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工艺知识

扩散工艺知识
扩散工艺知识

第三章 扩散工艺

在前面“材料工艺”一章,我们就曾经讲过一种叫“三重扩散”的工艺,那是对衬底而言相同导电类型杂质扩散。这样的同质高浓度扩散,在晶体管制造中还常用来作欧姆接触,如做在基极电极引出处以降低接触电阻。除了改变杂质浓度,扩散的另一个也是更主要的一个作用,是在硅平面工艺中用来改变导电类型,制造PN 结。 第一节 扩散原理

扩散是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有浓度梯度就有扩散。扩散运动是微观粒子原子或分子热运动的统计结果。在一定温度下杂质原子具有一定的能量,能够克服某种阻力进入半导体,并在其中作缓慢的迁移运动。

一.扩散定义

在高温条件下,利用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动的特性,将杂质原子以一定的可控性掺入到半导体中,改变半导体基片或已扩散过的区域的导电类型或表面杂质浓度的半导体制造技术,称为扩散工艺。

二.扩散机构

杂质向半导体扩散主要以两种形式进行:

1.替位式扩散

一定温度下构成晶体的原子围绕着自己的平衡位置不停地运动。其中总有一些原子振动得较厉害,有足够的能量克服周围原子对它的束缚,跑到其它地方,而在原处留下一个“空位”。这时如有杂质原子进来,就会沿着这些空位进行扩散,这叫替位式扩散。硼(B )、磷(P )、砷(As )等属此种扩散。

2.间隙式扩散

构成晶体的原子间往往存在着很大间隙,有些杂质原子进入晶体后,就从这个原子间隙进入到另一个原子间隙,逐次跳跃前进。这种扩散称间隙式扩散。金、铜、银等属此种扩散。

三. 扩散方程

扩散运动总是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移动。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浓度梯度等有关。其运动规律可用扩散方程表示,具体数学表达式为: N D t

N 2?=?? (3-1) 在一维情况下,即为: 22x

N D t N ??=?? (3-2) 式中:D 为扩散系数,是描述杂质扩散运动快慢的一种物理量;

N 为杂质浓度;

t 为扩散时间;

x 为扩散到硅中的距离。

四.扩散系数

杂质原子扩散的速度同扩散杂质的种类和扩散温度有关。为了定量描述杂质扩散速度,引入扩散系数D 这个物理量,D 越大扩散越快。其表达式为:

KT E

e D D ?-=0 (3-3)

这里:D 0——当温度为无穷大时,D 的表现值,通常为常数;

K ——玻尔兹曼常数,其值为×10-5ev/oK ;

T —— 绝对温度,单位用“oK ”表示;

E ?——有关扩散过程的激活能,实际上就是杂质原子扩散时所必须

克服的某种势垒。

扩散系数除与杂质种类、扩散温度有关,还与扩散气氛、衬底晶向、晶格完整性、衬底材料、本体掺杂浓度N B 及扩散杂质的表面浓度N S 等有关。

五.扩散杂质分布

在半导体器件制造中,虽然采用的扩散工艺各有不同,但都可以分为一步法扩散和二步法扩散。二步法扩散分预沉积和再分布两步。一步法与二步法中的预沉积属恒定表面源扩散。而二步法中的再扩散属限定表面源扩散。由于恒定源和限定源扩散两者的边界和初始条件不同,因而扩散方程有不同的解,杂质在硅中的分布状况也就不同。

1.恒定源扩散

在恒定源扩散过程中,硅片的表面与浓度始终不变的杂质(气相或固相)相接触,即在整个扩散过程中硅片的表面浓度N S 保持恒定,故称为恒定源扩散。

恒定源扩散的杂质浓度分布的表达式是: erfc N t x N S ?=),(Dt

x 2 (3-4) 式中:),(t x N 表示杂质浓度随杂质原子进入硅体内的距离x 及扩散时间t 的变化关系; N S 为表面处的杂质浓度; D 为扩散系数。

erfc 为余误差函数。

因此恒定源扩散杂质浓度分布也称余误差分布。图3-1为恒定源扩散杂质分布示意图:

从图上可见,在不同扩散时间表面浓度N S 的值不变。也就是说,N S 与扩散时

间无关,但与扩散杂质的种类、杂质在硅内的固溶度和扩散温度有关。硅片内的杂质浓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加,随离开硅表面的距离增加而减少。图中N B 为衬底原始杂质浓度,简称衬底浓度,其由单晶体拉制时杂质掺入量决定。

由恒定源扩散杂质分布表达式中可知道,当表面浓度N S 、杂质扩散系数D

和扩散时间t 三个量确定以后,硅片中的杂质浓度分布也就确定。经过恒定源扩散之后进入硅片单位面积内的杂质原子数量可由下式给出:

Dt N Dt N Q S S 13.12==π (3-5)

式中:Q 为单位面积内杂质原子数或杂质总量。

2.限定源扩散

在限定源扩散过程中,硅片内的杂质总量保持不变,它没有外来杂质的补充,只依靠预沉积在硅片表面上的那一层数量有限的杂质原子向硅内继续进行扩散,这就叫限定源扩散或有限源扩散。其杂质浓度分布表达式为: e Dt x Dt Q t x N 42),(-=

π (3-6)

式中的e Dt x 42-为高斯函数,故这种杂质分布也叫高斯分布。

图3-2是限定源扩散杂质分布示意图。由于扩散过程中杂质总量保持不变,图中各条曲线下面的面积相等。当扩散温度恒定时,随扩散时间t 的增加,一方面杂质扩散进硅片内部的深度逐渐增加;另一方面,硅片表面的杂质浓度将不断下降。

在讨论限定源扩散,即两步法的再分布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是分凝效应。在“氧化工艺”中曾经分析过,由于热氧化,在再分布时杂质在硅片表面氧化层中会出现“吸硼排磷”现象,我们不能忽略这个因素;并且应当利用这些规律来精确的控制再分布的杂质表面浓度。

第二节 扩散条件

扩散条件选择,主要包括扩散杂质源的选择和扩散工艺条件的确定两个方面。

一.扩散源的选择

选取什么种类的扩散杂质源,主要根据器件的制造方法和结构参数确定。具体选择还需要遵循如下原则:

1.导电类型与衬底相反;

2.先扩散的扩散系数要比后扩散的小;

3.杂质与掩模之间的配合要协调,扩散系数在硅中要比在掩模中大得多;

4.要选择容易获得高浓度、高蒸汽压、且使用周期长的杂质源;

5.在硅中的固溶度要高于所需要的表面杂质浓度;

6.毒性小,便于工艺实施。

从杂质源的组成来看,有单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等多种形式。从杂质源的状态来看,有固态、液态、气态多种。

二.扩散条件的确定

扩散的目的在于形成一定的杂质分布,使器件具有合理的表面浓度和结深,而这也是确定工艺条件的主要依据。此外如何使扩散结果具有良好的均匀性、重复性也是选择工艺条件的重要依据。具体讲有:

1.温度

对扩散工艺参数有决定性影响。对浅结器件一般选低些;对很深的PN 结选高些。此外还需根据工艺要求实行不同工艺系列的标准化,以有利于生产线的管理。

2.时间

调节工艺时间往往是调节工艺参数的主要手段,扩散时间的控制应尽量减少人为的因素。

3.气体流量

流量是由掺杂气体的类别和石英管直径确定的,只有使扩散的气氛为层流型,才能保证工艺的稳定性,流量控制必须采用质量流量控制器MFC 。

第三节 扩散参数及测量

扩散工艺中有三个参数非常重要,它们是扩散结深、薄层电阻及表面浓度,三者之间有着一个十分密切的有机联系。

一.扩散结深

结深就是PN 结所在的几何位置,它是P 型与N 型两种杂质浓度相等的地方到硅片表面的距离,用j x 表示,单位是微米(μμ或m )其表达式为:

Dt A x j ?= (3-7)

式中A 是一个与N S 、N B 等有关的常数,对应不同的杂质浓度分布,其表达式

不同。

余误差分布时:

S

B N N erfc A 1

2-= (3-8) 高斯分布时:

2

12??????=B S n N N A λ (3-9) 这里erfc -1为反余误差函数,可以查反余误差函数表。㏑为以e 为底的自然对数,可以查自然对数表。

此外,A 也可以通过半导体手册A ~B

S N N 曲线表直接查出。 实际生产中j x 直接通过测量显微镜测量。具体方法有磨角染色法、滚槽法、阳极氧化法等。

二.方块电阻

扩散层的方块电阻又叫薄层电阻,记作R □或R S ,其表示表面为正方形的扩

散薄层在电流方向(平行于正方形的边)上所呈现的电阻。

由类似金属电阻公式S

L R ρ=可推出薄层电阻表达式为: ______1σρρ

j j j S x x L x L R === (3-10) 式中:__ρ、__σ分别为薄层电阻的平均电阻率和电导率。为区别于一般电阻,其单位用Ω/□表示。

由于: ___________)(1μρ??=

x N q (3-11) q 为电子电荷量,______)(x N 为平均杂质浓度,__μ为平均迁移率。

R S 可变换为:

j j S x x N q x R ???==__________

)(1μρ (3-12)

式中:______

)(x N ·j x 为单位表面积扩散薄层内的净杂质总量Q 。可见,方块电阻与方块内净杂质总量成反比。方块电阻不仅十分直观地反映了杂质在扩散过程中杂质总量的多少,还可以结合结深方便地算出扩散后的平均电阻率或平均电导率。实际生产中,R S (R □)用四探针测试仪测量。

三.表面杂质浓度

扩散后的表面杂质浓度N S 是半导体器件设计制造和特性分析的一个重要结

构参数,它可以采取放射性示踪技术通过一些专门测试仪器直接测量,但是实际生产中是先测出结深j x 和方块电阻R □,再用计算法或图解法间接得出。

1.计算法

若已知扩散预沉积杂质扩散系数为D 1,扩散时间t 1,预沉积后表面浓度为

N S1,再扩散的扩散系数D 2,扩散时间t 2,忽略再分布时的杂质分凝效应,如何利

用有关公式,计算求出再扩散后表面杂质浓度N S2(提示:表面处0=x )

计算步骤如下:

再扩散杂质浓度遵循了高斯分布。根据公式(3-6),且考虑到0=x ,于是有:

由于忽略分凝效应,再扩散时杂质总量等于预沉积后的杂质总量。预沉积是

恒定表面源扩散,根据公式(3-4)可知其扩散后进入硅片单位面积内杂质总量为:

代入上式即可得到

2

211222

t D t D N N S S π= (3-13) 事实上表达式(3-13)也就是一个常用的扩散杂质浓度计算公式。如果不忽略表面氧化层分凝效应,则磷扩散时实际表面浓度应高于(3-13)计算结果;反之若是硼扩散,实际表面浓度比计算数据要低。

2.图解法

半导体手册上都能方便地查到不同衬底杂质浓度N B 下不同杂质分布的表面

浓度N S 与平均电导率__

σ的关系曲线。

通过测出的R S 和j x 能得到__σ: j

S x R ?=1__σ (3-14) 衬底材料电阻率ρ往往是已知的,从而可用手册上ρ~N B 曲线查出衬底浓度

N B 。当然也可以根据经验公式:

ρμ??=

q N B 1 (3-15) 算出N B 。有了__σ和N B ,只要知道杂质分布类型(恒定源还是限定源扩散),就可

以通过和已知衬底浓度N B 相应的那组S N ~__

σ曲线,查到从表面(0=x )到结(x =j x )之间任意一点x 处的杂质浓度。 第四节 扩散方法

扩散方法很多。常用的主要有:

液态源扩散

气—固扩散 粉态源扩散

片状源扩散

扩散法:

乳胶源扩散

固—固扩散 CVD 掺杂扩散

PVD 蒸发扩散

这是以扩散中杂质源与硅片(固态)表面接触时的最终状态是气态还是固态来划分的。另外,按扩散系统来分,有开管式、闭管式和箱法三种;按杂质本来形态分有固态源、液态源、气态源三种。生产中习惯以杂质源类型来称呼扩散方法。

一.气-固扩散

液态或固态扩散杂质源最终呈现气态,与固态硅表面接触实现杂质扩散,叫气-固扩散。

1.液态源扩散

用保护性气体(如N 2)通过液态源瓶(鼓泡或吹过表面)把杂质源蒸气带入

高温石英管中,经高温热分解同硅片表面发生反应,还原出杂质原子并向硅内扩散。液态源扩散的优点是PN 结均匀平整,成本低,效率高,操作方便,重复性好。通常液态源硼扩散,用硼酸三甲脂;液态源磷扩散,用三氯氧磷。它们的反应方程式分别如下:

...........)(223250033++++???→??C O H CO O B O CH B C 以上

Si O B 3232+↓+???→??B SiO C 432500

以上 523600335O P PCl POCl C +???→??以上

↓+???→?+?P SiO Si O P C 4552290052以上

2.固态源扩散

(1)粉状源

这种扩散从扩散系统上看主要采取箱法扩散。待扩散的硅片与杂质源同放在一个石英或硅制的箱内,在氮气保护下,源蒸气与硅反应生成含杂质的氧化层,再进行高温杂质扩散。由于这种方法存在很大局限性,目前硼磷扩散都不用它。双极电路隐埋扩散现在还用粉状源三氧化二锑(Sb 2O 3)。但也不再用“箱”法,

而改用双温区扩散系统,二步法扩散两个温区分别控制杂质蒸气压和主扩散,所以能使用纯Sb 2O 3粉状源而避免了箱法扩散中烧源的麻烦,杂质源置于低温区,

Si 片放在高温区,预沉积时N 2携带Sb 2O 3蒸气由低温区进入高温区沉积于硅片表

面,再进行反应生成锑向硅中扩散。再分布时将源舟取出。反应方程式为:

↓+?→?+Sb SiO Si O Sb 4332232

(2)平面片状源

把片状杂质源(氮化硼片、硼或磷微晶璃片等)与硅片相间地放置在石英舟的“V ”型槽上,并保持平行,用高纯度的N 2保护,利用杂质源表面。挥发出来

的杂质蒸气,浓度梯度,在高温下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杂质原子向片内扩散,形成PN 结。

二.固—固扩散

杂质源与硅片是固体与固体接触状态下进行扩散。在硅片表面沉积(化学气相沉积CVD ;物理气相沉积PVD )或者涂布一层杂质或掺杂氧化物,再通过高温实现杂质向硅中的扩散。

(1) 低温沉积掺杂氧化层法(CVD 法)

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在硅片表面沉积。一层具有一定杂质含量的二氧化硅薄膜作为第二步扩散时的杂质源;第二步是将已沉积过的硅片在高温下进行扩散。由于沉积,掺杂氧化膜是在400℃以下低温下完成,所以引进有害杂质N a +等以及

缺陷的几率很小,因此这种方法也是完美单晶工艺(PCT )或半完美单晶工艺(1/2PCT )的重要环节之一。

(2) 蒸发源扩散

采用物理气相沉积的方法,先在硅片背面蒸发上一层杂质源金,然后再放进炉中扩散。这是开关晶体管的一道典型工艺,旨在减少晶体管集电区少子寿命,缩短储存时间,提高开关速度。开关二极管以及双极型数字逻辑电路,生产中也

普遍使用这种扩散。

(3) 二氧化硅乳胶源涂布扩散

先在硅片表面涂敷一层含扩散杂质的乳胶状的源再进行扩散。这种方法只用一步扩散就可以同时达到所需的表面浓度和结深,具有浓度范围宽、高温时间短、离子沾污小、晶格完整性好的优点,同样具备PCT 的工艺特征。

各种不同的扩散方法只是供源方式不同,其扩散主体系统是一样的。从设备上看,扩散与氧化的区别,差不多也只在此。因此,扩散系统装置,我们就不再介绍,以避免与氧化雷同。

第五节 扩散质量及常见质量问题

扩散质量对半导体器件芯片的好坏有着决定性影响,其具体体现在表面质量、扩散结深、方块电阻和表面杂质浓度几个方面。在第三节中我们曾经就j x ,R □和N S 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下面对有关扩散工艺中常见的一些质量问题作

些简要的阐述。

一.表面不良

1.合金点: 主要原因是表面杂质浓度过高。

2.黑点或白雾: 主要是酸性沾污、水气和颗粒沾污造成的。

3.表面凸起物: 大多由较大颗粒经过高温处理后形成。

4.玻璃层: 会造成光刻脱胶。扩散温度过高,时间过长造成。工艺过程中要控制好扩散温度、时间以及气体流量,并保证扩散前硅片表面干净干燥。

5.硅片表面滑移线或硅片弯曲: 是由高温下的热应力引起,一般是由于进出舟速度过快、硅片间隔太小、石英舟开槽不适当等导致。

6.硅片表面划伤、表面缺损等: 通常是由于工艺操作不当产生。

二.方块电阻偏差

R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扩散到Si 片中的杂质总量的多少,与器件特性密切相

关。

携源N 2中有较多的水份和氧气,Si 片进炉前未烘干;杂质源中含水量较多,

光刻没有刻干净,留有底膜,使扩散区域表面有氧化层影响了杂质扩散;扩散源使用时间过长,杂质量减少或源变质;扩散系统漏气或源蒸气饱和不充分;携源气体流量小而稀释气体流量大,使系统杂质蒸气压偏低;扩散温度偏低,扩散系数下降;扩散时间不足,扩散杂质总量不够等等原因会造成R □偏大。相反,杂

质蒸气压过大,温度偏高,时间过长会导致R □偏小。如果在预沉积时发现R □偏大或偏小,可在再扩散时通过适当改变通干氧、湿氧的先后次序或时间来进行调整,而这正是两步法扩散的一大优点。

三.结特性参数异常

扩散工艺过程中要测单结和双结特性。根据单结和双结测试情况及时改变工艺条件。测单结主要看反向击穿电压和反向漏电流;测双结主要为调电流放大参数h FE 。

(1)PN 结的反向击穿电压和反向漏电流,是晶体管的两个重要参数;也是衡量扩散层质量的重要标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但实际上又是同一个东西,反向漏电大,PN 结击穿电压低。工艺中常见的不良反向击穿主要有:

表面缺陷过多或表面吸附了水份或其他离子,会使表面漏电增大。氧化时由于清洗不好,有一些金属离子进入氧化层,如钠离子,从而增加漏电降低击穿。二氧化硅表面吸附了气体或离子以及二氧化硅本身的缺陷如氧空位等,使得SiO

2带上了电荷,形成了表面沟道效应,增大了反向漏电流。硅片表面上沾污有重金属杂质,在高温下,很快扩散进Si片体内,沉积在硅内的晶格缺陷中,引起电场集中,发生局部击穿现象,造成很大的反向漏电流。此外,如光刻时图形边缘不完整,出现尖峰毛刺,表面有合金点、破坏点,引起了纵向扩散不均匀,PN 结出现尖峰会形成电场集中,击穿将首先发生在这些尖峰上。因此,制造良好的扩散表面,保持表面清洁,严格清洗工艺,保证扩散系统清洁,保证气体纯度高,扩散源质量好,采用低位错密度材料,提高光刻质量或者采取吸杂工艺等,都能起到改善器件击穿特性的作用。

是晶体管,同时也是扩散层的另一个重要参数。放大(2)电流放大系数h

FE

过大过小都不能满足用户要求。影响放大的因素很多,如基区宽度,发射区与基区杂质浓度比,表面是否有沾污和复合等。减薄基区宽度能使放大提高。提高发射区浓度,降低基区浓度,从而增大浓度梯度,可以提高注入效率,减少复合,提高放大。此外,材料中的位错密度大,有害金属杂质多,会降低少子寿命,缩短载流子扩散长度,导致放大下降。

四.扩散均匀性和重复性

现在用户对半导体器件参数要求越来越苛刻。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参数的一致性非常好,允许的技术指标范围非常窄。这就要求制造工艺,尤其是核心工

艺扩散的均匀性、重复性要相当的好。

(1)均匀性

指同一炉硅片中一片之内和各片之间技术参数基本在一个水平上,实际生产中造成硅片不均匀的原因主要有:

a. 衬底材料本身参数的电阻率等不均匀。

b. 扩散前硅片处理不好,硅片表面有局部的沾污或氧化物造成扩散进去的杂质原子的多少,结的深浅就与其他地方不一样。

c. 杂质扩散系数和固溶度与温度有关,石英舟中各处的温度若有差异。就会影响扩散结果均匀性。

d. 石英舟各处的杂质蒸气压不完全相同,同样也会导致扩散结果不均匀。

(2)重复性

重复性不好是由于各次扩散过程中,炉温时间和石英管内杂质蒸气压变化较大,以及清洁处理不当造成的,为此,除了精确控制炉温和时间外,还需要设法使得石英管内的杂质蒸气压保持均衡,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每天第一次扩散前将石英舟和石英管在源蒸气中饱和一定的时间,这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解决重复性问题。

冲压工艺作业参考答案教学文案

冲压工艺作业参考答 案

作业参考答案 一、 1、什么是冲压加工?冲压成形加工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有何特点?答:冲压加工就是建立在材料塑性变形的基础上,利用模具和冲压设备对板料进行加工,以获得要求的零件的形状、尺寸及精度。 冲压成形加工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少、无屑加工;零件精度较高;互换性好;材料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个人技术等级不高;产品成本低等。 冲压成形加工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具有以下的缺点:模具要求高,制造复杂,周期长,制造费用昂贵;有噪声,不宜小批量生产等。 2、冷冲压有哪些基本工序,各是什么? 答:冷冲压按性质分有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两类。分离工序包括落料、冲孔、剪切、切断、切槽、切边等几大类;成形工序包括拉深、胀形、翻边、扩口、缩口等工序。 3、什么是金属塑性变形?常见塑性指标有哪些?影响金属的塑性与变形抗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并作简要分析。 答:金属塑性变形就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形状和尺寸产生永久改变)。 影响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的主要因素有:(1)、化学成分和组织——化学成分:铁、碳、合金元素、杂质元素;组织:单向组织、多项组织,不同的组织,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会有很大差异。(2)、变形温度——温度升高,原子热运动加剧,热振动加剧(热塑性),晶界强度下降。(3)、变形速

度——速度大,塑性变形来不及扩展,没有足够的时间回复、再结晶,塑性降低变形抗力增加。但速度大时热效应显著,变形体有温度效应对塑性增加有利。 二、 1、什么是加工硬化现象?它对冲压工艺有何影响? 答:随着冷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所有强度和硬度指标都有所提高,但塑形、韧性有所下降。其可制止局部集中变形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扩展变形区、使变形区均匀化和增大极限变形程度的作用。 2、冲裁变形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裂纹在哪个阶段产生?首先在什么位置产生? 答:冲裁变形过程分为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断裂分离阶段。裂纹出现在断裂分离阶段。材料内裂纹首先在凹模刃口附近的侧面产生,紧接着才在凸模刃口附近的侧面产生。 3、冲裁件质量包括哪些方面?其断面具有什么特征?这些特征是如何产生的?影响冲裁件断面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冲裁件质量包括断面状况、尺寸精度和形状误差。其断面有4个特装区,即圆角带、光亮带、断裂带和毛刺。圆角带主要是当凸模下降,刃口刚压入板料时,刃口附近材料被带进模具间隙的结果;光亮带是由于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剪切变形时,材料在和模具侧面接触中被模具侧面挤光而形成的光亮垂直面;断裂带是有刃口处微裂纹在拉应力作用下,不断扩展而形成的撕裂面;毛刺是在塑性变形阶段后期,刃口正面材料被压缩,裂纹起点不在刃尖处,在模具侧面离刃口不远处发生,在拉应力作用下,裂纹加长材料撕裂而产生。影响断面

船舶建造工艺流程简要介绍知识学习

船舶建造工艺流程简要介绍 一、船舶建造工艺流程层次上的划分为: 1、生产大节点:开工——上船台(铺底)——下水(出坞)——航海试验——完工交船生产大节点在工艺流程中是某工艺阶段的开工期(或上一个节点的完工期),工艺阶段一般说是两个节点间的施工期。生产大节点的期限是编制和执行生产计划的基点,框定了船舶建造各工艺阶段的节拍和生产周期;节点的完成日也是船东向船厂分期付款的交割日。 2、工艺阶段:钢材予处理——号料加工——零、部件装配——分段装焊——船台装焊(合拢)——拉线镗孔——船舶下水——发电机动车——主机动车——系泊试验——航海试验——完工交船 3、以上工艺阶段还可以进一步进行分解。 4、是以上工艺阶段是按船舶建造形象进度划分的,造船工艺流程是并行工程,即船体建造与舾装作业是并行分道组织,涂装作业安排在分道生产线的两个小阶段之间,船体与舾装分道生产线在各阶段接续地汇入壳舾涂一体化生产流程。 二、船舶建造的前期策划 船舶设计建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开工前船厂必须组织前期策划,一是要扫清技术障碍;二是要解决施工难点。 1、必须吃透“技术说明书”(设计规格书)。 技术说明书是船东提出并经双方技术谈判,以相应国际规范及公约为约束的船舶设计建造的技术要求。船厂在新船型特别是高附加值船舶的承接中必须慎重对待:必须搞清重要设备运行的采用标准情况、关键技术的工艺条件要求,特别是要排查出技术说明书中暗藏的技术障碍(不排除某些船东存有恶意意图), 2、对设计工作的组织。 船舶设计工作分三阶段组织进行——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生产设计。初步设计:是从收到船东技术任务书或询价开始,进行船舶总体方案的设计。提供出设计规格说明书、总布置图、舯剖面图、机舱布置图、主要设备厂商表等。详细设计:在初步设计基础上,通过对各个具体技术专业项目,进行系统原理设计计算,绘制关键图纸,解决设计中的技术问题,

乳胶产品基础知识

乳胶产品基础知识介绍 一、乳胶制品的原材料: 1、天然乳胶: 天然乳胶从广义上说是指植物产生液汁;比如,杜 仲、橡胶草、无花果等,种类繁多。但是从实用和品质 以及产量来说,橡胶树所产生的液汁是最多最好的,因 此,现在一般意义上的天然乳胶都是指的橡胶树的液汁。 它从割开的橡胶树皮中滴下的乳状物质制成,这种过程 不会对树有损伤。树脂被采集后,即被搅拌和烘焙,制 成的产品即为天然的、生物能分解的乳胶。天然乳胶具 有低变应原,抗菌和抗尘特性,这使得它是过敏患者的 最佳材料,力学性能极佳。 橡胶树原产地在巴西,目前天然橡胶主要种植国家 包括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中国、 印度、斯里兰卡等少数亚洲国家以及尼日利亚等少数非 洲国家。其中东南亚地区种植和产量最多,约占世界总 产量的90%。 国内几个乳胶厂所用的天然胶以泰国三棵树品牌 居多,固含量60%左右,质量稳定。 2、合成乳胶: 合成乳胶是从石油提炼、人工化学合成的,是橡胶 高分子的乳液。其特点是性能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做出来的产品弹性和机械性能不如天然乳胶。国内几家 乳胶制品厂主要用的有德国拜尔和一些国产牌子,品质 良莠不齐。好的合成乳胶的价格与天然乳胶的价格接近。 3、配方料: 乳胶制品在生产过程中还必须配入一定的发泡剂、硫化剂、促进剂、防老剂等等。 4、非正常添加料: 有些厂家为降低成本,会在乳胶制品的生产过程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粉,以次充好来达到 克重要求,以石头粉末、滑石粉、硫磺等居多。这种粉料加多了会影响乳胶产品的性能,加 速老化。 在DUNLOP乳胶工艺上,现在厂家一般都是天然乳胶和合成乳胶配比混合使用,以达到产品兼具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稳定的品质,参入合成胶也会使枕头的品相更光滑美观。国内几家DUNLOP厂家告知枕芯胶料天然胶/合成胶配比有: 80/20、 70/30、60/40;连续性片材有 70/30、20/80。市场上DUNLOP工艺绝大部分的乳胶制品理论上来讲都不能称之为100%纯天然乳胶。 TALALAY工艺先进,在乳胶制品的生产过程中一般采用100%的天然乳胶,充分发挥TALALAY 乳胶制品的优点,其性能更好。也有厂家调整配方来降低成本。

扩散基本知识

扩散基本知识 一、半导体基本知识 太阳电池是用半导体材料硅做成的。容易导电的是导体,不易导电的是绝缘体,即不像导体那样容易导电又不像绝缘体那样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半导体,譬如:锗、硅、砷化缘等。 世界上的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从原子排列的形式来看,可以把物体分成2大类,晶体和非晶体。晶体通常都有特殊的外形,它内部的原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整齐地排列着;非晶体内部原子排列乱七八糟,没有规则;大多数半导体都是晶体。半导体材料硅是原子共价晶体,在晶体中,相邻原子之间是以共用电子结合起来的。硅是第四族元素,硅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为2、8、4,它的最外层的四个电子是价电子。因此每个硅原子又分别与相邻的四个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每个共价键都是相邻的两个原子分别提供一个价电子所组成的。 如果硅晶体纯度很高,不含别的杂质元素,而且晶体结构很完美,没有缺陷,这种半导体叫本征半导体,而且是单晶体。而多晶体是由许多小晶粒聚合起来组成的,每一晶体又由许多原子构成。原子在每一晶粒中作有规则的整齐排列,各个晶粒中原子的排列方式都是相同的。但在一块晶体中各个晶粒的取向(方向)彼此不同,晶粒与晶粒之间并没有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所以总的来看,原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这样的晶体,我们叫它多晶体。 半导体有很特别的性质:导电能力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非常大的差别。光照、温度变化、适当掺杂都会使半导体的导电能力显著增强,尤其利用掺杂的方法可以制造出五花八门的半导体器件。但掺杂是有选择的,只有加入一定种类和数量的杂质才能符合我们的要求。 我们重点看一下硼和磷这两种杂质元素。硼是第三族主族元素,硼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为2、3,由于硼原子的最外电子层只有三个电子,比硅原子缺少一个最外层电子,因此当硼原子的三个最外层价电子与周围最邻近的三个硅原子的价电子结合成共价键时,在与第四个最邻近的硅原子方向留下一个空位。这个空位叫空穴,它可以接受从邻近硅原子上跳来的电子,形成电子的流动,参与导电。硼原子在硅晶体中起着接受电子的作用,所以叫硼原子为受主型杂质。掺有受主型杂质的半导体,其导电率主要是由空穴决定的,这种半导体又叫空穴型或P型半导体。 磷是周期表中第五族元素,磷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为2、8、5,它的最外层的五个电子是价电子。由于磷原子比硅原子多一个最外层电子,因此当磷原子的四个价电子与周围最邻近的四个硅原子的价电子形成共价键后,还剩余一个价电子。这个价电子很容易成为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参与导电。磷原子在硅晶体中起施放电子的作用,所以叫磷原子为施主型杂质。掺有施主型杂质的半导体,其导电率主要是由电子决定的,这种半导体又叫电子型半导体或n型半导体。 二、扩散基本知识 我们知道,太阳能电池的心脏是一个PN结。我们需要强调指出,PN结是不能简单地用两块不同类型(p型和n型)的半导体接触在一起就能形成的。要制造一个PN结,必须使一块完整的半导体晶体的一部分是P型区域,另一部分是N型区域。也就是在晶体内部实现P型和N型半导体的接

冲压工艺基础知识

冲压模具基础知识(术语) 冲裁 冲裁是利用冲模使部分材料或工序件与另一部分材料、工(序)件或废料分离的一种冲压工序。冲裁是切断、落料、冲孔、冲缺、冲槽、剖切、凿切、切边、切舌、切开、整修等分离工序的总称。 切开 切开是将材料沿敞开轮廓局部而不是完全分离的一种冲压工序。被切开而分离的材料位于或基本位于分离前所处的平面。切边 切边是利用冲模修边成形工序件的边缘,使之具有一定直径、一定高度或一定形状的一种冲压工序。 切舌 切舌是将材料沿敞开轮廓局部而不是完全分离的一种冲压工序。被局部分离的材料,具有工件所要求的一定位置,不再位于分离前所处的平面上。切断 切断 切断是将材料沿敞开轮廓分离的一种冲压工序,被分离的材料成为工件或工序件。 扩口 扩口是将空心件或管状件敞开处向外扩张的一种冲压工序。 冲孔 冲孔是将废料沿封闭轮廓从材料或工序件上分离的一种冲压工序,在材料或工序件上获得需要的孔。 冲缺 冲缺是将废料沿敞开轮廓从材料或工序件上分离的一种冲压工序,敞开轮廓形成缺口,其深度不超过宽度。 冲槽 冲槽是将废料沿敞开轮廓从材料或工序件上分离的一种冲压工序,敞开轮廓呈槽形,其深度超过宽度。 冲中心孔 冲中心孔是在工序件表面形成浅凹中心孔的一种冲压工序,背面材料并无相应凸起。 精冲 精冲是光洁冲裁的一种,它利用有带齿压料板的精冲模使冲件整个断面全部或基本全部光洁。 连续模 连续模是具有两个或更多工位的冲模,材料随压力机行程逐次送进一工位,从而使冲件逐步成形。 单工序模 单工序模是在压力机一次行程中只完成一道工序的冲模。 组合冲模 组合冲模是按几何要素(直线、角度、圆弧、孔)逐副逐步形成各种冲件的通用、可调式成套冲模。平面状冲件的外形轮廓一般需要几副组合冲模分次冲成。 压凸 压凸是用凸模挤入工序件一面,迫使材料流入对面凹坑以形成凸起的一种冲压工序。 压花 压花是强行局部排挤材料,在工序件表面形成浅凹花纹,图案、文字或符号的一种冲压工序。被压花表面的背面并无对应于浅凹的凸起。 成形 成形是依靠材料流动而不依靠材料分离使工序件改变形状和尺寸的冲压工序的统称。 光洁冲裁 光洁冲裁是不经整修直接获得整个断面全部或基本全部光洁的冲裁工序。扭弯扭弯是将平直或局部平直工序件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扭转一定角度的冲压工序。 卷边 卷边是将工序件边缘卷成接近封闭圆形的一种冲压工序。卷边圆形的轴线呈直线形。 卷缘 卷缘是将空心件上口边缘卷成接近封闭圆形的一种冲压工序。

扩散工艺知识

第三章 扩散工艺 在前面“材料工艺”一章,我们就曾经讲过一种叫“三重扩散”的工艺,那是对衬底而言相同导电类型杂质扩散。这样的同质高浓度扩散,在晶体管制造中还常用来作欧姆接触,如做在基极电极引出处以降低接触电阻。除了改变杂质浓度,扩散的另一个也是更主要的一个作用,是在硅平面工艺中用来改变导电类型,制造PN 结。 第一节 扩散原理 扩散是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有浓度梯度就有扩散。扩散运动是微观粒子原子或分子热运动的统计结果。在一定温度下杂质原子具有一定的能量,能够克服某种阻力进入半导体,并在其中作缓慢的迁移运动。 一.扩散定义 在高温条件下,利用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动的特性,将杂质原子以一定的可控性掺入到半导体中,改变半导体基片或已扩散过的区域的导电类型或表面杂质浓度的半导体制造技术,称为扩散工艺。 二.扩散机构 杂质向半导体扩散主要以两种形式进行: 1.替位式扩散 一定温度下构成晶体的原子围绕着自己的平衡位置不停地运动。其中总有一些原子振动得较厉害,有足够的能量克服周围原子对它的束缚,跑到其它地方,而在原处留下一个“空位”。这时如有杂质原子进来,就会沿着这些空位进行扩散,这叫替位式扩散。硼(B )、磷(P )、砷(As )等属此种扩散。 2.间隙式扩散 构成晶体的原子间往往存在着很大间隙,有些杂质原子进入晶体后,就从这个原子间隙进入到另一个原子间隙,逐次跳跃前进。这种扩散称间隙式扩散。金、铜、银等属此种扩散。 三. 扩散方程 扩散运动总是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移动。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浓度梯度等有关。其运动规律可用扩散方程表示,具体数学表达式为: N D t N 2?=?? (3-1) 在一维情况下,即为: 22x N D t N ??=?? (3-2) 式中:D 为扩散系数,是描述杂质扩散运动快慢的一种物理量; N 为杂质浓度; t 为扩散时间; x 为扩散到硅中的距离。 四.扩散系数 杂质原子扩散的速度同扩散杂质的种类和扩散温度有关。为了定量描述杂质扩散速度,引入扩散系数D 这个物理量,D 越大扩散越快。其表达式为: KT E e D D ?-=0 (3-3)

木门基础知识及产品介绍手册

木门基础知识及产品介绍手册 已有 19 次阅读2011-2-25 15:00|系统分类:国税 第一部分:木门基础知识 木门原材料 1:锯材 锯木机械加工后,原木被纵向锯成具有一定断面尺寸(宽、厚度)的木材称为锯木。 2:集成材 用板材或小木方按木纤维平行的方向,在厚度、宽度和长度方向胶合而成的木材制品。 3:夹板 又称胶合板,有木材经过旋切加工成薄单板,干燥施胶加压而成 4:刨花板 利用小径木、枝桠材和木材加工剩余物为原料,削制成刨花,经过干燥、施胶、铺装、热压和砂光制成的一种人造板。 5:中密度纤维板 是以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料,经过纤维分离、纤维处理,成形、热压等工序制成的产品。 6:木皮、木片、单板 木皮经原木蒸煮后,刨切出来的,市场木皮常规厚度有0.3~0.6mm 木皮纹理一般分为:山纹、直纹、卷纹、球纹等。 7:饰面板 夹板、mdf或pb表面贴木皮、三聚氰胺或pvc覆膜,热压而成装饰板。 8:松木、杂木 松木:用作各类木门的芯料,是贴面木门产品用得最多的材料,它属于轻质材,性质稳定。 杂木:用作门套主板,现在基本是采用杂木指节材,主要优点是密度大,受力不易变形,能承受较大

重量 门扇,握钉力强等有点。 二、木门分类及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木门主要分为:全实木门、实木复合门、模压门、免漆门。全实木门工艺复杂,对于木材干燥, 后续处理非常严格,不易批量生产,这里不过多介绍。下面介绍一下实木复合门、模压门和免漆门。 实木复合门 1:实木复合门简介 实木复合门一般是指以集成材作为主材,外压贴中密度板作为平衡层,以国产或进口天然木皮作为饰面,经 过高温热压后制成的门,外部再喷饰高档环保木器漆。 2:门扇的结构 门芯:以优质松木或优质密度板作为门的主料,门芯松木经过烘干及科学处理,其含水率已得到严格控制,不易 变形,平整度高,是优质的木门骨料。 平衡层:一定厚度的中密度板,经过热压机高温加压后与门芯主料成一整体,既保证了整体稳定性和平整度,又 解决了开裂变形等问题。 表面:外贴优质木皮,保证木门结构整体外观的一致性。一般贴樱桃木、沙比利、柚木、曲柳、花梨等。 油漆:表面进行8道工序处理,面漆采用优质环保的大宝油漆,专业工业化无尘喷房,保证漆膜细腻光滑 3:门套板 以松木指节板作为门套的主料,一般正面压3mm厚度的密度板,表面贴优质木皮,厂内喷漆加工。套板背面压 3mm厚的三夹板,不易变形,耐久性好。

冲压模具基础知识

冲压模具讲座 第一章 概论 一、冲压加工得重要性及优点。 1、重要性:冲压工艺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国民经济得各个部门中,几乎都有冲压加工产 品。如汽车,飞机,拖拉机,电器,电机,仪表,铁道,邮电,化工以及轻工日用产品中均占有相当大得比重。 2、优点:1)生产率高。2)精度高,质量稳定。3)材料利用率高。4)操作简便,特别适宜于大 批量生产与自动化。 二、冲压加工得概念。 1. 概念:即利用压力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模具对板材施加压力,从而获得 一定形状与 尺寸零件得加工方法。 冲压加工得三要素:冲床,模具,材料。 冲压就是生产中应用广泛得一类加工方法,主要用于金属薄板料零件得加工。在产品零件得整个生产系统中,冲压只就是一个子系统,所涉及得也仅就是产品制造过程得一部分。随着市场对产品成本与周期等要求得提高,从系统得整体优化中确定相关得各要素已成为技术与管理发展得重要方向。 影响冲压加工得因素: 三、冲压工序得分类。 冲压工艺按其变形性质可以分为材料得分离与成形两大类,每一类中又包括许多不同 得工序。 冲压得基本工序: 1、冲裁: 1) 落料: 为准,间隙取在冲子上 ; 2)冲孔 :模具沿封闭线冲切板料,冲下得部分就是废料,设计时尺寸以冲子为准,间隙取在模仁上。 2 、剪切: 3、切口:, 4、切边:将拉深或成形后得半成品边缘部分得多余材料切掉。 5、剖切:将半成品切开成两个或几个工件,常用于成双冲压。 切口 切边 剖切 6、弯曲:用模具使材料弯曲成一定形状(V 型/U 型/Z 型弯曲)。 7、卷圆:将板料端部卷圆。 8、扭曲:将平板得一部分相对于一部分扭转一个角度。 弯曲 卷圆 扭曲 9、拉深: 将板料压制成空心工件,壁厚基本不变。 10、变薄拉深:用减小直径与壁厚,增加工件高度得方法来改变空心件得尺寸,得到要求得底厚,壁薄得工件。 冲压加工系统 人冲 压 工 艺 安 全 自 动 化 安 装 润 滑 生 产 管 理 质 量 管 理 价 格 管 理 运 输 废 料 处 理 噪 音 对 策 后 序 工 艺 压力 机 模具 材料 辅 助 装 置 具 软 件 硬 件

产品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产品基础知识(一)电线(缆)生产流程 (简示图) 解说 4、6、10: 屏蔽分(a) (b)缠绕 (c)编织等

(二) 生产流程 (三) 导体(铜线) (a) 生产流程 (b) 常用铜线名词 1. SCR(South Wire Continuum Casting Red) 美国南方电线(专利)连续铸造方法之铜条 2. 无氧铜(Oxygen-Free electrolytic copper) 不易受氢化、含量(氧)50PPM ,以下简称O.F.C. 3. 镀锡铜:铜线表面镀锡以增加接着性及保护铜导体于PVC 或Rub 不受侵蚀。 4. 软铜线:硬铜线加热除去冷加工所产生之残余应力而成,富柔软性及弯曲线且有较高导电率。 5. 铜包钢线:较硬线具有更高之抗张强度,在高山地带及跨越河流等须较长距离时作为架空线用依其铜厚度,一般分为导电率30%及40%两种。 6. 导电率:200C 时长度1米截面积1mm 2之标准软铜线之电阻为1/58奥姆(0.01724Ω)为基准称为100%导电率,电阻愈大,则导电率愈低。 7. 导体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截面积成反比,随温度升高而电阻增大。 R= A L ρ :ρ 导体之电阻系数 D.C.R. %)1(58104/23 S n d KM +??????= Ωσπ 8. 各种导体特性 导电系数以铜为标准(100%) 電氣銅 溶解,鑄造壓延 粗銅線 粗伸 (荒引) 細伸 燒燉中伸 以下 2.6~1.0mm 電鍍 鍍錫銅 熱鍍 8mm 導體絞合 芯線 屏蔽 外被押出 膠料 押出

导体:分为(一)Solid 单(实)心线 (二)Stranded 绞线 绞距:每旋转一次之距离,标准可查UL Standard 758 page 26 (c)铜绞线 1左绞: Z绞 2右绞: S绞 3 T.T.C:先绞后镀 4 束绞 5 复绞:层心绞 6 A.W.G.: American wire guage (美国线规) A(截面积) = nd2(用英制计算) = 圆密尔 =cmil A(截面积) = 0.78542d ?(用公制计算) = mm2 n? 1mm = 39.37mil密尔 1inch = 1000mil C mil = Circular mil 可查表UL Standard 758 Section page 26A (四)塑料 (a)绝缘材料 (Insulation Materials) Rubber (橡胶) (b)热可塑性塑料 Thermoplastics 1.Poly Vinyl chloride (PVC) 聚氯乙烯 2.Semi-Rigid PVC (SR-PVC)半硬质PVC 3.Polyethylene PE 聚乙烯 分High Density PE: 0.941~0.959g/cm3 Low Density PE: 0.910~0.925g/cm3 4.Crosslink polyethylene (XLPE) 架桥PE 5.Foam-polyethylene 发泡PE (Cellular 发泡) 6.Polypropylene: PP聚丙烯

冲压工艺-基础材料知识

材料知识

一、材料知识----板材分类
板材的分类
1、板材是指各种形状的半成品,如:薄板、中板、厚板、 窄带材、带材等。
2、按生产方法分类:热轧钢板、冷轧钢板 3、按表面特征分类:镀锌板(热镀锌板、电镀锌板)、镀锡板、
复合钢板、彩色、涂层钢板 4、按用途分类:桥梁钢板、锅炉钢板、造船钢板、装甲钢板、
汽车钢板、屋面钢板、结构钢板、电工钢板(硅钢片)、 弹簧钢板及其他 5、按厚度分:厚板(4MM以上)、中板(3-4MM)、 薄板(3MM 以下)

一、材料知识----钢板生产流程

一、材料知识----材料牌号命名方法

一、材料知识----力学性能指标
力学性能指标1
强度: 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屈服 强度、抗拉强度是极为重要的强度指标,是金属材料选用的 重要依据。强度的大小用应力来表示,即用单位面积所能承 受的载荷(外力)来表示,常用单位为MPa。
屈服强度:金属试样在拉力试验过程中,载荷不再增加,而 试样仍继续发生变形的现象,称为“屈服”。产生屈服现象时 的应力,即开始产生塑性变形时的应力,称为屈服点,用符 号σs 表示,单位为MPa。一般的,材料达到屈服强度,就开 始伴随着永久的塑性变形,因此其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抗拉强度:金属试样在拉力试验时,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 应力,用符号σb 表示,单位为MPa。

一、材料知识----钢板的失效
汽车冲压钢板通常会发生时效,导致屈服强度上升,伸长率 下降,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桔皮,表面粗糙等缺陷,因此需规 定各牌号的拉伸应变痕保证时间。 低碳钢板失效的一般现象:时效失效和表象失效 时效失效:由于时效的影响,钢板及钢带的力学性能会随着储 存时间的延长而变差,如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上升,断后伸 长率的下降,成形性能变差、出现拉伸应变痕等失效。 表象失效:由于存储不当,造成钢板受潮生锈、外力破损、 外力变形等失效;由于钢厂轧制过程工艺控制部分不足,导 致钢板表面出现凹坑、结疤、裂纹、夹杂,划伤、压痕、麻 点 、辊印及氧化色等影响成形性及涂、镀附着力的缺陷; 钢板厚度公差超差。

材料成形工艺知识点

一.铸造成型 1.1收缩:铸造合金在液态、凝固态和固态的冷却过程中,由于温度降低而引起的体积减小的现象,称为收缩。 缩松缩孔:铸件在冷却和凝固过程中,由于合金的液态和凝固收缩,往往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分出现空洞。容积大而集中孔洞称为缩孔,细小而分散的孔洞称为缩松。 影响缩孔和缩松的因素及防止措施: 因素:浇筑温度,合金的结晶范围,铸型的冷却能力越大 防止措施:用顺序凝固方法 1.1.5铸造应力怎么产生的: 铸件凝固后在冷却过程中,由于温度下降将继续收缩。有些合金还会发生固态相变而引起收缩或膨胀,这导致铸件的体积和长度发生变化,若这种变化受到阻碍,就会在铸件内产生应力,称为铸造应力。 1.2砂型铸造 剖面示意图:上型下型,明冒口,出气冒口,浇口杯,型砂,砂箱,直浇道,横浇道,暗冒口,内浇口,型腔,型芯,分型面。 工艺流程! 1.3金属型铸造 金属型铸造又称硬模铸造,它是将金属液浇入金属型中,以获得金属铸件的一种工艺方法。(永久型铸造) 1.4熔模铸造:熔模铸造又称失蜡铸造,通常是在蜡模表面涂上数层耐火材料,待其硬化干燥后,将其中的蜡模熔去而制成型壳,再经过焙烧,然后进行浇注,而获得铸件的一种方法。熔模铸造工艺(重点) 1.5压力铸造:在高压作用下,使得液态或半液态金属以较高的速度充填压铸模型腔,并在压力下成形和凝固。 1.6铸造工艺设计 1.6.2铸件结构的工艺性。 1.铸造结构形式:结构外形应方便起模,尽可能减少和简化分型面,铸件的内腔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型芯。 2.合理的铸件壁厚:铸件壁厚过小,易产生浇不到、冷隔等缺陷;壁厚过大,易产生缩孔、缩松、气孔等缺陷。壁厚应均匀。 3.铸件壁的链接:连接处或者转角处应有结构圆角。,厚壁与薄壁间的链接要逐步过渡。 4.铸件应尽量避免有过大的平面 1.6.4型芯设计的作用是形成铸件的内腔、孔洞、形状复杂阻碍取模部分的外形以及铸型中有特殊要求的部分。 1.6.5浇注系统设计: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 金属型的浇筑位置一般分为三种:顶注式、底注式和侧注式。 基本要求: 1.防止浇不足缺陷 2.液态金属平稳地流入型腔 3.能把混入合金液中的熔渣挡在浇筑系统中 4能够合理地控制和调节铸件各部分的温度分布,减少或消除缩松缩孔 5.结构简单,体积小

太阳能电池工艺知识简介13页word文档

工序知识概要 在整个晶体内,原子都是周期性的规则排列,称之为单晶.由许多取向不同的单晶颗粒杂乱的排列在一起的固体称为多晶. 工序流程::装片-清洗-制绒-清洗-甩干-扩散-等离子刻蚀-去磷硅玻璃-甩干-镀膜-丝印-烧结-分类检测 清洗 利用氢氧化钠对多晶硅腐蚀的各向异性,争取表面反射率较低的表面结构. 单晶主要化学品:NaOH NaSiO3 HF HCL 异丙醇 多晶主要化学品:咯酸HF HCL 化学腐蚀的原理 热的NaOH溶液祛除硅片表面机械损伤层: Si+2NaOH+H2O====Na2SiO3+2H2 HF祛除硅片表面氧化层 SiO2+6HF=====H2[SiF6]+2H2O HCL祛除硅片表面金属杂质 盐酸具有酸和络合剂的双重作用,氯离子能与Pt2+ Au3+ Ag+ Cu+ Cd2+ Hg2+等金属离子形成可溶于水的络合物现有多晶硅片是又长方体晶锭在多线切割锯切成一片片多晶硅方片,由于切片是钢丝在金刚砂溶液作用下多次往返削切成硅片,金刚砂硬度很高,会在硅片表面带来一定的机械损伤. 如果损伤不祛除,会影响太阳电池的填充因子.

硅片扩散前的清洗腐蚀工序标准工时:44分钟 绒面的作用 为了提高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工业生产中通常采用碱与醇的混合溶液对晶面的单晶硅片的各项异性腐蚀在表面形成类似”金字塔”状的绒面,有效增强硅片对入射太阳光的吸收,从而提高光生电流密度. 浓度高的氢氧化纳溶液与硅进行化学反应的速度加快,反应相同时间后,金字塔的体积更大.当氢氧化钠的浓度超过了一定的界限,溶液的腐蚀力度过强,绒面会越来越差,直至出现类似”抛光”的效果. 异丙醇在制绒液中起两点作用:一. 协助氢气泡的释放;二.可以减弱氢氧化钠对硅片的腐蚀力度. 氢氧化钠.硅酸钠与异丙醇的混合溶液对晶体硅进行腐蚀,可以制备出类似金字塔的结构表面。理想的绒面应是金字塔体积较小,大小均匀,覆盖率高。 制绒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有:绒面过大,或大小不均,绒面不良(绒面色斑教多,主要是脏污没有去掉),绒面雨点现象。绒面过大,可能是制绒槽中NaOH量过多,或者温度过高,造成初抛过后的大绒面没有很好的得到修复。绒面雨点现象:制绒过程中溶液配比不当,异丙醇易挥发,主要是靠它带走硅片反应后产生的氢气泡后,气泡内部有脏污,气泡不去掉,内部的脏污也无法溶于水,也就无法去掉,从而形成雨点状的脏污。另一方面,

粉末冶金工艺及材料基础知识介绍

粉末冶金工艺及材料基础知识介绍 粉末冶金是制取金属粉末并通过成形和烧结等工艺将金属粉末或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制成制品的加工方法,既可制取用普通熔炼方法难以制取的特殊材料,又可制造各种精密的机械零件,省工省料。但其模具和金属粉末成本较高,批量小或制品尺寸过大时不宜采用。粉末冶金材料和工艺与传统材料工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粉末冶金工艺是在低于基体金属的熔点下进行的,因此可以获得熔点、密度相差悬殊的多种金属、金属与陶瓷、金属与塑料等多相不均质的特殊功能复合材料和制品。 2.提高材料性能。用特殊方法制取的细小金属或合金粉末,凝固速度极快、晶粒细小均匀,保证了材料的组织均匀,性能稳定,以及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且粉末颗粒不受合金元素和含量的限制,可提高强化相含量,从而发展新的材料体系。 3.利用各种成形工艺,可以将粉末原料直接成形为少余量、无余量的毛坯或净形零件,大量减少机加工量。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成本。 粉末冶金的品种繁多,主要有:钨等难熔金属及合金制品;用Co、Ni等作粘结剂的碳化钨(WC)、碳化钛(TiC)、碳化钽(TaC)等硬质合金,用于制造切削刀具和耐磨刀具中的钻头、车刀、铣刀,还可制造模具等;Cu合金、不锈钢及Ni等多孔材料,用于制造烧结含油轴承、烧结金属过滤器及纺织环等。

1 粉末冶金基础知识 ⒈1 粉末的化学成分及性能 尺寸小于1mm的离散颗粒的集合体通常称为粉末,其计量单位一般是以微米(μm)或纳米(nm)。 1.粉末的化学成分 常用的金属粉末有铁、铜、铝等及其合金的粉末,要求其杂质和气体含量不超过1%~2%,否则会影响制品的质量。 2.粉末的物理性能 ⑴粒度及粒度分布

各类模切产品工艺知识简介

1条框类产品加工工艺简介 定义:条框类品指整体背胶或不背胶、且产品无拐角、成规则四边形的产品,典型产品如(端反:缓冲矽胶卖拉片) 工艺一:成型刀加工工艺——即直接开成型刀将产品模切成型,排废收卷或切片。 工艺二:步进刀加工工艺——即将条框产品分解成横刀+竖刀通过跳步进的形式将产品加工成型,排废后收卷或切片。 工艺三:条切加工工艺——即将产品通过横切刀切后(切到需要的条数切断),然后将产品旋转90度再次单刀模切排废。 工艺四:滚刀加工工艺——顾名思义利用滚刀将产品直接模切成型。 工艺五:切卷工艺——将胶带切成所需的宽度,多条复合上离型纸后切片。 2半背胶类产品加工工艺简介(贯通两边) 定义:半背胶类产品指——产品下面不是部分背胶,并且背胶方向和产品边缘成水平线并贯通,且胶与胶之间也水平,位置公差在±0.2以上的产品。 典型产品如(固定垫片) 工艺一:边复边冲——顾名思义用治具将材料复合后进行模切加工。 工艺二:模切AB胶——用A刀模将胶带的位置冲出来,然后用B模将产品的外型冲出来。 工艺三:套冲——同AB模类似并利用定位孔定位原理进行套冲,加工精度有很大的提高。3带耳朵类产品加工工艺简介 定义:带耳朵类产品指产品的上盖有突出拉把,并且在此区域无胶,典型产品如(网罩;垫圈巾布) 工艺一:上下模——即利用上模冲切外框;下模冲切耳朵部位,手工或利用机器将耳朵废去掉。 工艺二:A模+手工贴合+B模套冲——有多层材料复合并且中间有网布的产品,多用于此工艺,或直接用滚刀模切。

工艺三:1模成型+手工——此工艺多用于小批量生产的带耳朵的单层或多层胶带,胶的间距也不能太小。 工艺四:AB套冲——此工艺多用于大批量带耳朵的产品制作,并且间距可以相对小些的产品。 四边背胶类产品加工工艺简介 定义:四边背胶类产品是指离型或非离型材料下面背非规则形状的胶带(一般中间有空缺胶部分)的产品。 工艺一:一模成型+手工——此工艺多用于小批量生产制作,间距小的可以用跳步进的形式完成制作。(仅适用于离型类产品) 工艺二:AB套冲——此工艺多用于大批量产品制作,并且间距可以相对小些的产品。 工艺三:滚刀加工——此工艺是将套冲工艺的速度进一步提高,(一般受设备及加工精度的局限 反射类产品加工工艺简介 定义:反射类产品掼在BLU中起反射作用的膜片类产品,一般分为背胶类及非背胶类,背胶类反射片,一般工艺如下: 工艺一:AB套冲; 工艺二:边复边冲; 工艺三:冲切+手工贴合。 非背胶类反射片一般工艺如下: 工艺一:单体模切后手工检查包装; 工艺二:用弱粘性保护膜做底纸模切后包装; 工艺三:用弱粘性保护膜做底纸模切后排废然后用PE保护膜做上盖保护。 扩散类产品加工工艺简介 定义:扩散类产品指在BLU中起扩散作用的膜片类产品。一般制作工艺如下: 工艺一:单体模切后手工检查包装; 工艺二:用弱粘性保护膜做底纸模切后包装; 工艺三:用弱粘性保护膜做底纸模切后复合上PE保护膜做上盖保护; 工艺四:用弱粘性保护膜做底纸后排废然后用PE保护膜做上盖保护。

产品基础知识

产品基础知识 一、面料知识 1.专业术语 (1)纱支:纱线细度的重要指标。(S) (2)纱织数:一克棉纱在公定回潮率下纺出的纱线的长度。 (3)幅宽:织物门幅的宽窄。一般习惯用英寸或者厘米表示,常见的有36英寸、44英寸、56-60英寸等等,分别称做窄幅、中幅、宽幅,高于 60英寸的面料称为特宽幅。 (4)经向:织物的长度方向,和布边平行的方向。 (5)纬向:织物的宽度方向,和布边垂直的方向。 (6)经纬密度:单位面积中经纱和纬纱的根数。一般为一英寸或者10cm 内的纱线的根数,我国国家标准规定使用10cm内纱线根数表示密 度,但纺织企业仍习惯沿用一英寸内的纱线的根数表示密度。 (7)缩水率:指织物在洗涤或浸水后,织物收缩的百分比。 2.面料基础知识 (1)棉纤维 主要有细绒棉、长绒棉 细绒棉:纤维长度一般在25mm-31mm,占世界棉产量的90%,和我国棉产量的98%,因其产量高,各种性能指标相对稳定,纺出来的的纱 线支数高,织造出来的面料光泽度好,手感好,能和其他纤维混 纺。 长绒棉:纤维长度在33mm以上,最长可达60mm-70mm,是高档面料的首选材料。 新疆长绒棉:由于新疆自然空气新鲜,土壤资源丰富,没有污染,常年降雨量少,日照时间充分,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纤维素的淀积。纤维 长、条干均均、强力好、面料光洁度高、手感柔软。 棉纤维特点:有较强的吸湿透气能力 有良好的保暖性 染色性能强 (2)织物的分类 a.按纱线漂染加工不同,可分为本白坯色布和织布 白坯布:是指用未经漂白、染色的纱线织成的,供印染加工用的本色棉布。 色织布:日本称作“先染织物”,是指先将纱线或长丝经过染色,然后使用色纱进行织布的工艺方法,这种面料称作色织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