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

高一化学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
高一化学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

6.2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

第1课时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

2.初步学会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张破损的表格巩固可逆反应的概念及特征

2.由合成氨反应中各物质浓度变化的数据分析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趋势,从而找到平衡点,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化学平衡是可逆反应的一种状态,并将其推广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概念

难点:理解正逆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关系及动态平衡

【设计思路】

主要采用表格数据的分析以及对速率变化趋势v-t图像的分析,让同学们造成多次认知冲突,并在冲突中不断深化对于可逆反应及化学平衡的认识,以期提高学生的读图读表能力以及基本作图能力,为今后化学平衡移动理论的教学奠定较为扎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见图

引入:在科学研究中,实验是我们的主要手段,而实验测得的数据则往往用表格进行记录以便分析与研究。但总有些马大哈很不小心,没有将实验数据妥善地保存好,将实验报告弄脏

了或是撕坏了,屏幕上就有这么一张破损的表格,这是一张模拟合成氨反应的实验记录单,请问大家如果你在进行该项实验,又找不到破损的碎片的话,你该如何处理。(重做)能不能请大家用所学过的知识“猜”(计算)一下,丢失的数据应该是什么?并填在手中的表格中。

教师行为:抽取学生答卷进行投影,并请同学解释计算过程。

接着请同学推测3~4小时以后各反应物浓度的值,教师:其实正如大家刚才所说遇到这种情况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重做该实验,所以实验人员还是在相同条件下将本实验重新做了一次,并记录数据,请大家比较实验数值与我们刚才预测的数值是否相同。

为何氮气与氢气都有剩余??

学生回答: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复习:可逆反应的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在次过程中应特别强调“同一条件下”这一关键词。如遇学生忽视这一问题,可举例石灰石的分解与形成提问是否为可逆反应以帮助其记忆。

巩固练习:

1.氢气与氧气燃烧得到水,电解水又得到氢气与氧气;

2.氯化铵的“升华”;

3.合成氨反应

教师提问:那么可逆反应又有何特征呢?如果学生无法回答,可举例氨水中的微粒加以说明。氨水中主要存在氨分子、水分子、一水合氨分子、铵根离子及氢氧根离子,可见可逆反应的特征为: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故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本实验是一个可逆反应,所以反应后氮气与氢气以及氨气同时存在是合理的!

板书:

一、可逆反应:

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特征:

教师:请大家还是再观察一下这张表,3~4小时以后我们可以看到反应物以及生成物的浓度如

何?(不变了)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该反应已经结束了,反应已经“停”了?接下来让我们来继续研究在可逆反应进行了一段时间以后到底会不会跟非可逆反应一样停下来。大家觉得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什么物理量去研究反应是否停止?(速率)速率为零则反应就停了,相反则没有停。

那么研究一个可逆反应的速率与原来所讲的非可逆反应的速率有何不同吗?

非可逆反应只有一个方向,而可逆反应有正逆两个方向!

请说出合成氨反应中可分析的所有速率:氮气的消耗速率、氢气的消耗速率、氨气的生成速率、氨气的消耗速率、氮气的生成速率、氢气的生成速率。其中氮气的消耗速率、氢气的消耗速率、氨气的生成速率表示正反应速率,氨气的消耗速率、氮气的生成速率、氢气的生成速率表示逆反应速率。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哪些速率进行分析呢?(正反应逆反应速率都要分析)各取一个进行比较,还得挑选同一物质进行比较才有可比性!因为即使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不同物质所表示的速率数值会有所不同。

教师讲解复习提示:

我们就约定正反应速率选择氮气的消耗速率,相应地你反应速率选择氮气的生成速率进行分析比较,那么速率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反应的速率由反应物的浓度决定,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氮气的消耗速率应与正反应的反应物氮气的浓度有关,氮气的生成速率应与逆反应的反应物氨气的浓度有关。

请同学分别绘图: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图,并展示。

(在此可针对同学们画图时图像的变化趋势及起点终点选择问题进行讲解)

请同学们将两张图合并重新画在一张图上,并交流展示。

教师提问(或由同学讲解):

正逆反应速率在一定时间后应都不再发生变化,那么是否会象老师所绘制的图像这样平行到永远呢?(不会,正反应速率高于逆反应速率则表示氮气的消耗大于生成,那么氮气的浓度将会减少而不是不变,不符合表格中的事实),再请同学们讨论下某某同学的这张图是否正确,(错,达到交点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氮气的生成与消耗速率相等,那么氮气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所以下一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不会再发生变化,而不是继续增大和减小),我们把从交点以后开始可逆反应处于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状态!请注意这时反应停了吗?正逆速率为0吗?(不为0,没有停)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7页,我们看下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定义告诉我们第一:化学平衡状态存在于(可逆反应)中,第二,前提是(条件不发生变化),第三,什么时候开始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v(正) = v(逆)),第四,达到平衡以后宏观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组分浓度或百分含量不变),最后从刚才的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到,达到平衡状态以后正逆反应速率都不为0所以,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板书:

可逆反应

二、化学平衡条件不再变化

V(正) = V(逆) ≠ 0

各组分百分含量不再变化

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一起观察这样一张图,我首先画上氮气的消耗速率来表示正反应速率以及氮气的生成速率来表示逆反应速率,请同学们思考,如果要在这样图象上再画上氢气的消耗速率来表示正反应速率以及氢气的生成速率来表示逆反应速率该怎么画?(氢气的速率应该是氮气速率的3倍)可逆看到如果刚才选择氢气的速率作为参考,其结果与氮气一样,还是在这个时刻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请大家继续观察氮气的消耗速率曲线与氢气的生成速率曲线,他们有交点吗?交点意味着这么?(氮气的消耗速率等于氢气的生成速率)这时达到平衡状态了吗?(没有)结论:判断时候一个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也就是要找到正反应速率是否等于逆反应速率,同时还得注意参考物的计量系数!

巩固练习:

下列说法中,可以证明N2+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每消耗1mol氮气的同时,生成2mol氨气

B .每消耗1mol氮气的同时,生成1mol氢气

C .每消耗1mol氨气的同时,消耗1.5mol氢气

D .氢气的消耗速率等于氨气的消耗速率

E .氮气的生成速率等于氨气的消耗速率的一半

F .氢气的生成速率为氮气的消耗速率的三倍

教师介绍:无处不在的化学平衡

酒精测定仪中的化学平衡

洗涤剂的有效利用

大气臭氧层中的化学平衡

人体血液中的酸碱平衡

大家试想,由于在合成氨反应中存在化学平衡,所以氮气和氢气能完全转化为氨气吗?事实上作为原料气的氮气与氢气理论上只有不到20%能够转化成产品氨气,这将引起巨大的浪费,聪明的化学家们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我们在以后学习中将会得到答案。

【教学反思】

当初选择这一节课的原因,化学平衡理论是化学基本理论中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发现,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勒沙特列原理都能通过背诵基本掌握,但对该原理的深层次的原因却一知半解,要灵活应用更是无从谈起,究其原因还是没有将化学反应速率与可逆反应进行有机的结合,所以本节课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有必要多加些笔墨。

在本节课的设计及修改过程中,我始终牢记本次研讨的主题:“关注学生表现,提高学习

效率”,个人认为关注学生的表现可以分为多个层次和方面,这个学生的表现的定义不光是课堂内的学生的表现,也可以是往届学生的表现或是该学生在上节课、上周甚至上学期的表现,这种关注其实就是在课前对教学对象的了解和估计,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前面已经提到正是因为以往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关系理解的薄弱促使我想到利用图形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本节的教学。其次,对学生的表现的关注更多体现在课堂的教学中,这种关注有些是预设的也有些是意料外生成的,例如,请同学填表之前我已经估计到学生有一定得计算能力也对过量问题有一定得认识,会得到只考虑过量问题的答案,并准备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一组数据激发学生深入研究的兴趣,例如在问到可逆反应的定义时,同学遗漏“同一条件下”这一关键词,所以我马上找了应对的策略及例证。同时关注学生的表现也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表现,在刚才的提问过程中,我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这样不仅检验了教学效果,也能激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在完成本节的教学内容后,我深刻体会到没有预设的生成对于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微乎其微,而只有预设没有生成那么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只有精心的预设加上合理利用自然的生成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通过这次精心准备的经历,我发现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的很多问题,比如想当然,认为某些知识点已经讲过或是很简单就一笔带过,结果是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因为我是在用我自己的认知能力水平去衡量现在的学生,这是不可取的,所以我想说,关注学生的表现,一定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并经常利用不同的手段来检验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及时修正。

高中化学所有化学反应方程式

高中化学所有化学反应方程式 一、非金属单质(F2,Cl2,O2,S,N2,P,C,Si,H) 1、氧化性: F2+H2===2HF (阴暗处爆炸) F2+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XeF4是强氧化剂,能将Mn2+氧化为MnO4–) nF2+2M===2MFn(M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2H2O===4HF+O2 (水是还原剂) 2F2+2NaOH===2NaF+OF2+H2O F2+2NaCl===2NaF+Cl2 F2+2NaBr===2NaF+Br2 F2+2NaI===2NaF+I2 7F2(过量)+I2===2IF7 F2+Cl2(等体积)===2ClF (ClF属于类卤素:ClF+H2O==HF+HClO ) 3F2(过量)+Cl2===2ClF3 (ClF3+3H2O==3HF+HClO3 ) Cl2+H22HCl (将H2在Cl2点燃;混合点燃、加热、光照发生爆炸) 3Cl2+2P2PCl3Cl2+PCl3PCl5Cl2+2Na2NaCl 3Cl2+2Fe2FeCl3Cl2+Cu CuCl2 Cl2+2FeCl2===2FeCl3(在水溶液中:Cl2+2Fe2+===2Fe3++3Cl-) Cl2+2NaBr===2NaCl+Br2Cl2+2Br-=2Cl-+Br2 Cl2+2KI===2KCl+I2Cl2+2I-=2Cl-+I2 3Cl2(过量)+2KI+3H2O===6H Cl+KIO3 3Cl2+I–+3H2O=6H++6Cl–+IO3– 5Cl2+I2+6H2O===2HIO3+10HCl 5Cl2+I2+6H2O=10Cl–+IO3–+12H+ Cl2+Na2S===2NaCl+S↓Cl2+S2–=2Cl–+S↓ Cl2+H2S===2HCl+S↓(水溶液中:Cl2+H2S=2H++2Cl–+S↓ Cl2+SO2+2H2O===H2SO4+2HCl Cl2+SO2+2H2O=4H++SO42–+2Cl– Cl2+H2O2===2HCl+O2Cl2+H2O2=2H++Cl–+O2 2O2+3Fe Fe3O4O2+K===KO2 S+H2H2S 2S+C CS2S+Zn ZnS S+Fe FeS (既能由单质制取,又能由离子制取) S+2Cu Cu2S (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 3S+2Al Al2S3 (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详细总结(很全面)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

《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可逆反应:在__________下同时向__________进行和向__________进行的化学反应叫可逆反应。(1)正反应和逆反应是在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条件下同时进行的。 (2)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可能为______________。 (3)很多化学反应在适宜的条件下都是________反应。 2.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反应速率曲线,以反应m A(g)+n B(g)p C(g)为例,假设反应起始时只有反应物A和B,则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曲线为: 3.化学平衡状态: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当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________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________的状态叫化学平衡状态。 4.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 (1)同一种物质υ正________υ逆(填“>”,“<”或“=”)。 (2)各组分的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浓度、质量分数等保持________。 5.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定、等、变、动。 (1)逆:化学平衡状态只对________反应而言。 (2)定:在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________,不再随时间的变化________。 (3)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________,即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________。 (4)变:当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就会发生________。 (5)动:化学平衡从表面上、宏观上看,化学反应好像停止了,但从本质上、微观上看反应并没有停止,而是正反应速率________逆反应速率,所以化学平衡是一种________平衡。 6.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状态与外界条件有关。当外界某种条件改变时,原来的化学平衡被破坏,直到建立新条件下的另一种平衡状态,这种改变的过程叫化学平衡的移动。 7.影响化学平衡的外部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平衡就向着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 (1)该原理适用于化学平衡、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动态平衡。 (2)这种减弱_______(填“能”或“不能”)消除外界条件的变化。 9.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以可逆反应A(g)+2B(g)2C(g)+3D(g)+Q kJ(Q>0)为例:t1-t5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改变外界条件,其中:t1时增加A(g)的浓度,t2时减小C(g)的浓度,t3时升高反应温度,t4时减小反应压强,t5时使用催化剂。画出条件改变后的正、逆反应速率曲线。

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化学平衡基础知识 三、化学平衡 1、可逆反应 ⑴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用“ ”代替“==”。 ⑵可逆反应中所谓的正反应、逆反应是相对的,一般把向右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向左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⑶在不同条件下能向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不叫可逆反应。如: 2H 2 + O 2 2H 2O ;2H 2O 2H 2↑+ O 2↑ ⑷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在一定条件下只能进行到一定程度后达到平衡状态。 2、化学反应的限度 ⑴化学反应的限度就是研究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 ⑵反应的转化率 反应物的转化率:α=%100 该反应物起始量 反应物的转化量 3、化学平衡 ⑴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①化学平衡的微观标志(即本质):v 正=v 逆 ②化学平衡的宏观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和体积分数保持不变,即随时间的变化,保持不变。 ③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或正、逆反应同时开始,都能达到化学平衡。 ⑵化学平衡的特征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反应处于平衡态时,化学反应仍在进行,反应并没有停止。 ③等:化学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且都不等于零。④定:化学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体积分数保持一定。对反应物,有一定的转化率,对生成物,有一定的产率。 ⑤变: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平衡,当外界条件变化,原有的化学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平衡发生移动,最终又会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四、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 以可逆反应mA(g) + nB(g) pC(g) + qD(g)为例 1、直接标志 ⑴v正=v逆。 具体可以是:①A、B、C、D中任一种在单位时间内的生成个数等于反应掉的个数。②单位时间内生成m mol A(或n molB),同时生成p molC(或q molD)。 ⑵各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⑶各物质的百分含量(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⑷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 2、间接标志 ⑴若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有颜色,颜色稳定不变。 ⑵当m+n≠p+q时,恒容下总压强不再改变。(m+n=p+q时,总压强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例举反应mA(g)+nB(g) pC(g)+qD(g) 是否平 衡状态 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量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是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是 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是 ④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总浓度一定不一定 正反应速率与逆反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同时生成m mol A,即v正=v 逆 是

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复习 第一章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大全

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大全1、钠在空气中燃烧(黄色的火焰) 2Na + O2==【点燃】Na2O2 钠块在空气中变暗 4Na+O2=2Na2O Na2O在空气中加热(变黄) 2Na2O+O2=2Na2O2 2、钠与水反应(浮、熔、游、响、红) 2Na + 2H2O = 2NaOH + H2↑ 2Na + 2H2O = 2Na+ + 2OH- + H2↑ 3、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放热反应、Na2O2是强氧化剂,用于漂白)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 2Na2O2 + 2H2O = 4Na+ +4OH -+O2↑ 碱性氧化物Na2O与水的反应 Na2O+H2O=2NaOH 4、过氧化钠可用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作为氧气来源,原因是: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5、苏打(纯碱)与盐酸反应 ①盐酸中滴加纯碱溶液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CO2↑ CO32- + 2H+= H2O + CO2↑ ②纯碱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Na2CO3 + HCl =NaHCO3 + NaCl CO32- + H+ = HCO3-

NaHCO3+HCl=NaCl+H2O+CO2↑ HCO3-+H+ = H2O +CO2↑ 6、小苏打受热分解 2NaHCO3==【加热】Na2CO3 + H2O +CO2 ↑ 7、固体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 NaHCO3 + NaOH==【加热】Na2CO3 + H2O HCO3-+ OH - = H2O + CO32- (若是溶液中反应有离子方程式) 8、金属锂在空气中燃烧 4Li + O2==【加热】2Li2O 9、氯气的性质 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棕色烟) Cu + Cl2==【点燃】CuCl2 之后加水,可由绿色溶液(浓)得到蓝色溶液(稀) Cl2 +2FeCl2 =2FeCl3 2Cl2+2NaBr=2NaCl+Br2 Cl2 +2NaI =2NaCl+I2 Cl2+SO2 +2H2O=H2SO4 +2HCl 2Na + Cl2 ==【点燃】2NaCl 10、铁在氯气中剧烈燃烧 2Fe + 3Cl2==【点燃】3FeCl3 1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苍白色火焰) H2 + Cl2==【点燃】2HCl 氟气与氢气反应(黑暗处即可爆炸) H2+F2=2HF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教案 付英 课题: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课时:三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掌握可逆反应的定义并会应用 2.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3.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教学重点〗 1.掌握可逆反应的定义并会应用 2.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3.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教学难点〗 1.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学生理解起来较为难懂。 教法:讲授法举例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 课:初中化学中已经学过,氢和氧燃烧生成水的反应: 2H 2+O 2 ==== 2H 2O 讲授新课: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几乎能完全进行到底,反应物能完全转变为生成物,而在同样条件下,相反方向的反应几乎不能进行。像这种几乎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到底”的反应叫做不可逆反应。但是,还有一些化学反应与上述反应不同,反应物不能全部转变为生成物。 例如,工业合成氨的反应 N 2+3H 2 2NH 3 △H = -92.38kJ/mol 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同时,部分NH3在相同的条件下又分解为N2和H2,致使N2和H2的反应不能进行到底。这种在同一条件下,能够同时向两个相反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向右进行的反应称为正反应,把向左进行的反应称为逆反应。可逆反应通常在反应方程式中用符号“ ” 在上述反应中,开始时,N 2和H 2的浓度最大,因而它们化合生成NH 3的正反应速率最大;而NH 3的浓度为零,它分解生成N 2和 高温、高压 催化剂 点燃

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化学平衡基础知识 三、化学平衡 1、可逆反应 ⑴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得反应叫做可逆反应。用“”代替“==”。 ⑵可逆反应中所谓得正反应、逆反应就是相对得,一般把向右进行得反应叫做正反应,向左进行得反应叫做逆反应. ⑶在不同条件下能向两个方向进行得反应不叫可逆反应。如: 2H2+ O22H2O;2H2O2H2↑+ O2↑ ⑷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在一定条件下只能进行到一定程度后达到平衡状态。 2、化学反应得限度 ⑴化学反应得限度就就是研究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达到得最大限度。 ⑵反应得转化率 反应物得转化率:α= 3、化学平衡 ⑴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得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与生成物得浓度保持不变得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①化学平衡得微观标志(即本质):v正=v逆 ②化学平衡得宏观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得浓度与体积分数保持不变,即随时间得变化,保持不变。 ③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就是从逆反应开始,或正、逆反应同时开始,都能达到化学平衡. ⑵化学平衡得特征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得对象就是可逆反应。 ②动:化学平衡就是动态平衡,反应处于平衡态时,化学反应仍在进行,反应并没有停止。 ③等:化学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且都不等于零.④定:化学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得浓度保持一定,体积分数保持一定。对反应物,有一定得转化率,对生成物,有一定得产率. ⑤变:化学平衡就是有条件得平衡,当外界条件变化,原有得化学平衡被破坏,在新得条件下,平衡发生移动,最终又会建立新得化学平衡。 四、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得标志 以可逆反应mA(g) + nB(g) pC(g)+qD(g)为例 1、直接标志 ⑴v正=v逆。 具体可以就是:①A、B、C、D中任一种在单位时间内得生成个数等于反应掉得个数.②单位时间内生成m mol A(或n molB),同时生成p molC(或qmolD)。 ⑵各物质得质量或物质得量不再改变。 ⑶各物质得百分含量(物质得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⑷各物质得浓度不再改变。 2、间接标志 ⑴若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有颜色,颜色稳定不变。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苏教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 (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 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 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原电池: 1、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_______ 2、组成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 3、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 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4、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负极:氧化反应:Zn-2e=Zn2+(较活泼金属) 正极:还原反应:2H++2e=H2↑(较不活泼金属) 总反应式:Zn+2H+=Zn2++H2↑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全总结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全总结一、取代反应 定义: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称为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的类型很多, 中学化学中主要有下面几类: 1.卤代反应烷烃、芳香烃、苯酚等均能发生卤代反应如: 。 2.硝化反应苯及其同系物、苯酚、烷烃等均能发生硝化反应如:

3.磺化反应苯、苯的衍生物, 几乎均可磺化.如: ; (邻、对位产物为主) 4. 酯化反应 (1)羧酸和醇的反应.如: (2)无机含氧酸和醇的反应.如: 5.水解反应: 卤代烃、酯、多糖、二糖、蛋白质都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如: , 6. 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醇、酚、羧酸等均能与活泼金属如钠反应生成氢气.如:

, 7.醇与卤化氢(HX)的反应.如: 8.羧酸或醇的分子间脱水.如: 二、加成反应 定义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 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 叫加成反应分子结构中含有双键或叁键的化合物, 一般能与H2、X2(X为Cl、Br、I)、HX、H2O、HCN等小分子物质起加成反应. 如烯烃、二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高级脂肪酸及其甘油脂、单糖等. 说明: 1.羧基和酯基中的碳氧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2.醛、酮的羰基只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3.共轭二烯有两种不同的加成形式。 1.和氢气加成. — 2.和卤素加成

3.; 4.和卤化氢加成 5.和水加成 三、消去反应 定义:有机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 从一个分子相邻两个碳原子上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2O、HX等)而生成不饱和(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称为消去反应, 又称消除反应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合物需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是连有一OH(或一X)的碳原子有相邻的碳原子; — (2)是该相邻的碳原子上还必须连有H原子. 1.醇的消去反应.如: 2.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如: 四、聚合反应 定义:由许多单个分子互相结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有两个基本类型: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1.加聚反应. 由许多单个分子互相加成, 又不缩掉其它小分子的聚合反应称为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 烯烃、二烯烃及含的物质均能发生加聚反应.如:

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梳理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第二节化学电源 第三节电解池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归纳与整理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 化学反应速率(v) 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 ⑷影响因素: ①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 ②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 2.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类型

化学反应类型 教学目标 1.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2.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能进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并能应用离子反应判断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 3.电荷守恒原理的运用. 章节分析 复习化学反应相关知识的方法要求是:从不同的视角了解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全面而且准确地掌握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这四种隶属于初中课本内容的反应,并能应用于判断新颖而复杂的化学反应的类型.“离子反应”包括高一和高三两个自然节的内容,离子反应的本质是向某些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这一点务必重点掌握。离子反应的类型,按新教材分为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络合反应,电极反应也应纳入其中,从而构建系统化的知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在做了一定量练习的基础上要进行小结,旨在使知识从混乱走向有序,进而掌握一般的规律.同时在复习过程中要多加讨论,每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解法上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可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复习内容 1、化学反应分类 教法指导:要指明各分类的依据、反应特征,并举例说明

2、四个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间的关系 误区警示 1.判断4种无机基本反应的类型时,要由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共同确定,只看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种类是片面的,易导致误判。如: (1)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反应物只有一种的反应也不一定是分解反应,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也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2)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氯酸钾的受热分解. (3)生成物中有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碳酸氢钠的受热分解可例证. 2.要熟悉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还要注意一些特例.如:K、 Ca、Na这些活泼金属置于某些不太活泼的金属盐溶液中主要是与水反应,而不是置换金属;金属与硝酸、浓硫酸反应不可能产生H2等. 3.判断一个离子反应是否正确的思维步骤 (1)看是否符合电离原理 酸、碱、盐是电解质,这三类物质才有可能写成离子形式,而不溶性的酸、碱、盐和弱酸、弱碱要写成化学式;单质、氧化物和气体必须写成化学式.如CaC03、BaS04、AgCl、H2Si03、 Cu(OH)2等不溶物要写成化学式,醋酸、氨水等弱电解质要写成化学式,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时应写离子,处于浊液或固体时应写化学式等. (2)看是否符合实验事实 如:2Fe+6H+=2Fe2++3H2↑是错误的,因为H+只能将铁氧化成+2价;Cu+2H+=Cu2++H2↑是错误的,因为铜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氢之后,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Cu2++H2Cu+ 2H+也中错误的,因为H2不可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 对未处于自由移动离子状态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铜与浓硫酸、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钙固体反应等. (3)看反应物或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 如: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不能写成H++OH-+Ba2++SO42-=H2O+BaSO4↓应写成

高中化学选修四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可逆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1、在一定条件下,使NO和O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 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 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 解析:B 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可逆)=2Z(g) ,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2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Z为0.3mol/L B.Y2为0.35mol/L C.X2为0.2mol/L D.Z为0.4mol/L 解析:A 3、在一定量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g)+3H2(g)?2NH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N2、H2、NH3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2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N2为0.2mol/L,H2为0.6mol/L B.N2为0.15mol/L C.N2、H2均为0.18mol/L D.NH3为0.4mol/L 答案:B 3、下列对可逆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A.SO2+Br2+2H2O H2SO4+2HBr与2HBr+H2SO4(浓) Br2+SO2↑+2H2O互为可逆反应B.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C.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D.在一定条件下,SO2被氧化成SO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答案:CD 4、制造太阳能电池需要高纯度的硅。工业上由粗硅制高纯度硅可通过以下反应实现: ①Si+ 3HCl SiHCl3+ H2 ②SiHCl3+H2Si+3HCl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2个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2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C.反应①中Si是还原剂 D.上述2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 答案:D 5、下列反应中可判断为可逆反应的是() A.氢气和氯气点燃生成氯化氢,氯化氢受热分解为氢气和氯气

高中化学 第二章3 第1课时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一、选择题 1.在一定条件下,使SO 2和O 2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 B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 C .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 D .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解析:选A 。根据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可知,反应从正反应方向开始,v 正最大,v 逆=0,最后达到平衡时,v 正=v 逆≠0。 2.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状态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所有反应都存在平衡状态 B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C .正反应与逆反应停止进行 D .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答案:D 3.下列选项中的各组反应,互为可逆反应的是( ) A .2KHCO 3=====△ K 2CO 3+H 2O +CO 2↑ K 2CO 3+H 2O +CO 2===2KHCO 3 B .CO 2+H 2O===H 2CO 3 H 2CO 3===CO 2+H 2O C .NH 3+HCl===NH 4Cl NH 4Cl=====△ NH 3+HCl D .2NaCl=====电解2Na +Cl 2↑ 2Na +Cl 2=====点燃 2NaCl 解析:选B 。可逆反应是指同一条件下进行的反应,而选项A 、C 、D 中的两反应的反应条件不同,均不属于可逆反应。 4.下列说法中可以证明反应N 2(g)+3H 2(g) 2NH 3(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1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 —H 键形成 B .1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 —H 键断裂 C .1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N —H 键断裂 D .1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 —H 键形成 解析:选A 。N≡N 键断裂、H —H 键断裂、N —H 键形成都代表正反应,B 、D 项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N ≡N 键断裂代表正反应,N —H 键断裂、H —H 键形成都代表逆反应,而且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A 项能证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5.(2019·厦门高二月考)一定条件下,将NO 2与SO 2以体积比为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O 2(g)+SO 2(g) SO 3(g)+NO(g) ΔH =-41.8 kJ/mol 。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

化学必修II《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验(B卷) 班别姓名学号 测试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 常用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Al:27 Cl:35.5 Ca:40 Cu:64 Zn:65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5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 1.近年来,广州市的大部分公交车及部分出租车已采用LPG(液化石油气)作为汽车的燃料,其主要目的在于 A.防止石油短缺 B.降低成本 C.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D.加大发动机的动力 2.对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B. 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D. 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3.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C.不使电池中渗透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回收其中石墨电极 4.质量相同的氢气,分别与足量的氧气点燃充分反应,在(1)生成液态水, (2)生成水蒸气两种情况下 A.反应(1)放出的热量多 B.反应(2)放出的热量多 C.(1)、(2)放出的热量一样多 D.无法比较两个反应放出的热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放热反应的发生均无需加热 B.凡是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6.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A.A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1203,将Al片改成Al粉 B.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浓硫酸 C.在K2S0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D.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7.“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观像冰。 1体积“可燃冰”可贮载100~200体积的天然气。下面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

化学必修II《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验(B卷)班别姓名学号 测试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 常用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Al:27 Cl:35.5 Ca:40 Cu:64 Zn:65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5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 1.近年来,广州市的大部分公交车及部分出租车已采用LPG(液化石油气)作为汽车的燃料,其主要目的在于 A.防止石油短缺 B.降低成本 C.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D.加大发动机的动力 2.对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B. 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D. 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3.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C.不使电池中渗透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回收其中石墨电极 4.质量相同的氢气,分别与足量的氧气点燃充分反应,在(1)生成液态水, (2)生成水蒸气两种情况下 A.反应(1)放出的热量多 B.反应(2)放出的热量多 C.(1)、(2)放出的热量一样多 D.无法比较两个反应放出的热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放热反应的发生均无需加热 B.凡是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6.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A.A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1203,将Al片改成Al粉 B.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浓硫酸 C.在K2S0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D.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7.“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观像冰。 1体积“可燃冰”可贮载100~200体积的天然气。下面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 (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