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效应aaaaaaa.

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效应aaaaaaa.
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效应aaaaaaa.

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效应

姓名:王德光

单位:弥勒县第一中学

完成时间:2011年11月11日

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效应

摘要:地球自转产生科里奥利效应,科里奥利力在北半球,使运动物体向原来运动方向之右偏转;在南半球则相反,使运动物体向原来运动方向之左偏转。

科里奥利效应对在地球上运动的物体、气流和洋流的运动方向产生很大的影

响,例如:贸易风、飓风和龙卷风的形成;天气预报节目中的为卫星云图;水

流的漩涡;轨道的磨损和河岸的冲刷;傅科摆摆动平面的旋转等现象。STS教

育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强调基本理论的实践性和社会

性,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效应跟我们实际生活联系进紧密,可以作为高中

STS教育的校本教材在物理和地理教学中使用,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关键字:科里奥利效应;贸易风;漩涡;磨损;冲刷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探究的乐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现代科学方法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引导学生会用整体的、综合的观点分析问题,培养创新能力;STS教育体现出

了现代理科教育的综合化趋势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STS教育的跨学

科、综合性、实践性以及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

析问题习惯和能力。STS教育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强调

基本理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物理知

识、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解决日常生活经常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触摸

到物理知识,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魅力,让学生在获得系统的物理知识的同时,

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所以,教师要适时地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发展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学生探索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因此,因为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效应跟我们实际生活相联系,可以作为高中STS教育的校本教材在物理和地理教学中使用,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一、地球自转的特征

1、地球自转具有确定的方向、周期和速度。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转,如果在北极上空俯看,其转动方向是逆时针,而在南极上空俯看,其转动方向是顺时针。地球自转360°是一个恒星日,所需时间是23时56分,人们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的周期是太阳日,一个太阳日所需时间是24时0分,实际地球自转360°59′,太阳日之所以不同于恒星日是由于参考点不同,太阳日是地球相对于太阳的自转周期。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两极外在全球都是一致的,是每小时15°或每分钟15′或每秒15″,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潮水和地球固体表层的相对移动,其间摩擦力要阻碍地球的转动而导致地球自转速度的减小,所以地球自转有长期变慢的趋势。据研究,在6亿多年前,地球上一年大约有424天;在4亿前,一年有400天;2.8亿年前,一年有390 天,而现在,地球上一年只约有365天了。

2、地球自转所引起的惯性离心力是地球形状成为一个扁球体的原因之一。地球自转最显著的是表现出天体的周日运动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天体的周日运动是地球自转的反映,每天可以看到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有规律地重复出现。太阳的周日运动是地球上表现最为明显的,太阳每天从东方地平线升起,

直达天空最高位置,然后转向西方逐渐落入地平线下,导致地球上的昼夜交替,也使地表各种自然过程具有昼夜节奏,使地表热量平衡,有利于生物正常生存。

二、科里奥利效应

1、科里奥利效应——在旋转体系中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由于惯性相对于旋转体系产生的运动方向偏移的现象叫科里奥利效应,产生科里奥利效应的虚拟的惯性力叫科里奥利力。但科里奥利力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他是由于人处在转动系中时所若认为的匀速直线运动与惯性系中的匀速直线运动不同所产生的惯性力。科里奥利力来源于地球的自转,这是指地球上运动着的物体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使运动方向偏离的惯性力,对于水平运动尤为明显。科里奥利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垂直,在北半球它指向物体运动方向的右方,使物体向原来运动方向之右偏转;在南半球则相反,使物体向原来运动方向之左偏转。科里奥利力的大小跟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所在纬度有关,而物体静止时或位于赤道,则不受科里奥利力的作用。科里奥利力对在地球上运动的物体、气流和洋流的运动方向产生很大的影响。

2、我们用在匀速转动参考系中运动的物体来说明这种惯性力。

例:如图1所示,设在以角速度ω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水平圆盘上,沿同一半径坐着两个儿童,童A靠外,童B靠内,二者离转轴O的距离分别为r A和r B。童A以相对于圆盘的速度u′沿半径方向向童B抛出一球。

(1)在惯性系(地面)上观察到的情形,如图1(a)所示。如果圆盘是静止的,则经过一时间Δt=(r A—r B)/u′后,球会到达童B。但圆盘在转动,故球离开童A的手时,除了径向速度外u′,还具有切向速度u tA,而童B的切向速度为u tB。由于u tA>u tB,所以当经过时间Δt后,球并不到达童B,而是到达

童B转动的前方某点B/。

图1

(2)在非惯性系(转动圆盘)上观察,即在圆盘上的那两个儿童看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他们是在固定在圆盘上的转动参考系内观察的。童B只看到童A以初速度u′向他抛来一球,但球并不沿直线到达他,而是向球运动的前方的右侧偏去了如图1(b)所示。这一观测结果他认为是球离开童A的手后,在具有径向初速度u′的同时,还具有了垂直于这一方向而向右的加速度a/。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此加速度产生的原因时,他认为既然球出手后在水平方向并没有受到什么“真实力”的作用,那么一定是球受到了一个垂直于速度u′而向右的惯性力F C。这种在转动参考系中观察到的运动物体,由于转动参考系中各点的线速度不同而产生加速度的现象叫科里奥利效应,产生此效应的虚拟的惯性力叫科里奥利力。

(3)推导如图1所示的情况下科里奥利力的定量公式。在转动参考系内观察,球从A到达B′的时间是⊿t=(r A—r B)/u′,在这段时间内球偏离AB直线的距离BB′=(u T A-u tB)⊿t′=ω(r A—r B)⊿t′= u′ω(⊿t′)2。在⊿t′很小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沿BB′的运动是匀加速运动而初速度为零,以a′表示此加速度,则有BB′=0.5 a′(⊿t′)2。跟上一结果比较,则有:

0.5 a′(⊿t′)2=u′ω(⊿t′)2,可得a′=2 u′ω,

在此转动参考系内形式地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科里奥利力的大小为:

F C=m a′=2m u′ω。

所以,在如图1所示圆盘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情况下,此时科里奥利力的方向指向质点运动的右方,使运动轨迹向顺时针方向偏转。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可以得出,如果圆盘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则上述科里奥利力的方向指向质点运动的左方,使运动轨迹向逆时针方向偏转

三、实际生活中的科里奥利效应

因地球在自转,所以地面参考系是一个转动参考系,也就是一个非惯性参考系。因地球自转角速度太慢,所引起的科里奥利效应也十分微弱,要观察到微弱的科里奥利效应,需要在一个长时间和大尺度空间中观察,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能看到科里奥利效应。

1、在大尺度空间下观察的科里奥利效应——地球上的贸易风、飓风和龙卷风

(1)在地球上,热带部分的空气,因热上升,并在高空向南北推进;而两极附近的空气,则因冷下降,并在地面附近向赤道附近推进,形成了一种对流,故称贸易风,但由于受到科里奥利力的作用,南北向的气流,却发生了东西向偏转。如果气流自南北方向推进,则所受科里奥利力的方向沿东西方向,所以北半球地面附近自北向南的气流,有朝西的偏向,成为东北贸易风;在南半球地面附近自南向北的气流,有朝西的偏向,而成为东南贸易风。而大气上层的反贸易风,在北半球为西南贸易风,在南半球则为西北贸易风。

(2)、我们在天气预报节目的卫星云图中看到的逆时针气旋。强热带风暴

是在热带低气压中心附近形成的,当外面的高气压空气向低气压中心挤进时,由于科里奥利效应,气流的方向将偏向气流速度的右方,因而形成了从高空望去是沿逆时针方向的漩涡,所以在夏季的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卫星云图中常出现这种漩涡式的强热带风暴图景(如图2所示)。例如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经常出现的台风,就是这种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如果这种科里奥利效应更加集中就会形成飓风和龙卷风。而在南半球,因科里奥利效应产生的强热带风暴漩涡是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漩涡。

2、在大尺度空间下观察的科里奥利效应——木星表面的漩涡气流

木星表面笼罩着一厚层彩色大气,这大气也因为各处压强的不同而产生强烈的对流。由于木星的高速自转(周期约10h ),这气流受科里奥利力的作用也产生漩涡。如图3所示,是探测器旅行者2号在2×106km 之外拍摄的木星表面漩涡的照片。大的黑色漩涡实际上是红色的,叫大红斑,其长度可达40000km ,足以吞下几个地球。由于中心是高压而又是在木星的南半球,所以漩涡是逆时针方向的。在它的下面还有许多较小的白色卵形斑,也都是科里奥利力效应产图 2 图3

生的漩涡。

3、水流的科里奥利力效应——漩涡。

美国科学家谢皮洛曾注意到浴盆内的水泄出时产生的漩涡,当底部中心有孔的大盆中的水泄出时,可在孔的上方看到反时针方向的漩涡。在澳大利亚同样的实验,则看到顺时针方向的漩涡。所以,我国地处北半球,我们看到水流的漩涡一般是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漩涡。

4、在长时间观察下的科里奥利效应——轨道的磨损和河岸的冲刷

(1)在北半球,物体自北向南运动,科里利力则指向西方,这种长年累月的作用,使得北半球河流右岸的冲刷甚于左岸,因而此较陡峭。例如:我国沿晋陕两省边界向南流的黄河两岸,一般西岸显得陡峭一些,这是千万年长时间积累的科里奥利效应的作用结果。

(2)地处于北半球的双轨单行铁路,火车在行驶中受到科里奥利力作用,右轨所受到的压力大于左轨,因而右轨磨损较甚。但单轨双行的铁路,左右轨磨损相差不多。在南半球的情况和此相反,河流左岸冲刷较甚,而双轨单线铁路的左轨磨损较甚。

图5

(3)、北半球上傅科摆的摆动平面的旋转现象

傅科在1851年首先发现的。他当时在巴黎的一个大厅悬挂了一个摆长为67m,摆球直径约为30厘米,重28㎏的铁球,振动周期为16秒,椭圆旋转的周期为32小时的摆。该摆在摆动时,其摆动平面沿顺时针方向每小时转过11°15′的角度(如图5所示)。这个转动就是科里奥利效应的结果,它显示了地球的自转。而在南半球,傅科摆的振动面将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北京天文馆也悬挂着一个这样的佛科摆,摆长10m,其摆动平面每小时沿顺时针方向转过9°40′。

5、自由落体的科里奥利效应——落体偏东

由于科里奥利效应,从高处自由下落的石块并不准确地沿竖直方向下落,而是要偏向东方,不过这一效应很小。例如,从高50m的塔顶自由下落的石块着地时不过偏东5.4mm。所以,以地面参考系来计算洲际弹道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时,也要考虑科里奥利效应。

参考文献

[1] 刘力,科学出版社,《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论》。

[2]张民生,高等教育出版社,《自然科学基础》。

[3]张三慧,清华大学出版社,《大学物理学》。

[4] 周培源,人民教育出版社,《理论力学》。

地球自转及产生的地理意义知识汇编

地球自转及产生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1)侧视:自西向东(如图A)。 (2)俯视?? ?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 如图B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如图C [问题导思]“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的“坐地”位置是在赤道附近,“日行”方向是自西向东。 2.周期 3.速度 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 [(1)同海拔的两地,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反之越大。 (2)同纬度的两地,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反之越小。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1)图中甲位于夜半球,乙位于昼半球,AOB 线为晨线。 (2)甲、乙现象的成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3)周期:1个太阳日(24小时)。 [温馨提示] (1)昼夜现象是指不发光、不透明的地球被分为昼夜半球的现象,而昼夜交替是某地由夜到昼,再由昼到夜的不间断的循环变化过程。 (2)如果地球不自转只公转,也有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周期为一年。 2.使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 (2)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3.产生时差 (1)地方时:①定义: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东早西晚。 ②特点: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2)时区和区时:①时区: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②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3)日界线????? 自然界线:地方时为24时 或0时 的 经线 人为界线: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 沿180°经线 [问题导思] 1.每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为什么选在北京时间晚8点整播出? 提示:春节是全球华人共同关注的节日,北京时间晚8点,全球正值同一天。 2.若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则地球上哪些现象会发生改变?请列举三条以上实例。 提示:①日月星辰西升东落;②地方时东晚西早;③水平运动物体(包括河流、气流)偏向会是北半球左偏,南半球右偏;④太阳日将比恒星日短。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图文结合 易学好记 (一)地方时的计算 1.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 2.计算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1)一定时:即确定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方时。光照图中,特殊经线的地方时的确定,以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为例: ①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 。 ②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NB 。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 。 ④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 。 (2)二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E 点的地方时,以D 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 点位于D 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 点地方时,以B 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 点位于B 点以西,应“西减”。 (3)三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 确定时差,如E 点所在经线与ND 经度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4)四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 点地方时为:12:00+45° 15° =15:00, F 点地方时为:24:00-45° 15° =21:00。 (二)区时的计算 第一步:如果已知该地经度,求时区数。该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15°(余数若小于7.5,则直接舍去;余数若大于7.5,则在结果上加一个时区)。 第二步:求时差,即求时间间隔,每相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 第三步:求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 注:①“+、-”号的选取同地方时的运算。②若求出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上24小时,日期减一天。

地球自转练习题

地球运动——地球自转练习题(高三一轮复习) (2017·重庆调研)下图为从极地上空的俯视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的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南方B.西南方C.东北方D.西北方 2.下列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转线速度甲地大于乙地B.自转角速度甲地小于乙地 C.甲、乙两地地方时相差11小时D.甲地地方时比乙地早 解析:第1题,由图示甲、乙两地所在经线位置知,该图是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根据图中位置可判断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第2题,甲、乙两地角速度相等;乙地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于甲地;甲、乙两地地方时相差6小时;甲地在乙地的东方,地方时比乙地早。 答案:1.C 2.D 3.(2016·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图。读图,下列时间点中至少有4 个城市该主题公园都在开放的是() A.北京时间8 点B.北京时间11 点 C.北京时间14 点D.北京时间17 点 解析:选B。巴黎采用东一区区时,香港采用东八区区时,东京采用东九区区时,洛杉矶采用西八区区时,奥兰多采用西五区区时,然后计算出北京时间为选项中某时时,各城市的当地时间,比照相应的开放时间即可得出答案。北京时间11点,巴黎为4点,东京为12点,洛杉矶为19点,奥兰多为22点,除巴黎外,其余四城市的该主题公园都在开放。以此类推,计算出A、C、D三项错误。 4.(2016·高考浙江卷)5月23日,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时,北京时间是() A.24日2时52分B.24日2时08分 C.23日3时08分D.22日2时52分 解析:选A。当太阳直射103°W时,当地时间为正午12时,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

【精选】中图版地理七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word教学设计-地理知识点总结

示范教案一(1.4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在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2.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公转轨道形状及其影响。 能力目标 1.能正确运用地球仪、三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 2.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 3.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并能准确地解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德育目标 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宇宙的一切物质(天体)都处在运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用科学的理论批判伪科学、反科学的观点。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2.黄赤交角的形成。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1.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速度的变化。 2.黄赤交角的形成。 ●教学方法 1.让学生分小组活动,通过运用地球仪亲自演示,来分析、归纳、比较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 2.借助教具、结合课本插图来解释说明黄赤交角的形成。 3.运用板图——“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教具准备 地球仪、三球仪、经纬模型仪、“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比较表、图1.20、图1.22投影胶片、板图——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三课内容我们简单地了解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哪位同学能用简短的语言给大家归纳、概括一下?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引导)对!地球处在银河系中太阳系内的金星和火星之间,它与其他行星、小行星一样,在时刻不停地运动着。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1.4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板书) 在初中地理课本中,我们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已经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在这一节课上,针对地球的两种运动我们将做进一步的学习。上节课老师已经布置,让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小地球仪。下面我们分成学习小组,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学生活动) (教师抽查)请哪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用这个大地球仪或三球仪给大家演示一下? (学生演示) (教师讲价、补充)请同学们再结合课文,认真分析、比较,来填出下表: (投影仪显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比较表)

科里奥利力与季风气候

科里奥利力(地转偏向力) 定义:由于地球自转运动而作用于地球上运动质点的偏向力。 是对旋转体系中进行直线运动的质点由于惯性相对于旋转体系产生的直线运动的偏移的一种描述。科里奥利力来自于物体运动所具有的惯性。 产生原因简述如下:物体为保持水平惯性运动,经纬网因随地球自转而产生相对加速度。 存在条件:非赤道地区对于地面拥有水平运动方向速度分量的物体大小: f=2mvωsinφ(后附证明) m为物体质量 f为地转偏向力的大小 v为物体的水平运动速度分量 ω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sin是正弦函数 φ为物件所处的纬度 方向 垂直于物体速度的水平分量方向,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物理学中的科里奥利力 在旋转体系中进行直线运动的质点,由于惯性,有沿著原有运动方向继续运动的趋势,但是由于体系本身是旋转的,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运动之后,体系中质点的位置会有所变化,而它原有的运动趋势的方向,如果以旋转体系的视角去观察,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偏离。 当一个质点相对于惯性系做直线运动时,相对于旋转体系,其轨迹是一条曲线。立足于旋转体系,我们认为有一个力驱使质点运动轨迹形成曲线,这个力就是科里奥利力。 科里奥利力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由于人处在转动系中时所认为的匀速直线运动与惯性系中的匀速直线运动不同所致。对于转动系中的人来说,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相对于转盘的速度不变的运动。而对于在惯性系中的人来说,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相对地面速度不变的运动。于是可以通过按照两个参考系的匀速直线运动的标准分别计算极短时间dt内的位移,然后再在转动系中分析这两个位移的差异,进而求出科里奥利力。 关于科里奥利力的较严格的数学证明 首先将运动分为纬线(速度记为vx,正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和经线(速度记为vy,正方向自南向北),并设地球半径为R,地球角速度为ω,物体质量为m,纬度为θ(北纬正值,南纬负值),一切计算忽略公转。 1.纬线方向 若物体静止,则其相对于太阳速度为v0=ω*R*cos θ……① 受向心力fn0=v0^2/(R*cos θ)*m……② 又此时相对地球静止,因此所受合力即为向心力fn0,该力与大地平行方向上的分力即为向心力在与大地平行方向上的分力,也即fn0*sin θ 当物体沿纬线方向以速度vx运动时,相对于太阳速度为v=vx+v0 受向心力fn'=(vx+v0)^2/(R*cos θ)*m……③ 此时所受地球的引力、支持力等合力在与大地平行方向上不变,仍为fn0*sin θ。但向心力已变为fn'*sin θ。 若以地球为非惯性参考系,则该物体受到惯性力:fn=fn'*sin θ-fn0*sin θ……④ 由①②③④得:fn=(2vx*v0+vx^2)/(R*cos θ)*m 又因为vx<

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

地球自转知识点 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东加西减。 2.地球自转的周期:1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用于科学研究计时)。1太阳日:24小时(以太阳为参照物,昼夜交替周期,用于生产生活计时)3.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的约为赤道的一半),两极点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为0。 4.地球自转产生了的地理意义有:○1昼夜交替;○2地方时;○3地转偏向力。 5.地转偏向力:北右南左赤道不偏转,速度越大,地转偏向力越大,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地转偏向力和物体运动方向垂直,只改变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6.晨昏线的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夜半球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昼半球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 7.晨昏线性质:○1晨昏线是平分地球以球心为圆心的大圆;○2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4晨昏线在二分日和经线重合,在二至日和极圈相切。(可用来判断节气)8.地方时,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每隔1°,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相差4秒钟。 9.地方时性质:①同经度地方时相等;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正午12点;与其相对的经线,是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或24)点。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10.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经度差:同减异加) 11.全球每隔15个经度划分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经度数为15°的整数倍。并且规定每个时区都以本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这就是区时。 12.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看商看余数看东经西经(商为时区数,若余数>7.5°,时区数+1;东经西经对应东西时区。) 13.已知时区数求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看东西时区。 14.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小时,东早西晚。 15.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时区差:同减异加)。 16.北京时间:以东八区区时(12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北京地方时:116°E的地方时。17.国际日期变更线:东西12区中央经线180°经线(理论上),为避免穿过陆地,实际是曲折的,,东12区比西12区早1天,时分秒相同,从东12区过日界线进入西12区日期减一天,从西12区过日界线进入东12区日期加一天。 18.地球上实际存在两条日界线:固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和零时经线,两条日界线使地球表面有两个不同的日期,只有180°经线和零时经线重合这一时刻全球位于同一天。19.180°经线和零时经线的判别: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旧的一天进入新的一天的分界线是零时经线,过零时经线日期加一天。从零时经线到180°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是新一天。

中考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专项训练13: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基础版,含详解)

专题13: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①昼夜现象①寒来暑往①太阳高度的日变化①操场上国旗杆的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①乌苏里江的日出总是早于帕米尔高原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2.家住泉州的小明与定居美国的叔叔互通电话,小明:“叔叔,早上好”,叔叔:“小明,晚上好.”同一时刻,小明和叔叔打电话互致问候,为什么会有问候语中的差异?:() A. 因地球自转产生 B. 两地气候不同 C. 因地球公转产生 D. 两地季节不同 3.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西三区)于当地时间2016年8月5日20时开幕,家住北京的小明观看开幕式直播应该是在北京时间() A. 8月4日20时 B. 8月6日20时 C. 8月5日7时 D. 8月6日7时 4.假设地球不自转,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 A. 同一地点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B. 地球上没有昼夜之分 C. 全球各地都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D. 同一地点有昼夜交替现象 5.下列现象中,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B. 四季更替 C. 昼夜长短的变化 D.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6.下列地理现象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 四季变化 B. 昼夜长短变化 C. 昼夜更替 D. 昼夜现象 7.当帕米尔高原上的边防士兵出早操时,我国钓鱼岛处的渔政船船员可能正在

A. 随着日落开始返航 B. 迎着朝阳巡逻执法 C. 收看晚间新闻联播 D. 准备进行午餐 8.2016年欧洲杯足球赛在法国开幕,开幕式时间为北京时间6月11日3时开赛,此时举办地法国的首都巴黎(东二区)时间为2016年6月() A. 11日21时 B. 11日9时 C. 10日21时 D. 10日9时 9.下列城市中,6.22这天,白昼时间最长,日出时间最早的是: A. 广州 B. 哈尔滨 C. 上海 D. 拉萨 10.下图是地球上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A地的季节和此时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①冬季①夏季①昼短夜长①昼长夜短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二、填空题 11.著名球星林书豪于8时在纽约(西五区)参加美国职业篮球比赛,那么我们(东八区)应该在什么时候可以看到电视直播 1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等,公转产生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等。 读地球光照图(下图)(阴影表示夜半球),判断下面小题。

初一地理:地球的公转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公转知识点总结 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的旋转成为公转,周期为365.25天。 黄赤交角: 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称为黄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同时进行,黄道和赤道之间的夹角始终为23°26′,黄赤交角的存在决定了地球四季的变化。 回归线: 地球上南、北纬23°26′的两条经纬圈。北纬23°26′称为北回归线,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的最北界线。南纬23°26′称为南回归线,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的最南界线。回归线,是太阳每年在地球上直射来回移动的分界线。南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北温带间的分界线。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为热带,这里太阳终年直射,获得的热量最多;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北纬)之间的地区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南纬66°34′)之间的地区为南温带。温带地区太阳终年斜射,获得的热量适中。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内,属于温带气候。 地球的公转的特点: 1.地球公转是以太阳为中心,自西向东的旋转; 2.地球的公转轨道同赤道的夹角为23°26′; 3.地球公转的时间为365.25天; 4,初中生物。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南北半球的四季变化。 课后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地球绕着______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地球不停地自____向____自转,出现了______的差异。 ●二、选择题 1.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 A.一年 B.一天 C.12小时 D.一个月

2.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地球是一个不发光的球体 B.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 C.地轴是倾斜的 D.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3.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是国为() A.太阳和星星绕着地球旋转 B.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 C.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 4.地球自转出现了各地时间的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赤道附近的时间相同 B. 一天中,伦敦的时间比日本早 C. 一天中,北京比纽约早看到日出 D. 只要纬度相同,各地时间就一样 5.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 B.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C.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D.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 6.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昼夜交替 B.四季更替 C.五带 D.极昼极夜 7.我们日常生活与地球自转息息相关,如:在以下现象中离不开地球自转的是() ①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② 我们吃早餐时,给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要说“晚上好!” ③ 每天大家都读书看报学习知识

科氏力公式推导

科氏力成因:非惯性系坐标系统下产生的附加作用力。 如图所示, 设在距圆心为r 的时刻,径向速度为v 沿Y 轴正向,切向速度为r ω沿轴X 正向。此时, X 轴的速度为0x v =r ω, Y 轴的速度为0y v v =, 则经历短暂时间dt 后,转盘转动角度=t θω, X 轴的速度为x v =()()()sin cos v dt r vdt dt ωωω++, Y 轴的速度为 ()()()cos sin y v v dt r vdt dt ωωω=++, 方法一:因为dt 是极小量,故()sin dt dt ωω=,()cos 1dt ω=,上两式变为 X 轴的速度为x v =()v dt r vdt ωω++, Y 轴的速度为()y v v r vdt dt ωω= ++, 故有 X 轴加速度为()02x x x v dt r vdt r v v a v dt dt ωωωω++??===, Y 轴加速度为()()0222y y y v v v r vdt dt v a r vdt r O dt dt dt ωωωωω?++?===+=+。

方法二:直接求极限, X 轴加速度为()()()00 0sin cos 2lim lim x x x dt dt v dt r vdt dt r v v a v dt dt ωωωωω→→++??===, Y 轴加速度为()()()0200cos sin lim lim y y y dt dt v v v dt r vdt dt a r dt dt ωωωω→→?++= ==。 切向加速度x a 即为科氏加速度,柯氏力2F m v ω=,当转动角速度矢量ω与质点线速度v 不垂直时,应将速度v 往垂直于ω的方向作投影,设夹角,v ωθ→→=,投影量为sin v θ,此时科氏力为2sin 2F m v m v ωθω→→==×切, 此外仍有径向向心加速度2y a r ω=,向心力2F m r ω=向。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知识讲解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部分地球的宇宙环境 ★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考点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普通性体现在: 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②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特殊性体现在:地球存在生命物质 ★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石油、天然气).太阳辐射影响因素(三个)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及原因 太阳能风能开发条件评价 能源丰富,市场大小距离,资金,技术,政策 新能源的优点: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缺点:能量密度小,变化大不稳定。 ★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考点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考点6: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1)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地球持续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有了昼夜更替现象。昼夜更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 (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使得同纬度地区不同地点见到太阳的时刻会有早晚。地方时的确定与经度的对应关系:太阳直射的那条经线地方时为12点,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线(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2.认识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3.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教学重点】 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 【教学难点】 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从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谈起,结合日全食现象及哥白尼“日心说”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学习活动一认识地球自转特征 【自主探究】 1.学生观赏地球自转模拟演示动画。 2.归纳出地球自转特征:地球绕着地轴不停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合作探究】 说一说:地球是怎样自转的? (1)两人一组,一人拨动地球仪,另一人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赤道上空、北极上空、南极上空。 (2)归纳得出的结论: 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拓展探究】 1.向学生呈现极地俯视经纬网图,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强调在极地俯视经纬网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与中心极点的关系紧密。 学习活动二认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主探究】 1.学生动手:利用小手电、小地球仪观察地球不自转与自转时分别产生哪些地理现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 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第三步:在地球上选择几个城市,分别贴上不同颜色的不干胶条:如北京、开罗、纽约等,看他们随着地球自转运动经历昼夜的先后顺序有什么规律。 2.学生归纳并写出观察结论: (1)由于地球不透明,面向太阳的半球是白昼,背向太阳的半球是黑夜。 (2)地球不停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不断更替。 (3)地球的自转过程中,不同地方昼夜更替的时间不一致,东边地点总是比西边地点要先看到日出。所以,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上的差异。

地球自转运动基础练(学案)

地理基础知识巩固练习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编写人杨振华 一、考点知识梳理 1、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1)地球自转方向是,从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 侧视图北极上空俯视图南极上空俯视图 (2)地球自转周期 真正周期(自转360度)是一个日,为时分秒;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日,为时。 (3)地球自转速度:(1)角速度约为°/小时,南北极角速度为,地表其他各地角速度;(2)线速度由向递减,南北极线速度为。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昼夜更替的成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见右图);由于地球持续不停地自转,导致晨昏线自向移动,因此昼半球、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产生了现象。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 个,即24小时。(注意:昼夜更替与昼夜现象的区别) 写出晨昏线的特点: (2)产生时差 地方时的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时刻,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多)于西边(东边的地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这就产生了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每相差15个经度,地方时相差一个小时。

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同一经线上,地方时。 规定:当太阳位于当地上中天时,当地地方时为点 地方时计算方法:钟点东加西减,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每隔1°,相差4分钟) 【应用】 读侧视图1:写出各点的地方时 读俯视图2或变式图:写出各点的地方时,此时北京时间是 图1 图2 判断方法: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或昼半球最中间经线)为地方时时。夜半球最中间经线的地方时为时。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 标准时制度:地方时交流起来很不方便,国际采用划分时区,使用标准时制度。 时区: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东西跨个经度。划分方法如下图所示。按自西东的方向,从自西12区到东12区,每过一个时区,时间增加1个小时。东12区比西12区多24个小时,即1天。国际上规定,把东、西12区之间的1800经线作为,简称日界线,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一天。日界线并不与1800经线完全吻合,它是一条折线。(如下图),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 (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号×150,如西五区的中央经线=5(W)×150,即为750W) 区时:各时区一般采用作为本区的区时。 北京时间:我国统一采用“时间”,即区的区时,东经°的地方时。(不是北京的地方时,北京经度为)世界标准时间是指。区时计算:东加西减,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 日期变更问题:两条日期变更线,一条为(固定不变),另一条为(随时变化);其中,线的东侧多一天。西侧少一天。 线的东侧少一天,西侧多一天。 (3)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地自转,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大约是每秒465米。下面是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点,各位同学赶快来学习吧!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xx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

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

初一地理:地球的自传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自传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 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7.292×10-5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 465米/秒,除两极外,地球上任意一点的角速度都为15°/时。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转是均匀的。但精密的天文观测表明,地球自转存在着3种不同的变化。 证明地球自转 1.牙签法 先用一只脸盆装满水,放在水平且不易振动的地方,待水静止后,轻轻放下一根木质细牙签,并在牙签的一端做一个记号,记住牙签的位置,过几个小时后(最好在10个小时以上),再去看时你就会发现,牙签已经转动了一定角度,看起来好像是牙签在转动,其实它并没有转动,而是地球在转动。在北半球,牙签作顺时针转动,因为地球自转在北半球看起来是逆时针方向的。南半球则与北半球相反。 2.炮弹法 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转,地面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必然相对地发生持续的右偏(北半球)或左偏(南半球)。根据这种现象,人们分析射出的炮弹运动的方向,就能证明地球在自转。 3.重力加速度法 地球在时刻不停地自转,由于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地面的重力加速度必然是赤道最小,两极最大;地球不可能是正球体,而必然是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旋转椭球体。重力测量和弧度测量的结果,证实了这些观点的正确性,也就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地球的自转。 4.深井测量法 地球时刻不停自转,由于自转速度随高度而增加,物体自高处下落的过程中,必然具有较高的向东的自转速度,而必然坠落在偏东的地点。为了证实这一点,有人曾在很深的矿井中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是:自井口中心下落的物体,总在一定的深度同矿井东壁相撞,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地球的自转运动。 5. 傅科摆 证实地球自转的仪器,是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于____年发明的。地球自西向东绕着它的自转轴自转,同时在围绕太阳公转。观察地球的自转效应并不难。用未经扭曲过的尼龙钓鱼线,悬挂摆锤,在摆锤底部装有指针。摆长从3米至30米皆可。当摆静止时,在它下面的地面上,固定一张白卡片纸,上面画一条参考线。把摆锤沿参考线的方向拉开,然后让它往

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

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 地球自转: 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关于地球自转的各种理论目前都还是假说。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转是均匀的。 晨昏线: 指地球上迎着太阳的昼半球与背着太阳的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也称晨昏圈。晨昏圈把它所通过的纬线圈分成昼弧和夜弧,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可表示该纬线圈昼夜长短的状况。由于地球不停地以1个太阳日为周期的自转,晨昏圈在地面上不断地移动,其周期也为1个太阳日(24小时),从而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地球公转过程中各纬线圈上昼弧与夜弧的长度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北半球的春分日、秋分日,晨昏圈同某一经线圈相重合,全球各地昼弧与夜弧等长,即昼夜平分。在北半球的夏至日、冬至日,晨昏圈同经线的交角为最大,夏至日,北半球各纬线圈上的昼弧为一年中最长,即白昼为最长,南半球各纬线圈上的夜弧为一年中最长,即黑夜为最长。冬至日,反之。晨昏圈是地球上的大圈,但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等,在日出以前和日没以后天空仍较明亮,因此它实际上要比大圈略小些。 地球自转的特点: 1.地球围绕地轴转动; 2.地球的自转是自西向东的转动; 3.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变化和时差变化。 自转产生的现象: 1.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光照亮的半球成为昼半球,相对应的称为夜半球。 2.地球自西向东转动,导致各地见到日出的时间不同,东边要先看到日出,东边时刻早于西边时刻。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4.2地球的自转科学试卷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4.2地球的自转科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我们把地球绕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自转方向是,自转周期。地球自转的证据有:,,等现象。 2.地球不停地自转,_______也就不断地更替,这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昼夜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________(圈)。 3.地球自转产生的效应有:,,。 4.(1)在南极上空俯视地球,地球绕地轴旋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 (2)假如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那么________________。 (3)假如地球的自转速度变慢,那么________________。 (4)假如地球反方向自转,那么你将看到________________。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是以地球北极为中心的极地投影图,此时地球的转动方向是自____向____。(2)若此时D地正好处于正午12时,则C地是____时,A地是____时,B地是____时,过6小时后处于正午的是____地。 (3)如果图中D处是美国,则B地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个国家() A.中国B.英国C.法国D.巴西 二、选择题 6.下列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A.昼夜交替B.四季变化 C.形成五带D.昼夜长短不同 7.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现象是因为() A.太阳和星星都绕地球转B.地球绕太阳公转

对科氏力与科氏加速度的理解(WLEI)

对科氏力与科氏加速度的理解 从字面意思来看,一般人很容易认为科氏力是导致科氏加速度的原因,然而这却是一个十分错误的理解。实际上科氏力与科氏加速度本质上是没有联系的,如果硬说有联系,也无非是二者的方向恰好相反而已。下面我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具体阐述。 科氏力:科氏力是一种本质上不存在的力,就像离心力一样,没有施力物体。它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说明一种运动现象,以便于对该运动进行分析和计算。那么科氏力要说明的一种运动现象是什么样的呢?假设一个旋转的圆盘在做定轴转动,圆盘上的一个小球在惯性空间中作直线运动,那么小球的运动相对于圆盘坐标系就是在做曲线运动,则在圆盘坐标系里为了解释这种曲线运动是如何产生的,于是便引入了科氏力的概念。 设小球的质量为m ,惯性空间速度为V ,圆盘转速为ω,则科氏力可表示为 =2()F m V ω??科 括号内表示V 与ω的矢量积,方向按右手坐标系判定。 科氏加速度:科氏加速度是由于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同时又做牵连的旋转运动而产生的。科氏加速度本质上也没有施力物体,引入科氏加速度主要是为了解释在惯性空间坐标系里的物体运动方向和大小发生改变的现象。设物体相对于旋转体运动速度为r V ,牵连转速为ω,那 么科氏加速度可表示为 =2r a V ω?科,方向按右手坐标系判定。 科氏力与科氏加速度的区别: (1) 二者适用的坐标系不同:科氏力适用于旋转体坐标系,而科氏加速度适用于惯性空 间坐标系。 (2) 二者所用变量不同:科氏力公式中的线速度V ,是相对于惯性空间坐标系的;而科 氏加速度公式中的r V ,是相对于旋转体坐标系的。 (3) 二者的公式中矢量积的两个变量的位置是相反的,故导致了方向的相反。 相关物理现象分析: 1)、北半球河流的右岸比左岸侵蚀的严重: 由于地球本身自转,故其就类似于一个旋转体,河流中河水类似于旋转体上小球。在旋转坐标系中,采取科氏力的概念,由于地球是两极略扁的球体,故在北半球可近似认为旋转角速度方向指向天空,根据右手定则,科氏力的方向总在河流流向的右侧,即在科氏力的作用下,河水对右岸的冲击力比左岸的大,所以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严重。 同理,南半球由于旋转方向反向,所以河流左岸比右岸的侵蚀情况严重。 2)北半球大气涡流逆时针旋转: 气象图中大气涡流都是由气象卫星在太空拍摄的,立足于惯性空间坐标系,故此处引入科氏加速度概念。根据科氏加速度的公式,根据右手定则,大气在流动时相对于惯性空间总会向左侧偏移,于是小范围持续的左侧偏移便成了逆时针旋转。 同理,南半球大气漩涡按顺时针旋转。

地球的自转习题及答案.docx

第二讲地球的自转 基础题组 下图阴影部分表示7 月 7 日 ,非阴影部分表示7 月 8 日。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2017 福建柘荣一中、宁德高中联考 )有关 A、B、C 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点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三点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三点角速度相同 ,线速度 B 点大于 C 点 D.三点线速度相同 ,角速度 A 点大于 B 点 2.(2017 福建柘荣一中、宁德高中联考)此时 A 点的区时是 () 月 8日 6 时月 7 日 24 时 月 8日 12 时月 8 日 16 时 下图中 a 为晨昏线 ,c 为经线 ,b 为经线 c 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关于图示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 线和 c 线不可能重合 B.一年中 ,大部分时间 a 线和 c 线重合 C.当 a 线过 b 点时 ,b 点地方时为 6 点 线长度为 c 线的两倍 4.下面四幅图中 ,能正确表示 b 地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是()

2016 年 11 月 14 日晚 ,月亮与地球距离全年最近,为 68 年来最大的“超级月亮”。吉隆坡的小明与身在英国伦敦的安娜约好同时观月。据此完成下题。 5.(2017河北衡水中学全国大联考)他们可以相约在北京时间() 日 19 时日23时 日 3 时日9时 读图 ,依据图中信息回答下面两题。 6.(2017 广东韶关六校10 月联考 )图中 ,新的一天占全球范围的() A.二分之一 B.四分之三 C.四分之一 D.三分之一 7.(2017 广东韶关六校10 月联考 )此时北京时间为() 时时 时时 提升题组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的自转

1.3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学案(湘教版必修 1) [学习目标] 1.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2.结合实例,理解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并说明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产生的影响。3.尝试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培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一、地球的自转 1.自转概况 (1)概念和方向:地球围绕地轴自①西向②东旋转,称为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呈③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④顺时针旋转。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就是地球自转的周期。由于选取参照物不同自转周期不同,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⑤恒星日,它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与地心连线的时间间隔,地球自转了⑥360°,所用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⑦太阳日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与日地中心连续相交的时间间隔,地球自转了360°59′,所用时间为⑧24小时。 (3)速度:自转角速度除⑨南北两极点外,其他各地○10相等,都为?15°/时;自转线速度则由于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自转的地理意义 (1)导致?昼夜交替现象,其周期为24小时,使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2)使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产生偏向。该力只作用于 ?水平运动的物体,始终?垂直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并随着物体水平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加大。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沿?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为我们度量时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尺度。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当地时间。 二、地方时、区时、时区与日界线 1.地方时 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21正午12时,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224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个小时,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2.时区划分与区时换算 (1)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3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2415个经度,以该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25区时,又称○26标准时。 (2)区时的换算:相邻时区的时间相差○271个小时。在同一日期内,东○28早西○29晚。 3.国际日期变更线 大体沿○30180°经线穿行的折线,也叫○31日界线,它是为了消除因为地球是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中的不同结果而设定的;同时又为了保持○32180°经线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方日期相同,故在这样的地方改用折线。 探究点一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