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祝福阅读答案

鲁迅的祝福阅读答案

【篇一:鲁迅祝福》学案附答案】

习目标】

1.梳理概括小说情节,体会倒叙写法。

3.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4.总结鉴赏小说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

1.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

【学习难点】

1.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1. 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 梳理概括小说情节,体会倒叙写法。

3. 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课前预习]

【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等十五部。

《呐喊》收录了他自1918至1922年间所写的《故乡》《社戏》《孔乙己》《药》《阿q正传》

等14篇作品,此时的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说集,收录了写自1924年至1925年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离婚》等11篇小说,这些作品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他在《彷徨》书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

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后来在《题〈彷徨〉》一诗中说:“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写作背景】《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

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

的社会现实。《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

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

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

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2.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方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

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

日益贫困,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

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

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止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

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则是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目的是为了深

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字音字形】

1.阅读课文,给下列词语注音并注意写法。

钝()响寒暄()朱拓()间()或悚()然踌蹰()()

不更()事谬()种俨()然雪褥()瑟()瑟有声尘芥()

堆形骸()脸颊()沸反盈()天贺家墺()荸荠()()絮

絮()呜咽()驯()熟桌帏()讪讪()咀嚼()()赏鉴

渣滓()()瞥()拗()不过蹙()缩门槛()窈()陷惴惴()歆享()()牲醴()()蹒跚()()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炮、咽、薄、强

【整体感知】

1.梳理情节

(1)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课文排版时已将情节

自然分明,请指出小说情节发展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和尾声,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序幕(第段——第段):

开端(第段——第段):

发展(第段——第段):

高潮(第段——第段):

结局(第段——第段):

尾声(第段——第段):

(2)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本文并非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而

是采用了的手法,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在结构上这样

写有什么作用?

(3)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的?

2.初识人物

(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可分为哪几类?请简单分析重点

人物形象。

(2)思考: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

3.环境分析

(1)文中共有几处自然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2)有几处社会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合作探究]

(一)梳理文章结构

完成整体感知第1题

(二)作者是如何塑造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

找出文中最能展示人物性格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的语句品味分析。

1.文中有几次描写祥林嫂的肖像?有什么变化?从中反映了什么?肖像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找出相关描写体会其作用。

⒉.找出几处典型的语言描写,品味其心理。

⒊.动作描写

关于祥林嫂的反抗精神:

a 祥林嫂对不幸的命运抗争过吗?

抗争表现:

b你如何看待祥林嫂的抗争?这种抗争的实质是什么?

⒋.总结祥林嫂形象

(二)简要分析祥林嫂周围其他人物(找出相关语句品味分析)

鲁四老爷

柳妈

“我”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 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2. 鉴赏小说主题,总结鉴赏小说的方法

[合作探究]

【环境描写】

小说中的环境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社会环境

1.小说描写了几次“祝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二)自然环境

1.小说描写了几次雪景?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三)环境描写总结

【分析小说主题】

祥林嫂为什么会一步步走向死亡?谁是杀害她的凶手?

【课堂总结】

1.总结塑造人物的方法:

2.总结鉴赏小说的方法:

[课堂检测]

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②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fai()反盈天的。

2.下列句子中,每句有一个错别字,挑出来,把正确的字写在句后

括号里。

①旧历的年底必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

到新年的气象来。()②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煊??()③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蔼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④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韪仍然极多,当临近祝

福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

3.选词填空:

①“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a.简洁b.直捷c.直接d.简捷)的说。

②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a.偶尔b.偶然c.间或d.随便)的事,

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

③“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a.精神b.神采c.光采d.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④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前先(a.悲凉b.悲苦c.悲郁d.悲哀)的神色。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我常见些但愿不为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每每恰如所料

的起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

a.尽管而就

b.因为却所以

c.既然也所以

d.即使也就

5.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寓意是:

a.“祝福”是全文故事发展的线索,贯穿始终。

b.“祝福”为塑造祥林嫂的性格提供了典型环境。

c.祥林嫂出现在祝福之夜,亦死于祝福之夜,突出了主题,又使文

章结构谨严。

d.题目是“祝福”,内容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富人的“福”和穷人的“苦”两相对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6.“你放着吧,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四婶这句大喊在文中的

作用是:

a.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对祥林嫂的歧视和摧残。

b.表现了地主阶级的迷信与自私。

c.使祥林嫂用替身赎罪的幻想破灭了,造成她在封建神权压力下精

神崩溃。

d.表现了地主阶级的凶恶本质,说明祥林嫂死于封建政权的迫害。

7.《祝福》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不限于一项):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

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

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

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a.真实地描绘了鲁镇旧历年底的欢庆气氛。

b.具体交待了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

c.形象地展现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背景。

d.衬托“我”及时回到故乡过年的欢愉心情。

e.表现“我”对故乡鲁镇深沉的感情。

8.《祝福》开头一段文字中对鲁四老爷语言、外貌描写的作用是

(不限一项):

a.为展示小说的人物关系拉开序幕。

b.表现鲁四老爷是一位令人敬畏的长辈。

【篇二:鲁迅小说祝福赏析】

读鲁迅小说《祝福》

“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胳膊都浸在水里浸得

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这是鲁迅重回故乡,对正在准备“祝福”的鲁镇女人的描写,她们准备“福礼”,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

自然仍然是放爆竹。然而每年不都是这样吗?

小说在爆竹声中开始,在爆竹声中结束,或许,我们能从这声巨响

中听出些什么。在古代,爆竹是用作驱赶年兽来保一方平安的,然

而扎根在鲁镇人心中的“魔”能被驱赶得走吗?小说开始便写到“灰白

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声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

了幽微的火药香。”结尾处:“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

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

抱了全市镇。”少了祥林嫂的鲁镇依旧爆竹声连绵,“祝福”的空气弥漫。这巨响声并没有让人们“觉醒”,生活仍在继续。

一说起祥林嫂,我们就会联想起那个“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的形象:“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技着一支比她

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然而她初到鲁镇时却还是:“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是什么将她摧残成这般模样,是上苍的早已安排,还是人群将她掩埋,其实我们已经给出了答案。祥林嫂是悲剧的,死了两任丈夫,两岁大的孩子也被狼叼走了,这种致命性的打

击摆在当今社会,相信很少有人能承受得了,也许就此了结一生,

同“他们”一起去了。然而祥林嫂却只是单记得那个发生在春天里的

悲剧故事:“我真傻,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

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

反反复复讲了无数遍,最后可能连祥林嫂都忘了这是她自己的故事

还是自己原本就知道的故事,也许这是她选择忘记痛苦的最好的方式。没有在发现阿毛死的时候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是选择继续自己

的生活,从某种角度上我们可以说她是坚强的。在“捐门槛”这件事

上我们也能看出她的执着,暂不说她是为了赎罪。然而人性的冷漠

一次次地将她推向离生命终点最近的地方,是“天堂”还是“地狱”?

应该是“地狱”,在那个有“魂灵”的地方阎罗大王会怎么处置她:一

家人能见面吗?会被据成两半吗?祥林嫂她自己多么想知道。就这

样带着重重的矛盾与遗憾离开了人世,竟连什么时候死的,怎么死

的都没有人知道,鲁镇人只是用了“说不清”三个字就将祥林嫂的生

命画上了句点。

至于祥林嫂的死,我们不能将矛头单单指向任何一个人。然而这些

女人是谁都脱不了干系的。四嫂,祥林嫂的悲剧人生中有她留下的

重重一笔。当初见祥林嫂像个安分耐劳的人,不管四叔的皱眉便将

她留下。后又因为雇用的女工左右不如意,只有她还常提及祥林嫂。这些只是建立在祥林嫂能干的基础上才有的。因为祥林嫂的“不干净”所以总是“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摆” “你放着吧,我来拿”…… 最

后这句“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给我们了一些暗示,祥林嫂的结局也已经注定,四叔家她是呆不下了,偌大的世界

何处才能容得了她。柳妈“干枯的小眼,褶皱的脸”,和祥林嫂一样,同样是给人干活的。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洗器皿,可祥林嫂到是想做也没的做,只能看着柳妈干活,连被使唤的

资格都没有。在谈天中,柳妈告诉了祥林嫂一件在山村里所未曾知

道的事:“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 ” 柳妈的话让祥林嫂

恐慌,原来她是有罪的,将来是会被劈成两半的!但柳妈也告诉了

她解决的办法:“我想,你不

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然而门槛都捐了,还是不能去碰“福礼”,她始终是个“不干不净”的人。祥林嫂的

希望一个接着一个地破灭,心都熬凉了。祥林嫂的婆婆,她的自私

与贪心害了祥林嫂的一生。如果祥林嫂不改嫁给贺老六,就不会有

阿毛的死,也不会有“再嫁”的罪名。现在,或许祥林嫂仍在鲁四老爷

家帮工,好好地在继续她的生活,也不至于最后那么凄惨地死去。

卫老婆子,带祥林嫂来鲁四老爷家的人是她,带祥林嫂走的人还是她。祥林嫂对于她而言永远是要和利益搭边的。要不是她泄露祥林

嫂的去处,也许祥林嫂的命运就不会是以这种方式收场。

再多的“也许”都换不回祥林嫂的生命,鲁镇的生活仍然再继续,这

个在“祝福”下的女人注定有冬天般的命运。

【篇三:祝福答案】

课时

二、速读课文,复述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书后练习一:写出祥林

嫂人生悲剧的情节提纲)

明确:1.逃出婆家在鲁四老爷家做工(满足、有笑影、白胖了)。

2.被婆家卖掉,拼死反抗。

3.再婚:没婆婆,丈夫有力气,有自己的房子,生了儿子,胖了。 4.丈夫死了,儿子被狼吃了,她又流落到鲁四老爷家做工。

5.被鲁镇的人歧视,被鲁四老爷鄙视,对地狱恐惧。

5.捐门槛赎罪,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

三、理清情节结构。

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情节结构如下:教师板书情节,学生指出结构特点。

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1——2)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3——33)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34——53)

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54——65)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66——110)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111)

四、了解倒叙的作用。

1、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还是另有安排?

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的手法。

2、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讨论归纳:1.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2.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3.而且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第二课时

二、分析祥林嫂形象:

1.学习阅读祥林嫂初到鲁镇来的部分。思考: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讨论归纳: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年轻,勤劳,朴实,新寡)又只是顺着眼。(善良温顺)

表现: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勤快耐劳)

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要求

极低,反衬出在婆婆家的遭遇)(择其要点板书)

2.讲析祥林嫂再到鲁镇这一部分。

提问: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从中反映出什么?

明确: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

两颊上已经消

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与前面第一次来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她被卖改嫁,丧夫失子,精神倍受刺激,内心极度悲伤。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

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3.思考: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明确: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

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

似的;只是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还是一个活物。她一手

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

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从这一次的肖像描写中可以看出,祥林嫂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

于绝境,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总结: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

4.比较几次肖像描写,讲析作者刻画人物的特色——画眼睛。

初到鲁镇:顺着眼——安分耐劳

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人生路上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的外在表现。

临死之前:只是那眼珠间或一轮——在长期严重的打击与折磨下,

已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的痛苦已无法表露,精神已经完全麻木了。

肖像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一个特点。鲁迅先生说过:“要极俭省地

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文中九次写到祥林嫂的眼睛。从开始时的“顺着眼”,到第二次来鲁镇时的“眼角带着泪痕”,“没有先前那样精神”,捐了门槛以后“眼光分外有神”,可四婶一声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到临死前的“瞪”着眼,“眼珠间或一轮”,都有丰富的内涵。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鲜明表现了人

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祥

林嫂悲剧的几个过程(悲剧命运),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样一

步步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的,也是对罪恶的封建社会无

声的控诉。)

总括祥林嫂的形象: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

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

三、分析鲁四老爷的形象。

鲁四老爷是一个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他崇拜祖先,思想僵化,

反对社会的一切变化。(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政治上迂腐、

保守,顽固地维护旧有的封建制度,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他思想

上反动,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为

人自私伪善,冷酷无情,轻视、厌恶、打击祥林嫂,他是造成祥林

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1.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的呢?

①间接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的描写。

敬奉“陈抟老祖”,是把他当作卫道的护法神;对联:崇信理学,是

封建卫道的化身;几部书:是个讲理学的老监生。这段环境描写的

作用是:点明了鲁四老爷的政治身分和思想基础,揭示了祥林嫂悲

剧的社会环境。(地主阶级、封建理学的卫道士,揭露了他的丑恶

本质,从而揭示出他成为杀害祥林嫂的刽子手的深刻的阶级根源和

思想根源。)

②直接描写:重点分析人物的语言。

在祥林嫂的问题上,鲁四老爷一共开过六次口,说了百十来个字,

却就把他反动顽固、虚伪自私、阴险狠毒的性格特征,把他杀害祥

林嫂的罪行,揭露得淋漓尽致。

一处是: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如何?两次“可恶”,“然而”是什么含义?讨论归纳:

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

毫同情心。寻人时,

也仍然是“踱”。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丝毫是对祥林嫂的同情。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是书面语重转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第二次

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

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

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一处是:骂祥林嫂是“谬种”,为什么?(书后练习三.1)

讨论归纳:鲁四老爷是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他反对社会的一切

变革和破坏他所信奉的统治秩序的行为。女人再嫁,在封建理学的

伦理观念上,是女人最大的罪恶,鲁四老爷是不能容忍的。这样“罪

恶深重”的女人“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死去,不是更显得与这

个社会作对吗?所以骂她是“谬种”。(补充“贞节”,理学的口号是“存天理,灭人欲”,夫权自然是“天理”,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理学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

甚至提出自杀殉死,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封建思想灭绝人性。)

四、分析“我”这一形象:

1、提问:祥林嫂死前有那些疑问?表现怎样的心理?

明确:她在临死前,还向我提出了三个问题:“一个人死了之后,究

竟有没有魂灵的?”“那么,也就有地狱了?”“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这是对魂灵的有无表示疑惑。

她希望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想看见自己的儿子;她害怕人死后有

灵魂,因为她害怕在阴间被锯成两半。这种疑惑是她对自己命运的

疑惑,但也正是这种疑惑,这种无法解脱的矛盾,使她在临死前受

到了极大的精神折磨,最后,悲惨地死去。从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

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的宗法制度正是用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四条绳索把祥林嫂活活地勒死的。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

正是旧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作者正是通过塑

造祥林嫂这一典型人物,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

揭露和有力地抨击的。

祥林嫂提出这个问题,是在遭受一连串的摧残和折磨后对封建传统

观念的怀疑。祥林嫂对生活本无多少希求,只想用自己辛勤的劳动

换得起码的生存条件,可是尽管她不断努力地追求,拼命地抗争,

却得不到这起码的满足,反而成了有罪的人。所以,她对整个传统

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怀疑。

2、提问:“我”是怎样回答的?为什么这样回答?

明确:对祥林嫂提出的“魂灵的有无”的问题,“也许有”——自以为

慰藉,不忍心增末路人的烦恼,而对于祥林嫂是一个似疑实断的回答;“也未必”——意识到增添了祥林嫂的苦恼,只好吞吐,支吾其

辞;“说不清”——怕负责任的含混之辞。其实“我”完全知道答案,

知道是封建迷信,,但在祥林嫂的面前,“我”却始终没有否定它,

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我”的软

弱和无能。

第三课时

二、谁杀害了祥林嫂?

明确:大家都不是凶手,有都是凶手。迫害祥林嫂的人们,他们的

行为

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封建思想的驱使。祥林嫂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鲁镇上的人包括鲁四老爷也都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

丁铃说:“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三、精当的环境描写。

提问:小说中几次描写了“祝福”?在小说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共三次

1.第一次“祝福”时,祥林嫂是一个年轻能干的寡妇,受到众人的赞扬。

提问: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情景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富人享受,穷人艰辛,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矛

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命运性。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

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

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这样,通过环境

描写,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2.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祥林嫂是一个被鲁四老爷认为“败坏风俗”的罪人,被剥夺了做人的权利。(祝福本身就是旧社

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

的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

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力。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力,

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

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

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句喝令中破灭了。就

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的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

3.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祝福景象。已经是乞丐的祥林嫂怀着对地狱的恐惧悲惨地死去。祥林嫂的悲剧达到高潮。(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明确:多次写到“祝福”的作用是“祝福”作为一个时间标志,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发展脉络。也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包含了作者反讽的深意。

四、作者以“祝福”为题目的意义。

明确:1.小说起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

密切的关系。2.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了祥林嫂,祥林嫂又死于祝福声中,通过这个标题,就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鲜明地摆到读者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表现主题方面就更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