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西南财经大学管理学考研真题

2005年西南财经大学管理学考研真题
2005年西南财经大学管理学考研真题

西南财经大学管理学综合2005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判断改错(判断正误,并将正确的表述写出。每小题5分,共50分)

1、强有力的组织文化是制度化、形式化。制度化、形式化的规章制度是可以规范员工行为的。

解析:(×)正确表述:强有力的组织文化是制度化、形式化的合理替代物。制度化、形式化的规章制度是可以规范员工行为的。

2、激励因素是以职工个人的生理需求为中心的,既激励因素与职工个人的生理特征有直接关系;保健因素则是个人的生理需求以外的,而且是更多地与工作有关联。

解析:(×)正确表述: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中心的,保健因素则是工作本身以外的,而且是更多地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关联。

3、一般而言,组织结构先行变化,组织战略随之而变。

解析:(×)正确表述:一般而言,组织战略先行变化,组织结构随之而变。

4、公平理论指出,人不会单单将自己的成果或报酬与别人的做出比较,而是会同时比较双方得到的报酬与支付的贡献的比例,即员工把自己的投入和产出与其他人的投入产出进行比较。

解析:(√)

5、按照弗兰奇和雷文的观点,领导权力分为职位权力和专家权力两大类。

解析:(×)正确表述:按照弗兰奇和雷文的观点,领导权力分为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两大类。

6、预算是组织对未来一定时期内预期取得的收入和计划花费的支出的清单。

解析:(√)

7、一个领导者是否有成效,取决于他的领导艺术和领导方法,领导者的知识水平和学识是体现领导者成就的标志。

解析:(×)正确表述:一个领导者是否有成效,取决于他的领导活动所取得的效果,集体活动的结果是体现领导者成就的标志。

8、领导可以越级指挥下级,也可以越级检查下级的工作;下级可以越级反映情况,也可以越级请示。

解析:(×)正确表述:领导可以越级检查下级的工作越级,但不可以指挥下级;下级可以越级反映情况,不可以越级请示。

9、计划工作的第一任务是分配资源。

解析:(×)正确表述:计划工作的第一任务是确定目标。

10、菲德勒认为,确定领导有效性的关键要素任务结构和职位权力。

解析:(×)正确表述:菲德勒认为,确定领导有效性的关键要素是领导者-成员关系、任务结构和职位权力。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x理论和y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X”理论的观点:①人的天性好逸恶劳,逃避工作;②人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的需要漠不关心,而自身的安全需要高于一切;③人往往缺乏进取心,没有抱负、怕负责任,宁愿被人领导或以严格、强硬的管理办法,或以松弛、温和的管理办法,均不能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Y”理论的观点:①人类并非天生的厌恶工作,只要工作环境良好,人们工作起来就像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

②人能主动承担责任,为实现目标而工作时能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③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一般只得到部分发挥。他根据“Y理论”,提出激励措施:①分权与授权②扩大工作范围③采取参与制④提倡自我评价

2、简述计划职能在管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答: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一切组织为实现自身使命所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

(1)组织使命的实现必须有计划。组织使命的实现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深,所以,统筹规划,妥善安排;

(2)计划贯穿于组织系统的各个方面,贯穿于组织活动的始终。要使系统的活动正常运转,需要有计划来组织;

(3)计划是为领导的科学决策服务的,同时也对决策行为起到规划和促进作用,计划和决策密不可分,科学决策是领导者的首要职责;

(4)计划职能具有领先性,为实现其他管理职能提供基础。先有计划,才能确定组织结构、如何领导和用人、控制方法等;

(5)计划是调节和相对稳定一个组织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紧密联系的工具。有利于本组织业务活动和相关组织的活动都顺利进行。

3、简述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答:集权指管理权力或职权保留在高层管理者手中,分权指权力或职权分散给低层次的管理者。

绝对的集权即集权即一切权力集中于最高管理者一人手中,这是可能的,但仅限于极小的组织;一般说来,一定程度的分权是一切组织共同的特征。绝对的分权是不可能的:因为最高领导人不再掌握任何职权,就不在是领导者,也就不存在完成的组织。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组织的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答:组织的战略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是变动的、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许多影响战略与结构的变量发生变化时,要求战略与结构做出相应的反应。

格雷纳:结构决定战略,当一个组织的规模和年龄不断增长时,它自身也逐渐成长成熟。这些渐变的改善过程有时会被一些剧烈的变革所打断,此时传统的管理方式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安索夫:结构决定战略

一般来说,组织战略变化先行,由此导致组织结构的变化,随着企业战略从单一产品向纵向一体化再向多样化经营的转变,组织结构将必然从更具弹性的形式转变为更为机械的形式。

波特:成本导向战略——企业需要一个较为复杂的结构(高度专业化、高度制度化而中央集权的结构);差异化战略——较低的复杂性、形式化程度及权力集中程度;聚焦战略。

2、试述目标管理的特点与作用。

答:德鲁克在1954年《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了目标管理MBO目标管理,就是管理目标,也是依据目标进行的管理。

(1)目标管理把经理人的工作由控制下属变成与下属一起设定客观标准和目标,让他们靠自己的积极性去完成。目标管理以目标作为组织管理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归宿点和手段,贯穿于一切活动的始终。

(2)目标管理的一个鲜明特点是运用了行为科学理论。它把客观的需求转化成为个人的目标,通过自我控制取得成就。它使得我们能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由别人统治的管理。

(3)奥迪奥恩主张实行“参与式管理”,经过上下结合的方式反复协商、综合平衡后确定下来的目标更具有动员性和激励性,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作用:1)、能提高计划工作的质量;2)、能改善组织结构和授权;3)、能激励职工去完成任务;4)、使控制活动更有成效

四、案例分析题。(30分)

杨家糯米美食公司

杨利平本是莹县杨家村的一位普通农民,不过人们全都知道他有一种祖传绝招——烹制一种美味绝伦的糯米甜品——杨家八宝饭。他自称是这绝技的第五代传人。

早在清朝道光年间,他祖宗所创这种美食就远近闻名,而且代代在本村开有一家专卖此种八宝饭的小饭馆。他的父亲直到解放初期还开着这祖传小饭馆。那时才十来岁的杨利平已时常在店前店后帮忙干点活了。后来合作化,跟着又进行了公社化,他爸又病死,饭馆不开了,他成了一名普通的公社社员,人家似乎已不知道他居然还保留了那种绝技。

80年代,改革之风吹来,杨利平丢了锄把,又办起了“杨家店”,而他做的八宝饭决不亚于他的祖上。由于生意兴隆,他很快发了。开头是到邻村去开分店,后来竟把分店也开到县城乃至省城去了。1987年,不知是他自己出的还是别人给他出的主意,他就在本村办起了“杨利平糯米美食公司”,开始生产“老龙”牌袋装和罐装系列糯米食品来了。由于其独特风味与优秀质量,牌子很快打响,不说本县,连省里许多市县都很畅销,出现了供不应求之势。杨利平经理如今已在经管着这家450多名职工的美食厂和分布很广的甜品小食店网。

奇怪的是,杨厂长似乎并未注意利用这大好形势去扩大纵深。他好象试都未想试过去满足还在扩大着的对他那独特产品的需要。外省市买不到这种美食,连本省也不是处处有供应。原因是杨利平固执地要保持产品的独特风味与优秀质量。小食店服务达不到规定标准,职工的培训未达应有水平,宁可不设新点,不渗入新区。杨利平强调质量是生命,决不允许采取任何措施危及品质量。他说顾客们期待着高质量,而且他们知道他们所得到的杨家美食准是高质量的。

杨利平糯米美食公司里的主要部门是质量检验科、生产科、销售科和设备维修科,当然还有一个财会科以及一个小小的开发科。其实这厂的产品很少有什么改变,品种也不多。杨利平坚持就凭杨家一绝这种传统产品,服务的对象也是“老”主顾们,彼此都很熟悉。

杨家美食公司里质检科要检测进厂的所有原料,保证必须是最优质的。每批产品一定抽检,要化验构成成分、甜度、酸碱度。当然最重要的是检控产品的味道。厂里高额聘有几位品尝师,他们唯一职责是品尝本厂生产的美食。他们经验丰富,可以尝出与要求的标准的微小偏差。所以杨家美食始终在左近保持着它固有的形象。

不久前,杨利平的表哥汤正龙回村探亲。他原在县里念中学,文革中回乡,80年代初便只身南去深圳闯天下。大家知道他聪明能干,有文化,敢冒险。他一去十来年,只听说他靠两头奶牛起家,如今已是千万元了。汤正龙来访表弟杨利平,对美食厂的发展称赞一番,还表示想投资入伙。但他指不出杨利平观点太过迂腐、保守,不敢开拓,认为牌子已创出,不必僵守原有标准,应当大力扩充品种与产量,向省外甚至海外扩展。他还指出这厂目前这种职能型结构大僵化,只适合于常规化生产,为定型的、稳定的顾客服务,适应不了变化与发展;各职能部门眼光只限在本领域内,看不到整体和长远,彼此沟通和协调不易。他建议杨利平彻底改组本厂结构,按不同产品系列来划分部门,才好适应大发展的新形势,千万别坐失良机。但杨利平对发表的建议听不过去,反生反感,并说他在基本原则上决不动摇。两人话不投机,语句转激烈。最后汤正龙说杨利平是“土包子”、“死脑筋”、“眼看着大财不会赚”。杨反唇相讥说:“有大财你去赚得了,我并不想发大财,要损害质量和名声的事坚决不做。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汤听罢拂袖而去,不欢而散。厂里干部和职工对此反应不一,有人赞杨厂长有原则性;有人则认为他认死理,顽固不化。

问题:

1.你认为杨利平的商业价值观和经营观念有些什么内容和特点?它们的养成因素有哪些?

答:杨利平的商业价值观和经营观念的出发点是产品,企业注重产品质量,拒绝顾客参与,认为关键在于产品质量的高低,核心是以质取胜,是一种产品导向的经营观念。养成因素:个人经历、环境稳定。

2.汤正龙的商业价值观和经营观念又是怎样的?有哪些因素影响其形成?

答:汤正龙的商业价值观和经营观念的出发点是消费需求,是以顾客群的要求为中心,其目的是从顾客的满足之中获取利润,是一种“以消费为导向”“市场导向”的经营观念。养成因素:个人经历、环境不稳定和不确定。

3.你对杨、汤二人的经营观念如何评价?你认为什么样的经营观念与战略最能适应这家企业的情况?

答:杨利平的经营观念倾向于零售产品而忽略了组织的发展,与其经营观念相对应的组织结构是直线-职能制,这种制度不适合企业的大规模生产,比较适合于企业成立和发展的初期。

汤的经营观念是一种以顾客需求和欲望为导向的经营哲学,它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看做是一个不断满足顾客需要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制造或销售某种产品的过程。汤正龙建议的产品型结构其实是一种矩阵组织结构。

他打破了传统的一对一的管理模式,加强了组织中纵向的和横向的联系,使集权和分权很好的结合在一起,适应于产品多样化的发展阶段。(可以结合案例进一步的详细分析)综上所述,认为汤正龙的经营观念与战略最能适应这家企业的情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