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学舍记》文言文及翻译

曾巩《学舍记》文言文及翻译
曾巩《学舍记》文言文及翻译

曾巩《学舍记》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 予幼则从先生受书,然是时,方乐与家人童子嬉戏上下,未知好也。十六七 时,窥六经之言,与古今文章有过人者,知好之,则于是锐意欲与之并。 而是时,家事亦滋出。由斯以来,西北则行陈、蔡、谯、苦、淮、汴、睢、 泗,出于京师;东方则绝江舟漕河之渠,逾五湖,并封、禺、会稽之山,出于东 海上;南方则载大江,临夏口而望洞庭,转彭蠡,上庾岭,由浈阳之泷,至南海 上。此予之所涉世而奔走也。蛟鱼汹涌湍石之川,巅崖莽林貙虺之聚①,与夫雨 旸寒燠、风波雾毒不测之危,此予之所单游远寓而冒犯以勤也。衣食药物,庐舍 器用,箕筥碎细之间②,此予之所经营以养也。天倾地坏,殊州独哭,数千里之 远,抱丧而南,积时之劳,乃毕大事,此予之所遘祸而忧艰也。太夫人所志,与 夫弟婚妹嫁,四时之祠,属人外亲之问,王事之输,此予之所皇皇而不足也。予 于是力疲意耗,而又多疾,言之所序,盖其一二之粗也。得其闲时,挟书以学, 于夫为身治人,世用之损益,考观讲解,有不能至者。故不得专力尽思,琢雕文 章,以载私心难见之情,而追古今之作者为并,以足予之所好慕,此予之所自视 而嗟也。 今天子至和之初,予之侵扰多事故益甚,予之力无以为,乃休于家,而即其 旁之草舍以学。或疾其卑,或议其隘者,予顾而笑曰:“是予之宜也。予之劳心 困形,以役于事者,有以为之矣。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砻饭,芑苋之羹,隐约而 安者, 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 予之疾则有之, 可以进于道者, 学之有不至。 至于文章,平生之所好慕,为之有不暇也。若夫土坚木好、高大之观,固世之聪 明豪隽挟长而有恃者所得为, 若予之拙, 岂能易而志彼哉?”遂历道其少长出处, 与夫好慕之心,以为学舍记。 【注】①貙(chū)虺(huǐ):貙是兽名,像狸,这里泛指猛兽。虺是毒蛇。 ②筥(jǔ):圆形的竹筐。 译文: 我年幼时便跟随老师读书,然而这时候,正以与家人小孩们打打闹闹、四处 玩耍为乐, 对书还不懂得爱好。 十六七岁时, 看出六经中的话与古今作家的文章, 有超过常人的见解, 才懂得读书, 从此一心一意希望将来能与古今作家并驾齐驱。 然而这时候, 家中不幸的事也就连续发生了。 从那以来, 西北方我到过陈州、 蔡州、谯县、苦县,睢水、汴水、淮水、泗水流域,到达京师开封。东方我渡过 大江,放舟运河,越过五湖,沿着封山、禺山、会稽山,到达东海边。南方我乘

船沿长江而上,抵达夏口,远望洞庭湖,再转向彭蠡泽,登上大庾岭,由浈阳到 泷水,直达南海之滨。这便是我进入社会而奔走四方的情形。那蛟鱼伏藏、波涛 汹涌、激流转石的大河,那高峻的山岩、莽莽的林野,以及猛兽毒蛇聚居之地, 加上雨淋日晒,严寒酷暑,江河中的风波和浓雾瘴毒,到处是难以预料的危机, 这便是我只身漂泊、寄居远方,而遇到的各种艰难困苦。家中的衣食药物,房屋 用具,以及簸箕篾筐之类琐碎的小事,都是我必须操办而用以养亲活口的。那年 在南京,父亲忽然病故,一下子仿佛天倾地裂,在他乡独自呼抢痛哭,从数千里 之外,运着父亲的灵柩南归,又经过多时的操劳,才完成安葬的大事,这就是我 遭家祸而丧父的情形。 母亲生前的遗愿, 以及弟弟结婚, 妹妹出嫁, 四季的祭祀, 内外亲属的问候庆吊,向官府缴租纳税,这些就是我终日忙忙碌碌还办不到的。 我因此被弄得精疲力尽,加上又多病,能用言语叙述的,只不过是其中一两点粗 略的情况。得到一点空闲时间,拿起书本学习,对于如何立身治民,对社会现存 的一切何者当增、何者当损,在好些方面我都未能加以考究观察、讨论分析。因 此也就不能专心致志地琢磨文章, 用以表达个人心中难于表现的情志, 从而追赶 古今的作家,取得可与他们相比的成绩,以满足我的爱好和向往之情,这就是我 回顾自己而深为叹息的。 当今皇帝至和初年, 我所受到的干扰和事故之多更加严重, 我的力量实在无 法应付,于是只得在家休息,而到宅旁的草屋里读书。有人嫌这屋子太低矮,也 有人说它太窄小, 我回头笑着说: “这对我来说是很适合的了。 我多年心神操劳、 身体困乏,而为家事役使奔走,是想有所作为,我居住小巷陋室,破衣粗食,吃 野菜汤,虽穷困而仍然安心,自然是想实现自己的志向而等待着机会。我所恨的 倒也是有的,那就是本可掌握圣贤们的大道,可是学问还达不到。至于文章,是 我平生的爱好和向往, 倒是常常写作而没有空闲过。 至于那建筑坚固、 木材美好、 高大壮观的房舍, 本是世上那些聪明豪俊、 有优越条件和强大势力可以依靠的人 才能修得起的,像我这样愚拙的人,怎么能改换了自己的志趣,转而去追求那些 呢?”于是我一一叙述了自己从少小到成年的经历, 以及个人的爱好和向往之心, 写成这篇《学舍记》。




文言文名篇观潮翻译及解析

文言文名篇观潮翻译及解析 《观潮 》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 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 雄豪。杨诚斋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 势,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 人物略不相睹,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 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 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 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译文 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 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 这期间海 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 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 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 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 为银子堆砌的城市; 钱塘江横着, 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就像这样一般。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亭外检阅水军, 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 两岸, 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 一会儿分开; 一会儿聚合, 形成五种阵势, 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 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 像高山崩塌一般。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 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 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 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 忽 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 耀自己的才能。
1/8

曾巩唐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曾巩《唐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曾巩《唐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 唐论 曾巩 成、康殁而民生不见先王之治,日入于乱,以至于秦,尽除前圣数千载之法。天下既攻秦而亡之,以归于汉。汉之为汉,更二十四君,东西再有天下,垂四百年。然大抵多用秦法,其改更秦事,亦多附己意,非效先王之法,而有天下之志也。有天下之志者,文帝而已。然而天下之材不足,故仁闻虽美矣,而当世之法度,亦不能效于三代。汉之亡,而强者遂分天下之地。晋与隋虽能合天下于一,然而舍之未久而已亡,其为不足议也。 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太宗之为君也,诎已从谏,仁心爱人,可谓有天下之志。以租庸任民,以府卫任兵,以职事任官,以材能任职,以兴义任俗,以尊本任众。赋役有定制,兵农有定业,官无虚名,职无废事,人习于善行,离于末作。使之操于上者,要而不烦;取于下者,寡而易供。民有农之实,而兵之备存;有兵之名,而农之利在。事之分有归,而禄之出不浮;材之品不遗,而治之体相承。其廉耻日以笃,其田野日以辟。以其法修则安且治,废则危且乱,可谓有天下之材。行之几岁,粟米之贱。斗至数钱,居者有余蓄,行者有余资,人人自厚,几致刑措,可谓有治天下之效。夫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不得与先王并者,法度之行,拟之先王未备也;礼乐之具,田畴之制,庠序之教,拟之先王未备也。躬亲行阵之间,战必胜,攻必克,天下莫不以为武,而非先王之所尚也;四夷万里,古所未及以政者,莫不服从,天下莫不以为盛,而非先王之所务也。太宗之为政于天下,得失如此。 由唐、虞之治,五百余年而有汤之治;由汤之治,五百余年而有文、武之治;由文、武之治,千有余年而始有太宗之为君。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又以其未备也,不得与先王并而称极治之时。是则人生于文、武之前者,率五百余年而遇治世;生于文、武之后者,千有余年而未遏极治之时.也。非独民之生于是时者之不幸也。士之生于文、武之后,千有余年,虽孔子之圣、孟轲之贤而不遇。虽太宗之为君,而未可以必得志于其时也。是亦士之生于时者之不幸也。故述其是非得失之迹,非独为人君者可以考焉,士之有志于道,而欲仕于上者,可以鉴矣。 注:①成、康:指周成王和周康王。其统治之时被后人认为周之盛世。②租府:即租庸调,唐代赋役制度。

语文文言文译文及答案

文言文主题复习译文及答案 《中考指南》P170—P174 ·《后汉书.班超列传》 ①.原文翻译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为人有大志,不拘小节。可是他孝顺恭谨,居家操持勤苦,不以劳苦受辱为耻。他广阅书传,很有口才。 永平五年(63),他的哥哥班固被征召任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一同到洛阳。他家里很贫困,常为官家雇用抄书,以其所得来供养母亲。因此长时间工作劳苦,曾放下工作投笔叹道:“大丈夫没有其他壮志大略,还应该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于异域来取得封侯,怎么能长久从事笔砚的工作呢?”同事们都取笑他。班超说:“小子们怎么知道壮士的志气呢?”后来,他到看相的那里去看相,看相的说“:先生,您不过是布衣之士罢了,可是将来必定封侯于万里之外。”班超询问他的形状,看相的说:“你额头如燕,颈脖如虎,飞翔食肉,这是万里侯的相貌啊。”过了很久,显宗问班固:“你的弟弟在哪儿?”班固对显宗说:“他在给官府抄书,得点钱来供养老母。”显宗就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 永平十六年,便派遣他随幕僚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班超到了鄯善国,国王广接待他们礼节非常恭敬周到,但不久突然变得疏忽怠慢起来。班超对他的随从人员说:“你们难道没觉察鄯善王广的态度变得淡漠了么?这一定是北匈奴有使者来到这里,使他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服从谁好的缘故。头脑清醒的人能够预见到还未发生的事情,何况现在已明摆著呢?!”于是班超找来一个服侍汉使的鄯善人,诳骗他说:“我知道北匈奴的使者来了好些天了,现在住在哪里?”侍者吓不过,就吐露了全部情况。班超便把侍者关起来,把他的部属三十六人都召集起来一同喝酒。喝得高兴的时候,班超便用语言激怒他们说“:你们和我都处在极偏远的地方,想立大功以求富贵。现在匈奴使者来了才几天,而鄯善王广便取消礼敬,如果他把我们抓起来送给匈奴,那我们的骸骨就会永远喂豺狼了。你们看怎么办呢?”部属都说“:现在处在危急存亡的地方,死活都听从司马的吩咐。”班超说“:不到老虎洞里,就抓不到小老虎。现在的上策,只有趁夜晚天黑,用火攻击匈奴人,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一定会大为惊恐,我们便可全部消灭他们。消灭了匈奴人,鄯善王会因此吓破了胆,我们便大功告成,事情办好。”部属们说:“应当跟从事商量一下。”班超怒曰:“是吉是凶,决定在于今日。从事是庸俗的文官,听了我们的计划必定会因害怕而泄露机密。死了不为人所称道,不是一个豪壮而勇敢的人。”大家说:“好!”初更时分,班超便率领部属奔向匈奴使者营地。这时,正刮着大风。班超叫十个人拿着鼓躲在匈奴使者驻地后边,约定说:“你们看到火攻起来了,就都击鼓大声呐喊。”其余的人都拿着弓箭武器,埋伏在匈奴使者驻地的门前两

最新整理高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吧! 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他们自己呢,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他们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不理解文句,疑惑得不到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

么明智的呢。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问那些嘲笑者(嘲笑他的原因),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啊!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的人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不如他们。难道值得奇怪吗?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道德才能(当然)不如孔子。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听闻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像这样罢了。 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被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高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1.《口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2.《师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3.文言文大全原文翻译 4.狼文言文原文翻译 5.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越州赵公①救灾记 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②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外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③,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④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才,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等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选自《唐宋散文八大家精品》,有删节 【注】①赵公:赵抃(1008—1084),字阅道,号知非子,谥清献,衢州西宁(今浙江衢县)人。曾任殿中侍御使,为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京师有“铁面御史”之称。 ②僦:雇佣 ③拊循:抚慰,安抚 ④绥辑:安抚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输:交纳,献纳 B.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如:往,到……去 C.则有间矣间:差别,差距

文言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 周敦颐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被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当然人很多了。 《礼记》一则 原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xiào,敩,教也】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即使有精美可口的鱼、肉,如果不吃,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好到极点的道理,如果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妙处。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不足,教育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还有迷惑不解之处。知道自己知识不够,然后才会从自身找原因;知道有困惑,然后自己才会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尚书·兑命篇》说:“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就是说这种情况的吧? 赵普 《宋史》 原文: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观潮》(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 之《观潮》(附答案) 阅读古文《观潮》,回答问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注解:南宋文人周密观钱塘大潮后写下的著名文章《观潮》,本文描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问题: 1.解释红色的字词。 ①天下之伟观也。() ②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③为火所焚。() ④皆披发文身() ⑤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⑥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⑦而僦赁看幕。()

⑧方其远出海门。() ⑨仅如银线。() ⑩吞天沃日。() 2.翻译句子。 ①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②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③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④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⑤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3.文中描绘了哪几幅观潮图? 4.“淅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文中哪一句最能表现出吴儿弄潮时技术高超? 6.最后一段写了观潮之盛,目的是什么?他从哪些方面来描 写的? 7.试概括本文的主要思想内容。 附答案: 1.解释红色的字词。 ①.景象。 ②.农历十六是 ③.被 ④.画着文彩,动词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曾巩《邪正辨》原文及翻译【word版】.doc

曾巩《邪正辨》原文及翻译 原文: 正者一,邪者十,乌知正者之为正,邪者之为邪欤?曰:考其实焉尔。言者曰:“某,正人也。”必考焉,其言与行果正也,犹曰无乃其迹然欤?必也本其情,情果正也,斯正人也。曰:“某邪人也。”必考焉,其言与行果邪也,亦曰无乃其迹然欤?必也本其情,情果邪也,斯邪人也。 抑未尽于是也。孰谓未尽?任与责之之谓也。正者曰:“天下未治也。”以天下之事考之,见未治焉,安得不任之以救其未治也?邪者曰:“已治矣。”则思曰:我之天下未治也。正者曰:“用是策可以治。”以先王之道、人之情考之,见可以治焉,安得不用其策邪?邪者曰:“彼策也,不可用。”则思曰:我考之可用也,必也待其终而质其效。不戾于其始也有赏,戾则有咎。未至于其终而质其效,赏与咎无所委焉。不苟然而易也,任与责之之术如是也。故正者得尽其道,邪者不得其间于冥冥之间,于计也素定,于信用也不轻以蔽,于号令也一,于赏罚也明,于治也几矣。考之其实尔,此之谓也。 不知正者之为正,邪者之为邪,岂异焉?不此之尚而已。……正者曰:“天下未治也。”邪者曰:“已治也。”邪者胜正者十常八九。以天下之事考之耶?则未尝也。任正者之策,邪者曰“可置”,则必置之。以先王之道、人之情考之,待其终而质其效,正者赏与咎耶?则未尝也,其于是非用舍苟焉而已也。夫然,故正者不得尽其道,邪者得间之于冥冥之间,于计无必定也,于信用轻以蔽也,于号令也二,于赏罚也不明,于治也疏矣。正与邪两尊焉,一日而有败,乌有职其责者欤? 或曰:“大贤大佞之不可以考其实也。”曰:子之言不可以考其实者,不以大贤之为贤,大佞之为佞,或无其迹欤?吾固言之也,无其迹则孰由而知之欤?必也本其情之谓也。本其情是亦考其实矣岂不可欤知不循其迹又不本其情而欲知其贤与佞顾非不可欤?然则子之言者,恶其迹之难知也。吾云尔者,以其情而知之

文言文小阅读翻译及练习答案

25.★和尚敬茶 【原文】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鸽异》) 【参考译文】 灵隐寺的某个和尚,凭借烹煮茶而得名,对烹茶的工具都精通。这样以后他储蓄的茶有几种,经常看客人的贵贱来烹茶进献给他;那些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不会全部拿出来。一天,有高官到来,那个和尚恭敬地拜见,拿出好茶,和尚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高官希望得到他的称攒,高官默不作声的样子。和尚感到很困惑,又用最上等的茶叶烹煮进献给他。高官已经喝完了,并没有称攒。和尚着急的不能在等待,鞠躬问道:“茶怎么样”高官拿着茶杯手一抬说:“茶太热。” 【阅读训练】 1.解释: (1)以:凭借,因为;(2)及:以及;(3)进:进献;(4)待:等待 2.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然所蓄茶有数等蓄:含蓄 B.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恭:通“躬” C.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惑:迷惑不解 D.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热:热情

答案:C (A储蓄;B恭敬;D水的温度高,与“冷”相对。) 3.翻译: (1)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那些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僧人)不会全部拿出来。 (2)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僧人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贵官),希望得到(他的)称赞。 3.概括文中僧人的性格: 趋炎附势,攀附权贵,奉承拍马。 4.文末僧人听了贵官的话后的心情应是() A.愉快、满意B.厌恶、不满 C.失望、沮丧D.仇恨、恼怒 答:C 31.炳烛而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2)欲:想要。 (3)暮:晚。 (4)何:为什么。炳烛:点燃蜡烛照明。炳,<动词>点燃。乎:呢。 (5)安有:哪有。为人臣:做臣子的。戏:戏弄。 (6)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安敢:怎敢。 (7)好:喜欢,喜好。 (8)阳:阳光。 (9)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 (10)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 (11)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第一册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节选)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秋水 过秦论 鸿门宴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第二册 谏太宗十思疏 腾王阁序 师说 阿房宫赋 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 伶官传序 石钟山记 项脊轩志 五人墓碑记 登泰山记 病梅馆记 第三册 卫风·氓 秦风·无衣 邶风·静女 离骚(节选) 孔雀东南飞(并序) 迢迢牵牛星 归园田居 梦游天姥吟留别 琵琶行(并序) 山居秋暝 登高 蜀相 书愤 虞美人 雨霖铃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扬州慢 声声慢 陈情表 祭十二郎文 赤壁赋 第四册 逍遥游(节选) 促织 柳毅传(节选) 第五册 蜀道难 将进酒 兵车行 客至 旅夜书怀 咏怀古迹(其三) 阁夜 登岳阳楼 齐桓晋文之事 庄暴见孟子 孟子见梁襄王 齐人有一妻一妾 奕秋 第六册 报任安书(节选)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屈原列传(节选)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

周密《观潮》原文及翻译

周密《观潮》原文及翻译 内容介绍: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苹洲、萧斋,晚年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弁阳啸翁、华不注山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南宋末年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先人因随高宗南渡,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置业于弁山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潮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原文: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翻译:江汹涌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就像这样一般。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才能。而有钱的巨富、尊贵的官吏,争先赏赐银色的彩绸。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手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而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即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间也没有,非常拥挤。

课内文言文翻译参考答案(新)

《苏武传译文》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凭借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 趁机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报答他的好意。 2.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 恰逢苏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汉的时候, 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受到汉廷的照顾。”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 3.张胜闻之,恐前语发, 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 以状语(yù)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被)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

4.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5.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判处虞常(的罪),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 6.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 7.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的灾祸,将从我开始了!” 8.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 大地穴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 9.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 《师说》译文: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导读:《马说》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 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yǔ)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译文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却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千里马,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样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一样对待它。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饭有时要吃尽食料一石。喂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它有日行千里的本领来饲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千里马)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特长显现不出来,和普通的马尚且都不能够等同,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

己的.才能,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马鞭走到千里马跟前,说道:“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1.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2.《马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3.《马说》原文及翻译 4.马说原文翻译 5.马说原文及翻译 6.马说翻译及原文 7.《马说》原文翻译 8.马说原文及翻译 上文是关于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周密观潮原文及翻译

周密观潮原文及翻译 《观潮 》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节选自《武林旧事》第三卷。下面是周密观 潮原文及翻译,请参考。 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 以及观潮的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 四段描绘出海潮的壮观景象, 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 弄潮健儿的英姿飒爽和观潮 人群的惊叹不已,使读者身历其境。 原文 浙江之潮 1, 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2。 方其远出海门 3, 仅如银线 4;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5,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 沃日 6,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7。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 8,艨艟数百 9,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 阵之势 10,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11,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 物略不相睹 12,水爆轰震 13,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14,仅有“敌 船”为火所焚 15,随波而逝 16。 吴儿善泅者数百 17,皆披发文身 18,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 上 19,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20,腾身百变 21,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22,珠翠罗绮溢目 23,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24,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25。 翻译 钱塘江的大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是最盛 (的时候) 。 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 (看上去) 几乎只有一条 (横 画的)银白色的线粗细;不久,潮水渐渐近了,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 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来势极 其雄伟豪壮。 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 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这样的 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列 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 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乘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忽 然黄色的烟雾四面腾空而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了, (只听得)水爆的
1/6

曾巩传节选文言文翻译

曾巩传节选文言文翻译 导语: 知道曾巩传节选文言文的翻译吗?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曾巩传节 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宋史·曾巩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 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 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 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 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 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 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 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 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 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 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 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 寺, 僧利其富饶, 争欲为主守, 赇请公行。 巩俾其徒相推择, 识诸籍, 以次补之。 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 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徙明、 亳、 沧三州。 巩负才名, 欠外徙, 世颇谓偃蹇不偶。 一时后生辈锋出, 巩视之泊如也。 过阙, 神宗召见, 劳问甚宠, 遂留判三班院。 上疏议经费, 帝曰: “巩以节用为理财之要,世之言理财者,未有及此。”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 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 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 一时工作文词 者,鲜能过也。 (节选自《宋史·曾巩传》) [注]①常平:官仓名。

初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短篇

初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短篇 在初中阶段,文言文是学生们重点学习的内容。下面是分享的初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短篇。欢迎阅读参考! 初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短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及其弟子〔先秦〕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

道理了。 初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短篇 孙权劝学 司马光撰〔宋代〕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初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短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先秦〕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古诗观潮翻译赏析

古诗观潮翻译赏析 《观潮》作者是宋朝文学家周密。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言】 《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作品。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自然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人群。使人受到美的陶冶赞美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 【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

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注释】 浙江:也就是钱塘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方其远出海门:当潮从入海口涌起的时候。方,当……时。其,代词,指潮。出,发、起。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仅,几乎,将近。 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白雪覆盖的山岭。际天:连接着天。 沃日: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 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是也”: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 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京尹,京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的长官。浙江亭,馆驿名,在城南钱塘江岸。 艨艟(méngchōng):战船。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尽,穷尽。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 乘骑(ì)弄旗标枪舞刀:乘马、舞旗、举枪、挥刀。骑,马。

《曾巩集》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曾巩集》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尚书户部郎中、直龙图阁范公贯之之奏议,凡若干篇,其子世京集为十卷, 而属予序之。 盖自至和已后十余年间,公常以言事任职。自天子、大臣至于群下,自掖庭 至于四方幽隐,一有得失善恶,关于政理,公无不极意反复,为上力言。或矫拂 情欲。或切劘计虑,或辨别忠佞而处其进退。章有一再或至于十余上,事有阴争 独陈,或悉引谏官御史合议肆言。仁宗常虚心采纳,为之变命令,更废举,近或 立从,远或越月逾时,或至于其后,卒皆听用。盖当是时,仁宗在位岁久,熟于 人事之情伪与群臣之能否,方以仁厚清静休养元元【注】,至于是非与夺,则一 归之公议,而不自用也。其所引拔以言为职者,如公皆一时之选。而公与同时之 士,亦皆乐得其言,不曲从苟止。故天下之情因得毕闻于上,而事之害理者常不 果行。至于奇衺恣睢,有为之者,亦辄败悔。故当此之时,常委事七八大臣,而 朝政无大阙失,群臣奏法遵职,海内乂安。 夫因人而不自用者,天也。仁宗之所以其仁如天,至于享国四十余年,能承 太平之业者,繇是而已。后世得公之遗文,而论其本,见其上下之际相成如此, 必将低回感慕, 有不可及之叹, 然后知其时之难得。 则公言之不没, 岂独见其志, 所以明先帝之盛德于无穷也。 公为人温良慈恕, 其从政宽易爱人。 及在朝廷, 危言正色, 人有所不能及也。 凡同时与公有言责者,后多至大官,而公独早卒。 公讳师道,其世次、州里、历官、行事,有今资政殿学士赵抃公为公之墓铭 云。 (选自《曾巩集》 ,有删改) 【注】元元:百姓。 5.对下列句子 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而属予序之 属:嘱托。 B. 或悉引谏官御史合议肆言 引:召集。 C. 则公言之不没 没:采纳。 D. 危言正色 危:端正。 6.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范贯之奏议的“功效”的一组是(3 分) ①矫拂情欲 ②事之害理者常不果行
1/6

初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答案(带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 ..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⒌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朝服.衣冠:②孰.视之: ③皆以.美于徐公:④期年 ..之后: ⒍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②能谤讥于市朝。 译文:。 ⒎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1刍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答:。 ⒏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 答:。 【参考答案】 5.①朝服.衣冠:穿戴②孰.视之:通“熟”。缜密,仔细,周详 ③皆以.美于徐公:认为④期年 ..之后:一年 ⒍(4分) ①译文:从这件事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厉害了 ②译文: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 ⒎(4分)头脑清醒、善于思考、精明能干、深谋远虑。 ⒏(4分)是因为邹忌以自己的实际例子,来告诫威王要虚心纳谏,对臣下友好,要赏罚分明,要亲近向自己提建议的人,远离光奉承自己的人,所以数月来提建议的人,宫中像集市一样。一年之后想提也提不出了。威王的虚心纳谏,是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关键。 (一)(12分) 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闾。阖闾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于是止。 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即拘昭公南郢(yǐng),三年然后归之。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昭公闻子胥在吴,请救蔡。子胥于是报阖闾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与,拘蔡公三牟,然后归之。蔡公至河,曰:‘天下谁能伐楚者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蔡非有罪,楚为无道。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时可矣。”阖闾于是使子胥兴师,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人,操鞭笞.平王之坟。曰:“昔者吾先君无罪,而子杀之,今此以报子也!” 囊瓦者何楚之相也。郢者何楚王治处也。 ⒎下列句中的“之”与“楚闻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至之.市 C.亲戚畔之. D.怅恨久之. ⒏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伍子胥父亲被楚王杀掉,但他在气愤之余仍能克制,不贸然报仇,显得异常冷静。 B.“诸侯不为匹夫报仇”的话,反映了伍子胥是胸有大志的人。 C.伍子胥攻打楚国,既为吴国灭了楚国,又报了杀父之仇,称得上是忠孝两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