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农业概论

精确农业概论
精确农业概论

题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第一章精确农业概述

1.现代农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问题:①环境、生态的恶化②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③资源的过度投入与浪费④农业生产的效益下降

解决这些问题要求:①减少农业资源和化学品的投入②提高利用效率③降低对环境和生态的负面影响

2.空间差异性是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3.精确农业的思想依据:农业生产条件的空间差异性;目标:最合理地利用农业生产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核心:据作物个体或小群体的需要,及时精确地进行有关作业;技术支撑: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

4.★精确农业的核心技术体系:一个完整的精确农业体系应包括信息的采集、信息的处理、决策的生成及决策的执行等系统。其核心技术可概括为“7S”。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或RSS)—遥感系统、SS—模拟系统、ES—专家系统、DSS—决策支持系统、ICS—智能控制系统。前“3S”(GIS、GPS、RS)用于信息的采集,后“3S”(SS、ES、DSS)用于信息的处理及决策生成,ICS用于决策的执行。第二章 GPS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1.GPS导航定位系统的组成:★卫星、地面站、用户设备。导航定位参数的测定和用户位臵的解算工作,可由系统任何一个部分来完全成。用户不必发射信号而只需接收信号,这样做的结果是系统可容纳无限多个用户,并且也保证了用户自身位臵不被暴露。

2.GPS定位卫星是一种高轨卫星系统,卫星运行周期接近12小时。精确地说卫星经过地面上同一点上空的时间,每天要提前4分钟。

3.时间基准对于精确定位十分重要。每颗卫星上都装有4台原子钟(一般为两台铯钟和两台铷钟)。各卫星的原子钟互相同步并与地面站组的原子钟同步,建立起GPS系统的精密时系,称GPS时。

4.地面站组又称地面控制部分。包括四个监控站、一个上行注入站和一个主控站。

5.监控站接收卫星的扩频信号,求出相对于原子钟的伪距和伪距差,检出卫星的导航数据并将伪距、星历、气象数据以及卫星状态数据一并传送至主控站。

6.主控站设在范登堡空军基地,负责对地面监控站的全面控制。主控站对测得的伪距进行传播时延改正,并将这些数据编成导航电文送到注入站。

7. 注入站也设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它的任务是通过S波段的指令的控制线路将导航数据注入到卫星的导航处理系统,这种注入对每一颗卫星每天注入一次,并在卫星离开注入站作用范围之前进行最后的注入。

8.用户设备:用户接收机应具备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卫星播发的信号并利用本机产生的伪随机编码取得距离观测量和导航电文,根据导航电文提供的卫星位臵和时钟改正信息,计算接收机的位臵。

9. GPS卫星发射信号的载频有两个,L1、L2。卫星播发的信号包括P码(供美国军方及特许用户使用的保密码)、C/A(供一般用户使用)码和D码,其中L1调制有P码,C/A码和D码,L2上只调制有P码和D 码。选择L波段的原因之一为了削弱电离层的影响。

★10.卫星至接收机的距离与接收机钟差修正值之和,通常称其为伪距离或伪距。

11.GPS伪距测量原理

GPS全球定位系统采用多星高轨测距体制以距离为基本观测量。通过对四颗卫星同时进行伪距测量即可归算出接受机的位臵。

12.GPS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的误差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卫星部分的误差、信号在空间传播的误差、用户接收机的误差

13目前至少有三种差分GPS工作方式可付诸实施。

其一,把接收机放臵在地理位臵已知的点上,测出GPS卫星导出解(即位臵)的误差项,然后将此信息播发给用户进行校正。其二,把一部接收机放在地理位臵已知的点上,确定至所有视界以上卫星伪距的偏差值,一般是使用通道数较一般配GPS接收机要多的GPS接收装臵,以保证同时能收到视界以上人武部卫星发出的信号,经处理后再把它们发播给用户。

其三,是由地面台充当一颗伪卫星。由它计算出所有卫星伪距的偏差后,加进到由伪卫星发播的导航电文中去。用户接收此电文,且把它作为常规导航电文的一部分,来校正其相应的解。

14.GPS在农业上的应用

①农田面积和周边测量

②引导田间变量信息定位采集

③作物产量小区定位计算

④变量作业机械实施定位处方施肥、播种、喷药、灌溉

⑤农业机械田间导航

第三章 GIS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1.信息是指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

2.地理信息: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3.地理信息系统:是以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硬软件技术支持下采集、存贮、管理、检索及综合分析各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计算机系统

4.地理信息系统的特征:①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空间信息的能力;②具有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预测预报的能力,为宏观决策管理服务;③能实现快速、准确的空间分析和动态监测研究。

5.地理信息系统的分类: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工具

6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空间数据库、管理人员

7.GIS数据---地理数据类型:属性数据、几何数据、关系数据。

8地理数据特征:属性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

9空间对象的拓扑空间关系

拓扑元素:

点:孤立点、线的端点、面的首尾点、链的连接点

线:两结点之间的有序弧段,包括链、弧段和线段

面:若干弧段组成的多边形

基本拓扑关系

关联:不同拓扑元素之间的关系

邻接:相同拓扑元素之间的关系

包含:面与其他元素之间的关系

层次:相同拓扑元素之间的层次关系

拓扑元素量之间的关系:欧拉公式

★10GIS数据结构:属性数据结构、空间数据结构、矢量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

GIS中属性数据主要是与各种专题地图有关的数量、类别、等级等描述性信息。

空间数据结构就是适合计算机系统存贮、管理和处理的地学图形的逻辑结构

矢量数据表示的坐标是空间连续的,因此可精确地定义地理实体的任意位臵、长度、面积等。

11GIS的基本功能

①数据的采集、编辑②数据的组织与管理③格式化、转换、概括化④显示、查询⑤空间分析与应用

12 在数据的组织与管理中,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融合为一体

13数据格式化是指不同数据间的变换,尤其是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之间的转化。

14数据转换涉及到数据比例尺的缩放、平移、旋转等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投影变换。

15GIS的应用领域:灾害控制和分析:水土保护、农业决策和精细农业、海洋渔业、环境保护、城市GIS、数字地球、军事国防等

16.GIS在农业中的应用:农作物估产、地形估计、肥料用量估计

第4章RS技术及其应用

4.1 遥感的概念

★1. 遥感就是在一定距离之外,不与目标物体直接接触,通过传感器收集被测目标所发(反)射出来的电磁波能量而加以记录,以供有关专业信息的识别、分类和分析的一种技术学科。

遥测是指对被测物体某些运动参数和性质进行远离测量的技术,分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遥控是指远距离控制目标物运动状态和过程的技术。

2.★一个完整的遥感系统应当由三个部分组成:即传感器,载体和指挥系统。

传感器:就是收集目标物所反射或者发射的电磁波信息的装臵。它是遥感系统的主要功能组成部分。包括多波段照相机、电视摄影机、多波段光谱扫描仪、电荷耦合器、红外光谱仪等。

载体:亦称平台,它是负载这些传感器的工具,最常见的有相机支架、气球、飞机,目前已发展为各种卫星。

指挥系统:指挥和控制传感器与平台并接收其信息的指挥部,现代遥感的指挥系统一般均为计算机系统。3遥感技术的研究主要分两个方面,即遥感技术的进步和遥感技术的应用

4.3大气气的透过特性和大气窗口

4①实验证明,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电磁波的性质,是一种横波;②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③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5.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了电磁波谱。该波谱以频率从高到低排列,可以划分为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

6.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①大气层的反射作用;②大气层的吸收作用;③大气的散射作用

7.在电磁波通过大气层的过程中,被吸收和散射的比例较小而透过率很高的波段,也就是电磁波在大气中传输损耗率很小的波段,它被称之为大气窗口。

8.影响光谱值与影像的质量的因素:①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愈小,则电磁波辐射通过大气层的厚度就愈大,因而产生散射、吸收的比例也就愈大);②大气的成分

4.4 航空遥感

9.航空遥感是以中低空遥感平台为基础进行摄影(或扫描)成像的遥感方式。

10.航空遥感平台①气球;②飞机;

11.主光轴:通过物镜中心并与主平面(或焦平面)垂直的直线称为主光轴。

像主点:主光轴与感光片的交点称为像主点。

航摄倾角与像点倾角:主光轴与铅垂线的夹角a。

12.单航线摄影:沿一条航线对地面上狭长地带或线状地物(如铁路、公路、河流、管道等)进行的连续摄影。

多航线摄影(面积摄影):沿数条互相平行的直线航线对一个广大区域进行的连续的、布满区的摄影。

13.航空遥感特点

①航空遥感空间分辨率高、信息量大。②航空遥感灵活,适用于一些专题遥感研究。③航空遥感作为实验性技术系统,是各种星载遥感仪器的先行检验者。④信息获取方便。

14.航片上的标志:像幅规格、框标(像片四角隅的“×”标志)、时表(记录本张像片的拍摄时刻)、水准器(水准气泡居中时水平)、压平线(像片四边井字形直线叫压平线,其弯曲度说明摄影时感光胶片未压平而产生的影像变形情况)、像片编号

15.航空像片的投影原理:中心投影。凡空间任意点A(物点)与一固定点S(投影中心)连成的直线或延长线(即中心光线)被一个平面(像平面)所截,则此直线与平面的交点a(像点)称为A点的中心投影

16.航空像片上某一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长度之比,称为像片比例尺

17.影响航空像片比例尺的因素:焦距(正比)和航高(反比)、受地形因素(平坦地区像片的比例尺可以近似看成处处一致)

航空像片的物理特性:

18.色调:地物电磁辐射能量在像片上的模拟记录,在黑白像片上表现为灰度,在彩色像上表现为色彩。色彩:彩色像上某一部分的颜色称为此部分的色彩。

灰阶:灰度分成若干个等级,每一等级称为一级灰阶。一般用2n(n是正整数)表示灰阶序号0,1,2,3,…2n-1。

亮度系数:在相同照度下,某物体表面亮度与绝对白色的理想物体表面亮度之比。表示地物发射(或反射)光的能力。

19.影响航空像片色调的因素

①地物表面亮度:其取决于摄影时照度和地物自身的亮度系数。

(1)照度:太阳辐射到地表的强度,即像片上的灰度色调。

(2)地物亮度系数:当照度一定时,地物亮度系数决定着地物在黑白航空像片上的相应影像的色调。亮度系数越大,色调越浅。

②感光材料:感光度

③摄影技术:曝光量的选择、感光片的冲洗及印像、放大技术等。

20.★航空像片的分辨率是衡量其质量和确定其使用价值的重要物理特性,它通常是指一幅像片内辨别和区分相邻近两个物体的能力,常使用影像分辨率和地面分辨率两种概念。

①影像分辨率是指像片或底片上1mm距离内能够分辨出线条的数目。

②地面分辨率是指在离地面一定高度的空中所获得的图像资料,经过航摄仪器(透镜组)或其它电子仪器的放大,所能观察到地面最小物体的尺寸,即在航空像片上能分辨出最小物体的大小。

4.5 航天遥感

21.航天遥感是以卫星为工作平台的遥感技术。

22.卫星按用途可分为三种:①侦察卫星它是为军事侦察目的服务的,要求有较高的分辨率。②气象卫星它为气象目的服务,以摄制云图为主要目标,要求像片的分辨率比较低。但它要求全球覆盖和重复观测。③陆地卫星它为探测地球资源目的服务。所以要求像片分辨率较高,要能既看到宏观轮廓、又能分辨地面的细节。

23.太空飞行器轨道倾角大于0°时,轨道地迹线与地球赤道相交产生两个交点,飞行器由北向南飞越赤道的交点称为降交点,反之称为升交点

4.6 地物、植物光谱反射特性

★24.地物光谱特性:地物反射、吸收、透射电磁波的特性。

25.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反射能量+吸收能量+透射能量。对不透明地物透射率为0,。

26. 反射率高的地物,其吸收率就低。吸收率高的地物,其反射率就低。地物的反射率可以测定,而吸收率须通过反射率推求。

27.地物的反射率随入射波长变化的规律,叫做地物的反射光谱。按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关系绘成曲线图(横坐标为波长值,纵坐标为反射率),称为地物反射光谱曲线。

4.6.1.2 地物的发射光谱特性

28.通常地物发射电磁波的能力是以发射率作为测量标准,而地物的发射率又是以黑体辐射作为基准。

黑体是指在任何温度下,对任何波长的辐射能量完全吸收,而且具有最大发射率的物体。黑体的热辐射称为黑体辐射。

黑体辐射通量密度,可以用普朗克公式表示,对于全部波长范围内的辐射通量密度,可以用斯蒂芬一玻尔兹曼定律表示,对于某个绝对温度,辐射通量密度在某个波长上有个最大值,这个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λmax。可以用维恩位移定律表示

29. 地物的发射率是指地物单位面积上辐射能量W与同一温度下同面积黑体辐射能量W黑之比值。

30.按发射率与波长的不同关系,可以把红外辐射源分成三类:①黑体或绝对黑体②灰体③选择性辐射体

31.在任一给定的温度下,地物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密度和吸收率之比,对任何地物都是一个常数,并等于该温度下同面积黑体辐射通量密度W黑,这就是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不但对所有波长的全辐射是正确的,而且对波长为λ的任何单色波长的辐射也是正确的。这个定律的含义是,好的吸收体也是好的发射体。

32.在一给定的温度下,任何地物的发射率,在数值上等于该温度下的吸收率。

33.地物的发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称做地物发射光谱。

34.亮度温度是由辐射计把所接收到的来自地物的辐射能量转换而来。

35.透射率就是入射到地物的能量与入射光总能量的百分比

4.6.2 绿色植物的光谱反射曲线

36.绿色植物的光谱反射特性是叶绿素在叶片内的水溶胶体的反映。

4.7 典型遥感软件简介

101图像处理系统、ER MaPPer 图像处理软件

4.8 遥感的农业应用简介:①热红外遥感土壤水②多谱段遥感土壤水③微波遥感土壤水(包括被动微波方法和主动微波方法)④应用NOAA -AVHRR 数据探测土壤水

37.用热红外遥感确定土壤水分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测定地表温度,二是确定土壤中水分总量与地表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38.由土壤导热率(K )和土壤热容量(C )定义的土壤自身的热惯性(P )则是限制土壤温度日变幅大小的内在控制因素

4.8.2 农作物遥感动态监测与估产

39.采用遥感技术对农作物进行动态监测和估产的基本方法

首先在估产区根据其自然条件、气候特征以及历史的粮食产量和播种面积的实际情况,将基本类似的区域划成若干产区。农作物种植面积提取。农作物长势动态监测。估产精度分析。

40.一个地区的农作物结构包括农作物种类、熟制和套复种类型三个方面。

第5章 专家系统及其农业应用简介

1.专家系:应用于某一专门领域,拥有该领域相当数量的专家级知识,能模拟专家的思维,能达到专家级水平,能像专家一样解决困难和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2.专家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四个要素:(1) 应用于某专门领域;(2) 拥有专家级知识;(3) 能模拟专家的思维;(4) 能达到专家级水平。

3.专家系统具有下列特点: (1)从处理的问题性质看,专家系统善于解决那些不确定性的、非结构化的、没有算法解或虽有算法解但在现有的机器上无法实施的困难问题。 (2)从处理问题的方法看,专家系统则是靠知识和推理来解决问题(不像传统软件系统使用固定的算法来解决问题),所以,专家系统是基于知识的智能问题求解系统。(3)从系统的结构来看,专家系统则强调知识与推理的分离,因而系统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4)专家系统一般还具有解释功能,即在运行过程中一方面能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能对最后的输出(结论)或处理问题的过程作出解释。 (5)有些专家系统还具有“自学习”能力,即不断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扩充、完善和提炼。这一点是传统系统所无法比拟的。(6)专家系统不像人那样容易疲劳、遗忘,易受环境、情绪等的影响,它可始终如一地以专家级的高水平求解问题。

4.建造专家系统就涉及到知识获取、知识表示、知识的组织与管理和知识的利用等一系列关于知识处理的技术和方法。

5.2 专家系统的结构

5.概念结构:①知识库(就是以某种表示形式存储于计算机中的知识的集合)②推理机(就是实现(机器)推理的程序,是使用知识库中的知识进行推理而解决问题的。)③动态数据库(它是存放初始证据事实、推理结果和控制信息的场所)④人机界面(最终用户与专家系统的交互界面) ⑤解释模块(负责向用户解释专家系统的行为和结果)⑥知识库管理系统(是知识库的支撑软件)

概念结构: 理想结构:

6.在网络环境下,专家系统也可以设计成网络结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称为网上专家系统。适合于分布式计算环境的专家系统称为分布式专家系统。

人 机 界 面推 理 机解释模块动态数据库知识库知识库管理系统人 机 界 面推 理 机解释模块动态数据库

知识库自学习模块知识库管理系统

5.2.4 黑板模型

7.“黑板模型”是一种典型而流行的专家系统结构模式。

黑板:就是一个分层的全局工作区(或称全局数据库)。

知识源:就是一个知识模块。

控制机构:求解问题的推理机构,由监督程序和调度程序组成。

5.4 专家系统设计与实现:

8. 专家系统的开发方法:快速原型与增量式开发

快速原型与增量式开发,就是在开发一个大型软件系统之前,先尽快地建立一个简单的小型的系统“模型”——称之为系统原型;然后,对原型进行扩充,即在原型的基础上进行地继续开发,即增量式开发,这样像滚雪球似地直至完成整个系统

9.专家系统设计的内容:知识获取、知识表示与知识描述语言设计、知识库与知识库管理系统设计、推理机与解释功能设计、算法设计与程序设计、系统结构设计、人机界面设计

知识获取是建造专家系统的关键一步,知识获取大体有三种途径。人工获取、半自动获取、自动获取

知识库是专家系统的核心,知识管理由知识库管理系统负责。

知识库设计主要是设计知识库的结构,即知识的组织形式。

5.5 专家系统开发工具与环境

10.专家系统开发工具:面向AI的程序设计语言、知识表示语言、外壳系统、组合式构造工具、专家系统工具EST

11.专家系统开发环境提供的功能主要有:(1)多种知识表示(2)多种不精确推理模型(3)多种知识获取手段

(4)多样的辅助工具(5)多样的友好用户界面(6)广泛的适应性

5.6 新一代专家系统研究

12.深层知识专家系统:不仅具有专家经验性表层知识,而且具有深层次的专业知识。

模糊专家系统:主要特点是通过模糊推理解决问题的

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用神经网络来实现专家系统的功能模块,如:自学习、自适应

大型协同分布式专家系统

网上(多媒体)专家系统:建在Internet上的专家系统

事务处理专家系统:打破了将专家系统孤立于主流的数据处理应用之外的局面

第6章作物模拟系统

6.1 作物生产系统的特点

1.作物系统的组成:生态、经济、技术、社会

特性:开放性、行为的目的性(人为控制的复合大系统)

一般特征:结构性、功能性、整体性、动态型

独特方面:随机性、模糊性、灰色性:

6.2 作物模拟模型的概念及应用

2.模型的分类:思维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数学模型可分为:统计学模型和机理模型

3.★作物生产系统的计算机模拟(简称作物模拟):是利用计算机描述作物生产过程的一种方法。它是以系统分析的原理和计算机模拟技术为基础,结合作物生理学、生态学、农学、农业气象学等与作物生产有关学科的知识,定量描述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过程以及作物对周围环境的反应。

4.作物生长发育的模拟模型:描述性模型(经验模型以回归规模型最为典型)、解释性模型

5.作物模型的应用:预测、培训、决策、作物生产决策系统的组成部分、研究手段

6.3 专家系统与模型模型★

6.4 作物模拟模型与统计模型

第7章决策支持系统(DSS)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1.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为手段,利用数据和模型,解决半结构化、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人机交互系统

2.DSS的基本特征:解决的问题是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把模型与分析技术同传统的数据存取技术相结合。易于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以交互会话方式使用。强调灵活性与适用性。支持但不是代替决策者进行决策。

3.DSS与SS的关系:面向不同层次,不同目标。

DSS与ES的关系:DSS强调通用性,ES是专用的。

4.DSS的决策过程:问题识别(提出决策问题)、建立模型(确定决策目标)、执行模型(拟定备选方案)、评判模型(选择备选方案)、修改模型(实施与反馈)

5.农业决策问题的类型及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问题方法:基于效用期望值准则的决策矩阵决策法、基于效用期望值准则的决策树决策法、贝页斯决策方法

不定型决策问题方法:基于乐观准则的决策方法、基于悲观准则的决策方法、基于赫威兹准则的决策方法、基于等概率准则的决策方法

多目标决策问题方法:加权法、约束法、线性分配法、层次分析法

第8章ICS及其在精确农业装备中的应用

1.ICS和前3S及后3S的关系

前3S(信息3S)集成的作用是及时采集田间信息,经过信息处理形成小区情况分布图,该图应能反映田间状态(肥、水、病虫、产量)的斑块不均匀分布情况。

后3S(智能3S)集成的作用是及时生成优化了的决策,它的支撑技术包括专家系统(知识模型)、模拟系统(数学模型)和决策支持系统(从多方案中优选或综合,得出决策)。决策的表达形式可以是农田实时处理图或指令IC卡。

ICS是具体的实施者。

2.农田精确种植体系中ICS种类

具有测产功能的谷物联合收获机、精密变量播种机、精确变量施肥机、精确变量喷药机、精确变量灌溉机精确变量喷药机:改变压力是改变流量的最简单方法,但是会带来问题,如:药液的雾化性能会变差,液滴过大,在同样量药液的情况下,覆盖面积减少,且容易落到地上;药滴过小,覆盖面积大,容易粘在庄稼上,但是容易造成药物的飘逸(一是浪费,二是污染环境。)

解决的三大问题:喷雾流量的控制与雾滴大小相互影响、喷药量受行驶速度的影响、小区药量及雾滴大小不能按处方图要求定位调节

具有测产功能的谷物联合收获机:

PA测产:单产=谷物流量-水分含量+损失量

行驶速度×实际割幅

测产收获机系统组成:行驶监测系统、产量实时监测系统、机载计算机系统

谷物联合收获机传感系统:

光电式—英国RDS

机械冲击式—纽荷兰TX—64

谷物流量监测

γ射线式—麦赛福格森公司

电容式

谷物湿度监测

电感式

谷物损失监测:冲击式

割幅监测:超声波式

PWM:脉宽调制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

★结合我国精确农业的现状说说精确农业发展与研究的重点。为什么

★精确农业概论的概念

农业概论在线作业1-2

农业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1 一、单选题 1.我国90%以上的农林牧渔业分布在以下的年降雨量等值线以东 (500mm) 2.农产品市场流通运作的一般原则不包括(计划经济原则)。 3.按总人口计,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400公斤)。 4猪的料肉(活重)比约为(4:1)。 5. 当前中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基础地位)。 6.我国当前城镇化程度约为(40%)。 7.地球上谷物生产最多的是(亚洲)。 8. 农作制(系统)是一种(人工开放系统)。 9. 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加具有(相对有限性)。 10.在世界上我国水产品产量的位次是(首位)。 11.农作物的蒸腾系数是(乔木>玉米>灌木)。 二、多选题 1.当前我国缺粮地区主要是(华南、华东)。 2. 当前世界上已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包括(法国、美国)。 3.我国三农滞后主要原因有(先天不足、投入少、一些重大政策失误)。 4.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包括(生产工具与工艺现代化、自给性生产转为商品性生产)。 5.中国的农业科技已对农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有(良种、多熟制技术、灌溉技术、化肥制造工艺)。 6.森林的功能是(减少水土流失、生产木材)。 7.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多参照以下模式(韩国、中国台湾省)。

8. 世界上实行东方型小规模现代集约农作制的国家有(日本、以色列、韩国) 9. 我国2020年的农业发展目标是达到(小康水平、农民人均收入翻一番)。 农业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 一、单选题 1.太阳光不是(无限要素)。 2. 中国农业资源的主要问题不包括(农村劳力缺乏)。 3.中国农业起源于(7000年前)。 4.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在(中部平原区)。 5.世界上粮食出口最多的是(北美洲)。 6. 耕地的性质是(自然基础上的人工要素)。 7. 随着农业投入的增加经济效益将出现(先增后减)。 8. 按总人口计,我国人均耕地约为(0.1公顷)。 9. 一般发展中国家农业科技贡献率约为(20%-30%)。 10. 关于20世纪后半叶中国农业生产指数的增长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低于发达国家)。 11. 农业生产要素市场指的是(土地劳力资金)。 二、多选题 1. 当前我国农业所处的阶段与水平是(传统农业阶段、小农经济水平)。 2. 我国东部沿海气候上属于(季风气候、湿润半湿润气候)。

农业概论答案

1.: 2.什么叫农业 目前“农业”的概念是: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获得人类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3.什么叫温室效应 空气中的CO2、CH4等气体能透过太阳短波辐射,又能阻挡地球长波辐射向空气中散发,使地球天空犹如温室的玻璃,吸收阳光而防止热量散失,因此,大气层CO2、CH4等气体增加会使地球温度逐步增高,这种效应称为温室效应。 4.农业生产的特点 一、农业生产的波动性, 二、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综合性, 三、农业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四、农产品的特殊性 5.什么叫古代农业 古代农业是使用铁、木农具,利用人力、畜力、水力、风力和自然肥料,主要凭借直接经验从事生产活动的农业。 6.$ 7.古代农业的主要成就和不足 成就:1、促进了原始农业阶段驯化的各种动植物资源的传播和交流,极大地丰富了各地农业生物资源,为各地充分合理利用当地资源提供了适应的动植物。 2、改变了原始农业只靠长期休闲、自然恢复地力的状况,创造了利用人工施有机肥的办法来提高土壤肥力,初步实现了土地的用养结合,自然生态平衡得以基本维持。3、形成了农牧结合的生产体系。 不足:1、投入古代农业中的能量仅是农业当中的人力、畜力和有机肥等,投入不足,数量有限,并且生产效益低下,进步缓慢。 2、古代农业对环境的维护是低水平的。 8.什么是近代农业 近代农业是从古代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渡阶段,也是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踏入工业社会的阶段。 9.近代农业的主要成就和不足 成就:在近代科学技术的直接作用下,农业以外的其他产业的能量输入农业,从而使农业的产量达到从未有过的新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从而促使社会分工深化,农业的商品化、专业化生产逐渐形成。 不足:1、由于近代农业的高产依赖于农业以外能量的输入,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加上能量输入技术的不完善,能量的利用上便出现了严重的浪费。 2、农用化学物质应用于农业生产后,其在土壤和水中的残留部分,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并通过物质循环进入农作物和牲畜体内,危害人类健康。 10.{ 11.农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古代------近代------现代 12.什么叫农业区化 农业区划是对农业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分类的方法。它是实现农业的合理布局和制定农业规划的科学手段和依据。农业区划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分类划区。 13.10个主要农区是什么 将东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划分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华南区; 秦岭—淮河以北划分为东北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黄淮海区、黄土高原区; 西部划分为甘新区、青藏区。 此外,还将中国的海域划为一个海洋水产区。 14.*

国际大都市上海

国际大都市上海 四(2)班韩思顗上海是世界闻名的国际大都市,它座落在中国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繁华热闹的大都市。波光粼粼的黄浦江穿过市区,把上海一分为二,分成了浦东和浦西。 上海是万国建筑的博览会。黄浦江的西岸是一幢幢用花岗石筑起的具有异国风情的大楼,是上海外滩的精华所在。这52幢建筑,风格迥异,其中哥特式、巴洛克式、西班牙式、罗马式、中西合璧式等等最具代表,虽不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但都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就像是“凝固的音乐”,看到它们,我仿佛置身于世界各地。 上海是一座美食的天堂。上海的饮食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更显独特。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辉煌灿烂的中华美食文化,还可以不出国门,用味蕾环游全世界。 上海是一座灯红酒绿的不夜城。华灯初上,各大百货商店发出的光芒,让人趋之若鹜。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你足不出“国”,便能购买到世界各地的商品。各式酒吧和咖啡馆是夜上海的主角,无论是美式的、英式的、日式的……都十分讲究异国风情的正宗地道。夜晚的上海流光溢彩,宛如白昼。 在上海,各种桥梁星罗棋布。有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卢浦大桥等等。卢浦大桥就像是一架巨大的“竖琴”,横卧在黄浦江上。它北起浦西鲁班路,南至浦东济阳路,全长8.7公里,是当今世界第一钢结构拱桥,也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拱形桥。大桥为全钢结构,全长750米,主桥按六车道设计,引桥按六车道、四车道设计,设计航道净空为46米,通航净宽为340米。就像澳大利亚悉尼的海湾大桥一样具有旅游观光的功能。卢浦大桥将观光平台按在巨弓般的拱肋顶端,不但使观光高度更高,而且需要游客沿拱肋的“斜坡”走300多级台阶步行观光,增加了观光性,趣味性和运动性。当游客登上拱肋顶端,站在篮球场大小的观光平台中眺望,浦江美景尽收眼底。 上海这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发展迅猛,它日新月异的变化,终将成为世界上一颗最璀璨的明珠。

农业概论复习资料

1、农业:利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获取动植物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2、广义的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狭义的农业:种植业。 3、农业生产的本质:经济再生产过程和自然再生产过程自然交织。 4、农业的基本特征:土地的特殊重要性;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 5、农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提供了人类生存最必要的生活资料;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不可少的劳动力;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须的原料。 6、系统论观点:农业大系统中各业、农业与其他行业之间密切联系。 第一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1、农业的起源:人类的祖先采集、渔猎农耕、畜牧(刀耕火种、揭荒制、连作与轮休) 。 2、农业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各种的作用 (1) 农业与原始社会:食物增加加快了人类自身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逐渐定居形成村落;为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 农业与前工业社会:传统农业的发展导致了城市的兴起、国家的兴起,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必要条件。 (3) 工业革命后的农业:农业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传统农业时期,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持续下降。 (4) 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经济作用: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另外还有对其他产业的贡献以及就业贡献等。 生态环境作用: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控制和治理污染。 社会文化作用:农村社区文化;旅游、观光、休闲。 第二章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 1、农业的自然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包括农业环境中植被、杂草、昆虫、病害等。非生物环境: 光、温、水、气、土等。 2、环境:环境(environment)是指周围所在的条件,对不同的对象和科学学科来说,环境的内容也不同。对生物学来说, 环境是指生物生活周围的气候、生态系统、周围群体和其他种群。对社会科学来说,环境指具体的人生活周围的情况和条件。 3、生态因子:环境中与生物体的生存、分布、生长及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有密切关系的因子。 4、生活因子:作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因子,如光、温、水、养分和空气(五大因子) 5、生活因子的综合作用、主导作用。 6、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光照、温度、水分、养分、土壤。 7、自然环境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生物圈。 8、生态系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加上它们生存的环境。 9、农业环境:以农业生物为主体,包括围绕着该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农业自然环境:土壤、水体、大气、能量、物 质等)和社会条件(农业社会环境)的总和。 10、农业自然环境:指能满足各种农业生物生长繁殖的各种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土壤、水体、大气、能量和物质等。 11、农业生态环境:对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的农业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和。 11、自然环境与农业地域的分异规律 中国最大的农业地域差异是东西部的地域差异,全国分三大自然区域:东部季风区,,为湿润农业区;西北内陆干旱区,占国土面积30%,为干旱牧业区;青藏高原区,国土面积25%,为高寒牧业区。 12、自然环境与农业的地域分异规律:各地区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的不同匹配决定了农业区域的明显差异。如我 国农业的地域差异首先是东部和西部的差异,次是南北之间的差异、最后是中、高山地区上下 之间的垂直差异。形成差异的最突出因素是水分条件的差异。综合我国的自然条件,全国可划分为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占国土面积45%;西北内陆干旱区,占国土面积30%、青藏高原区;国土面积25%, 为高寒牧业区。 13、气候变化使中国农业面临以下三个问题: 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

中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

中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 国务院批准实施到2020年北京上海之后中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 西安,中国西北地区最大城市,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当今西安为副省级城市,陕西省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然而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西安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发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国务院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西安建设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我国又一国际化大都市。 未来大西安将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将逐步建设成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富有东方历史人文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世界文化之都。大西安的规划范围将包括西安市整个行政辖区,渭南市富平县,咸阳市秦都、渭城、泾阳、三原“两区两县”,面积12009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范围北至泾阳、高陵北交界,南至潏河,西至涝河入渭口及秦都、兴平交界,东至灞桥区东界,面积1280平方公里。2008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西安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时隔一年,2009年6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提出2020年西安建设成为800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以上的国际化大都市。在国际上,国际化大都市有一些主要的评判指标,在打造大西安的过程中,西安也将向这些指标奋进。西安市规划局局长和红星表示,到2020年,也就是说,还需10年,西安的目标指标大部分将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 用10年达到国际化大都市指标 在国际上,国际化大都市有一些主要的评判指标,在打造大西安的过程中,西安也将向这些指标奋进。西安市规划局局长和红星表示,到2020年,也就是说,还需10年,西安的目标指标大部分将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 其中,城市规模是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到2020年,大西安的城市人口将达到800万-1000万人,到规划期末的2030年,大西安的城市规模将达到1329平方公里,总人口达1200万人,进入国际化大都市之列。 在经济实力方面,2020年西安人均生产总值目标数据将达到10000美元,基本上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10000-12000美元的标准。 在国际交流方面,国际化大都市要求一半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外国金融机构数量100家以上,外籍人口比例5%-20%。目前西安跨国公司进驻数量还不到100家,外国金融机构数量6家,外籍人口比例只有0.08%,2020年目标数据跨国公司200家以上,外国金融机构、外籍人口都需大幅度增加。 轨道交通方面,国际化大都市标准为轨道交通客运比重将不少于50%,目前,西安2020年的目标数据为占比达到25%,未来10年肯定是西安轨道交通大建设期。 大西安辐射8个大城市 大西安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分别为: 第一层次大西安都市圈辐射范围 区域范围:成都、重庆、武汉、郑州、太原、包头、银川、兰州。

农学概论试题

农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 基因起源中心有( A )个。 A 12 B 13 C 14 D 15 2.本品种粒数占检验总粒数的百分比是( B )。 A种子净度 B种子纯度 C发芽势 D发芽率 3.禾谷类作物单位面积穗数是由株数和单株成穗数决定,播种密度和播种质量决定株 数,( A )是成穗数的决定阶段。 A分蘖期 B拔节期 C孕穗期 D开花期 4.农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大田作物 B.农业 C种植业 D园艺作物 5.农学是于( C )世纪后期正式成为一门科学的。 A 17 B 18 C 19 D 20 6.迄今为止,已经过确认的作物必需的元素有( C )种。 A 12 B 14 C 16 D 18 7.全年收获作物的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为( D )。 A叶面积指数 B收获指数 C叶龄指数 D复种指数 8.土壤有效水的下限是( A )。 A萎蔫系数 B田间持水量 C毛细管悬着水消失 D蒸腾系数 9.下列作物根系属于须根系的是( B )。 A大豆 B玉米 C茄子 D马铃薯 10.下列作物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 B )。 A大豆 B油菜 C黄麻 D烟草 11.下列作物中,属于喜凉作物的是( C )。 A花生 B水稻 C青稞 D烟草 12.下列作物种子中具有胚乳的是( D )。 A油菜B大豆C棉花D玉米 13.小麦属于( A )。 A长日照作物 B短日照作物 C中日照作物 D定日照作物 14.小麦需水临界期在( B )。 A拔节期B孕穗至抽穗期 C灌浆期 D成熟期 15.选配优良组合最需注意的是( A )。

农业概论作业1-答案

《农业概论》作业1-参考答案 一、是非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10. √ 二、填空 1. 经济再生产过程自然再生产过程 2. 土地质量位臵数量 3. 农林牧渔 4. 产品部门划分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三次产业划分 5. 光温水养分空气 6. 光温水养分空气 7. 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8. 生物工程技术的利用机械化智能化 9. 植业资源林业资源畜牧业资源渔业资源 10.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三、名词解释 1. 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动植物生长机能以获得生活所必需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 2. 是指产品处于生产状态的时间,其中包括劳动作用于产品的时间 3. 产品直接取自于自然界的部门 4. 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 5. 在环境中与生物体的生存、分布,生长发育及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有密切关系的因子 6. 是指农业生物周围的植被、杂草、昆虫、病害等因素,它们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调节因素和制约因素。 7. 是指一个农场专门生产某种中间产品,专门完成产品生产这一个过程里某一项作业的专业化 8. 是指从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一直到资本主义工业化之前这一阶段 9. 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利用的投入,它包括自然界的投入和来自人类社会本身的投入 10. 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和一定的经济、技术水平下,由人们发现的,可被人们利用的、有价值的物质。 四、简答题

1.农业即是利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来获取其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就是农业。它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土地是基本生产资料、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生物有机体、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连续性、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农业生产的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的差异、农业生产的多变性、农业生产的综合性 2.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1).食物供应2).原料供应3).市场需求4).劳动力转移5).资金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转移6).改善国际收支状况7).改善生活环境 3.(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全民族的农业生态环境意识;(2)增加森林、草地、农田作物的绿色覆盖,减少土地裸露;(3)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4)优化产业结构,改革生产技术;(5)消除农业自身污染。 4.全世界划分为十大农区类型,它们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农业区、北非西亚农业区、东南亚与南亚农业区、拉丁美洲农业区、西欧北欧南欧农业区、北美农业区、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农业区、东欧与西伯利亚农业区、中亚农业区、东亚农业区。 5.(1)系统性与整体性(2)地域性(3)持续性(4)动态性(5)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限性(6)稀缺性与有价值性 五、分析题 1.农业在现代社会的经济作用可能相对下降,但其生态环境作用和社会文化作用则不断上升。 (1)农业的经济作用:农业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可以归结为产品、市场、要素和外汇四个方面。此外,农业在缓解以至消除就业问题方面的作用更不可忽视。 (2)农业的生态环境作用: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措施包括合理利用土地、植树造林、改造沙漠、建立野生动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以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等。而农业部门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力军,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方面正在发挥主要作用。在治理污染方面,农业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粪便和一些生产、生活废弃物在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中可以用作有机肥料、饲料、饵料,或者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加以利用。此外,在减少温室效应,降低噪声、减少空气中的悬浮物,削弱都市的“热岛”效应,利用微生物无害化处理废液和废渣等方面农业都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3)农业的社会文化作用:无论是植树造林、改造沙漠,还是建立自然保护区,都不是单纯的生产和经济活动;它们同时也是改变人们意识的精神和文化活动。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和观光农业也不仅是经济生产活动,不仅是简单的消费,它们同时也是精神文化活动。 农村社会具有十分明显的社区特征,人们重视伦理、亲情等传统价值观念,道德、风俗

中国大城市政治地位综合实力排名

全国各大城市在中国区域地位排名 一个城市地位是有政治地位、经济总量、人口数量、地域位置等综合实力决定的。 一、政治地位: 1、(直辖市 4 个):上海、北京、天津、重庆 2、(副省级城市 15 个):广州、深圳、武汉、南京、沈阳、成都、西安、杭州、青岛、大连、哈尔滨、长春、济南、宁波、厦门 3、(一般省会城市 17 个):郑州、太原、昆明、长沙、石家庄、乌鲁木齐、兰州、合肥、福州、南宁、南昌、海口、呼和浩特、贵阳、银川、西宁、拉萨 4、(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城市和一般经济特区 17 个): 齐齐哈尔、吉林、鞍山、抚顺、本溪、唐山、邯郸、包头、大同、洛阳、淄博、徐州、苏州、无锡、淮南、汕头、珠海 5、(一般沿海开放城市 7 个):秦皇岛、烟台、连云港、南通、温州、湛江、北海 6、(各省比较大的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一部分城市的市委书记是省委常委 14 个): 大庆、九江、赣州、三亚、桂林、柳州、遵义、佛山、东莞、漳州、泉州、延边、延安、芜湖 二、中国中心城市综合实力一览 1、中国首都:北京 2、中国两个特别行政区城市:香港、澳门 3、中国四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4、中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广州、深圳、哈尔滨、长春、沈阳、西安、大连、济南、青岛、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武汉、成都 5、中国七大军区驻地:北京、沈阳、兰州、济南、南京、成都、广州 6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八大网络中心城市:北京、上海、西安、南京、武汉、广州、成都、沈阳

7、中国八大邮政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成都、西安、沈阳 8、中国七大民航管理局所在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沈阳、乌鲁木齐 9、中国六大铁路客运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 10、中国十七个铁路局所在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沈阳、郑州、济南、兰州、成都、南昌、哈尔滨、南宁、昆明、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太原 11、中国七个有电影终审权的城市:北京、上海、西安、广州、武汉、沈阳、成都 12、中国九个国家土地督察局驻地:北京、沈阳、上海、南京、济南、广州、武汉、成都、西安 13、中国六个核幅射安全监督站驻地: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沈阳 14、中国人民银行九个分行城市(总行:北京):沈阳、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西安、成都、济南 15、中国科学院十二个分院城市(中科院:北京):长春、沈阳、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成都、昆明、西安、兰州、合肥、乌鲁木齐 16、中国七个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大城市:北京、苏州、沈阳、成都、西安、南京、洛阳 17、中国八大通信、交换中心局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沈阳、西安、南京、武汉、成都 18、中国电信四大节点城市:北京、上海、广州、西安 中国三大植物监测中心:北京、武汉、广州 19、中国电网七大节点城市: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沈阳、武汉、济南 20、中国四大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北京、西安、上海、桂林 21、中国五个拥有外资旅行社的城市:北京、上海、西安、广州、深圳 22、中国金融管理、监督、结算中心:北京

打造富有文化特色专业性国际化大都市

打造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区域性专 业性国际化大都市 本报记者魏伟秦骥 9月24日,欧亚经济论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高峰论坛”在西安召开,与会专家学者纷纷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建言献策,一起分享城市建设进程中的新经验,深入探索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新思路,研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新路径。 打造具有西安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市常务副市长岳华峰说,西安是四大文明古都,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世界性和唯一性。纵观世界发展史,国际化是现代都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途径。要把西安打造成纽约、伦敦、巴黎、东京这样的综合性大都市难度很大。综合各种优势与资源禀赋,西安的奋斗目标是建设一座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区域性专业性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是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世界级能源装备和综合服务基地,中国向西开放的交流中心。在全国层面看,西安应该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城市,中国西部区域经济中心,综合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国西部交通枢纽城市”。西安市发改委副主任刘秦在指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应以西咸一体化建设为基础,围绕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主线,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业的引领作用,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继续加 大“两个基地四个中心”建设力度,打造具有西安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路径模式。 建设特色化、高端化、集群化的西安 “西安正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但是建设什么样的国际化大都市,如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国务院研究中心环资所李佐军副所长开门见山地抛出问题。“西安建设的国际化大都市应该是特色化、高端化和集群化或者一体化的。”李佐军表示,建设特色化西安,最核心的是找好定位。定位是分层次的,功能定位、主导产业定位、空间分布定位等8个定位,如果西安在以上8个方面城市定位做好了,才能打造好特色化西安。要建设高端化的西安,就要构造现代产业体系,选择好主要产业、配套设施和支撑产业。同时,推进产业的集群升级,产业要高度化、特

《农业概论》教学大纲

《农业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字体:宋体小四加粗) 1.课程代码: 2.课程中文名称:农业概论 3.课程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e 4.课程总学时数:????? ? 51 5.课程学分数: 3 6.授课对象:本科 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农业概论》是一门综合性、概括性很强的课程,大部分内容涉及时政、发展现状和趋势等方面。《农业概论》是农业科学和农业产业在经济、科技、政策与实践的结合,是农业科学的高度浓缩与发展,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入门科学。其作用是让学生全面了解世界农业和我国农业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农业与农村、农民的关系,农业与国民经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农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今后从事农业科技、管理、教育等工作打好理论基础,同时培养学生从宏观上分析农业问题、解决农业问题的能力,以较好地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内容共分五篇,共计十七章。第一篇,自然—社会大系统中的农业,包括第一章至第四章,阐述了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与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与农村内部结构的基本关系;第二篇,世界农业,包括第五章至第七章,阐述了世界农业发展简史,世界农业的地区分布以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农业概况;第三篇,中国农业概况,包括第八章至第十章,阐述了中国农业发展简史,中国农业的资源与规划、生产与经营等情况;第四篇,中国农业,包括第十一章至第十五章,从不同角度具体对种植业、林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以及农业工程分别进行了介绍;第五篇,现代农业科技革命及农产品国际贸易,包括第十六章和第十七章,阐述了现代农业科技革命产生的影响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农业概论答案

《农业概论》课程考试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农业:是人类所从事的各种生产活动的泛称,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2.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指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 3.农业区划:是对农业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分类的方法。它是实现农业的合理布局和制定农业规划的科学手段和依据,是用严格的科学态度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 4.市场化:是指市场经济体系覆盖了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市场机制贯穿和渗透于社会生产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经济资源由计划配置为主体向市场配置为主体的根本转变,企业行为、政府职能等一系列经济关系与之相适应的过程。 5.现代农业:就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二、填空题:(共15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农业资源 2.农业资源的合理配合 3.10、38 4.土地资源、土壤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 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6.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布规律、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 7.农业生物化学、农业生物技术 三、单项选择题:(共23小题,每小题1分,共23分) 1.A 2.B 3.A 4.C 5.D 6.B 7.D 8.B 9.B 10.D 11.A 12.D 13.D 14.A 15.B 四、简答题:(提示:共4题,共55分) 1.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 答:(1)农业生产的波动性。 a 周期性因素引起的:气候、市场; b突发性因素引起的:生物因素的突变、环境因素的突变、技术政策或措施的失误、社

上海七大CBD概况

上海七大CBD概况 在今天的上海,七个风格明晰、个性迥然的CBD已经突现——陆家嘴、淮海中路、徐家汇、人民广场中心区、虹桥、南京西路静安寺、五角场新江湾城,它们依托原有或新兴的交通或生活区位优势,引领着上海大都市的城市商业风尚。 陆家嘴:中国特色 浦东陆家嘴CBD中心如今已聚集了全球130多家银行与金融机构、世界500强企业的绝大部分地区总部以及数百家中外资的金融和贸易机

构、跨国公司以及中介服务机构,它被称为“最典型的CBD中心”和“最具中国特色的CBD中心”。租金已高达1美元/天/平方米。 浦东开发的战略提出后,CBD的概念就出现在了陆家嘴的规划中。在当时被邀请的6个国家8个著名的建筑事务所进行的国际招投标中,英国著名的设计师罗杰斯的方案被选中。这是一个很理想化的CBD模式,罗杰斯设想的是很有城市生活气息的一个CBD,有一个中央公园,像纽约中央公园那种模式,大家都会在这个中心公园活动;再外边就是步行系统,这些步行系统将这些圈落互相连接;最外圈是满足交通出行的一个车行系统。它的特征是把公共绿地和公共休闲空间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减少了道路面积在整个区域内的比例、增加了很多步行系统,还有一个lO万平方米的中心绿地、东方明珠公园、2.5公里的滨江景观大道,该方案和当时传统的CBD是有一定的区别,用地很节约,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和建筑的利用率。 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这套方案被加以中国特色化的整合,保留了大面积的中心绿地一陆家嘴公园。同时一栋栋商务写字楼有序地排列在这个公园的旁边。整合后最大的特色就是道路面积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由于摩天高楼和宽阔的车行大道,人在这个CBD中心活动的“尺寸感”增大了。而原本每栋可以通过步行系统相连接的高楼也因车行大道而各自独立,这样导致的一个结果正如一些批评家所评论的:所有CBD 优点陆家嘴都有,而所有CBD缺点陆家嘴也都无法摆脱。因此,人们称这是最典型的CBD,也是最有中国特色的CBD。

农业概论考研

一、名词解释 1、农业: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2、农业地理:作为人文地理的重要分支,是研究农业生产布局与地域分布规律的科学。 3、农业区划:是对农业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分类的方法。它是实现农业的合理布局和制定农业规划的科学手段和依据,是用严格的科学态度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 4、资源:泛指人类生活所需的全部物质和能量基础。 5、土壤资源:是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土壤的总称。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6、农业环境:是以农业生物(包括各种栽培植物、林木植物、牲畜、家禽和鱼类等) 为主体,包括围绕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以及社会条件。 7、农村产业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系统,是指以资源合理配置为基础的农村地域内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层次之间及各层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农村三大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各项目之间、项目中各产品之间相互交织的经济联系,以及在占用要素和经济产出等指标上的量的构成与比例。

8、农业产业化:市场为导向,提高比较效益为中心,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农业。 9、农业产业化经营:指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利益互补机制的一种现代农业经营形式。 10、农业组织: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或群体。 11、农业企业:是指以企业经营方式为主,为社会提供农业产品或相关农业服务的经济组织。 12、农业政策:是根据党的路线、方针和原则,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而制定的具有激励或约束经济活动功能的各种行动 准则。 13、农业法规:是调整与农业有关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4、农业市场化:是市场机制对农业生产经营所发挥的作用持续增大,农业经济活动对市场机制的依赖程度加大和加深的演变过程。 15、期货市场:是为期货交易提供的场所以及围绕期货交易的一系列活动关系的总和。 16、“黄箱”政策:是指可能产生贸易扭曲、需减让承诺的国内支持政策。 17、农业科学体系:是由农业基础理论科学、农业技术科学、农业应用科学和农业社会科学构成的农业科学知识系统。

农学概论作业(答案)

《农学概论》作业 第一章绪论 简答题: 1.简述农学(广义、中义、狭义)的含义。 答:广义:广义的农学包括农业科学的全部领域,主要有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可以理解为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科学。 中义:中义的农学是指农业科学中的农业生产科学,主要包括种植生产、养殖生产、林业生产等方面。 狭义:狭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科学,即研究农作物尤其是大田作物的生产理论和生产技术。具体来讲,主要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简述农学的特点。 答: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2、农学技术的实用性 3、农学基础的广泛性 3.简述作物生产的特点。 答:1、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2、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3、作物生产具有序性 4、作物生产具有连续性 5、作物生产系统具有复杂性 论述分析题: 1.试析我国作物生产发展的出路。(7) 答:1.提高作物单产2.减少生产中消耗 第三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名词解释 1.作物:是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简答题 1、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大田作物分为哪些类别? 答:1、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 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科作物、嗜好类作物、其他作物 3、饲料及绿肥作物

2、简述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 答:作物的生物学特征、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和社会需要等。 3、例举出我国种植业的10个一级区域。 答:1、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 2、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 3、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 4、长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 5、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 6、华南双季稻热带作物甘蔗区 7、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 8、川陕盆地稻玉米薯类柑橘桑区 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 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 论述分析题 1.试述主要作物的分布及生产概况 答:其与作物的起源中心及其传播的区域密切相关,也与作物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适应性密切相关,同一作物在相对一致的自然生态范围的不同地域的栽培历史的长短和种植规模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和变化。 2.试述世界10大农区的特点 答:非洲撒哈拉以南农业区。包括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 第四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品质形成 名词解释 1、作物的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转的量变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 2、作物的发育:是指作物一生中,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表现在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植株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的形成。 3、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 4、生殖生长:作物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 5、作物生育期:在作物声场实践中,把作物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 6、作物的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7、作物的温光反应: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的反应特征。 8、顶端优势:作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的现象。 9、叶面积指数: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10、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鲜重或干重的比值。 11、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或伸长。 12、经济系数:指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13、生物产量:指作物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有机总量,一般不包括根。 14、经济产量:指所收获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数量。 15、光合作用: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光的照射下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类,并释放氧的复杂过程。 16、作物群体:指同一地块上的作物个体群。 17、源:制造营养并向其他器官提供营养的器官或部位。 18、库:消耗利用或储藏营养的接受部位或器官。 19、光能利用率:把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中所含的化学能占光能投入量的百分比。 20、作物品质:指作物生产中目标产品的质量,具体包括其利用质量和经济价值。

(整理完)农业环保概论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农业环保概论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的总体。 2.是指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使自然环境产生变化,从而带来不利于人类的结果。 3.是指以农业生物(包括农作物、畜禽和鱼类等)为中心的周围事物的总和,包括大气、水体、土地、光、热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和生活的场所(农区、林区、牧区等)。 二、填空题 1.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人工;自然。 2.自然力;人为;人为。 3.发展不协调。 4.镉;甲基汞。 三、简答题 1. 答:(1)环境问题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2)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20世纪70年代前);(3)环境问题的高潮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 2.答:(1)全球变暖;(2)臭氧层破坏;(3)酸雨;(4)淡水资源缺乏与水污染;(5)土地退化与沙漠化;(6)生物多样性丧失;(7)海洋污染;(8)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四、论述题 1. 论述目前我国存在的农业环境问题? 答案要点: 从农业上存在的污水灌溉;土壤退化;农药污染;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焚烧秸秆;社区、庭院污染;大量施用化肥造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乡镇企业污染;地膜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危害;非农业占地等问题入手展开论述。 第二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由于人类活动或其他活动产生了废水和废物,这些物质未经处理或未经很好的处理进入水体,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水体的质量下降,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2.污染物质进入水体,经过一段时间(距离)后,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水体水质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称为水体自净。 3.表示水质的好坏和水体被污染的程度。 4.表示水中的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单位mg/l。

农业概论(新)答案

农业概论 第1套 您已经通过该套作业,请参看正确答案 1、中国农业起源于()。 A、10万年前B、1万年前 C、7000年前D、5000年前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2、农作制(系统)是一种()。 A、自然生态系统B、自我循环系统 C、人工开放系统D、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3、我国2020年的农业发展目标是达到()。 A、农业现代化 B、小康水平 C、农民人均收入翻一番 D、消灭城乡差别 E、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B, C您的答案: 4、农作物的蒸腾系数是()。 A、玉米>灌木>乔木 B、乔木>玉米>灌木 C、灌木>玉米>乔木 D、灌木>乔木>玉米 参考答案:B您的答案:B 5、太阳光不是()。 A、自然要素 B、无限要素

C、可再生要素 D、不可储要素 参考答案:B您的答案:B 6、按总人口计,我国人均耕地约为()。 A、0.5公顷 B、0.2公顷 C、0.1公顷 D、0.05公顷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7、农产品市场流通运作的一般原则不包括()。 A、供求原则 B、价格原则 C、竞争原则 D、计划经济原则 参考答案:D您的答案:D 8、猪的料肉(活重)比约为()。 A、10:1 B、7:1 C、 4:1 D、2:1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9、森林的功能是()。 A、减少水土流失 B、生产木材 C、增加降雨 D、增加径流 E、绿化荒漠 参考答案:A, B您的答案:B, D 10、根据有关《家庭联产承包制》法律,农民有()。A、土地所有权

B、土地使用权(经营权) C、土地自由买卖 D、土地所有权的合法流转 E、以上都对 参考答案:B, D您的答案:B, D 11、随着农业投入的增加经济效益将出现()。 A、报酬递减 B、报酬递增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12、一般发展中国家农业科技贡献率约为()。 A、70%-80% B、50%-60% C、20%-30% D、5%-10%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13、随着经济与农业的发展农业科技的作用将是()。A、日趋减弱 B、越来越重要 C、科技作用被物质所代替 D、科技进步的贡献超过增加物质的贡献 E、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B, D您的答案: 14、我国当前城镇化程度约为()。 A、10% B、25% C、40% D、60%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农业概论

1.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 答:(1)农业生产的波动性;(2)农业自然资源的有限性;(3)农产品的特殊性;(4)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综合性。 2、简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和作用。 答:(1)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2)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3)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措施。(4)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5)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吸收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就业。(6)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3.农村产业结构有哪些特征? 答:(1)农村产业结构的脆弱性;(2)农村产业结构的基础性;(3)农村产业结构的产业关联;(4)农村产业结构的内在规律;(5)农村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4、农业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对六方面得满分) 答:(1)国家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2)国家采取措施,保障农业更好地发挥在提供食物、工业原料和其他农产品,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作用;(3)国家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振兴农村经济;(4)国家坚持科教兴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5)国家保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6)全社会应当高度重视农业,支持农业发展;(7)各级人民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统一负责,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做好发展农业和为发展农业服务的各项工作。 5.国外农业合作社发展的新特点有哪些? ⑴社员支付较高的首期投资;⑵社员享有同投资额相当的交货权;⑶交货权权益可以转让和成员资格具有封闭性;(4)股本金具有稳定性;(5)大力发展加工业,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6)利润以现金形式返还给社员。 6、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1)加强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2)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3)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其中包括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4)开发农业各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5)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6)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7)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8)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实效。 7.我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思路是什么? ①以高新技术带动常规农业技术升级,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②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综合效益的全面提高。③综合开发农林生态技术,保障农林生态安全。④积极发展工厂化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8.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由“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2)由“石油型”向“生态型”发展;(3)由“自然式”向“设施式”发展;(4)由“机械化”向“自动化”发展;(5)由“农场式”向“公园式”发展;(6)由“化学化”向“生物化”发展。 9.什么是农业基本情况调查,它的意义是什么? 农业基本情况的调查,是把农业作为一个整体,按照预定的要求和科学的方法,准确、系统、全面地取得农业的各种信息和资料,以反映农业的发展情况。农业基本情况的调查,为全面、深人了解农业,认识农业,反映农情和国情,提供了重要手段。搞好农业基本情况的调查,对于研究农业问题,为党和政府制定农业政策,指导新农村建设,引导农民合理开展农业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