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静态模式到动态分析建设用地指标法律属性探析

从静态模式到动态分析建设用地指标法律属性探析
从静态模式到动态分析建设用地指标法律属性探析

从静态模式到动态分析建设用地指标法律属性探析

摘要:对建设用地指标法律属性进行科学的定性,是构建建设用地指标制度的理论前提与基础。学界对于建设用地指标是资格还是财产,对指标的权利属于公权还是私权均存有较大分歧。由于观察方法的静态性和视角的单一性所限,既有学说均未能准确、全面地揭示其本质属性。以动态化、类型化方式对不同阶段的建设用地指标进行研究,可发现其从产生到交易,法律属性依次表现为“资格性公权”、“财产化的公权”,以及“财产性私权”。这一发现更加准确地阐明了建设用地指标的法律属性,对相关制度的构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建设用地指标;法律属性;资格性公权;财产化的公权;财产性私权

中图分类号:D9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7)02-0151-005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修订确立了以“土地用途管制”为核心的土地管理模式。具体到对建设用地的控制,体现在该法第18条第2款的规定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根据上述规定,地方政府只有获得建设用地指标才有合法资格将农用地转为

建设用地。自此,建设用地指标成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变更用途,将农用地用于非农业建设进行适当管制的主要工具。[1]中央政府、上级政府通过对建设用地指标的指令性管理来实现约束农地非农化转用、保护优质耕地资源及控制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明确指出,“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以需求引导和供给调节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对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时序安排的调控。”

在城镇化背景下,上述被称为“最严厉的土地用途管制”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严格控制的政策迅速

导致了地方发展所需的建设用地捉襟见肘,无法满足现实需求。例如一些沿海发达城市在5年的时间内就用完了10年的计划指标,甚至有些省份早在2000年就用完了2010年的计划指标。[2]现在虽然距离2020年尚有时日,早已用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配置给该地区的指标的省市也不在少数。(1)为获得额外的建设用地指标,从中央到地方做了各种努力。其中如增减挂的变通模式已经在全国广泛适用。有的创新如“成渝地票”受到中央认可,但

仅为封闭试点;有的实验如浙江的“易地代保”则被叫停。面对各类建设用地指标的形态和制度创新,实务界面临的困惑是哪些可用,哪些不可用,为什么?由于至今各式对建设用地指标利用的灵活化处理,都是在顺着市场化、流转化方向努力,我们也不禁思考,建设用地指标究竟是否具有可流转性?如果可以流转,其对价应当在何种范围内按什么原则分配?如果有的可以,有的不可以流转,其理论基础和区分标准在哪里?当然,上述问题极为复杂,非本文篇幅所能阐明,但前述所有问题似乎都会归结到一个基础命题,即建设用地指标的本质属性是什么,资格还是财产,公权抑或私权?对这一作为整个建设用地指标制度构建的逻辑起点的关键问题,学界的研究尚十分薄弱,亟待攻关。本文愿为此领域的抛砖之作,期待引起更多同行的重?,将对这一重要论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二、建设用地指标法律属性认识的

“1.0与2.0版”:静态思维模式

(一)建设用地指标法律属性认识的“1.0版”

如前所述,目前学界对于建设用地指标法律属性的研究极为匮乏,不成体系,仅有一些片段的、零星的研究。黄忠教授曾围绕地票(建设用地指标的典型形态之一)的法律属性做过一些基础研究。他将目前学界的观点梳理为转移支付说[3]、级差地租说[4]、中心-外围说[5],以及土地发展权说

[6],而黄教授自己则认为应将建设用地指标界定为地役权。

[7]由于在法律语境中,任何研究对象的属性均应归结为权利或权利客体,诸如转移支付说、级差地租说、中心-外围说等经济学角度的解释论只能帮助我们认识现象,而无法触及法律本质属性。土地发展权说源于英美,在我国的财产权体系中尚无位置,尽管有学者从立法论角度阐释其为应然的定位[8],但就现行法的权利体系而言,的确难以找到比地役权更加合适的解释工具。申而言之,有学者进一步主张通过地役权的“现代化”,引入“强制地役权”的概念,作为对建设用地指标的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9]

不过,建设用地指标是否仅为民事财产权意义上的概念?答案绝非如此简单。考虑到政府在建设用地指标(以下为行文方便,如无特别说明,“指标”均指“建设用地指标”)创设和流转的大多数环节,均发挥着绝对主导作用,指标一定具有某种公法属性。同时,由于指标的持有人大多数场合下为政府,除地票的受让人外,民事主体无法进入指标的一级市场,因此指标还具有“身份性”或“资格性”。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关于指标研究的各种学说大都将视野局限于私法领域,而对于“资格性”、“公法性”在相当程度上忽视了。本文将目前的研究境界称之为对建设用地指标认识的“1.0版”。

(二)建设用地指标法律属性认识的“2.0版”

如果将视野更开阔些,把建设用地指标与排污指标(学界通常用“排污权”的提法,本质相同)作类比,一体考虑,则会发现很多问题会更加清晰,一通皆通,此为对建设用地指标属性认识的“2.0版”。“2.0版”有不小的认识论进步,可为梳理和辨析目前对建设用地指标的各类观点分歧提供

更为多元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模型。

建设用地指标之所以可与排污指标作类比,是因为他们有着极为类似的制度前提和技术设计,在很多领域具有可通约性。例如建设用地指标的制度前提是耕地保护逻辑,以及从18亿亩耕地红线推算出的未来一段期间内的可对“农地非农化”的“建设用地容量”;而排污指标制度的前提是环境保护逻辑,以及由此推算出的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即所谓“环境容量”(2)。更重要的是,在制度设计上,建设用地指标制度改革的路径大体是向市场化方向努力,但思路尚不清晰,理论尚不完备。而排污权在国际上已经有较为成熟的市场化交易实践,尤其是其中最为热门的“碳交易”[10],不但我国已有多个省市进行试点[11],甚至被升格为金融形态。[12]因此,较“土地发展权”、“地役权”等民法模型,已有多国多年实践的排污指标制度与理论对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深入认识建设用地指标的属性

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可以有效弥补目前学界对建设用地指标属性理论研究的不足。这样,我们对于建设用地指标“资

格性”、“公法性”的认识便可站在学界对排污指标的研究的肩膀上,看得更加清晰。

例如,学界在研究排污指标法律属性时,形成了很多富有见地的观点。有学者在论述碳排放权的属性时指出,配额(即“排污指标”)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向排放主体颁发的、允许排放主体排放特定数量二氧化碳气体的许可。这种许可是非永久性的,以实现减排目标为目的,体现政府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与市场主体自主选择履行方式两者的结合,是一种特殊的公法性权利。[13]尽管欧盟对配额的法律属性进行了模糊处理,但是它对持有配额的操作者授予了排放一定数量温室气体的公共性权利,可以被视为一种可以交易的行政授权。[14]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必须对指标的公法性给予特别的重视。又如,有学者从主客体多个方面进行论证,提出排污权是人类和企业与生俱来的权利,应当被归纳入私权的种类。进一步说,在私权的体系之中,排污权具有鲜明的物权属性,至于是何种物权,环境法的学者则更倾向于将其纳入准物权或用益物权范畴。[15]上述对排污指标属性的研究,无疑对理解建设用地指标的属性具有不小的启发意义。

不过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发现,不论是建设用地指标还是排污指标,目前学界对其本质属性的研究,方法上还是限于静态思维定式,未有突破,结论上也仍有较大分歧,难以形成共识。

三、建设用地指标法律属性认识的“3.0版”:

动态分析路径

既然对建设用地指标属性认识的“2.0版”仍然不能解决问题,那么有无更为高级的认识论版本?有的。本文认为,目前学术界对建设用地指标法律属性的考察视角均为静态的,未能认识到建设用地指标在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特性。如能从动态角度分阶段分析建设用地指标的属性,将可以把“2.0版”仍未厘清的困惑逐一解开,此为建设用地指标认识的“3.0版”。

(一)形成阶段的建设用地指标(指标I):资格性公权标的

建设用地指标最初由中央政府做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和年度计划时设定。由于此为指标的初次形成,我们称之为“指标I”。中央政府设定“指标I”的主要理由有两方面:一是为坚守耕地红线,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因为土地总量有限,新增建设用地就意味着农用地会减少。二是防止城市过度扩展,适度限制城市规模,因为城市盲目过度扩张,反会带来各种“城市病”。两点理由中第一点显然是首要的,因为据统计,全国集中连片、具有一定规模的耕地后备资源仅有大约8000万亩,且除了东北和新疆部分地区外,大多分布在水土光热条件差、补充耕地难度大的生态脆弱地区。[16]随着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

的逐步推进,耕地占用的压力必将继续存在并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耕地减少的趋势难以避免。为保障十几亿人的粮食安全,我们必须从中央政府开始,做好土地利用规划的顶层设计,在保证18亿亩耕地红线不破的前提下,进行城市建?O。我国《土地管理法》第4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的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正是上述背景的法律阐释。

如此,根据中央和省市各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从中央政府开始,自上而下层层下达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和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以释放一定数量指标用于农地的非农化建设。换言之,从土地用途管制的角度来说,必须同时拥有“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和“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农用地才可以合法转换为非农建设用地。可见,我国利用计划工具,对建设用地指标(“指标I”)统一分配、层层分解、指令性管理。“指标I”实际上是中央政府运用规划权对农地非农化进行干预和限制的产物,具有土地规划权的性质。政府的此种权力属于公法上的单方行政行为,可以直接限制一定区域内人民的权利、利益或增加其负担。[17]因此,“指标I”当属公权无疑。加之其在具有特定身份的各级政府间分配,

私权主体无从介入,带有鲜明的“身份性”或“资格性”。据此,我们认为,“指标I”的法律属性宜界定为“资格性公权”的标的。

(二)进入一级市场的建设用地指标(指标II):财产化的公权标的

1.政府通过有偿调剂而流转的建设用地指标:有限财产化公权标的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对建设用地指标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在中央政府严格管控下,地方政府特别是东部发达的沿海地区,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供不应求,成为一种极为稀缺的资源,并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为回应现实发展的需求,获得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一些地方政府在符合土地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开始进行创新性探索。

例如浙江的“基本农田易地代保制度”(3)、江苏的“折抵指标有偿调剂制度”(4),又如自2006年开始,安徽省根据《安徽省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折抵建设用地指标管理暂行规定》(皖国土资[2006]2号),开始探索建立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折抵建设用地指标省级交易平台,允许通过土地整理产生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补充耕地指标通过市场有偿调剂使用,调剂费用由调剂双方自行协商确定。上述三类探索的共性在于,通过政府间市场交易实现建设用地指标的有偿流转,从

而实现了从无偿的“指标I”到有偿的“指标II”的转变,并在一定意义上,促成了指标的市场化。不过,由于交易的主体各方仍限于政府,定价机制也非通过市场竞价而是政府定价方式实现,政府间的交易虽然表现为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但在法律属性上仍然属于公法范畴。如在德国法上,两个乡镇所签订的区域变动合同,虽然双方是平等的合同当事人,但适用的仍然是公法。[18]此时,政府间交易的“指标II”市场化、财产化程度仍非常有限,我们将其界定为“有限财产化公权标的”。 2.政府通过发行地票而创设的建设用地指标:完全财产化公权标的

随着市场化程度继续推进,指标也逐步展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私法化特点。其最典型的形态为成渝地票(成都和重庆两地推出的“地票”)。成渝地票是通过对闲置的宅基地和农村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和复垦,获得新增耕地,经过验收以后的新增耕地数量可转换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即“地票”。较之于安徽的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折抵建设用地指标省级交

易平台,成渝地票交易的特点是以农村土地交易所作为平台,通过公开竞价方式拍卖,由市场来决定地票的交易价格。地票的受让人也可以是一般主体,不再限于政府。买受人可将地票出售流转,也可以将地票用于规划区内(通常是城市周边)“落地”。

当然,地票的取得过程仍然充斥着公权力的印迹,因为

地票初始交易中,地票由地方政府创设,从创设的角度看,依然是一项公权力。地票初始交易必须先取得国土部门备案配号的建设用地整理合格证,然后履行申请程序。同时,地方政府还承担对地票初始交易进行监管的职责。因此,地票的一级市场,即发行市场,与国债市场类似,由政府主导,却完全市场化运作。政府发行的地票(“指标II”的高级形态)本质上还是公权的标的,不过其已经完全市场化、财产化了。我们称之为“完全财产化公权标的”。

(三)二级市场流通与落地阶段的地票(指标III):财产性私权标的

地票的买受人从一级市场获得地票后,可以将其在二级市场流通,或者择机落地。此时的地票已经成为了其持有人的一项纯粹意义上的财产,不带有任何的身份性。如此,二级市场流通与落地阶段的地票已经由原先的公权标的彻底

蜕变为财产性私权标的。我们称之为“指标III”。

不过即便如此,学界既有的土地发展权说,地役权说,准物权说等民事权利解释路径用于阐释“指标III”的属性均不甚圆满。我们认为,地票在流转时更类似于“资产证券”,按市场规律自由流转;落地时更类似于“资格证券”,其与征收工作配套使用,无地票则无法获得国有建设用地竞购的进场资格。所以其本质上属于一种无形财产权,是民事权利证券化的产物。当然,“指标III”的本质属性仍有待进一步

分析论证。不过,其不再具有身份性,不再带有公权实施色彩,财产属性彰显也是毋庸置疑的。

结语

王泽鉴先生在研究无权处分制度时慨叹其极为复杂而将无权处分称为“民法上之精灵”。仔细观察建设用地指标后,我们也情不自禁地想把建设用地指标比作“法律上之蝴蝶”,经过“资格性公权标的”、“财产化公权标的”、“财产性私权标的”三个阶段,完成了“虫―蛹―蝶”的三级转化与蜕变。在实现尼采所谓“精神三变”(5)的同时,也为我国未来建设用地指标的制度构建与改革指明了方向。

注释:

(1)例如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上海、合肥等地均早已用完了2020年的规划建设用地指标。

(2)环境容量的概念来源于环境科学,目前国内外通常将环境容量的概念理解为“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参见邓海峰《环境容量的准物权化及其权利构成》,载于《中国法学》2005年第4期。

(3)经浙江省政府批准,允许建设用地指标短缺的行政区域在遵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内,委托本省农田丰富的行政区域,通过在当地划定相应数量和质量的基本农田代为保护,并向受委托方支付基本农田建设保护的补偿费用,从

而实现建设用地指标市场化流转的一种制度。

(4)允许苏南发达地区为弥补建设用地指标的缺口,从发展落后的苏北地区购买建设用地指标。

(5)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中称:“精神会经历三种变化。”第一变是变成骆驼,然后是变成狮子,最后变成了婴儿。负重的骆驼是传统精神的象征,狮子是旧事物的破坏者、批判者,而婴儿则是最终返璞归真的高级形态。其实建设用地指标原本是不需要政府介入设定的,在土地上建设房屋自原始社会开始便是人类的自然权利,但随着现代化进程推进,私人建房,城市扩张均要由政府统筹,方可持续,但政府的纯计划统筹规划也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因此又有了逐步市场化的几个阶段,最终完全市场化,经过否定之否定,回归为私权。(下转第179页)(上接第154页)参考文献:

[1]张先贵.农用地变更许可的法权表达[J].重庆社会科学,2016,(4):45-51.

[2]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中国土地问题课题组”.城市化背景下土地产权的实施和保护[J].管理世界,2007,(12):31-47.

[3]彭美玉.地票的秘密[EB/OL].2016-12-27.http:

//https://www.360docs.net/doc/69650755.html,/detail.aspx?id=52955.

[4]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综合课题组.还权赋能奠定

长期发展的可靠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8.

[5]秦岭.区域经济学理论与主体功能区规划[J].江汉论坛,2010,(4):10-13.

[6]汪晖,陶然.论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交易的浙江模式制度起源、操作模式及其重要含义[J].管理世界,2009,(8):39-52.

[7]黄忠.地票交易的地役权属性论[J].法学,2013,(6):15-25.

[8]曾野.从指标权交易到发展权交易――美国TDR制度对地票制度的启示[J].河北法学,2016,(3):144-154.

[9]孙鹏,徐银波.社会变迁与地役权的现代化[J].现代法学,2013,(3):73-86.

[10]曹明德,崔金星.我国碳交易法律促导机制研究[J].江淮论坛,2012,(2):110-116.

[11]熊灵,齐绍洲,沈波.中国碳交易试点配额分配的机制特征、设计问题与改进对策[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56-64.

[12]涂永前.碳金融的法律再造[J].中国社会科学,2012,(3):95-113,207.

[13]程信和,陈惠珍.论碳交易配额分配法律制度的两大维度――以广东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03-108.

[14]Jos Delbeke.The EU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M].Leuven:Claeys& Casteels,2006:83.

[15]杜立.论排污权的权利属性[J].法律适用,2015,(9):30-34.纪建文.从排污收费到排污权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一种财产权视角的观察[J].清华法?W,2012,(5):65-72.李义松.论排污权的定位及法律性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94-99.等。

[16]胡鞍钢,地力夏提?吾布力,鄢一龙.粮食安全“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158-165.

[17]谢哲胜.国土计划法律与政策[M].台湾:台湾元照出版公司,2016:31.

[18][德]汉斯?布洛克斯,沃尔夫?迪特里希?瓦尔克.德国民法总论[M].张艳,译.杨大可,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1.

(责任编辑丹若)

十七类建设项目用地指标(试行)豫国土资发(2006)86号

十七类建设项目用地指标(试行) 一、高等教育建设用地指标 (依据建筑设计资料集第3册,教职工住宅用地占校园总的28-30%)扣除教职工住宅用地,对豫国土资发〔2004〕184号文件进行修订) 说明:1.校园总用地包括校舍用地、体育用地和成片绿地。 2.校舍建设用地包括教育建筑用地和学生宿舍、生活用地,但不包括教职 工住宅用地,教职工住宅依据国家规定应社会商品化。

二、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含职业中专)建设用地指标 (参照:国家教委、国家计委〔87〕教基字008号文件) 说明:1.校园总用地包括校舍用地、体育用地和成片绿地。 2.校舍建设用地包括教育建筑用地和学生宿舍、生活用地,但不包括教职 工住宅用地,教职工住宅依据国家规定应社会商品化。 三、城市幼儿园建设用地指标 (依据:国家教委、建设部〔88〕教基字108号文件) 说明:1.校幼儿园用地面积包括建筑占地、室外活动场地和绿化及道路用地。 2.本指标不包括教职工住宅用地,教职工住宅应社会商品化。

四、普通中小学校园建设用地指标(参考指标) 普通中小学校园用地包括建筑用地、体育场所用地、绿化用地和勤工俭学用地,用地生均面积如下表: 说明:1.表中未计入学生宿舍和生活用地,初中、完中、高中宿舍和生活用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住宿生均用地面积应控制在4--5平方米。学生住宅 积率应为0.9。 2.表中未计入教职工住宅用地,教职工住宅依据国家规定应社会商品化。 五、党政机关办公建设用地指标(参考指标) (依据:国家计委投资〔1999〕2250号文件) (一)建设等级与面积指标 1.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等级分为三级 一级办公用房,适用于中央部(委)级机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机关,以及相当于该级别的其他机关。 二级办公用房,适用于市(地、州、盟)级机关,以及相当于该级别的其他机关。 三级办公用房,适用于县(市、旗)级机关,以及相当于该级别的其他机关。 2.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包括:办公室用房、公共服务用房、设备用房和附属房。 3.各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人均建筑面积指标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级办公用房:编制人员每人平均建筑面积26--30平方米,编制定员超过400人时,应取下限。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问题解答

1、新、老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过渡、衔接? 2012年1月16日新标准正式实施,在新老标准执行的过渡期内总体上应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 首先,城市总体规划应按照不同工作阶段,区别对待。已经正式批复实施的总规,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不向前追溯执行的原则,不必按照新标准重新修编。在编的总规可以坚持有选择地执行的原则,对已经完成的规划纲要或成果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尽量减少后续实施的不对接问题;但执行中对调整所有现状、规划数据、图纸较为困难且对编制审批进度存在重大影响的,可以不完全按照新标准重新进行技术处理。2012年以后新启动的总规修改、新编应严格按照新标准执行。 其次,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样应区别对待。对于已经批准的控规,不必单纯为执行新标准而重新修编,可结合实施评估、动态维护,按照新标准逐步修改完善。在编、新编的控规应全部按照新标准执行,保证后续规划和用地管理的协调一致。 再次,规划审批管理系统应坚持不影响正常的城市规划管理业务开展为前提,从易到难,由主及次地逐步推进与新标准的对接工作。比如,城市规划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一张图”系统)中已经入库的现状、规划数据和管理程序相关接口等,可结合规划实施评估、动态维护、修改完善、修编修订等工作逐步更新调整。 2、如何把握本标准与专项标准、地方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1.0.3条明确规定,编制城市(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已加强了与土地、交通、园林、环保等相关技术法规的充分对接,避免本标准执行时与其他相关标准产生矛盾;二是城市(镇)总规和控规使用本标准时,还应遵守其他各项技术标准、规范、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需要注意的是,本标准的适用对象为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和其他具备条件的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专业部门组织的居住区、公共设施、绿地、道路交通、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等专项规划应首先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等相关专项标准,不具备条件的其他镇、乡、村的用地分类和建设用地标准应使用《镇规划标准(GB 501 88--2007)》、《村规划标准》(在编)。 此外,本标准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各地在实际工作中部应严格遵守。同时,各地为满足本地城市规划编制的实际要求,在不违背本标准的前提下,可进一步补充、完善、细化相关规定,出台相应的地方标准或实施细则。 3、本标准适用范围中“其他具备条件的镇”指什么? 本标准将“其他具备条件的镇”纳入适用范围,意在实事求是地反映我国小城镇迅猛发展的客观现实,加强对空间布局和形态上已经与城市无异的建制镇的规划指导。1、0、2条文说明中规定“其他具备条件的镇指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已达到设市城市标准,但管理体制仍保留镇的行政建制”,但其中并未提出量化指标的要求。因此,在实际规划工作中,

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及占补平衡制度

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及占补平衡制度 对于诸多土地投资项目——包括传统的土地一级开发、片区/城镇综合开发、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甚至一些二级开发项目而言,项目用地范围内现有和将来可供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规模往往决定了项目的可行性与未来收益。因此,对于参与土地投资项目的企业主体而言,决定项目范围内建设用地规模的“建设用地指标”则会作为关键条件频繁出现在各类项目协议文件中。而就何为建设用地指标,以及如何依法依规取得建设用地指标,在实践操作中往往出现不准确的,甚或是偏离政策规定的理解。仅从建设用地指标的概念而言,在实务操作中便经常出现“土地指标”、“用地指标”、“占补平衡指标”、“补充耕地指标”等五花八门的称呼被混用的情况,而这些称呼和概念经常与现行不同法律政策中的界定存在脱节而难以避免地造成似是而非的理解与适用。 本文试图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视角出发对建设用地指标相关概念、管理制度进行解析,并对建设用地指标(包括与之相关指标)的获取、流转进行探讨,以供各类参与土地投资以及房地产投资的企业参考。本文作为该系列文章的第一篇,主要探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以及占补平衡制度。 一 建设用地指标制度的渊源 长期以来,我国面临着各项建设事业发展带来的建设用地需求的增加和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矛盾,这也是我国出台相关政策对建设用地指标进行管理的根本出发点。 早期的政策文件中,建设用地指标是以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指标来进行规范的。原国家计委、国家土地管理局曾于1987年下发《关于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指标的几点意见》规定:“建设项目定额指标是指在平均的生产工艺水平、规划设计水平、经济技术水平和通常的场地条件下,一个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所需占用的额定土地面积。”该文件中便使用“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指标”的概念,并对其界定为特定项目所需占用的额定土地面积。 而从宏观角度来讲,国家层面需要根据土地自然特点、经济条件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的长期预测,确定土地利用的目标和方向、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对各主要用地部门的用地规模提出控制性指标,划分土地利用区域,确定实施规划的方针政策和措施[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就是国家层面对土地利用宏观的、指导性的长期规划,其重要的内容之一即为各项土地利用指标。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中,对土地利用指标进行了大致的界定,将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人均城镇工矿

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解读

《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解读 2015-12-11 | 作者:雷爱先黄清 |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 【??】【】【】 编者按 2015年12月2日,国土资源部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发布了《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规〔2015〕11号,以下简称《指标》),明确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该指标的颁布,填补了产业(能源)领域用地标准的一项空白。为什么要发布这样一项用地控制指标?《指标》主要适用什么类型的光伏项目?具体怎样确保光伏项目节约集约用地?本报特邀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就《指标》编制和实施的必要性、《指标》主要内容和需要重点说明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解读。 为何要发布光伏用地控制指标? 填补产业(能源)领域用地标准一项空白 编制和发布实施《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以下简称《指标》),是贯彻中央关于“建立最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和《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的“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提出“要健全各类建设用地标准体系”,《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提出的加快形成有利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和市场环境,以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61号)要求“国家实行建设项目用地标准控制制度”,“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工程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的具体措施。 建设项目用地审查、供应和使用,应当符合用地控制指标和供地政策。制定《指标》,使光伏工程建设项目用地从无标准控制走向有标准控制,既是完善用地标准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运用标准控制规范土地审批和供应、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手段。 目前,国土资源部已单独或与有关部门联合发布实施的工程项目用地指标有16项,涵盖了工业、能源、交通、水利、公共文化和体育等领域。该《指标》的颁布,填补了产业(能源)领域用地标准一项空白。 促进光伏发电项目节约集约用地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光伏发电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15年10月,全国光伏发电站总装机容量已经达3500万千瓦以上,规划到2030年,装机容

规划常用用地指标

规划常用用地指标 2010-05-12 12:43:46| 分类:土地科学|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城乡居住用地指标 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991年)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分级 级别一二三四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m2/人)>60.1 ≤75 >75.1 ≤90 >90.1 ≤105 >105.1 ≤120 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平方米/ 人) 允许采用的规划指标 允许调整幅度 (平方米/人)指 标 级 别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平方米/人) ≤60.0Ⅰ60.1~75.0+0.1~+25.0 60.1~75.0 Ⅰ60.1~75.0>0 Ⅱ75.1~90.0+0.1~+20.0 75.1~90.0 Ⅱ75.1~90.0不限 Ⅲ90.1~105.0+0.1~+15.0 90.1~105.0 Ⅱ75.1~90.0-15~0 Ⅲ90.1~105.0不限

Ⅳ105.1~120.0+0.1~+15.0 105.1~120.0 Ⅲ90.1~105.0-20.0~0 Ⅳ105.1~120.0不限 >120.0 Ⅲ90.1~105.0<0 Ⅳ105.1~120.0<0 现有城镇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根据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按表I.1的规定确定。所采用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同时符合表中指标级别和允许调整幅度双因子的限制要求。调整幅度是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比现状人均建设用地增加或减少的幅度。 人均耕地面积小于1亩的地区,在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允许采用的规划指标等级中,只能采用最低一级。 新建城镇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在第Ⅲ级内确定,当城镇的发展用地偏紧时,可在第Ⅱ级内确定。 首都和经济特区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在第Ⅳ级内确定;经济特区城市人均耕地小于1亩的,可在第Ⅲ级内确定。 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地多人少的城镇,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但不得大于150.0平方米/人。 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 类别名称 用地指标 (平方米/人) 居住用地18.0~28.0 工业用地10.0~25.0 道路广场用地7.0~15.0 绿地 其中:公共绿地≥9.0≥7.0 规划建设用地结构

工业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工业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什么是工业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本控制指标是对一个工业项目(或单项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在土地利用上进行控制的标准。 工业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基本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促进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的管理水平,制定本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以下简称”控制指标”)。 本控制指标是对一个工业项目(或单项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在土地利用上进行控制的标准。本控制指标适用于新建工业项目,改建、扩建工业项目可参照执行。 本控制指标是核定工业项目用地规模的重要标准,是编制工业项目用地有关法律文书、工业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的重要依据,是对工业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和违约责任追究的重要尺度。 工业项目所属行业已有国家颁布的有关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应同时满足本控制指标和有关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要求。 本控制指标由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绿地率五项指标构成。工业项目建设用地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五项指标: (一)工业项目投资强度控制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二)容积率控制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三)工业项目的建筑系数应不低于30%; (四)工业项目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 (五)工业企业内部一般不得安排绿地。但因生产工艺等特殊要求需要安排一定比例绿地的,绿地率不得超过20%。 工业项目建设应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缩短工艺流程,节约使用土地。对适合多层标准厂房生产的工业项目,应建设或进入多层标准厂房。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没有达到本控制指标要求的,应依照合同约定及有关规定追究违约责任。 本控制指标由正文、控制指标应用说明(附件1)、土地等别划分(附件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附件3)共四部分组成。土地等别划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发生调整的,按调整后的执行。

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1999

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关于批准发布《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通知 建标[1999 ] 278 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委(计经委)、土地(国土)管理局(厅),计划单列市建委、计委、土地(国土)管理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 根据国家计委、国家土地管理局【1987 」国土[建〕字第144 号和建设部、国家土地管理局【1989 ]国土[建〕字第169 号文的要求,按照国家计委《一九八八年建设工期定额、建设用地指标制订修订计划》(计综〔1987 〕2390 号)的安排,由交通部负责编制的《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指标予以发布,自2000 年1 月l 日起施行。本建设用地指标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国土资源部负责;其具体解释工作,由交通部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八日编制说明 根据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指标的几点意见》(【1987】国土[建」字第144 号)和建设部、国家土地管理局《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工作暂行办法》(【1989】国土[建]字第169 号)的要求,按照交通部《关于编制<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通知》(【90 】交函工字212 号),成立了《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编写组。 在编制过程中,编写组以国家及交通部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从我国国情及公路建设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中科学、合理利用土地的经验,对收集的五百余条公路、五百余座互通式立体交叉、近两万公里公路的用地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在广泛征求有关单位意见并进行模拟设计后,提出了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田园综合体可以增加建设用地指标

田园综合体可以增加建设用地指标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新形势下改善农业供给、拓展农业功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有关要求,日前,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将安排一定比例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专项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产业融合发展。对存量建设用地用于小微创业园、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农村二三产业的市、县,可给予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

发改委负责人表示,新政体现了严格保护耕地与促进发展农村经济两个指导思想的有机结合、规范用地管理与创新支持用地政策的有机结合、用好增量和盘活存量的有机结合、中央统一要求和地方具体实施方面的有机结合,必将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积极作用。 一、八个方面明确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政策 《通知》从八个方面明确了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政策: 1.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引领作用 明确优先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用地,做好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用地安排。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预留少量(不超过5%)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零星分散的单独选址农业设施、乡村设施等建设。 2.因地制宜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 统筹农业农村各项土地利用活动,优化耕地保护、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用地布局,细化土地用途管制规则,加大土地利用综合整治力度,引导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约紧凑,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 一、为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促进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的管理水平,制定本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以下简称“控制指标”)。 二、本控制指标是对一个工业项目(或单项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在土地利用上进行控制的标准。 三、本控制指标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建设用地预审和审批阶段核定工业项目用地规模的重要标准,是工业企业和设计单位编制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的重要依据。 工业项目所属行业已有国家颁布的有关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应与本控制指标共同使用。 四、本控制指标由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四项指标构成。工业项目建设用地必须同时符合四项指标。具体如下: (一)工业项目投资强度控制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二)容积率控制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三)工业项目的建筑系数应不得低于30%; (四)工业项目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 五、工业项目建设应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缩短工艺流程,节约使用土地。对适合多层标准厂房生产的工业项目,应进入多层标准厂房,原则上不单独供地。 六、工业项目建设要严格控制厂区绿化率,在工业开发区(园区)或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不得建造“花园式工厂”。 七、本控制指标由正文、控制指标应用说明(附件1)、城市等别划分(附件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附件3)共四部分组成。 八、本控制指标适用于新建工业项目,改建、扩建工业项目可参照执行。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十五类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试行) -、汽车客运站建设用地指标 (依据交通部2004年4月16日发布,2004年7月15日实施的交通行业标准) (一)车站等级划分 注:达不到五级站要求或以停车场为依托的车站为简易车站 (二)车站占地面积指标 车站占地面积按每100人次日发量指标进行核定且不低于表2的计量值,规模较小的四 级站和五级站占地面积不应小于2000mL 车站占地面积指标 表 2 单位:m/百人次 :■、城市公共交通首末车站建设用地指标 (依据建设部2004年4月9日发布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 (一)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首末站应设置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每处用地面积可按1000?1400平方米计算。 (二)城市出租汽车采用营业站定点服务的,营业站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公里,其用地面积为250?500平方米。 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用地指标 (依据1991年11月11日发布,1992年3月1日实施的建设部、国家计委建标〔1991〕758号通知) (一)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规模类别划分(按年经营量)

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建筑覆盖率(建筑系数)宜控制在 45%- 55% 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用地指标应符合表 4的规定: 建设用地指标 表 4 注:1表中控制指标应根据年经营量取值,年经营量大的取大值,小的取小值,中间 值采用插入法计取。 2 ?表中所列指标不包括码头、铁路专用线建设用地面积。 四、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不含医疗卫生垃圾处理工程项 目) (依据:国家建设部、发计委建标〔 2001〕101号文件) (一)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应按照工程建设规模和额定处理能力确 注:以上规模分类n 川类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 建设规模按额定日处理能力(单位:吨 /天)分为下列四级: 表5 注:以上规模分级川级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及等别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及等别 附件1: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 附件2: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等别 一等: 上海:长宁区虹口区黄浦区静安区卢湾区普陀区徐汇区杨浦区闸北区 二等: 北京:朝阳区崇文区东城区丰台区海淀区石景山区西城区宣武区 上海:浦东新区 三等: 广东:广州市(白云区海珠区荔湾区萝岗区天河区越秀区)深圳市(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盐田区) 四等: 天津: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河北区红桥区南开区 重庆:大渡口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沙坪坝区渝中区 河北:石家庄市(长安区桥东区桥西区新华区裕华区) 辽宁:大连市(甘井子区沙河口区西岗区中山区)沈阳市(大东区东陵区和平区皇姑区沈河区铁西区于洪区) 江苏:常州市(天宁区新北区钟楼区)南京市(白下区鼓楼区建邺区秦淮区下关区玄武区雨花台区)苏州市(沧浪区虎丘区金阊区平江区)无锡市(北塘区滨湖区崇安区南长区) 浙江:杭州市(滨江区拱墅区江干区上城区西湖区下城区)宁波市(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 福建:福州市(仓山区鼓楼区晋安区台江区)厦门市(海沧区湖里区思明区集美区) 山东:济南市(市中区历下区槐荫区天桥区)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崂山区李沧区) 湖北:武汉市(东西湖区汉阳区洪山区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青山区武昌区)湖南:长沙市(芙蓉区开福区天心区雨花区岳麓区) 广东:汕头市(金平区龙湖区)珠海市(金湾区香洲区)深圳市宝安区 四川:成都市(成华区锦江区金牛区青羊区武侯区) 五等:

北京:通州区 天津:塘沽区 河北:唐山市(路北区路南区开平区) 山西:太原市(万柏林区杏花岭区迎泽区) 辽宁:鞍山市(立山区千山区铁东区铁西区) 吉林:长春市(朝阳区二道区宽城区绿园区南关区) 黑龙江: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 江苏:徐州市(鼓楼区云龙区) 安徽:合肥市(包河区庐阳区蜀山区瑶海区) 江西:南昌市(东湖区西湖区青山湖区青云谱区) 河南:郑州市(二七区管城回族区惠济区金水区中原区) 广东:东莞市佛山市禅城区惠州市惠城区中山市深圳市龙岗区广州市黄埔区 广西:南宁市(江南区良庆区青秀区西乡塘区兴宁区) 海南:海口市秀英区 云南:昆明市(官渡区盘龙区五华区) 陕西:西安市(灞桥区碑林区莲湖区未央区新城区雁塔区) 新疆:乌鲁木齐市(东山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头屯河区天山区新市区) 六等: 北京:大兴区昌平区顺义区 天津:津南区西青区 河北:保定市(北市区南市区新市区)邯郸市(丛台区邯山区复兴区) 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东河区青山区九原区) 辽宁:本溪市(平山区溪湖区明山区)抚顺市(东洲区顺城区新抚区望花区)盘锦市(兴隆台区双台子区)大连市(金州区旅顺口区) 吉林:吉林市(船营区龙潭区昌邑区丰满区) 黑龙江:大庆市萨尔图区 上海:嘉定区宝山区闵行区 江苏:南通市(崇川区港闸区)扬州市(维扬区广陵区)镇江市(京口区润州区)南京市栖霞区常州市戚墅堰区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 浙江:温州市(龙湾区鹿城区瓯海区) 安徽:马鞍山市(花山区金家庄区雨山区)芜湖市(镜湖区鸠江区弋江区) 福建:福州市马尾区 山东:潍坊市(潍城区奎文区)烟台市芝罘区淄博市(博山区临淄区张店区周村区淄川区)济南市历城区 河南:洛阳市(瀍河回族区涧西区老城区洛龙区西工区) 湖北:黄石市(黄石港区西塞山区)襄樊市(襄城区樊城区) 湖南:衡阳市(石鼓区雁峰区蒸湘区珠晖区)湘潭市(岳塘区雨湖区)株洲市(荷塘区芦淞区石峰区天元区) 广东:佛山市(南海区顺德区)广州市(番禺区南沙区)江门市(江海区蓬江区)汕头市濠江区湛江市(赤坎区霞山区麻章区) 广西:柳州市(城中区柳北区柳南区鱼峰区) 重庆:渝北区 云南:昆明市西山区 贵州:贵阳市(南明区小河区云岩区)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

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8〕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加强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国土资源部对2004年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以下简称《控制指标》)发布,请认真贯彻实施。 一、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控制指标》与相关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不符合《控制指标》要求的工业项目,不予供地或对项目用地面积予以核减。对因生产安全等有特殊要求确需突破《控制指标》的,应当根据有关规定,结合项目实际进行充分论证,确属合理的,方可批准供地,并将项目用地的批准文件、土地使用合同等相关法律文书报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二、编制工业项目供地文件和签订用地合同时,必须明确约定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绿地率等土地利用控制性指标要求及相关违约责任。 三、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控制指标》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要根据本地区实际,在符合《控制指标》要求

的前提下,制定或调整本地区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并报部备案。要加强对工业用地利用状况的评价与分析,总结典型经验,加大宣传推广的工作力度,大力推进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四、部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技术进步、节约集约用地要求和《控制指标》实施情况,适时修订《控制指标》。 本《控制指标》发布实施后,《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国土资发〔2004〕232号)停止执行。 二〇〇八年一月三十一日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 一、为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与切实保护耕地"得基本国策,促进建设用地得集约利用与优化配置,提高工业项目建设用地得管理水平,制定本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以下简称“控制指标”)。 二、本控制指标就是对一个工业项目(或单项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在土地利用上进行控制得标准、 三、本控制指标就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建设用地预审与审批阶段核定工业项目用地规模得重要标准,就是工业企业与设计单位编制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与初步设计文件得重要依据、 工业项目所属行业已有国家颁布得有关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得,应与本控制指标共同使用。 四、本控制指标由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四项指标构成。工业项目建设用地必须同时符合四项指标。具体如下: (一)工业项目投资强度控制指标应符合表1得规定; (二)容积率控制指标应符合表2得规定; (三)工业项目得建筑系数应不得低于30%; (四)工业项目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 地面积得7%。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与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 五、工业项目建设应采用先进得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缩短工艺流程,节约使用土地。对适合多层标准厂房生产得工业项目,应进入多层标准厂房,原则上不单独供地。 六、工业项目建设要严格控制厂区绿化率,在工业开发区(园区)或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不得建造“花园式工厂”。 七、本控制指标由正文、控制指标应用说明(附件1)、城市等别划分(附件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附件3)共四部分组成。 八、本控制指标适用于新建工业项目,改建、扩建工业项目可参照执行、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问题解答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问题解答 王凯徐颖 1、新、老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过渡、衔接? 2012年1月16日新标准正式实施,在新老标准执行的过渡期内总体上应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 首先,城市总体规划应按照不同工作阶段,区别对待。已经正式批复实施的总规,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不向前追溯执行的原则,不必按照新标准重新修编。在编的总规可以坚持有选择地执行的原则,对已经完成的规划纲要或成果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尽量减少后续实施的不对接问题;但执行中对调整所有现状、规划数据、图纸较为困难且对编制审批进度存在重大影响的,可以不完全按照新标准重新进行技术处理。2012年以后新启动的总规修改、新编应严格按照新标准执行。 其次,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样应区别对待。对于已经批准的控规,不必单纯为执行新标准而重新修编,可结合实施评估、动态维护,按照新标准逐步修改完善。在编、新编的控规应全部按照新标准执行,保证后续规划和用地管理的协调一致。 再次,规划审批管理系统应坚持不影响正常的城市规划管理业务开展为前提,从易到难,由主及次地逐步推进与新标准的对接工作。比如,城市规划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一张图”系统)中已经入库的现状、规划数据和管理程序相关接口等,可结合规划实施评估、动态维护、修改完善、修编修订等工作逐步更新调整。 2、如何把握本标准与专项标准、地方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1.0.3条明确规定,编制城市(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已加强了与土地、交通、园林、环保等相关技术法规的充分对接,避免本标准执行时与其他相关标准产生矛盾;二是城市(镇)总规和控规使用本标准时,还应遵守其他各项技术标准、规范、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需要注意的是,本标准的适用对象为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和其他具备条件的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专业部门组织的居住区、公共设施、绿地、道路交通、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等专项规划应首先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等相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 指标》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一、为认真贯彻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促进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的管理水平,制定本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以下简称“控制指标”)。 二、本控制指标是对一个工业项目(或单项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在土地利用上进行控制的标准。本控制指标适用于新建工业项目,改建、扩建工业项目可参照执行。 三、本控制指标是核定工业项目用地规模的重要标准,是编制工业项目用地有关法律文书、工业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的重要依据,是对工业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和违约责任追究的重要尺度。工业项目所属行业已有国家颁布的有关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应同时满足本控制指标和有关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要求。 四、本控制指标由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绿地率五项指标构成。工业项目建设用地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五项指标: (一)工业项目投资强度控制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二)容积率控制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三)工业项目的建筑系数应不低于30%;

(四)工业项目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 (五)工业企业内部一般不得安排绿地。但因生产工艺等特殊要求需要安排一定比例绿地的,绿地率不得超过20%。 五、工业项目建设应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缩短工艺流程,节约使用土地。对适合多层标准厂房生产的工业项目,应建设或进入多层标准厂房。 六、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没有达到本控制指标要求的,应依照合同约定及有关规定追究违约责任。 七、本控制指标由正文、控制指标应用说明(附件1)、土地等别划分(附件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附件3)共四部分组成。土地等别划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发生调整的,按调整后的执行。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及等别模板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及等别附件1: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 附件2: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等别 一等: 上海: 长宁区虹口区黄浦区静安区卢湾区普陀区徐汇区杨浦区闸北区 二等: 北京: 朝阳区崇文区东城区丰台区海淀区石景山区西城区宣武区 上海: 浦东新区 三等: 广东: 广州市( 白云区海珠区荔湾区萝岗区天河区越秀区) 深圳市( 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盐田区) 四等:

天津: 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河北区红桥区南开区 重庆: 大渡口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沙坪坝区渝中区 河北: 石家庄市( 长安区桥东区桥西区新华区裕华区) 辽宁: 大连市( 甘井子区沙河口区西岗区中山区) 沈阳市( 大东区东陵区和平区皇姑区沈河区铁西区于洪区) 江苏: 常州市( 天宁区新北区钟楼区) 南京市( 白下区鼓楼区建邺区秦淮区下关区玄武区雨花台区) 苏州市( 沧浪区虎丘区金阊区平江区) 无锡市( 北塘区滨湖区崇安区南长区) 浙江: 杭州市( 滨江区拱墅区江干区上城区西湖区下城区) 宁波市( 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 福建: 福州市( 仓山区鼓楼区晋安区台江区) 厦门市( 海沧区湖里区思明区集美区) 山东: 济南市( 市中区历下区槐荫区天桥区) 青岛市( 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崂山区李沧区) 湖北: 武汉市( 东西湖区汉阳区洪山区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青山区武昌区) 湖南: 长沙市( 芙蓉区开福区天心区雨花区岳麓区) 广东: 汕头市( 金平区龙湖区) 珠海市( 金湾区香洲区) 深圳市宝安区 四川: 成都市( 成华区锦江区金牛区青羊区武侯区) 五等: 北京: 通州区

天津: 塘沽区 河北: 唐山市( 路北区路南区开平区) 山西: 太原市( 万柏林区杏花岭区迎泽区) 辽宁: 鞍山市( 立山区千山区铁东区铁西区) 吉林: 长春市( 朝阳区二道区宽城区绿园区南关区) 黑龙江: 哈尔滨市( 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 江苏: 徐州市( 鼓楼区云龙区) 安徽: 合肥市( 包河区庐阳区蜀山区瑶海区) 江西: 南昌市( 东湖区西湖区青山湖区青云谱区) 河南: 郑州市( 二七区管城回族区惠济区金水区中原区) 广东: 东莞市佛山市禅城区惠州市惠城区中山市深圳市龙岗区广州市黄埔区 广西: 南宁市( 江南区良庆区青秀区西乡塘区兴宁区) 海南: 海口市秀英区 云南: 昆明市( 官渡区盘龙区五华区) 陕西: 西安市( 灞桥区碑林区莲湖区未央区新城区雁塔区) 新疆: 乌鲁木齐市( 东山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头屯河区天山区新市区) 六等: 北京: 大兴区昌平区顺义区 天津: 津南区西青区

2017年咨询工程师公路建设项目基本建设程序满分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如果同一层级的法律法规条款存在矛盾或不一致时,()。 A.以领导意见为准 B.以集体研究讨论为准 C.以颁发时间为准 D.以颁发时间在后的为准 用户答案:[D] 得分:10.00 2.路面设计要加强对交通量、交通组成及车辆轴重的分析,必要时应实测交通组成及车辆轴重,()使路面结构设计更科学、更合理。 A.提高路面结构的耐久性 B.提高路面可靠度 C.减少路面车辙 D.增加路面厚度 用户答案:[A] 得分:10.00 3.路线设计原则:以人为本,安全、环保、经济、()。 A.和谐 B.可持续发展 C.节约 D.绿色 用户答案:[B] 得分:10.00 4.公路建设用地审批程序: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前需办理建设用地预审,项目申请报告核准或初步设计审批后应()。 A.申请办理初步用地审批

B.申请办理正式用地审批 C.申请办理用地核准审批 D.申请办理用地最终审批 用户答案:[B] 得分:1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1道题】 1.公路建设按阶段划分为:()。 A.项目决策阶段 B.项目实施阶段 C.项目验收阶段 D.项目运营阶段 用户答案:[ABD] 得分:2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4道题】 1.公路建设用地指标体系用地指标值为调整指标,调整指标包括调整值和调整系数两项。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2.政府投资公路建设项目的建设程序:编制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组织项目招标、组织项目实施、办理项目交竣工验收、组织项目后评价等。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10.00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 制指标》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一、为认真贯彻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促进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的管理水平,制定本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以下简称“控制指标”)。 二、本控制指标是对一个工业项目(或单项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在土地利用上进行控制的标准。本控制指标适用于新建工业项目,改建、扩建工业项目可参照执行。 三、本控制指标是核定工业项目用地规模的重要标准,是编制工业项目用地有关法律文书、工业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的重要依据,是对工业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和违约责任追究的重要尺度。工业项目所属行业已有国家颁布的有关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应同时满足本控制指标和有关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要求。 四、本控制指标由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绿地率五项指标构成。工业项目建设用地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五项指标: (一)工业项目投资强度控制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二)容积率控制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三)工业项目的建筑系数应不低于30%;

(四)工业项目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 地面 积的 7%。 严禁 在工 业项 目用 地范 围内建造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 (五)工业企业内部一般不得安排绿地。但因生产工艺等特殊要求需要安 排一定比例绿地的,绿地率不得超过20%。 五、工业项目建设应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缩短工艺流程,节约 使用土地。对适合多层标准厂房生产的工业项目,应建设或进入多层标准厂房。 六、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没有达到本控制指标要求的,应依照合同约定及 有关规定追究违约责任。 七、本控制指标由正文、控制指标应用说明(附件1)、土地等别划分(附 件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附件3)共四部分组成。土地等别划分、《国 民经济行业分类》发生调整的,按调整后的执行。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和等别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和等别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 单位:元/平方米 等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标准140 120 100 80 64 56 48 42 34 28 24 20 16 14 10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等别 一等: 上海:长宁区、虹口区、黄浦区、静安区、卢湾区、普陀区、徐汇区、杨浦区、闸北区。 二等: 北京:朝阳区、崇文区、东城区、丰台区、海淀区、石景山区、西城区、宣武区。 上海:浦东新区。

三等: 广东:广州市(白云区、海珠区、荔湾区、萝岗区、天河区、越秀区)、深圳市(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盐田区)。 四等: 天津: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河北区、红桥区、南开区。 重庆:大渡口、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沙坪坝区、渝中区。 河北:石家庄市(长安区、桥东区、桥西区、新华区、裕华区)。 辽宁:大连市(甘井子区、沙河口区、西岗区、中山区)、沈阳市(大东区、东陵区、和平区、皇姑区、沈河区、铁西区、于洪区)。 江苏:常州市(天宁区、新北区、钟楼区)、南京市(白下区、鼓楼区、建邺区、秦淮区、下关区玄武区、雨花台区)、苏州市(沧浪区、虎丘区、金阊区、平江区)、无锡市(北塘区、滨湖区、崇安区、南长区)。 浙江:杭州市(滨江区、拱墅区、江干区、上城区、西湖区、下城区)、宁波市(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 福建:福州市(仓山区、鼓楼区、晋安区、台江区)厦门市(海沧区、湖里区、思明区、集美区) 山东:济南市(市中区、历下区、槐荫区、天桥区)、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崂山区李沧区) 湖北:武汉市(东西湖区、汉阳区、洪山区、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青

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2008-07-09 | 作者: | 来源:国土资源部 | 【大中小】【打印】【关闭】 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矿井、选煤厂、筛选厂部分 关于批准发布《煤炭工业工程项目 建设用地指标―矿井、选煤厂、 筛选厂部分》的通知 建标〔1996 〕630 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委(计经委)、土地(国土)管理局(厅),计划单列市建委、计委、土地(国土)管理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 根据国家计委、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指标的几点意见)( ( 1987 )国土〔建〕字第1 料号)和建设部、国家土地管理局《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工作暂行办法》(〔1989 〕国土〔建〕字第169 号)的要求,按照国家计委《一九八八年建设工期定额、建设用地指标制订修订计划》(计综(1987 〕2390 号)的安排,由煤炭工业部负责编制的《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矿井、选煤厂、筛选厂部分》,业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为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指标予以发布,自1997 年2 月1 日起施行。 本建设用地指标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国家土地管理局负责;其具体解释工作,由煤炭工业部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国家土地管理局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六日编制说明 《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矿井、选煤厂、筛选厂部分》是根据国家计委、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印发(关于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指标的几点意见)的通知)(〔1987 〕国土〔建〕字第144 号)和建设部、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印发(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1989 〕国土[建〕字第169 号)的要求,按照国家计委《一九八八年建设工期定额、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制订修订计划》(计综〔1987 〕2390 号附件十六之二)的安排,由我部负责主编,具体由北京煤炭设计研究院会同煤炭工业部沈阳、南京、武汉、选煤、重庆、西安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的。 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人的调查研究,对煤炭工业矿井、选煤厂和筛选厂建设用地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总结,分析论证了大量资料,遵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多次征求各有关部门、单位及专家的意见,最后由我部召开了全国审查会议,会同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审查定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