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法》说课稿

两位数加法》说课稿
两位数加法》说课稿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内容

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这部分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吧进位加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题在计算过程中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10进1”的方法;二是在进位加法的笔算过程中领悟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使完整地掌握笔算加法。例题的得数是整十数,“试一试”的得数不是整十数,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理解“满10进1”的原理,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探索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想想做做”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再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四点:

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在100以内)。

2、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想象、推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况能力。

3、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懂得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从小就养成爱学数学的好习惯。

(三)重点

理解、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四)难点

理解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算理。

二、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

1、情境教学法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解决问题,学生会主动探索新的算法,问题的解决和算

法的得出融合在一起,这样安排有利于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讨论法讨论、交流,学生易于各抒己见,这样既能启迪思维,又增加了合作的意识,便于形成平等、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三、说学法

1、自主探索《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要创设更多的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的机会,使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如:摆一摆、拨一拨、算一算、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去发现新知,构建新知,从而掌握新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品质,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以致用叶圣陶先生说:“凡能力总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所以在学完新知后,及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增长智慧,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说过程

(一)复习导入

安排20以内的口算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的竖式计算来为新知学习做铺垫。

(二)探索算法

学生用小棒、计数器等学具、教具来演示满十进一的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用“满十进一这一步在竖式中怎样表示”来引出进位加的竖式计算方法。

(三)“试一试”并小结

学生独立计算“试一试”,熟悉计算过程。通过与之前所学做比较得出课题进位加,并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从实践上升到理论。

(四)练习与总结

在小结的基础上完成练习。在练习中有理论作为指导。最后做出全课总结。

(五)作业

安排了一道开放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说课稿.doc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说课稿 写好说课稿有利于说课,方便教师找到自己的不足,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 【说课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9页例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 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因此,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经历与他人交流笔算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习惯。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因为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学生在把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就不知道积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上。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52×2= 321×2= 2、笔算: 24×= 44×59= 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但这已经是三年级学习的内容,好多学生已经忘记,所以进行复习非常有必要,且很自然地把旧知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1 1、创设情境后,先让学生列出算式"145×",想:你会算吗? 学生可能会出现课本第49页所列举的方法,这时,教师适时优化出用竖式来做。 2、全体学生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145×"。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除法说课稿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除法》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六年制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除法》信息窗3的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我的说课共分三大部分: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与学法;三、说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单元所属“数与代数”领域,是小学阶段整数除法的最后一部分,是整数除法的完成和提升阶段。本单元就是在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三上)”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本单元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总结性和概括性。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除法积累经验。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1)口算除法。(信息窗1)包括: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 (2)笔算除法。包括: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信息窗2)120÷30= 235÷30= (3)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即用“四舍五入法”试商。(信息窗3)372÷62 850÷17 (4)除数是接近25的数的笔算。(信息窗4)120÷24 108÷36 除法中的估算。(信息窗4)899÷31 378÷18 (5)探索规律——商不变的性质。(信息窗5) 本节课是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着重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是与它相接近的整十数去试商,从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本节教材共设3道例题。 红点1:用四舍法试商,商是一位数及除法的验算。372÷62 红点2:用五入法试商,商是整十数,需要调商。850÷17 绿点:巩固五入法试商,商是两位数,多次调商。323÷17 小电脑:用五入法试商,商是两位数,有余数。598÷18 2、教学目标: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信息窗2)的基础上教学的。 我根据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试商的笔算方法。体会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估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学会调商,增强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说课设计_说课稿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说课设计_说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说课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说课设计 一、悟透教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18至19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笔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 二、把握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基础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笔算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 三、精选教法。 针对本节课抽象性较强,算理比较复杂,而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相对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应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探究新知。教师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并使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为一体。 教师首先播放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情景录像,唤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激发学习兴趣,之后出示各申办城市的得票数,让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针对问题让学生尝试练习,引发认知冲突。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算法,尔后通过直观演示,教师讲解让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最后,通过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四、体现主体、暗授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本课力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探究,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分析,感知比较,合作交流,总结反思,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渗透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不进位) 二、教学准备: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算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且养成认真仔细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笔算。 教学难点也是理解算理,正确地列竖式计算。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 2、教学策略 (1)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安排复习铺垫环节。 本节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安排复习铺垫这一环节,因为从已有的、众多的知识中找出与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有关的信息,这也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信息提取能力。 (2)问题提出,独立思考,充分准备,小组交流。 问题提出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并且在学生充分准备后,再进行小组交流。这样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建立在独立思考和准备发言的基础上,讨论和交流的质量必定提高,反之常常会流于形式。 (3)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不同的学生常常有不同的解题策略,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会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体会和经验为学生的表达奠定基础。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说课稿 张晓凤 一、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和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法上,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等方法进行教学。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 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鼓励学生自己算。学生已经能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相比,三位数乘两位数需要多乘一步,并把两次的部分积相加。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体会计算时的相同点,促进认知同化,完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为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02 《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说课稿

《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二小节《笔算除法》的第一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学这一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已具备同化新知的基础,我认为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是可行的,但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了这一内容后,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体现了义务教育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这一理念,是学生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解决复杂问题的基础。 3、教材编排意图 教材从主题图创设的植树情境引入今天的教学,意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体会植树活动中也有数学,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教科书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的是顺序和舒适写法的问题;例2也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但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进一步学习笔算除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在下面教学程序中在详细阐述。 4、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连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5、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b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笔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两位数减两位数》说课稿

《两位数减两位数》说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两位数减两位数》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两位数减两位数》说课稿本册教材紧紧围绕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这一课程目标,以帮助、引导学生学数学为核心。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教科书注意选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有趣的、与现实意义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喜欢数学。如教材第二单元12页回收旧电池、14页乘车方案、16页北京申奥、20页猜猜看,这些情景与问题的呈现,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感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 第二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百以内数的简单加减的基础 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等。接下来,我重点说课两位数减两位。 两位数减两位数,教材安排了4课时。内容设计呈现了北京成功申办奥运、摆小棒、小明送给同学邮票、猜猜看等学生喜闻乐见且有教育意义的情景。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设计的内容和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尝试个性化的计算、估算方法,并积极地与同学交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下面,我着重谈一谈教材第1617页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减法我的一些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爱祖国情感和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信心。 教学准备:北京申奥画面或图片、课件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活动探究 本节课以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为情境图,所以,课前课以让学生搜集有关奥运会的一些知识,以及雅典奥运会各国的奖牌情况。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为课上学习打好基础。一情景引入,创造良好氛围 教师努力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今年刚刚开完雅典奥运会,根据课前积累,因此可以从学生的最近感知区入手,问今年第28届奥运会在哪座城市举行的?你们知道下届奥运会在哪举行吗?下面,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那令人激动的历史时刻吧!教师播放宣布2019年奥运会主办权的的画面。我想,如果没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找一些图片给学生观看,看完后说说自己心里最想说的话。这样,以北京申奥成功的事情,激发起学生的自豪感和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 学设计教案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P63。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五、教学对象与准备 对象:三年级3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平台、图片。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引入 1、旧知引入:8×6(一位数乘一位数)、20×8(两位数乘一位数)、20×10(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像20×18、38×18……这类型的算式,我们叫它两位数乘两位数。 引入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情景激趣: 书店一角(课件展示情景图): (1)每本书24元,买2本要付多少钱?24×2=48(元); (2)每本书24元,买10本要付多少钱?24×10=240(元) (3)每本书24元,买12本要付多少钱?48+240=288(元)

想:如果用乘法怎样列式呢? 环节二:算法探究 1、估算: 请你估算一下,24×12大约是多少?说说你的估算情况。 2、自主探索:学生独立在练习纸上计算24×1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小组内进行核对算法及答案。(学生组内交流) 4、学生汇报:展示不同算法并说说算法。 5、师生评议:请学生说说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6、研究笔算: (1)学生探讨笔算算理; (2)师生共同小结笔算算理: 2 4 × 1 2 —————— 4 8 ……24×2的积,问:48是怎么来的? 2 4 ……24×10的积,问:这里的24是表示多少? —————— 2 8 8 环节三:巩固练习 1、解题活动:小博士寻宝、探路。 2、游戏活动:帮小动物找鞋,比比哪组找得多。 3、拓展延伸: ①我们学校的阶梯教室共有22排,每排有14个座位。如果有300位老师来参加听课活动,能坐得下吗?

人教版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溪上小学——刘婷婷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科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精心选择以简单的行程问题为背景的学习情境,在此情境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体现了计算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方面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准备。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方法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教材没有展示145×12的具体计算过程,只出示145×12的竖式结果,意在让学生充分应用已有经验,自主归纳。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究的学习情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掌握笔算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经历与他人交流笔算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积的定位。 二、说教法、学法 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法上,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设想 我这节课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合作学习,探究方法、实践与应用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以“同学们,你们爱不爱旅游”问题出发,引入本课例题教学。出示例题,让学生寻找数学信息,直接列出算式,然后引出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进行以下四个层次的教学: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145×12 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并且允许小组间可以互相讨论。 2、交流算法,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说,只要学生说的是对的,不管是复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9~21页的内容。 2、学情与教材分析笔算除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并且学习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这一课时的内容是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力求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了解除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初步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教学中,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操作、交流、实践,在多种数学活动中,学习除法笔算方法。 3、教学目标⑴让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笔算方法。⑵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⑶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说教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

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而我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情境激趣法、引导探究法、动手操作法、尝试法、练习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操作法、比较法等。 四、说教学程序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说课稿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两位数减两位数是在学生刚开始学习列竖式笔算加法之后,是对列竖式笔算的进一步巩固,又为后面学习多位数减法做好铺垫。不退位减重点是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后才能相减,掌握运算的顺序必须从个位减起,这也为后面学习退位减法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不退位减是在学生学习了笔算加法后进行学习的,对竖式的列法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并理解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的道理,因此本节课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法,引导学生把笔算加法迁移到笔算减法上来。 (根据以上分析,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并能正确的列式计算来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 2.技能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使学生由加法笔算知识迁移到减法笔算,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自主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笔算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算理,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三)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二、说教法。 二年级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说还处在起步阶段,他们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体,对于直观的事物较易接受。在教学时我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直观演示法,通过摆圆片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第六册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教学容: 三年级下册教材P46例1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主要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它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教学容是不进位的,主要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还为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因此在计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要注重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尊重知识的逻辑基础和学生的现实基础,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笔算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探讨计算的方法。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是:①理解算理,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是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②掌握乘的计算过程。 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利用以有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在学习中,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亲自感悟和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重视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回顾和整理,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 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指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3、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4、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 的学习习惯。 5、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 教学难点:探究笔算乘法的算法,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2×3= 12×10= 12×13=? 师:前两道题都是我们学过的,第三道题学过吗? 生:没有。但是我们可以用前两道题的结果算出第三道题目。 师:谁来说一说怎样计算? 生:把13分成3和10,12×13就分成了12×3和12×10。再把两次、结果相加。 师:刚才这位同学用到了什么方法呢? 生:先分后和。 师:不错,利用先分后和的方法我们解决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个难题。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继续探究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说课稿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中的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即教材第48页(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八的3—7题)。它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 本课主要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特殊笔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分步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 本例题分为两小题,第(1)题学习两个因数末尾都为零的乘法;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个数的确定。教材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这方面的旧知和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迁移类推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第(2)题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有零、另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重点既有竖式的简便写法,又有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本例题以笔算教学为主,口算、笔算交互进行。鼓励算法多样化。例1显示的两位学生的算法清楚地告诉学生,计算时,能口算就口算,不能口算再用笔算或其他算法。因此这节课的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出发,引导学生由旧知迁移到新知。

2.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便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计算的能力和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例题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根据课标,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重点: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难点:因数中间的0是否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下面,为了使学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设计理念 以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自主的利用旧知迁移出新旧。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算法简便化,不拘泥与让学生使用一种算法。 三、说教学过程 计算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枯燥和乏味的,所以我在教学时让全班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以提高学习兴趣。但三位数乘两位数,因为结果比较大,而且还要是中间或末尾有0,这样的计算背景,学生平时的生活很少接触到。所以我设计时也为这个问题而烦过,如果,直

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优秀说课稿

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是100以内口算的继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编排上有如下特点: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建构方法。 3、渗透估算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的有关理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让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2、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交流和逐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具体教学过程阐述如下: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为教学情境,自然提出数学问题,在口算的过程中交流不同的算法,让学生体会口算的多样性,同时也比较、发现最优化、最简便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明确算理。在练习、解决问题中体会不同情况下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我将教学过程大致分为四个环节进行: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独立思考,探索新知 (四)合作交流,巩固练习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使学生很快进入有目的的探索状态。 第二个环节,创设情意,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寻找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这样,有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能力。接着,让学生解决问题,自然而然地运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此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民,树立学习的信心。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运用数学知识的快乐,体验成功的乐趣。

(完整版)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3~6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算理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进行自主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相互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生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看课外书啊?老师知道你们都是很爱学习的好孩子,最近,图书室的阿姨准备购买一批新书,在购书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忙解决吗? 2、回顾旧知: 过渡语: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每本书24元) 师:她告诉我们什么? 问题一:买2本书要多少元?谁会口算? (列式:24×2=48(元))。 问题二:买10本书,又要多少元呢? (列式:24×10=240(元)), 问题三:如果要买12本这样的书,又要多少元呢?我们该如何列式计算? (列式:24×12=)。 师: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这样的计算吗? 3、引出新知: 对比前面两题,这是一个新问题(板书:新问题),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研究像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二:算法探究 1、估算: 24×12虽然我们不会计算,但是我们能不能估算出它的得数呢? 估一估,24×12大约是多少?预计如下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八册第一页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4题。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以两位数,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乘法笔算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以今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积累经验。教材注意创设情境以计算月星小区的总户数为题材,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再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法笔算经验尝试用竖式计算,初步感知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再通过进一步的交流,帮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课件(情境图、门票、计算诊所) 三、教学法指导。 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单一的算理、算法及技能训练,学生深感计算枯燥,错误百出。计算本身是有很强的抽象性,但其反映的内容常常是现实的,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教学法指导上着重突出以下几点: 1、情境教学促感悟《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课创设了计算“月星小区住户总数”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促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游戏能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单纯的计算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因此我在导入环节设计了“领小区门票”、实践应用环节设计了“我出题你来算”、“计算诊所”等活动,让学生适当的“玩一玩”既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应用能力。 3、自主探索体现主体性新课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过程,指出“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在汇报交流中,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说课稿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 四年级上册《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 教学的。《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是本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笔算除法的重点,主要解决试商、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这些知识是学生以后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经历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了解笔算的过程和算理。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书写商的位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笔算除法中试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难点是了解笔算的过程和算理。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加上谈话引导、讲练结合等多种方法,并把这些方法优化组合,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法为学法导航,本节课我主要让学生掌握尝试计算、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 这部分我设计三种题型:口算、()里最大填几、笔算:72÷30,220÷30,让学生说一说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由此导入今天的新课: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学校买来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1)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先让学生齐读题目,又问: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该怎样列式?得出:92÷30= 让学生估算:方法1:30×3=90,92≈90,大约需要3天才能面试完。(做除法想乘法,利用估算)方法2:92≈90,92÷3≈3(天),大约需要3天才能面试完。(利用除法估算方法)“如果笔算,该如何列式计算?”应注意什么——商应该写在哪个位置?余数跟除数有什么关系? (3)竖式算法:师:如果要你们笔算92÷30,你们会算吗?和学生一块研讨: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说课稿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既是前面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它在整个100以内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刚学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再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对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困难,他们可以利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迁移来突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一年级小朋友聪明、活泼,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数学活动。所以在教学中,只要设计好有趣的开放的活动,就一定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介于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得新知的过程,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能正确计算。 三、说教法、学法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把书中主题图进行了创编,充分利用主题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探索新知。 3、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在学生评价中提出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教学中注重从各个角度评价学生,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用爱心使课堂评价焕发出艺术的魅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我首先谈话激趣:爸爸妈妈领你们去逛商场时,你们最感兴趣的地方一定是玩具柜台对吧?老师就领你们到玩具柜台前看看。(出示课件)孩子们这时会情趣盎然,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我就顺势引导学生:你想买些什么?怎么买?学生会依据自己的兴趣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当学生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加整十数的算式时,我追问学生计算方法,这样顺势复习了旧知,为迁移做好了铺垫。如果学生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我会建议学生把它存到问题银行,今后解决;如果有学生会做,我会表扬并鼓励他,到时当小老师教大家。 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创设实现迁移的条件和情境,渗透加减法的内在联系,为探索新知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动手操作,掌握算法 在学生意犹未尽时,我出示第一个问题:喜羊羊来到柜台前想买玩具,可他遇到了困难,你们愿意帮助他吗?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会很浓,积极思考,列出算式。我首先会试问学生:35-2得多少?如果有学生说出结果,我会鼓励并追问他,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不太可能说得清算理,我就顺势引导学生,就请你用学具小棒,亲自动手摆一摆,边摆边和同桌说一说。在学生汇报算法时,我将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当学生表达算理有困难时,我示范、归纳算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算理。 小结时我鼓励学生:同学们真有爱心,也非常的聪明,帮助喜羊羊解决了问题,自己还学会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美羊羊也来到了咱们的柜台前,

(完整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P63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分,掌握其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只是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认真书写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运 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难点:理解算理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学案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谈话导入 跟学生在聊课外书的时候,引入购书的数学知识。 2、出示情境图

(1)星期天,小红和妈妈一起去购书。课外读物每本24元。 a、让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数学信息 b、小红如果买2本课外书,应付多少元钱? 让学生独立列式并解决这个问题。(24×2=48)(老师引导询问学生: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c、如果买10本这样的课外书,又应付多少元? 让学生独立列式并解决这个问题。(24×10=240)(老师引导询问学生: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d、由旧知识引入新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买12本,应该 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式:24×12(板书:算式) 引导学生回答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引出课题,板书)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自主探究:让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本63页 2、互动交流: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先算什么,再算 什么,最后算什么。 3、动手操作:让学生尝试自己列竖式 (让一名学生板演,老师参与指导) 4、学生汇报计算的思路 重点讲解笔算的列竖式 a、很多学生都只会算一半(24×2);

《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

《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要说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例1的内容。 教材分析:“数的运算”内容贯穿于整个第一、第二学段,是这两个学段数学学习分量比较重、占用学习时间最多的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以简单行程问题为背景,一是体会计算的现实需要,二是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积累一些经验。因为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所以本内容突出自主探索。另外,把估算融入笔算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学情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相比,算理和算法是完全一致的。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以及第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根据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通过旧知到新知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

发探索计算方法。 基于对教学目标制定的基础上,再从学生的基础上考虑,设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教法与学法:根据此课时教学内容的特点和中段学生的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迁移旧知的能力,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因此,应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多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在应用知识环节中设计题型丰富、形式多样的分层练习,同时激发学生应用知识的参与热情,也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采取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电教教学、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教学过程时,在学生解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问题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初步懂得应如何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合理地解决问题。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想准备的教具和学具有: 主题图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 通过以上系统的分析,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四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