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计算天线直径发射功率卫星租用带宽

怎样计算天线直径发射功率卫星租用带宽
怎样计算天线直径发射功率卫星租用带宽

怎样计算天线直径、发射功率、卫星租用带宽?

在卫星通信系统中,使用C波段或者Ku波段。假设,已选定某颗卫星,卫星参数已知,主站和远端站的位置和数量已经确定,卫星通信系统用于数据传输,并数据速率已确定。怎样计算VSAT天线直径和VSAT站的发射功率?

例:卫星通信系统主站位于A点,远端站位于B、C、D点,选定X卫星,球覆波束能覆盖A、B、C、D点,EIRP=35dB,卫星通信系统用于建立内部网(如某大型企业的内部网),最大数据速率为1M,试估算A、B、C、D点的地球站天线直径、发射功率、卫星租用带宽。

1、接收功率的计算

根据电波传播理论,通信链路中电波的自由空间衰减为:

L=(4πd/λ)2 (1)

其中λ为工作波长,在卫星通信中,d为卫星到接收站的距离:

d=35786×103×{1+0.42×[1-cos(φs-φe)cosθ]}1/2或

d=42146×103×[1.023-0.302cos(φs-φe)cosθ]1/2

式中φs为卫星星下点的经度,φe为地球站经度,θ为地球站纬度。

如果源点的发射功率为Pt,接收方向上发射天线的增益为Gt,接收天线的增益为Gr,下行链路的自由空间衰减为Ld,则接收到的功率为:

Pr=Pt×Gt×Gr/Ld用对数表示,则

[Pr]=[Pt]+[Gt]+[Gr]-[Ld](2)

在卫星通信中,Pt×Gt定义为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该值由卫星公司提供,通常以等高线图或表格的形式提供给用户。并将大气闪烁损耗、天线指向误差和馈源极化调整误差对接收的影响归结为ΔLd(Ku波段上行或下行链路瞬间雨衰量可超过10dB,而C波段最大雨衰量一般不超过1dB),则公式(2)变为:

[Pr]=[EIRP]+[Gr]-[Ld]-[ΔLd] (3)

Gr=10lg[(πD/λ)2 η]确定,其中D为接收天线的直径(米),η为接收天线的效率,通常在50%~70%之间(偏馈天线为65%,前馈天线为55%)。

2、当采用SCPC方式使用一个转发器时(SCPC为单路单载波系统,即一路载波只含有一套节目,要传送多套节目就需要多个载波,其优点是可在不同的地点上星,适合上行站不在同一地点而需共用一个转发器的情况。MCPC多路单载波系统,即一路载波包含多套节目,优点是没有多载波谐波干扰,频带和功率利用率较高,适用于多路信号在同一地点上星),转发器的发射功率将在几个载波之间分配,如果这几个载波都是等幅的,则对每1路载波而言,其EIRP要考虑带宽因子:

[S]=10lg(B/Br)其中B为整个转发器的带宽,Br则为某个已调载波占的带宽。如果1个星载转发器的带宽被n个载波均分,则带宽因子成为[S]=10lgn。

此外,在多载波使用时,总功率是多个载波的功率之和,所以每个载波需要有一定数值的功率回退。功率回退的目的是减小互调产物对转发器甚至是对其它转发器的干扰。功率回退的值[OPBO]由卫星公司提供。

综合上述几个因素,某1路载波的EIRP为:

[EIRP]=[EIRP]-[S]-[OPBO]

接收天线接收到载波的功率为:

[Pr]=[EIRP]-[S]-[OPBO]+[Gr]-[Ld]-[ΔLd](4)

3、接收站的噪声温度和下行链路的载温比

如果接收天线的噪声温度为Ta,高频头的噪声温度为TLNB,则接收站的系统噪声温度大致(忽略了馈线的噪声温度)为:

T=Ta+TLNB测定了噪声温度(现在有很多高频头给出的是噪声系数F单位是db,那么噪声系数和噪声温度TLNB的换算公式是: TLNB=(10F/10-1)T0 ,T0是常温下的绝对温度2900K),就可以得到下行链路的载温比C/T:

[C/T]=[Gr/T]+[EIRP]-[Ld]-[ΔLd](5)

通常将[Gr/T]称为地球站的品质因数,它是用来描述卫星接收信号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多个载波使用1个转发器时,某1路载波的载温比为:

[C/T]=[Gr/T]+[EIRP]-[S]-[OPBO]-[Ld]-[ΔLd](6)

4、数字方式转发时的门限[Eb/N0]

当以数字方式转发时,以[Eb/N0]来表示,[Eb/No]是单位比特的平均信号能量(即传送一个比特的信息所需要的载波功率)与噪声的单边功率谱密度(每赫兹带宽的噪声功率)之比。[Eb/N0]与[C/T]的关系:

[Eb/N0]=[C/T]-[RI]-[K](8)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RI为信道编码之前的信息净荷速率,也就是调制解调器输入信号的速率,而非经过信道编码后的数码流的速率。

[Eb/N0]与[C/N]之间有如下关系:

[C/N]=(Eb/N0) ×(Rb/B)其中Rb/B是频谱效率,

B=(1+α)×RS α是滚降系数,在卫星系统中取0.35;RS是符号率

Rb=RS×log2(M) Rb是总码率

所以有Rb/B= log2(M)/1.35

一般来说卫星信号的调制方式都是QPSK,所以Rb/B=1.48 有:

[C/N]=(Eb/N0)+10lg1.48=(Eb/N0)+1.7 (9)

5、雨衰对卫星信号接收的影响

在进行卫星接收时,我们经常会遇到雨衰的问题,对于C波段来说,由于其波长较大,所以雨衰较小在1db以下,但对于波长较短的KU波段来说,由于雨滴对电波的吸收和散射造成对电波的衰减较为严重,所以在KU波段雨衰可高达10db以上。对于地面接收站来说,避免雨衰的方法是采用大口径的接收天线加以解决。

另外,雨滴对电磁波还有去极化的作用,由于穿过雨滴的入射电波的极化面取向不同将造成雨滴对电波的衰减和相移不同,从而对电磁波形成微分衰减和微分相移,这对于正交极化复用的双极化传输系统造成极化隔离度下降,正交极化信号相互干扰加大。

EIRP(Effective Isotropic Radiated Power)

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EIRP也称为等效全向辐射功率,它的定义是地球站或卫星的天线发送出的功率(P)和该天线增益(G)的乘积,即:

EIRP=P*G

如果用dB计算,则为

EIRP(dBW) = P(dBW) + G(dBW)

EIRP表示了发送功率和天线增益的联合效果。

EIRP是卫星通信和无线网络中的一种重要参数。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为卫星转发器在指定方向上的辐射功率。它为天线增益与功放输出功率之对数和,单位为dBW。EIRP的计算公式为EIRP = P –Loss + 式中的P为放大器的输出功率,Loss为功放输出端与天线馈源之间的馈线损耗,为卫星天线的发送增益。

卫星转发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通信卫星的转发器主要参数为G/T、SFD与EIRP。相关参数在用户载波的链路计算和卫星通信的系统设计中起着关键作用。

G/T 、SFD与EIRP

G/T 被称为figure of merit,即接收系统的品质因素。G/T为接收天线增益G与接收系统噪声温度T之比值,单位为dB/k ,其计算公式为,

G/T = GR –TS

式中,GR为卫星天线的接收增益,TS为卫星接收系统的噪声温度。

饱和通量密度SFD的定义为,当转发器被推到饱和工作点时,上行载波在接收天线口面所达到的通量密度。SFD反映卫星转发器对上行功率的需求量,单位为dBW/m2,它的一种常用计算公式为,

SFD = constant + attn –G/T

式中的constant为反映转发器增益的计算常数,其数值多在-100与-90之间。constant越小,转发器的增益就越高。上式中的attn为转发器的衰减控制量。通过地面遥控方式,可以改变星上转发器的attn值,调整SFD的灵敏度。用户在作链路计算时,应向卫星公司了解相关转发器衰减档的当前设置值,并且据此对手册中查到的SFD数据作修正。

EIRP反映卫星转发器在指定方向上的辐射功率,它为天线增益与功放输出功率之对数和,单位为dBW,其计算公式为,

EIRP = P –Loss + GT

上式中,P为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Loss为功放输出端与天线馈源之间的馈线损耗,GT 为卫星天线的发送增益。

天线增益决定转发器参数

G/T和SFD反映卫星接收系统在其服务区内的性能,这两个参数与卫星接收天线的增益线性相关。EIRP反映转发器的下行功率,它与卫星发送天线的增益线性相关。

卫星天线增益随天线指向与工作频率而变。天线服务区中不同地点的转发器参数各不相同。用户可以从卫星公司所提供的城市参数表、或者G/T与EIRP等值线分布图中查询各地的转发器参数。不同转发器在同一地点的参数略有不同。

系统噪声温度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公司所选的系统噪声温度TS可能略有出入,而这将影响G/T的取值。系统噪声温度主要由天线噪声温度和接收系统前置级放大器的噪声温度所构成。折算到天线馈源端的系统噪声温度的计算公式为,

TS = Ta + (LF–1) T1 + LF * Te (dBk)

式中,Ta和Te分别为天线和低噪声放大器的噪声温度,LF为天线和放大器之间的馈线损耗,T1 为馈线的环境温度。由于卫星天线指向温度较高的地球表面,Ta远高于Te。不过,星上的馈线损耗较大,上式中折算到天线馈源端的后两项噪声因子也不容小觑。

视频监控行业常用标准带宽计算

1、首先计算 720P(1280×720)单幅图像照片的数据量 每像素用24比特表示,则: 720P图像照片的原始数据量= 1280×720×24/8/1024=2700 KByte 2、计算视频会议活动图像的数据量 国内PAL活动图像是每秒传输25帧。数字动态图像是由I帧/B帧/P帧构成。 其中I帧是参考帧:可以认为是一副真实的图像照片。B帧和P帧可简单理解为预测帧,主要是图像的增量变化数据,数据量一般较小。 极限情况下,25帧均为I帧,即每帧传输的图像完全不同。则: 720P活动图像的每秒传输的极限数据量= 2700 KByte×25 = 67500 KByte/s 转换成网络传输Bit流= 67500×8 = 540000 Kbit/s,即528M的带宽。 在实际视频会议应用中,由于有固定场景,因此以传输增量数据为主(传输以B帧和P帧为主),一般在10%-40% 之间,40%为变化较多的会议场景。计算如下: 增量数据在10%的情况下, 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10%×24 + 2700 KByte =9180 KByte/s = 72 Mbit/s 增量数据在20%的情况下, 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20%×24+ 2700 KByte =15660 KByte/s = 123 Mbit/s 增量数据在40%的情况下, 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40%×24+ 2700 KByte =28620 KByte/s = 224 Mbit/s 3、H.264压缩比 H.264最大的优势是具有很高的数据压缩比率,在同等图像质量的条件下,H.264的压缩比是MPEG-2的2倍以上,是MPEG-4的1.5~2倍。举个例子,原始文件为88GB,采用MPEG-2压缩后为3.5GB,压缩比为25∶1,而采用H.264压缩后为1.1GB,从88GB到1.1GB,H.264的压缩比达到惊人的80∶1。 4、采用H.264压缩后的净荷数据量 视频会议中都对原始码流进行编解码压缩。采用H.264,压缩比取80:1。计算如下:在1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净荷数据量= 72/80 = 0.9 Mbit/s 在2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净荷数据量= 123/80 = 1.6 Mbit/s 在4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净荷数据量= 224/80 = 2.8 Mbit/s 5、采用H.264压缩后的传输数据量 加上网络开销,传输数据量= 净荷数据量* 1.3 在1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传输数据量= 0.9 * 1.3 = 1.17 Mbit/s 在2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传输数据量= 1.6 * 1.3 = 2.08 Mbit/s 在4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传输数据量= 2.8 * 1.3 = 3.64 Mbit/s 6、厂商情况 部分厂商宣传的1M 720P超高清应用,有诸多使用限制。 如宝利通在其《HDX管理员指南》P56中明确指出:“在将视频质量设置为“清晰度”

IPTV流量带宽计算

流量带宽计算 1各节点带宽需求计算 单播带宽:根据用户模型表,计算得出每个节点的单播带宽。 信令带宽:根据各节点组网计算得到每个节点信令带宽。 直播带宽: 1)如果是全网组播,则每个节点只需要计算一份直播带宽,如50个H264频道,为2M x 50 = 100Mbps。 2)如果是组播中继,则: 中心节点带宽与下挂的区域中心(边缘节点)个数有关,为n+1的关系。如:某中心节点下挂3区域中心,则带宽需要计算3+1=4份。 区域中心带宽与下挂的边缘节点个数有关,为n+1的关系。如:某区域中心节点下挂12个边缘节点,则带宽需要计算12+1=13份。 每个边缘节点需要一份直播带宽,如50个H264频道,为2M x 50 = 100Mbps。 3)如果是全网单播,则: 中心节点和区域中心节点计算方法与组播中继相同。 边缘节点带宽需要根据用户访问模型计算本节点直播用户数获得。如某边缘节点带用户10000个,H264频道50个,按照用户访问模型,有1850直播并发访问。则需要的带宽为:2M x 50 + 2M x 1850 = 3800Mbps,其中2M x 50为中继来的直播频道带宽。 汇总获得每个节点的接入带宽需求: 节点带宽=单播带宽+直播带宽+信令带宽 2带宽计算实例 在计算之前先通过查看FRS了解频道码率、用户数、频道数等参数。 ①在线率和并发率和哪些部件有关系 在线率:EPG容量 并发率:HMS性能 ②基础带宽计算

HLS SD Bit Rate = (64+214+464+664+1328+1928)/ = 可以通过以上方式计算出标清或者高清的的带宽 2.1Dimension for IPTV Services

各种带宽概念详解,适合初学者

?什么是带宽? ? 在各类电子设备和元器件中,我们都可以接触到带宽的概念,例如我们熟知的显示器的带宽,内存的带宽,总线的带宽和网络的带宽等等;对这些设备而言,带宽是一个 非常重要的指标.不过容易让人迷惑的是,在显示器中它的单位是MHz,这是一个频率 的概念;而在总线和内存中的单位则是GB/s,相当于数据传输率的概念;而在通讯领域, 带宽的描述单位又变成了MHz,GHz……这两种不同单位的带宽表达的是同一个内涵么 二者存在哪些方面的联系呢本文就带你走入精彩的带宽世界. 一, 带宽的两种概念 第一种如果从电子电路角度出发,带宽(Bandwidth)本意指的是电子电路中存在一个固有通频带,这个概念或许比较抽象,我们有必要作进一步解释.大家都知道,各类复杂 的电子电路无一例外都存在电感,电容或相当功能的储能元件,即使没有采用现成的电 感线圈或电容,导线自身就是一个电感,而导线与导线之间,导线与地之间便可以组成 电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杂散电容或分布电容;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电容,电感,都会 对信号起着阻滞作用从而消耗信号能量,严重的话会影响信号品质.这种效应与交流电 信号的频率成正比关系,当频率高到一定程度,令信号难以保持稳定时,整个电子电路 自然就无法正常工作.为此,电子学上就提出了"带宽"的概念,它指的是电路可以保 持稳定工作的频率范围.而属于该体系的有显示器带宽,通讯/网络中的带宽等等. 而第二种带宽的概念大家也许会更熟悉,它所指的其实是数据传输率,譬如内存带宽,总线带宽,网络带宽等等,都是以"字节/秒"为单位.我们不清楚从什么时候起 这些数据传输率的概念被称为"带宽",但因业界与公众都接受了这种说法,代表数据 传输率的带宽概念非常流行,尽管它与电子电路中"带宽"的本意相差很远. 区别:对于电子电路中的带宽,决定因素在于电路设计.它主要是由高频放大部分元件的特性决定,而高频电路的设计是比较困难的部分,成本也比普通电路要高很多.这部分 内容涉及到电路设计的知识,对此我们就不做深入的分析.而对于总线,内存中的带宽, 决定其数值的主要因素在于工作频率和位宽,在这两个领域,带宽等于工作频率与位宽 的乘积,因此带宽和工作频率,位宽两个指标成正比.不过工作频率或位宽并不能无限制提高,它们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我们会在接下来的总线,内存部分对其作专门论述. 二, 总线中的带宽 在计算机系统中,总线的作用就好比是人体中的神经系统,它承担的是所有数据传输的职责,而各个子系统间都必须籍由总线才能通讯,例如,CPU和北桥间有前端总线, 北桥与显卡间为AGP总线,芯片组间有南北桥总线,各类扩展设备通过PCI,PCI-X总 线与系统连接;主机与外部设备的连接也是通过总线进行,如目前流行的USB 2.0, IEEE1394总线等等,一句话,在一部计算机系统内,所有数据交换的需求都必须通过总 线来实现! 按照工作模式不同,总线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并行总线,它在同一时刻可以传输多位数据,好比是一条允许多辆车并排开的宽敞道路,而且它还有双向单向之分;另 一种为串行总线,它在同一时刻只能传输一个数据,好比只容许一辆车行走的狭窄道路, 数据必须一个接一个传输,看起来仿佛一个长长的数据串,故称为"串行". 并行总线和串行总线的描述参数存在一定差别.对并行总线来说,描述的性能参数 有以下三个:总线宽度,时钟频率,数据传输频率.其中,总线宽度就是该总线可同时

传输带宽计算方法

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 路等都有很大关系。下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做以 介绍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单位为bps(BitPerSecond) ,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 么是1。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则情况刚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 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 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咼。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去,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 传输带宽计算:比特率大小X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 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 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s 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20路)1

网络带宽需求的计算方法_1

网络带宽需求的计算方法 1 SZ世纪昌蓝-谢飞(20789402) 17:27:17 每日增量数据/计划恢复时间*8=带宽 做异步一般2~3M基本可以,但是要参考客户每天数据的增量和备份窗口时间 SZ世纪昌蓝-谢飞(20789402) 17:31:05 同步一般推荐10Mb以上 1、电信带宽是按Bit计算的,电脑文件是按Byte计算的,1Byte=8Bit,接入光纤的带宽/8=实际使用带宽。 2、浏览网页一次2K,网络游戏、视频是交互式的一般80K就搞定了,QQ或MSN等即时工具也是占10K左右。 3、以20台电脑为例: 浏览网页: 20台电脑*2K=40K 网络游戏+视频:20台电脑*80K*2=3200K MSN、QQ : 20台电脑*10K=200K 40+3200+200=3440K Byte 3440*8=2M光纤 4、ADSL带宽是非对称的的,电话线路中0~4Khz用来传输电话音频,用26Khz~1.1Mhz频段传数据,并把它以4Khz的宽度划分为25个上行子通道和249个下行子通道,输入的数据经过TCM编码及QAM调制后,送往子信道,所以理论上上行速率可达1.5Mbps, 下行速率可达14.9Mbps,考虑到干扰等情况,实际上传输速率一般为上行640Kbps,下行8Mbps 。我们常用的2M ADSL实际速率下载约250Kbyte,上传约64Kbyte 光纤带宽是对称的,上传和下载均等

网络带宽计算方法 这里指的是带宽网速的单位计算方式方法及关系。 在计算机网络、IDC机房中,其宽带速率的单位用bps(或b/s)表示; 换算关系为:1Byte=8bit 1B=8b ---------- 1B/s=8b/s(或1Bps=8bps) 1KB=1024B ---------- 1KB/s=1024B/s 1MB=1024KB ---------- 1MB/s=1024KB/s 在实际上网应用中,下载软件时常常看到诸如下载速度显示为128KB(KB/s),103KB/s等等宽带速率大小字样,因为ISP提供的线路带宽使用的单位是比特,而一般下载软件显示的是字节(1字节=8比特),所以要通过换算,才能得实际值。然而我们可以按照换算公式换算一下: 128KB/s=128×8(Kb/s)=1024Kb/s=1Mb/s即:128KB/s=1Mb/s 理论上:2M(即2Mb/s)宽带理论速率是:256KB/s(即2048Kb/s),实际速率大约为80--200kB/s;(其原因是受用户计算机性能、网络设备质量、资源使用情况、网络高峰期、网站服务能力、线路衰耗,信号衰减等多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4M(即4Mb/s)的宽带理论速率是: 512KB/s,实际速率大约为200---440kB/s。 网络带宽计算方法 bps:位/每秒,通常对于串行总线设备使用bps为单位,如串口,USB口,以太网总线等。Bps:字节/每秒,通常对于并行总线设备使用Bps为单位,如并口,IDE硬盘等。 网络技术中的 10M 带宽指的是以位计算, 就是 10M bit /秒 ,而下载时的速度看到的是以 字节(Byte)计算的,所以 10M 带宽换算成字节理论上最快下载速度为: 1.25 M Byte/秒! 在计算机/通讯行业中,计算数据传送速度也使用十进制来衡量。 在数据存储容量计算中,一般采用二进制来衡量。1MB=1024K=1024*1024B。 根据进制规定,传送速度可以有两种表示方法 bps 和 Bps,但是他们是有严格区别。Bps中的B使用的是二进制系统中的Byte字节 ,bps中的b是十进制系统中的位元。在我们常说的56K

IPTV流量带宽计算

流量带宽计算 1 各节点带宽需求计算 单播带宽:根据用户模型表,计算得出每个节点的单播带宽。 信令带宽:根据各节点组网计算得到每个节点信令带宽。 直播带宽: 1)如果是全网组播,则每个节点只需要计算一份直播带宽,如50个H264频道,为2M x 50 = 100Mbps。 2)如果是组播中继,则: 中心节点带宽与下挂的区域中心(边缘节点)个数有关,为n+1的关系。如:某中心节点下挂3区域中心,则带宽需要计算3+1=4份。 区域中心带宽与下挂的边缘节点个数有关,为n+1的关系。如:某区域中心节点下挂12个边缘节点,则带宽需要计算12+1=13份。 每个边缘节点需要一份直播带宽,如50个H264频道,为2M x 50 = 100Mbps。 3)如果是全网单播,则: 中心节点和区域中心节点计算方法与组播中继相同。 边缘节点带宽需要根据用户访问模型计算本节点直播用户数获得。如某边缘节点带用户10000个,H264频道50个,按照用户访问模型,有1850直播并发访问。则需要的带宽为:2M x 50 + 2M x 1850 = 3800Mbps,其中2M x 50为中继来的直播频道带宽。 汇总获得每个节点的接入带宽需求: 节点带宽=单播带宽+直播带宽+信令带宽

2 带宽计算实例 在计算之前先通过查看FRS了解频道码率、用户数、频道数等参数。 ①在线率和并发率和哪些部件有关系 在线率:EPG容量 并发率:HMS性能 ②基础带宽计算 HLS SD Bit Rate = (64+214+464+664+1328+1928)/0.8 = 5.828M 可以通过以上方式计算出标清或者高清的的带宽 2.1 Dimension for IPTV Services

带宽计算方法

带宽计算方法 及大B与小b说明. 一.Byte与bit说明 在计算机科学中,bit是表示信息的最小单位,叫做二进制位;一般用0和1表示。Byte叫做字节,由8个位(8bit)组成一个字节(1Byte),用于表示计算机中的一个字符。bit与Byte之间可以进行换算,其换算关系为:1Byte=8bit (或简写为:1B=8b);在实际应用中一般用简称,即1bit简写为1b(注意是小写英文字母b),1Byte简写为1B(注意是大写英文字母B)。 换算公式: 1Byte=8bit 1B=8b---------- 1B/s=8b/s(或1Bps=8bps) 1KB=1024B---------- 1KB/s=1024B/s 1MB=1024KB ---------- 1MB/s=1024KB/s 规范提示: 实际书写规范中B应表示Byte(字节),b应表示bit(比特),但在平时的实际书写中有的把bit和Byte都混写为b,如把Mb/s和MB/s都混写为Mb/s,导致人们在实际计算中因单位的混淆而出错。 二.实际使用 在实际上网应用中,下载软件时常常看到诸如下载速度显示为128KB (KB/s),103KB/s等等宽带速率大小字样,因为ISP提供的线路带宽使用的单位是比特(bit,即小b),而一般下载软件显示的是字节(byte,1byte= 8bits),所以要通过换算,才能得实际值。 然而我们可以按照换算公式换算一下:

128KB/s=128×8(Kb/s)=1024Kb/s=1Mb/s即:128KB/s=1Mb/s 也就是我们要有1M的带宽,下载速度才能达到128KB/s. 4M(即4Mb/s)的宽带理论速率是:512KB/s,实际速率大约为200---440kB/s. 三.ADSL宽带说明 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oop)技术是一种不对称数字用户线实现宽带接入互连网的技术,ADSL作为一种传输层的技术,充分利用现有的铜线资源,在一对双绞线上提供上行640kbps(理论上行1Mbps)下行8Mbps的带宽,从而克服了传统用户在"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宽带接入。 上行速率: 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下行速率: 是指网络向用户电脑发送信息时的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去,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而从网上下载文件,影响下载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当然,在实际上传下载过程中,线路、设备(含计算机及其他设备)等的质量也会对速度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 上行速率对下行速率的影响: TCP/IP规定,每一个封包,都需要有acknowledge信息的回传,也就是说,传输的资料,需要有一个收到资料的信息回复,才能决定后面的传输速度,并决定是否重新传输遗失的资料。 上行的带宽一部分就是用来传输这些acknowledge(确认)资料的,当上行负载过大的时候,就会影响acknowledge资料的传送速度,并进而影响到下载速度。这对非对称数字环路也就是ADSL这种上行带宽远小于下载带宽的连接来说影响尤为明显。

存储器带宽的计算公式

、存储器带宽的计算公式:带宽=存储器时频率X存储器数据总线位数/8 如PC133 的SDRAM 的带宽如下:133Mhzx64bit/8=1064MB/s 有一些电脑发烧特别针对显卡的显存提出了一条计算公式;显存的带宽=帧缓冲带宽+贴图纹理带宽+Z 缓冲带宽,这 已经是比较专业化的算法了,孝虑到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而本文中所涉及的公式除特别指出的外,均为理论数值 二、总线带宽的计算公式总线带宽=存储器时钟频率>存储器数据总位数/8 女口:PCI总线带宽=33MHz X 32bit/8=133MB/s,AGP X总线的带宽为66Bit/8=528MB/s 理论上来说,AGP N X的带 宽就是528/sxN 。 三、显示器带宽计算公式 显示器带宽(MHz)=(每条水平扫描上的像素个数X每帧画面的水平扫描线数)每秒钟画面的刷新率。 公式中括号里即为显示器的标称分辩率,所以在分辩率一定的情况下,当显示器的刷新有少许的提高,它的带宽就是要提高相当多。在实际中,计算分式加上了一个系数 1.35,这是因为水平扫描的图素的个数和行扫描频率要比理论值高一些,即:显示器带宽(MHz)=1.35 X(每条水平扫描线上的像素数X每帧画面的水平扫描线数)每秒钟画面的刷新率。四、A DSL的网络传送数据速度计算公式上/下行速度(Mbps)=信道数X每个信道采样值位数X调制速度 ADSL有25个上行子通道和249个下行子通道,以每赫兹传送15bits(位)数据,调制解调速为4KHz,所以ADSL的理论上行速度为25X15X4KHz=1.5Mbps ,而理论下行速度为249X15X 4KHz=14.9Mbps 。 五、硬盘容量的计算公式 非格式化硬盘容量=面数*(磁道数/面)*内圆周长*最大位密度格式化硬盘容量=面数*(磁道数/面)* (扇区数/道)*(字节数/扇区)硬盘的容量是由硬盘的磁头数、柱面数和每磁道扇区数决定的,因PC机中每扇区容量为512字节,所以硬盘容量的 具体计算公式为:总容量(字节数)=512X 磁头数X 柱面数X 每磁道扇区数。 例如,系捷ST38420A 硬盘的磁头数为16、柱面数为16383、每磁道扇区数为63,则其总容量的计算方法为: 512X16X16383X63=8455200768 字节=8455200768/1024/1024/1000=8.06GB (lKB=1024B 、1MB=1024KB 、 1GB=1024MB ))总容量(字节数)=512 X磁头数X柱面数X每磁道扇区数 其中乘以512 这个数是因为每扇区量为512字节,从上面可以看出,硬盘的容量是由硬盘的磁头、柱面数和每磁道扇区数决定的。 硬盘分区成整数的计算公式:如分nG:(n-1)*4+n*1024 ;如分10G,要输入(10-1)*4+10*1024=10276 六、其他 其他的如Athlon XP 处理器采用了PR 标称方式,以官方公开的Athlon XP 处理器标称频和实际频率的转换计算公式为准即: 显示器视频放大器通频带宽度的简称,指电子枪每秒钟在屏幕上扫过的最大总像素数,以MHz(兆赫兹)为单位。从表面上看,只需用行 频乘以水平分辨率就可以得到带宽。但实际上,电子枪在扫描时扫过水平方向上的像素点数与垂直方向上的像素点数均高于理论值,这样才能避免信号在扫描边缘衰减,使图像四周同样清晰。 水平分辨率大约为实际扫描值的80 %,垂直分辨率大约为实际扫描值的93 %,所以带宽的计算公式为:带宽=水平分辨率/0.8 X垂直分 辨率/0.93 X场频。或带宽=水平分辨率X垂直分辨率X场频X 1.344。例如:在1024 X 768@85Hz 的模式下,带宽为1024 X 768X 85 X 1.344=89.84199868mhz 。带宽的值越大,显示器性能越好。 带宽越高,惯性越小,响应速度越快,允许通过的信号频率越高,信号失真越小,它反映了显示器的解像能力。与行频相比,带宽更具有综合性也更直接的反映显示器的性能。它造成显示器性能差异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cpu, 内存带宽计算公式 现在的单通道内存控制器一般都是64bit 的,8 个 2 进制bit 相当于 1 个字节,换算成字节是64/8=8 ,再乘以内存的运行频率,如果是ddr 内存就要再乘以2,因为它是以sd 内存双倍的速度传输数据的,所以 ddr266, 运行频率为133mhz ,带宽为133*2*64/8=2100mb/s=2.1gb/s ddr333, 运行频率为166mhz ,带宽为166*2*64/8=2700mb/s=2.7gb/s ddr400, 运行频率为200mhz ,带宽为200*2*64/8=3200mb/s=3.2gb/s 所谓双通道ddr ,就是芯片组可以在两个不同的数据通道上分别寻址、读取数据。这两个相互独立工作的内存通道是依附于两个独立并行工作的,位宽为64-bit 的内存控制器下,因此使普通的ddr 内存可以达到128-bit 的位宽,因此,内存带宽是单通道的两倍,因此双通道ddr266 的带宽为133*2*64/8*2=4200mb/s=4.2gb/s 双通道ddr333 的带宽为166*2*64/8*2=5400mb/s=5.4gb/s 双通道ddr400 的带宽为200*2*64/8*2=6400mb/s=6.4gb/s 关于瓶径问题: cpu与北桥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称前端总线(fsb),对于intel的主流平台,其采用q/p总线技术,fsb=cpu夕濒*4,如赛扬4的外频为100,其fsb 为400,数据带宽为3.2gb/s,p4a的外频为100,其fsb为400,数据带宽为3.2gb/s,p4b的外频为133,其fsb为533,数据带宽为4.2gb/s,p4c、p4e 的外频为200,其fsb为800,数据带宽为 6.4gb/s,对于amd的主流平台,其采用ev6总线技术,fsb=cpu 外频*2,对于athlon xp,其外频为133,166,200,对应的fsb分别为266,333,400,数据带宽分别为2.1,2.7,3.2gb/s fsb与内存带宽相等的情况下,则不存在瓶径问题,如果内存带宽小于fsb则形成内存带宽瓶径,无法完全发挥系统的性能。

视频会议-系统带宽的计算方法

客户端带宽: 下行带宽=接受视频路数*视频码流+音频带宽 上行带宽=广播视频路数*视频码流+音频带宽 服务器带宽: 下行带宽=视频带宽+音频带宽=广播视频路数*视频码流+发言人数*音频带宽 上行带宽=视频带宽+音频带宽=(客户端数量-1)*广播视频路数*码流+(开会人数-1)*音频带宽 举例:假设20个点的会议,广播2路视频,1人发言。(视频码流150K,音频带宽24K。)计算如下: 客户端(下行)=广播视频路数*视频码流+音频带宽=2*150K+24K=324K 客户端(上行)=广播视频路数*视频码流+音频带宽 服务器(下行)=广播视频路数*视频码流+发言人数1*音频带宽=2*150K+1*24=324K 服务器(上行)=(客户端数量-1)*广播视频路数*码流+(开会人数-1)*音频带宽=19*2*150K+19*24K=6M 上面是理论值,实际会高一点,还需考虑其带宽利用率和损耗。

相关小知识: 文件大小的最小单位是byte字节,我们一般说文件都多少兆(字节) 算带宽的时候是按位算的;流量最小单位是bit 位 1Byte=8bit 在计算机网络、IDC机房中,其宽带速率的单位用bps(或b/s)表示;换算关系为:1Byte=8bit 1B=8b ---------- 1B/s=8b/s(或1Bps=8bps) 1KB=1024B ---------- 1KB/s=1024B/s 1MB=1024KB ---------- 1MB/s=1024KB/s 在实际上网应用中,下载软件时常常看到诸如下载速度显示为128KB(KB/s),103KB/s等等宽带速率大小字样,因为网络带宽单位是:位/每秒(即:bit/s),而内存等带宽单位却是:字节/每秒(即:byte/s)。我们可以按照换算公式换算一下:128KB/s=128×8(Kb/s)=1024Kb/s=1Mb/s即:128KB/s=1Mb/s 理论上:2M(即2Mb/s)宽带理论速率是:256KB/s(即2048Kb/s),实际速率大约为80--200kB/s;(其原因是受用户计算机性能、网络设备质量、资源使用情况、网络高峰期、网站服务能力、线路衰耗,信号衰减等多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4M(即4Mb/s)的宽带理论速率是: 512KB/s,实际速率大约为200---440kB/s。

带宽计算公式

交换机性能参数学习总结 一、交换机背板是设计值,可以大于等于交换容量(此为达到线速交换机的一个标准)。厂家在设计的时候考虑了将来模块的升级,比如模块从开始的百兆升级到支持千兆、万兆,端口密度增加等。背板带宽一般是指模块化交换机。它决定了各模板与交换引擎间的连接带宽的最高上限。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背板带宽标志了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单位为Gbps,也叫交换带宽。 二、交换容量(最大转发带宽、吞吐量)是指系统中用户接口之间交换数据的最大能力,用户数据的交换是由交换矩阵实现的。交换机达到线速时,交换容量等于端口数×相应端口速率×2(全双工模式)。 三、包转发率它体现了交换引擎的转发性能。标准的以太网帧尺寸在64字节到1518字节之间,在衡量交换机包转发能力时应当采用最小尺寸的包进行评价。指基于64字节分组,在单位时间内交换机转发的数据总数。当交换机达到线速时包转发率=千兆端口数量×1.488Mpps+百兆端口数量×0.1488Mpps+其余类型端口数×相应计算方法 四、转发带宽与包转发速率关系 8*(64+8+12)*2*包转发速率/1024=转发带宽 注:最大传输带宽=交换容量(交换容量用单工计算) 我的公式推算: 假设交换机有A、B、C三种接口各一个,它们的包转发率分别是X、Y、Z 64+8+12的意思为:基于64字节分组测试(以太网传输最小包长就是64字节);8以太网中,每个帧头都要加上了8个字节的前导符;帧间隙最小为12字节。再乘8是转换为Bit 为单位 所以得: 交换机转发带宽=X*8*(64+8+12)+Y*8*(64+8+12)+Z*8*(64+8+12) =(X+Y+Z)*1344 =交换机包转发率*1344 带宽计算公式说明 长空发表于2006-1-15 11:44:00 一、计算公式说明 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背板带宽标志了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单位为Gbps,也叫交换带宽,一般的交换机的背板带宽从几Gbps到上百Gbps不等。一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高,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但同时设计成本也会越高。 一般来讲,计算方法如下:

带宽计算

从技术角度看显示器的选择 视频带宽和刷新率没有必然联系 用户关注视频带宽,主要是希望能得到较高的刷新率。比如一台203MHz视频带宽的17寸显示器一般可以提供1024x768分辨率下100Hz的刷新率,而110MHz视频带宽的则只能提供85Hz的刷新率。那么如何通过视频带宽来计算刷新率呢? 理论上这个计算公式是 公式一:理论视频带宽=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刷新率 但实际上,由于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图像边缘的信号衰减,保持图像四周清晰,电子枪的实际扫描范围是要大于分辨率尺寸的,在水平方向通常要大25%左右,垂直方向要大4-8%左右。这也就是所谓的过扫描系数。 所以,要在一定分辨率下达到一定的刷新率,实际所需要的视频带宽是要大于理论公式的那个视频带宽的。因此我们可以将过扫描系数加进这个公式里去,即: 公式二:实际视频带宽=(水平分辨率×1.25)×(垂直分辨率×1.04~1.08)×刷新率 显象管尺寸(Isize) 显象管的尺寸一般所指的是显象管的对角线的尺寸,但对于用户来说,最关心的还是他的可视面积,就是我们所能够看到的显象管的实际大小尺寸,单位都是指英寸。一般来说,15英寸显示器,其可视面积一般为13.8英寸,17英寸的显示器,其可视面积一般为16英寸,19英寸的显示器,其可视面积一般为18英寸。目前家用显示器的主流是17英寸的显示器,如果您是购买显示器主要为了诸如图形设计等应用,可以考虑选择尺寸比较大的显示器,比如19英寸的和21英寸的。 分辨率(Resolution): 是一个定义画面解析度的标准,是由每帧画面的象素来确定。例如:800×600,是指水平显示的图素个数×水平扫描线数来表示的,说得简单形象一点,就是说当在800×600分辨率下,每幅画面由水平方向上的800个点和垂直方向上的600个点组成。对于一般的应用来说,1024×768或800×600已经足够了,大家在挑选显示器的时候,如果没有特殊的要求的话,没有必要挑选分辨率很大的显示器,一是用不上,二是价格较高。一般来说15英寸的显示器的最佳分辨率是800×600,17英寸的显示器的最佳分辨率是1024×768,除非您有特殊需要,不然再高的分辨率会使您的眼睛更容易疲劳。

计算机常用接口带宽计算

各Interface帶寬計算rev1.1 1. AMD HT, PCIE*Gen2, SATA Data Rate HT1.0 工作频率在200MHz—800MHz范围 800MHz DDR特性800MHz*4÷8=400MB/s 每位 Max单向Bandwidth=0.4*16=6.4GB/s Max双向Bandwidth=0.4*32=12.8GB/s HT2.0 提供了1.0GHz、1.2GHz和1.4GHz几种频率 1.4GHz DDR特性 1.6GHz*4÷8=800MB/s 每位 Max单向Bandwidth=0.8*16=12.8GB/s Max双向Bandwidth=0.8*32=25.6GB/s HT3.0 提供了1.8GHz、2.0GHz、2.4GHz、2.6GHz几种频率 2.6GHz DDR特性2.6GHz*4÷8=1.3GB/s 每位 Max 单向Bandwidth=1.3*16=20.8GB/s Max双向Bandwidth=1.3*32=41.6GB/s HT3.1 提供了2.8GHz、3.0GHz和3.2GHz几种频率 3.1GHz DDR特性3.2GHz*4÷8=1.6GB/s 每位 Max 单向Bandwidth=1.6*16=25.6GB/s Max双向Bandwidth=1.6*32=51.2GB/s 2. Intel QPI QPI两种规格:4.8GT/s, 6.4GT/s 双边沿触发 1条QPI的带宽: 6.4GHz*2雙邊沿觸發*20最大位寬*(8b/10b編碼)÷8b =25.6GB/s, 4.6GHz*2雙邊沿觸發*20最大位寬*(8b/10b編碼)÷8b =19.2GB/s 18data+2crc,所以实际上 4.8GT/s Data的max双向bandwidth=19.2*18÷20=17.28GB/s 6.4GT/s Data的max双向bandwidth=25.6*18÷20=23.04GB/s 3. Intel FSB FSB800 Bandwidth = 800MHz/bit*64bit÷8=6.4GB/s FSB1066 Bandwidth = 1066MHz/bit *64bit÷8=8.53GB/s

网络带宽需求的计算

网络带宽需求的计算方法 1、电信带宽是按Bit计算的,电脑文件是按Byte计算的,1Byte=8Bit,接入光纤的带宽/8=实际使用带宽。 2、浏览网页一次2K,网络游戏、视频是交互式的一般80K就搞定了,QQ或MSN等即时工具也是占10K左右。 3、以20台电脑为例: 浏览网页: 20台电脑*2K=40K 网络游戏+视频:20台电脑*80K*2=3200K MSN、QQ : 20台电脑*10K=200K 40+3200+200=3440K Byte 3440*8=2M光纤 4、ADSL带宽是非对称的的,电话线路中0~4Khz用来传输电话音频,用26Khz~1.1Mhz频段传数据,并把它以4Khz的宽度划分为25个上行子通道和249个下行子通道,输入的数据经过TCM编码及QAM调制后,送往子信道,所以理论上上行速率可达1.5Mbps, 下行速率可达14.9Mbps,考虑到干扰等情况,实际上传输速率一般为上行640Kbps,下行8Mbps 。我们常用的2M ADSL实际速率下载约250Kbyte,上传约64Kbyte 光纤带宽是对称的,上传和下载均等

网络带宽计算方法 这里指的是带宽网速的单位计算方式方法及关系。 在计算机网络、IDC机房中,其宽带速率的单位用bps(或b/s)表示; 换算关系为:1Byte=8bit 1B=8b ---------- 1B/s=8b/s(或1Bps=8bps) 1KB=1024B ---------- 1KB/s=1024B/s 1MB=1024KB ---------- 1MB/s=1024KB/s 在实际上网应用中,下载软件时常常看到诸如下载速度显示为128KB(KB/s),103KB/s等等宽带速率大小字样,因为ISP提供的线路带宽使用的单位是比特,而一般下载软件显示的是字节(1字节=8比特),所以要通过换算,才能得实际值。然而我们可以按照换算公式换算一下: 128KB/s=128×8(Kb/s)=1024Kb/s=1Mb/s即:128KB/s=1Mb/s 理论上:2M(即2Mb/s)宽带理论速率是:256KB/s(即2048Kb/s),实际速率大约为80--200kB/s;(其原因是受用户计算机性能、网络设备质量、资源使用情况、网络高峰期、网站服务能力、线路衰耗,信号衰减等多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4M(即4Mb/s)的宽带理论速率是: 512KB/s,实际速率大约为200---440kB/s。 网络带宽计算方法 bps:位/每秒,通常对于串行总线设备使用bps为单位,如串口,USB口,以太网总线等。Bps:字节/每秒,通常对于并行总线设备使用Bps为单位,如并口,IDE硬盘等。 网络技术中的 10M 带宽指的是以位计算, 就是 10M bit /秒 ,而下载时的速度看到的是以 字节(Byte)计算的,所以 10M 带宽换算成字节理论上最快下载速度为: 1.25 M Byte/秒! 在计算机/通讯行业中,计算数据传送速度也使用十进制来衡量。 在数据存储容量计算中,一般采用二进制来衡量。1MB=1024K=1024*1024B。 根据进制规定,传送速度可以有两种表示方法 bps 和 Bps,但是他们是有严格区别。Bps中的B使用的是二进制系统中的Byte字节 ,bps中的b是十进制系统中的位元。在我们常说的56K 拨 号,100M局域网都是bps计量,当用于软件下在时,下载工具一般又以Bps计算,所以它们之间有8bit=1Byte的换算关系。那么56Kbps拨号极限下载速度是56Kbps/8=7KBps,即每秒下载7K字节。

视频带宽的计算方法

视频带宽指每秒钟电子枪扫描过的总像素数,我们可以用“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场频(画面刷新次数)”这个公式进行计算。与行频相比,带宽更具有综合性,也更直接的反映显示器性能。 但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的视频带宽只是理论值,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图像边缘的信号衰减,保持图像四周清晰,电子枪的扫描能力需要大于分辨率尺寸,水平方向通常要大25%,垂直方向要大8%。 带宽对于选择一台显示器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太小的带宽无法使显示器在高分辨率下有良好的表现。 投影仪的视频通道总的频带宽度,其定义是在视频信号振幅下降至0.707倍时,对应的信号上限频率。0.707倍对应的增量是-3dB,因此又叫做-3dB带宽。 由IBM推出的采用RGB模拟信号的VGA视频标准,定义了具有60Hz刷新频率、可产生16种颜色的能力的640×480像素格式。模拟RGB标准很快成为知名的VGA标准,时至今日,大多数计算机的VGA监视器仍然保留有15引脚的D-Sub 兰色连接器。VGA标准现在由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sociation,VESA)负责,信号及如何测量和测试信号的定义都由该协会制定。 如今VGA家族包括了一系列名称,从原来的VGA(视频图形阵列)到UXGA(超扩展的图形阵列)。业界专家预期,在PC领域,该标准会存在到2015年或更晚。 有些系统的VGA信号必须通过放大器或开关,然而对于这样的开关或放大器,设计师如何计算所需要的带宽却有些复杂。进行这样的计算需要某些数学知识,并对CRT监视器有一定的了解。由于CRT曾经一度是最普通的显示器件,目前基本的视频带宽计算仍然依赖于老式CRT监视器的物理机制。 虽然CRT监视器正快速地被LCD监视器替代,但CRT仍构成标准的一部分,所以,必须对其有所了解,以计算带宽。在CRT内,电子束在磁场中进行偏转,自上而下,覆盖整个屏幕,从而形成“光栅”图样(见图1)。在显示屏的有效部分(迹线)显示信息。在迹线的末端,电子束必须返回左端,开始另一次扫描;在回扫期间,必须不可见,这通过“消隐”成黑电平来实现。回扫时间必须考虑在内。同样,当电子束到达CRT底端时,要产生一条与起始位置垂直的回扫线,在计算带宽时也必须把这段时间考虑在内。

带宽计算方法

带宽计算方法及大B与小b 说明 . 一.Byte 与 bit 说明 在计算机科学中,bit是表示信息的最小单位,叫做二进制位;一般用0和1表示。Byte叫做字节,由8个位(8bit)组成一个字节(1Byte),用于表示计算机中的一个字符。bit与Byte之间可以进行换算,其换算关系为:1Byte=8bit(或简写为:1B=8b);在实际应用中一般用简称,即1bit简写为1b(注意是小写英文字母b),1Byte简写为1B(注意是大写英文字母B)。 在计算机网络或者是网络运营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中,一般,宽带速率的单位用bps(或b/s,小b)表示;bps表示比特每秒即表示每秒钟传输多少位信息,是bit per second的缩写。在实际所说的1M带宽的意思是1Mbps(是兆比特每秒Mbps不是兆字节每秒MBps)。 换算公式: 1Byte=8bit 1B=8b---------- 1B/s=8b/s(或1Bps=8bps) 1KB=1024B---------- 1KB/s=1024B/s 1MB=1024KB ---------- 1MB/s=1024KB/s 规范提示:实际书写规范中B应表示Byte(字节),b应表示bit(比特),但在平时的实际书写中有的把bit和Byte都混写为b ,如把Mb/s和MB/s都混写为Mb/s,导致人们在实际计算中因单位的混淆而出错。 二.实际使用 在实际上网应用中,下载软件时常常看到诸如下载速度显示为128KB(KB/s),103KB/s等等宽带速率大小字样,因为ISP提供的线路带宽使用的单位是比特(bit,即小b),而一般下载软件显示的是字节(byte,1byte=8bits),所以要通过换算,才能得实际值。 然而我们可以按照换算公式换算一下: 128KB/s=128×8(Kb/s)=1024Kb/s=1Mb/s即:128KB/s=1Mb/s 也就是我们我们要有1M的带宽,下载速度才能达到128KB/s. 理论上:2M(即2Mb/s)宽带理论速率是:256KB/s(即2048Kb/s),实际速率大约为80--200kB/s;(其原因是受用户计算机性能、网络设备质量、资源使用情况、网络高峰期、网站服务能力、线路衰耗,信号衰减等多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 4M(即4Mb/s)的宽带理论速率是:512KB/s,实际速率大约为200---440kB/s. 三. ADSL 宽带说明 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oop)技术是一种不对称数字用户线实现宽带接入互连网的技术,ADSL作为一种传输层的技术,充分利用现有的铜线资源,在一对双绞线上提供上行640kbps (理论上行1Mbps)下行8Mbps的带宽,从而克服了传统用户在"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宽带接入。 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

带宽计算公式

一、交换机背板是设计值,可以大于等于交换容量(此为达到线速交换机的一个标准)。厂家在设计的时候考虑了将来模块的升级,比如模块从开始的百兆升级到支持千兆、万兆,端口密度增加等。背板带宽一般是指模块化交换机。它决定了各模板与交换引擎间的连接带宽的最高上限。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背板带宽标志了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单位为Gbps,也叫交换带宽。 二、交换容量(最大转发带宽、吞吐量)是指系统中用户接口之间交换数据的最大能力,用户数据的交换是由交换矩阵实现的。交换机达到线速时,交换容量等于端口数×相应端口速率×2(全双工模式)。 三、包转发率它体现了交换引擎的转发性能。标准的以太网帧尺寸在64字节到1518字节之间,在衡量交换机包转发能力时应当采用最小尺寸的包进行评价。指基于64字节分组,在单位时间内交换机转发的数据总数。当交换机达到线速时包转发率=千兆端口数量× +百兆端口数量× +其余类型端口数×相应计算方法 四、转发带宽与包转发速率关系 8*(64+8+12)*2*包转发速率/1024=转发带宽 注:最大传输带宽=交换容量(交换容量用单工计算) 我的公式推算: 假设交换机有A、B、C三种接口各一个,它们的包转发率分别是X、Y、Z 64+8+12的意思为:基于64字节分组测试(以太网传输最小包长就是64字节);8以太网中,每个帧头都要加上了8个字节的前导符;帧间隙最小为12字节。再乘8是转换为Bit为单位 所以得: 交换机转发带宽=X*8*(64+8+12)+Y*8*(64+8+12)+Z*8*(64+8+12) =(X+Y+Z)*1344 =交换机包转发率*1344 带宽计算公式说明 长空发表于 2006-1-15 11:44:00 一、计算公式说明 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背板带宽标志了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单位为Gbps,也叫交换带宽,一般的交换机的背板带宽从几Gbps到上百Gbps不等。一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高,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但同时设计成本也会越高。 一般来讲,计算方法如下: (1)线速的背板带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