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年XX经济开发区“十三五”发展规划

XX经济开发区“十三五”发展规划

第一章“十二五”回顾

“十二五”期间XX经济开发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推进园区建设、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社会建设、机关建设,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2006 年 4 月,开发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08 年8 月,开发区与汊河街道成功合署。目前,开发区总规划面积60 平方公里,北至江阳西路、南至沿江高等级公路、西至乌塔沟、东至古运河,初步形成了北园、南园、西园和汊河片区、运西片区五个板块,已经建成14.8 平方公里。

一、主要成绩

1、狠抓经济发展,综合实力逐步增强。“十二五”期间,开发区进入区三个文明建设综合考核第一方阵,获得市先进开发区园区二等奖,被表彰为省沿江开发先进单位,综合排名列江苏省省级开发区第19 位。2010 年度,开发区实现工业生产总产值251 亿元、三产服务业增加值16.8 亿元、入库税收7.78 亿元,均为2005 年的5 倍以上,年均增幅近40%;规模以上企业达86 家,亿元以上企业累计达56 家,实现民资总投入60 亿元,新发展私营企业(含个体工商

户)160 户,新增民资注册资本金12.4 亿元,引进区外民资15 亿元;完成协议注册外资2.4 亿美元,自主招商外资到帐9834 万美元。

2、加速设施建设,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开发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0 多亿元,建成道路近50 公里,同步推进绿化、亮化、通信、供水、供电、供热、排水、排污等配套工程。北园形成了“四纵四横”环形道路网,南园建成了“三纵三横”道路框架,汊河片区的主干道正按城市道路标准推进。累计拆迁房屋4120 户63 万平方米,建成安臵房48.2 万平方米,在建安臵房14.8 万平方米。北园已基本开发完毕,南园、西园和汊河片区正在规划建设中,运西片区也已聘请了清华大学专家进行策划。

3、注重内外兼顾,招商引资取得成效。围绕产业定位和布局,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先后吸引了中山完美、华油钢管、华声电器、恒宝利制衣、德豪电子、中环能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同时,一批区内企业纷纷落户园区,寻求更大发展。到“十二五”期末,开发区累计引进项目380 多个,总投资200 多亿元,注册资本130 多亿元,其中外资项目60 多个,总投资10 亿多美元,注册资本8 亿多美元,外资实际到帐5 亿多美元。

4、坚持做优做特,产业积聚初具规模。依靠自身产业优势和龙头骨干企业,加速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智能化装备、新能源新光源、

文化创意、生物科技四个重点发展产业和以江阳西路为中心的市场带。开发区先后获得国家火炬计划###数控金属板材加工设备产业基地、省机械装备制造之都、省金属板材加工设备出口基地、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区以及省级、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十二五”期间,开发区共完成技改投入180 亿元,研发经费占工业生产总值比例达 4.5%;共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 家,新创中国名牌1 只、复评3 只,累计达 5 只。园区先后建成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中科院###中心和数控机床研究院,中小企业产业化平台创富工场正在建设中,拥有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 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4 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 家、市级以上“两站两中心”67 家、中国名牌5 只。到“十二五”期末,开发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9:86.8 :12.3。

5、推进城乡统筹,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围绕建设科技新城总体目标,按照接轨城市、配套园区、服务大学城的总体思路,推进片区改造,打造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建成扬子津科教园,规划建设大学城服务区,逐步建成南浦花园、蓝山庄园、林溪山庄、阳光地带、尚城、汇金谷等地产项目,同步推进周边环境整治改造,大学城商圈初步形成。加强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五个村全部创成小康村,汊河街道先后获得全国环境优美镇、

全国文明镇示范点、全国村镇建设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二、存在问题

1、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三产服务业比重仍然不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大企业不多,高素质人才尤其是领军式创新人才数量较少,培育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长效机制有待建立健全。

2、公共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开发区作为现代化新城区所具有的青春、活力、科技、时尚特色尚未形成,特别在生活服务方面,离企业及居民的需求差距较大,生活不方便仍然是开发区的一大“软肋”。

3、关键环节有待进一步突破。公共服务质量仍需提高,教育、文化、卫生等行业仍未集聚优质资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任务依然艰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部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急需改善,农民变成市民、融入城市的步伐有待加快。

4、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在机关考核、社会管理、投融资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创新相对较慢,机关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党风廉政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行政执行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二章发展定位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创新引领,秉承“新城市、新产业、新生活”理念,精心编制“大学科技城”建设规划,实施“产业立区、科技兴区、城建强区”战略,突出“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率先跨越”主题,坚定不移地推进自主创新和扩大开放,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推动高新产业与高等院校、研发机构互动,打造集教育、科研、产业、展示、交流、生活“六位一体”的科教型新城市;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市建设,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坚定不移地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着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为全区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总体定位

围绕“建设创新园区、打造###大学科技城”总体目标,努力培植百亿企业、形成百亿产业群、打造千亿开发区,力争2012 年建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造条件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发挥区位、产业、科教等优势,加快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互动并进,推动园区从单一的产业承载区向现代化城市综合体转变,努力打造“科技城市拓展区、科技产业集聚区、科技生活示范区”。

三、目标举措

(一)推进产业发展创新

围绕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加快发展智能化装备、新能源新光源、文化创意、生物科技四大重点产业,打造百亿企业和千亿产业。到“十三五”期末,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 亿元、三产服务业增加值55 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0 亿元;完成技改投入200 亿元,新增中国名牌5 只、驰名商标5 个,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50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以上;实现民资总投入400 亿元,新增注册资本金160 亿元,引进民资项目150 个,其中注册资本1000 万元以上项目20 个,3000 万元以上项目10 个;实现协议利用外资10 亿美元以上,实际到账8 亿美元以上;完成利税120 亿元、入库税收20 亿元;开发区亿元以上企业达150 家,百亿元以上企业达2 家,上市公司达3 家。

1、智能化装备产业。放大“江苏省机械制造之都”等品牌效应,推进德国数控机床高端配套件等项目,突破核心技术,拉长产业链条,提高数字装备产业智能化和成套化能力,到“十三五”期末形成400 亿元规模。

2、新能源新光源产业。推进德豪润达项目建设,紧盯中环能环保设备等项目,推动新能源新光源产业迅速做大,到“十三五”期末形成300 亿元规模。

3、生物科技产业。加快西园规划建设,推进抗尘肺一类新药、菲蒙保健品等一批生物医药项目建设,带动生物科技产业快速崛起,到“十三五”期末形成100 亿元规模。

4、文化创意产业。落实中国三维成像科技产业园、扬大科技园、高旻寺佛教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引进行业内知名企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校区、园区、城区“三区联动”,推动学科链、技术链、产业链“三链联动”,到“十三五”期末形成100 亿元规模。

(二)推进平台建设创新

以创建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抓手,加强政产学研金互动,完善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重点建设公共创新平台、企业研发平台、产业化平台。“十三五”期末,创成国家级数控机床研究院,建成光电研究院、3D 研究院,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50 家、市级名牌达50 件、省级名牌达15 件、国家级名牌达10 件、省级以上博士后工作站达

8 家以上。

(三)推进城市发展创新

致力城市创新,努力打造###大学科技城。每年新增固定资产投入不低于 6 亿元,累计投入35 亿元以上。到“十三五”期末,建成区面积达50 平方公里,商业地产开发100 万平方米以上,安臵房开建50 万平方米、交付30 万平方米。北园开发西路以北“退二

进三”全部完成,南园基本开发完毕,西园框架基本形成,运西片区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规编制完成,汊河科技新城框架全面拉开,赵家支沟以东核心区域基本建成。城乡统筹步伐加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1、定位城市功能。在空间布局规划上,北园和汊河片区重点建设“新城市”,依托###大学城,结合汊河片区改造,大力发展科技研发、总部经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集研发大楼、人才公寓、高档住宅、高端服务和高品位生活环境“五位一体”的科技新城核心区,着力打造“创意新城”;南园和润扬大桥北接线以西区域重点发展“新产业”,加快科技园中园建设和高新技术企业培植,建设高新产业集聚区,着力打造“产业新城”;运西片区重点引领“新生活”,延伸拓展大学城,建设彰显### 古运河特色、立足科技人才生活、绿色低碳新型的高尚城市社区,使其成为科技生活示范区,着力打造“运河新城”。在产业发展规划上,北园和汊河片区大力发展以科技研发、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为主要内容,以“三室”为主要载体的现代服务业;南园和润扬大桥北接线以西区域重点发展以智能化装备、新能源新光源和生物科技产业为主要内容,以数控机床产业园、光电产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等为载体的先进制造业。

2、完善载体建设。2011 年,开发区将投入资金30 亿元以上,

强势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环形道路网。修建完善新328 国道开发区段、吉安路、宏溪路等8 条园区主干道,提升纵一路、吉安路等道路及银柏路、祥园路、完美路与江阳西路接口段等 6 条道路环境;建设###路和吉安路跨仪扬河大桥、宏溪路跨赵家支沟和扬溧高速等14 座桥梁,贯通开发区南北两园和汊河片区东西两侧。开展水环境治理。实施汊河片区内部河道碧水工程和堤岸整治工程,新建赵家支沟和建华2 个污水提升泵站,整治扬瓜河、东银沟等5 条河道,提升开发区水体质量。完善配套性服务。建成开发区创业科研中心,确保创富工场4.7 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青年公寓5 万平方米廉租房按期交付使用,满足园区企业发展需求。

3、打造城建亮点。推进福朋喜来登五星级大酒店、绿地尚锦汇、文化创意园等在建项目和高力二期、锦江麦德龙等在谈项目,建设城市新地标;推进中国三维成像科技产业园、联创科技园等在建项目和凤凰文化广场、###大学科技园等在谈项目,加快发展 2.5 产业;推进汇银家电总部等待建项目和中环能科研中心、富盈LED 光电大厦等签约项目,形成开发区总部经济亮点。

4、关注民生和谐。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落实惠民举措,提升居民百姓幸福指数。注重教育和卫生资源的整合,加强与知名学校和综合性医院的联系合作,建设高水平学校和特色专科医院;筹建

老年公寓、青少年活动中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加强社会保险工作,依法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稳步推进城乡就业保障一体化,不断提高新农保和新农合保障水平,积极实施农民技能培训和就业工程;高标准建设怡园、宏溪安臵区,动态实现拆迁户“应安尽安”,结合“三城同创”活动,认真落实一批为民实事项目,实施银河新苑、风林新苑、胡庄小区等安臵小区环境提升工程,启动建设建华、胡庄安臵区,实施宏溪、银苑等老小区及科技广场、银河广场和玉盛公园改造提升工程;实施华扬西路整治工程,实施胡庄村、薛楼村中心路亮化工程;完善吃、住、娱、购等生活功能,创造综合、高效、便捷的城市生活新空间,让居民群众共享开发区开发建设成果。

(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1、建设“三大载体”。企业成长载体。积极与绿地集团合作,打包租赁其闲臵的 4 万平方米工业厂房和珠宝大厦,建设文化创意中心,为创意型中小企业提供发展平台;对现有创业中心进行扩容,加快其东侧38 亩 5 万平方米孵化中心建设,启动南园 2 万平方米创富工场标准化厂房建设,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从孵化到产业化一条龙服务;依托高校资源优势,积极开辟在校学生和园区企业之间定向培养、定期招聘和定点就业的绿色通道,为人才的培训、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