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大师四十年经验总结,养生、学医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中医大师四十年经验总结,养生、学医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中医大师四十年经验总结,养生、学医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中医大师四十年经验总结,养生、学医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中医学是一门伟大的科学宝库,我们应当努力的去挖掘它,并加以提高。

下面是本人提出的新观点和新问题。虽然我不敢说十分正确,但就我长期给病人的治病的的效果证明,基本上还是比较准的。

我要提的有以下几点:

人体内科的发病的基本原理有两个概念:

(一)百病从虚而入

(二)百病由气而生

中医内科病的治疗范围极广,由五脏六腑导致的内科病患者众多,发病率极高,病人层出不穷,处处皆是。人体内科病的发病几率在人群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占人群总发病率的70%以上。

(1)百病从虚而入

俗话说:体虚多病,体弱多病。

体虚就易病,虚病有四种(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临床上有些病人的只占一虚,有些病人占二虚,还有些病人占二虚以上,四虚占全,即全虚。虚的越少,病越轻,虚的越重、越多,病越重。

人体一虚,病人就失去抵抗力,病邪就容易侵犯人体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我发现每个病人的病都有虚的一面,其所谓不虚不病,有病就虚。正所谓中医学所讲正不胜邪。

1)气虚

人体的五脏都有气化的功能,即肺主气,肺有肺气,脾有脾气,胃有胃气,心有心气,肝有肝气,肾有肾气。五脏气化功能盛衰直接关系

到人体抵抗能力的强弱。各个脏器出现气的不足或者气虚,都能导致疾病的发生。那个脏器气的功能下降,那个脏器就要发病。

气虚有以下几种:

1.脾气虚的病人:胸闷气短,肢体浮肿,多汗易感冒。

2.中气虚的病人: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3.胃气虚的病人:消化力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

4.心气虚的病人:心悸气短。

5.肝气不和的病人:急躁易怒,心胸胀满,两肋胀痛。

6.肾气虚的病人:腰膝酸软,肢倦乏力。

2)血虚

血是人体生命的源泉,血是生命重要的物质基础。人体缺血或失血过多,就有生命的危险。通常上说的缺血,贫血,心脏供血不足,心肌缺血,大脑供血不足,大脑缺血,都属于血虚的范围。

血虚,即人体的血少,就是人体的血液达不到一个正常人的血容量。血虚容易患病。血虚的人脉象大都细小,皮肤颜色都呈黄色,面色萎黄。

血少不能充盈血管,就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大脑供血不足,还会导致心脏缺血,大脑缺血,还会导致其他器官供血不足。又能引发人体各个组织细胞的供血不足,就会出现头晕、头痛、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噩梦、盗汗、肢倦无力等,更有甚致血虚生风、肢颤麻木出现虚脱等症,危害人的生命安全。

3)阴虚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阴阳是代表各个器官的属性,阴阳

平衡是人体的关键。人体阴阳平衡,人就不会发病。反之,脏器就要发生毛病。

中医所讲的阴,是指人体的精液,血液,养料等有用物质,这些东西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东西。这些物质就相当于机器的机油,一个机器有了机油,就能开响发动机。然后发动机就发热,产生动力,为人类造福生产。人有了血液,津液,养料就会有温度,就有生命。人就能工作,劳动。这些都是阴的气化功能。人体没有阴的内在基础,也就没有生命,没有人类。不光是人离不开阴的滋养,世界上所有的有机体都是这样,没阴就不能存活。所谓中医理论中讲到阴平阳和,阴平阳秘的说法是非常科学的。

阴虚,就是人体的血液、津液、营养处于相对减少的状态,则必然会出现阴虚生内热,阴虚生火,阴虚阳亢的现象。病人便出现一系列发热上火,引发多出炎症的发生。

4)阳虚

阳是热的代名词,动为阳,静为阴,阳刚之气,阳刚之躯,阳是人体外在的表现。一个人的阳气充足则精神饱满,精神焕发,劲头十足,这些都是阳的作用。阳的生存是以阴做内在基础的,没有阴做内部给养,阳的外在形象就无法存在,人体阴阳至关重要,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平阳和,缺一不可。

当一个人出现阳虚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阳虚生寒。也就是说阳虚会导致寒症的出现。如畏寒怕冷,四肢不温,手足发凉,肢倦无力,风寒湿痹,肢体浮肿,畏寒冷痛,肠寒腹痛,肠鸣泄泻,宫寒不孕,宫

寒小腹痛,痛经,心率过缓,血压下降,阳痿早泄,甚至还会出现四肢厥冷,脉微昏迷,大汗淋漓等亡阳危症。

中医学的阴阳学说是非常科学的论断,阴阳学说不但用于说明人体的内部结构,生理功能,还应用于人体的病理变化,辩证和施治。求得阴阳平衡是中医治病的最终目的。阴阳学说还能应用于说明宇宙间的任何问题,阴阳学说是一门伟大的学说,中医阴阳学说是一门伟大的科学。

(2)百病由气而生

气大伤肝,怒则气上,悲则气下,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惊则气伤,恐则气逆,忧则气郁,即七情,即人体的七种情志,内因七情都能导致人体发病。

本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由怒、气导致的病人的发病率极高,有一半以上内科病人的病患大多由气而产生。可是这些由气而产生的病患西医的仪器却无法查出,西药更没有解气的药物。人体的虚证仪器也无法查出。仪器只能找有形的病变,然而仅靠仪器查病是不完全的,不完善的。很多西医甚至很多中医生也只靠仪器来诊断病情,很多病人去医院看病,哪个地方有病,大夫就叫做那项检查,这些不动脑筋光靠仪器的医生未必就是好医生。需要说明的是,仪器不是万能的,机体很多毛病,仪器并不是完全查出。

一个人的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书中也曾说过,人生是艰难的,道路是曲折的。每天当中有顺心的事情,也有不顺心的事情。顺心的事情,人的心情就好。反之,人的心情就差。工作上的压力,事业上的挫折,婚姻上的不幸,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斗争。家庭的

不和,经济学习上的压力等时有发生。这些事情,每一个人都难以避免。性情开朗的人就较少生病,反之思想上,精神上受到压抑,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肝主情志,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的情志受阻,气机就不能畅达,这样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通,气滞血瘀,引起疾病的发生。

临床上肝气不和、肝气不舒、肝脾不和、肝气犯胃、肝胃不和、肝气郁结这些病症都是由气而生。

西医中所讲的精神分裂症,精神抑郁症,神经官能症,多虑症,狂躁症等病症的发病机理都与气有关。

食道癌,胃癌,乳腺癌,子宫癌,子宫肌瘤,息肉等其他各种癌症,肿瘤的发病机理也与气息息相关。气滞血瘀,气血不通,血瘀成瘤。同时,我发现,由气导致的肿瘤、癌症发病率极高。

下面我要讲的是中医内科病的5个特点

普遍性,规律性,多发性,关联性,季节性

中医内科病的发病存在着普遍性,很多病人的发病机理大致相同,都出现一些相同或相似的症状。疾病的发展还有一定的规律性,往往一个器官有病,能导致多种病候的出现。而且多种病侯群的出现,又有着相互关联的因果关系。有些病的发病则与季节有关,如春季多风症,夏季多热病,秋季多燥症,冬季多寒证。

1 普遍性

普遍性指许多人患同一种病,而这一类的病患为数众多,并层出不穷。老少皆有。

例如:肾阴虚——肝火大——胆囊炎——胃炎——咽炎等

肾阳虚——脾阳虚——胃寒——脾虚泄泻(肠鸣痛)

患这两种病的患者非常多见,存在着普遍性

2 规律性

相同疾病出现相同的症状,其病理也大致相同,病人反映出来的外在现象也基本相似,这就是疾病的规律性。如阴虚火旺反应出来大都是火盛,怕热,多汗等体征。阳虚寒大的病人多出现怕冷畏寒,四肢不温。肝气不和型的都出现胃胀,心胸胀满,急躁易怒。

3 多发性

多发性是指一个疾病能导致多种症候的发生,例如

4 关联性

关联性是指人体患病有着相互牵连的因果关系。一个器官的发病,紧接着又能引起另一个器官的发病,从而引起多个器官的发病,这就是疾病的关联性。

5 季节性

季节性,有很多疾病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

如夏季来看病的多以热病上火为多,病人以炎症大为主要特征。冬季的病人寒症比较常见,春季以风湿,风寒温热为主,秋季以燥病伤阴

为多。

中医内科病的四大类型

1阴虚火旺型2阳虚生寒型3阴阳两虚型4肝气不和型

(一)阴虚火旺型

阴虚火旺型的病人最常见,发病极高,人数众多。以中老年人患病为主,青少年患这种类型的病也较为多见,具有普遍性。

阴虚生内热,阴虚火旺,阴虚阳亢,阴虚生火,这些病名是中医理论上常讲的病名。阴虚则热,就是阴虚了病人就会表现出热的症候,热就是火,火大就生炎症。中医讲火,西医讲炎症,都是同一个发病机理。

但就具体来讲,火有两种性质,一种是真火,一种是虚火。两种火的说法是截然不同,两种火的性质也不一样。

真火

真火是指病人出现高烧,神志不清,长疮,长疔。如皮下组织炎,蜂窝组织炎,关节部位红肿发炎,肺痈,肠痈,淋巴结肿大,脑膜炎,各种急性炎症等的发病机理都是真火,是细菌导致的,还有流行感冒,病毒性感冒所引起的发烧也是真火。这些病用西药的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治疗都效果好、见效快,比中医的清热药治疗效果要好的多、快得多。对于以上出现的这些病症,西医疗法最佳。

虚火

甲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心烦不眠,血象不高的发烧病人;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胃糜烂,红斑渗出性胃炎,胃充血,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甲乙型肝炎,胆囊炎,慢

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增生;膀胱炎,尿道炎,妇科炎症以及慢性咽炎食管炎等都是由虚火形成的。其发病机理不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而是由阴虚火旺而形成的。

这些病的治疗必须采用中医滋阴降火的方法,治愈率才高。很多阴虚火旺而引发体内多出炎症的病人常年吃西药,抗生素治疗,花费不少金钱,病还是没治好,甚至有的越来越严重。或是有点效果,却易于反复。

阴虚火旺这类病型的发病机理。平常好吃辛辣,失血过多,熬夜过多,好生气急躁,手术过多,刮宫引产过多,过度疲劳,性生活过度,久病体虚,出汗过多,营养不良等原因多引起。致使体内血液津液丧失过多,导致阴虚。阴虚则阳偏盛,出现一系列火旺的症候。对于这类病症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滋阴降火,滋阴潜阳。

阴虚,通常以肾阴虚为主。肾藏精,肾生精,肾藏真阴。肾主水,五脏都离不开水养,这与世界上所有的生物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生存。肾阴一虚,五脏失养。肾阴不虚,五脏充养。“阴平阳和,阴平阳秘”。阴虚必生火。肝属阳刚器官,本性属木,木能生火。肾阴一虚,肝木失去给养,肝火失去节制,便出现火旺,随即胆囊发炎。木能克土,脾胃属土,便可导致胃火大引发胃炎。十人九胃,目前人群中得胃病的人数众多,西医光治胃,不知道胃炎是由肝火引起,肝火是本质。胃炎是标,治标不治本,久治不愈。

有的人胃病喝了几年西药,甚至十几年,花了很多钱,也没能治好。根据中医治本的原理,滋阴降火,则胃病很快能治愈。本人每天接触的

胃病患者极多,用中医治胃病,疗效快时间短,花钱少,深受广大患者的称赞和好评。

以上讲的只是举例说明,由阴虚火旺导致其他病症则更多,如下图。

下面本人要说的是由阴虚火旺引起多种病的治疗原则。

本人在40多年的医疗实践中,总结了一套完整的对内科病的治疗方法,虽然用的都是古代医家的方剂,但本人发现光靠单方或者复方治疗内科病还远远不够,对于一些复杂的症候群如疑难杂症,更年期综合症,老年期综合症,久治不愈症等,必须采取多方治病,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阴虚火旺型的治疗方法:滋阴降火为原则

肾阴虚:六味地黄汤是肾阴虚的基础方剂。如果病人只有肾阴虚症,没有出现上火症状者,就只用六味地黄汤。如果出现口干,咽燥,说明阴虚已经开始生火,知柏地黄汤治之。

阴虚生火,肾阴虚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很快会导致肝生火。即肾阴虚→肝火大→胆囊炎→胆结石

肾阴虚,病人则出现腰酸腿软,腰胀腰痛,头晕头痛,耳鸣耳聋,记忆力减退,健忘,性功能减退,遗精早泄。肝上火则出现口苦口干,咽干舌燥,急躁易怒,大便干燥,小便色黄,巩膜充血,耳鸣耳聋,胆囊发炎等阴虚火旺症候。这类病症的治疗方法是补阴虚,降肝火。知柏地黄汤+龙胆泻肝汤+杞菊地黄汤已成三个方剂。

肝火大可引起胃部发炎,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胃肠炎症。火往上行继而导致食管发炎,咽炎,口腔炎症。还能引起心上火。出现心烦失眠。还引起肺热,出现胸闷等症状。从而导致三焦火盛,加用三黄汤。

胃炎引起胃胀,还要加用保和丸,平胃散。形成胃糜烂,引起胃痛,加白及百合佛手延胡索等收敛止痛药物。胃炎久了导致脾虚,方中加健

脾丸。

胃病久了导致贫血,便引起心脏供血不足,大脑供血不足。重者可导致心肌缺血,还能引起血小板减少。贫血会导致失眠多梦噩梦心慌心悸,引起脑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头晕头痛。所以在滋阴降火的同时,还要加入镇静安神、补血药,归脾汤+龙骨牡蛎。

知母柴胡山楂当归胃糜烂者加白及百合佛手延胡索

黄柏龙胆草神曲白芍胃出血者加三七

熟地栀子萝卜籽白术心动过速者加柏子仁

山药生地麦芽甘草心肌发炎者加桃仁红花

山茱萸车前子鸡内金党参心慌心悸者加龙骨牡蛎珍珠

丹皮木通苍术黄芪失眠者加夜交藤磁石

泽泻黄连厚朴木香心火大者加柏子仁

茯苓黄芩川穹枣仁胃胀甚者加槟榔

枸杞大黄丹参远志胃炎有红斑花斑者加大黄连用量

菊花枳实赤芍茯神胃酸过多者加乌贼骨瓦楞子

麦冬石决明龙骨龙眼肉胃有呃逆者加代赭石

五味子牡蛎大便干燥加小承气汤

综合治疗滋阴降火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知柏地黄汤+龙胆泻肝汤+三黄汤+小承气汤+健脾丸+归脾丸+平胃散+保和丸+杞菊地黄汤+麦味地黄汤+川穹丹参赤芍

阴虚火旺引发的多种病症图

阴虚火旺的病人以20--40 岁的青壮年发病为主。

随着年龄的增长,阴虚火旺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病情便往深处发展,逐步形成阳亢。阴虚阳亢的病情则更复杂。所谓内分泌失调,内脏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症,老年期综合症,各种疑难杂症,老年痴呆症都同阴虚火旺和阴虚阳亢有直接关系。如下图

治疗以上这些病,除了滋阴降火,养血安神,镇静安神,健脾和胃以外,还要活血通络,活血止痛,滋阴潜阳,平肝熄风。

方剂

知母柴胡柏子仁山楂

黄柏龙胆草当归神曲

熟地栀子白术萝卜籽

山药生地甘草麦芽

山茱萸车前子白芍鸡内金

丹皮木通党参龙骨

泽泻黄连黄芪牡蛎

茯苓黄芩木香代赭石

枸杞半夏枣仁珍珠母

菊花厚朴远志石膏

麦冬大黄茯神石决明

五味子枳实龙眼肉磁石

何首乌川穹夜交藤

女贞子丹参

赤芍

血压高者加天麻钩藤

血糖高者加天花粉葛根玉米须

脑血栓心血栓加三七桃仁红花

颈椎病腰椎病者加双寄生川断三七桃仁红花湿热带下者加苦参白芷土茯苓苍术

湿热瘙痒者加乌梅蛇床子白花蛇草

(二)阳虚生寒型

阳虚生寒的病人以冬季为多见,发病以中老年人为最多,女性的发病率较高。

阳是有型的。一个人的阳气充足与否,观其外在形象便知。人有精神,说话声音响亮,眼睛有神气,面色红润,头发乌黑,身体刚健,思维敏捷,反映问题快,这都是阳的作用形成的。

阳虚通常以肾阳虚为主,肾藏真阴和真阳。肾阳虚导致脾阳虚。出现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肢腿酸痛,四肢浮肿,虚肿体质。胃寒,胃酸过多,大便溏稀,肠鸣泄泻,腰痛绵绵。女性宫寒不孕,月经退后或经闭,盆腔积液,输卵管不通,白带过多。男性阳痿早泄,性功能低下,夜尿频多,失禁。

阳虚还能引起肢倦乏力,精神萎靡,行动迟缓,易于疲劳,血压下降,心率过缓,易于感冒等阳气不升现象。

阳虚还能引起肺气虚中气虚,导致中气下陷,出现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症。还能引起脂肪的代谢,出现脂肪肝,导致大肚病。

阳虚则阴盛,阴盛则阳衰。阳刚之气,气足则力壮,一个人阳气充足则精神旺盛,精神焕发,工作起来不疲倦,劳动起来干劲十足、快捷。反之就疲倦乏力、迟缓。

阳能化气,气属阳。阳虚能导致气虚。肾阳虚导致肾气虚。心阳虚导致心气虚。气能化血,血气同源,导致心血虚。脾阳虚能导致脾气虚、胃气虚。脾气虚导致肺气虚,心血虚导致肺气虚心气虚导致肺气虚。

下面是阳虚生寒型病症引发多种疾病图。

阳虚生寒,生寒就生湿,生湿生痛。寒性则凝,湿性则困。寒湿交结则生痹。寒主缩引,热主升发。寒湿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则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寒重则阳不升则四肢酸软无力,肢倦神疲。肾阳虚导致脾阳虚,引起脾阳不振,湿困脾土。脾不能化湿,脾喜燥而恶湿,则出现脾虚泄泻,大便溏稀,肠鸣腹痛。脾阳虚导致胃寒引起胃痛,胃胀,消化力差,胃酸分泌过多等多种胃病。脾气虚导致胃气虚,中气下陷,引起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肾阳虚导致心阳虚,导致心率过缓,血压下降。

肾阳虚导致男性阳痿早泄,性功能低下。女性宫寒不孕,白带增多,输卵管不通,盆腔积液,卵巢囊肿,腹痛绵绵。肾阳虚引起痛经,经闭,月经退后。

肾阳虚导致水液代谢功能紊乱,即肾积水,周身虚肿,下肢浮肿。湿邪过重易生痒。像周身瘙痒,湿疹等都是寒湿阻滞体内过多的缘故。

阳虚生寒型导致疾病的治疗原则:补肾壮阳,温中散寒。温经通阳为主,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益气补血为辅综合治疗。

方剂

桂附地黄汤+附子理中丸+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健脾丸+归脾汤+保和丸+香砂养胃丸+独活胜湿汤

宫颈糜烂,妇科瘙痒,湿热带下者需清热利湿,加黄柏土茯苓苍术。滴虫,霉菌加苦参,蛇床子。胃糜烂有湿热者加黄连。痛经,小腹痛者加吴茱萸。

下面是阳虚生寒型病症的治疗用药图。

处方补肾壮阳温中散寒

附子党参升麻桂枝

肉桂黄芪柴胡苍术

熟地当归砂仁扁豆

山药白芍肉蔻淫羊藿

山茱萸白术陈皮巴戟天

丹皮甘草山楂补骨脂

泽泻木香神曲菟丝子

茯苓枣仁萝卜籽何首乌

杜仲远志麦芽独活

牛膝龙眼肉鸡内金羌活

干姜川穹黄连防风

黄柏

用方说明:肾藏真阴真阳,首先要补肾壮阳,桂附地黄汤。补真阳:气为阳,阳虚导致气虚,气虚导致血虚,血虚导致失眠多梦,形成气血两虚。四君子汤补气,四物汤补血,十全大补汤气血双补、温阳补肾。气虚中气下陷,补中益气汤补中气。肾阳虚导致脾阳虚,引起胃寒,附子理中丸、香砂养胃丸、保和丸、健脾丸等方剂温中散寒、健脾利湿。归脾汤养血安神。独活胜湿汤去风湿通四肢阳气。方中黄连和黄柏用作有湿生虚热者。

(三)阴阳两虚型

阴阳两虚型的病人也尤为多见,此类病症以女性发病为主,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出现阴阳两虚的病人病情则更为复杂,属于疑难杂症,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

张晓明名老中医骨伤学术思想及经验总结 在骨伤科科中,中医骨伤科的许多行之有效地治疗方法,如痹症的辨证论治,预防保健,中药外敷等方法,或被遗忘或未完全继承,导致学术思想及经验失传,张晓明主任医师为滨州名老中医,所处地方靠近海边,气候潮湿,痹症发病率高,在治疗痹症方面积累丰富经验,通过调查研究,跟师学习,文献检索,,整理分析总结原始资料,继而跟随张晓明主任学习,临床见习,观摩,总结资料,将其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痹症是指因感受风寒湿邪,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引起肢体关节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不利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内经》提出病因以风、寒、湿邪为主,《素问,痹论》云:“所谓痹者,各以其时感于风寒湿也”。“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阐述了痹症的病因,《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云:“厥阴有余并阴痹,不足病生热痹”提示脏腑与痹症的关系。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诊并治》认为“历节痛,不可屈伸”,“其痛如挚”,“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若脱”是其主症,病位在肝肾,病因是由于汗出入水中,风寒湿合而为邪,伤及筋脉,水湿浸淫骨关节所致。叶天士对于痹久不愈者,有久病入络之说,倡用活血化瘀及虫类药物,搜剔宣通筋脉。 病因病机:痹症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活环境等有密切的关系,正虚卫外不固是痹症发生的内在基础,感受外邪是痹症发生的外在条件。外因有风寒湿邪,风热湿邪:内因有正气不足,体质亏虚。一般情况外因是致病条件,内因是发病基础。 张晓明主人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复杂,概括起来有邪、痰、瘀三方面,外邪浸入人体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因素,具体有风寒湿热诸邪,临床表现为外邪侵犯肌表,阻闭经络,导致机体气血运行不畅,关节筋脉失养,瘀阻成痹,出现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发为本病。如果患者素体虚弱,阳气不足,则会发为寒痹,如果平素身体较好,肌体抵抗力强,则正邪相争,寒邪从阳化热,形成热痹,而较少见到直接感受热邪而致病者。 这里所说的瘀是指痰浊淤血,是风寒湿痹或风湿热痹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血滞而为瘀,津停而为痰,淤血痰浊痹阻经络,可见关节肿大,屈伸不利。 虚指人体精、气、血、津液不足或者脏腑组织功能低下,其中以肝虚肾虚为主。若先天之气不足,肾气亏虚,肌体抵抗力低下,卫外不固,易受外邪浸袭而发病,若邪气留滞不去,进一步耗损正气,肝肾不足加重。由于关节筋脉失养,不荣而痛,使病情更加复杂,出现形体消瘦、关节变形等症。 张晓鸣主任医师临床总结:豨签草具有降血沉,促内风湿因子转阴的作用。常用量30-60g,对于久治不愈的顽痹,或疼痛较重的本病,张老师善用全蝎、蜈蚣、地鳖虫治之,收效很好。张老师认为:虫类多肢足与关节,居住潮湿,由于自然演化和适应,他们具备天然抗风湿能力,他们的抗病能力最易为人体接受,利用,止痛作用较快。 基于以上认识,张晓明主任在临床上采取内服外治相结合,给予祛邪为主,结合补气养血,疏通经络,化痰解瘀之法,取得良好的疗效。祛邪为主的原则贯穿于各期治疗之中。 内服方药的组成原则:根据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本病重要的致病因素是风寒湿邪,因此,以风邪为主治病者,给予祛风药为主,兼用散寒除湿,再加活血、健脾之药;寒邪为主者,给予散寒之品,重用温阳药物,佐以祛风除湿。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制川乌、制草乌、桂枝、防风、羌活、独活、秦艽、威灵仙、豨签草、丁公藤、络石藤、青风藤、寻骨风、制马钱子、细辛、透骨草等。张晓明主任根据以上原则创制息风灵,主药即是丁公藤和制川乌。 对于热邪,多由于风寒之邪在体内郁积过久转而化热而来。治疗上以清热解毒疏通经络为主,但也应该根据情况加用川乌等散寒止痛之品。一是因为此类药物有较强的止痛作用,在应用大剂量清热药物中配伍,只是利用其较强的止痛效果,而不会减少清热作用,而是因为本病的根本原因是由风寒之邪侵犯经络关节所致,仍有一些风寒之邪停留在经络关节,转

中医养生讲座总结

中医养生讲座总结 在本次健康教育讲座中,xxx主要讲解了春季中老年人起居、运动、饮食、防病以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健康知识。本次活动还在现场为老人们量血压、同时免费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等。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中医养生讲座总结,欢迎参考! 中医养生讲座总结篇一 景阳卫生服务站在南马街道办事处会议室举行了中医养生保健讲座,共28人参加,主要聘请中医专家讲授了中医四季保健知识。鲁主任结合多年的行医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采取了居民提问、现场演示等互动方式,介绍了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的由来、意义、基本原则及主要的养生方法。重点介绍了“四时养生”、“食疗药膳养生”、“冬病夏治和夏病冬治养生”、“太极拳和气功引导养生”等群众易于接受且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讲座现场气氛活跃,听课的居民多次报以热烈的掌声。讲座结束后,现场还组织开展了义诊、健康咨询等服务活动。 我站将大力推广中医药服务作为今后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201x年,将进一步发挥中医理疗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中的独特优势,以健康教育、社区义诊、入户随访等多种形式,加强老年人、慢病患者、妇女、儿童及亚健康人群等重点人群养生保健行为干预和健康指导,将中医药进社区活动持续开展下去。

中医养生讲座总结篇二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为了让中老年朋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中老年朋友晚年生活质量, 3月6日在西城社区特安排“中老年人春季保健知识”讲座。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医科xxx主讲。 在本次健康教育讲座中,xxx主要讲解了春季中老年人起居、运动、饮食、防病以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健康知识。本次活动还在现场为老人们量血压、同时免费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等。 此次的讲座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现场居民认真听讲,讲座中周主任与居民进行了交流互动,并提出健康知识问答,居民们踊跃发言,就自身疾病慢性病防治提出健康咨询,周主任都一一进行了解答。现场气氛热烈,深受老年朋友欢迎。通过讲座,提高了居民保健意识,达到了健康教育预期目标。

传奇中医师多年临床经验的感悟与总结

传奇中医师多年临床经验的感悟与总结 小时候,家里居住环境不好,住的是土房、瓦房。秋天落叶纷飞,很容易飘落在屋顶,堆积在瓦沟,以致屋顶的排水通道被堵塞。每次下雨的时候,只要雨水稍大一点,屋顶排水不畅,瓦房就会漏雨。雨水从屋顶滴答滴答地落下来,落到屋内的地面上。为了防止地面被雨水淋湿,只好弄个盆子接水,但雨水滴在盆中后,还是会溅起来,盆的周围通常会被溅湿。所以雨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地面弄干,父亲最常用的办法是将灶膛里的柴灰撒在被溅湿的地上,柴灰很干燥,撒上去之后,很快就将地上的水吸收了,将已经吸水的湿柴灰扫干净,然后再撒上干燥的柴灰,如此几遍之后,潮湿的地面,很快就干燥了。 后来我跟随太爷学习中医,每当听到太爷五行相克,特别是“土能克水”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父亲用柴灰来弄干地面的情形。 随着对中医理论学习的不断深入,随着对临床的不断接触,我对五行相克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对其在临床上的运用也越来越多。前面一章通过养猫的故事,阐述了相克的道理,当人体水湿过重,出现湿邪为患的疾病时,调理脾脏,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另外,在中医理论中,肾脏主水,有“水脏”之称,当肾脏出现功能异常,体内水湿泛滥的时候,通过调理脾脏也可以得到治疗。所以又有脾主湿之说! 要深入理解“以土制水”的含义,我们还得明白这里的“水’’在人体的指向,水过多的具体表现,知道了什么是“水湿太过”,知道了“土能治水”,才有可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以土制水”。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湿邪在体内的表现形式。 湿邪重表现之一:痰多 “湿痰内盛,上犯肺系,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痰湿停胃,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痰湿阻膈,气机不畅,痞闷不舒;痰湿留注,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 一些老年人,长期咳喘痰多,体温并不升高,西医诊断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其实这样的病人,并不是所谓的炎症,而是“脾虚失运,痰湿内盛”所致,止咳化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急性期痰湿较盛,可以通过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来缓解,后期则从脾胃人手,培土制水,让脾胃功能恢复了,痰湿的来源自然也就得到了控制。虽然表面上没有治痰,但实为治痰的不二良方。 临床上,遇到这样的患者,我都是用二陈汤作为主方,随症加减。二陈汤的组方是半夏、陈皮、白茯苓、甘草、生姜。因为陈皮和半夏,以陈旧者效果最佳,所以取名叫“二陈”。 二陈汤的组方略为加减变化,就能用于多种痰证。 1、治湿痰,可加苍术、厚朴以增强燥湿化痰之力; 2、治热痰,可加胆星、瓜蒌以清热化痰; 3、治寒痰、凉痰,可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 4、治风痰眩晕,可加天麻、僵蚕以化痰息风; 5、治痰食交阻,可加莱菔子、麦芽以消食化痰; 6、治痰气郁闭,可加香附、青皮、郁金以解郁化痰;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记录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记 录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丁集镇卫生院 中医药防病治病健康知识讲座 通知 王官桥村医生: 为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让农村居民了解健康的概念、影响健康的因素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决定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咨询活动,现通知如下: 时间:2017年10月12日8:30-11:00 地点:丁集镇镇卫生院 咨询内容:中医防病治病知识 咨询医师:唐超 参加人员:你村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本人或家属(总数不超50人) 2017年10月12日 丁集镇卫生院

丁集镇卫生院中医药防病治病讲座活动记录表 填表人(签字):负责人(签字):填表时间: 年月日 2017年10月12日丁集镇卫生院中医药防病治病健康知识讲座现场

中医药防病治病健康知识讲座 主讲人:唐超

问:治疗和预防糖尿病除了吃降糖药还有没有其他方法答::协调饮食结构,控制糖、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从根本上减轻胰腺负担。 气功疗法:通过锻炼真气,培养元气,扶植正气,同时消除机体应激反应,排除紧张状态。从而恢复正常人体代谢过程。 推拿疗法:运用各种不同手法作用于体表某部,进行刺激的物理疗法,通过推拿来调节机体的神经或体液平衡。 激光照射疗法:对局部组织消炎、促进修复,并能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代谢。 磁疗法:通过经络传导或神经反射作用,调节脏腑功能;磁疗产生微电流,通过刺激神经末梢调整神经机能,并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 药浴疗法:对糠尿病足,足药浴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新陈代谢、疏经通络,调整脏腑功能。 问:夏季如何预防“上火”呢 答:应注意四点:1、学会调情志,中医认为心主血脉、思维、神情,因此在夏季,应调畅情声,才能心神安宁、思维敏捷,应正面看待事物,拥有阳光心态;2、注意饮食搭配适当,少吃辛辣、油炸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或清热饮料如绿茶、桑菊冲剂等,保证足够的有效循环量,达到活血化瘀,清火排毒的目的;3、要建立合理科学的生活规律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保障机体的平衡,维持正常免疫功

名老中医经验整理(四)

名老中医经验整理(四) 名老中医经验整理(四) 第四十九节陈湘君证治经验 陈湘君,女,1939年3月出生,浙江省杭州市人,教授、 主任医师、上海市名中医。196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六 年制医疗系,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内科主任,全国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理事,上海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上海市皮肌炎医疗协作中心主任,上海市类风关医疗协作中心副主任委员。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行医近40年,擅长于运用中医和西医两套理论对内科常见病、疑难病作出双重诊断,并运用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的方法治疗内伤杂病。尤其对风湿病有较深的造诣,她认为风湿病是一组由于正气亏虚(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失调,抵抗力低下)以致外邪入侵而致组织与关节,内脏受损的疾病,因此主张扶助正气与祛除病邪相结合来治疗风湿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充分运用中医内外合治的特色,并积极采用现代医学各种先进检测手段诊断与随访疾病的治疗效果,不仅使中医药治疗风湿病有较好的疗效,而且使中医药治疗风湿

病的机理也取得了进展,目前已总结出治疗类风关、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肌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痛风等风湿病的经验方。 94年她主持的“内服益气温阳,外用祛风活血对类风关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上海市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96年他主持的“滋阴解毒法为主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紊乱调节作用的研究”获上海市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95年参与的“癌转移过程中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关系及益肺抗癌饮对其影响”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96年参与的“益肺抗瘤饮对肺癌生长转移的病理学改变的影响”获上海市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 91年、94年、99年分别应邀赴日本、捷克、美国、越南、泰国等国进行风湿病学术交流,94年、96年、98年多次应邀赴台湾与香港地区进行风湿病学术讲座,受到国内外同行一致好评,94年获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证书。 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和参加编写着作12本。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陈湘君教授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机,是在肝肾精血阴津亏虚邪火内生的基础上,感受风湿热毒或因曝晒日光,内外相合,两热相搏,导致气血逆乱,阴阳失调,经脉痹阻,脏腑亏损,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个肝肾亏损为本,邪毒亢盛为标,本虚标实的疾病。治疗当以滋养肝肾、清热解毒为原则。由于其病程漫长,症状复杂,因

中医临床经验验与药方(六)

中医临床检验与药方(六) 慢性胃炎 1.寒热不分、病位不明,以热作寒,以胃作肝,难于奏效 索××,男,45岁 胃脘胀痛7~8个月。医诊慢性肥厚性胃炎。先用西药治疗4个多月未见明显效果,继又配合中药健脾和胃、温中健脾,疏肝健脾等亦无明显改变。细审其证,疼痛以剑突以下的上腹部为主,按之则痛甚,舌苔白,脉浮滑。因思脉浮者上焦病也,滑者痰实凝结也。合之于证,乃痰热之邪结于胃脘也。仲景《伤寒论》云:“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医宗金鉴》云:“黄连涤热,半夏导饮,瓜萎润而下行。合之以涤胸膈痰热,开胸膈气结。”此病正相合拍。乃拟清热涤痰散结。处方:瓜蒌40克,半夏10克,黄连6克,枳实10克。 服药1剂,诸证大减;继服4剂,诸证消失,愈。 某医云:慢性胃炎为什么用治胃病法而不效,而老师用小陷胸取效呢?答曰:此证从西医的诊断看是慢性肥厚性胃炎,其治疗的规律是有的,但是由于兼杂证甚多,故治疗起来就很复杂了。因此我们必须随时注意随证治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疗效。又问:为什么小陷胸汤又加枳实?答曰:小陷胸汤加枳实方本为鞠通《温病条辨》方,其本用于“脉洪滑,面赤身热头晕,不恶寒,但恶热,舌上黄滑苔,渴欲冷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呕,按之胸下痛,小便短,大便闭者,阳明暑温,水结在胸也。”而余根据其黄连、瓜蒌清在里之热痰,半夏除水痰而养

胃,加枳实者,取其苦辛通降,开幽门而引水下行也,故加枳实,实践证明其效确实优于单纯的小陷胸汤。 2.寒热夹杂,不审比例,以热作寒或以寒作热,杂药乱投,始终不愈支××,男,成。 嘈杂泛酸1年多。医诊慢性胃炎。始以西药止酸剂有效,但一停药即复如初,后又请中医以瓦楞、螵蛸、浙贝之属治之,亦时有减,但一停药即复如初。再改请某医诊治,云为胃寒,服1剂烧心即减,然再服则口舌生疮,后云其为胃热,然服药口疮减而烧心嘈杂则甚。细审其除嘈杂泛酸之外,并见口苦而干,舌苔薄白,脉弦涩不调。综合脉证,思之:此乃寒热夹杂,寒多热少之证也。为拟苦辛通降,热多寒少之剂。处方:半夏10克,黄连10克,干姜10克,肉桂10克,党参10克,甘草6克,大枣7个。 服药1剂,嘈杂泛酸即减;继服10剂,诸证消失,愈。 何××,女,46岁。 一年来,嘈杂泛酸,口苦口干。医诊慢性胃炎。先用西药治疗症稍减,但稍一停药,证复如初。又改用中药乌贼骨、瓦楞子之属治之,亦与西药相差无几。其后又遍请中医治疗,有云寒者,有云热者,但诸药仍不见效果。细审其证,除泛酸烧心外,并见口干,脉滑。因予半夏泻心汤。处方:半夏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干姜10克,党参10克,甘草6克,大枣7个。服药4剂,诸证大减,继服20剂,愈。患者云:此方之药前医所开方中俱有,然其不效者何也?答曰:本病系寒热夹杂,热多寒少之证,故用寒多热少之药相伍为用,

名老中医欧阳恒学术思想的继承总结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9515283.html, 名老中医欧阳恒学术思想的继承总结 作者:李小莎 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第19期 作者单位:410005 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通讯作者:李小莎 【摘要】中医是一门经验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可靠的疗效,欧阳恒老师在临床上以 疗效弘扬中医,认为疗效是中医之生命。在临床上应用中医药治疗很多皮肤外科疑难杂症,疗效卓著。 【关键词】名老中医;欧阳恒;学术思想;继承总结 欧阳恒,男,汉族,1939年10月出生,湖南安仁县人,中共党员。从事中医皮肤科的临床、教学、科研四十余载,治学态度严谨,医德高尚,学术思想寓意深广,对于皮肤疮疡疑难病症的诊疗有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是我国中医皮肤疮疡专科首席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人和湖南省名中医。作为欧老先生的学术继承人,笔者跟师侍诊,随身笔记,及时总结,现把欧阳恒老师的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1 大胆接诊、审察内外、整体察病 欧老师认为,面对中医无用论,取消中医论,不能畏惧,几千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医是科学,中医能治病,不仅擅长治慢性病,也能治急性病,还能治疗现代医学感到很棘手的难治性疾病。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首先要坚定信念和信心,在明确疾病性质的前提下,具体认知病情,不管其如何复杂,治疗难度如何大,甚或正处危急之中,也要做到来者不拒,不得将他们推诿于门外。面对患者,大胆接诊,勤于耕耘,工于心计,精选方案,把诊疗工作做到细,做到位。从整体观念出发,首先要把患者的局病看成是患者整体的病变,既要审察其外,又要审察其内,皮肤病尤为如此。皮肤病虽形发于外,但与内脏的功能失调无不关系密切。不能只看局部,不看整体,就犹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那是看不好病的。不仅如此,还要把患者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加以审察,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所以说,审察内外、整体察病是中医诊断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在诊治疾病时,一定要谨遵这个原则。 2 四诊合参、病症结合、明病为先

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分享

12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分享! 12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分享!慢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心衰”范畴,中医药治疗心衰取得较好的效果。为 建立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最佳诊疗方案,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对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这些经验对于临床治疗急心衰有很好的学习和借鉴作用,对制订心衰的中医诊疗方案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赵锡武认为本病证属心肾阳衰,水气上逆,凌心犯肺。肺满、喘促、心悸诸症较为常见。其心悸之治非补益气血、养心复脉之所能,当取强心扶阳、宣痹利水之真武汤为主,辅佐“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治水三法”,方能奏效。李介鸣认为心衰若以心悸气短为主症,多以气阴两虚为主,当以益气养阴,方以生脉散为主方。以呼吸困难为主症,多以温补肺肾为主,方以右归饮加减。心衰若以水肿为主症,治疗宜用抑阴扶阳、温阳化气利水法,方以苓桂术甘汤加味。其对临床常见症状的处理也具有经验。(1)尿量减少:利尿为治疗心衰之关键。最常用的利尿中 药有:获苓、猪苓、车前子、冬瓜仁、冬瓜皮、泽泻等。对水肿较重的患者,尤其是腹水者多用牵牛子末;腹水肝大者可加三棱、莪术。胸水与心包积液者可在辨证基础上加己椒苈黄汤治疗。(2)心律失常:心衰患者往往心率偏快,多伴有房性早搏、心房纤颤或室性早搏等等,可加琥珀末、紫石

英、珍珠母以加强镇心安神作用。心率偏慢或有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能低下,可加独参汤或保元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用补肾阳药,如仙茅根、淫羊藿、鹿角胶、补骨脂等以温肾阳促心阳。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强调用温药。(3)感冒与感染:本着先表后里的原则,先纠正感冒再治心衰。(4)咳血问题:心衰患者因肺动脉高压或肺瘀血易出现咳血或痰中带血丝的症状,在辨证基础上加入代赭石、旋复花、紫苏子霜等降气止血药,同时还可加大小蓟、侧柏叶、血余炭、藕节炭等。(5)胃肠症状:心衰患者多有胃肠道瘀血,又多长期服用强心、利尿以及抗心律失常类药物,易出现胃肠功紊乱,如恶心纳呆、胃脘胀满等症状,又常可加重心衰,可加砂仁、陈皮、佩兰等健脾行气的药物,调和胃肠功能,以助后天之本。(6)口干渴:心衰患者长期服用利尿剂而损伤阴液,常表现为口干渴,可用生地黄、石斛、元参、沙参等养阴生津的药物。顾景琰认为心衰乃五脏同病。治疗原则当以扶正补虚为本,祛除实邪为辅。补虚主在培补心肺肾脾,调和气血阴阳;祛邪主在和血通络,温化水湿。治疗常以参附汤与生脉散为基本方药。颜德馨认为心衰是本虚标实之证,病机关键点是心气阳虚,心血瘀阻,提出“有一分阳气,便有一分生机”、“瘀血乃一身之大敌”的观点。在临床上将心衰分为心气阳虚、心血瘀阻即可基本把握心衰的辨治规律。心气阳虚为主者,以温运阳气为重要法则。心血瘀阻为主者,行

省中医临床经验方汇总

邵念方协定方 中风2号 黄芪30 首乌24 桃仁15 川芎15 鸡血藤30 葛根30 土元 6 生山楂24 水蛭 3 舒心饮 柴胡24 前胡15 元胡20 丹参30 党参24 栝楼3降香8 炙甘草3 保丹饮 黄芪30 党参24 麦冬30 丹参30 檀香10 砂仁6葛根24 菖蒲12 枣仁30 炙甘草6 滋水清肝饮 生地30 山芋肉10 山药15 泽泻24 云苓24 丹皮15 柴胡24 枣仁30 焦栀子12 苦参煎 苦参30 双花30 白头翁30 赤芍30 川椒15 生百部15 黄柏15 蛇床子15 冰片6 衍股消肿汤 怀膝60 桃仁15 红花15 苍术12 黄柏12 薏米30 防己12 三七粉6 穿山甲9 水蛭15 甘草9 滑膜炎1号 水蛭3 赤白芍各9 当归9 黄柏9 川膝9 苍术9 双花30 苡米30 萆解15 地龙12 车前子9 五加皮9 陈皮9 莪术9 甘草6 活骨2号 生熟地各3 肉苁蓉9 补骨脂9 骨碎补9 红参9 川断12 淫羊藿9 制龟板9 制鳖甲9 山甲3 当归9 丹参30 鹿角胶9 独活9 海桐皮15 海风藤15 全蝎6 甘草6 强脊汤 熟地9 防己12 肉苁蓉9 肉桂3 熟附子6 仙茅9 鲜灵脾9 防风15 川芎9 杜仲12 川断12 狗脊9 桑寄生9 细辛3 海风藤15 地龙9 乌梢蛇9 羌独活各15 甘草6 骨性关节洗药 当归9 防风15 灵仙15 透骨草15 海桐皮15 苏木9 川楝子9 桑枝9 姜黄9 花粉6 秦艽15 五加皮15 制川乌6 制草乌6 红花9 蔓荆子15 白芷9 羌活15 激活1号 当归15 川芎9 牛膝15 防己30 赤芍12 丹参15 茯苓15 山甲9 全蝎9 蜈蚣2 鹿角胶9 淫羊藿9 羌活9 独活9 白芷9 桃仁9 红花9 伸筋草9 桂枝9 木香9 甘草6 激活2号 当归15 川芎9 牛膝15 防己30 赤芍12 丹参15 茯苓15 山甲9 全蝎9 蜈蚣2 鹿角胶9 淫羊藿9 羌活9 独活9 白芷9 伸筋草9 乌梢蛇9 木香6 甘草6 川草乌各9 康复1号 当归15 川芎9 牛膝15 防己30 赤芍12 丹参15 茯苓15 山甲9 全蝎9 蜈蚣2 鹿角胶9 淫羊藿9 羌活9 独活9 白芷9 伸筋草9 杜仲9 枸杞30 骨碎补木香9 甘草6 康复2号 当归15 川芎9 牛膝15 防 己30 赤芍12 丹参15 茯苓15 山甲9 全蝎9 蜈蚣2 鹿角胶9 淫羊藿9 羌活9 独活9 白芷9 伸筋草9 乌梢蛇9 海风藤9 木香9 甘草6 清炎消肿1号 当归15 川芎9 牛膝15 防己30 赤芍12 丹参15 茯苓15 山甲9 土元9 黄柏9 知母9 猪苓15 泽泻12 桃仁9 红花9 羌活9 独活9 白芷9 车前子12 伸筋草9 木香6 甘草6 清炎消肿2号 败酱30 公英15 地丁9 双花30 连翘12 丹参15 赤芍12 丹皮9 猪苓15 泽泻12 车前子12 羌活9 独活9 白芷9 山甲9 大黄9 防己30 木香6 甘草6 牛膝15 止咳化痰汤 炙麻黄9 桃杏仁各9 川浙贝各9 当归12 丹参12 银花24 连翘9 厚朴6 瓜蒌30 半夏12 黄芩12 芦根18 桔梗18 苏子9 莱菔子12 甘草3 功效:清肺化痰 适应证:咳嗽痰多,胸闷气急,急性支 气管炎,伴喘息性胸闷气急,慢性喘息 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小青龙汤加味 炙麻黄9 桂枝6 干姜6 细辛6 白芍12 半夏12 五味子9 丹参12 当归12 厚朴6 苏子12 莱菔子12 黄芩12 徐长卿9 公英24 甘草6 功效:温肺化饮 适应证:咳喘夜甚阵作,大便不实,或 腹泻,肩背胀痛,顽固性咳嗽,舌暗 淡,苔白黄腻。 平肝理肺汤 柴胡12 黄芩12 麻黄6 半夏12 厚朴6 干姜6 桔梗12 苏子9 杏仁9 瓜蒌18 丹参12 银花15 连翘9 党参9 炒枳壳9 云苓12 当归12 苍术9 芦根15 甘草6 功效:健脾调肝清肺 适应证;咳、气急、喘、阵作,作则剧 或有情志不畅,舌暗,苔卜黄,脉弦滑 或涩不利。 小青龙汤加生石膏汤加味 炙麻黄9 桂枝6 干姜6 白芍12 细辛6 五味子9 半夏12 黄芩12 当归12 丹参12 生石膏24 公英18 厚朴9 苏子9 莱菔子12 甘草6 功效:清肺温阳化饮 适应证:喘咳阵作口干喜饮。 清上补下汤 柴胡12 黄芩12 当归12 厚朴9 丹参12 沙参18 桔梗12 公英15 生熟地各15 五味子9 党参12 枸杞12 川贝9 苏子12 莱菔子12 甘草6 功效:清肺补肾祛痰饮 适应证:久病咳喘,发热,口干,胸 闷。 加减参苏饮 党参9 云苓9 陈皮9 半夏12 桔梗12 炒枳壳9 苏叶9 连翘9 黄芩12 浙贝9 蝉衣9 薄荷9 瓜蒌9 枇杷叶6 芦根18 前胡9 沙参15 甘草6 加味苏子降气汤 苏子9 厚朴9 炒枳壳9 干姜6 当归12 肉桂6 半夏12 莱菔子12 前胡12 党参12 苍术9 甘草6 苏子导痰汤 苏子12 当归12 厚朴6 前胡9 半夏12 枳实9 胆星9 云苓9 海浮石12 炙牙皂6 桔梗12 甘草6 竹沥20ml 党参12 清痰化积汤 炒枳实9 半夏9 云苓9 香附12 焦山楂12 焦神曲12 炒谷麦牙12 内金6 沙仁6 莪术6 莱菔子12 苍术9 炒大黄3 焦山栀3 公英18 干姜3 伤食腹胀痞满 陶氏健肝汤 茵陈9 苍术6 丹参9 栀子6 白蔻6 厚朴6 山药12 枳壳6 公英15 香附12 连翘9 白术9 党参12 麦芽12 山楂12 甘草3 消炎利水汤 银花30 公英30 败酱20 苡仁30 连翘9 桔梗12 黄芩12 芦根18 车前草30 扁蓄12 石苇15 黄芪15 云苓皮18 大黄6 竹叶9 益肺行水汤 黄芪12 党参12 苍术9 白术9 云苓9 苡仁30 枳实9 车前子12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总结

“养护关节、健行天下”中医健康知识讲座总结 骨关节炎是一组以关节疼痛、关节变形或不变形、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慢性骨关节疾病,可包括髋、肩、膝、腕、踝、颈、指间等关节.中医认为,骨关节炎属“痹症"范畴,主要是由内虚复加外邪引起的.内虚,主要是肝肾气血衰少,肝血不能养筋,肾精不能充骨;外邪,主要是指风、寒、湿等自然界气候变化因素。人体正气虚弱,没有抵抗能力,风寒湿等邪气乘虚而入,引起骨关节炎。骨关节炎一旦患上,会给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影响,甚至会因疼痛导致活动障碍,需要别人的护理支持才能生活。为向村民普及中医基本知识与养生保健技术,预防骨关节炎的出现,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胜利村卫生室于2016年5月20日在胜利村卫生室举办了主题为“养护关节、健行天下"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讲座由本村卫生室医生雷双玉主讲,共有23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雷医生围绕着预防骨关节炎需要内服外灸、滋养肝肾;祛风除湿、药酒药茶;循序渐进、适当运动;注意保暖、防患未然四个方面给广大村民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一、内服外灸、滋养肝肾。 调补肝肾对预防关节炎有重要意义,特别在秋冬季风寒湿盛的季节.可选择枸杞、羊肉、韭菜等调补肝肾的膳食;也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左归丸、右归丸等适合的药物服用。同时,艾灸的温煦作用,也有利于袪除风湿凝痹,疏通血脉,防治关节炎。?二、祛风除湿、药酒药茶。

饮用中药茶、药酒也是袪风除湿的好方法之一,但要特别提醒的是,不论药酒还是药茶,请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个案情况,进行调配,不得自行服用。对酒及其中药物过敏者,没有酒量的人也不要服用。 三、循序渐进、适当运动。 运动是健康必不可少的保证,没有运动不可能有健康。但是,一些不正确的运动方法,反而会损害骨关节,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中医讲“动静有度"“常欲小劳则莫大疲”“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等,都是告诉我们,不能过度运动。还要注意的是,运动能循序渐进。一些人平时不运动,一动就来“猛"的,还有一些人,运动之前没有“热身"的动作,这些都对骨关节有极大伤害。 四、注意保暖、防患未然. 每到冬天,一些慢性关节炎就会加重,老百姓说的“老寒腿”就是冬天发病的骨关节炎症状。所以,为了预防骨关节炎的发生,保暖非常重要。适时加衣是保暖最重要的办法。另外,睡前热水泡脚,不但有温通经脉、消除疲劳的作用,在泡脚水里加一些中药,如红花、艾叶、生姜等,还可以活血化瘀,使体内寒气出,血脉通,长此以往,可以起到很好地预防骨关节炎的作用。 通过此次“养护关节、健行天下”讲座,从内服外灸、滋养肝肾;祛风除湿、药酒药茶;循序渐进、适当运动;注意保暖、防患未然四个大的方面给村民讲解了中医养生的生活知识,极大地丰富了村民中医养生知识,给广大村民提出了积极、合理的意见,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肛肠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

肛肠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 工作计划及措施 为了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术,科左中旗中医院肛肠科开展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现就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总结如下: 一、继承学术经验工作目标 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二、继承学术经验工作计划及措施继承学习时间,连续3年。 (一)学习方式与教学内容 1.学习方式 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理论学习的形式进行。其中:跟师学习不少于180个工 作日,独立临床实践不少于250个工作日,集中理论授课时间 5-6个月。 2.教学内容 继承教学以跟指导老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为主,要全面、系统地继承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或技

术专长等临证精华,提高临床诊疗或技术水平。 二、教学要求 继承学习时间,为期三年。具体起止时间为2013年5月1日至2015年5月1日。通过继承工作使学术继承人达到: 1.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加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华。 2.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突出。 3.按照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规律,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肛肠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三、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要求 (一)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得少于1.5个工作日,独立从事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得少于2个工作日。 (二)继承人在学习期间,不承担行政管理事务,不得接受与继承学习无关的其它任务。 (三)继承人自进岗学习期间,原则上不得中断。对确有特殊原因,中断继承学习时间3个月以上6个月以内者,经当地中医药管理部门批准,可继续学习,并补足其缺少的教学、实践时间;中断学习时间超过6个月的,协议自行终止,停止学习。 (四)指导老师在带教期间,每周临床或实际操作带教时间不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方法研究

名老中医经验挖掘与传承新方法探讨 1孙燕2臧传新1任廷革1李宇航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2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聊城,252059) 摘要: 关键词: 1.背景 名老中医经验是名老中医在长期的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名老中医经验的总结挖掘可以丰富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同时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能够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流派特色和技术专长的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使之更广泛地应用和传播而不至失传。名老中医及其宝贵的临床经验是国粹中之粹,因此中医界的仁人志士和政府决策部门都十分重视名老中医经验的挖掘与传承工作。 传统的名老中医经验的总结与传承方式主要包括师带徒、文献整理、专家系统的研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都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是又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师带徒”的模式,无论是教育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得到保障。传统的文献整理挖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可重复性和推广性不强。中医专家系统是一种理想的学术思想传承模式,但是它当前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符合中医特点的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继承问题。因此,如何高效、完整、全面、系统的挖掘名老中医经验,便捷的推广名老中医经验,让更多的人方便的学习和继承,仍将是中医传承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启动仪式也指出:“运用现代科学特别是信息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手段,一方面继续加强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的抢救、保留和整理研究,另一方面则是要研究如何传承他们的宝贵经验,使他们的经验能被更多的后学者所学所用,使后学者从他们的成功经验中迅速提高诊疗能力和水平,更快地成为名医”。 笔者认为:名老中医经验的挖掘与传承应该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利用信息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发展的先进成果,借鉴以往研究成果,寻找新的突破点,探索名老中医经验的挖掘与传承方法,实现名老中医经验的全面、有效、科学的挖掘和传承。 2.名老中医经验挖掘与传承新方法 中医学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师带徒”方式对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智能分析技术与SVM的模式识别方法相结合实现 中医临证经验的实践性很强,是从诸多的临证诊疗中总结出来的,这些经验

我家的祖传中医(40多年的临床经验+3个月的呕心沥血)

中医学是一门伟大的科学宝库,我们应当努力的去挖掘它,并加以提高。 本人是河南省信阳地xx县人氏。祖上世代中医,据老辈人传,是名医张仲景的后代。长期以来,对祖国的中医学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但也发现了一些新问题,提出一些新观点,以供中医学界的专家人士进行论证和研究。 本人今年57岁,16岁起就跟随父亲学习中医,至今已有40余年。在这40多年的医疗实践中,本人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从而也发现了传统中医学存在的不足之处。不管是在辩证上,还是在治疗方法上,都不能完全的适应病人的需要,应该进行进一步完善,添加新的内容使中医学得到更大的发展。 下面是本人提出的新观点和新问题。虽然我不敢说十分正确,但就我长期给病人的治病的的效果证明,基本上还是比较准的。 我要提的有以下几点: 人体内科的发病的基本原理有两个概念 (一)百病从虚而入 (二)百病由气而生 中医内科病的治疗范围极广,由五脏六腑导致的内科病患者众多,发病率极高,病人层出不穷,处处皆是。人体内科病的发病几率在人群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占人群总发病率的70%以上。 (1)百病从虚而入 俗话说:体虚多病,体弱多病。 体虚就易病,虚病有四种(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临床上有些病人的只占一虚,有些病人占二虚,还有些病人占二虚以上,四虚占全,即全虚。虚的越少,病越轻,虚的越重、越多,病越重。 人体一虚,病人就失去抵抗力,病邪就容易侵犯人体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我发现每个病人的病都有虚的一面,其所谓不虚不病,有病就虚。正所谓中医学所讲正不胜邪。 1)气虚 人体的五脏都有气化的功能,即肺主气,肺有肺气,脾有脾气,胃有胃气,心有心气,肝有肝气,肾有肾气。五脏气化功能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体抵抗能力的强弱。各个脏器出现气的不足或者气虚,都能导致疾病的发生。那个脏器气的功能下降,那个脏器就要发病。 气虚有以下几种: 1.脾气虚的病人:胸闷气短,肢体浮肿,多汗易感冒。 2.中气虚的病人: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3.胃气虚的病人:消化力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 4.心气虚的病人:心悸气短。 5.肝气不和的病人:急躁易怒,心胸胀满,两肋胀痛。 6.肾气虚的病人:腰膝酸软,肢倦乏力。 2)血虚 血是人体生命的源泉,血是生命重要的物质基础。人体缺血或失血过多,就有生命的危险。通常上说的缺血,贫血,心脏供血不足,心肌缺血,大脑供血不足,大脑缺血,都属于血虚的范围。 血虚,即人体的血少,就是人体的血液达不到一个正常人的血容量。血虚容易患病。血虚的人脉象大都细小,皮肤颜色都呈黄色,面色萎黄。 血少不能充盈血管,就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大脑供血不足,还会导致心脏缺血,大脑缺血,还会导致其

中医养生知识讲座总结

中医养生知识讲座总结 导语:健康四大基石,好多人都知道,但很少有人真正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以下XX为大家介绍中医养生知识讲座总结文章,仅供参考! 中医养生知识讲座总结篇一健康来自于日常生活的四个方面,即健康的四大基石:第一,平和的心态;第二,均衡的营养;第三,适量的运动;第四,充足的睡眠。第四条通常宣传的是戒烟限酒,我把它改成了充足的睡眠。为什么呢?中医认为睡眠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老百姓中流传一句话:“天天失眠,少活十年”。 健康四大基石,好多人都知道,但很少有人真正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第一个问题:健康四大基石是有顺序的。为什么谈这一点?因为现在讲健康的很多,报纸上天天登,老百姓却乱了套,因为报纸上说什么的都有,老百姓都不知道那个说法是真的,应该信哪个了。告诉大家一个方法:“大家在看文章之前,如果发现健康四大基石的第一条不是写的心态,而是其他方面的,顺序不对了,您就不必再阅读了,这肯定是外行写的文章,因为,中医谈养生,心态永远占第一位。有什么心态,就有什么行为;有什么行为,就有什么结果;平和的心态和身体健康为什么有这么深的关系呢?

从生理上看,人活着依靠五个脏器:肝、心、脾、肺、肾。举个例子,医院为死亡者开证明单,如果肝出现问题,写肝衰竭。心出现问题,写心衰竭。这五个脏器维持一个人的生命,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是:“肝”。俗话说:“气大伤身”,就是指怒伤肝,一定要记住:肝受累,全身遭殃。举个病例:病人因心梗死亡,血管堵塞,心脏停止跳动。说明血太脏,血出现问题,血又是从肝脏出来的,如果出现了心梗,说明肝没有了解毒、过滤的功效,流出的血太脏,堵住了,从而导致心梗发作。好多心梗病人,在死亡之前几乎都生过一场气,一口气没上来,就发作了。人一生气,就把肝给毁了。归根到底,人都是为了“利”而气。古人有一副对联,说的非常好,上联: “你有良田千亩,每天不过吃二两镆”;下联是:“你有广厦万间,每天不过睡八尺床”。现代生活这么富裕,党、国家、街道、居委会对我们这么好,你活一天,党就给你一天钱,你为什么不好好活呢?生什么气呀,记住了,是您的,永远是您的,不是您的,永远都不是您的,争不来。希望大家听完课后,今后不要再生气了。生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能得到一个有病的身体。送大家两句话:“一天笑三笑,远离病和药;一天笑三笑,医生要上吊”。 下面重点谈营养问题,刚才讲过,中国字是有先后顺序的,比如,均衡的营养,这是标准的写法,均衡在前,营养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文档6篇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文档6篇 Famous and old TCM medicine experience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文档6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主题的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文档 2、篇章2: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文档 3、篇章3: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文档 4、篇章4:关于老中医用药心得体会文档 5、篇章5:关于老中医用药心得体会文档 6、篇章6:关于老中医用药心得体会文档 中药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下面是小泰为大家整理的名老中医用药心得,供你参考! 篇章1: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文档

1、旱莲草----可以保肝解毒。针对阴虚湿热病人。既能 养阴扶正,又能凉血解毒,且不助湿,成了我治疗湿热型肝炎的必用药。 2、白矾----用白矾5G加入方药中,起解毒降酶之用, 效果的确很显著,但此药需要中病即止,不宜久服,待转氨酶降至正常即可停用,一般不会反弹,是见效速度最快的药。 3、黄芪----扶正以祛邪,用100到150G,4日内即可获效,如果剂量在60以下,时有不效者,且见效缓慢,对于没 有气虚症状的也很有必要用。 4、鳖甲----有明显扶正效果,其含动物胶,角蛋白等, 不仅能抑制或逆转纤维化,还能增加血浆蛋白水平,改善体质,缺点是仅适用于阴虚体质的病人。 5、蒲公英---其优点是安全无毒,其次还有桑寄生(抑 制病毒效果显著,又能补肝肾),白花蛇舌草,甘草等,对湿 热明显的病人,大剂量的蒲公英还可以致泻,使邪有出路,(暂用或加白术)。 6、蜂房----能助阳,化湿邪,攻毒外出,阳虚症状的多 见于慢肝,毒邪深伏于肝,与湿胶结,加之正气不足,正虚邪恋而缠绵不愈,湿为阴邪,易伤阳气。

中医临床经验-绝对实用,不看后悔哦

祖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它既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疗效,中医通过人体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的原则,历经百代,流传千古,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民族医学的传统疗法,中医中药是我国中医文化的国粹,中医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等特点,我们应当努力的去挖掘它,并加以提高。传统中医学存在的不足之处。不管是在辩证上,还是在治疗方法上,都不能完全的适应病人的需要,应该进行进一步完善,添加新的内容使中医学得到更大的发展。 人体内科的发病的基本原理有两个概念: (一)百病从虚而入,(二)百病由气而生。中医内科病的治疗范围极广,由五脏六腑导致的内科病患者众多,发病率极高,病人层出不穷,处处皆是。人体内科病的发病几率在人群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占人群总发病率的70%以上。 (1)百病从虚而入 俗话说:体虚多病,体弱多病。体虚就易病,虚病有四种(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临床上有些病人的只占一虚,有些病人占二虚,还有些病人占二虚以上,四虚占全,即全虚。虚的越少,病越轻,虚的越重、越多,病越重。 人体一虚,病人就失去抵抗力,病邪就容易侵犯人体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我发现每个病人的病都有虚的一面,其所谓不虚不病,有病就虚。正所谓中医学所讲正不胜邪。 (1)气虚 人体的五脏都有气化的功能,即肺主气,肺有肺气,脾有脾气,胃有胃气,心有心气,肝有肝气,肾有肾气。五脏气化功能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体抵抗能力的强弱。各个脏器出现气的不足或者气虚,都能导致疾病的发生。那个脏器气的功能下降,那个脏器就要发病。 气虚有以下几种: 1.脾气虚的病人:胸闷气短,肢体浮肿,多汗易感冒。 2.中气虚的病人: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3.胃气虚的病人:消化力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 4.心气虚的病人:心悸气短。 5.肝气不和的病人:急躁易怒,心胸胀满,两肋胀痛。 6.肾气虚的病人:腰膝酸软,肢倦乏力。 (2)血虚 血是人体生命的源泉,血是生命重要的物质基础。人体缺血或失血过多,就有生命的危险。通常上说的缺血,贫血,心脏供血不足,心肌缺血,大脑供血不足,大脑缺血,都属于血虚的范围。 血虚,即人体的血少,就是人体的血液达不到一个正常人的血容量。血虚容易患病。血虚的人脉象大都细小,皮肤颜色都呈黄色,面色萎黄。血少不能充盈血管,就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大脑供血不足,还会导致心脏缺血,大脑缺血,还会导致其他器官供血不足。又能引发人体各个组织细胞的供血不足,就会出现头晕、头痛、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噩梦、盗汗、肢倦无力等,更有甚致血虚生风、肢颤麻木出现虚脱等症,危害人的生命安全。 (3)阴虚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阴阳是代表各个器官的属性,阴阳平衡是人体的关键。人体阴阳平衡,人就不会发病。反之,脏器就要发生毛病。中医所讲的阴,是指人体的精液,血液,养料等有用物质,这些东西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东西。这些物质就相当于机器的机油,一个机器有了机油,就能开响发动机。然后发动机就发热,产生动力,为人类造福生产。人有了血液,津液,养料就会有温度,就有生命。人就能工作,劳动。这些都是阴的气化功能。人体没有阴的内在基础,也就没有生命,没有人类。不光是人离不开阴的滋养,世界上所有的有机体都是这样,没阴就不能存活。所谓中医理论中讲到阴平阳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