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

《游子吟》
《游子吟》

《游子吟》教学设计

郴州市九完小欧珍钰

教学目标:

1、熟读古诗,背诵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与韵味。

2、借助图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句的情真意切。

3、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

4、通过读懂诗句,体会诗人对母爱的赞颂,并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母爱,歌颂母爱。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读懂诗句,体会诗人对母爱的赞颂,并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母爱,歌颂母爱。

一、调动积累,课前交流

1.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古诗吧?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一首你最喜爱的古诗?

2.指名学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古诗。

3. 同学们吟诵得真棒!希望你们继续积累,将我们的民族文化永远传承下去!

二、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二十多年前,香港曾举办过一项评选活动,让大家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评选出一首“我最喜爱的唐诗”。结果,唐朝诗人孟郊的一首《游子吟》高居榜首。到底什么原因让人们对这首只有30个字的小诗情有独钟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4课这首饱含深情的诗——《游子吟》。

(板书课题)

2. 知道什么样的人我们称之为“游子”呢?(离家远行或长年客居他乡的人)

3. 那这个“吟”又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吟诵,指声调抑扬顿挫地念。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我们也曾积累过相关题材的诗,如:《暮江吟》《石灰吟》等。)

请跟老师书空写一写这个“吟”字。(师板书“吟”字,并提醒右边的“今”没有一点。)

4. 好,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课题。

三、初读古诗,自主探究

1. 先情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这首诗,试着把诗读正确,读流利。

2. 下面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首诗?谁愿意来读?

还有谁愿意试一试?

(相机指导读准字音:“慈”、“缝”)

3. 诗歌能吟,能唱,特别讲究韵律美和节奏美。老师发现,刚才这两位同学在朗读时,节奏就处理得非常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古诗诵读的“二、三”式断句。一般情况下,我们的五言诗都是按照这个节奏进行朗读的。

(课件出示古诗节奏)

4. 下面就请大家按节奏自由练习读《游子吟》。(学生练习读)

会了吗?一起来试试。(生齐读)

5. 大家读得真好!老师发现,有些聪明的孩子甚至差不多会背了,怎么样?我们试一试吧。我说提示语,你们接后面的:

(慈母,游子。临行,意恐。谁言,报得。)再加大难度试试,这样吧,我说上句,你们接下句:

(慈母手中线,。临行密密缝,。谁言寸草心,。)敢不敢全诗连起来背诵一次?学生齐背古诗。

6.简介作者

师补充:你们知道孟郊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吗?

孟郊家境贫困,全靠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抚养成人。他对母亲的养育之恩,一直铭记不忘,由于他境遇坎坷,漂泊半生,始终不能将母亲接到身边伺奉。直到五十岁时才谋到一个小小的官职,到这时,有了俸禄,有了固定的居所,这才有机会接母亲来安享晚年。孟郊就是在此时,想起了当年进京赶考前一夜,母亲熬夜为自己缝补衣服的情景。于是写下了这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游子吟》。

这首诗写出了对母亲的赞美,饱含着对母亲的深情,那么就请同学们带着一份深情,再次诵读这首诗。

7. 不过,要想真正地读懂诗歌,我们还得学会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理解。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学法指导”的要求进行自学。

请一个同学读读“学法指导”的要求,谁来?指名读。

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开始自学。

8. 怎么样?有没有感觉难理解的词句?大胆地提出来。

(预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什么意思?)

四、品读诗句,深入悟情

1.是啊,诗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慨呢?我们要把前面的诗句读懂了才能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读。

2.诗中有两个人物,一个是——“游子”一个是——“慈母”

(板书:游子慈母)

相机教学“慈”字。齐读“慈母”一词。“慈母”是什么意思?

指导书写“慈”字。

3.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同学们,这样的诗句,让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先让学生说:“我仿佛看到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给儿子缝补衣服。”再出示课件。)

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啊?假如你就是孟郊,请把你的目光再推进一些,看得再仔细些,再真切些,你会发现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提示:请大家注意观察母亲的头发、脸、手……

(出示课件,学生练说:我看到了一位。)

4. 年轻的孟郊即将远行,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归来。母亲担心吗?诗中哪一个词写出了母亲的担心?(“恐”)

“恐”是什么意思?母亲在担心、害怕什么?母亲担心的仅仅是儿子“迟迟归”吗?她还会“恐”什么?

5. 游子遇到的这些困难母亲都想到了,但是母亲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做着一件事——密密缝。

母亲为什么要“密密缝”?(衣物结实耐穿,儿子出门在外不会受冻。)

“你真会读书,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你更棒!居然能跳出文本读出一位母亲对儿子的爱!”……

的确,在古代,有这样一个习俗,儿子出远门前,母亲都要为儿子缝织衣服,缝得越细越密,就表示儿子回来得越早,。“缝”与“逢”同音,希望的是早日相逢,图个吉利。所以母亲“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6. 比较朗读,指导朗读。

那我换“密缝”行不行?为什么不行?比较“密缝”与“密密缝”。

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突出哪几个字?一起读。(生齐读。)

希望缝得再密一点,让儿子早点回家,再读——“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还要再缝得细密一些,再结实一些。再读——“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母亲把所有的担忧、牵挂和所有的爱,都缝进了游子衣里。母亲的心情多么迫切啊!巴不得儿子早点回来。再读——“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7.可以说,一件游子衣,一片慈母心。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恩情能够报答吗?所以,作者发出感慨——(诵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8.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里的“晖”和“辉”有什么不同?

看着这个字形,我们就能猜想到,这里的“晖”指的就是——太阳。

“三春晖”就是春天那温暖、和煦的阳光。

在这首诗里,作者用“三春晖”比喻——慈母,用“寸草心”呢?

9.小草大不大?太阳多大?太阳哺育了小草,小草能报答得了太阳的光辉吗?

(板书:哺育难报)

所以,孟郊会在心里暗暗地问自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个什么句式?反问句更能表达强烈的感情,一起读——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情感拓展,回归文本

1.同学们,怀才不遇的孟郊,几乎是一生经历苦难,50岁才获得一个卑微的官职,他的经历是我们不能想象的。越是在困难的时候,他越想念自己的母亲。那么,他会想起母亲在生活中对自己的哪些关爱呢?

(生自由畅谈。)

2.学习《游子诗》。

的确,母爱就像春天的阳光无私奉献给了小草。同样是这位诗人,在另一首诗《游子诗》中这样写道——(出示课件,师配乐读。)

孩子们,你们知道萱草是什么吗?萱草,又叫忘忧草,中国的母亲花。在古代,不少游子远行前都会在母亲的房前种植萱草,希望母亲在春暖花开时节看到萱草盛开,就像看到了游子,以慰藉母亲的思念之情。

从这首诗里,你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焦虑不安、望眼欲穿、满眼泪花地盼望儿子归来。)

请带着你体会到的意境,感情朗读《游子诗》。

同学们,你们认为,母亲对儿子这种强烈的思念之情,儿子能够报答吗?所以,作者发出感慨——(诵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刚才,我们从《游子吟》中,读出了儿子临行前,母亲“密密缝”的画面,又从《游子诗》中,读出了儿子行天涯,母亲“依堂门”的画面。当“临行密密缝”和“慈母依堂门”这两副画面交汇在一起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

(对母亲的赞美、热爱、思念之情等;或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等;或想报答母亲的强烈愿望等。鼓励学生自由、个性的表达与诵读。)

4.是的,母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其实我们每人都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妈妈,你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爱你的吗?

5.此时此刻,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

6. 孩子们,你们的字字句句都包含了对母亲的深情。不知不觉,我也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平日里,母亲为我和家人忙这忙那,我却常常因为工作忙略了母亲对我的爱。直到前几天,母亲有事出远门,我才突然发现母亲不在家的日子是多么的度日如年。原来,母亲的爱就像空气一样包围着我们呀。

7.同学们,你说,这样的母爱,是我们能够报答得了的吗?

让我们一起轻轻地问问自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再一起大声地问问所有的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8. 好一个“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它道出了天下儿女的心声,怪不得宋代大文豪苏轼这样评价《游子吟》:“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

最后,让我们在低回、婉转的音乐声中,把所有的感动融进这首诗里,再次深情地吟诵《游子吟》。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三春晖

哺育难报

儿子寸草心

[游子吟 古诗全文意思]游子吟古诗意思

[游子吟古诗全文意思]游子吟古诗 意思 导语:《游子吟》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下面是游子吟古诗意思,欢迎阅读。 游子吟 唐乐府·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1】 慈母做着手里的针线活,为将要出远门的儿子缝制衣服。外出的行装,缝得密密实实,怕的是儿子短期内回不来,在外地没有人给他缝补。谁能说细嫩的小草能够报答得了春天的阳光给它的恩情呢?孩子们同样无法报答母亲的恩惠呀! 【译文2】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译文3】

兹母用手中的线,缝好了出门远行的儿子身上的衣服。她在儿子临行时密密麻麻地缝了一针又一针,心上怕的是独生子迟迟不回家。谁说小草的嫩茎,能够报答春天阳光的恩德。 【诗意1】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诗意2】 这首诗表现的是伟大的母爱。 母亲对儿女的关心爱护是无微不至的,诗人选取了一个看似平常而饱含深情的临行缝衣的场景,不仅写出慈母为将出远门的儿子细针密线缝制衣服的动作情态,显得十分真切感人,而且写出了母亲的内心世界。她之所以要细针密线,缝得那么结结实实,原来是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回来。面对朴素而伟大的母爱,诗人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特意用反问句设问:“谁说小草的一点绿意,能报答得了整个春天太

《游子吟》音乐课优秀教案

《游子吟》音乐课优秀教案 《游子吟》音乐课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并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教育。 2,用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了解装饰音和强弱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走进教室。 二、感受母子情——学唱《游子吟》 1、导入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影片,请大家在看完影片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播放《妈妈再爱我一次》片段。) 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说得都对,从这段影片可以看出,母爱是天下最伟大的爱。同学们会唱影片中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吗?那我们一起来深情的演唱一遍! 其实自古以来,妈妈给予自己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爱。今天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位古代的妈妈,请大家看这张图片,说说这张图片上

描绘的是什么( 课件展示图片) 师:图片上的这个儿子就是我国唐朝的着名诗人孟郊,他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游子吟》。 2、读 师:好,那先听老师朗读一下这首诗......这首诗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同学们还记得吗你喜欢其中的哪一句为什么(生答)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孟郊即将远行,母亲为他连夜缝制衣服。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如何也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师:那就让我们带上对诗歌的理解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唱 师:看来大家被诗歌深深地打动了,其实被打动的不光是你,还有许许多多的儿女们。有一位作曲家谷建芬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这种感情,为诗歌谱写了优美的旋律,使它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游子吟》。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用歌声来表达这种爱。 (1)教师范唱歌曲 师:听老师唱完同学们在乐曲中有没有发现我们没有见过的音符? 生答。师:这叫波音记号,听老师来对比唱一下哪一种更好听为什么 有波音记号的更好听,丰富了乐曲的旋律,起装饰作用,更能体

游子吟教案(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游子吟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课后会吟唱古诗。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并感受母亲对诗人的慈爱和学会感恩。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好听的诗歌,这首诗歌是由唐朝一位诗人孟郊,为了自己表示对母亲孝心。写下的一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歌《游子吟》。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作者简介:孟郊(751年-815年),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汝州(今属河南汝州),唐代著名诗人,少年时期隐居嵩山。 注释 ⑵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体名称。 ⑶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⑷临行:将要。 ⑸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⑸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

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三、熟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通过写母亲为临行的游子缝补衣服时的情景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四、文章总结 我们也要学习作者孟郊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社会。 五、作业

中班古诗《游子吟》

中班古诗《游子吟》 中班古诗《游子吟》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学习按照古诗的韵律、节奏朗诵。 2.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学会体贴、孝敬母亲,激发心中热爱母亲的情感。 活动准备: 《游子吟》视频,《游子吟》背景图,歌曲《游子吟》。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游子吟》,渗透古诗意境。 1.听故事引题 从前唐朝有个诗人叫孟郊,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他的母亲忙着给他缝制着衣裳,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逢着,她想,儿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孟郊无摸着身上的衣裳,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就象春天里太阳的光辉,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母亲的爱孟郊永远铭记在心理,就在他五十岁那年写成一首著名的古诗叫《游子吟》。 2.提问理解古诗意境 提问:故事里有谁?他们都干了什么事情? 古诗的题目叫什么?是谁写的? 二、借助视频、古诗新唱,初步欣赏、理解古诗。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把握古诗的韵律、节奏,请幼儿欣赏。 提问:你在古诗里听到了什么?(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完整的诗句回应)

2.借助视频再次欣赏古诗,熟悉理解古诗。 帮助幼儿理解“游子、寸草、三春晖”等词语的含义,幼儿尝试跟念古诗。 3.欣赏古诗新唱《游子吟》,帮助记忆古诗内容。 三、通过朗诵古诗《游子吟》,进一步理解古诗。 1.根据图片,引导幼儿完整朗诵古诗。 2.请个别、分组、集体等朗诵形式进行朗诵表演。 3.根据图片,教师给幼儿解释古诗《游子吟》的意思。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写的,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四、联系生活,情感迁移。 1.情感迁移,师幼互动,幼儿说说母亲关心自己的事情以及自己帮母亲做什么。 2.结束语:晚上,小朋友可以把古诗作为礼物朗诵给妈妈听,并向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谢谢妈妈”等话语表达对妈妈的爱。 附: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活动反思: 本次期中开课是开展古诗教学,我选择的是《游子吟》,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幼儿乐意欣赏古诗《游子吟》,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大概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从而教育幼儿从小学会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在活动过程我首先对古诗的理解上做到胸有成竹,深透了解古诗内涵,然后设计适合自己班的教学方法,

《游子吟》音乐教案

《游子吟》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游子吟》,怀着对母亲的赞赏之情演唱。通过学习,教育学生从小就应体贴父母、孝敬父母。 2、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从中获得快乐。 音乐是一种情感教育。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思想的感受和理解,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的情操的熏陶。例如通过本堂课学习,主旨在于让学生关心父母,知道父母抚育自己长大很不容易。 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深。 教学过程: 一、回忆母爱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从你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你们给家庭带来了欢乐,带来了生机和希望,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妈妈对你们的牵挂和惦记,为了我们能快乐健康的成长,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的爱,你们能说一说你的妈妈对你都做过些什么事情吗? 师:你们觉得妈妈做这么多事情辛苦吗? 师:你们想对妈妈说些什么话呢? 师:大家说得真好,从大家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人世间最伟大、最

无私的爱——母爱!其实自古以来,我们每个人都感受过妈妈的爱,都离不开妈妈的爱,妈妈给予孩子的都是无私的爱。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位古代的妈妈,你们看——她在做什么?(出示幻灯片:妈妈在缝衣服的情景) 生:她在缝衣服。 师:能不能再说得具体点?她在为谁缝衣服? 生:为她的孩子缝衣服。 师:对,慈爱的母亲一针一线地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她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回来,因此细针密线把衣衫缝得结实耐穿,但心里却盼着儿子早些平安回来。这就是我国唐朝著名的诗人孟郊的母亲,而孟郊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游子吟》。 2.朗读古诗 师:我想大家对这首诗应该都比较熟悉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朗读一遍。师:嗯,读得很好,那谁来说说看,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意思呢?(生自由回答) 师:你们说的都很好。这首诗的意思是:慈爱的母亲一针一线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她担心儿子迟迟难归,因此,细针密线把衣服缝的结实耐穿,但心里却盼着儿子早些平安回来。像小草似的的儿女,怎么也报答不了春天阳光般伟大的母爱。整首诗比喻父母的恩情深重,难以报答。 师:现在,大家对这首古诗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了,让我们有感情的

古诗游子吟的内容

古诗游子吟的内容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这是一首 母爱的颂歌。大家知道游子吟的相关的知识内容吗?一起来了解一下! 游子吟 【作者】孟郊【朝代】唐 译文对照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 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注释 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体名称。 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⑸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

歌曲《游子吟》 教案

歌曲《游子吟》教案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游子吟》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游子吟》这首歌曲,抒发对母亲的眷恋与热爱之情;并对学生进行亲情的教育。 教学难点、重点 1、带着深爱母亲的情感完整地歌唱《游子吟》,并对学生进行亲情的教育。 2、二声部合唱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手段 DVD机、课件、电脑媒体等。 课时1节 歌曲简析 《游子吟》这首歌是根据唐代诗人孟郊吟唱送给慈母的颂歌。作品充分表达了人类共有的母子亲情。歌曲用了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缝衣细节,谁都经历过、体验过的这一细节,而母亲的慈爱之情正是在这日常生活中的最细微处流露出来的。诗人以“三春晖”比喻慈母之爱的广阔深厚,以“寸草心”比喻儿女对慈母的报效之情。并进行亲情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声音练习 2、二声部练习:以3度音程为主进行练习。 二、新课教学 1、感受歌曲。 ★听录音的范唱,用手臂画出旋律线,体验旋律的美感。可以反复做两三次。请学生思考歌曲共有几个乐句?为什么这样划分乐句? ★在节拍机上为歌曲《游子吟》找到适当的速度,并写在曲谱的左上角。 ★听音乐反复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含意。(可以按节奏有情绪地朗读) 2、演唱歌曲。 ①随录音学唱。 ★确定换气点。如:慈母手中线(换气),游子身上衣(换气),临行密密缝(换气),意恐迟迟归(换气)。谁言寸草心(换气),报得三春晖!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高位置的混声演唱《游子吟》。音色要圆润。 ★歌曲中的每一句演唱要要有情绪上自然起伏,大连线唱得连贯流畅。 ★歌曲中演唱时注意弱起演唱,体验弱起小节的美感。 ★带着深爱母亲的情感完整地歌唱《游子吟》。

古诗《游子吟》的赏析

古诗《游子吟》的赏析 《游子吟 》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下面小编对古诗 《游子吟》的赏析,欢迎大家点击查看!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 深挚的母爱, 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 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 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 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 迟迟归, 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 深化这种骨肉之情。 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 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 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 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是作者直抒胸臆, 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 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 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 诗人饱尝世态炎凉, 穷愁终身, 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 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 所以千百年来赢得 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 :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 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1/5

《游子吟》古诗介绍

《游子吟》古诗介绍 《游子吟 》 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 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 数读者强烈的共鸣。分享了《游子吟》的古诗 给大家欣赏! 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注释: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 天和煦的阳光 鉴赏 深挚的母爱, 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 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 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 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 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 理的刻画, 深化这种骨肉之情。 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 难归。 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 前面四句采用白 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1/5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 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 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 形象的比喻, 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 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 诗人饱尝世态炎凉, 穷愁终身, 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 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 所以千百年来赢得 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 :“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 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作者简介 孟郊, (751~814), 唐代诗人。 字东野。汉族, 湖州武康 (今浙江德清) 人, 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 诗歌 500 多首, 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 代表作有 《游子吟》 。 有“诗囚”之称, 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2/5

游子吟朗诵技巧

游子吟朗诵技巧 是白云对蓝天的感恩 ; 我们沐浴着父爱的阳光长大 ; 我们滋润着母亲的真 情成长; 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游子吟 朗诵技巧,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慈母 手中线, 游子 身上衣。 临行 密密缝, 意恐 迟迟归。 谁言 寸草心, 报得 三春晖。 【朗诵技巧 】 节奏 古诗词 的诵读节奏的划分,通常有两种依据。或按音节划分,或按语意划分。也就 是说在朗读时停顿的单位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音节或意义。 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 的韵味。 语速 朗读速度的快慢是根据所表达的作品的具体内容来决定的, 要与语意感情相 协调。内容决定速度,一般地说,诗词特别是古典诗词要读得慢些,给人以体味 的余地,景物描写也应读得慢些,给人清晰的印象。与此相反,快速的动作、紧 张的场面、引人入胜的情节,都应该读得快些。在表达欢乐、兴奋、惊惧、激动 情绪时语速较快,在表达忧郁、悲伤、痛苦、失望、迟疑情绪或心情沉痛及回忆 往事时, 语速比较缓慢。 语速的快慢可根据诗文中作者情感的抒发或情节发展灵 活处理。一般情绪欢快、情节紧张时快,情绪悲伤、情节舒缓时慢。 语调

语调的抑扬变化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和效果。 依据感情内容的不同, 采 用升降平曲四种曲调, 可形成朗读中的声音变化, 表现各种感情态度。 一般地说, 表达高昂激动的感情或疑问、 命令的语句, 用升调; 表达低沉平缓的感情或感叹、 祈使的语句, 用降调; 表达内容分量较重的文句或仅是叙述、 解释的话, 用平调; 表达复杂的情绪或隐晦的感情等,用曲调。 语调和语速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调的抑扬升降和语速的快慢缓急往往连为一 体: 语速缓慢的, 语调往往下降而平抑; 语速急切的, 语调往往随之上升而高扬。 反之,语调低沉平抑的,语速就较慢;语调激昂高扬的,语速就较快。 重音 在词或语句里念得加重的音叫作重音。重音又可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 语法重音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和表性状和程度的状语。 逻辑重音是读者随情感的需 要突出和强调的词语 。诗歌朗读要处理好这两方面的重音。 古诗 文的重音的处理,要结合句子 找出规律,以更好地表情达意。它可根据语句所要表达的重点决定的,也可 出现在表现内心节奏强烈,情绪激动的情况中,使朗读的作品色彩丰富,充满生 气,有较强的感染力。

游子吟古诗全文范文

游子吟古诗全文范文 游子吟 诗人:孟郊朝代: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古诗赏析: 【注释】 ①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吟,说。 ②意恐:担心。 ③寸草:小草,比喻游子。 ④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⑤归:回来,回家。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担心孩子一走很晚才会回来。谁能说儿子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赏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孟郊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

古诗《游子吟》诗意

古诗《游子吟》诗意 《游子吟 》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大家知道 这首诗的诗意吗? 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诗意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 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 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 情呢? 《游子吟》注释 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⑸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 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 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 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游子吟》赏析 深挚的母爱, 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 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 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
1/5

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 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 理的刻画, 深化这种骨肉之情。 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 难归。 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 前面四句采用白 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 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 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 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 诗人饱尝世态炎凉, 穷愁终身, 故愈觉亲情之可贵。 “诗从肺腑出, 出辄愁肺腑”(苏轼 《读孟郊诗》 )。 这首诗, 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 所以千百年来赢得 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 :“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 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2/5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游子吟》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 《游子吟》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 第七课《游子吟》教学设计 鹿泉区大河镇山前小学王文佳 教材背景与分析: 《游子吟》这首歌是根据唐代诗人孟郊的诗歌写成的吟唱给慈母的颂歌。也是一首亲切真挚的人性美颂歌,抒发了母子之间的深厚情感。作品充分表达了人类共有的母子亲情。歌曲舒缓优美的旋律,深深拨动着天下儿女的心弦。歌词用了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缝衣细节,正是这些最细微而且人们常常经历和体验过的平凡细节,将母亲的慈爱之情尽情地体现和流露了出来。诗人以“三春晖”比喻慈母之爱的广阔深厚,以“寸草心”比喻儿女对慈母的报效之情,以此进行着亲情教育。 整堂课以母子情深为依托,让学生在朗诵、听赏、感受、探讨学习演唱、音乐情景表现等活动中将音乐旋律和音乐情景画面、音乐情感紧密融合在一起,最终达到感受母子情深,感恩母亲的目的。 我国著名作曲家颂今倾情为古诗谱曲,歌曲为4/4拍子,七声徵调式,由四个乐句和尾声构成的一段体曲式结构,第一二乐句旋律深沉平稳,轻柔优美,表现了母亲对游子的无限慈爱,第三乐句在高音区回旋,情绪较为激动,表达了儿女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深情,第四乐句运用了第三乐句的歌词,重复了第二乐句的旋律,引起了全天下儿女的思考,波动了天下儿女敬爱母亲的心弦,结束句由一个长音构成,抒发了儿女对母亲的无限深情,全曲使人倍感亲切,爱意绵绵。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他们的听觉判断能力还比较弱,于是我安排了听旋律的相同与否的教学环节,使得他们的听觉能力得以提高。他们好奇心强,很善于模仿,也很善于思考。在学习诗歌朗读中肯动脑筋,敢于发言,阐述不同的意见。并能够理解歌词含义,带着真切的感情去唱歌。他们能机即兴模仿一些表演动作等,兴趣很浓厚,并都能够积极参与音乐的各种活动。 他们能配合老师思考和解决一些问题。互相配合、协作表演小品剧的能力也逐渐增强了。从整体水平来看,音乐模唱能力还是很不错的,主动给音乐打节奏也没有出现多少错误。所以学习音乐的水平也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还是学得相对不错,但是部分同学在音乐的听觉上稍有差异,对于曲调旋律完全一样的乐句和曲调旋律比较相似的乐句判别得不够准确,今后需要加强歌曲听觉感受、感知能力和旋律听辨能力的训练。 教学方法: 启发法、模唱法、听辨法、情境感染法等。 教学目标:

二年级语文游子吟练习题及答案

二年级语文游子吟练习题及答案一、我能把音节补充完整。 l___ c___ f___ c___ l___ k___ c___ 吟慈缝寸临恐迟 二、我会填。 慈母()()(),游子()()()。 ()()密密缝,意恐()()()。 谁()()()(),报得()()晖。 我还知道这首诗中赞美母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芳香的()整齐的()火红的() 慈祥的()可爱的()洁白的() 四、快乐读短文,轻松做练习。 乌鸦爱妈妈 经过妈妈的精心哺育,小乌鸦渐渐长大,它长成了一只又大又壮的乌鸦。 小乌鸦的妈妈渐渐老了,飞不动了,小乌鸦就天天飞出去给妈妈找吃的。不管是呼呼地刮着大风,还是哗哗地下着大雨。小乌鸦一点也不怕。它从东飞到西,又从南飞到北,找到了吃的,就叼回来,一口一口地喂给它的妈妈。妈妈吃饱了,它自己才吃。小乌鸦多爱它的妈妈啊!

1.你喜欢这只乌鸦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生活中,你是怎么爱妈妈的?说给小朋友们听听,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母亲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读了孟郊的《游子吟》,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面对每天忙忙碌碌的妈妈,你想对她说点什么吗?写在下面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猜一猜。 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走路摆架子,说话伸脖子。打一动物:()。

参考答案 一、ín íéng ùn ín 、ǒng í 二、手、中、线、身、上、衣、临、行、迟、迟、归、言、寸、草、心、三、春 例: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白居易《燕诗示刘叟》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李商隐《瑶池》 三、略 四、略 五、鹅。 六、

古诗游子吟课件汇编

古诗游子吟课件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古诗游子吟课件,欢迎阅读。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了解古诗内容,感受母亲博大的爱,展开想象,初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 理解诗句,培养自学能力. 3.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4. 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语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课前准备: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情引趣

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歌吗?《世上只有妈妈好》是呀,母亲的爱,是神圣而伟大的,古今中外,好多诗人都满怀真情,写出好多赞美、讴歌母爱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母亲的古诗——《游子吟》。 二.学习《游子吟》 1、教师范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写的这首《游子吟》。 2、今天请同学们按――“五读学诗法”自学本诗。 附自学提示:步骤要求方法 (1)朗读读全诗注意读音 (2)细读懂词义看注解 (3)译读直译每行诗意 (4)通读串诗意意会、串讲全诗 (5)品读悟情境品评、领悟 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五读学诗法”自学本诗。 3、好,自学到这里。 ①指名读;生齐声朗读全诗,注意停顿、读准字音。 ②结合齐读情况,指导读准字音、停顿和重音。 4、学生讨论对诗中词意的理解: 5、把上述词意带入诗中,说说每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同桌互说互听,再指名说给大家听。)

游子吟音乐教案

《母子情》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并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教育。 2、认识前倚音,并学会演唱。 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其实自古以来妈妈给予自己孩子的都是无私的爱。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以为古代的妈妈,请大家看衣服图片(课件),清同学们告诉老师,在这幅图片上描绘了什么? 生:

师:同学们都回答的非常棒,这幅图片啊,主要描绘的是一位母亲为自己的孩子缝衣服的场景,图片上的儿子就是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孟郊,他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游子吟》 二、吟读古诗,体验母子情。 课件出示《游子吟》。 1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播放背景伴奏音乐) 2 、同学们有感情地吟诵《游子吟》。 3 、“谁来说说看,你最喜欢哪一句?它表达了什么意思?”说说自 己最喜欢的诗句,更深入地体会古诗的含义。 师:慈爱的母亲一针一线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她担心儿子迟迟难归,因此,细针密线把衣服缝的结实耐穿,但心里却盼着儿子早些平安回来。象小草似的的儿女,怎么也报答不了春天阳光般伟大的母爱。 (谁说做儿子的这颗象小草一样稚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母亲像春天阳光一样的慈爱呢? 其中,“寸草”,指小草,象征子女,“春晖”指春天的阳光,象征母亲的慈爱。比喻父命的恩情深重,难以报答。) 4 、师:“大家对这首古诗都有着深刻的理解,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将它吟诵。”再次深情地朗诵《游子吟》。

三、导学训练,唱出母子情 1 、范唱歌曲 师:看来大家被诗歌深深的打动了,其实被打动的不光是你们,还有许许多多的儿女们也同样被打动。有一位作曲家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表达这种情感,为这首诗配上了优美的旋律,使它成为一首动听的歌曲。请听…….(课件出示歌谱,范唱)。 2 、再听歌曲,用哼鸣跟唱。 3 、用wu轻声哼唱歌曲。 4 、前倚音教学 ①、师:在这首歌的学习中,出现了哪些我们之前很少见到的音符呢?(引出前倚音) ②、师:前倚音像什么?它应该怎么唱?(教师示范) 生: 师:像是妈妈牵着自己的孩子,紧紧挨在一起时的样子。 ③、师:让我们把所有的前倚音都找出来吧。(学生用圆圈圈出所有前倚音)我们把它们唱一唱,唱时要注意,两个音应该紧紧相连。 ④、师:谁来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前倚音呢?(因为要体现母子情)

古诗游子吟的译文

古诗游子吟的译文 游子吟 是孟郊的一首赞颂母亲的古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游子吟的译文,希望对大家的有所帮助!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伸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古诗游子吟的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 和煦的阳光。 【古诗游子吟的赏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诗人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 饱尝世态炎凉, 穷愁终身, 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整首诗 没有藻绘雕饰,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见浓郁醇美。 游子最思念的是慈母, 所以诗人一开头就把“慈母”和“游子”并提, 构成 对偶,写出了母子之间的骨肉亲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 密缝,意恐迟迟归”两句,写慈母密密缝衣,把笔墨集中在慈母身上。临行,母 亲一针一线地缝着,针针线线是这样细密,她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 缝制得更为结实。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盼望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 一片深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 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浓浓的母爱从这普通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 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 催人泪下, 唤一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1/5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寸草心”指草中一抽一出的嫩芽,在阳光的照 耀下成长,正像游子从小在慈母的抚养下成长。“三春晖”指春天的阳光,宜于 万物生长,用来比喻母爱。“寸草心”的渺小与“三春晖”的伟大,构成对比, 也构成映衬,衬出游子感念慈母的强烈心情。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 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离别前的温馨时刻了。此诗描 写的就是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 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因而引起了 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拓展:【孟郊生平】 孟郊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父庭玢,任昆山 县尉时生郊。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 试不第。 贞元中张建封镇守徐州时, 郊曾往谒。 46 岁(一说 45 岁), 始登进士第, 有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 看尽长安花。”。然后东归,旅游汴州(今河南开封)、越州(今浙江绍兴)。贞元 十七年(801 年),任江南溧阳尉。其代表名诗《游子吟》就是在溧阳时所作。在 任时常以作诗为乐,作不出诗则不出门,故有“诗囚”之称,不事曹务,还被罚 半俸。元和初,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60 岁时,因母死去官。郑余庆镇守兴元,又奏为参谋、试大理评事。郊应邀前往, 到阌乡(今河南灵宝),暴病去世,时为元和九年,孟郊的朋友韩愈等人凑了 100 贯为他营葬,郑余庆派人送 300 贯,“为遗孀永久之赖”。
2/5

三年级音乐教案 游子吟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并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 的教育; 2.能积极参与活动,从中体验和表达母亲的深情。 3.能认识波音记号,唱好波音记号,是音乐情感更加细腻。教学重点: 1.能饱含深情地演唱歌曲《游子吟》; 2.体会歌曲内涵,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用不同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课件、钢琴 一、图片导入 1.同学们,人世间的爱有很多种,但是有一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我们先来欣赏几组图片,你能说一说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感?生:母爱! 师: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古代的母亲,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出示图片) 2.师:这位母亲点着蜡烛,拿着衣服,她在做什么?生:缝衣服。师:为谁缝衣服?生:为她的孩子。 师:她的儿子明天就要离开她去很远的地方,她正连夜赶制衣服。她的心里一定非常的不舍。她的儿子看着这样的场景,深受感动,于是他饱含对母亲的感激,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诗——《游子吟》,这个儿子就是唐代大诗人孟郊。

4.我们学过这首诗,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出示诗 句)。师:同学们读得很整齐,但是感情还不够深,老师也来试一试。师跟音乐伴奏读,感觉怎么样?老师读得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的?生找出不同之处 5.大家也一起来试一试,请同学们也来读一读(跟音乐伴奏) 6.师:我发现加上音乐的配乐,这首诗从吟诵变得更像吟唱 了。我国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奶奶还为这首游子吟配上了旋律,就变成了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游子吟》。 二.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用lu轻声哼唱歌曲; 2.有感情地哼唱旋律;动人的旋律已经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母子之间深厚的感情,现在让我们唱着歌词再来感受孟郊对母亲深深的爱。 3.填词唱; 4.学生带感情地歌唱;这是一首感人的歌曲,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唱呢?(生:深情的) 5.波音记号:歌曲中有一句老师也想,来唱一唱,你觉得那一句唱得更好听:临行密密缝波音记号使得感情更加细腻、母亲对孩子依依不舍之情油然而生,大家一起来试一试(男、女、齐)加深感情除了用歌声来表达,还可以用动作来表现,我们一起为歌曲加入动作试一试。 6.完整地跟音乐唱一唱

游子吟公开课

“《游子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二十四课古诗两首中的《游子吟》, 是流传千古的诗词,内容浅显易懂,寓意深远。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诗词并不陌生,朗读和背诵诗词亦不是难事,尤其是本课 的古诗,因为内容浅显,韵律强,朗朗上口,广为流传,部分同学未学已会背。所以在教学时,着重培养孩子的朗诵能力和引导孩子由文及己,感恩母亲的付出,做一个饮水思源、孝顺的好孩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诗歌的朗读训练,使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做一个饮水思源、孝顺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理解诗句内容。 难点: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教学方法: 师:引导、点拨法 生:自读自悟、想象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师:在上课前,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播放汶川地震中父母牺牲自己保护女儿的感人片段) 师:是谁牺牲了自己拯救小女孩? 生:她的爸妈。 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生:因为爸妈爱小女孩胜过自己的生命。 师:对,因为爱!上周我们学过的课文《护士妈妈》亦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母爱……” 生:母爱可以拯救一切! 师:是啊!在生活中,母爱无时无刻不萦绕在我们的周围。母爱是一杯热腾腾的牛奶,母爱师一餐可口的饭菜,母爱是一件御寒的毛衣……带着感恩的心,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吧!现在请大家来欣赏一副感人的画,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情景。(深夜缝衣图) 生:是一位妈妈在油灯下缝衣服。 生:妈妈在油灯下认真的给她儿子缝衣服。 师:是啊,这位母亲是如此的专注,如此的真切,实在让人感动。看到这幅画不由得让我们

《游子吟》唐诗原文

《游子吟》唐诗原文 游子吟
作者:唐·李益 女羞夫婿薄,客耻主人贱。 遭遇同众流,低回愧相见。 君非青铜镜,何事空照面。 莫以衣上尘,不谓心如练。 人生当荣盛,待士勿言倦。 君看白日驰,何异弦上箭。 《游子吟》注释 ①游子吟:乐府《杂曲歌辞》名。 ②薄:鄙薄。 ③贱:轻视。 ④遭遇:待遇。同众流:谓视同平庸之辈。 ⑤低回:徘徊。 ⑥照面:比喻看人只看表面。 ⑦心如练:谓心地纯洁。练,白熟绢。 ⑧当荣盛:在显达兴盛时。 ⑨白日驰:以太阳飞驰比喻荣华易逝。 《游子吟》作者介绍 李益(748—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家居 郑州(今属河南)。公元 769 年登进士第,公元 783 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 意,客游燕赵。公元 797 年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公元 800 年南游扬州等地。 公元 820 年后入朝,历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左散骑常侍等职。公元 827 年以礼 部尚书致仕。更多古诗 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 频道”的李益的诗全集栏目。()
1/5

李益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其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 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擅长绝句,尤 工七绝;律体也不乏名篇。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诗集》二卷。 《游子吟》繁体对照 女羞夫婿薄,客恥主人賤。 遭遇同眾流,低回愧相見。 君非青銅鏡,何事空照面。 莫以衣上塵,不謂心如練。 人生當榮盛,待士勿言倦。 君看白日馳,何異弦上箭。
2/5

3/5

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