纲中标题及文本样式。标题中的课程名称为黑体小二号字体(加 粗)。除标题外,其余需填写内容中的中文及数字的样式为宋体五号字体(勿加粗),英文样式为Times New Roman五号字体(勿加粗);段落行间距设为单倍行距,段首缩进设为2。 三、表格:请勿改变页边距、表格列宽及单元格的对齐方式。因为软件类型及版本问题, 打开大纲模板文件后表格有可能出现少量错位情况,请帮忙调整至对齐,建议使用WPS打开。 四、名称:单位和课程等名称请务必填写标准化全称,如“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 五、联系人:XXX;电话:********;地址:教务处教学评价与发展中心(白宫208) B.分项说明 一、课程信息 ?“课程类别”:公用基础课、素质必修课或素质选修课 ?“课程性质”:必修或选修 ?“计划学时”:请在括号前填写总学时,并在括号内分别填写课内学时和课外学时,如果 没有课外学时,则填写“0”。 ?“选用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是否自编;是否教育部规划教材 ?“课程网站”:有则填写,没有则填写“无”。 二、课程简介(中英文) ?中文在前、英文在后,中文要求200字以上、500字以下。课程简介必须包括课程定 义、课程总体内容、课程目的及意义等基本内容。此外,可以填写与相关课程的关系、课程改革情况、教学方法、课程特色等其它内容。 ?任何课程都必须有英文课程简介。 三、课程教学要求 ?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分条目进行阐述。其中的一条或者若干条应能对应《工程 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12项毕业要求中的相关条目。 ?问题1:为什么要将“课程教学要求”中的一条或者若干条对应《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2015版)12项毕业要求中的相关条目? 答:根据学校“以工程实践为主,满足复合型、创新性、国际化、工程化人才成长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作为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课程,各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素质选修课的课程教学要求应该在达成“业务培养要求”中的知识、能力、素质三类要求的基础上,保证其中有一条或若干条能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中工科专业学生的12项毕业要求中的一条或若干条相关联。 ?问题2:什么是“《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中的12项毕业要求”

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 二、教学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含妇幼保健方向)专业三年制大专学生。 三、学分与学时 5学分。总学时为80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40学时。 四、课程属性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的必修课 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人体解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阐明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人体各部的基本结构,了解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学会正确运用解剖学知识和术语,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后续临床课程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同时,本课程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观察能力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重点 重点学习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各个主要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及其毗邻关系。 七、重要先修课程 生物学 八、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解剖学的概念;解剖学的标准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2.熟悉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的组成。 3.了解系统解剖学的任务、分科及发展简史。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解剖学的概念;解剖学的标准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2.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的组成。 ●自学内容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篇运动系统 第一章骨学 【目的要求】 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功能。 2.熟悉骨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 3.了解骨的发生和生长。 3.掌握人体各部骨的组成、形态结构及各骨的位置关系。 4.熟悉人体各部重要的骨性标志。 5.了解骨表面的结构、新生儿颅的特点。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骨概述。

人体解剖学的记忆口诀

人体解剖学记忆口诀 人体解剖学记忆口诀 绪论 人体九大系统 运动消化和呼吸泌尿生殖脉管系感觉神经内分泌九大系统要牢记 解剖学姿势 标准姿势象立正身体直立两眼平掌心足尖都向前上肢下垂下肢并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组成、功能 运动系统骨连骨支持运动加保护肌肉动力骨杠杆关节枢纽连邻骨 各部骨数目 各骨数目分开记记住位置就容易脑面颅骨二十三躯干总共五十一四肢一百二十六全身骨头基本齐还有六块体积小藏在中耳鼓室里 骨的构造 骨质表现密和松骨内位置有不同骨髓分为黄和红骨髓腔隙它填充红髓造血保生命髂胸椎内留终生

骨膜在外包整骨生长修复立大功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 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内软骨藏韧带加强稳固性基本构造都一样 各部椎骨特点 椎骨外形不规范抓住要点能分辨颈椎体小棘分叉横突有孔最明显胸椎连肋有肋凹棘突叠瓦下斜尖腰椎承重体最大棘突后伸宽又扁 胸骨形态意义 胸骨形似一匕首上柄中体下剑突柄体交界胸骨角平对二肋向前凸 椎间盘 椎体之间纤维环胶状髓核在中间后外薄弱易脱出压迫神经致痛瘫 脊柱韧带及意义 脊柱韧带,三长两短 腰椎穿刺,棘上棘间 再透黄韧,进入椎管 脊柱的整体观 上细下粗尾部尖承受压力密相关后观棘突一条线颈短胸斜腰平扁

侧观生理四个弯线条大方又美观胸骶弯曲凸向后颈腰二曲凸向前 肋的连结 一肋连于胸骨柄二肋对角标志明三至七肋与体连八至十肋成肋弓十一十二称浮肋前端游离肌肉中 胸廓形态、运动 胸廓形似小鸟笼上窄下宽扁锥形上口狭小前下斜下口封膈分腹胸容纳保护心肝肺呼气下降吸气升 颅骨名称 脑颅八块颅前起额筛蝶枕各有一顶骨颞骨各两块构成颅盖和颅底面颅总共有十五构成颜面骨根基形单影只下颌舌独来独往一张犁其余都要成双对泪颧腭甲上颌鼻 颅顶观 颅顶借缝连结紧三缝名为冠矢人婴颅骨化未完成缝间膜闭叫颅囟 颅底内面观 前窝中央是筛板筛孔通鼻嗅丝穿中窝之中垂体窝前高后高似蝶鞍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中文名称》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号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课程实验 □独立实验课 课程 性质 □必修□ 选修 总学分实验学 分 实验 学时 先修 课程 使用 教材 (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授课 对象 (专 业) 考核 方式 及成 绩评

(空一行)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 实 验类 型 分组情况 内容摘要 1 ××××× 2 ××××× 定 教 学 目 标 (说明通过实验可以达到什么目的,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培养什么、锻炼什么、提高什么等) 课 程 简 介 (介绍实验的主要内容,实验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及作用,重点、难点等。)

(注:实验类型指:1.演示性实验、2.操作性实验、3.验证性实验、4.综合性实验、5.设计性实验) (空一行) 三、实验内容 (空一行) 实验一×××××实验 实验教学的目的:××××××××××××××××××××××××××××(宋体,小四号) 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宋体,小四号) 实验时数:×××××××××(宋体,小四号) 实验成绩评定:×××××××××(宋体,小四号) 实验内容:(详细实验内容)××××××××××××××××××××××××××(宋体,小四号) 主要实验设备:(包括实验课程所用设备、软件、工具等)××××××××××××××××××××××××××(宋体,小四号) (空一行) 实验二×××××实验 实验教学的目的: 实验时数: 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内容:(详细实验内容) 主要实验设备:(包括实验课程所用设备、软件、工具等) (空一行) 四、实验报告的格式(学生统一格式,认真写出实验报告) (空一行) 实验名称 (空一行) (一)实验目的: (二)主要仪器设备:(列出实验中主要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其他物品)

实验教学大纲内容及格式要求

实验教学大纲的内容 课程名称;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性质;适用专业;课程总学时;实验(上机)计划学时;大纲编写依据;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实验目的、性质和任务;实验基本要求;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使用教材(指导书);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使用说明;大纲执笔人;大纲审定人。 实验教学大纲格式要求见附件1. 实验教学大纲填写说明 1、此表中“课程类别”是指“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2、“课程性质”是指“必修”或者“选修”课程;“实验类型”分为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3、“课程总学时”和“实验学时”,前者是指课程包含实验课程在内的总学时数,后者是指该课程中实验课程所占的学时数,应分开填写,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只填“实验学时”; 4、“使用说明”主要是对大纲使用的某些情况需要进行的特别说明或者描述。

附件:实验教学大纲内容及格式要求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大纲制定(修订)时间:年月 课程名称: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课程性质:□□ 适用专业:□□□□□□□□□□ 课程总学时:□□ 实验(上机)计划学时:□□ 开课单位:□□□学院 一、大纲编写依据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 三、实验目的、性质和任务 1、明确掌握哪些基本理论; 2、训练哪些能力,会使用哪些仪器设备; 3、掌握哪些基本实验方法或测试方法。 四、实验基本要求 1、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的选定及其选定原则说明 2、每个实验项目应达到的教学要求和具体规定 六、教材(讲义、指导书): 《□□□》,□□□编,□□□出版社,出版时间 七、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 八、使用说明: 大纲制定人: 大纲审定人:

最新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 大纲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检验技术、卫生检验检疫、临床药学、 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应用心理等40学时各专业用) 编写者:刘绍壮 审定人:徐飞 教研室主任:隋鸿锦 大连医科大学 2012年4月

第一次实验 一、实验内容:骨总论、躯干骨、附肢骨、颅骨 二、重点要求: 1、解剖学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2、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3、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4、肋的概念和真、假、浮肋的划分。 5、胸骨的形态分部,胸骨角的概念。 6、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的位置及意义。 7、上、下肢骨的组成、分部和排列。 8、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位置 和主要形态结构。 9、上、下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肩胛冈、肩峰、锁骨、肱骨内、外 上髁、尺骨鹰嘴、桡骨和尺骨茎突、髂嵴、髂前上棘、髌骨、胫骨粗隆、内踝和外踝等。 10、颅的分部,脑颅和面颅的组成。 11、颅底内面的三个颅窝及其重要结构。 12、骨性鼻腔的主要结构及鼻旁窦的开口。 13、颅的骨性标志的位置和重要性。 三、教学安排: (一)强调实验室规章制度,安排值日制度。 (二)简述 1、以带教形式,利用托盘中的示教标本,引导学生观察 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2、以带教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椎骨的一般形态、骶骨的形态。 3、四肢骨的配部(结合骨架); 4、脑颅和面颅的组成 (三)示教 1、髋骨:髋臼、髋臼切迹、闭孔 髂骨:髂嵴、髂前上棘、耳状面、弓状线 耻骨: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面 坐骨:坐骨结节、坐骨棘、坐骨大、小孔 2、整颅: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筛孔、视神经管、垂体窝、 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内耳门、颈静脉孔、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模板】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多元统计分析 课程英文名称: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总学时:40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 8 课外学时:0 学分:2.5 先修课程要求: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 课程属性:非独立设课 实验学时:8 课外学时:0 实验项目数:4 适用专业:金融学 参考教材:王淑芬,《应用统计学(第2版)》,**大学出版社,2011版。 教学参考书: 余锦华,杨维权,《多元统计分析与应用》,**大学出版社,2005 张润楚,《多元统计分析》,科学出版社,2006 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第三版)》,**大学出版社,2012 一、课程简介和基本要求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金融学专业平台课。 内容涉及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统计数据的特征描述,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对应分析。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基本原理有更加深入理解,能够利用SPSS软件运行数据处理方法,从而为学会如何通过建立模型对现实的经济生活进行分析模拟,为实证分析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目的:使学生将前修课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初步能力。 实验要求: 1. 学生应独立完成规定的上机习题; 2. 通过SPSS软件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将结果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软件

仪器设备:任何手提、台式计算机及网络终端。 软件:SPSS软件 经管实验中心实验室已具备上述实验条件。 四、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五、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分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实验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20%。 六、实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应在掌握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所要求必做的实验项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七、制定执笔者:李喆审定者:批准者: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参考教材: 1. 《人体解剖学》上册(使用教材),罗学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 《人体解剖学》下册(使用教材),罗学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3. 《系统解剖学》第八版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4.《局部解剖学》第八版刘树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5.《系统解剖学》第二版,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 6.《局部解剖学》第二版,王怀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 7.《人体解剖学》英文版,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8.《格氏解剖》教学版,Richard L.Drake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 9.《断层解剖学》第二版,刘树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10.《Gray’s Anatomy》第三十九版,Susan Standing主编,2006年 11.《格氏解剖》第三十八版中文版,Perter L. Williams主编,杨琳译,辽宁教育出版 社,1999年 先修课程要求: 适应专业:五年制临床、检验、预防、护理、精神卫生、麻醉、信息医学等专业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主干学科,是医学各学科的基础。在医学科学、生命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体解剖学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如CT、MRI、介入医学等先进诊疗手段的发展无不依赖于解剖学的发展。人体解剖学的发展与现代医学的进步密切相关。同时,人体解剖学又是一门极具实验性、实践性的学科。对人体构造认识的每一点、每一滴都是来自于尸体解剖观察和临床实践。医学生在临床实践前必须熟悉人体解剖结构,这就决定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必须具备独特的、良好的实践条件。人体解剖学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门课程。前者是按功能系统阐述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各系统之间的联系,后者是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按局部进一步阐述人体各部的层次结构、各器官的排列和位置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使学生认识和掌握人体各系统及器官的形态结构、人体各局部的层次解剖及重要器官的配布与毗邻关系以及解剖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影像医学和显微外科学的临床应用需求,我们在教学中又增加了断层与影像解剖学等新的内容,使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由浅入深,由形态学的认识过程逐步过渡到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应用科学,成为培养医学生在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理

人体解剖学教案

人体解剖学教案 教学内容: 一. 绪论 (一)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类 (二) 人体解剖学的地位和作用 (三)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四)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五)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第一篇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 第一章细胞和细胞间质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人体解剖学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人体解剖学在体育运动中研究内容和方法,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和任务。 教学重点: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地位、作用和基本术语 教学难点: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教学步骤 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人体解剖学(简称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主要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生 物科学中形态学的范畴。解剖学和其他学科一样,由 于研究技术和方法的革新,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和加 深,并逐渐分化形成许多新的分支学科。 分类:按研究手段不同,解剖学可分为巨视解剖学、微观解剖学 巨视解剖学:主要用肉眼观察人体的形态结构,如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等。 微观解剖学:主要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的形态结构,如细胞学、胚胎学和组织学等。 系统解剖学:是将人体按功能系统阐述其器官形态结构的解剖学。一般所说的解剖学就是指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是按身体部位,由浅及深,对各部位的形态结构进行叙述的解剖学。 此外,由于研究角度和目的不同,人解剖学又分若干门

类:如外科解剖学、表面解剖学、X-线解剖学、断面解剖学、生长解剖学、艺术解剖学、机能解剖学及运动解剖学等。★运动解剖学:主要是分析研究人体运动器官的形态结构,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及提高人体运动 效率的解剖学。 ★二.人体解剖学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人体的形态结构,提高文化素质,具有实 事求是,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第二,为学生学习体育教育专业提供人体解剖学知识。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 合格的体育教师。 第三,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人体解剖学的后续课程有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 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与评价,以及运动生物力学 等。 1、运动生理学:与运动解剖学关系十分密切。前者研究 结构,后者研究功能,结构和功能是人体的两个不同侧面。要阐明生理机制,必须了解结构特点。例如,心脏在运动解剖学中讲它的结构,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内部的结构,它的结构特点有收集全身的静脉血口,有输出到全身各部位的动脉血出口。而生理讲心脏对人体的作用,它是如何维持人体的生命。 2、体育保健学:为人体测定、运动创伤、按摩、运动性 疾病等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如人体测定:身高、坐高、臂长、腿长、胸围、血压、心率等位置测定,不误、准确的测量出数据。如运动创伤:为创伤产生原因,诊断、处理。又例如肩周炎。 3、运动生物力学:它是分析各关节的运动,确定各部分 肌肉在身体姿态的保持和运动中的作用。例如“哑铃弯举”。 第四,为各项运动技术课教学和训练提供解剖学的依据。 1.为分析技术动作:技术动作多种多样,在运动训练中如何使运动员对动作掌握得又快又正确,需要教练员根据运动员(学生)个人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结构进行分析。在完成

人体解剖学

ㄧ、是非題 (○) 1、人體部位通分為頭部、頸部、軀幹、上肢及下肢五大部位。 (Χ) 2、人體解剖方位靠近肢體中線 (mid-line)者為外側。 (○) 3、人體解剖方位靠近軀幹或靠近某「部位結構」之起源處為近端。 (○) 4、旋轉動作是以縱軸為軸心,左右移動軀體或頭部的動作。 (○) 5、骨骼肌經由肌腱附著於骨骼之上,因為其在電子顯微鏡下呈現出橫紋之結構,所以也稱為橫紋肌。 (Χ) 6、當肌肉被伸展時,它可被延展到原有長度之二倍。 (Χ) 7、人體膝部的髕骨是屬於短骨類型的一種,主要作用是增進槓桿作用。 (Χ) 8、二塊骨骼的相接處稱為關節,其中肩關節是屬於雙軸關節。 (Χ) 9、人體上之中的手部是由5根掌骨及15根指骨所構成的。 (Χ)10、人體肩部的肩帶是由肩胛骨及肱骨所組成的。 (○)11、棘上肌在肩關節運動時,具有維持肱骨頭使其處在肩窩正常位置的功能。 (○)12、闊背肌是一塊扁平巨大之肌肉,為全身最大的肌肉。 (○)13、橈尺關節為一車軸關節,此關節可做旋內及旋外的動作。 (○)14、當我們與人比賽腕力時,負責肘關節的彎曲為肱二頭肌、肱肌與肱橈肌。 (○)15、運動傷害中有名的「棒球肘」,其受傷的部位通常就是發生在旋內圓肌的起點上,也就是肱骨內上髁的位置。(○)16、人體胸腔中第11~12根肋骨因以軟骨與胸骨相連,所以又稱為浮肋。 (Χ)17、所有脊椎骨又稱為短骨,包括椎孔、椎體、棘突與橫突。 (○)18、脊椎骨的椎體由頸椎往下逐漸變大,是因為力學演變的結果。 (Χ)19、豎棘肌群中以棘肌群最大,在脊柱旁比較不易辨認。 (○)20、髖骨在幼兒時期由髂骨、坐骨及恥骨3塊骨骼所組成,成長後3塊合而為一,形成髖骨。 (Χ)21、腹橫肌是一條很長的肌肉,為防止其肌纖維拉傷,在長期演變後,於腹直肌上衍生出三處肌腱。 (○)22、人體右邊之腹外斜肌收縮時,會使軀幹向左邊旋轉。 (Χ)23、人體踝部則由8根跗骨:距骨、跟骨、舟狀骨、骰骨及3根楔狀骨所組成。 (○)24、肌肉從起點到終點,中間經過二個關節部位,如:小腿後方的腓腸肌,是否造成傷害較大,醫界仍在繼續探討中。(○)25、關於下列兩塊肌肉位置敘述:半膜肌在深層;半腱肌在表層 (○)26、髂肌與腰大肌因運動相關性高,故被共稱為髂腰肌。 (○)27、髖關節外展運動中,主要是由臀肌來負責。 (○)28、股直肌是在股四頭肌群中最容易受傷的一塊肌肉。 (○)29、膝部的膝關節是人體身上最大的關節,因為它要負擔人體小腿以上的全部重量。 (○)30、膝關節的滑動-急停,為特有動作,人體因慣性運動關係,而產生逆向停止的動作。 (○)31、足部的跗骨與蹠骨由韌帶將其繫縛成弓形之構造,稱為足弓,可支撐全身體重,並使整個身體有一彈性的基底。(○)32、踝關節之周圍除了關節囊外,另有韌帶相接以增強它的穩定性。 (○)33、控制踝關節動作之肌肉中,小腿的後方肌肉群-控制蹠屈。 (○)34、顱骨包括:額骨、頂骨、枕骨、顳骨、蝶骨、篩骨等共8塊。 (○)35、骨縫是位於腦顱骨之間的關節,屬於不動關節,包括冠狀縫、矢狀縫、鱗狀縫及人字縫。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 课程名称(中文):物理实验英文名称:Physics Experiments 2.课程编码: 01000102 3.课程类别:基础独立设课 4.课程要求:必修基础实验 5.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6.课程总学时:总学分: 7.实验学时: 51 学时总学分: 1.5学分 8.应开实验学期:第 2 学期至第 3 学期 9.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信息 与计算科学。 10.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11. 编写人:徐子湘俸永格编写日前:2005年9月1日 一、实验课程简介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研究都是以严格的实验为基础,实验与数学分析相结合是 物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特点。物理实验是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理论的运用与现象的观测分析,充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提高学生综 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本实验课程需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 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 (1)学生通过实验学习物理实验的基本理论、典型的实验方法及其物理思想。 (2)获得必要的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树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 2、本实验课程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材料分析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Material Chemical Analysis 课程编号:07111010 课程教学总学时:45 实验总学时: 15 学分: 1(包含在课程)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 成型及控制工程、冶金工程 一、目的与任务 分析化学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分析化学理论的理解,训练 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确立准确的量的概念,提 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 的工作作风,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今后从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使学生具有解决分析化学实际问题及进行简单科学实验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1)学习相关原理,认真写好预习报告,写出实验方法与步骤。 (2)掌握定量分析操作,了解有关分析仪器构造; (3)观察实验现象,测试记录有关数据; (4)对实验数据处理,写出实验报告; (5)分析相应的问题。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基本内容 实验项 实验项目学时类型要求备注目编号 1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2 综合选做 2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2 综合必做 3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3 综合必做 4蛋壳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 3 设计必做 5水的总硬度的测定 3 综合必做 6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 3 综合必做 7丁二酮肟法测定钢铁中镍含量 4 综合选做 8硅酸盐水泥中Fe2O3、Al2O3、CaO 4 综合选做 和MgO含量的测定 9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 3 设计选做

10非水滴定法测定α-氨基酸含量 3 综合选做 11配位滴定法测定铝 2 综合选做 12水中COD测定(酸性高锰酸钾法) 3 综合选做 13纸色谱分离-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别 3 综合选做 14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 3 综合选做 15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3 设计选做注:实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方法 实验成绩的考核,以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和实验过程为考核依据,成绩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等,占课程成绩的10%~15%。 五、有关说明 最好能配备《分析化学实验计算机仿真》软件,供学生预习。 制定人:吴述平、申小娟 审定人:袁新华 批准人:杨娟 时间:2016.03.01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人体解剖学 二、课程性质 人体解剖学是高等大专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与教育学,心理学共同构成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主要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本专业采用系统解剖学的体系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重点阐述神经系统。 三、课程教学目的 旨在让学生一方面了解人体解剖学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从生理学角度理解其它学科,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采取讲授、谈话、实验、参观、练习等教学方法。 五、课程总学时 本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总教学时数64学时。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

1、建议学时分配 2、课程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绪论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的 1、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2、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分科及发展情况。 3、理解人体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及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4、记忆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二、教学重点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 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科 (一)定义 (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人体解剖学的发展概况

四、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 (二)生殖和生长发育 (三)兴奋性 (四)适应性 五、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一)人体解剖学姿势 (二)人体的基本切面 1、冠状面——把人分成前后两面 2、矢状面——把人分成左右两面 3、水平面——把人分成上下两面(三)人体的基本轴 1、冠状轴,呈左右方向 2、矢状轴,呈前后方向 3、垂直轴,呈上下方向 (四)人体的方位术语 1、上、下 2、前、后 3、内侧和外侧 4、内和外 5、近侧和远侧 6、尺侧和桡侧 7、胫侧和腓侧

★人体解剖学学习方法

人体解剖学学习方法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中形态学范畴。医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在于掌握和理解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打下基础。清代名医王清任认为“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意思是不了解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即无从谈起器官的疾病;不掌握人体正常形态,即无从涉及病理学内容。故人体解剖学在医学领域内是一门重要的、举足轻重的专业基础课,是医学生接触医学最早的先修课和启蒙课。 一、学习人体解剖学必须遵循的学习观点 学习人体解剖学在必须遵循下列观点,并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综合,以期达到全面正确地认识人体的形态结构特征的目标。 (一)形态与功能统一的观点 人体每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器官的形态结构是功能的物质基础,功能的变化影响器官形态结构的改变,形态结构的变化也将导致功能的改变,这就是形态和功能相互制约的观点。如四足动物的前肢和后肢,功能相似,形态结构也相仿。在古代, 人类的手在劳动过程中从支持体重中解放出来,逐渐成为灵活地把握工具等适于劳动的器官;而人的下肢在维持直立行走中逐渐发育得比较粗壮。加强锻炼可使肌肉发达,长期卧床可使肌肉萎缩、骨质疏松。 (二)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人体是由许多器官系统或众多局部组成的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任何一个器官或局部都是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器官或局部与整体之间、局部之间或器官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的。例如,肌肉的附着可使骨面形成突起,肌肉经常活动可促进心、肺等器官的发育,局部的损伤不仅可影响邻近的局部,而且可影响到整体。 (三)进化发展的观点 人类是由动物经过长期进化发展而来的,是种系发生的结果,而人体的个体发生反映了种系发生的过程。现代人类仍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常出现变异或畸形。变异是指出现率较低,但对外观或功能影响不大的个体差异;畸形则指出现率极低,对外观或功能影响严重的形态结构异常。变异和畸形有些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返祖(如多乳、有尾、毛人等)或进化(如手部出现额外肌)的表现,有些则是胚胎发育不全(如缺肾、无肢等)、发育停滞(如兔唇、隐睾、先天性心脏畸形等)、发育过度(如多指、多趾等)、异常分裂或融

视频教程《人体解剖学》35集全

视频教程《人体解剖学》35集全37:40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01 播客:太阳儿 38:59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02 播客:太阳儿 35:08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03 播客:太阳儿 37:21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04 播客:太阳儿 34:37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05 播客:太阳儿 39:03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06 播客:太阳儿 39:57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07 播客:太阳儿

38:39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09 播客:太阳儿 38:11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10 播客:太阳儿 39:34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11 播客:太阳儿 39:03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12

播客:太阳儿 37:53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13 播客:太阳儿 39:15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14 播客:太阳儿 40:14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15 播客:太阳儿 36:33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16 播客:太阳儿 39:40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17 播客:太阳儿 39:46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18 播客:太阳儿 38:25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19 播客:太阳儿

49:54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20 播客:太阳儿 47:49 人体解剖学21 播客:太阳儿 37:10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22 播客:太阳儿 49:44 [中山大学][人体解剖学][36课]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