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检查标准(心脏、胸、腹)

体格检查标准(心脏、胸、腹)
体格检查标准(心脏、胸、腹)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心脏检查(100分)考生姓名:得分:

考官签名:___________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胸肺检查(100分)考生姓名:得分:

考官签名:___________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100分)

心血管系统体格检查评分细则2017(1)

心血管系统体格检查 项目细则得分 体查前准备(12分)环境准备宽敞明亮、温度适宜、通风、隐私(2分)器械准备听诊器、标记笔,尺片、手表(2分) 医师准备患者右侧站位(2分) 着装,指甲修剪,手部温暖,洗手(4分)患者准备取仰卧位(2分) 心脏检 查(46分) 望诊 心前区隆起及凹陷(2分) 心尖搏动(4分) 心脏搏动(心前区、上腹部)(2分) 触诊 心尖搏动(位置、范围、强度、节律)(4分) 震颤(4分) 心包摩擦感(4分) 叩诊 心界叩诊(左界、右界、心脏是否扩大(10 分) 听诊 各瓣膜区听诊顺序(二尖瓣、肺A脉、主A 脉、主A脉副区、三尖瓣)(6分) 心率、心律、心音、附加音(8分) 心脏杂音(部位、时期、性质、强度、传导 与体位呼吸关系)(2分)(无杂音提问一 项) ( 血管检 查(20 分)血管征颈外静脉充盈或搏动(3分) 颈动脉搏动(2分) 桡动脉搏动(节律、奇脉、交替脉(3分)毛细血管搏动(4分) 水冲脉(4分) 肱动脉枪击音(4分) 终末质量(12分) 洗手、记录(2分)操作熟练度(8分)人文关怀(2分) 提问(10分) 提问1(5分)提问2(5分)

心尖搏动(apical impulse)主要由于心室收缩时心脏摆动,心尖向前冲击前胸壁相应部位而形成。正常成人心尖搏动位于第 5 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 0.5~1.0cm,搏动范围以直径计算为 2.0~2.5cm.。 触诊方法是检查者先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心前区,然后逐渐缩小到用手掌尺侧(小鱼际)或示指和中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必要时也可单指指腹触诊。 叩诊方法叩诊采用间接叩诊法,受检者一般取平卧位,以左手中指作为叩诊板指,板指与肋间平行放置,如果某种原因受检者取坐位时,板指可与肋间垂直,必要时分别进行坐、卧位叩诊,并注意两种体位时心浊音界的不同改变。叩诊时,板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以右手中指藉右腕关节活动均匀叩击板指,并且由外向内逐渐移动板指,以听到声音由清变浊来确定心浊音界。通常测定左侧的心浊音界用轻叩诊法较为准确,而右侧叩诊宜使用较重的叩诊法,叩诊时也要注意根据患者胖瘦程度等调整力度。另外,必须注意叩诊时板指每次移动距离不宜过大,并在发现声音由清变浊时,需进一步往返叩诊几次,以免得出的心界范围小于实际大小。 (二)叩诊顺序通常的顺序是先叩左界,后叩右界。左侧在心尖搏动外 2~3cm 处开始,由外向内,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 2 肋间。右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 2 肋间。对各肋间叩得的浊音界逐一作出标记,并测量其与胸骨中线间的垂直距离。 (三)正常心浊音界正常心脏左界自第 2 肋间起向外逐渐形成一外凸弧形,直至第 5 肋间。右界各肋间几乎与胸骨右缘一致,仅第 4 肋间稍超过胸骨右缘。以胸骨中线至心浊音界线的垂直距离(cm)表示正常成人心相对浊音界(表2-5-11),并标出胸骨中线与左锁骨中线的间距。 正常成人心脏相对浊界右界(cm)肋间左界(cm) 2~3 Ⅱ 2~3 2~3 Ⅲ 3.5~4.5 3~4 Ⅳ 5~6 Ⅴ 7~9 (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 8~10cm) 心脏瓣膜听诊区 心脏各瓣膜开放与关闭时所产生的声音传导至体表最易听清的部位称心脏瓣膜听诊区,与其解剖部位不完全一致。通常有 5 个听诊区(图 2-5-30)。它们分别为:①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 ②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 2 肋间;③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 2 肋间;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 3 肋间,又称 Erb 区;⑤三尖瓣区: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 4、5 肋间。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通常的听诊区域是假定心脏结构和位置正常的情况下设定的,在心脏病的心脏结构和位置发生改变时,需根据心脏结构改变的特点和血流的方向,适当移动听诊部位和扩大听诊范围,对于某些心脏结构异常的心脏病尚可取特定的听诊区域。 (二)听诊顺序对于初学者,设定一个听诊顺序,有助于防止遗漏和全面地了解心脏状况。通常的听诊顺序可以从心尖区开始,逆时针方向依次听诊:先听心尖区再听肺动脉瓣区,然后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最后是三尖瓣区。一些临床医师也有从心底部开始依次进行各个瓣膜区的听诊。 (三)听诊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和心包摩擦音 周围血管征脉压增大除可触及水冲脉外,还有以下体征: 1.枪击音(pistol shot sound) 在外周较大动脉表面,常选择股动脉,轻放听诊器膜型体件时可闻及与心跳一致短促如射枪的声音。 2. Duroziez 双重杂音以听诊器钟型体件稍加压力于股动脉,并使体件开口方向稍偏向近心端,可闻及收缩期与舒张期双期吹风样杂音。 3.毛细血管搏动征(capillary pulsation) 用手指轻压患者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患者口唇黏膜,使局部发白,当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则发白的局部边缘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改变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 4.水冲脉(water hammer pulse) 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水涨落,故名水冲脉。是由于周围血管扩张或存在分流、反流所致。前者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脚气病等,后者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等。检查者握紧患者手腕掌面,将其前臂高举过头部,可明显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100分)姓名学号班级得分体检内容 被检者仰卧位,双腿屈起,考生站在其右侧(1分),从上腹部至下腹部视诊全腹或腹部 视诊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视诊全腹(1分)。考生视线处于与被检查者腹平面同水平(1分),自侧面沿切线方向观察(1分)。口述视诊内容(1分)。通过脐划一水平线和垂直线,两线相交将腹部分为四区(2分),即: 左上腹、右上腹、左下腹、右下腹。 将听诊器体件置于腹壁上,全面听诊各区,注意上腹部、中腹部、腹部两侧及肝、腹部 听诊 腹部 触诊脾各区(1分)。口述听诊内容: 肠鸣音、血管杂音、摩擦音和搔弹音等(1分)。在右下腹部听诊肠鸣音(1分),在上腹中部听诊腹主动脉、在左、右上腹肾动脉(1分)。 被检者仰卧位,双腿屈曲(1分),站于被检查者右侧(1分)。用双手搓擦法温暖手,指甲应短(1分)。 站被检者右侧,前臂基本在被检查者腹部表面同一水平(1分),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使被检查者适应片刻(1分),检查者此时可感受被检查者腹壁紧张程度,然腹部 紧张 度后以轻柔动作开始触诊,触诊时应避免用指尖猛戳腹壁(1分)。检查完一个区域后,考生的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1分),再以上述手法检查下一区域(1分)。口述腹壁紧张度增加: 强直呈木板状,不易压陷(1分);腹壁紧张度减低:

手指按压时腹壁松软无力,失去弹性(1分)。先从左下腹开始(1分),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1分),原则上先触诊健康部位,逐步移向病痛部位(1分)。 压痛 反跳 痛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起,站在其右侧(1分)。按顺序触诊被检查者全腹部(1分),假定阑尾点出现压痛后,检查反跳痛(2分),口述反跳痛阳性。被检查者腹痛骤然加重,并有痛苦表情或呻吟(1分)。 单手触诊: 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1分),考生站在其右侧(1分),然后将右手4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的右侧腹部估计肝肝脏 触诊下缘的下方(1分),随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缘(3分)。如此反复进行,并逐渐向肋缘移动,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2分)。双手触诊: 考生右手位置同单手触诊手法(1分),用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腰部(1分),拇指张开置于季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推(1分),使肝下缘紧贴前腹壁下移,并限制右下胸扩张,以增加膈下移的幅度,可提高触诊的效果(1分)。 仰卧位触诊: 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1分),站在被检查者右侧(1分),左手绕过腹前方,手掌置于左胸下部第9~11肋处,试将其脾从后向前托起(1分),右手掌平放于脐部,与左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1分),配合呼吸,以手指的力量下脾脏 触诊压腹壁,直至触及脾缘或肋缘(1分)。侧卧位触诊: 站在被检查者右侧,请被检者取右侧卧位(1分),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1分)。双手触诊法操作:

临床医师心脏体格检查技能评分表

临床医师心脏体格检查技能评分表 1 5-心脏体格检查 编号: 评 委: 年 月 日 项目 项目分 内容及评分标准 满分 得分 面试 10 1、自我介绍; 2、谈谈来我院参加全科专业规培的感想、今后的自我要求 10 准备 5 物品准备:听诊器、手表、记号笔、尺子 1 洗手,核对病人、自我介绍,解释操作目的并取得同意 2 关门窗、清场、必要时拉帘子保护隐私 1 体位(医者立于患者右侧),充分暴露胸部 1 望诊 7 胸廓外形视线与胸部同水平开始视诊,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及异常搏动(2分), 然后正俯视整个前胸,观察并指出心尖搏动位置与范围(3分),有无负性心尖搏动(2分)。 8 触诊 20 心尖搏动,抬举性搏动 5 震颤:依次用手掌尺侧感受 10 心包摩擦感:胸骨左缘3-4肋间,收缩期、前倾位、呼气末 5 叩诊 38 叩诊手法、顺序正确 10 左侧心浊音界:心尖搏动外2-3cm 处开始叩诊(3分),由外向内至浊音出现(3 分),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3分)。标记、测量(3分) 12 右侧心浊音界:先叩出肝上界(2分),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至浊音止(2分),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2分)。。 6 正确描述叩诊心浊音界范围 10 听诊 15 心脏瓣膜听诊:顺序 5 内容:心率、心律、心音、心音改变、额外心音、心脏杂音 6 心包摩擦音:胸骨左缘3-4肋间,收缩期、前倾位、呼气末 4 人文关怀 5 操作轻柔、注意患者感受 1 操作过程中无过多改变患者体位,造成过多不适 2 操作完毕后复原患者衣物、被褥 1 告知患者相应体格检查结果及可能的下一步治疗方案 1 总分 100 得分

体格检查——心肺听诊训练

体格检查——心肺听诊训练 心脏听诊 心脏听诊 杂音的特性与听诊要点: 重点提示:考这么多年,基本没有逃过这几个点,心脏听诊5个听诊区心脏瓣膜病的听诊,窦性心律不齐,早搏、二联律、三联律、房颤、奔马律,心包摩擦音。 解题要点: 多听,实用主义至上! 但如果在考试中不能正确辨听杂音,怎么办?根据杂音出现位置+时相+口诀=解题! 心脏瓣膜听诊模式图 听诊区名称具体位置 二尖瓣区(又称心尖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正常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 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 主动脉瓣区在胸骨右缘第2肋间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 三尖瓣区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解题 X线杂音位置杂音性质杂音传导二尖瓣狭窄梨形心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局限不传导二尖瓣关闭不全球形心心尖区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左腋下传导

二三狭窄隆隆样,关闭不全吹风响; 不闭都在收缩期,狭窄赶在舒张上; 狭梨闭球心尖部,关闭不全易传导; 左腋传导左卧清,吸气减弱呼明显。 X线杂音位置杂音性质杂音传导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收缩期粗糙喷射性杂音颈部传导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靴形 主动脉二区 胸骨左缘第3肋间 舒张期吹风样/叹息样杂 音 心尖区传导 主动狭窄有特点,粗糙缩鸣拉锯般; 递增递减颈部传,A2减弱伴震颤; 主瓣不全有特点,舒张叹气呈递减; 穿靴朝左心尖走,二区较清前倾声; 呼末屏气易听见。 增大部位X线杂音位置杂音性质杂音传导室缺- - 胸骨左缘第3、4肋间收缩期响亮粗糙- 动未闭- - 胸骨左缘第2肋间连续的机器样杂音- 心率 正常成人在安静、清醒的情况下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成人心率大于100次/分、婴幼儿心率超过150次/分称为心动过速,心率低于60次/分称为心动过缓。 心律 心律指心脏跳动的节律。心律不规则常见原因为期前收缩、心房颤动、窦性心律不齐。 期前收缩(早搏)在规则心律基础上,突然出现一次心跳,其后有一较长间歇二联 律 每一次窦性搏动后均出现一次期前收缩(期 前收缩与窦性心律交替出现)

胸腹部体格检查考试考核评分标准题库

腹部体格检查考试考核评分标 体表标志 1.肋弓下缘:由第8一10肋软骨连接形成肋弓。其下缘为腹壁上界。 2胸骨剑突:是胸骨下端的软骨.位于第七对肋软骨之间凹陷的顶部。 3腹上角:是两侧肋弓的交角。 4脐:位于腹部的正中央.向后投影相当于第3—4腰椎之间。 5.髂前上棘:是髂嵴前方突出点。 6.腹直肌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的延续。 7腹中线是胸骨中线的延续.位于腹前壁正中。 8腹股沟韧带:是腹部体表的下界,位于腹股沟三角的下界与耻骨联合上缘共同构成腹壁下界 9肋脊角:是两侧背部第l2肋骨与脊柱的交角。 10耻骨联合:是两耻骨间的纤维软骨连接。 九区法:由

2条水平线(两肋弓下缘连线、两髂前上棘连线)和 2条垂直线(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的垂直线) 将腹部分为#字形的9区,即左右上腹部及上腹部、左右侧腹部及中腹部。左右下腹部及下腹部。 四区法:通过脐画一水平线及垂直线,两线相交将腹部分为4区。即左上腹、左下腹、右上腹、右下腹部。 腹部望诊 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全腹。 2.医生站于病人右侧,一般按自上而下视诊.有时为了查出细小隆起或蠕动波,检查者的眼晴需降低至腹平面,自侧面呈切线方向观察。3.观察顺序及内容:腹部外形、(平坦、膨隆、凹陷、呼吸运动),腹壁静脉、(有无曲张及血流方向),胃肠型和蠕动渡。腹壁皮疹、色索、胆纹、疝等。 4.检查腹壁静脉血流方向可选择一段没有分支的腹壁静脉.检查者将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压在静脉上,然后一只手指紧压静脉向外滑动,挤出该段静脉内血液,至一定距离放松该手指,另一手指紧压不动,看静脉是否迅速充盈.再同法放松另一手指,即可看出血流方向。

体格检查内容及评分标准

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体格检查内容及评分标准 一、一般检查[5.0] 1.器具齐备。站在病人右侧,向病人问侯,告之查体注意事项。 2.测量体温。把体温表放在腋窝深处紧贴皮肤。[0.5] 3.检查脉搏,至少计数30秒。[0.5] 4.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计数30秒。[0.5] 5.测量右上臂血压。观察水银柱液面,袖带下缘距肘弯横纹上2~3cm;听诊器膜式体件与腋中线同一水平;两眼平视水银柱平面。同样的方法测定两次,间歇1分钟左右。测量完后倾斜血压计,关闭开关。[3.0] 6.取出体温表,观察刻度后甩下水银。 7.观察被检者发育、营养、体型、面容表情和体位。[0.5] 二、头部[5.0] 8.观察头发、头颅外形。 9.触诊头颅。 10.观察眼睑,翻转上眼睑,观察上下睑结膜、穹窿结膜、球结膜及巩膜,先左后右。 [0.5] 11.观察眼球的外形、双侧瞳孔。 12.取手电筒,检查左右瞳孔的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0.5] 13.检查左右眼球运动。示指按水平向外->外上->外下->水平向内->内上->内下,共6个方向进行,检查每个方向时均从中位开始。[0.5] 14.检查调节反射。[0.5] 15.检查辐辏反射。清醒者不查角膜反射。[0.5] 16.检查耳廓,观察外耳道,检查乳突,先左后右。[0.5] 17.观察鼻外形、鼻前庭和鼻腔,检查两侧鼻通气。[0.5] 18.触压双侧额窦、筛窦和上颌窦。[0.5] 19.观察口唇;用消毒压舌板观察口腔粘膜、牙齿、牙龈、扁桃体、咽后壁等;观察舌体、舌苔、伸舌运动、鼓腮、示齿动作。[1.0] 三、颈部[8.0] 20.观察颈部皮肤、血管,先左后右,观察甲状腺。[0.5]

心脏体格检查-新版.pdf

心脏体格检查 一. 内容及时间分配(共 3 学时) 10分钟1.讲授心脏体格检查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提问回答心脏视、触、叩诊的内容, 复习体表标志线的定位。 20分钟2.以学生或标准化病人为模特,演示心脏视、触、叩检查的内容和正确手法。 50分钟3.将学生男女分开,按 2 人一组分组进行分组训练。老师现场给予演示和指导, 并对学生的错误手法进行纠正。 10分钟4.介绍心脏听诊训练模型及训练程序,指导每位学生根据不同训练的内容和要求 进入相应的训练程序。 10分钟5.同学分组练习听诊方法并分辨第1、2心音 20分钟6.借助心肺触听模型和心音磁带听取各种心脏病理音(两遍) 30分钟7.同学分组进病房,听取异常心音及杂音 二. 准备工作 1.选择一处环境安静、温暖、明亮而且避风的检查地点。 2.器械准备:听诊器、直尺(精确到毫米)、体表标记笔(蓝色或黑色)。 3.模型准备:检查人体体检教学模型能否正常使用,必要时准备病人作为检查对象。 4.体位准备: 端坐位:适合于正常人和一般病人,肌肉松弛,双上肢自然下垂,充分暴露胸部。 仰卧位:适合于病情重者,注意光线应明亮,从上方直射病人胸部。 三. 操作步骤 1.心脏视诊( 3 项内容) 病人体位:卧位。 检查者视线与搏动点成切线。 (1)心前区隆起。 (2)心尖搏动: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搏动范围以直径计算为 2.0-2.5cm。 ①心尖搏动移位:8。 ②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的改变: 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同左下移位。 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同左移位。

左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同左下移位。 ③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称为负性心尖搏动。主要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3)心前区搏动(心脏搏动) ①胸骨左缘第3-4 肋间搏动为右心室持久压力负荷增加所致的右心室肥大。 ②剑突下搏动见于右心室肥大,腹主动脉瘤。 ③心底部搏动见于肺动脉扩张或肺动脉高压。 报告心脏视诊检查结果。 2.心脏触诊 检查者先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心前区,然后逐渐缩小到用手掌尺侧或示指、中指及环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必要时也可单指指腹触诊。 (1)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当心尖搏动增强时,用手指触诊,可使指端被强有力的心尖 搏动抬起,并停留片刻,称为抬举性心尖搏动,是左心室肥大的可靠体征;而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抬举性心尖搏动是右心室肥厚的可靠指征。 (2)震颤:震颤是触诊时手掌感觉到的一种细微振动,又称猫喘,是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 特征性体征之一。其产生机制是血液经狭窄的口径或循异常的方向流动形成湍流造成瓣膜、 心壁或血管壁震动传至胸壁所致。 (3)心包摩擦感:是心包炎时在心前区触到的一种摩擦震动感。多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 3、第4 肋间触及,心脏收缩期及舒服期均能触知,但以收缩期、坐位前倾或呼气末更为明 显。 报告心脏触诊检查结果。 3.心脏叩诊 (1)叩诊方法:常采用间接叩诊法,受检查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检查者以左手中指作为叩 诊板指,板指与肋间平行或心缘平行。叩诊时,板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以右手中指藉右腕关节的活动均匀叩击板指,并由外向只逐渐移动板指,以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来确定心浊音界。测量变音点至胸骨正中线的距离。 (2)叩诊顺序:叩诊顺序一般为先叩左界,后叩右界,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进行叩诊。 (3)正常成人相对心浊音界: 右(cm)肋间左(cm) 2-3II2-3 2-3III 3.5-4.5 3-4IV5-6 V7-9

腹部体格检查评分细则2017

腹部体格检查评分表

触诊是腹部检查的主要方法,对腹部体征的认知和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进一步确定视诊所见,又可为叩诊、听诊提示重点。有些体征如腹膜刺激征、腹部肿块、脏器肿大等主要靠触诊发现。在腹部触诊时,各种触诊手法都能用到。为使腹部触诊达到满意的效果,被检查者应排尿后取低枕仰卧位,两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两腿屈起并稍分开,以使腹肌尽量松弛,作张口缓慢腹式呼吸,吸气时横膈向下而腹部上抬隆起,呼气时腹部自然下陷,可使膈下脏器随呼吸上下移动。检查肝脏、脾脏时,还可分别取左、右侧卧位。检查肾脏时可用坐位或立位。检查腹部肿瘤时还可用肘膝位。医生应站立于被检查者右侧,面对被检查者,前臂应与腹部表面在同一水平,检查时手要温暖,指甲剪短,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部,使患者适应片刻,并感受腹肌紧张度。然后以轻柔动作按顺序触诊,一般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至右下腹,再至脐部,依次检查腹部各区。原则是先触诊健康部位,逐渐移向病变区域,以免造成患者感受的错觉。边触诊边观察被检查者的反应与表情,对精神紧张或有痛苦者给以安慰和解释。亦可边触诊边与患者交谈,转移其注意力而减少腹肌紧张,以保证顺利完成检查。腹部触诊应用基本检查方法中所列各种触诊手法,浅部触诊使腹壁压陷约 1cm,用于发现腹壁的紧张度、表浅的压痛、肿块、搏动和腹壁上的肿物等(如皮下脂肪瘤、结节等)。深部触诊使腹壁压陷至少 2cm 以上,有时可达 4~5cm,以了解腹腔内脏器情况,检查压痛、反跳痛和腹内肿物等。包括深压触诊,以探测腹腔深在病变的压痛点和反跳痛。滑动触诊在被触及脏器或肿块上作上下、左右的滑动触摸,以探知脏器或肿块的形态和大小。双手触诊常用于肝、脾、肾和腹腔内肿块的检查,检查盆腔的双合诊亦属此例。浮沉触诊又称冲击触诊(ballottement),用于大量腹水时检查深部的脏器或肿块;钩指触诊(hook technique),多用于肝、脾触诊。 (一)肝脏触诊触诊时,被检查者处于仰卧位,两膝关节屈曲,使腹壁放松,并做较深腹式呼吸动作以使肝脏在膈下上下移动。检查者立于患者右侧用单手或双手触诊。 1.单手触诊法较为常用,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患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壁深部,吸气时,手指缓慢抬起朝肋缘向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手指逐渐向肋缘移动,直到触到肝缘或肋缘为止(图 2-6-8)。需在右锁骨中线及前正中线上,分别触诊肝缘并测量其与肋缘或剑突根部的距离,以厘米表示。触诊肝脏时需注意: (1)最敏感的触诊部位是示指前端的桡侧,并非指尖端。故应以示指前外侧指腹接触肝脏。 (2)检查腹肌发达者时,右手宜置于腹直肌外缘稍外处向上触诊,否则肝缘易被掩盖或将腹直肌腱划误认为肝缘。 (3)触诊肝脏需密切配合呼吸动作,于吸气时手指上抬速度一定要落后于腹壁的抬起,而呼气时手指应在腹壁下陷前提前下压,这样就可能有两次机会触到肝缘。 (4)当右手示指上移到肋缘仍未触到肝脏时,如右腹部较饱满,亦应考虑巨大肝脏,手指可能自始即在肝脏上面,故触不到肝缘,应下移初始触诊的部位自髂前上棘或更低的平面开始。 (5)如遇腹水患者,深触诊法不能触及肝脏时,可应用浮沉触诊法,即用并拢三个手指垂直在肝缘附近冲击式连续按压数次,待排开腹水后脏器浮起时常触及肝脏,此法在脾脏和腹部肿块触诊时亦可应用。2.双手触诊法检查者右手位置同单手法,而用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腰部,拇指张开置于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推,使肝下缘紧贴前腹壁下移,并限制右下胸扩张,以增加膈下移的幅度,这样吸气时下移的肝脏就更易碰到右手指,可提高触诊的效果 3.钩指触诊法(hook method) 适用于儿童和腹壁薄软者,触诊时,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者右肩旁,面向其足部,将右手掌搭在其右前胸下部,右手第 2~5 指并拢弯曲成钩状,嘱被检查者做深腹式呼吸动作,检查者随深吸气而更进一步屈曲指关节,这样指腹容易触到下移的肝下缘。此手法亦可用双手第 2~5 指并拢弯曲成钩状进行触诊。触及肝脏时,应详细体会并描述下列内容: 1.大小 2.质地 3.边

心脏体格检查

心脏体格检查 一、视诊:(光线来源于左侧) 1.胸廓畸形:正常人基本对称 1)心前区隆起:由心脏肥大所致 2)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形 2.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搏动范围以直径计算为2.0-2.5cm。 2)波动范围和强度 (1)生理因素:体瘦、儿童、交感神经兴奋 搏动增强,范围扩大: 病理因素:甲亢、发热、贫血 (2)生理因素:体胖、迷走神经兴奋 搏动减弱,范围缩小: 病理因素:甲减、心肌受损、气胸、胸腔积液、肺气肿(3)负性心尖搏动:缩窄性心包炎(Broadbent征)、严重的右心室肥大。 3.心前区异常搏动 1)胸骨左缘第2肋间收缩期搏动:交感神经兴奋、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扩张 2)胸骨左缘第2肋间及胸骨上窝收缩期搏动:升主动脉瘤(或扩张)、主动脉弓瘤(或扩张)、主动脉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的贫血 3)胸骨左缘第3、4肋间收缩期搏动:右心室肥厚 4)剑突下搏动:右心室肥厚、腹主动脉瘤、消瘦 二、触诊: 1.心尖搏动、心前区搏动及剑突下搏动(临床意义多同心脏视诊) 心尖区抬举性搏动:左心室肥厚胸骨左下缘抬举性搏动:右心室肥厚 2.震颤(器质性病变体征):机制:狭窄或产生涡流,与血流速度、病变狭窄程度、两侧压

3.心包摩擦感:胸骨左缘3、4肋间处、前倾位、呼气末易触及,见于心包炎。 三、叩诊:心界——相对浊音界。左侧轻扣,右侧重扣。 正常心脏浊音界及其组成 右界(cm)肋间左界(cm)2~3(升主动脉、上腔静脉)II 2~3(肺动脉段)2~3(右心房)III 3.5~4.5(左心耳)3~4 IV 5~6(左心室)(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8~10cm)V 7~9(左心室)心浊音界改变的心脏因素 1、心率 2、心律 3、心音

肺部体格检查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肺部体格检查 一、视诊:主要骨骼标志、主要垂直标志线及主要自然陷窝 1、视诊主要骨骼标志(肋脊角、剑突、胸骨角、肋间隙),主要垂直标 志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肩胛线),自然陷窝(锁骨上窝、锁骨下 窝、腋窝)。 2、视诊内容:胸壁、胸廓形态、呼吸运动。 二、触诊 1、前胸廓扩张度:检查者双手置于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 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而手掌和 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作深呼吸,观察比较两手感 触到胸廓的活动度情况。 2、后胸廓扩张度:检查者将两手平置于患者背部,约于第十肋水平, 手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嘱患者作深呼吸运动,观察比较两手的动度是否一致。 3、胸膜摩擦感检查:检查者用手掌或两手尺侧缘放置于胸廓的下前侧 部,嘱被检查者作深呼吸运作,有无胸膜摩擦感。 4、语音震颤检查:顺序:前胸壁—侧胸壁---后胸壁;从上到下,从内 到外。双手位置:将两手掌或手掌尺侧缘轻轻平置于被检查者胸壁 的对称部位感觉语音震颤后再交叉放置比较。发音:嘱病人用同样 的强度重复发“一、二、三”音,或拖长音“一”音。表述:感觉 并比较两侧语颤的异同、增强或减弱。 三、叩诊:间接叩诊法、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度检查。 1、间接叩诊法:检查者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肋间隙并于肋骨平行, 其它手指稍微抬起;右手指自然弯曲,用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末 端指关节处或第二节指骨的远段;叩击方向应与叩击部位的体表垂 直;叩击时应以腕关节与掌指关节的活动为主,避免肘关节和肩关 节参与活动;叩击动作灵活、短促、富有弹性,叩击后右手中指立 即抬起;在同一部位连续叩击2-3下,避免不间断地连续地快速叩 击。 2、肺下界检查:嘱被检查者平静呼吸;在锁骨中线、腋中线及肩胛下 角线音时为肺下界,但在右锁骨中线上叩诊时,应继续扣至浊音变 实音时为肺上界。

胸腹部体格检查考试考核评分标准题库.doc

腹部体格检查考试 考核评分标 体表标志肋软骨连接形成肋弓。其下缘为腹壁108 一1.肋弓下 缘:由第上界。胸骨剑突:是胸骨下端的软骨.位于第七对肋软骨 之间凹陷的 2 顶部。 3 腹上角:是两侧肋弓的交角。 腰椎之间。 4 脐:位于腹部的正中央.向后投影相当于第3— 4 .髂前上棘:是髂嵴前方突出点。 5 .腹直肌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的延续。 6 7腹中线是胸骨中线的延续.位于腹前壁正中。 腹股沟韧带:是腹部体表的下界,位于腹股沟三角的下界与耻8 骨联合上缘共同构成腹壁下界肋骨与脊柱的交角。 9 肋脊角:是两侧背部第 l2 10耻骨联合:是两耻骨间的纤维软骨连接。 九区法:由. 2 条水平线 (两肋弓下缘连线、两髂前上棘连线)和

2 条垂直线 (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的垂直线) 将腹部分为 #字形的 9 区,即左右上腹部及上腹部、左右侧腹部及中 腹部。左右下腹部及下腹部。 4 区。即四区法:通过脐画一水平线及垂直线,两线相交将腹部分为 左上腹、左下腹、右上腹、右下腹部。 腹部望诊 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全腹。 2.医生站于病人右侧,一般按自上而下视诊.有时为了查出细小隆起或蠕动波,检查者的眼晴需降低至腹平面,自侧面呈切线方向观察。3.观察顺序及内容:腹部外形、 (平坦、膨隆、凹陷、呼吸运动 ),腹壁静脉、 (有无曲张及血流方向 ),胃肠型和蠕动渡。腹壁皮疹、色索、胆纹、疝等。 4.检查腹壁静脉血流方向可选择一段没有分支的腹壁静脉.检查者将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压在静脉上,然后一只手指紧压静脉向外滑动, 挤出该段静脉内血液,至一定距离放松该手指,另一手指紧压不动, 看静脉是否迅速充盈.再同法放松另一手指,即可看出血流方向。

体格检查胸肺部

胸部检查 ?体表标志 o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软骨,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和上下纵膈交界及第四或第五胸椎水平 o脊柱棘突:第七颈椎棘突最为突出 o肋脊角:12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角,其前为肾脏和输尿管上端所在区域 o垂直线 ?前正中线 ?锁骨中线:为通过锁骨的肩峰端与胸骨端两者中点的 垂直线 ?腋前线 ?腋中线 ?腋后线 ?胸壁、胸廓与乳房 o胸壁 ?静脉 ?皮下气肿:捻发感,握雪感 ?胸壁压痛:肋间神经炎等。骨髓异常增生者,常有胸 骨压痛和叩击痛,见于白血病患者 ?肋间隙 o胸廓

?成年人前后径:左右径=1:1.5 ?扁平胸 ?桶状胸:前后径与左右径几乎相等,圆桶状-- 严重COPD ?佝偻病胸-多见于儿童,沿胸骨两侧各肋软骨与肋骨交界处常隆起,形成串珠状--佝偻病串珠 ?胸骨剑突处显著内陷--漏斗胸 ?胸骨向前凸起--鸡胸 ?胸廓一侧变形--一侧病变--积液、积气、肺气 肿、肺不张等 ?胸廓局部隆起--心脏明显肿大,大量心包积液 等 ?脊柱畸形引起的胸廓改变--脊柱结核 o乳房(正常儿童及男性乳头大约位于锁骨中线第4肋间隙)--先健侧后患侧 ?视诊 ?对称性 ?皮肤改变 ?发红(鉴别炎症及癌症)

?水肿(炎症、乳腺癌--毛囊及毛囊孔明 显下陷,局部皮肤呈“橘皮”或“猪皮” 样) ?乳房皮肤回缩--外伤、炎症或恶性肿瘤 ?乳头 ?腋窝和锁骨上窝 ?触诊(上界--第二或第三肋骨,下界第六或第七肋骨; 外上象限开始顺时针,最后触诊乳头) ?硬度和弹性 ?压痛 ?包块 ?部位 ?大小 ?外形--是否规则,边缘是否清楚或与周 围组织粘连固定 ?硬度 ?压痛 ?活动度 ?肺和胸膜 o视诊 ?呼吸运动

全身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表)-精选.pdf

全身体格检查评分标准(100分) 评分标准满分扣分原因得分 一般检查[5.0]1.器具齐备。站在病人右侧,向病人问侯,告之查体注意事项。 2.测量体温。把体温表放在腋窝深处紧贴皮肤。 0.5 3.检查脉搏,至少计数30秒。0.5 4.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计数30秒。0.5 5.测量右上臂血压。观察水银柱液面,袖带下缘距肘弯横纹上 2~3cm;听诊器膜式体件与腋中线同一水平;两眼平视水银柱 平面。同样的方法测定两次,间歇1分钟左右。测量完后倾斜 血压计,关闭开关。 6.取出体温表,观察刻度后甩下水银。 3.0 7.观察被检者发育、营养、体型、面容表情和体位。0.5 头部[5.0]8.观察头发、头颅外形。9.触诊头颅。 10.观察眼睑,翻转上眼睑,观察上下睑结膜、穹窿结膜、球结 膜及巩膜,先左后右。11.观察眼球的外形、双侧瞳孔。 0.5 12.取手电筒,检查左右瞳孔的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0.5 13.检查左右眼球运动。示指按水平向外->外上->外下->水平向 内->内上->内下,共6个方向进行,检查每个方向时均从中位 开始。 0.5 14.检查调节反射。0.5 15.检查辐辏反射。清醒者不查角膜反射。0.5 16.检查耳廓,观察外耳道,检查乳突,先左后右。0.5 17.观察鼻外形、鼻前庭和鼻腔,检查两侧鼻通气。0.5 18.触压双侧额窦、筛窦和上颌窦。0.5 19.观察口唇;用消毒压舌板观察口腔粘膜、牙齿、牙龈、扁桃 体、咽后壁等;观察舌体、舌苔、伸舌运动、鼓腮、示齿动作。 1.0 颈部[8.0] 20.观察颈部皮肤、血管,先左后右,观察甲状腺。0.5 21.按顺序触诊颈部淋巴结:耳前、耳后、乳突区、枕后、颈后 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淋巴结。颈后三角:双手指尖沿斜方 肌前缘和胸锁乳突肌后缘触诊颈前三角:翻掌,双手指沿胸锁 乳突肌前缘触诊,被检者头稍低向左侧,检查者右手指尖分别 2.5

心肺腹体格检查

心肺腹体格检查 心、肺、腹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培训材料 (诊断学第六版) 第五章胸部及肺检查 第一节胸部的体表标志 胸部指颈部以下和腹部以上的区域。胸廓由12个胸椎和12对肋骨、锁骨及胸骨组成,骨骼结构见图2-5-1。其前部较短.背部稍长。胸部检查除采用常规的一般物理检查外,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检查方法有X线检查、肺功能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胸腔镜检查、血气分析、病原学、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以及其他有关的生化检查等。这些检查虽能提供深入细致的早期病变和图像,甚至可以作出病 因学和病理学的决定性诊断。然而,基本的胸部物理检查方法所能发现的触觉改变,叩诊音的变化以及听诊所闻及的各种异常呼吸音和哕音等等,却不能从上述的这些检查中反映出来,因此,这些检查方法至今尚未能完全取代一般 的物理检查。胸部基本的物理检查临床上沿用已久,设备条件要求不高,使用方便,并能收集到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料和征象,此对胸部疾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一个正确的诊断除了基本的物理检查外,还必须强调结合病史和其他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判 断予以实现。 传统的胸部物理检查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四个部分。检查应在合适的温度和光线充足的环境中进行。尽可能暴露全部胸廓,患者视病情或检查需要采取坐位或卧位,全面系统地按视、触、叩、听顺序进行检查。一般先检查前胸部及两侧胸部,然后再检查背部。这样既可克服只注意叩诊和听诊,而忽略视诊和触诊的倾向,又可避免重要体征的 遗漏。 第一节胸部的体表标志 胸廓内含有心、肺等重要脏器,胸部检查的目的即是判断这些脏器的生理、病理状态。胸廓内各脏器的位置可通过体表检查予以确定。为标记正常胸廓内部脏器的轮廓和位置,以及异常体征的部位和范围,熟识胸廓上的自然标志和人为的划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藉此可明确地反映和记录脏器各部分的异常变化在体表上的投影。 一、骨骼标志 胸骨上切迹(suprastemalnotch):位于胸骨柄的上方。正常情况下气管位于切迹正 中。 胸骨柄(manubriumstemi):为胸骨上端略呈六角形的骨块。其上部两侧与左右锁骨 的胸骨 端相连接,下方则与胸骨体相连。 胸骨角(stemnal notch):又称Louis角。位于胸骨上切迹下约Scm,由胸骨柄与 胸骨体的连接

胸腹部体格检查步骤及评分细则

胸部 1胸部视诊(7分) (1)能指出胸部体表主要骨骼标志(肋脊角、剑突、胸骨角、肋间隙)、主要垂直标志线(锁 骨中线、腋前线、肩胛线)及主要自然陷窝(锁骨上窝、锁骨下窝、胸骨上窝、腋窝)(3 分); 能指出上述全部内容的得3分,指出8项者得2分,少于4项者得0.5分 (2)在视诊胸廓形状等内容方面,能提到桶状胸、扁平胸、肋间隙是否饱满、乳房是否对称、脊柱形态等(2分); 能提到4?5项者满分。2项者得1分,少于于3?4项者1分。 (3)视诊呼吸运动的主要内容时, 能提到呼吸频率、呼吸节律者(2分)。 能讲出呼吸频率1分,讲出呼吸节律1分。 2、胸(肺)部触诊(7分) (1)胸部(廓)扩张度双手触诊方法,姿势正确(3分); ①前胸廓扩张度的测定,检查者两手置于被检查者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 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两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2 分)。 (或也可取后胸廓扩张度的测定,则将两手平置于被检查者背部,约于第10肋骨水平,拇 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 ③嘱被检查者作深呼吸,观察比较两手感触到胸廓的活动度情况。 (2)语音震颤触诊方法正确(2分); ①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被检查者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 强度重复轻发“ yi ”长音(1分) ②自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两手感触到语音震颤的异同、增强或减弱(1 分)。 (3)能正确演示胸膜摩擦感操作方法(2分)。 操作手法同胸廓触诊,部位常于胸廓的下前侧部,当被检查者吸气和呼气时均可触及(2 分)。 3、胸(肺)部叩诊(7分) (1)间接叩诊:手指动作、方法、顺序正确(3分) ①以左中指的第一、二节作为叩诊板指,平紧贴于叩击部位表面,右手中指以右腕关节和指 掌关节活动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或第一、第二之间的指关节(1分)。 ②顺序正确:首先检查前胸,由锁骨上窝开始,自第一肋间隙从上至下逐一肋间隙进行叩诊, 其次检查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开始向下叩诊至肋缘。最后叩诊背 部,嘱被检查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自上至下进行叩诊,叩诊时应左右、上下、内 外对比叩音的变化(1分)。 (2)直接叩诊手指方法正确(1分); 检查者用中指掌侧或将手指并拢以其指尖对被检查者胸壁进行叩击。 (3)叩肺下界移动度(3分)。 ①患者在平静呼吸时,检查者先于被检查者肩胛线叩出肺下界的位置,然后嘱被检查者作深吸气 后并屏住呼吸的同时,沿该线继续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

第四章 体格检查胸部检查(含心肺听诊)

(一)胸部视诊 1.胸部的体表标志 包括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陷窝、肺和胸膜的界限。 (1)骨性标志 1)胸骨角(Louis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二肋软骨相连接。平气管分叉、心房上缘、上下纵隔交界、第4胸椎下缘。 2)肩胛骨:被检查者双臂下垂,肩胛下角平第7肋骨水平或第7肋间隙,或相当于第8胸椎水平。 3)C7棘突:最明显的棘突,用于计数椎体。 4)肋脊角:第12肋与脊柱的成角,其内为肾脏和输尿管起始部。 (2)重要的人工划线:包括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肩胛下角线、后正中线。其中标注锁骨中线时,利用直尺测定锁骨胸骨端和肩峰端之间的中点,然后用皮尺向下引,测量并记录锁骨中线距离前正中线之间的投影距离,作为心脏测量的参照。 (3)胸部陷窝:包括腋窝、胸骨上窝、锁骨上窝等。其中腋窝和锁骨上窝是触诊浅表淋巴结的重要部位。 (4)肺和胸膜的界限:肺下界最为重要,分别位于锁骨中线第6肋间、腋中线第8肋间、肩胛线第10肋间。 2.胸壁、胸廓 (1)胸壁:观察胸壁静脉有无充盈、曲张,血流方向。前胸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向下见于上腔静脉阻塞。侧胸壁和腹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向上见于下腔静脉阻塞。观察有无皮疹、蜘蛛痣。 (2)胸廓:观察胸廓形态。正常胸廓两侧大致对称,呈椭圆形,前后径:左右径约为1:1.5。 1)异常胸廓:①桶状胸:前后径:左右径≥1,同时伴肋间隙增宽,见于肺气肿。②佝偻病胸:为佝偻病所致胸廓改变。包括佝偻病串珠、漏斗胸、鸡胸。③脊柱畸形所致胸廓畸形:脊柱前凸、后凸或侧凸均可造成胸廓形态异常。

2)单侧胸廓形态异常:单侧胸廓膨隆: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等;单侧胸廓塌陷:见于胸膜肥厚粘连、大面积肺不张、肺叶切除术后等。 3.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和节律、呼吸时相。 (1)呼吸运动 1)正常的呼吸运动:胸式呼吸多见于成年女性;腹式呼吸多见于成年男性及儿童。 2)呼吸运动类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①胸式呼吸减弱或消失:见于肺及胸膜炎症、胸壁或肋骨病变;②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见于腹膜炎、大量腹水、肝脾极度肿大、腹腔巨大肿物、妊娠。 3)呼吸运动强弱变化的临床意义:①呼吸浅快:见于肺、胸膜疾患,呼吸肌运动受限(膈肌麻痹、肠胀气、大量腹水);②呼吸深快:见于剧烈运动、情绪激动、Kussmaul呼吸。 4)两侧呼吸动度变化:两侧呼吸动度不对称时,呼吸动度弱的一侧往往为病变侧,如肺炎、胸膜炎、胸水、气胸等。 (2)呼吸运动的频率和节律 1)正常人呼吸运动的频率和节律:呼吸频率12~20次/分,与脉搏之比约为1:4。节律均匀而整齐。 2)呼吸运动频率变化:①呼吸过快: >24次/分,见于缺氧、代谢旺盛(高热);②呼吸过缓:<12次/分,见于呼吸中枢抑制及颅内压增高等。 3)呼吸运动节律异常的类型:①潮式呼吸:间歇性高通气和呼吸暂停周期性交替。呼吸暂停持续15~60秒,然后呼吸幅度逐渐增加,达到最大幅度后慢慢降低直至呼吸暂停。见于药物所致呼吸抑制、充血性心力衰竭、大脑损害(通常在脑皮质水平);②间停呼吸:呼吸暂停后呼吸频率和幅度迅速恢复到较正常稍高的水平,然后在呼吸暂停时呼吸迅速终止。见于颅内压增高、药物所致呼吸抑制、大脑损害(通常在延髓水平);Kussmaul呼吸:呼吸深快。见于代谢性酸中毒;④叹息样呼吸:见于焦虑症或抑郁症等。 (3)呼吸时相变化 1)吸气相延长:主要见于上呼吸道狭窄、大气道(气管)狭窄,常常伴有“三凹征”,即吸气时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凹陷(为克服吸气阻力,吸气时胸腔内负压增加)。 2)呼气相延长:主要见于哮喘、COPD。常常伴有桶状胸、哮鸣音等异常体征。急性左心衰竭时亦可出现,称为“心源性哮喘”,需与支气管哮喘鉴别。 (二)胸部触诊 包括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等检查。 1.胸廓扩张度:检查者双手放在被检者胸廓前下侧部,双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

胸腹部体格检查步骤及评分细则

胸部 1、胸部视诊(7分) (1)能指出胸部体表主要骨骼标志(肋脊角、剑突、胸骨角、肋间隙)、主要垂直标志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肩胛线)及主要自然陷窝(锁骨上窝、锁骨下窝、胸骨上窝、腋窝)(3分); 能指出上述全部内容的得3分,指出8项者得2分,少于4项者得0.5分 (2)在视诊胸廓形状等内容方面,能提到桶状胸、扁平胸、肋间隙是否饱满、乳房是否对称、脊柱形态等(2分); 能提到4~5项者满分。2项者得1分,少于于3~4项者1分。 (3)视诊呼吸运动的主要内容时,能提到呼吸频率、呼吸节律者(2分)。 能讲出呼吸频率1分,讲出呼吸节律1分。 2、胸(肺)部触诊(7分) (1)胸部(廓)扩张度双手触诊方法,姿势正确(3分); ①前胸廓扩张度的测定,检查者两手置于被检查者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两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2分)。(或也可取后胸廓扩张度的测定,则将两手平置于被检查者背部,约于第10肋骨水平,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 ③嘱被检查者作深呼吸,观察比较两手感触到胸廓的活动度情况。 (2)语音震颤触诊方法正确(2分); ①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被检查者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强度重复轻发“yi”长音(1分) ②自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两手感触到语音震颤的异同、增强或减弱(1分)。 (3)能正确演示胸膜摩擦感操作方法(2分)。 操作手法同胸廓触诊,部位常于胸廓的下前侧部,当被检查者吸气和呼气时均可触及(2分)。 3、胸(肺)部叩诊(7分) (1)间接叩诊:手指动作、方法、顺序正确(3分) ①以左中指的第一、二节作为叩诊板指,平紧贴于叩击部位表面,右手中指以右腕关节和指掌关节活动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或第一、第二之间的指关节(1分)。 ②顺序正确:首先检查前胸,由锁骨上窝开始,自第一肋间隙从上至下逐一肋间隙进行叩诊,其次检查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开始向下叩诊至肋缘。最后叩诊背部,嘱被检查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自上至下进行叩诊,叩诊时应左右、上下、内外对比叩音的变化(1分)。 (2)直接叩诊手指方法正确(1分); 检查者用中指掌侧或将手指并拢以其指尖对被检查者胸壁进行叩击。 (3)叩肺下界移动度(3分)。 ①患者在平静呼吸时,检查者先于被检查者肩胛线叩出肺下界的位置,然后嘱被检查者作深吸气后并屏住呼吸的同时,沿该线继续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点(1分)。 ②当患者恢复平静呼吸时,再嘱作深呼气并屏住呼吸,然后由上向下叩诊,直至清音变为浊音,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高点(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