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应做到“六开放”

数学课堂教学应做到“六开放”
数学课堂教学应做到“六开放”

数学课堂教学应做到“六开放”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之一。《新课程标准》同时指出数学教学的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的三维统一。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达到课程目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六开放”: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的机会;开放学生嘴巴,提供交流的机会;开放学生的耳朵,提供倾听的机会;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开放学生的大脑,提供感悟的机会;开放课堂,提供创新的机会。

一、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的机会

观察是认识的基础,培养学生敏锐、细致、全面、准确的观察能力,有利于学生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的培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学会用数学观察。

1、从观察中建构概念

小学数学的概念绝大部分来源于现实生活,学生建构概念首先要获得感性的认识,这就要依赖于学生的观察。观察实物,模型,图片,多媒体动画,从中抽象出数学概念,有利于学生概念的建构。例如,学生对基数1、2、3、……概念的建构就是反复观察实物、图片获得这些基数的概念。

2、从观察算式,数列中寻求规律、方法

小学数学中的运算定律,性质方法都是从学生的观察比较中寻求出来的。例如: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学生从生活中得到这样一组算式:

2×3=6、2×4=8、2×6=12、2×12=24

学生通过整体观察,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化,积也随着变化;然后再任意对两个算式进行比较观察,发现积的变化与因数的变化规律。从而获得体验。

3、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学的观察

由于观察多来自现实生活情景,实物,图片、动画,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分散,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是关键。观察的方法有:有序观察、重点观察、整体部分观察。

二、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交流的机会

语言是思维的撏饪菙,思维是语言的撃诤藬,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新课程标准指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交流,交流建构也成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训练学生的语言,促进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